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数据(精选12篇)
测绘数据 篇1
现在是信息时代, 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生成与传输速度非常快, 各种各样的数据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现在数据生成的速度越来越快,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工具和手段生成, 但是处理数据的技术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数据生产的速度。这也给很多领域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在测绘领域, 数据的生成和获得越来越容易, 但是对测绘数据的处理能力却较为落后, 这在测绘领域也造成了大量数据的浪费, 不能为测绘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数据库和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使数据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下面是对测绘数据库和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分析。
1 测绘数据库
1.1 测绘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科学运算, 同时也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这也增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推动了很多领域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从科学研究部分逐渐扩展到企业和行政部门, 在其广泛运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数据管理。经过几代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已经发展非常成熟,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测绘数据库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并且从不同的类别建立起了类数据库。测绘数据库数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具有选择性, 数据是从某一侧面描述事物本身;另外数据还具有可靠性, 数据的获取、存储、传播等都会对数据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数据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另外数据还有完备性、时间性、详细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1.2 测绘数据库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测绘数据库的建立有很大的必要性, 因为现在测绘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测绘数据的获得也愈来愈迅速, 如果对这些测绘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会造成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想充分利用测绘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 测绘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测绘数据库可以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另外测绘数据库可以快速过滤出有用的信息, 因为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 只有部分信息是适用的, 测绘数据库可以把这些信息加以有效组织, 通过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1.3 测绘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测绘数据库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样测绘数据库在投入使用后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首先是实用性的原则, 测绘数据库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实际业务工作需要, 所以必须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另外还需要遵循可靠性原则, 数据库中的资料应该是准确的, 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一个原则是完备性原则,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全面与完整。科学性原则也必须遵守, 建立测绘数据库时应该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建立, 力求测绘数据库系统的科学合理。除了以上这些原则外还应当遵循规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2]。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的测绘数据库才更加科学合理。
测绘数据库系统的实现首先需要将测绘数据入库, 测试数据入库时先需要把数据进行转换, 可以通过CAD数据到SDE数据的转换的功能来实行全是数据到空间数据库的自动转换[3]。之后需要根据系统提示填写相关数据。数据转换完成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一次检查, 如果数据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改正, 数据的完整性也要得到保障。另外系统功能实现方面需要先进入登陆模块, 将用户名和密码输入, 登陆进去后打开地图操作, 根据地图操作上的一些指示进行地图的基本操作。运用地图操作可以进行地图距离量算、地图距离标注等操作。根据系统中的一些提示实现系统功能。
2 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2.1 数据无缝集成技术概述
数据无缝集合技术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集成的意思主要是指把分散的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在对于空间数据库集成有多种说法, 不同的说法侧重点各不相同。从形式上来说, 数据集成是不同格式、不同来源和不同特点的的空间数据逻辑或者物理上的集中。数据在集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数据的时间、属性和空间特征。数据无缝集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朝着网络化、集成机理、规范标准研究、知识规则的专家系统化。这些发展方向可以使数据无缝集成的总体水平获得提高, 整体性能更加优化。
2.2 数据无缝集成系统的发展特点
数据无缝集成系统的基础是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数据无缝集成系统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是异构系统能够实现统一访问。一般情况下一个信息系统都是跨品台、跨系统、跨地域的一个结构体系, 数据无缝集成使用了试配层技术, 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开发出了相应的适配器[1], 这就可以实现不同平台、不同系统和不同地域的数据存取, 使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性能得以提高。另外数据还可以实现实时访问, 数据无缝集成系统可以直接和数据源相联系, 可以让使用者迅速了解系统的实时情况。这也就克服了以往的查询数据滞后的弊端。此外数据采集整合也能快速实现。测绘数据库在有的应用领域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 系统任务比较繁多, 同时一些数据比较分散, 这也影响到了数据处理的效率。数据集成处理系统可以把一些数据进行及时整合, 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数据无缝集成系统的结构有时选用的是分布式的结构, 分布式的结构系统更有利于实现数据的整合和汇总, 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跨地区交换。数据无缝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系统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更好处理系统以后遇到的新问题, 一些扩展性差的系统在后期的使用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配置的实现方法与一般软件实现方法存在一定差别, 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构筑是逐渐积累起来的, 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数据无缝集成系统还良好的安全性能。数据无缝集成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ACL技术, 对系统中的对象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不同级别的用户只能看到本级别的内容, 其他级别的内容则无法或者, 这也就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系统对客户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可以加以控制, 这样既保证了自身信息的安全, 也保障了其他用户信息的安全。
3 结束语
测绘数据库和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为很多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测绘数据库和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摘要:测绘数据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优越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对测绘数据库和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测绘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测绘数据库建立的必要性, 以及测绘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对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相关概念也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数据无缝集成系统的特点。通过这些介绍可以对两者有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测绘数据库,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1]严岩, 刘晓燕, 孟宪锋.测绘数据库与数据无缝集成的必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2) :58.
[2]浦晓东.测绘数据库及数据无缝集成管理[D].吉林大学, 2005∶47
[3]胡圣武, 张光胜, 王宏涛.空间数据建库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02) :199-204.
测绘数据 篇2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因此,大批的建筑工程涌现出来,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数据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测绘工程发展的需求,因此,应该积极进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以及利用率,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数据管理效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数据库技术的简述
1.1地理信息技术
所谓的地理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空间分布,表示地表面物质以及环境的数量、质量、分布、关联以及规则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的总体概括。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空间信息采用此项目位置进行表示,与此同时还能够包括此项目图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1.2数据库技术
所谓的数据库技术指的就是Access数据库,它主要是以JET为引擎的三维桌面系统数据库系统,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工作界面明了、便于工作人员掌握等特点,因此,就成为了许多小型数据的首选数据库。
2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
2.1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对一个项目的进度进行计划、控制以及监督,实现最优的项目标准。通常来说,一个项目测绘工程从准备到实际测绘成果交付使用,能够分为数据准备、技术设计、现场操作、数量和质量检查、结果交付、工程造价结算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项目经理应该积极对产品的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成本。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在每一个阶段或者工作中保证工程的质量的前提下工作进度和任何付款问题。在实际测绘管理中,通常都会涉及项目对工作时间、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等进行研究。
2.2测绘工程项目管中数据分析的类型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一般来说能够分为以下几种。
2.2.1按照数据的用途能够分为以下几种:
(1)具有计算功能的数据,例如:工作时间、工作量、工程的造价等。
(2)具有查询以及分类的数据,例如:相关的委托单位、工程项目的名称、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合同、工程类别等。(3)具有补充说明的数据,例如:相关的项目延后或者取消等。
2.2.2依据相关的信息所表达形式能够分为以下几种:
(1)用于书面数字以及相关的文字形式进行表示的数据,例如:项目工程的预算、合同、相关的技术设计以及各个单据等。(2)使用图形进行表示的数据,例如:相关的测绘结果、测绘效果图等。(3)通过相关的方式将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就形成了数据库。
2.2.3建筑工程项目数据库
所谓的建筑工程项目数据库指的是采用相关的手段对数据进行集中、分类、计算分析、制图等所形成的整体数据的综合。一般来说,再数据处理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Access数据库进行加工管理。
3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3.1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结构由于在项目管理实施动态控制,要求数据收集必须及时、准确和完整。工程项目项目管理数据库应该简洁,清楚。可以按照项目建设仓库,从投标预算,施工准备,施工控制系统来分别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数据;也可以根据数据代表信息分类,方便管理和使用方便。
3.2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通常来说,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一般都是通过对于该项目的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并且积极的将其和其他属性进行联系。
4数据库技术的管理功能
在数据库管理中项目工程的信息进行导入、管理、查询和统计、项目费用、自动计算工日、人工自动分配、每个部门或团队产出和工日、工作量等信息的收集查询、人工数据和项目等信息收集;由于项目工程相关的信息量不仅大,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要实现信息管理功能是很困难的。
4.1项目信息的导入及修改
每一项的信息到数据库中必须到友好界面进行信息的输入,在实际的输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这样才能确保使用效果,同时,也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模仿和修改。
4.2数据信息的查询功能
数据库技术中以项目为主的查询称作查询项目;查询项目过程是在数据库中搜索出所有满足用户指定条件的项目,并将所有查询结果显示给用户。项目信息中的大多数的信息可以作为相关的查询条件。
尤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就出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也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保证项目工程上的良好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4.3数据信息的统计
一般来说,这个函数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信息的统计,其中主要包括项目编号、类别、产生价值、相关的合同控制。另外,还包括各个部门或者个人工作日以及参与各种项目、各种工作的工作量等。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统计工作主要是通过系统所提供的用户界面,然后以查询结果报告的形式展现给用户,能够为用户的相关生产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4.4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以及替换
在实际的测绘工程中,相关数据涉及多个输入,或遵循全新的微机路径,或遵循相关的手动路径。[4]
如果接受了手动输入的路径,它就很难避免错误的出现,通常来说,在数据输入时,要确相关数据的可靠性;不能出现偏差值的输入,这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一类信息数据库出现错误,可以通过相关的措施,并且将他们取代。
相比较来说,常用的纸质文件特定的数据库检验措施它显得非常先进。这是由于,纸质文件,包括了许多的错误,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梳理,一定程度上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很形成良好的效果,数据库检查和更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就能够准确的将其进行替换,促进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测绘项目工程管理中包括了许多方面,具有控制、策划、决策等功能,是一全面的系统,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采用数据库技术对建筑工程数据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有效的节约建筑工程的成本。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克服其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保证数据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向明。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会议,(04),08.
[2]唐明江。浅析测绘工程项目相关数据管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02):24.
[3]陆向明,覃继前,黄日娟。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8):25-26.
探讨测绘数据入库流程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81-0152-02
1数字化地形图的特点
数字化地形图数据采集的手段多样,可为人工手扶数字化、扫描矢量化、航空遥感影像的数字化或野外数字化实测,在这些应用中,十分注重数据采集的精度,图形元素的分类、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最后绘图的成图质量。其特点表现为:
1)地物点、地貌点的空间位置表示精确;2)成图计算机作业,色彩丰富,功能齐全,使地形图极具可视性,符号统一,线划均匀;3)成果便于保存、查阅和今后更新,可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可以方便快速地为城市建设提供各种用途的专题图;4)数据检查修改具有隐蔽性。
2测绘数字化地形图入库前的质量检查
由于数据采集的过程不规范或成图过程中的误操作,以及GIS数据的特殊要求,测量成果往往存在很多数据质量问题,如房屋没有封闭、线不连续、实体没有属性或者属性错误等等,因此在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图1数字化地形图入库流程图
2.1图形实体检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地物编码是否正确,实体属性是否完整,地物是否放错图层,符号、线型、线宽是否规范,线自相交检查,是否存在伪节点、悬挂点,高程注记检查,建筑物注记检查,面状地物封闭检查,重复实体检查,复合线重复点检查等。
2.2属性数据检查
主要检查房屋楼层、结构等数据是否录入,高程点属性值与高程注记是否匹配,等高线高程注记是否正确。
2.3复合线减肥检查
凡是用复合线绘制的实体,主要是等高线,如果复合线结点过密,必然造成数据臃肿,数据量加大,有必要对密集结点的复合线进行滤波处理。
3两种地形图入库流程
根据不同成图方法的基础资料,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对于数字化测图的成果资料,已有一套DWG格式数据,需整理加工出一套Mapinfo数据即可。具体方法是:利用CASS7.1软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检查错漏,然后输出Mapinfo6.0。
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对于平板仪测图的成果资料,先采用扫描矢量化方法获取数据,再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具体方法是:测绘原图经扫描后,利用Geoway3.0软件进行数字化采集,检查修改后输出Mapinfo数据一套。经二级检查后输出AutoCADMap2000数据一套。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
图2平板薄膜地形图入库流程图
4入库数据的质量检查矢量
数字化测图的最终目的是将地形图转入GIS系统的数据库,入库的数据必须根据GIS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查,要确保数据的质量。数据质量主要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现势性。
4.1地理精度检查
地理精度检查主要包括:各种地图要素的正确性,各种地理要素的表示是否协调一致,注记和符号的表示是否符合图式要求,综合取舍是否恰当,图面是否清晰、美观,图廓整饰是否正确、完整等。其主要通过内业图面检查和外业巡视对照检查完成。
4.2位置精度检查
位置精度即坐标精度,在一定的坐标系统下,以坐标方式反映各种要素关系与地面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包括位置描述的数学基础,图廓点、格网点、控制点的精度以及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和图幅边界的接边精度等。
1)数学基础主要检查所用坐标系统的正确性、图廓线坐标及控制点的正确性检验等。
2)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检查通过重复设站,测定各地物点的坐标和高程,与图上相同的地物点进行比较,确定地物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误差。
3)整饰质量检查。整饰质量检查包括:各种符号注记是否符合图式规范要求;线划是否光滑、清晰,线形是否符合规定;名称、性质、高程等注记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理,字体、字号及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压盖地物及点状符号;各种地理要素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压盖、重叠等现象。
4.3属性精度检查
属性精度主要反映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它涉及分类、代码、属性值以及注记名称的正确性。属性精度主要检查点、线、面的属性代码及属性值的正确性、唯一性,注记的正确性,数据分层的正确性。要逐层检查是否有多余的属性,逐层检查各属性表中的属性项项名、类型、长度、顺序等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或多项;检查各要素分层、代码、属性值是否正确或遗漏。
4.4逻辑一致性的检查
逻辑一致性指数据定义统一性与描述数据集之间固有的逻辑关系正确性。逻辑一致性检查包括:属性一致性、格式一致性、分层一致性、拓扑关系的正确性和多边形闭合等。要检查各层是否有重复的要素,检查有向符号、有向线状要素的方向是否正确;检查多边形的闭合情况,标识码是否正确;检查各要素的关系是否合理,有无地理适应性矛盾,是否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和密度特征。
4.5完整性的检查
完整性是指符合选取标准的数据是否全部选取,即该表示的是否都完整表示。完整性检查包括:数据分层的完整性、数据层内部文件的完整性、要素的完整性、属性的完整性等。
4.6现势性的检查
现势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与当前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4.7附件质量检查
包括控制资料、底图、检查资料、文档资料及其他附属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检查。
5数据格式转换
5.1定制CASS7.0的图元索引文件INDEX.INT
所谓图元就是图形的最小单位,一个复杂的符号可以含有多个图元,图元索引文件记录了每个图元的信息,该文件格式如下:CASS7.0编码,主参数,附参数,图元说明,用户编码,GIS表名。
修改“用户编码”、“GIS表名”两项,把它对应到MapInfo数据相应的内容,就可以用软件“输出到MapInfoMif/Mid”的功能,实现数据转出。
5.2在SurpMap软件中修改和编辑数据
在SurpMap 软件中读入Mif/Mid数据,并挂接SurpMap符号库,检查图形属性数据是否完整和遗漏。如发现问题,利用相关的工具进行修改,修改好后,打印出图,套合原始CAD图纸做比较,如有问题再次修改,直到与原始数据套合准确无误。
6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形象直观、操作灵活、功能强大等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将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完美地结合起来,将传统的数据库带入可视化空间,为用户提供了清晰而形象的图形界面。而数字化地形图是GIS的基础数据库,为了使GIS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使数字化地形图适应GIS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力.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黄金锋,方锋,李长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应用问题[J].工程勘察,2003,2.
测绘数据 篇4
Geoway3.6是目前在测绘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之一, 主张将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分解开来, 建立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成果输出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数据生产模式, 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成果转入到统一的数据加工环境, 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数据加工, 形成完整、统一、规范的数据成果。
1.1 方案定制。
根据GIS入库数据分类、分层与代码标准, 所以可以根据DLG分类、分层与代码标准来进行方案的定制, 方案要充分体现GIS数据要素点、线、面信息。比如我们制定的方案根据我国现行的图式规范, 一般划分为九大类总共分为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筑物、交通、交通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以及水系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及植被) , 每大类下根据需要又细分为点、线、面等不同的图层, 并参照国家图式标准对每一种地物采用八位数字进行代码。地物所包含的属性信息记录在其对应的属性项里。
1.2 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包括自动转换和人工加工, 在数据编辑分析阶段我们知道DLG数字地形图是利用图层、颜色、线型、图块来表示不种地物.在Geoway3.6数据加工平台中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深加工, 主要包括图形点线面处理、属性输入、拓扑构建、接边等工作, 具体如下:1.2.1首先要处理的是对地物线 (如道路、水系、居民地、地类界等) 之间进行消除悬挂点、伪结点操作, 以保证单线的连续和相交线之间的有新节点生产, 做到真正实交, 这一步很基础也很重要, 做的时候要尽量细致, 尽可能减少遗漏。并对图形做重线、重点、自相交及打折、小废线等初级错误进行检测修改。1.2.2对于要求采集中心线的双线的制图要素 (如等级路、堤、坝、桥等) , 采用拷贝的方式生成其中心线, 将其边线删除后处理好相关要素的关系, 做到协调一致, 并要注意有向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具有多种属性的线状要素公共边, 只数字化一次, 以符号表现的属性为主, 其他层用拷贝方法生成, 要保证每层数据的完整, 拷贝的公共边要素赋相应分类代码。1.2.3构建拓扑并对没有连接好的折线、未封闭的多边形、多边形无标识点或内部有多个标识点、标识点不正确等错误进行修改。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的删除。当图幅内图形数据完成拼接后, 相邻图斑会有相同属性。此时, 应将相同属性的两个或多个相邻图斑组合成一个图斑, 即消除公共边界, 并对共同属性进行合并。对于多边形的属性数据, 除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需重新计算外, 其余属性保留其中之一的图斑的属性即可。完成最后的编辑、修改后, 数据结构应符合建立拓扑关系的要求。1.2.4图幅接边。GIS入库数据的接边包括图形的几何接边和属性接边。图幅接边前, 所有数据要素都应先与本幅图的理论内图廓线相接, 然后再进行图幅之间的接边, 而且所有相邻图幅应做接边处理 (包括跨带接边) 。
2 质量控制
DLG-Checker是一套用于矢量数据质量检查验收的软件产品, 可以用于过程数据的质量控制, 也可以用于成果数据的质量检查与评价。除了提供全面可靠、有针对性的数据检查方法之外, 还提供自动、高效、稳定的检查手段, 确保对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控制, 保证数据成果的正确性与一致性, 提高检查验收工作效率。DLG-Checker采用自动检查和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自动检查采用后台批处理的方式, 保证数据评价的公正性, 降低检查强度、提高检查效率。包括质量检验:精度评估、拓扑检测、图属一致性检测, 还包括图形检验:相交、重线、悬挂点、伪节点;属性检验:范围、内容、连续性、一致性矛盾检测高程检测、编码检测、地性点检测等批处理:消除悬挂、消除伪节点。对数据检查结果进行修改, 再次通过检查知道数据达到入库要求。
3 数据转换
通过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一般的生产单位尽管用不同的软件生产, 可能在图层数量的设计和取名上有所不同, 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上面的九个大类来存放各种地类要素。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DLG图形数据中的图层加上线形、线宽、颜色、符号图块名、厚度点状符号, 面状符号等信息制作对照表文件或编写DLG图形数据转换程序, 通过对照表文件或DLG图形数据转换程序就可以将大部分DLG数据和GIS数据关联起来。设置好对照表并导入已做好的设计方案, 重新导入Geoway3.6加工平台时带有代码信息的大多数地物就可以按照对照表的设置对应归到相应的地物类上去了, 少数需要人工干预的可以进行人工归类处理。
利用GEOWAY系统自带转换工具, 导出E00或SHP满足建库要求。
3.1 导出Arc/Info E00。 (见图1)
(1) 导出文件路径:点击浏览按钮可以选择导出文件的路径或名称。 (2) 选择导出方式。按层方式导出:导出时, 系统将用户所选择的每一个图层都转成一个E00文件, 但地物类的属性将合并导出。按地物类方式导出:导出时, 一种地物类编码对应着一个E00文件, 生成的E00文件以层名+地物类编码命名。 (3) 导出固有属性。
地物类:字段名称:Geoway地物类编码导出到Arc/Info中所对应的字段名称。
高程值:用户若需要导出地物的高程值, 可选此项, 高程的字段名称和字段类型可由用户自定义。 (4) 导出的坐标可以选择单精度或双精度; (5) 导出时输入TIC点坐标见图1; (6) 文字注记是否可导出。
4.2 导出shp格式 (见图2) 。
导出文件路径:点击“浏览”按钮, 您可选择导出后所生成的SHP文件的存放路径。
单位:导出时, 系统默认的坐标单位为米, 点击文本框右边的按钮▼;后, 在其下拉菜单选项中列举了Arc View系统所支持的所有单位, 选择好所要使用的单位后, 系统将按指定单位导出。导出地物类编码:字段名称:Geoway地物类编码导出到Arc View系统中所对应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指定地物类编码在Arc View系统中的字段类型, 可以为整数型或文本型。导出高程值:若您需要导出地物的高程值, 可选此项, 高程的字段名称和字段类型可自定义。对于封闭线的导出设置:都导出线:不论是面、线都按线导出。填充的导出面:填充的封闭线按面导出, 未填充的按线导出。都为面:不论是面、线都按面导出。
结束语
本文讲述的转换方法可操作性强、效率高, 数据转换软件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就数据方面来说, 数据转换一般无损失和冗余, 在实践中也发现导出的数据有时会有数据丢失和属性遗漏现象, 需要进一步的的摸索和探讨。
摘要:本文简要的描述了基于GEOWAY系统软件对基础测绘1:10000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编辑检查转换的流程和方法, 使之转化为能满足数据库标准的GIS入库数据。
关键词:GEOWAY数据加工平台,DLGcheck GIS入库数据,地物类,数据转换
参考文献
测绘数据 篇5
论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介绍了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建立的思路及流程,阐述了数据库系统实现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等.指出通过地籍测绘成果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更快捷、更高效地查询地籍测绘成果,从而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作 者:付慧娟 作者单位:安阳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与测绘院,河南安阳,455000刊 名:开封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年,卷(期):23(2)分类号:P271关键词:测绘成果 数据库 建立 应用
测绘数据 篇6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测绘工程;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97-2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测绘工程中需要的数据越来越多,在测绘工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并有效运用这些庞大的数据成为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数据处理手段已经无法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测绘工程行业需要寻找一种先进的、同时附有创新性和规范性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满足测绘工程项目对时限、合同、属性、产值以及空间位置等信息的需求。数据库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将测绘数据空间化和具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测绘工程项目的统计效率,因此在测绘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数据库技术概述
1.1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是英文单词Database的中文解释。所谓的数据库相当于一个电子式文件柜,是专门用做储存电子文件的地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处理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更新和截取。在现代化的今天,对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所需信息进行处理。而数据库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为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1.2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通过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的核心信息数据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该技术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对数据进行储存、处理、组织和整理。利用数据库相关应用以及基本理论,数据库技术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库技术实际上就是管理数据的一种特殊数据库,在这个特殊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甚至可以增加数据和删除数据。
2 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2.1 项目管理定义和要求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针对某个特定项目的实际进程进行监管和控制,确保该项目能够顺利实现目标。以一个普通的测绘工程为例,从工程的准备阶段到工程交付,大概可以分为项目的资料整理和完善、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项目现场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项目的交付以及项目结算等几个阶段。可以看出,在项目的整个进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一般比较关注项目的生产成本、项目实施进度以及项目的完成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项目管理简单化,即项目管理就是在确保项目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成本以及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项目管理除了包含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外,还要包含项目时间限制、项目合同管理以及项目的质量管理等内容。
2.2 项目管理涉及的数据类型
①将项目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按照用途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为计算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时限、工作日、费用与工作量等;为查询与分类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建设单位、项目概况、项目法人、项目具体位置、项目类型、质量品质等;为补充说明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延期或者是取消的主要原因等。
②将项目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按照数据表达方法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表达方式为字面形式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预算、合同资料、技术与施工方案以及单据等;表达方式为图形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测绘结果与项目效果图等;不同表达方式数据的结合,就形成了项目管理数据库。
③工程项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指的是对各类数据实施集中、分析与计算等处理后所产生的数据集合。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的过程中,所用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管理目标。
3 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3.1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项目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满足使用方便和管理方便的需求,因此项目管理数据库应该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如图1所示,项目属性数据库的建设模型:
3.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项目空间数据库建立的目的是对项目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要和项目的其他属性相联系。
4 数据库技术相关管理功能
4.1 导入以及修改项目工程数据信息
利用数据库进行导入和修改项目工程数据信息的时候,需要在友好界面进行数据信息的输入,同时要确保输入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此外,导入和修改项目数据信息还要以实际变化情况为依据进行。
4.2 查询数据信息的功能
查询数据信息功能是数据库技术主要的职能,利用数据库用户可以查询到一切满足实际条件的数据信息,而且,用户在查询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所需数据信息作为查询条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促使工程中所需的信息量增加,这对工程项目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工程项目中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工程项目对信息的需求,促进工程项目的发展和进步。
4.3 数据信息的统计
通常情况下,数据信息的统计主要包括项目编号、类别、产生价值、相关的合同控制等内容,当然,各个部门或者个人的工作时间以及个人参与的各个项目、个人的工作量等也可以包含在数据信息统计的范围内。在实际的工作中,用户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的统计功能,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查询,这些查询结果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
4.4 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以及替换
在实际的工程测绘过程中,一些数据可能有多种输入方式,例如数据的微机输入路径以及数据的手动输入路径。数据采用手动输入路径的时候,出现错误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手动输入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发现这类信息数据的错误,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及时更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本身是一种有型控制系统,在测绘工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时,还涉及项目的规划和决策,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综合管理系统。在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管理中应用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工程项目成本,而且也能够提高测绘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因此,可以考虑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项目的财务管理以及资料管理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数据库技术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刘强,曾益山.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4:248-250.
[2] 唐飞.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6,04:31-33.
[3] 唐明江.浅析测绘工程项目相关数据管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24.
[4] 张崟.测绘工程项目相关数据管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01:138.
浅析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监理模式 篇7
1 测绘工程项目监理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一些大型的测绘项目的费用投入少则几百万, 多则千万甚至上亿。这些大型项目的投入对测绘信息数据产品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 对测绘信息数据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高投入意味着工程技术的复杂程度、建设周期、组织管理的难度加大, 如果还是按照原来陈旧的质量管理办法进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 那么将无法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
现有陈旧的测绘质量管理办法还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首先是施工者自己自查, 接着是交换互相检查, 然后是质检员进行检查, 最后是验收队进行验收, 验收后就可以提交至甲方进行联合的质量检查。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质量监察保障体系还是不够的, 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生产方内部的质量控制, 没有外部专业化的质量监控, 这样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现往往都在验收过后, 此时工程质量不合规的责任就难以界定了, 所以在测绘工程项目上引入新型的测绘监理制度势在必行[1]。
2 测绘工程项目监理模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测绘工程项目中运用数据监理模式是为了对测绘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 达到了解和控制测绘工程的运作情况。运作情况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测绘工程的作业质量、成果质量、质检单位的检查验收等情况进行监理。监理能够保障各类指标的贯彻执行、保障测绘工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测绘工程符合行业的标准, 同时制止测绘工程的随意性, 这样测绘工程在监理的控制下就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测绘项目监理模式的运行有着它独特的意义。体现在1、第三方的监控弥补了投资方在测绘技术上的管理水平和经验的不足, 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测绘项目有效的完成,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投资方的利益;2、能有效的控制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风险, 保障项目能按时保质的完成;3、能有效的改善投资方和承建方在测绘技术上的沟通, 监理方能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能够很好的处理双方在技术上的争议和矛盾, 能够客观公正的维护双方的利益;4、监理方的介入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3 从案例中分析测绘项目的监理模式
江苏省测绘二院接到了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受命编制全省专门工作部署图, 在接到工作指令后, 立即着手与治安总队紧急会商, 一起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按方案开展图纸设计和编制[2]。江苏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高度重视, 指定部门和人员认真听取治安总队的需求, 充分发扬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为江苏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提供了高质量的地形原图。随后在测绘监理的工作制约下, 胜利的完成了全过程测绘监理项目, 将本次监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3.1 分工明确, 互相制约, 互相监督
此次工程采用了新型的监理制度有甲方、乙方、验收方、监理方四方部门。各方做到了分工明确、互相制约, 互相监督。监理方在这里主要是协调甲方、乙方、验收方。各个部门的意见和指令做到了上传下达, 信息流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 使得整个工程的流程都十分的顺畅, 并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监理方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避免了以前工程质量管理上的问题, 在管理技术上严把关, 不断的改进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工期和工程成果。
3.2 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监理方作为甲方的监管机制对乙方的工程质量严把关, 将监督体制落实到位。在工程的各个时段和验收方一起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分段验收, 将工程中各标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并采用现场指令和监理指令等方法同时进行处理。在工程出现技术问题时监理方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甲乙双方, 让甲方及时的了解工程的进度和监控工程的进度, 让乙方能够及时的改正工程中出现的偏差, 并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监理方针对问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并及时沟通使得双方达成一致, 逐步的使工程成果质量有序的提高, 最终有效的保证了本次工程的整体质量。
3.3 工程工期得到了保证
监理方按照工程前期讨论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工程作业过程中合理细化各项工序, 主动到各标段生产现场统计工期, 发现工期滞后主动于甲乙双方进行沟通, 并分批次的报验、协调人员等。在乙方滞后工期时主动的对乙方给予技术的指导, 并帮助乙方分析滞后的原因, 提出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使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监理方做到能实时掌握工程的进度, 确保各标段的作业工期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避免了测绘工程中存在的工期滞后现象的发生。监理方在工程的进程中可以协助审核乙方投入本工程的设备数量及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审核乙方提交的工期计划等。监督和控制乙方在实施方案与工期计划是否协调和合理, 使得整个工程的作业流程都透明化, 让甲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3.4 合同履行得到了保证
监理方在本次工程中通过明确合同的内容,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等方面有效的落实, 保证了合同内容的有效履行。合同中明文规定了甲乙双方的利益。监理首先要对合同进行细致的了解, 明确合同的内容, 将合同中甲乙双方该履行的职责进行了梳理。其次是工程的作业过程中监督甲乙双方认真按照合同履行的内容, 避免了以往的测绘工程运作中不履行合同职责, 延误工期的现象, 保证了甲乙双方的利益[3]。
3.5 信息安全得到了保障
监理方在工程过程中进行了实时监督, 防止甲方提供的机密文件及地形图资料的丢失和损伤。监督乙方指定保护机密文件的制度并落实到位。测绘工程相较于其他的工程建设对信息安全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其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知识产权, 所以在工程建设中信息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监理方在工程的各标段对资料和数据资料都进行了及时的清理, 在工程作业过程中做到实时监控, 销毁和及时处理已经过期的资料和数据, 在销毁时留下相关的文字记录做到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 测绘工程项目的数据监理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在大型的工程项目中显得更为重要。监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证甲方在技术上的管控, 让甲方实时掌控全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测绘监理模式, 其对工程的工期、工程的最终成果质量都能起到一定的管控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从测绘工程项目的数据监理模式产生的必要性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从实际的案例入手, 分析监理模式的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监理的模式对推动测绘项目监理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本文为研究测绘监理模式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测绘工程,数据,监理模式
参考文献
城市测绘中关于数据共享的探讨 篇8
1.1 城市基本地形测绘特点
城市基本地形测绘是城市国民经济各专业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通用性测绘工作。由于大比例尺地形测绘能精确、详尽地反映地表的物体和现象, 所以城市地形测绘习惯用大比例尺, 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特点是测区范围较小、精度要求较高、比例尺大, 因而在如何真实反映地表形态方面具有它的特殊性。
1.2 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的特点
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均要求绘制用地单元图 (宗地图与分丘图、分户图) , 以备土地使用证与房产权证附图使用。在内容上除表示分幅图中相应内容外, 还要标注有关长度、面积、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要素。
2 各项城市测绘工作的共同内容
2.1 平面控制测量具有同等效用要求
从作业精度考虑, 城市各项测绘工作均可纳入工程测量范畴, 可采用同精度的首级控制网, 三者基于平面控制的布设方式、观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具有同等效用要求, 可以相互利用。
2.2 地物点位测定与标设都可在相应等级基本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地形测绘中地物点位和其他地面设施的点位测定与标设, 与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的界址点解析测量都可在相应等级基本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其测定与标设的内容和方法、精度指标要求具有相应的同一性。
2.3 大比例尺图基本要素构成有诸多共同内容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城市基本地形图、分幅地籍图、分幅房产平面图的成图比例尺, 一般均可视具体测区条件选择1:500, 1:1000, 1:2000。
城市基本地形图、分幅地籍图、分幅房产平面图三者的基本要素构成有许多共同内容。如三者图面对地理要素的表达基本相同, 在图上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各类建筑物、道路网、水系、行政区域界、有关地理名称和重要单位名称、道路、桥梁和水域、植被等信息。
2.4 成图精度标准基本一致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 (GB/T16819-1997) 中对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做了规定 (见表1) 。《地籍测绘规范》 (CH5002-94) 中对地籍图的精度做了如下规定, 即地籍图的精度应优于相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 地籍图上坐标点的最大展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1mm, 其他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 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房产测量规范第一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17986.1-2000) 中规定, 模拟方法测绘的房产分幅平面图上的地物点,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对全野外采集数据或野外解析测量等方法所测得的房地产要素点和地物点,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
对比以上三者各自对精度的规定, 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3 城市测绘数据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可以看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有众多共同的内容及各自的特点, 它们之间有较强的兼融性和互补性, 生产中可以相互借鉴。对城市各项测绘工作的不同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后, 可以建立同时满足不同测绘项目要求的综合测绘指标体系。具体做法是对各类测绘同类同等指标的不同限差要求进行有效综合, 即选取要求高者满足各类测绘同等需要。例如: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 地形测绘、房产测绘规定不得超过图上±0.1mm (1:1000图实地为±0.1m) , 而地籍测绘要求不得超过实地±0.05m, 故选取±0.05m为宜。在对精度指标体系各项内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为城市测绘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综合以上的分析, 城市各项测绘工作的共同内容就是测绘数据共享的基础, 它们各自的特殊内容要求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是可以进行综合取舍、相互补充或叠加的。并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计算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多用途数字化地图的生产, 建设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 为城市各项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 城市测绘数据共享是可行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控制测量数据共享
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级控制点, 按各项测绘工作要求增设点位, 通过联测构建共同的首级控制、基本控制网。
3.2 城市各项测绘工作点位测量数据共享
根据城市各项测绘工作点位测定要求, 选取较高技术指标以达到普遍适用性, 在共同基本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全面观测, 从而得到全城区的地籍、房产界址点线与有关测区的点位统一坐标成果。
3.3 城市测绘中的地图数据共享
第一, 考虑几种图的共同内容;第二, 按地籍图、房产图要求划分地籍、房产统一用地单元, 测定界址点、线;第三, 按房产图要求较精确地测量用地单元内的房产要素;第四, 设计有关图例符号, 按3种图件的测绘要求, 在综合图上表现出各图面中地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属性信息, 即综合考虑多种地图的内容要求, 进行城区大比例尺综合多用途地图测绘。
3.4 服务于城市测绘数据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
现代测绘技术 (如数字化测图、GPS定位等)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开发, 为城市测绘数据共享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 可以通过有机数据组织建立城市测绘数据共享的空间数据库, 实现对数据库的系统操作, 从而建立城市测绘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使城市测绘工作的各项内容既可整体综合, 又可满足不同测绘工作内容的特殊需求。对于城市大比例尺图而言, 可以根据需要, 打开或关闭不同属性数据或分层地图数据, 分别表现或绘制出专用城市地形图、基本地籍图和分幅房产图等。
此外, 城市测绘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还可将城市概况、街道分布、交通走向、各类用地等借助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 对城市测绘各项成果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
4 结束语
城市测绘数据共享可以减少城市各项测绘任务大量的重复测算工作,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测绘人员、仪器设备、资金、技术的综合利用效率, 促进当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高效运行, 促进城市测绘注重各项工作的融合和连续、测绘技术的协调发展以及“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以上论述可知, 城市测绘数据共享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随着与测绘相关的软硬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 城市测绘数据的共享将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叶巧云.城市测绘与城市GIS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测绘软科学研究, 2002, 8 (1) :23-25.
[2]钱育华.数字城镇的数据更新[J].地球信息科学, 2002, 4 (3) :63-67.
[3]宋小冬.大比例尺基础地图更新的有效途径[J].测绘通报, 2001, 47 (11) :25-26.
[4]梁洪有.城市测绘综合及其统一精度指标体系的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 2005.
[5]刘昌华.矿区测绘综合模式分析及研究[J].矿山测量, 2000, 28 (2) :4-6.
测绘数据 篇9
关键词:地籍测绘,数据入库,分析
在现代地籍信息化建设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地籍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为我国新时期地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针对地籍测绘数据管理的需求, 相关企业开发了地籍测绘信息数据库系统, 以此满足地籍测绘及管理工作的需求。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 地籍测绘信息入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地籍测绘信息、强化测绘数据入库管理是目前地籍测绘单位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地籍测绘中现代测绘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测绘单位应加快数据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借助GIS系统、CAD技术以及数据库管理论, 科学的开展地籍测绘数据入库管理工作。以健全的管理体系为基础, 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中心, 规范并指导相关作业人员的数据管理工作, 为提高地籍测绘质量、提高测绘信息管理与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1 地籍测绘数据入库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 地籍测绘工作是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 是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科学性的基础, 在现代卫星技术及GPS、GIS系统广泛应用的今天, 地籍测绘工作难度得到了释放。但是如何科学收集、整理并分析地籍测绘信息成为了地籍测量单位的首要难题, 如何对信息进行管理成为了制约地籍测绘数据信息应用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地籍测绘单位的难题。利用数据库技术将地籍测绘信息进行分类与整理, 并按照相关要求及使用需求进行归档存储, 以此为基础保障测绘信息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地籍测绘工作开展中,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是制约地籍测绘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利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地籍测绘数据信息整理工作量, 并以自动化计算等方式提高地籍测绘数据整理与存储质量。在现代地籍测绘中, 信息数据的入库与管理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占有重要比重, 是影响测绘信息使用与利用的关键点。因此, 地籍测绘管理中应强化数据入库及数据分析整理能力的构建, 为地籍信息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2 地籍测绘数据入库方案的具体分析
2.1 建立完善的地籍测绘数据入库管理体系, 保障数据信息准确性
针对地籍测绘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现代地籍测绘单位应加强对地籍测绘数据入库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针对地籍测绘数据管理的特点, 结合企业的组织架构对相关数据入库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 规范地籍测绘数据入库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应针对勘测测绘设备数据准确性问题对入库信息进行校核, 确保入库信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2 建立地籍测绘数据共享平台, 校核地籍测绘数据信息
在地籍测绘中, 设备因素、人员操作及现场自然条件等因素对测绘数据的准确性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造成了测绘数据的误差的存在。建立地籍测绘数据共享平台能够使相关单位在平台数据分享基础上, 对测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测绘数据误差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保障数据测绘信息准确性。同时, 地籍测绘数据共享平台还能够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多企业的数据共享与评测, 及时发现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测绘单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2.3 强化入库信息的校验, 保障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地籍测绘数据入库前应对相关信息进行检验与复核, 以此保障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准确性。设置专职部门对地籍测绘数据进行校验与复合, 必要时重新开赴现场进行数据测绘, 确保测绘信息的准确性。另外, 地籍测绘单位还应加强相关刚位职责的建设, 以岗位职责、岗位操作SOP等管理体系规范并指导一线测绘人员的实际工作, 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为数据利用与分析奠定基础。
2.4 强化数据收集质量监控, 保障地籍测绘数据入库质量
为了保障地籍测绘数据入库质量, 保障数据准确性及可用性, 现代地籍测绘单位应建立基础数据收集质量监控系统。通过现场设备操作监控, 数据整理与存储监控、现场测量监控等工作的开展, 确保地籍测绘数据收集信息质量, 为入库信息的控制奠定基础。根据数据管理工作的要求, 严格控制地籍测绘一线人员的设备操作及测绘工序, 确保地籍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保证入库信息质量。
2.5 以模拟技术为基础, 校验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保障地籍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测绘企业应建立模拟校验体系。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模拟分析, 校验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避免数据误差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 对采集的数据信息的进行模拟分析, 对于不合理的数据及时进行复测与校验, 避免数据准确性对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影响, 保障地籍测量技术的有效利用。
3 注重人员专业技术培养, 提高地籍测绘数据质量
在现代测绘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地籍测绘中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日益增加。为了保证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效果, 保障地籍测量数据质量, 地籍测绘单位必须加快相关人员技术的培训工作。以新设备、新技术引进为切入点, 开展人员专业技术及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以此为基础保障测绘数据准确性、避免数据误差对数据应用的影响。根据测绘单位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情况, 结合新设备及新技术引进进度,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将新设备、新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与方法落实到一线员工的岗位职责中, 为保障地籍测绘数据质量奠定基础。
4 结论
在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 地籍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现状, 地籍测绘单位应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对一线测绘人员的需求, 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同时强化数据管理与复核, 为保障地籍测绘数据入库质量奠定基础, 为确保地籍测绘信息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地籍测绘数据质量管理分析[J].地籍信息与管理, 2013, 9.
测绘工程项目相关数据管理技术 篇10
1.1 测绘工程数据管理技术的内涵
数据管理技术是指人们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利用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 而测绘工程数据管理技术就是人们对测绘工程过程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储存、利用。
测绘工程中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 因此, 工程中的数据管理是非常麻烦的工作, 这就促使人们不断地开发新型的、高效的数据管理技术。随着测绘工程的不断发展, 测绘工程数据管理技术也在快速地发展。
1.2 测绘工程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每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之一的建筑业发展得尤为迅速。但是随着建筑工程业的发展, 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测绘工程数据的管理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就要求数据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而我国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第一, 人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是运用常规的手段从事记录、整理、储存数据, 其实就是利用纸张记录数据和利用算盘、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只是通过人来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这个时期的数据管理技术存在数据不保存、数据不共享、数据缺乏独立性等特点。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给工程数据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二, 文件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利用, 可以把要处理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 人们可以根据文件名进行访问, 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这一时期的数据可以长时间地储存, 可以进行反复地数据修改处理。数据处理存在着数据共享性和独立性差、管理代价高的特点。
第三, 数据库系统阶段。由于计算机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存储容量增大, 传统的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缺陷得到了克服。同时, 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多用户、多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 这就是数据库管理技术。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统一管理和控制等特点。
2 数据库在测绘工程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2.1 数据库建立和发展
我国数据库的建立发起于20世纪60年代, 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大容量磁盘开始出现, 数据的存储容量大大地增加, 传统的数据管理则被这种数据库所取代。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克服了传统文件系统数据管理的缺陷, 同时满足和解决了实际应用过程中多用户和多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 使得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
2.2 测绘工程中的数据类型分析
在测绘工程管理中, 存在多种多样的数据, 涵盖着项目的各方面信息, 可以根据数据的用途、表达信息的方式分类。
首先, 根据数据的用途可以将数据分为:第一, 应用于计算的数据, 如工程费用、工人的工作日、工作量等。第二, 供查询的数据, 如项目名称、位置、类别、质量等级等。第三, 用于补充说明的数据, 如项目延期的原因、项目停工的原因等。
其次, 根据数据表达信息的方式将数据分为:第一, 用数字和文字形式表示的数据, 如预算计划书、合同、技术设计、各种单据等。第二, 用图形表示的数据, 如测绘成果、效果图等。
最后, 把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数据库。因此, 数据库涵盖了测绘工程所需的各类信息和数据, 数据库的建立给测绘工程数据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2.3 测绘工程数据库的类型和功能
在测绘工程数据管理中应用的数据库主要分为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大类。首先, 由于数据库的结构在项目管理中实行动态的控制,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要求数据的收集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并且数据应该简洁、清晰。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按照工程项目的顺序进行, 如按照招标—投标—预算—施工准备—施工控制—交工结算的过程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也可以按照信息的分类建立, 其中数据库的结构包括项目信息表、人员信息表、仪器信息表、合同信息表、其他信息表, 这样的数据库便于管理和使用。其次,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是通过采集该工程项目的空间信息, 并将信息与其他属性联系在一起。
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使得测绘工程数据管理可以高效率地进行, 我国还要进一步地完善数据库系统, 促进测绘工程数据管理技术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终使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2.4 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是建筑工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由于测绘工程中的数据的复杂性, 数据库被广泛地应用于测绘工程数据管理中。
在项目相关信息的输入和管理、项目查询和统计、工期的计算、工程进度、工作量及工作分配等方面都采用了数据库。工程项目信息不仅信息量大, 而且没有规律, 信息管理难度非常大, 数据库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首先, 在信息的输入和修改方面。在工程数据管理中, 我们把每个和项目相关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中, 信息和数据要准确可靠以便查询使用。同时, 人们还可以随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地修改和补充信息。其次, 数据库在信息统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库可以对项目数量、生产产值、合同、工人信息、工作和工作量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统计。
3 结语
测绘数据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点云;机载激光测图
1 概述
传统的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为了尽快解决城市规划对基础地理信息的供需矛盾,及时有效提供满足城市规划需要的现状地形图,加快项目的完成进度,经现场踏勘、分析,决定采用机载激光测图辅助外业调绘编图的方法完成。
此次采用的机载激光测图方法,方要依据为点云数据,点云即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大量的、密集的、含有多样化信息的散点数据的描述,测绘人员从点云的信息特点能自动获取多点信息的面测量,从而提高了测绘的效率,也提升了测绘技术的应用空间。
2 基于DOM、DEM、激光点云的图像生成
根据设计路线和图幅结合表确定做图范围,准备好相应的数据:用ArcMap软件根据DOM和坐标文件生成作图时需要辅助参照的山影图、坡度图;用global_mapper软件生成激光点云图。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格式: *.JPG格式的正射影像数据、对应的*.JGW格式的坐标文件,以及对应的*.coo原始激光点数据。*.DWG格式的等高线与*.coo格式的出图激光点数据,单位改成米。
3 正射影像和激光点数据的测图
3.1 确定范围及插入图像
根据影像数据的精度,可知这批数据适用于小于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符合本次1:2000测图比例尺。首先,打开南方CASS9.0软件,进行比例尺设置,其次,调整图层叠放顺序,将影像图层放到最后,方便参考并绘制CAD图。插入绘图范围并导入激光高程数据,然后运行展点程序,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展点方式。当范围较大时我们较常使用从文件展点,范围较小时,我们会选择多边形展点方式。
3.2 地物要素的采集
依比例符号:是实地占有较大的面积的物体,比例尺缩小后,依然能够显示其轮廓,如房屋、湖泊等。
不依比例符号:是实地面积较小,且重要或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物体,比例尺缩小后,图上只能显示为一个小点,必须放大表示,图上和实地不成比例关系,仅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种类而不能表示物体的轮廓和大小,如测量控制点、纪念碑、烟囱等。
半依比例符号:实地上的线状物体和狭长物体,其长度能够依比例表示,而宽度则不能依比例表示必须放大其尺寸,如铁路、公路、单线路、围墙、单线沟渠等。
3.2.1 交通及附属设施
一般未突出地面的线状地物不存在投影变形改正,精度较高,只需根据影像描绘其边线即可。
根据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上的要求来描绘。本次项目测图比例尺确定为1:2000。
①一般铁路:轨距为1.435米,1:2000地形图上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②一般图上宽度小于1mm,在CASS环境下,用距离量测工具量取的路面宽度小于1mm×2000=2m时,用不依比例尺的乡村路或小路表示,大于2m时用依比例尺的乡村路或大车路表示,其虚实线的表示方法遵循 “光影法则”处理,虚线绘在光辉部,实线绘在暗影部, 一般在居民地、桥梁、渡口、徒涉场、山洞、涵洞、 隧道或道路相交处变换虚实线方向。
③道路的附属设施。
涵洞:指修筑于铁路、公路路基下的过水构筑物,当图上宽度小于1mm时用不以比例尺的符号表示。较大的涵洞提醒外业调绘人员注意,必要时要进行外业实地采点补绘。注意涵洞虚实线方向。
路堑和路堤:应该特别注意较规则道路两旁的路堑和路堤,影像图上加固的路堑和路堤会非常明显,再结合激光高程点数据,便可准确判断出其边缘线,对于未加固就根据激光高程点数据进行判读绘制。
桥梁:由于影像不能较好地判断桥头的实际位置,且很多大桥是高出地面的,也存在着投影变形改正,不能较好地通过地面点和非地面点的激光数据进行判断其位置进行平移,建议对于比较重要的公路桥、铁路桥等要求外业实地采点绘制。
3.2.2 居民地和垣栅
房屋高出地面,影像图存在投影变形改正,且房屋层数越多越高,其变形程度越大。点云数据却能较好地表示出房屋的位置和形状,或利用事先生成的激光点云图作为参考。
①绘制房屋前,首先要将非地面激光点数据,也即*_object.coo文件用与地面点也即*_ground.coo文件相同比例尺展绘,展绘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但是范围可以圈小一些,只包含房屋部分即可。展绘后以块的形式插入到我们的绘图文件上,在插入前最好改变一下图层和颜色,以便后面绘制房屋时能有效地区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
②绘制房屋时,按照房屋顶部来描绘房屋的边缘线,一般用CASS命令下的“多点一般房屋”和“四点房屋”来描绘,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房屋边缘线仅为四点,则最好用“四点房屋”命令来描绘,这样可以保证房屋没有明显的变形。
③利用原始激光点数据对房屋进行平面位置改正。将需要改正的房屋区域选中,然后导入对应区域的地面激光点数据和非地面激光点数据,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由于激光点没有投影差,是直接的三维坐标,所以平面精度是非常高的,作图时,可根据其高程值大小,区分所落点是在房屋上还是在地面上,根据房屋上的激光点的密集程度和范围就可以较准确确定房屋的位置。如果通过影像倾斜,可以看到房屋其中一边底部,可以先绘制房顶的位置,然后将其整体平移,使房屋的另一边位置大致准确。
3.2.3 水系及附属设施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沟渠、池塘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在地形图上需准确表示,凡有名称的均要加注。对于较大的江、河、湖、海、池塘、水库、人工修筑的灌溉用的沟渠、运河等在影像图上很容易判读其边界,但是在具体绘制时应根据地面激光数据,较为准确的判断其边界,且常年有水的河流、溪流、运河、湖泊、水库、池塘应描绘其水涯线。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的投影距离小于1mm时,用陡坎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时用单线表示。
应特别注意道路两旁的水系,尤其是公路旁的排水用的沟渠,一般沟渠都是能找到源头和流向的,且沟渠穿过道路时一定会通过涵洞。如绘图范围内未找到源头,应将沟渠按流向绘至范围线外。且每条沟渠都应根据地面激光高程点来判断其流向后标注在图上,以便外业作业员调绘。
3.2.4 地貌和土质
①等高线
等高线由DEM在AcrMap中自动生成,再人工进行整饰、取舍。整饰好等高线的前题是一定要把其他的地物地貌绘制准确,尤其是陡坎和斜坡等对等高线的形状和走势影响较大的地物地貌。
编辑完等高线后,应对等高线进行注记,一般只注记计曲线,且不应倒注。应在谷地、鞍部、山头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绘出示坡线。
②高程点的展绘。
高程点按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有不同的间距要求:如表1:
③地类界。
地类界一般是根据影像的颜色进行判断,有时地类界可以进行取舍的,尤其是山上只能以主要地物来标注,植被符号由外业作业员进行调绘。
④管线及附属设施。
除电塔和双杆外,其余管线设施在影像图上难以确定准确位置,建议外业补调绘人员应以甲方提供的线位为基础,线位左右各50米内的电塔要重新踩点修测,双杆要全线进行修测。
⑤独立地物
影像图上独立地物中,独立坟、坟群和散坟较容易判断,其余无法判断。
3.3 图形自检和互检
每幅图做完以后,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看有没有漏绘的或者绘错的,对误差比较大的地方进行改正。然后再相互之间进行互检,由于每个人画图的经验和对图像的判别不一样,通过互检则可以减少判读错误。
4 外业调绘和补充测图
4.1 外业调绘
制订调绘计划,收集现势性强的各类专业资料,熟悉测区情况,研究测区环境特征,选择调绘路线,进行人员分配。
对于内业无法确定的隐蔽、遮挡地物,可根据周边明显地物,采用交会法、截距法等方法进行补测。调绘与内业数字化测图、数据编辑应有效衔接,保证地形要素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调绘时应对已有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对错、漏等进行修改和补充;补调地物、地貌要素和属性和注记,以及内业无法获取的地理名称;补测数字化测图无法或不能准确采集的要素,如阴影区地物、隐蔽和地形复杂部位地物,以及需要补测的新增地物等;最终形成调绘成果。
摄影后新增的一般地物可不补调,但新增的公路和变化较大的开发区、居民区等应进行补调或补测;航摄后拆除的地物,应在影像上标记。
调绘成果使用的符号、文字及调绘成果的整饰宜参考GB/T 20257.1的规定,以方便内业人员使用为原则,应统一、清楚、易读、实用。具体要求在技术设计书中规定,必要时采用图例说明。
4.2 野外补测
当内业数字化测图无法达到高程注记点高程精度要求时,应野外实测足够的高程注记点,等高线由内业数字化测图生成。高程注记点测量要求和具体方法由技术设计书确定。
当由于云影、阴影等影响无法进行内业测图或处理,航空摄影出现绝对漏洞且不补摄,新增大型工程设施、大面积开发区或居民地变化较大等情况时,应进行野外补测。内业测图无法准确采集的城市建筑物密集区,亦可进行野外补测。可将阴影、漏洞等向外扩大图上4mm,确定补测范围。补测的地物、地貌要素,相对于附近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图上0.75mm,困难地区不大于图上1mm。
5 总结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测量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保障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本次1:2000数字化测图过程中,发现激光点云测图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在精度、进度、操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是传统测绘技术不能相比的,在总结经验过后,将更广范地用于未来的大比例尺测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李滨,王汉顺,等.点云检测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监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4(4):20-22.
[2]刘德明.低空机载GPS摄影测量在1:1000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4(6):24-26.
[3]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4]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作者简介:
测绘数据 篇12
房产测绘是获取房产管理数据的主要手段, 是数字房产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房产测绘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其他集成都成了无根之草、无水之木。研究房产测绘与房产GIS的一体化集成技术, 对于解决数字房产空间数据库数据的快速获取、更新, 保证房产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GIS实现房产测绘与房产GIS一体化集成的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1 引言
房产测绘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模式—CAD模式—CAD和GIS混合模式三个阶段, 目前正向测绘与房产GIS一体化集成阶段发展。
在手工模式阶段, 房产测绘的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都是依靠手工来完成的, 提供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纸质的图形和表格。此时的房产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单机单用户的MIS阶段, 房产测绘在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将属性信息录入MIS系统, 图形成果的利用也只限于发证时将纸质图形粘贴到证书上作为证书的附页。
随着电子测量技术和CAD技术的发展, 房产测绘逐步由全手工模式进入CAD模式。外业测绘可以通过电子测量仪器 (如全站仪、GPS等) 快速获取测量数据, 同时基于CAD技术开发的房产测绘系统利用CAD软件的绘图、编辑、制图功能快速地生成房产测绘成果。
在手工模式和CAD模式的阶段, 房产测绘主要还是以制图为目的的。随着GIS技术在房产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人们迫切希望房产测绘系统在满足制图的前提下, 能够发挥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功能。特别是GIS技术应用后, 基于图形进行房产处理的模式 (以图管房) 在信息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房产测绘作为GIS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如何J决速地实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此时房产测绘开始进入CAD+GIS混合模式阶段。在这一阶段, 基于CAD技术的房产测绘仍是主流, 可以采用实体编码技术和外挂数据库技术对原有基于CAD系统开发的房产测绘系统进行改造, 以满足向信息系统和GIS提供信息的需求。目前房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房产的提出, 迫切需要研究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的相关问题。
2 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内涵
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不同于CAD和GIS混合模合下通过文件交换的数据共享,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集成。一体化集成应包含两个层次的集成:一是房产测绘信息采集的集成;二是测绘数据与GIS数据的集成。房产测绘信息采集的集成是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 即房产测绘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采集。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是GIS有别于CAD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基于CAD模式的房产测绘系统虽然解决了在计算机中快速绘图、编辑和输出的问题, 但由于CAD数据结构的限制,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相互查询能力弱,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维护比较困难。现有的基于CAD管理图形和外挂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的数据组织方式应向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转变。
测绘数据与房产GIS的集成是集成的最高层次。当前空间数据库技术在GIS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房产测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房产空间数据库提供一体化的图属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更新。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也可以把这个集成理解为房产测绘与空间数据库的集成。集成后的效果应是房产外业测绘、内业处理、成果检查、数据入库、数据更新、数据应用的流水化和程序化, 数据入库实现信息不需要二次手工处理、入库前后信息不损失。
3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优越性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测绘图形信息采集与属性采集分头进行而存在的关联性差、数据一致性难以维护等不足之处, 避免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所需的二次加工和处理, 提高了数据进入信息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 可以大大缩短数据采集的周期。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直接面向数字房产GIS需求进行数据采集, 直接生成符合GIS要求的房产测绘数据, 避免了传统测绘的CAD数据格式与GIS格式之间繁琐的转换, 可直接将数据写入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 并提供了直接基于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的能力, 这是传统的房产测绘系统难以实现的。一体化集成的测绘系统所具有的数据快速入库和高效更新的能力正是数字房产系统所迫切需要的。
4 基于COM GIS的测绘信息系统技术路线
基于对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内涵的分析, 本文研究提出了以GIS为核心的总体技术路线, 即以下几点。
(1) 采用GIS数据存储方式来存储房产测绘数据, 实现房产图形信息和房产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 (2) 基于组件式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编辑和绘图功能, 实现房产图形的编辑绘制和属性信息的录入; (3) 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的数据入库与更新。
房产测绘任务分为房产基础测绘和房产项目测绘。房产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项口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房产分丘平面图、分户平面图和房屋共有面积分摊计算。为了达到房产测绘与信息系统一体化集成的日标, 必须开发房产测绘管理系统, 以完成房产测绘成果向数字房产空间数据库的入库和更新。房产编辑绘图模块、测绘仪器联接模块和数据转换模块和参数定义模块是四个子系统的公共功能模块, 在实际编程实现中, 这四个公共功能模块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具有基本测绘功能的程序框架, 在框架基础之上增加房产测绘分摊计算功能和房产测绘成果输出功能构成房产项目测绘子系统, 增加基础测绘成果输出模块构成房产基础测绘子系统, 增加测绘成果备案和成果入库功能构成房产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
整个系统基于组件式GIS技术来开发,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系统基于组件式GIS开发平台进行功能扩充, 开发房产基础测绘系统和项目测绘系统。测绘人员测绘完毕后直接生成文件型的GIS数据格式。测绘管理人员在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核后, 将测绘成果入库。系统可利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将该GIS数据格式直接写入到空间数据库中, 完成数据的入库。在数据需要更新时, 再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将选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提取成文件型的GIS数据格式再由测绘人员实施修补测。修补测完毕后, 再将成果更新入库。在系统中, 成果入库完毕后, 图形数据的更新只能由测绘和测绘管理人员来共同完成, 房产管理的业务人员只能进行读取和显示, 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房产测绘成果的权威性。
5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在大连市数字房产的开发中, 根据大连市房产状况, 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老数据转换子系统完成对原始测绘成果 (分幅平面图、分层分户图)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入库。
对新开发的房产测绘项目和需补测的房产测绘项目采用基于GIS的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 外业采集采用基础测绘子系统, 内业分摊计算、成果输出打印等采用项目测绘子系统, 成果更新入库采用测绘成果入库子系统。
一体化集成的房产测绘系统在吉林市数字房产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现了房产图形信息和房产属性信息的一体化存储, 实现了房产测绘对空间数据库的快速入库与更新, 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更新的速度, 保证了空间数据库的现势性和权威性, 保证了房产业务的正常运行。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房产测绘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通过GIS手段集成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房产测绘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的内涵和优越性, 分析了基于COM GIS的测绘信息系统构建技术思路, 给出了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测绘数据】推荐阅读:
测绘数据管理08-14
测绘数据保密协议09-01
测绘工作数据安全管理08-01
期刊数据库实习作业(测绘11)10-05
地形测绘07-15
测绘07-21
测绘行业10-13
测绘关系05-12
山区测绘05-25
测绘法规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