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制图

2024-10-23

测绘制图(精选10篇)

测绘制图 篇1

一、机械制图测绘传统教学情况

《机械制图测绘》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集中一周的时间, 对现有机器零部件进行尺寸和结构圆整的测量, 画出零件草图, 然后经过整理, 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 从而使学生在读图能力、手工绘图能力、测绘能力和查阅技术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

传统教学情况:首先给学生下发任务及要求。要求在一周的时间, 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箱的所有非标零件的测绘和装配图;在学生进行测绘过程中, 老师在不同的测绘阶段分别给与测绘要点指导;最后根据学生的图纸情况进行评分。整个过程突出了学生个人制图方面知识掌握程度考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由于一个班级所有同学要求完成的内容是一样的, 有部分同学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 对其他同学有依赖性, 甚至会出现直接抄袭的现象;同时, 整个过程更多的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对于如今职场强调得比较多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比较欠缺。

二、机械制图测绘教学新思路

人在社会中, 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 都需要与人交流、需要共事、需要合作。良好的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那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MBA里是这样定义的: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 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解决问题, 达到共同的目标。所谓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 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虽然也有提到同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讨论, 比如在确定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方案时需要同学相互讨论, 但由于每个同学完成的任务是一样的, 而且最后的成绩评定与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讨论和协作无关, 所以形不成真正的讨论, 甚至会出现抄袭的现象, 整个过程无法反映利用同学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协同解决问题, 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此, 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 除了要考查学生个人制图方面知识掌握程度及培养动手能力, 在成绩考核方面考虑团队合作情况, 这样督促小组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

三、机械制图测绘教学设计

(一) 机械制图测绘载体的选择:

载体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选择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迁移性, 二是可替代性, 三是可操作性。结合我系学生专业和实践教学条件, 采用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箱作为载体。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箱包括四类典型零件中的三类:轴类、盘盖类和箱体类, 还有标准件和常用件, 涉及范围比较广, 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全的, 能够全面训练和考查学生能力情况。

(二) 团队的组成:

每5人组成一组。其中一人任组长, 负责具体任务分发,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 工具保管, 和标准件的统计与整理, 齿轮测绘;其他4人分别负责轴 (主动轴与从动齿轮轴) 、端盖 (透盖) 、上箱盖和下箱体的零件测绘。在分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 如成绩好中差、动手能力强与弱以及沟通能力等都要兼顾, 这样成绩好的可以在知识方面弥补成绩较差些的同学不足, 动手能力强的也可以帮助动手能力弱的, 这样让他们在团队中都能找到各自长处, 发挥自己的优点, 体现团队的力量, 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测绘任务。

(三) 任务与要求:

每人负责相关零件图的绘制以及每人绘制一张装配图, 兼顾了零件图和装配图相关知识的有效结合。在进行测绘过程中, 团队成员既相互独立, 又要相互帮助和协调, 如零件图的表达方案、测量方法、尺寸标注、特别是零件与零件之间相互配合的地方, 都需要经过相互讨论最后确定。

(四) 过程实施:

分组→下达任务→分工协作→答辩 (重新分组)

老师在整个测绘过程中起引导和答疑的作用。分组和任务下达后, 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具体任务分配, 如何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分工与协作,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真完成自己负责部分零件测绘, 如何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 共同完成测绘任务。如上箱盖和下箱体是通过4组螺栓和2个定位圆柱销联接而成, 因此, 负责上箱盖和下箱体测绘的同学在测量确定孔的位置时, 要相互协调统一数据, 否则装配的时候会发生装配不起来的情况。又如在进行装配图绘制时, 需要全组人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后的表达方案等等。这就要求学生, 在完成自己负责任务的同时, 还要注意和团队其他人员相互协调;同时也让其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 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成功, 一个人的表现好坏也会影响整个团体。

测绘过程完成后进行总答辩, 这时需再次将学生按照完成相同任务的进行分组, 共5组, 然后对每一组的图纸进行评阅和提问。问题设置包括该零件表达方法的确定, 测量方法及尺寸的标注, 技术要求的拟定, 绘图的规范性等方面。

(五) 评价方式:

以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在学生进行测绘过程中, 要仔细记录每组总体测绘情况和学生个人的情况。测绘过程完成后进行总答辩, 根据答辩情况给定个人成绩。成绩由整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组成, 具体如表1

四、教学效果

通过在多个平行班级分别实施不同教学方法, 结果对比显示, 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班级, 学生讨论热烈, 学习热情高,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有效防止抄袭, 而且通过分工协作, 使同学们组织能力得到锻炼,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整体成绩均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白植真.以项目教学法开发零件测绘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5 (23) .

[2]丁继萍.任务驱动法在《零件测绘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2) .

测绘制图 篇2

实训时间:2012年

日—

日(共5天)实训班级:矿山1232班 指导老师:马学成吴超 实训地点:金工实训室 完成实训项目:

项目一 量具的正确使用 项目二 机用虎钳的拆卸 项目三

机用虎钳的测绘 项目四 机用虎钳的组装

为深化学生测量专业知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安排此次集中教学实习.制图测绘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节。通过对台虎钳装配的测绘,让学生全面地、系统的复习机械制图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绘图、读图的度,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实际生产中,在新产品设计、引进先进技术以及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时,需要对现有的机器和零部件进行测绘,画出其装配图和零件图,因此,掌握测绘技术对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有重要意义。在《制图测绘》实习中,通过对台虎钳的测绘,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徒手画草图的意义;

3、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有关标准和手册、计算公式确定标准件的规格和齿轮参数;

4、能正确选择配合、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并进行标注;

5、进一步巩固《机械制图》中掌握的绘图技能,使识图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6、培养我们耐心细致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7、在测绘中,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测绘过程中要做到复习教材,查找资料,学以致用;

8、在零件的表达方法上有独到的见解,视图选择正确、布置合理

9、弄清所测绘的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懂得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各零部件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10、所绘图样要符合机械制图的标准,标准件要按标准画法、简化画法或比例画法绘制,并要标准化,要有正确的、较完整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11、熟练掌握测量工具,准确测出外圆,内孔,中心距,高度,深度,长度,孔距,齿顶圆,螺纹等有关尺寸。

结合我院现有的实训设备和条件,本次实训主要让学生完成了量具的正确使用、虎钳的拆卸、虎钳的测绘、虎钳的组装等项目。学生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初步掌握量具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基本掌握零件装配的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绘制方法。本次制图实训,学生5人一组,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基本完成了实训计划中的实训内容,达到了预期的实训目的。矿山机电1232班一个周的制图测绘实训的内容课程完成良好。

学生在实训总结中如实的写出了自己在本次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这将是我们以后安排类似实训的改进方向。

矿山机电专业科

2012年

测绘制图 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测绘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7-0059-02

【作者简介】张忆雯,江苏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215523)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越来越强化测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3年,“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新增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2014年12月,在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首届“中望杯”全国机械职业院校“零部件测绘、三维数字建模与制图”技能大赛。笔者在教学指导和师生参赛过程中,深感“机械制图”课程与企业对接不够,忽视测绘教学的系统性,尤其是课程项目化程度不足,学科味较浓,导致“教、学、做”分离。基于以上现实问题,笔者立足测绘技能培养,从课程项目化着手,探索“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之路。

一、定位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基于项目课程理论,把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目标。课程项目化与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相比,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五个特征——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和课程评价开放化,这一举措,为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与职业技能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首先要构建课程模块。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笔者将它整合为“平面图形、视图绘制、形体表达和零件装配”四个模块。接着精心设计项目,使各项目“一气呵成”,构成统一整体,达到通过具体任务项目实施培养制圖技能的目标。这一课程模式使教学与生产直接衔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找到制图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最佳接合点,凸显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与实效性。

二、确立测绘技能化

零部件测绘是推广先进技术、进行设备改进的重要途径,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具体是对现有装配体的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出其装配图及零件图的过程,它是“机械制图”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训练过程。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测绘是一项行业通用技能,它是学生未来岗位发展的根基。测绘技能化是“机械制图”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它突破原课程设置,不仅承载测绘技能任务,还需要更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测绘技能强化与职业能力培养挂钩,构建“机械制图”以测绘技能为特长的课程特色。

三、课程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能够解决当前制图课程“知识固化、技能欠缺;重讲解、轻实践;教法陈旧、学法呆板”等问题。

(一)测绘教学与企业要求对接调研

大多数制图教师对测绘熟悉但不够重视,有想法但缺少行动。为此,笔者设计“机械制图项目化后测绘技能培养调研表”,围绕中职校测绘教学现状与企业测绘能力要求,选取本地区三所职业学校和三个开发区开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职业学校制图教师对测绘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当前产业升级后,人才培养发生较大变化,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应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及与企业的对接度。通过调研,清楚了解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明确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双向关注、全力培养。这项调研工作,为促进制图测绘技能培养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为制图教师课改提供了方向指导。

(二)“机械制图”课程项目化开发

课程项目化开发需抓住两个关键点——测绘内容项目化、测绘过程分步走。按照平面图形、组合形体、零件实体、装配部件四个由低到高的测绘程序,根据“测绘项目要与生产实践”结合的原则,笔者设计了“机械制图”测绘模块项目表,如表1所示。

实施过程分三步走。首先,确立模块。将课程模块化处理,可以抓住项目共性,便于对接生产实践,四个模块对应四个测绘过程。第一模块测绘平面图形,目的是强化制图规范,帮助学生掌握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育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二模块测绘组合形体,目的是通过组合体由物到图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掌握“图示目测比例法”,体验机械设计基本要求与设计品质;第三模块测绘零件实体,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方法、要领与技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化爱专业、爱动手的职业思想;第四模块测绘装配部件,参照企业岗位要求实施,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促进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为各类竞赛挑选特长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其次,设计项目。精心设计与生产实践密切关联的项目,突出工程实践特征,体现本专业特色。比如平口钳是机械加工最常见的设备,测绘能把专业核心课程融为一个整体,将知识融会贯通,不再局限单项知识传输,其他实训课程不妨以此借鉴,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项目无处不在”的新课程理念。最后,测绘实训。测绘是设计、测量、绘图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而言,是专业课程学习中难得的实训机会。笔者认为,要达到“教学做”合一,应做到:“教”,多交代方法和思路,留更多的时空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反思,善于动脑,愿意动手;“学”,教师要把“学”的过程变成“教”的延伸,让学生能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在力,释放个性的创造力。

四次测绘总体要求,应做到以“教”引领,以“做”促学,在实测中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走向“机械制图”课程“以测促画,以画促看”的教学效果。

(三)确立有效策略,培养测绘特长

以测促画策略,这是培养测绘技能的基础。分级测绘,有利于促进学生画图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具体是:测绘平面图形,以强化和贯彻制图标准为前提,使学生初步认识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图样;测绘组合形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为保证,测量与绘制同步进行,让学生开始了解工程设计的基础;测绘零件实体,以工程实际零件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掌握技术技能,巩固专业思想;测绘装配部件,是以测促画的最高“境界”,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测绘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

班组协作策略,这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学生互相协作分别担当测绘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在协作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个性特长。

师徒导生策略,这是教师分层施教的载体。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依靠专业教研组力量,让每一位专业教师带领4~5位学生,如同企业师傅手把手带徒弟。最好引入企业产品作为测绘对象,邀请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形成师徒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本组成员,“导生制”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测绘实践的教学优化 篇4

机械制图测绘课程是正确使用工具拆卸机器, 训练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实际工作的操作有个初步认识和实际锻炼[1]。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 有必要对测绘实践的实训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

目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只有工程装备专业安排测绘实践课程, 并且是在机械制图学习完成后放假前一周进行 (见表1) 。由于教学学时较短, 这门课的基本教学形式是教师先讲解, 然后布置教学任务, 之后利用3天时间要求学生动手去测量和画图。由于时间较短, 学生绘图任务重, 普遍存在着绘图方案表达不合理。典型特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工艺知识和零件加工常识, 对测得的尺寸和数据进行圆整和标准化以及对部分零件的形状理解有困难[2]。

2 优化教学内容

2.1 模型测绘

在全面了解测绘对象的用途、性能和工作原理基础上, 要求学生阅读制图实习指导书, 了解测绘方法和步骤。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实物操作, 在教师简单讲解后, 学生对其功用或零件的部分结构理解不是很透彻, 这时需要教师想办法让学生通过观看零件加工工艺和拆装录像, 再对拆卸后的零件进行测量, 并利用徒手绘图画在方格纸上。这期间学生可以对不懂的部分反复观看录像与教师沟通, 这样就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解的时间, 而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任务是:绘制零件草图, 等老师检查合格后再绘制零件的工程图纸, 这一举措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之前学过的制图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d)

2.2 融合式教学

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制图技能[3,4]。在学生进行机械制图测绘实践之前, 刚好完成了计算机绘图实践, 随后将计算机二维绘图引入到机械制图测绘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不仅使学生的制图技能大大提高,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的任务是采用Auto CAD绘图软件绘制部件装配图[5,6]。这种融合式教学, 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实际功用, 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好坚实的二维绘图基础。在计算机绘图过程中, 学生通过与手工绘图相比, 更能体会到机械制图的严谨性, 因为手工绘图能够绘制出来的图, 计算机会因为尺寸缺乏而不能绘制图纸, 这样一来, 学生在体会到学好传统尺规绘图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 将会处理好尺规绘图、草绘和计算机绘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 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间的连锁效应, 更能激起他们对新知识应用的积极性, 同时提高他们的图学技能。

3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3.1 实践过程中培养工程素质

机械制图测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科。在整个测量、绘图过程中, 学生通过零件进行观察、分析、思考, 教师还需认真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图和平时机械制图中理论知识的差别, 如原有机械制图中的组合体是几何化的零件, 它没有尺寸, 没有工艺要求, 而真正的图纸不仅要有几何形状, 还要有符合设计、加工、装配要求的工艺结构。实践证明, 学生刚入学时, 在对机器、零部件和工程图一无所知,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特别是经历了机械制图测绘实践这一环节, 使得每个学生能独立地完成零部件测绘, 工程意识得到加强, 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7,8]。

3.2 绘图过程中培养设计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 测绘教学是设计性的综合实践, 同时也是创新能力训练的启蒙阶段[5], 整个测绘过程要强调从生产实际出发考虑视图的表达方案、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工程制图课是大学生进校后最先学习的课程之一, 通过测绘实践和计算机绘图实践进一步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了解并逐步掌握现代工程设计的有关思想和方法, 并向学生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 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贯彻制图标准, 同时要注意零部件的基准和相关零件间的配合尺寸和关联尺寸的一致性, 并对尺寸进行圆整, 使尺寸标准化、规格化和系列化。

3.3 工作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机械制图测绘基本上是4~5人一组完成的, 而且小组成员中每个人的任务完成度都直接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尤其是培养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为他们步入社会提供初步的体验。

实践证明, 学生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 不仅完成了机械制图测绘的有关教学要求, 同时学生工程意识得到加强, 设计理念和团队合作意识也进一步提高。某种意义上讲, 品质比能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 改革传统作法、优化测绘教学, 进一步扩展其外延、深化其内涵, 使之取得更大的教育教学效益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为使测绘教学取得更大的教育效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计理念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对测绘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机械制图测绘实践周的教学实践, 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 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测绘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冶.机器测绘[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徐昌贵.工程制图测绘实践周教学实践与研究[J].教学研究, 2005, 28 (4) :333-334.

[3]董晓英.工程制图与Auto CAD融合式教学体系的建立[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5 (1) :45-48.

[4]张红光.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8) :139-141.

[5]戴红霞.《机械制图测绘》教学新思路[J].职业技术, 2010 (5) :31-32.

[6]贾东庭.基于三维软件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实践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12-1

[7]贺才豪.重视机械制图测绘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科教文汇, 2009 (3) :56-57.

《制图测绘》实习报告 篇5

在这次的制图测绘中,学习和改进是我一直使用的两种方法,测绘实践课让我开始要先想应该怎样画图而不是拿到实体就开始画图。以前画图是拿到图纸描图,所以我一直是拿到图就开始画图,并没有想着图当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当我在制图测课上绘画图时,一切变得没那么容易解决了。我需要的图形尺寸、需要的定位尺寸都没有了,这都需要自己实际去测出,然后进行整理才得到以前老师直接发给我的图纸。测绘过程中我和自己的同伴需要小心的、细心地、仔细认真的测量。在拆装零件时了解了齿轮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使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怎样画出齿轮油泵。再拆的时候让我知道要有序的,有记录的拆,不然就不容易还原,这会使测绘变得复杂。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学习前准备,这会事倍功半。

我在画图时会少考虑许多东西,有时也不敢坚定自己的想法,但是自己的想法有时是对的,这可能自己学的不够好没有足够的信心吧。还有在画草图时,画得不够简洁,自己的画图技能不够好。在画图时我们需要反复不断地看实体图,通过看实体图和级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画好草图。进而开始着手画零件图,最后画装配图,在这其中我们每个组的成员画好自己的那部分,保证了每个零件图的准确性,这才能最后画好装配图。

在这次测绘课画图当中,我对装配图的画法有了一点提高,原本我并不是很清楚装配图的画法,但是这次画完装配图后我以前的很多的不理解现在都清楚了。这也许就是自己亲自动手的好处吧。在画图当中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画这些图时我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期间没有太多的烦躁情绪,很耐心花完了这些图。这次画图我们一个组的成员的合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合作的不够默契,也许我们的图到现在还可能没画好。还有我在不懂的时候主动找同学和老师,向他们提问,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

机械制图测绘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6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测绘部件选择

制图测绘是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延伸与实践, 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因此, 选择适当的测绘部件尤为重要。测绘部件最好涵盖机械制图课程的全部内容, 应是一个具有常见装配连接关系和典型零件的部件。例如齿轮油泵, 该部件有如下特点: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有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键连接、销连接;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有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传动形式为齿轮传动;典型零件有盘、盖、轴、壳体;标准件与常用件有螺栓、键、销、齿轮、弹簧;此外, 还有防松、密封结构。除齿轮油泵外, 也可选择泵类、一级齿轮减速箱、阀等相对不是很复杂的部件。

1.2 编制测绘任务书

在测绘课程正式开始前应下发任务书, 任务书中应明确测绘目的和任务、实习报告的要求与规范、考核方式、测绘进程安排等。学生通过阅读测绘任务书可以了解测绘的内容和所需的知识点, 明确工作量和时间节点, 否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上交测绘实训作品。

1.3 小组分工与协作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组, 每组4-6人, 组员和组长自行选定。教师只给出建组的基本要求, 比如每一组的成员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组长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待测绘正式开始时, 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任务, 保证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测绘结束时, 每个小组上交任务分工表, 教师掌握分工情况并将其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要素。

2 测绘过程正确引导

制图测绘是一门单独开设的实践课, 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发挥指导与把关作用, 改变以往教师从布置到画图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

测绘开始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本次测绘的工作流程, 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明确了测绘步骤:了解测绘对象→拆卸零件→绘制装配示意图→绘制零件草图、尺寸分析→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对于测绘中的难点, 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醒和必要的指导。在确定零件表达方案时, 学生的思路比较固化, 总是局限于采用三视图的表达方式, 还无法灵活地运用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这时, 教师可提醒学生广开思路独立思考, 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或参考类似零件的表达方案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选择表达方案时, 学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比如只考虑如何将结构形状表达清楚、表达全面, 却忽视了绘图简便、读图方便这一原则, 此时应适当加以提示、启发。表达方案的讨论一定要充分、全面、细致, 不要怕花时间, 如果表达方案选择不合理或不正确, 必然会反工, 使工作进度严重受到影响。

测绘过程中, 要适时加强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尺寸标注是测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鉴于学生对机加工工艺及有关技术知识方面的局限, 对零件进行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选择时, 应提醒学生多参阅现有类似零件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 通过类比法加以比较并标注和选用, 着重强调通过复习有关尺寸知识或查阅资料, 尽量使尺寸标注得合理些, 技术要求选择得恰当些。在确定标准件或标准结构时, 引导学生亲自查阅技术手册并掌握尺寸圆整、公差选用的方法, 同时应明确在此位置选用该标准件的原因。比如, 轴与齿轮联接中键的选择, 键的位置及尺寸的确定都是由学生先查阅手册并经过小组讨论确定的。在此过程中, 强调动手, 淡化理论;强调过程, 淡化结果;强调装配关系, 淡化零件结构;强调结构设计, 淡化图面质量。

3 综合评定成绩

在成绩评定环节, 若只凭学生最后所交图纸的图面质量评定成绩, 难免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同时也给学生相互抄袭提供了机会。因此, 测绘成绩采用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以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在测绘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记录每组总体测绘情况和学生个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测绘进度、出勤情况, 每天作相应的记录;对学生在测绘过程中的图样, 边指导边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小组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及较差的学生加以甄别并记录下来。作品评价包括对零件图的评价和对装配图的评价, 教师应列出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出公正的评价, 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增加学生答辩环节, 不仅看重图面质量, 也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从而保证考核质量。

4 结论

通过几年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制图测绘教学, 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与提高,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田福润, 程晓新.机械制图测绘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4) :66-68.[1]田福润, 程晓新.机械制图测绘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4) :66-68.

[2]浅谈《机械制图》课程测绘周的教学管理[J].科技资讯, 2008 (24) :154.[2]浅谈《机械制图》课程测绘周的教学管理[J].科技资讯, 2008 (24) :154.

测绘制图 篇7

一、测绘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一) 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

好的教学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零部件测绘实训的教学模式有多种类型, 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课时量多少以及现有模型的不同进行选择。如课时量比较少, 可选择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同时进行, 零件测绘所取的对象则来自于所要测绘的部件本身;如课时量充足, 则可选择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分开进行, 各选择自己的测绘对象, 零件测绘中选择典型零件作为测绘对象绘制零件图, 部件测绘属于第二次实践训练。

(二) 典型零部件的选择

为了克服以往教学模式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 测绘部件应采用生产实际中常用的含有多种机械零件的齿轮泵、一级齿轮减速箱等, 而典型零件则可选择轴、端盖、叉架和箱体等四类。应尽可能使学生测绘到每种不同类的零件, 每种零件的选取要考虑结构上具有代表性, 复杂程度适中。如轴类零件应该有键槽、轴肩、螺纹、退刀槽、倒角和中心孔等典型结构;盘盖类零件应是扁平状回转体, 具有螺孔、光孔等结构, 且不应太复杂, 用两个基本视图能表达清楚为宜, 如端盖。

(三) 制定实训大纲以及任务书

实训之前拟定好实训大纲, 内容包括测绘实训内容、任务、课程进度安排以及考核方式, 同时应给学生下发相配套的指导任务书。任务书里内容应包括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过程的分阶段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

二、测绘过程的具体实施

按照人才培养计划, 我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学生的《零部件测绘实训》时间为一周, 时间安排在学生全部学完《机械制图》课程以后。学校有专门的制图教室, 各类零件和部件模型种类齐全, 测量工具等硬件设施完备, 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专业不同以及课时安排多少灵活选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测绘任务, 在正式测绘之前需安排两个学时集中讲课, 讲解测绘实训的内容安排及方法步骤。可以一个典型零件的测绘为实例, 从了解零件结构功用到零件草图的完成, 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零件测绘过程的实施,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对任务的实施更加明确。

在一周的实训时间内, 可安排测绘内容为一台典型部件, 如齿轮泵或机用虎钳。采用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同时进行的教学形式, 将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组5-6名同学完成一个测绘对象。完成测绘部件的步骤是: (1) 了解测绘对象; (2) 拆卸部件; (3) 绘制所有非标准零件草图; (4) 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完成零件测绘的步骤是: (1) 了解和分析测绘对象; (2) 确定表达方案; (3) 绘制零件草图; (4) 根据零件草图绘制零件图。要求一组学生必须完成一张装配图和所有非标准零件图的绘制, 每个学生至少独立完成一个零件的测绘任务。在实训期间, 要求学生每天到实训教室, 教师全程辅导。

三、测绘辅导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

(一) 测量尺寸要准确

测量尺寸是零件测绘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尺寸测量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零件的制造质量以及机械的装配和工作性能。因此, 测量尺寸要谨慎, 要注意教导学生测量工具的正确选用、测量基准的合理确定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等。如测量时, 应根据对尺寸精度要求不同, 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常用测量工具有钢直尺、内外卡钳等;精密量具有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和圆角规等, 都要注意各种工具的测量精度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 如何确定零部件最佳表达方案

在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过程中, 如何确定零部件的最佳表达方案是一个难点, 它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画零件图时, 在选择视图之前, 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归类, 判断是属于轴类、盘盖类、叉架类还是箱体类, 然后进行形体分析和结构分析, 了解零件的工作和加工情况。其次是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选择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主视图与工作位置一致;主视图表示零件的加工位置;主视图应尽量多地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主视图确定以后, 对其表达未尽的部分, 再选择其他视图予以完善表达。所选视图应具有独立存在意义及明确表达重点。根据零件复杂程度、结构特点和表达需求要, 将各种表达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恰当重组, 要求学生表达正确、完整。而装配图的表达方案与零件图有所区别。装配图的主视图选择应符合装配体的工作位置, 尽可能反映部件的结构特征, 能反映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线, 以及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上。抓住装配主干线, 一般画成剖视图。而其他视图则补充主视图尚未表达清楚的地方。

(三) 尺寸标注的正确、完整、合理性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和装配图有所不同, 学生在绘制图形时必须注意, 在正确对零件进行测量以后, 标注图样尺寸时必须遵循正确、完整、清晰、合理的原则。首先所标注尺寸必须为零件真实所测得的尺寸, 其次需标注完整, 能够反映出零件所有结构的定型和定位尺寸。标注尺寸要有合理性, 如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避免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按加工和测量要求标注尺寸, 以及注意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标注。而在装配图的尺寸标注中, 仅仅需要标注几类重要尺寸, 如性能或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以及外形尺寸。

四、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 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为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将考核结果分成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20%+图面成绩50%+答辩成绩30%。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情况、测绘进度和纪律表现为依据。图面成绩评改依据包括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准确度以及图面整洁度等。采用口头答辩形式则可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答辩, 介绍所绘零件的结构、特点, 以及表达方案的选用, 尺寸标注和基准的确定等。而教师可针对每位同学不同的情况进行提问, 如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如何确定?装配体的拆卸顺序是什么?零件图的尺寸基准是什么?组成装配体的零件之间连接关系如何等等。

通过零部件测绘实训, 使学生既巩固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接触到实际零件, 培养了学生的生产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 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仿造设备、设备维修以及技术革新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 开展零部件测绘实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文位, 《机械制图课程测绘教学浅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测绘制图 篇8

关键词:制图测绘,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情境

0 引言

制图测绘课程是高职院校中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图测绘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之后,通过对具体的机器或机器零部件的拆装,对现有机器零部件进行尺寸和结构完整的测量,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经过整理,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加深和实践运用,使得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突出贡献。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属于杜威口中那种天生的天才,他们对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但他们却是对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情是有趣味的。因此,传统的培养方法和教学设计已勾不起高职学生的兴趣,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育模式。于是,大量新颖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其中,行动导向法作为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带来了契机,改变了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制图测绘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我国广大职教领域里一个“炙手可热”的改革话题,一个“倍加推崇”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行动导向法就是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教师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的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1]。

2 制图测绘课程的实践内容与要求

制图测绘课程选择的是具有典型性的齿轮油泵作为测绘载体,主要的实践内容和要求见表1。

3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能力目标设计

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工艺革新等工作的技术员这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

a) 专业能力。掌握装配体测绘的步骤和方法;熟悉常用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器具;掌握尺寸的分类及尺寸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能对零部件中的公差配合,粗糙度及其其他技术条件进行鉴别和选定;熟悉机械行业相关的标准和手册,会进行查阅。具备一定的识读和绘制零件工作图、装配图的能力。

b) 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和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2];具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精神。

4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课程的实践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把每个任务作为一个项目,由此得出3个项目:1) 装配草图、小零件草图;2) 左泵盖、泵体、右泵盖零件工作图;3) 装配图。由这3个项目任务分别确定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如表2。

5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师组织教学设计

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弱化为课程的组织者、协调人,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的咨询和帮助,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坐在一边看着而已,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资讯,首先要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充分了解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在测绘部分,教师以一个典型的从动轴作为例子将整个的测绘过程作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再去进行其他零部件的测绘,否则学生拿到一个零件不明所以,一头雾水,那就会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做下去。当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心理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时候,教师还要对解决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担当起解决方法的决策者,尤其是某些比如剖面线的角度的细小问题,学生很容易忽略,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的指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制图的严谨性,从而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师根据班级的学生总数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确立一个组长。以组为单位对同一个任务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家再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讨论、比较、验证,选取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当然,每位同学都可以保持自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

6 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有效的考核制度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保障。现今大多课程的成绩都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及期中、期末试卷的完成情况来获得的,其中期末试卷占了大头。这种成绩体现的更多的是对试卷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的检测,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测绘成果体现的是读图及绘图能力的真实水平,以及学生对机械设计、测量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不能不说测绘可以评估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综合能力。因此给出的3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即所完成的图纸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为了防止抄袭、代画现象的发生,添加一个答辩的环节,让学生对整个测绘过程作一个综述,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再对一些专业知识进行问答,根据答辩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成绩。若在某个项目中发现抄袭、代画的情况,则这一个项目的成绩为0分。学生的最后成绩中各部分百分率见表3,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小组活动的参与、合作情况。

%

结语

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的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法确实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制图测绘这门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的课程,学生说从来没有这样辛苦过,但也从来没有哪一门课程能象这样在短时间内学到了、理清了那么多的知识点,而且通过自己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捧着浸满汗水的“沉甸甸”的图样,他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成功和自豪。测绘过程中同学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切磋,融洽了师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动”、“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J].职教资讯,2003(1):42-43.

测绘制图 篇9

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数字化制图技术是通过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之应用于测绘领域, 使信息实现数据化, 与计算机图形和数学坐标系相结合, 以此来体现地质测绘结果。广泛使用计算机工具和数字化制图所测绘出的图像要比人工制图的速度更快并且精确度也更高。与传统的制图技术相比, 数字化制图技术具有形象化、自动化、直观化和精确化的特点。也正是基于计算机所具有的高速精密运算能力, 使得数字化制图技术测绘的成果的精确度更高, 并且图形编辑与图形修改也更加便利和快捷, 所测绘出来的图形也包含很多信息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相关功能, 能够实现自动化这些优点, 能够有效地、准确地提高地质测绘作业效率, 降低工作难度, 正因为如此, 推动了地质测绘中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2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 我国的地质测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城镇建设和国家工业发展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传统的测绘方式相比, 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如因地质测绘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部分区域控制布网疏布, 这样一来, 不仅降低了原网的统一性, 还会对后期补布产生影响, 难免会大幅度增加地质测绘成本。

二是为了节约成本, 有的地质测绘无视分级布网原则, 所采用的是一次性布网模式, 因为缺乏校核, 导致测绘结果往往误差较大, 甚至无法满足相关的国家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

三是因为缺乏整体布网的观念, 对测绘方案缺乏正确的认识, 使得所测绘出来的图缺乏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正是基于数字化制图技术所具有的人工制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功能, 它能够很好地处理和解决传统测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奠定了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地位。如今, 在众多地质测绘领域, 多数企业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完成了测绘业务的现代化改造升级。

升级之后的测绘体系是由多种先进技术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有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测绘技术以及数据的处理和编辑技术等等, 技术含量很高。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使地质测绘技术更加丰富, 具有广泛的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除此之外, 数字化制图技术还与地质测绘的基本职能相结合, 从地质测绘的最终结果和目的两方面来看, 地质测绘就是在进行地质勘察时, 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最终用绘制图纸的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这些图纸保留和储存, 也为以后的信息查询提供了数据支持。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 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便于地质测绘人员对信息更好的管理和使用, 降低了数据管理的难度, 并且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绘制图纸, 提高了地质测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是传统仿真技术的能力范围不可企及的。因为仿真技术必须要借助, 诸如技术等许多技术才能做得这个程度, 而数字化制图技术能够独立地完成绘制, 并且还可以通过三维图像使它更加清楚准确地展示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 使得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3.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步骤

3.1.1 数据处理。

数字化制图与传统地质测绘方法相同,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采集, 要保证数据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会对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好坏有着重要影响。要将采集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内, 再进行矢量化处理, 具体包括:点图元数据的处理、面图元数据的处理以及线图元数据的处理等。

3.1.2 图形处理。

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技术要求, 已经完成矢量化的数据要借助制图软件编辑成图形, 再汇总成图库。数据化制图软件有图形编辑功能, 能够调整图形属性, 并编辑图形信息。要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 选择软件的功能。要注意在图形处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 比如应用误差、处理误差和源误差等。这些误差一般是是在数据的采集过程和输入过程中所产生的。

3.1.3 图形输出.

一般来说, 数字化制图的输出结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形输出, 二是数据输出。图形输出是将软件绘制的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输出设备中, 再由这个输出设备生成实物图纸。

3.2 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

数据化制图在地质测绘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二是数字化仪输入法;三是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是用利用数字化制图软件, 人工将数据信息录入后在编辑。数字化仪输入法是使用数字化仪器设备, 人工辅助将数据转换成副图。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的特点是输入的速度较快, 但由于处理的信息量很大, 在图像识别方面难度较高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 所要注意的事项是数字化制图技术功能强大, 但是它的技术要求却比较高, 使用条件也比较严格。因为数字化制图要求使用的数据全部都必须是可靠的、准确的原始数据, 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 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字模型。

结束语

总的来说,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现在很好的满足地质测绘的使用要求, 数字化制图技术与其他制图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特点和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提高地质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在地质测绘领域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实践中, 地质测绘工作人员需要对数字化制图技术通过认真学习, 认真实践, 全面总结, 不断研究探索, 改进绘图的缺陷不足, 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和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的提供重要保障。更好的发挥其精确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优势, 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地质勘测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萍, 刘建平, 刘亚平.地测计算机数字化制图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测绘制图 篇10

地质测绘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职责。高质量的地质测绘成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健康有序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制图技术成功应用于地质测绘领域。二者的结合, 有力地促进了地质测绘的发展, 提高了工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使得地质测绘工作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1.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内涵

数字化制图技术通过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测绘领域, 使信息数据化, 并结合计算机图形和数学坐标系来体现测绘结果。借助图像, 它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所需信息。同时, 由于使用计算机工具, 数字化制图所测绘出来的图比人工制图精确度更高, 速度更快。

1.2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特点

数字化制图技术与传统的制图技术相比, 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精确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基于计算机的高速精密运算能力, 数字化制图技术测绘的成果的精确度更高、图形编辑和修改更加方便, 速度更加快捷、测绘出来的图形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并且通过计算机软件相关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化。这些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测绘作业效率并降低工作难度, 从而推动了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广泛应用。

2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 我国地质测绘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国家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传统的测绘方式中, 细节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因地质测绘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部分区域控制布网疏布, 不仅降低了原网统一性, 而且后期补布还会大幅增加地质测绘成本;还有的为了降低成本, 无视分级布网原则, 采用有一次性布网模式, 由于缺乏校核, 测绘结果往往误差较大, 甚至无法满足相关的国家规法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再有因为缺乏整体布网的观念或者对测绘方案缺乏正确认识, 使得所测绘出来的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数字化制图技术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传统测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奠定了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今天的地质测绘领域, 多数企业已经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完成了测绘业务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测绘体系是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体, 涵盖了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测绘技术、数据的处理和编辑技术等, 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应用多种先进技术使得地质测绘技术有了更加丰富广泛的功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除了功能卓越外, 数字化制图技术还和地质测绘的基本职能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度。从地质测绘的最终目的上来看, 地质测绘就是进行地质勘察, 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 最终以绘制图纸的方式将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而这些图纸保留储存, 则为以后的查询需要提供数据支持。而数字化制图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功能需要。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 方便地质测绘人员对信息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同时, 运用数字化制图技术绘制的图纸和计算的结果精度更高, 很大程度提高了地质测绘成功的可靠度和使用质量。特别是在煤矿的地质测绘工作中, 应用数字化制图技术测绘出的地理位置信息更加准确, 远远超过了传统仿真技术的能力范围。仿真技术必须借助诸如GIS技术等许多项技术才能做得这个地步。而数字化制图技术能够独立地完成这些, 并且通过三维图像更加清楚准确地展示相关信息。以上这些优势, 使得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3.1 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步骤

3.1.1 数据处理

同传统地质测绘方法一样, 数字化制图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丰富和准确程度, 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也对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采集的数据要录入到计算机中, 并进行矢量化处理。数据矢量化具体包括点图元数据的处理、面图元数据的处理和线图元数据的处理等。

3.1.2 图形处理

根据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 完成矢量化的数据通过制图软件编辑成图形, 进而汇总成图库。数据化制图软件具有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 能够灵活地调整图形属性并对图形信息进行编辑。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 软件的功能一般分为点区域功能、线区域功能、面区域功能等。需要注意的是, 在图形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误差, 比如应用误差、处理误差以及源误差等。这些误差一般是在数据的采集和输入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过程中图纸变形或比例大小改变也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

3.1.3 图形输出

数字化制图的输出结果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图形输出和数据输出。图形输出就是将软件绘制的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输出设备中, 在由这个输出设备生成实物图纸。

3.2 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 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数字化仪输入法和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是用利用数字化制图软件, 人工将数据信息录入后编辑。数字化仪输入法是使用数字化仪, 人工辅助将数据转换成副图。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的特点是输入的速度较快, 但由于处理的信息量很大, 在图像识别方面难度较高。

4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数字化制图技术功能强大, 但技术要求较高, 使用条件比较严格。数字化制图要求使用的数据全部是可靠准确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形成完整的数字模型。此外, 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使用表面模型法建立模型, 从而要求数据采集必须使用点测绘法。完成数字化制图技术在点测绘的数据完整之后就可以建立地表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中, 两点成线, 两线确定一个面, 点、线、面逐步递进, 把地质表面完整地表现出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数字化制图技术符合地质测绘的使用要求, 和其他制图方式相比, 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提高地质测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势必在地质测绘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 地质测绘工作人员要对数字化制图技术认真学习, 努力实践, 全面总结, 不断研究探索, 改进缺陷不足, 充分发挥其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优势, 不断推动我国地质勘测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萍, 刘建平, 刘亚平.地测计算机数字化制图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0) :67-68.

[2]刘新全.煤矿地质测绘里的数字测绘图应用[J].民营科技, 2013 (02) :15.

上一篇:典范教育下一篇:高三一轮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