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法

2024-07-01

全身反应法(共11篇)

全身反应法 篇1

全身反应法 (简称TPR) , 指的是将语言与行为结合起来, 通过身体动作实施外语教学。由于人大脑的两个半球功能不同, 右脑主要是负责形象思维, 左脑主要是负责逻辑思维, 全身反应法希望基于形象思维的基础发展逻辑思维。它倡导真正在情景里教学, 结合语言自身的规律, 创设情景与环境, 选取辅助教学的场面、事物, 配合身体全身的动作, 引导学生先学习听, 继而发展说的能力, 之后再发展读与写的能力。全身反应法注重身体动作的运用, 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形成师生有效互动, 学生作出感官反应。小学英语教学中, 运用全身反应法, 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引入表演形式, 调动全身器官

角色表演是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优势在于, 教师创设完善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景中表演、对话、交流。与全身反应法理念相同的是, 这两种学习模式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 运用身体的各个器官, 调动脑、口、眼、耳等各部分器官, 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 形成外在的直观形象, 以此体验、感悟学习过程。将全身反应法与角色表演相结合, 以轻松的学习模式, 展现身体的各个动作, 将英语单词、短语、语法融入到表演中, 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与形象性, 让快乐的殿堂迸发智慧之光。

例如, 学习“Public signs”这一单元知识时, 教学采取全身反应法与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图片, 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 展开互动对话。学习识别No smoking、Do not touch、Be guiet等公共标志, 并了解它们的内涵。在角色表演时,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 并运用身体动作, 作出反应, 展开对话。合全身反应, 学生展开动作运用、角色表演, 学习相关词汇和短语。

二、引入绘画形式, 加强知识记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 部分学生会感觉到很困难, 原因是缺乏英语学习氛围。采取全身反应法, 将英语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 调动学生全身器官, 创设直观形象、互动体验、实践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运用身体动作、语言, 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物、图片等辅助, 将英语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出来, 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再将全身反应法与绘画、音乐、体育、数学等学科知识、活动等相结合, 借助不同学科的优势, 实施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例如, 学习“a new house”这一单元知识, 教师引入将全身反应法与绘画模式相结合, 实施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英语知识。其次展开全身反应法教学。听:根据教师说出的英语, 画出相应的图画, 如a cat on the bed (床上一只猫) 、a box on the desk (桌上一个箱子) 等。学生们跟随着教师的语言进行绘画。读:绘画的过程中, 随着教师的英语指令, 边画边说。写:学生写下绘画出的短语。说:学生间展开互助对话, 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句型, 展开关于方位的对话, 并随机绘画出相关场景。全身反应法结合绘画学习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肢体表现, 与教师形成高效互动, 以或逼真、或夸张、或形象的画面感, 让学生展开趣味英语知识学习, 提升英语素养。

三、引入活动形式, 提升综合能力

将趣味游戏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 完成活动内容, 实现活动目标, 在活动实施与完成过程中, 感悟、体验、互动、实践, 获得英语知识、英语技能、英语方法, 培养英语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将全身反应法与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实施教学, 应该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反应、情感的互动交流。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展开动手制作、实验探究、课题分析、游戏互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学, 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反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例如, 学习“Plus and minus”这一单元知识, 运用全身反应法, 展开游戏活动教学。教师准备一些气球或纸板, 上面标记有20 个数字, 选取10 名学生拿着1~10 这10 个号, 教师做出指令“What is seven plus five?”拿着这2 个号码的学生随即站在一起, 给出答案“It is twelve.”展开游戏过程。

总之, 全身反应法具有生动直观、操作性强、简单易懂的特点, 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实现高效小学英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将表演、绘画、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 融入到全身反应教学法中, 通过激活互动课堂, 调动学生全身器官, 实施师生双向动作互动, 鼓励学生交流、对话、表演与实践, 不断在师生动作互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全身反应法 篇2

(1)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1)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mes first.Firstly, we nee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en we can require them to express vocally.(2)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

(2)The whole body ac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ability

(3)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娴熟地运用指令,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3)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by responding to the language through their body language.This response should directed by the planned order.They respond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order so that they can percept,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Some researches show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st part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 and hundreds of vocabulary under the teacher’s skilled use of the order.(4)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发言。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认知结构,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开口说话。

(4)Let the student speak when they are well prepared.Teachers should not enforce the student to speak.The student will naturally lip up his voice when they comprehend the language materials and internalize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2.教学程序

2.Teaching procedures(1)演示,教师一边发指令,一边做示范动作,学生只做动作,不说话。(1)to demonstrate.The teacher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while sending instructions.The student does what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 do without any talking.(2)教师只说不做,要求学生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2)The teacher tells students to do the homologous action instead of doing the action.(3)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同时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边听边做。

(3)The teacher mixes the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and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to mak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listening.(4)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不做示范,让学生按指令做动作。

(4)The teacher mixes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but does not perform the order but let the student make action according to his order.(5)某个学生发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按指令做出反应。

(5)Let a student make order, the teacher can react to the order with students.3.主要优点

3.The main advantages:

①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1)It can gasp the student’s attention at once, and absorb them in joining activities.It helps them to learn English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2)It can provide a learning circumstance which well linked to the practical life.It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from diversified activities and recycling exercises.③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3)To coordinate the students’ left and right brain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eft brai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language study.④主张以句了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川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Advocate beginning with sentences, such as to learn the whole sentence and to use it, to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It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practical language.4.TPR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4.TPR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1、TPR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1.The action and the speech of TPR are quite simple, we cannot acquire deeper content by it.2、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很难配合好课堂的教学管理。

2, TPR includes a large number of game activities, role playing, Group Competition and so on.Which are difficult to well cooperate with the teaching management.3、典型的教师中心论。教师拼命的说,就意味着把有限的,宝贵的外语教学课堂时间都让老师‘说’掉了,学生就没有时间‘练’了。3, It’s a typical teacher-centered theory.The teacher keeps on talk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a waste of the limited and precious teaching class time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the student have on time to practice.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全部的步骤,然后把每个步骤按先后顺序—一写下来。下面提供几个指导性的问题,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①是否把活动的全部步骤都考虑到了、都包括进来了? ②在一个活动中,包含的步骤是否过多?(一般来说,一个活动中有六到八个步骤就够了。再多的话,可以一分为二)③每个步骤的指令是否简短明了? ④如何示范、怎样演示活动过程? ⑤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预先做一些特别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要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

三、TPR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在TeachingForeignLanguageinContext的课上,本人尝试TPR的汉语教学如下(学生有韩国,美国,日本):

第一步:用汉语说出指令(起来),让学生加深听力理解,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第二步:说出指令(起来)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第三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我根据学生的动作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在进行第二、三步骤过程时,通过变换语调来介绍指令,调整学生做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这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第四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第五步: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组织“发指令、做动作”活动在小组之间开展。令不同表现能力的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互动,能“边做边说”。(弥补TPR教学法只是机械的完成指令动作的缺点。这可以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六步:通过上述步骤,演练其他的动作。先单词,后词组,最后句子。如:

①单个动词:跳,走,停,转等;②词组:跳起来,走过来,停下来,转过来等;最后将指令串联起来进行运用,我提出要求:“小刚,跳起来。走过来,然后停下来”。扩展学生表达的范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样避免学的只是零碎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灵活的串联所学的,使之变成更多有意义的连续动作。)注意,教师给学习者一句激励的语言和一个动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能迅速反应和示范指令的学生,适当地表扬他们。这些鼓励的办法是开展TPR活动的催化剂。同时,在执行TPR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是欺骗学生,不是蒙混过关,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

全身反应法 篇3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

随着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英语学习浪潮。如何学好英语,在教育界可以说是百花争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林林总总。但是,总结来看,语言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对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同样,语言的学习,也需要对语言的特点与形成规律进行一些常规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呢?特别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让英语听力练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天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英语教学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一 什么是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我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一种艺术课程,例如音乐、舞蹈之类的教学方法,实则不然。全身反应法是建立在科学的人脑认知结构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发起人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著名心理学教授詹姆士,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引导语言的学习者将语言与肢体行为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驾驭语言。詹姆士在研究大脑的认知心理结构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半球,分别在人的认知领域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来说:人的左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逻辑方面的思维,人的右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形象艺术方面的思维。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将会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法对语言情景的真实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模拟与加工。这种教学法在欧美国家的语言学习,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学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在辽宁锦州八中,实验等初级中学进行走访时发现:初中英语课堂虽然秩序井然,教学方法得当。但是,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种焕发认知喜悦的青春活力。初级中学的学生应该是学生青春、热血的时候,可是在听了几节教学示范课后,我却感到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与压力,而不是对英语学习强烈的需求与渴望。抛开学生认知,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谈,教师的教授方法缺乏教学的互动与活力应该是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在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提出:要把课堂的生命力还给课堂,换句话说: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语言习得的愉悦过程,最起码,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负担与折磨。所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练习的热情,提高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三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随着“向45分钟要效率”口号的提出,我们也应该从给学生减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在海内外获得很大推广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 走出教学活动的误区,特别是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全身反应法存在某种误解或者歪解。他们认为:全身反应法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等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全身反应法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缺乏对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的全面思考和认知,该教学法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全身反应法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以及空间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性活动是很难展开和进行的。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方法背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有的活动设计与安排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的评估与调整,避免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准备和计划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特点与规律的全盘考虑,才会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全身反应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结合。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设施的变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点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因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给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全身反应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因多媒体的过度介入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这种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行非常好的发挥和使用,全身反应法才会真正得到贯彻与推广。

4 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实例

在笔者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

新课标初一第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园的单词的认知,笔者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材料。具体实施如下:在通过课前一首歌热身过后,笔者打开已经准备好的动物的音频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比如,猫,狗,鸡,鸭,鹅,狮子,猴子,老虎,大象等等。学生通过动物的声音来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对于动物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把各个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一一匹配,并引导学生进行听词与辨音的认知。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知后,学生对于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了一定基础的信息加工。为了帮其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也非常顺利的实现和完成了。

结语

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感官刺激和联系来实现认知的强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练习和实践中可以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的意志品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全身反应法的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特别是艺术类活到的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以及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与概念时,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晋祁. TPR教学技能特征及培养措施[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 黄亚楠,王晓为.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 郭小纯.TPR教学法与我国的英语教学[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4] 刘鑫.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TPR”教学法[J]. 保山师专学报. 2007(03)

[5] 梁三云.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02)

[6] 王春芬.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自然教学法与全身反应法之比较 篇4

关键词: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全身反应法

一、引言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长期以来, 外语教学界最为重视的就是外语教学法。

国外, 众多语言学者、教育者发表文章对外语自然教学法进行研究、讨论, 甚至争论。Lightbown (1984: 246) 高度赞扬自然教学法, 认为这是语言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对话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结合体;在国内, 外语自然教学法也被众多学者研究讨论, 但绝大多数集中在理论层面的研究, 而教学实践却不多见。从Asher创立全身反应教学法后, 中国就引入了这种教学方法。最初时, 学者们对全身反应教学法还是一种谨慎的态度, 但20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接受了TPR。

本文主要比较以下几个问题:自然法和全身反应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原则及优缺点。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在美国, 乔姆斯基理论重创听说之后, 一些教师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理语言学, 重新树立人文主义大旗, 重视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出现了人文主义教学法家庭, 全身反应法就是其中之一。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 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主要通过身体活动来教授语言, 起初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自然法是在吸收了直接法、听说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以及交际法所用的各种方法之长结合起来组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在1977年提出, 源于加利福尼亚的特瑞尔的西班牙语课堂教学实践以及他对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成果。1977年他发表的《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的途径》成为自然教学法的开端。1983年, 特瑞尔和克拉申合作发表了《自然途径:课堂中的语言习得》一书, 标志着自然教学法的正式确立。自然教学法的要旨是使课堂尽量接近自然环境, 从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借鉴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中的各种方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三、理论基础不同

1、自然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

语言理论:自然交际法认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任何场合都能恰当地使用语言系统, 包括语言的功能和多样性。在Krashen和Terrell看来词汇学习是首要的,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语法进行讲解, 因为在进行交流活动中, 由于给学生提供的话题不同, 那么必要的语法规则会自然而然地在交流中出现。

学习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说即习得和学习假说, 监控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 输入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其中心是输入假说。

2、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结合了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全身反应法结合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观点。束定芳 (1998) 认为, 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 记忆的联想和记忆越容易。成人通过口头语言并时常伴有肢体语言, 首先发出口头和身体命令, 待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 并理解后, 进而学会该语言。从学习理论来看, 通过身体动作这种肢体语言来教第二外语。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 全身反应法主张语言和行为相互联系起来。Asher认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类似。Asher利用脑侧化理论进一步支持自己的见解。他认为, 语言学习活动集中于右脑, 孩子通过右脑活动来学习语言, 在右脑学习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 左脑才会被激发产生语言或者更抽象的语言过程。

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 认为一中队学生言语输出不做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 提高学习效率。 (章兼中, 1996)

四、教学原则

1、自然法的教学原则

(1) 外语课堂供语言习得之用。

(2) 课堂上要求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3) 课堂上教师只使用目标语, 目的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

(4) 学生可用目标语和母语回答问题。

(5) 主张说话自发产生。

2、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 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 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

(3) 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4) 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五、优缺点之比较

1、全身反应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协调学生的左、右脑, 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2) 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 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3) 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缺点:

(1) 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 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2) 教师肢体语言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3) 适用的词汇量少。

2、自然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自然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迫感, 学生可以不必为自己没有准备好开口讲话而产生忧虑。

(2) 这种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因为它重视可理解输入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

缺点:

(1) 自然教学法只对教学课程设计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考虑, 有些最基本的因素被排除在外-那就是语法教学, 同时教学法缺少对错误的订正。

(2) 自然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

六、小结

外语教学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每一种教学流派、教学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都对当时和以后的外语教学产生一些影响。每一种教学法都各有千秋, 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对待各种教学流派应该采取的态度, 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文章的目的是把各种教学法的特点呈现出来, 供外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思考, 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或者综合各种教学法的优点, 扬长避短, 提出新的见解, 丰富我们的外语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Lightbown, P.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metho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Scotland: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84.

[2]章兼中.小学英语教育学[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6.

全身反应法 篇5

一、“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总括

“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要求充分体现“教学互动、情景真实、合作提升、展示评价”的教学特点。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要素传递出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又充满激励与挑战的语言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并让大脑、肢体迅速作出反应,融入课堂教学。这样,课堂英语教学便不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展示,而是内化成我们日常语言交流体系的一部分。

二、“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课堂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该教学法主要从:热身互动、风采展示、新知呈现、操练运用、达标挑战、互评总结、布置作业几个方面展开。

(一)热身互动

趣味热身,创造良好氛围。热身互动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把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

热身互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问候、歌谣、游戏、表演等。这一阶段注重师生共同参与,使师生双方大脑和身体运动起来,快速营造和融入英语交流的氛围。

以外研社三年级上册Module3 Unite2 Point to the desk为例,因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下达指令,所以在热身互动环节我采用歌唱的形式,师生共同sing“Please stand up”and do the actions ,从而达到热身互动的目的。

(二)风采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二是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尤其是让学困生得到展示的空间,增强其自信心。

风采展示环节不限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以最能体现其水平和能力的方式展示。具体形式可分为个人展示或者小组展示。展示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歌谣、游戏、故事、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小记者采访等。

(三)新知呈现

新知呈现主要是单词、句型、课文重难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导入时可以运用复习旧知方式导入,也可以利用设定情境导入,还可以运用图片导入。总之,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尽量简洁、快速、有逻辑性;导入之后要运用各种模式呈现新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1.创设情境,使新知呈现生活化。尽量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在学习各类动物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动物园看动物的情景。

2.运用游戏,使新知呈现趣味化。游戏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通过游戏既保证了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单词句型学习中,可以运用打地鼠、大小声、字母接龙、拍卡片、左右手等多种方式。

以外研社三年级下册Module2 Unite 1 Theyre monkeys为例,采用“拍卡片”的游戏:师生合作将各类动物的图片或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组派成员参与竞争,教师读出单词或做动作,参与者快速作出反应,拍对应的图片或卡片并读出单词。

3.利用道具,使新知呈现直观。实物、图片、简笔画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可以通过人的眼睛直接、快速感知到。

当我们进行有关文具、水果的实物单词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具体的文具和水果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家庭成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与同学分享,这样不仅使学生深深记住各家庭成员的英文单词,更教会了他们什么是爱与分享。

4.运用多媒体,使新知呈现形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直接把教学内容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这种视听相结合的方法,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力是很强的,下面我以外研社三年级下册Module2 Unite 1 Theyre monkeys为例,因动物的叫声各有特色,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再进行语言表达的学习。

(四)操练运用

操练活动要体现合作互动。小组合作将教师示范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展示,可以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歌谣、游戏、对话、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同一内容可以不同形式展示。

下面我以外研社三年级下册Module4 Unite1 Do you like meat?为例,因本课涉及食物类单词以及如何询问别人的喜好的句型,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排练,可以做如下展示:展示一:课文就餐场景再现,分角色扮演;展示二:一名成员做小记者,采访其他成员喜欢的食物;展示三:制作食物卡片,模拟课堂进行交流;展示四……

(五)达标挑战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包括词汇记忆、习题练习、听力练习、交际练习、课文改编、口头作文等达标检测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检测、小组合作探究等模式完成自己的达标检测。还可以通过组际互相出题进行“PK”,从而完成达标挑战。

(六)互评总结

组内、组际、师生交互评价个人以及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表扬最出色及进步最大的小组,同时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小组个人成员点评鼓励。

(七)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一定要注意口头和笔头相结合,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相结合。尽量少地布置抄写等机械性的作业,要多布置一些创编对话、说说做做、调查问卷、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特色作业。

三、“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总结

“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自信地相互交流、勇于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该教学法包含了大量的游戏、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活动,课堂会相对比较难管理,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只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配上好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充分体会“全身反应—互动展示”教学法带来的魅力。

全身反应法 篇6

全身反应法 (又称TPR) 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Asher创立的。TPR教学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通过身体动作等方式来教授英语。全身反应法的心理学基础有:

(1) 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 经常使用和出现的记忆更容易被联想和回忆。回忆可以通过口头完成, 也可以和肢体活动联系起来。例如, 伴随着肢体活动的动词练习, 能提高成功回忆的概率。

(2)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Asher认为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和小孩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大人针对小孩多用命令句, 小孩一般是用身体反应后再学会用语言反应。所以, 成年人应用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进行二语习得。

(3) Asher还吸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起作用的观点, 认为对学生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 增强学习信心。

2. 全身反应法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的原因

(1) 全身反应法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加活动, 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习词汇。TPR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 而不是频繁打断学生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2) 全身反应法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语境,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词汇。

(3) 全身反应法可以协调学生的左、右脑, 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提高语言学习的成效。比如说在学习颜色类单词的时候, 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做一个和颜色有关的反应训练, 老师赋予不同颜色不同的动作意义, 让学生根据老师发出的颜色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在学完颜色类新词汇后, 用英文颜色表达指令。

(4) 全身反应法主张以句子为语言单位, 学习句子、练习句子, 重视语言实际内容和意义。比如在学习文具类词汇的时候, 老师可以把新词汇和“This is a……”和“I have a……”句型结合, 在学生充分熟悉了新词汇后,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使用“I have a……”的句型介绍自己有什么文具并展示, 说完后还要问下一个同学“What do you have?”这样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

3. 如何运用全身反应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1) 运用全身动作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设计有趣的、为学生所理解的指令。首先老师要进行清楚的示范, 即清楚地发出语言指令并配合动作加以说明。学生静听理解其意然后做出反应。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教授动词及动词词组、短语。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让学生充分理解听到的词汇。老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让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或参与游戏, 为小组加分, 这对小学生尤其有效。

(3) 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和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孩子天性爱玩, 玩游戏不仅可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还可以辅助教学, 起到强化的作用。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 即在知识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4. 结论

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在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例如, 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 有的学生使用听觉通道, 学习效果较好, 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 凡事过目不忘。全身反应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 很适合低龄阶段的英语教学, 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全身反应法要求学生的参与度高, 在人数多的班级老师操作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可能涉及课堂管理等其他问题。所以教师在采用全身反应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其他的教学法, 扬长避短,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洪子锐, 惠幼莲, 李升平.小学英语教学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全身反应法 篇7

1.1 含义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认为,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行为, 语言学习应该以行为为基础。这种教学法强调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应该以身体动作教授知识, 协调语言学习行为。这种方法起初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这种教学法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 经过大量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全身反应法已经被普遍接受, 并一致认为对初级语言学习者较为适用。

1.2 理论基础

1) 结构主义语言学

全身反应法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结构、词汇学习和操练。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部结构, 学会这种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展开语言功能的学习。

2)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本能、兴趣、需要, 充分调动人的情绪、情感的作用, 完善和发展人。全身反应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主要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 但是该法主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因此本质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3)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婴儿从不会说话到顺利使用语言进行表达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婴儿首先不出声, 只听大人说, 并根据大人的话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最先表现为身体的反应;积累了大量的听的理解之后, 他有了说话的冲动, 开始从叫爸爸妈妈开始学习说一些词和句子;经过听说学习之后, 他能逐渐掌握读和写的能力。全身反应法正是从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中获得启发, 把语言的听力理解和身体反应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点提出来, 并逐步扩大到第二语言的教学中。

1.3 特点

1) 理解先行

全身反应法主要借鉴了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相关理论, 强调语言理解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只有这样, 才能输出有效的语言。因此, 全身反应法无论是在教学原则、目标, 乃至教学实施中, 都极为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

2) 以学生为中心

全身反应法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树立教学理念, 规划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语言的学习, 并对第二语言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全身反应法特别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3) 以身体反应为主线

全身反应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步骤是:理解——指令——反应——理解。虽然, 全身反应法极为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但是也指出身体的行为反应是合理破解语言理解的重要手段, 由此, 身体对指令做出的反应是落实全身反应法的重要主线, 为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创造条件。

2 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具体教学上都有其独特性。这里, 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听说教程) (第一册) 中的“living on or off campus?”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1 教学目标

全身反应法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对目的语的理解, 经过听力训练-口语训练两个重要阶段, 实现学生口语能力、口语表达的提高。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目的语知识与技能。一方面, 掌握campus、addition、opportunities、involved、network、administration、consuming、trivialities、privacy、former、factor、above-mention、exert等词语的大意, 为理解即将听到的材料做好铺垫。另一方面, 通过听材料, 掌握“living on or off campus”这一观点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训练, 让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 体会话题表达的过程, 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第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说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能正确对待英语听说问题, 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的价值取向。

2.2 教学原则

1) 听力训练的原则

刚进入大学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听力训练, 普遍存在听力基础差、听力能力不高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 全身反应法强调加强听力训练, 保证大量可理解的输入, 加强语法、词汇的感知力, 为接下来的英语的说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听“living on or off campus”的材料, 结合学生具体实际, 理解长难句, 这为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基础, 使口语表达成为可能。

2) 指令动作原则

全身反应法课堂的主要活动是使用祈使句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并做出反应。其中, 动词是语言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师先做出指令进行示范, 接着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反应, 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境、表演, 最后, 教师再对内容做出详细解释和讲解。“living on or off campus?”中的大量动词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隐蔽的祈使句, 掌握听力材料中动词的运用, 有利于理解听力内容。

3) 主动说英语原则

全身反应法注重教学环境的作用, 强调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词汇、语法之后, 接受大量的听, 最后,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然说出英语, 所以, 全身反应法具有让学生主动说英语的原则。在学习“living on or off campus?”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文中主要动词发出指令后, 以游戏或情境的形式让学生做出反应, 有利于所有学生参与课堂, 提高开口率。

2.3 具体教学

1) 用汉语介绍学习方法。告诉大学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即全身反应法, 并且做出一些示范, 边发指令边做动作, 例如“stand up”“sit down”等, 让学生明白教师的用意, 并合理利用这一方法。“living on or off campus?”是围绕着大学生住宿问题而展开的, 主要通过阐述住在学校和不住在学校的利弊来展开课文, 而每一个学生对这一问题又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 不管如何, 我们都应该先梳理课文中对这一现象的看法。首先, 教师根据内容, 发出搬东西的指令, 让个别学生参与, 做出反应;接着, 让全班学生参与这一动作的反应;以此类推, 教师还可以发出围绕课文而进行的“live”“exert”“consume”等词语的指令, 让学生来做动作, 以加深印象。

2) 发指令与做动作变换进行。首先, 教师只发具体指令, 但是不做示范性的动作, 让学生自己做动作。一开始, 我们可以让全体学生做动作, 之后, 可以让几名同学做, 接着, 让个别学生来做。其次, 把前后的指令连接起来, 增强学习的连贯性, 教师做示范动作, 之后让学生做动作。因为单个的动词指令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欲望, 我们需要将课文中涉及的主要动词“make”“exert”“consume”“argue”“live”等结合起来, 练成有意义的短语或句子, 并适当增加一些名词、形容词作为补充。再次, 教师把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 但不做示范动作, 先让个别学生做, 再让全体学生做, 并适当对指令进行变化, 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 教师把刚刚训练过的指令以书面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一次不超过三个, 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3) 学生发指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让他们再次回归听到的内容搜罗出主要动词、祈使句发出相应指令, 使其真正学会运用全身反应法来进行学习, 同时, 教师及其他学生做出准确反应。这时, 教师应该适当放宽指令范围, 允许学生根据住宿问题发出不同观点、类型的指令, 这个指令可以不涉及现在所学的内容, 以拓宽学生思维, 激发其兴趣和动机。文中没有使用到“carry”“love”“do business”等词或短语, 但是,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发完指定指令之后, 自由发挥, 根据自身看法, 发出相应指令, 这样指令的发出与接收就更具有实践性, 更有利于学生巩固以前所学的单词, 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词汇量, 发展了自身思维。

4) 对话教学。全身反应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经过详尽的操练,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组织约20分钟的对话教学, 让学生来表演一些短剧或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指令的反应情况, 让学生设计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剧, 充分调动学生对住宿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指令, 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还可以调动学习气氛, 防止纯粹的指令-动作教学。同时,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 丰富课堂活动, 淡化住宿这一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意识到住在校外的利弊。

5) 教师详细讲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围绕是否住在学校展开讨论, 一方认为, 住在校外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并且更自由;另一方认为, 住在校内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大学活动, 也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网络;作者认为, 从安全、学习的角度来看, 住在校内更好。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词语、语法的讲解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 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3.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 当动机强度过低时, 学习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当动机强度过高时, 学习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当动机水平适中时, 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值。过度的来自自我或外界的压力并不能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反而会阻碍其语言学习兴趣的发展。全身反应法将相对静态的语言学习与动态的身体反应结合起来, 打破了枯燥的语言学习氛围, 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 为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创造了条件。另外, 全身反应法不过分强调纠正学习者的语言失误或错误,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顾虑, 这为英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2 有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方面, 全身反应法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实物、模具帮助学生领会英语知识与文化内涵, 使得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 全身反应法往往需要通过游戏贯穿语言理解、指令、反应的完成, 这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 全身反应法可以以指令的形式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英语学习, 这又会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合作学习的获得。

3.3 培养学生健全的语言素养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仍然重视应试教育, 侧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 造成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屡见不鲜。全身反应法刚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它从学生英语口语入手, 进而扩展到读写能力的培养, 这能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缺乏、读写能力过分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英语语言素养。

4 结束语

全身反应法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准确把握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步骤, 把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结合起来, 扩大全身反应法的使用效力,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解晶晶.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及其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 2010 (6) :258-259.

[2]刘莺.TPRS教学法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178-180.

[3]张薇.全身反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84.

[4]叶菶.论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形容词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 2011 (12) :25-30.

全身反应法 篇8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传统教学法,口语教学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外语教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该语言教学法以儿童习得母语的表现为依据,建立在言语和行为协调基础之上,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教授英语。Asher(1969)教授认为,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小孩习得母语比较相似。他认为学习母语应先接受单词、短句的刺激,然后用肢体语言做出反应,最后过渡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交际。该教学法逐渐应用于英语教学方面,但是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的研究却很少。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身反应法能够让英语初学者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体会到语言学习的快乐,激发英语学习的乐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加大,特别是对于英语口语表达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这一切对英语教学法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全身反应法作为外语教学流派重要的一支,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其应用到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研究全身反应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在我国,关于对TPR的研究比较有限,以下是我国语言研究者或教师们对全身反应法的一些代表性的研究。任蕊(1999)探讨了全身反应法对我国外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适应性,TPR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心情放松,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王宜鸣(2004)指出全身反应法的基本教学步骤: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第二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第三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第四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第五阶段: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郑轩(2008)又将这几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的呈现阶段,第二阶段为模仿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解阶段,第四第五阶段为运用阶段。曾艳花(2010)提到不仅可以把全身反应法应用到英语初级教学当中,也可以与英语专业的口语课相结合。

从上面的部分著作中可以发现全身反应法受到了国内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仅在任蕊、曾艳花的文中提到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的口语教学,后期其他教学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均是对其教学步骤、教学模式等等的理论研究。因此,把该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3 理论基础

3.1 发展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

全身反应法结合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观点。Asher(1972)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记忆的联想和记忆越容易。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一般是在成年人的引导之下通过口头语言并时常伴有肢体语言,成人首先发出指令,待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并理解后,逐渐开口说话,进而学会该语言。

3.2 人本主义教育学

人本主义教育学中的情感因素,这是全身反应法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的一个不同之处。人本主义教育学认为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降低学习者的压力,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促进英语学习。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学习的形式。

3.3 语言学习理论

语言学习理论与下面的三种假设有关:大脑中有种特定的语言学习生理蓝图,它决定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左右半脑区域化决定了左右脑的不同学习功能;压力影响学习效果,压力越小,效果越好(Richards,Rodgers,2010)。全身反应法由形象直观的肢体动作,发展到抽象的语言和理解,符合人类认知的习惯。

4 我国现代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即语法翻译法(王蔷2006),在现代的英语口语课堂上虽然也在使用其他的教学法,但是归根结底仍是在强调以语法为中心,通过死记硬背为手段,使得学生不但进步不大,甚至对老师、学科产生反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4.1 心理、情感因素的忽略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

外语口语教学的最大难题——如何使学生开口说话——还时常困扰着我国的外语教学工作者(任蕊,1999)。通常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会积极配合。每个个体的性格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很大,如果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熟视无睹,全部应用同一种教学策略,这样也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4.2 基础口语练习的缺乏导致学生口语不够流利

对于英语口语的初学者来说基本表达还存在一些问题,更何况是流利表达。。长篇幅的文字是由单个的句子、单个的词组组成,因而充分练习单个的词、句的准备阶段是必要的。对于这个环节,口语教师通常会因其内容简单而快速略过。

4.3 有错必究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

大多数由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教师注重语法、语言形式的准确,经常是有错必纠,纠正错误原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初学者是可能张口就会错误迭出。但是,倘若真是初学者,他们出现的错误就更应该先被放行(任蕊,1999)。对于英语的初学者,要求他们立刻开口讲英语这是很难做到的,有错必究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压力,也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忽视所有的错误,在较严重的错误是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并且要考虑到教师纠正其错误的方式是否合适。

5 在口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全身反应法的对比

5.1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特点对比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听力理解领先,2)学生需要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3)允许学生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参与活动,4)教师的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王黎,2008)。相比之下,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是通过教授英语语法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讲解语法结构和翻译句子迫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教学效果较差。

5.2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对比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第二阶段: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第三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第四阶段: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第五阶段: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王宜鸣,2004)。在这里,郑轩(2008)又将这几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学的呈现阶段,第二阶段为模仿阶段,第三阶段为理解阶段,第四第五阶段为运用阶段。具体如表1、表2所示。

相比之下,传统口语教学法,实际上是鼓励对语言形式进行直接的学习和记忆。它的教学步骤简单,在学生基本掌握语法规则后,过分强调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反复记忆,过于注重语言的形式。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要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研究语言的内容上。全身反应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内容上,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教授口语,以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5.3 全身反应法与传统口语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比

5.3.1 肢体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表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讲授简单的信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

课堂设计:教师教授单词clean,此时老师就可以自己边做扫地的动作边说clean the floor,这样即使学生不懂clean的含义也会去模仿老师的动作。当学生听懂并理解之后逐渐开始模仿老师的语言与动作,直至自己可以脱口而出。

5.3.2 图画教学法

英语初学者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代替枯燥的课本,同样也可以与其他的卡片、游戏相结合。

课堂设计:当教授travel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以拿出很多关于世界著名景点的图片,边看图边讲解,让学生先听、理解之后便模仿老师边指图边说出这个景点的单词。

5.3.3 游戏教学法

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的情景中,全身反应法游戏的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将全身反应法直接运用到课堂。

课堂设计:在教授关于不同的动物名称时,教师或学生可模仿其形态、叫声、样子,学生自然就联想到该动物,英语名称自然就记住了。

5.3.4 儿歌呈现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表达全身反应法。通过音乐、肢体将所要呈现的内容更加流利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灵活,记忆更加深刻。

课堂设计:在教授clap your hands,stomp your feet,这两个词组的时候,就可以通过If you are happy这首儿歌,教师边唱边做拍手和跺脚的肢体语言,并让学生先听,再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语言。

相比之下,传统口语教学法教学模式简单,一般多采用老式讲解,学生听,以课本教材为中心,问答、句型操练、对话、看图说话、讲故事与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与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挤压学习、记忆和练习语言内容的时间,导致语言形式成为空洞的教条,使其丧失对语言内容进行指导的机会。这样,学习者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内容时,必然难以顺利进行。

6 全身反应法对于我国英语初学者口语教学的适用性

全身反应法针对我国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对文中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6.1 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

全身反应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心理因素,规定使用该教学法的教师不要苛求完美,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才能,轻松地学习英语口语。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心理或情感因素影响外语的学习,把情感因素看作是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了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教师希望使用全身反应法帮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初步掌握英语的听、说能力。在学生不愿意不敢参与说的过程的时候,教师不会强迫学生参与,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压力。特别是与老师互换角色,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更使他们有自信心,学生便能够主动开口说英语。

6.2 为流利的表达阶段打下基础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中又以祈使句的操练为主,由简入难地教授知识。这样可以使外语口语水平差异大的学习者课堂上得以充分练习,共同进步(任蕊,1999)。全身反应法先教授简单的动词,并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展到祈使句,在不断的操练之后学生慢慢将其运用到口语交际之中。口语主要以交流为目的,并不强调其语法结构形式,全身反应法强调的是意义,所以不必去过多的考虑汉英思维因素在内。

6.3 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错误时也应注意方法,不应使学生感到有压力(何广铿,2011)。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老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在适当的地方,或者有重大错误的地方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7 结论

综上所述,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简单、操作性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是值得尝试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帮助英语初学者掌握初级的口语表达能力。全身反应法对英语初学者的口语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教授英语初学者英语口语的合适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 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2]James J.Asher.Children’s First Language as 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2(56):133-139.

[3]James J.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69(53):3-17.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5]任蕊.TPR教学法及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性[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4):120-122.

[6]王黎.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85-186.

[7]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王宜鸣.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48-49.

[9]曾艳花.英语专业口语课应用全身反应法(TPR)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概况 篇9

迄今对SIRS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SIRS治疗的目的和核心是及时有效地阻止SIRS向MODS转化。因此SIRS整体治疗的重点, 应包括3个方面:原发病的治疗、器官功能的保护、预防“二次打击”[2]。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的因素进行干预, 防止“二次打击”, 对预防MODS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原发病的治疗

持续的损伤或再次的损伤会加重SIRS, 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 妥善处理原发病, 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并发症, 对SIRS的治疗具有根本的意义[3]。包括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积极救治烧伤、创伤,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纠正缺血、缺氧状态等。据报道不合理应用乙酰水杨酸达血浓度33.5~67.6 mg/dl的毒性水平时, 也可诱发SIRS, 因此这种情况下禁忌使用水杨酸类抗炎药。慎用或避免使用IFN、IL-2、G-CSF等促免疫生物制剂, 倘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时, 应权衡其利弊[4]。

2 从整体的观念出发, 维护器官功能

首先是液体复苏, 机体遭受创伤感染后, 较早出现的是低灌流和组织缺血缺氧。快速补充血容量, 取得最佳前负荷, 维持终末器官的灌注, 从分子水平纠正缺氧状态, 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是保护器官功能的重要措施[5]。

3 预防“二次打击”

创伤感染烧伤等早期直接损伤作为第一次打击, 所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往往较轻, 但第一次打击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 如果此后病情稳定, 炎症反应往往就逐步减轻, 患者康复。如果第一次损伤后再出现感染, 休克、出血等第二次、第三次的打击, 机体己处于激活状态的免疫系统, 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 导致组织器官更严重的损害, 第二次打击强度本身可能不及第一次打击, 但往往是致命性的[6]。常见第二次打击包括感染、休克、出血、缺氧等, 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发病因素施行预警性早期干预, 防止“二次打击”, 打断疾病恶性趋向化的链条, 对预防SIRS转化为MODS具有重要的意义[7]。

4 针对SIRS机制治疗探索

十多年来, 针对SIRS有许多的治疗探索, 抗介质治疗已被证实无效, 血液滤过、免疫刺激等治疗近年似乎让人们看到希望, 但至今并未被肯定, 尚需进一步研究。

4.1 抗LPS治疗

目前最基本的疗法仍是使用氟哌酸、新霉素、巴龙霉素等抑制肠道Gram阴性杆菌的繁殖, 减少肠源性LPS的生成;用消胆胺、活性炭、白陶土等吸附和阻止LPS的吸收[8]。

抗LPS单克隆抗体如HA-l A (centoxin) 在体外和动物试验中可中和LPS, 曾被用于治疗sepsis, 但以后由于可能的毒性作用而停用。研究提示HA-l A不提高IL-1β或TNFα的浓度, 不影响健康人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但可诱导一些ICU患者IL-6水平升高并与死亡率上升有关。这一现象提示在对SIRS、sepsis等运用某一免疫疗法时, 应认真慎重评估它们对不同对象细胞因子产生能力的影响[9]。干预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途径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现知LPS可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膜受体CD14等结合, 继而活化细胞内的磷脂酶C (PLC) 、多种蛋白激酶、PLA2、磷脂酶D (PLD) 。PLC活化后可致二酰甘油 (DAG) 和l, 4, 5-三磷酸肌醇释放, 前者可介导蛋白激酶C (PKC) 的激活, 后者可诱导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后可介导IL-1、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丝裂原激活性蛋白激酶活化后可使胞质PLA2激活, PLA2可酶解细胞质膜产生花生四烯酸;PLD激活后可释放磷脂酸 (phosphatidic acid, PA) , PA则可提高DAG的产量等[10]。 (R) -1- (5-羟) -3, 7-二甲基黄嘌呤 (CT-1501R, 非专利名lisofylline) 是通过磷脂酸途径传递信号的第二信使的抑制剂, 可将SIRS时单核因子 (monokines) 的释放减少约50% (药物浓度200 mmol/L时) 或30% (50 mmol/L时) , 而且似乎不受相应刺激强度的影响。CW-1501R至少可在前翻译水平抑制IL-1、TNFα等的诱导释放, 但似不能抑制LIDS诱导的人白细胞IL-8或IL-1受体拮抗剂等的释放[11]。总体上, CF-1501R对SIRS可能有一定的防治的作用。

4.2 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理论上, 通过使用针对1L-1、TNFα、1L-6、IL-8等的单克隆抗体, 或其受体拮抗剂, 可以达到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下调炎症反应的目的, 但临床试验表明此类免疫调节疗法治疗SIRS的效果并不佳, 不能明显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可能因为: (1) 在拮抗细胞因子有害作用的同时, 也削弱了其生理功能; (2) sepsis等疾病时多种炎症瀑布反应的复杂性使单一免疫制剂效果不明显; (3) 细胞因子受体存在不同的亚型, 其功能可能也不同; (4) 有增加CARS发生的危险。随着对细胞因子网络各方面认识的加深, 此类治疗将来可能会有所突破[12]。核因子k B (NF-k B) 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复合物, 通过激活细胞因子瀑布等的产生而在急性炎症的调节中起一种基础作用, 抑制NF-k B的活性以下调炎性介质的产生, 可能是今后更深层次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

4.3 血液滤过和/或吸附疗法

血液滤过是利用正向压力将血液通过具有一定孔径的半透膜 (如聚磺基滤膜) , 从而滤除一定大小的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它有害物质[13]。如果以Na+、尿素等可自由通过滤膜的物质的滤过系数为1.0, 那么白蛋白 (分子量约65 000) 和肌球蛋白 (分子量约17 000) 的滤过系数分别约0.005和0.074。许多细胞因子的分子量为10 000~20 000, 其清除率低于尿素清除率的10%, 但要高于白蛋白等大分子蛋白。细胞因子能否被滤过及滤过效率高低, 除与其分子量大小等有关外, 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能否和血浆白蛋白结合, 例如TNFα、IL-1等可与白蛋白结合而使分子直径增大, 滤过效率下降; (2) 是否形成多聚体, 例如TNFα单体分子量约17 500, 可透过滤膜, 但在血中它呈三体 (trimer) 结构, 分子量为45 000~55 000因而滤过率很低[14]。有报道血液滤过可增加IL-6的清除, 但不能增加TNFα的清除, 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15]。

通过吸附除去细胞因子是另一种手段, 吸附程度与吸附性物质及炎性介质本身均有关, 据认为聚丙烯腈的吸附能力较大。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随时间延长可出现吸附饱和现象而降低效率。

生物去毒血浆滤过系统 (biologic-detoxification plasma filtration system, DTPF系统) 则将去毒血液双吸附系统 (the DT hemodiadsorption system) 和一种推拉微球滤过系统 (the push-pull pheresis PF system, 一种包绕0.5μm血浆滤膜的粉末状吸附剂悬浮体) 组合起来, 双向血流 (80~100 ml/min) 通过PF膜, 在血浆蛋白与粉末吸附剂间;提供直接接触, 以15~25 ml/min的速率去除TNFα、IL-1β、IL-6等细胞因子[1]。在美国FDA的资助下, Levy等用此种装置治疗8例严重SIRS伴器官衰竭者, 发现90 min时仍未见饱和现象,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 血压回升, 对升压药需要量下降, 血浆有关细胞因子水平保持稳定或下降, APACHEⅡ评分好转。

4.4 经肠道免疫调节性营养治疗

免疫调节性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w-3-聚不饱和脂肪酸 (w-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精氨酸及各种核苷酸等。PUFAs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 可能与二十碳五烯酸 (EPA) 摄取增加及其后的代谢有关[16]。炎症反应激活后, EPA可与花生四烯酸 (AA) 竞争环氧化和脂氧化代谢途径。与AA相比, EPA代谢中间产物的致炎和化学趋化作用均较弱, 因此可通过调节脂质介质的产生而削弱炎症反应。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提示SIRS发病早期应用这种免疫凋节性营养进行早期“全胃肠营养 (TEN) ”治疗可延缓病情恶化, 降低死亡率。如因特殊原因不能进食, 也可考虑作为“全胃肠外营养 (TPN) ”的组成部分。

4.5“全内脏复苏”治疗

阻断肠黏膜的损伤是SIRS的重要治疗措施。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需要采用“联合干预治疗”, 或称“全内脏复苏 (total splanchic resuscitation, TSR) ”, 主要措施包括: (1) 给予谷氨酰胺经肠饮食, 以利肠黏膜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对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和防止细菌易位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本药应慎用; (2) 经肠或全身给予抗氧化利治疗, 可减少肠黏膜损伤、限制通透性增加; (3) 减少胃酸分泌; (4) 应用能选择性改善胃肠黏膜血供的血管活性药物等, 这可能在“TSR”中起中心作用。低灌注压力时, 肠道血管平滑肌可周期性收缩和舒张, 使肠壁血管内径出现每分钟1~3次的节律性大小变化, 称为“慢波血流运动”现象, 可改善组织灌注, 减少白细胞的粘附、提高血管内外成分的交换及淋巴回流[17]。实验和临床研究提示多巴酚丁胺和dopexarnine均可通过增强胃肠道血管平滑肌的这种运动而改善胃肠道血供;多巴酚丁胺尚具有提升胃肠黏膜p H的作用。多巴胺可选择性作用于多巴胺受体而引起内脏血管舒张, 理论上可用来作为TSR疗法的组成部分, 但许多研究提示它不仅不能改善内脏的血流, 而且可降低血压正常的sepsis动物模型回肠黏膜动脉的这种“慢波血流运动”, 这可能与多巴胺还可作用于其他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提示它不宜用于TSR疗法。

4.6 补充硒 (Se) 等微量元素

可静脉补Se 40μg/d×2周以上或至病情基本稳定, 也可口服补Se, 例如可服用硒胱氨酸50~100 mg/d, 1g/L的亚硒酸钠口服液50~100 ml/d[18]。又因Se能与维生素E起协同作用, 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清除氧自由基, 因此可同时静脉补充维生素E 11.21 U/d。亦可同时补充其他抗氧化剂如辅酶Q、半胱氨酸等。动物试验提示Se与钼、铬、铜、硫元素有拮抗作用, 但与锗、锌有协同作用, 特别是与锌有协同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所以两者可同时适量补充。

4.7 糖皮质激素在SIRS治疗中的应用原则

据研究TNFα、IL-1、IL-6可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通过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行负反馈调节。少量、短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配以合适的抗生素, 有助于补偿该轴相对的和暂时的功能缺陷, 重建细胞因子释放的生理性调控机制。

5 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补充足够的液体、电解质, 能量, 纠正酸碱失衡等。如出现MODS, 应根据特定器官功能障碍时的救治原则进行积极治疗。

全身反应法 篇10

摘要:如何提高幼师整体素质,促使幼师学生能在日常教学中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成为幼师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本文就将探究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關键词:全身反应教学法;幼师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37-01

人们常说,教育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而幼师,正是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增强幼师的个人素质,提高幼师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双语教学在国内越来越普遍,英语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占比也越来越大。这也对幼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幼师英语教学近况解析

1.学生学习情况。现阶段我国的幼师生源大多数都是女生,且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英语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她们词汇量相当少,发音也不标准。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的对话。若坚持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幼师英语教学,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另外,幼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2.教师教学方式。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重讲授,轻实践。在整堂课中,词汇和短语的记忆、语法理解、课文分析贯穿其中。学生被迫学习,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没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更不会有自己的学习思考。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概述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提出了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Pesponse,简称TPR)的概念。这种方法主张把语言和行为联结起来,通过身体的动作即肢体语言来传授外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指令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说语言边对这些指令作出身体反应。全身反应教学法基础在于听力,听力基础扎实以后,再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能力。说得训练越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顺理成章的就提升了。全身反应教学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学习中,重视学生的理解,先理解内化,再输出表达。(2)在学生完全掌握理解知识点之后,再训练他们大胆地说。(3)学生依托身体对语言的反馈动作来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力。(4)教学中应当多思考教学设计的意义。(5)教学指令应当尽量简化,复杂的指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6)学习氛围要尽量轻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三、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教学用语。一个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适应的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为每个知识点匹配好最适合的教学环节。而各个教学环节在前后衔接时,又需要适合的课堂用语连接起来。在课堂进行英语教学时,若教师能够准备的使用教学用语,教学活动将进行的更加流畅顺利,这对于学生的听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同时还可以构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祈使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若能融合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样,学生在听到英语语句时,还可以看到动作,能将语句和动作组合起来产生联想,这样即使学生一时不理解句子的组成,也能知晓句子的意思。比如“Please stand up!”就是“请起立”的意思。频繁使用这些语句,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语句,这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很大实用意义。

2.儿歌、儿童歌曲教学。英语儿歌、儿童歌曲是幼儿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儿歌也是每个幼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英语儿歌歌词比较简短,节奏韵律比较强,唱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但长期的反复教学,也会十分枯燥乏味,若将全身反应教学法应用到儿歌、儿童歌曲教学,给每一首儿歌、歌曲加上相应的简单的肢体动作,或可爱,或夸张。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边唱。教学《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时,就可以运用手指T P R。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从one数到ten,而且掰手指的动作可以略夸张,当唱到Indians这个单词时,学生两只手配合起来,做出自己觉得能表现出印第安小孩特质的动作,不断地变化,还可以搭配印第安人特有的叫声,调动听觉、视觉、触觉,三者结合,寓教于乐。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3.单词教学运用。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储存,是为了幼师在使用时,能更加流畅。但是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又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记忆技巧来辅助了。为了辅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忆单词,我会和学生一同把所要求记忆的单词做归纳,挑选出一些能够使用全身记忆法记忆的单词,比如有些单词和动作有关,有些单词和表情有关,再根据单词的词性进行分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词组。我还会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班级的单词记忆比赛,除了能快速说出单词,还要求能够正确的书写,各组同学对于比赛非常热衷,同学们会利用课余零散时间记忆单词,相互揣摩,设计动作,寻找最适合单词记忆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最适合的单词记忆规律、方法。

4.教学方法的传授。通过考察幼儿英语教学,笔者发现,教师下达的正确的指令,再结合合适的肢体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最得当的方式,而这也正是全身反应法的本质所在。因此,无论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我都会有意识的使用TPR教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但对课堂的教学流程能清晰明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教法也更有兴趣,化枯燥无趣的教法课为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有兴致,也学得更加扎实。

综上所述,全身反应教学法虽然是由国外研究,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教学方法,但其在幼儿学习英语以及幼师教学中的优越性显而易见。教师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使知识更加活泼,使学生更加融入课堂,主动地参与学习。除了上述所说的应用,全身反应法教学还可以与和设计游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结合起来,由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波.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4,44:122-123.

[2]李娜.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03:179.

全身反应法 篇11

新课标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培训或再教育机会的限制,教师自身的自学自研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状,势必就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以期待中小学英语教师能逐渐具有更高的素质、全新的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使该方法得到高效地应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教育学等,尤其是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认为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记忆的联想和回忆就越容易和轻松。同时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TPR强调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来进行非语言表达。即语言进入右半脑可以引起行为变化,通过行为变化理解语言代码,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为语言的表达做准备。James Asher在分析和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例如,当听到“stand up”,学生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总之,TPR以口头发号施令、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等学习者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响应,不但减轻开口的压力,更累积足够的学习信心。

不少学者曾介绍和探讨过TPR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推广的可行性,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是肯定的,认为TPR是建立在语言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上的一种快速语言教学法,但只适合于儿童学习英语,如解景媛(1997)、胡铁秋(2000)、张琴(2006)等,或者是适合中国英语初学者,并可以在中国进行推广,如魏宏(2001)、王春芳(2005)、粱三云(2005)等;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否定的,如中国外语教育界的马俊明教授(2002)等就认为“这种教学法与新时代的交际、交流路子是背道而弛的。TPR的倡导者把婴儿习得母语的方法移植到青少年或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上是不科学的,不值得介绍与推广”。因此必将成一个历史名词而留在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那么,全身反应教学法真的只适合幼儿和小学生的英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吗?

三、问题的策应

我们认为TPR作为一种“右脑教学策略”(Asher,1997),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唱歌、表演、简笔画等文艺、文体素质,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应该掌握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TPR可以让学习者没有压力、在游戏、动作中学习语言,将左右大脑同时结合起来,如果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的教师面前,该方法也适合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学习外语。

1.TPR使用中教师的个人素质。(1)演示法中教师的表演能力。TPR也称领悟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是一种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者是儿童时,教师只需要有简单地动作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比如教“run,walk,jump,hop”等时,教师辅以本身的动作示范,再要求学生们重复同样的动作,三分钟内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但是在教如“happy,smile,excited,distress,sad,afraid,nervous,pain,frown,panic”等表“心情类”的形容词时,如果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自然学得愉快和印象深刻。(2)游戏法中教师的设计能力。主张TPR仅限于儿童学习英语的学者们,认为儿童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儿童们会倍感兴趣,从而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比如操练句型“What’s this?”和感叹句等。我们认为不仅仅如此,一个设计精致的游戏,还可以让学习者正确快速地习得人称代词。众所周知,即便是学习英语很多年的学习者,由于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英语代词系统时,总会在代词的性、数上表现得不正确或者不连贯。比如教师在设计“Found and Lost”游戏时,尽量安排参加游戏的学生有男有女,有单有复,还可以采用拟物法,用学习者代替表演一个没有生命的书本或者桌子,但是可以说话。这样学习者就会在反复练习中学习his,her,their,its等代词的性和数了。(3)图画法中教师的绘画能力。赞成在中国英语初学者的教学中使用TPR的学者们,大致都认为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出单词,或让学生说出单词,再出示相应的图画。其实巧妙地使用有趣逼真的简笔画,不仅仅可以用来教授单词,还可以教授句型,甚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先画后讲、边画边讲、先讲后画、随需所画。如在教学“What’s this? It’s a fridge.”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条竖线,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自然答不出,产生疑点。接着,教师又画等长平行的另一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还是回答不出。然后,教师画上下两条横线连接两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推测,如:It’s a room/a door/a box/a book等等。之后,教师迅速画出第三条横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暂时又处于困惑状态,产生第二个疑点。这时,教师可以引出“It may be a door,It may be a box.”边说边迅速画完最后两笔,并因势利导向学生发问:“Is this a box? No,it’s a fridge.”这样学生不仅能脱口而出了单词和推测的句子,甚至还有了提问和回答。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不同的简笔画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口头作文。

2.TPR使用中教师的理论素养。(1)比赛法中教师心理学理论要求。在比赛活动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适当的比赛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一般在比赛时,都会奖励大拇指图画或者笑脸。比赛规则一般为:问题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了不加分也不扣分;乱说话或做小动作扣一分,一节课结束后,评出胜利者,然后在胜利者奖励笑脸,失败者则画上哭脸。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用久了或不适当使用,会使学习者产生反感情绪。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该方法,同时还有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合理引导学生对待输赢的结果,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F.Haider,1958; H.H.Kelly,1967;B.Weiner,1974;S.E.Taylor & J.Crocker,1980等)来认知导致该结果所造成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归因。是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方面,还是从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方面找原因,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形成关于自己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成功信念的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概念形成,降低焦虑和增强自信心等。(2)整体教学法中教师语言学理论要求。整体教学法是TPR中常有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活动场来教授英文句子,通过完整的句子教单词,这样有利于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句子或者单词的意义。比如可通过“Yesterday I ate an apple.”将“an apple”用“a piece of bread/a bowl of rice/ a banana”等进行替换练习;将“yesterday”用“last month/last year/ in 1989/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等进行替换练习。用这种替换练习,不仅可以习得更多的单词或词组,还可以初步感受句子结构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些活动的设计都需要有语言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3)卡片法中教师二语习得理论要求。TPR中教师常用卡片教授单词。如将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学生每人一张卡片。教师不断重复单词发音,学生记住后,教师便用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学生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学生之间交换卡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发音,也记住了单词。但是这种方法很快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需要具备有二语习得理论知识,如Stephen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根据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如一些实验表明,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在制作卡片时,适当根据习得的自然顺序进行安排,如先学习具体词汇再学习抽象词汇、先here-and-now讨论再过去和虚拟的场景描述。又根据“可懂输入假说”和“i+1”假说,学习者只有接触到可懂的语言输入,即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是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是,才能导致习得的产生。这样,在制作卡片时,适当加入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词汇,使学生稍加努力便可及,而不是太难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四、结论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论,他们各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听觉,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在表达方面,学习者们也同样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全身反应法很适合英语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其具体方法,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坚实的英语基础,标准流程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等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保证课堂生动性、活泼性,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不只是停留在儿童或者初学者阶段,合理使用确实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全身反应教学法自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提出之后,被广泛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中,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和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包括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才能使该教学方法得到较为高效地使用,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上一篇:人与动物的世界下一篇:目标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