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

2024-10-23

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共4篇)

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 篇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川庆钻探公司) 于2008年2月组建, 主营地震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建设、油气合作开发等业务, 是业务链较为完整的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专业化公司。

川庆钻探公司安全生产具有“3高3大”特点:作业区域高含硫、高气压、高密度人口;作业队伍分布点多、面广、战线长、分散流动性大, 作业过程危害物质多、井控、火灾爆炸风险大, 作业环境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大。

川庆钻探公司自成立以来, 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 让安全理念转化为安全行为, 让安全行为转化为安全习惯, 构建了具有川庆特色的安全文化, 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连续3年生产安全事故指标控制在四川省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年度考核指标范围内, 2009年度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 为创建一流的综合性油气工程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实施“5个确立”为先导

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它是指导、支配全体员工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 通过5个确立彰显安全理念。这些理念不断深化, 逐步得到员工的认可, 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由“全员参与”向“全员负责”转变, 由“被动执行”向“主动履职”转变。

一是确立了“油气至上, 安全将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上升为公司核心价值;

二是确立了“安全第一, 环保优先, 生命与健康高于一切”“关心他人, 关心自己, 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E理念, 突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重视;

三是确立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HSE方针, 作为HSE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四是确立了“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HSE管理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战略目标, 明确了公司HSE管理的发展方向;

五是确立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关于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意见》要求, 公司下发《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明确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考核评比等7个方面的内容, 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3步发展战略, 即2007-2010年, 构建牢固的HSE管理根基;2011-2015年, 实现HSE优化;2016-2020年, 实现运营优化管理。

以加大5个投入为保障

健全机构设置提供组织保障

川庆钻探公司在已有HSE委员会的基础上, 新设立安全文化、行为安全等8个分委会, 明确各分委会安全文化建设职责, 具体落实“谁管工作, 谁管安全”的工作要求;设立党群工作处、质量安全环保处等机构, 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新成立HSE管理体系推进办公室, 负责安全文化建设的日常推进工作。公司所属各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推进领导小组和推进工作组, 稳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着力培训公司各级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为正确履行其岗位安全职责,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建立HSE培训师队伍为公司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充实安全监督队伍, 在公司各专业领域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HSE管理体系审核员队伍, 推动了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强化本质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川庆钻探公司分级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和建立事故隐患分级立项、销项制度, 组织开展隐患排查、项目评估和立项工作, 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各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环境风险和职业危害。

强化目视管理提供环境保障

川庆钻探公司在作业现场、办公区域开展目视化管理, 在车间内墙上、职工上班通道、班组活动场所、危险源部位和作业现场等显要部位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语、危险标识、温馨提示等, 为员工创造整洁、统一、规范、安全的标准化作业场所。

重视科技兴安提供技术保障

2008年以来, 川庆钻探公司立项开展的HSE科研项目达51项, 研究范围涉及钻井、井下、环保、监督等多个专业和领域, 研究项目包括5项国家级研究课题, 10项集团公司级研究课题。

川庆钻探公司开发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初步具备制度标准查询、危害因素控制、安全预警、事故应急救援等功能, 为公司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开发GPS监控系统, 科学掌握驾驶员安全行为;开展HSE管理体系管理量化考核系统研究, 为HSE绩效考核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特殊天气预警机制, 每月开展安全检查, 每半年组织1次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和逃生自救演练, 确保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特殊天气监管到位, 风险受控。

以推行“3种管理”为重点

推行有感领导

各级领导做好“7个带头”, 即:带头宣贯HSE理念, 带头学习和遵守HSE规章制度, 带头制定和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带头开展行为安全审核, 带头讲授安全课, 带头开展安全风险识别, 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以自己的言行展现对安全的重视, 让员工听到、看到、感受到领导在关心安全, 重视安全。通过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将安全职责融入日常工作, 践行有感领导。

2008年以来, 川庆钻探公司副科级以上领导共上交个人安全行动计划6 286份, 提交率100%, 各级领导按照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积极履行安全职责, 将安全观察与沟通方法融入HSE联系点审核, 到联系点审核1万4 205人次, 共查出各类隐患和违章3万5 246个, 及时纠正违章、整改事故隐患。

推行直线管理

川庆钻探公司确定了“谁管工作, 谁管安全”直线管理责任的原则。通过签订责任书、完善制度, 明确各级HSE管理职责。通过《HSE管理手册》, 明确公司HSE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公司理念和HSE理念、各职能部门HSE职责及管理流程。确立各级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直接负责;各级机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线责任;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对本单位安全负综合管理和监督责任。推行属地管理

在基层单位将属地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工作区域, 明确了目视化管理、按章操作、违章纠正、隐患排查、风险告知等5项属地管理职责, 将目视化管理、作业许可、工作安全分析等工具和方法有机融合, 促进员工积极履行职责, 促进属地动态有效管理, 促进承包商严格管理。使属地管理成为基层落实HSE管理要求的载体和平台, 将基层岗位人员向属地管理者转变, 增强了基层岗位安全保障能力。2008年以来, 共规范标准化施工现场2 500多个, 共制作了目视化管理标示牌8 200套, 开展工作安全分析2.5万多次, 实施作业许可6.3万多次。

以完善“3大系统”为基础

完善HSE制度系统提高管理约束力

川庆钻探公司梳理了151个HSE有关的制度、1 515个行业标准和153个企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转换和完善了25个HSE管理制度, 发布26项公司HSE管理标准;编制钻井、井下等专业的现场HSE管理指南, 规范日常管理流程, 形成了规范适用的HSE管理制度、标准系统。将行为安全扩展到工艺安全, 编制关键设备质量保证手册及设施完整性管理手册。完善以井控为重点的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修订公司《井控工作管理规定》等6项管理办法, 为井控安全提供制度保障。规范各专业安全审核标准。结合物探、钻井等12个专业的工作特点、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 分别编制专业HSE审核标准, 突出审核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完善HSE培训系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转变HSE培训责任主体, 明确了各级直线组织是HSE培训的责任主体, 对下属的培训效果负责, 由过去等上级培训向自主培训转变。转变培训需求识别方式, 将过去由上级下达培训指令, 转变为由直线主管负责组织、岗位人员参与识别培训需求。转变HSE培训方式, 由集中脱产培训为主转变为分散在岗培训为主, 变大班为小班, 变被动为主动, 变说教为说服, 提高培训效果。

建立HSE培训课件库, 根据岗位需求, 公司设置培训课程69个, 二级单位设置培训课程833个。刻制118个规范教学片下发基层, 分层次开发培训课件1 928个。强化基础培训工作, 开展井控取换证培训155期8 624人、硫化氢防护培训125期7 656人, 井控证有效持证率100%。举办4期井控装备维护保养技能和井下液面监测技术培训班。组织专家到土库曼期坦等海外项目进行井控培训6期, 培训228人。完善HSE绩效系统

提高绩效考核质量

全面签订责任书, 推行“谁的责任书谁编写”“岗岗都有责任书”, 探索建立以HSE责任书为核心的HSE绩效考核系统。设置HSE考核指标, 根据各副职领导和机关部门的管理职责, 结合各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和风险大小, 设置不同的否决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突出过程指标权重 (过程指标占60%) , 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 实现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的转变、结果考核向过程加结果考核转变。强化过程审核, 公司每年定期组织HSE管理体系审核和专项安全大检查。同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系统短板, 预测HSE发展趋势, 发布预警信息。严格绩效考核, 公司对各单位HSE绩效考核权重占到年度总体绩效的20%, 在基层实施以过程性指标为主的动态量化考核办法, 有效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

以开展“5个活动”为载体

“文化快车”

将“川庆钻探文化快车”作为固定活动品牌, 编排各种安全文艺节目下基层, 举办“安全发展”主题文艺晚会, 开展安全演讲及书法、摄影、漫画等系列展览活动, 举办安全警示教育, 活动历时55天, 行程3 000余km, 横跨6个省市, 为基层机关、施工一线、车间班组送去摄影展9场, 文艺演出24台, 宣讲6场次, 文化技术书籍2 354本, 使“攻坚克难, 争创一流”“油气至上, 安全为天”等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反违章禁令”

在一线队伍中开展了青年安全环保示范岗经验交流、青年安全承诺签名活动, 力促团员青年身边无事故;扎实开展青年实践活动, 制作“10类普遍性违章行为”“钻井专业习惯性违章突出问题及个性问题”“我们身边的习惯性违章示例”等多媒体专题宣讲教材, 在钻井队开展“反习惯性违章”现场宣讲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月”“安康杯”

公司相关部门及基层单位密切配合, 在全公司范围扎实组织开展了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科普知识竞赛、基层安全生产服务、安全星级员工评选等系列活动, 设置宣传咨询台1 500多处, 制作宣传展板7 600多块, 发放宣传资料1.6万多份。通过实践探索, “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内容不断丰富, 活动方式不断创新, 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公司员工参加“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竞赛”活动, 收到员工答题卡4万3 220份。组织公司员工参加四川省“和谐交通、平安出行”交通安全知识答题活动, 2万5 207人参加答题。

“人人讲安全、个个查隐患”

2010年3月, 为落实“重在执行、严管过程、抓好基层、落到岗位”的安全工作要求, 组织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查隐患”主题活动。川渝、长庆、塔里木和海外地区的5万余名员工签名, 郑重作出对生命、对健康最庄严的承诺。通过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查找分析”“员工安全讨论大培训”“安全警句征集”“全员撰写安全心得”“HSE论文评比”等活动, 进一步改变员工的观念、改善员工的习惯、提高员工的能力, 培育川庆特色安全文化。

组织开展以“7赛7比”为主题的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专项劳动竞赛。统一制作“HSE管理原则”宣传卡5万余张, 制作安全经验分享案例、良好作业习惯、防御性驾驶等5种学习材料共1万2 500份发放到员工。各单位印制“HSE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8万6 500份下发基层单位。

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在公司和二级单位网页开辟HSE活动专栏, 在基层单位每月编排2期HSE黑板报、宣传专栏, 及时通报HSE动态信息, 并在《中国石油报》《四川石油报》《劳动保护》杂志和《时代川庆》杂志及内部电视台上进行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 公司二级单位以上网页每年安全报道达5 000多条, 至少有150篇新闻报道在省部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有力引导员工关注安全、思考安全, 营造安全氛围。

川庆钻探公司通过倡导安全文化建设和强化HSE管理体系, 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加强, 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内部改革调整不断深化,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管控能力不断加强, 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 安全环保形势更加稳定。

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 篇2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邵凌云

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分析,我国事故发生率比发达国家高出—倍以上。以煤矿为例,我国原煤产量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5,而工伤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4/5。我国原煤产量与美国接近,但开采百万吨原煤人员死亡率达6.04,是美国的200多倍。

安全形势具有如此大的差距,除硬件方面的原因外,软件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因素。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何谓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脉分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支护,同时开展好和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又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将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企业文化建立的实效。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原则

企业安全文化有其基本原则,来指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企业安全文化能够融入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推动的作用。

——主题鲜明集中原则。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安全工作主题,所以每个时期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都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使安全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题更加集中。

——切合实际原则。各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使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切合实际,不要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

——职能明确原则。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必须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只有做到分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具体任务落实到部门和业务骨干,有标准、有考核、有奖惩,才能真正保证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件件落实不落空。

——内容丰富原则。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就要使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深入深刻的基础上实现宽广博大,实现多种格调风格、多种档次品位,否则,安全文化氛围就无法满足各个层面的多种需求,缺乏吸引力和生命力。

——形式活泼原则。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也要为受众服务。安全文化氛围受众的全员特点,决定了其形式必须让职工喜闻乐见。只有高雅的通俗的交织,传统的现代的融合,才能合乎职工的口味。

——广泛参与原则。职工群众既是安全文化的接受者又是创造者。职工群众参与的过程,就是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也是氛围发生作用、产生工效的过程。因此要积极引导职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绝不能打消职工群众的创造热情。

——注重实效原则。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的目的就是要不折不扣地为安全生产服务,所以要以做实功、求实效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标准。

——创新改进原则。创新是安全文化氛围的生命力所在,内容创新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形式的创新是氛围营造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一个很好的统一,人人都保持一种安全文化,便于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便于企业安全政策的制定,使管理更完善、系统。

1、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决策者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气氛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

2、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

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自己对照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3、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系统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和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制度、纪律等刚性连接件产生。但制度、纪律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难以适应复杂多变及个人作业的管理要求。而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内部粘结剂,是人们意识的一部分,就可以使员工自觉地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四、如何建立企业安全文化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内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特有的企业安全文化景观,如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有效的安全设施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企业党政领导参加,安全管理、宣传和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内容和安全日活动内容等。通过统一领导,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

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利用电视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学习班、板和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和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和再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同时企业应对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各种安全知识的充实更新教育。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

全法规和遵章守纪教育,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知道怎样做安全,怎样做不安全,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开展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令,认真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创造性地开展安全辩论、安全演讲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经常性地接受安全教育。

同时企业在布置任务时应进行安全预案的考虑,提前做好安全生产的危急准备和应对措施。在安全工作平稳时进行案例学习讲座,定期举行消防演习,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开展事故纪念日活动等,旨在消灭重复性事故。

3、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程、规章制度,使其规范科学并严格执行。组织清理、修订、完善已有的安全操作规程、标准。同时对企业在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施,建立起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标准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保证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流程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目标、任务、职责、流程、权限互相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规范安全生产例会、建立班组每的安全活动日和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安全事故调查、安全简报和安全总结材料等安全措施,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4、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的培养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以全体员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从哲学和文学等多角度对全员进行企业安全文化渗透。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阐释和大力传播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和认真实践企业安全文化,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人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同时研究、规划和建立一些企业安全文化气氛浓、艺术性较强、有益于人们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宣传标志、艺术作品,开展各种有益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文娱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逐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首先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强化性训练,利用一段时间,对本企业每个岗位、每个人进行一轮安全操作标准化训练,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还要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工人技师和操作能手兼任安全操作教员,对一些重要的危险性大的岗位、工种进行规范化安全操作表演,可拍成电视录像,供强化训练参考。还可开展安全操作对抗赛、操作表演赛、岗位安全操作技术练兵、突发事故处置演练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

5、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

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如同建立其它文化体系一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基础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应建立企业信息反馈网络,通过相对稳定的、畅通的企业安全文化信息反馈网络,将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员

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快速、客观地反馈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以便尽早做出相应的反应;其次应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档案,这对积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重要历程,帮助找准工作最佳结合点都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还要博采众家之长,在总结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多方汲取相关文化建设的知识和营养,开阔工作视野,及时解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船舶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篇3

【关键词】海事;船舶安全文化;影响因素;船员

为降低海上事故发生率,目前国际上采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ISM规则》)、《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港口国监督等措施规范船员的行为。随着船舶科技的进步,相关法规修正各种规定,各项检查也日益严格,目的就是降低海上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但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海上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少。究其原因,法规仅是达到安全的最小要求,是对船员行为进行被动式的规范,而人的许多行为是不可预测的,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仅有法律法规是不够的。

1船舶安全文化的构建

海上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基本可划分为两类:非人为错误群及人为错误群。非人为错误群是指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状况、设备故障以及其他船舶等因素;人为错误群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船员本身的行为,或是影响船员正常工作的其他因素,如航行失误、疏忽、疲劳等。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ATSB)基于350个海事案例报告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类,除将海图错误、工具错误、天气以及不明原因视为非人为错误之外,认为其他原因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归入人为错误群。IMO对人为因素的认定订立以下原则:(1)人为因素是一个影响海事安全和海洋环境,复杂且多元化的议题,涵盖船员、岸上管理、相关个体、组织、船坞、立法者及其相关事物等,其中每一环节都受人类行为影响,每个部分都必须相互合作,以有效解决人为因素的议题;(2)组织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寻求真正在海上工作的船员对此的看法,让船员遵循的规则应当全面且简单明了;(3)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后,必须要对导致此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有全面的了解;(4)在制定相关规定的过程中,应有适当的措施,以确认“单一人为因素”不会因为这个规定而造成意外事件;(5)船员的行为,是整合个人能力、管理方针、文化因素、经验、训练、工作技巧、工作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之后的表现;(6)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信息传递,是全面性的管理和决策不可或缺的;(7)应尽可能地远离人为错误。

由此可知,IMO对于人为因素的控制偏向于制定法规。2010年,《STCW公约》经过修正,标准及强制力都得到提高。但这些规范的出台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海上事故的发生。要真正改善人为因素的问题,应该从最根本的原因着手解决。船上工作性质特殊,除航行作业以外,还有货物作业、保养等工作。此外,船员也生活在船上,如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船员能共同认同安全的价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总结报告》。IAEA将“安全文化”定义为“组织以及个人建立的一种优于一切的特性及态度,确保安全性的议题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对安全文化提出不同的定义。船舶安全文化可以被认为是影响所有船员行为的、使船员做出较为符合安全需要的行为或决定的约束力。

2影响船舶安全文化的因素

安全文化的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个人感知因素、组织因素、行为因素等3个部分。个人感知因素是内在心理因素,如态度、感受等,它是船舶安全文化的内在因素,一般包括安全承诺、工作满意度、态度和方式、劳资关系、生理情况、安全价值观等;组织因素着重于安全管理系统方面,是采用系统稽核的方式,确定安全系统是否完善和确实执行,一般包括安全教育训练和认证、安全沟通、安全工作环境、汇报系统等;行为因素是外在可见的因素,船员的安全意识会影响其行为表现,因此可以用行为观察来了解其安全行为,一般包括安全督导、安全纪律、稽核审查和比较、奖惩等。

2.1个人感知因素

2.1.1安全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或社会的一种持久的信念。价值观本身具有判断色彩,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在航行或装卸货物过程中,个人的安全可能会影响他人的安全,因此在同一艘船上的船员应拥有共同的安全价值观。

如果船员对于安全价值观重要性的认知十分相近,则表示船员皆认为安全价值观是很重要的。在外在表现上,由于其所在公司及船舶的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大副是负责船舶安全的最重要人员,必须依照公司的安全政策对船员加以指导和训练,因此一般对其所负责的船舶安全十分重视。许多船长认为船员在工作时容易疏忽一些安全事项,因此需要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教育。

2.1.2安全承诺

安全承诺与安全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为树立共同的安全价值观,需要确认每位船员对安全的承诺。承诺必须由船上全体船员一起实践。除了船员的安全承诺外,公司也应对船员作出相对的承诺,以建立互信关系,使安全更易于实现。

虽然几乎所有船员都认为安全承诺是重要的,但仍有船员对安全承诺没有深刻的认识。例如,一些船员同意遵守安全规定,在舷外作业时,在船长、大副面前将救生衣穿上,但因为感到不方便,实际作业时又把救生衣脱掉。所以,如何执行承诺才是重点。

2.2组织因素

2.2.1教育训练

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训练使员工胜任工作。除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能力外,教育训练也能培养其安全观念。

教育训练是构建船舶安全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所有相关工作的基础。教育训练包含职前训练和在职训练。学校教育是船员的职前训练,而成为船员后所受的训练是在职训练。航运公司应负责对船员进行定期的职业训练,并随时提供最新相关信息,帮助其遵守安全规定。

船上应组织定期演练。对管理级船员进行安全训练,提高操作级船员对于安全的认知,加强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这不但有助于从容应对PSC检查,更是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护身符”。除加强对船员的训练讲习之外,对岸上人员的教育训练也很重要。

2.2.2工作和生活环境

环境包括“软件”方面的工作程序、工作气氛以及“硬件”方面的设备、资源等。组织内部若能提供完善的设备,制定安全章程和规范,往往能降低员工在工作场所受伤的概率,并提高员工工作效能。

船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船上。船员工作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有充分的防护设备及船体设备外,必须顾及船员生活质量,因为生活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许多船员对工作环境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对于工作环境这项因素所包含的细节,不同船员有不同的认识。例如,轮机长认为应该在工作环境张贴安全警示标志;船长和大副认为航海仪器及各项设备的更新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其他船员则普遍认为甲板的工作环境比机舱好。

2.2.3责任归属

明确责任归属可以避免细节的含糊不清,排除在责任上有重叠或是缺漏的部分。航运公司出于人事费用的考虑往往精简船员,因此必须分清每个人的责任区域,以免增加他人的负担。

船员对责任归属这一因素的认知仅次于安全价值观及船上训练。大多数船员认为航运公司应多考虑责任归属问题。

2.2.4安全沟通

不论是信息交流,还是工作讨论,沟通都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各种表述方式将潜在的安全问题传达至组织内部,并进一步协调和改善相关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安全绩效,达成安全目标。沟通的效果取决于领导风格,有懂得如何与船员进行良好沟通的船长或大副,船员之间才会更加团结,安全目标才更容易达到。

同船工作的船员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的不同增加船员间沟通的难度。船员的适任性亦包含沟通能力。航运公司应加强对船员沟通技巧的训练。

2.2.5汇报系统

汇报系统是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船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必须通过书面报告汇报给航运公司,公司的船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此为鉴,找出改善的方式,再利用通报或其他方式传送至旗下的各个船队作为警示,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些事件在当时并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失,这类事件也需要记录下来,以避免未来发生相同状况时酿成事故。汇报系统应易于使用。除安全报告外,也需要相应的回馈和反应,即船员要适时反映与安全相关的问题,管理者也要随时公布与安全相关的信息。

船员对汇报系统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但外在表现良好。这是由于船员受到制度约束,虽然主观上并不重视文书报告等例行工作,但仍然会完成。

2.3行为因素

2.3.1审查督导

船上的管理人员——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等,必须尽到对于其他船员的管理监督责任。船舶的安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如果管理者对安全的态度是积极的,那其他船员会因此而更加注意安全问题。除船上管理人员的监督之外,航运公司和其他检验单位也应定时稽核,在操作人员及安全系统中设立监督者及安全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使船舶保持最安全的状态。

与其他因素相比,船员对审查督导的重视度较低,但外在表现较好。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船员对于审查督导有一定的被动心态。许多船员认为船舶安全主要看船长或大副的积极程度。如果船长或大副对安全十分重视,在各方面对安全的要求也比较高,船员可能一开始仅仅是被动地遵守安全规定,但习惯之后会主动进行安全行为。

一般船员对于审查稽核持紧张但被动的心态,因此建议航运公司要多宣传审查机制的协助功能,强调其目的是帮助船舶改善安全状态。当然,必要时仍需使用奖惩机制作为辅助工具。

2.3.2奖惩机制

安全要求的执行最终依赖于个人行为,因此奖励和惩罚也很重要。

3船舶安全文化构建建议

要构建船舶安全文化,首先要由组织确立安全文化目标,然后才能实行安全管理,并利用汇报系统形成回馈机制,并最终构建成熟的安全文化。

构建船舶特色安全文化 篇4

——兼谈2009年教育系统安全工作思路

安全工作并非学校的中心工作,但它会影响学校的中心工作。2008年,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创新工作为抓手,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巩固提高“警校共育”工作成果,让师生远离危险,让校园平安和谐,着力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今年,我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教育部“六条措施”和《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川府发〔2007〕26号),以“突破工作年”为主题,坚持“一二三四五”为工作思路,打造学校安全文化,构建教育大安全网络,奋力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品位、形成特色。推进“一个转变”

长期以来,学校安全管理都是处于一种应急式的管理状态。由于国家对于学校安全管理立法滞后,各级政府颁布的安全生产相关政策对学校安全管理的针对性不够强,使学校安全管理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尚未形成体系,常常是发生事故后再亡羊补牢,采取运动式的集中整治办法。而集中整治也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以文件贯彻文件,形式上轰轰烈烈,而收效并不明显,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治理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巩固,往往是专项治理(或行动)年年搞,而事故却年年都在发生,且事故造成的损失永远也无法追回。基于上述原因,本人认为,推进学校安全工作由应急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实现这一转变,除期待《学校安全法》尽快出台外(据悉全国人大已列入立法规划),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推进“四化”上下工夫。一是推进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化。坚持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在强化“一把手”管理责任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教育局和学校两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坚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季度例会制度,总结和安排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细化安全管理目标和责任,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机关和学校各个岗位,使安全管理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岗位职责的一部分,让安全管理入脑入心,形成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全面实施安全工作责任书制度,推行责任金管理办法,严格安全工作专项考核评估,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的“一票否决”制度,促进安全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尤其要将安全设备设施建设、安全工作运行、安全考核奖励等经费列入学校预算范围,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经费需求,并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化。全面实施《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政府管理职能;清理并完善系统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增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作用;从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设备设施安全标准、教育教学安全规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责任考核要求等方面着力,指导基层学校补充、修订、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推进安全监督检查日常化。继续实施“安全日志”制度,坚持每日必查必记,促进学校安全工作主管领导和值周人员更好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分别在期初、期末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前实施安全工作拉网式排查,并做好记载。对安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挂牌限期整改制度,按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追踪整改责任,并按规定上报。实施安全信息周报告制度,重要时段要实施每日一报制度,严格执行突发事件紧急报告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信息畅通。四是推进安全应急演练实效化。全面推广桑枣中学应急演练经验,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建设和重大事件或重要时段的安全提醒和预警机制,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应对火灾、地震疏散、反恐逃生等方面的实际演练,提高广大师生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争取公安、卫生、城管、交通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演练的实效。夯实“两个基础”

学校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控制和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两大基础性工程。《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强调:“建立学校安全事故预测、预防和预警机制,落实防范措施,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这就为实施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害等进行的分析与评价,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系统管理理论认为,危险源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源。因此,学校安全责任主体应准确辨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策划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每年初和组织重大活动之前都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学校安全风险评估要采取现场勘查(必要时可采取技术检测)、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按照建立评估组织、确定评估方法、开展评估分析、作出评估结论、提出评估报告的程序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程度、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环节、事故发生概率、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最佳方案等内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包括评估经过、评估方法、评估结论、整改意见等内容。评估者要根据评估报告,建立安全隐患台帐,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安全风险。组织学校安全风险评估,应当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可以共同分析评估得出结论,也可以分别评估、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学校安全风险评估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由学校自行组织实施,或委托专门评估机构进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又一重要基础性工程。抓好安全教育,要坚持注重实效,从人文关怀的视觉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作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安全课教学。配备专兼职安全课教师,在使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写安全教育区域教材和校本教材,保证每学期10课时以上的教学时间,做到教师、教材、教时、检测“四落实”。二是加强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如:结合自然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实验安全规则;结合体育、活动课教学,让学生掌握游戏、活动安全知识等。三是加强主题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日”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将“安全教育日”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将每年3月份最后一个周确定为“安全教育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四是季节性安全教育,抓住学生在一年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季节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如春季进行郊游或野外活动安全常识教育,夏季进行游泳安全教育等。坚持以案例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增强学生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深化“三项治理”

自去年实施防溺水事故、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事故专项治理以来,我区学生伤亡事故明显下降。深化以压事故、减伤亡为主要目标的“三项治理”,仍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要继续开展防溺水事故专项治理。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教育部早在2007年5月,就发出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提高加强对中小学生游泳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安全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上来,切实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播放安全教育光盘、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开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长学校授课、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应建议社区(村)在江(河)边、湖边、水塘边等设立安全警示牌,在事故多发地设立义务监督管理员,确保学生安全。二是要继续开展防交通事故专项治理。要以市政府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年”活动为契机,落实教育部门相关责任,切实减少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要进一步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制,教育局、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要层层签订专项治理责任书,落实教育责任;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利用安全教育课、班团队活动、校内宣传阵地等多种途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尤其要利用近期在发生我市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学生的违法恐惧感;向学生家长印发《道路交通安全温馨提醒》,切实履行好学校的告知义务;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学生相互监督,学校明查暗访等形式,准确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并将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计入操行评定,督促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开展校门外交通安全标识专项调查统计,争取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完善校门外交通安全警示设施。三是要继续开展防校园伤害事故专项治理。完善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严格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特别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教育管理,深入开展管制刀具收缴活动,坚决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要将心理侵害纳入意外伤害范畴,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过激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突破“四个难点”

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住校生安全管理、校车安全管理和功能用房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四个难点”。今年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突破工作年”主题,在狠抓上述难点问题的解决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目前,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食堂和蒸饭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快标准化食堂创建进程,大力改善食堂硬件设施;实施从业人员资格制度,特别是体质健康检查制度,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实施食品卫生日查制度,确保食堂卫生管理规章落实到位。二是要加强住校生安全管理。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推进,中小学住校生规模不断增加,住校生管理难度加大。加之取消农村学校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后,财政新的经费补充政策尚未出台,学校保障经费更加困难。学校要努力克服经费困难,做到住校生管理人员不减,管理要求不变,并保证安保、水电等运行经费开支,努力高服务质量;要完善住校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夜间巡查、值班守护,尤其要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三是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配备有学生接送车辆的学校,必须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校车必须检验合格,定期维护和检测,并粘贴统一标识;驾驶员应具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资格条件;建立校车驾驶员和校车业主安全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校车驾驶员和业主的安全意识;推行校车依法行驶保证金制度,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和运政管理部门加强校车安全检查,严惩校车违法行为,特别是超载行为。协调运输管理部门,探索实施委托接送改革,将接送学生工作委托给有资质、信誉好的交通运输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作好学生接送工作。四是要加强功能用房安全管理。基本完成“普九”目标以后,学校计算机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用房大幅增加,部分学校功能用房建设标准较低、且管理力量薄弱,日常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用电线路、消防设备、防雷设施、危化药品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加强功能用房达标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整改不合格用房,特别是用电线路、防雷设施改造和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重点要解决好消防器材“不能用”和“不会用”的问题,坚决杜绝因学校硬件条件不合格造成的安全事故。要完善功能用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验和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要加强危化药品管理,严格建立危化药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化药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要严格特种设备管理,坚持特种设备年检制度和定期维护制度,确保设备安全正常使用。坚持“五个结合”

上一篇:跨学科联合毕业论文下一篇:典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