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后护理

2024-09-27

全身麻醉后护理(共9篇)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1

角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主要的屈光间质之一。由于角膜位于眼的最前部, 并且暴露于外界, 故最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致损伤[1]。头颌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后, 由于眼轮匝肌松弛和较长时间处于头后仰姿势, 眼睑不能完全闭合, 常常会使病人术后表现出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眼痛等眼角膜损伤表现[2]。2008年3月-2009年9月我院有3例头颌部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后出现双眼刺痛、角膜水肿、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不清等症状。为预防手术病人眼角膜损伤, 减少病人的痛苦, 笔者进行了损伤原因分析, 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 病人未再发生角膜损伤,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 年龄57岁~71岁, 平均62岁;2例为鼻腔肿瘤, 1例为巨大腮腺肿物待查, 术前病人双眼球结膜无充血水肿, 双角膜无雾状混浊, 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3例头颌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角膜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 总结角膜损伤的各种原因, 并加强对头颌部手术病人手术过程中眼角膜保护的护理对策。

2 结果

3例头颌部手术病人均在吸氧、平稳、快速诱导后气管内插管, 全身麻醉下手术, 术中间断推注肌肉松弛药, 麻醉时间4 h~6 h, 麻醉清醒后出现不同程度眼角膜损伤, 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下1/3点状上皮脱落, 诊断为暴露性角膜炎, 采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或眼膏、爱丽滴眼液滴眼治疗后, 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角膜完全恢复透明, 角膜充血消失。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麻醉因素

本组病人均为全身麻醉手术。全身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 但在麻醉过程中很少有针对眼睛的防护措施。因麻醉药品的肌肉松弛作用导致眼睑松弛, 消除眼睑的正常性闭合作用, 若手术时间较长, 失去保持眼睛湿润的生理作用, 导致泪液挥发过度, 引起角膜干燥、上皮细胞损伤。

3.1.2 机械性损伤

气管插管时通常采用面罩给氧, 由于面罩过大, 常与眼表甚至角膜直接接触, 病人眼表脆弱, 易造成眼表甚至角膜损伤;改变病人体位或喉镜暴露时触碰病人眼睛皆有可能使角膜受损。

3.1.3 手术因素

角膜损伤的发生不仅与麻醉方法有关, 还与手术部位有关, 头颌面部手术对头面部消毒时, 消毒者操作不慎使消毒液渗入眼内, 术野靠近眼球附近的手术操作可能是造成角膜损伤的原因之一[3]。手术巾包裹病人颜面部过紧, 手术操作时产生摩擦使无菌敷料上的纤维屑脱落, 手术时无影灯持续照射, 强烈的光线及其所散发的热量易致角膜干燥而损伤。

3.1.4 复苏期损伤

麻醉复苏期, 未能正确撕眼贴膜和擦拭眼内药膏, 术后吸痰时因病人挣扎而触碰病人双眼等均易引起角膜损伤。

3.2 护理对策

3.2.1 术前保护

角膜损伤常见于睑裂闭合不全, 致角膜暴露及瞬目运动障碍, 泪液不能正常湿润角膜而发生角膜上皮损伤[4]。全身麻醉插管时, 要密切观察病人眼睑闭合状态, 在病人结膜内涂用大量红霉素眼膏, 起到保护角膜、杀菌、抑菌、润滑结膜的作用, 眼膏专人专用, 防止交叉感染, 涂眼膏前洗手, 动作轻柔而稳准, 轻轻将上下眼睑充分分开, 将眼膏大剂量缓缓挤入眼睑结膜囊内, 不得涂在眼球中间, 以免引起角膜刺激。将湿盐水纱布充分覆盖于病人双眼上进行保护, 再顺眼睫方向轻轻紧贴一次性输液保护膜, 密封而不留空隙。

3.2.2 麻醉期保护

全身麻醉时选择合适的面罩, 开放诱导、全身麻醉开放或半开放维持时, 麻醉医师动作宜轻柔, 避免病人眼球受压和摩擦眼角膜, 保持麻醉及血压平稳, 避免全身麻醉过深。

3.2.3 术中保护

头颌面部手术病人消毒时, 采用朗索碘状消毒液, 朗索碘状消毒液是碘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 含有碘0.5%, 易溶于水, 对细菌繁殖体有强大灭杀作用, 可用于皮肤和各种物体表面消毒, 对皮肤、黏膜无损害, 但进入眼内可损伤角膜, 在消毒时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朗索纱球不宜太湿, 以免渗入眼内。防止纤维屑脱落, 将无菌敷料单固定在面部适当位置, 避免手术无影灯长时间直射病人眼球, 保持无影灯柔和、适中, 既能看清术野又能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眼[5]。

3.2.4 复苏期保护

术毕麻醉复苏期, 撕眼贴膜时顺着眼睫毛方向撕开, 避免横向掀开, 擦拭眼膏时始终使病人眼睛处于闭合状态, 顺眼睫轻轻挤压, 不能触及眼角膜, 擦拭纸必须柔软, 吸痰时为防止病人意识模糊挣扎而触碰眼部, 操作时要提醒相关手术人员注意做好保护工作。

4 小结

眼角膜损伤关键在于预防, 全身麻醉病人术前若不采取预防性角膜保护措施, 容易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手术室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采用适合头颌部手术病人眼角膜保护特点的护理措施, 预防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保障病人手术安全。①一旦发现角膜损伤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采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或眼膏、爱丽滴眼液滴眼, 每日1次~2次。②保持角膜湿润, 滴甲基纤维素每日3次~4次, 能附着在角膜、结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从而起到润滑及保护作用。贝复舒滴眼液每日4次~6次, 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及角膜基质层的修复。③保持眼部清洁。每日3次用温水清洁双眼周围, 用柔软、清洁小毛巾轻轻擦拭眼泪, 减少眼内分泌物的污染。④减轻病人痛苦, 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眼部可冷敷以减轻眼局部充血和水肿, 并使用镇静剂使病人舒适, 减轻病人痛苦, 通过上述处理, 通常病人2 d~7 d可基本治愈。

参考文献

[1]李白霓, 李红枝, 魏凤香, 等.二甲苯致小鼠角膜损伤以及角膜染色体损伤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9) :92.

[2]林远辉, 卢仁桂.全麻手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的防治与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9 (25) :69.

[3]郑艳丽, 王海莲, 卢福花, 等.五官科患者全麻手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39.

[4]罗得.垂头仰卧位手术对角膜损伤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11B) :2970.

[5]李桂云, 袁媛.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4 (9) :23.

小儿全身麻醉术前护理体会 篇2

【关键词】 小儿;术前;外科护理;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65-01

小儿因其年幼的特殊性,不能配合各种在局麻下进行的外科手术等特点,多采用全身麻醉下手术,所以除一般外科术前准备外,对外科手术患儿还需要特殊准备。笔者对2010年我院3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将小儿外科手术前的护理干预经验予以总结、归纳,将其体会归纳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病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平均8岁。腹股沟斜疝15例,肠套叠2例,阑尾炎7例,脓肿切排4例,骨折2例,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手术顺利完成。

1.2方法:(1)心理准备 由于外科手术相比危险性较大,大多数家长对患儿将要进行的手术表现出恐惧、焦虑心理;患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的改变和部分年长患儿对手术本身存在恐惧心理,常有紧张、抑郁、胆怯不合作的心理行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对年长儿可通过亲切的交谈与和蔼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并予适当鼓励,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增强其信心。可让家长带患儿喜爱的玩具、图书等物品至病房,通过看书、玩玩具、玩游戏、绘画等,满足其爱好,分散其对手术的恐惧感,并鼓励其与同房患儿一起玩,消除其孤独感。对年幼儿提倡家长陪伴,以减少患儿的心理伤害[1]。并尽可能满足患儿及家属在职务范围内的需求。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情况,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其他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家人获得相关信息,以适当缓解对手术的紧张心理,增加对医护人员、对手术的信心。术前还需向家长交待下列事项:完成洗澡、剪指甲及术前各项检查、实验室检查、禁食时间、手术切口部位、术后引流、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咳嗽、排痰的重要性等,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呼吸道管理 因近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术后低氧血症、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高11倍[2],故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极其重要的,应做到视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不予请假外出,尤其是人多拥挤的场合。如发现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通知医生暂停手术,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窒息而发生意外。术前三天需开始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对于有自主能力的儿童应嘱其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手术当天早上的口腔清洁,这对减少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有重要意义。(3)胃肠道准备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厚味。择期手术的患儿麻醉前应常规禁食12h,禁水4h,新生儿及婴幼儿胃排空的时间较快,禁食时间不必过长,但不得少8h。对于急腹症的患儿入院后立即禁食水,以排空胃内容物,防止术中及术后食物返流、患儿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的发生。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前晚上进食不易过饱,应以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如粥、面条、鸡蛋糕等,禁忌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的饮料。患儿入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防止术中误伤膀胱、尿床及应用阿托品等药物引起术后尿潴留,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管。结肠、直肠、肛门手术患儿,术前灌肠要用等渗盐水洗肠,以防水中毒。先天性巨结肠和肛门狭窄患儿, 由于长期积粪,灌肠要在术前2~3周进行,其目的是减少或防止手术过程中腹腔污染,杜绝手术后盆腔或腹腔感染的并发症,每日用温0.9%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2次。术前 3 d给流质饮食,手术前l d禁食,以保证肠道清洁不留粪块。(4)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前备皮可在手术前日进行,备皮时注意保暖,对哭闹较多患儿要有耐心与爱心,擦干汗液,待患儿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避免割损皮肤而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5)术前适应性训练 首先要做好解释工作,让患儿及家长配合,术前1-2 d练习用尿壶和便盆在床上接尿、接便,嘱息儿双腿曲膝,使双脚和腹肌协调用力排便,或用双手轻压腹部,增加腹压,以利排便。习惯床上排便可有效防止术后排便姿势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并可预防术后二便污染切口或敷料。对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患儿,需讲解并教会其腹式呼吸、仰卧咳痰的方法。此外,还需指导患儿在术前练习腕踝运动、肘膝运动、肩部运动、下蹲运动、举臂扩胸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上术前训练最好于入院后即开始,教會全套动作,指导患儿独立完成,以便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及家属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患儿及家属主动配合,使术前准备更完善、更充分,提高了手术如期进行率和成功率,从而减少了病人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刘荃,汪昌玉,宋道岚,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2);92.

[2] 王祥瑞.围手术期呼吸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0 8.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山西潞安集团总医院王庄医院外科实施全麻手术的46例患者。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3例, 上腹部组:男性15例, 女性8例, 年龄21~70岁, 平均52岁;其中胃手术6例、胆道手术11例、脾脏手术2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7例, 女性6例, 年龄28~72岁, 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1例。入选条件:实施全身麻醉, 无感觉障碍, 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术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自愿参加本组研究。

2 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

2.1 术后体位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清醒后一般要求去枕平卧6h后改为半卧位, 其目的是预防患者神志未清醒时发生呕吐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但是一般术后回房的患者返回病室时大多神志已清醒, 如继续采取去枕平卧位, 常使患者感觉不适, 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及全身肌肉的紧张, 甚至造成肌肉拉伤。此外, 有研究认为, 床头低和长时间仰卧位是吸入性细菌性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1]。

2.2 低体温

腹部手术后因患者手术时的充分暴露, 常常造成患者的低体温, 但是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 它不仅能使代谢率降低, 机体氧供减少, 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降低, 使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 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术后高血压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刺激和疼痛刺激常导致手术后患者血压升高, 可引起术后高血压,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2.4 术后切口疼痛

手术时由器械对脏器的持续牵拉和切除导致机体出现较长时间的疼痛, 伤口持续疼痛除了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 还表现在其它许多方面, 如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 ;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

2.5 术后排气时间延长

术后由于全麻长时间卧床, 肠蠕动减慢, 致使排气时间延长, 从而延迟进食时间。不能保证营养供给, 影响切口愈合。

2.6 不能有效咳嗽排痰

由于害怕切口疼痛, 而不敢咳嗽排痰, 引起肺部感染。

2.7 舒适情况的改变

腹部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 如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

3 护理对策

3.1 术后患者体位的正确安置

全麻术后未清醒的患者给予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清醒后, 上腹部手术者给予半卧位, 下腹部手术者应平卧或低半卧位[1]。

3.2 防止术后低温的措施

(1) 术中要注意覆盖, 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患者术后返回病室时一定要加盖棉被, 在冬季气温较低必要时可加盖两条棉被, 以防止患者发生寒战[2]。 (2) 保持温暖环境, 出入病室要及时关门。 (3) 及时给氧。 (4) 加强体温监测, 对低温者, 采用能测量35℃以下的体温计, 测直肠体温。 (5) 对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可用暖水袋加温。

3.3 防止术后高血压的发生, 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3]

护理措施有: (1) 术后遵医嘱定时行心电监护, 并按时准确做好记录。 (2) 如在监护过程中发现血压较高, 及时通知医师给予降血压处理。 (3) 及时去除导致血压升高的应激因素, 患者术后因为担心术后的愈合等情况, 一般都存在焦虑心理, 护士要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 做好心理疏导。 (4) 当观察到患者伤口疼痛较剧时, 要积极通知医师, 采取缓解伤口疼痛的护理措施, 避免由疼痛导致的血压升高; (5) 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 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

3.4 术后切口疼痛的预防

(1) 首先要关心体贴患者, 疼痛较剧时要通知医师; (2) 加强生活护理, 避免因过多活动引起疼痛; (3) 协助患者排痰, 避免因咳痰引起切口疼痛; (4) 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如听音乐、交谈放松疗法等; (5) 改变体位, 促进有效通气, 解除腹胀等措施; (6) 护理工作中, 注意避免引起疼痛的一切因素, 如注射、穿刺、导尿等; (7)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也可遵照医嘱肌内注射止痛药物和口服镇痛药物。使用镇痛泵术后一般镇痛效果都比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 故在临床使用中监测呼吸及血压, 同时作好宣教工作, 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

3.5 促进患者早日排气的措施

一般术后1~3d, 肠蠕动逐渐恢复, 肛门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 听诊无肠鸣音, 应积极采取措施,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本组病历中有11例在术后第3天采取了措施, 方法为:帮助腹部按摩, 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 均在术后3d排气。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3.6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在患者疼痛已缓解时, 要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 山西潞安集团总医院王庄医院一般应用超声雾化治疗, 能有效而快速的促进痰液的排出。在应用超声雾化治疗后, 44例患者都能顺利咳嗽排痰。必要时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体位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5]。

3.7 防止术后引起患者的不适的措施

(1)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防止不良刺激。 (2) 为患者按摩尚不能自主活动的四肢, 协助患者被动活动。 (3) 腹部手术后需留置胃管者, 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必要时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和雾化吸入治疗, 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 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 减轻疼痛, 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不适。

3 结果

针对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影响康复的因素,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结果20例患者在术后1d排气, 其余26例患者均在3d内排气, 46例患者体温在术后1~2h恢复到正常;有16例患者术后血压较高, 经使用降压药物和去除应激原后, 血压能降至正常范围;有39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 有12例患者术后应用了止痛泵, 26例患者术后口服舒尔芬2片后0.5h疼痛缓解, 1例患者不能忍受疼痛, 与长期吸毒有关;38例患者能有效咳嗽排痰, 其余8例患者在给予指导后能有效排痰, 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46例患者在指导后均能采取舒适的体位,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 由于全身麻醉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常对术后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只要我们尽量控制影响患者康复的不良因素,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就能减轻不良反应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俊峰.疾病诊疗护理常规[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5-6.

[2]赵书娥, 尹灵朔, 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杂志分册, 1999, 18 (1) :12-13.

[3]马燕兰, 白俊柳.腹部术后高血压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4) :202-204.

[4]范里莉, 王恒林, 王卓强等.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35-37.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4

【关键词】全身麻醉;护理干预;躁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28-02

大多数病人在麻醉苏醒期分为四个阶段:1、麻醉深度变浅,感知和运动功能逐步在恢复;2、自主呼吸,能进行自我调节;3、呼吸道反射恢复;4、清醒[1]。而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的行为,在临床上表现为躁动、兴奋和定向障碍并存,使患者出现了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哭喊或妄想等不恰当的行为。一些严重躁动的病人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如拔除静脉留置针、引流管、气管导管、尿管,肢体会不停的运动,从而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出血[2-3]。因此,全麻手术后对患者苏醒期的护理相当重要。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全麻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现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全麻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9-69岁,平均(48.9±4.3)岁;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8-70岁,平均(45.6±3.2)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无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患者在出现躁动时,对患者进行口服止痛药及注射镇定剂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行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在手术后,伤口的疼痛及一些术后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更多的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指导,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消除他们心理上的一些悲观情绪。让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病情,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病魔,争取能早日康复。②协助运动:因为患者手术后需要静养,这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协助做一些运动,如翻身、病床的升降及四肢的伸展,帮助病人活动。③加强巡视:患者在手术后,由于患者需要静养,自身的不适不能准确、直接的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增加对病房巡视的次数,随时关注患者的伤口是否有感染及出血的情况。④用药:对全麻手术后处于苏醒期的患者,应密切地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当患者出现了躁动时,可给患者注射适量的镇定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利用SPSS 19. 0软件,计数资料釆用χ?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发生躁动的比较,详见表1。

3结论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其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其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患者会有严重的焦虑和躁动,会极度的烦躁和挣扎;②患者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血氧饱和度降低;③患者会出现幻觉、多动的现象;④气管导管的刺激,患者不能耐受导致有呛咳的现象,患者会企图拔除气管导管。⑤小儿患者会出现无休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4]。术后各种不良的刺激常常是导致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而疼痛是造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疼痛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导致心肌梗死。其次还有气管导管、尿管等所引起的刺激,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临床上对躁动进行了分级,分别是①平静睡眠;②清醒但平静;③易怒,易激惹;④难安抚,无法控制的哭喊;⑤谵妄,无法安静[5]。当评定分数为4分或者5分的时候,在临床上大多要采取相关药物的干预。

本次研究是针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56.7%,高于了观察组的11.7%(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别从心理、运动、健康教育、用药上對患者进行护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有个积极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变得有自信,从而消除患者在心理上的恐惧与障碍,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上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它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对临床工作者想必深有体会。造成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有多种,从外部不良刺激到自身心理素质都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予以重视。而对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防止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促进患者的健康,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梓.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41-42.

[2]邱带妹,邹春招,潘俊环等.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09(6):472-473.

[3]何希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8):47-49,9.

[4]王娟,温桂芬.全麻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2011,22(13):154-155.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11 月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110 例, 女90 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84 岁, 平均41.3 岁。 其中, 脑外科24 例, 心胸外科26 例, 普外科113 例, 泌尿科11 例, 骨科及其他科室共24 例。 所有患者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史, 且无明显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 各器官功能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 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 估计手术时间短者使用喉罩插管。 所有全身麻醉患者均留置尿管。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参加手术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年龄、 诊断、 病变部位、 手术名称、 手术方式、 所需时间、 既往史、 家族史和过敏史, 用和蔼的微笑、 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 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解除其思想负担。 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尽量鼓励患者讲出心里话, 尊重其隐私。 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需求,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1.2.2 术中护理: 平稳地将患者送到手术床上, 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2~25 ℃, 相对湿度为50%~60%。 尽量控制噪音, 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 舒适的环境, 不允许有喧闹声。 麻醉时, 帮助患者维持体位不动, 轻声平静地告诉患者会有什么感觉。 手术过程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手术中发生的特殊情况, 要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 保持镇静, 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 以免引起患者的猜疑, 增加心理负担。

1.2.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送至麻醉复苏室, 采取合适体位卧床休息, 术后有特殊体位要求的按照手术医生医嘱安置体位。 对烦躁的患者可用约束带束缚、 吸氧; 同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实时监测各项指标, 定时测量脉搏、 血压、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根据需要急查血液生化指标; 确保静脉输液通路畅通; 如患者术后有恶心、 呕吐现象, 应预防误吸导致窒息,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吸出呕吐物, 防止患者舌后坠, 造成咽喉气道堵塞; 对术后因放置口咽通气道者在患者不能耐受时要及时取出, 取出后要注意观察其呼吸变化; 手术后常见血容量偏少或残余麻药引起患者低血压, 护理人员需及时遵照医嘱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体温不升的患者, 首先应控制室温在22 ℃左右, 用热毛巾、 暖水袋保暖; 注意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 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引流量, 将异常出现的引流物及时向医师汇报; 认真做好床旁交班, 将患者复苏期出现的异常情况详尽地记录于恢复室记录单上。 患者病情平稳后决定送回病房时, 要用温盐水拭去患者皮肤残留的消毒液和血迹, 帮助患者穿好衣裤并盖好被单。 送患者回病房后, 要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介绍所带出液体及所使用的药物, 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及各种引流管的部位。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进行必要的术后指导。 根据病情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及卫生指导。

2 结果

本组200 例全麻患者中, 出现低血压13 例, 占6.5%;烦躁不安、 谵语16 例, 占8.0%; 恶心、 呕吐者36 例, 占18.0%; 出现体温不升4 例, 占2.0%; 拔出口咽通气道出现舌后坠、 血氧下降者9 例, 占4.5%; 其他3 例, 占1.5%。对上述患者均采用具有针对性、 精细化的特殊护理, 所有患者病情恢复顺利, 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 均安全返回病房。

3 讨论

目前,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全身麻醉是吸入了麻醉药或静脉注入麻醉剂后, 抑制大脑皮质, 使患者暂时失去知觉。 患者的呼吸由呼吸机控制, 保证了机体的供氧, 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 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麻醉过后, 患者逐渐清醒, 但由于麻醉药的代谢快慢不同, 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部分麻醉药残留、 蓄积在体内, 在恢复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限制或不适。 首先, 当部分患者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时, 易发生呼吸道阻塞、 通气不畅, 特别是呕吐物误吸, 会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 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组200 例患者在复苏期出现恶心、 呕吐者高达36 例, 但临床特殊护理的及时发现, 未出现一例并发症。 其次, 由于手术当中出血, 造成血容量不足, 加之麻醉药物的作用, 恢复期可出现血压不升、 心率加快等症状, 继而出现烦躁不安, 伤口渗血, 对伤口的愈合极为不利。 所以, 麻醉复苏期重视特殊护理, 是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结束后, 麻醉患者复苏期采取有针对性的、 精细化的护理不仅可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安全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⑴调整患者体位: 舒适的体位有利于预防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 如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可预防误吸发生; ⑵全麻术后复苏延迟: 及时发现并告知医师, 脑水肿者给予脱水, 低血糖者给予高张糖等对症处理; ⑶缓解患者疼痛: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 疏导其恐惧心理, 必要时可以使用镇痛剂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 遵医嘱给药; ⑷保持术后各引流管通畅, 包括导尿管通畅, 对引流物的颜色、 性状及时判定并汇报; ⑸预防患者术后恶心、 呕吐, 及时查找病因, 给予相应处理, 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⑹创造良好的复苏室环境: 护理人员需确保麻醉恢复室的空气温度、 湿度及采光。同时, 护理人员需缓解患者孤独、 烦躁和脆弱等情绪, 确保患者床位的干净、 整洁和舒适, 室内灯光柔和;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应用屏风隔离病床, 以免引起其他患者的恐慌。

总之, 随着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的建立, 对全麻复苏患者采取有针对性、 精细化的特殊护理, 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提高了患者心理、 生理两个方面的舒适度, 使手术患者感到了人文关怀。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充满了信心,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 激励了广大护士学习满足患者舒适需求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自智萍, 易亚玲, 王琦, 等.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5, 26 (5) :463.

[2]吴敏.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4) :19.

[3]张旭光, 胡丽娟.麻醉恢复期呕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J].中原医刊, 2003, 30 (4) :57.

[4]秦秦, 董雪琴, 杨瑞, 等.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1) :57.

[5]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8) :5831.

[6]高辉.术前心理指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2) :46-47.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随机选择80例腰间盘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500 mg异丙酚加瑞芬太尼1 mg),有下列情况的患者除外:手术中应用血管收缩药物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对选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发烧的患者,有肌肉疾病的患者和帕金森氏病及滥用乙醇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曲马多1 mg/kg(n=40);B组:0.9%的生理盐水(n=40)。

1.2 麻醉方法及监测

4组患者术前30 min均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 mg诱导插管用咪唑安定2 mg,维库溴铵1 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2 mg/kg,术中均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麻醉,输注速度35~40 m L/h,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30~35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维持在基础值的20.0%以内波动,术毕停用麻醉药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给A、B两组药物,2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 L,缓慢静脉注射。分别观察应用各组药物后寒战的发生率和寒战程度。寒战程度用Wrench[3]表示:0分:无寒战;1分:竖毛或(和)外周血管收缩或(和)外周青紫但无肌颤;2分:仅有一组肌群肌颤;3分:超过一组肌群肌颤;4分:全身肌颤。

1.3 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曲马多组与对照组寒战程度的比较

2.2 寒战发生率及寒战程度

曲马多1 mg/kg组麻醉后寒战发生率显著减低,为12.5%。而对照组组高达55.0%。

3 讨论

术后恶心呕吐以及寒战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4],据报道围手术期术后寒战的发生率为5.0%~65.0%。目前对于麻醉后发生寒战的机制尚未研究清楚,有人认为是麻醉的苏醒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寒战的发生;也有人认为麻醉后寒战是由于麻醉终止后各级神经中枢的恢复先后不同,脊髓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更早从麻醉状态下恢复,从而导致僵直性或强直性肌肉颤抖的一种不自主神经反射的结果[5]。虽然术后寒战不是长期的并且不会导致患者的死亡,但寒战能对清醒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肌束颤动使患者产生不适和痛苦感受,并增加焦虑程度,寒战时肌肉收缩牵拉手术切口引起术后疼痛。曲马多既有弱镇静作用也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重摄取,电生理、神经药理和神经解剖动物学实验结果证实,NE和5-HT均对体温调节发挥作用[6],中缝核和蓝斑下属痛觉的下行通路的NE和5-HT作为神经递质有抑制寒战的作用。寒战使机体的代谢增强,机体的耗氧增加使患者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严重的寒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寒战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观察的结果表明,曲马多1 mg/kg[7]缓慢静脉注射2~5 min,有效地预防了寒战的曲马多有μ受体[8]与α2受体激动剂效应,可提高寒战反应阈值[9]。静脉注射1mg/kg曲马多可治疗麻醉后寒战[10]及注药速度过快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可见术毕曲马多缓慢静脉注射用于麻醉后抑制寒战的效果明显、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术毕使用曲马多对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分别术毕使用曲马多1 mg/kg和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寒战评分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曲马多1 mg/kg组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显著减低。结论 曲马多1 mg/kg能有效地降低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关键词:曲马多,全身麻醉,寒战,预防

参考文献

[1]HORN EP.Hypothtrmia-pathophysiology prophylaxis and therapy[J].Anesthesiol Intensivemed Notflallmed Schmerzther,2002,37(7):409-428.

[2]ALFONSI P.Postanaesthetic shivering: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Drug,2001,61(15):2193-2205.

[3]WRENCH IJ,SINGH P,DENNIS AR,et al.The minimum effectivedose of pethidine and doxa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anaestheticshivering[J].Anaesthesia,1997,52(1):32-36.

[4]林成新.麻醉后寒战[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3,9(3):180.[4]LIN CX.Chill after anesthesiaa[J].Foreign Medicine:Anesthesiologyand Resusciation,2003,9(3):180.Chinese

[5]MAHAJAM RP,GROVER VK,SHARMA SL,et al.Interocularpressure changes during muscular hyperactivity after general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87,66(3):419-421.

[6]MATSUKAWK T,SESSLER DI,CHRISTENSEN R,et al.Heat flowand distribution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 1995,83(5):961-967.

[7]DE WITTE J,KIM JS,SESSLER DI,et al.Tramadol reduces thesweating,vasoconstriction,and shivering threshold[J].Anesth Analg1998,87(1):173-179.

[8]KURZ A,IKEDA T,SESSLER DI,et al.Meperidine decreases theshivering threshold twice as much as the vasoconstriction threshold[J].Anesthesiology,1997,86(5):1046-1054.

[9]SLA SIV.clonidine prevents post-extradural shivering[J].Br J Anaesth,1998,81(2):145-146.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本院近2年收治的6000例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200例, 女2800例, 年龄9~85岁, 平均年龄45.7岁。其中, 耳鼻喉手术2100例, 口腔科手术1700例, 泌尿科1650例, 心胸外科250例, 骨科200例, 脑外科及其他科室共100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长期应用镇静药物史, 无显著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重要器官功能检查普遍正常。对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型麻醉方法, 经鼻腔 (或口腔) 进行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短者采取喉罩插管方式, 均留置尿管。

1.2 特殊护理方法

术后, 护理人员及时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体位进行休息。若存在特殊体位要求, 则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测量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1) 呼吸道护理:插管、手术损伤气道可造成喉头水肿或痉挛, 严重时可发生低氧血症, 若发生这种现象, 要立即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 必要时要应用面罩进行加压给氧。也可为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若患者呼吸道存在大量不良分泌物, 应及时为其清理干净; (2) 舌后坠护理:肥胖、颈部短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易发生舌后坠现象, 使得患者氧分压连续降低。因此护理时不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还要取患者头部合适位置, 使其偏向一侧, 必要时重新进行插管; (3) 呕吐误吸护理:呕吐误吸属于麻醉复苏期常见并发症, 可进一步引起患者呼吸道出现梗阻, 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导致患者死亡, 应引起足够重视。出现误吸后, 应立即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离, 并取俯卧位, 充分将呼吸道中残留物质吸出。为预防感染, 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 (4) 针对烦躁不安患者, 可根据症状采用约束带进行有效束缚, 必要时做吸氧处理;保证患者静脉输液通道顺畅, 并做好呼吸道护理, 预防窒息现象发生。

2 结果

本组6000例患者中, 336例 (5.60%) 患者出现低血压, 1020例 (17.00%) 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出现恶心、呕吐, 56例 (0.93%) 患者出现血氧下降, 37例 (0.62%) 患者拔管后发生舌后坠。通过针对性特殊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 且并未出现复苏期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 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 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麻醉通过吸入麻醉药物或静脉注射麻醉剂后, 对手术患者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 使人暂时失去知觉, 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 能够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手术过程中, 患者呼吸由呼吸机进行控制[1], 进一步保证机体供氧, 将患者生命体征 (如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 严格控制在手术允许条件下。术后, 麻醉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代谢, 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由于麻醉药在不同患者体内代谢速度不同, 部分麻醉药会集聚在体内, 导致生理功能受到限制, 因此全身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是临床重要组成部分[2]。当患者保护性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时, 常会出现呼吸道梗阻, 若不能及时处理, 将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组1020例患者在复苏期发生恶心、呕吐, 占比高达17.00%, 临床开展特殊护理时发现及时, 并未产生严重后果。若术中出血严重, 则会造成患者血容量不充分, 在麻醉药作用下患者可产生低血压、心率过快等临床症状, 对手术切口良好愈合带来制约。重视复苏期特殊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防止术后早期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在充分做好上文护理干预外, 特殊护理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取适宜体位:手术结束后, 对麻醉患者复苏期患者采取对症措施和精细化护理干预, 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对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意义深远。术后及时调整患者体位, 有利于预防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如, 取患者平卧位, 使其头偏向一侧, 能够有效防止误吸发生; (2) 复苏延迟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复苏延迟, 应及时告知医师, 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警惕患者出现脑水肿和低血糖症状, 若患者已经出现脑水肿或低血糖反应, 应给予脱水等对症处理; (3)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苏醒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交流、并对情绪紧张、精神郁闷的患者进行疏导, 进一步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适当给予镇痛剂, 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给药。另外, 为患者创造良好复苏环境, 注意麻醉恢复室相对湿度和温度。 (4) 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引流管和导尿管, 应保持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质的性状、颜色, 若发生异常, 及时汇报给临床医师进行处理。

目前, 各大医院相继建立手术麻醉恢复室, 对全身麻醉复苏期实施特殊护理干预, 不仅颠覆了传统护理医学模式, 也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诉求, 使患者感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同时也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升自身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方向, 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临床情况, 探讨特殊护理体会。方法 6000例接受全身麻醉实施手术的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 本组6000例患者中, 1020例 (17.00%) 患者由于手术原因出现恶心、呕吐, 336例 (5.60%) 患者出现低血压, 56例 (0.93%) 患者出现血氧下降, 37例 (0.62%) 患者拔管后发生舌后坠。通过针对性特殊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病情均顺利恢复, 且并未出现复苏期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实施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全身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

参考文献

[1]陆雅萍, 黄冰, 孙利, 等.全麻患者达到出恢复室临床标准时血气状态分析及盐酸多沙普仑干预效果.浙江医学, 2012, 5 (1) :108-109.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8

关键词:昂丹司琼,小儿全身麻醉,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是小儿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较高, 恶心呕吐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 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影响口服药物、食物和液体的进入[1], 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导致缺氧或死亡;使手术和麻醉风险增加, 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是小儿手术全身麻醉后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小儿用药受到限制, 小儿手术麻醉后恶心呕吐预防方法受限。昂丹司琼是5-羟色胺3 (5-HT3) 受体拮抗药, 可以有效防治手术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降低患者痛苦与不适, 不良反应少, 用药方便, 临床主要用于成人手术麻醉, 对于小儿麻醉后恶心呕吐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研究昂丹司琼在小儿手术麻醉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 为小儿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 ASAⅠ或Ⅱ级, 年龄在5~10岁, 体重在10~30 kg, 手术时间为45~90 min的腹部手术共6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各30例, A组对照组, 手术麻醉手术结束后不予以任何抗呕吐药物;B组为实验组, 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昂丹司琼4 mg静脉注射进行预防恶心呕吐。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4~8 h。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 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然后静注阿托品0.01 mg/kg, 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 mg/kg, 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麻醉维持给予吸入1%~2%七氟烷, 氧流量2L/min, 潮气量5~8 m L/kg, 呼吸频率18~20次/min, 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维持PETCO235~45 mm Hg。术后待患者完全苏醒后送回病房, 平卧或侧卧吸氧。于术后24 h进行连续追踪观察。

1.3 观察指标

从拔出气管导管开始, 观察术后24 h PONV恶心呕吐程度及频率, 恶心是想呕吐的一种不适感觉, 但没有腹肌和膈肌等收缩运动;呕吐:有膈肌、胸肌及腹壁肌肉的收缩, 可伴有胃内容物的呕出, 包括干呕。PONV分级:Ⅰ级为无恶心感觉, Ⅱ级为有恶心感觉但无呕吐动作, Ⅲ为有呕吐动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B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05) 。结果见表2。

注:χ2=113.70, P<0.005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 但是各种麻醉药物:如麻醉性镇痛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等在手术麻醉结束后24 h内苏醒期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1%~80%。恶心呕吐可引起切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脱水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后果[2]。研究发现, PONV风险因素包括患者、麻醉和手术等方面的因素[3]。因此, 有效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七氟烷是新型吸入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低, 麻醉诱导和苏醒很迅速, 麻醉十分平稳, 麻醉深度易于调节[4], 常用于小儿吸入麻醉。但七氟烷麻醉后容易产生恶心呕吐, 严重的呕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甚至有误吸的可能, 七氟烷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异氟烷和地氟烷大致接近[5]。本研究中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 达到50%可能与此有关。

手术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刺激外周反射, 发出神经冲动导致兴奋呕吐中枢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射, 迷走神经传入支的激动可引起位于第四脑室底部Postiema区的5-羟色胺释放, 从而经过中枢机制加强恶心呕吐反射。其他与恶心呕吐有关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组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HT3等。

昂丹司琼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药, 通过选择性阻断5-HT3与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区和消化道传入迷走神经的5-HT3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外科手术等因素引起肠嗜铬细胞释放5-HT3, 激活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5-HT3受体所产生的恶心呕吐[6], 发挥止吐作用, 还能抑制因阿片类药物诱发的恶心呕吐作用。由于昂丹司琼的选择性高, 一般不产生嗜睡、烦躁和锥体外系等反应。有文献[7]说明, 昂丹司琼常规用于预防性治疗PONV, 能把PONV发生率降到更低水平, 并且能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 昂丹司琼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不良反应少, 可安全用于小儿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徐建国.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7) :556.[1]XU JG.The preven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operation[J].The Journal of Clinicalanesthesiology, 2006, 22 (7) :556.Chinese

[2]BRYSON EO, PROST EA, ROSENBLATT M.Management of thepatient at high risk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J].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 2007, 19 (10) :15-35.

[3]权翔, 叶铁虎.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J].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 2007, 38:253-257.[3]QUAN X, YE TH.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2007, 38:253-257.Chinese

[4]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46-448.[4]ZHUANG XL, ZENG YM, CHEN BL.Modern Anesthesiology[M].Third Edition.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3:446-448.Chinese

[5]GPTA A, STIERER T, ZUCKERMAN R, et al.Comparison ofrecovery profile after ambulatory aneasthesia with propofol, isoflu-rane, sevoflurane and deflurane:a systematic revie w[J].AnesthAnlag, 2004, 98:632-641.

[6]GAN TJ.Selective seroton in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postopen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re they all the sane[J].CNSDrugs, 2005, 19:225-238.

全身麻醉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全身麻醉老年病人中, 男55例, 女21例;年龄60岁~83岁;普外科46例, 神经外科3例, 胸外科11例, 骨科4例, 泌尿外科10例, 妇科2例;美国麻醉学会 (ASA) 分级Ⅰ级~Ⅲ级, 体质量47 kg~63 kg;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硬外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连续腰麻下, 七氟醚吸入, 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2 h~5 h, 术后6例带管入PACU。记录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2 结果

PACU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1例, 高血压7例, 躁动6例, 低体温4例, 苏醒延迟2例。

2 全身麻醉术后观察与护理

2.1 完善病人交接, 监测和记录

病人应由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一起送入PACU, 向PACU护士交代病情, 包括术前病史及麻醉手术过程。入室后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体温变化, 详细记录各种参数, 5 min记录1次。如病情不稳定, 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和手术医生, 同时做好各项记录,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皮肤黏膜颜色、体温、肌力和肌张力的变化。

2.2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2.1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全身麻醉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血氧饱和度≤90%持续15 s以上定为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90%持续2 min或血氧饱和度≤85%为严重的低氧血症[2]。老年病人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导致低氧血症[3]。病人入PACU后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黏膜的颜色。拔除气管插管后由于老年病人对刺激反应迟钝, 要及时吸出口腔、鼻腔的分泌物, 鼓励病人咳嗽、有效咳痰, 嘱病人做吹气球和缩唇运动。大流量面罩吸氧, 纠正缺氧。在自主呼吸恢复、气道通畅的前提下, 如果肺功能不全, 可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进行辅助呼吸。

2.2.2 高血压

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麻醉药物的消失、痛觉和意识的恢复, 病人逐渐感到疼痛和不适, 拔除气管导管、吸痰的刺激以及低氧血症、寒战等因素极易发生高血压。应保持PACU内安静, 充分的术后镇痛, 减少躁动的发生。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循环稳定应及早拔管, 吸痰时动作轻柔。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并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 血压维持以不低于基础血压的30%为准,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及时处理。

2.2.3 躁动

躁动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强烈挣扎、多语、心率增快等。全身麻醉苏醒期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尚未全面恢复, 但对外界刺激已有反应, 当机体遇到应激源时, 都要选择一系列应对行为进行适应, 因而出现烦躁。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可导致病人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以及疼痛、引流管的刺激都可引起病人躁动。病人入PACU后应加强安全护理, 使用床护栏, 专人守护, 正确使用约束带, 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妥善放置好各种引流管。发生躁动时, 应给予镇静, 避免坠床、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尿管等意外的发生。及时拔除气管导管, 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吸氧, 使血氧饱和度≥95%以上。术后给予充分镇痛, 减轻病人伤口疼痛。

2.2.4 低体温

术后低体温指麻醉手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 ℃。由于手术长时间的暴露, 大量补液及麻醉药对机体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 很容易造成低体温。而老年人因机体的退行性病变及脏器的储备功能降低, 容易出现低体温。首先调节室温24 ℃~26℃, 相对湿度50%~60%, 及时更换术中潮湿的衣服, 盖上毛毯, 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减少体温的散失, 做好保暖。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 如病人体温过低, 可加盖棉被, 使用热水袋或充气式保温毯。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 对吸入的气体行加温和湿化, 使病人吸入的气体温度达到37 ℃左右, 从而加快复温。

2.2.5 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在停止给药后, 病人一般在60 min~90 min即可获得清醒, 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意识仍不十分清楚, 可认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本组病例有1例发生苏醒延迟。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 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蓄积, 术前有效睡眠严重不足及体温过低都可引起苏醒延迟。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如麻醉用药量相对过多的病人, 积极排除其他原因, 保证充分通气, 循环稳定, 随着药物作用的消退, 病人会完全苏醒。对于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的病人, 不急于拔除气管插管, 给予纯氧机械通气, 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及血气分析, 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时停止机械通气, 保留气管插管, 给予高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95% 5 min后可拔管。加强保暖设施, 使病人体温达36 ℃以上, 按医嘱给予氟马西尼或佳苏伦拮抗剂, 观察药物用药后的反应, 做好安全护理。

3 小结

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残余作用, 病人还不能立即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对手术前用药或老年体弱病人麻醉恢复时间更长。病人术后极易出现低氧血症、高血压、躁动、低体温、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因此, PACU护士应该全面掌握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的特点, 密切观察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 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 缩短苏醒时间, 避免苏醒期各种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安全、平稳、舒适。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

[2]Squadrone V, Noha M, Ceruttl E, et 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hypoxemia: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AMA, 2005, 293:589-595.

上一篇:测绘资料下一篇:残疾人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