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学习(精选12篇)
制图学习 篇1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等能力的重要任务, 能否学好这一门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但对于初中刚毕业的中职生来讲, 《机械制图》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 他们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 而且《机械制图》的枯燥、抽象, 对空间想象力要求很高,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爱说爱动、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 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特征, 呆板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机械地讲解,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机械制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兴趣。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活动中, 学生自然能学好。所以,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 就成了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在我看来,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行动。
一、上好第一课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课, 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陌生的学科, 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上第一堂课的。因此,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会, 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首先, 要在第一堂课中讲清课程特点、内容、用途,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 认为这门课有东西可学, 有奥妙可探, 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和探索愿望。
其次, 通过对课程性质和任务的介绍, 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 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说明, 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 如果缺乏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 以最简单的车工和钳工生产实习为例, 如果看不懂图, 就无法生产零件。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 通过视频展示工厂生产车间应用生产图纸进行生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向学生展示制图标准、本专业生产图样以及介绍历届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和展示其优秀作业,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精简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版本众多, 但大多内容偏多偏难, 缺乏专业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 绘图能力要求不高, 只是对读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首先把教学目的调整为以培养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为主, 掌握图纸的一般绘制方法;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应本着“必须、够用、更新”的原则, 精简优化教学内容。
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 我觉得可以这样优化:一是突出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淡化对学生进行几何画法教学的内容。二是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的教学。在实际生产中, 截交线和相贯线等只用一般的曲线来代替即可, 所以在教学中只简单介绍, 学有余力的可自学;三是灵活处理零件图的教学, 重点定位在识图和标注上, 对术语的掌握可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来实现。
三、注重直观教学
中职生的基础差, 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 而《机械制图》又是一门空间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中,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法, 有意识地运用直观的模型、实物等教具,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废弃的木材、泡沫塑料, 制作成各种小模型作为教具, 比如带槽的、带孔的、缺角的、缺边的等。分发给每个学生, 让他们仔细观察, 认真绘制。这样, 就十分形象地展示了物体的形体姿态, 给学生极强的直观性, 迅速培养感官上的想象力。另外, 也可以把机加工车间生产的成品拿给学生观察、测绘, 这样又能加强机械制图与实际生产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除了用实物, 我们还可利用影视图像、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如采用AUTOCAD、PRO/E、FLASH等软件把投影变化、组合体、相贯线等制作成三维图形或者动画影像, 在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 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降低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四、灵活驾驭课堂
快乐学习是发展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快乐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交流, 以及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1. 教学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一个标准下来难免会有吃不饱的和跟不上的。教师要充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加工、整理, 提出一般要求、最低要求和拔高要求,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分别完成相应的目标要求。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整体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做恰当、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 教师都要及时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取得进步或有过失时,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把平时的表现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一项内容, 占有一定的百分比, 这样, 学生就会比较关注平常的课堂学习, 认真对待。
3. 采用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补充, 然后水到渠成地导出结论。可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得出的合理答案越多越好。这样做不仅传授知识, 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索,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要了解学生, 善于引导,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制图学习 篇2
对于我来说,建筑制图是我目前为止学到的唯一关于画图的一门课,制图方法加上同时学习的CAD,从此颠覆了我们过去用铅笔橡皮的时代,因为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刚开始觉得十分费力,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类型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练习,这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看起工程的各种图纸来也不是像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建筑制图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习了较为规范的制图方法,以及规范的制图图例,对投影的学习也让我对识图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总之,学了之后,使我对制图和识图都有了一个提高。
一学期的学习,我认真看了书,学了很多制图方法,自己去练习,感觉运用一些规范的方法和图标来画图,让人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了,相比起以前手工画图,且不规范,有了很大的提高了,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加强了不少,同时对于以前看了认为比较复杂的图纸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提高了识图能力。三维和投影的学习让我对于效果图和立面图、剖面图等都有了感性的认识。
浅谈机械制图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兴趣 机械制图 多媒体教学
0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看懂和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学习方法与以往课程有所不同,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要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利用参观车间、自制模型、辅助教学软件等,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努力探索它,认识它。所以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精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清晰明确,联系实际并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授课环节。如在进行 “组合体三视图”的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形体分析法、点明关键即不同组合形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讲授教学内容,既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2 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例题的选择
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主要是依据实物的结构和投影规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物到视图,使用直观教学法。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如机械零件或教学模型,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本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怎么演示才能让学生看懂等等,都应经过认真的思考。
3 提倡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讲授要做到重点突出、言简意明,这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的内容,切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注意归纳总结。在精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分析和综合,每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他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机械制图中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如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根据相邻线框一般是立体上不同表面的投影的道理,把组合体的视图分解为若干个线框,利用投影规律对应找出每一线框的三面投影,抓住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联系起来,想象出该组合体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或辅导时,都应经常地启发学生去分析和综合。
4、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画教学设备已大量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模型、示教板、挂图在观察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时,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而采用电化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中运用电化教学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录像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表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光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幻灯片用教学中。
5、有效利用简单的自制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好机械制图课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类专业基础课是首次接触,学生需要改进以往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调整和接受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客观环境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看自制的模型,有利于学生从事物到图形的转换,而且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的手好巧,水平好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投影原理及三视图的形成内容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未接触过,在授课中运用一些简单教具,利用身边的事物来演示,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三视图的形成,在讲课过程中,把粉笔盒当着學生的面拆成三个面,直观示范展开。回去后让学生在家里拆鞋盒,模拟三面投影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上课后再以教室墙角为例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三视图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对空间体系的形成很有帮助。
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运用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机械制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金大鹰 主编2005年10月第2版.
[2]机械制图(第四版)习题册.劳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版.
浅析提高机械制图学习的方法 篇4
一、让学生产生需求感
刚入学的学生在中学里学习的都是数理化之类的课程, 几乎没有学生接触过机械制图, 突然接触到这门课程, 自然会感觉有些不适应。在第一堂课上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不能让学生在开始就感觉到困难, 丧失自信心, 要结合以后工作中的实例, 引导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特别是在“绪论”课上, 要让学生明白机械制图是工程技术语言, 不能绘制图形或不能识读图形就无法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以后就无法工作。把这些道理讲出来, 学生自然会去权衡利弊, 逐渐就会对机械制图产生需求感, 有了需求感自然而然就能学好。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有一句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端正了,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如果事情还没有开始做, 就认为不能够完成, 心理上就害怕, 结果可想而知是不会好的。机械制图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图样是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 是技术工人制造产品的依据, 图样的正确、清晰、完整、合理是生产合格产品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机械制图是严谨的、科学的和重要的, 同时这也是培养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习惯。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举例说明因绘图粗心大意而导致工件报废, 从而影响生产, 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例, 这样从侧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绘图的严谨性, 逐渐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三、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中很多图形的绘制要求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强, 如果只是让学生看书本上的图形去理解, 只能是越学越难。那么, 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经常带学生到实习车间把书本上的简单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按比例把实物做出来, 让他们观察实物与书本上三视图的关系, 理解图形的具体含义, 然后绘制图形, 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动手时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几何体, 可以鼓励学生用橡皮泥一点一点做出来, 把平面上的图形转换到立体空间上, 再通过立体模型转换成平面图。一开始用橡皮泥做出来的立体可能不是很准确, 但经过几次这样的转换, 慢慢就正确了。再通过老师的指导, 学生逐渐就提高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绘制图形也就不会感觉很难了。
四、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接收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仅仅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很难完成大量的绘图练习, 更不用说以后的工作需求了。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 由浅入深, 带领学生逐渐学会绘图, 即使一开始学生画得不好, 也要鼓励他们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间相互讨论, 纠正错误, 必要时给予指导, 每一个知识点掌握之后, 再适当地增加难度, 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 逐渐让他们完成课后的练习, 培养他们的兴趣, 一旦学生的绘图兴趣养成后, 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学习的独立性也就逐渐养成了, 最后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并通过测验的结果来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效率。
五、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中的运用已经逐渐成熟, 它和传统教学相比可以更加直观化, 能够使平面图形立体化,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让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视图投影规律” 是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学生实际识图绘图的应用能力。然而, 在刚开始接触到这节内容时, 学生空间概念较薄弱, 会感到这部分内容有难度。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CAD的三维建模, 在讲平面与三棱锥表面的截交线时, 可以在软件上绘制出三棱锥的三维模型, 然后用平面截取掉, 让学生看看截取后的棱线是什么样子的, 并根据三维模型绘制出平面图形。这样, 既降低了课堂的教学难度, 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还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过来。
总之,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提高, 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 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多媒体等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教学, 让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工程制图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工程制图(土木)学习心得体会
在上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平面的位置关系,在这点中我们要掌握:利用共有性,集聚性分析投影;利用在没有集聚性元素上取点;判断可见性(包括重影点)最后把可见的线加粗,不可见的虚线擦掉。而对于没有集聚性的情况,我们可以先做投影面的垂直面,再求辅助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之后寻找两直线的交点,最后判断可见性。接下来就是立体的截切及相关的投影。而对他们则是按照空间及投影分析,求截交线的投影,最后作图的方法。对于曲面体截切,则要记住基本的图例,截切的形状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或者两条直线,在做图中千万不可自己想象,望文生义。对重难点的熟练应运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将书中的例题的方法融会贯通,最起码可以做到照猫画虎,对方法有着自己的理解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了,多靠自己的判断,结合自己经验和总结的规律做出判断,反复训练,才能变成自己的能力。
在下半学期,知识点没有上半学期那么多,也没有那么难,稍微有点难的就是画剖面图和断面图,考验大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重要的就是记住一些作图的规定,不能混淆,然后绘制大图,在手绘之后,再学会运用CAD绘制,其实只要上学期基础打得牢,下学期学起来会非常轻松。
制图学习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 中职生 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实践表明,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主动地想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本门课感兴趣呢?
1.备好每一节课
充分准备每节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要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和身边常见的用品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自己作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照顾到每位学生
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机械制图》这门课程难度高,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好多中职生还处于心理叛逆期。在课堂上要照顾到每位学生,不能看不起“差生”,耐心地给学生讲解不懂的知识点,与学生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觉得你对他们每位都很负责,从而认真听你的课,效率自然就高。
3.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传统方法的作图直观性较差,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与学的效率低下。把Flash动画用于制图教学的课件中,可以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兴趣。例如“视图形成及其投影规律”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很快领会正投影法的原理,理解正投影法的特性,认知并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展开、三等关系和六个方位等教学难点。
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先进性的同时,老师仍然要利用图形、模型或实物,要借助制图工具进行正确地示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观摩实物模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
中职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在教学中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我的教学经验中,不时地给予学生表扬,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他们对《机械制图》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最大的困难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差,所以每次上课都要准备实体模型或在PPT上做出实体模型,以供学生们观摩和参考。但是学校不可能有所有的实体模型,尤其是形状比较奇特的、难以想象清楚的实体会使学生感到困惑,这时老师就要利用绘图软件把复杂的实体模型生成出来,绘图及生成的步骤要做成动画的形式,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画实体模型的平面图的原理,也培养了空间想象力。
三、让学生做课堂练习
一堂课让学生一直集中精力听课是件很难的事,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停下一会儿,学生肯定会觉得非常轻松。记得我在讲“圆弧连接”时,本节课共4个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课讲了2个知识点一直讲到下课,第二节课准备接着继续讲。学生开始在下面抱怨说:“老师讲得太多太快了,这节课让我们歇歇吧。”然后下面的学生不是说话就是在玩手机,讲课没几个人听,最后只好让他们做练习,抽查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结果学生做题特别认真,争着举手到前面做题。在其他班上本节课时,第一节课我减少了上课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他们做练习,做练习时必须不停地检查他们做的情况,第二节上课,学生还是愿意继续听课,我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把自己的进度安排讲完了。
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做练习,学生们尝试使用刚学到的新知识,这样不但能够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给授课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而且还给了学生们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制图课程的一个特点是“一看就懂,一做就错”,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习题,不管他们能否做出,最后教师的讲解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首先进行了思考。这种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四、用事例来讲解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中职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工程图,有些与之相关的加工工艺知识,学生靠记忆的方法记住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学生一般不太理解退刀槽的作用,如果结合轴加工的视频,给学生讲解一下退刀槽的作用,相信学生对退刀槽的作用理解会非常透彻。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
五、结束语
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达军.提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科教导刊,2011(4):36-40.
[2]汪小艳.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效果与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189.
[3]马向阳.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228):104-105.
[4]高文彬.中职《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方法及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12(4):22.
制图学习 篇7
现代企业的高质量、快节奏的生产, 对毕业生的看图和绘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必须能熟练迅速地读懂图, 正确高效地绘制出图样, 这也对《机械制图》的课任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学中教师善于归纳总结, 教给学生高效简易的学习方法, 对提高“机械制图”的学习效率受益匪浅。下面就“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中多年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交流。
一、A4图纸幅面尺寸
现代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文件, 目前多数用A4纸记录和存档, 它的长×宽是:297毫米×210毫米, 可记忆为: “300百减3再乘以120急救号码降序排”, 这样, 初学者就很容易记住297×210, 其余A3、A2、 A1和 A0图纸在A4基础上, 窄边乘以2计算。
二、比例
比例是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一般绘制出的图样尽量采用1∶1的比例, 这样图形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等, 具有真实感。如果标题栏里采用其他比例如2∶1或1∶4, 怎样快速判断是缩小还是放大比例?可以用:“比例的商与1比, 大于1是放大, 小于1是缩小”的记忆学习法。如:2∶1的比例, 可以看成2除以1商等于2, 商是2大于1即为放大比例;同样1∶4可以看成1除以4商为0.25, 0.25小于1即是缩小比例。
三、圆弧连接
绘制机械图样时, 经常需要用一个已知半径 (R) 的圆弧来光滑连接 (即相切) 两个已知线段或圆弧 (R1、R2) , 称为圆弧连接, 作图的关键是找连接弧的圆心和切点。求圆心:分别以O1、O2为圆心, R+R1和R +R2[外切时, 如图1 (a) 所示]或R-R1 和R-R2[内切时, 如图1 (b) 所示]为半径画圆弧, 得交点O, 即为连接弧 (半径R) 的圆心;求切点:连O1O、O2 O并延长, 与两已知圆弧 (半径R1、R2) 分别相交于点K1、K2, 则K1、K2为切点, 最后以O为圆心, R为半径, 在K1至K2间画弧, 完成作图。即外切时半径相加, 内切时半径相减求圆心, 将求得的圆心与已知圆心相连与弧的交点为切点。可归纳为“圆弧连接, 外加内减求圆心, 心心相连找切点”的记忆方法。
四、相贯线
很多机械零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相交而成的, 在它们的表面相交处会产生交线称为相贯线。可以利用积聚性法和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的投影, 作图要描点虽然麻烦, 但作出相贯线的投影较精确。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图2所示简化画法迅速画出美观整洁的两直径不等、轴线正交的相贯线的投影图形。作图法可以记忆为:“大小圆柱来正交, 相贯圆心小柱中, 大柱一半当半径, 弧线凹向大柱中。”
五、螺纹
在各种机器和设备上, 广泛使用螺纹紧固件, 其结构、形状、大小都已经标准化, 是标准件。在绘图时应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代号和标记进行绘图和标注。①直径。螺纹有大径、小径和中径之分, 定义难记, 绘图使我们必须记得:“直径最大是大径, 尺寸标注在大径”。②螺纹规定画法。记清:“大粗小细外螺纹, 相反画法内螺纹。内外连接外螺纹, 终止线用粗实线。” (图3所示为内外螺纹连接的规定画法) ③旋向判断。记住:“螺纹轴线竖起来, 左边高来是左旋, 右边高来是右旋, 斜齿蜗杆参照它。”轴线竖起, 左高左旋, 右高右旋, 斜齿轮和蜗杆, 同理判断。 (图4为螺纹的旋向)
六、结束语
机械类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程度, 直接影响到后继各专业课程的看图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归纳性的教学总结及记忆方法的传授, 可使学生记忆牢固, 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这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去努力探讨的一个方向。
摘要:传统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基础课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认知相结合, 课堂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当前高职院校进行的课程改革, 将专业基础理论课课时进行了一定的缩减, 而将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增加, 本文就提高专业基础理论课“机械制图”的学习效率进行探究交流。
制图学习 篇8
1 传统教学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忽视是教学效果不佳的主因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模式,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 以挂图、模型等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向学生讲解绘图原理、方法, 学生则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尽管不少学校积极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但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所以效果并不显著, 教师讲完课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没有重视学生学得怎么样, 效果怎么样?由于传统模式重教轻学, 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 所以他们容易对制图课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
2 激发学生兴趣, 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1 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高职院校面对的大多数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基础知识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随着他们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 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强, 但是仍旧未脱离青少年的特点, 他们好奇、好动, 以形象思维为主, 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 而机械制图课恰恰正是一个以动手、动脑为主的课程。因此, 机械制图课的第一节课——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绪论课的教学中告诉学生这门课在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中的作用,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时, 采用实物与图纸对照讲的方法, 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机械制图课的目的是立体——平面——立体的转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觉得既熟悉又新奇, 于是追求新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学习机械制图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他们典型的特点是文化知识学习不够扎实, 尤其是数学课程的学习 (立体几何) , 于是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还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 通过录像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相互转化, 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 降低问题难度外, 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 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 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生易接受, 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 促进长时记忆。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 投影作图等都可自制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2.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 使他们树立自信。告诉学生, 对专业课而言, 每个人都是从零学起, 只要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学习的信心, 谁都能学好。作为专业课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博得学生的尊重;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善待学生,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朋友, 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努力是为以后能有一份好的职业。如果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和谐, 学生觉得在老师面前显示自己的无知没关系, 那么即使学习很差的学生也敢接近老师, 即使水平很低的问题也敢提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样老师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也会更尊敬老师、爱戴老师, 老师讲的话、提的要求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3 创新教学手段, 增加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兴趣
1) 创新教学课程内容
应在“必需”、“够用”基础上分析课程教材, 切实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增加绘图技能学习等实践性教学的环节, 拓宽学生多方寻求知识的渠道, 要为学生提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途径, 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为主要出发点统筹安排教学环节, 这就使激发学生兴趣成为可能。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兴趣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创设生产实际场景, 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得以解决;也使用老传统的教学方法虽能讲清但效果低下的教学情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如组合体视图画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组合体中的形体分析制成仿真动画进行直观教学, 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能使学生在真实、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在有趣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看图与绘图能力。
3)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稍差, 如果在学习《机械制图》时空间概念不能建立起来, 势必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难以在学习这门课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喜悦。所以, 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低起点高要求, 先粗后细, 逐步求精, 先掌握较容易的部分, 让他们感受到收获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机械制图产生学习兴趣。
4) 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积累水平, 因才施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好坏、学习能力强弱和专业对知识要求的程度, 紧扣专业要求, 精选教学内容, 辅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兼顾教学公平的同时, 又重视学生个性差异, 进行分层教学, 允许和接纳“偏才”甚至“歪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若不加以区别统一授课内容与进度, 就难免会出现先进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尴尬局面, 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使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吃够”, 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这样既使全体学生通过学习, 普遍获得收获与成功的体验, 又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这就可以调动更多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即使教学品质得以提高, 又增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
5) 精讲多练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机械制图这门课实用性比较强, 实践多于理论, 题目类型千变万化, 无法做到一一讲解, 因此就必须做到结合典型例题、重点介绍方法, 即所谓的“精讲”。多做练习, 是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现不足和错误, 及时寻找努力的方向有效途径。此外, 还可以结合实际, 多让学生识图, 可多展示一些完整的图纸给学生们讲解, 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更容易与社会接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3 结语
由于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自身特点, 使得上好这门课程殊为不易。但只要把握住发学生兴趣这一关键,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 从进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摘要:机械制图课是数控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由于其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不断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如何提升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兴趣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兴趣,激发
参考文献
[1]刘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广西教育, 2010 (12) .
制图学习 篇9
在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大部分学生刚刚初中毕业, 而且基础知识薄弱, 本身对学习的兴趣就不大。对这些学生来说, 《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而且并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 自己动手画图的机会比较多, 因此开始学的时候兴趣都比较大。随着学习的深入, 知识越来越难, 很多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 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小, 以至根本无法继续学习。依我的经验, 开始学习的人数可达90%以上, 讲到三视图的时候, 就只剩70%了, 这以后就越来越少, 等到学期末时, 就只有几个学生在学了。
一直以来,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其始终保持着学习兴趣, 是一大难题。我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 上好第一堂课
无论哪一门课, 第一堂课都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 “以后我又不从事画图工作, 而且用CAD画起来更方便, 学这个没用”。由此看来, 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制图以及学好制图的优势, 使其充分了解这门课。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实例, 比如某个学生由于制图学得比较好而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再如某个学生由于没有学好制图而导致另外一门课受到影响, 等等。
其次要让学生发现制图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使其愿意学习。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学好一门课, 只是当他遇到困难或失去兴趣的时候才会放弃。如果他总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乐趣, 那么他就会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
最后, 一定要给学生打预防针。制图中的“规矩”较多, 必须依照国标来画, 因此不像美术那样随意。记住这些“规矩”确实很枯燥, 很多学生嫌麻烦、没有耐心, 这也是减少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第一堂课就跟学生讲明白,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日后的学习中, 也可以多一点耐心。
2 因材施教, 精简教学内容
每年的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尽相同, 教学课时也都不同, 所以,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 精简教学内容。
现在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 绘图能力要求不高, 只是对读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首先把教学目的调整为以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为主, 领会图纸的一般绘制过程。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一是淡化对学生进行画法几何内容的教学, 重点只讲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以及基本体的投影作图, 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相对位置的教学;二是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的教学, 截交线和相贯线是整个制图教学的难点, 但在实际生产中, 这类线只用一般的曲线来代替各种复杂的交线, 所以在教学中可只要求学生掌握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简单截交及两个垂直圆柱的相贯等内容;三是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教学, 重点定位在标注上, 对术语可以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达到应有的要求。四是改变教学内容顺序。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或习题, 用精炼的语言, 准确讲解教学内容。
3 改善教学模式
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看教师“教了多少”, 看学生“学到多少”, 那么教师的备课就“既备教材, 又备学生”。
3.1 优化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及自身教学经验, 重新优化组织教材, 不能教材怎么编, 我就怎么讲。因此, 教师要吃透教材, 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精髓归纳总结出来, 突出重点和难点。
3.2 层次化教材。
遇到难点, 很多学生会知难而退, 失去学习兴趣。一次,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细致分析,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想方设法把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问题通俗化, 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的结构, 使知识结构层次化。不能偏离教材和远离学生。
3.3 采用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讲授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图形的兴趣性, 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 说明投影原理。再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投影的例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觉得投影并不神秘。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挂图, 阅读书本, 启发学生总结出投影规律。
3.4 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 定性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教师就要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 有意识的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 或让学生分组做一些有趣的练习, 进行比赛等等。
4 使用好教学辅助工具
制图本身比较抽象, 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日常见到的零件比较少, 很难凭空想象出其立体形状, 对于相贯线、截交线等较为复杂的图线, 就更难想象了。因此, 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 可将立体形状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可用Solidworks软件制作动画, 模拟零件的组合、切割以及装配。在讲授组合体时, 可将模型发到学生手中, 让其边观察边作图, 充分理解投影规律。在讲标准件时, 可给学生放一些加工的视频。多让学生观察、接触到一些实物, 就会激发其学习兴趣, 促使其不断学习。
总而言之, 通过改进各种与学习相关的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爱学了, 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 (第五版) [M].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7.
[2]刘吉敏.如何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职业技术, 2008.11:99.
[3]王新影.试论中专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24.
[4]邓小单.浅谈如何提高制图教学质量[J].质量论坛, 2008, 6:90.
制图学习 篇10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由学习诱因组成, 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有强化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 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给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兴趣能够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 这样教师的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 学习目标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实现。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进行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所谓三维目标, 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明确提出: “改变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主要内容。知识与技能目标是遵循“双基”的教育理念。“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三维目标的主要目标, 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离开了知识与技能, 三维目标就犹如天平失去了平衡, 教学也就失去了初衷。
“双基”教育就像如果你要建造一座高楼, 在盖上砖头之前, 就必须先打好地基, 只有地基牢固了, 这座楼才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教育亦是如此, 任何一门课程, 学生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接下来的学习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甚至学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找不到学习动机, 教师的教学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高等院校的中《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安排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暂, 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下面这些问题: 首先, 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 很多几乎是零基础, 没有生产实践经验, 空间概念意识薄弱, 很难形成制图的空间表象。其次,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内容要学习的比较多, 难度系数又大, 课程时间却很少。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所以, 学习这门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 必须抓好“双基”教育, 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新的突破和创造。
机械制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初步掌握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这些任务进行教学, 让学生先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制图方法; 点、线、面的投影特征; 尺寸标注; 机械图样等等。正投影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 类似性和积聚性。不论是画图还是读图都要用到这个些特性, 是后面为了学习点线面投影分析打的基础; 基本体的投影特征等。但是学生常常把正投影的三特性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互相混淆。在给学生进行授课时, 应该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用笔和一个本子比划, 垂直与桌面为“积聚性”。平行于桌面为“真实性”, 倾斜与桌面为“类似性”。这样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重点讲解学生难理解的部分, 一直到学生掌握了这些重点知识为止。
标注尺寸的三要素是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这三线应该避免相交, 所以小尺寸应标注在里边, ( 靠近视图) 大尺寸注在外边。尺寸线的距离一般取7 ~ 10 毫米, 尺寸界线超出箭头外2 ~ 3 毫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犯标注上的错误。
机械图样主要有零件图和装配图, 零件图表达零件的形状大小以及制造和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 装配图表达机械中所属各零件与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轴测图是一种立体图, 直观性强, 是常用的一种辅助图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常告诫学生一定要谨记和掌握以上的内容, 如果掌握的不好, 后面的学习就无法深入进去, 如对机件的形状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2. 2 过程与方法
其过程的本质是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 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维目标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 有机统一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构建的三个侧面, 在实际教学中, 不能把它们区分开操作。
3 运用直观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所谓直观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赶制,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是很多教学特别是《机械制图》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容易集中注意力。直观手段种类很多, 它一般分为三大类: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 1 实物直观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很多时候其实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 上课时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大多数都理解了, 但是一到课后自己做作业时, 就会遇到困难。那是因为老师讲的东西都很概念化, 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抽象思维来构思出机械制图。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多运用直观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有的学生能够运用点、线、面的投影将物体的三视图补画出来, 但物体向哪个面投影时的空间形状却无法通过想象画出来, 自己无法确定有没有画准确。因此教师应该用实物直观进行教学, 利用模型让学生慢慢的读图, 画图, 让学生亲身实践, 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活动, 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对研究实物图也会有兴趣。
3. 2 语言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 能够给学生感性认识, 唤起想象, 形成表象。
教学中的直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的。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该把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边讲解边用实物模型给学生研究, 进行补充说明, 最后进行总结。
4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端正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竭尽所能的传授知识, 还要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不断探索, 不断发现,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适当的评价, 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端正学习动机。
教师的教学反馈就是: 课堂教学反馈, 课后练习反馈和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反馈。反馈的内容时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校正, 学生的自我检查和学生的学习结果。人们常说: “打铁要趁热”。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千万不能等学生把学习的内容淡忘了再进行反馈, 这样前面的内容相当于白学。除此之外, 教师更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反馈, 这个不仅使学生知道自己离学习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或者是否偏离了目标, 还能了解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懂得今后的方向该往哪里走。
5 总结
总之, 在机械制图学习中要掌握教学规律, 明确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各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正在地不断改革, 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图,激发,学习动机,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傀德《机械制图课教学参考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制图学习 篇11
关键词:手工制图 CAD计算机辅助绘图
“手工制图”和“CAD计算机辅助绘图”都属于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这两项技术都要求操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中,“手工制图”属于比较传统的制图模式,而“CAD计算机辅助绘图”则属一现代化的绘图手段。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告诉发展的新时代,计算机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功能已非常普及,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手工制图的制图模式应该被社会淘汰了。针对这一观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测绘工作经验,就煤矿开采中关于手工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两种手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 “手工制图”涵盖的内容
包括煤矿采掘在内的建筑工程制图和机械制图工作都要用到“手工制图”,有的操作人员刚接触“手工制图”,需要学习很多建筑制圖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室内设计制图位列,在制图时应该提前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1 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制图工具的使用、图纸的规格和幅面等,还要掌握线型、画法、集合制图方法、字母和数字的美术字等。
1.2 投影基本知识。需要学习投影的方法和特性,理解基本形体投影图、正投影图中三视图的体系的构建和形成投影的对应关系;掌握点和直线的投影和轴测投影图。
1.3 平面图和曲面图,以及视图、断面图和剖面图。
1.4 立体的投影与直线、平面与主体相交;两立体相交。
1.5 房屋建筑室内设计制图。而对于环艺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将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和详图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从设计流程来看,一套完善的室内设计必须涵盖概念、方案和施工图的设计。进行概念设计时,平面布局和空间形象都能用草图构思出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人员先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手绘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可利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绘图技法将空间的真实场景展现出来,这就要求这一环节必须具有平面图和立面图;施工图则以“标准”为主体内容,包括样点图和剖面图,这一环节的主题内容则作为科学施工的唯一依据。以上施工设计都可以通过“手工制图”和“CAD计算机辅助绘图”两种途径表达出来。
最初,我们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制图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手工制图中大部分建筑术语,训练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熟练掌握“手工制图”的基本技法,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煤矿采掘行业还需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前,随着多媒体教学与“CAD”制图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煤矿采掘行业很少用到“手工制图”这种绘图手段。
2 “CAD制图”的发展与优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规模较大的设计单位其工作的基本模式就是将在三脚架上放置好图板,备好丁字尺、不同规格的三角板、铅笔、橡皮、针管笔和曲线板等辅助绘图工具,若条件允许,可购置钢带式或轨道式的绘图机来代替辅助绘图工具;组织好建筑、结构、水电暖、预算和决算等工作人员。
“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而目前人们常用的一个计算机绘图软件是AutoCAD,在工程技术人员看来,这款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是建筑行业以此重大的变革,截至目前,业内人士已对该软件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多次改进和升级,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性能。当前,这款软件已广泛运用到机械制图、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且已从二维逐步扩展到三维。有的人将“CAD”看作是绘图工具,把显示器当作图板,而铅笔、圆规、直尺则用键盘、鼠标来代替。与手工绘图相比,计算机绘图工具要先进的多,而且绘图效率是手工绘图的10—20倍,尤其在绘制三维模型时,“CAD”往往能绘制出手工制图无法完成的图形。就目前情况来看,“CAD”的确的确以很多手工绘图无法比拟的优势在逐步取代手工制图,但也贯穿了手工制图的理论以及绘图规范,它是基于手工制图的理论标准而研发的绘图工具,极大的丰富了绘图手段。[1]自2005年以后,人们又研发出新版AutoCAD2005中文版绘图软件,大幅度提升了我国CAD市场份额。现在,CAD绘图工具及大幅面喷绘系统已广泛应用到建筑行业,并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提高了绘图效率。计算机完成绘制以后就能利用大幅面的喷绘设备在硫酸纸上喷绘设计图,省去了手工绘图中的很多步骤,大大减少了设计时长,也就提升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3 “手工制图”与“CAD”的关系
有人开始质疑,既然“CAD”制图已相当普及,我们还有必要学习繁杂的“手工制图”吗?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掌握制图软件的操作即可,无须再浪费时间学习手工制图。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现代工程设计过程中,AutoCAD制图软件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无论时代怎样飞速发展,也不管软件经过了多少次的更新换代,“手工制图”始终是“CAD”制图的基础,它对于工程制图而言相当于植物的根,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制图技术,也是各大高校工程建筑和机械制图专业必须开设的一个制图课程。
“CAD”制图手段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是一种趋势,各大高效应该每学期为环艺专业的学生来开设制图课,并强化其工程制图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学生在学习制图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手工制图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同时也加深了对各种制图工具的认识,当他们的制图的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能利用“CAD”计算机辅助工具来绘制自己的设计语言,从而应付难度较大的设计也就“游刃有余”了。“两者的关系中,手工绘图是基础,‘CAD’绘图是应用。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手工训练之后,计算机绘图的应用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软件操作无论多么熟练也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纸,手工绘图训练的潜在功能以及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2]
4 结束语
目前,很多煤矿采掘企业尝试运用了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并在煤矿地测工作数字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矿井采掘工程制图人员应该在熟练运用了传统“手工制图”方法的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化“CAD”计算机辅助工具,从而使图纸设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坤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机械制图》.
[2]尚凤武.《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制图学习 篇12
工程制图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开设的历史较长, 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内容体系较稳固, 进行教学改革的难度较大, 然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对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提供高效、丰富的信息资源, 也给工程制图中许多难题的解答带来希望, 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得以更深入、更丰富的发展。
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膨胀, 教学时数的增加, 这与当前多数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相矛盾。 以应用能力为宗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降低教学时数,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学, 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目前工程制图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二、应用型本科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现状
多年来, 高校工程制图教学改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广大图学工作者投入极大的热情对工程制图教学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取得了切实有效的经验和成果。 有的高校已将取得的改革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有的高校创建精品课程或示范课程, 编写教材、习题集、制作试题库、CDI课件、工程制图辅导答疑系统、作业批改系统等;有些高校的教材、习题集或CDI课件已正式出版;有些高校的工程制图教学, 正在与“国际接轨”, 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工程制图本科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有的高校针对CAD技术发展的趋势, 对工程制图教学进行研究, 将三维CAD软件引入教学中, 进行辅助教学, 等等。
面对众多教学资源, 在工程制图的教学方式上, 大多数高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此方式视觉感强, 生动形象的图形展示和动画演示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信息量大, 教学节奏快,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浮于文字和图形表面, 并没有理解透彻。 随着科技的进步, 移动电子产品大量涌入课堂, 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满, 导致课堂出勤率低下, 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者玩平板和智能手机。 这样的课堂现状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工程制图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1.工程制图混合学习的可行性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网络教学资源从过去的简单课件、精品课程发展为网络公开课、MOOC, 到现在处于热潮的微课程, 这些新型学习资源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 混合学习逐渐深入到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中。 网络时代, 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 指导他们搜索和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方法。 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为他们在将来成为终身学习者创设更好的条件。 网易公开课、MOOC的崛起使得全球著名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群更快捷地获得, 并极大地减少教育资源传播的成本, 引起教育技术界人士的关注, 在线教育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很多学者都说微课、翻转课堂、MOOC是为混合学习而生。越来越多的师生和专家学者对混合式学习展开了积极的应用实践, 并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
2.工程制图混合学习的需求分析
工程制图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工程性比较强的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 教学中需要展示大量图例和实体。 在传统工程制图的面对面教学中, 黑板的容量有限, 挂图、模具的数量有限, 画图和挂图过程要耗去相当多的时间, 这就使课堂教学容量减少;多媒体可通过超媒体功能将现场录像、实物图片加上文字说明同时展现给学生, 也可以通过动画功能演示作图过程, 但是信息量大, 学生的理解限于表面, 对所学内容难以内化;在线学习让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等辅助材料, 充分体现学习的个性化。 网络技术的引入使传统制图课内容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它将老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物体的构型、投影等问题, 从而加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 在线学习, 无论是在远程还是教室内都是变革的催化剂。
混合学习活动中的网络课程学习需求分析就是明确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中需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教学。 由于工程制图是一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兼具理论性、 设计性、实操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学习绘图与读图的方法与技巧。 在混合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活动构成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实施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和课堂评价三种教学形式;在线学习提供活动准备、复习、反思、知识扩展、课下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场所。
3.工程制图混合学习的优势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向在线学习过渡, 并发展到今天的混合学习研究, 多种学习模式优势互补, 更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混合学习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整合, 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比面对面教学和在线自主学习效果更好。 面对面教学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便于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因材施教。 在线学习让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等辅助材料, 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 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各有利弊。 混合学习是综合了两者的优势, 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整合,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学习方式。
4.工程制图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混合学习在高校教学中主要以 “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的形式展开。 课堂教学仍是目前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此基础上将网络技术整合入传统课堂可以有多种模式。 针对工程制图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的特点,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学习模式,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工程制图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如图1所示, 学习过程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此, 将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 该模型注重交流和评价, 课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 促进知识的内化。 在课堂中, 教师作为课堂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资源的提供者, 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深层思维发展, 挖掘学习者的学习潜力, 发挥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注重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该模型充分利用了混合学习的优势, 既强调课前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 又重视课堂上混合情境的创设, 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试图通过“混合”为学习者带来更优化的学习绩效和最佳的教学质量。 混合学习模式突破了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 能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面对面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讨论活动开始前,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前给出学习材料, 学生学习思考后, 参与课堂讨论;参与课堂竞赛活动前, 教师给予指导和说明竞赛规则, 营造活跃气氛, 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 活动结束后, 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点评和做反思性总结;课堂展示活动之前, 教师需要把作品展示的要求跟学生解释清楚, 展示过程中做好答疑和交流, 并控制好时间, 展示结束后, 要求学习者根据建议修改作品, 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由学习者投票, 评出最优秀的作品;课堂评价活动在活动比较少, 由于学生碍于面子通常是由教师做简短的评价和反馈, 把评价活动主体放在网络教学中。
在线教学活动主要由在线讨论、资源共享、在线考试、提问答疑、提交作业、评价反思六个模块组成。 其中在线讨论部分, 用于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在线答疑和学习交流, 构建学习交流沟通平台; 资源共享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上传的学习资源, 以及学生的作品展示, 等等;在线考试用于学生自我测试和评价的在线测试、网上练习等;提问答疑指利用互动平台实时实地地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作业提交部分,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以文件的形式上传, 教师下载评改作业;评价反思指学生根据相应知识点的学习, 总结学习过程的得失和经验。
四、工程制图实施混合教学的挑战
1.学生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及意识的培养
现代化信息社会, 新知识不断产生, 并且更新速度很快, 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 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时代的重要素养。 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学完成, 因此, 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 课前知识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但是学习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 造成学生自学能力及自学意识严重缺失。 因此, 在实施翻转课堂时, 如何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大举措。
课堂学习活动是翻转课堂的灵魂。 要求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协作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传统的课堂多由教师讲授, 学生“各自为政”, 几乎没有协作学习环节。 所以, 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意识很欠缺。 因此, 为使课堂学习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十分关键。
2.教师课堂把控能力的提高
翻转课堂模式尽管弱化了教师知识讲授的功能, 但是对教师其他方面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学情分析能力、辅导能力, 尤其是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在翻转课堂中, 课堂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认识水平的重要方式。 学习活动的组织由教师执行, 学习活动参与度的高低、效果的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把控能力的强弱。 因此, 为促使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强化, 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势在必行。
3.实施混合学习必要的技术支持
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要素:第一, 需要有完备的校园网络技术支持, 使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上网学习;第二, 需要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如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试题库、论坛等模块于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 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学习;第三, 需要有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五、结语
混合学习最初应用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 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案例。 本文仅从专业基础课程的角度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接下来要对特定课程进行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分析, 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 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强化。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 网络教育资源由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平台、电子书包逐渐转向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新鲜载体, 当前的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三种模式获取知识。因此, 对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能为以后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混合学习,翻转课堂,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陈秋利, 林雯, 田园.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基于近十年CNKI的相关论文的内容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8) :98-100.
[2]肖金芳, 施教芳.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5) :64-67.
[3]詹泽慧, 詹宏基.混合学习活动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18:32-34.
[4]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7:1-6.
[5]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7:62-65.
[6]梁九义.论混合学习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5) :41-45.
【制图学习】推荐阅读:
cad制图课学习心得08-03
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11-07
制图教学06-22
电气制图07-25
平面制图07-27
制图能力08-01
制图质量08-17
设计制图09-27
制图模块10-06
电子制图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