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2024-10-31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精选12篇)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1

摘要: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要求, 安全教育从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等方面入手, 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利用生动的生活和游戏活动, 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让家长参与, 家园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通过安全教育的具体活动, 让幼儿获得有关安全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 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 从源头上真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健康成长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 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成人的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 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 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 也并不意味着能代替孩子避开危险, 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二、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 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 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 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 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 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久而久之, 孩子们有了依赖, 自己从不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所以, 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平时多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这样, 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安全隐患

孩子毕竟是孩子, 我们不可能保证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教导,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像在我园开展的“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中, 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 (室内、室外) 哪些地方易出危险, 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我们师生商定:一起来设计安全标志, 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卫生间台阶旁;“注意安全”的标志我们做了块大牌子放在了幼儿园大门的醒目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 无须老师再过多提醒。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调动幼儿的兴趣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 对户外活动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 加之现在的家庭对幼儿溺爱有余、培养不足, 往往幼儿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手足无措, 造成意外伤害。其实, 幼儿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但一味的说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 而且幼儿年龄小, 学习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情感支配。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呢?我园教师利用photoshop/powerpoint软件为幼儿制作了课件, 并将幼儿熟悉的一些动画形象, 如:奥特曼、天线宝宝、虹猫等设计到课件中去。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放在口袋内, 如果摔倒了, 就会像“拉拉”一样摔伤脸, 摔倒了像“迪西”一样用手撑住地, 就不会摔伤脸。并利用课件制作了正确滑滑梯等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连贯的、动态的、音效化的课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意的刺激,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性。

五、利用生动的生活和游戏活动, 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 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 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因此, 我们经常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或实景演习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 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有些幼儿经常流鼻血,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幼儿惊慌失措地跑来向我求助, 我抓住这绝好时机, 向他们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 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 再用冷水敷脑门, 安静待一会儿, 不要乱动。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处理经过, 以后再有幼儿流鼻血时, 他们自己便能处理得很好了。这样能生动地教育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不可慌乱, 要动脑筋, 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 但是走出了学校和家庭, 孩子们就要步入社会, 并在社会的舞台上演绎人生。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 我们邀请了警察叔叔对幼儿进行了相关讲座:“遇到陌生人纠缠怎么办?”“应当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等等, 通过讲座, 孩子们了解了不少自护自救知识, 相信面对突发事件, 他们会有更多的从容, 也让孩子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会安全生存。

七、家园配合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我们制订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 我们召开了家长会, 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 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 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 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 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常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 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 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定期在家长园地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的安全是全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因此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安全教育的具体活动, 让幼儿获得有关安全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 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意识, 从源头上真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才能让幼儿在安全、和谐的蓝天下, 快乐、健康地成长!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2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性格习惯在一个人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各种习惯使得一个人的性格基本形成。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由易到难地入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在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下,以环境为背景,以教学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游戏参与为辅助,加上幼儿教师言传身教,确保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环境;情感;家园合作;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怎样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中心,在室内教育环境与室外教育环境中大胆尝试、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为幼儿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生动、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主题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为了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横

1幅展示于活动室内。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结合教学活动,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于幼儿来讲,行为自知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往往知道该怎样去做,却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一味单纯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必须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实际行动比理论教育更胜一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 促“行”。我们为此开展小班“分果果”的主题活动。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家园密切合作,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只有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幼儿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 识字教学 培养方法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识字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要让幼儿学会有效识字,轻松地完成学会常用汉字的任务,为他们小学独立阅读和作文表达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就要重视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幼儿园孩子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着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规律。教师如果掌握幼儿心理及年龄特征和识字教学的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重点、破难点,掌握汉字音形义

语言学习首先是母语的学习。幼儿在入学之前,已经掌握一定的口语词汇,并且能初步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幼儿入学后就要学会把口头词汇转变成书面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他们已经掌握的口头词语与代表这些词语的文字符号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这是老师的任务,更是幼儿园的识字教学任务。因此,教学重点要放在音、形、义的必然联系上,并且要突破字形教学这个难点。

1.首先谈谈字音方面。汉语拼音是我们识字的工具,教学中幼儿掌握拼音,学会借助拼音认字,学习汉字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教师要引导幼儿准确认识声母、韵母等拼音知识,让幼儿熟练地使用拼音,正确地读出声调。

2.再来看字形。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的汉字,对刚刚入学的幼儿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所以教师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幼儿学会轻松记忆字形。

教师要注意训练幼儿掌握笔画。如“鸟”字第二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横沟”。教学“鸟”字时,可以联系“也”字来识记它,也可以和“皮”对比记忆,以加深印象。另外,教学合体字,由笔画过渡到偏旁部首,再到合体字。偏旁部首一定要牢牢掌握,让幼儿一见到合体字,就先看它的偏旁部首。引导幼儿了解,偏旁部首加上其他的部件就组成合体字,偏旁部首的改变,会引发汉字的一连串的变化。这样循序渐进,帮助幼儿掌握字形的结构和变化。

3.最后看看字义的教学。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形象思维。教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借助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字义,还可以把新字放到课文中,引领幼儿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这是在为小学的学习打基础。

二、变方法,灵活多样记汉字

幼儿园的幼儿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同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运用更灵活多变的识字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1.直观教学法。如教“尘”这个字时,让幼儿观察土的颗粒,阳光下灰尘的颗粒,让幼儿感受什么样的土为尘。幼儿观察观察后明白,极小的土的颗粒就是“尘”。教学一些动词时,我们可以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词义,掌握字形。

2.联想识字法。汉字虽然各自独立,但很多汉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用联想教学识字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增强识字效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字形展开想象。如教“闻”这个字,先利用课件把“闻”字的演变过程展现给幼儿,告诉幼儿,过去的“闻”不是“闻气味”的意思,而是“听”的意思,用耳朵听门外的声音,就是“闻”。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字义展开联想,如教“聪”字,告诉幼儿常用“耳”,用“眼”,动“口”,用“心”才能聪明。这样不仅可掌握字形字义,还可教育幼儿怎样学习。

3.游戏识字法。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枯燥的东西很容易厌烦,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识字教学融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沙盘写字比赛”、“摘苹果”等形式进行识字竞赛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汉字。游戏中,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但不感到厌烦,反而容易掌握汉字规律。

三、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记汉字

汉字太多,如果让幼儿单纯记汉字,不仅难度大,还容易混淆和忘记。教师应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汉字规律,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汉字字形的“谦让有礼”:有的独体字变成偏旁放在合体字中时,形体会发生适当变化,如“木、禾”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就要变成“点”,为右边部分让出地方……如果幼儿掌握偏旁部首的规律,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学汉字、写汉字就容易得多。

合体字的构造方法很多,如汉字中形声字。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作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作形旁。如果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形成的字大多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关。例如用“水”作形旁,可以组成“江、河、湖、海”等与水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形成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却不同,例如用“言”作声旁,可以组成“谈、淡”等读音相近的形声字。这样的情况很多,如“犭”的字多与野兽有关,“忄”的字多与心情有关,“亻”的字多与人有关,“扌”的字多与动作有关,“虫”的字多与昆虫有关……幼儿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自己找出生字的特点,理解字的意义,掌握了识字的规律,识字效率当然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巩固,提高识字能力

幼儿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师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幼儿正确熟练的书写生字。另外,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及时复习,巩固识字。教学中“汉字开花、词语接龙、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找朋友(近义词)”等方法都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走出去,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学过的字词,丰富自己的词汇。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4

一曲《东方红》想起毛泽东,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吟唱着《走进新时代》这支歌, 即可憧憬五六十年代人们为医治战争创伤、为建设社会主义忘我的劳动精神。此时人们高亢嘹亮的歌声, 那神态是扬眉吐气的。学唱这支歌, 就可以展示新中国建立之后人民大众在各条战线上的劳作之美。以人民大众的劳作之美, 激荡起学生认真求学的澎湃之情。特别是教育学生从小立志为追求美、实现美而努力的决心, 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操。

儿歌《小小螺丝帽》展现了少先队员节俭、为国增辉的成就感:路边有颗螺丝帽, 弟弟上学看见了, 螺丝帽虽然小, 祖国建设不可少……送给工人叔叔, 把它装在机器上, 嗨!机器唱歌我们拍手笑。

歌词中的少先队员人小志大, 那颗闪烁着为祖国奉献的心儿随机器的旋转而跳动, 他听到机声隆隆, 笑为歌开。这首歌虽然时过境迁, 但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并将永远传承下去。这种美德可是时下我们的孩子所要传承的。歌中少年形象心系祖国、心系祖国建设, 不正是当下的我们幼儿所要学习的崇高精神吗?

今天, 拜金主义盛行, 物欲横流, 导致一些人缺失了民族信仰。这些家长教育孩子自然也就没了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了。针对时下为幼儿创作的歌实在太少了, 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 我多选中了一些时代活跃的歌曲来教唱。

在学唱这支歌时, 我问学生们歌中的少先队员是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都回答“是”, 当你听到机声隆隆响时, 你会笑吗?大家更是异口同声:“会的!”听着这样的回答, 说明学生起码懂得了节约是好事。

时下, 为儿童创作的歌曲少, 我也努力为幼儿编些通俗好唱的歌曲, 如爱自然、爱环保的一首《我们成长更茁壮》在孩子中间广为传唱, 表现了孩子们植树的快乐和小树在孩子们用心呵护下的惬意之志。“争做环保好少年, 我们成长更茁壮”, “春风吹拂树枝响, 喝饱了水儿心里爽。我们浇水植树忙, 我们成长更茁壮。树枝默默诉衷肠, 喝饱了水儿心里甜。感谢你们助我长, 我们成长更茁壮”。

自己编的歌虽然水平不高, 但很通俗易懂, 唱起来很有味道, 孩子唱、我也唱。听到孩子们唱, 我的心快跳出来了, 想不到我自己编的歌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庆六一儿童节表演, 获得了好评。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幼儿音乐教学任务重大, 应重视熏陶幼儿情操。

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 篇5

幼儿的健康成长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需要双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使儿童的全方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1、家园合作的意义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在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双方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1.1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家庭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长对幼儿的了解也是全方面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着长期的作用,两者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

1.2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

家园合作不是单方为主的.“配合”,二者是两个同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今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以在园为主,家长很少有机会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因此,家长与老师应该相互间交流有关孩子的信息,这种双反信息的反馈会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家长应多给幼儿园给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多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1.3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劳苦而深刻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家长的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的性格、行为举止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本身就善于模仿,所以模仿的对象的取决是很重要的,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现在的家长大部分忙于工作,常常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觉得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父母只需要交办相应的费用,剩下的就交给幼儿园,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以存在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其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的沟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兴趣。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自己有这份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全面的发展。

2、家园合作的途径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作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是让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的工作,是家长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并通过一系列的环节与活动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在园的表现。但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就是所谓的家长会,都是教师讲家长听,几乎没有彼此交流讨论的机会,导致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参与性,很多幼儿在家发展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就会呗忽略很多,所以想要家园合作就要两者惊醒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及在家的情况。

2.1进行家访

每个新学期幼儿园会对转学幼儿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可以让教师正真的了解到了幼儿,也让家长指导了幼儿在园的表现。通过这样的形式会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多与孩子们交流。

2.2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观摩幼儿早上的来园活动到早操环节、点心环节、再到教学活动等环节,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的面前,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接下来的环节是教师针对平时家长的配合(亲子作业、材料的提供)等方面做总结。班里大部分家长在平时的配合上还是比较好的,能认真带幼儿一起完成亲子作业,平时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物品也能及时带来,但还是有部分家长总是不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其带的东西不带,导致幼儿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无法参与。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其知道只有双方共同配合才能是幼儿在活动中成长。活动过后,家园之间互相讨论并提意见。园内会制作两份表格,一份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议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写下来,幼儿园会结合家长的意见做相关的改善。还有一份是家长对老师及保育员的点评,通过几项评判的标准给老师和保育员打分。半日活动是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活动一学期可多次组织。

2.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也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开辟的新的途径,教师通过QQ或者微信群聊,建立家长群,家长可将幼儿在园的一些活动视频或者照片分享在群里,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群一起讨论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或者一起讨论亲子作业。家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群里,家长间就会形成一种对比,这样家长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本班幼儿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爸爸妈妈很少有机会能好好与老师交流,通过QQ或微信家长与老师可直接在网络上交流反映孩子的情况。因此,直接将网络作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有效的密切的快捷通道,是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有理资源。

3、结语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 习惯养成 心理健康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幼儿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谁拥有健全的幼儿,谁便拥有未来。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幼儿关注的力度,建立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品质、人际互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策划,以便使幼儿从小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获得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背景和素质条件。这对于在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总之,幼儿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因此,关注幼儿健康势在必行,它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芝娟.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3期

[2]成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 新一代,2014年12期

重视幼儿体操培养幼儿坚韧品质 篇7

关键词:幼儿体操,激发,坚韧品质

幼儿基本体操是我国坚持发展的一项幼儿健美运动,它与时俱进,不但对幼儿的体质有所提高,而且对幼儿的自信心、处事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关键性因素。练习幼儿体操需要在正确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训练中,幼儿能坚持训练、不怕吃苦,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针对幼儿体操中如何激发幼儿的训练兴趣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坚韧品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发幼儿对体操训练的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首先要让幼儿了解体操的基本概念, 它是一项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可以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幼儿训练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幼儿观看比赛录像, 让他们直观地看到体操的魅力所在,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要改变幼儿对体操的片面理解,消除幼儿认为体操很苦很累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体操可以在辛苦以后收获巨大的成果,从而达到“要我参加体操运动”为“我要参加体操运动”的境界。这样,幼儿迈出第一步,这已经大大地调动幼儿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部分幼儿会出现短暂性抗拒体操的现象,不愿意练习,这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让他在旁边稍作休息,千万不能进行强压式的训练。总之,整个训练过程, 教师不但是幼儿的教练,更是引导幼儿越来越喜欢体操的关键人物。

二、促进对幼儿品质的培养

幼儿基本体操训练过程是幼儿有目的性的训练过程,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下决心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不怕苦、要坚持,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如我班的李某某小朋友平日里娇生惯养、自由散漫,遇到挫折不敢勇往直前,训练时动作经常不到位,经常会哭鼻子,这时我就耐心地指导和鼓励他,告诉他训练初期的疼痛是正常的,只要认真练习,用不了多久就不会疼了。慢慢地,他接受了我的意见,一直在坚持练习。当他看到别人都那么努力地练习时,自己也学会了忍耐,意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几个月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动作标准有力,而且成为了体操队的主力队员,家长看了也非常满意。通过体操训练,提高了他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胆量,平时在家的一些坏毛病也得到了改善,还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三、开阔眼界,提高自信心

参加比赛与表演是孩子动力的源泉。通过比赛,孩子们会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群体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树立了荣誉感和自信心。而且通过训练,孩子们会收获很多:坚韧的品质、健美的身躯、积极的乐趣、自信的人生。特别是少年儿童,还可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四、影响幼儿品德的发展

首先,在基本体操锻炼中可以使幼儿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其次,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促进了他们对认知事物的态度,年龄小的幼儿可以学习和模仿年龄大的孩子,并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另外,为了掌握新动作, 幼儿必须自己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判断,甚至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就是揭示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启迪幼儿的道德创造思维、补充新的道德知识、提高认知的过程,更是发展幼儿品德的重要过程。孩子们在锻炼中逐渐地认识到别人的特点和优点, 以及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了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应对,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会使幼儿的社会技能迅速提高。

要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 篇8

一、信息需要

幼儿接受教育, 主要是接受以知识为主的各种信息。幼儿或主动或被动地获取这些信息, 再经过内化, 然后成为他们的信息贮备并以之认识世界。因为信息需要本身参与社会的发展与适应世界的变化, 所以它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延展性、更新性。作为施教者, 应充分重视幼儿信息需要的这些特点, 适时适量地向幼儿输导与幼儿学习活动与发展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在这一输导过程中, 应以幼儿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幼儿一方为重心转移。还要争取做到信息的准确、公正、及时、超前、实用, 注意信息质的更新与量的扩延, 注意幼儿信息反馈并适时调整。教师不光要传授有形的书本信息, 还要传授无形的社会信息、生活信息, 更要传授与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比如, 在平时的活动和生活中, 一方面要让孩子生情愉悦,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时间的控制。最近两年好多孩子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 孩子在家里家长可能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 但作为老师, 我们就可以利用其中浅显的道理教育孩子学会独立和勇敢, 随之我们也要告诉幼儿, 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 对眼睛不好等让孩子慢慢懂得对时间的管理。

二、适应需要

幼儿周围的学习群体与环境, 给幼儿提供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条件, 但也给幼儿的发展带来诸如人际孤立、知识压力、个性弱点、环境排斥等限制。因此,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要倡导幼儿适应的主动性, 同时也应注意幼儿适应的被动性, 特别应看到幼儿为适应环境而被动地分散其学习活动精力这一适应耗损情况。幼儿学习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新的人际关系, 新的知识环境, 新的学习氛围, 幼儿要不断跟上并适应这些变化, 才能摆好自己的角色位置, 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所以, 教师要在了解幼儿适应能力的基础上, 给幼儿创造适应的各种条件, 尽量减少幼儿适应的阻力与困难, 减少幼儿适应活动的负面影响。同时, 教师要在刺激基础上促进幼儿的适应性反应, 以此来引导幼儿的适应活动, 要求幼儿对适应的困难有一定的认识, 采取有效的方法, 化被动为主动, 变阻力为动力, 勇于拚搏, 克服困难, 从而很好地处理好幼儿的适应需要。这样, 也就减少教师施教过程中的阻力与弯路, 最终完成教育的目的。

三、价值需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价值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价值需要是幼儿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特长、个性等方面的肯定, 价值需要具有激励作用, 它是幼儿持续发展的动力。施教者不能囿于固有的知识价值观, 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念,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 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 从发展的角度审视幼儿身上的各种价值。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帮助的, 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幼儿, 还应本着不拘一格的精神进行疏导, 尊重个体差异, 不断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注意突出重点与点面结合, 注意科学规范、循续渐进地培养幼儿的价值和实现幼儿的价值需要。同时要克服急功尽利与拔苗助长的做法。朋友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 周一的早晨她的女儿哭着闹着就是不去幼儿园, 耐心询问才知道, 原来周五下午排练节目的时候, 因为她慢了一拍, 老师说了她一句, 她觉得老师不再喜欢她了, 而且怕自己再排练不好又被老师说, 又担心老师把她原来的位置换下来, 最后朋友带着孩子去跟老师好好地沟通了一下, 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和小朋友一起去上课, 朋友才放心地离开。由此可以看出, 幼儿虽然年龄小, 但其自尊心和价值需要却是非常关键的, 老师和家长必须重视。

四、情感需要

人是有感情的, 幼儿更是如此。他们的人际关系受知识、学习、生活、活动环境所限, 但幼儿又处于情感与个性发展的特定年龄阶段, 是他们性格与气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有特殊的情感需要, 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怀、同伴的帮助、家长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单纯而丰富、多变而持久。他们有多方面的情感需要, 教师应针对幼儿的这些情感需要的特点, 科学地引导这些需要:当幼儿安静时, 与他一起同作多思的智者;当幼儿热情时, 与他一起同燃希望的火花;当幼儿孤独时, 与他一起同作善感的挚友;当幼儿调皮热闹时, 与他一起携手嬉戏娱乐;当幼儿快乐时, 与他一起同享生活的甜美。教师不仅要发现和实现幼儿的不同情感需求, 而且要剌激学生的情感需求, 并有目的地调整, 使其向道德感、家庭情感、民族情感、社会情感过渡, 向情感的健康方向发展。

在施教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满足幼儿正当的物质需求, 也要实现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当然, 关心幼儿的心理需要,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习惯, 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应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社会应重视幼儿的心理需求, 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摘要: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物质条件优越, 爷爷奶奶关爱备至, 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 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 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的过高使幼儿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心理需要的特点, 强调认识幼儿心理需要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实现幼儿心理需要的方法途径, 以期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需要,适应需要,价值需要,情感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正确对待幼儿的过激行为[J].早期教育, 1988, (2) .

[2]张琴.研究和掌握孩子心理需要的必要性探究[J].山东教育, 1994, (1) .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9

一、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1.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语言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幼儿园语言教育, 但是自己却对幼儿语言教学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 不仅要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理解、逻辑方面的能力。若仅仅是把孩子的说话能力作为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这是远远不够的, 或者说幼儿园的教育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2.选取的教材没有针对性, 不适合幼儿的学习

在教学上, 老师加强了对孩子语言教学的认识, 知道了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却没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选取的教材不适合孩子的发展学习, 大多数幼儿园的教材都是从老师怎样教的层次上入手, 进行教材的编排, 根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所选取的教材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 更多的教材没有实际性的教学意义, 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 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质量

人们总是觉得幼儿园的教育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不然, 幼儿园教育肩负着众多的责任, 它肩负着孩子智力发展、逻辑思维培养的重担, 还肩负着家长的重托, 所以, 幼儿教师应该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 要正确地对待,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教学质量。

1.增强幼儿教师的语言认识能力, 增强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是幼儿学习的模仿者、掌舵者。对幼儿园的领导来说, 在教师的聘请上要严格地筛选, 不仅要聘用有专业证书的人员, 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幼儿教学经验,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创新教学模式, 有效地提高幼儿语言教学的质量。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以游戏来吸引孩子,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不能单一地让孩子听一些儿歌, 教师还应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仔细观察孩子, 对孩子的掌握能力进行检测, 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2.创新语言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 教师只是注重让孩子听儿歌、背诵诗歌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但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孩子的日常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拓宽孩子的学习环境, 不要将孩子禁锢在教室里, 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 和孩子一起玩耍, 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孩子, 用心和每一个孩子进行交流, 在与孩子交流或回答的过程中, 教师要用心倾听, 对孩子错误的地方不要急于打断, 要在孩子讲完后再给孩子讲解、纠正对孩子进行教导, 以防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开端, 是孩子情商、智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教学中, 重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的花朵, 幼儿教师应为孩子、为家长、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篇10

一、体质差异的因材施教

教师在平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幼儿的爱应该体现于细微之处, 体现在与孩子接触的每一天。近几年发现, 体弱幼儿和体胖幼儿的比例大大增加, 这是由于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0后”, 是新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 他们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商讨的地方。这时及时地做好家长沟通、细心科学地关心体弱与体胖幼儿, 显得格外重要。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对于那些体弱体胖的幼儿要注意区别对待。在饮食方面要求体胖儿进餐时先喝汤、进餐速度不宜过快;体弱儿则引导其不挑食、厌食。在户外活动量方面可以加大体胖儿的活动量、对体弱儿适当减小活动量。生活护理上应该时刻注意体胖儿容易出汗需及时引导他们补充水分, 体弱儿应引导他们根据需要增减衣服等。这样,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爱, 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能力、兴趣、心理方面的因材施教

在幼儿期间对事物好奇、好动、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特有的表现, 教师要根据这些年龄特点随时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 可利用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幼儿的一些随机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利用谈话、散步等时间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小活动, 抓住他们求知的心理了解自然现象。根据个体差异, 关注个别幼儿的个别需要是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地按照备课环节推进, 而多关注幼儿的接受程度。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此方面, 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幼儿的能力, 活动要面向全体, 让幼儿多讲多说多动, 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

三、“乖幼儿”与“调皮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中都有个别幼儿表现极“突出”, 这表现为优秀和落后两个极端, 怎样对这两种幼儿进行教育, 我认为必须因材施教, 优秀幼儿的智力、能力、接受力相对来讲都要高一些, 在活动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自主思考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良性循环, 不但能促进他们爱动脑勤思考, 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落后的幼儿才是难题, 他们往往接受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 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关键, 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能冷落他们、歧视他们、排斥他们, 反之要多亲近他们。首先做好思想工作,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 而要亲近、鼓励。在教学中 , 要给予这 些幼儿更 多关心 , 多下工夫 让他们多 问、多说、多练习, 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带动他们, 多方面地引导他们。

四、教学活动中的区别因材施教

课堂就像美丽的花园, 有着许多种含苞待放的花蕾, 教师就像园丁, 要熟知每株植物的习性, 在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浇水、施肥, 这样才能让每一朵花蕾都绽放美丽。幼儿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积极互动型, 一种是调皮捣蛋, 还有一种是表现平平型。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幼儿, 教师可能关注的会多些, 因为第一种幼儿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流畅地进行, 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而对第二种幼儿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必须关注他们。分析第二种幼儿导致他们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排除这几点:有的幼儿由于年龄、兴趣、接受能力等因素常表现出注意力不持久, 不专心与教师互动等, 有的幼儿玩东西, 有的幼儿发呆。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并且用眼神、动作及激励的语言加以引导, 让其专心听讲。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必须随时注意幼儿的情况, 掌握幼儿的心理, 尽量以活动激发所有幼儿的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活动。而第三种幼儿就是经常被忽视的幼儿,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班内的每一位幼儿, 你的每一次关注将决定着第三种幼儿向第一和第二种幼儿的转变。教师只有及时地观察发现并给予及时的干预, 才能真正面向教育全体。

五、注重全面发展的因材施教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幼儿的培养当然也必须考虑全面性, 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优缺点等进行教育。例如:有的幼儿智高而德疏, 心强而体弱。虽然学本领用功, 各方面能力较强, 但是德育不足, 爱动“小脑筋”, 体质较弱, 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另有幼儿德高而智差, 品质非常好, 热情大方爱劳动, 但是学习能力平平。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因材施教, 根据每位幼儿的所长进行扬优补缺引导, 使每位幼儿都全面发展。

六、利用教师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等因素进行因材施教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处于一个众目所视的位置, 教师的面部和幼儿的视角往往成一条直线, 因此,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影响幼儿, 在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要轻松、快乐、无奈、悲伤等, 在适当的时期对适合幼儿使用恰当的表情, 也会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肢体语言也是一样, 再配合表情、语言的使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从而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 起到良好作用。

七、师幼间平等关系恰当把握的因材施教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虽然幼儿年龄小但是教师要尊重幼儿。幼儿之间存在性格的差异, 比较开朗的幼儿总是喜欢跟教师接近, 表现出极强的亲近感。在互动中他们对教师的关爱直率坦诚, 教师应该主动观察了解幼儿。对幼儿的爱千万不能视而不见, 一定要珍惜, 否则会伤害幼儿纯洁无瑕的心。在情感方面必须做到平等, 使这些幼儿意识到自己同样是班级中的一员, 同样受到大家的欢迎。对于调皮的幼儿教师还要本着慈母的心, 爱护他们, 包容他们,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拉近他们与教师的距离, 真正做到感情融洽, 这样班内所有幼儿就会感受到自己生活在集体中, 就会维护自己的地位, 同时激励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严格要求自己, 适应良好环境。对于胆小内向型的幼儿, 他们在集体中的话语总是不多, 基本上不和教师交流。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更要关注, 主动接近他们用语言和行动感化他们, 让他们对教师敞开心扉, 完善人格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种方法改变一位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中得出种种因材施教的方法, 可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 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形式, 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思想, 将随着实践、摸索、总结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能力培养

目前的科技时代,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从事幼儿教育多年,个人认为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要提高到口号,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是为幼儿将来做准备的,它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增强语言能力,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情绪欢快,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早慧幼儿的共同特点之一,都是喜欢阅读。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进行早期阅读,我们必须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纳入目标体系,指出应“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们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和阅读的需求,合理投放一些幼儿故事书、自制的字卡、排序讲述的图片等。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还可以针对孩子们看过的故事,延伸出表演角,增设头饰、道具等表演材料,让幼儿在巩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力,进行创编,训练模仿能力。

2、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图书。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了,可以看一些有情节的绘本、图画书,从故事中懂得一些生活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例如绘本《好长好长的名字》,借助“云朵般符號”里提供的画面信息,了解故事角色人物所想所说。不仅培养了幼儿观察力,还从中体会到故事的神奇与幽默,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

提问不仅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还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也是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一个过程。

1、创设宽松环境,使幼儿敢问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用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鼓励幼儿的语言让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乐于表达。在幼儿出错时,用耐心地等待,宽容的态度,及时地引导,对幼儿的问题给予积极应答,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幼儿提问的自信心。

2、开展教幼儿提问的语言活动,使幼儿明白怎么问

当教师开始让幼儿尝试问题时,幼儿很可能不明白教师要他做什么,往往只会说出自己的一个想法。为了帮助幼儿学习提问,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专门针对提问的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正确使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句式的提问规范用语。教师按照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什么是问题。

3、培养幼儿问的兴趣,使幼儿好问

不敢问,就不会问,也就不好问。幼儿在理解了什么是问题之后,对提问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先不要在意幼儿提问的质量,让幼儿充分发问,以帮助他们继续掌握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有成就感,从而更愿意提出更多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爱提问题。

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善于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学会合作,首先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根据观察了解,那些不能与人合作的幼儿大多是由于家长过于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处处逞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我通过《小鸡和小鸭》《我来帮助你》等故事,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并让孩子们装扮成“小鸡”、“小鸭”等,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通过各种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很快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人合作。

2、经常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在一次小组作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觉到各种不同角色的乐趣。有的幼儿准备材料、有的调颜料、有的要作画,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我告诉调颜料的小朋友:“洋洋,你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和周航商量着去拿,我看你俩配合好不好?”两个人很快准备了要用的东西(笔、颜料、颜料盒、水)就开始干起“活”来。

3、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反馈机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12

一、组建乡镇片区教研群, 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

针对乡镇幼儿园 (班) 规模小、生员少、师资力量单薄, 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等现状, 通常各区县教研员会组织成立幼教教研中心组, 由各公办、民办幼儿园业务副园长与乡镇幼教辅导员组成, 每学期定期召开期初教研工作计划会与期末总结汇报会。其间, 各中心组成员以及各园骨干教师会受邀轮流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尽管如此, 农村教师参加观摩的机会仍然不多, 经常是关起门来各干各的。为了加大教研力度, 扩大教研面, 增加教师参与教研频率, 教研员可将各乡镇划分成若干片, 每片以一所规模较大的中心园为首, 园长担任片长, 组建教研群, 各片区教研活动同时开花, 打破片区内各幼儿园之间的壁垒, 构建教研共同体, 自行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使得农村教师人人都有多次机会参加活动。同时教研员融入到各片区幼儿园的教研群体中, 成为交流者、合作者, 自然地演绎为一名“平等中的首席”, 来带动片区教研活动的开展。

1. 鼓动教研热情, 制造研讨氛围。

乡镇幼儿园间各方面条件不相上下, 因而大家聚在一起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容易找到知音, 不怕“献丑”, 情感交流十分融洽;活动后的集体反思, 也不会因为顾忌说出“没水平的话”被人耻笑, 而变得畏畏缩缩。因此, 片长在收集教研中的困惑问题时, 可乘势鼓动教研热情, 针对教学小现象与现实真问题, 拟定园本教研方案, 引起群体共鸣, 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奠好基石。

2. 常来常往, 互听互评。

片区教研群的建立, 农村各园 (班) 教师之间的往来将会十分频繁, 片区内各乡镇是邻居, 交通也便利, 你来我往串门听课会成为家常便饭, 许多一日活动中的细枝末节问题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组内成员的回应、帮助。长此以往, 教师们便会有了自己的智囊团, 教学中那种无力、无助的神情将一去不复返。

3. 教师换岗, 取长补短。

农村大部分幼儿园规模都比较小, 通常没有平行班, 开放活动的试教或为了多次研讨一个教学问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 教师们采取换岗执教的方法, 到邻近幼儿园 (班) 做教学试验, 也可将自己的先进做法以带教的形式直接传送到其他幼儿园, 做到资源共享,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二、变换指导形式, 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每次活动, 教师们都会有所收获, 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困惑。因此, 教研员应针对不同现状, 采取相应的帮扶、指导形式, 因地制宜, 才能有的放矢, 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

1.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

教研例会时, 教研员可为老师们准备不同的案例, 有录象的、期刊的、网上下载的、省市级活动观摩的、常规听课的等, 与教师们共同观看、阅读这些课例, 分析每一环节的成败, 解析执教教师的指导过程, 重难点的把握情况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 教研教师如何看课、听课、评课, 长此以往, 细水长流, 日积月累, 每次活动, 教师们都能得到一点新信息, 学会一点教学方法, 获取一点教研经验。

2. 以现场教学为平台的评点。

每学期, 各片区幼儿园都有组织公开教学活动。课后, 教研员可及时组织参加观摩教师进行现场点评, 引导教师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本次活动, 教师的有效与无效指导策略有哪些?”“师幼互动体现在哪里?”“环境创设或投放的材料对幼儿的活动有何帮助?”等。如:一位教师组织了一节散文诗欣赏——树真好。教师在教学中重难点定位偏移, 将欣赏变成了学习、掌握诗歌内容。由于诗歌较长, 内容较为复杂, 教师反复教念、带读, 显得精疲力尽。幼儿不仅没能学会这首诗歌, 而且对诗句的理解也吃不透, 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时, 教研员在组织评点活动时, 可引导教师们针对诗歌学习与诗歌欣赏两种类型进行比较, 分别制定出同一内容不同类型诗歌活动的目标要求, 再作比较。以现场教学为例, 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诗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教师们讨论的主题十分明确, 在思考、发言过程中能抓住重点, 学会寻找、发现问题症结, 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3. 以身示教为范例的指导。

教研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即“揪错”是为了“纠错”。因此, 解决问题尤为重要。虽然教师们在教学中学会了寻找、发现问题, 但从“揪错”到“纠错”, 跨越相当大。对现场教学的评点, 教师们能各抒己见, 踊跃献策, 尽管不乏一些好的点子, 但毕竟是口头说说而已, 有些幼儿园同一年段因为没有平行班, 对策无法在实际教学中看到、听到、做到, “纠错”仍然显得十分困难。因此, 有时教研员对一节课或某一活动环节的以身示教, 比起绘声绘色地评点更有说服力、更具魅力。一来, 用自身的教学实力征服参研教师;二来, 可避免评点时教师们因对教研员语言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点。如:中班学习儿歌——老鼠娶亲。儿歌内容幽默、诙谐、琅琅上口, 但由于执教教师的教态较为呆板, 不吸引幼儿, 幼儿学习时积极性不高, 掌握较慢。虽然课后评点时, 许多老师都意识到这一点, 但如何改进, 各说纷纭, 无法达成共识。此时, 就儿歌内容, 教研员可在班级进行现场表演, 教参研教师在示范朗诵时, 配上快板, 掌握好诗句的韵律节奏, 声情并茂, 以形象、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幼儿肢体语言的作用, 勿需太多的说教,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研员以身示教更直白, 可模仿性更强。

三、挖掘本土教育资源, 凸显乡土教研特色

本土教育资源主要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 包括乡土地理、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本人所在县三面靠山, 一面临海, 既有山珍, 又有海味。虽然在同一个县城, 但由于各乡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决定了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物产资源。有的乡镇有丰富的海产品, 海带、紫菜、贝壳随处可见;有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开采石板材;有的乡镇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教研员可引导各乡镇幼儿园根据自身所处位置, 挖掘当地土特产作为教育资源, 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教研活动, 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 本土教育资源的取舍。

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丰富的本土资源, 但不是每一种资源都适用于幼儿教育。通常, 本土教育资源的选取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其次, 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再次, 是为了提升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事物。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 从幼儿实际出发, 在众多的本土资源中进行取舍, 取之“精华”, 去之“糟粕”, 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2. 本土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土资源是当地幼儿司空见惯的、垂手可得的东西, 如果只满足于幼儿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加工、制作等, 将无法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孩子是活动的主体, 本土材料的利用是为了充分开发幼儿的潜能, 发展幼儿的心智。因此, 教师要注重本土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方能凸显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如:有的乡镇漫山遍野是竹林, 幼儿在一年四季可看到、尝到品种不同的竹笋。教师们可利用这一资源, 教幼儿将各种竹笋按不同特征分类与统计, 开展实地种植、挖笋、烹调等活动, 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分享劳动成果, 而不是停留在对竹笋、竹子看看、摸摸、闻闻等活动层面上。

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任重而道远, 教研人员的正确引领, 可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开辟捷径。

摘要:“园本教研”指的是以本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本园教师为研究主体, 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的总称。它扎根于本园的实践,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着眼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办园层次,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上一篇:科学与艺术教育下一篇:高校太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