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发展策略

2024-06-11

优势发展策略(精选12篇)

优势发展策略 篇1

1. 新闻APP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

手机APP, 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 这些软件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 在2G手机中, APP种类较少, 而在3G智能手机中, APP的种类多种多样, 用户可以在APP市场自由选择所需要的APP。这个时候, 从手机报受挫的传统媒体们看到了新的良机, 各大敏锐的新闻网站们也发现了这个新的市场, 于是, 新闻类APP就此诞生。新闻APP, 又称新闻客户端、新闻移动终端, 是移动应用软件中的一种。

新闻APP是一种新型手机新闻媒体, 它与传统的手机报有一些相似点, 但是不多, 主要的相似点是他们都是经过编辑的筛选而将新闻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但是, 在发送的形式、渠道等方面, 两者极为不同。传统的手机报是以短信、彩信为平台发送新闻, 能发送的内容相对有限, 形式也不丰富, 而新闻APP是通过某家媒体自己的客户端发送新闻, 用户打开该媒体的新闻APP即可像在网站上一样自由选择性阅读编辑发送的当日新闻, 并且图文声画极为丰富, 多媒体的优越性极为凸显。

新闻APP的出现与火热为手机作为第五媒介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作为手机新闻媒体的新形式, 它在延续传统手机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 并且与传统媒体及网站媒体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手机、平板电脑上网相对于传统的电脑上网而言, 其移动性、便捷性大大增强。嵌在手机平板电脑里的媒体自然也拥有这个特性, 与新闻网站相比, 新闻APP的“移动性”大大增强:在传播与接收突发新闻时, 新闻APP可以达到以往媒体都无法企及的时效性。可以说, 作为一个移动性超强的媒介, 手机、平板电脑上的新闻APP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媒介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的延伸。

2. 充分发挥新闻APP优势的策略

新闻APP作为人的延伸的媒介特性, 在对于新闻APP的编辑使用上, 必须结合上文几点强而有力的优势即“移动性”、“便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这些优势, 才能实现新闻APP作为人的延伸的新功能, 才能发挥其作为一个新媒介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发挥好新闻APP的这些特性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做好即时的新闻速递

极度重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对于现存的所有媒介来说, 手机是移动性最强的媒介, 同时, 随着4G网络开始普及, 手机上网的速度将极大提升, 这将使得手机上网的移动性与便捷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突发的重大新闻来说, 没有媒体比新闻APP能更抢先地将新闻通过推送传播到受众手中。所以, 新闻APP编辑工作一定要把时效性放在第一位。

2.2 保证较强的新闻即读性

何为新闻的即读性, 确切地说是用户从收到新闻到真正阅读新闻的过程简单高效, 要做到这点, 既包含了技术层面与软件设计的创新优化, 也包含编辑新闻中的符号传递直接高效, 所以, 新闻APP的软件设计者与内容运行者必须齐心协力, 才能把新闻的即读性做到最佳。

2.3 注意新闻APP的多媒体性与互动性

除去强大的“移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闻APP的“多媒体性”、“互动性”也颇为显著, 这与新闻网站基本相同:对于一篇报道来说, 新闻APP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式的丰富多样的报道;而受众可以转发、评论、反馈, 实现与新闻网站一样的互动。在多媒体性上, 注意图文声画的结合与使用;在互动性上, 更多是技术层面的, 要做好受众使用新闻APP的交互设计优化。

3. 市场新闻业下新闻APP的多样化与层次化发展途径

3.1 市场新闻业理论下的受众需求

美国学者约翰·麦克马纳斯在其《市场新闻业》一书中,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市场新闻业”理论。该理论认为, 当今的新闻业与很多行业一样, 处于市场化的大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生产也会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

参照市场新闻业理论的思路, 对新闻APP而言, 在内容运营生产的过程中, 其生产的新闻产品必须遵守市场的原则并且符合市场的需求, 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在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和消费者四者中, 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是为新闻APP提供或直接或间接的效益。但是, 这三者为新闻APP做出支持的前提是新闻APP是否拥有足够多的受众注意力。受众在使用新闻APP的过程中通常来说不用花费费用, 但是却付出了自己的注意力, 在当今的注意力经济时代, 这对新闻APP的运营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越多的受众注意力, 就能得到来自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三方面的越多支持。所以,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来生产最受欢迎的新闻内容组合, 以获取最大的受众注意力, 是新闻APP在市场新闻业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多样性与拒绝海量信息这两个相对立的用户需求为新闻APP生产最受欢迎的内容组合出了一个大难题, 如何在市场新闻业中解决好这个问题, 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满足好受众的需求, 才能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才能得到来自投资人、广告商、新闻来源方面的更多支持, 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新闻市场环境中。

3.2 开拓多样化与层次化思路满足新闻APP受众的需求

虽然我们常对媒体的新闻筛选、议程设置颇有微词, 但实际的情况是, 几乎没有受众可以接受不加筛选编辑的海量且碎片化的信息。受众对新闻APP多样化及信息健全的要求基本持平, 但是对量的要求明显降低。在市场新闻业的理论启发中, 受众是上帝, 当多样化的需求与拒绝海量信息相对立时, 无论看着有多矛盾, 我们都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否则在竞争残酷、日新月异的新闻市场, 很快就会被受众抛弃、被行业淘汰。为了解决多样化与低信息量并存的难题, 我们必须引入层次化的思路, 实际上, 这是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板块要做全, 这是受众对新闻APP的要求, 但是并不意味着编辑工作要对所有内容“一视同仁”。层次化的操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在内容上进行层次化操作。具体思路是热门版块多而碎, 冷门板块少而精。结合上文中的调查研究结果, 新闻APP编辑在每日的编辑工作中, 更新的内容量主要以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为主, 财经新闻、当地新闻、体育新闻排在第二阶梯, 军事新闻等只选较为重大的或者较为深度的新闻传送。

第二, 在时效性上进行层次化的操作。对于热门板块, 即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 这三块的时效性工作放在第一位, 及时更新这三方面的内容, 若有较为重大的新闻要保证第一时间推送;而对于军事之类相对冷门的板块, 在人力等与上述版块相冲突的时候, 可适当放弃时效性, 同时, 冷门版块放弃时效性还可以迎来更多的新闻整合时间走高精路线, 把零散的新闻汇总编辑成质量较高、数量较少的、有一定深度的新闻, 这能更好地配合数量上的层次化策略。

层次化的思路目前来看应该成为市场新闻业视角下新闻APP编辑工作的核心, 百科全书式的新闻网站思维明显不适用于这个更小更便捷的媒体。只有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断改变, 才能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来自投资者、广告商、新闻来源的支持, 真正站稳脚跟持续盈利。

参考文献

[1]刘琴, 孙志刚.技术幻影下新闻APP图景与现实判断:以美国报业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

[2]陆璐.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08) .

[3]许俊义.同质化竞争态势下新闻APP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知识, 2014 (02) .

优势发展策略 篇2

经过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广西培育并初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制糖工业】广西制糖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机制糖产量突破6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电力工业】建国以来,广西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按照“水电为主、水火并举、大中小型并举、电源电网并举”的方针发展电力工业,先后在境内建成西津、大化、岩滩、天生桥、百龙滩水电站以及合山、柳州、田东、永福、来宾A、来宾B火电厂等骨干电源项目。2003年,全区境内发电总装机772万千瓦,其中水电453万千瓦。拥有50万伏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3947公里;22万伏变电容量767万千伏安,线路总长度5322公里。目前在建或启动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龙滩、百色水利枢纽、平班、乐滩、长洲水利枢纽等水电项目,以及北海电厂、钦州电厂、防城港电厂、贵港电厂等火电项目,在建项目总装机1144万千瓦。正在加快前期工作的大型电源项目主要有桥巩、岩滩扩建、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和来宾A厂扩建、永福电厂扩建、南宁电厂、百色电厂、桂东电厂等火电项目,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广西电力工业发展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继续加快电源开发步伐,逐步建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到2010年,全区境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

【机械工业】广西的机械行业拥有11个分行业,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均超过全区的20%。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机械行业已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玉柴机器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车用内燃机生产企业,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是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机具生产企业,柳州工程机械股份公司是全国装载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空气压缩机、机床、农业机械也有相当规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份产品远销国外。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2003年,广西生产乘用车、商务用车、微型车、载重车、客车、特种车等20万辆,同时,以柳州、玉林、南宁、桂林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逐步形成,汽车工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广西正借助国内外汽车大公司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的优势,加大汽车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产能,开辟柳州阳和工业新区作为汽配工业基地,2005年实现汽车产量50万辆,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铝工业】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平果铝业公司已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13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经过2004年的扩建,最终将达

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规模。广西与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公司合作兴建的桂西氧化铝厂已经启动,一期建设规模年产160万氧化铝。广西铝材加工已有相当的基础。2010年广西将形成年产500万吨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120万吨铝材加工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林浆纸一体化】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林区之一。宜林面积13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在南方速生林发展重点省区中居第1位。现有森林面积9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1.3%。主要造林树种有:桉树、松树、杉树、竹子等用材林,以及八角、板栗、肉桂、油桐、苦丁茶等经济林。目前,广西正在把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与林浆纸、林板产业结合起来,加以扶持发展。现有的100万公顷速生林进入轮伐期后,可以保证年产500-600万吨纸浆的需要。

【黑色冶金工业】目前广西具有年产250万吨钢材、60万吨铁合金、80万吨锰矿的生产能力。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包括采矿、选矿、炼钢、炼铁、轧钢、炼焦等配套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型钢铁企业,该公司钢、铁产量占广西同类产品的80%左右,到2005年将扩建到年产500万吨钢材的规模。在沿海地区,广西将依托20万吨级深水泊位等优越的外部建设条件和广阔的西南、东南亚市场,规划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建材工业】广西建材产品主要有水泥、玻璃、滑石、石材、重晶石等,在全国有一定竞争力,在东南亚颇有影响。广西石灰石矿产总储量23.7亿吨,2003年水泥产量达到2665万吨,拥有五羊、鱼峰、红水河、古庙、虎头等一批知名品牌。柳州水泥厂生产能力达18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厂之一,该厂产品已成为出口免检商品。华润集团、安徽海螺等著名企业纷纷进入广西投资办厂。广西的石英砂品位高、质量好,是制造高级玻璃的优质原料,已探明储量 2500 多万吨,居全国第2位。南宁平板玻璃厂是全国第3个用浮法工艺生产玻璃的企业,年产浮法玻璃120万标准箱,产品远销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桂林龙胜滑石矿为中国第2大滑石矿,含矿率达79%-92%,白度高达77.85%-93.7%,产品畅销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广西天然石材主要有花岗岩、大理石和辉绿岩3个系列品种,其主导产品“岑溪红”花岗岩在全国39个花色品种中名列第2,资源、价格和开发外部条件优势明显。

【医药工业】广西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优势,已生产单列统计的中药产品13个剂型410个品种,其中国家新药18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5个。西瓜霜、三金片、金嗓子喉宝、骨通贴膏等一批优秀品牌已经形成,云香精、鸡骨草胶囊、花红药剂等中成药具有特殊疗效,有的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目前,广西的医药企业已基本完成了GMP改造,并努力推进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研究与基地化种植。

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优势及策略 篇3

关键词:男幼师;发展;优势;策略

幼儿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女教师”的天下,近年来,这样的观念逐渐被打破,男教师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幼儿园男教师的话题却从未停止。那么,男教师和女教师有什么不同之处,男教师在幼儿园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优势是什么?男教师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发挥优势,这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细心、耐心的个性特征。而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复杂影响,男女的确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很多男教师在幼教这个岗位上无法胜任,导致幼儿教育缺乏男教师的情况!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呼吁,虽然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但是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仍然失调。幼儿园对于男老师的出现,总是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样的新奇也让社会对男教师的话题越来越多,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这样的议论话题,往往是必须要面对的。而作为一名男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能冲破常规,把男教师的个性与能力展现出来,明确自己作为男教师的优势和发展策略,让男教师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优势分析

(一)男教师有利于平衡性别环境

一直以来,幼儿园以女教师为主,幼儿能感受到女教师的细心呵护,如同母亲一般,但是如果让幼儿长期沉浸在女性的环境中,缺少男性,这样性别失衡,对幼儿来说是不利的。幼儿的发展是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要融入社会,必须要学习社会经验,而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发展场所之一,一个缺乏男性的环境,无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女性的温柔和细心需要幼儿学习,但是也少不了男性的果断和勇敢。所以,对于幼儿获得完整社会经验的方面讲,男教师的加入是不可或缺的!

(二)男教师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男教师的性格特征与女教师不同,男教师在处理问题偏向于抽象思维解决问题,不会斤斤计较,处事果断稳重、自主独立,这种个性品质是社会所需要的,更是幼儿所必须学习的东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完整个性的发展。

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偏向于选择难度高,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例如:攀爬、接力等,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男孩子更具阳刚之气,这样男女教师的搭配,让幼儿了解男女的价值观,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男教师对于幼教职业的优势

职业优势一:男教师科目偏向不同。男教师与女教师相比,男教师科学、体育等领域比较强,他们往往能教会幼儿用科学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而女教师往往偏重于语言、艺术等领域,往往交给幼儿的是抽象梦幻的事物。

职业优势二:男教师以稀为贵。男教师目前还是很稀少的,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幼儿对男教师的出现都非常新奇,都愿意去接近男教师;对于家长来说,幼儿中出现男教师,也是对男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好奇,同时也会引起社会对男教师的认同感;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也需要有男性的思维去管理和发展幼儿园,在稀少的男教师环境下,男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光明的。

职业优势三:幼儿更需要男教师的个性。男教师个性是活泼的,在教育中更多的是给予幼儿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正是幼儿所需要的;在以往,女教师往往是以约束为主,幼儿内心欲望无法被满足,这样来说男教师在这个职业上是受幼儿欢迎的。

三、发展策略

男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这些优势应该如何发挥,社会和男教师自身是否能够明确如何去发展的策略呢?

(一)社会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应该加大宣传,正面解析男教师的优势,让男教师为社会所认可,为男性幼儿教师成长和队伍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重视男教师发展。男教师的认可,这需要男教师具备与女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理念,社会应该加大对男教师的培养,让男教师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完善男教师的管理体系,探索男教师的培养方案。

(二)男教师自身方面

1.避免同化,适应幼儿园环境。男教师进入幼儿园,面临的是女性居多的环境,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男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环境,不能被女性环境所同化。男教师应该发挥男教师的阳刚一面,发挥女教师所没有的个性特征,如果被同化,那么男教师的优势就会消失,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

2.冲破传统观念。男教师不光要适应环境,还要在心理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相信男教师有男教师的一席之地,有男教师的教育理念,要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教师会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如果被传统观念所束缚,那么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男教师的优势将无法发挥出来。

3.更具自身优势,不断突破。男教师的优势很多,在这样一个男教师稀缺的环境下,男教师会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呼吁男教师的加入,正是为了让男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所有抓住自己在岗位上的优势,不断突破,才是每位男教师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李婷,卢清.幼儿园男教师的生存现状及理性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2]郑军.论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优势发展策略 篇4

1 海南热带农业现状

2010年,海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个百分点,占当年GDP的26.3%,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各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季节瓜菜丰盛了人们的饭桌子,天然橡胶造就了人们的车轮子并满足了国防安全需求,南繁育制种则培育了金种子。

农林业方面,初步建成了我国热带农业基地。天然橡胶总产量34.6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0.14%;南繁育种1.133万hm2,种子产量1200万kg;椰子产量2.3亿个,占全国产量的99%以上。咖啡、槟榔和腰果,在我国几乎全部由海南生产。虽然2009年经历了几十年不遇的洪灾,海南仍抢种冬季瓜菜15.933万hm2,2010年出岛量达288万t,产值约60亿元。天然橡胶基地地位更加坚固,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种基地等初具规模。

畜牧业方面,六畜兴旺,平稳发展。牛、羊、生猪和家禽出栏量与上年相比平稳发展,基本持平,但是比2008年分别增长4.6%、6.4%、13.6%和28.8%,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渔业方面,蓝色经济异军突起。2010年,海南水产品总产量达149.5万t,比上年增长2.7%,其中,海水产品占78.9%,比去年增长3.1%,海洋经济作为海南经济特色之一越来越被重视,为海南渔业出口基地建设打下重要基础(1)。

2 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具有发展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2.1 气候条件优势

众所周知,海南光热水等比较气候优势条件充足,常年无冬,是发展农业的天然温室。年降雨量961~2439 mm,年平均气温22.8~25.8℃,年日照时数1832~2558 h。

2.2 土地资源优势

耕地总面积83.72万hm2,占海南面积的23.7%,其中常用耕地41.91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50.1%,耕地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3 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具有海洋面积200万km2,海岸线1528km,280个岛屿,海域面积占全国的2/3,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同时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达2.5万多hm2,开发潜力巨大。

2.4 人力资源优势

2010年,海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7%,农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价格低(2)。

2.5 科技资源优势

南繁育制种基地初具规模,每年来海南的农业科研单位500多家,科研人员接近6000人(3),此科技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技术溢出带来正的外部效应,对海南农业潜移默化。同时,海南“农业110”等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

2.6 热带特有物种资源优势

海南特有的生物资源500多种,橡胶产量一般占全国60%左右,椰子和腰果产量一般占全国90%以上,槟榔基本上全部由海南生产,热带水果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巨大。

3 海南热带农业在比较优势下产生的问题

海南热带农业比较优势条件较多,但是,由于海南热带农业过度依赖优势资源、资本投入较低、科技水平不高、对政策优势未充分发挥等不利因素,造成了优势资源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优势被削弱。

3.1 过度依赖资源,资源利用不充分

海南省经济发展对本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80%[1],笔者认为,海南农业的主体仍是小农经济,家庭经营,过度地依赖资源,而资本、技术、管理等其他要素短缺,根据经济学原理,资源要素的边际产量将递减,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浪费,热带资源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削弱。

3.2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链短

海南农业仍以粗放型农业为主,虽然南繁育种基地影响力日益凸显,但是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其他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并没有形成品牌,全省仍未形成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案例[2]。同时,有研究表明海南农产品加工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3],除椰树、罗牛山、春光等少数几个龙头企业外,新引进的大型农业项目大多尚未投产,已存在农业品牌优势并不明显,造成海南农产品多数以粗加工或未加工形式输出,产业链纵向延伸较短,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比如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地是海南,但是加工基本上是在湖南益阳,很多人说槟榔是湖南特产,这很值得海南反思。

3.3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劳动边际产量不大

海南全省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水平及以下的人员接近70%[1],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管理水平不高,基本上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劳动生产率不高。同时,海南2010年第一产业劳动人员占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0.37%,比全国平均水平36.7%高出13.7个百分点(4),劳动数量比较优势较大,但是由于劳动边际产量递减,海南劳动的边际产量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这一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海南省农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较高,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上的比较优势被削弱。

3.4 政策推动作用不强,产业发展较慢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海南热带农业与旅游等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热带特色农业(5),但是目前来看海南上下并未对此形成统一认识,地方政府对观光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参与度较低,观光休闲农业产品质量不高,开发深度不够,衣食住行购娱等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对游客吸引力不大。另外优势政策也没有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发展的制度、法律等服务体系尚未健全,造成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

3.5 小结

比较优势的过度利用以及其他条件的短缺造成了海南热带农业生产要素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即较低的资本投入,较低的科技水平,带来较低的要素生产率和较低的收入水平,从而资本形成较慢,致使资本投入低,使海南的热带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浪费,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热带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低下。集聚优势将为解决此类问题,提高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一种新思路。

4 对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的理解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层出不穷,产业发展对原材料价格低,劳动力便宜等比较优势依赖度高,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递减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发展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进入比较优势陷阱。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优势集聚理论。优势集聚理论的涵义就是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学习和集聚自身所欠缺的条件,从而发挥比较优势,补足比较劣势,达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生产增值。在于永达的研究中[4],把国际经济优势分为“生产优势”、“战略优势”、“金融优势”,给出了集聚环(图1)。集聚环内部小三角形面积越大,分布越均匀,优势集聚的效益越明显,也就是说各要素比例越合理,协同发展的效益越明显。集聚优势获得的优势资源的投入不但补足了本要素的短缺提高本要素的生产率,还会使外部优势内部化带动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

目前海南热带农业集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土地、海洋等资源以及劳动力数量优势等,此类优势集聚属于自然优势集聚,还属于比较优势的范畴。目前,海南热带农业的比较优势资源已经在各种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推动下发现、挖掘的淋漓尽致,有些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日趋严重;但是,在人为优势集聚,即在人的主导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优势集聚方面,对集聚省内外、国内外其他优势农业资源的认识较晚,意识不统一,重视不够等原因,优势集聚不足。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造成了资本积累的恶性循环,农业投入较低;由于劳动力的低素质,对科技知识和农业管理的认识和掌握不够,农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等。当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发挥比较优势,集聚省内外、国内外优势并使外部优势内部化,从而去除比较劣势,实现各生产要素比例的最优化,在各要素协调作用下提高热带农业生产效率。

5 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发展策略和前景展望

5.1 提高认识,跳出比较优势陷阱

长期以来,海南从上到下都以海南岛所拥有的热带优势资源条件而自豪,以“健康岛”、“生态岛”等自居。但是绝大多数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均以发挥海南热带资源优势为前提,这种政策导向导致了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跟不上,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浪费,削弱了资源比较优势。目前,全省上下应加强认识,跳出比较优势的陷阱,集聚省内外、国内外优势资源,树立省内资源优势要在其他资源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而不是过度的依赖资源优势的观念,避免“肥田出瘪谷”的现象。

5.2 转变观念,打造学习型热带农业

学习型农业是能够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学习和集聚本地区欠缺的其他农业生产要素,达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均衡,从而实现各生产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海南打造学习型农业的根本就是充分认识热带资源比较优势,集聚其他欠缺要素,避免比较劣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笔者结合海南热带农业的现实情况,把土地延伸为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企业家才能引申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策略。因为自然资源属于自然优势集聚,笔者将从以下需要人为集聚优势的三方面提出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的具体内容。

5.2.1 集聚资本优势

长期的小农经济导致了海南热带农业资本投入跟不上资源投入的步伐,导致了农业产出效率的低。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热带农业的发展应该积聚大量资本,具体方式如下:首先,通过特区立法,在合理范围内引入境内外资本,吸引境外投资、跨国企业入股或国内有实力大型农业企业入驻等方式吸引境外资金进入海南热带农业项目,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农业项目经营运作、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等;其次,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包装推动龙头农业企业上市,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融资;第三,进行债券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发行债券,在债券市场融资;第四,完善财政和金融政策,加大财政对热带农业的补贴支持,推行更利于农业的金融产品新品种,比如对农业企业和农民银行贷款优惠等,引导资金向热带农业领域的流入等。

5.2.2 集聚技术和管理优势

加强与热带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学习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派出专家到国内农业发展先进的兄弟省份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对海南冬季瓜菜构成强大竞争的山东的冬季大棚种植技术等;在省内,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市南繁科技研究院和海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大学为支撑,加大人力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对热带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形成先进的热带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5.2.3 集聚人力资源优势

加强对本地农民和农产品经纪人的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热带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项目运营人才投身海南热带农业,在他们为海南热带农业做出直接贡献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地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这种有目的、有方向的人为优势集聚和自然优势集聚在技术上使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的各要素比例均衡,从而使各要素协调作用而达到生产率的相互提高而实现要素全面升值,达到生产函数的最优化,在集聚环上就表现出面积更大,更均匀(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过程见图2),从而把海南热带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内各部门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推动海南顺利建设成为我国热带农业基地。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⑤《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1]彭宗波,蒋英.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热带农业生态转型[J].热带农业科学,2010(9):90.

[2]张继军,等.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农业发展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1):18.

[3]王芳,高佃恭.海南省农副产品加工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8):69-71.

区域发展优势分析 篇5

一、自然条件优势

1、地理位置的优势: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来武汉两个月”之称.2、气候特征: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3、生物资源: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

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4、矿产资源: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一、经济条件的优势

1、产业优势:广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全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广州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轻纺、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以电子通信、家电、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头的许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广州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车工业的大发展是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广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利用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和组织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骨干项目带动,重化工业和支柱产业持续增长,支撑地位和发展优势基本确立,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能级、带动型方向迈进。

2、金融保险业 : 广州是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场活跃,是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金融机构发展迅速、门类齐全;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金融业务规模日益扩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金

容量不断扩大,种类增多。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分行和办事处超过3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办事处超过10家。

3、房地产业:广州房地产业(包括住宅、商厦和写字楼等)的综合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而稳定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足,市场化程度较高;多年来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持续高强度投入,各种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使广州房地产业发展结构更趋合理。

4、电信业:广州是华南地区信息中心,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目前广州市已建成了高带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5、GDP: 2008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8000亿元。达82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经济总量依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而人均GDP为8123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折11696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5%。但财税收入增幅出现回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二、区位优势条件

1、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所在地,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市位于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因为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

三、人文优势条件

1、文化:广州又称“羊城”、“穗城”,既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优秀旅游城市,还是著名的侨乡。南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广州优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也使得广州常年鲜花繁盛,独得“花城”之雅号。广州有着2200多年的文明历史,并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素以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主要有镇海楼、南越王墓、陈家祠、六榕寺、光孝寺等景点,以及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景观:黄花岗烈士陵园、农民运动讲习所、三元里抗英遗址、黄埔军校旧址等。白云山、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看点,与历史景观共同构成了广州市区丰富多彩的景观群。同时,广州还是美食和购物的天堂,老西关里各种别具风味的小吃,遍布市区形形色色的市场,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都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粤菜的形成历史悠久,大量中原移民岭南,使广州饮食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早在汉魏时,广州的蛇肴、烤鹅和鱼羹已有影响;宋末时,宋帝带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传到广州民间;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大量涌入,广州万商云集,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市场。粤菜博采中原美食和西餐之长,再吸收广东境内地方菜的优点,正如广州的文化,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形成了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独具特色的广州饮食文化,并赢得了“食在广州”的美称,名扬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味佳肴,感受这独特的岭南饮食文化。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也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

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四、竞争力 交通:中国第四大港口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货物吞吐量达1.68亿吨。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铁路

广州目前有五个火车站:广州站(客货运)、广州东站(客货运)、广州南站(客运)、广州北站(客货运)、广州西站,组成的广州铁路客运枢纽是我国铁路四大客运中心之一,铁路有京广铁路复线、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铁路、广深电气化铁路、广九准高速铁路等线路。高铁

运行中的武广高铁、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铁,建设中的广珠澳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京港高速铁路、杭广快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构成四通八达的路线。轻轨

广珠轻轨、广佛江珠轻轨、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佛莞深城际、广佛珠城际 公路

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106、107、324、205国道为骨架,以三道环线为系带,连接各条国道,贯通广东省内98%以上的县、市、镇,并接邻近省市的公路网络。市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很快。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网: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华南南路一期工程、广园东路、四条内环路放射线、珠二环。高速公路

广州作为华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有广清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广深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广三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经济:

广州开发区工业产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土地面积利用高效。今年1至10月广州开发区累计完成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多家。重点企业是广州开发区产值高速增长的主力军,产值排名前30名企业1至10月累计完成工业产值上千亿元,占全区的78.64%;今年新投产企业是产值高速增长的生力军,新列入统计的新投试产企业已达60余家,1-10月共完成工业产值25.17亿元,新投试产企业将在次年上半年形成强劲的生产力。

为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以科技兴市,广州市科技局主办了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平台由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一站式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平台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和融资机构参与共建共享,有效串起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的上、中、下游各环节,解决企业和个人在成果的研究开发、生产设计、推广转化等环节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科技服务力量分散、资金筹措困难等造成的周期过长、成功率低等问题。平台以广州科技成果网为载体,长期在线收集优秀成果及服务需求,为广大企业

优势发展策略 篇6

关键词:秦皇岛;俄罗斯;旅游,优势;前景

一、秦皇岛环境优势分析

1.历史文化环境优势

秦皇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秦始皇曾在这里求仙拜海;魏武帝曾在这里观潮赋诗;清王朝的康熙、乾隆等五位君王都曾在这里登高远望,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在这里望海抒怀,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不朽诗篇。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明代万里长城三大名关的山海关位居于此,由于地处要塞,自古有“山海关,关山海”之誉,更有“两京锁匙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早在 1898 年,清政府就正式将北戴河开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距今已百年有余。许多中外名人纷纷踏入这块带有殖民地历史色彩的避暑地,修筑了数百处风格各异的别墅,为北戴河留下了具有“名人情愫”的别墅群。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中央首长暑期办公、休憩之地,成为享誉中外的“夏都”。目前,全市共有以天下第一关、长城之首老龙头、全国八大著名观日出点之一的鸽子窝公园、号称全国之最的滨海大漠黄金海岸沙丘、秦始皇梦求长生不老药的求仙入海处、国内最大的市内野生动物园----秦皇岛市野生动物园、有北国黄山之誉的祖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四十余个景区(景点)。

2.地理环境优势

秦皇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阳光明媚,四季分明。境内横亘着 260 公里古长城,红墙绿瓦;绵延着 126 公里海岸线,沙细、滩缓、水清、潮平,碧海金沙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秦皇岛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优秀的天然浴场与沙滩、海上活动场所。秦皇岛市有完好的山区植被和广阔的林区,森林覆盖率位列河北省第二位,达到34.45%。同时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对于一年中要度过一半寒冷、阴暗季节的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秦皇岛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沙滩、自然的生态环境最能满足他们的出游需求。作为中国北部的交通枢纽之一,秦皇岛在海陆空方面对俄罗斯都有极大的便利。近年来,由于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俄罗斯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俄罗斯已成为秦皇岛第一大入境客源国,并且是增长幅度最快、消费水平最高的重要海外客源市场,特别是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休疗度假的人数越来越多,使得秦皇岛市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接待俄罗斯游客海滨度假最多的城市。根据秦皇岛市旅游局的统计,2011年,接待俄罗斯游客52089人次,同比增长4.6%,2012年,53600人次,位居入境客源国首位,接待俄罗斯直飞包机33架次,比2010年增长一倍。

二、对俄罗斯旅游的深化策略

1.明确城市宣传定位

将长城、海滨、沙滩等魅力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作为宣传重点,与“北戴河相当于俄罗斯的索契”、“中国夏都”、“奥运协办城市”等闪亮的城市头衔捆绑宣传,增加俄罗斯游客对秦皇岛旅游的認同感和亲切感。

2.大型景观高科技化

俄罗斯境内多以天然风景为主, 俄罗斯人对一些经过人为开发, 投入巨资打造的旅游项目很感兴趣。要继续打造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新澳海底世界、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乐岛海洋公园等旅游项目,在园内增加一些现代的、高科技含量的旅游设施,完善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功能。

3.创新旅游服务

目前,来秦皇岛的俄罗斯游客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旅游淡季旺季的分界非常明显。可以通过扩充其他类型的旅游服务,例如温泉疗养,吸引冬季的俄罗斯游客。同时,大力创新秦皇岛现有的旅游服务,丰富对俄罗斯旅游的花色品种。例如增加节日型旅游,大力宣传南戴河的荷花节、北戴河轮滑节、昌黎的葡萄酒节、秦皇求仙入海处的庙会、山海关的樱桃节等开拓秦皇岛对俄旅游的市场。

4.加快服务型人才储备

随着俄罗斯游客的不断增多,应尽可能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快培养服务业人才。为提升秦皇岛对俄服务质量和水平,各中、高等院校可加设俄语专业,稳扎稳学俄语及风俗文化,并适时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对现有服务人员加强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本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掌握本服务业所用的专业知识和基本俄语,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俄罗斯“汉语年”和中国“俄语年”活动每年都在成功举行,也应该经常组织秦皇岛的各高等院校与俄罗斯高校互派留学生和教师相互学习,广泛进行两国之间的艺术、音乐、展览交流活动,以此促进两地的文化、经贸发展。

5.规范市场服务

在北戴河的石塘路市场、各医疗按摩、康复中心等场所,服务价格相对比较混乱,秦皇岛市物价部门应当整治各类价格欺诈现象,还市场公平的秩序,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6.建设河北省旅游纪念品集散中心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地域旅游资源丰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燕赵文化,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丰富的物产是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基础。将富有特色、做工精细的省内旅游工艺品及土特产品在秦皇岛销售不仅可以为货源地带来经济利润、促进文化开发与保护,同时也能丰富秦皇岛旅游商品市场,满足游客购物需要。

总之, 秦皇岛对俄旅游应该在把握好秦皇岛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优势基础上, 在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的同时,明确城市宣传定位,创新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市场,加快服务人才储备,形成具有文化内涵、适应市场需求的对俄旅游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姚 毅 张冠斌:中俄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讨会,2006.

优势发展策略 篇7

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作为海洋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世界各个沿海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海洋资源开发来看,海滨、海岛旅游业与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等一起已构成海洋支柱产业。[2]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海洋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约为2 500亿美元。我国拥有约300 km2的海洋国土,发展海洋旅游的资源条件得天独厚。《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滨海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全年滨海旅游增加值3 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

辽宁省是我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全省海岸线总长2 920 km,其中有大陆岸线2 292 km,有岛、坨、礁506个,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海岛266个。全省管辖海域面积6.8万km2,滩涂面积20.7万hm2。实施建设“海上辽宁”战略以来,依靠科技进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滨海旅游业在内的海洋经济6大支柱产业。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24.6亿元,增加了超过18倍。为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及区位优势,2005年初,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五点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沿海经济带,将为包括海洋旅游在内的辽宁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必须看到,与海洋旅游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我国沿海一些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省的海洋旅游开发尚不完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极不平衡。为促进辽宁海洋旅游向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领域发展,科学评价辽宁海洋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并以此制定有效的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辽宁海洋旅游区位优势特点

区位优势泛指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或某项经济活动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也必然会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3]区位优势的构成条件十分复杂,其因素涉及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同时,区位优势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优势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良好的海洋环境为凭借,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区位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我国沿海其他省份的对比研究,本研究从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三个方面比较分析辽宁省与我国沿海其他省份海洋旅游产业的区位特点。综合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一)海洋旅游资源区位

辽宁濒临黄海和渤海, 海岸线绵长, 周围海域辽阔, 岛屿星罗棋布, 海岸类型多样, 其间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由于受到海岸地质地貌、海岸类型、海水动力条件及历史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海洋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本研究选取大陆海岸线、岛屿数量、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旅游城市和近海海水质量状况等6项指标, 通过国家海洋局“200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和“2007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所提供的数据资料, 统计分析我国沿海九省、区的海洋旅游资源状况。其中指数确定的方法是:根据各样本原始数据, 确定各组中位数, 以中位数为基数, 除以其他各数值, 得到各项目指数, 各项目指数求和并排序得出评价结果。

从统计结果及相关研究可知, 辽宁的海洋旅游资源条件总体上在全国处在上游位置, 海岸线绵长, 海滨城市多, 近海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也不乏具有较高等级, 且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但由于受到包括重化工业比重大、沿海垃圾的无序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沿海水环境状况质量不高, 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分布的大连湾、锦州湾、辽河口等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为此制约了海洋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海洋旅游客源区位

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旅游发展的客源区位条件在海洋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发展的客源条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涉及区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产业规模等。选取区域人口规模、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代表客源区位的经济基础条件,以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游客数量和星级酒店数量代表客源区位的产业发展条件,通过查询2007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我国沿海九省份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客源区位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虽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同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相比,产业发展的客源区位优势仍有一定差距,总体上处在中游水平。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辽宁省海洋旅游产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注意发挥在其他领域的优势,通过政府主导和区域合作等途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三)海洋旅游交通区位

交通是连接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纽带,在一定意义上,海洋旅游发展的资源区位和客源区位优势是通过良好的交通条件来实现的。选取铁路、公路、港口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四大方式,并分别以铁路旅客周转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规模以上港口数量和沿海机场旅客吞吐量为具体指标,通过查询2007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国家民航总局《200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统计分析我国沿海九省份发展海洋旅游的交通区位条件。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同我国沿海多数省份比较,辽宁省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辽宁省铁路网密度高,高速公路、港口运输、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齐全,且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准。与浙江、福建、海南等我国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和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影响较好的省份比,辽宁的滨海交通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实施“海上辽宁”战略,构筑“五点一线”海洋经济产业带,将更加凸显辽宁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和良好条件,对沿海旅游交通进行有效整合,是摆在辽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辽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促进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

海洋旅游资源具有整体性,海洋旅游产品有着可替代性,传统的海洋旅游资源及其管理工作又涉及交通、林业、农业、国土、文化、宗教、水利等诸多部门。从辽宁沿海自身来看,辽宁海洋旅游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并存,但总体上讲,辽宁省环渤海六市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大于空间的竞争性。[4]“长三角”和“珠三角”海洋旅游的发展经验证明,政府主导、区域合作、部门参与、市场运作是一条基本经验。从发展区域旅游来看,辽宁与河北、天津、山东等省份同处于环渤海区域,旅游资源及沿海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强,通过走联合开发、整体开发、系统开发的道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环渤海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摆脱辽宁自身在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方面的较不利局面。环渤海区域各级政府及政府间通过协商统筹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联合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括对旅游资源、产品、路线的整合和优化,协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旅游大环境的改善提高。同时,辽宁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向内陆延伸,与内陆省市加强合作,把海洋旅游与内陆地区的乡村旅游、文化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等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互派客源、组合包装旅游线路,以塑造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

(二)搞好滨海旅游城镇体系建设

城市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跨区域旅游的游客中转站,在区域旅游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旅游资源只有与现代城市拥有的接待设施和服务体系相结合,才能构成旅游产品,由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财富。[5]辽宁省滨海地区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高,这是发展海洋旅游的巨大优势。旅游城镇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相互联系,它们在旅游、交通、网络、信息和设施服务等方面联系紧密、协作顺畅,在服务旅游者这个层面上达到互补,实现共赢。根据旅游城镇体系的作用和辽宁的实际特点,构建以大连为核心,以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为区域中心,并由若干个沿海特色旅游乡镇所构成的海洋旅游城镇体系。辽宁省滨海公路工程的启动,为这一体系的建立带来了机遇。大连作为全省海洋旅游的核心,要突出其极化与扩散效应,通过提升海洋旅游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提高对辽宁海洋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五个海洋旅游的区域中心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树立差异化的海洋旅游形象,实现海洋旅游功能互补;若干个海洋旅游特色乡镇要以具体的海洋旅游资源为依托,坚持重点开发、整体开发和深度开发的原则,以适应全省及区域旅游发展的要求。构建滨海旅游城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发展航运交通,优化海上旅游交通结构,逐步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辽宁沿海地区旅游交通体系。

(三)高度重视滨海旅游文化的整合和提升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6]它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辽宁沿海地区开发历史久远,长海县广鹿岛小朱山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6 000~4 000年前,这里的渔业生产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作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辽宁的海洋旅游文化主要体现在: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浩气长存的近代军事文化、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浪漫时尚的现代海洋休闲文化。这些海洋文化资源往往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都从海洋文化中找到了立足,彰显了旅游资源的优势。在辽宁海洋旅游文化的开发中,一方面要注意从纷繁复杂的海洋文化宝库中撷取精华,经过精心选择、挖掘、整理和组合包装,向旅游者推出能够展示辽宁大海独特魅力的海洋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辽宁海洋旅游文化开发,不仅要突出与内陆文化有较大差异的海洋文化特色,同时要注意充分考虑到特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坚持市场导向,针对东北、内蒙、环渤海区域等主要客源的文化背景,注意实施开发的差异化策略。

(四)坚持海洋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海洋旅游产品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以海洋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用以满足旅游活动需求的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的总和。[7]近些年来,除了大连地区的观光、度假等几个常规旅游项目开发得较好外,辽宁省其他相关海洋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明显发挥出来,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专项和特种旅游项目相对缺乏。多数海洋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性差,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系列。辽宁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形成以大众游客为主导,同时面向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实现在观光、度假产品基础上的,包含海洋文化旅游、体育竞技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民俗旅游、海岛及远洋探险旅游、豪华邮轮旅游、潜水观光旅游、节日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等多种旅游的立体产品格局。同时,要不断增加旅游活动的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提高产品的体验价值。通过参加海洋旅游活动,不仅使游客充分享受到“看海、吃海、玩海”的乐趣,更要使他们能够“亲海、爱海”;在旅游活动中,不仅愉悦心情,恢复身体,还要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意志受到磨练,理性得以升华。

(五)把海洋环境保护放到突出的地位

辽宁省是一个工业大省,重化工比重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上人口膨胀和沿海开发范围的扩大,海洋资源遭到破坏,海洋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加重趋势。据统计,辽宁沿海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沿海污水入海总量的10%。这些污水多由沿海排污口、入海河口、港湾等直接或间接排放入海。[8]根据《2007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当年全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达8 150 km2,比2006年增加2 800 km2。滨海湿地和海湾等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加剧、油类和重金属等污染加重、生境丧失和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影响了滨海景观环境的健康和食物安全,是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主要威胁。为此,在调整产业结构、统筹规划、严格管理的同时,对海洋旅游的发展的规模总量、时空安排和战略重点等都要进行科学筹划。搞好海洋资源普查,坚持有重点、分时序、重效益的开发原则,对一些到目前为止开发难度较大、高品位的海洋旅游资源,宜妥善保护,以便实现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董玉明, 王雷亭.旅游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35-50.

[2]林越英.中国“新东部”与海洋旅游开发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5) :91-96.

[3]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26-30.

[4]李悦铮.辽宁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机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 (4) :114-119.

[5]董志文.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功能研究[J].海岸工程, 2002, 21 (1) :57-62.

[6]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

[7]郭鲁芳.海洋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生态经济, 2007 (1) :123-125.

优势发展策略 篇8

1 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魔芋产业的资源优势

全世界现在已经记载的魔芋种有170种,分布在亚洲的种有131种。我国目前己经发现并命名的魔芋种资源共有21种,其中有9种为中国特有种,14种魔芋资源在云南均有分布(不包括尚未鉴定到种的甜魔芋),占中国魔芋种资源的66.7%,包括花魔芋、白魔芋、滇魔芋、疣柄魔芋、南蛇棒、红河魔芋、结节魔芋、越滇魔芋、西盟魔芋、攸乐魔芋(珠芽魔芋)、田阳魔芋、勐海魔芋、东京魔芋、矮魔芋。虽然魔芋资源有170种以上,但可以供食用和其它用途开发的并不多。据报道,世界食用魔芋种仅有17种,在中国分布的有10种,占世界食用魔芋种的58.8%,包括花魔芋、白魔芋、滇魔芋、田阳魔芋、勐海魔芋、矮魔芋、西盟魔芋、疣柄魔芋、攸乐魔芋、甜魔芋,全部都在云南有分布地[5,6]。可见,云南魔芋产业发展具备非常好的资源优势。

1.2 魔芋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云南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区域。全省现有20个口岸,各类通道90多条,边境互市点103个。各条出入境公路、铁路和水运航道,使云南省汇集了西南、华南地区对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进出口物流,成为了第三亚欧大陆桥东段最重要的枢纽,为云南省优质魔芋产品市场的扩张空间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魔芋对生长环境有比较特殊的要求,主要生长在丘陵和海拔250m-2500m的山区荫蔽地带,气温为20℃-30℃,土壤水分含量在60%-80%之间,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中。云南适于魔芋种植面积广泛,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有魔芋的适种区,种植面积占全国魔芋种植面积的30%左右。

(1)曲靖市富源县是云南省魔芋发展的重点基地。曲靖市辖麒麟区和沾益、马龙、富源、罗平、师宗、陆良、会泽7县,代管宣威市,共115个乡镇。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东经103°58′37″至104°49′48″与北纬25°02′28″至25°58′22″之间,东部、东南部与贵州省的盘县、兴义市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罗平县、麒麟区相邻,西部与沾益县交界,北部与宣威市相连,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的东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3251 km2,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海拔2748.9m,最低海拔1110m,乌蒙山支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由于地处低纬度高原,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南部热、半山暖、北部凉的区域气候,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乡10镇,159个村(居)委会。2011年末总人口7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59万人,占总人口的89%。国土资源部门土地详查耕地面积10.061万hm2,其中旱地面积9.65万hm2,水田0.67万hm2,果园0.29万hm2,适宜种植魔芋的耕地约3.73万hm2。

(2)昭通市的永善县是云南省魔芋种植的另一重点基地。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岭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带,魔芋种植历史悠久,独特的气候资源、地形地貌及丰富的土壤资源,为魔芋的生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昭通市辖1区10县,山区面积占96.3%。全市耕地面积为5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08%。适宜种植魔芋的耕地面积约5.33万hm2,其中永善、绥江、鲁甸、巧家县的江边河谷地区,主要种植较大面积的白魔芋;镇雄、彝良、大关、昭阳、水富等县的山区主要种植较大面积的花魔芋。永善县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0′-28°30′之间,总面积2789km2。县城溪洛渡镇,海拔820m,距昭通市政府驻地200km,距省会昆明580km。全年平均气温16.3℃,降水量670mm,日照时数为1172.8h。全县共有133个村和4个社区,2772个村民小组。2010年年末总人口39.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1万人,占总人口的76.38%,非农业人口9.31万人,占总人口的23.62%。永善县特殊的亚热带典型立体气候非常适宜白魔芋生长,全县18个乡(镇)除伍寨、藏林外都能种植[8,9,10]。

除了曲靖市富源县和昭通市永善县两个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以外,在云南红河州、文山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楚雄州、大理州、昆明市、玉溪市、保山市等地均有魔芋的分布。可见,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很突出[3,4,5,6,7,8,9,10,11,12,13,14]。

1.3 魔芋产业基础优势

(1)云南富源魔芋种植历史悠久,以前农民多数是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上世纪80年代初,红砂石村农民梁奇伍率先实行规模种植后,带动了魔芋种植业的发展。1998年,富源县零散种植魔芋75.6hm2,2001年种植面积为733.3hm2,2011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7066.7hm2,其中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包含有“魔芋种芋第一乡”美称的老厂镇和“中国魔芋第一镇”的富村镇),千亩以上的村委会30个。2009年曲靖市农业总产值160.9亿元,占云南省农业的15%,居云南省第一位,其中:魔芋产量居全国前列,占全国的1/8。2011年,富源县产鲜芋10.3万t,产值35000万元,平均产值49515元/hm2,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2.6亿元的4.2%,占种植业收入15.8亿元的22.2%;全县农民人均魔芋收入503.1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9.7%;种植魔芋农民人均增收27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的53%。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占曲靖市的60%,占云南省的30%,占全国的10%。目前,富源县已经成为全国14个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之一。

随着种植业的兴起,富源县的魔芋加工也不断得到完善。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是富源县魔芋产业起源的创始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公司现有规模加工厂2个,魔芋种植基地7个,已建成魔芋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3条生产线,是生产魔芋干片、魔芋精粉、魔芋纯化粉、魔芋胶以及魔芋仿生健康食品的企业。2011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512万元,2012年1—7月已完成出口创汇165万美元。此外,富源还有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坤星源魔芋开发有限公司两家主要魔芋加工企业。

2003年富源县组建了由魔芋加工企业、种植专业户、营销大户、科研专家、科技人员和县乡村行政领导相结合的县魔芋协会。协会挂靠在魔芋研究所,负责具体业务。协会成立后每年都主持召开行情分析会,协调加工企业与芋农的收购价格。建立了万亩以上乡镇分会,千亩以上村委会农民魔芋研究会,构建了县、乡(镇)村、协会网络体系,拥有会员567人。分别在富村镇和老厂镇建立了魔芋专业交易市场,在种植千亩以上的村委会周边建立了小市场,形成了县、乡、村联动的市场营销网络,既解决了农民就近销售初级原料问题,又为外地客商到富源收购魔芋原料提供了便利[4,7]。

(2)昭通市2006年魔芋种植面积11134 hm2,其中:白魔芋5267 hm2,花魔芋5867 hm2,主要分布在永善、彝良、镇雄、绥江、昭阳和大关6个县(区);鲜芋总产14.3万t,平均产量12844.5kg/hm2;农业产值3.16亿元,增3600万元,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7.20元;生产精粉2310t,加工鲜芋20700t,加工率13.5%。2009年全市共完成魔芋种植13666hm2,其中白魔芋5800 hm2,占总面积的42.4%,种植面积比2008年的11933 hm2增1733hm2,创昭通市魔芋种植面积新高。2010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0200 hm2,比2005年增长10%。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昭通市的主要魔芋加工企业,它是国家级无公害魔芋种植基地和魔芋脱病毒扩繁项目实施单位,是全国魔芋行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多的企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永善县生产的“金江白魔芋”品质非常好,葡萄甘露聚糖含量高达74.04%,在省内外都享有盛誉,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较大。同时,永善县“金沙白魔芋生产基地的建立”和“魔芋间(套)作技术的推广”为全省、全国魔芋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永善县已经成为了全国14个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之一,魔芋种植、加工及经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8,9,10]。

综上所述,云南富源和永善县的魔芋产业具有非常好的前期优势和带动作用,为云南魔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魔芋种植、加工项目的不断实施,将带动更多农户从事魔芋种植,满足魔芋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促进我省魔芋产业的发展壮大。

1.4 魔芋产业科技支撑优势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主要有作物种质资源、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应用植物病毒三大学科方向,建设有农业生物资源与农业生物技术两大平台,是我国南方高原地区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国内外合作交流及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在省、市、州、县各级管理部门的资助和项目主持人王玲研究员的带领下,通过承担“魔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优质加工型魔芋及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魔芋良种选育、高效繁育技术及良种示范推广”等一系列项目,获得专利4项;在富源、沾益、曲靖等地建设了魔芋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优质高产商品芋生产基地,完成了新品种“云芋一号”的试验示范和品比试验,培育出了9个组合的魔芋杂交种,探讨了单倍体育种试验;调整了试管芋生产技术方案,提高了种苗繁殖系数及质量,在国内首次进行了珠芽魔芋的批量化生产;完善了高产商品魔芋种植技术规程;与昭通三艾有机魔芋公司、版纳州农科所、四川维斯特集团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同进行魔芋种苗(芋)的产业化生产,为魔芋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3年富源县人民政府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共建了编制10人的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从农业系统内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乡镇配备了魔芋技术人员和村魔芋辅导员,组建了县、乡、村130余人的科研与技术推广队伍,构成了以县魔芋研究所为龙头、乡镇技术人员为纽带、村魔芋辅导员为基础的辐射带动广大芋农的科技支撑体系。魔芋所成立后,大家立足于魔芋大田生产和农民需求开展科研试验,筛选成熟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省、市各类奖励6项;拥有2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发表了“云南省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控制魔芋软腐病”、“魔芋种球田间越冬控制软腐病效果试验”、“魔芋地膜高产栽培技术”、“不同基肥对魔芋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魔芋与玉米间载对魔芋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论文。此外,魔芋所还与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园林园艺学院、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从魔芋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同时,还与云南省绿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云南锦田植保科技公司和昆明恒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微生物专用肥和智能温控魔芋烤房,进入大田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4]。

1.5 魔芋产业已具雏形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下,云南建立了魔芋研究所,能够及时地解决魔芋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魔芋的种质资源、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均积累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云南已经建成了富源和永善两个全国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一批魔芋种植能手和营销大户逐步形成,魔芋专业合作社正在逐步涌现;已经建成了富源县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昭通市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魔芋加工龙头企业,具备了魔芋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生产能力。综上所述,云南已经形成了“基地+企业+科研+合作社+芋农+市场”的魔芋产业链,正在“产销一条龙”的魔芋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2 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劣势

2.1 基础设施较差,加工企业较弱

在云南的一些贫困山区田间灌溉排水渠系、水工建筑物等配套辅助设施仍然很差,农田尚需整治,田间道路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就是在魔芋生产重点基地富源县这个问题依然很突出,生产中所需的贮藏室、考种室、网室、种芋库房、农机具房、晒场等土建工程及相关的附属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室以及必要的常规育种、检验配套仪器设备,无法开展土壤成分分析、魔芋品质检测等常规分析检测工作,以致无法完善当地的质量管理体系,扩大种植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云南省虽然魔芋资源丰富,但是对农产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精深加工较差。产业研发装备比较落后,加工厂房还有待于进一步改扩建,加工设备设施尚需要更新换代。目前,富源县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昭通市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初级原料精粉为主,膳食纤维、魔芋胶等保健食品市场占有量较小,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业链短,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经济效益较差,严重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发展。

2.2 科研团队力量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现在仅有5人从事魔芋科研工作,魔芋研究所也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学生进不来,知识老化,造成新品种选育进程较慢,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差,在魔芋产业技术创新上,重复、模仿、跟踪较多,源头创新能力不强,魔芋基础研究薄弱。优秀人才匮乏,新思路、新设计较少,严重制约了云南魔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3 产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效益不高

目前,每年富源县人民政府投入魔芋产业的经费近600万元,主要用于魔芋基地建设、病虫害防治研究、技术推广示范、加工企业的扶持、市场建设与产业文化体系建设等项目。但是针对一个前人研究少,问题多的新兴产业而言,从科研基础研究到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等,产业环节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4,7]。云南魔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投入,省级投入不够,企业投资等其他资金渠道狭窄。所以,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保障云南魔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 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1 国内外市场的挑战

魔芋含有丰富的葡甘露聚糖,此外还含有果胶、生物碱、淀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广泛用于医药、食品、石油、纺织印染及轻化工等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化,人们对魔芋制品的需求必将与日剧增。我国现有人口13亿,如果按30%的消费人口,年食用精粉1kg/人,那么我国每年需魔芋精粉就达4.2万t之多。而且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魔芋的新用途将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在医疗功能方面更受青睐。日本是魔芋消费大国,年消费量折精粉约在1.2万t。近年来由于受台风、气候等因素影响,加之年青一代农民对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不高,日本魔芋种植面积逐年缩小,自供能力逐步衰减,市场缺口逐步增大,价格不断上扬,日本从国家层面把魔芋精粉列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15万元/t-30万元/t,国内市场价格5万元/t-8万元/t,出口价格优势突出。随着日本关税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放开,给我国的魔芋精粉占领日本市场带来了机会。

1989年美国食品医药局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及俄罗斯等欧美国家开始注意到魔芋的广泛用途。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品与营养部食品化合物大典编委会所编写的《食品化合物大典》,公布了对魔芋粉的性质、用途、要求和鉴定方法。目前,美国已将魔芋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并生产出降血脂、降胆固醇和减肥用药。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对魔芋食品和药品也引起广泛地重视和兴趣,现已开始批量引进魔芋精粉和魔芋精粉制品。欧洲各国由于受生态环境限制而不产魔芋,但对其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开展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预见,欧洲魔芋市场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地增加。有关专家估计,未来10年欧美市场对魔芋精粉的年需求量可能达到1万t以上。

综上所述,魔芋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国魔芋协会2006年统计:全球魔芋精粉总产量2.5万t,其中中国产量为1.5万t,占60%;日本产量为7000t,占28%;印度、缅甸、泰国产量为3000t,占12%。中国是魔芋生产大国,云南又是中国魔芋生产的主要产地。云南地处中国西南,位于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其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是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这使得云南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1]。东南亚、南亚拥有18个国家、17亿多人口,这给云南魔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

3.2 产业政策支持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现代化,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时机,可以说政策机遇千载难逢。国家、省、市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发展,云南魔芋产业具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典型特征,可力争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示范,加强魔芋产业化开发的成熟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确保云南省魔芋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云南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如果把云南省魔芋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一定会给云南省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强劲的优势,更有利于资本聚集和产业发展。

3.3 魔芋产业的威胁

魔芋适宜种植于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通过推广魔芋与玉米、林果等经济作物间套作,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云南省山区占94%,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且灾害连年不断,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滞后,这些因素都给魔芋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目前,种源、魔芋病害、连作障碍三大难题,仍然是基地建设面临的瓶颈。魔芋种性退化,繁殖系数低,生产用种量大;魔芋软腐病普遍发生,防不能治;连作病害加剧,土地资源轮作总量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云南魔芋种植业的发展。

湖北省是全国最大的魔芋生产基地,2009年,湖北省鲜芋年加工产值达9亿元,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依托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培养大中介、拓展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的战略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湖北省魔芋产业健康有序发展[15,16]。但是,云南省受到种植区域狭窄、病虫害严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云南魔芋种芋原料紧缺,极大地限制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望而却步,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由于创新的高风险而不敢投资,或转向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的技术创新,这非常不利于魔芋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培养。所以,魔芋产品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内,仍然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状态,魔芋产品很难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面临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这些威胁,如果我们不加快脚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奋起直追,就可能落在时代的后面,失去魔芋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4 发展云南魔芋产业的策略

4.1 加强宏观协调指导,制定云南魔芋产业化发展规划

云南魔芋产业化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机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科技先导、企业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理念谋划云南魔芋产业化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布局和战略。如果零散项目多,短期项目多,缺乏长远有效的规划,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信心挫伤。应当成立云南省魔芋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省魔芋产业发展相关重大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魔芋产业决策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服务职能,建立起加快发展云南魔芋产业的创新体制,形成统一认识,加强管理,促进云南魔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云南魔芋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云南魔芋产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要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营造吸引人才聚集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发现人才、尊重人才。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魔芋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和引进生物、化学、经济、信息等领域的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通过出国深造或参与国际技术、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培养一批魔芋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以及懂经济、会管理的市场型、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精通业务、反应敏捷、团结合作的云南魔芋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4.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促进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魔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脱毒苗到商品芋的获得,至少要3年的时间,再加上魔芋病害、连作障碍等问题,决定了魔芋产业技术创新过程较长,参与者众多,创新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技术和市场都存在较大风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云南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带动和盘活各部门的资金,采取财政、金融、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和政策杠杆,全方位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向魔芋产业聚集。要发挥云南省魔芋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引进外资、民间投资等渠道,支持魔芋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解决魔芋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对云南魔芋龙头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股票和集合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4.4 强化科技创新,构建云南魔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采取“走出去”战略,考察并吸收国内外魔芋科研、种植基地建设,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运作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云南魔芋产业发展思路,创建高起点的魔芋产业科学决策机制。特别要加强我省魔芋新品种选育和魔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攻关以及魔芋高产节本增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栽培与加工地方标准的制定、新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培育等工作。要尽快突破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魔芋新产品,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魔芋良种繁育和产业化基地,实现云南魔芋产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

摘要:本文概述了云南魔芋资源优势、魔芋产业发展的区位和基础优势以及科技支撑优势;指出了云南魔芋产业在基础设施、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不足;分析了云南魔芋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和政策扶持机遇。提出了加强宏观协调指导、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和强化科技创新等发展策略。这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魔芋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势发展策略 篇9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3%, 2010年总规模将达3 000万人, 并将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如按20%的贫困率计算, 我国高校家庭困难的学生人数将约为600万人。

资料来源: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moe.edu.cn/

显然, 在“穷国办大教育”背景下, “济困助学”成了现实需要, 如何完善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 成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而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时期大学生的勤工助学, 与以往的勤工俭学有了较大的差别, 现行勤工助学模式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与此同时, 高校勤工助学实体化由于其蕴涵着更深刻的育人功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拓宽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与质量, 促使勤工助学基金“造血”滚动增值, 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传统勤工助学模式进行反思, 发现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实体化的主要问题, 探索校内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展策略, 无疑显得十分必要而突出。

二、勤工助学实体化与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的优劣比较分析

(一) 研究样本

为了对传统勤工助学模式与勤工助学实体化进行比较研究, 本人设计了问卷,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考虑到时间、费用及本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等限制条件, 为了确保随机抽样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将抽样范围选在本人所在的上海电力学院南汇大学城校区, 抽样对象为学生、辅导员、教师、管理人员, 问卷发放采用访谈发放和电子邮件发放相结合的方式, 从而保证样本数量能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笔者于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20日共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157份, 回收率为78.5%。对于回收的问卷筛选的原则是: (1) 问卷中有多处缺答现象的予以删除; (2) 问卷填写呈现明显规律性的予以删除等。筛选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7.5%。

(二) 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的劣势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 源于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 即“勤以工作, 俭以求学”, 是勤工俭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勤工助学”这一名词的界定, 美日等国称为“工作助学work-study Program”。在我国, 最早是1984年由复旦大学科技咨询开发中心首先提出:勤工助学, 致力于自立成才, 将所从事的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自立素质的提高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目前对勤工助学比较普遍的界定是“指高等学校学生 (包括研究生) 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 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 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增长才干, 并取得一定报酬, 用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

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社会活动, 有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的特性, 具有实践性、助学性, 育人性等功能。而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时期的勤工助学, 与过去的勤工俭学相比, 不仅要在经济上发挥着济困助学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勤工助学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锤炼、知识上的补充和能力上的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传统勤工助学模式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如图1) :

(三) 勤工助学实体化的优势

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源于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 (段徐、祝秀香, 2005) , 即以某项 (类) 服务或业务为中心, 成立勤工助学基地, 通过勤工助学基地的产业化、组织化操作对学生个人的、暂时的勤工助学行为予以组织、整合、规范。刘景刚、夏吉莉 (2008) 从运行方式角度将勤工助学基地进一步分为非经营型基地和经营型基地两种, 经营型基地是以市场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盈利为方向、资助为目的的一种企业化基地形式, 一般由学校提供启动资金或经营场地等基础性资源, 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经营活动, 并根据经营收益获得资助。目前对勤工助学实体化较为普遍的界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市场运行的机制和规律, 将勤工助学资金转化为资本, 通过市场运作使其在增值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功能的活动。”

勤工助学实体化将分散的勤工助学力量整合起来做大做强, 不但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 而且能够实现资助类型由“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勤工助学实体化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技术型”、“公益型”、“经营型”、“服务型”等实体活动,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和就业意识, 而且能完成勤工助学从纯粹“经济资助”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功能”的转变。从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勤工助学实体化具体存在一些比较优势 (如图2) :

三、高校内勤工助学实体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 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现状

第一, 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我国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的需求。目前集中体现在资源匮乏、资金不足、岗位偏少。以笔者所在的上海电力学院为例, 万人学生规模和千亩大学城, 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在2007年前根本就没有, 发展到2009年底才只有4个。深入到班级, 笔者选择上海电力学院首家勤工助学实体化——自强亭的发源班级2005063班, 多达54%的同学无勤工助学, 校外勤工助学比例26%, 校内勤工助学仅为13%, 而参与实体化的勤工助学人数也只有7%。

第二, 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模式低层次重复, 尚无法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市场化、产业化的经济实体。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 勤工助学实体化模式集中表现为“公益性”“劳务型”和“服务型”, 如教育书报亭、大学生家教服务中心、大学生超市等, 缺少真正能走向市场和产业的“技术型”、“公司型”经济实体。高校内勤工助学实体化多属于低层次重复, 总体上处于“散兵游泳”状态。

(二) 勤工助学实体化的主要问题

第一, 对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战略高度认识不足

目前, 许多高校在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过程中, 很少有人将其放到整个高等教育教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活动是实现贫困生资助和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没有看到实体化是对勤工助学工作传统模式的重大变革, 是解决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众多顽疾的重要出路。勤工助学实体化往往满足于基地建设和岗位设置, 单纯以福利化方式运作, 将勤工助学学生看成是纯粹的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贫困工人”, 缺乏战略意识, 以至于很多勤工助学实体化后不久便入不敷出, 走向倒闭或者惨淡经营, 名存实亡, 非但起不到开发勤工助学资源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第二, 对勤工助学实体化的管理基础准备不足

目前, 勤工助学实体化往往以勤工助学基地的方式出现, 基地建设纷纷上马, 但是后续的管理工作却跟不上, 缺乏健全的“公司化”规章制度、必要的岗前培训以及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等。各种条例、规章流于形式或内容陈旧, 没能根据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作适时的修改, 对实际工作不具备指导与规范的作用, 以致同学在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屡屡出现。

第三, 对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市场开拓动力不足

目前, 高校将勤工助学管理组织仅视为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 而不是将其定性为既是管理部门, 又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体”的组织, 致使勤工助学管理部门权力有限。与此同时, 高校一般将勤工助学基金放在学校财务处, 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对资金只有分配权而没有使用权。基于此, 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往往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 忙于应付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 从而导致对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市场开拓动力严重不足。

第四, 对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模式创新策略不足

日前, 勤工助学实体化主要局限在经营型、销售型勤工助学实体化, 个别勤工助学管理部门甚至狭隘地认为勤工助学实体化就是开商店、开网店, 观念的陈旧直接导致创新的缺乏, 从而限制了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良性发展。

四、高校内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策略

(一) 与创业、就业相结合, 从战略高度大力支持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

勤工助学实体化与创业、就业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且这对拓展勤工助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策划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和支持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发展, 有目的地挖掘和发挥它对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功能, 将勤工助学实体化这块蛋糕做大, 以更好地开发运用勤工助学资源。

由于勤工助学实体化遵循“项目化、市场化、实体化”的经营模式, 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勤工助学能够提高综合素质, 能够让学生在勤工助学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 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时, 也使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更磨炼了学生的思想和意志, 加入勤工助学实体的人员由于在任职前都接受了高校的岗前培训, 并且他们在任职的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相关的工作经验, 自然在就业的问题上具有更大的可供选择的余地。比如, 广外“云山模式”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建设始于2003年, 建设的启动资金由学生勤工助学基金支出, 学校无偿提供场地, 这些实体坚持“勤工助学、专业实习、创业实践、思想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师生”六位一体的工作理念, 由学生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管理、独立核算, 这些实体既是勤工助学济困育人的平台, 又是就业创业的实践基地。据统计, 在学生勤工助学中心锻炼过的学生就业率均达100%, 其中进入中国宝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占40%, 另外, 多名优秀毕业生已实现了自我创业的梦想。

(二) 科学规划机构和人员, 完善勤工助学实体化的管理层次与管理方式

勤工助学实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和实施机构, 做到人员、机构、制度、经费的四落实, 建立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勤工助学实体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从管理层次上看, 可以包括4个层面:第一层为指导层, 应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牵头, 吸纳包括学生处、团委、财务、创业指导老师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负责勤工助学实体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方向规划;第二层为职能管理层, 可由学生担任, 设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策划等相关部门, 负责监督管理协调各实体的人事、资金、市场等问题, 并组织召开会议、负责规章制度的修订等;第三层为基地执行层, 具体负责经营活动的实际操作, 并接受第一、二层监督;第四层为参加勤工助学实体化活动的学生个体。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负责制, 下一层为上一层负责, 并接受上一层的指导和监督。

在勤工助学实体化的管理方式上, 必须改变集中型的繁琐管理, 向指导型、服务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开创性、能动性, 如在勤工助学实体化的岗位开拓方面, 勤工助学实体化管理机构只是起一种全面宏观调控和监督协调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的勤工助学实体化活动更为自由, 也使勤工助学实体化的管理更为柔性化。

(三) 引入市场机制, 构建勤工助学实体化的项目开拓模式

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发展, 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可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 一旦对勤工助学实体注入启动资金并为实体制定严格的、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从而促使实体在客观上成立之后, 各高校应当让实体具备独立的项目运营自主权。

项目启动之前, 必须对市场需求有全面地了解和充分地把握, 按照市场需求决定项目的取舍和项目的规模, 防止盲目上马。

项目运营之中, (1) 就项目运营内容而言, 既可以建立以劳动、家政服务、商场促销等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基地;又可以与学校和专业特点相结合, 建立以科技服务、科技发展、成果转化、产品营销为主要内容的智能服务基地。 (2) 就项目运营模式而言, 可以选择独立经营、联合经营两种模式。前者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启动资金, 基地在学校指导下自主经营, 在盈利中获得收益实现资助, 如基地化运作的家教服务工作;后者是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外来实体进行联合经营, 并充分利用外来技术和资金占领校内外市场, 利益共同分配, 学生从中获得资助, 譬如重庆邮电大学的联通服务站就是勤工助学工作和联通公司相结合而构成的联合经营类型。 (3) 就项目运营路径而言, 实践证明, 坚持立足校园是发展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有效途径, 专业型、多元化、品牌化的勤工助学实体化更能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最受学生欢迎。如全国著名的广外“云山”截至2010年1月, 共有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24个:云山咖啡屋、云山健身室、云山网球俱乐部、云山书屋、云山小站、云山精品屋、云山书报亭、云山凉茶坊, 云山兼职服务办公室, 云山水榭咖啡屋、云山书吧、云山广源数码港、云山健身室、云山周末舞会、云山书报亭、云山精品屋、云山自助服务部、云山兼职服务办公室、云山跳蚤市场、云山文体特区、大学生素质拓展营、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天鹅湖、语言学习与跨文化培训中心。 (4) 就项目运营管理而言, 岗位设置中, 应将资助理念与成本意识、效益观念结合起来, 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同时, 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在可能的岗位上实施竞争上岗, 增强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加强绩效考核, 在工资分配上采用“效益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根据岗位的经营性质和社会效益选择固定工资 (基地根据学生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 、浮动工资 (基本工作+效益分红) 、效益工资 (取消基本工资报酬, 直接根据效益进行分红, 工资收入和绩效挂钩) 等形式;另外, 要切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岗前和岗后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培养责任心、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

(四) 与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联动, 实现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高校勤工助学实体化的主体是学生, 但是大学生在校时间通常3-6年, 一般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时间也就是1-2年, 在“铁打的实体, 流水的学生”的情况下, 团队的凝聚作用和传承作用非常重要, 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执行团队, 是勤工助学实体化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校园社团一直以来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园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平等交流的空间。勤工助学基地实体作为学生资助项目, 以学生社团为运行的公共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 将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建设与勤工助学实体化建设相连动的运营模式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与勤工助学实体化相连动的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凭借积极的社团理念, 通过有效的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运作, 建立一种与社会联动的评价和运行机制, 为学生群体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自立解困、自强发展的平台。首先, 有利于勤工助学学生广泛、主动参与。以社团建设为实体化项目管理的核心团队, 发挥社团在校园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学生关注并参与进来。其次, 有利于实体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社团的建设是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不会因为成员的变动而停止运作, 即便有成员毕业也不会影响社团工作的开展。再次,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社团工作根据担任角色的不同能提高贫困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应用自己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与人交往能力、学习团队合作精神。最后, 有利于贫困生摆脱心理负担。社团是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 且与自身学习、能力提高紧密相关, 这与从事打工赚生活费不同, 贫困生参与社团工作同时也能不脱离学生生活、有助于学业发展, 因而不会有强烈的心理负担。

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与勤工助学实体化相连动的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要在工作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社团与团队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工作宗旨, 让工作人员有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其次, 必须做好团队骨干的培养、选拔工作, 任用富有责任心, 有较强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团队骨干, 起到团队核心的作用。再次, 要根据各年级情况形成完善的团队梯队, 骨干与新进人员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关系, 新招聘的人员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 队伍一直保持较强的战斗力。最后, 通过各种特色团队活动, 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 培养团队归属感, 增强团队凝聚力。

基于自立自强奋斗型社团与勤工助学实体化相连动的自我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笔者所在的上海电力学院2007年4月成立了首个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实体化——自强亭, 完全交由学生社团自主创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这种全新的勤工助学实体化模式, 不但让学生们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创业体验和就业实践, 还在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的短短一年时间里累计发放勤工助学工资近5万元, 为社团贫困生提供了100多个固定的校内兼职及助学岗位, 实现了勤工助学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

[2]段徐、祝秀香, 高校勤工助学实体化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4) .

[3]伍力, 西部地区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 2007 (1) .

[4]刘景刚、夏吉莉, 高校勤工助学经营型基地的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1) .

[5]杨红波、林西平, 从输血到造血———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1) .

[6]张慧春、邢宝君、金国峰, 偏远地区煤炭高校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探索—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勤工助学企业化建设为例[J].新西部, 2009 (6) .

[7]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249.

[8]昊惠、张彦通, 加快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1) :59-60.

优势发展策略 篇10

关键词:体育产品,淘宝网,策略

1、体育产品在淘宝销售中的现状

1.1、销售产品的种类

鉴于体育有专业性和业余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医疗性体育和一般性锻炼体育;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区别, 根据体育自身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目前淘宝中所销售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竞赛体育项目用品;健身器材、器械;运动鞋服;户外运动休闲用品;其他体育用品。

1.2、种类数量上的对比

在众多体育用品中, 运动鞋服的种类及销售量是最高的, 其中各类运动所需的配套鞋服在网络购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列举相关热门运动的鞋服,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体育产品的销售现状。

各运动项目所需的服装以及训练鞋, 在淘宝网店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中以篮球类目对应的体育用品, 所占比例稍高。这与该运动项目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2、体育产品在淘宝网销售的优势

2.1、体育产品在销售中的成本降低

体育用品属于高附加值产品, 因而其销售成本通常在售价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甚至超过了制造的成本。一件成品的体育用品从生产到消费者的手中一般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生产商;运输商;销售商。在第一个环节无疑是产品价格最低的时候, 但是到达销售商的时候, 商品的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本身的价格。尤其是在第三环节, 这部分商品价格的提升无疑是最大的。作为销售商除了要为前两个环节买单之外, 还要额外的承担销售中所占用的人力、物力、销售场地以及宣传等等所带来的附加值。淘宝网销售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节约了第三环节的成本, 使原有价格提升很大的一部分不复存在。作为最终消费者的群众自然而然的也就享有了实体店里不应存在的超低价格, 而对于销售商可以更好地吸引顾客从而增加销售量, 可谓双赢。

2.2、体育产品销售的门槛降低

体育产品在众多商品中属于高消费的产品, 尤其是知名品牌的体育用品其价格更是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对于经销商更是要求甚高。首先就是店面的选址与装修, 如果想要有足够的顾客, 在选址上可不能吝啬, 除此之外还要有统一规格的装修, 招聘销售员等等。这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个体户是难以承担。但是当我们将这些体育用品放在淘宝店里销售时, 这些难题就不存在了, 经销商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就可以开一家阿迪或是耐克专卖店, 作为经销商只需要将网页做得精美一些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卖店。

2.3、体育产品的易存储性

网络销售中的体育类产品主要是服装、鞋子、运动器材, 此类商品在产品流通阶段中的储存阶段都有一个共性, 易存储, 不受保质期限制。尤其是运动器材类的商品, 这类商品在存储时保质期限最长, 在储存这类商品时做好防腐、防火工作就可以长时间的存放。商品的易存储性, 无形之中减少了商品销售中的成本, 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2.4、体育产品的易运输性

在淘宝网络销售中, 所有的体育产品都要经过物流运输, 运输时的简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到运输时的成本。体育类商品由于其耐压、抗衰的特性, 在运输时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处理即可包装运输, 如服装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包裹即可运输, 运动鞋使用自身的鞋盒即可完成包装。与食品的怕压, 瓷器和电器的怕摔相比, 体育类产品在运输时更加的简单, 所需成本自然的降低很多。

3、体育产品在淘宝网中销售所存在的问题

3.1、淘宝销售的安全问题

淘宝商城是一种新颖的网络营销系统, 同时也具备了网络营销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首先, 作为淘宝商家必须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是保证数据库的服务器的绝对安全, 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随着淘宝网购的普及, 一些安全问题频发, 最常见的就是中了木马或是遭遇了“钓鱼”网站,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着正规的淘宝店铺作为掩护, 然后利用钓鱼网站进行欺骗顾客。因此, 要想更好地发展淘宝购物, 必须加速培育市场, 创造比较成熟和规范的信用环境。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认证制度。

3.2、淘宝销售的信用问题

在淘宝网络销售中, 信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店铺的存亡。所以买卖双方也就在信用的问题上产生了担忧。卖家对消费者缺乏信任, 担心有些网民利用伪造的个人信息订购商品, 扰乱网店的正常营业。更有甚者竟然以此作为职业, 进行恶意的订购商品, 以给差评为由对淘宝店主进行网络敲诈, 对于这类人统称为“差评师”。作为消费者, 更担心卖家欺诈消费者的血汗钱, 担心卖家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坑害消费者。担心卖家的交易记录、评价是否真实, 店铺信誉度的好坏等等。“差评师”固然可恨, 但是专门给店铺提升信誉的“好评师”更让消费者憎恶, 误导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上当受骗。

3.3、淘宝销售的配送问题

淘宝购物除了同城交易之外, 其余的多与各物流企业密切合作。但是物流公司受到天气或是节假日的购物高峰期, 会延期发货或是增加发货的时间, 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的不变, 网上购物的方便快捷性就无从提现。加之淘宝网店销售的无边界性特点导致了淘宝网店客户区域的分散与不确定性, 少量的供给和过于分散的配送网络, 使一些偏远的地区运费高昂。顾客除了支付商品的价格外还要担负高昂的运费, 使得部分卖家失去由于成本降低而带来的价格优势。可见现在的淘宝店铺销售范围还是受到一定的局限, 淘宝购物的便捷性并未真正的让人人都能享受到。

3.4、淘宝销售的网店推广宣传问题

淘宝网店的开业与实体店有着相同之处, 就是在开业之处或是新品上架之后, 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尤其是新开的淘宝店铺, 在没有交易量、没有信誉的阶段, 是很难能够吸引顾客, 所以开业之初的宣传工作时重中之重。作为淘宝商家首先应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做宣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让有需要的朋友来帮忙成交几笔, 是店铺能够成功经营下去的良好开始。现今,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是遍布各家各户, 作为淘宝商家在开店之初不必纠结于交易量的问题, 应该多花时间, 通过各种聊天工具, 发微, 发博客, 在各大贴吧发广告, 来给自己的店铺做宣传。除去这些被动的宣传之外, 也可以主动地去收集顾客资料, 当有新品上架时, 可以及时的通知给这些老顾客。

4、体育产品网络销售的策略

4.1、提高销售物品的质量

对于体育用品来说, 其主旨是让顾客体会到健康与活力, 产品的实用性与耐用性是吸引顾客的亮点。消费者购买体育用品主要是希望使用该产品能够带来健康与活力。销售产品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 高质量的产品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作为淘宝商家不能因为顾客无法直接接触商品而弄虚作假, 这样虽然短期会带来较高的利润, 但是当较多的顾客投诉的时候, 也就是店铺关门的时候。

4.2、增加销售物品的品种

现金淘宝网络销售各种物品繁杂, 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网店, 由于资金的不足或者对于货物积压的承受能力不够, 往往出现无货或者没有此类产品的尴尬局面。这不仅丧失掉了一个顾客, 更为重要的事没能抓住顾客的心理。为了减轻淘宝业主的压力, 可以少量多品种的进货, 在销售过程中分门别类从而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网店。

4.3、提高店铺的浏览量

淘宝店铺和实体店铺有着一定的差异。实体店可以通过每天的客流量来评判这家店是否人气足, 而淘宝网店依靠的是浏览量, 当网店的浏览量很高时, 阿里巴巴公司会增加该网点物品的曝光率, 从而能够让其店铺物品在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店铺的浏览量, 就像是广告一样, 能够给这家店带来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 淘宝网店的浏览量高低是决定一家店铺销售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4、增加店铺的信誉度

淘宝网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店铺的信誉度, 淘宝网店不同于实体店具有可观察性及亲自体验性, 淘宝中的一切购物只能依靠店家简单的描述, 但是很难看出此物品的优劣。此时店铺的信誉度就起到了一定的直观作用, 顾客可以根据该网店的信誉度以及买卖双方的评价来确定这件物品是否值得购买。店铺的信誉度从另一个方面将本来虚拟的物品更直观的呈现在顾客的面前。

参考文献

[1]马宏霞.体育用品网上交易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5) .

[2]彭亮, 杨学明, 杨成.制约体育用品网络销售的因素调查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6) .

[3]顿中明, 易钦仁.体育市场营销网络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9) .

虚拟旅游的优势分析及其运作策略 篇11

[关键词] 虚拟旅游 思路 策略 优势

一、虚拟旅游的意义与现状

1.什么是虚拟旅游

虚拟旅游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终端身临其境地游览景点的一种旅游形式。它的方式大致是:虚拟现实技术系统营造虚拟旅游环境,旅游者通过计算机,运用某些设备完全进入虚拟环境中,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该环境,同时用于操作该环境中的物体。

2.虚拟旅游的背景

网站的旅游板块正在不断地丰富壮大,国外的Travelcity、Expedia、YahooOnline,国内的Sohu、Sina、163.net等网站中的旅游频道内容越来越丰富。一方面旅游网站越来越多,网上旅游信息资源愈来愈全面;另一方面关于旅游的内容逐渐多样化,层次也愈来愈深,于是侧重于景点的“虚拟旅游”也应运而生。

据美联社消息,45%的成年美国互联网用户利用了虚拟旅游的功能。年龄稍大些的用户更喜欢参加虚拟旅游活动,其旅游的目的地包括博物馆、大学校园、公园等。据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称,52%的年龄在40岁~49岁之间和37%的年龄18岁~27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参与了虚拟旅游活动。

3.虚拟旅游的现实意义

第一,虚拟旅游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有效措施。世界遗产的数字化,可以支持无限次地拷贝,可以支持人们远程浏览和欣赏那些易损而又有极高科研价值的旅游资源,避免了直接旅游破坏的产生。

第二,虚拟旅游是重现历史古迹的重要手段。很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只残存了一小部分或是全部消失,那些根据科考及史书的资料、加上人们的想象而制作成的虚拟景观,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者的遗憾。

第三,虚拟旅游是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途径。不论是想去参观自然界中人类无法或是很难到达的地方;还是想去了解因为经济或其他条件限制而无法深入探究的高科技的东西,虚拟旅游的出现,使得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第四,虚拟旅游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兴方式。互联网是一种新兴强势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高信息量、高速传输、时效性强、信息全球覆盖及互动性等等优势。

4.虚拟旅游的现状

虚拟旅游的数量迅猛增长。2006年中国虚拟型旅游网站的数量占中国旅游网站数量的三成之多。

由于虚拟旅游起步时间不长,故产品层次普遍较低,提供的内容几乎都只停留在表面上,或是一些广告、图片而已;对旅游者最终关心的风景区的资料不够丰富详细,深度广度不够。

此外,多数从事虚拟旅游业务的景区网站建设水平严重滞后。有的网站过分重视网站首页的感观刺激,加入大量多媒体,导致接入速度太慢;还有的网站则内容单薄、互动性差。

尽管目前水平较差,但虚拟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虚拟型旅游网站有超过实体型旅游网站的趋势。以美国为例,目前其虚拟型旅游网站占到了该国旅游网站数量的近六成。

表1 中美旅游网站类型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取自http://www.pandaholiday.com/数据整理,美国取自http:// www.pu.edu.tw/o

二、虚拟旅游的优势及与真实旅游的相关分析

1.虚拟旅游的优势

第一,自主性。任何有旅游愿望的虚拟旅游者,不受时间、空间、条件、数量等限制,都可以自主地选择和确定旅游的时间、地点、方式和途径,邀请导游或旅游同伴,选择任意形式的人们想像所及的任意虚拟旅游环境去旅游。

第二,超时空性。虚拟旅游能够将过去、现在、未来、微观、宏观、宇观、客观、主观以及幻想世界等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随地提供给旅游者。

第三,交互性。旅游者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手段与虚拟旅游中的物体、事件相互作用或交流信息。比如去虚拟园林参观,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癖好来随时修改。

第四,安全性。旅游者可以放心地在虚拟环境里旅游,不用担心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同时,它对于避免旅游活动影响自然、人文环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及自然生态的平衡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虚拟旅游对真实旅游的影响

(1)虚拟旅游对真实旅游的积极影响

①虚拟旅游将是真实旅游的主要营销方式。虚拟旅游比普通营销方式更优越,故它吸引的消费者和带来的旅游收入每年都在大量攀升(见表2、表3)。这是因为,虚拟旅游借助网络节省了建设销售渠道的费用,与其他媒体广告相比,其成本最低,故其价格折扣也最多。同时也因为,与传统营销4P组合不同,虚拟旅游讲求的是4C的组合: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它更注重和顾客生动、直接、高效的交流,消费者可以自由而直观地对产品进行选择,又可以及时地向旅游企业反馈个性化的需求。随着虚拟技术和安全保障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虚拟旅游将是真实旅游的主要营销方式。

②虚拟旅游促进真实旅游自身的飞速发展。营销方式虚拟旅游的出现,一方面使真实旅游在新增人文景观和服务设施发面,很容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扩大了真实旅游的地域竞争性,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都促使了真实旅游的飞速发展。此外虚拟旅游也被渐渐地引入到旅游规划中来,使真实旅游更完善、更以人为本。

(2)虚拟旅游和真实旅游的相关分析

①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会消弱真实旅游的吸引力。雅虎统计表明,为打开一个网页,浏览者最大忍受时间为8秒,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走掉。在旅游营销中,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不仅仅只是首页速度,其他的诸如:链接网址、导航系统、联系方式、景区配套、游客反馈、网站推广的设置与否、正确与否、更新周期等都会消弱真实旅游对体验者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潜在客户群的流失。

②虚拟旅游会成为较低收入者真实旅游的替代品。虚拟旅游会成为一种为广大较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开展旅游活动的可行方式,对人们心中向往却无法到达的旅游目的地起到暂时解渴的作用。正如影碟和家庭影院的出现,使很多畏惧电影院高票价的人选择了在家看“大片”。但始终虚拟旅游不会替代真实旅游,给他们带来生存危机。我们知道电话的发明,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易行,但是它并没有由此而取代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三、虚拟旅游的发展思路和运作策略

1.虚拟旅游的发展思路

首先,应加大虚拟旅游在真实旅游营销中的运用。真实旅游属于纳尔森的“体验性产品”,传统营销只是通过语言来描述,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信息需求,而虚拟旅游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此外,真实旅游中散客的快速增加,要求企业生产方式从标准化迈向个性化,虚拟旅游则可辅助完成“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

其次,虚拟旅游可以普及到真实旅游的规划中。由于虚拟旅游有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逼真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激发创作灵感,便于判断、易于修改、可操作性强,显著的人机交换功能、可进行联网规划设计等优点,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虚拟旅游必将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和发展。

延伸:媒体品牌优势与技术策略 篇12

Facebook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奇迹之一, 其崛起的过程却一直伴随着颇多争议声, 其中之一就是不少人认为“Facebook商业模式模糊, 流量虽大但很难盈利。”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Facebook围绕着其“社交”这一品牌优势, 打造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可以说, “社交”作为Facebook的核心品牌优势, 对其充分利用与延伸为Facebook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作为社交媒体, Facebook上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真实身份, 对于Facebook而言, 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用户真实信息和上网的轨迹。而这对广告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 区别于传统广告的互动广告便成为了Facebook最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同样, 也是这个社交性平台, Facebook开放性平台也是其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Facebook可以让开发者利用它的开放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 第三方可以读取Facebook的用户及好友等信息, 再利用这些信息开发游戏、工具以及投放广告。Facebook按照提供的内容进行收费和分成。

“我更关注能把媒体品牌优势进行延伸的战略与模式。”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常务副总裁Allen先生说到。

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使得媒体的含义不断被“刷新”。对于所谓“自媒体”或者“传统媒体继续被边缘化”的讨论不绝于耳, 无论孰是孰非,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新闻信息的来源与传播途径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如果说, 一切技术应用都是人类思想的体现, 那么我们也能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 以供我们了解并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应用, 并延伸到与之相应的用户和人群当中。

对于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展开业务这一问题, 具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的Gartner常务副总裁Allen先生表示:首先, 媒体可以通过微博与读者互动;其次, 每个微博的影响力不同, 媒体可以找到在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博和名人作为自己的采编队伍。而对于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的关注往往是大型媒体所不擅长的。

但寻找在细分领域和地方区域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和微博是一个问题。一是如何衡量其是否具有影响力;二是技术上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他们。而这样的寻找, 也是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的体现之一。

对于媒体来说, 其任何战略发展都是基于其自身竞争优势的。Allen副总裁讲到:“媒体作为内容提供商, 有着一些传统的发行渠道, 通过一定的渠道发行自己的内容。‘媒体云’的愿景是通过云来发行媒体的内容。但当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内容提供商自我保护意识十分的强, 主观上不愿意把更多的内容放到云端。另一方面, 当前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也十分的多, 就算某一家媒体计划做‘媒体云’的话, 也很难去辨别并决定哪一家是最适合自己的。”

上一篇:学习英语要注意的问题下一篇:沟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