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身麻醉

2024-10-06

非全身麻醉(精选11篇)

非全身麻醉 篇1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非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有患者除局麻先泵入瑞芬太尼外, 其余患者在颈丛、臂丛阻滞后, 根据麻醉效果泵入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1mg用50ml盐水稀释, 每毫升中含20μg) 。结果所有患者除一例颈丛患者呼吸抑制明显停药外, 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甚至达到完全无痛状态。结论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非全身麻醉,临床应用

盐酸瑞芬太尼是目前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 属阿片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强。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机制, 被非特异性水解酶持续水解, 不依赖于肝肾功能, 因此即使长时间输注, 停药后其即时输注半衰期也不会增长, 其快速分布半衰期0.51~5 min, 长时间输注半衰期3~6 min, 现已普遍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中。由于其在体内作用时间短, 小剂量时呼吸抑制作用弱, 可控性强的特点, 我院现在已成功应用于非全身麻醉中, 主要是颈丛、臂丛、局麻强化的复合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 年龄16~60岁均为成人。臂丛26例, 颈丛34例, 局麻5例, 颈丛中23例为甲状腺手术, 6例锁骨手术, 5例颈椎手术。所有患者男35例, 女30例, 其中有骨科急诊17例, 其余均为择期手术。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除局麻先泵入瑞芬太尼外, 其余患者在颈丛、臂丛阻滞后, 根据麻醉效果泵入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1 mg用50 ml盐水稀释, 每毫升中含20 μg) 。在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剂量调控在每分钟每千克体质量0.03~0.15 μg, 大约在每小时5~20 ml左右, 术中根据患者的血压、血氧、心率等情况适当调控剂量, 必要时给予阿托品、麻黄碱、艾司洛尔、亚宁定等调节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1.3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术中均监护血氧、血压、心电、呼吸、脉搏。

2 结果

所有患者除一例颈丛患者呼吸抑制明显停药外, 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甚至达到完全无痛状态, 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减轻患者对气管的牵拉引起的强烈反应, 观察患者无明显痛苦表情与不适, 血压、心率无太大波动, 效果优于间断注射芬太尼等药物, 且患者保持清醒状态。

3 讨论

由于瑞芬太尼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以明显抑制呼吸且有肌紧张现象, 因此在非气管内全麻时, 麻醉医生对此顾虑很大。但在小剂量应用时对呼吸的影响很轻, 只要保持充足的供氧, 患者可以接受。由于阻滞麻醉中对手术部位所支配的神经已产生麻醉作用, 出现的疼痛只是部分的镇痛不全, 无需常规剂量的瑞芬太尼即可产生满意的效果, 再加之瑞芬太尼的可控性强, 即使患者呼吸完全停止, 给予正压通气, 同时停止或减量瑞芬太尼后1~3 min即可呼吸恢复正常, 因此只要术中精心观察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随时调整用药, 患者的安全是能得到保证的。根据我科和我市其他一些医院的临床麻醉经验总结, 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1]。

参考文献

[1]潘飞鹏, 高小芸, 赵高峰, 等.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评价.广东医学, 2005, 10:234-235.

非全身麻醉 篇2

[摘要]目的 探?可视喉镜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105例,采用抓阄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患者53例,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直接喉镜法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分别为(9.65±1.21)、(4.74±0.87)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可视喉镜应用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声门暴露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可视喉镜;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b)-010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visual laryngoscope in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 105 patients underwent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by drawing lots.In the research group(n=53),visual laryngoscope was applied for tracheal intubation,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n=52),direct laryngoscope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was used.The tim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glottis exposure,and change of hemodynam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im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glottal exposure in the study group [(9.65±1.21)s and(4.74±0.87)s respectivel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Conclusion Visual laryngoscope applied in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obtains a great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at one time,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and shorten the tim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glottis exposure at the same time,and have mild impact on hemodynamics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Visible laryngoscope;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Application effect

气管插管在临床已非常普遍,在麻醉中气管插管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视喉镜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气管插管系统,应用可视喉镜就能在直视喉部的状态下来进行气管插管,使插管医师在操作时更好地控制力度,减轻对患者咽喉的刺激,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气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应用在麻醉中具有重要意义[2-4]。我院以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可视喉镜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需要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患者105例,采用抓阄方法分?槎哉兆椤⒀芯孔椤Q芯孔榛颊?53例,其中女性有23例,男性有30例;年龄20~68岁,平均(43.2±3.1)岁;体重41~89 kg,平均(60.2±1.7)kg。对照组52例,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21~69岁,平均(44.0±3.0)岁;体重40~89 kg,平均(61.0±1.8)kg。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术后拔管困难者以及实验数据不完整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注射500 mg的阿托品,开放外周静脉,进入手术室后进行静脉诱导,麻醉诱导开始后采用面罩纯氧通气5 min然后用麻醉药,注射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法行气管插管,置入喉镜按照常规方法将喉镜挑起暴露声门,行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采用的可视喉镜设备型号为TD-C-IV,操作医生用右手拇指和示指分开患者的双唇和上下门齿,同时右手持便捷式光源,将可视喉镜的镜头慢慢送入到患者的口腔,缓慢推进寻找悬雍垂、会厌和声门,当显示屏上观察到患者的声门暴露时,将事先塑形的气管插管插入到患者的声门,将镜身固定,气管导管推送到合适的深度,此时拔出可视喉镜,固定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咽喉肿痛和牙齿松动,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患者诱导前、插管时以及插管5 min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比对照组的19.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插管时,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5.60±8.97)次/min和(97.46±8.9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操作较复杂和多样,需要将气管导管经过患者的鼻腔或者口腔插入气管内进行麻醉,气管插管的操作非常关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5-6]。气管插管会严重刺激患者,在导管置入阶段和声门暴露阶段会促使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更多的儿茶酚胺,从而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出现波动,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搏骤停、脑血管意外和心肌缺血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7-8]。可视喉镜是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型设备,其是在镜下直视状态下进行插管,从而使操作更准确,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气管和口腔造成的损伤和刺激,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9-11]。大量的研究表明,可视喉镜应用在气管插管中能够显著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其可控性非常强,对患者心血管造成的应激反应比较小,具有传统金属简便性的优点[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短,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插管时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可视喉镜应用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所有的操作更准确,一次穿刺成功率就会升高,其操作更简便、准确,因此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空腔和气管刺激的损伤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15],提示将可视喉镜应用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能有效提高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还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声门暴露时间。

综上所述,可视喉镜应用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操作简便,效果良好,能为插管医师提供良好的视野,从而提高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减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很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护理配合 篇3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0-02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总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其中胸科患者81例,其余患者为普外患者。

1.2 方法:98例患者均实施静脉快速诱导,经口明视套囊气管插管。

2 结果:98例患者气管插管顺利,术后随访患者无不良心理反应,熟练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了麻醉后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麻醉前护理:①麻醉前探视患者,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他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介绍麻醉过程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作到心中有数,以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与忧虑;②告知患者麻醉前应做好以下事情:禁饮食,并说明禁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除去义齿,身上装饰物品,必要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男性患者嘱其刮胡须;③麻醉前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湿度作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④严格查对制度,查对麻醉前用药情况,常规用药有鲁米那、阿托品、地西泮等,注意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连接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询问患者禁饮食情况。根据患者体型、年龄、性别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常规准备两个型号,具体选用根据麻醉医生插管时暴露声门情况而定,以备急用。

3.2 麻醉中护理配合:患者入室后,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趋向平稳情况下进行给药,保持手术室内安静,使麻醉医师和有关人員能集中注意力于患者,并且在患者未完全丧失意识情况下,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在开始诱导前应安置好常用的监测装置,以便在有连续监测的情况下进行诱导,并应读取诱导前的数值,判断宜否开始诱导和作为诱导时的参考。

除特殊情况下,全身麻醉诱导患者的体位均为仰卧位,头部垫薄枕,宜使患者松弛和感到舒适。在诱导前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进行补液,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为了麻醉给药方便,常规选用一条上肢静脉通路并连接三通接头。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和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征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

开始诱导前一般均用面罩给患者吸氧,在患者神志消失前不宜将面罩紧扣于患者面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与恐惧。

在气管插管前进行控制呼吸时,潮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富余气体经食道进入胃内造成胃部膨胀及胃内容物返流;再者是护士可用手掌或拳头按压胃部,以免引起胃胀气。

遵医嘱静脉推注全身麻醉诱导药物,在具体执行时,不宜“倾注”式注入,特别是对那些循环影响剧烈的药物最好采用分次注入的方式,既先注入小量观察患者的反应,再注入小量边观察边注射酌定所需剂量,对危重患者也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整个诱导给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诱导完成气管内插管并确认无误后,协助麻醉医生给套囊打气,妥善固定导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进入全身麻醉的维持阶段,诱导与维持这两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持阶段持续至停用麻醉药为止。护士在整个麻醉维持过程中要注意与麻醉医生配合、用药核对,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及时配合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尽可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脏器功能的正常。

3.3 手术结束后麻醉与护理配合:①手术结束,麻醉并未结束,全身麻醉后麻醉中辅助用药过多或用量过大,患者代谢慢等都会导致患者延迟苏醒,拔管延迟等。因此,在患者未出手术室之前不能撤离各种监护及吸引器,一是为了拔管时需要,二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拔管后的患者头要侧向一端,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②呼吸功能依据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潮气量来评估,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及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颜色和量,并根据所得数据给予补液,药物应用。对于全身麻醉未苏醒患者还应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③患者出手术室,护士和麻醉手术医生一起送患者回病房,并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4 讨论

患者入手术室后护士首先进行复核查对,包括患者姓名,抑实施手术名称(应与病历、手术通知单上一致,确认手术前访视过该患者),禁食情况,麻醉前用药是否执行及给药时间;观察麻醉前用药效果,检查血型实验室检查单及抑行的输血和输血浆的准备情况;对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检查义齿是否已取出,对女患者要注意指甲染色和唇膏是否已揩拭干净[1]。此外,要了解皮肤准备是否合乎要求,患者的贵重饰物和手表等是否均已取下。

气管插全身麻醉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维持和苏醒。在这整个麻醉过程中护士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各种操作,执行医嘱做术中输液输血及各种特殊治疗,并且还要重点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是否稳定。护士在做各种治疗时一定要和麻醉医师核对,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非全身麻醉 篇4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特异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α2-肾上腺素受体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植物性神经以及接受植物性神经支配的多个组织中。

1.1 适应症

用作小动物的镇静剂和止痛剂, 便于临床检查、临床治疗、小的手术和小的牙齿处理, 也可用于犬深度麻醉前的前驱麻醉。

1.2 禁忌症

不能用于有下列症状的犬、猫, 包括心血管病症、呼吸系统病症、肝肾病症, 由炎热、寒冷或疲劳引起的条件性休克、重度虚弱或应激。与所有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一样, 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 还可能出现反常反应 (兴奋) 。

1.3 注意事项

在犬, 由于止痛剂与镇静剂相似, 镇静效果会逐渐减少, 恢复之后依然会有痛感。出现呼吸暂停, 并伴随有心动过缓和粘膜发绀的症状, 应进行输氧治疗。出现上述副作用症状的犬通常采用阿替美唑进行紧急救治。

2 水合氯醛

水合氯醛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全身麻醉药, 无色透明, 白色结晶, 味微苦, 有特殊臭味, 易潮解, 在空气中徐徐挥发, 易溶于水、醇、氯仿和乙醚。本品在日光照射下缓慢分解, 不耐高热, 故宜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因为它容易取得,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比较安全 (浅麻时) , 至今仍被用于动物麻醉。内服及直肠给药也都容易吸收, 临床多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目前市售水合氯醛制剂有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 (含水合氯醛5%、酒精12.5%) 和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 (含水合氯醛8%、硫酸镁5%) , 使用时可参照其含量分别计算各种动物的需要量。水合氯醛制剂亦可临时配制。将灭菌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加热, 待冷却至70℃左右时, 将已经用清洁操作方法称量好的水合氯醛结晶混入、摇匀, 使其充分溶解即可。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临用前现配制, 不可久存, 防止分解。不耐热, 不耐高压, 其水溶液不稳定, 使用后剩余的药液不宜再用。 (2) 静脉注射时一定要注意, 绝不可将药液漏出血管之外。同时也应注意药液的浓度, 用生理盐水配制时不超过10% (p H4左右) , 醇溶液不超过5%。浓度过高时, 会发生溶血作用, 有血尿现象。 (3) 静脉注射的药品纯度要高, 应符合药典中所规定的药用标准。

3 隆朋

化学名称为2, 6-二甲苯胺噻嗪, 其盐酸盐作为注射药供临床应用。1962年由拜耳公司首先合成, 之后相继广泛用于临床, 可以给不少动物使用。我国于1986年也合成该药, 并有2%注射剂型供临床使用。它具有中枢性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 此药对反刍动物, 特别是牛很敏感, 用量小, 作用迅速。该药现已广泛用于马、牛、羊、犬、猫等多种家养动物, 同时也有效地用于各种野生动物, 做临床检查及各种手术, 也用于许多动物的保定、运输等。本品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有较明显的种属差异性, 一般反刍动物 (包括鹿) 较敏感, 对马、犬的镇静、镇痛剂量的1/10即能引起牛较深的镇静、镇痛作用。此外, 也存在个体差异。隆朋的安全范围较大, 毒性低, 无蓄积作用, 可作为麻醉前给药, 再施以吸人麻醉, 对牛、马等均可使用。

4 静松灵

化学名为2, 4-二甲苯胺噻嗪, 白色的结晶, 易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媒, 难溶于水。本品与隆朋有相同的作用和特点。临床上静脉注射时出现呼吸过数, 心搏减缓, 血压先上升、后逐渐下降到低于注射前, 中心静脉压上升。用药时能看到房室阻滞, 心排出量降低。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血容量和血浆容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静松灵的镇静作用较好, 但是与隆朋相似, 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 抑制胃肠道蠕动, 容易引起动物便秘。

5 氯胺酮

非全身麻醉 篇5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8-01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前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障碍,而是在手术之后发生的一种过性的或者永久性的认知功能性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及认知精神紊乱、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2]。手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诸多研究显示引发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是麻醉[3]。本研究选取了15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分析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的150例老年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手术前意识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无长期使用镇静药史、无精神系统疾病史等。依据患者所接受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平均75例患者,全麻组男性47例,女性28例,年龄为71-93岁,平均年龄(82.6±5.5)岁,体重为61-76kg,平均体重为(69.5±3.5)kg;椎麻组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为70-92岁,平均年龄(81.6±4.5)岁,体重为60-77kg,平均体重为(68.5±4.5)kg。病例纳入标准: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及股骨、髋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70岁),患者或者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于比较。

1.2麻醉方法

手术前半小时,椎麻组和全麻组患者均口服安定(8mg),并肌内注射阿托品。全麻组患者使用快速气管导管进行插管全麻,并依靠异氟醚+瑞芬太尼静吸联合维持麻醉效果,使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椎麻组在患者椎间隙施行硬膜外穿刺,依据患者的体重注入适量的布比卡因。依据实际情况追加利多卡因(0.25%)、手术后驼人微量止痛泵镇痛,并输注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控制给药速度(1-2mL/h)。

1.3观察指标

观察监测患者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中手术麻醉时间、脉搏及血压等常规指标。测定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使用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记录MMSE评分,如果患者的MMSE评分下降10%则认为手术之后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检测时间分别为手术前6h,麻醉后的12h、24h、72h及96h。

1.4数据处理方法

02.1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指标,结果显示椎麻组和全麻组患者的输液量、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隐患,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4]。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术后行为及认知意识障碍、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严重时会出现生活能力下降及精神紊乱等[5]。所以,麻醉师除了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还要分析各种麻醉方式所产生的术后影响。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神经系统衰老的进程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速,很容易引发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思维、情绪、记忆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麻及全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年龄等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排除他们对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是不同麻醉方式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显示椎麻和全麻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7],但是本次研究表明,相较于椎麻,全麻更容易引发老年患者短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依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相比于全身麻醉,使用椎管内麻醉可以更高的降低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刘新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10:47-48.

[2]许德奖,杨威,赵国栋.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11:1623-1627.

[3]姜晓阳,张新疆,刘延超,蒋晖.两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地方病通报,2010,01:78-79+82.

[4]史军远.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对照分析[J].现代养生,2014,12:153-154.

[5]段开明,常业恬,欧阳文,夏月峰,张文静.异氟醚与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6,03:501-502.

[6]潘丽峰,王东信,李军.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5:510-514.

非全身麻醉 篇6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道管理,应用效果

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 而患者手术过程中传统的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弊端相对较多, 气管插管全麻对机体产生的刺激较大, 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也比较高, 部分患者需要肌松剂打断自主呼吸, 麻醉药用量大, 在临床上患者和医师难以接受[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频喷射通气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是该通气方法更多的运用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麻醉, 该方法对气道损伤较小, 更加有利于氧的弥散。近年来, 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2]。为了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00例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00例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通气类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50例, 平均年龄 (65.7±3.1) 岁;对照组50例, 平均年龄 (67.4±1.3) 岁。患者治疗方案、气道管理措施等有知情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 方法如下:所有患者禁饮4 h、禁食6~8 h, 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 采用迈瑞多功能监测仪动态监测患者ECG、HR以及Sp O2指标, 患者一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 芬太尼1μg/kg进行麻醉诱导, 术中丙泊酚以4 mg/ (kg·h) 的速度微泵持续静脉注入。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患者采用经鼻导管吸氧, 调节氧流量为5~10 L/min[3]。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 方法如下:采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TKR-300B) 多参数监护仪 (深圳迈瑞) , 多功能麻醉机 (深圳迈瑞) , 患者手术前常规禁食水6~8 h。术前采用呋嘛滴鼻液滴鼻后保持俯卧姿势, 进行常规鼻导管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 麻醉诱导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 继用丙泊酚1~1.5 mg/kg缓慢推注,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 置入一次性鼻导管接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 设置呼吸机频率为60次/min、I∶E在1∶1, 10 L/min以上的喷射气量。术中丙泊酚以4 mg/ (kg·h) 的速度微泵持续静脉注入, 术毕, 停用丙泊酚, 改为鼻导管给氧, Sp O2>96%送病房监护室续观[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p O2、Pa O2、Pa CO2比较

试验组气道压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手术前Sp O2、Pa O2及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手术后Sp O2、Pa 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椎体成形手术 (PVP) 或经内镜逆行胆管照影 (ERCP) 术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 这些手术对麻醉要求相对较高, 传统麻醉手术虽然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但是不良反应较多, 弊端也相对比较多[5]。同时, 由于患者年龄相对较多, 手术过程中选择俯卧位时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 难以维持可靠安全的气道管理。近年来, 高频喷射通气在俯卧位手术患者气道管理者广为使用, 且效果理想, 其工作原理是将氧气从高压气源中有控制地通过小口径导管间断高速地向气道喷射[6]。通气频率可达60~120次/min, 气流为涡流, 气道损伤小, 有利于氧的弥散。由于气道开放, 气道压较低 (98.063 k Pa) , 对回心血流干扰小, 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增加。高频通气不打断自主呼吸, 是在自主呼吸基础之上的一种强化、辅助和协同呼吸, 对患者呼吸保障是双保险[7]。该通气方法的使用使得患者术毕1~5 min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 手术期间均无知觉, 部分患者甚至感觉很舒适。手术医生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再加上, 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体积小, 重量轻, 操作容易, 使用方便, 耗氧量小,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8,9,10]。本次研究中,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在俯卧位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中采用高频喷射通气进行气道管理效果理想, 有助于保证气道的安全和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有洋, 刘英超, 骆宏, 等.俯卧位下硬膜外麻醉改全身麻醉插入喉罩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3) :298.

[2]曹江北, 王鹏, 冯雪辛, 等.低套囊压力下Pro Seal或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10) :1236-1238.

[3]王鹏, 曹江北, 米卫东, 等.全麻手术患者LMAS喉罩和SLIPA喉罩气道管理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7) :802-804.

[4]张丽伟, 沙俊峰, 吴振宇, 等.喉罩通气下依托咪酯用于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3, 12 (8) :634-635.

[5]印武, 黄启文, 熊桂林, 等.探讨鼻咽通气道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2, 20 (4) :183-184, 186.

[6]王燕, 吴裕超, 孔繁丽, 等.压力控制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通气效果的比较[J].临床急诊杂志, 2014, 15 (2) :108-110.

[7]曹江北, 时文珠, 米卫东, 等.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应用Pro Seal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44-47.

[8]何荷番, 刘炜烽, 徐爱真, 等.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不同途径高频喷射通气效果的比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 (2) :152-153.

[9]古春梅.俯卧位通气气管插管的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Suppl 1) :85-87.

非全身麻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11 月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110 例, 女90 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84 岁, 平均41.3 岁。 其中, 脑外科24 例, 心胸外科26 例, 普外科113 例, 泌尿科11 例, 骨科及其他科室共24 例。 所有患者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史, 且无明显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 各器官功能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 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 估计手术时间短者使用喉罩插管。 所有全身麻醉患者均留置尿管。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 参加手术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年龄、 诊断、 病变部位、 手术名称、 手术方式、 所需时间、 既往史、 家族史和过敏史, 用和蔼的微笑、 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 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解除其思想负担。 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尽量鼓励患者讲出心里话, 尊重其隐私。 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需求,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1.2.2 术中护理: 平稳地将患者送到手术床上, 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2~25 ℃, 相对湿度为50%~60%。 尽量控制噪音, 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 舒适的环境, 不允许有喧闹声。 麻醉时, 帮助患者维持体位不动, 轻声平静地告诉患者会有什么感觉。 手术过程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手术中发生的特殊情况, 要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 保持镇静, 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 以免引起患者的猜疑, 增加心理负担。

1.2.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送至麻醉复苏室, 采取合适体位卧床休息, 术后有特殊体位要求的按照手术医生医嘱安置体位。 对烦躁的患者可用约束带束缚、 吸氧; 同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实时监测各项指标, 定时测量脉搏、 血压、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根据需要急查血液生化指标; 确保静脉输液通路畅通; 如患者术后有恶心、 呕吐现象, 应预防误吸导致窒息,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吸出呕吐物, 防止患者舌后坠, 造成咽喉气道堵塞; 对术后因放置口咽通气道者在患者不能耐受时要及时取出, 取出后要注意观察其呼吸变化; 手术后常见血容量偏少或残余麻药引起患者低血压, 护理人员需及时遵照医嘱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体温不升的患者, 首先应控制室温在22 ℃左右, 用热毛巾、 暖水袋保暖; 注意观察各引流管是否通畅, 同时要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及引流量, 将异常出现的引流物及时向医师汇报; 认真做好床旁交班, 将患者复苏期出现的异常情况详尽地记录于恢复室记录单上。 患者病情平稳后决定送回病房时, 要用温盐水拭去患者皮肤残留的消毒液和血迹, 帮助患者穿好衣裤并盖好被单。 送患者回病房后, 要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介绍所带出液体及所使用的药物, 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及各种引流管的部位。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进行必要的术后指导。 根据病情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及卫生指导。

2 结果

本组200 例全麻患者中, 出现低血压13 例, 占6.5%;烦躁不安、 谵语16 例, 占8.0%; 恶心、 呕吐者36 例, 占18.0%; 出现体温不升4 例, 占2.0%; 拔出口咽通气道出现舌后坠、 血氧下降者9 例, 占4.5%; 其他3 例, 占1.5%。对上述患者均采用具有针对性、 精细化的特殊护理, 所有患者病情恢复顺利, 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 均安全返回病房。

3 讨论

目前,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全身麻醉是吸入了麻醉药或静脉注入麻醉剂后, 抑制大脑皮质, 使患者暂时失去知觉。 患者的呼吸由呼吸机控制, 保证了机体的供氧, 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 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麻醉过后, 患者逐渐清醒, 但由于麻醉药的代谢快慢不同, 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同, 部分麻醉药残留、 蓄积在体内, 在恢复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限制或不适。 首先, 当部分患者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时, 易发生呼吸道阻塞、 通气不畅, 特别是呕吐物误吸, 会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 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组200 例患者在复苏期出现恶心、 呕吐者高达36 例, 但临床特殊护理的及时发现, 未出现一例并发症。 其次, 由于手术当中出血, 造成血容量不足, 加之麻醉药物的作用, 恢复期可出现血压不升、 心率加快等症状, 继而出现烦躁不安, 伤口渗血, 对伤口的愈合极为不利。 所以, 麻醉复苏期重视特殊护理, 是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结束后, 麻醉患者复苏期采取有针对性的、 精细化的护理不仅可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安全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⑴调整患者体位: 舒适的体位有利于预防患者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 如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可预防误吸发生; ⑵全麻术后复苏延迟: 及时发现并告知医师, 脑水肿者给予脱水, 低血糖者给予高张糖等对症处理; ⑶缓解患者疼痛: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交流, 疏导其恐惧心理, 必要时可以使用镇痛剂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 遵医嘱给药; ⑷保持术后各引流管通畅, 包括导尿管通畅, 对引流物的颜色、 性状及时判定并汇报; ⑸预防患者术后恶心、 呕吐, 及时查找病因, 给予相应处理, 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⑹创造良好的复苏室环境: 护理人员需确保麻醉恢复室的空气温度、 湿度及采光。同时, 护理人员需缓解患者孤独、 烦躁和脆弱等情绪, 确保患者床位的干净、 整洁和舒适, 室内灯光柔和;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应用屏风隔离病床, 以免引起其他患者的恐慌。

总之, 随着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的建立, 对全麻复苏患者采取有针对性、 精细化的特殊护理, 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提高了患者心理、 生理两个方面的舒适度, 使手术患者感到了人文关怀。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充满了信心,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 激励了广大护士学习满足患者舒适需求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自智萍, 易亚玲, 王琦, 等.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5, 26 (5) :463.

[2]吴敏.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4) :19.

[3]张旭光, 胡丽娟.麻醉恢复期呕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J].中原医刊, 2003, 30 (4) :57.

[4]秦秦, 董雪琴, 杨瑞, 等.导尿时机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1) :57.

[5]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8) :5831.

[6]高辉.术前心理指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 2006 (2) :46-47.

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 篇8

1 全身麻醉

临床上关于腰椎的脊柱手术麻醉常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3]。脊柱手术的麻醉主要是采用全身麻醉, 因为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太近, 影响手术视野消毒、妨碍手术, 在手术中需切除硬膜外导管, 导管较远的话就达不到麻醉效果;而瑞芬太尼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能够保持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 药效作用时间短、苏醒快, 还能及时观察患者下肢的活动, 治疗后恢复快, 可有效及时地配合观察手术中病情的变化。

2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手术后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 苏醒时间及术后意识的影响: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短且术后意识较平稳[4]。

瑞芬太尼 (REM) 是一种比较新型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 是近些年来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其分子中含有酯键就具有高酯性, 因此可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掉, 不依赖肝肾功能, 其镇痛的作用比芬太尼强, 静脉注射的起效快, 1min内在人体内能迅速达到血-脑平衡浓度, 作用的时间短, 无论滴注时间的长短均不影响输注的即时半衰期, 并且没有蓄积作用, 血浆消除半衰期的时间仅为10~20min, 因而苏醒快[2]。

有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 REM和芬太尼都能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应激反应, 不过REM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应激反应, 其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与它的降压及镇痛作用有关。在麻醉维持中, REM镇痛作用很明显优于芬太尼, REM在静脉泵入维持麻醉能降低异氟醚MAC也有很明显的优势[3]。

REM的作用时间短, 代谢快, 患者苏醒快, 所以REM更适应于脊柱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 脊柱手术对脊髓、脊神经根刺激常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对于颈椎手术[1]。因此, REM使用复合吸入异氟醚复合麻醉来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能维持患者的全麻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REM的药效作用时间短, 患者苏醒快, 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变化[1]。REM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脊柱手术的控制性降压, 且与传统的硝酸甘油相比较, REM降压迅速平稳, 可控性比较强, 还能明显地减少手术出血情况。

3 结论

脊柱手术的时间长, 操作难度大, 手术中需要实施控制性降压来减少出血, 以提供清晰的术野。盐酸瑞芬太尼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激动剂, 其镇痛效价与芬太尼类似, 主要是经血液、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掉。瑞芬太尼与其他的阿片类药物相比, 在血液与效应室之间的平衡时间短, 静注后起效快。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不含甲基酯, 所以它易被血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掉。应用于临床的瑞芬太尼其代谢率不受酶浓度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异丙酚是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作用时间短, 起效快, 清醒质量高, 清醒后定向力不受影响, 但无镇痛作用。所以, 瑞芬太尼同异丙酚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4]。

摘要:脊柱手术主要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症。脊柱手术的麻醉主要是采用全身麻醉, 因为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太近, 影响手术视野消毒、妨碍手术, 在手术中需切除硬膜外导管, 导管较远的话就达不到麻醉效果。脊柱手术全身麻醉常用瑞芬太尼 (REM) 麻醉。瑞芬太尼 (REM) 是一种超短效镇痛药, 其镇痛作用强, 时间短, 代谢快并且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作用, 病人苏醒快, 可控性好。本文主要是瑞芬太尼 (REM) 应用于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

关键词:全身麻醉,脊柱手术,瑞芬太尼

参考文献

[1]吴建新, 袁向华, 曾敏.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10) :1446-1447.

[2]杨树春.全身麻醉对脊柱手术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1, 32 (3) :458.

[3]金胜威, 连庆泉, 李挺, 等.脊柱手术患者两种给药方法静脉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1) :65-66.

非全身麻醉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患儿年龄2~8岁, 平均年龄 (4.5±1.5) 岁;入选的研究对象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研究组 (40例) 与对照组 (40例) ,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术前需要禁食4~6 h以及禁饮2 h。研究组患儿吸入6%七氟醚给予麻醉诱导, 对照组患儿静脉泵注2.0mg/ (kg·h) 的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此外, 在实施外科手术过程中, 对两组患儿均静脉泵注2.5 mg/ (kg·h) 的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的值, 同时记录麻醉诱导的时长t (给药到睫毛反射消失) ;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有所所下下降降, , 两两组组间间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麻醉诱导时间与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1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1例出现躁动, 对照组则有11例发生呼吸抑制、9例患儿发生躁动,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七氟醚属于临床新兴起来的一种麻醉吸入药, 具有无色、呈芳香味、对气道无刺激性等特点[2,3]。丙泊酚属于一种较常见的静脉麻醉药, 具有脂溶性大以及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 在临床上常常用于短小的手术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不过, 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与肌松作用比较弱, 在许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4]。

本研究显示,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大于研究组。研究提示, 七氟醚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物对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与丙泊酚比较, 七氟醚对患儿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七氟醚对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相对较稳定, 麻醉诱导也更平稳[5]。

本研究还表明,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运用七氟醚实施麻醉诱导的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 这可能跟七氟醚吸入给药方式有关;七氟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麻醉效果更安全。

在使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实践中, 我们发现应该严格控制七氟醚的吸入量, 因为浓度比较低的吸入是很难加深患儿麻醉, 而浓度比较高的吸入对患儿的呼吸与心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所以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吸入浓度[6,7]。

总之, 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 麻醉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低, 容易被小儿病人群体接受, 值得推广与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 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 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 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则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 麻醉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低, 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参考文献

[1]罗学宇.七氟醚麻醉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 (6) :81-83.

[2]张青枝, 冀相彬.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 2013, 53 (2) :69.

[3]孙捷豪, 韩宁, 吴秀英.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 (11) :988-996.

[4]顾洪斌, 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463-4651.

[5]张福清, 陈国忠, 聂海贵,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4-335.

[6]贺建刚.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8) :1308.

非全身麻醉 篇10

摘要: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对母体的影响。方法:待产孕妇86例,按隨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4人,全身麻醉组52人,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对全身的影响。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作用相似,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腰硬联合麻醉更加方便简单,易于控制,患者接受度更高。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但是综合评价后,剖宫产手术更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关键词:剖腹产;全身麻醉(GA);腰硬联合麻醉(CSEA);产妇

【中图分类号】R8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71-01

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2014年全国剖宫产率达到50%-60%,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手术进行的难易以及母婴的安全。现有的剖宫产麻醉方式主要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均有利有弊,因此进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比较,以便为临床中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挑选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86名健康地待产孕妇,年龄22岁—35岁,ASA I-II级,体重50kg-80kg,无麻醉史和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排除孕周小于34周,非单胎妊娠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SEA组34例,GA组52例,采用盲法给CSEA组腰硬联合麻醉,GA组全身麻醉,若术中出现紧急情况,如手术失败等,则剔除该组数据。

1.2 方法

1.2.1 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液,连接好监测仪测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1.2.2 CSEA组经 行腰硬膜外联合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1 ml/s朝头端注入等比重0.75%布比卡因7.5 mg,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cm;GA组:

1.2.4 血压和心率的维持 正常人舒张压60-90mmHg,收缩压90-140mmHg,当血压低于正常值下限时静脉注射麻黄碱,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给药,并将孕妇子宫推向左侧。如心率小于60次/min,则静脉注射阿托品,剂量适当。

1.3 监测指标

麻醉显效时间,即麻醉给药到手术区无针刺痛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开始5min、10min、30min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肌松效果,采用Bromage评分 (Bromage评分标准:0分:无运动阻滞,可自由活动膝关节;1分:不能抬起伸直的下肢,仅可活动膝关节;2分:不能活动膝关节,仅可活动足部;3分:不能伸屈踝关节,不能活动足部或膝关节。);镇痛效果:优:患者术中安静:良:轻微肢体活动不影响手术;差:肢体剧烈活动,表情痛苦,无法手术;并记录手术中、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寒颤、胸闷、呼吸困难及头痛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量资料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GSEA较GA更容易引起低血压,z=9.4>1.96,P<0.05,具有统计意义,GSEA低血压发生率更高。两组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min)、手术后的HR、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麻醉显效时间采用统计学z检验,z>1.9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更优于GA组。肌松效果Bromage评分采用z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说明CSEA的肌松效果更优于GA。

2.3镇痛效果做了比较后,CSEA组有30例镇痛效果优,4例镇痛效果良,GA组有50例镇痛效果优,2例效果良。对两组的镇痛优越性进行卡方检验,x2= 0.21<0.45,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说明CSEA和GA的镇痛效果具有差异。

3.结论

3.1随着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方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人士和社会的关注,麻醉会对产妇以及婴儿有一些影响,故研究剖宫产的麻醉方式以及麻醉对母婴的不良反应很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选择最好的麻醉方式,既要满足手术的需要,又要避免麻醉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3.2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从麻醉的血压、显效时间、肌松效果、镇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做了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均有很好麻醉效果,两者的镇痛效果和肌松作用相似,效果都很好,起效时间迅速。

3.3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容易实行,麻醉时间容易掌握,麻醉的起效时间迅速,镇痛完全,肌肉松弛良好。腰硬联合麻醉已经证实是在剖宫产中应用效果较佳的麻醉方法,其对产妇的麻醉方面的不良影响较小,为求进一步提高其综合麻醉效果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腰硬联合麻醉的其他方面影响的研究也非常必要,如不同体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等。但是腰硬联合麻醉对于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比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这是因为阻滞了交感神经,小动脉扩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胎儿压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回心血量下降;血容量不足等。但是这种低血压都在正常生理范围,容易被控制,通过输液和推注升压药血压立马恢复。除此之外,胎儿出生那一刻的一声啼哭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刻,大多数产妇更希望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因此产妇更乐于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3.4全身麻醉操作复杂,通过组织中枢产生麻醉作用。既往认为全麻会导致胎儿窒息,气管插管对气道刺激大,产生应激反应,而且麻醉的并发症后遗症严重。本文对实行全身麻醉的产妇进行监测,全麻的麻醉效果和腰硬联合麻醉相似,效果均很好,而且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查阅文献,丙泊酚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不能实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应选择全麻。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度、母婴安全、手术实行三者间权衡利弊,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剖宫产手术。但是对于不能实现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应采取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 金沐,陈秉学,谭洁芳,孙来保,黄文起.0.75%罗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21(6):337-339.

[2] 夏江燕,孙永瀛,袁静,陆新健,彭贞丹,尹宁.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麻黄碱升压反应影响的比较.2013,29(12):1157-1159.

[3] 王凤玫,许波,陈东生.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孕妇循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6(6):497-500.

非全身麻醉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 均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Ⅰ~Ⅱ级;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1例。观察组患儿中, 男12例, 女9例;年龄1~6岁, 平均 (2.5±1.4) 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13例, 女8例;年龄1~6岁, 平均 (2.6±1.3)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食禁水6~8 h, 由1名家属陪同入室, 待麻醉起效患儿意识消失后家属离开。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给予2~3 ml七氟醚滴入面罩中小纱布, 扣于口鼻, 待睫毛反射消失入室。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为肌内注射5 mg/kg氯胺酮和0.02 mg/kg阿托品, 睫毛反射消失后入室。两组患儿均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心电图等, 并给予2 mg/kg丙泊酚、2μg/kg芬太尼、0.5 mg/kg阿曲库铵气管插管, 每小时持续泵入5~8 mg/kg丙泊酚。待患儿手术结束停止泵入丙泊酚, 意识、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同时点 (入室时、气管插管后、拔管后) MAP、HR、Sp O2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为 (18.5±1.3) s、苏醒时间为 (22.3±1.4) 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58.7±72.6) s、 (78.6±24.1) 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2.2 MAP、HR、SPO2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儿入室时MAP、HR、Sp 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小儿全身麻醉因其认知能力、耐受力等较低, 从而增加了麻醉的困难性。临床麻醉中常用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诱导平稳迅速, 但建立静脉通道易增加小儿恐惧感, 发生应激反应[3,4]。吸入麻醉诱导应用较少, 且缺乏可靠有效的麻醉诱导药物。七氟醚是临床新型吸入麻醉药物, 气味芳香, 血气分配系数低, 吸收快, 恢复快;氯胺酮是临床颇有争议的麻醉药物,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优越性较高, 但成人麻醉不可取;且先肌内注射氯胺酮, 为基础麻醉, 再予以静脉穿刺, 保证静脉通路开放, 利于静脉给药[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入室时MAP、HR、Sp 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迅速, 在较短时间内可促使患儿意识消失;且氯胺酮因是肌内注射, 起效慢于七氟醚呼吸给药。氯胺酮可促进儿茶酚胺释放, 七氟醚可轻度扩张血管和抑制心肌;但围术期患儿的心率宜慢不宜快。因此, 氯胺酮患儿围术期心率加快, 适当以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而七氟醚快速吸入, 亦发生呼吸抑制, 需在麻醉诱导时携带人工呼吸器, 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 且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42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 将患者完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各2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 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 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七氟醚,氯胺酮

参考文献

[1]孙杰, 王忠云, 丁正年.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468-470.

[2]张福清, 陈国忠, 聂海贵,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4-335.

[3]岳惠忠, 杨卫玉.七氟醚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10) :1111-1113.

[4]洪斌, 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6) :463-465.

上一篇:积极性作用下一篇:系统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