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教育

2024-10-23

典范教育(共12篇)

典范教育 篇1

从小培养责任感

1920年, 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 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 一年后还我。”从此, 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 经过半年的努力, 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 老师当面骂学生“笨”, 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 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 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 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 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 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 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 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典范教育 篇2

本套光盘针对教育部对“2009年要更加突出育人的要求”,由全国最强的班主任培训师资阵容,(包括国家级班主任远程培训专家、省级骨干培训专家、著名的班主任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和最优秀的特级班主任教师组成),全心全力的把从事班主任教育工作多年的宝贵的心血和经验奉献出来,把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精彩事例用智慧的语言,清晰形象的传达出来。

通过案例讲授班主任的哪些人格特点会导致班主任工作的成功,而相反的哪些特点导致失败,怎样提升班主任人格魅力。譬如:(如何组建一个朝气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如何开展一个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如何面对“第一次”遇到的尴尬事情;如何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如何正确对待最好和最坏的学生;如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指导家长对学生家庭教育;如何让法律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如何创新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如何对班级对学生作到收放自如;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上网;如何解决青春期的心理成长问题;如何面对学生的说谎;如何巧妙的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等等),把班主任日常生活里遇到的方方面面的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都通过案例,运用智慧的语言,机智幽默方式方法,巧妙的转化成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转化成效果显著的教育成果;从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广大班主任带领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一句话:“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才能实现新时期智慧教育的教育意识、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教育成果互相转换”

每一个案例背后都蕴涵着一个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专题都是优秀班主任智慧教育的精髓

本套培训光盘主要内容选题

VCD1、发生“第一次”的心理教育与素质提升——田丽霞

VCD2、如何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契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田丽霞

VCD3、新课程改革与班主任工作创新——高慧明

VCD4、科学地进行班级常规管理教育——王萍

VCD5、问题学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李以学

VCD6、有效课堂教学与智慧型教师——裴红英

VCD7、班主任小智慧大课题——刘培军

VCD8、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孙晓燕

VCD9、新时期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及发展——孙西洋

VCD10、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刘沛华

VCD11、引导全角度思维,教会全方位发问(-)——高金英

VCD12、引导全角度思维,教会全方位发问

(二)——高金英

VCD13、让法制教育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尚秀云

VCD14、让法制教育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

(二)——尚秀云

VCD15、友谊之桥构筑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之约(-)——张万祥

VCD16、友谊之桥构筑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之约

(二)——张万祥

VCD17、课堂教育与课后感悟——育大写之人

(一)——赵谦翔

VCD18、课堂教育与课后感悟——育大写之人

(二)——赵谦翔

教材数: 18张VCD价 格:450元

联系人:张 老 师电 话:025-52***414

南京思恩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国外企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篇3

关键词:农民保险公司企业教育培训战略

一、简介

农民保险公司创立于1928年,迄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公司是全美第三大的乘客旅行险和个人财产险的保险商,其业务范围涉及多种险种。经过全公司上下近2000名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把业务拓展到全美41个州,客户人数达到15,000,000个。公司一直秉承着“至真至诚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尊贵般的服务”的服务理念。在2012年的美国《Training》公布的美国培训公司前125强中名列第二。而农民保险公司近两年在强手如林、竞争剧烈的金融保险业中始终保持着一股强劲发展的势头,总结其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人才培训的重视。每年公司都会拿出收入的5%左右作为企业教育的预算,2012年的企业教育预算达到121,000,000美元。公司有全职培训人员333人,兼职培训人员569人,此外还长期外聘外部培训人员。

高瞻远瞩的培训战略: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逐渐步入退休年龄,知识经验的继承和人才接任的培养是每个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农民保险公司也不例外,公司企业大学的副总裁兼首席学习官汤普森(Thompson)指出,未来的五到七年内,公司内有超过40%掌握核心知识的职工将会退休。除非我们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传承那些知识经验,否则,那些公司“无形的资产”将会随职工的离去一起消失。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下,公司的首先任务就是制定和实施“面向未来、立足长远、谋求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战略——面向2020的农民战略。此战略也被视为公司腾飞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保险公司而言,为将来制定一个保险策略这并不足为奇。但农夫保险公司把这个策略推进了一步,把目光放到2020年,它们制定了一个深远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的目标有三:一是促进收益的增长;二是提高公司的效率;三是发展领导能力。公司深知要想实现上述的目标,关键在于出色的业务团队,而业务团队的获得则需要不断的培训。为此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无限的财政预算、建设企业大学、规划设计课程、运用高科技手段授课……。正如汤普森(Thompson)所言“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计算我们的培训费用到底花费了多少,我们也没有时间准确计算由培训带来的产出有多大,但我们知道,我们一直在本行业中快速前进,并不断给对手施加压力,促使我们的市场份额在节节上升。”“保险是人才的事业,人才是培训的事业”这句话用在农夫公司身上是其最好的体现。

二、他山之石理论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作助手,形成1名操作技师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技能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形成1+1>2的效应。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助导师提高理论知识,归纳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编辑成文,汇编成册,作为操作工的辅助教材。

(四)实施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工程。根据新上工程要求,超前预订职业学院在校生,按专业需求新编“济钢班”,实行校企合作管理,单独制订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和实习,并按学习成绩分配工作岗位,为新建工程的快速达产达效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施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工程。先后制定实施《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操作技能拔尖人才、操作技能带头人和优秀操作技能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在公司范围内开展首席技师、技术能手、操作技能十百千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拓展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了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多做贡献激情。

六、强化六项工作

(一)完善技能人才管理创新工作。为保持技能人才的不断提高和创新,2002年出台实施了《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和《济钢高级技能人才考核管理办法》,组织技能人才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坚持“严、高、细、实”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及高技能人才岗位实际,确定履行的职责和考核的内容及考核方法,做到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利益五明确,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

(二)大力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工人先进操作法,是蕴藏在一线工人中的先进生产力,是工人聪明才智与实践结合的结晶,命名、推广先进操作法,对鼓励职工钻研技术,不断改进、提高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公司范围内,编辑推广了“贾广顺炉前开铁口法”等235项先进操作法。

(三)山东省首席技师选拔工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提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创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004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组织选拔,确保推荐质量。

(四)全员职业技能鉴定。鼓励职工人人参加资格鉴定、在岗职工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职工积极参加鉴定,提升技能与精准操作水平。

(五)努力打造“金蓝领”队伍。金蓝领项目是山东省人社厅、财政厅培养优秀青年技师的重要政策。为加速青年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济钢积极争取,多方努力,成为山东省“金蓝领”技師培训认定单位之一,加速了公司青年生产骨干成长成才。

(六)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1.用创新模式培育人。采取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委外培训相结合、拓展与适应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厂级技能竞赛与公司技能竞赛相结合的8种培训模式,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交叉培训网络,满足公司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要求。2.用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根据公司各个时期发展阶段的不同,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断细化,使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转化为每名职工具体目标,建立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高级技能人才考核标准与细则》、《济钢工人先进操作法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使人才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职工培训的有序开展。3.强化劳务工技能提升。作为现代钢铁企业,工艺日趋复杂,工序之间结合日趋紧密,生产节奏日趋加快,使用外来务工者能降低人工成本,但外用工技能低、不适应生产节奏。随着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进,以引导、促进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减少事故,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开展了劳务工职业资格鉴定。(1)通过教育培训塑造“学习型企业”、培育“企业文化”

农民保险公司建立了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培训和课程体系,实施了面向2020的公司战略,在总统领导力培训项目(PLP)中组织了内部的领导者和教学设计、视频、网络技术等行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培训课程。农民保险公司还在密西西比州新建成了一个58000平方英尺的校园,成立了一个新的企业大学,这个新大学比原来西海岸的大学更大,组织体系更完善,设备设施更先进。企业大学不仅是农民保险公司的人才输出的地方,也是员工进一步进修学习的地方。按照其企业大学执行主任库萨克(Cusack)的说法“企业大学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平台。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这就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的组织文化。同时企业大学的培训可集中企业高层和下级员工,使双方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在2011年的企业宣传中,农民保险很好地利用了企业大学这一点,在所有的宣传中都树立一种“学习型企业”的形象,一种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同时也给人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形象。因为企业大学往往和优秀、先进、创新等名词联系在一起,企业大学也是伴随着一个个卓越的企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此外,在企业大学大学的培训体系中还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渗透。企业大学副总裁海伍德(Harwood)说道,虽然我们有着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充足的资源,但我们想要更上一个台阶的话,就要把学习根植于公司文化中。企业大学也是培养企业文化的最佳土壤。企业大学是思想交流的场所,学员虽然来自不同部门,但凡是在企业大学培训过的人,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正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这本身就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创新的组织文化。可以看出农民保险公司崇尚知识与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领导者与员工双方不断提高素质,加强沟通,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深刻意识到培训和学习是个人与公司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须条件,终身学习是个人和公司成长的重要部分。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培训体系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农民保险公司的最大特色之一,也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提升员工自身价值”的培训理念。首席学习官汤普森(Thompson)说:“在新拓展的州,我们实行了新入职的代理人和培训师同住的培训模式——一对一个性指导,这样他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能获得培训的知识,还能获得比我们之前所提供的更多沉浸式体验。”这个模式还辅以其他一些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如:与高层对话,导师单独指导等等。农民保险公司也非常重视培训课程系统建设。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公司非常重视调查研究,首先由员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培训需求,同时直接上级给以指导,确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培训部门在广泛收集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中,公司聘请了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和公司内部的高层领导共同开发而成,高层的参与可以使课程的目标更符合公司内员工的发展要求,也使课程的总目标符合公司的发展理念。“以员工为中心”的培训最直接、最彻底地满足员工的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充分释放潜能,有效调动积极性、创造性,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和流失率。员工也会感激管理层为他们提供了使自己成长、发展和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的机会,自然有效地增强企业对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立体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模式

农民保险公司的培训模式是立体化和专业化的,它的培训模式既强调内部资源的整合,又强调与社会培训资源的結合。农民保险公司在内部资源的整合上,建立了一个综合学习的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公司的所有的培训项目,不论哪种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远程教学、虚拟课堂、在线学习……都是这个平台所兼备的。在当今时代,单一企业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只强调内部资源的整合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借鉴来丰富企业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和结合社会的优秀资源。农民保险公司的PLP(总统领导力培训)培训项目就是与罗纳德.里根图书馆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目标是利用里根总统图书馆天然独厚的资源来发展未来农民保险公司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情商、健康、保健。此外还要学习美国总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特质和情商,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讨,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建立一个个人领导力培训计划。按照该公司企业大学副总裁卡夫(Cuffe)的说法,PLP项目受到了400多位执行官、主任和经理的青睐。

(4)教育培训手段的高科技化

学习策略与表现艺术中心主任说道:“我们都意识到迅速发展的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和最近出现的平板电脑是一个大的转折,我们已经把两者运用到培训递送中了。在中期,我们看到了移动技术运用到学习的广阔前景,与其说是为了方便课程传送,倒不如说一种绩效支持的工具。”农民保险公司非常注重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善,在其公司的培训中,各种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培训技术将被更多地采用。农民保险公司正在寻求建立一个以学习门户为依托的雇员驱动和能力本位的学习环境,把e-learning,远程学习,社会学习等各种学习整合在一起。在其企业大学中投入大量的先进化设施,教室可以360度视角呈现材料,教室里有三个投影面,这些投影面能够把教学的内容投射到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室前面有一块Polyvision Eno WhiteBoards(伊诺白板,大的智能平板电脑),通过它,讲师可以方便操控屏幕显示的内容以及随时登录需要的网站。农夫保险公司已经很快地进入了平板电脑世界,并作了一些适当的投资,使公司的学习团队能够很快适应这个技术。农夫公司使用iPad来传送指示和讲义,当技能实践研讨的时候需要重新放映和即时反馈的时候,也可以把iPad作为一种记录设备。在课堂上,iPad也被用作快速获得网络资源,提高学员反应能力的一种设备,而且使用iPad,也可以节省了大量的纸质材料,节约了培训成本。此外公司还通过博客为学员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学员和讲师之间可以沟通和交流,而且通过博客也可以发布一些有关培训的信息。学习策略与表现艺术中心主任指出,培训的无限预算可以把钱投资在采购甚至更高质量的学习资产上。具备了丰富的听觉和视觉元素,在加上模拟的学习者驱动的交互模式可以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预算还可以用来聘请更专业的培训师,可以用来拓展公司的流媒体,拓宽学习空间,白板以及辅助设施。

三、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农民保险公司其教育培训经验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是美国保险行业的一个“缩影”。它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远景规划,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培训组织、培训制度建设,改善培训技术条件。也正是其通过重视企业员工培训,造就了大批一流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和销售人员,从而使自己的公司成为优秀的保险公司、世界驰名的品牌,极大地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所以中国保险企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借鉴其的成功经验,建设符合保险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教育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Training. Training magazine Ranks 2012 Top 125 Organizations.[EB/OL] http://www.trainingmag.com/article/training-magazine-ranks-2012-top-125-organizations,2013-02-14.

[2]雷蒙德·A·诺伊. 雇员培训与开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万万,杨凤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的员工培训[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4]马丁·所罗门.培训战略与实务[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9.

[5]谢晋宇.企业培训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值得学习的国外五大教育典范 篇4

一、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作敢当。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

爱迪生小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这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爱迪生的妈妈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他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这与母亲的教育、与母亲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家长的期望对子女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家长期望水平越高,他们子女的智商和学习成绩相应也越高,反之亦然。

三、捕捉儿童成才的敏感区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等到麦克斯韦画完交卷时,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够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会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四、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训练

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们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动手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美国、日本、英国教育法规中,还有专门条款规定孩子的劳动时间,家庭和学校均不得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

现在的家长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由此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过度保护。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让孩子接受必要的劳动训练,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课。

五、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在瑞典,两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老师会带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典范教育 篇5

历史上教育子女堪称为典范的十大名人(组图)发表时间: 2016-01-17 18:00 作者: 乐奀

古人云:(子)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陷舆论非议之漩涡。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社会名流、名门贵族,尤其是帝王将相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教育子女之道便会成为后人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下面列出十位历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希望给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所启发。

1、一代枭雄曹操:堪称对官二代教育的历史典范曹操(网络图片)曹操(155-220)一生至少共有子女三十二个,其中儿子二十五个,女儿七个。二十五个儿子中,有九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也就十三岁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十六个儿子。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标相当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而刘景升(即刘表)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不忠不孝没骨气,想当年曹操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了。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特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儿子们选择配备了最好的老师。曹操为儿子们选择老师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的人。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除了邢颙,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曹操深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道。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告诫曹彰:“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言下之意是:你即使为将在外,一切也要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不讲父子情分。

2、忠诚宰相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181-234)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内容司马光(网络图片)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十五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同僚们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4、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教子戒奢维家风

范仲淹(989-1052)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后来入朝做大官后,他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是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才出门做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话说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将举行结婚大礼。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纯仁暗暗考虑: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总得购置些衣服、家什。只买些简单的用品,自然会得到父亲的赞许,但对岳父及新婚妻子却不好交待;买些稍好点的,妻子、岳父那里自然高兴,但却通不过父亲的家规。想来想去,范纯仁最后决定: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著胆子交给了父亲。

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做何打算?难道我范家的门风,要败在你手中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何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

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著范纯仁说道:“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我范家的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以罗绮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结婚大礼办得十分简朴,既没购买什么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5、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对待儿子是“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岳飞(网络图片)岳飞(1103-1142)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岳飞二十岁那年,离家从军。临行前一天,岳母姚氏为了鼓励儿子岳飞树立“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伟大报负,在他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要他牢牢记在心,至死为国效力。“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金军对他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叹,最后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抗金战役的统帅。岳飞一共有五个儿子,像母亲当年对自己一样,他对他们的教育非常严格。按理说,作为一个统率百万大军的主帅,薪俸不少,可以让子女们生活过得富裕一些。但是,他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把多余的钱充作军费,赏给军士。岳飞日常在家只穿麻布,不穿丝绸。家中平时的饭菜是麦面加蔬菜,很少用肉,而且他还规定儿子不得饮酒。岳飞还经常要儿子利用读书之余,到农田去从事各种劳动。他说,对于子女,“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

岳飞的长子岳云,十二岁入伍成为一名小军士。岳飞对岳云的武艺操练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岳云身披重铠,操练骑马冲下陡坡,一时兴起,忘记注意地形,从山上狂奔而下,结果连人带马栽进了壕沟里,衣服跌破了,脸上也挂了彩,流出了血。岳飞看见了,大怒,命令军士打他一百军棍。众将士求情,他仍然不依。他说:“前驱大敌,亦如此耶!”岳飞认为,平时演习就应该当作战时看。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两军战斗时,自己不但会丢掉生命,而且还会造成战斗失利。所以,现在不按军法办事,严加教育,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是害儿子呀!

由于岳飞的严格教育,岳云很快成长为一员所向无敌的勇将。岳云在和金兵作战中,“勇冠三军”,屡建战功,将士们称他为“赢官人”。岳飞却多次对他的功劳隐而不报,等到别的将领多次催促,朝廷又亲自调查,才予以追认。当时,宋高宗下旨给岳云连晋三级,岳飞却上表谢绝。他在表中诚恳地说:“许多兵士出生人死,顶多才升一级,我儿虽然立了一点功,怎么能够连升三级呢?”所以,一些将士说岳飞对待儿子是“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6、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教子莫为做官而读书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六岁时上学了,郑板桥为了教育儿子,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郑板桥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南北朝名儒颜之推:教育子女读书为上颜之推(网络图片)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31-591)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8西平礼法”成一时表率

李晟(727-793),字良器,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大将,虽为一介武夫,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

李晟的女儿许配给吏部尚书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也从婆家赶来为父亲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了几句,女儿听后似乎极不耐烦,但依旧与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自若。后来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儿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儿就又回到了宴席上。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招来女儿问个明白。女儿答道:“刚才侍女来报,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场小病,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听罢大怒,对女儿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女儿啊!你的婆婆病了,作为媳妇就应该在婆家侍奉,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公婆,这才是我李家知书达理的女儿啊。”于是,女儿听从了父亲的训教,急忙赶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会结束后,亲自来到崔家看望亲家,同时对自己疏于对女儿的管教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李晟教女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由于李晟曾被封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时人称为“西平礼法”,成为一时的表率。

9、书法家柳公绰:柳家家法严谨成时人榜样柳公绰(网络图片)唐代柳公绰(768-832)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

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顺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10、清臣曾国藩:在外不忘写信教育子女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湘军首领。他权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諡称“文正”。曾国藩的儿子可算得上是官家少爷了,然而,他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都没有变成“大少爷”。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纪鸿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不仅儿子个个成才,孙辈还出了曾广均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这样的教育家和学者。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从以下《家书》摘录内容中,可见曾国藩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女节俭创业,值得后人深思。

咸丰六年(1856)11月5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5月27日又给纪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纪鸿正赴长沙考试,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咸丰十一年8月24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著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典范教育 篇6

数字教育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普及的产物,除了给人们带来了学习方式、教育模式的变革外,同时也给开启民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出版业带来了一场冲击。这场冲击的表现是网络数字对传统纸质出版带来的业态和出版物形态的变化,以及围绕这些变化所发生的出版商业模式以及内容与技术呈现的探索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生态和出版生态的变化。

人类历史上每次教育变革的发生几乎都是与出版的革新发展同时发生的。象形文字出现前人类处于蒙昧阶段,不存在任何教育发生的可能。文字的发明和书写工具的发明促进了文明史上最早的历史记录和教育的发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则跟学校或个体教育的需求相吻合。出版因此得到长足的进步,同时推进了阅读和教育以及人类文明的启蒙。当图书成为一件随处可得的获取知识的物品时,世界各大洲有人类居住的土地上同时布满了各级各类学校。而当计算机排版系统普及时,人类的出版跟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当发达和普及的程度。而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后,国际出版面临了新的冲击。传统纸质出版在数字教育需求的影响下不得不进行转型。而众多出版机构顺应潮流在数字教育领域进行的开拓和努力也同样促进了数字教育的发展。在出版转型过程中,出版与数字教育的融合业已成为了典范。

在这方面,国际出版业的很多探索已经卓有成效。其中像培生教育、麦格劳-希尔、麦克米伦出版等大型国际出版巨头以及一些中小型出版企业的尝试已经带来了出版与数字教育融合的果实,并为国际教育出版产业转型树立了成功的示范。

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隶属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培生集团(Pearson PLC)。培生集团是家跨国大型出版教育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服务公司和最大的图书出版公司,旗下拥有在国际上负有盛名的企鹅图书、金融时报等消费类图书出版企业和媒体。而培生教育则是其在迎接二十一世纪并顺应全球范围内数字教育发展而于1998年成立的以向学校、公司企业以及学生提供教育出版和评估服务的专业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的新泽西州。

培生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踩准了数字教育和教育出版在新世纪发展的节奏,整合了教育出版资源和数字教育资源,从而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在数字教育领域取得成功的教育出版企业。培生教育充分利用原培生旗下的教育出版品牌并同时通过并购及自主开发形成了一系列教育评估和数字教育课程品牌。就目前而言,该公司拥有以下这些知名的教育媒介品牌和企业如:Addison-Wesley,BBC Active,Bug Club,eCollege,Fronter,Longman(朗文),MyEnglishLab,Penguin Readers,Prentice Hall以及金融时报出版社等等。这些品牌企业基本围绕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向学校机构乃至学习者提供经整合后的数字教育平台和内容服务。比如培生教育旗下的培生电子学院(Pearson eCollege),利用最先进和可靠的软件作为服务(SaaS)学习平台向各类院校特别是高校提供个性化的、按需开发的学习环境。通过提供平台、资源以及与高校的合作进而获取经济效益是其最基本的赢利模式。同时培生电子学院也向学习者提供完全免费的学习平台,比如其支持的完全基于云端的大型学习平台公开课(OpenClass)便是这样一个促进社交学习、使得身处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通过其公开的大量内容进行学习,向所有人开放的平台。

目前,培生教育业已拥有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任的教育和专业出版项目,向从学龄前儿童到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乃至社会专业人士等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最为完整的覆盖所有学科的教育内容。培生教育作为一家将数字教育和教育出版融合得最成功的大型出版机构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年度营收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而其母公司培生集团则更是以年度业务收入超过90亿美元而位居全球出版业50强之首。

2013年3月,曾经属于以标准普尔等品牌闻名全球商业和金融业的麦格劳-希尔集团旗下的麦格劳-希尔教育(McGraw-Hill Education)被阿波罗全球管理集团购下,更名为麦格希教育(英文名称不变),是美国另一个蜚声全球的主要教育出版商,其教学资料出版业务范围涵盖早期教育到职业发展等终生学习全过程。维基百科将其定位为“一家数字学习公司”和“教育出版商”。该公司顺应当前学校课堂对网络数字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发展趋势,正不断从纸质出版商业模式向度身定制内容订阅购买以及其他商业模式转型。麦格希教育开发的适应性学习系统不断帮助课堂教学向一对一的学生教师互动发展。这些系统通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数据分析来决策每个学生如何通过课程最为有效地取得学习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迄今为止,麦格希教育已向超过1000万人提供了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其数字教育资源业务发展迅猛。为适应这种发展,麦格希教育还在美国波士顿的创新区专门设立了新的研发部门。而该公司数字业务的发展也同样促进了教育图书业务,该公司用超过60种语言出版产品和提供教育服务,全球范围内数百万学生使用的教材和其他教育材料超过1000种。传统纸质出版及数字教育出版的融合在麦格希教育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全球出版业受并购、数字整合和全球化驱动,近年来一直处于转型过程之中,那些国际教育出版巨头也不例外。隶属于德国霍兹布林克集团的国际著名出版集团麦克米伦公司教育出版业务的最新变化和发展动态也进一步说明了数字教育与教育出版融合转型的趋势。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旗下的教育出版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大陆、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地的教育出版以本土化教材出版等给该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麦克米伦的教育出版在上世纪末便已推出了最早的网络化教学资源,比如其英语教学资源网站一站式英语(onestopenglish)便深受世界各地英语教师的欢迎。而该公司后来率先倡导和开发的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学科使用的电子教案以及教材电子书分章节按时段收费使用模式也曾作为一种教育出版商业模式引起关注并得到了高校大学生的好评。但在数字教育发展的大潮中,该公司的教育出版似乎落在了其他出版公司的后面。

2014年11月麦克米伦公司向其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们发出了一份关于整合旗下教育出版并自2014年1月起全面使用新的麦克米伦教育品牌的邮件。这一举措可以被看作是该公司面对出版与数字教育发展做出的全新应对和调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正在将其高等教育出版业务、语言学习出版业务以及学校课程出版业务板块整合在一起,成立麦克米伦教育,从而将其教育出版从幼儿学习一直覆盖到大学及社会职业人士,并推出以提供优质、灵活、关联并吸引人的纸质和数字教育材料的全新品牌。在麦克米伦教育品牌下,该公司依然会坚持其以语言学习和各层次学校教育资源出版的优势,同时不断融合数字教育资源的出版,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学习内容。在目前该公司教育资源的目录上,人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面向全球推出的类似加勒比地区数字书店(Caribbean eBook)和CXC数字资源书店等产品,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资源和工具,以满足混合教学的需求。

不过人们不难看出,在进行传统出版与数字教育整合方面,麦克米伦公司走的跟培生教育明显是两条不同的道路。麦克米伦教育在数字教育及出版融合推进方面,包括该公司的投入力度等以及所拥有的数字平台和其他数字资源方面,都要弱于不少国际出版公司。而麦克米伦教育品牌的整合推出则或许是该公司在数字教育及出版间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的起点。其融合效果还需要具体的数字资源和教育出版平台产品以及广大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来验证。

典范教育 篇7

逐渐扩大的办学规模, 不断创新的办学体制, 不断增强的办学活力, 万人学府重庆一中以“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为引领, 把“创全面发展之优, 示素质教育之范”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创新化课程为经, 以发展性课堂为纬, 始终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全面实现高升学与高素质相结合。80年的风雨兼程, 重庆一中以其丰富的实践展现出教育最优美的姿态和最完善的内涵, 也开辟了一条人本素质教育之路, 享誉中华大地。

发展沿革——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核心提示:重庆一中课程改革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80年来, 学校课程改革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是学校课改的宗旨,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成为学校课改的突出特色。】

第一阶段:设置多元化课程, 推进教育的生活化与平民化

1931年, 市立中学 (重庆一中) 成为当时重庆唯一一所由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中学。

1933年秋, 学校推行教育改革。设想以“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理念, 达到培育“好人”的总目标。市立中学的教育理念彰显出与同时代的其他中学志趣不同的生活平民化与科学人文性。主张采用“避免消极的责罚, 注意积极的指导, 教师循循善诱, 以身作则, 师生打成一片”的教学方法。学校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采用学分制。必修科为遵循国民政府教育大纲所规定的科目而开设, 选修科为培养学生素质和个性, 满足社会现实需要而开设的科目。必修课:语言科的国文、国语、英文;数学科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社会科的中国历史、地理, 外国历史、地理;自然科的植物、动物、化学、矿物、物理;艺术科的图画、音乐、手工;体育科的体操、生理卫生等。同时也开设薄记、珠算、工业常识、农业常识、商业常识等实用性选修课程。因学校理化实验设备充足, 故上课时学生可以人手一份, 这在当时中学中极为难得。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学校建成了重庆最早的足球场, 组织了重庆最早的中学足球队伍, 当时驻渝的英国、法国水兵经常组队前来学校与学生球队比试球艺, 学校球队常获胜利。

同时, 学校教育也是借鉴和反思的教育, 在《训育旨趣》还可看到, “我们要学生:在生活中求学问, 在学问上用功夫, 在秩序中讨生活, 并使生活合理化”。在教育中学会生活, 在生活中求得教育, “明理崇德, 知耻力行”。市立中学教育之旨既吸收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 也为重庆一中今日的“发展性教育”进行了最早实践性的摸索和探寻。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技能和生活体验的培养, 每天要求学生到学校开设的工厂和农场进行技能培训和生活体验, 时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 并把它作为学生升留级的必要指标。

第二阶段:学习模仿苏联教育经验, 实施教学改革

1953年, 重庆市掀起学习苏联教育的热潮。过去的中学教育基本上采用美国中学教育的模式。当时西南文教部聘请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来渝讲学, 学校教师认真听取了普希金系统介绍的苏联教育理论、教育行政管理组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同时参照凯洛夫教育学进行学习, 全面推进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教学方法采用“五个教学原则” (即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 各个教研组大力开展教学科研改革, 并且推广“五个教学环节, (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在成绩考核上以“五级记分法”代替百分制”。学校教师学习和探讨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改变了解放前和解放初课堂教学基本无规范的状况, 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高, 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1956年, 学校教师向全市教师介绍教改经验有:语文教师许安本的《纪念刘和珍君》, 语文教师黎见明的《教“弱”的一些体会》, 语文教研组的《我们的单元备课》, 地理教师唐谦池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对地形岩石地下水的野外实习工作》, 历史教研组的《我们是如何绘制历史图志的》, 数学教师但功函的《我在算术四则应用题教学中的体会》, 物理教师周忠域的《我对球面镜的一些点滴体会》, 化学教师杨大烈的《氨氧化成硝酸的实验的改进》等等。

第三阶段:率先探索教学改革, 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黎见明先生 (1920年—1991年) 是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业于闻一多等名家, 学问渊博, 治学严谨。1981年, 他针对灌输式教学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弊端, 提出了“导读”的语文教学思想与做法。在教学中, 他潜心研究, 倾力实践, 以《读写新编》、《语文导读》、《语文导读与创造方法》、《语文导读艺术》等著作, 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流派之一,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茁壮成长, 对重庆市语文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改革, 学校教学走上了全方位的学科导学之路。语文导读理论继承了古代语文教学启发诱导的优良传统, 汲取现代教学理论的精华;语文导读法强调了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的, 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它引起的变革, 不仅体现在语文这一学科, 而且辐射到其他学科。学校以“导读”为龙头, 在各学科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理科教学抓实验、重实践, 着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体现五个并举:“知识传授与自然辩证法并举;计算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并举;理性知识与实验操作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并举;辅导中差生与培养优生并举。文科教学改革抓“四结合”, 即智能培养与思想教育结合, 智能培养的近景性和远景性结合, 智能培养与电化教学结合, 智能培养与课外活动结合。黄惠灵老师提出的政治课“六字教学法”:“读、讲、议、看、写、用”六环节构成, 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注入式教学, 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时间增多, 教师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90年代以来, 全国基础教育进入改革时期, 学校把握机遇, 开展中学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研究。1990年, 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代表, 加入了全国名校组织的教改研讨会。1991年, 学校承办了全国基础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名校——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八中、清华实验学校、天津南开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控江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广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海南中学等聚集一堂, 共同研讨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研讨会, 学校加强了与全国各地名校的交往, 扩大了学校在全国的影响, 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 社会反映强烈。

第四阶段:创新课程模式, 为学生成长奠基

近年来, 学校在钱学森先生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和鲁善坤校长发展性教育观的指导下, 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三·三模式”课程结构。

“三·三模式”课程结构以“三大课题”、“三种课堂”、“三类汇展”作课题统领, 其中, 三大课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注重从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历史的认知度, 从而客观认识自我、获得健康发展;“三种课堂”则从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等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三类汇展则通过媒介、实物、言语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各种现代美的认知, 开发学生脑力,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引领教学改革

【核心提示: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 个性与共性相融合, 立足于发展性教育, 重庆一中课程改革既满足了学生理想升学, 又满足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赢得未来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需求。】

立足于多年课改经验的坚实土壤, 近年来重庆一中再出重拳, 调整和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课程, 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了课程内容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庆一中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调研评估, 充分利用重庆的教育资源开设了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既是对国家、地方必修课程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也是学科综合、专题学习、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化。重庆一中继续实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四个板块教学的有机结合, 呈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互动性、实践性的特点。

目前, 学校基于培养学生人文类的校本课程有:新闻与写作、传记名作选读、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散文鉴赏、中外当代诗歌欣赏、中外名剧选读等;基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有:宇宙与地理、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重庆地理等;培养学生技能的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陶艺制作、时装设计等;培养学生文体类的有:中国古典音乐鉴赏、唱读讲传系列活动、田径、武术、击剑、瑜珈、跆拳道等。综合类的有:家政与生活、茶艺、医药常识、个人理财、烹调制作、园艺栽培等152门。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物化载体, 一中根据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一中至今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已编写了校本教材30余种, 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有10多种, 为学校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聚焦课堂——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

【核心提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重庆一中对“发展性教育”的教育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性的实践, 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办学理念。在实践中, 学校把这一办学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 找到了多种实施发展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 取得了显著成果。】

长期以来, 重庆一中在坚持发展性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基础上, 将其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 倡导在不同的学科教学风格下实现了学生的不同发展。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学校在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策略、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评价上的一系列改革, 共同组成了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架。

语文课堂, 注重言语生命体的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数学课堂, 注重在课堂生活情境中体验, 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实现学生的积极体验;英语课堂, 注重培养全球文化视野的主体, 主张“开放式立体外语教学”, 创新了一系列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学会了语言;物理课堂, 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倡导“在生活中学习, 让生活走入课堂,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 增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的意识;历史课堂, 注重在感悟中传承民族文化, 进行了讲故事、编写表演历史剧、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堂教学等探索;化学课堂, 注重基于问题基础上的引导;地理课堂, 注重审美之径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把地理课堂呈现的美与千姿百态鲜活生动的地理世界之美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习者在地理环境美、人地和谐美的追求、探索、创造中获得更多的发展自由。

特色盘点——四大特色闪耀教改光芒

【核心提示:从课程改革入手, 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基础教育质量和基础性学力, 又有个性——让学生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卓越发展的弹性课程体系。丰富、多元、立体的弹性课程体系建设, 不仅为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提供平台, 更奠基了学生幸福、美好的未来。】

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学校通识教育从最初只有两名教师, 一间教室, 仅开设了木工、金工等机械制作课, 发展到专兼职教师6人, 专用教室4间, 以创造发明为龙头, 以电子技术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在通识教育中, 学校选择与小发明、小制作联系密切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作为基础课程, 增设了制图、摄影、摄像、造型设计、缝纫、烹调、茶艺等兴趣类课程, 并开设了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学生连续5年荣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成为重庆市唯一的获奖学校, 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20余项, 国际银奖3项, 国家金奖100多项, 获国家专利6项, 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学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与研究实验学校、国家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机器人能力风暴创新实践基地、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先进集体、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科技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多年来, 科技教育从最初的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进入课堂教学。

学校的《科技四小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研究性学习多样化模式之一。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活动中, 学生用一节五号电池驱动一个玩具小电机, 拉动了一辆熄火的长安之星汽车, 在规定的20分钟内移动了145厘米, 成为比赛中结构最巧、花钱最少、效果最好的设备, 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学生多次获得央视“三星智力快车”周冠军、月冠军。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奖项达8000多个。学校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先进集体、重庆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等称号。

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学生自办了校报《四月风》和期刊《心檐滴雨》、《零度风格》;校广播站、新闻摄制组为学生搭建了空中舞台。文化节、艺术节, 学生建立的60个自己的社团:鲁迅文学社、话剧团、曲艺团、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通讯社、书画社、摄影协会、党建协会、四月风杂志社、辩论与演讲社、现代视觉研究社、中韩文化交流社、火箭模型社、街舞社、魔方社、设计社、弦音吉他社、国球社、动漫社、锦瑟、书友会、航模协会、海模协会、车模协会、无线电测向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绿色环保协会、各种球类协会、武术协会、健美协会、棋牌协会……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校舞蹈《山野小曲》、《竹韵》、《春蚕》、《烛光》连续四届荣获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金奖, 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动漫设计等比赛中获奖达6000多个。学校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重庆市首批创建艺术教育示范校, 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创办并坚持了30年冬季象征性百日长跑活动, 春 (秋季) 运动会现已举办了69届。还坚持“两操一课”,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经常举办学生各年级的广播操、健美操、跳绳、迎面接力、拔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比赛, 举行教职工体育运动会。

1994年, 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多次承办省市田径、篮球比赛。学生男子篮球队曾多次获得省市冠军、全国中学生男篮冠军、世界第八名的好成绩。多年来, 学校培养了运动健将7人、一级运动员86人。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全国金牌10块、银牌6块、铜牌7块, 省市级金牌239块、银牌261块、铜牌273块。学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教育是座神圣的殿堂, 需要用崇高的信念去追求;教育是块希望的田野, 需要用辛勤的劳作去耕耘;教育是一部春秋长卷, 需要用一代代有识者的生命去书写。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平民教育, 到80年代的导读法教学, 90年代的分层教学, 再到新世纪的激活课堂教学, 重庆一中始终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发展为本, 每一次探索都有成功经验火花的闪现, 并成为新征程的起点。

典范教育 篇8

从本书来看, 一百多年来的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制度发展变化的历程, 从三个方面生动展现了美国式民主法治精神的本质。

首先, 多元立法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多重博弈是美国式民主法治精神生发的基础。孟德斯鸠曾经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不仅是任何国家和任何社会避免绝对腐败的法宝, 同时也是多种力量表达自身诉求的保障机制。从百年来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历程来看, 其不同时期创制和参与立法的力量均可以划分为院内和院外两大类, 而每一类参与力量本身又是相当复杂的。比如在1917 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创制过程中, 从院内力量来看, 代表不同党派和不同州的利益的国会议员曾多次提交立法提案, 美国总统也在美国参战前夕, 大力呼吁国会通过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从院外力量来看, 来自国家商业、工业、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民间团体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的出台献计献策、奔走呼号……立法主体的多元性一方面为不同利益集团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 多元立法主体对于立法倾向、立法内容和立法形式等的不同观点, 也使几乎所有的联邦法案都成了立法主体多重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以上特征恰恰是美国民主法治精神最根本的所在。

其次, 严密的立法程序是美国民主法治精神得以贯彻实施的制度保障。世界各国的立法权一般都是由一系列的程序来保证的。立法程序的健全、科学和民主, 不仅是立法权从抽象走向现实的必要途径, 同时由于立法程序预先为立法活动设置了一套公正、民主、科学的程序性规则, “权力寓于程序之中”, 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步骤、方式行使职权, 立法权力滥用的机会就相对缩小了。从一个多世纪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发展过程来看, 几乎每一部的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都经历了相关议题进入立法者视野、组成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展议题调查、提案提交、国会审议、总统签署等多个步骤。这些步骤的设计, 较好地契合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和利益集团众多的事实, 为各种力量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最大程度地影响立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有效的渠道, 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多元立法主体多重博弈机制的产生, 最终使立法结果成为多数人而非少数人意愿的一种表达方式。

再次, 科学的法律监督管理体系是美国民主法治精神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法治的定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1]经过多元主体立法多重博弈而获得的相对良好的法律制度, 能否得到高效的执行, 科学的法律监督管理制度是其外在坚强的保障。自1862 年《莫雷尔法案》建立起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来, 联邦立法监督管理的手段不断发展变化, 已经经历了由联邦政府单方面制定监督管理方法阶段寅联邦政府实施全面的监管阶段寅联邦、州与地方三级协商制定项目标准, 联邦政府实施宏观监管阶段的转变。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监督管理机制本身的创立及其发展, 一方面确保了联邦政府对于各州和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作用能够落实到实处, 另一方面也赋予了州和地方对于本地职业教育发展更多的发言权, 体现了州与地方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主体应有的地位, 提升了州和地方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这也是美国民主法治精神的一种体现。

希望荣艳红博士的 《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制度发展历程研究》一书, 能够有助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法律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文章典范——《古文观止》 篇9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人, 颇重立世扬名, 渴求流芳千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就记载着穆叔这样的言论:“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从总体上看, 追求不朽可分三个等级。相对于立德、立功而言, 立言似乎容易做到些。曹魏时的曹丕对此看得透彻而精到:“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 实际上, 选编别人的诗文成集者, 也一样能声名传于后世。清人张之洞曾有言:“凡有力好事之人, 若自揣德业学问不足过人, 而欲求不朽者, 莫如刊布古书一法。……其书终古不废, 则刻书之人终古不泯。” (张之洞《书目答问二·别录》“劝刻书说”条) 在这里, 我们要说的是, 岂止刊刻古人之书者声名可“终古不泯”?选编别人作品成集者, 只要其书“终古不废”者, 其声名照样能与日月同辉, “终古不泯”。流传至今的历代优秀选本, 已做出了响亮、令人信服的回答。除立身扬名, 《古文观止》还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值得后人永恒关注。

首先, 可作文学范本供人学习之用。古人学习写作, 往往是先从背诵、模拟开始的。俗话说得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唐诗三百首后, 不知不觉之中对唐诗之意境、意蕴、气象、遣词造句等或多或少有所领悟, 自然就有可能出口成章。在熟读作品的同时, 若再加之以仔细剖析, 精心模仿, 收获就愈加丰厚, 甚至事半功倍。一代大师王瑶先生曾指出:

这 (按:指模拟) 本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属文的方法, 正如我们现在的临帖学书一样。前人的诗文是标准的范本, 要用心地从里面揣摩, 模仿, 以求得其神似。所以一篇有名的文字, 以后寻常有好些人底类似的作品出现, 这都是模仿的结果。 (《拟古与作伪》)

鉴于此, 就有必要编辑一些典范的选本供人模拟学习之用。刘克庄在《满江红》一词称:“生怕客谈榆塞事, 且教儿诵《花间集》。”这是说, 《花间集》可以作为启蒙读物 (尽管当初编者未必有此意) 。看来, 选本确有作为范本供学习的范本之功用。如同《千家诗》、《三字经》、《千字文》一样, 《古文观止》也是一部启蒙读物。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 长期设馆授徒, 此书是专门为学生编写的一部教材, 有供学生模拟学习应付科举考试之目的, 吴兴祚所谓的“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 就隐含此意。以此为模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与耳濡目染, 为文者自然会逐渐领会、掌握一些行文要领、技巧, 一些人即可“用古人格, 作自家诗” (方东树《昭昧詹言》) , 创作出具有一己风格的作品。西晋时的左思创作《三都赋》,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秘书郎左思在学习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等汉赋的基础上, 历时十载, 终于创作出雄浑精深、独具风格的《三都赋》 (《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 , 风靡全国, 豪贵之家争相传抄, 洛阳一时纸价飞涨, 留下“洛阳纸贵”的千古佳话。

进而言之, 选本不仅仅是模拟学习的范本, 还是深入了解某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起点, 拓展知识空间、进行文学研究的引路航标。“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对文学爱好者来说, 要通读一个时代每一名家的别集几乎是不可能的。仅唐五代而言, 作家就有三千多人, 要通读每家的作品是相当困难的。当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全部通读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 阅读一个有名的选本, 就可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 读选本的人多, 读别集的人少。别集反而没有选本影响大、流行广。正如鲁迅先生《集外集·选本》所说的:

凡选本, 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 更有作用。册数不多, 而包罗诸作, 固然也是一种原因, 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 远则凭古人之威灵, 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 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所以自汉至梁的作家的文集, 并残本也仅存十余家, 《昭明太子集》只剩一点辑本了, 而《文选》却在的。读《古文辞类纂》者多, 读《惜抱轩全集》的却少。

通过选本可简要了解许多作家作品, 拓宽知识面;如果对某家感兴趣, 或者欲研究某一家, 即可以此为基点, 再通读其别集。这是一条重要的治学途径。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主张“入门须正, 立志须高”, 以《古文观止》为学习古文的门径, 入门应该算是比较“正”了。

其次, 可陶冶情操, 提升人生境界。在诵读与模拟学习的同时, 读者的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古文观止》虽然是为当时蒙童和普通古文爱好者所选编, 但并无多少媚俗之气息, 在这部不朽的经典选本中, 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纯真的亲情友情、朴素的治学理念、博奥的宇宙哲理……读者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获益,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净化灵魂, 提升人生品味。

这里以《敬姜论劳逸》为例, 以窥全豹。这篇散文是鲁国贵族妇女敬姜教诲儿子的一段训辞。她认为勤劳对培养人的优秀品质至关重要, 而安逸则会导致放荡, 使人走上邪路。这种观点, 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时至今日仍有警示作用。清人曾国藩留给子孙这样一段精彩话语:

大抵仕宦之家, 子弟习于奢侈, 繁荣不能延及一、二世;经商贸易之家, 勤勉俭约, 则能延及三、四世;而务农读书之家, 淳厚谨饬, 则能延及五、六世;若能修德行, 入以孝悌, 出以忠信, 则延泽可及八至十世。 (《曾国藩家书》)

正是因为曾国藩时刻注意训子弟戒奢侈, 令其修德行, 曾氏家族才得以延续辉煌一时。这段话可作《敬姜论劳逸》一文中“劳则善心生, 逸则恶心生”的绝好注脚。如果父母时常以之教育子女, 督促他们做自己应做的事, 子女就会健康成长。常言道“养不教, 父之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那样的问题, 父母难脱其咎。但是,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除了需要父母的教育, 自尊自律也是不可缺少的。“劳则善心生, 逸则恶心生”, 对他们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为人子者, 以此鞭策自己, 不贪图享受, 从自己做起, 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日久天长,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就会发现, 经典离自己并不遥远, 甚至就在自己身边。这就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再次, 所表露出选编者选择观念、文学观点是时代文学审美思潮的反映。鲁迅先生《集外集·选本》说:

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 寓自己的意见。博览群籍, 采其合于自己意见的为一集, 一法也, 如《文选》是。择取一书, 删其不合于自己意见的为一新书, 又一法也, 如《唐人万首绝句选》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 选本是传达编者文学思想的绝好载体。恰如鲁迅先生所言:“凡是对于文术, 自有主张的作家, 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 倒并不在作文心, 文则, 诗品, 诗话, 而在出选本。” (《集外集·选本》) 实际上, 无论哪种类型的选本, 都会或隐或现地传达出选编者的选择观念和审美理想。这是时代文学审美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者说是时代文学审美思潮的反映。读者阅读选本, 不仅仅是在阅读选编者提供的作品, 还能领会、学习到选者文学观点、审美情趣。清代尤其是清中叶, 各种选本接踵而至, 比较有名的如沈德潜的《古诗源》与《唐诗别裁》、姚鼐的《古文类纂》、许梿的《六朝文絜》、李兆洛的《骈体文钞》、王士禛的《古诗选》、王闿运的《诗选》等等, 《古文观止》的出现, 与这种选编之风的盛行是分不开的。不过, 《古文观止》的选编者从科考策论着眼, 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较浓的篇章, 这显然是当时科举时文盛行之风在选本中的反映。

另外, 文学选本还具有辑佚、校勘之功能。这也是《古文观止》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

当然, 任何选本皆有其缺憾, 《古文观止》亦不例外。该书除选录了一些八股气息浓厚的篇章, 还不选儒家经书, 诸子散文, 人物传记。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所选也是如此。在选编者看来, 儒家经典是官府规定的必读科目, 人人熟之, 故无必要再选;诸子之文篇散不足以见其意, 也不予选录。而且, 该选本入选的作品下限仅至于清初。这一切都是由选编者的传统观念与时代条件所决定的。再就入选的其他作品来说, 也存在一些不足。鲁迅先生曾指出:

读者的读选本, 自以为是由此得了古人文笔的精华的, 殊不知却被选者缩小了眼界, 即以《文选》为例罢, 没有嵇康《家诫》, 使读者只觉得他是一个愤世嫉俗, 好像无端活得不快活的怪人;不收陶潜《闲情赋》, 掩去了他也是一个既取民间《子夜歌》意, 而又拒以圣道的迂士。选本既经选者所滤过, 就总只能吃他所给予的糟或醨。况且有时还加以批评, 提醒了他之以为然, 而默杀了他之以为不然处。 (《集外集·选本》)

红星:创造品牌传播典范 篇10

相声节期间,包括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北京星夜相声会馆、嘻哈包袱铺以及大学生团队等在内的十多家相声团体先后进行了30场精彩演出。经过紧张角逐,本届相声节共评出青年笑星14名、双十佳相声演员20名、十佳相声新作10个、青年相声新秀50名,入围奖52名。

活动期间,相声表演名家联袂登场,为相声节摇旗呐喊,在北京掀起了一阵学相声、看相声、谈相声的热潮。北京电视台、《法制晚报》、《北京晨报》等多家京城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数十家网络媒体予以全程追踪,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关注。

作为本次活动的全程赞助合作伙伴,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并为每一场活动提供了精美礼品。红星与相声节的合作紧密无间,在活动现场及各个场次的表演赛中,红星的品牌形象不但随处可见,而且植入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各种台词植入和答题互动环节,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全面促进红星品牌的提升,增强红星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借助这一平台,让北京老百姓在诙谐幽默的相声艺术中感受浓浓的二锅头文化,在浓郁的传世名酒当中享受相声艺术带来的欢声笑语,相声所代表的国粹艺术与红星代表的国粹文化产生了奇妙的结合,达到了京味曲艺与京味产品的和谐互动。

典范教育 篇11

的确,搬迁办学一年多来,锡东高中在传承办学优势、凝炼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优管理、强队伍、育英才”的发展目标和“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教改方向,以务实推进省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即以思维训练为主体、心理教育和创意学习为两翼)三大课程体系,全力提升着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水平。

全面推进“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

“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是依托思维可视化技术建设未来课堂,构建思维可视化学习模型,研发学科思维可视化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力持续提高的课程基地。其核心是借助技术手段,把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在师生共同分享、分析、评价和诊断中,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探究和团队合作等学习能力。

自2013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为省第三批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锡东高中紧紧抓住当年8月底新校区建成启用以及后续完善设备设施等有利时机,持续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好省级支持资金等举措,全力推进了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思维板块”、“心理板块”和“创意板块”等三大平台建设,系统构建实施了“思维训练”、“心悦课程”和“创意学习”等三大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经初步测算,迄今为止,锡东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累计投入达800多万元,剔除区政府硬件建设及部分专项设备经费,学校投入课程基地建设经费已达590多万元。

“思维导图”—让思维清晰表达,可视可借鉴。为切实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典型引路、支持探索的原则,早在2012年谋划创建“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之际,锡东高中就选送了12名教师参加全国“思维可视化”学术会议,鼓励支持有关教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研究与实践。两年来,锡东高中的教学团队边学习、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各学科均开发积累了一些以“思维导图”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资源,初步形成了“高一注重知识梳理、高二注重解题运用、高三注重方法建模”的学生思维训练体系。

“云课堂”—让思维互动碰撞,可测可诊可评。“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环境下的课堂,也是基于高速流畅、随时随地、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2014年3月底,锡东高中的“云课堂”正式投入使用。一个触控一体机、三块电子白板、三个跟踪摄像头、一个平板中控以及学生人手一个的平板电脑,是锡东高中“云课堂”教室的基本配置。“云课堂”主要包括四方面功能:“基于云端的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思维可视化学习平台与学科资源建设”、“虚拟实验室创建”、“学习行为测试及分析”。目前,学校已开设积累了涵盖所有学科的研究课、展示课达280多节,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课型课例。

深化传统办学特色 不断优化“心悦”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锡东高中的传统办学特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学校已成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迁入新校后,学校高度重视这个传统办学特色的巩固提升,将其作为课程基地建设三大板块之一,全力推进“心悦课程”建设,着力打造了有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锡东高中将这一传统办学特色全面基地化、科技化。建成启用了3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室、心理综合测试训练系统、室外团体辅导基地。同时,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专业优势和研究成果,锡东高中建立了网络心理实验室和心理测量与咨询实验室。在网络心理实验室,50台先进的计算机全部安装了成套的基础心理实验系统和心理测评系统软件以及韦氏智力、艾森克个性问卷等测验软件,主要进行传统心理学实验的计算机化教学;开展团体测量与评价以及网络咨询;进行心理测量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心理测量与咨询实验室具有多种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人格、神经心理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心理量表,在职业选择、学习指导、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心理测量、评估和咨询。

锡东高中在“心悦”课程建设与实践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模式,连续举办如“校园心理剧比赛”、“高三生考前心理讲座”等,课程优质化程度绝对值得称赞!

一体两翼为框架 整体设计、构建“创意学习”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出名师,育英才”,这是高中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有效克服传统课程与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单一性、同质化弊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理实一体、手脑并用,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锡东高中坚持传承、拓展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精心打造以科技教育这个传统办学特色为主体、艺术和通用技术为两翼的“创意板块”课程基地,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创意学习”课程体系,全力培养有创意的时代青年。“创意学习”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美术设计、技术创造、微电影创作等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高中时代为学生播下创意的种子,开发创意潜能,提升创意素质。其中,“美术设计”又由“学校CI设计”、“哲理漫画”、“设计名画”等微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设计能力。“技术创造”课程,主要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以及机器人、物联网等项目设计与学习。“微电影”课程,主要依托学校大成电视台,在专兼职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微电影创作与拍摄。学校先后投入150多万元,不断完善“创意种子实验室”(大成科学院)设施设备,建成启用了基于师生创意实践的“传统科技制作中心”、“比特实验室”、“物联网创新设计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专用教室。

一年多来,“创意种子实验室”捷报频传:仅2014年,锡东高中共有160多名学生先后在第八届澳门国际发明展览会、全国NOC物联网创意竞赛决赛、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物联网疯狂的毕加索)、江苏省金钥匙竞赛、机器人省市赛、全国物联网竞赛等赛事获奖。其中,1名学生获澳门国际发明展览会科技创意类银奖(第一名),4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6名学生获江苏省一等奖。在第八届昆山国际发明展览会中,锡东高中又有3名学生获中国发明家协会银奖。校本课程“哲理漫画”开设两年来,共收集到近2000幅学生作品,其中优秀作品达230多幅,学校把其中80幅作品装裱一新,在全校举办了专题画展,获得了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2014年组建成立的“大成电视台”学生社团,拍摄微电影《青春不毕业》又获第十一届中国校园影视节铜奖。学校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全国影视教育研究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教育创新联盟单位”、“无锡市科技教育基地”、“无锡市科学教学特色学校”等。因在科技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学校屈社文老师作为无锡市科技教育教师代表,参加了2015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的校训是“大成”,这不是纸上谈兵,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锡东高中的确转化成强大的行动力:以“课堂让学生思维飞扬”作为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和崭新平台上,紧紧围绕创建视野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办学特色化的全市窗口高中学校, 深入实施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高办学质量,树立了独一无二的优质化课程特色,成功打造出了“兼容并包 启慧大成”的无锡高中教育“锡东品牌”。

记者手记:

再次走进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依然被其中西合璧的钟楼式建筑深深吸引,正是课间时分,一群穿着校服的同学从教学楼间穿过,那一身身帅气简洁的英伦风校服足以让人赞叹一声:“青春真好!”走到行政楼前,一眼就看到电子屏幕喜报频闪,“2015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创历史佳绩的捷报、多位高三学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捷报……”作为一个旁观者也由衷为这所美丽的学校感到高兴,也许这就是这所坐落在并不繁华的安静远郊,却愈发低调严谨的中学之魅力所在。

从百忙中抽空接受采访的吴洪明校长,依然脚步匆促,但难掩神采奕奕的精神气。校长一打开电脑就将锡东高中课程基地的最新进展、优质特色建设的最新成果等一系列相关资料整理给我,并热情洋溢地给我详细讲述着。我翻看着最新的资料,很快就发现了与半年前采访时相比不管是在具有锡东特色的“思维可视化”课程基地建设上,还是心理建设课程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强化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创意学习”课程建设也都顺利延展开来。除了赞叹这所高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效率之高外,我更加敬佩其在课业压力极大的条件下,依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心理健康等要素的全面提升。

黄山天都典范焦甜香 篇12

正是在“有支撑, 能感知, 成体系”的方针指引下, 安徽中烟历经多年凝心静气、厚积薄发, 终于取得有“世界级本香之冠”之称的“焦甜香”品类构建的成功突破。典范级产品黄山 (天都) 的横空出世, 更是赢得了来自各界专家、领导的交口称赞, 被誉为有“冲击力、震撼力”的“艺术品”。

有支撑:“东方津巴布韦”烟叶原料

香型品类的构建不能急于求成, 一定要体现特色、彰显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卷烟消费的理性升级, 原料的天然、本真、原香必将成为消费者追求的高端消费趋势。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 安徽中烟一直致力于回归本香、彰显特色的品类建设和探索。

安徽地处北纬30度, 江淮之间,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之上。因其独特的生态多样性, 这里自古便出好茶、产好烟。据考证, 歙县汪满田的烟丝曾在乾隆年间被御封贡品“红方印”。“徽州贡烟”因金黄油润, 易燃灰少, 深得著名的“纪大烟袋”纪晓岚喜爱, 赞叹曰:“尝遍南北, 独好徽之烟草”。

天赋灵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皖南烟叶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但因属小产区烟叶, 在2003年以前一直未引起广泛认知。

“焦甜香”是“金叶王国”津巴布韦烟叶特有的香气, 被誉为“世界级本香之冠”, 是世界公认的高档卷烟原料。2002年, 安徽烟草在皖南实现了津巴布韦“焦甜香”烟叶的成功引种, 并于2003年全国烟叶技术生产研讨会上, 在来自国内外的32个国际型优质烟叶样品评吸中以84.5的高分位居榜首!皖南烟叶产区“东方津巴布韦”的美誉不胫而走。

皖南烟叶产区“焦甜香”烟叶的成功引种, 为安徽中烟的品类构建提供了研究方向。但作为“本香之冠”的焦甜香也是科研技术的“制高点”。多年来, 安徽烟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研精神, 瞄准“焦甜香”这一烟草本香之冠的制高点, 凝神静气, 孜孜以求。终于以“柔性加工、分组加工”等自主创新的科技力成功将“焦甜香”雕刻进黄山卷烟产品, 可谓是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

在“中式卷烟风格感官评价方法”研究制定过程中, 全国评烟委员对50个中式卷烟品牌进行了风格特色评价, 普遍认为黄山品牌是具有“焦甜香”风格特色的中式卷烟代表性品牌。

没有基础支撑的品类是无法鲜活的。正是因为有了原料品质国际性突破的“东方津巴布韦”, 才有了今天黄山焦甜香品类创新的活水之源。而超高端产品黄山 (天都) 有了“世界级焦甜香”的原料支撑, 也就有了突围破局的鼎足之姿。

能感知:精雕细琢的品质

品质是品类的外化表达。“东方津巴布韦”烟叶从原料上奠定了黄山品牌代言焦甜香品类的世界级品质基础, 而黄山 (天都) 的问世, 则是从产品层面向世人诠释了焦甜香品类的卓尔不凡。

作为世界级焦甜香的典范之作、黄山品牌的巅峰之作, 黄山 (天都) 诞生的每一个细节都秉承黄山品牌一贯而一、精益求精的精神。尊贵品质之内, 依托的是传奇配方的尊贵血统和手工精研细做的定制工艺。

1958年传奇典藏配方的失而复得是黄山 (天都) 不可复制的传奇故事。在复原传奇配方的过程中, 研发团队反复设计, 反复调试, 每一个设计样品周期都要经过100多道程序, 每一次试验都浸透着研发人员的心血。最终才得以成功将传统工艺、经典配方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 再现和升华了传奇配方的精髓。

配方之外, 黄山 (天都) 以手工定制, 从烟叶原料、辅助材料, 到商标设计、烟支设计都经过严格筛选与品质把关, 采用专属手工加工工艺精心生产。黄山品牌对品质的苛刻, 成就了黄山 (天都) 的稀缺与尊贵, 也缔造了焦甜香品类的新传奇。

既有天赋灵犀、史脉厚重的卓越品质之魂, 黄山 (天都) 更在外化质素上进行与之匹配的提升, 选择以宣纸诗画承载和传达产品深厚而独特的人文精神, 一方玉版宣纸, 五大名家诗画, 成就了黄山天都从自然奇观到艺术瑰宝的蝶变。

自然神采和历史文化赋予了黄山品牌独具一格的人文气息。黄山品牌始终浸润着一种“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这一点在黄山 (天都) 的产品开发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黄山以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 由本及末, 由内而外都彰显了品牌及品类创新的可感可知。最美黄山品天都, 典范焦甜香最真。

成体系:构建“黄山焦甜香”体系

品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徽中烟以生态优势为依托, 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在原料、工艺、配方、设计等方面潜心开发研究, 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 为焦甜香品类的持续和超越发展实现了技术上的支撑。基于这一体系而得以研发推出的黄山 (天都) , 无疑是黄山对焦甜香品类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从原料种植上, 安徽中烟根据皖南生态小产区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优良三法”。通过精准施肥、农药控制、地膜回收, 使得生态和土壤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以“烟叶—水稻—油菜”三年一轮作, 改善土壤结构, 达到增肥力、减病害的效果。

在烤烟工艺上, 安徽中烟坚持并改良了独有的“轻柔三烤”技术。以低温慢烤, 透出甜香;轻度复烤, 炼出焦香;柔性烘烤, 去芜存菁。而配方工艺的“一本多维”, 源于烟草, 还原烟草;以多维配方, 均衡烟香。

所有的工艺都贯穿着黄山“体系设计、降焦设计、标准设计、材料设计”的“四大设计”产品标准。同时, 围绕黄山产品“焦甜香”风格特征对原料品质的需求, 还在皖南富有“焦甜香”品类特色的烟叶基地建设基地单元, 构建原产地认证体系, 彰显“焦甜香”产品的高品质和高品位。

世界著名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 将“差异化战略”列为竞争取胜的三大战略之一。现代营销圣经——《定位》一书更明确指出, “如果不是某类产品中的第一, 就应努力去创造一类能使你成为市场‘第一’的产品品类。”

可以说, 黄山品牌以“世界级焦甜香”的特色烟叶资源和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支持, 扛起了“焦甜香”品类的大旗, 成为“清香型、浓香型、醇香型”之外的又一主流卷烟品类。

上一篇: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下一篇:测绘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