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教学法

2024-05-22

全身反应教学法(共11篇)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1

摘要: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刻苦探索和不断实践, 形成了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流派。本文对教学流派中的自然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从背景、理论基础等方面作出比较分析, 目的并不是比较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劣, 而是要各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全身反应法

一、引言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 外语教学界最为重视的就是外语教学法。

国外, 众多语言学者、教育者发表文章对外语自然教学法进行研究、讨论, 甚至争论。Lightbown (1984: 246) 高度赞扬自然教学法, 认为这是语言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对话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结合体;在国内, 外语自然教学法也被众多学者研究讨论, 但绝大多数集中在理论层面的研究, 而教学实践却不多见。从Asher创立全身反应教学法后, 中国就引入了这种教学方法。最初时, 学者们对全身反应教学法还是一种谨慎的态度, 但20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接受了TPR。

本文主要比较以下几个问题:自然法和全身反应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原则及优缺点。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在美国, 乔姆斯基理论重创听说之后, 一些教师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理语言学, 重新树立人文主义大旗, 重视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出现了人文主义教学法家庭, 全身反应法就是其中之一。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 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主要通过身体活动来教授语言, 起初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自然法是在吸收了直接法、听说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以及交际法所用的各种方法之长结合起来组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在1977年提出, 源于加利福尼亚的特瑞尔的西班牙语课堂教学实践以及他对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成果。1977年他发表的《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的途径》成为自然教学法的开端。1983年, 特瑞尔和克拉申合作发表了《自然途径:课堂中的语言习得》一书, 标志着自然教学法的正式确立。自然教学法的要旨是使课堂尽量接近自然环境, 从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借鉴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中的各种方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三、理论基础不同

1、自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

语言理论:自然交际法认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任何场合都能恰当地使用语言系统, 包括语言的功能和多样性。在Krashen和Terrell看来词汇学习是首要的,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语法进行讲解, 因为在进行交流活动中, 由于给学生提供的话题不同, 那么必要的语法规则会自然而然地在交流中出现。

学习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即习得和学习假说, 监控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 输入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其中心是输入假说。

2、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结合了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全身反应法结合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观点。束定芳 (1998) 认为, 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 记忆的联想和记忆越容易。成人通过口头语言并时常伴有肢体语言, 首先发出口头和身体命令, 待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 并理解后, 进而学会该语言。从学习理论来看, 通过身体动作这种肢体语言来教第二外语。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 全身反应法主张语言和行为相互联系起来。Asher认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类似。Asher利用脑侧化理论进一步支持自己的见解。他认为, 语言学习活动集中于右脑, 孩子通过右脑活动来学习语言, 在右脑学习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 左脑才会被激发产生语言或者更抽象的语言过程。

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 认为一中队学生言语输出不做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 (章兼中, 1996)

四、教学原则

1、自然法的教学原则

(1) 外语课堂供语言习得之用。

(2) 课堂上要求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3) 课堂上教师只使用目标语, 目的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

(4) 学生可用目标语和母语回答问题。

(5) 主张说话自发产生。

2、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 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 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

(3) 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4) 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五、优缺点之比较

1、全身反应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协调学生的左、右脑, 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2) 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 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3) 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缺点:

(1) 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 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2) 教师肢体语言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3) 适用的词汇量少。

2、自然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自然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迫感, 学生可以不必为自己没有准备好开口讲话而产生忧虑。

(2) 这种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因为它重视可理解输入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

缺点:

(1) 自然教学法只对教学课程设计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考虑, 有些最基本的因素被排除在外-那就是语法教学, 同时教学法缺少对错误的订正。

(2) 自然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

六、小结

外语教学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每一种教学流派、教学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都对当时和以后的外语教学产生一些影响。每一种教学法都各有千秋, 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对待各种教学流派应该采取的态度, 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文章的目的是把各种教学法的特点呈现出来, 供外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思考, 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或者综合各种教学法的优点, 扬长避短, 提出新的见解, 丰富我们的外语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Lightbown, P.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metho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Scotland: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84.

[2]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

[3]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2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正确定位 “学生”、“教材”和 “课堂”,由教学实践得出运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若干体会,反思 “全身反应教学法”特点、步骤和教学心得,从而探讨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TPR教学法 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实践 反思

一 全身反应法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加州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学习应该从多听有意义的言语开始,并允许以非语言形式回应,最后才要求用语言表达。这也是许多汉语教师所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7-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愿意在任何场合使用已知的汉语。在小学阶段前期,不学习任何语法或音标,而是以隐性的方式将语法融于相关语境的语言活动之中。其中,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而且在儿童初学汉语的第一步体现“以言行事”的理念。

1.全身反应法的定义

全身反应法 TPR /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以身体行为对教学指令做出的反应,这是由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的 James Asher 教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James Asher 在对儿童习得母语的行为进行观察时发现,他们总是先在沉默中接受指令,直到完全理解后才开口说话。

2.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特点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应先于表达能力。二是理解的能力得到发展滞后再培养说的能力。三是教学应强调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四是教学应尽量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3.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和阶段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用TPR教学的四个阶段。

第一,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呈现阶段)第二,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模仿阶段)第三,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理解阶段)第四,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或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一起执行指令。(运用阶段)

二 全身反应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1.呈现活动

呈现活动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表达时语言要清楚,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

2、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是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此时的练习与呈现阶段的练习与呈现的练习区别在于:练习内容不是单项,而是新的语言项目的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语篇层次上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形式各异的身体活动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不断地重复,模仿教师的语言进行练习。

3、运用活动

(1)全身游戏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式的情景中。全身反应游戏的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游戏可以学生能更好的将全身反应法直接运用到课堂,是学生更好的掌握。

(2)TPR表演活动: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口中语言信息。例如在教:“蹦蹦跳跳”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生围成圆圈一会跳、一会跑动,从而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记忆单词。

(3)语言交际的活动:小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汉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将TPR教学法更多的运用到“读”和“写”上,我们可以稍稍改变一下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简单的汉语小故事,并几个人一组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小故事,小话剧等我们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上述的方法我认为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是要经过呈现阶 段、练习阶段、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呈现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语言结构和词汇,练习活动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巩固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运用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达到为交际而运用汉语的能力,是一种着重表达意义的练习。在这几个不同阶段,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因素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 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听者、表演者。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开发个体的学习潜能。在全身反应法中,他们的任务是将听到的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整个教学影响力很小,因为教师已将内容确定。

2.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导演、设计者。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坚实的汉语基础,标准流畅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及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如此,才能保证“TPR”儿童汉语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才能寓教于乐,提高儿童汉语的教学质量。全身反应法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的作用积极和直接,(Asher 1977)指出:“ 指示者的作用就像是一出舞台剧的导演,而学生则成了演员)教师可以决定教什么,展示什么新内容,选择什么辅助材料”。Asher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应体现在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3.教学材料的角色

全身反应法中没有特定的教材,因为老师的语音,行为和手势为课堂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课堂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例如书本,笔,杯子或是课桌椅等作为辅助工具。

四 总结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0102-02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全称是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也就是“全身反应法”,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1966年提出的概念。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笔者对该方法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口头表达(学生“静听”),教师辅以肢体动作的示范并说出英语(学生“动听”),学生边模仿动作边说出英语(学生运用“全身反应法”)。这样教学,不但减轻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压力,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开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不是要把语言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侧重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对英语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心理障碍小、善于模仿、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小学生拥有这些特点为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提供了实施条件与环境。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能使课堂气氛“热”起来,让所学内容“活”起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

众所周知,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用英语开展教学,避免说母语。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运用“全身反应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堂用语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应边说英语,边做动作。学生为了响应教师的动作,必须用眼睛紧盯着教师,几乎在看到教师的动作的同时听到语言。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把图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无需教师用中文解释,也能理解教师说的是什么。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既省去了教师解释英语课堂用语的时间,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让学生真正做到眼、耳、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边进入教室边说:“Class begins.”学生能马上明白这是“上课”的意思。“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0.”教师边说边拿起自己的课本翻到30页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能知道教师所说的英语句子的含义——请打开课本的第30页。教师把手放在嘴唇上并发出“嘘”声,学生就能理解“Be quiet!”的意思……“全身反应法”与英语课堂用语配合使用,既达到了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又扫清了学生听不懂英语课堂用语的障碍,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即使教师讲解时逐步取消动作,学生仍然能听得懂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

二、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单词教学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单词的过程中运用“全身反应法”,促使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识记单词的效果。

例如,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中的动物英文名称时,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使课堂“活”起来。笔者教学单词tiger时,首先出示图卡,让学生大声读出该单词。接着,笔者模仿老虎吼叫的声音和老虎直立后张牙舞爪的动作,边做边说:“Tiger!”然后,让全体学生跟着笔者一起做动作和读单词。用同样的方法,笔者教授了lion,elephant,monkey,panda等新单词,还复习了dog,cat,bird等已学单词。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开展“One by one”(即“开火车”)的游戏,要学生任选一个动物边演边说,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表演,防止有边缘人的存在,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其次,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一名组员模仿某个动物的动作(可加上动物的叫声),其余三名组员操练表示该动物的英语单词。要求组员轮流充当模仿者,反复操练。最后,进行“大动”,即组织Bingo猜词活动,让12人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观察小图卡,模仿图卡中的动物的动作(可伴随动物的叫声),让同组的组员猜词。猜词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该组的所有同学均获得一枚小红星。在活动中,学生相互教授单词、模仿发音、纠正错误、巩固单词,其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三、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句子教学

在教授新句型时,教师可以先用身体动作把句子的含义演绎出来,然后说出句子,再让学生跟读,从而让学生同时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新句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模仿,更能让学生直接地领会和感受新句型。

例如,教学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Module 3的Playground,学生需要学习句型“I like/don’t like…”。上课时,笔者开心地说:“I like football.”同时做出踢足球的动作。看到笔者的动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接着,笔者请学生站起来,模仿笔者,边说句子边做动作(加上开心的表情)。然后,笔者边做出无力踢球的动作,边沮丧地说:“I don’t like football.”接着,要求学生模仿。用这种方式,笔者顺利教授了本课的全部内容。用“全身反应法”来教学句子,不但使抽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动作联系起来,还利用“边做边说”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加深了学生对新学内容的记忆。

在新内容教授完毕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4人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列出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用“I like/don’t like…”句型记录下各个组员喜欢和不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笔者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动作演示句子和开口说英文。6分钟后,请其中两个小组的汇报员用动作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共同说出句子。看到这两个同学的成功演示,其他学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举起手来要求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操练了新句型,又复习了新单词和已学单词(basketball,table tennis,morning exercises,swimming,skip-ping,riding bikes等)。在课堂中使用“全身反应法”,学生们不仅能快速牢记新学的句型,而且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的切身体会。教学实践证明,“全身反应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全身反应法”收效尤为显著,能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4

新课标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培训或再教育机会的限制,教师自身的自学自研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状,势必就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以期待中小学英语教师能逐渐具有更高的素质、全新的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使该方法得到高效地应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教育学等,尤其是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认为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记忆的联想和回忆就越容易和轻松。同时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TPR强调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来进行非语言表达。即语言进入右半脑可以引起行为变化,通过行为变化理解语言代码,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为语言的表达做准备。James Asher在分析和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例如,当听到“stand up”,学生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总之,TPR以口头发号施令、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等学习者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响应,不但减轻开口的压力,更累积足够的学习信心。

不少学者曾介绍和探讨过TPR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推广的可行性,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是肯定的,认为TPR是建立在语言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上的一种快速语言教学法,但只适合于儿童学习英语,如解景媛(1997)、胡铁秋(2000)、张琴(2006)等,或者是适合中国英语初学者,并可以在中国进行推广,如魏宏(2001)、王春芳(2005)、粱三云(2005)等;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否定的,如中国外语教育界的马俊明教授(2002)等就认为“这种教学法与新时代的交际、交流路子是背道而弛的。TPR的倡导者把婴儿习得母语的方法移植到青少年或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上是不科学的,不值得介绍与推广”。因此必将成一个历史名词而留在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那么,全身反应教学法真的只适合幼儿和小学生的英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吗?

三、问题的策应

我们认为TPR作为一种“右脑教学策略”(Asher,1997),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唱歌、表演、简笔画等文艺、文体素质,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应该掌握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TPR可以让学习者没有压力、在游戏、动作中学习语言,将左右大脑同时结合起来,如果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的教师面前,该方法也适合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学习外语。

1.TPR使用中教师的个人素质。(1)演示法中教师的表演能力。TPR也称领悟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是一种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者是儿童时,教师只需要有简单地动作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比如教“run,walk,jump,hop”等时,教师辅以本身的动作示范,再要求学生们重复同样的动作,三分钟内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但是在教如“happy,smile,excited,distress,sad,afraid,nervous,pain,frown,panic”等表“心情类”的形容词时,如果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自然学得愉快和印象深刻。(2)游戏法中教师的设计能力。主张TPR仅限于儿童学习英语的学者们,认为儿童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儿童们会倍感兴趣,从而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比如操练句型“What’s this?”和感叹句等。我们认为不仅仅如此,一个设计精致的游戏,还可以让学习者正确快速地习得人称代词。众所周知,即便是学习英语很多年的学习者,由于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英语代词系统时,总会在代词的性、数上表现得不正确或者不连贯。比如教师在设计“Found and Lost”游戏时,尽量安排参加游戏的学生有男有女,有单有复,还可以采用拟物法,用学习者代替表演一个没有生命的书本或者桌子,但是可以说话。这样学习者就会在反复练习中学习his,her,their,its等代词的性和数了。(3)图画法中教师的绘画能力。赞成在中国英语初学者的教学中使用TPR的学者们,大致都认为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出单词,或让学生说出单词,再出示相应的图画。其实巧妙地使用有趣逼真的简笔画,不仅仅可以用来教授单词,还可以教授句型,甚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先画后讲、边画边讲、先讲后画、随需所画。如在教学“What’s this? It’s a fridge.”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条竖线,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自然答不出,产生疑点。接着,教师又画等长平行的另一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还是回答不出。然后,教师画上下两条横线连接两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推测,如:It’s a room/a door/a box/a book等等。之后,教师迅速画出第三条横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暂时又处于困惑状态,产生第二个疑点。这时,教师可以引出“It may be a door,It may be a box.”边说边迅速画完最后两笔,并因势利导向学生发问:“Is this a box? No,it’s a fridge.”这样学生不仅能脱口而出了单词和推测的句子,甚至还有了提问和回答。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不同的简笔画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口头作文。

2.TPR使用中教师的理论素养。(1)比赛法中教师心理学理论要求。在比赛活动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适当的比赛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一般在比赛时,都会奖励大拇指图画或者笑脸。比赛规则一般为:问题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了不加分也不扣分;乱说话或做小动作扣一分,一节课结束后,评出胜利者,然后在胜利者奖励笑脸,失败者则画上哭脸。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用久了或不适当使用,会使学习者产生反感情绪。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该方法,同时还有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合理引导学生对待输赢的结果,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F.Haider,1958; H.H.Kelly,1967;B.Weiner,1974;S.E.Taylor & J.Crocker,1980等)来认知导致该结果所造成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归因。是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方面,还是从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方面找原因,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形成关于自己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成功信念的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概念形成,降低焦虑和增强自信心等。(2)整体教学法中教师语言学理论要求。整体教学法是TPR中常有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活动场来教授英文句子,通过完整的句子教单词,这样有利于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句子或者单词的意义。比如可通过“Yesterday I ate an apple.”将“an apple”用“a piece of bread/a bowl of rice/ a banana”等进行替换练习;将“yesterday”用“last month/last year/ in 1989/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等进行替换练习。用这种替换练习,不仅可以习得更多的单词或词组,还可以初步感受句子结构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些活动的设计都需要有语言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3)卡片法中教师二语习得理论要求。TPR中教师常用卡片教授单词。如将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学生每人一张卡片。教师不断重复单词发音,学生记住后,教师便用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学生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学生之间交换卡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发音,也记住了单词。但是这种方法很快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需要具备有二语习得理论知识,如Stephen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根据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如一些实验表明,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在制作卡片时,适当根据习得的自然顺序进行安排,如先学习具体词汇再学习抽象词汇、先here-and-now讨论再过去和虚拟的场景描述。又根据“可懂输入假说”和“i+1”假说,学习者只有接触到可懂的语言输入,即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是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是,才能导致习得的产生。这样,在制作卡片时,适当加入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词汇,使学生稍加努力便可及,而不是太难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四、结论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论,他们各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听觉,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在表达方面,学习者们也同样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全身反应法很适合英语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其具体方法,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坚实的英语基础,标准流程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等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保证课堂生动性、活泼性,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不只是停留在儿童或者初学者阶段,合理使用确实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全身反应教学法自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提出之后,被广泛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中,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和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包括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才能使该教学方法得到较为高效地使用,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5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 小学英语教学 学生 教师

一、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涵义

全身反应法即“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做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将教学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及儿歌、游戏等表达出来 ,使学生不需要通过母语翻译就能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或理解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它指的是几种不同的以理解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原则:(1)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先于输出能力;(2)说的能力的教学应该在理解技能掌握以后开始;(3)听力中获得的技能可以转化为其它技能;(4)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5)教学应该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学阶段,如何保持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们英语老师的一大难题,而全身反应教学法愉快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听力领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全身反应教学法,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注重英语的实用性,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达到英语语言交际的功能。

(3)形式多样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的小学生都比较好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读或写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全身反应教学法,随着动作的配合、肢体语言和游戏等环节,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

(4)形象具体,利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不停的讲解,只会让课堂变得乏味和低效率,而全身反应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学动词词组turn left, turn right时,我们配于动作让学生一起做 ,学生既能理解,又有趣味,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动静结合,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的教育最关键的不是学生能够学会多少书本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反应教学法动静结合,给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热身活动

Warming up 是英语课中的热身活动,是一节课的序幕,是优化学生心境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既可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在实行全身反应教学法之前,我一般让学生读课本中的chant或者唱下歌曲,只是走一个流程,学生的兴趣也不大。但实行全身反应教学法后,我让学生边说边做,或者我做,他们说等,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性强。我经常自编一些歌谣并配上一些动作作为热身活动,或让学生自编歌谣,也可给课本的歌曲配上动作,大受学生欢迎。例如: up,up(拍掌两次);down,down, (拍掌两次);up (拍掌一次);down(拍掌一次);up,down(拍掌三次);学生还找来了“If you are happy”的歌曲,大家齐唱齐做动作;再如结合课本教学的内容, Ican…,边说边做。在这warming up 环节中利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上新课做好了准备。

2.单词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够使其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小学生刚上英语课的时候,大都充满好奇和期待,很有兴趣,积极性非常高,但随着所学语言知识的增加、内容的加深,特别是词汇的大量增加,有很多学生感到有压力,对学习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英语课堂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反复的带读,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小学英语单词教学面临很多困难。而经过实践,全身反应教学法能有效的缓解以上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外研版三上M10身体部位head,eye,ear,nose,mouth等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说,学生做动作Point to your….,学生说,教师做动作,或者两学生一组,一人说This is your…,一人做动作,这样可以使所教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在学习外研版五下information, timetable, dictionary等一些长单词时,我采取的办法是分音节配动作来读单词,例如information一词,in(摆左手),for(摆右手),ma(向左边拍掌),tion(向右边拍掌),学生先读熟单词,再配动作,分音节读单词,几遍下来学生已经能把这单词记住。在操练单词时,我们经常配动作,采用大小声读,升降调读,手心手背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在当节课就能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短语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不少的短语,而且都是动词短语多,在这些短语教学上,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如在教学外研版四上M4的短语 doing taijiquan,rowing a dragon boat,playing chess, drinking soybean milk,playing football, 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table tennis时,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先根据授课内容,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只是听和看)接着,教师重复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带领学生一起做。再接着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然后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最后可以两个学生一组,一人说,一人做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在动一动,做一做中掌握了这些短语,而且记忆牢固。在平常的每周两次早读中,我会抽5分钟左右给学生进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短语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小组,组员轮流当组长,选好练习的内容,并做好表格,如

轮到该天做组长的同学,制定好表格,对组员发指令,让组员做动作,并记录好实施的情况。每个同学都会机会当组长,大家一起做动作,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效率。

4.句子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句子的教学是一大难点,而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句子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可以让句子变得直观、形象化,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在教学句子I can jump high/jump far/run fast/ride fast...I can't jump high/jump far/run fast/ride fast...时,配上动作,形成 I can 和I can’t的对比,学生马上就能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做这些动作很感兴趣。在读长句子时,教师总是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很乏味。这时,我会利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用手来指挥节奏,让学生看节奏来读,也可请学生来指挥,学生读得兴趣的同时也掌握了这个句子。

5、对话教学

有了单词,短语,句子的学习,然后就是对话了,如何让枯燥的对话变得趣味和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是很多教师思考的焦点。如在教学外研版五上Shopping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布置商场的场景,让他们做动作,身临其境去购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在平常对话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运用肢体的语言,能让学生降低紧张的情绪,也能帮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胜过教师不停的翻译,不停的领读,这样的效果更佳。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总而言之,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要更多开展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扫除障碍,使小学生英语课堂焕发精彩!

【参考文献】

[1]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清和谈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6

小学生在课堂上会走神的原因, 是由于他们好玩、好动、不爱受束缚的天性所致。如果教师强行约束学生坐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课, 不让他们玩、不让他们动、不让他们的四肢得到解放, 他们就会排斥学习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 就要顺应小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学习。国外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全身反应教学法, 这是针对小学生习理年龄, 专门为他们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 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

一、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活动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是教师在讲台中讲知识, 学生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课,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只有听觉器官被调动, 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 他们觉得一直听别人讲课没有意思;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束缚了他们的四肢, 束缚他们喜欢活动的天性。全身反应法, 就是教师把英语知识与学生的身体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全身的活动与英语教师保持一致, 小学英语教师如果使用这种方法, 学生会由于肢体全部都能得舒展的缘故, 就不会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泛味的事。

以小学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Doyoulikepears?》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自己说的句子行动。教师对学生说:“Putyour clothes on”, 学生就要做出穿衣服的动作;教师对学生说“Fold up your bedding”, 学生就要做出叠被子的动作;教师对学生说:“comb yourhair”, 学生就要做出给自己梳头的动作。在这种教学方法里, 教师给学生喊一个英语指令, 学生就必须将教师的指令反映成身体的动作, 这种活动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很好奇, 他们会期待教师下一次会喊出什么有意思的动作。如果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能够给学生适当的鼓励, 学生会更乐于用这种方法学习。

二、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游戏

教师使用全身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时, 不仅可以用喊口令、做动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将这种全身活动编排成有趣的小游戏, 应用游戏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My school bag》一课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让不同的小组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游戏。比如A同学和B同学一起游戏时, 首先A同学要给B同学下达动作指令, B同学必须要在时限内完成A同学下达的指令, 才能得一分。此时, B同学要给A同学下达指令, A同学只有完成B同字的指令, A同学才能得到一分。在这个游戏里, 任何一名学生做错了动作就要扣一分, 如果在时限内没有做出正确的动作也要扣一分, 如果下达命令的学生说错了句子也要扣一分。在游戏结束后, 教师要统计同一对的学生中, 哪个学生的分数比较高, 同时教师要统计这两个小组哪一组的分数比较高?教师用全身教学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玩这个游戏, 学生能得到口语的锻炼, 他们必须准确的说出动作指令;学生的身体得到舒展, 他们必须关注别人的英语指令,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动作;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他们要学会自由组合自己学过的英语单词;学生被激起好胜心, 他们会希望自己得到的分数比别人高。教师把游戏性、全身教学法的活动、英语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锻炼。

三、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表演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可以引导池生用玩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学习英语, 这种游戏同样能起到让学生的行为与英语知识挂沟的目的。所谓的角色扮演游戏, 就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段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一个角色, 学生要用自己的表演和台词让角色生动起来, 在这个游戏中, 几个角色能够共同完成一个故事。小学生爱玩、爱动、爱表演、爱得到他人的鼓励, 角色扮演游戏是他们最通接受的一种游戏之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My family》一课, 教师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现以下的情境为例。

Mother:It’s time for bed.

Frank:But I’m not sleepy, mom, Can I stay up and watch more TV?

Mother:It’s already past 11.You have school tomorrow.You’ll be sleepy all day tomorrow if you don’t sleep well tonight.

Frank:I know, but I promise I won’t be sleepy tomorrow.I work really hard.

Mother:Don’t you have exams coming up soon?I’m sure you could spend more time preparing for those.

Frank:Oh.I nearly forgot the exams.

Mother:You do well in math, but you history is not good enough.Am I right?

Frank:Yeah, I guess so.Maybe I could go to sleep now and get up early to review the lessons tomorrow.

Mother:An excellent idea.Work now and play later.

Frank:Iknowyou’reright.Schoolismore important than TV, but can I watch one more show, then go to bed.

Mother:No, now is bedtime.

以上是一段妈妈催孩子睡觉, 学生不肯早睡, 开始和母亲东扯西拉的情形, 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扮演时能对这种情形产生亲切感, 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揣摩该如何扮演好角色。

学生玩这个游戏时, 需要揣摩每段台词, 根据台词设计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在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知识, 以便了解剧本的意思, 更需要用独特的创意使表演更生动。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身体与要学习的知识合为一体。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7

1.1 含义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认为,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行为, 语言学习应该以行为为基础。这种教学法强调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应该以身体动作教授知识, 协调语言学习行为。这种方法起初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这种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 经过大量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全身反应法已经被普遍接受, 并一致认为对初级语言学习者较为适用。

1.2 理论基础

1) 结构主义语言学

全身反应法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结构、词汇学习和操练。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部结构, 学会这种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展开语言功能的学习。

2)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本能、兴趣、需要, 充分调动人的情绪、情感的作用, 完善和发展人。全身反应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主要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 但是该法主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因此本质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3)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婴儿从不会说话到顺利使用语言进行表达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婴儿首先不出声, 只听大人说, 并根据大人的话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最先表现为身体的反应;积累了大量的听的理解之后, 他有了说话的冲动, 开始从叫爸爸妈妈开始学习说一些词和句子;经过听说学习之后, 他能逐渐掌握读和写的能力。全身反应法正是从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中获得启发, 把语言的听力理解和身体反应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点提出来, 并逐步扩大到第二语言的教学中。

1.3 特点

1) 理解先行

全身反应法主要借鉴了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相关理论, 强调语言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只有这样, 才能输出有效的语言。因此, 全身反应法无论是在教学原则、目标, 乃至教学实施中, 都极为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

2) 以学生为中心

全身反应法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树立教学理念, 规划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语言的学习, 并对第二语言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全身反应法特别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3) 以身体反应为主线

全身反应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步骤是:理解——指令——反应——理解。虽然, 全身反应法极为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但是也指出身体的行为反应是合理破解语言理解的重要手段, 由此, 身体对指令做出的反应是落实全身反应法的重要主线, 为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创造条件。

2 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具体教学上都有其独特性。这里, 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听说教程) (第一册) 中的“living on or off campus?”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1 教学目标

全身反应法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对目的语的理解, 经过听力训练-口语训练两个重要阶段, 实现学生口语能力、口语表达的提高。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目的语知识与技能。一方面, 掌握campus、addition、opportunities、involved、network、administration、consuming、trivialities、privacy、former、factor、above-mention、exert等词语的大意, 为理解即将听到的材料做好铺垫。另一方面, 通过听材料, 掌握“living on or off campus”这一观点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训练, 让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 体会话题表达的过程, 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第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说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能正确对待英语听说问题, 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的价值取向。

2.2 教学原则

1) 听力训练的原则

刚进入大学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听力训练, 普遍存在听力基础差、听力能力不高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 全身反应法强调加强听力训练, 保证大量可理解的输入, 加强语法、词汇的感知力, 为接下来的英语的说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听“living on or off campus”的材料, 结合学生具体实际, 理解长难句, 这为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基础, 使口语表达成为可能。

2) 指令动作原则

全身反应法课堂的主要活动是使用祈使句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并做出反应。其中, 动词是语言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师先做出指令进行示范, 接着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反应, 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境、表演, 最后, 教师再对内容做出详细解释和讲解。“living on or off campus?”中的大量动词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隐蔽的祈使句, 掌握听力材料中动词的运用, 有利于理解听力内容。

3) 主动说英语原则

全身反应法注重教学环境的作用, 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词汇、语法之后, 接受大量的听, 最后,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然说出英语, 所以, 全身反应法具有让学生主动说英语的原则。在学习“living on or off campus?”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文中主要动词发出指令后, 以游戏或情境的形式让学生做出反应, 有利于所有学生参与课堂, 提高开口率。

2.3 具体教学

1) 用汉语介绍学习方法。告诉大学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即全身反应法, 并且做出一些示范, 边发指令边做动作, 例如“stand up”“sit down”等, 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用意, 并合理利用这一方法。“living on or off campus?”是围绕着大学生住宿问题而展开的, 主要通过阐述住在学校和不住在学校的利弊来展开课文, 而每一个学生对这一问题又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 不管如何, 我们都应该先梳理课文中对这一现象的看法。首先, 教师根据内容, 发出搬东西的指令, 让个别学生参与, 做出反应;接着, 让全班学生参与这一动作的反应;以此类推, 教师还可以发出围绕课文而进行的“live”“exert”“consume”等词语的指令, 让学生来做动作, 以加深印象。

2) 发指令与做动作变换进行。首先, 教师只发具体指令, 但是不做示范性的动作, 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一开始, 我们可以让全体学生做动作, 之后, 可以让几名同学做, 接着, 让个别学生来做。其次, 把前后的指令连接起来, 增强学习的连贯性, 教师做示范动作, 之后让学生做动作。因为单个的动词指令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需要将课文中涉及的主要动词“make”“exert”“consume”“argue”“live”等结合起来, 练成有意义的短语或句子, 并适当增加一些名词、形容词作为补充。再次, 教师把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 但不做示范动作, 先让个别学生做, 再让全体学生做, 并适当对指令进行变化, 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 教师把刚刚训练过的指令以书面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一次不超过三个, 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3) 学生发指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让他们再次回归听到的内容搜罗出主要动词、祈使句发出相应指令, 使其真正学会运用全身反应法来进行学习, 同时, 教师及其他学生做出准确反应。这时, 教师应该适当放宽指令范围, 允许学生根据住宿问题发出不同观点、类型的指令, 这个指令可以不涉及现在所学的内容, 以拓宽学生思维, 激发其兴趣和动机。文中没有使用到“carry”“love”“do business”等词或短语, 但是,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发完指定指令之后, 自由发挥, 根据自身看法, 发出相应指令, 这样指令的发出与接收就更具有实践性, 更有利于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单词, 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词汇量, 发展了自身思维。

4) 对话教学。全身反应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经过详尽的操练,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组织约20分钟的对话教学, 让学生来表演一些短剧或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指令的反应情况, 让学生设计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剧, 充分调动学生对住宿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指令, 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还可以调动学习气氛, 防止纯粹的指令-动作教学。同时,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 丰富课堂活动, 淡化住宿这一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意识到住在校外的利弊。

5) 教师详细讲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是否住在学校展开讨论, 一方认为, 住在校外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并且更自由;另一方认为, 住在校内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大学活动, 也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网络;作者认为, 从安全、学习的角度来看, 住在校内更好。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词语、语法的讲解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 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3.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当动机强度过低时, 学习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当动机强度过高时, 学习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当动机水平适中时, 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值。过度的来自自我或外界的压力并不能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反而会阻碍其语言学习兴趣的发展。全身反应法将相对静态的语言学习与动态的身体反应结合起来, 打破了枯燥的语言学习氛围, 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 为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创造了条件。另外, 全身反应法不过分强调纠正学习者的语言失误或错误,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顾虑, 这为英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2 有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方面, 全身反应法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实物、模具帮助学生领会英语知识与文化内涵, 使得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全身反应法往往需要通过游戏贯穿语言理解、指令、反应的完成, 这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 全身反应法可以以指令的形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英语学习, 这又会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合作学习的获得。

3.3 培养学生健全的语言素养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仍然重视应试教育, 侧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 造成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屡见不鲜。全身反应法刚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它从学生英语口语入手, 进而扩展到读写能力的培养, 这能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缺乏、读写能力过分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英语语言素养。

4 结束语

全身反应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准确把握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步骤, 把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 扩大全身反应法的使用效力,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解晶晶.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及其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 2010 (6) :258-259.

[2]刘莺.TPRS教学法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178-180.

[3]张薇.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84.

[4]叶菶.论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形容词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 2011 (12) :25-30.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8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传统教学法,口语教学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外语教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该语言教学法以儿童习得母语的表现为依据,建立在言语和行为协调基础之上,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教授英语。Asher(1969)教授认为,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小孩习得母语比较相似。他认为学习母语应先接受单词、短句的刺激,然后用肢体语言做出反应,最后过渡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际。该教学法逐渐应用于英语教学方面,但是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的研究却很少。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身反应法能够让英语初学者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体会到语言学习的快乐,激发英语学习的乐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加大,特别是对于英语口语表达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这一切对英语教学法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全身反应法作为外语教学流派重要的一支,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其应用到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研究全身反应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在我国,关于对TPR的研究比较有限,以下是我国语言研究者或教师们对全身反应法的一些代表性的研究。任蕊(1999)探讨了全身反应法对我国外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适应性,TPR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心情放松,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王宜鸣(2004)指出全身反应法的基本教学步骤: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第二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第三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第四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第五阶段: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郑轩(2008)又将这几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的呈现阶段,第二阶段为模仿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解阶段,第四第五阶段为运用阶段。曾艳花(2010)提到不仅可以把全身反应法应用到英语初级教学当中,也可以与英语专业的口语课相结合。

从上面的部分著作中可以发现全身反应法受到了国内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仅在任蕊、曾艳花的文中提到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的口语教学,后期其他教学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均是对其教学步骤、教学模式等等的理论研究。因此,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3 理论基础

3.1 发展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

全身反应法结合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观点。Asher(1972)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记忆的联想和记忆越容易。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一般是在成年人的引导之下通过口头语言并时常伴有肢体语言,成人首先发出指令,待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并理解后,逐渐开口说话,进而学会该语言。

3.2 人本主义教育学

人本主义教育学中的情感因素,这是全身反应法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的一个不同之处。人本主义教育学认为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降低学习者的压力,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促进英语学习。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学习的形式。

3.3 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与下面的三种假设有关:大脑中有种特定的语言学习生理蓝图,它决定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左右半脑区域化决定了左右脑的不同学习功能;压力影响学习效果,压力越小,效果越好(Richards,Rodgers,2010)。全身反应法由形象直观的肢体动作,发展到抽象的语言和理解,符合人类认知的习惯。

4 我国现代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即语法翻译法(王蔷2006),在现代的英语口语课堂上虽然也在使用其他的教学法,但是归根结底仍是在强调以语法为中心,通过死记硬背为手段,使得学生不但进步不大,甚至对老师、学科产生反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4.1 心理、情感因素的忽略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

外语口语教学的最大难题——如何使学生开口说话——还时常困扰着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者(任蕊,1999)。通常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会积极配合。每个个体的性格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很大,如果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熟视无睹,全部应用同一种教学策略,这样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4.2 基础口语练习的缺乏导致学生口语不够流利

对于英语口语的初学者来说基本表达还存在一些问题,更何况是流利表达。。长篇幅的文字是由单个的句子、单个的词组组成,因而充分练习单个的词、句的准备阶段是必要的。对于这个环节,口语教师通常会因其内容简单而快速略过。

4.3 有错必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

大多数由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教师注重语法、语言形式的准确,经常是有错必纠,纠正错误原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初学者是可能张口就会错误迭出。但是,倘若真是初学者,他们出现的错误就更应该先被放行(任蕊,1999)。对于英语的初学者,要求他们立刻开口讲英语这是很难做到的,有错必究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也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所有的错误,在较严重的错误是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并且要考虑到教师纠正其错误的方式是否合适。

5 在口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全身反应法的对比

5.1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特点对比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听力理解领先,2)学生需要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3)允许学生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参与活动,4)教师的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王黎,2008)。相比之下,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是通过教授英语语法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讲解语法结构和翻译句子迫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教学效果较差。

5.2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对比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第二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第三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第四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第五阶段: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王宜鸣,2004)。在这里,郑轩(2008)又将这几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的呈现阶段,第二阶段为模仿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解阶段,第四第五阶段为运用阶段。具体如表1、表2所示。

相比之下,传统口语教学法,实际上是鼓励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的学习和记忆。它的教学步骤简单,在学生基本掌握语法规则后,过分强调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反复记忆,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要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研究语言的内容上。全身反应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内容上,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教授口语,以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5.3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比

5.3.1 肢体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表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讲授简单的信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

课堂设计:教师教授单词clean,此时老师就可以自己边做扫地的动作边说clean the floor,这样即使学生不懂clean的含义也会去模仿老师的动作。当学生听懂并理解之后逐渐开始模仿老师的语言与动作,直至自己可以脱口而出。

5.3.2 图画教学法

英语初学者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代替枯燥的课本,同样也可以与其他的卡片、游戏相结合。

课堂设计:当教授travel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以拿出很多关于世界著名景点的图片,边看图边讲解,让学生先听、理解之后便模仿老师边指图边说出这个景点的单词。

5.3.3 游戏教学法

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的情景中,全身反应法游戏的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将全身反应法直接运用到课堂。

课堂设计:在教授关于不同的动物名称时,教师或学生可模仿其形态、叫声、样子,学生自然就联想到该动物,英语名称自然就记住了。

5.3.4 儿歌呈现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表达全身反应法。通过音乐、肢体将所要呈现的内容更加流利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灵活,记忆更加深刻。

课堂设计:在教授clap your hands,stomp your feet,这两个词组的时候,就可以通过If you are happy这首儿歌,教师边唱边做拍手和跺脚的肢体语言,并让学生先听,再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语言。

相比之下,传统口语教学法教学模式简单,一般多采用老式讲解,学生听,以课本教材为中心,问答、句型操练、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与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与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挤压学习、记忆和练习语言内容的时间,导致语言形式成为空洞的教条,使其丧失对语言内容进行指导的机会。这样,学习者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内容时,必然难以顺利进行。

6 全身反应法对于我国英语初学者口语教学的适用性

全身反应法针对我国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对文中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6.1 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全身反应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心理因素,规定使用该教学法的教师不要苛求完美,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才能,轻松地学习英语口语。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心理或情感因素影响外语的学习,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了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教师希望使用全身反应法帮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初步掌握英语的听、说能力。在学生不愿意不敢参与说的过程的时候,教师不会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压力。特别是与老师互换角色,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更使他们有自信心,学生便能够主动开口说英语。

6.2 为流利的表达阶段打下基础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中又以祈使句的操练为主,由简入难地教授知识。这样可以使外语口语水平差异大的学习者课堂上得以充分练习,共同进步(任蕊,1999)。全身反应法先教授简单的动词,并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展到祈使句,在不断的操练之后学生慢慢将其运用到口语交际之中。口语主要以交流为目的,并不强调其语法结构形式,全身反应法强调的是意义,所以不必去过多的考虑汉英思维因素在内。

6.3 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错误时也应注意方法,不应使学生感到有压力(何广铿,2011)。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老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在适当的地方,或者有重大错误的地方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7 结论

综上所述,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是值得尝试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帮助英语初学者掌握初级的口语表达能力。全身反应法对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教授英语初学者英语口语的合适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 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2]James J.Asher.Children’s First Language as 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2(56):133-139.

[3]James J.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69(53):3-17.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5]任蕊.TPR教学法及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性[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4):120-122.

[6]王黎.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85-186.

[7]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王宜鸣.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48-49.

[9]曾艳花.英语专业口语课应用全身反应法(TPR)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9

目前在世界上被公认的比较受推崇的教学法有Victor的直接教学法;Fries的视听法;Gettegro的默教法;Georgi Hozarov的暗示法;Asher的全身心反应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可以说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长处, 本文就全身心反应教学法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全身心反应教学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简称为TPR教学法, 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阿谢尔 (James Asher) 于1988年提出的, 他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 认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相同。它注重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动作协调配合的互动模式。其具体内容是: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作出反应, 从而使听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说话的欲望, 并通过他人发出命令的方式来实现对目标语的掌握。

在阿尔谢看来, 全身心反应法客观上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自然程序, 不强迫学生用不太熟悉的目标语来说话, 这样一来就使语言学习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 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融洽了师生的感情, 使学生感到没有压力, 没有焦虑, 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 增强了语言能力, 使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在“自然教学法”中, 把全身心反应法推崇为“一种学生直接参与的, 现实而又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它达到了对初学者输入语言知识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

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参加活动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和用英语交流, 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所以它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英语。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就接受外部信息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包括触觉在内的多中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针对这种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 我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轻松的心理准备

一般说来, 人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 首先需要有兴趣和热情, 但同时应排除不必要的心理紧张及焦躁.如果满怀信心轻松愉快地去做, 就很容易获得成功。基于人们这一普遍的心理特征, 全身心反应法主张在学习外语时应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精神紧张, 消除不必要的兴奋和不安。所以在全身心反应法实施的课堂里, 最初应使用学生的母语把在课堂里所要实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说明, 把学生和老师之间由原来的相对僵硬的关系转变为平等, 伙伴般的轻松愉快的关系.这样一来, 由于学生的主角感, 参与感增强, 随之而来那种被排斥感, 恐惧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消失。这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会为接下来的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充分的听力输入

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外在形式.多次反复地“听”为“说”提供了前提和可能.阿尔谢认为, 人们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幼儿习得母语的情况基本相同。他强调在外语掌握过程中听解学习阶段要走在会话学习阶段的前面。在学生没有产生要用目标语说话之前, 教师不可强迫学生去做。而且强调, 学生完成想说的心理准备至少在听解训练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才行。在进行解读教学时, 同样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教师在向学生发出命令时至少应完成十个小时以上的听解练习之后才能进行。概括起来说, 充分的听力输入无论是在理解目标语言结构方面, 还是在根据教师的指令作出反应方面, 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形象的示范动作

语言学习的第一步是使语言代码内在化。这种内在化方式如我们当初学习和掌握母语一样。全身心法强调, 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听力输入的同时, 为加深他们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 以动作示范的形式再次表现这些单词和句子, 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状态中去。这也是全身心反应法的显著特点这种全身心地感受示范, 能够使学生通过动作体会目标语的真正含义, 对掌握一门外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教师及学生的形象的动作示范一改以往的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呆板教学方式, 从而使学生不光去听, 而且实际地通过动作去体会感受,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状态中去。课堂气愤轻松愉快, 充分表现了师生的富于合作性。

四、成功的实际感受

全身心反应法非常可取之处还在于它通常给学生以成功的实际感受。教师在给学生发出新的指令时, 要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切不可性急地一次大量给出, 以至于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形.按照阿尔谢所设计的内容, 一次所发的命令以三种为宜, 并要求学生按指令连续做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充满信心地在听的基础上去体会意思或表现动作, 最后准确地说出他们所学的目标语。这种成功的实际感受会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适当的教学内容及程序给予学生的成功的实际感受在实际外语教学中是事半功倍的, 同时也说明阿尔谢对于教学内容的限量和对学习者感受的重视是明智而科学的。

全身反应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  幼儿  英语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18-01

一、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育学中的理论背景

“全身反应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该教学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歇尔(Asher)创立。他认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就要像他们学习母语那样,能够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通过动作来学习语言。在他的著作中,他又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为一种右脑教学策略。在“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方法中,诸多调查发现,动作教学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与理解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育学实践应用中的现状

1.全身反应法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性

“全身反应法”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但是任何理论的提出都会有争议的,人们认为“全身反应法”的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全身反应法”它的教学主要依靠了教师的动作指令,而学习者是通过听来更随老师的脚步学习,这样就要求每位学习这都要有主动地积极性和自制力。教师肢体语言上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往往能够用“全身反应法”表现的英语词汇也比较有限。因而,造就了“全身反应法”理论与实践上的差异。

2.现阶段幼儿英语教育环境的挑战

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依然避免不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少的社会群体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而开办的学前幼儿园的质量就显得格外堪忧了,一些偏重于谋利的学园办学条件差,生活质量也缺乏保障。因而,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就更让人怀疑了,在这种环境采用的“全身反应法”实践的结果就更需要努力改进了。

3.全身反应法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在“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字母教学,词汇教学,游戏教学,音乐教学等等,都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幼儿在学习中自身也能够得到锻炼,同时提高了学生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表达的能力。但是,“全身反应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该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太去注重学生所犯的错误,如果在幼儿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没有及时的改正纠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学的内容太过于单一化也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全身反应法”,要将语言与动作的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全身反应法在幼儿教育学实践应用中的发展策略研究

充分利用全身反应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优势之处,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效地将英语表达出来。此外,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幼儿教师对全身反应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努力的调整“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法模式与现如今的课本模式相结合,既能实现幼儿英语教育与学习的目的,也不会让幼儿在学习中背负过大的负担。最后,优化社会的教育环境,建办有实力的幼儿教育学校,培养专业幼儿英语师资队伍,将推动幼儿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全身反应法”能够有效解决幼儿英语教学枯燥的问题,教师把肢体语言动作指令等有趣的教学法带入幼儿学习英语的课堂中,有效地引起学生们的乐趣,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下,增强理解能力,并能够把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要尽量解决“全身反应法”内容单一,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们也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勇于改造创新,争取把其他的教学方法也结合起来,来弥补“全身反应法”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归根结底,“全身反应法”的引用有助于幼儿英语教育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宛红,“全身反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导刊),2000(5)

[2]王黎,TPR在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7(1)

庆大霉素致全身皮肤过敏反应1例 篇11

患者, 女, 2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h就诊。查体:T 37.8℃, P 100次/min, BP 120/78mm Hg (1mm Hg=0.133kPa) 。痛苦面容, 全腹软, 上腹压痛 (+) , 以左上为甚, 反跳痛 (-) , 肠鸣音减弱。血常规显示:WBC 14.7×109/L, N 0.78。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 约20min后疼痛显著减轻, 庆大霉素16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约15min后患者自觉呼吸困难, 全身燥热, 奇痒。查体:鼻翼扇动,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率112次/min, 律齐, 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 压之褪色。考虑庆大霉素引起不良反应, 立即停止输液, 给予吸氧, 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5min后呼吸困难症状缓解, 3d后皮疹完全消退。

讨论

上一篇:特点以及技术下一篇:职工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