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图

2024-09-27

设计制图(共12篇)

设计制图 篇1

在我国工科类高等院校中,机械专业是院校重点的工程类专业,而机械制图设计也是机械类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在机械专业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机械制图测绘对机械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机械测绘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能够综合运用机械知识来解决测量及绘制机械各个零部件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测绘手段也为后来的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来AutoC AD辅助绘制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逐渐成为了当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技能,而怎样更好的利用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将传统的手工测量与现阶段实行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进行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工科技术型人才也是我国各大工科类高校都在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1 机械制图实践环节设置意义及目的

工科类院校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是直接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的,而且其工作的范围也是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环节上,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全新的产品。这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差异性存在。这种差异的存在也就要求我们的工科类院校及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化平台。而机械制图实践环节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前提下设置的,机械制图实践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常运用的机器零部件进行绘制,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机器零部件来了解其组织结构,而且能够对零部件的结构进行准确的测量工作。绘制机器零部件也是当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绘制机器零部件也是改造和防治已有设备的关键手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械制图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将学生机械制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学生可以在绘图和测绘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也会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被激发出来。而且这一实践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来说也是有其积极含义的。

2 机械制图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及内容设计

2.1 时间安排

机械制图实践环节目前只在工科类院校的机械工程系开设,当前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电子技术和机械设计等等。而开设机械制图课程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一般开设的时间都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二个学期,这样安排可以在新生了解机械工程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再学习制图就会更加的方便,一般在完成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任务后才能够进行,开设时间在2~3周。

2.2 内容设计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大学生,学生自身对机械专业的知识水平认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什么,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有什么意义,自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即便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相关知识点。但是由于没有实践,导致很多的知识都还是停留在了理论基础上,为了让一年级大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果,我们可以对机械制图设计进行分解分析。

此次进行机械制图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见表1。这种设置模式是根据工作的总量进行设置的,这样的一种内容安排虽然学习用到的知识点会非常多,但是为了赶进度,学生绘制的图纸基本上是不能保证质量的,这也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很多学生都是为了作业而去学习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学习上。

通过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改变了内容安排。改变之后的机械制图实践环节的内容安排见表2。表2调整了一部分内容及安排,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学生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和标注尺寸的时间进行了延长,由之前的1.5d调整到了2d。多增加的0.5d时间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

第二,增加了分组讨论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机械制图的知识,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此次还增加了计算机绘图,这样的一种改变也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的手工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运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缺点分析

我们此次采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与手工制图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AutoCAD绘制的零件图,如果说测绘的时候各个零部件的装配尺寸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改,并不影响图面的成型质量。

第二,我们在运用AutoCAD绘图后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学生可以绘制零部件的三维立体图。这样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所测零部件的结构和组织形态,但是任何的设计都有其双面性,同样在机械制图实践环节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图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学生手工绘图都是在教室完成的,教师需要在教室指导学生,而计算机绘图则是在机房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师还需要在机房来指导学生,由于绘制图的地点不同,老师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点进行教学指导,如此,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拷贝绘图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考核的最终成绩,其真实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英.3DMAX应用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构想[C]//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2]蒋文亚.从高考谈机械制图学科考试与素质教育[C]//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2000.

[3]王法林,马兰芳.谈“机械制图”特性在教学中的运用[C]//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2000.

[4]杨成.运用联想的方法学习机械制图[C]//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2000.

[5]崔长德,王丹虹,周勇,高菲,胡青泥,戴恒震.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版)[C]//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04.

[6]高菲,崔长德.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的几点特色[C]//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04.

[7]刘秀榕.激发技校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积极性[C]//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分会场论文集,2005.

设计制图 篇2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是培养技术工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已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绘图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这次课程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通过《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使学生们把已学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有关课程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基本尺寸标注和工艺要求、绘制《机械制图》的正确格式,要基本看懂和绘制中等及以上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3. 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训练,能运用国家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和资料,培养和提高绘图和查阅资料等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要求:

1.针对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复习教科书上的有关章节和内容。

2.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照抄照搬、敷衍了事、容忍错误的做法。

3.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经认真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进行。

4.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地和有重点地满足可靠、耐用、安全、经济、先进和外形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三. 课程设计的工作量:

在规定的学时内(30学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以下设计工作量: 轴结构装配图一张(3号图纸);零件图三张,即:联轴器、齿轮和轴(4号图纸);设计所明书1分。

四. 准备工作:

准备好设计资料,绘图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计算器、图纸和报告纸等。

五. 其他:

1.轴的技术要求:

调质硬度HB=217—255;过度圆角R=2;倒角为2×450。

2.齿轮计算参数:

m=4; z=20;α=200

设计制图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机械制图 课程设计 职业技能

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电机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在学生刚入学就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了解不多,知识储备几乎为零。但是,这门课程对机电机械专业的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展开探讨。

一、课程目标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以及绘制机械零件图样等,知识目标是掌握投影等表达方式,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严谨工作态度等。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能够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有投影法、尺寸标注方法、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等;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使用测绘工具、识读零件图样、识读装配图等。

2.教学载体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制图的有关知识,选择的教学载体要有典型性与知识包容性。因此,确定以齿轮减速器为教学载体,知识内容为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

3.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采用项目教学法,选择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教学内容,并分解为减速器拆装、减速器零件测绘、减速器零件图识读、减速器装配体测绘和减速器装配图识读。每个大项目继续分解为若干单元任务,例如齿轮减速器拆装项目可以分解为认识测绘工具、拆卸减速器、组装减速器三个子项目。具体而言,齿轮减速器拆装项目可以分解为三个单元任务,减速器零件测绘项目可以分解为十六个单元任务,减速器零件图识读项目、减速器装配体测绘和减速器装配图识读可以分别分解为一个单元任务、八个单元任务和一个单元任务。

4.教学进程

从上文可知,齿轮减速器拆装测绘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三个单元任务,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分解为二十九个单元任务。技工院校一个学期教学时长大概为二十五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面的准则,每周安排一至两个单元任务。单元任务的教学进程顺序为减速器拆装、减速器零件测绘、零件图识读、减速器装配体测绘、装配图识读、期末总结。其中,减速器拆装用两周完成,减速器零件测绘用十一周完成,零件图识读用两周完成,减速器装配体测绘用四周完成,装配图识读用五周完成,期末总结用一周完成。

5.教学情境

需要根据单元任务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从正常、不合理以及错误三个方面对同一单元任务设计多个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出具体子任务。例如,在测绘减速器箱盖的单元任务中,正常情境可以设计选择合适测绘工具测绘箱盖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了解减速器箱盖类零件结构特征的子任务;不合理情境可以举例学生不合理测绘的箱盖零件图,引出减速器箱盖合理工艺结构表达的子任务;错误情境可以举例学生选择局部剖视绘制减速器箱盖的时候错误使用波浪线,引出正确表达减速箱盖零件结构的子任务。

6.考核制度

机械制图课程以能力为本位,非常强调任务的完成过程以及结果。因此,课程考核应该以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成为过程考核占总分的60%,考核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占6%)、小组互评(占12%)、教师评价(占42%)。结果考核包括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结果考核分值占总分的30%,其中期中考试分数占总分的10%,期末考试分数占总分的20%。课外考核占总分的10%,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外的表现情况。

三、小结

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任务以及情境形式展开教学。这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家孟.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4(1).

[2]张伶俐,陈勇棠.基于能力本位的《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3(6).

设计制图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制图,机械制图

在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的新形势下, 传统的制图教学受到较大的冲击, 机械制图设计及实践必学与计算机辅助制图相结合, 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开展有效的机械制图设计及实践, 是机械类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机械制图设计及实践融入计算机辅助制图的教学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学生的构形能力

计算机辅助制图与手工绘图相比, 具有快速高效、准确度高、修改便捷等优点, 要求制图者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构形能力, 这正恰是机械制图教学的目的之一[1]。因此, 将计算机辅助制图融入到机械制图设计及实践中, 实现两者的优劣互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学生的构形能力。同时, 计算机辅助制图有独特的三维功能, 能促使学生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 为学生发挥形象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 进而提高学生的生产应用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 我国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 所需要的就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进入社会后, 大多数都投入到一线生产工作中, 如产品制造、产品开发、产品营销、设备维修等, 对这些人才的需求既要求其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是培养这一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进行辅助教学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性的操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对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测量, 掌握相应的工作原理, 明确设计与实践的过程,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见, 将计算机辅助制图融入到机械制图的设计与实践中, 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 计算机辅助制图应用于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的有效策略

2.1 合理利用多媒体, 营造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的教学环境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中电子模型库的数据和信息与课件内容相结合, 向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达, 明确具体的设计方法。同时, 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来完成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中, 应该营造一个学生应有的环境, 如利用理论基础知识对辅助制图软件使用前进行铺垫,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福值制软件, 并配合对其应用的实例进行讲解。又如图形的单位是统一的, 而图层是不一的, 教师可以利用辅助制图工具, 设置图形界限、文字样式等, 为之后的设计与实践打下基础。

2.2 融合计算机辅助制图与传统手工绘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的实际教学中, 不能过度强调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利用, 而忽视传统手工绘图, 传统手工绘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 必须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如在对简单的二维图形讲解中, 手工绘图能帮助学生了解图形形成的规律和各种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2]。如在对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直接相关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知识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图的CAD技术进行讲解,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利用剖视图和剖面图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方面, 利用制图中的剖视图进行教学。在制图中, 当对两个相交面进行剖切时, 在获得一个直观视图效果的同时, 又能对多个剖切位置的剖视效果有所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要对剖视图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 为以后机械制图的设计与实践教学打下建设的基础。利用制图中的剖视图进行教学, 能帮助学生掌握对一个或者多个相交剖面的零件设计和实践的能力, 利用实例进行演示的话, 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实际设计中如何利用好该类型的剖面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另一方面, 利用实际操作绘制的剖面图进行教学。利用剖面图进行教学时, 要在实际操作绘制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制剖面图的基本理论和绘制过程。先要绘制三位模型与剖面图之间的截交线投影, 投影是封闭的曲线, 然后在封闭的曲线内绘制剖面符号[3]。在绘制内孔的投影时, 要将其作为透明的实物进行分析, 依据剖视图的定义, 对其投影的绘制出了剖面和孔内的投影外, 还有那些不可见的投影。对这些不可见投影如果视图无法表达清楚的话, 就直接忽略, 喷射体也就没有该部分投影。

3 结语

总之,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进行机械制图设计与实践, 适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需求, 是为我国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 融合计算机辅助制图与传统手工绘图, 利用剖视图和剖面图进行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信群.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9 (2) :24-25.

[2]杨文伟.浅析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J].才智, 2013, 20 (34) :17-18.

机械设计与制图要点 篇5

工程图是用于生产过程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技术语言,不仅要求其承载的信息量正确,而且要求图样本身要规范、清晰、整洁、美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对正确的绘图方法、步骤和技能的掌握。

为了确保图样传递信息准确无误,对图形形成的方法和图样的具体绘制、标注方法都必须有严格、统一的规定,保证其正确与规范。在我国,对工程技术图样重要的统一规定以“国家标准”形式作出。

1959年出台第一个《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目前已制定了各个技术领域和部门共同适用的统一的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对投影方法、图样画法、尺寸标注、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等很多方面都作了规定。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从开始就树立标准化意识,认真学习并坚决遵守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保证自己所绘图样的正确、规范。

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标题栏的基本要求、内容、尺寸和格式在国家标准GB/T 10609.1-1989《技术制图 标题栏》中有详细规定,各设计单位根据各自需求格式亦有变化。

图形比例优选:1:

1、5:

1、2:

1、1:

2、1:

5、1:10;必要时,也可以选取4:

1、2.5:

1、1:1.5、1:2.5、1:

3、1:

4、1:6。绘图时,尽量用原值比例按真实大小绘制,以利读图和进行空间思维。

机械工程图上采用两类线宽,称为粗线和细线,其宽度比例关系为2:1。画线时注意事项:有7条。

字体高度(用h表示)必须规范,其公称尺寸系列为:1.8mm、2.5mm、3.5mm、5mm、7mm、10mm、14mm、20mm。按根号2的比率递增。不同高度的字体以不同号数称之,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如5mm高的字体称为5号字。

设计制图 篇6

关键词:职业过程;关键能力;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是系统性的学科式教学,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缺乏行动导向性,学生虽然学完了机械制图但是还不具备针对工作任务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评价的能力。所以职业学校教学需要有职业的过程性,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职教观念不断更新,工作也做了很多,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着重讨论在没有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规范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模拟职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高效学习。

一、选择教学主题

要使学生有能力从事相应的职业,尤其是独立规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教师要在职业实践中选择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主题作为载体来提炼制图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绘制支架零件图,绘制传动轴零件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沟通,明确目标;通过分工,明确个人承担的任务及个人担任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共享资源;通过角色扮演,评价(检测)工作业绩。这就对确定教学主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对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提出了明确教研目标的要求。

二、确定教学目标

从整个课程的全局来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以这些能力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一是专业能力,能按照国家标准读懂常见的零件图、装配图,能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装配图,取得绘图员资格证书。二是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个人能力,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四是方法能力,具有善于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为了培养以上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开展教学。

1.知识与技能维度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对于机械制图而言,理解点、线、面、体及其投影规律等概念就是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维度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如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当前企业生产中都在使用什么图纸,明白产品从订单到成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设计环节会经过多次修改,当需要修改的时候,大家如何确定修改方案,并需要学会沟通。教师可以扮演客户,听取学生(扮演生产厂家)的解释。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才能够和客户充分沟通,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強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属性,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自我总结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理论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行动导向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师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引导他们分析资料,查阅手册,开展讨论,形成共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结论并展示成果。教师要合理把握学生的探讨进度和深度,明确教学重难点。

四、优选教学内容

测试表明人在较短时间内能记住三至五件事,所以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我们可以把一个知识模块分解成几个知识点,分别在几个时间段里单独讨论,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五、创设学习任务

真实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常常非常复杂,学习者不能一下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要拆分成多个学习作业,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简约化处理。在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确定学习任务。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差别较大,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性格类型也不一致,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所区别。只有关注这些差别,并对那些受歧视者以及那些特别有才能者都采取相应的个性化促进措施,才能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根据职业教育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学习任务要简单易行,以便学习者能够获取有关知识。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在实践操作层面表现为:要设置对职业有意义的情境;行动是学习的基本起点,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学习;行动必须由学习者自己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和评价;学习行动必须具有现实性,要考虑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社会等因素;行动必须集成学习者的经验,并对其社会效果进行反思;行动应该融入社会化过程,如兴趣取向和冲突化解;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应该为完成后续任务创造条件。

学习任务系统包含着实施任务的顺序,比如机械制图教学,就要实施如下教学内容:根据技术的可实现性,对图形绘制任务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工期和核算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检查;调整绘图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熟悉为确保绘图质量而遵守的国家标准、规定和规章,并对工作过程的持续性改进做贡献;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绘制项目图纸并灵活调整项目进程;为提升绘图效率,提出优化意见;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整理和评价工作结果,并由此得出改进结论;为获取信息、完成任务、整理和演示工作结果而使用信息与通信系统。

六、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可以进一步梳理并强化所学内容,归纳学习方法,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对于机械制图课程,除了总结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外,还要注重总结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效果,团队合作方式与合作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口头、写纸条等反馈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宣布项目顺利完成之后,结合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自我评价得失。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过硬技术的生产管理者和技术工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够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所以要从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阶段,应掌握该岗位必备的技能。职业活动是有规律性的专业行为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应该趋向于一个职业过程,这正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参考文献:

怎样设计机械制图的习题 篇7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来设计习题,使每一个习题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机械制图学习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掌握程度两极分化严重,做练习时往往存在着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我在设计“截交线”的习题时,将习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学习了基本理论后学生必须掌握的习题,我设计了正四棱柱、正六棱柱、圆柱、圆锥正面切割的截交线,这几道习题主要针对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截交线的基本概念;第二个层次针对空间想象能力一般的学生,我设计了各种基本体侧面或水平面切割的截交线,这几题要求学生能换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第三个层次针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不规则平面体、半个或四分之一的圆柱、圆锥的截交线练习。这样每一类学生都有了明确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

二、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课堂练习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前后章节的连贯性,应与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配套、相衔接,不能简单重复。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经常要列举一些习题,课后要布置适当的作业,习题课的习题要与之有所区别。在学完“截交线、相贯线”基本内容后,我设计了相应的题组,把平面体与回转体相结合,设计了圆柱与平面体相交、圆柱与圆柱相交、圆柱与圆球相交的综合性习题,习题贯穿了截交线、相贯线的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习题从简单到复杂,从识记、深层理解、综合理解到灵活应用,必须有一定层次,都是简单的练习,或都是繁杂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题通常把几个重要知识点“组合”在一个题目中,其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和发展综合应用的能力。尺寸标注一直是制图的难点,学生很难做到准确、完整、清晰、合理。在设计习题时,我打破了教学顺序,有意安排了平面图形、简单基本体、简单组合体、复杂组合体四种类型的尺寸标注,通过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有时一堂习题课不能涵盖所有类型的习题,可以把一道综合题分解成若干小题,然后进行综合。教师应把机械制图中的许多复杂、难度较大的组合体习题分解练习,使习题由难变易,通过综合到分解,再由分解到综合的过程,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习题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周边环境、社会现实中收集材料来设置习题。每个人对他周围的事物都很熟悉、很敏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把培养学习愿望的问题跟学生的意志领域密切地联系起来”,要保证学生“努力地好好学”,必须激发他们的“基本意志动机”。在学完图样画法这一章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进行综合练习,而是拿着几个模型和实物到教室里,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其表达方式,结果同一个模型或实物出现了许多种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从中得出最佳答案。可见,教学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巧妙,有一定灵活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可加必要的提示,促使学生去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数学常常需要一题多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机械制图则往往采用一题多变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分析基本体时,一道圆柱中挖方孔的习题可以演变成圆柱中挖圆孔、圆球中挖方孔、圆球中挖圆孔等习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习题的灵活性也反映在习题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所谓开放性是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练习。机械制图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学、公差与配合、机制工艺学等多门学科有较强的联系,教师可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习题,如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习题不能局限于书面练习,必须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特别要设计和布置一些促使学生去观察事物、体验生活、动手制作的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学做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实践性习题既能巩固和深刻理解已学知识,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机械制图实践性很强,典型零件的结构分析、拆画零件图等实践性习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画图技能。

七、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提供的习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灵活处理,不强求某一学生一定要达到何种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各类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习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信,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向更多的成功前进。

关于设计制图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设计制图,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

《设计制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以及今后的专业发展。学生通过这门课主要学习到设计制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国家标准规范、绘制工程图和阅读工程图的能力以及空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和从事相关的专业工程中都将不同程度地应用到制图知识来表达设计意图。《设计制图》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启蒙课, 它是开启学生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 是构建专业大厦的基础堡垒。对这门课的教学, 一是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 以培养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切忌死板教条、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要因材施教, 开发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重在兴趣的引导、思路的启发、培养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 制图课的课程建设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本文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1. 针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设计教学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在室内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发展和工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 应涉及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 进行相关的基础训练。设计制图的教学脱胎于建筑制图, 传统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制图学习, 学生在进入景观课和园林课学习时, 往往对这一专业方向的制图显得陌生, 画出的图不成体统, 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调整设置要加强科学的引导, 以减少在后续专业的衔接上给学生带来的盲目和被动。因此在教学中, 分别设计了建筑工程图纸的识图与绘图、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图与绘图、景观工程图纸的识图与绘图、三视图思维转换训练这四部分教学模块。笔者又将这四大教学模块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提炼和归类, 以此说明学习的具体内容: (1) 概念性内容:平面图、顶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形成与画法; (2) 规范性内容;线型、标注、比例、图示符号等; (3) 技能性内容:绘图技巧、施工图的表达方法、细部节点的表达方法、空间思维与图解能力训练。

2. 采用项目式教学深化教学内容。

采用项目式教学, 即以实际工程为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课程、体验工程, 目的是打破长期沿用满堂灌的“讲、练”教学方式, 让学生投入到“实践认知”状态, 在实践中获求真知, 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设计制图课程, 选用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为案例, 即从建筑到室内到室外环境的整套连续的设计及施工图纸。学生通过全方位的接触整套施工图, 深度学习制图内容、制图规范、表达方式等的内容。“套图”可以有效地深化教学内容, 主要表现在:一是可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整套图的概念和意识, 例如, 图纸的目录、图纸的排序、图样的表达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等,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严谨意识和规范意识;二是通过图纸示范和老师讲解, 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 墙体的厚度、混凝土的表示符号、功能布局的讲究、各装饰图样的表达、景园植物的种植原则、道路的宽窄与功能要求等, 这样教学无疑有效地扩展和延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三是整体空间意识的建立, 学生通过二维图和三维图的对应和比较, 逐步明白相互之间的关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锻炼了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 建立整体空间意识;四是绘图美感的感悟, 在图纸的表达中, 同样的图纸内容, 有的图面效果精彩悦目, 有的图面效果呆板生硬, 这些主要取决于线条的粗细、图线的疏密、标注内容的大小和多少等, 以及上述因素综合运用的恰当与否, 这些很难用确切的理论说明, 只有通过学习者多分析、多揣摩、多动脑才能逐渐把握, 学生通过画图, 再和其他同学的绘图成果、例图相比较, 逐渐感悟到如何画图、如何画好图,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探索

1. 互动式教学, 注重绘图思考过程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以理论讲授、图纸临摹为主, 即从绘制好的图纸中学习制图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多半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 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无法充分得到发挥, 学生往往被动地、甚至是敷衍式地完成作业, 学不稳、练不实。从调查的教学效果中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核心课程衔接, 许多学生在进入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学习时, 仍不能准确表达设计图纸, 影响了教学质量, 也影响了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良好的教学方式应当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效果。制图课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课, 充满好奇是学生正常的心理状态, 教师更要抓住这一优势, 因势利导。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之后, 教师通过尝试引导、激励、竞赛等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思考认识到问题、解决好问题, 从而加深印象、稳固所学。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时, 不是照本宣科地拿出施工图进行一一分析和讲解, 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效果图或模型,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具体落实到让施工人员“依图施工”, 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 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黑白线条图的概念。在深入细节的制图中教师举一反三, 通过一个空间或一面墙的示范绘制, 讲解绘图过程和注意事项, 其余的绘图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 并由教师一对一的进行辅导, 克服学生因个体思维差别而引起学习进度不一致的现象。在学生熟悉了制图内容之后, 在课堂教学中, 还设计了小型的绘图比赛环节, 在一定的课时内, 针对图纸案例的一个效果空间, 进行施工图绘制。不但要比绘图速度, 更要比绘图质量, 对完成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对出现问题的图纸要给予纠正, 同时在讲评的过程中, 让学生思考问题所在, 积极互动、参与讨论, 以此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并杜绝同类问题的出现。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 学生们在互动的教学方式下掌握了学习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将绘制内容合理美观的布局在一定的图幅之内, 这是让学生自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安排, 又相互比较, 完成各具特点、规范标准的施工图纸, 完成最终作业。

2. 在制图教学中, 培养设计意识。

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是一名绘图员, 而更要担当设计师的角色, 这是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制图课的教学不能仅仅落实在学生绘图与识图的层面上, 而应树立设计意识, 培养空间构型能力。学习制图与学习设计不能割裂开来看。在制图课的教学中, 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 讲解一些施工知识。教师在讲图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 同一个房间不同的设计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而不同的方案在施工图的表达上又有何相同与不同, 并鼓励学生对室内一些立面或陈设进行部分的设计改造。这样, 在反复的练习中, 学生渐渐地熟悉并掌握施工图纸的表达;在设计理念的讲解中, 启发学生对设计创意的兴趣和对设计效果的思考与探讨, 更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做下铺垫。

工程图一直被工程界视为共同的语言, 是各专业之间交流的工具。工程制图有着很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同时又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对环境艺术设计制图课的教学, 既要注重技术性教育, 又要重视艺术性表达教育。设计制图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其本身又具有严谨、完整、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系。对这门课的教学要体现出教学质量, 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要精练教学内容, 体现实用性;二是要改善教学方法, 体现有效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精神, 目的是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突出应用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淑梅, 雷隽卿, 黄仕伟.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J].山西建筑, 2007, 33 (8) :195-196.

制图教学引入设计式作业的尝试 篇9

1 引入设计式作业的可行性

“设计”是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它需要涉及较广的知识面, 查阅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 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和校核, 最后通过图样这一特殊的工程语言, 把设计者的思想表达出来。因此, 担负着“工程技术语言”教学的制图课, 把设计思想与制图知识相结合, 理应成为提高制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1 进行设计式作业训练是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有效方式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国家标准, 综合应用其它技术课知识, 能将简单装配体画出零件草图、零件工作图和一般装配图。”大纲还规定:“较熟练地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一般的装配图, 并掌握绘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设计式作业图的训练正是针对制图课的大纲要求, 从提高学生绘图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它包括零部件测绘, 绘制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图, 编写绘图说明书等内容, 它兼有设计思想和制图理论知识的外延, 但并不囊括完整的设计内涵。教师在组织指导时, 只要恰当地掌握一定的尺度, 便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因此, 在制图课教学的最后阶段, 进行设计式作业训练是必要的、可行的。

1.2 组织设计式作业训练对制图教学后期的学生素质是可以适应的

“设计式作业训练”的目的是形成理论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设计思想, 训练学生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设计过程以及对资料、标准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心理学家认为:“保持有意注意, 对任务的理解和完成任务的愿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制图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持有意注意, 稳固兴趣, 这对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进入装配图教学阶段, 针对这学期的学生特点, 对已经掌握了基本投影理论, 具备一定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学生来说, 他们迫切希望用刚掌握的这门“工程技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阅读技术文件, 树立整体观念, 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制图目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设计式作业训练, 主观因数和客观条件都具备, 设计式作业是可行的。

2 引入设计作业的重要性

2.1 设计式作业训练是“学以致用”的关键

如果说在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制图知识的积累, 那么知识积蓄之后的闪光之处则是“学以致用”。引入设计式作业训练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如进入装配体教学阶段, 由于装配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要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途经, 做到既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注重学生的能动作用;既强调制图理论的重要性, 又强调制图的实践的必要性;从而协调“以读促画, 以画带读”的原则。

设计式作业训练, 它兼有设计思想和制图理论知识的外延, 它是对装配图教学的一种局部放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 把投影理论、形体分析、绘图、看图等教学单元融为一体, 在绘制装配图时, 从分析装配体的装配关系, 内外结构到视图的表达和技术要求等方面达到较完整的要求;还要求学生适当扩大知识面, 查阅相关资料, 亲身实践,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式作业的训练, 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设计式作业是注重学生能力陪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2.2 设计式作业训练, 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

设计式作业训练是对装配图的一种极好的综合练习, 不仅要绘制装配图, 还要分析它的外性结构、工作原理, 体现了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除了制图知识外, 还涉及到许多诸如《公差与配合》、《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等专业知识。如在画零件图时, 零件由于加工和使用的要求本身具有一些工艺结构, 这样在设计式作业练习中, 学生除了完成结构分析、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外, 还要考虑零件结构、材料性能、金属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由于设计式作业训练的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计算、绘图和听讲解的实践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掌握了部分其他专业知识, 因而从主观上给学生以启发和留下思考的余地, 客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属制图课内容之外的知识, 留给在以后学习专业理论课中去探索, 者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到, 设计式作业训练对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可起到抛专引玉、打基础的作用。

3 结语

通过对设计式作业训练, 可了解学生的实际学识水平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总结表明:在能力方面, 有80%的学生认为设计式作业陪养了读图、绘图技能, 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的学生认为, 设计式作业训练的实践, 开拓了思路, 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并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有5%的学生认为还不能熟练运用制图知识解决问题, 还有待于以后提高。在教学方面, 有20%的学生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有80%的学生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全面考核了读图、绘图, 而且还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制图能力, 对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魁敏.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设计制图 篇10

教案怎样设计,常常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就中等职校而言,专业课教案的撰写,更是一门学问。下面,笔者以《机械制图》学科为例,简单谈一谈专业课授课教案的设计:

一、教案的“四备”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极为成熟和丰富的教材体系和教学风格,各地区对该课程的教研活动非常重视,可以说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成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1、备大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研究教育部在2009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掌握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分析大纲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必须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作为《机械制图》教学的“法律依据”,该课程教学成功与否,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检查。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是直接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师必须吃透《机械制图》教材,了解全书的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所授专业的要求来评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再具体分析、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特别是重点、难点、疑点,并进一步安排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基础模块、实践模块、选学模块的要求进行安排。

《机械制图》总是配发相应的《机械制图习题集》,因此教师还应事先做好习题解答,确定布置习题的难易程度、数量等。对教材、习题应达到懂、透、化的境地,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有关的参考资料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例如来自生产一线的零件图、装配图等,以进一步补充、丰富讲课的内容。

3、备学生

《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刚起步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相互之间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接触到点线面投影时,差距会开始逐渐显示,进入组合体部分则可能出现明显差距,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厌学”、“怕学”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想状况和个别差异等,在教案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场景和作业。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灌输学生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应用标准的习惯,渗透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备方法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跳出教师讲、学生听、讲后练、练后讲、讲后评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填鸭式灌输多,启发式引导少;对投影理论讲授深,绘图能力培养浅;对解题的正确率要求高,对标准的应用低,凡此种种,都是教学中经常暴露出来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很难得到纠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设计中,除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更要引入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例如新内容前设计场景、导入视频,演示时设计Flash课件或HTML5网页,师生解题时设计电子白板等。

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教案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的简称,是备课的结果,是教学的书面指导文件。一般来说,教案有扉页和续页,扉页的内容这里自然不用多介绍,《机械制图》教案的重点应该是续页,续页上教案设计的格式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图文并举式:

图片和文字内容穿插进行,图片主要是例图及步骤图、分析图等。

2、图文分开式:

图片和内容分开设计,分别占1/2或1/3不等,可视具体内容和习惯确定。

3、一分为三式:

两边各占1/8左右,左边注明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右边注明教法及备注,中间为教学内容,注意图文并茂。

4、一分为二式:

左边注明教学内容,占5/6左右,右边占1/6左右,侧重于教法与说明。

5、自由式:

依教学内容而定,各种格式穿插运用,例如基础模块的部分章节可采取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模块的部分章节可采取测绘的形式学习,那么教案设计在这方面势必有所体现。

三、教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应当把它作为技能训练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技能。在制图教学中,应结合传统的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创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链接功能,扩充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立体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精讲多练、不断创新,以最佳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读图、作图的技能知识和水平。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必须在“四备”的基础上设计

俗话说,学有规律,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前述的“四备”进行设计,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教案决不是对教材简单的重复或缩写,也不是抄写教学参考书。教材是教材编著者的知识和成果,而教案应该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消化以后,把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按自己教学组织的顺序编制而成,教案付出了教师的心血,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机械制图》教案更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3、繁简要适当

教案有繁有简,但繁简要适当,过繁的教案,不仅设计教案花费的时间过多,在教学中也易出现照本宣科的毛病;过简的教案,往往会使教学内容讲解分析不透,使授课内容显得干瘪而空洞。《机械制图》的教案更是如此,不同的章节,教案的繁简程度也不一同,有些内容的理论性和规范性比较强,例如标准部分;有些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例如点线面部分;有些内容的发散性比较强,例如补图补线部分,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设计。。

4、教案要兼收并蓄

由于《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比较固定,特别是一些涉及标准的内容和章节,更是讲究规范性和严肃性,不允许自由发挥。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必须参考国家标准和其他有关教材,查阅有关资料,以开阔教师自身的知识视野,拓展和诱发设计教案时的创新思路。

教案是课前一种教学设想的方案,能否行之有效,还得经受课堂教学的检验,因此每教完一次课应及时回顾小结,检查教学效果(从授课时学生的表情,课后学生的反映以及学生的作业等方面去分析),及时地写出本教案实施的得失体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教法,以便“推陈出新”,使教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设计制图 篇11

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错位发展模式

经过多次调研长三角地区的业内大中型企业、景观设计院、室内装饰公司、园林研究所等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应用性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走访了解多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达成了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四点共识:其一,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应用性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保持强劲势头;其二,根据人才需求金字塔结构和市场细分现状,必须克服同质化办学模式,必须分层培养,凸显特色,不仅要和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也要和兄弟院校差别化发展;其三,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坚持应用性培养规格,应在坚持本科规格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介于设计师和绘图员之间的助理设计师的培养规格上,为其毕业后经过实践磨练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主案设计师奠定基础;其四,应充分利用环境设计、建筑学、动画三个专业的学科生态,通过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打造有自身的专业特点,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前修及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此课程涉及到很多造型、布局、材料以及施工制作要求等问题,最终要在图纸上详尽地表达出来,以此作为施工或制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等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会受到学院体制的影响,比如艺术院校中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比较偏重于效果表现和形式探索,而对于理论和构造的训练则相对薄弱;工科类院校过于规范基础,理论基础相对宽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表达手绘能力则相对不足。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在熟悉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掌握室内设计制图基础知识、原理及规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的基础制图理论的学习、制图作业的实践、能够运用各种图示语言来阅读和表达室内设计工程图的教学就变的尤为重要。

1.在教材选用方面:针对高等教育的室内制图的参考书籍种类繁多,质量层参差不齐,书籍内容也是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甚至有些教材附带的参考案例图纸本身绘制并不严谨,这些例图是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制图的重要参考,例图的不标准会直接导致学生绘图的失误。因此教材的选择也是室内设计制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2.教学内容上:大多是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进度是:依次是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抄绘室内设计平立面及天花图纸、空间透视基础及练习、完成整套设计方案的抄绘练习。对画面的要求清晰明了,文字符号要精确,但是忽略了设计构思和设计合理性的深层表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已经完成了室内设计制图的学习,进行了相关图纸的抄绘,但是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仍然不会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进行准确合理的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对自己抄绘的图例能够绘制,而对于其他形态,如异形及不规则的造型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标准图例的抄绘而缺乏了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化这一主要环节。

3.在教学硬件及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上课教授为主,学生抄绘图纸为辅。教师通过在课上除了ppt课件的讲解,还需要在黑板上绘制作图的详细步骤,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在板书制图的过程中不利于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也不够直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制图作业量大,而上课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拘泥于作业的完成,只能尽量在课程答疑时间内提问自己的疑问和问题,而在课下与老师的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了学习的被动与滞后。

4.在教学实践方面,由于本专业着重突出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而室内设计制图的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线条的运用、图例的绘制等练习,同时还涉及到一些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简单掌握,所以如何完善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对接就显得至关重要。如目前的课程只是教会学生绘制线条图纸,但是学生缺乏对不同材料的属性与施工工艺的了解,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由于课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在制图过程中无法绘制设计中的扩初图纸及大样图,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学生虽然抄绘了图纸,但由于现实设计中材料的变更,学生仍然不会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因此,改革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实际出发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际意义,对培养学生室内设计制图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业设计技能都是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具体改革内容

1.明确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当前形式与需要

在课程重点设置上,结合独立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针对设计公司对细部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助理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着眼于毕业生长远和未来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差别化”的市场紧缺的专业小方向;其次依托建筑设计制图基础,将建筑工程专业的制图原理与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基本的法律法规,统一制图标准做到准确到位并通过大课统一教学的模式完成,室内专项的制图标准则由专业课上专业课老师完成,同时将法律法规穿插在每个课题设计中;最后应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强小区物管建筑内部装饰设计、民生工程、小型养老保险医疗建筑内部装饰设计、老年公寓及社区小型医院建筑单体内部的设计及制图练习。

2.教学方法上调整教学模块,突出思维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我们把脉络梳理清楚,调整教学模块,关注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反复训练来回加强,学生学会运用投影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小步,学生一大步。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有利于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形成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兴趣

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穿插建筑、人文、艺术、工程及材料等相关知识,比如引用安藤忠雄、巴拉干等大师经典案例,引发学生兴趣点,诱导多角度的设计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剖析案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结合教学难点对图片中的细部处理进行设问,然后循循善诱,从制图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准地的用二维平面表达。这样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枯燥乏味的制图知识在浓厚兴趣环境中迎刃而解。其次让学生在一定的材料基础上学习图纸的绘制,通过材料的调研、施工现场的参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制图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设计中所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的“趣”味发展。

4.建立“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加设空间测绘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但巩固了工程语言,也同时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应用能力;其次教师根据自身工程实践与调研,将课堂搬进装饰城、施工现场等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必须清晰、准确地用设计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使工人依图施工,完成工程不走样,施工效果与设计预想完全一致,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再次教师与设计公司加强沟通,针对学生状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程为例,系统讲解从方案到施工一套完整的绘图表达体系,对施工说明、材料表、施工图的深度等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兴趣浓厚且易于接受,制图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枯燥线条,图样融入了设计的内涵,每根线条亦有设计的“味道”了。最后在课程作业设置上,按照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课程从基础的模型制图任务,到家具测绘制图任务,再过度到建筑测绘制图任务,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

5.丰富课件形式,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结合板书,用ppt讲解理论知识,而今我们可以讲室内专业与建筑动画专业结合起来,利用动画视频播放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虚拟表现手法即动画的表现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材质与工艺的讲解不再局限在文字层面,而是通过虚拟表现技术将构造和材料的分层、工艺,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动态的表现出来,便于图纸绘制的分解和回放,这种生动的形象思维授课,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制图的学习与练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网络资源为中心”转变,从“以实验为中心”到“以实战为中心”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将专业设计课程中形象思维训练、理性图纸表达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展示室内设计制图相关的制图规范法律法规、精品课程课件、优秀作业展示等,并通过教学试验不断加以改进,建立起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开设“微信课堂、作品时评、问题经验交流、留言板”等栏目,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交流等互动性的探讨,改善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7.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创新成绩评价机制

在此课程改革中针对学生的随堂练习、图纸临摹、施工图点评与分析、实训项目等进行综合评定,强化学生的识图制图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形象思维构建能力。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校内老师、本行业专业人士、外聘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结语

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制图课程改革,不仅关系到学生制图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关系到这一专业的错位、特色及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规范和标准的意识,敏捷的设计思维,全方位的空间转化能力,基本的课程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适应设计公司对细部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助理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才能使独立学院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的发展。

制图测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析 篇12

关键词:制图测绘,教学方法,分析

《工程图学》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制图测绘课程设计是《工程图学》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制图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 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制图测绘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进入本科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课程设计, 其完成的质量好坏及顺利与否将决定学生对将来所从事专业的认知。测绘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具有广谱性的通用机械传动装置 (通常为减速器) , 主要任务是在二周时间内, 进行减速器的拆装和所有零件的测绘, 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在测绘设计过程中, 主要培养学生对真实零件的测量能力, 徒手、CAD和尺规绘制二维图形的能力, 零部件的图样规范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制图测绘课程设计首次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讲清测绘课程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动员思想,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机械产品测绘是指将已制造好的产品拆卸成零部件, 然后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出零件的全部尺寸, 再通过徒手、AutoCAD和尺规绘制出零件图和装配图, 或直接用ProE等三维造型软件绘制出产品的三维图形。测绘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 样机测绘具有入口低、成本低、上市快的优点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在全球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当今, 娴熟的测绘技术是企业能够获得产品知识产权的测绘移植法、科学类比法及反求工程法的重要技能和基础。只有在测绘好样机, 学习消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可以列举一些日本工业界在上个世纪创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实例说明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积极性。不能把测绘工作开始前的动员会简单地当成布置任务和测绘分组及时间安排, 而要讲清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换个视野看待平凡和枯燥的测绘设计, 从而令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以人为本,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做好教与学的互动工作

课程设计不同于金工实习和实验课, 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 但不必声色俱厉。现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 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 自尊心很强。教师应以人为本, 关爱学生, 主动答疑设问, 当众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对学生以鼓励式教学为主。若教师在审图时没有表扬肯定却一下子提出一大堆错误, 易使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从而消沉懈怠, 严重者自暴自弃;反之即便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 从质量再差的图纸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之处。审图时先表扬再提不足之处, 则学生会感到精神愉悦充满自信, 会朝着教师表扬和鼓励的方向努力发展。对于安排在学期末的课程设计, 会出现有学生为了早回家赶进度的情况, 指导教师应及时消除这种情绪, 同时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强调徒手绘图的重要性, 确保测绘草图徒手完成

在测绘画草图过程中, 学生存在两种倾向:一类认为草图就是草稿, 尺规画图和计算机绘图才是正道, 故潦草画就, 敷衍了事;另一类重视画草图, 但因觉得自己徒手画得太难看, 转而用尺规完成草图绘制。对此, 教师应讲清徒手绘图在产品测绘、构思设计、记录灵感、交流创意、抢修机器和修改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及重要性, 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徒手绘图, 真正做到测绘草图徒手完成。

四、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增设集中辅导课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碰到的不少问题都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 例如视图数的选择、图面布局、粗细线选择、标准件和常用件规定画法、尺寸标注、粗糙度和公差选择等, 如不及时讲解纠正, 则会出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埋头画图, 等到发现时修改工作量已很大, 从而不愿意修改的现象。教师应及时集中学生, 在辅导课上讲清问题, 并将典型结构画在黑板上。辅导课的增设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将减速器的零件进行分类, 按类别确定表达方案

减速器的零件虽然个数和种类较多,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其除了螺栓、螺母、垫片、销、轴承、齿轮等标准件和常用件之外, 不外乎三大类型: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 没有叉架类零件。减速器中的小齿轮轴和从动轴属于轴类;闷盖、透盖、挡油环、箱盖等属于盘盖类;机体属于箱体类。这时引导学生复习三类零件的表达方案:轴套类零件一般按照零件加工位置 (即轴线水平放置) 和形状特征选择主视图, 必要时再采用局部放大图或断面图等其他辅助视图来表达局部结构形状;盘盖类零件与轴套类零件类似, 一般也按照零件主要加工位置 (即轴线水平放置) 和形状特征选择主视图, 但由于盘盖类零件大多具有回转结构, 因而主视图常采用通过回转轴线的全剖视图;箱体类零件相对复杂, 通常根据其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采用全剖、半剖、局部剖等方法选择和表达主视图, 另要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适当选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其他视图。经过这样的分类, 学生对表达方案的选取和确定就一目了然了。

六、以够用为度, 适当补充和强调涉及到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的知识点

减速器测绘设计中所用到的零件工程材料有HT150等, 热处理方法有时效处理等, 为学生适当补充和讲解材料牌号的含义和热处理方法的意义;按零件类别讲解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选用原则、重要表面的公差等级、重要装配结合面的配合选取等, 适当补充和强调《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的知识点, 尽量避免学生不知其意地生硬照搬。

七、带领学生查阅相关标准, 学会从手册表格中选取数据

测绘设计过程中, 不少同学不知应查阅国家标准等表格, 从中正确选择数据, 而是随意定下尺寸画图, 最典型的是轴承宽度及内外圈直径画得严重失真。教师应带领学生查阅图学教材后的附录《六角头螺栓》、《开槽圆柱头螺钉》、《六角螺母》、《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圆锥销》、《深沟球轴承》、《常用及优先用途轴和孔的极限偏差》、《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轴承》和《键》等表格, 根据所查尺寸按比例画图。

八、坚持贯彻执行制图国家标准,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图样是工程师的语言, 也是工程界技术交流的工具。如同语言一样, 如果发音不标准, 则无法沟通。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比例、图线、字体、尺寸标注、表达方法选用、典型结构表达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 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九、加强课程设计工作的日常管理, 抓两头, 促中间

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以身作则, 准时到班, 每日考勤, 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难点和问题。针对高校扩招带来的指导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教师可采取“抓两头, 促中间”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在每班确立五至六位成绩好、测绘设计能力强的“种子选手”, 一般课程设计开始半周左右就能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每次到班先指导这些同学, 因其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强因而占时相对较少, 同时他们对整个班级的测绘设计工作有带动和示范作用;另要在每班筛选出图学基础相对较差, 责任感不强, 迟迟不知从何下手, 或视图表达相对较差的后进同学, 每次重点指导和督促这些同学, 解决困难, 敦促进度。相对而言, 这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较多;最后指导中间群体的同学。在指导两头的同学时, 中间群体同学也会有所启发。两头抓好了, 就可以促进这部分同学完善测绘设计工作。

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测绘课程设计是一项需要每位同学亲自动手的实践性环节。从模型分发、绘图工具领取到用量具测量记录尺寸等, 都需要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友好协作, 在设计中, 对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按小组认真讨论, 共同发现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每次课程设计结束后, 学生都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机械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愿本文抛砖引玉, 对提高测绘课程设计质量, 加强机械工程基础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峰, 刘苏主编.工程图学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绿色产品下一篇:无线局域网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