高职测绘技能大赛(精选11篇)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1
开展技能大赛的意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 其以重视和加强技能教学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技能大赛突出职业技能实践, 同过层层选拔、预赛、省赛、国赛等一系列举措, 推动了职业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赛注重与社会、企业接轨, 与生产的衔接, 促进了教学、课改的进程。通过与各单位、企业、院校接洽来取长补短, 了解其它院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教育成果, 更能掌握本行业的脉搏, 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为教学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普通高等教育为蓝本, 同时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经验来进行办学, 势必有不相宜之处。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承担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因而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都应以此为目的。现在我国的有些高职院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 例如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 课时分配不合理、硬件设施不配套、重理论, 轻实践等现象, 这与职业教育精神违背, 技能大赛的开展势必起到鞭策的作用, 有助于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获得在专业设置和改革方面的相关经验。开设符合生产实际的课程,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掌握各种技能, 特别象测绘行业要求动手能力强的专业, 避免了学生在工作中不适应的情况, 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1.1 技能大赛有利于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人才市场为依归, 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每次大赛的项目设计与选择都是以符合社会需要的标准来进行确定, 即大赛就是风向标, 要想在赛事中崭露头角, 取得好成绩, 平时相关的课程必须推陈出新, 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2012年辽宁省“测绘之星”大赛四个项目, 理论和数字测图、二等水准及Casio计算器编程。以二等水准为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系在控制测量课程中加大了精密水准测量章节的课时量和实践操作力度, 将系里的Leica NA2光学精密水准仪, Leica 3002电子水准仪全部用于实习, 模拟生产, 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就业单位中, 我校毕业生能独立进行二等水准的观测, 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课程的设置中, 根据学生就业特点及专业将《工程测量》分为《高速公路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和《公路工程测量》三门课程, 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1.2 技能大赛有利于完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组织教学。
技能大赛当中的每项内容都是一个综合项目, 例如以数字化测图来说, 需要参赛同学熟练掌握全站仪的操作、现场选点、全站仪等测绘仪器与电脑的数据传输、软件的实用等, 设计二门到三门课程, 每一项如有差错都会影响参赛者的成绩。这就引导教学内容以“任务”或“项目”形式来完成, 彻底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
2 技能大赛使教师、学生队伍得以锻炼
技能大赛作为指导教师需要通过选拔来完成, 优中选优来完成指导教师的名额。教师会根据历年来的比赛项目来进行准备, 因而, 选拔出来的教师技术强, 业务精。这对于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 增加了动手能力, 使得整个教师队伍向“双师型”队伍转换。同时, 对于想参赛的学生来讲, 也必须经过这一选拔过程。二年级学生作为比赛队伍, 一年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这样必会引起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入围或比赛的同学也将影响同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起到一个良性循环作用。以2012年辽宁省“测绘之星”比赛为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系二年级参赛队伍囊括了一等奖, 一年级队伍获得了三等奖, 成为了下一届“测绘之星”的主力。据统计, 2010年~2014年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调查中, 补考率呈3%下降, 以《工程测量》为例, 优良率增加了6%,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对技能大赛所起作用的充分肯定。
3 技能大赛增加就业机会
3.1 技能大赛是发展趋势。
熟练劳动力是社会的宠儿,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加剧了就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 中国在迎接贸易环境改善的同时, 也面临着扩大开放下的激烈国际竞争。对外贸易急剧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加速了国内产业升级与调整步伐, 而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改变通过劳动力市场扩大了熟练劳动力的数量需求。近几年, 新加坡的高技能人才就业比例从63%上升到78%, 韩国从34%上升到52%, 中国台湾从39%上升到49%, 中国香港从37%上升到39%。从以上分析来看, 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有经验的员工便找到答案了。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马上能为企业产生效益的员工, 尽量将培训时间缩短或者直接上岗, 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初衷, 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能较高校毕业生有优势的地方。要想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者, 必须增加实践, 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技能大赛, 让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技精立业。
3.2 技能大赛增加就业机会。
技能大赛是一个桥梁和纽带, 起到连接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作用,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它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大赛让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 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 使学生“零距离”了解企业和社会, 参赛选手是各企业了解该职业学校精神面貌、办学水平、技术水平的名片, 技能大赛好的成绩是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写照。2012年,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系录取分数为420分, 超过同类院校同类专业40分。2013年辽宁省32所专科院校录取分数超过二本, 其中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线最高, 为451分。在就业方面, 近几年就业率95%以上, 而且就业质量好, 我系毕业学生找工作和一般本科生没有区别, 主要是在现场能解决实际问题, 象中铁、中交、中建等大公司成为我校、我系的老客户。
结束语
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已经深深印入职业教育当中。它是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 同时也是社会了解职业教育的窗口。可以说, 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技术实力的竞技场, 通过它可以反映我们职业教育优点与不足。它的成绩好坏直接反映我们教学是否适应市场、适应社会。
摘要: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竞争已初现端倪, 职业院校要想在今后的生存中占一席之地, 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培养适合市场的技术熟练的毕业生, 特别是对于操作能力要求强的测绘毕业生。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是否与社会接轨的一个侧面反映, 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17.
[2]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 .
[3]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17.
[4]林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J].引进与咨询, 2006 (8) .
[5]钱大庆, 钱金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衔接的价值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6]李召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7]王建荣, 范祖贤.全国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的启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2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学生能力提升
近几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空前发展,技能大赛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技能竞赛搭建了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教学成果共享、校际交流的平台,而且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一、技能大赛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全国各所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成为职业学校展示自己师资力量、学生综合技能、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促进了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引导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的技能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旋律,特别是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参赛学校的急功近利使大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性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正因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技能大赛有可能偏离初衷,使技能大赛成为少数人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
(一)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由于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往往被视为学校教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学校片面追求成绩的现象愈演愈烈,这势必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制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目前职业院校为了实现技能在大赛中一举夺魁,准备职业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把整个职业教育纳入与职业技能大赛对口的系列训练,只重视大赛项目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训硬练”,大搞竞赛题海战术,根本谈不上素质提升和能力开发,片面追求成绩使得大赛与职业教育部基础性教学之间发生脱节,没有实现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水乳交融的作用,违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初衷。这种单纯以大赛成绩来评定教学质量的方式,这不仅造成了学生被动和片面的发展,而且把学校工作引上片面追求获奖率的歧途。反而会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阻碍。
(二)常规教学与竞赛训练的“双轨制”现象
技能竞赛的宗旨是参赛学校之间的“参与、交流、竞技、提高”,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许多学校为了提高竞赛成绩,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项训练,另起炉灶,对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实行分割管理,实行“双轨制”模式。将竞赛训练内容、竞赛人员安排、竞赛训练设备与常规教学内容、常规教学人员、常规教学设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割管理。这种极少数学生占用大部分资源,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和锻炼,不仅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且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也加重了参赛学校的负担。
(三)可能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轍
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职业教育更应如此。举行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选拔并激励和促进技能型精英人才的成长,促进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使技能大赛成为“锦标竞赛”、“精英竞赛”,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四)“不对称”现象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
由于参赛学校覆盖面大、参赛人员多、参赛项目广,在组织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现象并影响着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公正、公平是技能竞赛的基本原则,是举办和谐竞赛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是所有参赛人员平等参加竞赛的集中体现。由于各个参赛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办学条件的悬殊不均、专业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差距等,导致竞赛的不公平性。有的学校常常由于资金缺乏,无法参加竞赛,使得选手失去了参赛机会。有的学校既是承办学校又是参赛学校,比其他参赛学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就直接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影响了其他参赛单位的积极性。
二、改进技能大赛现状不协调因素的对策
(一)大赛成绩与表彰奖励“有缝对接”
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让大赛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不要把技能大赛成绩作为获得奖励的必要条件,只作为重要参考条件,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教学质量作为最大的备战手段,化技能大赛的“非常”为平时教学的“寻常”,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完善的要务,也是我们举办技能大赛的初衷。
(二)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
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延续,是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示。要解决教学与训练的“双轨制”现象,必须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将竞赛的项目融入到教学训练中,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赛学结合,学练一体,共同完成竞赛和教学训练任务,达到共存共融,不分彼此,将竞赛机制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竞争意识融入到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在教学中包含竞赛,在竞赛中体现教学,形成名副其实的“教赛一体化”。真正体现技能竞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知、以赛促建”的宗旨。使得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技能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三)赛普结合——走出“精英教育”的误区
温家宝总理强调:“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对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训练过程中,技能大赛应基于全体师生,要树立人人成功,多元成才观,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榜样,人人都参与”良性局面,避免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逐步把竞赛活动作为学校日常重点工作,使技能大赛与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将技能大赛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赛促教。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
nlc202309011112
(四)完善技能竞赛承办机制
建立技能竞赛的赛点承办轮换或第三方承办机制,竞赛的轮流承办能够为更多中职学校提供发展空间,为中职学校提供均等的承办竞赛的机会,承办竞赛,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学校知名度,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轮流承办竞赛减少竞赛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规范现象,调动所有中职学校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确保技能竞赛的公平与公正,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技氛围。有利于中职学校展示风采和树立形象,有利于选手展示最佳竞技状态和发挥最高水平。
三、技能竞赛保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操作技能竞赛洗礼,培养高职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深化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操作技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大赛充分展示了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
(一)促进理论成绩的提升
通过技能竞赛的洗礼,不但增强了学生努力提高技能信心,而且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参加竞赛,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搞好技能竞赛,就必须调动所学专业知识,不仅理解更要熟练。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懂得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掌握理论专业知识,积极创造。通常在这一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在竞赛过程中,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互学、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相关工作体验,懂得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要求。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加大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与动手能力。通过对于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让学生体验作为一名职业工人应熟知的业务规范,培养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耐力
通过开展技能竞赛,让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得到锻炼。因为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形式,而学生一旦投入
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成为了主人,学生也就必须学会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实训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也使得同學们的挑战心理得到锻炼,不断突破自我的极限,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技能竞赛是在全体学生中掀起全员参与、全员训练、全员提高的技能竞赛,技能竞赛一般都是以团队方式进行,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职业自豪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从而提升了专业能力、业务素质、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实践证明,参加过技能大赛同学的团队意识比没有参加过比赛同学的团队意识较强。所以,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更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提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技能竞赛是学生真正进行实战状态,学生在参与竞赛训练的过程中,要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各项工作,当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学生必须积极思考,自主寻求解决方案。在完成既定技能培训问题的同时,也唤醒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所以,这样不仅调动学生专业和经验投入,还需要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树立了克服困难、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的自信心,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
(六)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竞赛,每届、每个专业都有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职业技能大赛所营造的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参加不同规格的比赛,锻炼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历年以来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总是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对象。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组织、备战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课题信息: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衔接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Y178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3
1 报名时的果断决定与目的
2010年5月初, 我院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接到了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出的“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大赛”预报名的通知, 由于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开办历史较短, 在刚接到报名通知时也犹豫过是否参加比赛, 教研室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研究了竞赛内容、竞赛组织与参赛资格等相关内容, 分析了工程测量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 最后果断的决定要参加此次比赛并争取良好的成绩。此次竞赛的内容分别为: (1) 数字测图技能竞赛; (2) 四等水准测量技能竞赛; (3)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技能竞赛。我们仔细分析了专业课的授课内容与实训环节, 工程测量专业分别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测量学基础、全站仪应用技术、数字测图技术、工程测量等专业课, 而这三项内容的内外业工作分别是这些课程中的重点实训与计算内容, 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及课程设计中就对这些项目做过重点讲解与培训, 所以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是具备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的。另外, 我们还想通过参赛达到如下目的:
(1) 在全国测绘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日见成效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参加测绘职业技能竞赛能有效的促进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3) 让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与全国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在这个交流教学与技能的平台中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及团队意识和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
(4) 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往, 及时了解测绘科研部门、生产单位的需求状况,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 参赛前的艰辛训练与准备
在预报名后, 我们分别对自愿报名参赛的几十名学生进行了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 综合分析了各个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 最后从工程测量专业二年级测量专0805班确定了四名参赛学生人选。在学生期末考试、教师阅卷工作全部结束, 7月16日学校正式放暑假的第一天开始, 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就开始了紧张的赛前训练, 首先准备了全部仪器设备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及检验校正, 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南方CASS地形图绘制软件、EXCEL电子表格等相关软件的安装及检查, 给学生借阅了C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等相关规范, 布置给学生内业计算要复习的内容及习题。我们辅导教师列出了详细的为期15天的实训计划, 具体到每天的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内容、学生自己练习及自学内容, 辅导教师检查实训成果及作业内容。我们将总体训练时间分为三段, 前五天时间的训练地点是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南校区院内, 实训内容是整个校园的数字测图工作, 步骤分别是先用全站仪导线做图根控制, 进行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然后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图根点的高程测量, 在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符合精度要求后, 用全站仪进行全院地形图的数据采集, 将数据传输到笔记本电脑后应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绘制地形图。我们第一阶段的实训工作暂时不做计时要求, 主要要求保证作业精度, 熟练作业方法, 内外业记录计算要求, 熟悉数据传输及软件成图。第二阶段的实训地点选在了呼和浩特市乌兰夫公园, 分单项展开实训, 要求学生模拟比赛, 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条件下尽量提高作业速度, 注意每一个细节,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分别做了两个闭合环, 每条导线长度均约1.5km, 三四等水准测量分别在同一条约2km的路线连续多次作业, 反复比较精度及速度。数字测图分别选了乌兰夫纪念馆及中心湖两块做了数据采集及成图, 每幅图幅面积约600m2。第三阶段训练期间, 大赛组委会给各个参赛队发来了“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大赛实施细则及评分表”“《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 辅导教师给每位参赛学生对其中的每一个条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讲解, 说明具体注意事项。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13页)
快进入8月份的呼和浩特的气温是全年平均最高的时候, 日均气温都在20℃以上, 但我们全体辅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能不畏酷暑, 克服困难, 合理安排实训时间, 认真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 为正式参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竟赛中的激烈角逐与成绩
为期15天的赛前实训结束后, 辅导教师和学生休息调整了一天时间, 又整理、清点及检查了参赛要带的仪器设备及电脑, 建工系的领导亲自给辅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进行了赛前动员, 强调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比赛项目, 要配合默契、和谐有序的完成比赛, 要多向兄弟院校的学生学习及交流经验, 要适应环境及有很好的应变能力。最后对参赛学生寄予厚望, 鼓励他们争创佳绩。
我们两名辅导教师及全体参赛学生于8月5日抵达了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8月8日, “拓普康杯”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内隆重举行, 竞赛组委会特邀宁津生院士担任仲裁委员会主任, 有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56名选手参加比赛。大赛以《高级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 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 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竞赛项目包括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数字测图三个项目。
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 我们学院的每位选手都全力以赴, 取得了“苏一光杯”水准测量三等奖、“南方杯”数字测图三等奖及团体三等奖的较好成绩, 大赛闭幕式于8月10日举行, 在颁奖典礼上宁津生院士对本次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希望选手们以后继续保持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测绘精神。
4 参赛后的经验教训与收获
参赛结束后, 告别了美丽的昆明世博园与兄弟院校的教师及学子们, 我们返回了呼和浩特, 说不上是满载而归, 但也见识很多、收获颇丰。从我们辅导教师的角度出发, 通过这个交流教学与技能的竞赛平台, 重在总结经验, 探索如何进行测绘工程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以身作则, 争取培养出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超而精湛技能的新型测绘人才。争取拓宽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提高就业能力。从参赛学生的角度来说, 通过参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赛可以调动整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测绘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及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 为以后从事测绘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对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的思考 篇4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本着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辉煌腾达从这一步开始的宗旨。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竞赛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临床护理案例分析部分和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部分。自2009年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在北京举办至今,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如期举行。2015年宝鸡职院医学分院学生李哲夺得全国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是本次大赛陕西代表队获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宝鸡职院医学分院在国家级技能赛事中取得的最高奖。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技能大赛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对技能大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教工作的重大设计和创新,[1]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016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于3月24日―3月25日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省14所院校56名参赛选手组队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宝鸡职院代表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遗憾的是未能进入国赛人选。回顾近年来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思考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选手选拔
选手选拔采取发放技能比赛的通知,学生自愿报名,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容易钻研。2014级护理大专18个班,报名参赛的学生共有81名,2013级实习学生报名的有23名,初赛时5名同学一组,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评委教师出题目进行抢答,评委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初赛选拔了24名学生进入复赛,复赛设定四个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参赛学生抽签决定每个项目的操作顺序,辅导教师打分,最后根据四个项目的综合评分选拔12名学生进入培训阶段。培训两周后,再次选拔出4名参赛选手进入集中培训。选手选拔遵循一个原则:侧重于各项素质在培训中的可塑性与比赛中的权重,如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从而避免潜力选手的流失。
二、选手培训
1、临床护理案例分析
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每个护理问题列出至少4个护理措施。参赛选手中的二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尚未结束,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薄弱,从而使学生在护理问题的排序、尤其是确定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方面出现困惑。因此,分院选拔了优秀辅导教师根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建立了案例库,并不断更新。制定案例分析计划,首先进行课程、章节训练,第二环节是随机抽取案例训练,最后模拟比赛训练,层层递进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有常设项目和备赛项目,常设项目有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备赛项目有无菌技术、经鼻腔吸痰、置胃管、心电监测、头部外伤包扎,每隔2年更换一个项目。如2014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置胃管,2015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经鼻腔吸痰、置胃管。2016年省赛备赛项目为心电监测、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对于常设项目的流程把握已基本成熟,就是沟通交流方面,需要琢磨和突破,无论是向评委教师报告结果还是向患者解释,无固定的台词,每个学生说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时候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就要多学习、多思考,参赛选手可通过反复观看获奖选手的比赛视频,吸收每个人的优点,结合模拟情景,形成自己的思想,写出台词。经过反复训练使操作越来越流畅、自然,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衔接及语言表达恰到好处。当然临床观摩和见习,聘请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带领选手深入临床,体会临床真实的护患交流和操作,让选手学会体贴、关心患者,做到语言亲切,自然,远离表演。备赛项目的培训难度要更大。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的急救处理,没有参考标准,通过咨询临床专家,遵循急救原则,对每个动作和步骤反复琢磨、逐个进行讨论、纠正,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3、综合模拟比赛
在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比赛,并全程录像,供辅导教师和选手进行分析评价,更好的把握细节。为了更好的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在综合模拟比赛中创设情境,如邀请分院领导、教师观摩;聘请临床护理专家点评指导;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学生不同,配合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学生开始有些不适应;变化用物,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护理用物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可能,但训练过程中物品仍然多次使用,模拟比赛时用从未打开过的三角巾,学生打开后又卷起,紧张随即出现,致操作时间延长;变换场景,练习时总是在一个训练室,选手很是熟悉,换一个陌生的场景,有的选手会有些不知所措,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磨练。
三、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教师素质的提高
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检验。技能大赛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典型的是通俗式总结语――“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2]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赛后医学分院领导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开展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基本功考核,为技能大赛储备优秀教师。
2、学生能力的提高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师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70-02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指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3)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4)对学生的教学和测试进行分级管理;(5)结合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6)正确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7)积极引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条件。
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详细分析,不难解读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点。区别于本科院校更为学术性的英语教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始终围绕“职业性”和“实用性”这两个鲜明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自2010年起面向全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组织开展了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比赛由说课和授课两个环节组成。参赛教师不仅要简明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组织,还要在在授课环节,和学生配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赛突出呈现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编排,课堂组织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从学生角度,反馈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度契合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阶段性检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强有力工具。
一、大赛的特点
(一)比赛时间限制凸显教师基本功
在比赛中,参赛教师现场抽取题目,经过一个小时准备,在5分钟内完成说课和15分钟的授课演示。说课部分要求用全英文介绍授课理念、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在15分钟的授课时间内,教师需要完成“引入——语言输入——课堂活动——语言输出——课堂评估”的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授课内容,解决难点突出重点,合理分配时间,精炼授课过程,把握教学节奏,优化课堂设计,最大化完成授课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赛考察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授课内容注重实用性和职业性
基于《高级职业英语》教程,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共有30个题目,包含自我介绍、求职面试、职业规划、产品推销、网上创业、会议组织、网络贸易、现代管理、应对压力和办公室事务等日常涉外交际和商务活动范畴。这些题目突出职场定位,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与时俱进、目的明确。同时,大赛还注重题目的新鲜度,定期更新和替换原有题目,以保持比赛的活力和时效性。
(三)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先进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在比赛中,任务教学法因其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明显,被广为使用。交际法教学因为互动效果良好,课堂气氛佳,也颇受青睐。教师们也大量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参赛教师大部分都能将授课内容扩展到社会、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引入新鲜有趣的补充内容,使课堂真正做到实用性、职业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组织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英语课堂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语言而不是主动习得。在比赛中,参赛教师都在努力建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组织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将教师“讲授”的功能弱化。相比起传统的解说者,现在的英语教师更多扮演了引导者、构建者的角色。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引入语言知识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学习的管理者,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增强,也解决了以往师生互动不多、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无法及时纠错和实时评估的问题。
二、教学技能大赛带来的启发
·教学教法·以教师技能大赛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一)“双师型”教师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某一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较快适应生产一线岗位的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来说,不仅需要专业英语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我国高职高专教师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企业或行业人才任教比例相对较小,教师自身职业技能存在缺失。在比赛中,“双师型”英语教师缺失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很多教师对稍显专业的比赛题目缺乏了解,课堂内容停留在表面阶段,无法设计安排更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从而影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实践符合要求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二)教学设计仍需优化
“教法大于内容”,好的教师必须是教学法的专家,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网络时代后,各种英语音频、视频文件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如何把这些形式生动、内容活泼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真正为教学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编排上更花心思。在比赛中,有些教师虽然教学资源丰富,但教学设计生硬呆板,各个教学环节“各自为政”缺乏合理流畅的衔接,整个教学过程更像是音频、视频资料的演示会;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学生主导和师生互动,缺乏必要的语言输入和教师引导,也让整体课堂显得随意。因此,我们仍然要加强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讨。
(三)英语测试体系改革任重道远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要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对教学效果的评判,也建立在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考察上。但在常规的教学中,英语测试还是通过传统的笔试来进行,读、写技能占比很大,听力比重小,对“说”的评测则完全缺失。英语测试是教学的风向标,在测试中占比大的读、写必然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重点,听、说退居次席。而这刚好是和课程教学要求相悖的。因此,对高职高专英语测试体系进行改革,构建更符合高职高专需求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促进英语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技能大赛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教师技能大赛既是英语教改成果的体现,也直接反映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唐锡海.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2(04):121-123.
[3]张明.从英语技能大赛看高职英语教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91-93.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6
关键词:高职,技能大赛,意义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开办较晚,且多数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校转型而来,教学中仍然沿用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与企业的沟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展示高职教育的成果,增强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高职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技能大赛的开展,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可以有效的缩短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对于深化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技能大赛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分析我国开展技能大赛以来每年的赛事,从大赛组织机构来看,有教育管理机构和高职院校,也有企业、行业;从大赛命题和裁判构成来看,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专家,也有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大赛人员构成,从教育机构出发,为了能了解企业对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大赛题目的设计,担任大赛裁判。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寻求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机构,行业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出资赞助技能大赛,以物流技能大赛为例,先后有多家企业出自赞助。陕西省历届物流技能大赛,均邀请陕西省物流协会和陕西相关物流公司参与大赛活动,负责命题和担任裁判。在大赛中,通过校企双方交流,校方了解了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了解了人才培养状况,能及时发现企业所需的人才,在我省技能大赛中,就有企业在比赛现场招聘参赛学生为其员工的案例。
2 技能大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借鉴
在技能大赛中,各参赛院校通过交流和竞赛,能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能体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距离。就以物流技能大赛而言,首先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定的工作规划和设计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对高职学生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从先后担任省级高职和中职物流技能大赛评委,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除了要体现“技能型”,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具备适当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基础上,有着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上与本科教育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但技能方面要优于本科生。因此,在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界定清楚高职专业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什么区别?与中职、技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达到高职办学的目的,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技能大赛能有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明确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队伍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达到教学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本科院校,且很少有企业锻炼的经历,即使有些学校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考虑到安全和效益问题,使得多数挂职锻炼都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特殊行业的师资,多数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我参加的几届技能大赛来看,在设施设备操作上,确实有些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为参加比赛,多数学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际操作指导教师。在比赛的准备、训练及竞赛中,可以使专任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给学生指导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技能大赛能促使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大而全,但由于办学资金有限,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日常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有实训条件,也非常简陋,如果不走出去参加技能大赛,这些学校一味的闭门造车,看不到培养的人才的不足。通过技能大赛的参加,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凡是企业给予很高评价、比赛结果理想的学校,实践条件相对较好。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们首次参加省内技能大赛,由于我们实践条件简陋,平常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所以比赛中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当然比赛成绩就很不理想。对此,企业也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回校后,我们在校内实训条件受限制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企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了校外实习环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一起探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由单一能力训练型转向综合能力训练型。
5 技能大赛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中,同样的比赛内容,不同的院校操作的进度、质量、比赛的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选取不尽相同。以物流专业仓储学习领域为例,不同院校在教学中所设定的任务不同,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同。加之目前高职的教学内容仍然摆脱不了学科体系的影子,造成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必须的教学内容要么学时不够,要么知识不全。
我认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从不同岗位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首先建立在单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然后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分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否则,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学专业课程,造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对接上的断层,即使单项操作操作能力很强,但综合技能就不敢保证了。
以我所从事的铁道专业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上与学科体系相比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类别设置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中有设施设备,主要学习设施设备的构成、原理、操作,例如车辆的构成、参数等,在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中,要用到设施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例如货物运输中要设计装车方案,必然要用到车辆的知识,而车辆的知识又学习的较早,到了该用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不再讲解,而学生又忘记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对于车辆的相关知识不能和实际装车问题相结合综合应用,这就完全暴露了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问题。
参考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所有专业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改革,任务量大,工作复杂,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改革方面的步伐不同,使得培养的人才质量就有了差别。
6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学校为主,而培养的人才又是为企业所用,这样究竟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就很难保证了。其次,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任然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即使有操作能力考核,但很难在整个考核分数中占主要成分。第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停留在最终培养结果的评价上,忽视了对培养过程的评价。
从高职技能大赛来看,竞赛的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核,也凸显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各参赛院校均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学习的尖子生参赛,但比赛的结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就是各院校对参赛选手的评价体系不同,致使比赛中出现种种不足。
所以,我认为,要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上,要充分考虑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在具体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单项操作能力、综合操作能力的考核,重视对于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考核,把理论考核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为主,适当考虑团队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攀登,迫切需要造就大批的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技能大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合一理念构建化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2006,(30).
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研究 篇7
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是针对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举办的, 以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为内容的, 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为主旨的, 展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果, 提高财经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一项赛事活动。 截至目前共举办了五次会计技能大赛活动。
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的作用
举办会计技能大赛对院校、老师、学生都有很大影响。
(一) 对院校影响
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赛项, 尤其是取得好成绩的职业院校, 向企业和社会展示了其教学成果和办学实力, 培养出高技能、高质量的社会性人才, 提高了学校的口碑, 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增强了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革。 会计技能大赛是对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检验, 不仅对理论专业成果的检验, 更重要的是对其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 专业教学不仅要强调理论, 更要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2016年大赛实行了在线教育平台互动和交流, 设置了优芽互动电影课件制作体验区, 提出了互联网创新教学。 这无疑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一种冲击。 大赛的主办院校的实训基地展示无疑给其他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个参照, 促进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二) 对指导老师的影响
提高了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了其教学辅导能力及动手能力, 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到企业所需、学生所需。 通过指导学生技能大赛, 提高了教师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与其他院校老师交流, 学习经验, 增长见识, 提高了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指导学生参与比赛, 老师需要仔细研究大赛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解决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同学科间要进行团队协作。 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切磋, 加强职业院校的合作, 开阔专业视野。
(三) 对学生的影响
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可以说比赛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参赛的学生。 赛前大量强化训练, 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融于实践, 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比赛中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相互间的沟通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比赛后结果的公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 激发他们日后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使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方向。
三、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 院校规章制度方面
参赛动机不纯, 过于注重比赛结果。 领导过于重视比赛的结果, 指导老师过于关注获得的奖项能不能为评职称添砖加瓦;缺乏完善的选拔机制。 大赛一般采取的是精英式选拔, 绝大多数学生与比赛无缘, 以会计专业为例, 每次参加比赛只有四个人, 而我们专业一届就有二百多人, 时间紧, 没有时间进行海选, 只能从成绩择优中选择几个进行培训, 没有一个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赛事当中, 让真正优秀的选手参与比赛的一个完善的选拔机制; 缺乏有效的竞赛奖励机制和经费保障。 参赛老师不仅要进行常规教学还要花费大量个人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而绝大部分的赛前指导是没有任何酬劳的。 指导老师带学生参加比赛每天的补助还不够老师和学生吃住行的费用, 造成很多老师不愿意带队参加比赛。
(二) 参赛指导教师方面
缺乏胜任的参赛指导老师。 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带赛包含了手工处理环节和会计信息化处理两个方面, 其中手工处理环节涉及了财务、成本、税法、报表、财务分析、点钞等内容;信息化处理部分采用了用友ERP-U8.10软件, 涉及了财务 (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报表) 、人力资源 (薪资管理) 和供应链 (销售、采购、库存、存货) 三个部分, 2016年又添加了生产制造模块。 比赛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 科目多, 加之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在电脑上利用软件熟练操作出来, 这要求会计专业的任课老师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 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熟练的软件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老师大部分分课任教, 很难实现全面掌握。 再者, 大部分会计老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比赛培训与日常的教学时间上和内容都有冲突, 导致对比赛的指导时间有限, 加之积极性不高, 势必影响培训质量。
(三) 参赛学生方面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各大高校扩招, 专科的生源紧张, 建档线150分就可以上大专;学生基础薄弱, 高校的学习模式与高中截然不同, 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无老师家长的约束下, 投入学习的精力少, 且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参与比赛兴趣都不高,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校会计班学生一个班五六十人, 能自愿参与比赛的不超过十人, 在这自愿参加比赛的同学中在后来的赛前集中培训里想退出不乏人选; 学生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参赛选手能力不一, 个别学生只为突出个人能力, 而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 分工协作, 只注重自己而忽略团体是无法取得理想的好成绩的。
四、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问题对策研究
(一) 院校规章制度方面
贯彻大赛宗旨, 端正参赛动机。 大赛讲究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倡教育公平, 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 进行课程改革, 让学生在参赛前尽量都已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 参赛选拔应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扩大竞赛培训的学生数量, 让有潜力、想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培训机会;建立常态化的竞赛运行机制及经费保障。 将竞赛内容纳入常规教学, 成立竞赛领导小组, 阶段性的分组进行竞赛测试, 常规化地进行大赛的内容学习和培训, 将培训的费用与上课课时费挂钩。 参赛除常规补贴外还可适当给予相应补助, 若获得名次, 则可设置不同级别的奖项按贡献的大小以资鼓励。
(二) 参赛指导教师方面
构建专业胜任能力的指导老师团队。 老师应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软件操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培训技巧等。专业教师可交替进行教学, 有利于整体把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在熟练掌握ERP和网中网软件的基础上, 熟练操作历年的省赛题、国赛题, 将其练习中的易错题、注意事项及细节整理, 在培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轮流参与学生培训练习的全过程, 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 参赛学生方面
开展职业规划讲堂, 让学生早作职业规划, 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应在大一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大二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 大三就可以从事实习, 将理论融于实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甘共苦参与竞赛训练, 提高团队协作和个人的实践应变能力。
会计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 参赛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有益的, 虽存在一些问题, 但相信在院校、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不断改进和努力下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景媛.关于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财经界, 2015 (2) :176.
高职院校教学与技能大赛衔接初探 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能力,航天精神,大赛标准
0 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 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专业技能教学手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 技能训练与素质提高紧密结合, 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近年来, 我系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 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获奖人数超过40人次。其中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项目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13年我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和模具专业学生以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荣获“注塑模具CAD与主要零部件加工”赛项一等奖, 选手们熟练的技术、提交的材料和加工的零件与大赛标准和企业标准吻合, 得到主办方和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下面将分析技能大赛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我院技能大赛取得的成功经验, 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技能竞赛观念, 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改革, 如何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 如何进行学生培训选拔, 以赛促教、赛教结合,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1 技能大赛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以来, 得到了全国多所职业院校的追捧, 也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的师资, 但是, 在竞赛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 有的学校对技能大赛并不重视, 没有认识到技能竞赛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 资金、师资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 (2)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 注重单门课程的学习, 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有的学校并没有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竞赛并没有引领教学改革, 没有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4) 有的学校参加竞赛的目的不正确, 眼光短浅, 为了暂时扩大学校知名度, 保证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夺冠, 倾全校之力, 重点培养几个参赛选手, 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为竞赛而重个体轻全体的不良现象。
2 教学与技能大赛衔接对策
笔者在指导技能大赛的几年中, 深有体会, 为了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1 树立全员参与, 重在学习的竞赛观
针对个别学校在竞赛中出现的为竞赛而重个体轻全体的不良现象, 职业院校必须树立全员参与, 重在学习的竞赛观念。为此可以在院校之间、院校内部、专业之间、班级之间, 甚至在日常教学环节的小组之间, 举办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同的技能竞赛, 使竞赛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常态。这样既可以顾及到每个学生, 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真正营造“技能至上, 能力第一”的氛围, 又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代表学校参加高级别的竞赛[2]。
2.2 专业建设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保障
专业建设是技能大赛成功的基础。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 我系数控技术专业是市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之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专业之一, 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市级教改试点专业, 这三大专业在示范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的逐步完善, 各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实训条件建成, 完善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师通过国内外培训、交流访问、挂职锻炼、参与教科研项目建设、编写特色教材等, 提升了社会服务功能;校企合作, 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编写“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材。通过三年的专业建设, 为技能大赛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 推动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学院成立了“技能大赛办公室”, 并由专人负责, 组织协调相关人员, 商定参与的项目, 联系和接洽相关事宜;学院出台了“技能大赛奖励办法”, 并由技能大赛办公室统一协调负责每年学院技能大赛奖励经费的发放;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以及教师指导技能大赛的相关事项有了依据;成立了“产学合作处”, 负责校企合作等各方面事情。系部规定, 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 通过正规的流程办理手续, 经系部主任批准, 培训期间以技能大赛为重, 准许请假停课到比赛结束, 期末考试可以申请缓考;考查和考核科目, 在完成任课老师布置任务的前提下, 成绩为良或优。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竞赛与日常课程学习的矛盾, 他们就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培训和比赛当中, 为技能大赛取得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对参赛选手的培训, 指定专任的指导老师, 分工协作, 全程指导。机械类专业的比赛, 大多以小组参赛, 成员各有分工。比如:有负责三维造型及建模的, 有操作车床加工回转零件的, 有操作铣床的加工型腔零件的, 有负责工艺设计与工艺文件报表的等等, 指导老师也相对应。但是不管是选手还是指导老师都不是独立的, 他们之间是协作关系, 而且必须配合默契。
学院领导的重视、学院、系部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技能大赛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 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是关键
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技能大赛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几年来, 我系尤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系统的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系部成立了学习实践部, 有技能大赛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任部长, 负责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调学习场地和设备、招收新学员等。学习内容包括二维绘图、三维造型、编程与加工、机床操作、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 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 优生带差生, 能者为师的模式。在学习实践部,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讨论学习中的任何问题, 有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请教专业教师辅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不管是技能大赛培训还是学生的日常训练, 我们都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航天精神的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贯穿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始终。在赛前的紧张集训期间, 航天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指导老师陪着选手们夜以继日的训练, 动不动就六个小时紧张的模拟比赛, 任何时候都严格按照6s管理, 机床开动时, 必须有人在场, 加工结束时, 必须清扫现场等等, 需要选手们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开总结会, 找出问题的原因, 共同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 第二天再继续。如此反复, 让各种问题都尽可能的在赛前暴露出来。长期的辛苦是必然的, 但我们的老师和选手从来没有抱怨过。正是这样的训练, 培养了选手们优良的心理素质。
参赛选手的选拔上, 我们采取了层层选拔, 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拔时, 指导老师会根据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推荐, 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 分模块培训、考核、淘汰进行层层选拔。同时, 系部也不定期举办技能大赛、选拔参加院级和市级的技能大赛的学生, 最终从通过市级大赛获奖的学生中, 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组队参加国家级大赛。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 不仅选拔的学生可行, 同时在层层考核、选拔、淘汰过程中, 不断的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选手在紧张而激烈的比赛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打下了基础。
2.4 标准结合是重点, 赛教结合需改革
大赛不过是手段, 促进教学, 提升素质, 培养的学生为企业所用才是目的。因此, 在学生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 我们都会考虑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指导, 融入企业标准, 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按照企业加工产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因为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加工出来的零件仅有其形, 而要到达企业真正的可用产品还需要完善各项精度指标。因此, 将企业标准、大赛标准和课程标准三结合是培训内容的重点, 也是技能大赛取得突出成绩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赛教结合”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实施也各有自己的认识。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 赛教结合需要在改革中才能真正的实施,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走的长远。几年来, 通过技能大赛, 不断总结经验, 并将有用的经验固化下来, 融合到各个教学过程。校企合作, 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编写“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3]的一体化教材, 以企业真实零件和技能大赛典型零件为载体,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编写每一个项目, 将职业资格考核典型案例和技能大赛典型案例按项目正式编入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接触到技能大赛和企业以及职业资格的相关内容, 并不断强化。以企业标准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拓展实训基地内涵, 开发新的实训项目, 也为技能大赛和实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赛教结合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并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再创新高。
3 小结
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集中展现了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促进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 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当然, 各学科各领域技能大赛方式不同, 工作经验上也会存在差异, 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赛教结合需改革”这一点, 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 总结经验, 在探索中与时俱进,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师素文, 裴炳文.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
[2]陆建平, 赵翠.关注高职技能大赛, 提升高职育人水平[J].交通职业教育, 2011 (3) .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9
2012年6月, 笔者非常荣幸地作为广西楼宇智能参赛队临时领队参加和观摩了在杭州举办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广西两个代表队没有拿到奖项, 每一位参赛者都有自己的思考, 我在这里对广西职业教育院校就大赛事宜谈一些自己看法, 供同行借鉴。
1 对全国大赛的看法和我们的定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等23家部委联合主办的赛事, 应该是全国职业院校的最高赛事, 相当于教育界的全运会, 必须引起各省、市教育厅 (局) 的高度重视。
既然赛事如此重要, 我认为广西教育厅应该把参加这个比赛作为广西各职业院校的重要考量。如果能获得比赛一等奖, 相当于金牌零的突破, 二等奖、三等奖也要对应相当的奖励, 鼓励职业院校为广西争光, 为家乡添彩。对指导教师在评优和晋升职称上建立政策配套;对没有拿到名次的参赛队, 要每个参赛人员写总结, 找出问题的根源, 为下一届参赛队提供宝贵经验。
各个职业院校应该把代表广西参加比赛作为最高荣誉, 把比赛名次作为招生宣传的学院“卖点”。认真面对和策划每一项比赛, 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各院校对冲出广西的代表队给与设备购买方面的倾斜政策, 实施精神物质双奖励。
2 对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内容的理解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按照赛场提供的条件编制对讲门禁系统、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照明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的材料清单, 手工绘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定的电气接线图。
主要涉及模块A对讲门禁系统、模块B安防系统、模块C视频监控系统、模块D消防报警系统、模块E照明系统。
2.2 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接线
1) 对讲门禁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对门禁系统管理中心机、室外主机、室内分机、门前铃、电插锁等器件到对应区域的合理位置, 完成可视对讲门禁系统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2) 安防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门滋、求助按钮、红外、燃气、感烟探测器和报警器等器件到对应区域的合理位置, 完成安防系统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3) 消防报警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消防主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火警讯响器等器件到对应区域, 完成消防报警系统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4) 视频监控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硬盘录像机、矩阵主机、摄像机等器件到对应区域的合理位置, 完成视频监控系统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5) 综合布线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网络交换机、电话程控交换机、电话机等器件到对应区域的合理位置, 完成综合布线系跳线的制作、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6) 照明系统。选择、检测、正确安装射灯、支架、光控传感器等器件到对应区域, 完成照明系统的线路敷设和连接。
2.3 楼宇自动化系统调试
1) 对讲门禁系统。通过一系列设置实现室外主机呼叫室内分机、室内分机呼叫管理中心机、室外主机呼叫管理中心机、密码开锁、室内分机主动开锁、刷卡开锁、可视对讲软件信息记录等功能。
2) 安防系统。通过设置多功能室内分机、硬盘录像机的相关参数, 完成多功室内分机撤防密码的设置、硬盘机报警设置等功能。
3) 消防报警系统。通过总线模块编码、设置报警主机参数、编写联动公式完成消防控制功能。
4)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一系列设置实现硬盘录像机的视频检测、录像控制、WEB操作、专业内网络视频监控平台 (PSS) 操作、监视器的视频监控和画面切换、高速球型云台摄像机旋转、聚焦动作控制、预置点设置等功能。
5) 综合布线系统。实现程控交换机的参数配置。
6) 照明系统。采用Lon Maker软件平台, 对DDC模块进行编程, 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 通过工业组态软件设计人机界面, 实现照明系统的组态监控。
2.4 职业素养
1) 现场操作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2) 工具摆放、工位整洁、包装物品与导线线头等的处理符合职业岗位准备。
3) 团队注意分工与合作。
4) 遵守赛场纪律, 尊重赛场工作人员, 爱惜赛场的设备和器材。
3 参赛注意事项
1) 参赛选手不得携带任何工具、存储器、移动工具等进场。
2) 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尽量不要投诉和更换设备器件, 如裁判认为器件正常, 每次扣3分。
3) 比赛时间共5 h, 合理安排比赛时间。
4) 在比赛规定时间内, 指导老师可以进场口头指导10min。笔者建议放弃指导, 用处不大。
5) 参赛选手应带安全帽, 穿电工安全绝缘鞋进场比赛。
6) 比赛结束参赛队员必须有序离开工位。
7) 参赛选手可以在比赛工位的计算机规定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
4 评分方法与细则
1) 比赛成绩满分为100分, 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15分, 系统安装与接线25分, 楼宇自动化系统调试25分, 楼宇自动化系统编程与调试15分, 楼宇自动化系统故障排除10分, 职业素养10分。
2) 在竞赛过程中, 出现电路短路故障扣20分。
3) 在竞赛过程中, 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 扣20分, 情况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4) 损坏赛场提供的设备和设施, 污染赛场环境扣10分。
根据比赛评分细则 (见表1) , 参赛选手在比赛开始后可以先评估哪些大项自己有把握拿分, 就先做哪些项目, 每完成一个大项, 可以先让该部分通电, 确保这一部分的分值。
5赛前的筹备
1) 既然比赛用天煌公司的设备, 为了确保在大赛中取得好名次, 职业院校可以购买天煌公司的实训设备。
2) 认真学习比赛规定和评分细则, 按比赛内容来培训比赛选手。
3) 选手的选拔应从一年级抓起, 建立大赛协会, 设立勤工助学岗, 让参加过比赛的选手训练备选选手。
4) 指导教师的确定要有连续性。一经确认, 从开始组队到比赛结束主要指导教师非特殊情况不作调整。
5) 专业带头人要注意到赛项专家所在院校学习, 加强与专家的交流。
摘要:探讨了广西高职院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大赛的比赛内容和对策, 为今后参加技能大赛, 取得好成绩提供了相关思路。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10
【摘 要】本文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竞赛项目对测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指导作用,以及折射出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提出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提高高职测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 地形测量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9-0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自2012年举办以来,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测绘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规范设置竞赛项目,及时反映市场和企业对测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高职院校测绘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指明了方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根据该赛项的竞赛项目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折射出的“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改革成绩考核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达到“按需培养”高素质测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简介
(一)赛项设计原则。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实际生产项目任务为载体,依托测绘技能竞赛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等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积极探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坚持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体现竞赛项目的普适性、实用性,以及测绘新技术、新技能的应用。
(二)竞赛目的。检验学生现场分析与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及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教育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水平;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具备情况;通过竞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竞赛项目及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如下:
1.竞赛项目。高职组的测绘赛项自2012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其竞赛项目见表1。
2.高职测绘赛项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由表1可知,“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这三个来自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就业上岗的主要技能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核项目分别举办了5届、5届、4届。而这三个项目即是分别与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紧密联系的内容。高职“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分别为高职测绘赛项的“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一级导线测量”竞赛项目打下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实践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基础,因此,如果“地形测量”课程中的“三等、四等、等外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图根导线测量”未能很好地学习、理解、掌握,是很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中取得佳绩的(甚至在本省省赛中都难以出线,不能够获得国赛参赛资格),也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测绘人才的需求。
二、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形测量”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是测绘核心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主干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小区域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具有绘制地形图及应用的技能,是学习后续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程的入门课。我们通过多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发现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忽略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够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知识内容,从而培养出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理应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现行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内容大部分与市场需求脱节,理论性过强,过于注重原理的推导及结论的得出,忽视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不一致。因而导致比赛过程中,有的参赛学生面对新仪器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成绩不理想。
(三)课程考核方法不够完善,不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现阶段高职“地形测量”课程的考核方法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一是考核内容不全面,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轻视或忽略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考核的现象;二是课程考核方法简单:多采用书面考试,很少采用动手操作等其他考核方式。期末成绩评定主要以一次期末书面成绩进行评定,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测绘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投入少,导致购买的测量教学仪器数量不足、质量差、更新慢,造成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效率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也使学生对测量作业单位普遍使用的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技能大赛视阈下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自2012年高职组测绘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针对该赛项折射出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把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测绘人才作为高职工程测量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主要是地形测量、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等。因此,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其岗位需求,明确“地形测量”课程教学目标的职业性为:加强课程知识与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对接,帮助学生熟悉现代测绘仪器,掌握测量的基本理论、常规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小地区控制测量的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方法以及测绘与应用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能力,具有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二)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测量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为实现高职测绘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测量工程实际作业一线的需要,我们在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竞赛项目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研、企业专家参与以及毕业生反馈意见,针对“地形测量”课程的特点及专业的需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修订教学大纲,彻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确定“地形测量”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面向职业岗位群,以应用为目的,以“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必需”为教学核心,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对测量学传统知识和最新知识进行融合,紧跟时代发展,使课程内容结合测量工作实际,注重和实际应用技术水平的对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地形测量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独自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依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由“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和七个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内容。四个代表性测量任务是:图根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应用。七个知识模块是:模块一“地形测量基础知识”、模块二“水准测量”、模块三“角度测量”、模块四“距离测量”、模块五“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图根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六“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外业工作内容)”、模块七“数字化测图与应用(主要是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与地形图应用)”。优化后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适应高职测量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生产岗位技能的需要,具有鲜明的“产学结合”的特色。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果。我们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知识”考核中,注重课外作业和期末卷面考试:加强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批改,并按照完成的质量进行等级评分;期末卷面考试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试卷,由于教考分离又有标准答案,这项措施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考核”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果和实训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实训成果质量占30%,实训考核占40%。(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组织纪律、实训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爱护仪器工具、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实训成果:主要反映在实训报告的质量上,包括外业记录手簿的格式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数据更改方法是否正确、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实训总结的撰写是否认真、深刻等。(3)实训考核:分为外业操作与内业计算两个部分。外业操作考核根据天气等客观因素采取灵活的方式。根据实训期间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各个项目的全面考核或单个项目的抽考,可以采取仪器操作和口头问答相结合的方式等。内业计算是根据实训内容,考核重点计算部分,以卷面形式进行。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效果。
(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形测量实践是该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大量的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正确地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掌握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要保证地形测量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其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就是拥有先进充足的仪器设备以及实效的实训场地。为此,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年来加大对测量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购买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平台软件,如GPS、系列全站仪、数字化测图软件以及数量充足的多种常规仪器设备;同时,签有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西第一、第二测绘院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完善,重新制作、埋设控制点。这些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充分保障了“地形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效果。另外,还多方面实现多形式多维度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测绘生产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国家测绘技术规范及标准引入实践教学过程,将地形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及时纳入实训内容中,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聘请测绘行业的资深专家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组成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地形测量课程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实习实训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规划上的产学结合;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互动式的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生产单位签订长期稳定的产学合作协议,保证校外教学实训的稳定;寻找机会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任务,实现产学结合并改变学校实训仪器设备滞后于生产单位的现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阈的高职“地形测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多次参加全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充分表明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改革与创新是行之有效的,对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将工程测量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丽蓉,陈帅.以测绘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
[2]任文静.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四川水泥,2016(1)
[3]葛雨霞.浅论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2(7)
[4]王金玲,周无极.《地形测量》精品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5]李召旭.试论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20);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156);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立项项目(2013JG46);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2014KGA10)
【作者简介】肖 飞,男,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点钞训练
点钞技术既是财会、金融等专业及相关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一项专业技术,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仅从专业学习而言,熟练掌握点钞验钞技术是从事财会、金融及与钞票出纳相关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几年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的举办,更是对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以出纳岗位为例,学生在操作上,点钞方法的选择、点钞动作的规范、点钞的速度和准确度都将成为比赛成绩的关键点;学生在环境上,时间的长短、心理的因素、场景的适应都会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每一年比赛的新要求,提高学生掌握点钞技术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形成长期的任务。根据比赛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将手工点钞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构思做以分析。
一、把握学生心理,明确训练目的
人的心理活动包含心理动作和心理内容,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了解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所认识的问题和怎样认识的,把握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整个大赛框架结构,如手工点钞目前的训练中的细节、清点的动作、捆扎的方法选择、答案和计算的填写等,使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和比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训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针对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态度,加强挫折训练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容易形成如下问题,这些问题对一个近期将成为专业选手参加竞赛是需要及时纠正和克服的。
(一)点钞兴趣持续性短
在手工点钞训练项目中,初学者学习兴趣高,一般在学习四个课时左右,特别是训练之后,他们就能体会看别人做和自己做的差距,甚至有些没有耐心的学生兴趣就大大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一些关键点(如点钞手指的弯曲度、手指的部位点钞)学生练习过程都不规范。这种习惯性错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学生没有意志力,怕吃苦,不能坚持是无法达到训练目的。
(二)点钞过程缺乏坚持
点钞的训练过程既乏味又枯燥,要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一定要经过反反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学生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样是无法进行训练的。这个现象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但这个问题恰恰是技能比赛训练要规避的难点,所谓要突破自己才能进步。
因此,只有加强挫折训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具体实施为,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测试方式,比如说,由原来的定时测试计成绩改变为定量测试计成绩;由原来的综合考核改变为单项考核;由原来的总分计成绩改为单项计分。总之,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下、条件下都能达到好的训练状态。
三、有效突破训练瓶颈期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手工点钞基本功是点钞技能水平的关键,练好手工点钞基本功需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的指法。
在会计技能大赛要求的前提下,手工点钞的方法选择是一个重点,目前手工点钞手持式中扇面点钞法和四指四张点钞方法都是比较快速有效的。这里以手指式四指四张点钞方法为例,持钞动作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要固定,清点动作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要依次划动,不能出现拖动动作,清点在钞票右上角边上,动作要轻,记数分组记准确。
2. 点数准确。
点钞技术的关键是一个“准”字,清点和记数的准确性是点钞的基本要求。点数不准不仅影响日常工作的质量,而且会产生差错,造成损失。在点数前要做好思想准备、款项准备和工具准备。点数时一是要精力集中;二是要坚持定型操作,坚持复核;三是要双手点钞,眼睛看钞,脑子记数,手、眼、脑三位一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点数准确的效果。
3. 扎把牢固。
钞票捆扎应尽量牢固,以钞票不散把、抽不出为准。扎小把时,将第一张钞票轻轻向上方提拉,以不被抽出为准。扎大把时,按“#”字形捆扎大捆,以用力推不变型,抽不出票子为准。钞票捆扎的方法可根据腰条的长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缠绕法的腰条比拧扎法的腰条要长,其中,缠绕法的缠绕圈数可以适当调整,前提是在符合扎把要求的基础上,捆扎钞的训练应结合清点动作同时进行,意思就是说,捆扎作为点钞的一个环节,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只重视清点,忽略了捆扎的环节,必须同时进行,以避免出现比赛时多一个环节后,选手出现紧张心理,影响正常技能水平发挥。
(二)调动训练积极性
在手工点钞训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阶段性停滞,有时还会出现不安、不自信、成绩倒退情况,这期间指导工作会停滞不前。这需要分析原因,如学生近期在训练过程中清点手指是否出现疲惫现象;查找方法,转变训练方式,案例激励,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多鼓励,少评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I can”。
(三)通过比赛模拟真实场景
在比赛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进行模拟训练,这样的方法中,可以让队友扮演对手,这样的方法更接近实战,可以有效地调动选手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以便减少选手。
总之,手工点钞作为会计专业一项基本技能,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点钞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晓群.关于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
【高职测绘技能大赛】推荐阅读:
高职技能大赛10-28
高职英语口语技能大赛05-10
零件测绘技能教学案例10-15
测绘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改革论文07-05
高职汽修大赛05-16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05-23
地形测绘07-15
测绘07-21
测绘行业10-13
测绘数据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