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栽技术

2024-08-31

抛栽技术(精选7篇)

抛栽技术 篇1

淮安市楚州区位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交界处,种植以稻麦两熟为主,稻作历史悠久,现有耕地面积约8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6.5万公顷左右,是全省典型的农业大区、产粮大区。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楚州区的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从1996年开始引进,近年来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从1996年的零星种植发展到2006年约2 000hm2。根据调查,近几年抛秧稻单产一直保持在8 250kg/hm2左右,增产潜力比较大。其增产原理:一是密度保证,基本苗足;二是减少植伤,早生快发;三是入土浅,低位分蘖多。现将水稻塑盘育秧抛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上,大麦、油菜茬与常规手插秧一致,没有特殊要求。小麦茬由于其秧龄相对较短,尽量选择中早熟品种,熟期不迟于武育粳3号,可选用徐稻3号、武运粳21等中熟中粳稻品种。

2 培育适龄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25~30d,株高15~18cm。叶龄5叶左右,带蘖率20%左右,秧苗生长整齐,叶色嫩绿,无病虫危害,根系发达,穴与穴之间不串根。选择肥沃、疏松、地势高爽、靠近水源、易于排水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老稻田作秧池冬前必须耕翻培肥,冻融后才可使用。大田备塑盘,规格为561孔的600~750只/hm2或434孔的825~900只/hm2,备细营养土1.5t/hm2左右(菜园地表土即可),备秧池225m2/hm2,稻草225kg/hm2,地膜300m2/hm2。畦宽1.5m,沟深20cm,宽30cm,在播前3~5d做好,整畦时施旱秧苗绿肥料750kg/hm2。摆盘前浇透底墒水,使表水与底墒相接,拍平畦面。用药剂浸种48h后改换清水,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稻种吸足水分后催芽至露白并晾干待播。在潮湿的畦面上,直接将盘摆排好,用手带力使孔底嵌入土中。垫细土于盘孔中,达1/2~2/3处时,再播种,盖土、扫平,浇透水,粳稻大田用种37.5~45.0kg/hm2。每孔播3~4粒,扫平后穴与穴之间土不相连,以防串根。可用旱秧宁或旱秧草净等除草剂对水喷雾封杀杂草,化除后盖膜,保温防雨。为防高温烧苗,在地膜土盖1层薄稻草。播后5~7d待齐苗现青第1片真叶平展时,要及时揭膜,然后浇1次透水防止青枯死苗,揭膜要做到晴天傍晚揭,阴天中午揭,雨天雨前揭。三叶期是秧苗离乳期,可用1%~2%尿素加磷酸二氢钾7.5kg/hm2进行泼浇,并过清水入土。施好送嫁肥、浇好送嫁水。于移栽前3~5d结合浇送嫁水泼浇1次1%~2%尿素液,并且一次浇透。由于塑盘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其他时期一般不需补水。

3 提高抛栽质量

水稻抛秧应遵循的原则:在有风天,应顺风抛秧,逆风补秧;先抛远处,然后再抛近处;每次拔苗要少,拔动速度要快;抛秧时要求第1遍抛秧要稍稀一些,然后再补抛1次。一是掌握正确抛栽方法,把秧苗大把大把的逆着风向向秧苗池的上空抛去,依靠秧苗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于田面上,要尽可能的向前向高处抛。二是田要平,水要薄。确保秧苗根与田土相接,不漂苗。田整平后乘浑水立即抛栽,这样水浆沉淀起到一定固根作用。三是把握抛栽密度,粳稻一般抛30~33万穴/hm2,基本苗90~120万根/hm2,即用盘600~750盘/hm2。四是要抛匀。每块田可分2次抛完,先抛2/3,留1/3作为补抛,也可定量拉线分格抛。五是抛后要及时匀苗。抛栽结束后,接着清人行道,按3m畦宽,拉线放样,结合匀苗扒好沟,也可在稻苗扎根立清后再进行。抛秧时应注意:大风天不能抛,原则上在3级风时就应停止抛秧;下雨天不能抛秧;水层过深不能抛秧;地板结不抛;秧苗过高不抛,一般秧苗控制在10cm左右,过高时应将秧苗尖部除去。

4 抛秧后田间管理

抛秧后倾斜苗无需扶正,人工扶秧会影响秧苗扎根,尤其是抛秧后2~3d时,人工扶秧苗则会加重损伤秧苗,造成新生根折断。抛秧后始终保持田面寸水即可,7~10d为扎根立苗期,要特别注意的是田间水层管理,以瓜皮水为宜,如遇雨天田面水层过深要及时排放。扎根立苗后,喷洒封地农药,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

5 科学肥水运筹

塑盘旱育秧抛栽后,其暴发效应十分强烈,常规抛栽密度下,抛后10d左右就能达到穗数苗的80%,但由于分蘖苗小,叶面积小,不易引起注意,很易形成过头苗。要及时从肥水上加以调控。肥料运筹上采取两头重的施肥方法,即重施基、穗肥,轻施分蘖肥,以促进群体早发,防止暴发效应致使发苗过头,提高成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基肥要全层施用,磷、钾肥全部基施,农家肥全部基施,氮肥尿素施750kg/hm2;分蘖肥在抛后5~7d施用,促花、保花肥分别在叶龄余数3.5叶、1.5叶时施用,以促花为主。水浆管理上,在抛栽后3d无需灌溉,3d后结合施肥化除,薄水勤灌,达穗数苗80%时,实行节水控灌多次轻搁田,控制苗数,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水层。抽穗后,保持干湿交替和土壤湿润,防止灌水时间过长,收割前5~7d缺水,切忌早断水。

6 病虫草害防治

一是抛后大田杂草防除的药剂,要选用抛秧宁、抛秧草宁等抛秧田专用除草剂,或注明抛秧田可用的除草剂;二是根据植保部门信息,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卢照富, 王太才, 蒋光美.会东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2) :28.

[2]查拥军.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9) :122, 124.

[3]龚颖.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7 (9) :43.

[4]熊玉唐, 谭国英, 许婧.贵州省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规范[J].耕作与栽培, 2008 (5) :62-63.

抛栽技术 篇2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2009年平均产量7 352.85 kg/hm2, 比对照浙733增产13.45%, 极显著;2010年平均产量6 771.75 kg/hm2, 比对照中早35增产5.82%。2年折合平均产量7 062.30 kg/hm2。2011年会昌县庄口镇早稻高产抛栽示范200 hm2, 其中庄口镇大排村建立协优洲156高产抛栽示范核心区20 hm2, 3月22日播种, 4月15日起抛栽, 表现返青快, 分蘖力强, 茎秆粗壮, 结实率高, 后期落色好, 田间表现抗倒、抗病、丰产性好, 平均产量7 439.40 kg/hm2。

1.2 农艺性状

该品种2009年全生育期110.3 d, 比对照浙733迟熟0.3 d, 2010年全生育期117.7 d, 比对照中早35迟熟2.7 d。平均全生育期114.0 d。其株型适中, 剑叶宽, 茎秆粗壮, 长势繁茂, 分蘖力一般, 稃尖紫色, 长粒型, 穗粒数较多, 结实率较高, 熟期转色好[1]。株高91.4 cm, 有效穗数285万穗/hm2, 穗总粒数117.9粒, 穗实粒数96.3粒, 结实率81.7%, 千粒重27.6 g。

1.3 品质抗性

该品种稻米出糙率82.2%, 精米率72.0%, 整精米率38.0%, 粒长6.7 mm, 粒型长宽比为2.9, 垩白粒率98%, 垩白度14.7%, 直链淀粉25.8%, 胶稠度37 m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2009年穗颈瘟平均损失率为5.6%, 低于对照;2010年穗颈瘟平均损失率为7.5%, 低于对照。穗颈瘟平均损失率为6.6%, 低于对照。

2 高产抛栽技术

2.1 播前准备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浸种前3 d进行种子翻晒, 浸种时按1 g强氯精+500 g种子+500 g水的比例浸种10 h, 清洗数次;播前用0.1% (1 g多效唑+1 000 g水) 多效唑溶液浸谷芽5 min;选择适宜播种期, 赣南宜春分前后播种, 用种量30.0 kg/hm2;备足秧盘和营养土。大田需秧盘数量600个/hm2, 每个秧盘准备无沙、无杂草、无石块的塘泥2勺;做好秧床。按1.5 m宽开沟做畦, 播前1个月下足水稻专用肥作基肥, 用量为450 kg/hm2。播前秧床均匀撒施壮秧剂50 g/m2, 畦面做细、做匀、做平。

2.2 培育壮秧

摆盘装土, 将做细、做平的秧床上摆好秧盘, 每100个秧盘均匀撒施壮秧剂500 g于秧盘孔底, 然后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入秧盘孔内, 同时将秧盘表面抹平, 去掉秧盘表面多余营养土;准备种子均匀播种。种谷谷芽不宜过长, 一般破胸后即可播种, 按种子量和秧盘数, 分畦过称、来回均匀播种, 播种结束后轻轻压种, 将谷芽压入营养土中。春播天气不稳定, 播后应及时插竹片、盖膜。主要加强温湿度管理, 水分管理上应做到:播前保持沟中平沟水, 播后保持沟中半沟水3 d, 但不能上畦面。现青前不揭膜, 出叶后遇膜内温度过高应注意通风降温, 长至3叶时揭膜炼苗。秧田期注意防治立枯病、苗瘟。抛前3 d排干沟水晒盘, 以便于抛栽[2]。

2.3 适龄抛秧

抛秧大田至少应二耕二耙, 抛秧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 泥要烂, 田要平, 无杂草, 水要浅。在水稻秧龄20~25 d、叶龄4.0叶时进行抛栽, 抛栽基本苗120万根/hm2。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高抛匀抛, 先抛70%秧苗, 留30%秧苗补稀, 每隔3 m留1个工作行, 以便于田间管理。

2.4 大田管理

肥料管理做到以基肥为主, 氮、磷、钾配合施用, 总用肥量为40%三元复合肥600 kg/hm2, 施纯氮量120~150 kg/hm2, 氮、磷、钾按1.0∶0.6∶1.0配比;抛后7 d, 待秧苗直立后施抛秧宁900 g/hm2进行化学除草;水分管理要求浅水返青, 露田分蘖。苗数达到穗数的80%时进行晒田, 控苗促根[3]。湿润灌溉孕穗, 浅水抽穗, 后期干湿交替, 不宜断水过早;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4]。分蘖期防治好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 后期防治好穗颈瘟和飞虱等病虫害。在实践上, 稻瘟病的药剂选用高含量三环唑900 g/hm2+富士一号750 m L/hm2, 防治螟虫选用杀虫双6 000 m L/hm2, 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虫啉450 g/hm2。

摘要:协优洲156是江西九洲种业有限公司用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洲恢156杂交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抛栽技术, 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早稻,协优洲156,特征特性,抛栽技术

参考文献

[1]强光超, 陈志光.杂交早稻高产农艺措施模式及群体结构指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6, 24 (1) :9-10, 13.

[2]王世文, 林敏莉, 陈奕旺, 等.杂交早稻应用纸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3) :45, 107.

[3]马国辉, 邓启云.两系法杂交早稻栽培技术与籽粒物质积累理论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1991 (2) :15-17.

中稻两优148抛栽密度试验小结 篇3

观察中稻新品种两优148 在我市抛秧不同密度与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关系, 为品种推广和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庙前镇井岗村三组, 雷万虎的二轮延包田, 前茬空闲田, 肥力中等, 均匀一致。 排灌方便, 试验田块形状呈长方形。 试验用品种两优148 为示范品种。

2.2 试验设计

试验以抛秧密度为因素, 设5 个处理3 次重复, 共15 个小区, 处理分别为: 15 穴/m2、19 穴/m2、23 穴/m2、27 穴/m2和31 穴/m2, 即150075 穴/hm2、190095 穴/hm2、230115 穴/hm2、270135 穴/hm2、310155 穴/hm2, 各处理分别用Ⅰ、Ⅱ、Ⅲ、Ⅳ、Ⅴ标记。 小区随机排列, 重复间、小区间设过道,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长7.5m, 宽4m, 小区面积30m2。田间种植图 (见表1) 。

2.3 栽培管理

播种前晒种2 次; 用强氯精浸种, 每1kg种子2g强氯精1kg水浸泡种子12h;然后采用三浸三滤法进行催芽;种子破胸后播种。4 月28 日播种, 5 月21 日分小区定量抛秧, 5 月28 日追施分蘖肥, 化学除草, 其他管理及病虫防治均在同一天完成, 成熟后按小区分割分晒称重计产。 称取小区产量, 实测千粒重。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构成

3.1.1 两优148 抛秧密度试验各经济性状 (见表2) 。 从表2 中可以看出, 两优148抛秧穗数随着抛秧密度增加而增加, 有效穗数随着抛秧密度增加而增加, 每穗总粒数有随着抛秧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穗实粒数有随着抛秧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各处理间千粒重变化不大。试验表明两优148抛秧密度以23穴/m2、27穴/m2产量最高 (见表3) 。

3.1.2 两优148 抛秧密度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见表4) 。 从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 处理间差异显著。抛秧密度以23~27穴/m2产量最高, 在此密度范围外有随密度增加而产量下降的趋势。

两优148 抛秧密度各处理产量的差异比较 (见表5) 。

t测验, 界限差为0.696。误差自由度为8, 查t0.05=2.306, t0.01=3.358。d0.05=1.605, d0.01=2.337。以d0.05=1.605, d0.01=2.337为尺度, 结果大于d0.05, 说明差异显著。结果处理Ⅲ、处理Ⅳ即每玉米抛秧23穴、27穴也就是抛秧230115穴/hm2、270135穴/hm2差异显著, 说明两优148抛秧最佳密度即抛秧产量适宜密度为抛秧230115穴/hm2、270135穴/hm2。

4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目前肥力栽培水平条件下, 两优148 在抛秧密度为15~31 穴/m2即抛秧密度在150000~300000 穴/hm2左右的栽培水平下其产量差异显著, 以抛秧23~27 穴/m2即抛秧225000~240000 穴/hm2产量最高。 两优148 在一定的抛秧范围内, 随着抛秧密度的增大, 每穴的分蘖数、有效穗、总粒数减少, 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 实际单产较高。 两优148 的抛秧密度以23~27 穴/m2为最适宜, 密度过高过低不利于发挥该品种产量优势。

摘要:观察中稻新品种两优148每hm2150075穴、190095穴、230115穴、270135穴、310155穴抛秧密度试验, 试验表明, 两优148抛秧密度在150000穴/hm2以上300000穴/hm2以下的栽培水平下产量差异显著, 以抛秧2327穴/m2即抛秧225000270000穴/hm2产量最高。

关键词:中稻,两优148,抛栽密度,产量表现

参考文献

[1]庞静, 张惠娟.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水稻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 2007.

[2]金传旭, 杨秀琴, 杨昌银.水稻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J].耕作与栽培, 2012.

[3]尹富永, 张德勤, 唐存凤.水稻软塑盘旱育秧摆秧栽培密度试验[J].云南农业, 2008.

[4]陈传娟, 庞泰春, 黄德福.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试验[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

[5]陆阳平, 张选怀.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肥料试验总结[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6]马均, 陶诗顺, 田彦华.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J].杂交水稻, 2002.

[7]陈裕德.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小区田间试验[J].农业与术, 2013 (5) :110-111.

[8]矫江, 庄爱科, 尹桂花.关于水稻抛秧栽培的试验与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0?.

[9]黄明勇.水稻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水稻无盘旱育秧抛栽试验研究 篇4

关键词:水稻,无盘旱育秧,抛栽试验

水稻无盘旱育秧抛栽技术是采用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对水稻种子实施包衣, 并进行旱育秧, 扯秧后直接进行大田抛栽的一项水稻轻简节本栽培技术[1]。于2008年在中稻区对水稻无盘旱育秧抛栽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无盘旱育秧抛栽技术是集增产增效、省工节本于一体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辰溪县寺前镇寺前村和龙泉岩乡龙泉岩村, 2地均为沙壤土, 土壤肥力中等, 田块平整,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

1.2 供试材料

无盘抛秧剂 (籼稻专用型) ———旱育保姆, 为江苏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提供。杂交稻品种 (组合) 为金优117和T优82, 由湖南省隆平高科农平杂交水稻种子分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寺前村试验点 (Ⅰ区) 设无盘旱育秧抛栽、塑料软盘旱育抛栽和常规湿润育秧移栽3个处理, 品种安排金优117;龙泉岩村试验点 (Ⅱ区) 设无盘旱育秧抛栽、常规湿润育秧移栽2个处理, 品种安排T优82。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m2 (10m×2m) 。试验田边设5行保护行, 小区间不设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1.4.1 整理苗床。

无盘旱育秧苗床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撒施腐熟农家肥3~4kg/m2、25%复合肥30g/m2, 并翻入土内, 使苗床10cm左右土层内土肥相融, 土层疏松, 富有弹性。按厢宽1.5m、沟宽0.3m的规格分厢, 整平厢面。按1hm2大田备苗床600m2。

1.4.2“旱育保姆”包衣旱育秧。

浸种12h, 捞出沥干后, 用“旱育保姆”与稻种重量1∶3的比例均匀拌种。拌种后及时均匀播种在表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苗床上, 轻度压实后覆盖细土2~3cm;再用喷雾器喷透盖土, 用小拱地膜覆盖。齐苗后揭膜, 苗床一次性补足水分, 一直到扯秧前1d苗床浇足1次透水。

1.4.3 塑盘、湿润育秧。

浸种采取“三浸三露”方法, 持续72h, 催芽至稻种破胸露白后播种。3叶前盖膜保温;2叶1心时施断奶肥;移栽前7d结合病虫防治, 追施送嫁肥。

1.4.4 抛秧移栽。

抛栽密度30万蔸/hm2, 分2次抛栽, 第1次抛全田苗数的70%, 第2次抛余下的30%补苗。

1.5 调查统计

成秧率和秧苗素质测定:播种时, 采取5点取样, 每点取样0.2m2, 计数播种粒数。播种后20d检查出苗数, 计算成秧率;移栽前同期考察秧苗素质。经济性状考察:成熟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蔸禾室内考种, 全部小区单收单晒, 验收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盘旱育秧对成秧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无盘旱育秧使用的营养土经过熟化, 营养丰富全面, 温度、水分能够有效控制。播种经“旱育保姆”包衣处理的种子, 可有效减轻苗期病虫危害, 其含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营养成分, 可促进种子萌发, 根系及幼苗生长。因此, 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2]。在移栽前对寺前村和龙泉岩村秧苗进行考察, 无盘旱育秧根系、叶、蘖等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湿润育秧。在同等播种量和同时播种的情况下, 无盘旱育秧I区处理秧苗白根数有20.2条,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多1.0%和34.7%;单株分蘖数2.0个,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多5.3%和25.0%;成秧率达到93.0%,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提高1.0%和10.0%。无盘旱育秧Ⅱ区处理秧苗白根数有18.4条, 比湿润旱育秧多30.5%;单株分蘖数2.5个, 比湿润育秧多47.1%;成秧率达81.4%, 比湿润育秧提高8.9%。无盘旱育秧茎基宽、叶龄、绿叶数与塑盘旱育秧基本相似。苗高受“旱育保姆”中控高药物的影响, I区无盘旱育秧苗高15.2cm,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矮0.6cm和1.4cm;II区无盘旱育秧苗高12.5cm, 比湿润育秧矮1.8cm (见表1) 。

2.2 无盘旱育秧抛栽对生育期的影响

对2个试验区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无盘旱育秧较湿润育秧出苗稍快, 出苗整齐一致, 分蘖早, 带蘖抛栽, 抛后立苗快, 无明显返青期。在同等叶龄抛栽和管理水平一致的情况下, 无盘旱育秧抛栽生育期与塑盘旱育秧抛栽无明显差异[3], 比湿润育秧移栽在大田的各个生育期 (返青、分蘖、抽穗、成熟) 均相应提早2~3d (见表2) 。

2.3 无盘旱育秧抛栽对产量的影响

“旱育保姆”内的激素、微肥等活性成分缓慢释放, 可促进成穗, 增加有效穗, 提高结实率, 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4]。在收获前2d进行经济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测产验收, 无盘旱育秧对水稻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对2个试验地的取样考种结果表明, 无盘旱育秧I区处理平均有效穗达到208.5万穗/hm2,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加0.7%和3.0%;平均每穗实粒数为172粒,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加1.8%和5.5%;实际产量平均8.48t/hm2,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产2.5%和9.8%。无盘旱育秧II区处理平均有效穗达到297.0万穗/hm2, 比湿润育秧增加4.2%;平均每穗实粒数为129粒, 比湿润育秧增多6.6%;II区无盘旱育秧实际产量平均8.63t/hm2, 比湿润育秧增产12.4%, 增产效果显著 (见表3) 。

2.4 无盘旱育秧抛栽的经济效益

对寺前村试验点调查分析, 无盘旱育秧抛栽较塑盘旱育秧抛栽和湿润育秧移栽有明显的增产和省工节本效果。无盘旱育秧产值13 568元/hm2, 较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收336元/hm2和1 216元/hm2;物化成本投入4 117.5元/hm2,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减少1.8%和16.6%;活化成本投入4 200元/hm2, 与塑盘旱育秧抛栽相同, 比湿润育秧移栽减少22.2%;纯收入5 250.5元/hm2, 比塑盘旱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收411.0元/hm2和3 233.5元/hm2。投产比以无盘旱育秧抛栽为优, 达到1∶1.63, 经济效益显著 (见表4) 。

注:稻谷价按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价, 中稻1.6元/kg;其他农资价格按当年市场价;人力、畜力工价参照社会用工价。

3 结论

无盘旱育抛栽技术是水稻物化栽培技术, 既简化育秧环节, 同时具有杀虫、杀菌、营养、保肥等功能[5]。在水稻上应用, 表现出较明显的增产和省工节本效果。

3.1 秧苗素质好

秧苗矮壮, 单株分蘖增加, 不定根增多, 成秧率提高;抛秧时带土多, 立苗、返青快。

3.2 改善穗粒结构

由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秧苗综合素质, 促进了大田禾苗的生长发育, 使有效穗、实粒数明显增加, 为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省工节本增效

省去催芽工序, 减少催芽烂种风险;减轻劳动强度, 减少栽插用工;节省塑盘成本, 同时提高成秧率, 节约用种, 实现节本增效。

3.4 适合机械化收割

无盘旱育秧抛栽平均株高比塑盘旱育秧抛栽矮8cm, 比湿润育秧移栽的株高矮6~11cm, 植株矮化适合山区小型收割机收割。

3.5 拓展应用空间

秧龄弹性大, 较好地解决了塑料软盘不宜育大苗的局限和山区少雨年份不能及时栽插秧苗老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劲松, 刘湘桂.水稻旱育无盘抛秧技术[J].湖南农业, 2005, 3 (3) :9.

[2]杨安中, 汪春芳, 程华长.多功能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 10 (2) :37-41.

[3]刘克勤, 罗丕荣, 吴平安, 等.水稻无盘旱育抛秧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 2005, 12 (12) :24-25.

[4]黄华康, 郑旋, 陈双龙.水稻种子包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 2002, 17 (3) :159-162.

优质稻金谷2号抛栽密度试验研究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设在归义镇新圩社区, 该地历年为双季水稻种植区, 地势平缓, 土壤为水稻土, 前作为水稻。试验田面积773 m2。试验水稻品种为金谷2号, 生育期122 d。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抛栽密度处理, 分别为:18.0万、22.5万、27.0万、31.5万、36.0万、40.5万蔸/hm2。3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 小区面积12.0 m2 (3 m×4 m) , 小区间相隔40 cm, 每个小区抛植行数固定, 均为10行, 行距33cm, 株距视处理而定, 分别为19、15、13、11、10、8 cm, 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2012年7月5日播种, 采用软盘育秧、壮秧剂育秧, 7月26日4叶龄时抛栽。抛植的前一天排除大田水层, 施17%碳酸氢铵600 kg/hm2、12%过磷酸钙600 kg/hm2作基肥, 抛后第7天施抛秧宁15包/hm2+尿素52.5 kg/hm2作回青肥, 抛后12 d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抛秧时及抛秧后田间保持薄水层, 中期够苗及时排水露晒田, 幼穗分化后以保持湿润为主,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综合防治病虫害[1,2]。11月6日收获。

1.4 观察记载项目与方法

试验观察记载项目主要包括试验地点、品种名称、田块面积、小区面积、浸播种时间、出苗期、齐苗期、出苗率、施肥时期与施肥量、抛插期、种植密度、分蘖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收获期等[3,4]。收获时实测小区产量并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抛栽密度对金谷2号生育期的影响

播种期7月5日, 出苗期7月7日, 移栽期7月26日, 抽穗期10月1日, 齐穗期10月7日, 成熟期11月4日, 11月6日收获, 全生育期122 d, 各处理间生育期表现基本一致。

2.2 不同抛栽密度对金谷2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各抛栽密度处理对株高无明显影响, 随着抛栽密度增加, 蔸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有减少趋势, 单位面积有效穗则相反, 呈增加趋势。

2.3 不同抛栽密度对金谷2号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产量以抛栽27.0万蔸/hm2处理最高, 实际产量为7 078.5 kg/hm2, 其次是抛栽22.5万蔸/hm2处理, 实际产量为6 834.0 kg/hm2, 产量最低的为抛栽40.5万蔸/hm2处理, 为5 712.0 kg/hm2。从单位产量构成因素来看, 有效穗数最大的为抛栽40.5万蔸/hm2处理, 为391.5万穗/hm2, 最小的为抛栽18.0万蔸/hm2处理, 为231.0万穗/hm2;穗实粒数以抛栽18.0万蔸/hm2处理最多, 为134.5粒, 抛栽40.5万蔸/hm2处理最少, 为80.6粒;千粒重各处理间相似, 对产量无影响。从以上产量构成与产量的关系分析得出, 影响产量因素的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则田间荫蔽, 影响个体发育, 影响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 病虫害较重, 导致穗粒数和实粒数下降, 反之, 种植密度过小则基本苗太少, 尽管每蔸的分蘖数较多, 但其有效穗数仍然不足, 从而影响产量。目前水稻育种普遍追求大穗, 在一定的栽培水平条件下, 要获得高产, 必须适度密植, 才能使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结实率, 才能取得最佳平衡,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5,6]。

该试验期间, 气候正常, 未发生严重的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等病害, 但后期稻飞虱较严重, 对其中2个小区产量可能有影响, 对试验整体结果影响不大。该试验平均产量最好的处理是抛植蔸数27.0万蔸/hm2的处理, 其余依次为22.5万、31.5万、18.0万、36.0万、40.5万蔸/hm2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宋宪青.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52, 54.

[2]那永光, 张昌爱.水稻品种栽培密度的确定方法浅议[J].现代化农业, 2005 (4) :13-14.

[3]管恩相, 刘陵武, 李勇, 等.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种子世界, 2010 (4) :30-31.

[4]聂守军, 高存启, 张广彬, 等.水稻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2007 (1) :15-16.

[5]徐庆军.水稻不同栽植密度下水稻生长情况对比[J].农业与技术, 2013 (6) :130.

抛栽技术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2年晚稻安排在钦南区康熙岭镇板坪村委那沙二队龙威能农户的责任田,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 土质均匀, 面积800 m2。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超级稻中浙优1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为13.4 m2,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设计试验内容如下:

处理1:每667 m2抛1.5万蔸 (每小区抛300蔸, 株行距为16.7 cm×26.7 cm) ;

处理2:每667 m2抛1.8万蔸 (每小区抛360蔸, 株行距为16.7 cm×18.7 cm) ;

处理3:每667 m2抛2.1万蔸 (每小区抛420蔸, 株行距为16.7 cm×18.3 cm) ;

处理4:每667 m2抛2.4万蔸 (每小区抛480蔸, 株行距为20 cm×14 cm) ;

处理5:每667 m2抛2.7万蔸 (每小区抛540蔸, 株行距为18.3 cm×13.3 cm) ;

处理6:每667 m2抛3.0万蔸 (每小区抛600蔸, 株行距为16.7 cm×13.3 cm) 。

1.4 试验过程

7月5日播种, 7月31日移栽。各小区的栽培管理水平一致。抛栽前1天每667 m2施45%复合肥30 kg作基肥, 8月8日施第1次分蘖肥, 每667m2施尿素7.5 kg, 氯化钾5.0 kg;8月20日施第2次肥, 每667 m2施尿素7 kg, 氯化钾5.0 kg;第3次在剑叶抽出1/3时施, 尿素3 kg、氯化钾3 kg作攻穗肥。试验过程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虫、三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各小区所有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 2012年11月2日成熟收获, 全生育期121 d。每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水稻10棵进行室内考察经济性状, 各小区全部收割脱粒称湿谷重, 每小区称取1 kg湿谷晒干折算产量。

1.5 田间调查项目

移栽后第2天, 每小区定点10蔸禾苗进行苗情观测, 记载水稻各物候期出理的时间, 每5 d调查记录1次。内容详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抛栽密度对生育期禾苗消长的影响

同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 各处理间生育期表现一致, 无明显差异。但因各处理抛栽密度不同, 基本苗有差异, 分蘖苗数均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表1分析, 抛栽密度少的处理, 其单株分蘖力强, 分蘖苗数多, 反之密度越大单株分蘖苗数越少。

2.2 不同抛栽密度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收割前对各小区进行经济性状进行室内考种调查得出:成熟期、株高、穗长、千粒重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从表2可得出, 处理4有效穗最高16.1万穗/667 m2, 其次是处理3及处理5有效穗分别为15.6万穗/667 m2和15.5万穗/667 m2, 处理6、处理2、处理1的有效穗分别为15.4万穗/667 m2、14.24万穗/667 m2、14.1万穗/667 m2;成穗率因抛栽密度少而无效分蘖多, 成穗率低, 从表2中可知:各处理的成穗率依次分别为处理4为71.5%, 处理3为69.5%, 处理5为67.2%, 处理2为65%, 处理1为62.9%, 处理6为60.3%。经分析, 抛栽密度少, 单株分蘖多, 无效分蘖多, 成穗率就低, 抛栽密度太大, 也容易形成较多的无效分蘖, 所以成穗率也低, 只有处理4及处理3抛栽密度比较适宜, 有效穗、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较好。

2.3 不同抛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各小区进行实收称产量, 结果见表3, 可见:处理4抛栽密度2.4万蔸的产量最高, 540kg/667 m2;其他处理3抛栽密度2.1万蔸的产量为520 kg/667 m2;其他依次为处理5抛栽密度2.7万蔸的产量为505.7 kg/667 m2;处理6抛栽密度3.0万蔸的产量为493.4 kg/667 m2;处理2抛栽密度1.8万蔸的产量为466.7 kg/667 m2;处理1抛栽密度2.1万蔸的产量为420.0 kg/667 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小区试验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但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对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但对产量、经济性状等均有不同的影响, 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 以处理4亩抛2.4万蔸的最佳, 表现为植株生长分蘖健壮, 田间禾苗密度、穗粒结构适中、成穗率高, 增产效果明显, 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摘要:2012年晚造进行超级稻中浙优1号不同抛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土壤肥力中等, 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 适宜的抛秧密度为每667 m2抛2.1万2.4万蔸, 构成产量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表现最好, 产量最高。

关键词:超级稻,不同抛秧密度,产量

参考文献

抛栽技术 篇7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协作单位研究与有关县植保站调查相结合。旱育秧田与直播稻田、塑盘旱秧抛栽田与旱秧手栽田调查对比的方法, 探索水稻旱育秧田、抛栽稻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经济有效的防治技术。

1.1 肥床旱育秧的调查方法

系统调查田选用同一批未经药剂处理的武育粳3号和淮稻五号稻种, 旱育、直播秧田面积各333 m2;6月上中旬分别普查病虫种类与危害程度。

1.2 旱育抛栽稻的调查方法

系统观察试验田选用25 d秧龄的旱秧, 栽植密度67.5万~75.0万株/hm2, 于同一天抛栽和手栽。在水稻病虫发生期系统调查主要病虫;7月底至8月上旬、8月底至9月上旬普查相近的同期抛栽和手栽的杂交稻田各20块, 记载主要病虫发生和危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旱育秧田病虫种类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螟虫、蚜虫、鼠害以及肥害 (因有机肥未腐熟引起的秧苗枯黄) 等, 抛秧稻病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2.1 肥床旱育秧病虫发生情况

2.1.1 稻瘟病。

旱秧田稻瘟病轻于直播秧。定点观察田的粳稻于5月8日播种, 2009年5月中旬至入梅 (6月20日) 前, 持续干旱少雨, 稻瘟病发生较轻。粳稻旱秧定点观察田均未发现稻瘟病。普查89块不同类型秧田, 平均病株率为1.33%, 其中旱秧和直播秧分别为0.85%和1.90%, 直播秧病株率为旱秧的2.2倍[1]。

2.1.2 恶苗病。

早秧恶苗病较直播秧发生迟、危害轻。5月28日, 系统观察田粳稻直播秧病株率为0.14%, 6月15日病株率上升为0.48%, 而粳稻旱秧未发现恶苗病。普查89块秧田, 旱秧和直播秧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90%, 直播秧病株率为旱秧的3.2倍。

2.1.3 螟虫。

旱秧田较直播秧田落卵少、危害轻。射阳地区为害中晚稻秧田的螟虫主要为二化螟。2009年5月29—30日调查46块旱、直播秧田, 平均落卵量分别为10 095、19 395块/hm2, 直播秧落卵量为旱秧的1.9倍。2009年6月15日系统观察田粳旱秧和直播秧螟害率分别为1.54%和3.38%, 粳稻旱秧和直播秧螟害率分别为1.40%和9.93%, 表明旱秧螟害明显轻于直播秧。普查87块不同类型秧田, 平均螟害率为5.5%, 其中旱秧和直播秧螟害率分别为2.71%和8.63%, 粳稻旱秧分别比直播秧低5.7和6.4个百分点。对61块籼稻旱、直播秧螟害率统计分析, 经反正弦转换, 进行测验, t值为3.78, 大于t0.01=2.66, 表明中籼稻旱秧与直播秧螟害率差异极显著[2,3]。

2.2 旱秧抛栽稻病虫发生情况

2.2.1 二化螟。

抛栽田落卵量和螟害率高于手栽田。2009—2010年系统调查粳稻系统观察田, 抛栽田2代二化螟平均落卵量和螟害率分别为3 510块/hm2和3.0%, 较手栽田分别高35%左右。普查抛秧田平均螟害率为0.9%, 较手栽田高33.3%。

2.2.2 三化螟。

抛栽田落卵量和螟害率高于手栽田。2009—2010年调查系统观察田, 抛栽田2、3代三化螟平均落卵量分别为1 815、10 125块/hm2, 较手栽田分别高7.2%和34.6%;抛栽田2、3代螟害率分别为4.4%和13.5%, 较手栽田分别高6.3%和35.6%。普查抛栽田白穗率为6.3%, 较手栽田高30.2%。

2.2.3 稻纵卷叶螟。

抛栽田2代蛾量与手栽田差异不明显, 3代蛾量高于手栽田。抛栽田卵、虫量和卷叶率明显高于手栽田。2009—2010年系统调查, 抛栽田2代平均卵量、幼虫量、卷叶率分别为92.5粒/百穴、197.5头/百穴和15.1%, 较手栽田分别高43.30%、34.60%和15.12%;抛栽田3代平均卵量、幼虫量、卷叶率分别为472粒/百穴、340头/百穴和24.9%, 较手栽田分别高20.7%、11.3%和4.0%。普查抛栽田2、3代卷叶率分别为2.9%和7.2%, 较手栽田分别高44.8%和12.5%。

2.2.4 稻飞虱。

抛栽田“两虱”若虫高峰期虫量均高于手栽田。系统调查抛栽田2代白背飞虱和3代褐飞虱最高虫量分别为1 523、835头/百穴, 较手栽田分别高32.4%和32.8%;7月30日至8月5日、8月30日前后普查, 抛栽田稻飞虱总量平均分别为2 143、1 649头/百穴, 均较手栽田高17.6%。

2.2.5 纹枯病。

抛栽田纹枯病较手栽田受害重。系统调查纹枯病, 发病高峰期抛栽田病穴率与手栽田差异不明显, 而抛秧田平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14.9%和6.1, 较手栽田分别高7.4%和18.0%;病情稳定期抛栽田受害程度明显重于手栽田, 抛栽田平均病株率和病指分别为75.2%和34.9, 较手栽田分别高31.9%和36.7%。普查抛栽田平均病穴率和病株率分别为65.7%和19.9%, 较手栽田分别高14.0%和14.1%。

3 结论与讨论

(1) 旱秧苗稻瘟病、恶苗病和螟害轻于同稻型的直播秧。分析其原因:一是在温度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情况下, 湿度条件是影响稻瘟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当地5月中旬起, 旬平均气温一般已超过20℃, 基本适宜稻瘟病菌的生长;而旱秧采取有机控水管理, 直播秧苗期沟内保持水层, 可能由于直播秧田湿度高于旱秧田, 导致了旱秧稻瘟病轻于直播秧。二是旱秧素质好, 抗性较直播秧强。控水管理提高了旱秧生理素质, 加上旱秧苗床有机肥施量多, 磷、钾含量相对较高, 有利于培育壮秧。因此, 旱秧抗病性强, 不利于稻瘟病和恶苗病发生。三是旱秧落卵量较直播秧少是旱秧螟害轻的主要原因。二化螟产卵有趋嫩绿习性, 直播秧较旱秧浓绿。旱秧叶色偏淡。因此, 旱秧落卵量明显少于直播秧[4]。

(2) 抛秧田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与危害程度均明显重于手栽田。由于抛栽稻与手栽稻生长和成穗规律的差异, 致使抛秧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加重, 旱秧抛栽稻田二化螟、三化螟虫害率较手栽田高35%左右, 稻纵卷叶螟卷叶率较手栽田高10%~40%。稻飞虱高峰虫量较手栽田高30%左右。抛栽稻进入分蘖期, 分蘖节位低、分蘖早、分蘖多。据调查, 7月下旬旱秧抛栽稻单株总茎蘖数较手栽田多25%左右, 表现为叶色嫩绿、分蘖多、群体大、田间郁蔽度高。抛秧稻主要害虫发生和危害重的原因如下:首先, 稻田主要害虫有趋嫩绿、喜荫湿的习性。在抛秧稻和手栽稻并存的情况下, 抛秧田比手栽田能更多的诱集成虫, 田间虫量高, 落卵量多;其次, 抛秧田较手栽田郁蔽。有利于稻飞虱生长繁殖;第三, 抛秧稻分蘖多, 抽穗期长, 一般较手栽稻抽穗期拉长6 d左右。因此, 抛栽稻极有利于3代三化螟钻蛀危害, 导致穗期螟害严重[5,6]。

(3) 抛栽田较手栽田纹枯病上升快、危害重。水稻经适时烤田控蘖, 田内复水后, 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非常有利于纹枯病扩展。由于抛栽稻单株分蘖多、群体大、郁蔽度高, 造成抛栽稻中下部湿度高, 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和垂直上升, 导致抛栽稻纹枯病危害重于手栽稻, 纹枯病高峰期和稳定期病指较手栽田分别高18.0%和36.7%。

摘要:对水稻旱育秧田和抛栽田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旱秧苗稻瘟病、恶苗病和螟害轻于同稻型的直播秧, 抛栽田较手栽田纹枯病上升快、危害重。

关键词:旱育秧田,抛栽稻田,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张国林, 陈海新, 朱凤生, 等.水稻肥床旱育秧田病害发生及防治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4) :40-41.

[2]陈磊, 刘世山, 张建成, 等.水稻旱育秧田立枯病防治措施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 2009 (10) :28-29.

[3]杨玉芳, 吴振家.水稻旱育秧田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垦殖与稻作, 2003 (2) :28, 33.

[4]赵民军, 何吉昌, 吴唐福, 等.免耕抛栽稻田的化学除草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6, 12 (7) :106, 153.

[5]赵言文, 陈留根.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生理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 (3) :283-291.

上一篇:行政收费下一篇:重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