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共9篇)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1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
江剑锷
【摘要】
我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重视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观念,注重艺术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工作,营造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成立具有土楼特色的兴趣小组,发挥土楼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为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构建龙岩市特色学校。以此为契机,有序的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影响,增进家庭、社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可,从而达到对学校实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支持,只有这样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
艺术教育 课程开展 活动 土楼文化 特色学校
【正文】
重视艺术教育构建特色学校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已开始成为学校争创特色的一种追求、一种潮流。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
1、转变观念——前提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面对如此现状,我校首先转变观念,确定创建客家特色学校总体目标,从客家文化入手,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农村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2、开齐开足——根本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和美术课时量。杜绝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为了落实学校开齐开足并且扎实上好所有省颁课程,学校还专门制定了领导巡课制度,每天当值的领导要负责检查落实当天的艺术课程,做到天天有歌声、有琴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问学生”、“看教案”、“查作业”有效地落实艺术课程的实施,使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真正得以开齐开足上好。
3、师资培训——关键 以前我校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他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因此,学校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去年,通过上级选拔调入了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充实音、美教学力量。除此外,学校还就地取材,在老师中挖掘具有艺术素质的,选派参加“福建省小学音乐、美术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方式,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艺卫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商讨学校的体艺卫课程的落实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学校指定一个分管领导专门抓体艺卫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体艺卫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促进老师艺术的提高。
4、教研活动——手段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教师艺术教学形式更灵活了,在艺术课中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艺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对完小“开放周”活动,为了对所属完小的艺术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中心校都有指定专职老师上号艺术课程的示范公开课,且要求下面完小一定要派人前来观摩学习,参与“开放周”的评课活动,共同体验一下,自己该如何来上好艺术课。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水平。
二、成立多个兴趣小组,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了硬笔书法、十番音乐、客家山歌、舞蹈、鼓号、腰鼓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为展示学生才艺,学校定期举行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
1、唱山歌,脱口秀
“学唱客家山歌”是学校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制定好学唱方案,确立了“学——唱——编——赛”四个阶段。学校专门聘请“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为客家山歌的指导老师,发给了聘书。首先让他到学校为同学们开讲座,讲述“客家山歌大王”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对客家山歌的兴趣,更好地为传承客家文化做贡献。挑选好老师及学生做好客家山歌的学唱前期工作,从学习打竹板开始,别小看这打竹板。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呢。老师先苦练打竹板本领,而后教学生,那段时间学校简直就是竹板声声,好一个热闹场面啊!学唱客家山歌从简单的入手,挑选一些有积极向上的山歌作为主要练习曲目,发动学生自己改一改客家山歌,变为适合自己唱的山歌,经过一学年的勤学苦练,我们的学生唱客家山歌有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检验这一传唱效果,我们进行了”客家山歌传唱比赛”活动,先在每班中遴选出班级的“山歌大王”;然后组织各班的优秀学生比赛,竞争学校的“山歌大王”的称号,活动后及时给予发奖、总结,形成有效经验向完小推广,使全镇小学艺术教育上一新台阶。在传唱客家山歌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的宣传功能,每天的晨读前、午放时、晚放后都要播放客家山歌,营造一个学唱氛围,推动艺术教育特色校园的建设。
2、吹拉弹,才艺秀
我校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抓好“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艺术组余愉辉老师是永定土楼“客家十番音乐”的组成人员,学校以他为主成立了“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以学拉二胡、弹扬琴开始,从简单易懂的着手。学校对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求其家长自己买一把二胡,余愉辉老师一边利用音乐课传授,一边发现二胡学习苗子,组建一个以二胡、扬琴为主的“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进行活动。通过学习,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十番音乐”艺术。而让“客家十番音乐”得以代代相传,最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普及“客家十番音乐”,这才是最根本的传承。
余愉辉老师还经常上网搜集“客家十番音乐”歌曲,打印给学生,教给兴趣小组的同学“客家十番音乐”科学方法,从节奏明快的曲目入手。为了加强学生对“客家十番音乐”喜爱,他还特地邀请人称“土楼绝艺王”的李福渊师傅来学校表演,“土楼绝艺王”李福渊一个人同时表演了十几种乐器,独创一个人的舞台,给学生心灵予以震撼,感慨万千,看得出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还聘请一些退休老教师业余指导,充实我校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在余愉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生苏小燕、李炜同学弹扬琴、拉二胡水平尤为突出,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得到全体师生的肯定与好评。余老师还指导这两位同学,参加了考级,顺利通过该项国家三级。
3、练书法,模仿秀
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在美术教学中尤为突出。我校成立了以艺术组苏九生老师为主的美术兴趣小组,结合土楼楹联书法进行美术教学的补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特长生学习书法的主阵地,是广大优秀书法苗子孕育的摇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学校每年组织几次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投稿,将比赛情况及时通报。特别重视省、市、县教育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获得较好名次。如苏颂同学获得了市级古诗书写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
学校还定期指定专职老师开美术书法公开课,把土楼楹联书法欣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爱乡情怀;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孩子们在各种兴趣小组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而且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兴趣、特长都有明显提高。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升华艺术教育成果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为再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只有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我校既得成效。
1、举办学校文艺汇演
利用“六一”儿童节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你看,一个个风格各异、独特别致、精彩纷呈的节目将文艺汇演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赢得了家长及观众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六一”文艺汇演很好地展示了我校的风采。文艺演出一直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中,盛装登台的孩子们、家长和老师们期盼的眼神,共同奏响一首爱的奏鸣曲;欢乐的孩子们、忙碌的老师们、激动的家长们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快乐“六一”图……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活泼个性,也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六一”节还是兴趣小组成果展的最佳时节。我校在已开设的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了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客家山歌”“客家十番音乐”,让兴趣小组部分成员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长,展示了各自的独特才能。
通过学校文艺汇演,不但检验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而且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渡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2、参加县级文艺调演
上级十分重视各校的艺术教育实施,为进一步落实艺术教育,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大型的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文艺调演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专职老师具体落实,还划拨专项资金提供保障,购置统一的服装,力求校文艺队能选调上。我校曾在县级文艺调演中获得农村小学组三等奖。
此外,我校还曾承担由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全县争做“牢记总书记教导、争做„六小员‟好少年”的活动现场会。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学习活动热潮。活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总书记“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的讲话主题和永定县委提出的“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开展争做“土楼保护的小守护员”、“土楼的小劝导员”、“土楼文化的小宣传员”、“土楼旅游的小导游员”、“土楼环境保护的小环保员”、“土楼传承的小普法员”活动。
3、加强闽台学校交流
福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文化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台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闽台文化双向交流还是沟通两岸情谊的重要手段。湖坑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占有着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承担着闽台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曾与台湾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还曾接待过台湾新竹竹东国民小学师生计62人,在振成楼与我校学生进行客家文化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当地许多村民观看,一首首台湾客家歌谣在土楼之乡唱响,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以上所做的一点点工作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将以新的理念去塑造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达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境界。相信只要我们艺术教师明确身负的重任,脚踏实地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把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2
一、课题始于问题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我校通过把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变成科研课题,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问题变课题”的科研模式。
2002年9月, 我校初中二年级的各个班级中都出现了几个学业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被称为“双差生”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面临将要流失的问题。针对这个让老师和家长们都头痛的难题, 我们不回避问题, 进行科研论证, 探索解决途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 我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个特色班, 并命名为“潜能生”班, 研究挖掘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 开始进行了问题变课题的实践研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学校总结了挖掘“潜能生”潜能的四个途径:即在情感关注上——“多信任, 勤沟通”;在学科教学中——“小步子, 低起点”;在行为养成上——“反复抓, 抓反复”;在活动教育中——“重参与, 轻评价”。总结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即人的智能结构普遍存在个体差异,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学习、进步、发展的潜能。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挖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 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 健康、全面地成长。[1] 2004年中考, “潜能生”班28名学生, 26人考上高中, 2人考上中专, 学生的行为习惯获得普遍的好评。中央电视台连续3年在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实话实说》、《当代教育》等栏目做专题报道, 对我校的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认可, 我校前期课题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研究基于实践
学校注重引领教师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升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倡导源于实践的研究, 形成了基于实践的课题实施模式。
打造常态化的学习组织,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是进步最大的动力, 读书是生命最佳的状态, 培训是教师最好的福利”。基于这样的学习理念, 学校建立了系统的学习制度, 如:校长学习报告会制度;A级教师研究发表制;骨干教师示范制度;外出学习人员汇报制度;全员读书报告制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训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化考试制度。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 学习成为教师生命的必需和常态, 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便捷教师参与课题。学校形成了以校领导为课题的第一负责人、主管副校长统一计划、科研主任具体落实、年级组具体实施的课题管理机构。教师从实践出发, 围绕总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开展子课题研究。学校涌现出一批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子课题小组, 针对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合作式研究。
三、评价在于激励
激励是学校领导针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通过外部诱因的刺激, 使之转化为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因素, 是实行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学校借助评价契机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确立了以课题为载体、以激励为评价手段的管理机制。
1.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 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创建学习型组织, 改进科研管理制度, 增强制度执行力, 引进科研管理软件, 完善教师科研档案管理, 通过网络、校刊、校报等平台总结宣传推广教师研究成果, 将教师的科研业绩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挂钩。定期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开展学术交流, 努力建设一支爱学校、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型教师团队。
2.完善科研管理动力机制,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校内职级制》是我校制定并实行的晋级制度, 它将校内绩效工资分为ABC三级六等, 教师可参照自身条件进行申报, 经考评小组审核确定教师等级, 不同等级实行不同工资。为鼓励教师主动地参与科研, 在各级评定标准中, 均有科研成果的要求。例如, 中学A1级教师评定标准中第八、九条规定该级别教师必须“近三年来在国家正规教育期刊上发表过学术性、经验性论文”,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科研课题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 或正在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
3.健全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满足教师自我超越的需要
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是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的一种工作精神。为体现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 激励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主动参与课题、认真撰写教育叙事、踊跃发表论文的教师, 促进广大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领域奋勇争先, 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成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者决定在每届的校长专项奖中, 单独设立“科研专项奖”, 该奖项成为校内科研工作的最高荣誉。2010年, 在学校第五届校长专项奖颁奖典礼上, 我校16位教师获此殊荣。
四、发展源于特色
在“潜能生”研究成功的基础上, 我们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学校的各个年级, 形成我校《潜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并申请立项研究。该课题扩大了潜能教育的内涵, 把研究视野由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由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旨在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挖掘人的潜能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让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学校形成了特有的潜能教育理念, 即“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2] 教师形成了“善于观察发现潜质、关注个性因材施教、宽厚包容平等待人、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涵养品德以身作则、正确反思修正自己”的六种能力。[3] 2005年, 该项课题结题并获得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潜能教育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教育特色,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以及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由原来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跻身于省内、乃至国内的名校行列。
教育是有规律的, 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 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内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都会经历一个长期、缓慢而复杂的积累和发展过程。我校借助潜能教育课题的研究, 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制, 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 创造一切条件在尊重教育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挖掘学生潜能, 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在正确认识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了科研发展趋势的同时, 学校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 我们将继续不断前行。
摘要:教育科研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 学校日益形成了“基于问题, 立足校本”的科研文化, 营造了“问题即课题, 实践即研究, 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氛围;创设了基于实践的研究模式, 即“打造常态化的学习组织、营造常规化的研究氛围、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学校借助评价契机创新了满足教师各方面需要的特色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引导下的潜能教育实践探索, 为学校发展开辟了一条意义深远、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特色发展,潜能教育,科研兴校
参考文献
[1]胡久红.点亮智慧, 放飞梦想——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实施潜能教育侧记[J].人民教育, 2009 (12) :58.
[2]宋戈.潜能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5.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3
一、我们的思考
教育是一种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并镶嵌在生命发展过程之中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定位完美地体现了教育完善生命、润泽灵魂的使命。
从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轨迹来看,生命教育包含两个层次:生命本体的层次和生命价值的层次。首先,生命教育是针对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淡漠而提出的,是对唯才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肢解进行的反抗。它包括对待他人生命的教育、对待自然生命的教育、对待社会生命的教育以及对待自己生命的教育等内容。其次,生命不仅仅意味着生存、活着,而更在于生命的意义,在于自主支配自己的生命,在于凸显生命的独特个性。所以,生命教育又不仅限于尊重、呵护自然的生命,更在于关注生命的完整发展、灵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学校的的生命教育就包含了以上两个维度的理解。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生命教育,即:生命教育是教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实现其自我生命的和谐圆满、健康幸福所需的价值观念及方式方法等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人的生命成长过程的全面关注,这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命教育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其次生命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了对生命的尊重;再次,生命教育强调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的要求。
具体我们可以阐释为:教育,基于生命;教育,为了生命;教育,在生命之中。
教育,基于生命。
首先,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回溯教育漫长的历史,可以显见,教育的出现是人的一种需要,是生命成长的需要。
其次,生命的成长需要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为了生命。
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丰富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促使人的生命向好向善的发展。
教育,在生命之中。
教育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对生命的丰富,依赖于教育为生命增加灵动色彩,依赖于教育为生命的丰富和发展注入动力。
二、建构学校生命教育文化特色
基于上述的认识,学校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生命化教育文化:
(一)精神文化的构建
1. 培养目标:
原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人、成功、成材;通过参与可以研究,我们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经过1年多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把人培养成什么?这也是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和其他具体办学方式的价值取向。基于对学校生命教育的探讨,学校把培养目标拟定为“培养健康、灵动的,具有关爱品质和发展素养的精彩少年”。首先,精彩少年是生命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南湖中园小学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精彩的少年,精彩地演绎生命的丰富和灵动。其次,健康、灵动、关爱品质、发展素养分别从生命教育的各个维度诠释了精彩少年的内涵。
2. 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学校办学战略上的体现,为学校发展提供方向性的蓝图。我们把目标确定为:师生绽放生命精彩的乐土。这一定位超越了以往的办成一所“一流”、“知名”的学校定位,“师生绽放生命精彩”这一定位直接涉及到了学校的内涵,教育对生命的至善至美具有责任的担当。教育应该激扬生命,应该为生命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温馨、顺畅的环境,应该为生命质量的提升注入力量。使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使学校成为让师生能够绽放生命精彩的乐土。
(二)物质文化的构建
一个小学生从六岁入学到十二岁毕业,要在校园里生活六年,这六年,正是他们生命成长、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复制的。我们要努力将校园建设成为最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安全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
安全校园:主要包括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校内设施设备、器械、场地安全、及安全护导制度的建立。
绿色校园:建设优美、环保、健康、舒适适合学生学习的校园生活环境。
书香校园:建设处处充满书卷气息、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要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富有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意义。
人文校园:建设处处是谦和友善的面孔、平和温暖的话语、良好的沟通交往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和温馨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享受亲情、友情、人文关怀时学会与人交往。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有着巨大的隐性熏陶和启迪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有较强的控制和制约作用。校园环境工程的打造和建设就是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将校园建设成一部立体多彩的教课书,让学生徜徉其中、目之所及、足之所涉、鼻之所吸,都能接受到浓烈的文化熏陶,达到养眼、养身、养心、养性的目的。我们要让校园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心灵中永远的乐园!
(三)课程文化的构建
围绕“生命教育”目标,小学阶段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五个方面的重要基础:
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
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兴趣爱好的基本品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五基”发展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的有效实施才能实现。我们要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构建“五基”课程体系。
“五基课程”的基本类型与内容
课程板块课程类型课程内容
基本道理国家必修课程
校本特色课程《品德与社会》
《生命 生命》
基本习惯校本特色课程礼仪训练
《行为习惯培养训练》
基础知识国家必修课程各学科课程
基本能力国家必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各学科教学
科技创新
基本品位校本选修课程
兴趣小组活动(自选)艺术类:萨克斯、声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管乐团
科技类:机器人、科幻画、
体育类:田径、乒乓球、武术、跆拳道、轮滑、篮球、健美操
“五基”课程体系,是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对三级课程体系进行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国家课程要保证开齐开足开好。校本课程中,“生命教育”课程和行为习惯培养训练课程为必修课,其余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活动类、实践类共五大类20多门课程均为选修,已经编辑成纲的校本教材有:乒乓球、健美操、扎染、认识生命、科技创新、心理教育。我们将逐步出版使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信的领域,得到全面、多元、主动、生动地发展。
“生命教育”不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生命教育”的课堂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为此,我们要根据“生命教育”的要求要精心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五生课堂”。
促进学生和教师生命发展的“五生课堂”目标::
尊重学生生命存在的“生命课堂”
培育学生主体精神的“生本课堂”
体现教育丰富内涵的“生态课堂”
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课堂”
师生智慧共同涌动的“生动课堂”
建立“五生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带进课堂。要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四)行为文化构建
(1)校风 学风建设
在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是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出台了南湖中园小学行为习惯评价手册,通过评价引领教师和学生。通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定位为对学生五大习惯的培养:文明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健康好习惯、安全好习惯。分年级段推进,并形成一定的层次。每个月的德育工作分主题推进,开展了系列争星活动:例如3月为礼仪星4月环保星5月行走星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到老师同学积极主动问好,见到楼道里的废弃物能主动捡起来,追拍打闹的同学明显减少,良好的校风正在逐步形成。
(2)体验活动建设
围绕“生命教育”组织构建系列性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受到系统的教育。
专题“生命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活动
生命才华展示活动
传统教育活动
读书节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师文化的构建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生命教育”研究深入推进的需求,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实施和推进“教育理念提升计划”、“教学行为改进计划”和“优秀教师支持计划”。通过这三个计划的实施,提升干部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论认知水平,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 精心打造热爱学生、最懂得呵护学生、用生命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队伍。
彰显学校特色_构建幸福校园 篇4
在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是提升学校竞争力,也是创建‚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需要。
商老庄乡中心小学的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学校幸福发展战略‛,提高商老庄乡中心小学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落实特色教学,构建高效快乐的课堂
1、为进一步构建、完善‚一校一模‛,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推行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见。推行‚学案导学—五环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益。在实施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案导学‛实行统分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学案模式,统一规范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分年级、分学科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获得幸福感受。
2、大力推行学生大阅读课程。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个领域进行研究实践,确立学校目标、教师目标、学生目标、家庭目标。通过读书活动,学生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开卷有益,学会选择。喜欢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词语,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了个性,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及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每位学生每学期平均课外阅读总量在2万字以上,人人能背诵中华经典优秀诗文。
二、发展特色教研,成就幸福优秀的教师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只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创造精彩的未来。1.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不变的主题。我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前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靠科研上水平,抓常规保质量,依靠教科研推动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宏观上体现的管理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微观上体现的管理目标是对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常规教学抓实、抓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实践搭建平台,成就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受。
2.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以感恩、包容、进取、奉献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富于理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乐教爱生、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3.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教师法》、《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等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泰安市中小学教师素养达标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比武活动,锤炼教师能力,提升教育智慧。
4.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师德论坛,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深对师德的理解。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不得‛: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有偿办班、补课或搞第二职业;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不得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健全科学规范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让教师享受职业成就感。
5.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教师生活。走入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坚持人文关怀,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从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进修机会。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尤其要关心年老体弱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生活困难教师的生活。
6.丰富教师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体育活动,帮助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开展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主题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多样化教师文体活动,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7.塑造教师的阳光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进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工作乐趣感、身心轻松感和时代责任感。
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带动下,我们又开展了创建诗香校园活动,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认识到诗教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语文习作相结合,以此充盈学生的纯净心灵,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8、诗教与学校常规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校常规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洞的说教、严厉的管制,收效往往甚微。尝试着用诗歌规劝学生,规范学生行为。今后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
9、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们坚持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诗词环境的渲染。学校宣传栏、教学楼走廊、楼道墙壁、教室诗词专栏等地方都有诗词版面,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诗意。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和手抄报的展示。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诗词,这对他们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实施特色育人,建设家长满意的学校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成立了以文学、诗词、体育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七个。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努力让每一个宣传栏、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都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着力构建绿色校园、诗香校园。在此我们凸显以下几点特色育人工程。
1.学生快乐成长行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2..减轻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快乐指数。科学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探索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控制作业量和禁止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丰富学生社团,提供多样化发展选择。依托体育、艺术、科技‚2 + 1 + 1 ‛项目的开展,全面组织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社团,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志趣和综合素养,为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彰显搭建广阔的舞台。
4.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5.‚关爱学生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原则与技巧。加强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健全人格素质的培养。
学生定期参加学校实践基地的劳动,以劳动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成为我校育人方式的一个抓手。我们认为:‚与其让孩子们沉迷于网上‘农场’,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开辟真实农场,在现实菜地上种菜,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生在劳动和汗水中学会珍惜。‛这种独特的绿色校园文化,成为我校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5
一、研究的背景
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而学校体育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构建学校有体育特色,教学有体育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是当今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成功之路。
二、实践的理论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身心潜能,力求人的主体性高扬,追求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主旋律。探索素质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有特长是学校教育中各学科必须注意的共同问题,也是体育学科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将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2.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证明,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社会化。
三、研究目标
1.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素质教育。
2.通过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验研究,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创建省级品牌名校。
3.取得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价值成果,为我省体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后备人才。
四、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3.调查研究法: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
五、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积极配合下,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打造学科品牌、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1.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大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现代进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教研组8位老师学历都达本科,一位教师参加体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结业;多人次参加学科培训班、研讨班学习,并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拓宽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长了知识,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勇于探索和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二)利用足球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足球校本课程
我校是江苏省优秀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足球活动为特色,以足球训练为“龙头”,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依据新课程标准,开发以足球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几年来,体育教研组坚持单元集体备课制度,系统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发了适合于我校特点的足球校本教材,占整个课时数的30-35%,内容有足球文化视角、快乐有效的练习方法、简单战术配合、规则简介等七个方面,并涉及心理、安全、学校足球发展史等知识,充分反映学校特色。其宗旨是通过足球教学与活动,凸现炼身中的玩,以趣味性足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各种足球技术,在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达到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2“.自主探究”模式优化足球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足球教学活动时,根据足球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为启蒙型、诱导型、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足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变。
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足球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足球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动脑、动眼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3.重视普及、培养学生足球兴趣
要使学生喜爱足球,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足球的认识和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入手。新生入学,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陈列室,向学生介绍学校开展足球工作的情况和优秀运动员事迹,从而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通过讲座、宣传栏,了解国内外足球发展状况,灌输和丰富学生足球知识;组织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组建足球兴趣小组、组织“校长杯”足球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足球才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地扩大足球活动面,以往那些怕脏、怕累、怕伤身体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令人欣喜的是校园中出现了买体育器材的多了,穿运动鞋的多了,着运动服的多了,谈足球赛事的多了,自发组织比赛活动、参与活动多了的五多新局面,并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足球教学与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了对足球的广泛兴趣、爱好,在满足学生身、心、群和谐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三)在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树立省内领先,走向全国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改进评价办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拓宽体育课程学习的渠道,丰富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与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并把武术、健身操作为学校群体特色品牌,使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学到知识,并拥有自己的特长。
3.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赛、“jsba”篮球赛等一系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
六、成果分析
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尝试
“自主学练”教学模式、“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尝试。
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
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各种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及担任裁判工作,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锻炼,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月,我校被盐城市教育局表彰为“盐城市学校体育先进单位”。
(2)近年来,我校运动队参加省、市、县比赛中成绩突出。学校足球队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男子乙组足球比赛获第四名;参加江苏省“省长杯”足球比赛获第三名;有十八名学生被授予足球二级运动员称号;并向省运动队输送七人。校篮球队、田径队参加县比赛,多次获全县第一名。
4.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
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领悟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由于这一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年11月,教研组每一位老师在全县开设新课标教学研讨课,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全组共撰写了近30余篇高质量论文,相继在全国、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七、结束语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6
655811云南省 罗平县 九龙三中 杨关所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建立在人的素质基础之上,以人文精神为修练内容,是在平常的人文教育培养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身心修养。
人文精神以高昂人的价值、重视终极追求、强调人的完善为核心理念,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为价值取向,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是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是自我完善的主体精神;是展现生存意义、崇高价值的理想精神。
二、培养人文素质的意义
1.是构建完整合理的认知结构的需要
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人类认知结构的发展史。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培养,学生日后在应用科技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把专业知识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政治的、法律的、生态的、伦理的思考,作科技人文主义。这样才能使科技人才自觉地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高度负责。
2.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首先是思想创新,其次是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人文素质的培养,反映了从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的教育思想转变,也必然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纵观有创造性的学者、大师,无一不是高度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体。
3.是构建人文精神的需要
科学具有人文价值,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认为科学极富人性。他说:“科学是人类精神的最佳清洁剂”,科学活动中的理性判断、自由、公平竞争等精神都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对于形成人的求真意识、创新观念、独立人格、宽容态度和进取心态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
三、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
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目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只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以人的素质来培养人的素质的活动,所以,就教育内部因素讲,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条件是教师的素质水平如何。科学与人文结合的完整而全面的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而教师应具有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应具有全面而丰富的知识结构,除了精通、胜任本学科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人文领域的广泛知识,应具有教育的能力和智慧,能有意识地在学科和人文的相互渗透中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思考的习惯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参与改革,反思自身行为的观念基础和社会基础,讨论并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生观。
2.充分挖掘与本地有关的史实
在学校教育中,要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真正提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对本地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本地的重大突破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冲击和重大技术变革产生的号召力以及以此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等等,都是培养人文素质很好的教育素材。
3.利用本地区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人文教育 先进人物的人文教育功能主要在于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成长过程、工作过程及思想和方法,从他们的成功中获得启示,从他们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这对于培养人文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4.校本课程的再创新
课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它不再被看作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双向的流动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既要重视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又要加强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5.学校管理者的高起点决策和精制化管理 学校管理既是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及能否成功并获得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学校办学理念的树立和执行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
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实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活动秩序和生活秩序,保证全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规范化和有序化。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7
校长要当好引路人
校长对于学校特色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校长要把准特色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特色不是学校的办学目的,学校特色建设追寻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脚点是要看学生是否享受到了高质量、高品质的教育,是否获得了全面发展。因此,校长首先要当好思想的引领者。校长不是思想家,但一定要有思想。还一定要有能力,把思想变成大家的共识。面对困惑,要勇于探索,面对阻力,不言退缩。其次,要当好文化的引领者。在传统文化认同升学率的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校长要顶住压力和学科成绩一俊遮百丑的尴尬,主动去进行课改,进行文化引领,引领家长和老师支持配合学校特色建设。最后,要当好研究与创新能力强、有坚定的品格和批判精神的建设者。我校的剪纸特色,从挖掘开发到确定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兴趣小组到全校普及、从简单剪贴到精致成品的过程,但我们始终坚持务实、渐进、适用和有效的原则,从不照抄照搬,从不摆花架子走过场。特色方向看准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教育理念、组织实施和科研上,能根据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发现新的办学规律、新的适合本校的办学思想、新的模式运转,高水平高起点地创造特色。
要有步骤地分段推进
学校特色建设一般要经历选择和孕育、组织和发展、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选择和孕育阶段是学校特色建立的初始阶段。
由于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文化积淀、生源基础等)的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资源决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不同选择。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研究学校历史、发展,进而上升到理论和文化层次。校长对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弄清哪些是自己的优势项目,有什么条件实现,然后组织力量找准切入点实施。
我校的“剪纸特色”,实际是校本课程成为优势项目时选择并确定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各个学校都在寻找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项目进行开发。铁力市有开发“三字经”的,有开发“中华经典诵读”的,有开发“四自五爱”的,真可谓百花齐放。我校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中发现,我们农村有剪窗花、刻挂钱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习俗,汤光义老师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喜欢又乐于接受。于是,我们决定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开发为校本课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优势和特色凸现出来,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我们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将其确定为学校特色,并在教师大会上达成共识,要举全校之力,把这一特色做大做强。
紧接着我们就组织人力物力,扩大剪纸课程的覆盖面,号召全校师生为剪纸特色构建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然后我们与铁力市文化馆专家联手,狠抓了提升剪纸作品档次的工作,从起初的简单剪贴到自制蜡板剪刻,完成了初级作品向精品的过渡;从最初花钱到专门店铺装裱到去哈尔滨进料和自制工具自行装裱,实现了纹样、剪刻、装裱一条龙自己化。随着系列剪纸精品的不断推出,剪纸作品参加校级、县级、地级的竞赛和展出越来越多,实现了师生特长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从而完成了选择和孕育、组织和发展、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的目标。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篇8
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在办学发展历程中,我校始终秉承着创新与发展的原则,伴随着教育改革而不断前行,用智慧和汗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我省制定了《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通化县朝鲜族中学和通化县东安朝鲜族小学两校也相继被列入标准化建设学校的行列,民族教育的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校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面对机遇,我校全体人员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更新了观念,确立了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明确了“和谐发展,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在新的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里焕发勃勃生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创办特色的民族学校,首先要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几年来,我校的环境建设得到了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2009年开始县政府给通化县朝鲜族中学和通化县东安朝鲜族小学整合工作,2011年10月完成整合,两所合成通化县朝鲜族学校。学校已经实现了“校校通”目标,学校建设了标准化教室和传统文化教室,各级行政部门及社会友好的支持,在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对民族教育多元扶持的良好局面,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领导集体。我校现任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务实,开拓创新,领导集体坚持校长办公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使得学校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实施制度化管理,从制度化的管理中要效益,从精细化的管理中求发展。
二、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两年来,我校加大了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培养力度,积极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不断向书本学、向专家学习、向社会、向家长学习,培养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学校大力提倡课题研究,自2011年以来,我校承担过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现场会5次,鼓励教师参加学术团体及学术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展示课等研修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年来,我校按照上级要求,按时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每个假期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信息技术培训、师德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校的中考升学率更是逐年提高。升学率、平均分位通化地区前列。
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学生发展了,学校才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我校在创办特色民族学校、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坚持了少数民族学校“四语”教学,适时举办朝鲜族中小学生“三语”读诵会,有力地推进了“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开发少数民族特色的礼仪教育、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校本课程。今年通过青山实业资助,建设了“民族文化教室”,有效地促进民族学校礼仪教育的开展。
三是坚持在各学科、各项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在办学上要求突出民族办学特色,在课堂上要求传播民族文化,对于教师,要求在各自的学科中挖掘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扩展综合教育的优势和效果。
四是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差异,注重课程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师生共同发展模式。
两年来,学校的特色办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奖”“市级教育教学工作一等奖”,县级“爱国卫生文明单位”,县级“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健康生活示范单位”“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女排在通化市中学生排球赛中获五连冠,在通化县第一届中学生排球赛中女排获一等奖、在通化市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跳板”获第一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学校)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篇9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健,普及和发展学校特色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学习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使我特色项目上新的台阶。
二、学校背景分析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发展,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的学生”。
“力图通过特色项目的创建,形成鲜明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创建特色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建目标与时间
(一)总体目标
“以艺育德、以艺启智”是我校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校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特色项目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
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艺术、体育活动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二)各阶段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9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2年3月9日——2012年6月30日)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7月1日起)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9日)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机构:
组长:曾兴
主要成员:周江尧冯平唐兴洋杨波
张百万杨旭聂明星郑维才
陈晓玲
领导小组机构负责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与工作的指导、开展。
2、投入经费、创造条件
学校购置配齐艺术器材。为确保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落实,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的基础上,计划争取上级支持,建立设备设施完善的体育器材、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
用场室。并按要求为美术、音乐老师配备电脑、数码相机、DV等专用器材,以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积极宣传发动,坚持全员参与的工作策略。认真做好创建特色学校宣传工作,要求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同时全体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4、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师生的认识是搞好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坚持以转变教师的观念为先导的策略,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认识和掌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背景、意义、方向和策略。
5、确定特色项目。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在深入分析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美术、书法、舞蹈、体育活动”作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几个个特色项目,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推动特色学校的全面优化。
6、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我校把兴趣小组活动课用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7、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管理。要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搞好教学的改革与管理,选配师德高、业
务精、专业素质好的指导教师。因此在这方面特别强调量人而用,让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工作上发挥所长,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2年3月16日——2012年3月30日)
1、巩固成果,拓宽领域
第二阶段实施期间,在注意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同时期,也要注重拓宽该特色的领域,以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积极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艺术人才。
2、各门学科教育开展实施工作。
从七年级入校开始了解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不同特长,从学校的整体出发,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设立绘画小组、书法小组、舞蹈队、合唱小组等十几个兴趣小组,为学生们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
3、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美术教师1名,音乐教师两名,体育教师三人,后勤唐兴洋书法功底不错,陈晓玲老师舞蹈方面不错。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采取引进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整体提高相结合、任务驱动与激发兴趣相结合、教师带动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优化具有艺术特长教师队伍的方法,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创特工作。
4、积极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艺术课的艺术性,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设备。
为配合艺术特长的培养,学校将加大投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准建设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多个专用场室,建设艺术长廊、宣传栏,加大艺术墙壁文化建设力度,打造艺术氛围,为学校有力推行艺术特色教育提供大力的保障。
6、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
在营造浓厚艺术的氛围方面,把宣传栏、板报、广播站、升旗仪式、主题队会等作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努力加强德育与艺术、体育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重点加强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体育活动与德育专题活动的有机整合,围绕各种德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专题化的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7、主要活动形式
把书法练习作为一日常规,推行课前一首歌,开展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
4月1日起)
为进一步巩固艺术教育并全面推广艺术教育,第三阶段继续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比赛,通过在活动、比赛中让艺术教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性情,弘扬他们的个性,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五、未来展望。
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今后,我们将通过学校艺术特色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特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素养,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提升学校品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