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资料

2024-09-27

测绘资料(通用6篇)

测绘资料 篇1

测绘的成果是测绘过程中对信息的直接记录, 是进行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决策的重要依据。伴随着数字化测绘的迅速崛起对于测绘档案管理方法的提升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档案的管理软件, 但是要做到使档案管理完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测绘的概述

1.1 测绘的种类

就目前而言, 我国测绘行业的种类繁多,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的门类也层出不穷, 具体而言, 目前测绘行业大致分为五类:大地测量, 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 工程测量, 摄影测量、遥感测量与其它方法地形测量以及科学研究等。在这其中又可以按不同的测量方式与方法细分为多种小的类别。

1.2 测绘的时空分布

由于测绘的成果是伴随这不同的空间, 不同的地域特征而存在, 并且测量的结果会随着地形的变化、时间的变更而发生改变,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测绘成果的信息必须及时的更新。

1.3 测绘的载体

伴随科技的进步, 在测绘的过程当中其测绘结果的载体也呈现出多种表现的形式:软盘或光盘、航测内外业原图、底片、清绘原图、印刷纸图等都是常用的测绘成果载体,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的测绘载体也将陆续出现。

2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

一般而言, 测绘资料的信息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正应为如此, 我们在进行测绘档案管理的同时, 可以有所借鉴, 不过具体到某一项测绘, 单位依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加以区别对待, 以达到最佳的档案管理效果。

2.1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原则

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 一般而言有五项基本的原则:首先, 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 需要遵循统一管理的原则;其次, 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当中, 需要遵循标准化的处理原则;其三, 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 需要遵循独立管理的原则;其四, 在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建构完毕的同时, 要实现档案资料的共建共享;最后, 保证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也是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般而言对于不同类型的测绘资料档案, 都必须及时的整理, 并由档案室进行统一的分类、归档, 任何部门或是个人都不能擅自使用这些档案。而对于完成归档的档案, 则可以通过本单位的局域网进行查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2.2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目的

具体而言, 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对资料的一种保管, 主要是出于更好的利用测绘的资料的目的。通过制定符合本单位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不仅能够使得档案的管理人员可以快速的查阅相关档案的资料, 而对于非档案管理人员, 也可以轻松的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以达到最大限度挖掘现有资源公用的目的。

2.3 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功能

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而言, 有其自身的功能, 具体而言, 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 测绘资料档案具有查询功能。测绘资料档案的查询是测绘资料应用的重要环节, 是任何测绘单位进行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当中都需要处理的问题。所以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而言, 制定合理、快捷的查询方案, 是极为必要的

其次, 测绘资料档案具有立卷归档的功能。对于一项已经测绘完结的项目, 将相关的资料提交给档案室, 并由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归档立卷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 考虑到档案资料的保密程度及期限, 也应该做不同的处理。

第三, 测绘资料档案具有后期维护的功能。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 不仅仅是查询与立卷, 还应该包括了档案的统计、档案的鉴定、档案的移交等各个方面, 并且通过档案的管理, 还可以制作季度、年度的汇总资料表。

最后, 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高级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目前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局域网查询系统的过程当中, 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测绘资料档案信息的安全, 以及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问题, 并且进行访问操作权限和数据操作权限的区分,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结语

对于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而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管理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保存, 更是为了方便利用资料, 以创造新的价值。就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本身而言, 它一门系统的科学, 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还需要在管理手段及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特别是测绘资料的数字化、可视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只有不断的融入新技术, 不断的创新, 才能将测绘档案的管理功用发挥到最大。

摘要: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并不单单是对资料的管理, 更是对资料运用的诉求, 文章认为只有融入新技术, 加强测绘资料可视化, 不断的创新, 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测绘资料的功用。测绘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测绘,档案,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俊, 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韦家宏.馆藏测绘档案资料数字化与建库探讨[J].广西测绘与遥感, 2007 (2) :48~49.

[3]王俊琦.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实现[J].中州大学学报中国, 2005, 22 (3) :99~101.

[4]帅开德.测绘生产管理消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 32 (4) :47~50.

测绘资料 篇2

测绘案例分析

第一题(18分)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认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破坏,减少。为了博阿正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已有资料情况

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及成果。

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三等 a(mm)≤10

≤5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80 000 外业资料的检验

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数、独立闭合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进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

A.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

B.独立闭合坐标闭合差 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

C.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 应满足规范要求

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10 公里,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毫米,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5公里)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毫米、160.3毫米、90.5毫米。

GPS控制网平差解算

A.三维无约束平差

B.三维约束平差

坐标转换

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问题: 计算该重复基线长度较差的最大允许值,并判定其是否超限。计算该独立闭合环坐标与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并判定闭合差是否超限。

简述该项目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简述该项目1980西安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关系建立方法及步骤。

(上述计算: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二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二题(12分)

某化工厂全部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平方公里。

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土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

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①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②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③输出的地形图;④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

问题: 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

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第三题(18分)

某测绘项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

测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长约60公里,测区内陆地最低点高程为20米,最高点高程为200米。

原始影像采用真彩色胶片航空摄影获取,摄影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0mm×230mm,焦距为152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航片的航向重叠度为65%,旁向重叠度为35%,影像扫描分辨率为20。

航摄公司完成测区摄影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交了下列资料:

① 测区航摄底片、晒印的像片;

② 成果质量检查记录;

③ 各种登记表和提交资料清单;

项目承担单位认为航摄公司提交的资料不全,要求航摄公司补齐有关资料。

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整个测区外业控制点布设,测量及验收工作后,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平面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野外调绘工作完成后,进行内业立体测量,然后对立体测图书局成果进行了点位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等方面的质量检查。

问题: 航摄公司应补交哪些资料? 以框图形式表示本项目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简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页加密的主要工作流程。该项目立体测图数据成果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若不全面,予以补全。

第四题(18分)

某测绘单位为某省编制一幅综合经济挂图。该省东西方向宽约400公里,南北方向长约550公里。

挂图采用数字制图技术进行编绘,地理地图要素需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基本资料或数据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包括要素取舍、分类合并及图形概括等,制作形成符合四色印刷的印前数据,印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具体要求

① 挂图比例尺为1:60万,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开(1024mm×787mm)或对开(787mm×546mm);

② 挂图的地理底图应表示主要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③ 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④ 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现势性应达到2009年底。

⑤ 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收集的资料

① 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万地图数据,内容与1:25万地形图基本一致;

② 全省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止2009年底;

③ 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市)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止2009年底;

④ 全省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万,2010年初出版。

问题: 说明该挂图选择的幅面尺寸及理由;说明编图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各种资料;简述如何编绘居民地和水系等地理底图要素;简述如何用饼图和柱状图方法表示专题要素,以及如何配置符号;

第五题(18分)

某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已有数据

①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5米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

② 市政设施数据

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号、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等属性。

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图数据一致,利用WGS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灯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2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已在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通视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问题: 设计该市政设施数据库的要素分层方案。简述将采集的市政设施数据整理入库的主要工作步骤及内容

设计数据采集更新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简述检查数据质量时,如何将位置偏离道路5米的路灯点检查显示出来。

第六题(18分)

某市某区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全区域的土地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涉及区政府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调查面积约36平方公里。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1:500地籍测绘、宗地图测绘、面积计算、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等。

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验收组,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在验收城镇地籍成果时,对数据库、元数据、地籍图、宗地图、统计表格、文字报告进行了检查;在验收地籍调查成果时,内业抽取50%,外业抽取5%进行了检查,其中地籍控制内业检查了①平面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②观测记录是否齐全、规范;③高程基准选择是否正确,高程施测精度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设计;④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规范等。在细部测量外业检查时,验收组实地采集了10个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查并评定了精度。

问题: 简述在城镇地籍数据库验收中,地籍图和宗地图检查的内容。

补充完善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的内容。细部测量外业检查的方法和内容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正确的方法和内容。

第七题(18分)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米,总建筑面积约250000平方米,为该地区地标性建筑物。

已有资料:

① 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

② 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

③ 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 其他相关资料;

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

①0.5秒级全站仪 1台套;

②双频GPS接收机 5台套;

③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 1台套;

④ 型水准仪 1台套;

⑤50米钢卷尺 1个

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两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四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两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两个在地面上。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米范围内建筑物得沉降监测等。

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行驶表达的成果。

问题: 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答案

一、1、可以将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理解为边长相对误差的极限值,即

MSlim/S =(2*MS/S)=1/80000(MS为边长相对中误差,S为边长)题中指定边的误差的极限值MSlim=2*MS=10000000mm*1/80000=125mm 可以算得 MS=62.5mm 因为边长测量值S=(s1+s2)/2(s1、s2分别为往返测量值)往返测较差ds=s1-s2 根据误差传播率,则有

(MS)2 =(m1/2)2+(m2/2)2(m1、m2分别为往返测量中误差)(Mds)2=(m1)2+(m2)2

假定往返测精度相同,即m1=m2=m 可推得 MS= m /√2 m=√2* MS Mds=√2*m

=2 MS 如果取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则较差极限值(允许值)=2*Mds=4MS=250mm 题中往返较差为95.5mm<250mm,故不超限。

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量,通常直接把往返测较差ds的一半(即47.8)当作为边长误差,而取两倍边长中误差2MS=125mm作为边长误差的极限值,这样就有:

47.8mm<125mm,也可得出不超限结论。

分析:如果用下面方法计算的话,基线测量误差σ=11.1mm,95.5大于2*√2σ,可以看出是超限的,所以在规定了最弱边中误差,还是用最弱边计算,而不是用gps标称精度来算。

2、首先计算基线测量误差σ=√(a2+(bd)2)

=√(102+(5000000/1000000)2 =11.1mm 独立环坐标闭合差W=2*√(3n)*σ=2*√(3*6)*11.1=94.1mm 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2*√n*σ=54.3mm 实测得 Wx=60.4 Wy=160.3 Wz=90.5 均大于其容许值,故判定该独立环闭合差超限。

3、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1)数据准备

包括输入必要数据(如测站名称、仪器高)、将全部数据文件转换成数据处理软件认可的格式等;

(2)将全部数据文件导入处理软件;

(3)已知数据导入(5个高等级三角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

(4)基线解算

包括对基线精度、同步环、独立环和重复基线闭合差、较差情况的考察、分析和处理,必要时对某些测站进行重测;

(5)WGS84坐标系下三维平差(无约束平差)及其精度分析并决定处理办法;(6)1980西安坐标系下二维平差(利用5个高等级三角点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作为约束条件的约束平差)及其精度分析并决定处理办法;

(7)输出平差结果。

4、坐标转换

(1)采用GPS静态测量方式将5个(少一点也可,但最少不得少于2个)高等级三角点与城市独立控制网联测,得到5个高等级三角点的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AB);

(2)将5个高等级三角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通过换带计算转换为中央子午线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下称L1)相同的任意带坐标(XY);

(3)将5个高等级三角点转换后的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XY)、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AB)利用坐标系转换公式:

A=p+k*cosa*X-k*sina*Y B=q+k*sina*X+k*cosa*Y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即可求出p、q、k、a等转换参数(有专用小程序可用)。至此,1980西安坐标系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转换关系建立完成。

(4)注意上述公式中XY是中央子午线L1下的坐标,千万不能忘记坐标换带。

二、1、地形图折合整幅数=1.5/0.0625=24(幅)

2、测区划分原则:分界线两侧相互联系的地物最少(如厂区道路),三个组工作量基本相同(兼顾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和交通耗时),同一组的范围尽量相邻或相近不要太零碎。

3、提交资料还应包括:

(1)测量技术设计书

(2)测量技术总结(含控制点成果表)

(3)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资料(视委托方要求)

(4)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5)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

(6)含所有资料的数据光盘

(7)委托方要求而国家法律法规又允许提供的其它东西

六、1、城镇地籍数据库中验收中,地籍图和宗地图应检查的内容:

地籍图应检查的内容:(1)图内要素

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线、街坊界、地籍号、地类、面积、使用者名称、土地等级注记。

数学要素,包括:图廓线、坐标格网、坐标注记、测量控制网、测量控制点及其注记。

地物要素,包括: 建筑物及构筑物、楼层、门牌号等,围墙、栅栏、道路、水系等线状要素。独立地物、地形地貌注记、高程注记、等高线要素。其它注记等。

(2)图外要素

图种名、图名、图号。图幅接合表。坐标系及高程系。成图比例尺。制图单位全称。

说明注记(含调绘时间、制图时间)。辅助说明。图例。

宗地图应检查的内容:

(1)图内要素

图幅号、地籍号。

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及宗地使用者名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及边长。本宗地内建、构筑物。邻宗地址界址线(示意)。相邻道路、街巷及名称。指北针

(2)图外要素

图种名。宗地面积。

绘图员签名、审检员等。制图时间。其它说明注记。

2、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内容

(1)平面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椭球、中央子午线、投影面的选择是否得当);

(2)高程基准选择是否正确;

(3)控制点编号是否符合编号规则;(4)各项观测数据是否齐全、规范(包括签名、注记),平差前各项闭合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选择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软件是否得当;

(6)平差后各项精度指标如点位中误差、边长中误差、高程中误差等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7)输出的控制点成果资料是否齐全、规范,包括各项注记如计算者、检查者、日期等是否齐全;

(8)仪器检验证书是否齐全、有效等。

3、细部测量外业检查

细部测量外业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均不太合理,理由是抽样太少、检查方法太单一,正确检查方法应该是:

(1)抽样数量(以图幅计)约为总量(折合整图幅)的10%,随机抽取;

(2)每幅抽检的图中需检查20~50个明显的特征点,其中用全站仪实测点位(带高程)约占二分之一,用钢带尺量边检查相邻地物点间距约占二分之一;

(3)以图幅为单位(或以批次为单位)评定测量精度。

七、1、垂直变形监测基准点的布设

(1)根据变形监测工程需要和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建议采用“变形测量二级”精度标准施测,即沉降监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位移监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2)高程基准点设置4个,位置设在基坑四周,距离基坑上边缘100m以外,可以设在稳定的建筑物墙面、地面以上0.3-0.5m处(墙上水准点),或者设在适合接收卫星信号的路边地面上,埋设足够深度的砼标桩,以便兼作位移基准点使用。

高程基准点位置选择要考虑基础稳定、便于使用、不易被破坏等因素。

2、监测水平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1)水平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监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较为合适,它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数据处理简便、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尤其是基准点选择困难不得不远离工作基点时,优点更为突出。

(2)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架设正确、稳定,做好现场记录如测站点号、时段号、起止时间、仪器高等,测量人员不能远离仪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3、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1)变形量成果图、表应按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垂直、水平、倾斜等)分别提供。

(2)图表应包括:观测点位置布设图、形变曲线图、变形量计算表、变形量统计表等。

(3)变形量计算表应包括观测日期与时间、初始观测值、上次观测值、本次观测值、本周期变形量、本周期平均变形量、本周期最大变形量,总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4)变形量统计表应包括各次观测的日期、各周期的变形量、平均变形量、最大变形量,总的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

(5)统计图是根据统计表中相关记录绘制的,包括时间-载荷-沉降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水平位移曲线图等。

测绘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篇3

1 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总结出资料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成果资料

1)控制点:控制点成果资料很多单位还是装订成册的,如在市区某条路上有一项测绘工程需要查询最近的控制点情况,手工查询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依照现有方式控制点的日常管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控制点经常会遇到减少、增加等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在现有纸制介质上完成很困难。2)线划图: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各单位拥有的CAD数字线划图数量很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有的单位分散在各个技术人员手中保存,有的单位有统一的机器存放但也是简单的储存,如果遇到人员变动等情况,图纸丢失情况时有发生。

1.2 测绘报告

经抽查部分测绘报告没有按规定程序编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技术设计书》在工程完成后编写,对工程的实施没有起到指导作用。2)将《技术设计书》简单改成《技术总结书》。3)《外业质量检查、验收记录表》填写简单、雷同较多。4)资料不全。

1.3 数据安全

调查中发现各单位对数据安全普遍重视不够,对突发的计算机故障、病毒、人为破坏缺乏有效的防范和补救措施,如果遇到这些情况,计算机中的控制成果、图件、报告等重要资料很容易丢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1.4 仪器管理

仪器管理较混乱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仪器的检定和维护情况较难查询,各种仪器的现有状态难确定,仪器的借出、归还制度不完备,往往使用有问题的仪器进行工作,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2 解决方案

通过对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必须建立一套测绘资料管理系统及其配套制度来解决以上问题。

2.1 系统目标、结构、功能

2.1.1 系统的总体目标

测绘资料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实现测绘资料管理的规范化;2)保证数据安全性;3)系统友好界面。

2.1.2 系统结构

测绘资料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1。

2.1.3 功能介绍

1)数据录入。可将控制点、线划图、报告等信息输入计算机存入数据库或指定目录,便于进行统一管理。2)数据更新。各个模块均具有数据更新功能,可对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3)各种数据查询、统计、打印。可设置各种条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可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可对查询、统计结果进行打印。4)系统设置。可对用户进行管理,有效用户只有密码正确才能进入系统,保证了系统安全,能设置数据存储路径并能对数据定期备份。5)图形显示与数据库连接,能做到图形和数据互查。6)系统帮助。对菜单的功能进行介绍,对各个功能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2.2 配套制度的建立

管理系统建立后必须有相应制度与之配套使之更好发挥作用。

1)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日常维护,系统备份,督促数据及时入库。2)建立项目负责制,保证一个项目有一个责任人,责任人只有将全部资料入库后经管理员确认责任人姓名、入库时间、参与人员、资料类型等相关信息无误后方可记录其工作量。如项目岗位责任人因某种关系需要脱离本岗位,在脱离岗位前必须对整套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交接。3)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规范化报告编写的认识。

3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考虑系统开发的速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通用性,编程语言我们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系统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图形显示平台采用AutoCAD。

测绘资料管理系统就是根据上述情况开发的一个基础信息软件,主要功能见图1。

1)数据库设计。系统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考虑控制点成果特点及减少数据冗余。2)系统开发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系统运行界面如图2所示。

4 结语

房产测绘成果备案须提交的资料 篇4

一、商品房项目预测成果备案

1、房屋建筑面积预测绘成果报告书、电子文档;

2、经审查批准的全套建筑施工图和电子图各一套;

3、宁波市施工图审查备案证明;

4、共有公用面积分摊彩图;

5、经人防部门备案的人防建设方案;

6、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

8、有关商品房预售方案;

9、其他应提交的相关资料。

二、商品房项目实测成果备案

1、宁波市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

2、扩初会议纪要复印件(校验原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复印件(校验原件);

4、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5、地名办门牌编号图原件;

6、地名使用批准书复印件(校验原件);

7、人防部门出具的人防区域划分图原件;

8、建筑竣工图及电子文档;

9、交警部门出具的地下室汽车位验收意见原件;

10、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11、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复印件(校验原件);

12、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及电子文档;

13、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委托合同复印件(校验原件);

14、其他应提交的相关资料。

三、新建房(单位或个人)测绘成果备案

1、宁波市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规划红线图复印件(校验原件);

3、建筑竣工图;

4、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5、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复印件(校验原件);

6、地名办出具的门牌坐落证明复印件(校验原件);

7、人防部门出具的人防区域划分图(专指有地下室工程的建筑)复印件(校验原件);

8、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原件及电子文档;

9、房屋建筑面积测绘委托合同或协议复印件(校验原件);

10、其他应提交的相关资料。

四、改扩建项目测绘成果备案

1、宁波市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

2、已领取的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及土地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3、扩建、改建、翻建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红线图复印件(校验原件);

4、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复印件(校验原件);

5、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原件及电子文档;

6、其他应提交的相关资料。

五、商业、办公用房权属分割项目测绘成果备案

1、宁波市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

2、已领取的房屋所有权证及土地证复印件(校验原件);

3、土地部门分割联系单原件;

4、消防部门意见原件;

5、原设计施工图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分割平面图原件;

6、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成果报告书原件及电子文档;

测绘资料 篇5

1. 加强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

做好地形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基础工作, 是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有效管理和提供利用的必要保证。首先, 丰富馆藏。馆藏档案利用率很大因素取决于馆藏的丰富程度, 因此各生产、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把各自形成的资料收集齐全, 及时归档;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建设, 以制度约束各归档单位将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与生产任务同步落实。其次, 建立档案检索体系。把收集的档案迅速整理出来, 编制档案检索工具, 将其系统化、条理化, 并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立卷, 以提高效率。第三, 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确定借阅范围, 严格审批手续, 做到既要保证地形图档案资料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不丢失, 又要满足用户利用需求, 便于用户借阅。第四, 做好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对于利用频率高, 存档份数少和价值珍贵的档案, 可通过制作档案的复制品、提供文件汇编或根据档案内容编写参考资料等手段, 减少纸质档案原件的使用频率和磨损, 以延长档案原件的使用寿命。最后, 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对于存储于计算机或局域网上的电子文件, 要定期进行备份、检查与数据更新, 以保证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电子文件;对于由馆藏纸质档案转换而来的电子文件, 由于电子文件档案的原始性与真实性的保障体系目前有待完善, 同时鉴于电子文件载体和信息的不稳定性, 以及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 也有必要将重要的电子文件制成硬拷贝存档以确保数据安全。

2. 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的合理利用

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采用现代技术和设备, 用数字化手段收集、存储、管理地形图档案资料,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查询利用, 是合理利用地形图档案资料的理想方式。第一, 对于历史测绘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 (纸质文件) 建立人工检索信息库。为了给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 应了解利用者的需求, 建立档案目录信息库、历史地形图档案资料 (纸质文件) 信息库等, 并建立历史地形图查询系统。目前, 我院绝大部分的地基础形图档案资料信息以纸质、微缩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 只适用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 即实施的是手工管理和以点到点的传播。计算机技术、电子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刻录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普及, 将原有纸质基础测绘地形图档案资料数字化, 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历史地形图档案资料信息库, 提供地形图档案信息,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第二, 对于地形图档案资料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并做好数据库的维护。从1998年开始我院引进了大型工程扫描仪, 电子地形图逐渐取代了纸质地形图, 数据生产部门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建立了地形图档案资料。数据库由院技术处计算中心负责更新维护, 为了避免出现磁盘数据损坏、数据丢失、新老版本数据混淆等现象, 基础地形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内业生产调图。

3. 基础地形图档案资料信息体系的建立

测绘资料 篇6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测绘行业也不例外, 海量的测绘数据都以信息的形式收集传输保存, 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终端电脑方便的调用这些资料以供分析研究之用, 但是新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 采集的测绘数据量是相当大的, 以磁盘介质保存资料只是近些年的事, 多数资料的采集、保存形式都是纸质, 加上以前的保存环境所限, 许多资料上的文字或数字已经模糊, 不易辨认, 也有的由于借阅次数太多, 纸质破损, 这给人们利用这些资料带来了极大不便, 所以把这些宝贵的数据数字化, 既便于科研人员充分利用, 又便于保存, 而且可实现测绘同行内部信息共享, 是一件造福后来人的工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国家对测绘行业极为重视, 从全国大面积的水准复测, 到重点地区小范围的加强监测, 产生了海量的测绘数据。而在利用这些数据时, 我们必须从归档资料目录中先找出所在的年份、线路等信息, 再查阅相应的纸质资料, 然后再根据科研或作业的需要录入电脑或摘抄下来, 但是每年的作业可能需要不同的资料, 就需要每年用时重新查阅, 对于科研人员更是不方便了, 要知道地壳的变化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 需要多年的资料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由于需要的资料多, 科研人员必须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查阅这些资料上, 然后再把研究中所需要的部分数字化, 大大降低了研究工作效率, 并且经过科研人员数字化的资料不但信息不全, 而且也不能被同行广泛利用, 其他用时还要重新做这些查阅录入等工作, 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为此, 我们在局领导的大力倡导及支持下, 组建了一个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四人小组, 专门负责单位成立以来所有纸质测绘资料数据的拯救及数字化工作, 包括观测数据的电子化, 地形图、路线图等图纸的扫描, 目的就是把这些纸质资料数字化后建立一个资料完整的测绘数据库, 实现测绘行业内部共享, 这样既能够长期保存, 又不会受保存条件所限, 更便于科研及作业人员随时调用, 而不用查阅大量的纸质资料, 只要在网络终端输入正确的查询码, 就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所需的资料。我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之一, 也是组织者, 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 这是个严谨的工作, 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年多来, 我们这个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 已经把近40册的资料数字化, 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的“小错误”, 这些小错误同时也是“大问题”, 如果被照搬, 将会给利用数据的人带来困扰而且难以查出问题出在哪个地方, 下面就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我的处理方法。

其一:一等精密水准复测数据中的高差错误, 我们的水准资料都是有往返测, 最后取往返测平均值再加上仪器标尺的改正数得到该点位最后的高差, 有的测段记录显示往返测为同号, 如同为 (+) 或同为 (-) , 在同一测段这是不可能的, 是个明显的手工制作高差表时出现的失误, 如果照原样电子化放入数据库, 数据库不会显示有问题, 且利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人也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这时我们就不能遵照原稿, 而是查了往年的复测资料, 对比同线路同点位的高差情况, 在没有大的地震或者工程的情况下, 高差不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 所以采用往年相同的符号, 并在备注进行标注;还有的测段中往测或返测或者平均值中个别数字已经模糊清楚, 对于往测或返测高差不清楚的, 我们根据平均高差反推回另一数值, 并在备注标注, 而平均高差错误显然属于制表过程中的计算错误, 我们则会根据往返测高差重新计算加以改正, 并在备注栏标记。

其二:点位的经纬度错误, 比如北京地区东经117°北纬40°左右, 但有的资料中出现了东经117°北纬31°, 纬度一下子从北京到了上海, 如果只是原则性的尊重原稿, 照搬照抄数字化, 就会永远错下去, 研究人员在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时图上展点会出现错误, 从而导致分析结果错误。这时我们采取的方法则是找出历年该线路的监测数据反复进行比对, 并在地图上查找该点附近地名的经纬度, 以确保点位经纬度的正确。

其三:就是备注不全, 有的水准高差表中没有注明使用的何种仪器、标尺以及仪器标尺的编号和各种改正参数, 而这些参数在分析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科研人员在利用这些资料时, 会把仪器因素互考虑在内, 因此我们遇到这类问题时, 也是查找当年该小组施测不同线路时使用了何种仪器, 编号多少, 如果年份不是太久, 我们会拿着资料找到当年施测的本人, 让其回忆使用仪器的情况, 数据采集作业期间有否换过仪器等等,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补充备注, 并标明原因。

其四:施测点名错误, 这个错误带有普遍性, 举例如塘汉线上的一个点名为“Ⅰ塘汉14-1”, 今年这个小组施测时写的是完整的名称, 可能去年前年甚至往前很多年各个不同的小组在施测时对该点的标记都不尽相同, 有的写成了“塘汉14-1”, 有的写成了“塘汉141”, 还有的写成了“Ⅰ塘汉14-1”等等, 如果按尊重原稿的对则, 那么在同一条测线上就会出现许多对不上号的点名, 这样放入数据库, 科研人员日后在调用数据时, 系统会按不同点名对待, 而最重要的是调用人员不知道哪个点名系统才能调出该线路的数据, 因此我们就要从任务书中查找详细资料, 把点位名称规范化, 统一化, 这样每一个点位在数据库中是唯一的, 即使在交叉的不同线路中出现, 点名也是不变的。

其五:人员名字错误, 小组在制作高差表时都要注明编算者、校算者、检查者等人员信息, 有的高差表中对于人名标注随意, 比如校算者为“李琪”, 有的表中可能错写成“李其”, “周家鑫”错写成“周家新”等等, 这些虽然不影响数据的分析, 但年代久远后不便于确定当年的施测人员, 不但责任不清, 对人也显得不够尊重, 因此遇到这类问题, 我们要到人事处查找人员档案材料, 确定正确名字再重新标注在电子表格中。

其六:简繁字体混淆, 因为测绘队伍组建时, 有相当一批老同志, 他们有的习惯了使用繁体字, 在一些线路名称、点名或签名中, 使用了繁体字, 而近些年参加作业的大多为年轻人, 他们又习惯于把汉字过于简化, 不符合国家规范汉字的要求, 如“霸县”有的写成了“坝县”, 随着岁月流逝, 以后利用资料的人很可能不明白这到底是哪个县, 所以我们在数字化的过程中, 既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还要对这些用字进行规范化。

以上六个方面都是资料数字化过程中遇到一些小问题, 但这些小问题给数字化工作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对于每一项的重新确定都需要查证许多资料及旁证, 因此, 老旧资料的数字化建库工作虽然是一项烦琐的工作, 却有着非凡意义的工程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下一篇:全身麻醉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