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策略

2024-10-16

优势策略(精选12篇)

优势策略 篇1

“Facebook每个月的活跃用户有1.7 5亿个。Facebook目前约有5万个应用程序, 其中游戏应用有5000多个, 所占比重最大。在最受欢迎的前1 0个应用程序中, 有3个是游戏。”Facebook游戏主管加雷思·戴维斯 (Gareth Davis) 3月2 6日在游戏开发者大会 (Game DevelopersConference) 上接受采访时透露, “游戏本质上是人类的社交活动”。

Facebook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奇迹之一, 其崛起的过程却一直伴随着颇多争议声, 其中之一就是不少人认为“Facebook商业模式模糊, 流量虽大但很难盈利。”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Facebook围绕着其“社交”这一品牌优势, 打造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可以说, “社交”作为Facebook的核心品牌优势, 对其充分利用与延伸为Facebook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作为社交媒体, Facebook上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真实身份, 对于Facebook而言, 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用户真实信息和上网的轨迹。而这对广告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 区别于传统广告的互动广告便成为了Facebook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同样, 也是这个社交性平台, Facebook开放性平台也是其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Facebook可以让开发者利用它的开放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 第三方可以读取Facebook的用户及好友等信息, 再利用这些信息开发游戏、工具以及投放广告。Facebook按照提供的内容进行收费和分成。

“我更关注能把媒体品牌优势进行延伸的战略与模式。”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常务副总裁Allen先生说到。

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使得媒体的含义不断被“刷新”。对于所谓“自媒体”或者“传统媒体继续被边缘化”的讨论不绝于耳, 无论孰是孰非,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新闻信息的来源与传播途径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如果说, 一切技术应用都是人类思想的体现, 那么我们也能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 以供我们了解并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应用, 并延伸到与之相应的用户和人群当中。

对于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展开业务这一问题, 具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的Gartner常务副总裁Allen先生表示:首先, 媒体可以通过微博与读者互动;其次, 每个微博的影响力不同, 媒体可以找到在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博和名人作为自己的采编队伍。而对于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的关注往往是大型媒体所不擅长的。

但寻找在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和微博是一个问题。一是如何衡量其是否具有影响力;二是技术上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他们。而这样的寻找, 也是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的体现之一。

对于媒体来说, 其任何战略发展都是基于其自身竞争优势的。Allen副总裁讲到:“媒体作为内容提供商, 有着一些传统的发行渠道, 通过一定的渠道发行自己的内容。‘媒体云’的愿景是通过云来发行媒体的内容。但当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内容提供商自我保护意识十分的强, 主观上不愿意把更多的内容放到云端。另一方面, 当前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也十分的多, 就算某一家媒体计划做‘媒体云’的话, 也很难去辨别并决定哪一家是最适合自己的。”

“媒体云”对于传媒机构的业务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这也是根据其个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图书出版商对于媒体云建设的投入相对会少一些。”Allen先生举例。

优势策略 篇2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了,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将原本在课堂中的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角色,使课堂上完成互动性教学。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策略

为了加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结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在互动过程中,应增添互动教学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对互动过程加以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互动性的优势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重要性,这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使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与历史素养不断增强。初中阶段是小学学习阶段与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中转期。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方式有所变化,学习难度与要求也在逐渐加深。同时,也充满热情、活力,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年纪。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年龄特征,在备课与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入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资料及历史事件,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除了用课件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图片与视频资料等历史信息点外,还可以适当引入微课等现代流行高效的课堂展示,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资源努力给每堂课营造轻松又愉悦的氛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认真研读教材与相关资料,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与知识性,同时也要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确保历史课堂的互动性与灵活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与热情,进而帮助他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下面,主要阐述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性的两点优势。

(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初中生在历史课堂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让学生们有时间与机会展开自由积极的思考与探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辨析。同时,还可以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点,由此促进自身的深思与学习。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作用,可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与视觉构建与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

(二)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历史课堂的互动中,能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学生讨论,自主解决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还能领略其他学生独特的见解与思维。通过借鉴与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渐掌握更科学更规范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性的策略

(一)选择正确的互动形式,增加互动的趣味性。为了提升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前认真仔细地备课。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杂,充分的备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及迁移应用等。教师务必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正确的互动方式,经过精心设计,使整堂课生动起来。另外,教师还应增强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如在学习《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时,我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进一步理解与感悟。首先,让学生们扮演“南方黑奴”。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悟,了解南方黑奴的主要诉求与斗争精神,以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说明黑奴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的表现。其次,设置知识擂台大比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表述林肯政府对应的举措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国家统一对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想法与感悟表达,营造出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能够自然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此同时,学生们站在情感的立场上,也更能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二)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务必重视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互动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身份―参与者与合作者。最后,为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应保持民主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应创设出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更舒适、愉悦地展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只有多听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互动方式进行调整与修改。另外,教师务必处理好知识讲解同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以便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三)培养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2-15岁之间,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许多问题都已具备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更希望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因此,教师为了在历史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举例说明、情境说明以及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参与到互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互动热情,以有效调动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对台湾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们对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感。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搜寻台湾与祖国相关的历史信息,结合现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台湾回归大陆方面的思考,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知,进一步表达各自的见解与想法。

(四)不断完善教学中的互动过程。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不断地对教学互动过程进行完善,以提升教学互动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对每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时,还应考虑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具体的学习状况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以保证提出来的每个问题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学习潜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探讨学习时,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组的讨论情况。不仅要调控互动进度,更要对学生们的论内容加以指导,使学生们都能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模式,能够有效打破教师一直以来在历史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的被动角色,成为互动教学中的合作者、参与者,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质的飞跃。对历史教师而言,为了加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应创造出轻松的互动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1]管利:《浅议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34:48.。

[2]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

[3]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陆琴芬:《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虞彩萍:《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及反思》[D].苏州大学,2013。

[6]王彦蕊:《论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D].河南大学,2014。

复品牌营销策略优势研究 篇3

[关键词] 品牌策略复品牌

一、传统营销策略分析

在以往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通常采用的品牌策略多为统一品牌策略与多品牌的策略两大类。

1.统一品牌策略

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若干产品皆使用一致的品牌。如雀巢公司生产的3000多种产品(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等)都冠以雀巢品牌。三菱、索尼和菲利浦等世界著名公司也都是采用统一品牌策略。企业运用统一品牌策略一是有利于新产品开拓市场。一般采用统一品牌策略的企业,是在原品牌取得成功后,把成功品牌向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延伸。这样就可使新产品天生就拥有了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新产品切入市场取得成功。二是有利于降低产品促销费用。宣传企业的统一品牌即宣传了这一品牌下的所有产品。

有助于企业创建知名品牌。企业集中资源标榜一个品牌,容易树立品牌形象。

可统一品牌策略的不足之处亦显而易见:某种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则会泱及其他产品,企业的品牌信誉很可能受到严重威胁;把所有产品冠以统一的品牌,很难突出产品各自的特色,特别当产品之间关联度较低、差异性较大时尤为明显;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一般来说企业在为产品设立品牌时,均会投其所好,设定符合本地文化和消费者的偏好品牌,但是由于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差异较大,因此统一品牌很难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偏好。

2.多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若干个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可口可乐”(Coca—Cola)、“雪碧”(Sprite)、“芬达”(Fanta)、“飞雪”(Bonaqa)、“皇廷”(KREST)、“阳光”(HI——C)等品牌;宝洁公司的“飘柔”、“海飞丝”、“潘婷”、“碧浪”、“汰渍”、“舒服佳”、“佳洁士”等品牌。多品牌策略的主要优点一是便于企业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树立能够吸引特定消费者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比如宝洁公司的飘柔、海飞丝和潘婷三种品牌洗发水在中国市场上的总占有率已达66.7%。个别品牌失败不会影响其他品牌产品的声誉。二是能较好地突出产品的个性特征。宝洁公司的“碧浪”突出的是产品清洁、清新、清香的特征;“汰渍”意味着污渍、汗渍不留痕迹;“舒服佳”暗示杀菌、永葆皮肤健康舒畅。

多品牌策略的缺点:新产品无法得到公司现有成功品牌的带动;促销费用高,公司为提高所有品牌的知名度需对每个品牌进行宣传,势必会增加促销费用。如宝洁公司每年的促销费用多达40多亿美元;无集中品牌效应。一般运用多品牌策略的企业,即便各品牌声誉都不错,也很难有非常突出的品牌。尽管宝洁公司一直被称为是运用多品牌策略最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却难见一二。

传统品牌策略是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选择统一品牌策略还是选择多品牌策略,都有利有弊,因此有必要进行品牌策略创新,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而复品牌策略则是摆脱这种两难境地的最佳选择。

二、复品牌策略分析

复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某项产品上设定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策略。其中主品牌代表产品的声誉,是产品品牌识别的重心和顾客的价值取向;副品牌则代表该项产品的特征与个性形象,是顾客的情感取向。就拿“海尔—双王子”冰箱来说,“海尔”是产品的主品牌,“双王子”是副品牌。采用复品牌策略的具体做法是:

把企业知名品牌作为主品牌,用其涵盖企业的若干产品;同时给各产品再设定不同的副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复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多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可保证公司产品均能在主品牌伞下受益,收到 “一荣俱荣”之功效;又能减少因个别副品牌失败给整体造成的损失,避免“一损皆损”之风险。除此之外,复品牌策略还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产品品牌与当地文化不相适应。如我国的“白象”牌电池,质量很好,在国内声誉不错,但出口到欧洲却倍受冷落,因为在欧洲人眼里,大象是“呆头呆脑”的象征,英文“White elephant”意为“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这样的品牌当然不会受到欢迎。为使产品能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新词语”(品牌本身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无具体含义)便成为众多企业制定产品品牌的原则。如柯达(KODAK)、埃克森(EXXON)、索尼(SONY)等世界品牌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品牌本身无具体含义虽然增强了品牌的全球适应性,但对各国消费者来说,往往由于生疏而不能适应各国的不同文化和迎合各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不同偏好。而复品牌策略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用新词语品牌作为产品的主品牌,以适应企业全球发展的需要,再依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偏好,为产品分别设定与之相适应的副品牌。我国生产的“菊花”牌电扇若出口到意大利会很受欢迎,因意大利人把菊花奉为国花,而出口到法国则无人问津,因为法国人视菊花为不详之物。显然菊花不宜做产品的全球性品牌,不过可把它作为向意大利出口产品的副品牌;而向法国出口的产品副品牌则可用“莺尾花”,因为法国人喜爱莺尾花并视她为国花。

2.有利于提升主品牌的价值

海尔集团的品牌策略便是很好的例证。 “海尔”从冰箱起步,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从品质、服务、技术等各方面树立了一流家电品牌形象。随后,“海尔”人便把“海尔”这一知名品牌不断延伸至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电视机等领域。在品牌延伸过程中“海尔”人巧妙地运用了副品牌策略。仅海尔洗衣机一项产品就有如“小丽人”“小神泡”“小神童”等十多个副品牌。利用副品牌使海尔集团避免了多角化经营可能给“海尔”这一优质品牌带来的风险。而每次延伸成功又会使新产品的声誉集合到家族品牌“海尔”上,从而不断提升“海尔”品牌的形象与价值。“海尔”被评为中国家电行业最有价值品牌。

“海尔”的成功不仅归功于质量、服务、文化、管理、科技还应归功于其成功的复品牌策略。

3.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运用复品牌策略,每当企业推出一款新品便随之诞生一个副品牌。这样能使消费者耳目一新,让顾客总能感受到企业不断创新的步伐。从“小小神童”微型洗衣机、“小小王子”微型电冰箱到“探路者”数字化彩电、再到“画王子”彩色冰箱,“海尔”每推出一种新产品总会给中国市场带来一次冲击,同时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企业形象。

4.促销费用少效果好

采用复品牌策略进行广告宣传时,副品牌不单独对外宣传,都是依附主品牌一并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宣传了主品牌,另一方面运用主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同时副品牌又张扬了产品的个性形象。可谓“一箭三雕”。如海尔集团推出的“海尔画王子”冰箱广告:“海尔画王子——带画的冰箱”。首先宣传“海尔”这一品牌;其次“海尔”响亮的名字又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消费者关注广告内容;再者,“带画的冰箱”又告诉了人们,海尔生产出了一种彩色冰箱,很好地宣扬了产品的个性特征。

三、运用复品牌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复品牌策略虽然有着诸多优势,可在运用时也要将诸多因素考虑进去。

1.广告宣传以主品牌为重心

企业运用复品牌策略,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应竭力推崇主品牌,把副品牌放在从属的位置。首先主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产品的依据。人们对“海尔——小超人”空调器的认可、信任乃至决定购买主要是基于对“海尔”品牌的信赖。其次,主品牌是企业创名牌的中心,企业为扩大影响力、提高声誉,宣传必然以主品牌为主。若副品牌成为宣传的重点,无疑是喧宾夺主,势必会淡化主品牌形象。久而久之,主品牌将逐渐被消费者遗忘。

2.副品牌应形象鲜明地表达产品的个性特征

副品牌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纽带,因此要符合目标顾客的偏好。一般成功的副品牌不是以情动人就是以特色吸引人。如日本松下公司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推出以“爱妻号”为副品牌的洗衣机,深受中国年轻夫妇的喜爱。台湾顶新国际集团推出的“康师傅——小虎队”方便面,用副品牌“小虎队”象征在竞赛中“虎虎声威、赢得干脆”的胜利者,牢牢吸引了青少年消费群体。以上两种产品的副品牌是以情动人,而海尔集团的副品牌则多以突出产品特色来引导消费者。该集团分别以副品牌“小小王子”突出冰箱微型化的特点;以“冰王子”暗示冰箱制冷迅速;用“双王子”表现产品分体式功能;而用“画王子”说明冰箱具备彩色的外观,每个副品牌均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产品的各自特点,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与购买。

3.主品牌应尽量采取新词语或中性词

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只有“新词语”(品牌本身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无具体含义)在世界各地才不会产生异议。当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名时,为了能够寻找到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均能发音又没有任何含义的词语,而且要求容易记忆,历时3年,花费近1亿美元最终确定为埃克森(EXXON)。另外,主品牌确定为中性词有助于企业业务的扩展与延伸。比如海尔可以延伸到很多产品上,而康师傅局限性就很大了。

4.复品牌策略要以较高的企业知名度为基础

企业在创业之初,产品知名度较低时如果采用复品牌策略,就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面临两个不熟悉的品牌,极不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和记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很难一下记住五个以上的字节。因此,企业产品知名度不高时,不应采用复品牌策略。当企业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品牌也有较高知名度时,则可用复品牌策略进行市场扩张。如“东芝——火箭炮”、“三星——名品”、“National——爱妻号” 等都遵循了这一原则。因主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对其有很深印象,所以在选择、识别品牌时,只需对副品牌加以确认即可。同时,由于主品牌是人们熟知的品牌,与之一起推出的副品牌也就容易被识别和记忆。心理学家分析表明:人们最容易记住与熟悉事物相关的东西。

一种产品上具有主副两个品牌,构成了当今市场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道风景线也必将给企业带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青松:现代营销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贤:市场营销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俞春晓:浅议多品牌策略.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第21期

[4]田光任志新:营销原理与决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张艳丽:永远留驻消费者.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山寨营销的优势及策略分析 篇4

1 山寨营销的优势

1.1 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

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与品牌企业竞争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 要生存就要培养自身的市场敏感性, 要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 把握市场机遇。而企业机制灵活、组织结构高效、管理环节少, 能够使信息获得及时、准确、快捷的传递, 同时也把网络作为快速反应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些都是形成快速、灵活、高效决策的基础, 容易形成对市场灵敏的反应能力。中小企业的快速反应以“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 企业认识到, 加工半成品总比从原材料做起要方便很多, 而通过在外观、技术等方面的模仿和再创新的山寨产品在价格、功能上的优势就更加突出。

1.2 采用产品模仿、产品改进的新产品开发战略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中小企业能够在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范围内共享市场资源。由于被企业模仿或改进的产品已经被市场证明是畅销产品, 只要模仿后的产品质量过硬, 或产品的属性经过改善, 增加了新的功能, 提高了它的质量和可靠性, 且在价格上做点竞争性处理, 那么企业的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几乎等于零。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显著效益, 达到增加产品给予顾客价值的目的, 创造理想的销售业绩。这就与少数技术性品牌产品为了体现自身技术, 在产品设计时未能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造成消费者的使用不便的缺陷形成鲜明对比。而山寨产品的外观的“个性”是很多知名品牌无法相比的, 大多数山寨产品外观设计不仅体现潮流, 更直追国际流行风, 而其功能之全也毫不逊色于知名品牌产品。

1.3 准确的市场定位

中小企业贴近市场, 容易找到相对准确的市场定位, 可以集中精力突出自己的特色, 为选定的目标顾客群服务。

1.3.1 从市场竞争角度采取了避强定位法

避强定位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市场空白处要有足够的潜在顾客数量和足够的需求;其二企业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生产市场空白处的需求产品;其三企业填补市场定位能有利可图。“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 而是抓住了机会。”山寨产品从萌芽到产生到流行, 其实就是抓住了现有市场现有产品留下的市场机会。

1.3.2 目标客户群选择了低收入的三、四级大众市场

三级市场即县一级市场, 四级市场即乡镇一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中, 由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力度的加强, 许多三四级市场的人群通过外出务工及国家的“三农”政策, 收入水平大幅增加, 且改变了消费习惯和提升了需求水准与欲望。山寨产品正是满足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消费需求。正如国虹数码集团董事长万明坚所说, 山寨机之所以活得很滋润, 有很多消费者愿意捧场, 是因为山寨机有高度性价比, 贴近市场, 它的创新很多很活, 具有强大的使用价值。这是值得正规军团学习的地方。

1.4 以低价占领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的法宝是以最低的价格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企业采取产品模仿、改进战略不用从零开始研发产品, 其研究开发成本和开发难度都大大降低, 能产生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对于消费者而言, 一些山寨产品因其制造成本、广告成本及推广成本的降低, 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价格更低、功能更多和外观更新颖的商品。在现今产品成本透明的年代, 很多网民通过网络掌握了很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价, 而对于终端过高的销售价难以接受, 这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部分知名品牌的抵触, 使他们更愿意选择山寨产品。

2 山寨营销的策略选择

2.1 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可简单理解为“通过购买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商品的有关信息传递给购买者的家人、朋友和在工作与生活中交往的人, 从而促使其购买决策形成的一种营销方式”, 即凡是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 都可称之为口碑营销。山寨营销中运用口碑营销的例子很多, 如山寨机独创的“安利营销模式”, 消费者购买一部山寨手机可获得“分享优惠卡”, 将卡片介绍给他人购买, 可获得价格优惠, 介绍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现金补偿。由于成本较低, 如今的一些山寨厂商采取出问题直接换手机的方式进行售后服务, 以此部分地缓解山寨手机质量参差不齐的负面影响。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获得正向口碑、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及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

2.2 跨界营销

跨界营销调整或转换了传统的细分观念, 从细分与组合的整体入手, 全方位发现和识别消费者更多的相似性需求, 将需求进行交叉组合, 找到产品、服务创新点, 为发现更为明确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机会提供依据。在实行“无边际”运作中, 大胆借鉴、嫁接其他产品、行业的思想、模式、资源和方法, 使自己获得突破, 并实现了多赢。例如, 附带各种功能山寨手机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一机在手, 功能全有”的偏好;在产品创新上, 借鉴了电脑业的DELL模式, 如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做成手机品牌;在营销上采取“买一送一”、打折优惠、摸奖等促销手段, 这些变相的降价手段将会吸引到追求实惠的潜在客户, 从而使得企业的目标市场向外渗透, 这些都是跨界营销思维模式的体现。

2.3 病毒营销

病毒性营销方法实质上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 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 常用的工具包括免费电子书、免费邮箱等可以为用户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服务、娱乐等带来方便的工具和内容。如果应用得当, 这种病毒性营销手段往往可以以极低的代价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山寨营销借助网络的论坛、社区、博客、网游、QQ群等平台,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不仅推广成本低, 且作用于目标消费群的效果明显。“阿迪王”品牌推广从最初的一篇简简单单的网文, 到随后关于“阿迪王”的议论、恶搞不断增加, “阿迪王”将网友之间的互动运用得淋漓尽致。而那些充满创意、充满幽默的网文如同网络病毒一样, 迅速地在网友之间传播, “你的阿迪王”甚至成为一句流行网络语, 很多网友抱着快乐的心态看完“阿迪王”的帖子后, 深深地记住了“阿迪王”品牌。

2.4 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就是企业参与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将自己带入话题的中心, 由此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也可以通过自身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 引起媒体或者大众关注。对于消费者而言, 重大的新闻事件往往是他们关心和讨论的话题, 通过将产品的核心价值及元素, 与重大新闻实践进行巧妙联系, 甚至为了营销推广的需要而制造新闻事件, 由此带来的“比附效应”无疑会对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来极大的作用, 同时也是山寨产品进行低成本营销的一大方式。如国家宣布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 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在巨大的农村市场的吸引下, 各企业纷纷开始制定新的营销策略, 推出“下乡价”。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借助社会事件进行营销的前提是“契合”, 而不是牵强附会, 否则, 就容易变得得不偿失了。山寨营销是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生存压力的一种选择。我们既应该看到山寨产品的创新精神和极强生命力的一面, 也应该看到山寨产品规避其侵犯知识产权的一面。山寨企业只有强化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解决产品质量的跟进、营销渠道的整合、售后服务的完善等问题, 才能真正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 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 2007, (8) .

[3] 金错刀.看山寨机的野蛮创新[J].招商周刊, 2008, (13) .

[4] 编者.永不消失的山寨机[J].数字通讯, 2008, (18) .

优势策略 篇5

县级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的发展旅游业策略,对拉动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 者:陈桂荣 崔树强  作者单位:陈桂荣(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014)

崔树强(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ND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F590 关键词:县级区域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策略  

优势策略 篇6

一、会展城市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的比较分析

目前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都十分重视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杭州、宁波和温州分别于2003年6月、2003年4月和2001年成立了各自的会展业协会。杭州、宁波均已制定了会展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并不约而同地都将自己定位于会展名城。

比较起来,浙江四大会展城市各有优势。

(一)杭州综合优势突出,办展基础最好

杭州是浙江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约占杭州会展总量1/4的西湖博览会是浙江会展的“金字招牌”。杭州展览公司众多,且各有其主营方向,有一些公司已积累了近20年的办展经验。杭州的会展业配套能力也在省内首屈一指,为会展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策划、广告、搭建、礼仪、运输等公司有300多家,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

(二)宁波现代化场馆独具优势,政府扶持力度最大

建筑面积为9万平方米的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是浙江硬件设施最好的现代化展馆,其建筑高度达35.8米的主展厅为目前世界最高的展厅之一。2003年宁波市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宁波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5-10年的会展业发展思路。市政府设立了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引进和创办新的展会项目。规定对于符合宁波产业发展方向,具一定规模与档次,落户宁波的新展种,市政府可作为主办单位配合承办方工作,并在5年内给予专营权保护;同时,每届展会给予人民币20-50万元不等的奖励,3年内累计可重奖100万元。

(三)温州行业管理领先,依托“块状经济”发展特色专业展的潜力很大

温州的展览公司全部是民营的。这里最早成立了会展业协会,对展会的申报审核、评估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温州是全国最早出台会展业行规,对所有展会实施评估定级的城市之一。其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尽管还略显粗糙,但其各项统计数据和展会评估结果已经走出“估算”的泥潭,值得国内其他城市借鉴。温州特色经济和市场发达,依托产业优势发展专业展的潜力巨大。

温州行业商会的组织能力和权威性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会成为组织专业贸易展强大的支撑力量。

(四)义乌办展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是我国小城办大展的典型

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以来,已历经10届。自2002年义博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后,已成为列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居第三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中国小商品国际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在义博会成功的基础上,义乌开拓新展会项目的势头也很猛。

二、杭州的会展优势和会展城市定位

(一)杭州会展优势资源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会展资源条件。其优势资源表现为:

1.文化和经济优势。杭州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她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会展业方面,杭州是我国的先导城市。

2004年,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515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雄居第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三(次于广州和深圳)。2004年,杭州常住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42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695美元),在全国城市排名列前。

2001年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扩大市区行政区域,撤销萧山、余杭两个县级市,设置萧山、余杭区,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从179.18万增至372.55万。市区GDP也增为原来的3倍。杭州一跃而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都市。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经济名城,而且通过扩大行政区域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杭州相继获得了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2004十大协调发展城市(首位);大陆最佳商业城市(首位);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眼球效应的城市(首位);中国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首位);中国人最想住一辈子的城市(首位);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首位)等10多项国家级、世界级荣誉。2003年,国内权威机构评定杭州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200城市竞争力排名”,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北京。

2.行政优势。杭州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浙江省省会城市。

3.地缘优势。上海是全国第一大会展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杭州作为上海南翼的中心城市,发展会展经济既可就近从上海“取经”,同时又有吸引上海厂商及赴沪外商来杭办展、观展的便利条件。

4.旅游优势。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发挥“以旅促展、以展带旅”的独特优势,加上浙江经济基础好,购买力强,对参展商吸引力大。

2004年杭州的旅游收入超过410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六。西湖经过南线改造和西线拓展,魅力剧增。

中央电视台在2004年11月评杭州为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时的评语为:“一个将天然优势与现代产业巧妙结合、引领休闲经济潮流的城市,一个生活就像在旅游,懂得将安宁幸福的感觉转化为活力和财富的城市,一个以不温不火的态度和风风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节奏的城市,从‘西湖论剑’到‘钱江弄潮’,这座城市在水到渠成之后,正一步步海阔天空。”

显然,杭州的经济活力来自于创业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的优美和和谐。

5.创新优势。杭州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城市。1929年西博会就有许多创举。如发行有奖游券和纪念明信片,建小铁路让市民坐火车看博览会、建博览会桥、博览会纪念塔等。其他方面,象西湖周边公园免费开放、西溪建成中国第一个湿地公园、“12345”市长电话的设立等均在全国开风气之先。

综合以上分析,杭州具备发展會展业的优越条件,但会展经济现状相对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杭州会展城市定位

杭州是我国会展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事实证明杭州是一个非常适合举办会展的城市。尤为可喜的是,杭州即将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杭州将以成功举办世界级会展的实力和知名度,迅速跨入国际性会展城市行列。

杭州市会展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杭州将成为全国最著名、国际有影响的会展城市。发展目标分三步实施。近期目标(到2005年):培育一批年年举办、代表杭州形象的名牌会展活动项目,建设一批大型会展场馆,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会展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杭州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打响会展品牌。中期目标(到2010年):名列国内会展业前茅,确立一批国际性会展品牌项目,培育一批办展主体,形成能促进会展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机制,使会展业成为杭州的重要产业。远景目标(到2020年):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最著名、国际有影响的会展城市,引进国外名品,聚民族精品,拥有一定数量的国际著名会展,使杭州具有国内其他城市不可代替的会展特色,使会展业成为杭州的支柱产业。”

从杭州的城市特点出发,杭州会展的国际定位应为有相当知名度的会展旅游城市,其大多数的会展选题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关;区域定位为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会展中心城市、上海的会展联动城市;专业特色定位为有文化品位的,组织完善的会议主导型会展城市;规模定位为可举办超大型专业性会议,而展览规模中等的,会议与展览协调发展的会展城市。

三、宁波会展优势和会展城市定位

(一)宁波会展优势资源

1.产业优势

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钢铁、机械生产基地,纺织服装、轻工、汽配、家电、五金、文具等产业发达,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发展迅速。因此,宁波提出了“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展方针,这一方针经几年来的展会实践检验切合宁波实际,对宁波会展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宁波在唐宋时是中国三大贸易口岸之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五口通商”之一。史称“红帮裁缝”的宁波人率先缝制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开办了第一家西服店,编著了第一部西装裁剪书。宁波是近代服装的发祥地之一。

宁波不仅是中国服装的发祥地、享誉海内外“红帮裁缝”的故乡,也是近代服装向现代服装演变的开拓者,先后崛起了杉杉、雅戈尔、罗蒙、一休、培罗成、布利杰、洛兹、太平鸟、老K、巨鹰、爱伊美等一大批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服装大企业和著名品牌。宁波服装业已初步奠定了向国际品牌化迈进的基础。年服装生产能力达13.1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左右,全市年服装总产值300多亿元,出口20亿美元。目前,宁波服装业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市服装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宁波还拥有“中国文具之都”和“中国模具之都”两张国家级产业之都的金字“名片”。

宁波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具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2004年全市文具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72亿元,外贸出口额1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文具产值和出口额的1/6和1/3。产品80%销往海外。宁波模具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铸造模已占全国的60%以上,压铸模占40%以上,粉末冶金模占25%以上。

2.政策优势

宁波市政府发展会展业的决心以及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做好会展的雄心加上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宁波很快成为中国会展城市的一颗明星。

3.场馆和物流优势

宁波的场馆设施属全省最佳。宁波是我国第二大港,杭州湾大桥的开工建设,使宁波的物流优势更加突出。

4.城市知名度优势

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200城市竞争力排名”,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六,仅比杭州落后一位。

(二)宁波会展城市定位

宁波是我国早期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会展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05年,该市推出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活动60余项,同比增长20%,2000个以上摊位的展会有6至8个。

宁波市的发展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宁波建成中国会展名城,长江三角洲的会展之都,会展业的直接营业收入,就业人数和品牌展会数,力争位列全国前10位。”“到2020年,基本构筑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空间组织形态。把宁波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和会展中心、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商贸旅游中心和浙江省的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和信息的副中心。”

除会展数量增加外,其规模和档次也将进一步提升。浙洽谈会、消博会、服装节、住博会、家博会、塑博会等品牌展会已成为宁波会展经济的基石。同时,宁波市政府已成功申办了第29届制药机械展、第96届全国礼品展和首届旅游投资项目洽谈会。文化、体育类的展会将给宁波注入新的活力。第9届中国戏剧节、第22届中韩日戏剧节、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会、中国国际女子排球赛、2005年世界女子排球赛等活动的接踵而来,将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推动会展经济链加速运转。

宁波会展城市定位可以表述为:

1.我国出展的首位城市。2003年宁波市共完成了出国展览项目96个,展位数1239个,参展人数达到2265人次,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出展规模和组展质量再一次位居全国贸促系统第一。到2005年,宁波市企业出国展览在规模、质量上已经是第7次排在全国贸促系统首位。怎样利用强大的出展优势来提高宁波会展服务水平,以外展促内展,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2.依托产业,为当地产业提供高层次服务的会展城市。宁波工业基础雄厚,为各项专业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对宁波会展业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它雄厚的产业优势。

3.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会展城市,上海的会展联动城市。宁波与上海的关系历来密切,宁波的会展设施和服务水平都是国内一流的。杭州湾大桥开通后,宁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上海一些运作成熟的专业展会可以采用“轮展”或“移植”的手法,转移到宁波,通过资源配置合理化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宁波的会展硬件設施是国内一流的。这非常有利于宁波举办大型品牌展会。2004年宁波举办的药机展是宁波乃至浙江有史以来最大的会展,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展出面积达9万余M2,标准展位5051个。

四、义乌会展优势和会展城市定位

浙江会展特色城市有义乌、绍兴、台州、永康、海宁等。在此仅以义乌为例作简单分析。

(一)义乌会展优势资源

1.政策优势

2005年4月,义乌市出台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了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提出了会展业发展目标:打造国际知名会展城市。即通过5年左右的培育,形成以义博会为龙头,以4—5个大型品牌展会为支撑,以30—50个固定专业性中小型会展项目为主体的会展业格局,使义乌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会展城市。义乌将通过10年左右的培育,把义博会培育成为著名国际性展会,力争每年举办展览和会议100个左右,其中每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平均在1万平方米左右。

2.市场优势

可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集聚辐射优势,围绕小商品市场需求经常性地举办各类特色专业展会,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塑造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全新的形象与品牌,将义乌打造成市场与会展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3.外向型经济优势

义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列全国百强县市第17位,城市竞争力列浙江省县级市第一位。义乌经济的外向度很高。目前经批准在义乌设立的境外企业代表处500余家,总数占浙江省的1/3;境外客商已在义乌银行开设账户7500多个,2004年涉外收入金额30.8亿美元。全市现拥有540多家宾馆,4.6万张床位,其中4星级以上宾馆9家,涉外宾馆25家。海关、商检、金融、保险、出入境管理等配套组织齐全。2004年市场成交额280亿元,共有18万名境外客商前来义乌采购商品或旅游,在“2004年度海内外公众最喜爱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义乌列全国县级城市排名第一位。

(二)义乌会展城市定位

会展经济赋予了义乌城市新的发展内涵。除一年一届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这一国内规模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大型展会)外,义乌举办的展会自2001年起逐年增加。2004年举办展览23个,比2003展览数增加了64%,场地使用面积18.5万平方,与上年同期增长49%。

作为一个中等城市,义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远不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所以义乌会展经济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小商品市场和特色产业经济的优势,形成特色。

义乌会展业的定位:

1.具有国际品牌展会的外向型会展名城。首先应通过申请UFI认证等手段将义博会打造成具有义乌特色的国际会展品牌。在此基础上,对具备独立办展条件的“义博会”的分类产品展区加以引导、培育,适时与“义博会”分离,开拓新的品牌展览,实现会展产品创新。要加大会展市场研究,围绕小商品市场重点发展专业会展。有重点、有计划地培育几个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使其逐步地走向专业化、国际化,从而带动整个会展行业的进步。

要引导企业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展会的质量。一方面要注重展会内容,力求吸引行业内的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参展展示:另一方面要注重展会展品分类,使展区划分更有利于采购商参观采购。

2.为周边地区提供会展信息服务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在增建会展场馆,拓展会展业发展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区域协作,发挥市场集聚辐射优势。可考虑为周边地区会展业发展提供服务,探讨建立区域会展业协作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如与国际接轨,创建会展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手段和各传媒系统构建义乌会展业信息平台,及时向国内外发布义乌的市场及会展信息。据统计,2004在线义博会5天点击量203061人次,其中境外訪问量占50%以上,由此可见网络在展会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五、温州会展优势和会展城市定位

(一)温州会展优势资源

温州的会展业诞生于 90年代,在2000年以后迅速发展。目前温州拥有专业展览公司25家,具有展览功能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及商务公司46家。其中德纳会展有限公司是温州市最大的专业会展公司,占市场25%的份额,其次是“成功”、“大江”等会展公司,市场没有垄断现象。温州市较大型的展览有温交会、皮革展、鞋机展、模具展等,展位均在300个以上。

温州市的会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 2003年各类展览现场协议、意向成交总额达到62.12亿元,展览行业创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交通、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效益近10亿元。全市共举办各种展览21场,吸引展商2673位,其中有106位展商来自国外,参观人数也达到215万人。1

目前温州会展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会展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规模偏小,也缺乏举办国际性的会展的经验,温州会展市场急需引入国际品牌会展企业,提高整个行业档次。

温州的会展优势资源主要体现在运作和管理机制优势、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方面。

温州的会展城市定位:

1.以“块状经济”为基础的会展城市。温州是国内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稳定、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温州轻工产品种类繁多,全国现有 100多类轻工产品,温州就有50多类,形成了一批轻工产业基地,已获得了“中国鞋都”等22张“国”字号金名片,拥有一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免检产品”等知名品牌。这些轻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相当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为温州会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目前温州举办成功的展会绝大多数是轻工行业的专业展。

新闻APP的优势及发展策略 篇7

手机APP, 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 这些软件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 在2G手机中, APP种类较少, 而在3G智能手机中, APP的种类多种多样, 用户可以在APP市场自由选择所需要的APP。这个时候, 从手机报受挫的传统媒体们看到了新的良机, 各大敏锐的新闻网站们也发现了这个新的市场, 于是, 新闻类APP就此诞生。新闻APP, 又称新闻客户端、新闻移动终端, 是移动应用软件中的一种。

新闻APP是一种新型手机新闻媒体, 它与传统的手机报有一些相似点, 但是不多, 主要的相似点是他们都是经过编辑的筛选而将新闻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但是, 在发送的形式、渠道等方面, 两者极为不同。传统的手机报是以短信、彩信为平台发送新闻, 能发送的内容相对有限, 形式也不丰富, 而新闻APP是通过某家媒体自己的客户端发送新闻, 用户打开该媒体的新闻APP即可像在网站上一样自由选择性阅读编辑发送的当日新闻, 并且图文声画极为丰富, 多媒体的优越性极为凸显。

新闻APP的出现与火热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介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作为手机新闻媒体的新形式, 它在延续传统手机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 并且与传统媒体及网站媒体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手机、平板电脑上网相对于传统的电脑上网而言, 其移动性、便捷性大大增强。嵌在手机平板电脑里的媒体自然也拥有这个特性, 与新闻网站相比, 新闻APP的“移动性”大大增强:在传播与接收突发新闻时, 新闻APP可以达到以往媒体都无法企及的时效性。可以说, 作为一个移动性超强的媒介, 手机、平板电脑上的新闻APP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媒介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的延伸。

2. 充分发挥新闻APP优势的策略

新闻APP作为人的延伸的媒介特性, 在对于新闻APP的编辑使用上, 必须结合上文几点强而有力的优势即“移动性”、“便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这些优势, 才能实现新闻APP作为人的延伸的新功能, 才能发挥其作为一个新媒介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发挥好新闻APP的这些特性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做好即时的新闻速递

极度重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对于现存的所有媒介来说, 手机是移动性最强的媒介, 同时, 随着4G网络开始普及, 手机上网的速度将极大提升, 这将使得手机上网的移动性与便捷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突发的重大新闻来说, 没有媒体比新闻APP能更抢先地将新闻通过推送传播到受众手中。所以, 新闻APP编辑工作一定要把时效性放在第一位。

2.2 保证较强的新闻即读性

何为新闻的即读性, 确切地说是用户从收到新闻到真正阅读新闻的过程简单高效, 要做到这点, 既包含了技术层面与软件设计的创新优化, 也包含编辑新闻中的符号传递直接高效, 所以, 新闻APP的软件设计者与内容运行者必须齐心协力, 才能把新闻的即读性做到最佳。

2.3 注意新闻APP的多媒体性与互动性

除去强大的“移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闻APP的“多媒体性”、“互动性”也颇为显著, 这与新闻网站基本相同:对于一篇报道来说, 新闻APP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式的丰富多样的报道;而受众可以转发、评论、反馈, 实现与新闻网站一样的互动。在多媒体性上, 注意图文声画的结合与使用;在互动性上, 更多是技术层面的, 要做好受众使用新闻APP的交互设计优化。

3. 市场新闻业下新闻APP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发展途径

3.1 市场新闻业理论下的受众需求

美国学者约翰·麦克马纳斯在其《市场新闻业》一书中,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市场新闻业”理论。该理论认为, 当今的新闻业与很多行业一样, 处于市场化的大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生产也会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

参照市场新闻业理论的思路, 对新闻APP而言, 在内容运营生产的过程中, 其生产的新闻产品必须遵守市场的原则并且符合市场的需求, 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在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和消费者四者中, 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是为新闻APP提供或直接或间接的效益。但是, 这三者为新闻APP做出支持的前提是新闻APP是否拥有足够多的受众注意力。受众在使用新闻APP的过程中通常来说不用花费费用, 但是却付出了自己的注意力, 在当今的注意力经济时代, 这对新闻APP的运营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越多的受众注意力, 就能得到来自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三方面的越多支持。所以,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生产最受欢迎的新闻内容组合, 以获取最大的受众注意力, 是新闻APP在市场新闻业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多样性与拒绝海量信息这两个相对立的用户需求为新闻APP生产最受欢迎的内容组合出了一个大难题, 如何在市场新闻业中解决好这个问题, 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满足好受众的需求, 才能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才能得到来自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方面的更多支持, 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新闻市场环境中。

3.2 开拓多样化与层次化思路满足新闻APP受众的需求

虽然我们常对媒体的新闻筛选、议程设置颇有微词, 但实际的情况是, 几乎没有受众可以接受不加筛选编辑的海量且碎片化的信息。受众对新闻APP多样化及信息健全的要求基本持平, 但是对量的要求明显降低。在市场新闻业的理论启发中, 受众是上帝, 当多样化的需求与拒绝海量信息相对立时, 无论看着有多矛盾, 我们都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否则在竞争残酷、日新月异的新闻市场, 很快就会被受众抛弃、被行业淘汰。为了解决多样化与低信息量并存的难题, 我们必须引入层次化的思路, 实际上, 这是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板块要做全, 这是受众对新闻APP的要求, 但是并不意味着编辑工作要对所有内容“一视同仁”。层次化的操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内容上进行层次化操作。具体思路是热门版块多而碎, 冷门板块少而精。结合上文中的调查研究结果, 新闻APP编辑在每日的编辑工作中, 更新的内容量主要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为主, 财经新闻、当地新闻、体育新闻排在第二阶梯, 军事新闻等只选较为重大的或者较为深度的新闻传送。

第二, 在时效性上进行层次化的操作。对于热门板块, 即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 这三块的时效性工作放在第一位, 及时更新这三方面的内容, 若有较为重大的新闻要保证第一时间推送;而对于军事之类相对冷门的板块, 在人力等与上述版块相冲突的时候, 可适当放弃时效性, 同时, 冷门版块放弃时效性还可以迎来更多的新闻整合时间走高精路线, 把零散的新闻汇总编辑成质量较高、数量较少的、有一定深度的新闻, 这能更好地配合数量上的层次化策略。

层次化的思路目前来看应该成为市场新闻业视角下新闻APP编辑工作的核心, 百科全书式的新闻网站思维明显不适用于这个更小更便捷的媒体。只有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断改变, 才能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来自投资者、广告商、新闻来源的支持, 真正站稳脚跟持续盈利。

参考文献

[1]刘琴, 孙志刚.技术幻影下新闻APP图景与现实判断:以美国报业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2]陆璐.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08) .

优势策略 篇8

1 海南热带农业现状

2010年,海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个百分点,占当年GDP的26.3%,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各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季节瓜菜丰盛了人们的饭桌子,天然橡胶造就了人们的车轮子并满足了国防安全需求,南繁育制种则培育了金种子。

农林业方面,初步建成了我国热带农业基地。天然橡胶总产量34.6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0.14%;南繁育种1.133万hm2,种子产量1200万kg;椰子产量2.3亿个,占全国产量的99%以上。咖啡、槟榔和腰果,在我国几乎全部由海南生产。虽然2009年经历了几十年不遇的洪灾,海南仍抢种冬季瓜菜15.933万hm2,2010年出岛量达288万t,产值约60亿元。天然橡胶基地地位更加坚固,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种基地等初具规模。

畜牧业方面,六畜兴旺,平稳发展。牛、羊、生猪和家禽出栏量与上年相比平稳发展,基本持平,但是比2008年分别增长4.6%、6.4%、13.6%和28.8%,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渔业方面,蓝色经济异军突起。2010年,海南水产品总产量达149.5万t,比上年增长2.7%,其中,海水产品占78.9%,比去年增长3.1%,海洋经济作为海南经济特色之一越来越被重视,为海南渔业出口基地建设打下重要基础(1)。

2 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具有发展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2.1 气候条件优势

众所周知,海南光热水等比较气候优势条件充足,常年无冬,是发展农业的天然温室。年降雨量961~2439 mm,年平均气温22.8~25.8℃,年日照时数1832~2558 h。

2.2 土地资源优势

耕地总面积83.72万hm2,占海南面积的23.7%,其中常用耕地41.91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50.1%,耕地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3 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具有海洋面积200万km2,海岸线1528km,280个岛屿,海域面积占全国的2/3,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同时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达2.5万多hm2,开发潜力巨大。

2.4 人力资源优势

2010年,海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7%,农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价格低(2)。

2.5 科技资源优势

南繁育制种基地初具规模,每年来海南的农业科研单位500多家,科研人员接近6000人(3),此科技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技术溢出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对海南农业潜移默化。同时,海南“农业110”等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

2.6 热带特有物种资源优势

海南特有的生物资源500多种,橡胶产量一般占全国60%左右,椰子和腰果产量一般占全国90%以上,槟榔基本上全部由海南生产,热带水果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巨大。

3 海南热带农业在比较优势下产生的问题

海南热带农业比较优势条件较多,但是,由于海南热带农业过度依赖优势资源、资本投入较低、科技水平不高、对政策优势未充分发挥等不利因素,造成了优势资源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优势被削弱。

3.1 过度依赖资源,资源利用不充分

海南省经济发展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80%[1],笔者认为,海南农业的主体仍是小农经济,家庭经营,过度地依赖资源,而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要素短缺,根据经济学原理,资源要素的边际产量将递减,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浪费,热带资源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削弱。

3.2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链短

海南农业仍以粗放型农业为主,虽然南繁育种基地影响力日益凸显,但是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其他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并没有形成品牌,全省仍未形成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案例[2]。同时,有研究表明海南农产品加工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3],除椰树、罗牛山、春光等少数几个龙头企业外,新引进的大型农业项目大多尚未投产,已存在农业品牌优势并不明显,造成海南农产品多数以粗加工或未加工形式输出,产业链纵向延伸较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比如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地是海南,但是加工基本上是在湖南益阳,很多人说槟榔是湖南特产,这很值得海南反思。

3.3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劳动边际产量不大

海南全省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水平及以下的人员接近70%[1],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管理水平不高,基本上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劳动生产率不高。同时,海南2010年第一产业劳动人员占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0.37%,比全国平均水平36.7%高出13.7个百分点(4),劳动数量比较优势较大,但是由于劳动边际产量递减,海南劳动的边际产量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这一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海南省农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较高,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上的比较优势被削弱。

3.4 政策推动作用不强,产业发展较慢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海南热带农业与旅游等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热带特色农业(5),但是目前来看海南上下并未对此形成统一认识,地方政府对观光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参与度较低,观光休闲农业产品质量不高,开发深度不够,衣食住行购娱等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对游客吸引力不大。另外优势政策也没有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发展的制度、法律等服务体系尚未健全,造成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

3.5 小结

比较优势的过度利用以及其他条件的短缺造成了海南热带农业生产要素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即较低的资本投入,较低的科技水平,带来较低的要素生产率和较低的收入水平,从而资本形成较慢,致使资本投入低,使海南的热带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浪费,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热带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低下。集聚优势将为解决此类问题,提高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一种新思路。

4 对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的理解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层出不穷,产业发展对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便宜等比较优势依赖度高,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递减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发展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进入比较优势陷阱。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优势集聚理论。优势集聚理论的涵义就是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学习和集聚自身所欠缺的条件,从而发挥比较优势,补足比较劣势,达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生产增值。在于永达的研究中[4],把国际经济优势分为“生产优势”、“战略优势”、“金融优势”,给出了集聚环(图1)。集聚环内部小三角形面积越大,分布越均匀,优势集聚的效益越明显,也就是说各要素比例越合理,协同发展的效益越明显。集聚优势获得的优势资源的投入不但补足了本要素的短缺提高本要素的生产率,还会使外部优势内部化带动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

目前海南热带农业集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土地、海洋等资源以及劳动力数量优势等,此类优势集聚属于自然优势集聚,还属于比较优势的范畴。目前,海南热带农业的比较优势资源已经在各种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推动下发现、挖掘的淋漓尽致,有些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日趋严重;但是,在人为优势集聚,即在人的主导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优势集聚方面,对集聚省内外、国内外其他优势农业资源的认识较晚,意识不统一,重视不够等原因,优势集聚不足。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造成了资本积累的恶性循环,农业投入较低;由于劳动力的低素质,对科技知识和农业管理的认识和掌握不够,农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等。当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发挥比较优势,集聚省内外、国内外优势并使外部优势内部化,从而去除比较劣势,实现各生产要素比例的最优化,在各要素协调作用下提高热带农业生产效率。

5 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发展策略和前景展望

5.1 提高认识,跳出比较优势陷阱

长期以来,海南从上到下都以海南岛所拥有的热带优势资源条件而自豪,以“健康岛”、“生态岛”等自居。但是绝大多数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均以发挥海南热带资源优势为前提,这种政策导向导致了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跟不上,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浪费,削弱了资源比较优势。目前,全省上下应加强认识,跳出比较优势的陷阱,集聚省内外、国内外优势资源,树立省内资源优势要在其他资源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而不是过度的依赖资源优势的观念,避免“肥田出瘪谷”的现象。

5.2 转变观念,打造学习型热带农业

学习型农业是能够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学习和集聚本地区欠缺的其他农业生产要素,达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均衡,从而实现各生产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海南打造学习型农业的根本就是充分认识热带资源比较优势,集聚其他欠缺要素,避免比较劣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笔者结合海南热带农业的现实情况,把土地延伸为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企业家才能引申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策略。因为自然资源属于自然优势集聚,笔者将从以下需要人为集聚优势的三方面提出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的具体内容。

5.2.1 集聚资本优势

长期的小农经济导致了海南热带农业资本投入跟不上资源投入的步伐,导致了农业产出效率的低。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热带农业的发展应该积聚大量资本,具体方式如下:首先,通过特区立法,在合理范围内引入境内外资本,吸引境外投资、跨国企业入股或国内有实力大型农业企业入驻等方式吸引境外资金进入海南热带农业项目,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农业项目经营运作、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等;其次,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包装推动龙头农业企业上市,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第三,进行债券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发行债券,在债券市场融资;第四,完善财政和金融政策,加大财政对热带农业的补贴支持,推行更利于农业的金融产品新品种,比如对农业企业和农民银行贷款优惠等,引导资金向热带农业领域的流入等。

5.2.2 集聚技术和管理优势

加强与热带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学习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派出专家到国内农业发展先进的兄弟省份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对海南冬季瓜菜构成强大竞争的山东的冬季大棚种植技术等;在省内,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市南繁科技研究院和海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大学为支撑,加大人力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对热带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形成先进的热带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5.2.3 集聚人力资源优势

加强对本地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的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热带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项目运营人才投身海南热带农业,在他们为海南热带农业做出直接贡献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地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这种有目的、有方向的人为优势集聚和自然优势集聚在技术上使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的各要素比例均衡,从而使各要素协调作用而达到生产率的相互提高而实现要素全面升值,达到生产函数的最优化,在集聚环上就表现出面积更大,更均匀(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过程见图2),从而把海南热带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内各部门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推动海南顺利建设成为我国热带农业基地。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⑤《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1]彭宗波,蒋英.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J].热带农业科学,2010(9):90.

[2]张继军,等.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农业发展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1):18.

[3]王芳,高佃恭.海南省农副产品加工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8):69-71.

优势策略 篇9

1 电子采购的优势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 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 寻找供应商, 认证和跟踪订货单, 对产品进行识别等等, 要经过多个流程才能够完成。可见工作量相对较大, 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数量也比较多。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是以电话、传真等方式来进行交流, 因此, 所耗费的成本量也相对比较高。另外, 这种交易形式的信息交易并不是非常畅通, 有些企业在信息跟踪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效益, 直接降低了市场的相应能力。

电子采购的应用可以直接解决这一问题, 不仅能够扩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 还能掌握最新的报价信息和服务优势。大大提升了采购的效率, 冲破了传统采购方式的局限。另外, 电子采购也逐渐扩大的范围朝着国家化的方向发展。电子采购也逐渐呈现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企业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一工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供应商, 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以及库存情况。可以实现采购物品以及订单的随时跟踪。实现采购的自动统计分析。这样不仅提升了对市场的供应能力。电子采购主要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普及, 弥补以往采购方式的不足, 发挥现如今采购方式的优越性。

1.1 降低采购成本

电子采购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扩大供应商的范围, 逐渐打破传统的采购限制, 逐渐从本地化系统模式转变成全球化采购的模式。与此同时, 进行网上采购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差旅费, 可以对共享性的网站信息进行利用, 无纸化办公的模式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这是电子采购模式比较突出的优势之所在。

1.2 提高采购效率

企业实行电子采购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所有的长夜流程, 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的进行信息收集, 议价谈价以及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障碍。还可以实现各项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所以说, 采购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处理更多的工作, 无论是在所用的时间还是在交易效率上都呈现出更加广泛, 更加全面以及更加准确的趋势。所以说, 采用电子采购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采购效率, 促进企业的发展。

1.3 增加交易的透明度

各种交易方式和交易流程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 所以, 各类信息都要在网站上进行公开。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减少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情况的出现。计算机会根据具体的标准和目标来辅助工作, 所以说, 无论是在供应商的选择还是产品的规格和价格等方面都是对外公开的。不仅提升了电子交易的科学性, 同时还增加了交易过程的透明度, 对企业的整个商业流程的正常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1.4 优化采购管理

在进行电子采购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对采购管理的方式和标准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采购行为进行统一管理, 然后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做出具体的决策。可见电子商务的进行更多地体现出即时性。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度需要紧密联系, 能够尽可能地缩短周期, 还可以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电子采购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电子采购基于Internet技术来实现采购的各种功能, 形成电子采购系统典型模块:自动搜索产品和服务、自动生成和提交购买请求、在线达成协议、生成和传输购买订单、供应运送通知、开具发票和支付流程等。目前电子采购模式主要包括:供应商卖方系统, 采购商买方系统、第只方交易平台。

供应商卖方系统是一个或多个供应商建立的电子商务系统, 它通常与供应商的内联网相连, 与企业内部的CRM系统对接, 目录的开发和维护由卖方负责。供应商用一个开放的网站在因特网上推销其商品和服务, 允许大量的采购方企业浏览和采购自己的在线产品。

在这种模式中, 卖方价值链的营销元素和买方价值链的采购元素直接通过网络连接, 由于省去了其中的渠道价值链, 为卖方减少了推广和销售费用, 从而让利于采购商。此模式对于采购方的优点在于, 供应商自建系统, 供不特定的买方浏览、选购产品, 系统开发维护由卖方负责, 买方不用做任何投资。但其缺点在于, 供应商卖方系统往往不能与买方财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内部系统很好地兼容, 采购商难以跟踪和控制采购成本, 同时也不利于与供应商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3 企业电子采购策略选择

基于以上对电子采购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 采用恰当的采购模式。大型或特大型企业, 其自身具有资金充足、信息化管理水平高、供应商固定等特点, 且往往处于所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电子采购系统, 加强企业与供应商之问的信息沟通, 实现电子采购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和信息共享。因此, 大型企业易采用加强卖方或买方系统建设的方式。鉴于自建电子采购系统的投资较大, 建议采用分步实施来缓解风险压力。其次, 由于这类企业通常分为多个产品部门, 对生产性资源, 可以以各个产品部门为核心实施,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对于非生产性资源.由于各个产品部门的差异性较小, 实现企业集中采购, 可以享受更大的数量折扣。

4 结论

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资金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 技术力量不够等劣势, 并且中小企业的采购多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 通常与供应商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关系。因此, 中小企业自建采购系统的内生力不足, 它更易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模式, 由其提供完备的采购交易功能、丰富的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进而提高采购方对产品的寻找和选择效率, 以降低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熊伟, 徐明.采购与仓储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89-191.

[2]林鲁生.电子化来呐优势分析及实施电子采购策略[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2) 34-135.

[3]李瑶, 李明砚.中国企业电子采购发展与案例研究[C].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33-36.

优势策略 篇10

关键词:提取练习策略,长时记忆保持,教育实践价值

1 引言

在记忆中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积极的记忆, 而非被动地一味重复, 这是记忆的一大特性。那么在学习中, 如果某部分内容基本了解, 间隔一段时间或尝试努力回忆这些内容, 比再看一遍书的学习效果更好。如果使用记忆提取进行编码, 下一次应用知识时就仍能回忆出;而传统的重复学习方式, 只有再看一遍书才能回想出当初所学的内容。

心理学家们通常采用一系列“学习———测试”的实验来研究学习。也就是说, 呈现材料进行学习 (S) , 紧接着进行测试 (T) 评估学到了什么。学习和测试交替重复过后, 把成绩绘制成图, 整体描述学习的成果;该图形结果被称为学习曲线, 且曲线呈负增长的幂函数形式。因此, 对知识的学习集中在ST实验的早期阶段, 之后随着试次的增加, 学习的效果也在不断降低。一个重要的假设认为学习只发生在STSTST……序列的学习阶段, 测试阶段也仅仅是测量了在下一次学习阶段前所学到的内容。测试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中性事件。例如, 许多研究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这样的争论, 学习到底是一个渐进 (学习是对记忆轨迹的不断的强化) 的过程还是一个全或无的过程, 但是他们只看到了学习这一行为的核心作用, 却忽略了测试中的提取也可能是一种学习的形式[1,2]。在教育系统中已经提出了一个与之类似的更为准确的假设。研究者普遍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讲座、阅读、重点标记、学习小组等形式来学习;课堂上使用测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 测试对知识的评估、测试以及促进知识的获取, 这些都是稳定的效应, 并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 测试在促进记忆保持上的优势也逐渐被整个认知心理学领域所认可[3], 这种独特优势又称之为“提取练习效应” (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 [4,5]。心理学家对于提取练习策略的研究, 从现象表述过渡到实验研究, 再发展到理论解释, 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众多研究反复论证了提取练习策略在学习和记忆上的积极作用。

主要针对提取练习策略进行四方面总结及回顾:1) 概述提取练习策略的研究脉络;2) 提取练习策略在何种条件下最有效, 证明提取练习策略对记忆的促进作用是否能迁移到不同知识领域;3) 简要介绍关于解释提取练习策略机制的几个理论;4) 阐述提取练习策略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2 提取练习策略的概念

“测试”即“提取”。研究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 对相同知识内容, 从记忆中提取所学过的知识比重复学习该内容更能促进记忆的保持, 即提取练习效应[6]。尽管这一现象早在1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7], 但关于其的研究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得到实质性发展。在最近的十年里, 大部分研究已经证明提取练习效应对记忆的强化作用。图1中的研究将被试分为四组, 其中两组被试在学习阶段对所学内容进行多次提取, 另两组被试仅对所学内容提取一次。结果为一周后最终测试的成绩数据。学习阶段, 提取练习 (无反馈) 的两组被试后续回忆的词对数量远远超过仅提取一次的两组被试。除此之外, 黑色条形图表示的两组被试对材料进行了多次学习, 而白色代表的两个组仅学习一次。然而, 重复学习的实验条件对一周后的测试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可见, 提取练习策略比重复学习更有利于促进长时记忆的保持[8]。

3 提取练习策略的最佳时机及其促进学习迁移的证据

3.1 提取练习的最佳时机

提取练习促进记忆与两个重要问题有关。第一, 提取练习在什么条件下效果最好。研究发现, 在最初学习或成功提取之后越加入提取练习效果越好。提取之间的间隔越短, 越有利于正确提取信息。然而, 在短暂延迟后的信息提取似乎更像是对死记硬背内容的一种重复, 对记忆的保持并没有显著的效果。第二, 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长时记忆, 多少次的提取最好?提取练习需要花费时间, 所以说只进行1~2次的提取练习就足以强化长时记忆, 多次的反复提取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前人研究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究性的实验[9]。要求学生学习70个“斯瓦希里语———英语”词对, 然后进行反复测试, 当给出斯瓦希里语的词时, 从而提取对应的英语词。在最初的练习阶段, 实验者控制连续提取的时间 (1min或6min) 和成功提取的次数 (1, 3, 5, 6, 7, 8, 10) 。图2显示了延迟间隔为25min (图上部的两条曲线) 或1周后 (图下部的两条曲线) 的最终测试成绩。忽略最终测试的时机, 提取练习中6min (红色曲线) 的分心间隔比1min (蓝色曲线) 的分心间隔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与初始学习阶段成功提取的次数相比, 1~5次或7次的成功提取, 其最终测试成绩都普遍有所增长, 之后随着次数的增加, 学习效果趋于平缓, 所以进行5次到7次的成功提取似乎是最佳选择。最后, 学习成绩的这种变化模式也依赖于初始学习阶段连续提取的时间间隔。例如, 一周后, 较长分心间隔条件下的提取练习对成绩没有影响。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提取练习才可以强化记忆。当提取练习在1min间隔, 这种简单条件下, 即使提取十次对长时记忆也没有任何提高作用。相反, 在较困难的条件下, 许多研究也都证明测试就足以强化记忆, 而且这种强化效应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提取练习是否影响学习效果, 答案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时间间隔。当最终测试在学习阶段后不久, 扩展性提取似乎是最好的。然而, 当最终测试与学习阶段有较长时间隔 (即延迟一天或更长时间) , 则进行相等时间间隔的提取练习更有利于促进长时记忆的保持[1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初次提取的时间间隔。因此, 在第一次提取练习时, 时间间隔越小, 对长时记忆的保持有更好的效果。据此, 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提取练习的最佳方式是扩展性时间间隔的提取方式, 正如图2呈现出的趋势。

3.2 提取练习促进学习迁移的证据

长久以来都存在一些批判的声音, 即提取练习策略对记忆的好处是不是限定在对特定材料做出反应?提取练习所产生的对学习和记忆的强化, 是否仅仅是教会学习者对某一给定的提取线索做出反应。反驳质疑的关键在于, 证明提取练习也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说, 可以通过测试获得知识的灵活运用, 将已学到的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回答新的问题。

学习迁移在记忆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有重要价值。为此, Butler等人[11]试图弄清多次提取是否比重复学习产生更好的迁移。在实验中, 让被试阅读六个散文段落, 每一个都包含几个关键概念。要为一个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必须从多个句子中提取信息。在每个测试问题后, 被试会收到反馈。因此, 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重新学习孤立的句子和重复测试条件, 即被试尝试提取所学到的信息。一个星期后, 被试进行一次期终考试, 需要应用所学段落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概念, 从而再推理到同一知识领域的新的问题上。

图3显示了最终成绩。有趣的是, 重复学习条件和重复提取条件基本上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 重复提取获得了更好的迁移效果, 无论是研究重复段落或重复学习孤立的句子。这一发现表明, 记忆测试的好处远远超出了特定的反应。事实上, 之后的许多实验在同一类型上显示, 在不同的知识领域 (应用性知识, 例如蝙蝠回声定位与声纳在潜艇中的应用) , 相对于重复学习新的推理问题, 重复测试产生更好的迁移, 根据这种情况形成远迁移的定义[12]。

4 提取练习策略机制的理论解释

提取练习策略的理论解释主要聚焦在如何影响记忆的行为提取方面。例如, 精细化提取假设所阐述的[13], 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产生精细化的记忆痕迹和创建额外的提取途径, 这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再次提取中有更大的可能成功获得信息。根据提取努力理论[14], 提取时学生投入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回忆成绩的高低, 提取可以被认为是检索一定数量的信息后处理所需信息时的记忆痕迹。迁移适当理论则认为[15], 记忆的强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是由于学期期间认知过程的匹配化提取。

5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 提取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长时记忆保持。因为测试经常被用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 所以在教育改革中饱受诟病, 但忽视了其同样可以用于辅助学习的价值。进行记忆提取的过程中倾注更多努力时, 提取练习效应愈发显著 (自由回忆测试的效果显著优于再认测试的效果) , 在尝试提取的过程中, 伴随每次提取之后提供反馈的多次提取优于长时间隔的一次提取。这种条件下, 测试就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学习的手段。教育家们对这种方法也提出过疑问, 认为该策略促进学习只是在学习中机械的对内容进行一遍遍的演练和记忆。然而, 当正确使用提取练习策略时, 提取有助于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从而使知识能轻松顺畅的提取甚至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进行应用。

关于提取练习策略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研究表明, 多次提取练习对后续的长时记忆有促进作用[16]。研究证明在大学课堂中, 对生物心理学和统计学两门课中应用提取练习能提高学习成绩, 也发现对医学教育学也有促进作用。另外, 在中学历史课、社会学课以及科学课中, 指导学生使用提取练习策略, 最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大幅的提升。这些研究更为重要的发现是, 提取练习策略对长时记忆的提升才是测试对课堂学习评估的主旨所在。

6 结论

优势策略 篇11

【关键词】CRM 管理;营销策略;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89-01

1 CRM理论概述

CRM这个概念最初是由GartnerGroup提出来的。对CRM的定义不同的专业人士有不同的说法,管理学家认为CRM是一种管理理念,而软件开发专家认为CRM是—套系统,或者是一种工具。

在现实当中CRM的概念是从三个层面来表述的:从宏观上讲CRM是一种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从微观讲CRM具体表现为一套应用软件系统。它以信息技术为媒体,以客户期望与受益为中心,通过管理和保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持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客户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双赢的营销理念和应用策略。其目的是使企业根据客户分类进行重组,强化使客户满意的行为并联接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过程,从而优化企业的可盈利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2 CRM管理策略的优势分析

在这个基于Intemet技术的世界里,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彻底改变了企业、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CRM 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搜集、跟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良好的CRM可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改进信息提交方式、加快信息提交速度和简化客户服务过程。例如,全球最大、访问人数最多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当您在亚马逊购买图书以后,其销售系统会记录下您购买和浏览过的书目,当您再次进入该书店时,系统识别出您的身份后就会根据您的喜好推荐有关书目。显然这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维持客户的忠诚度有极大帮助。据悉,CRM在亚马逊书店的成功实施给它赢得了65%的回头客。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企业实施了CRM系统,客户将得到非常满意的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几乎在时时地关注客户的需要和偏好,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为客户提供需要的服务和业务。CRM是一座桥梁,架起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纽带,为企业带来了利润和更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为客户带来了量身打造的服务,从而达到了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3 CRM应用策略的基本内容

3.1 客户行为分析

CRM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并支持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现有客户的基础信患来源于企业的现有业务系统,因此,结合客户信息对某一类客户群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这要求CRM中的分析工具可以从多个数据库中抓取信息,并形成复杂的数据簇。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某类客户的消费行为。行为分析及到行业知识和分析模型的结合, CRM必须能够支持对消费者多维特征的组合性分析,快速给出符合分析条件的客户名单和数量。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忻的时候,速度的要求几乎是第—位的。

3.2 建模和参数调整

除了特征分析和行为分析,预测正在日益成为强大的分析功能。在详细了解消费行为之后,很自然地要对数据的参数进行某些调整。例如,价格的变化对企业整体收入会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要着力吸引那些能够带来高份值的客户,那么初期的投入应当在什么范围内客户的消费点临近什么值的时候,就开始成为“正利润”客户客户的生命周期至少要在多长时间以内,才具有成为“忠诚客户”的潜力模型分析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研究和分析人员更理性地制定市场细分策略。

3.3CRM 软件选型

应用CRM系统的目标足支持和推动优化过的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流程,这意昧着软件的选择應该建立在现有的IT技术和业务要求的基础之上。主流的软件一般提供下列功能:联系人和客户管理、销售管理、电话营销和电话销售、客户服务、营销、商业智能、潜在客户管理、电子商务等。

3.4 数据挖掘

客户信息的录入和储存方式是数据,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讲,独立的单个的数据的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信息和知识。现有的数据挖掘方已经能够按照内置逻辑语言进行归纳和演绎。例如,根据模型数据,系统以达成最高利润为目标,提供建议进行的价格优化政策。通过输入抽样调查的测试数据,系统可以根据呼出电话的反馈率、直接邮件的反馈率、电视广告反馈率、巡展的反馈率等数据,确定最佳的市场活动模式,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市场活动效果。

3.5 CRM系统实施与行动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将需求分析转变为现实系统的过程,有效的实施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具体包括:项目的 划和管理、系统配置和客户化、测试和试运行、最终实现和项目的铺开、对系统运行的支持等。最后,CRM系统还要向领导小组和项目组提供反馈,如哪些功能运行良好、哪些功能难以驾驭,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投资等。

4 结语

CRM系统的研制和实施至少应该强调以下几点: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二是建立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的应用集成:三是实现营销自动化、销售人员管理自动化、客户服务与支持自动化:四是实现市场、销售、客户方面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处理大容量的客户数据的方法,使供电企业营销决策人员获得可靠的信息支持策略和作战商业决策。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关注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げ慰嘉南:

【1】《浅谈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策略》,魏明,江苏企业管理,2010年3期

【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初探》,陈学谦,信息科技,2010年5月

【3】《基于CRM策略下的客户满意度分析》, 张惠芝 朱博洋 孙云霄 ,管理观察,2010年 第7期

市场营销的品牌优势拓展策略透视 篇12

每个品牌的诞生都伴有与之密不可分的有形产品, 此时的品牌没有价值, 与之相伴的产品是价值的全部, 即品牌脱离了产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也就没有任何的生命力。一旦该产品赢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那么标志产品本身的品牌的价值就会不断提升, 并不断富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当品牌成为名品牌时, 它就可以相对独立的存在, 既可以与原产品结合, 也可以与新的产品结合。这时,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就成了一种无形的宝贵资产, 并可以对其进行量化。如“哇哈哈”、“海尔”、“联想”等品牌, 其品牌资产都在上亿元以上。

由以上可以看出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在市场营销中, 如果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 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品牌优势拓展策略, 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品牌效益。具体的表现有: (1) 企业在进行合营或进行股份制改造时, 可以通过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 把品牌量化为具体的股份或资产价值, 从而能使品牌获得直接的利益分配。 (2) 企业可以通过出租其成功品牌的使用权, 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品牌资产效益, 即将品牌的无形价值转化为部分有形的资产。 (3) 以品牌为资源优势, 发展品牌联营, 如肯德基、麦当劳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品牌联营公司。 (4) 进行品牌延伸, 在已有成功的品牌下增设新的产品, 这样产品就可以在品牌的带领下, 更好、更快地实现其价值。品牌延伸包括产品线延伸和水平延伸, 前者是指在该品牌下, 推出新的成分不同的同类产品;后者是指将品牌运用到其他类别的产品之上。如海尔原来是制造冰箱的, 后来有推出了洗衣机、空调等同类家电产品。娃哈哈的初始定位是儿童营养饮品, 但又发展到娃哈哈纯净水、娃哈哈八宝粥等不同类的产品。[1]可见, 企业进行品牌延伸, 可以避免其另外推出新产品的成本, 而且在充分利用已有品牌优势的基础上, 可以在短期内使新产品取得名牌效应, 并快速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的作用

2.1 品牌优势拓展可以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企业向市场投放新产品时, 可以重新创立一个新品牌, 也可以借用已经成功的品牌。如果企业因要推出新产品而增创一个新品牌, 就需要首先使消费者对其进行认知, 进而慢慢地认同并接受, 到最后的信任和忠诚。这一品牌化过程中, 不仅需要对新品牌的设计、注册、鉴别等投入很大的资金, 而且也要对其原产品的包装、广告宣传、产权保护、促销等投入较大资金。可见, 通过重新创立一个新品牌来推出新产品的成本是非常高的。[2]如果企业借用已成功的品牌来推出新产品, 由于消费者对该品牌已经有很强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所以新产品会很快被消费者接受认同, 从而降低了新产品的市场风险和成本, 避免了巨额投资, 并能提高新产品“入市”的成功率。

2.2 品牌优势拓展有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

现如今的消费市场是“品牌认购”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对同样的商品, 他们大都会选择品牌知名度高的商品。企业品牌优势拓展策略能使其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内心, 从而取得消费者高度的信任和忠诚, 一旦企业有新产品要推出市场时, 就可以借助已有成功的品牌, 进而依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和忠诚, 使新产品能快速地被消费者接受, 并降低产品的宣传费用。

2.3 品牌优势拓展能强化品牌效应, 提高品牌的资产价值

品牌优势拓展可以增加品牌下的产品的种类和形式, 企业可以借助品牌优势向其他领域发展, 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更深刻。在品牌优势拓展策略下, 可强化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品牌效应, 使消费者接受并信任该品牌, 进而能提升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使品牌的资产价值不断提高。

2.4 品牌优势拓展能提升核心品牌的形象

企业品牌包括核心品牌和主力品牌, 它们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进行品牌优势拓展时, 可以提高该整体品牌的品牌效应, 并能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即整体的营销投资达到理想规模) 。所以不论是核心品牌还是主力品牌, 其品牌效应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企业进行品牌优势拓展时, 核心品牌贯穿其中, 所以核心品牌的品牌效应的提高要大于主力品牌的品牌效应的提高, 从而核心品牌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美国防晒品公司——师林·普飞, 它的核心品牌是“科普特”, “水宝贝”是其主力品牌, 在进行品牌优势延伸时, 它将“科普特”拓展延伸到“水宝贝”产品, “水宝贝”产生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其核心品牌的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3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问题

3.1 影响产品市场定位

产品的定位首先就是指给以后可能的顾客留下一种印象, 这种印象有利于产品获得竞争优势, 使以后可能的顾客乐意接受, 甚至是提前接受产品。但是这一印象的产生要求产品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在顾客初次接触某种产品时, 除产品外观以外, 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就是产品的品牌。在顾客使用产品或者感受服务以后, 如果满意就会接受这一品牌, 从此这一品牌就成了企业产品的代号, 而这一代号还蕴含着顾客对产品质量等的感官认识。而这种认识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 顾客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偏好该品牌。如果企业采取品牌优势拓展策略, 就很可能会影响到产品在顾客心中的定位。例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 娃哈哈等于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 但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 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印象也就出现了模糊, 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 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3]。

3.2 导致顾客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采用原有品牌优势拓展业务时, 不能充分考虑到新产品与老产品的关联程度, 盲目拓展, 例如三九集团就曾利用999品牌优势, 采取了多元化经营, 将其经营领域拓展到白酒行业。然而999品牌早已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心理定格, 999就是代表药物, 让人很难接受白酒的理念, 因而导致顾客产生心理冲突。

3.3 高端品牌形象受损

企业的发展壮大, 和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分不开的, 企业在辛辛苦苦打出自己的品牌特别是高端产品品牌后, 就急于拓展业务。但是由于设备、政策以及区域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企业选择了兼并或者是收购其他小企业的方式, 然而很多小企业的固有设备并不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 或者其内部员工根本就不具备生产高端产品的基本素质, 这就使得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了高品牌、低效用的现象, 长此以往必然会毁掉现有品牌。

3.4 原有品牌被取代

有些企业在采取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时, 虽然新产品很成功, 却丢掉了自己原来的品牌。例如:“在美国, Heinz原本是腌菜的品牌, 而且它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后来, 公司使Heinz代表番茄酱, 做得也十分成功, 使Heinz成为番茄酱品牌的第一位。然而, Heinz却丧失了腌菜市场上的头把交椅, 被Vlasic取代。竞争对手费尽心机也没能够把Heinz从腌菜第一品牌的位置上挤掉, 而Heinz却自己打垮了自己。”[4]

3.5 原品牌被弱化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要求新产品不能对原品牌产生弱化作用, 至少不能产生较强的弱化作用。否则, 企业内部的两种产品互争市场, 就没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界定, 而是企业内部厮杀, 必然导致无意义的企业资源内耗。因此品牌优势拓展策略必须做到不与品牌核心价值相冲突。

4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对策

4.1 企业采取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时, 首先应分析品牌固有定位

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单一企业不可能同时提供满足顾客所有需求的产品。因此, 企业应该首先做好定位, 明确目标市场。对企业品牌进行定位, 就是为了树立产品在顾客心中的形象来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 因此在利用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新旧产品的关联程度[5]。所谓关联程度, 主要是指新旧产品在技术、渠道以及软性的配套服务方面的密切程度。对于关联大的产品,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就容易实现, 而对于关联度较小的产品,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就难以实现, 甚至会辱化原有产品品牌形象。如哈雷戴维森公司一向是超级摩托车的代表, 其品牌价值以男性气息十足为核心, 却进入香水行业, 结果问题重重。幸运的是, 这些产品规模不大, 不足以对哈雷戴维森的总体品牌形象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 最后公司砍掉了香水产品。

4.2 在企业计划采取品牌优势拓展策略以前, 应该对企业的品牌

价值进行评估

因为品牌优势拓展策略的出发点就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现有品牌, 如果企业现有品牌的商场价值并不是太高, 那么品牌就不能被顾客完全认同, 新产品打入市场同样会不被顾客认同, 而导致产品滞销, 给企业生存带来威胁。因此, 在企业品牌还没有获取较高市场价值时一定要慎重采取品牌优势拓展策略。例如巨大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结果顾此失彼, 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 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4.3 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成功的捷径就是拓展品牌资本

品牌资本的开发主要有四个层次:物理属性、技术、兴趣 (时尚、潮流) 、价值 (文化性、象征性) ”。品牌资本拓展的程度较高时, 品牌拓展就会有非常大的跨度, 因为此时企业品牌价值较高, 新产品对它的弱化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这样就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出。

5 结语

首先, 本文对市场营销品牌优势拓展策略进行了系统论述, 并阐明了其作用:有助于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有助于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能强化品牌效应, 提高品牌的资产价值;能提升核心品牌的形象。其次, 分析并找出了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所存在的问题:影响产品市场定位;导致顾客心理冲突;高端品牌形象受损;原有品牌被取代;原品牌被弱化等。最后, 本文提出了分析品牌固有定位、对企业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拓展品牌资本等对策, 以帮助品牌优势拓展策略更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

[2]陈放.品牌学[M].时事出版社, 2002.

[3]李昌南, 杨清万.本土化知识对县域企业管理与绩效的影响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 2010, (5) .

[4]陈放, 谢宏.品牌策划[M].时事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全身麻醉术下一篇:油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