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展

2024-08-31

重视发展(共12篇)

重视发展 篇1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 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

奥巴马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201 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 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投资45亿美元对联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奥巴马提名从事能源替代研发的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显示了其对研发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和改变美国能源消费方式的决心。

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 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绿色新政的概念,日本官员表示,通过实施绿色新政,日本太阳能发电量将增加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何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洁能绿色住宅。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既着眼于当前应对金融经济危机,更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也有发人深省的教训;一些产业起步很好,但由于没有把握新一代技术研发,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例如,我国从引进彩电开始,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国,然而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很好地跟踪世界新一代液晶彩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天我国彩电技术与世界先进彩电技术至少相差一个技术周期,国内传统彩电制造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纷纷陷入困境。再比如传统光学相机到数码相机的更替。刚开始我们对数码相机重视不够,对数码相机研发没投入足够的力量。国外索尼、松下、三星等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数码相机产品不断进步,占领我国大部分市场。目前国内传统光学相机和相关的胶片行业全面下挫.频临倒闭。

展望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把发展新能源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认识.并将此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继续保持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战略产业,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争夺全球气候变化斗争领导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把发展新能源战略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审视新能源发展问题,预计再过1 0年.将会突然发现我们又落到别人后面了,到时候我们即使想追也追不上了。我们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略能源问题,忽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认真把新能源发展放在一个战略位置上加以重视。

重视发展 篇2

重视体育能力的发展

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

课堂上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如学生练习跳高,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尝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不懈努力,树立终身培养学生个性思想。

重视“优生”的全面发展 篇3

由于这样的“优生”常处于优越的环境中,所以,身上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毛病,导致他们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高分低能低品质的偏差。

某曾对16名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过一次特殊的考试。主考老师在考室门口放着一把倒置的扫帚,这些学生进入考室时无一人扶起扫帚;考试中削完铅笔后主动把铅笔屑打扫干净的仅三人。考试完毕,主持人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结束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没通过今天的考试,因为你们在考试过程中的言行已经给自己的文明习惯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此类“优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清华大学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北大一学生因怕“土得掉渣”的父母 “现丑”,不让父母来校看望自己,还长年不回家……

这些人不可谓不优秀,但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都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加以重视且须防微杜渐的。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出那些优生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缺点:

一、心里充斥着骄傲情绪

由于成绩优秀,或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享受着同学羡慕的眼光,所以难免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瞧不起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对其他优生常怀嫉妒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展成目空一切的人。

二、比较娇气,缺乏抗挫能力

因为早已习惯了别人的溢美之词,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就很难正确对待,甚至一蹶不振。一点小小的挫败感会被他们无限放大,成为沉重的精神包袱。近年来,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面自杀的学生,多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虚荣心

因为优秀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时间一长,就会滋长虚荣心,这种虚荣心又促使他们极看重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无形之中,他们在心理上自然就生发了要极力维护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容不得他人破坏。哪怕别人客观地指出他的某些问题,他也不会接受,甚至对批评者还有“想法”,这种虚荣心也会导致这些优生的性格变得脆弱。

四、自私心理比较严重

我们也许都有过一种经历:在街上遇到自己曾教过的学生,往往是差生跟老师热情地打招呼,而那些优生却常常表现平淡,甚至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我以为,这缘于优生常以成绩为荣,至于尊重、善待、感恩别人等等,却很少重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这就形成了自私心理。

基于以上几点,我以为,对优生的教育与引导,切不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优秀,尤其不能因成绩优异而忽视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清楚了这些,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加以改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觉得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教育与引导。

一、帮助“优生”认清自己

优生因为成绩的优秀,得到过许多赞美,自信心也比较强,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鼓励。但同时,许多优生因此而对自己认识不全,单纯追求成绩,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等众多方面缺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识不足,甚至“避而不谈”。这些都会影响着他们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影响着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他们成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跳出“成绩”这一局限,让他们从其他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引导他们与当代杰出少年比较,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短处;可以拿他们身边的例子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让他们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失败经历进行冷静分析,寻找差距;还可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让他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发现不足,弥补缺失,进而发展、完善自己。

二、训练“优生”抗挫能力

长期处在表扬声中,就像宝塔尖上的明珠,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导致这些优生承受打击的能力相对比较脆弱,所以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1、在班上不能给优生搞特殊化,应一视同仁。虽然这会让优生们感到一种失落,但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2、优生担任班干部不能搞“终身制”,要定期轮换,使优生在“权力”的“得与失”中变得正常化。

3、对优生所犯的错误不可迁就,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否则,就会使其一犯再犯而不会自省。

4、要多给优生创造品尝失败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失败,并不是有意打击他们,而是在他们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让他们去面对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扩大他们体验的领域,从多方面加以磨炼,最好是让他们在成功与失败中交替品尝,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习以为常,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会经常并存,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坦然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挫折,也会使他们的意志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加强思想熏陶感染

教师要引导优生走出“成绩至上”的误区,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发展,除学习成绩外,还有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明礼貌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与提高,让他们明白“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才”,只有把“人”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有用之才。可以从正面以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例,给他们讲述或引导他们观看有关的视频,给以恰当的引领;可以从反面选择那些曾经的“高材生”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所作所为的故事,引起优生的思考,产生警醒作用;还可以为优生创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励他们在各方面都能表现优秀(而不只是在成绩方面),体验到别人对他们不同方面的认可,扩大他们对“优秀”范围的理解……

重视教学评价,促进学习发展 篇4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点滴体会。

一、借助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

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多姿多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营造自信和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学习、平等尊重地交流。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及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激励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趣味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如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微笑着对他说:“你很勇敢,大胆地回答了问题。谢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些激励的话,使他们不感到窘迫;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我常说:“同学们觉得他回答怎样?”“哪个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使其思维得到培养和发散;对不能回答或回答错的学生,我常说“不要紧,好好想,想好了下次继续说,好吗?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着你。”“你想请谁来帮助你?”……这平和、朴素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以这样的评价为媒介体现了教师既是平易近人和充满关心情怀的忠厚长者,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时评价,改善学生思考

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进行思考,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思考,引发生生间必要的“知识冲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我听了学生们的多种解决方案后,提问:“同学们对这些方案有什么看法吗?请提出你的意见。”一话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有位学生就针对在纸上用画图的方法找到了答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太古老了。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很大很大,用画图的方法就很麻烦,甚至无法进行。”之后,他还列举例子进行说明。其他学生听后,都赞成他的观点。通过生生间的不断评价和思考,学生最终一致认为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较简便。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思考将为他们拓宽思路,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积极的条件。同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积极思考。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对比和思考,在正确认识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善用评价,促使创新

创新,不是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激励性评价法就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点评,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处等信息进行讲评。教师教学时,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法,能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提出问题:“怎样求出梯形的面积?你怎样想?”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动手操作,学生举手汇报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的方法是这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我评价道:“这位同学能把前面所学的方法迁移过来学习新的知识,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又有一个学生汇报他的方法,我评价道:“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巧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创新,就能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我常常为学生寻找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而喝彩,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会使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篇5

发布时间:2002-08-1

3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据悉,有一种估计的是,在国外,企业家、企业高层主管、高层经营者花在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70%,另一种估计是占50%,总之是要用一半或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设计战略问题。而在中国,企业领导人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却少得多。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国外企业理论研究提出了“公司再造”理论,有的提出了公司“变革工程”或“再造工程”、“再生工程”的说法。如何再造?如何再生?这就离不开搞好企业战略研究与战略设计。

特别是今天,我们已迈进新千年,面对市场竞争出现的许多新态势,面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知识经济在20世纪范围已初见端倪的新情况,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到有以下八个方面是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深入探索的。

一、“决策力”研究

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决策力”的概念,应当引起重视。

为什么会有“决策力”概念的提出?为什么在企业发展中要强化决策意识,不断提高准确决策的能力?这是从总结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数字说起:

第一个数字:1955年,由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出的全球500强大企业,今天只剩下1/3了,也就是说500家剩下100多家了,大多数已经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兼并。第二个数字: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即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这两个数字说明,即使是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也可以由发展变成破产,由大发展跌落为大失败,由强大而衰败走向倒闭。而导致破产倒闭的原因,大多数都是源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在决策失误中又有许多是属于盲目扩张而步入陷阱的。

在中国企业界,类似的教训、值得总结的例子也很多,如巨人集团、飞龙集团、郑州亚细亚集团、秦池集团的兴衰,等等。有的企业从红红火火到负债累累,也是由于盲目扩张造成的。这不能不在决策失误上加以总结。企业决策的内容很多,包括投资项目的决策,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的定位,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经营等等。

有人认为,企业家决策时涉及两种才华:能选择的才华和能作出最佳选择的才华。有许许多多的人灵慧、多智,既勤奋又多闻博识,可在选择的问题上却常常打败仗。

二、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有时又叫核心专长。

有人提出,从产品竞争到核心能力竞争是战略观念的一个飞跃,我看至少是一种深化。一个企业就是要考虑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因素。台湾出版的《世纪变革》一书认为,“提升个别企业竞争力必须让每个企业寻找出属于其本身的核心专长,在这个核心专长上与他人竞争。”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外学者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特征,首先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即对顾客所最看重的价格———即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第二是在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方面,即能使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独有吸引力,而这个独特优势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

仿。第三是在延展性、拓展性方面,即能够不断地开拓出新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久发展的生产力。

三、开拓合作竞争或协作型竞争的新路子

市场经济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或协作。竞争与协作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但没有合作,竞争也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提出“合作竞争”(简称“合竞”)、“竞争合作”(简称“竞合”)是值得重视的。国外人写了一本书:《合作竞争大未来》,是专讲“合作竞争”的。书中提到:“真正的企业变革,指的是组织之间应以团结合作、合力创造价值的方法来产生变化;公司开发出新的合作经营方法,协助企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获利与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战略设计中,为什么要搞协作竞争,靠“结盟取胜”?美国麦肯锡公司的咨询专家乔尔·厄恩斯特编著的《协作型竞争》一书专门作了论述。书中认为,“很多跨国公司日渐明白,为了竞争必须协作,以此取代损人利己的行为。”因此,“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在本书的后记“展望未来”中作者讲到,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任何一个企业,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不仅不再可能,而且不再可取。协作是未来的价值,联营是未来的结构。作者还指出,“今后要想真正成为全球式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大’企业,必须把这种可渗透力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之一。”

我认为,企业在开拓市场中实行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是个大趋势。这个趋势会越来越重要。如果作个概括的话,就是:

从单纯的竞争到协作型竞争;

从追求独家利润到互惠互利;

从独赢模式到“双赢模式”、“多赢模式”。

四、确立“双赢模式”与“双赢观念”

在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中,“双赢模式”越来越引起重视,按照《合作竞争大未来》的说法,“双赢模式”是要从传统销售关系中的非赢即输、针锋相对的关系,改变为更具合作性、共同为谋求更大利益而努力的关系。

近来,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策划中,也在实施“双赢模式”战略。山西省计委主任张奎同志提出的“虚拟联合体”就是“双赢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双赢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并非是单

一、凝固的,而应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运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运用在市场营销方面。就是在广告宣传上也有了这方面的实例。

一位专家讲过,“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这也是讲的互惠互利的“双赢”状态。

五、强化名牌创新战略

在名牌问题上有两点误解是需要纠正的。一是把名牌看作是商品档次的概念,名牌即高档,名牌即价高昂贵。其实,名牌并不是商品档次的概念,许多吃穿用产品、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名牌产品。二是把名牌看作是一劳永逸的。其实,名牌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名牌本身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一旦停止了发展和创新,名牌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就要被别的名牌所替代。所以,我这里讲的是名牌创新战略。为什么这样提呢?

第一,因为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快。

第二,现代商品中的技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而且市场中出美学冲击波。人们除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功能外,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审美功能。商品还有个美的文化标准。第三,技术、文化在投入产出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第四,21世纪绿色文化的兴起,生命科学成为主导性学科,人们对生命科学、对健康

与美的追求,将引导企业产品开发的新方向。

六、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称之为企业文化力。这个“力”有多大?可以说,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对企业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企业文化力的功能来说,它有六个方面: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搞好了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第二,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在企业行为中该怎么想?怎么做?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第三,激励力。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扭转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第四,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常常发挥着一种“软”的约束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功能。第五,纽带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维系发展要有两种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这两种纽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七、企业形象战略

形象也是一种力量,称之为形象力。国外的CI专家曾经概括出一个“企业力”的公式,就是: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形象力之所以成为企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企业之间进行较量的一个焦点,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厂家越来越多,销售同一种商品的商场也越来越多,由这两个“越来越多”引起一个“越来越大”,即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哪家商场购买哪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就至关重要。据国际设计协会的统计,企业在形象设计上投入1美元,可以收益127美元。可见企业形象设计的回报率是很高的。企业形象战略同企业文化战略一样,都是一种差别化战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个性和独具的魅力。

八、重视“服务增值”与服务创新的研究

现代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服务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国外企业文化研究中首先使用的“服务增值”的概念,值得重视。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企业形象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品的质量差,企业不可能有好形象;而注重产品质量不注重服务质量,企业同样不会有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质量创造形象,服务质量同样创造企业形象。我们对服务经济学研究得很不够,不够具体,不够细化。这是我们经济学研究中的一大弱点。

重视音乐课堂,发展学生个性 篇6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小学生仍然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把通过形象感知音乐的要素放在首要位置。学生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及故事的变化,来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形象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的感受,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的表现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参与者。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又实现了教学目标。

谁都愿意快乐,如果我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对学生永远是,板着一张脸。我们如果都是这样的,那你想你的学生在你面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所以说有的时候学生对你有抵触有情绪,不愿意学习,但是他又不敢。所以这样的积累之后,他总有一天会爆发,他爆发的时候就是不可收拾了。所以课堂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使者,所以教师要带给孩子们,教师要阳光,然后我们的方法要传递的适当,要引导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东西。

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

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游戏便成为他们的最爱,因此,不难看出游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同时,音乐游戏也是一种不束缚于目的的自由操作过程,具有无目的性,偶然性,随机性,开放性,参与性,直观性及不可重复性等特征。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几乎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发挥自我想象力,从而满足他们天生的好玩好动的性格。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并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一但他们对音乐游戏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就应及时加以肯定并鼓励,极力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能一改往日旧的教学模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游戏教学,也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位学生成了音乐课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音乐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提高了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小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周围世界时,有机渗透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美的熏陶。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果

多媒体技术使节奏把握化难为易。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儿童体验音乐的出发点,感悟音乐的突破口。在过去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为了突破难点,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节奏变化提炼出来,进行单调枯燥的节奏练习,这样长期固定节拍或节奏型练习,不但割裂了节奏与大自然及生活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还削弱了学生对节奏的兴趣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使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我认为在不脱离音乐作品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反复听,并结合动态的画面去感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音乐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展示出一片广阔的前景。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听,栩栩如生。这种立体交叉、大容量、多样化的媒体信息,能诱发兴趣,拓宽视野,激活思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重视学生,改编课程,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重视命题设计,促进学生发展 篇7

一、命题要从重记忆到重理解

命题要出高质量的测试题,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能只关注知识的机械再现。

例题:在3∶x=6∶y中,内项分别是()和()。

此题是比例单元的试题,测试题只关注知识的重现,可直接回答出来,仅仅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未能考查出学生对于比例意义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体现试题的功能,可将题目改成:

在a∶x=y∶6中,x和y互为倒数,a=()。改编之后的习题将比例知识和倒数知识相结合,比单纯意义的记忆要有价值。或者将题目改成:已知x和y互为倒数,且(x/(10))÷(a/y )=(1/(35)),那么a=()。经过改编,题目能考查学生对倒数的概念的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解方程掌握情况,以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既突出基础,又考查应该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命题要从重单一到重综合

命题设计要避免单一的习题,应通过各种知识之间的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题: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5厘米、30厘米、14厘米,能拼成一个三角吗?

此题考查的是对三角形边的知识的理解,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习题以这种形式出现,未免显得单一,可以将题目进行改编,放大习题的综合评价功能。

改编一: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5厘米和3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解题时首先考虑到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想到两种情况:可能是两个15厘米和30厘米,可能是两个30厘米和15厘米,然后通过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进行判断。习题更综合,更有挑战。

改编二:学完小数加法后,可以将题目改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的分别是12.8厘米和2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改编三:学完分数加法后,可以将题目改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相邻的边长度分别是1/4厘米和4/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命题要从重技能到重思维

命题设计如果仅仅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技能是不够的,需要考查学生的思维。

例题:植树节到了,某植物园要栽种4500棵树苗,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80%,成活了多少棵树?

这是一道典型的百分率的题目,只是考查了学生的计算技能而已。因此可以将题目改为:植树节到了,某植物园要栽种一批树苗,这批树苗的成活率在80%-90%之间,要确保3600棵树苗成活,至少需要植树多少棵?改编后的题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简单的比较、判断以及推理的能力。

四、命题设计要重视完整性与科学性

评价试题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对于题目设计至关重要。

例题:与75%不相等的表达方式是()

A.七五折B.七成五C.75折

根据命题者的表述,所选择的答案中,只是和75%不相等的但却是正确的表达方式,而75折本身就是一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再如:判断: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角,拼成的最大角是150°。我们想一想,拼成的最大角是180°是不是正确的呢?小学中我们的教学范围主要是劣角,但并不表示学生就不了解优角。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75°、105°、150°等角,相对应的我们就可以想到285°、255°、210°的角。此题设计不完整也不严密。

五、命题设计重视开放性

命题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开放性探究性试题,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题:如下图,一张桌子可以坐4人,两张桌子可以坐6人。像这样()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40人。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字、图形与数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看看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对图形中的信息进行推理,找出规律得到结果。不同的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题目突出了开放性、探究性。

再如:有两个大于0的数a、b,若a÷□>b成立,□里的数应满足()

A.<1 B.=1 C.>1 D.无法确定

此题考查学生运用已有信息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推理,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重视过程,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篇8

30米快速跑测试结束后, 教师拿着评分标准, 一一评分。对于个子矮的小娜, 个子高的保柱, 身体胖的大建, 身体瘦的王磊, 步频快的小利, 步频缓的王新……这合理吗?

得到“A”的小利, 他测试成绩名列前茅, 但学习最努力, 练习最积极吗?得到“B”的大建, 测试结果中游, 但他没努力学, 没积极练习吗?

二、现状分析

这种只看结果, 不重视过程的做法, 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还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发展情况, 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长时间如此, 会毁掉学生的进取心, 甚至一辈子的前途, 同时还会助长个别素质高学生的骄傲心理, 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样, 不仅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且长此下去, 也会给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带来不良影响, 阻碍教学和体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学生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各种因素影响, 是千差万别的, 他们的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拿速度素质的“敏感期”为例, 有的学生是8岁, 有的学生是9岁, 还有的学生是10岁。如果在9岁时测试30米快速跑, 所有学生都努力学习, 积极练习, 但结果肯定各不相同。这时,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所以相应的既要有结果评定, 又要有学习过程评定, 既评定出学生达到了什么程度, 又评定出进步、前进的程度。

这样, 可以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每个方面, 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和进步, 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愉悦, 更积极有劲头地投入到下一项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中。同时要认识到自身有哪些不足和差距, 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 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努力。无论是先天素质高的学生, 还是先天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是进步者, 还是退步者;无论是进步大者, 还是进步小者……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

在评价制度方面, 改革评价制度, 既要有结果评价, 又要有过程评价。不仅在测试完或学期末给予学生一个等级评定, 让学生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以便于学生发现缺陷, 有针对性地提出补救的措施;而且还要给出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变化, 从变化中得到教训或激励, 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此, 在课堂教学方面, 我的做法是: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所以, 教师在教课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在备课的时候安排好,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分清重点, 多些表扬鼓励, 少些批评。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成长、思考、创新, 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组织形式以分组教学为主。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基础不尽相同, 存在着个体差异。按性别分组, 学习过程中就会受到影响, 一部分学生会“吃不饱”, 而另一部分则会“吃不了”。因此, 可尝试将学生按素质能力分组、按体质强弱分组、按兴趣爱好结组等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水平起点上共同前进, 各有提高;对不同分组提出不同的练习密度和不同强度方面的要求, 从而有力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给体育教学带来生机;根据教材的特点, 允许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结组, 这样关系融洽, 互帮互助风气较浓, 有利于学生发挥内在的潜能, 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样, 在一节课内, 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得到了发展。

3.把游戏融入教学当中。玩是孩子的天性, 课堂进行游戏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把游戏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提高了身体素质。例如在练习跳远时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单纯练习, 学生肯定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进去, 而如果让几个小组进行比赛, 学生就会卖力地完成练习, 以此来赢得比赛。

4.根据学生个性、兴趣、需要的多元性, 采用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学生练习过程中情感、掌握技术、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 促进每位学生和谐的发展。

例如, 学习广播体操时, 在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 利用比赛和表扬等办法进行练习, 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 强化动作的整体效果和群体效果。在创编徒手操时, 我事先告诉学生, 上课时让学生轮流表演, 谁创编得形象、生动, 符合准备活动的要求, 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 就采用谁的动作。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我的一部分操与学生的另一部分操组合, 成为一套大家喜爱的徒手操。这样,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我展现的愿望, 更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气氛平等和谐、活跃。

5.学习过程中, 学生只要付出努力, 有一定的进步, 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会争取更大的进步, 获得优异成绩, 由一名中等生、差等生进步为优等生。

6.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用到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跑步等田径项目比赛的时候,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一些不正确的现象,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更好地表达。一些专业的运动动作教师在示范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先看视频体会一番, 为以后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7.态度行为分两部分评价, 一是课堂出勤, 二是情意表现。

(1) 课堂出勤 (10%)

每学期全勤得10分, 凡因病、因事等原因每缺勤一节课扣1分, 缺勤占一学期三分之一以上者, 学期体育评价以不合格计。出勤以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记录为准。

(2) 情意表现 (10%)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能穿运动鞋和便于运动的服装, 能准备学校规定的自备器材;二是能积极参与和敢于展示自我;三是在课中能与同伴合作, 为团队争光。先由体育小干部和学生代表根据一学期中学生在以上三方面的总体印象进行互评, 再由体育教师综合评定。

一二年级本部分占40%。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运动鞋和服装准备、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每一方面各占10%。

重视动手操作 发展学生思维 篇9

引入, 就是按照数学思维的规律, 从数学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首先, 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搞好知识辅垫。知识铺垫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 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 即共同的构成部分或共同的基本原理或共同的本质联系, 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 使学生具备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条件, 找到新、旧知识的区别点。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 引起学生的思考, 促使学生产生疑问。

一、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 提供感知, 形成概念

例如, 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 先请2名学生到讲台演示:把6个苹果分给2个人, 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通过分实物, 出现3种结果: (1) 1人得1个, 另1人得5个; (2) 1人得2个, 另1人得4个; (3) 2人各得3个。教师把3种不同的结果板书出来,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第 (3) 种分法与前2种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讨论中知道第3种分法的结果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 从而引起出“平均分”的概念。再明确告诉学生: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 并使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最后,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操作, 做平均分图片的练习。通过这样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概念个体化, 既有助于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 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直观, 动手操作, 引发思维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 怎样使学生在一堂课中积极思考呢?教师是关键,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识过程,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 主动获取知识。例如教《长方体认识》时, 可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笔者采用3种不同颜色的纸糊在一个长方体框架上, 分别表示6个面, 将6个面分别揭下看到表示面与面相交的棱共12条, 并用3种不同的颜色各表示长、宽、高, 用白色标出8个顶点。先引导学生分颜色按顺序观察6个面的形状, 相对面的大小关系。同一方向的每组4条棱的长短关系。最后还要将揭下来的面与棱相对应地进行观察, 认识长和宽决定哪2个面, 宽、高决定哪2个面, 高和长决定哪2个面, 从而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尝试探索,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智能。

羊业发展必须重视饲料生产 篇10

近年来, 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 养羊业突然间从天然放牧向集约化舍饲跨越, 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结构、饲养管理也不得不进行颠覆性的变革。然而, 由于品种和技术的双重缺失, 使得许多羊场顾此失彼, 很难做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套。尤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规模羊场尽管引进了适合舍饲的品种, 管理方法也很科学, 但生产水平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把营养调控这个核心忽略了, 饲草料没有发挥组合效应, 精料生产更是随意混合而为。最终导致生产水平低下, 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羊做为草食动物, 有着特殊的消化系统和功能。瘤、网、瓣、皱四个胃相辅相成, 功能各异, 草和料互为依存。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复合叠加后构成了羊的生长或繁殖需求。因此, 羊的精料生产一方面要考虑所喂草的有效营养成分,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精料补充料的有益成分, 以免造成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 使生长发育受阻, 甚至继发羊群的多种疾病。

目前, 专门生产羊料的饲料企业微乎其微, 即或少数企业代加工也只是单纯生产育肥羊料而已, 而能够专门按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及繁育阶段生产羊料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从而制约了舍饲养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和市场急切呼唤专业生产羊料的企业出现, 急切期盼针对性、阶段性、类比性强的羊料尽快面世。唯此, 才能更好地推动羊业的跨越式发展。

重视数学抽象,促进思维发展 篇11

一、在获取信息中实现数学问题的抽象

数学教材中情境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得到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但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在观察情境图的时候,容易受图中无关信息的影响,不能很好地理解情境图,从而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图意,从图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抓住数学本质,抽象出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呈现的情境图是小兔和小鸡在草地上散步的画面。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很难从这副情境图中抽象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一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观察有几只兔子是在一起的。由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的对象非常明确,学生很快知道有两只兔子在一起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两只兔子”,学生很快发现结果。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观察小鸡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地抽象出了同样的数学问题。教师紧紧抓住学习目标,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排除学生在观察时容易受情境图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观察从无序走向有序,很快地从情境图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从而抽象出数学问题。

二、在优化归纳算法中实现计算算理的抽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优化归纳算法中实现计算算理的抽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干脆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省去感悟抽象出“算理”的环节。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抽象能力会越来越差。小学计算教学应把着眼点放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上,让学生自主地建构算法,学会数学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在教学时一般都离不开学具操作,那么,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抽象出计算的算理。当学生对这种算法图式熟练之后,就不会再依赖这个直观的外化,就上升为内在的思维。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比较、归纳、优化算法的过程中经历有效的数学抽象。

三、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实现数学模型的抽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要实现数学模型的抽象,动手操作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连接“旧知”与“新知”,实现数学抽象的动手操作活动。

例如,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如果教师没有组织特定的数学活动,学生可能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为此,教师设计并提出了操作要求:你能将14根小棒,摆一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4根。从而引出:10根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再引导学生数一数一捆有几根,体会10个一是1个十。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摆小棒这个活动,让学生很好地体验了“以群计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水到渠成。数学模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并得到巩固和运用。

四、在超越现实情境中实现数学模式的抽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活化的数学”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教学活动过度情境化、生活化,忽视了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超越现实情境中实现数学的抽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并且能超越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真正实现数学抽象。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很多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解决一些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植树问题的示意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所种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通过画图解决现实问题,然后比较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发现存在的规律,再让学生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经历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超越现实情境中实现了数学模式的抽象。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该从实现数学抽象开始。而实现数学抽象,不仅在高年级中要重视,对于低年级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数学本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数学抽象。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 篇12

生态与经济是一对相关概念, 而且这种相关是正相关, 也就是说, 生态制约着经济, 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生态, 地理环境的差异, 使得生态具有了一定的区域性, 同一区域内的生态组成要素是彼此相互影响的, 且互相交叉, 这种状况的存在就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定路径也就成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 生态经济的特征

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组成, 生态与经济作为人类社会不可跨越的两大环节, 其组合自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特征。

1.1 协调性特征

协调是一种普遍规律, 无论在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社会, 都起着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有存在协调, 才可以表现出整体效应, 才能反映出1+1>2, 但协调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人类不仅要懂得正反馈还要懂得负反馈, 既要懂得加也要懂得减, 因为在一个系统里只有有加有减才能保证它是最稳定的, 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如一个地方若鸟很多, 那就会使虫很少, 而虫一少, 树就长的好, 进而就为鸟创造了更好的生存条件,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个循环里有一个负那就是虫少了。假如虫多了, 那就会使树少, 鸟也就没了生存条件, 那这个系统里就不稳定了。

1.2 系统性特征

生态经济作为一个系统, 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 但在这众多要素之中, 生物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这种系统性是以生物为中心的, 没有生物的存在就不存在生态系统, 而生物与环境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它们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某些信息流使得生物得以跟环境进行交换, 从而形成开放系统。这种开发系统的存在, 使整个自然界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的正常循环, 否则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诸多难以解决的后患问题。

再者, 生态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其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 而是必须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只有这样, 生态经济的系统性特征才能凸显出来。

1.3 循环性特征

整个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循环, 而这种循环也是其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的, 在这一点上, 外力的作用很是有限, 但人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 干预这种循环的进行, 由此也才形成了“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概念。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 资本在循环, 劳动力在循环, 而惟独生态没有形成循环。而生态经济则要求必须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因为如果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 就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而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 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此外, 生态经济还具有一定的新的价值特征。生态经济在考虑自然时, 已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仅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 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 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 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 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这些特征的存在, 就要求人类在采取经济发展手段时, 必须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路径, 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生态经济的发展之路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步, 但是这两个化带来了突出的生态矛盾问题。如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由于我们以前的发展是粗放型的, 工业化越发达, 生态破坏越严重,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考虑生态, 要把产业调整到良性循环方向来发展, 从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以提高资源效率、生产效率与经济的总体增长竞争力, 因此考虑生态经济的路径选择也就成为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2.1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路径。

发展是硬道理, 而发展到底为了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目的, 是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更充分地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求,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如李鹏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所说, 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搞上去了, 而环境污染加重了, 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了, 这不符合我们党的宗旨, 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防止和克服与之相反的种种发展观, 和行为方式, 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目的。

2.2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路径。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 即不是救世主, 一切依赖与大自然的恩赐;又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物质源泉。人定胜天, 毫无节制地去索取、征服和对抗大自然;而应善待大自然,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 科学地改造和利用大自然,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用新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依赖与对抗大自然的观点, 规范人类的行为方式, 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 使环境资源为人类生存已发展所永续利用。

2.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路径。

他的基本内涵, 是要求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与同步建设 (以下称“三同步”)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以下称“三个效益”) 的统一。再计算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时,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本身的增长率, 而且要看经济发展给社会尤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经过对比, 扣除其外部的不经济因素, 才是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质量。这是我国正在强调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 也是一些国际组织所强调的绿色GDP的基本要求。我们按绿色GDP的计算公式, 对我国近几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中的外部不经济因素进行了测算, 以年均增长率7%~8%为基点, 分别测算出我国经济增长率中的外部不经济因素为12%、8%、4%。实践证明, 只有树立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坚持“三同步”和“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才能提高经济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如果不对生态进行强有力保护, 那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论的观点, 因为“长期以来, 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有用性, 实行的是成品高价、半成品低价、资源无价的定价制度”, 这种思维模式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过于依赖于生态的供给乃至破坏, 但生态也是无情的, 你向它索取了多少, 它也要向你索取同等的数量,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破坏、人与生态关系失调, 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只有运用全面的观点来分析经济与生态的问题, 才能从理论上、体制上和政策上真正解决生态保护问题, 进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3 小结

任何事物都是相联系的, 生态与经济也是如此, 所以找到适合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 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安排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二者共赢的重要方法。如今, 工业现代化与城市生态化正融为一体, 21世纪的世界, 依赖城市化使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大多数国家进入了工业化过程, 使人类进入了后工业文明时代, 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进而造成生态状况的恶化, 这种情况反过来又索取了人们以前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所以当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后, 便开始考虑如何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共处, 只有实现了这一突破, 人类才能幸福地生活, 社会也才能健康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周纪伦等.城市的迷惑与醒悟[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

[2]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抛栽技术下一篇:应用现代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