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术

2024-10-16

全身麻醉术(精选10篇)

全身麻醉术 篇1

人工流产是指避孕失败后停经14周内, 采用负压吸引钳刮的方法终止妊娠,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 由于扩宫棒对宫颈口的强刺激和吸刮子宫内壁的刺激, 会给患者带来剧痛, 因为采取合理的麻醉措施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1~2]。目前, 当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者, 年龄18~35岁, 平均年龄28.5岁;孕周6~9周。患者自愿选择麻醉方法, 分为2组:A组采用局部麻醉, 共有患者48例;B组采用全身麻醉, 共有患者52例。2组患者临床特症如年龄、孕周、孕产次等基本相同,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术前经B超证实宫内妊娠, 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白带常规、心电图检查, 无手术、麻醉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入室后输胶体液300~500mL。A组患者取左侧卧位, 面罩吸氧 (2.0~4.0L·min-1) , 由静脉输注泵输入瑞芬太尼5.0ug·kg-1.h-1, 进行浅全麻。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 经L2~3穿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局麻药为1.6%利多卡因, 用量为12~18m L。术后均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

1.3 镇痛效果评价

术中镇痛效果分为3级:优, 表情安静自如, 术中无肢体活动;良, 表情稍痛苦, 肢体活动幅度小, 不影响手术操作;差, 表情极度痛苦, 甚至喊叫, 肢体活动幅度大或有躯体活动, 手术无法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2组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 (P<0.05) 。

2.2 不良反应

A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昏的发生情况比B组多 (P<0.0 5) , 见表2。

3 讨论

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往往给她们带来身体及心理伤害[4]。与此同时, 由于高度恐惧与焦虑, 常常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随着医学的发展, 要求无痛人流的患者日益增多, 这种手术大多在门诊进行, 所以必需寻求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5]。全麻在当前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此法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特点, 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 是目前剖宫产麻醉较常用的方法。同时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进入时产妇损伤小, 不与皮肤和皮下组织接触, 有效地避免了将异物带入蛛网膜下腔, 真正成为“干净”技术, 避免出现无菌性蛛网膜炎。本组资料显示, 全麻方法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局部麻醉。不过全麻虽然有上述优点, 但影响全麻阻滞范围及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6]。为此我们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手术史、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及吸毒史。为防止和减少麻醉时胃内容物的返流与误吸, 一定要强调术前6h禁食、4h禁饮, 避免引起呛咳、屏气。术中患者出现躁动应停止操作, 并追加丙泊酚, 待患者平静后再继续手术, 以防发生子宫损伤。术中进行HR、BP、SPO2监护, 应备有人工通气和供氧设备、急救设备, 患者术后完全清醒由家属陪同安全离院。出现呼吸变浅、呼吸暂停、SPO2下降时麻醉师可托起患者下颌,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加大氧流量, 正压给氧后恢复正常。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总之,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行人工流产术各有优势, 都是无痛人工流产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48例无痛人工流产孕妇采用局部麻醉, 52例无痛人工流产孕妇采用全身麻醉。结果 全麻组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局麻组, 不过全麻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昏的发生情况比局麻组多。结论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行人工流产术各有优势, 都是无痛人工流产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选择。

关键词: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无痛人流术

参考文献

[1]黄盛辉, 陈秉学.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时注药方法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2) :126~128.

[2]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等.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0~52.

[3]叶俐.术中追加注射芬太尼预防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J].临床外科杂志, 2008, 12:860~861.

[4]郭春艳, 张瑞平, 刁敏锐, 等.异丙酚-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的疗效评价[N].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24:56~57.

[5]欧小敏, 李飞云.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600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0) :97.

[6]张国生, 周翔杰.小剂量芬太尼合并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J].局部手术学杂志, 2008, 17 (1) :42~43.

全身麻醉术 篇2

【关键词】小儿麻醉;骶管阻滞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56-02

小儿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应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由于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使手术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尤其是实施小儿麻醉时,风险更大。因此,手术室护士做好麻醉的护理配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56例小儿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开展小儿手术行吸入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56例,年龄1岁~10岁;其中男54例,女2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睾丸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4例,隐匿性阴茎阴茎整形术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2例,包皮环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30 min~90 min。

1.2方法

小儿进入手术室后选择保留自主呼吸吸入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后开放静脉,行喉罩放置。在常规吸入浓度(1.5%-2%)监护下行骶管阻滞麻醉,然后摆放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监护。手术完成后将小儿安置到麻醉苏醒室专人監护,病人完全清醒后在麻醉师、手术室护士陪同下送回病房。

1.3结果

本组患儿手术行吸入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术中麻醉安全,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儿术中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经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后好转,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2 麻醉护理配合

2.1麻醉前护理

2.1.1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访视手术患儿。详细了解患儿的年龄、病情、手术名称及过去史、体质量。了解患儿术前1周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术前护理。对婴幼儿护士每次接触患儿时,先与患儿父母谈话,并进行核对,给患儿舒适的接触,如环抱、抚摸等。对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术前应主动让患儿及其父母了解关于手术室情况,以宣教手册等形式让他们了解手术及麻醉的过程,给予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语言,以帮助树立信心,取得合作。

2.1.2术前禁食 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术前禁食的重要性,由于婴儿耐受饥饿的能力差,家长不要因小儿哭闹而偷偷给其食物而影响手术。一般禁奶禁固体食物8小时,新生儿至1岁术前4小时可给清淡液体,1岁以上至5岁术前6小时给清淡液体[1]。

2.1.3麻醉前准备 小儿麻醉应常规准备麻醉药品、吸引器、氧气、各种不同型号的面罩,吸氧管、喉罩、气管插管用物、麻醉穿刺包、四肢固定带、小儿留置针(24号)、小包装液体等。调节手术间温度24 ℃~26 ℃,防止术中小儿受凉。

2.1.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查对制度 接病人入手术间,根据病历仔细核对小儿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对不会用语言表达的小儿应与患儿父母认真核对,防止接错病人。手术者、麻醉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分别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执行安全查对,防止发生差错,并认真详细记录签名。

2.1.5开放静脉通路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大多不能很好地配合静脉穿刺。因此,对不合作的患儿于手术室缓冲间内行肌注射咪达唑仑,等待其安静入睡后再抱入手术间内吸入七氟醚后行静脉穿刺。小儿输液应选择小包装液体,方便麻醉医生临时调整用药,速度要严格控制,必要时可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输液针要妥善固定,防止小儿躁动被拔除,选择近关节部位的静脉穿刺成功后,可用小夹板或空纸盒跨关节固定,既保证输液通畅,又防止套管针脱落。

2.2麻醉中配合

2.2.1麻醉穿刺的配合 麻醉过程中护士始终在患儿身旁,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进行骶管阻滞麻醉穿刺时,协助麻醉师让患儿取前倾侧卧位,双膝尽量接近下颌。充分暴露骶裂以利穿刺。由于小儿应用吸入全身麻醉后进入无知觉状态,此时应暴露患儿面部,密切观察呼吸、心率、氧饱和度,防止患儿口鼻被被褥堵塞,一旦麻醉药误入血管发生抽搐、血压降低、心律失常、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心搏骤停等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立即停止注药进行抢救。

2.2.2手术监护 手术平卧时将小儿的头稍后仰,使呼吸道呈水平位,禁止采用俯卧位。术中常规低流量吸氧(1 L/min~2 L/min),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以及氧饱和度,大于2岁应监测无创血压。因七氟醚为挥发吸入性麻醉药物含有轻微刺鼻气味,可诱发出现患儿闭气、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术中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发生口唇发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不规则、有鼾声屏气等状况时,应立即用双手拖住下颌,及时拔出喉罩,用面罩吸氧。有痰鸣音时,应给予吸痰,吸痰时间为10 s,动作要轻柔,随时准备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本组3例病人手术中出现轻度喉痉挛,血氧饱和度降至92%,经加深麻醉吸入浓度,面罩加压给氧后恢复正常。

2.2.3保温护理 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变化不规则、手术创伤、麻醉作用、冷的消毒液刺激皮肤,手术区皮肤暴露等都可造成麻醉期间体温发生变化。所以麻醉中小儿应特别加强术中保暖,室温应控制在24 ℃~26 ℃,用棉被等覆盖非手术部位,有条件者可使用变温毯,输入的液体和冲洗体腔的液体都要加温至37 ℃,保持手术床单元的干燥,防止体热散失。

2.2.4加强输液管理 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小儿静脉通路要妥善固定,加强保护。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液体外渗,输液输血速度应根据小儿体质量、术中出血量决定,不宜过快或过慢。及时更换液体,每次静脉用药一定要排尽输液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空气栓塞。术中用药多为口头医嘱(无医嘱单)。护士在给药时必须严格执行给药前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术中安瓿,待手术结束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后方可弃去。用药完毕,提醒麻醉师及时将用药情况记录在麻醉单上。

2.3麻醉苏醒期护理

手术结束后随同麻醉师一起将患儿护送至苏醒室,专人护理,低流量持续吸氧(1 L/min~2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度等,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刺激。苏醒期小儿意识尚未恢复,易出现躁动、哭闹、幻觉,容易发生窒息和意外,应加强床旁看护和制动,防止坠床。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进行四肢固定,但要注意松紧适宜,手腕及足踝等骨突出处用棉垫保护,约束胸、腹部时保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制动时维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每15min观察一次[2],妥善固定好静脉输液及防止脱出,待患儿意识清醒、呼吸平稳、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30 min以上,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儿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并做好记录。

3 讨论

小儿由于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病情随时可能变化。七氟醚作为诱导麻醉药,用药后会诱发喉痉挛。同时骶管麻醉是在小儿无知觉下进行,需要配合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局部麻醉药的中毒症状,缺氧及其他并发症。因此,麻醉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齐抢救药物及插管用物。麻醉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脉氧的变化,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麻醉药物毒性反应,注意保暖,加强输液管理和苏醒期护理,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处理,确保小儿手术麻醉安全。

参考文献:

[1]艾登斌,《简明麻醉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十五章,第二节.

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术中护理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26例, 年龄14~68 (52.25±1.32) 岁, 颅脑神经外科手术27例、胸椎结核病灶切除20例、脊柱外科手术15例。对照组中男37例, 女25例, 年龄15~69 (51.24±1.95) 岁, 颅脑神经外科手术28例、胸椎结核病灶切除21例、脊柱外科手术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患者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mg/kg, 芬太尼3μg/kg, 阿曲库铵1.0mg/kg, 异氟醚吸入2%, 根据患者睡觉情况, 科学调整药物用量, 面罩给氧6min后, 采取螺旋内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 最后监测患者呼吸情况。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 先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 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 使患者的心理压力能有所缓解。同时向患者讲解有关手术的知识, 麻醉注意事项, 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 从而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拉近护患距离, 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卧位垫、头托固定在手术床上后, 核对无误后, 将患者送进手术室。 (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先建立静脉通路, 调整合适的输血输液速度, 确保穿刺成功率。手术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给予患者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留置导尿管。摆体位时, 防止出现管道阻塞。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平稳后, 将其体位调整为俯卧位, 防止患者出现呼吸紊乱并发症。翻转中, 保持患者身体平衡, 并保护患者眼部, 避免出现视网膜受压而失明。全麻患者, 眼部肌肉松弛, 容易出现角膜干燥症状。护士应该给予患者涂上眼药膏, 防止眼睛灼伤。同时, 调整肋下垫和髂前上棘的海绵垫的高度, 避免出现褥疮。最后采取适量消毒剂对患者皮肤消毒, 但是酒精脱碘要彻底, 降低皮肤灼伤发生率。 (3)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 将患者移至推车上仰卧, 稳固各管道, 清理呼吸道, 并做好护理交代, 最后给予患者术后康复指导,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附表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采用俯卧位的患者在全麻作用下, 可能会丧失明显的知觉, 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作用比较弱, 需要采取护理干预, 才能减少呼吸、循环的抑制, 减少神经损伤、运动障碍等[2]。因此, 在手术中采取合适的麻醉与体位, 才能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3]。全麻俯卧位手术患者应该加强巡回护理, 保持管道畅通, 调整患者俯卧位, 防止患者出现呼吸功能紊乱、轻度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在护理中, 加强对患者体位改变的检查, 留意皮肤消毒,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防止患者皮肤损伤、压疮等并发症[4]。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较低。总之, 在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护理中应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 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手术成功率,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小丽, 黄援臻, 王剑秋.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腰椎手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11 (2) :231-233.

[2]郑康丽, 封树华, 顾曼曼.全身麻醉下俯卧位手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2, 10 (9) :67-68.

[3]张梅.对129例行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7 (8) :199-200.

全身麻醉术 篇4

1 临床资料

1.1择期手术病人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26~63岁,体重42~67kg,手术体位均为平卧位。术前查体无颈部活动受限,无张口困难,张口度大于自身2横指(约4cm),无心脏病、糖尿病、无咽喉部疾病、无通气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ASAⅠ~Ⅱ级。

1.2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开始前用药均为咪达唑仑2mg,阿托品0.5mg。一般术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1.3手术部位: 剖腹探查12例,开腹胆囊摘除23例,子宫切除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3例。

1.4所有患者入室前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麻醉前给与自主面罩吸氧,提高氧储备,同时静脉滴注:盐酸戊已奎醚1mg,昂丹司琼8mg。开始全身麻醉诱导:依次静脈注射丙泊酚1-2mg/kg,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6mg/kg。5min后待手术患者肌肉松弛时置入喉罩,检查无漏气给予固定。

1.5并发症: 2例术后胃胀气,经置入胃管缓解,6例术自诉咽部轻微疼痛,3天后缓解。

2术中护理

2.1了解喉罩(SLIPA): 喉罩(SLIPA)主要由通气管,通气罩联接组成,使用无需进行充气和放气检查有无漏气现像。本组病例我们均准备47、49、51和53型号备用。

2.2护士术前访视详细了解病史,了解有无喉罩(SLIPA)全麻的相关禁忌症,如心脏病心功能障碍、糖尿病、咽喉部疾病、颈部活动受限、张口困难、通气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急诊饱食、牙齿松动等,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术前了解拟行手术,体型体重,手术部位是否作好标记等相关信息。

2.3术前访视同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了解手术,了解麻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进行必须的告知义务,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使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治疗。特别告知患者喉罩通气的特点:麻醉苏醒时比较舒适,只要如正常的深呼吸即可。

2.4患者入手术室前准备好喉罩,麻醉机,喉镜,气管导管(备用),吸引器及吸引管、吸痰管,多参数监护仪,检查氧气是否充足等。

2.5患者入手术室后采取平卧位,肩下可用布类或软垫适当垫高,以便于使头后仰伸,静脉通道应尽量建立在上肢,应尽量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一个通道静脉输液,一个通道便于注药。静脉留置针可确保术中输液畅通。

2.6麻醉诱导: 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诱导。给氧去氮后,遵医嘱依次静注全麻药物,待患者意识消失,麻醉深度适宜后,协助麻醉医师使患者头后仰,枕下稍垫起,将喉罩递给麻醉医师置入,接麻醉机后人工通气,观察胸郭起伏情况,通气管有无气雾,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通气通畅,喉罩是否漏气,必要时予以调节,生命指征变化尤其是SpO2的变化是否正常。

2.7手术结束后,要待其苏醒,有认知,能配合才能拔除喉罩。拔除喉罩后给予吸痰,给氧。患者能配合,能回答问题后才能解除约束带,要防止病人苏醒期燥动坠台摔伤。生命指佂在正常范围才能送回病房。巡回护士送手术患者回病房常规向病房护士交班。

2.8术后24小时随访,了解病人术后有无声嘶咽痛和胃胀气等并发症情况,并报告医师随访结果。

3讨论

传统的充气式喉罩在置入时需要一定的技巧,置入后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套囊充盈,达到密封喉罩与组织之间的空隙。SLIPA喉罩由软塑料吹制塑型而成,结构简单,形状就像由咽部结构压制而成。其外形象靴状,有尖部和靴跟部。当SLIPA喉罩位于正确位置时其前端突起即靴尖部正好位于食道开口内。连接SLIPA喉罩前部和后面导管的桥接部分的突起可密封舌根组织。在SLIPA喉罩的后端有另一突起,使SLIPA喉罩稳定在鼻咽和食管之间。正是这种独特的表面结构使其无需充气也能获得足够的呼吸道密封性[5]。与传统的喉罩比较,SLIPA喉罩的置入更简单,只要通过喉罩即可,所以在充分的麻醉下可以置入,固定也较牢固,不易移位。喉罩虽有其优点,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气管导管,临床应用要充分考虑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具备指征合理使用。在喉罩(LMA)全麻期间,护士要作好各项工作,积极配合麻醉医师施行麻醉和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处理,为保证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优良的服务。由于喉罩是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使用也是一种新的技术,因此护士应多与麻醉医师交流,努力学习和掌握,増加其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志添,黄河山,许学兵.喉罩在麻醉和气道管理中的地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508-512.

[2] Hooshangi H,Wong DT.Brief review:The cobra perilaryngeal airway (CobraPLA)and the steamlined liner of pharyngeal airway(SLIPATM).Can J Anaesth,2008,55(55):177-185.

[3] Miller DM.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and scoring system for supraglottic sealing airways;A Brief Review. Anesth Analg,2007,99(50):1553-1559.

[4] 胡小雪,李建松.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2010,17(1)121-122.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护理对策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行全麻剖宫产术的180例孕妇,产妇年龄19~20岁,平均(28.3±5.6)岁,体重56~83 kg,平均(65.0±8.6)kg,孕周33~42周,平均(37.2±2.2)周,手术时间33~42 min,平均(64.0±16.3)min,从开始麻醉至患者完全清醒拔管的麻醉时间36~210 min,平均(80.3±19.2)min。全身麻醉实施原因见表1。该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麻醉与手术方法

为了防止出现麻醉意外,术前剖宫产产妇禁饮2 h、禁食8 h,在急诊进行剖宫产产妇均为饱胃,除了门诊小手术外都要遵守这一规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生化全套准备,血小板减少产妇准备血小板6U、红细胞2U,重度子痫昏迷患者准备2U红细胞。左侧上肢静脉开放,同时开放重度子痫、血小板减少、心脏病产妇颈内静脉。采用指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电图进行麻醉检测。准备包括盐酸纳洛酮(北京华素制药)、0.01%肾上腺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5%碳酸氢钠等复苏药物,与新生儿喉镜、吸痰管、2.5-3号气管导管、新生儿复苏专用吸引器等。产妇进行常规吸氧,铺上消毒毛巾,医生进行切皮,静推1μg/kg瑞芬太尼(恩华药业)、1 mg/kg司可林(上海旭东海普药业)与3 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意识消失进行手术。百分之百氧气面罩吸氧去氮,插入产妇气管导管,采用麻醉呼吸机进行机械呼吸。

开始手术到新生儿分娩的时间为4~8 min,平均(4.6±0.7)min。分娩后进行吸入七氟烷、静推2μg/kg芬太尼加深麻醉;由新生儿科医生对新生儿状况进行评估。共对4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复苏,占比26.7%。产妇术中出血400~3 100 m L平均(860±210)m L,大出血共有12例,出血量为1 500~3 000 m L。导致产妇大出血的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宫腔胎盘植入、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产后宫缩不良等等。产妇苏醒开始拔管,把产妇送到病房交接班。转回病房的标准如下:(1)心电图无T、S-T波改变与严重心率失常;(2)脉搏与血压稳定时间超过30 min;(3)呼吸平稳,可咳嗽与深呼吸,Sa O2大于95%;(4)能正确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意识清醒。

1.3临床预后

该研究中所有产妇都平安地度过了手术,未发生任何意外。进行了处理大出血的准备,如B-lynch缝合法缝合子宫与宫腔纱条填塞,5例产妇经过上述二项止血处理无效,后行下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术,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1 min新生儿窒息48例。apgar评分见表2,把新生儿送至新生儿科进行观察治疗,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者送至PICU进行治疗。表3中列出了其中出现的风险事件。

2讨论

2.1心理护理

产妇通常对全麻产生恐惧忧虑的心理,主要是担忧新生儿的安全。所以,在产妇被推进手术室时,要仔细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要让产妇明白,医疗团队(包括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手术室的人员)完全可以保证产妇安全。告知产妇相关生产的专业知识,如:目前新型的全身麻醉剂产生麻醉作用并不通过胎盘,现有的分娩技术非常成熟,可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新生儿顺利出生,因此,麻药对新生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面对重度子痫和脐带脱垂的产妇,要让其了解,在手术前胎儿可能会有宫内缺氧,出生时可能发生窒息[3],但是医生与护士已经对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充分保障新生儿与产妇的安全;对于有精神疾病产妇,要向产妇家属了解诱发产妇精神障碍的因素,以避免术中对其产生不良语言刺激;对于包括皮肤消毒、留置导尿、静脉穿刺等会带来刺激的操作,必要时可在产妇家属的陪伴下进行。总之,要考虑多种术前因素,对产妇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得到产妇最大程度配合,保证手术一次成功。结果也表明,通过该研究护理人员的详细讲解,产科医师熟练的手术技巧,圆满完成了精神分裂产妇的静脉穿刺与留置导尿。

2.2产前安全检查

全身麻醉实施前,护士需要核实产妇是否佩戴金属饰品、发夹及义齿,如果有则必须摘除。对于如精神分裂、意识障碍、产前子痫等极度不配合或意识欠清醒的产妇,护士要保证安全,避免出现导尿管拔出、静脉输液管脱出、坠床等意外发生。要安放开口器以避免意识障碍产妇舌头咬伤;对于精神分裂症产妇要舒适妥善固定产妇四肢与躯体。将心力衰竭产妇投稿脚低位放置,严格控制输液量。如果产妇发生胃排空延迟或饱胃,要尽量避免进行全麻诱导时产妇出现返流误吸,要把这类产妇做为饱胃处理。在麻醉前为其准备好粗大胃管、吸引装置。保证装置运转良好,随时待用,也可以准备好第二套吸引装置。

2.3麻醉时护理

全麻诱导时,产妇护士必须关注产妇可能发生返流误吸与困难呼吸道[4,5]。由于可能存在颈部段或者肥胖等原因,产妇发生困难呼吸道的概率远远高于一般患者。产妇由于颈部较短、肥胖等因素,因此困难呼吸道发生率远高于一般患者。该研究有18(10%)例产妇发生插管困难。护士要有娴熟的呼吸道控制技术,可协助医生实施托下颌骨、压迫环装软骨等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发生产妇返流呕吐现象,护士要立即进行吸引口腔处理,产妇进行头低位放置,将头偏向一侧以保证呕吐物顺利从口腔流出,以免进入呼吸道。该研究中对全麻诱导工作进行了充分细致的准备,因此未出现呕吐物返流窒息现象。

2.4术中护理

胎儿分娩后,24 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 L定义为产后大出血(WHO定义),大出血发生率通常为2%~3%。该研究中剖宫产术产妇出血量为400~3 100 m L平均(860±210)m L,大出血共有12例,发生的原因与如产前子痫、血小板减少等产妇合并症有关。褚兰华等[6]的研究表明,有合并症与产前子痫的急症组出血量为(609.58±398.24)m L,大出血有10例,这与该研究是一致的。全麻手术出血量显著高于椎管内麻醉出血量,但全麻对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影响还不明确。护士要对有可能出现术中大出血的产妇做好治疗准备,对重度子痫患者准备红细胞,对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产妇贮备好血小板和红细胞。并备好宫缩药物、宫腔填塞无菌纱条、热盐水等。如发生大出血则立即进行大量输血。术前要进行核对血型、联系血库取血、加温加压输血等准备工作。该研究发生47(25.7%)例新生儿窒息,王新德等人的研究中也出现15(34.8%)例新生儿窒息,可见,新生儿窒息也是全麻剖宫产术需要面对并妥善解决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7]。因此,术前护士应当准备好5%碳酸氢钠、盐酸纳洛酮、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及气管导管、喉镜、面罩、吸引装置等新生儿急救工具和设备。及时对辐射台进行预热。如出现新生儿窒息,应立即召唤有新生儿复苏经验的护士参与急救工作,以配合麻醉医生有效、及时、迅速地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如有效且迅速进行产妇与新生儿的急救就必须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2.5苏醒期的护理

产妇麻醉并发症多发于全麻诱导剂苏醒的阶段,该研究中产妇苏醒期呕吐有9(5.0%)例,基本都是急诊的饱胃产妇。其中包括6(3.3%)例苏醒期躁动产妇,均为精神分裂症产妇。8(4.4%)例苏醒延迟产妇,主要是大出血产妇或手术时间超长的产妇。24 h开放麻醉苏醒室在基层医院较少,都在手术室进行全麻苏醒。因此,护士要密切配合麻醉医生,细心观察并迅速有效处理麻醉并发症。相关措施包括:(1)苏醒延迟产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做好保暖;(2)精神分裂症产妇:舒适、妥善进行固定躯体,避免发生不良刺激,保持环境安静与导尿管通畅,进行有效阵痛;(3)急诊饱胃产妇:吸引装置要有效、待用,注意腹胀、恶心、频繁吞咽等动作,这些都是呕吐前的症状[8,9,10]。总之,对于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与特殊病种产妇,护士要严密监控,及时充分应对苏醒后出现的麻醉并发症,使产妇顺利度过全麻苏醒期。

综上所述,该研究对在该院进行全麻的剖宫产产妇麻醉期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介绍了,麻醉剂手术的护理经验,结果表明,要严密监控并防范术中出现的风险,充分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包括预先配置护理人员,充分保障患者安全,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窦志瑛,钟斌,郖丽萍.分娩线路图对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初产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22-123.

[2]张爱云.剖宫产术后86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6):855-856.

[3]李维武.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62-163.

[4]俞淑萍.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行剖宫产术的麻醉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500-501.

[5]刘婷.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92-193.

[6]褚兰华,褚兰英,李键.急症剖宫产病人心理因素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71-71.

[7]王新德.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行剖宫产术麻醉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734-5735.

[8]李英新.剖宫产手术10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39):111-111.

[9]刘晓晴,陈学新,卢英.不同麻醉方法对136例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2):1172-1173.

全身麻醉术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220例患儿, 男140例, 女80例;年龄3个月至12岁;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0例, 静脉复合麻醉150例, 全身麻醉+骶管麻醉50例;手术类别:斜疝、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30例, 肠套叠手术10例, 肠梗阻松解术5例, 阑尾切除术10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15例, 膀胱切开取石5例, 开颅手术10例, 骨折内固定手术25例, 多趾切除术5例, 头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5例。术中除3例发生轻微短暂呼吸抑制和3例发生呕吐外, 经及时处理患儿逐渐好转, 220例患儿清醒后安全送回病房。

2 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潜在因素

2.1 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

①舌体相对较大, 上呼吸道肌群柔嫩, 全身麻醉下肌肉松弛, 易出现舌后坠并阻塞咽部而发生窒息。②鼻腔、喉头狭窄, 有上呼吸道感染, 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均有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倾向。③小儿呼吸节律不规则, 各种形式的呼吸均可出现, 胸廓不稳定, 肋骨呈水平位, 膈肌位置高, 腹部较膨隆, 呼吸肌力量薄弱, 纵隔在胸腔所占位置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④颈短, 全身麻醉后上呼吸道通畅度差, 气道容易闭合。⑤食管较短, 咽喉反射不完善, 麻醉药或手术刺激易引起呕吐物反流、误吸。

2.2 部分麻醉药可影响患儿术中呼吸

拟胆碱类药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氯胺酮用药量大或注射速度过快会发生呼吸抑制或引起呕吐导致误吸;阿片类镇痛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2.3 人为因素也可导致麻醉意外

往往有个别家长不了解禁食禁饮的重要性, 面对因饥饿而哭闹的患儿出于感情而背着医护人员给患儿进食, 而导致麻醉与手术过程中因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误吸;也有个别家长认为, 只要不吃饭, 其他东西都可以吃。此外, 术前、术中患儿保暖措施不当, 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术前患儿过多哭闹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若有呼吸道严重疾患如呼吸道灼伤或口腔疾患也直接影响正常呼吸。

3 加强呼吸道护理

3.1 术前护理

①确保患儿术前准备达到最佳状态, 首先要避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对呼吸道有炎症甚至鼻塞流涕者应暂缓手术;对有上呼吸道损伤或先天性疾病又必须施行全身麻醉手术者, 应加强呼吸道炎症控制及分泌物处理。②认真询问患儿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前用药的情况, 对3岁以上患儿釆用启发式的提问。③全身麻醉诱导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以恰当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其放松, 消除恐惧、减少哭闹, 不合作患儿让家长更衣后陪同进入手术间, 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家长离开, 能明显减少患儿哭闹;术中注意保暖, 避免麻醉与手术中的寒冷刺激, 而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反应。④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小儿血管细弯, 且不充盈, 加上小儿不配合躁动, 家长期望值高, 加重护士穿刺静脉的心理负担, 致使穿刺失败率高。⑤用物准备:心电监护、麻醉呼吸机、输液泵、高频电刀、急救用物 (吸痰管、吸引器、合适的面罩及全套气管插管用具) 、急救药品、听诊器、取暖器等, 以免影响顺利实施麻醉和手术。

3.2 术中护理

3.2.1 卧位

麻醉实施后患儿去枕平卧, 肩部垫一小枕, 头偏向一侧且稍后仰, 使气道伸直, 减轻气道阻力;连接好心电监护及指脉氧感应器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 双手及膝部进行功能位固定;术中使用约束带过紧, 特殊体位衬垫不当会影响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 俯卧位时, 胸腹部要悬空不能受压, 以免影响呼吸, 对特殊手术及颈部疾患根据手术要求另摆体位。

3.2.2 吸氧

由于小儿对缺氧耐受力差, 全身麻醉患儿气道阻力增加, 自主呼吸减弱, 通气量下降, 导致脑组织细胞缺氧, 因而需常规吸氧至患儿完全清醒。患儿面色出现口唇发绀、颜面苍白, 应及时做出相应判断后给予相应处理, 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或肺部是否受压导致肺通气障碍导致血氧减少, 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 (SpO2) ≤95%[2], 应立即面罩给氧或人工通气,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危及患儿生命;术中遇到3例肥胖的患儿, 因舌后坠出现呼吸抑制, 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 经放置口咽通气道, 托起下颌面罩吸氧后患儿气道阻塞得以缓解, 血氧逐渐好转。

3.2.3 体温的护理

小儿基础代谢低, 汗腺调节机制不健全, 麻醉状态下体温易降低, 手术消毒液、术中冲洗液及输液体都会影响患儿的体温, 手术间温度24 ℃~25 ℃, 湿度为40%~60%[3], 必要时使用取暖器;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儿身体外露, 以免身体着凉, 诱发呼吸道疾病, 术中根据需要进行盖被、灯照等保暖措施。

3.2.4 病情观察

小儿病情变化迅速, 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后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观察病情, 护士必须守候在患儿身边, 上好约束带, 避免患儿躁动引起输液管、导尿管等脱落, 误伤自己或坠床。术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瞳孔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在心前区放听诊器可听患儿的心率、心律及呼吸音, 任何先进的仪器是难以代替传统简便的呼吸观察方法, 如观察呼吸次数, 有无呼吸音, 胸腹起伏的幅度, 呼吸深浅度, 口唇、甲床和皮肤颜色, 并可根据呼吸音、胸腹活动来判断呼吸道是否存在梗阻, 如果呼吸道发生部分梗阻, 呼吸音会出现异常的声音 (哨音、笛音) , 胸腹活动会出现“三凹症” ;呼吸道完全梗阻, 则无呼吸音、胸腹无起伏运动。

3.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分泌物过多是全身麻醉患儿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 术中发现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及胃内容物反流要及时进行清除, 操作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时间要短, 负压要小, 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生呼吸道梗阻, 应立即查找原因及部位, 必要时立即配合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有3例急诊手术患儿, 术中发生呕吐, 经及时清除呕吐物后, 患儿才脱离危险, 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4 小结

全身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小儿由于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腺体分泌旺盛及呼吸储备差, 容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抑制, 小儿又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差, 短时间低氧即可危及生命;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术中容易发生窒息、气道梗阻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要保障患儿手术安全, 要加強麻醉、手术期间呼吸道的护理, 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术前、术中的护理, 妥善的卧位、正确的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病情, 出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协助麻醉师做好抢救工作, 可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时, 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对手术室护士自身素质要求特别高, 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麻醉用药的特殊性, 还要加强学习小儿手术护理的相关医学知识, 才能对术中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预见性分析判断, 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术中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对2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 加强患儿术前、术中的呼吸道护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最易岀现呼吸道并发症, 术中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呼吸道,护理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 (上、下册)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5.

[2]王培山.脉搏氧饱和度仪反应迟滞时间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6 (17) :16-18.

全身麻醉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全身麻醉患者, 手术类型:胸外科手术患者25例, 普外科手术患者40例,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0例, 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5例, 肝胆手术患者8例;基础疾病:乳腺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胃癌、结肠癌、肝癌、胆囊炎、胆管结石、胰腺炎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49例。护理组中男25例, 女24例;年龄19~80岁, 平均 (40.2±15.6) 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5例;年龄19~80岁, 平均 (40.2±15.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 术前患者的体温36.0~37.5℃, 同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疾病患者[3]。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组采用保温护理, 主要包括: (1) 手术台加热处理。术前1h护理人员应使用电热毯对患者所用手术台进行加热保温处理,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测患者的核心体温变化情况, 一旦患者体温>37.5℃, 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加热措施[4]。 (2) 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开展过程中, 造成体温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手术时间过长, 因此要想更好的做到保温护理, 就必须缩短手术时间, 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很多的方式, 如在术前消毒处理部分[5], 护理人员或者是手术医师必须要加强对消毒处理过程的熟练程度, 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消毒处理能力, 从而缩短消毒处理时间, 还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术来缩短手术时间。 (3) 液体加热[6]。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可以利用电子加温仪器将其温度设定在37℃, 对患者需要输入的液体等先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能够保证进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患者的温度保持在同一温度范围内, 冲洗液的温度也需要提前加热到预设的温度, 当然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液体温度一定要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不能因为温度过高而影响液体正常的疗效。 (4) 覆盖手术区以外的区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裸体的,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大多数都会通过皮肤散失[7],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患者的保温处理, 如在冬天温度较低, 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加盖被子, 保证患者的热量散失较少, 从而更好地维持患者体温。 (5) 气管导管上方需要连接湿热交换器[8]。连接湿热交换器可以有效地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内温度恒定, 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影响患者术后苏醒, 做好患者的保温处理, 从而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同时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促进患者手术顺利开展, 提高手术实施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低体温发生率以及麻醉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低体温就是指患者的体温低于36℃,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功能监测仪器来监测患者的体温, 其中1次出现体温低于36℃就属于低体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04% (1/49) , 低于对照组的20.41% (10/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4 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比较

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肾上腺素 (AD) 、去甲肾上腺素 (NE) 和C反应蛋白 (CRP) 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 (99.01±14.46) pmol/L、 (149.09±23.36) pmol/L和 (49.33±12.77) ng/L, 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分别是 (176.44±19.56) pmol/L、 (172.11±27.25) pmol/L和 (95.73±17.21) ng/L。两组患者术后的AD、NE和CRP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低体温是目前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患者的手术时间过长, 还包括手术室内温度过低, 术前、术中需要消毒处理, 长时间使用温度较低的冲洗液等, 因此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就会影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 使得患者麻醉效果加强, 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 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医疗技术的研究投入, 通过不断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手术治疗前, 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需要共同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进一步针对导致手术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低体温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寻找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 通过实施保温护理措施, 形成综合护理体系, 减少患者因为低体温对手术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04% (1/49) , 低于对照组的20.41% (10/49) , 护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保温护理对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复苏有着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 李玲.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20 (7) :1200-1203.

[2] 李旭霞.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4 (7) :914-916.

[3] 付莉, 张萍, 张戈, 等.保温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应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4, 20 (12) :2099-2102.

[4] 夏姣艳.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357-358.

[5] Kazutaka K, Seishiro W, Hirohito Y, et al.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ethanol injec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 :2037-2043.

[6] 冯星梅, 夏引芳, 王玉瑛, 等.输液加温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2, 12 (3) :22-24.

[7] 李勤, 戴琳峰, 薛滢, 等.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0) :889-891.

全身麻醉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76例, 麻醉时间预计>120 min。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4组, 各19例。将A组的室内温度调整至20℃, B组的室内温度调整至23℃, 上述两组在相关的输注液药品在该室温下保存;C组室内温度调整至20℃并应用保温措施, D组室内温度调整至23℃并应用保温措施。上述保温措施均为综合保温措施, 均采用电子加温仪及风热毯, 将电子加温仪温度调至36℃, 并对其在保温状态下实施输血和输液操作;将风热毯温度调至42℃。将4组患者所使用清洗液均予以加温操作, 温度均控制在36℃。手术操作室所使用空调皆为层流型中央空调, 提前60 min对手术操作室温度给与调整, 当室内温度与所要求温度一致时, 方可让患者进入。所选取患者均无雷诺综合征及相似病症状况。

1.2 麻醉方法

待患者麻醉前半小时, 对其采用苯巴比妥钠3 mg/kg和阿托品0.02 mg/kg肌肉注射操作。采用芬太尼 (6μg/kg) 、丙泊酚 (3 mg/kg) 及维库溴铵 (0.2 mg/kg) 为本次手术的诱导用药[3]。诱导操作完毕后, 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操作。采用呼吸机对患者呼吸予以控制, 并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效果。所有手术均在术后半小时停止响应肌肉送药操作[4]。根据吸热定律公式Q=CM (T2-T1) 计算输入不同温度林格氏液体后患者在体热方面的丢失程度。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 (KJ) , C为液体的比重, M为输入液体的容积 (m L) , T2为液体温度 (℃) , 而T1则为体温 (℃) 。

1.3 观察指标

运用美国产飞利浦多功能参数仪,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将鼻腔温度作为中心温度, 并对4组患者在即刻、麻醉后30、60、90、120和150 min体温变化进行观察, 当停止麻醉后, 呼之睁眼则为意识恢复时间。此外, 对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延迟给与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信息予以处理, 采用t和χ2对计量和计数资料予以检验,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量及尿量等情况的比较存在可比性, 详见表1。

2.2 4组患者体温比较

4组患者麻醉后即刻体温无明显差异, 随着对患者手术进行的推进, 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体温下降状况, 其中B组和C组在手术持续90 min时, 体温出现明显下降状况, A组患者在手术持续60 min时, 体温出现下降状况, D组患者在手术持续120 min时, 体温出现明显下降状况, 上述各组体温下降时间节点与麻醉即刻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3 4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情况分析

B、D组的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A组相比, 均明显短于A组, 其术后相应寒战、躁动发生率均低于A组, B、D组与A组之间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注:与A组相比, *P<0.05。

2.4 4组热能变化

A组术中热能变化为-36.72 KJ, B组为-33.56 KJ, C组则为1.24 KJ, D组为2.52 KJ。可见A组和B组热能变化不明显, C组和D组均高于前两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当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况下, 其体内的麻醉药对体温调节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促使人体的热反应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状况[5]。从相关研究可知, 在全麻状态下, 人体的热反应值将会扩大到相应的34.7~38.8℃, 若患者在麻醉状态下, 其体温值在这个区间内, 患者就会呈现出变温性的特征形式, 通俗来讲就是患者的体温状况就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6,7]。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在室内温度为20℃时, 采取相应综合保温措施, 与在室内温度23℃情况下未进行相应综合保温措施相比, 患者体温状况略低, 然而其产生寒战及躁动等的人数存在一定差异性。可见, 当室内温度过低时, 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且还会出现拔管时间长的状况。

综上所述,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中心体温的变化情况, 合理的室内温度控制辅以其他保温措施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体温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范鹏飞, 秦枭, 杨保仲.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4) :40-41.

[2]GUO RT, ZHEN WL, PAN WG, et al.Low-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 eduction of NO on Ce O2-Cu O/Al2O3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J].Environ.Technol, 2014, 35 (/14) :1766-1772.

[3]高家芝.术中低体温对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 9 (11) :35-36.

[4]焦丽.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29) :6542.

[5]吕仲英, 李琳, 赵晶, 等.全身麻醉术中体温降低的影响因素及保温对策[J].当代护士, 2012 (1) :107-108.

[6]范鹏飞.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2013.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篇9

在我们日常手术工作中,全身麻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全身麻醉时,由于受到麻醉药物影响、手术直接创伤、神经反射亢进以及患者原有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等,均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全身麻醉常见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减轻全麻手术病人的伤害,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全身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主要出现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其发生与病人情况,麻醉手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期及术后处理有密切联系。为此必须强调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1 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1 呕吐和窒息:呕吐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术中或麻醉苏醒期。饱食后的急诊、肠梗阻、剖宫产术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全麻过程中易发生。呕吐前常有恶心、唾液分泌增多、频繁吞咽及痉挛性呼吸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极易发生误吸引起窒息。处理:一旦发生立即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进入呼吸道。迅速清除与吸尽口鼻腔内呕吐物,如有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应诱发咳嗽或行气管内插管彻底吸出。胃液入气管除给予氨茶碱和抗生素外经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用5-10ml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另外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飲4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

1.2 呼吸道梗阻:以声门为界,呼吸道梗阻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1.2.1 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舌后坠和咽部分泌物积聚,吸气困难为主要病症,舌后坠时可听见鼾声,咽喉部有分泌物则呼吸时有水泡音。处理: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及时吸除分泌物。梗阻即可解除。其它原因诱发的喉痉挛,病人呼吸困难,吸气时呈鸡鸣声,发绀。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若不缓解,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如痉挛仍不解除,静注肌松剂后做气管插管,用麻醉机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1.2.2 下呼吸道梗阻

常因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或唾液、呕吐物误入下呼吸道引起,宜可因气管痉挛引起,多发生于有哮喘史或慢支病人,应用硫喷妥钠气管插管也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处理:有效吸除分泌物,给予解痉药物,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2 循环系统并发症

2.1 低血压:常见原因是麻醉过深、血容量不足,术中大量出血,手术牵拉或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

处理:及时调整麻醉深度,补充血容量,有效止血,必要时暂停手术刺激。

2.2 高血压: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原因包括并发原发病变,如原发性高血压、颅内压增高等;手术、麻醉操作,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药物等。处理方法是完善高血压病人术前护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2.3 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麻醉过浅、低血容量、贫血及缺氧可引起心率增快。手术牵拉等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严重者可以出现心搏骤停。处理方法是密切监测病人心率变化,必要时停止手术去除诱因及时处理。

以上是全身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对因对症处理,防患于未然。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40

[2]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55-763

全身麻醉术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选取98例, 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6例, 年龄18~55 (38.54±2.97) 岁;观察组男24例, 女25例, 年龄19~57 (39.04±3.33)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手术前观察各项生命指标, 并进行适当的手术前准备, 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 缓解其负性情绪等。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1) 成立一个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小组, 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统计分析, 之后对患者进行宣教[2], 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情况的了解; (2) 在手术前, 做好手术准备, 并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 告知手术治疗的效果, 安抚其不良情绪, 向患者讲述手术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等, 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准备面对接下来的手术治疗,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 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依旧会保持一定的意识,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聊天, 通过说话的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应激反应, 若患者出现较为疼痛的情况, 则需要在手术室允许的情况下播放轻缓的音乐, 让患者能够忘记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 (分数越高, 表示舒适度越好) 、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 (分数越高, 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 、手术后疼痛评分 (分数越高, 表示疼痛感较强) 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 (%) 表示并分别行t、卡方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手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为 (4.12±0.54)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7.99±0.69)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非全身麻醉手术的过程中, 患者依旧会存在一定的意识, 会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 因此, 需要对其采用较好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4], 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98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探究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性。

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是临床针对手术室治疗的一种护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成立一个护理小组, 之后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适当的干预, 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 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 告知患者手术时的注意事项, 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一定的缓解[5], 在手术中, 还需要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减少应激反应, 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 在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选择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缓解其负性情绪, 提高护理满意度[6],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舒适度评分比较中,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中,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在焦虑、抑郁评分及手术手疼痛评分比较中,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针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 提高其舒适度。

综上所述, 针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可提高治疗效果,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可推广应用。

摘要:探究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手术室无痛护理的效果。研究对象为就诊的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探究经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性。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存在较大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用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 具有一定的效果,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可推广应用及。

关键词:非全身麻醉手术,手术室无痛护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郭瑞青, 葛晓芳, 史文清, 等.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时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9) :1263-1265.

[2]薛晶.手术室无痛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7) :237-238.

[3]周艳, 林红.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5, 21 (9) :1539-1542.

[4]蔡惠.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10) :253-254.

[5]常俊, 朱学玲.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6, 16 (4) :260-261.

上一篇:幸福的活水源头下一篇:优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