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组合

2024-09-15

不同药剂组合(共7篇)

不同药剂组合 篇1

花生地下害虫、根茎腐病、疮痂病、叶斑病等病害常年严重危害, 难以防治, 损失较大, 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示范, 筛选了苗期用辛·拌磷防治地下害虫, 生长期用百泰、爱苗、花生超生宝药剂组合防治花生叶部病害, 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近年来,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甲拌磷等药剂已被威海市列为禁用农药之一, 因此为探索新的药剂组合, 进行了安泰生、拿敌稳、高巧等3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花生病虫害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文登市龙山办事处李家汤后村一农户花生田, 前茬作物小麦, 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 H值4.5、有机质含量1.27%, 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 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试验田施20%弘福来 (12-4-9) 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kg/hm2、中微肥375 kg/hm2。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33, 5月4日人工播种, 用种量225 kg/hm2, 垄距56 cm, 墩距20 cm。防治对象为花生蛴螬、花生根茎腐病、花生疮痂病、花生叶斑病等。

1.2 供试药剂

60%吡虫啉悬浮剂 (商品名高巧,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商品名拿敌稳,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商品名安泰生,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40%萎锈·福美双悬浮剂 (商品名卫福, 美国科聚亚公司生产,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商品名百泰, 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30%苯甲·丙环唑乳油 (商品名爱苗, 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0%辛·拌磷粉粒剂 (万荣欣苗化工有限公司市售生产) 、15%高氯·毒死蜱乳油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花生超生宝 (邯郸市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具体见表1, 采用大区对比, 不设重复, 试验区和常规区各667 m2, 空白对照区50 m2。5月3日下午拌种晾干备播, 辛·拌磷按比例与肥料拌匀后播种时沟施;花生生长期于初花期、下针期、结荚期3个关键时期喷雾防治, 用水450 kg/hm2, 用3WBS-16型手动喷雾器喷雾[1,2,3]。

注:处理B中辛·拌磷、百泰和爱苗药剂组合为文登区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好, 群众认可度高, 因此作为本试验的对照药剂;15%高氯·毒死蜱乳油用于防治棉铃虫;花生超生宝用于控制旺长, 促进生殖生长。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病害防治效果调查。

花生叶斑病、疮痂病于喷药前、最后一次用药后5、10、15 d各调查1次, 5点取样, 每点固定5墩, 每墩调查第1对侧枝, 记载病叶数、病叶严重度,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5,6]。花生叶斑病病叶严重度分级标准[7]:0级:无病;1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4以下;2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4~1/2;3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2~3/4;4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3/4以上;计算时, 按各级严重度上限的百分数计算, 即分别为0、25%、50%、75%、100%。计算公式如下:

1.4.2 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调查。

9月15日收获时每处理5点, 每点取1 m2, 调查地下害虫数量、为害果数、虫害果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8]。

1.4.3 安全性及增产结果效果调查。

观察药剂的安全性及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调查示范方案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每处理调查5点, 每点调查5墩, 并进行室内考种, 计算增产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第1次施药后和第2次施药后5、10、15 d观察, 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区花生生长正常, 没有发现药害现象。从表2可以看出, 第2次施药后5、10、15 d, 处理A防效分别达82.4%、80.2%和78.0%, 处理B分别达81.6%、79.7%和78.1%, 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 但与对照之间差异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 收获时调查处理A虫果率为0.52%, 处理B为0.26%, 而对照区虫果率达15.71%;空果率分别为0、0.40%和2.59%;处理A虫口减退率100.00%, 处理B为96.43%, 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明显。从表4可以看出, 处理A、B增产率分别达24.26%、24.34%, 用安泰生、拿敌稳、高巧3种药剂组合防治花生病虫害可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注:调查范围为5墩花生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拜耳公司高巧+卫福、拿敌稳、安泰生产品组合能够有效控制整个生育期花生地下害虫 (主要是蛴螬) 的为害, 防治叶斑病、疮痂病等效果显著, 提高花生产量和出油率, 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戴永发, 刘荣甫, 蒋建军, 等.三安生物土壤病虫害防治剂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150-151.

[2]丁国祥, 孙建芳, 韩桂琴, 等.卫福和高巧种衣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 :1011-1013, 1026.

[3]段瑞华, 王杭州.百泰60%水分散粒剂防治花生叶斑病[J].上海蔬菜, 2012 (2) :60-61.

[4]丰晓强.不同药剂拌种防治花生病虫害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2) :115, 117.

[5]韩明娟, 宋培培, 吴永贵, 等.爱苗等药剂防治花生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6) :288.

[6]刘琪, 吴峰, 邹华丽, 等.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 2012 (1) :21-22, 48.

[7]DB37/T 231-1996, 花生叶斑病测报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8]于艳茹.辽西地区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4) :181-182.

不同药剂组合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1.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柑桔黑点病 (Diaporthe citri, 无性态为Phomopsiscitri) , 试验作物为脐橙, 品种为纽荷尔。

1.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山地, 位于赣州市安远县。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 (土壤类型、施肥数量、浇水等) 均匀一致, 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1.2.1 试验药剂。

(1) 80%大生M-45, 美国陶氏益农化工有限公司; (2) 绿颖, 天津绿颖农药销售有限公司; (3) 25%阿米西达,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4) 70%甲基托布津,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1.2.2 试验设计。

处理1:25%阿米西达1250倍液;处理2:25%阿米西达125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3: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处理4: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5:80%大生M-45 600倍液;处理6:80%大生M-45 60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CK:清水对照。

1.3 小区安排

各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面积1.33hm2, 树间距3.5m左右, 试验区每个处理重复4次。

1.4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对柑桔树均匀喷雾。

1.5 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天气阴, 无持续风向, 18~20℃;第2次施药天气多云, 无持续风向, 23~29℃;第3次施药天气晴, 无持续风向, 24~34℃;第4次施药天气晴转多云, 无持续风向, 25~35℃。

1.6 调查方法及时间

1.6.1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5~6日。

1.6.2 调查方法。

按照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法, 每点调查2个梢, 考查每梢的所有果实,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分级按以下标准进行:0级:无病斑;1级:病斑细小、斑点不易辨析, 影响果实商品性不明显, 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以下;3级:病斑斑点容易辨析, 已经影响果实商品性, 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10%;5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11%~25%, 病斑斑点较大, 已经明显影响果实商品性;7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26%~50%, 病斑斑点大, 已经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9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0%以上, 病斑斑点大而明显, 果实商品性完全下降。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所得结果应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区各处理中, 相对防效最高的是80%大生M-45 600倍液+绿颖400倍液, 为80.48%;25%阿米西达1250倍液+绿颖400倍液的相对防效为71.06%。

3 小结与讨论

80%大生M-45加绿颖对柑桔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甲基托布津对柑桔黑点病防治效果不明显;阿米西达对柑桔黑点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由于本次试验第1次喷药时间较晚, 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从施药到调查结束观察, 柑桔生长良好, 未发现各处理药剂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建议继续开展药效试验, 改良方法, 探索防治柑桔黑点病的最适施药时间、施药次数等。减少农药使用, 提高经济效益, 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庆, 姜丽英, 徐法三, 等.防治柑桔黑点病药剂的离体和田间筛选[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36 (4) :440-444.??

[2]蔡竹固, 庄再扬.柑桔黑点病之田间发病消长[J].中国园艺, 1989, 35 (4) :239-246.

[3]蔡竹固, 庄再扬.柑桔黑点病之生态研究.台湾柑桔黑点病之发病生态及其防治[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病虫害学研究所, 1986, 1988:157.

[4]佐佐木笃.温州果实黑点病后期感染[J].日植病报, 1965, 30 (5) :246-252.

[5]张志恒, 赵学平, 吴电.80%M-45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黑点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园艺, 2004, 15 (4) :30-32

[6]王洪祥, 戴云喜, 林荷芳.柑桔黑点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04, 33 (4) :14-16

[7]Mondal SN, Agostini JP, Zhang L, et al.Factors affecting pycnidium production of Diaporthe.citri on detached citrus twigs[J].Plant Disease, 2004, 88:379-382.

不同药剂组合 篇3

1试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通城镇新华村2组,海拔1 250 m。矿质黄泥酸性土壤。

1.2供试品种

马铃薯选用“荷兰15号”,属感病早熟类型。供试药剂: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25%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上海杜帮农化有限公司72%克露500倍液、拜尔作物科学公司银法利800倍悬浮剂。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净作、3次重复。共设13个处理9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种植8行,行距50 cm,株距33 cm;每行种植15株,667 m2密度4 000株。1月5日播种,以施用1次清水作对照。各处理设计见表1。

1.4试验区气象

试验区1-7月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1.9℃,月平均温度12.6℃。1-7月雨日97 d,累计降雨量361.1 mm。雨水集中分布在5-7月,雨日28 d,累计降雨量263.7 mm。

1.5施药时间及方法

5月19日第一次施药,同时开展药前调查。以后分别于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施药最后一次调查在7月1日。

1.6防治效果计算

病情分级标准按《农业部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的执行。

2试验结果

2.1病指调查结果统计

晚疫病于5月17日开始出现中心病株,以后各阶段病情调查结果见表2。

2.2试验分析

从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来看,施药2次与施用3次药的防治效果要差,且产量差异很大。施用3次药剂后发生病害明显降低,产量大幅增加。与对照比较,施用药剂的比没用药防治效果要好,所有施药小区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施用药剂能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提高667m2产量,施药小区比不经的最高增产在109%。

从防治药剂组合来分析,2、3、5、6、7、9这6个小区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667 m2产量都在2 000 kg以上,产量从高到低为处理5、6、3、2、9、7、1,处理12产量最低。说明施用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能够达到高产的目的。处理6、3、2次之,因此防治效果以处理5、6、3、2为当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较好药剂组合[2]。

从投入与产出比来分析,处理1为1∶17.2,是试验区中最高投入产出比。其次为处理4。在大面积生产上虽然考虑投入产出比,但实际种植中还是注重高产高效。通常采用处理5、6、3为最佳地。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最好的最佳药剂组合为森锰锌、克露、银法利交潜用药,值得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摘要: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连续几年我们都在寻找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效益。本试验研究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及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3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产量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组合防治最佳,是防治晚疫病的首选组合。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药效,667 m2产量,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长魁,王多成.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9(5):290-292.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效果研究 篇4

长期以来, 烟蚜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随着防治剂量和防治次数的增加, 烟蚜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 寻找更有效、安全、特异性强的新型杀虫剂成为当务之急。同时, 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田间的天敌数量, 对环境造成了污染。12a-羟基鱼藤酮是一种植物源次生代谢产物, 其杀虫机理不同于常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来达到防治烟蚜的效果[2,3]。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传统的化学农药啶虫脒的田间药效对比, 找出高效低毒的烟蚜防治药剂, 为烟叶生产中有效防治烟蚜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花垣县道二乡接溪村示范片, 土壤肥力中等, 肥水管理同当地一般大田, 试验施药前未施用其他杀虫剂。试验烤烟品种为云烟87。供试药剂:5%啶虫脒、10%12a-羟基鱼藤酮 (湖南农业大学提供) 。

1.2 试验设计

田间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施用5%啶虫脒1 000倍液 (A) 、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 (B) 、空白对照 (CK) 。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666.67 m2, 种植密度为1 100株左右, 行株距为1.20 m×0.45 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期间不打顶。

1.3 试验方法

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药液量为750 kg/hm2。当田间烟蚜数量超50头/株时施药1次, 若蚜虫数量不足50头/株时, 需人工接虫。施药时间为移栽后30 d。施药前, 每小区选择烟蚜虫口数超过50头/株的5株烟株挂牌定点调查, 每点理调查10株。施药后定株调查记录蚜虫虫口基数和施药3、6、9 d后的活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调查烟株的农艺性状。

虫口减退率和防效的计算公式[4,5]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移栽后30 d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知, 在旺长期施用不同的药剂, 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 各处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施药后, 经目视观察未发现烟株有药害现象, 这说明试验所用药剂对烟株安全无影响。

2.2 防效

由表2可知, 在施药3、6、9 d以后, 处理A防效分别为94.90%、98.05%、99.62%, 处理B防效分别为52.16%、75.72%、83.39%。施用啶虫脒的防效较鱼藤酮的防效更具优势;啶虫脒较鱼藤酮更加迅速发挥药效, 且各试验组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3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 处理A、B烟株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 处理A的烟株在产量和产值上均优于处理B的烟株。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烟碱类杀虫剂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 药效发挥快且持久, 施药3、6、9天后防效均超过了90%, 均优于对照药剂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该试验中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对烟蚜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效果不及5%啶虫脒1 0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理想[6]。5%啶虫脒1 000倍液处理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所占比例等均显著高于10%12a-羟基鱼藤酮1 000倍液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义强, 曹爱华, 任广伟, 等.氯噻啉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和烟叶中农药残留规律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 (4) :63-66.

[2]杨吉春, 李淼, 柴宝山, 等.新烟碱类杀虫剂最新研究进展[J].农药, 2007, 46 (7) :433-438.

[3]崔新倩.烟蚜的抗药性现状及其综合治理[J].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1, 15 (4) :1-5.

[4]黄小清, 李求清, 周志成, 等.10%12a-羟基鱼藤酮乳油对4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1) :68-70.

[5]王锡春, 周向平, 黄石旺.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的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 2012 (22) :29-30.

不同药剂组合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昌邑市北孟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发病花生田, 该试验地块花生田已经连作3年, 地势低洼, 土层浅薄, 花生根腐病发病严重。目前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方法主要采用药液灌根法和叶片喷药法, 前者效果显著, 优于后者, 普遍使用的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硫酸铜、噻唑锌、百菌清和77%多宁粉剂,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因此, 试验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为供试农药。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对比进行, 2010年6月11日供试花生田出现花生根腐病症状, 下部叶片的叶尖和叶缘部位褪绿变黄, 这一时期定义为发病初期;2010年6月16日发病花生株叶尖和叶缘病斑进一步扩大, 茎基叶鞘处褪绿变黄, 该时期定义为发病中期。分别在发病初期和中期2个发病时期内设3个处理, 分别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A) ;77%多宁粉剂600倍液 (B)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C) 。用背负式喷雾器拧去喷头, 逐株浇灌药液于根部, 隔5 d再浇灌1次, 连灌2次。该病菌主要依靠雨水、灌溉水、施肥等方式传播, 从植株伤口和表皮侵入。因此, 试验期内不大水漫灌浇地, 以免地下菌源相互传播影响试验效果[5,6]。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选有代表性的6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100 m2, 查出各小区内的发病株数, 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发展情况;查出新感染的病株数量。观察结果在第2次用药5 d后进行, 以病斑不再扩展为治好。清点出每个小区内的花生总株数和第1次用药前的病株数, 并查出第2次用药5 d后新增加的病株数, 观察并记录2次用药后的病株病情控制情况和恢复程度。2次观察时间分别为2010年6月19日和2010年6月24日。治愈标准是:病株根颈部病斑不再扩展, 地上部不再枯萎, 并且有新的生长点形成;反之, 为没有控制住病情。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用药条件下, 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发病中期治疗效果, 前者新病株蔓延几率低于后者, 处于可控范围以内, 相对而言, 发病中期用药时, 新株感染率则高出前者大约1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粉剂对花生根腐病均有一定疗效, 在单剂浇灌病株情况下, 使用后者效果优于前者;当2种药剂混合使用时, 效果特别显著, 基本可以控制病害发生 (表1) 。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时在病株根部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效果非常明显。要求用药及时, 药液足量, 药液达到地下根发病处。在根部浇灌药液的同时, 叶面同时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芸苔素800倍液, 效果更佳。

摘要:不同药剂不同时期效果防治花生根腐病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时在病株根部浇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7%多宁粉剂600倍液, 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花生根腐病,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1]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91-93.

[2]韩德乾, 谢绍明, 王恒璧, 等.花生高产种植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8:3.

[3]朱书伟, 朱旭, 王宏豪.多元素配施对重茬地花生增产防病的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0) :51-52.

[4]史桂荣, 孟昭萍, 张永华, 等.花生根腐病发病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 22 (11) :12-13, 39.

[5]唐新丽.喷施宝抗花生根腐病及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64.

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 篇6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洪河农场科技示范园区进行, 土质为草甸白浆土, 有机质含量6.76%, 碱解氮210.0mg/kg, 速效磷32.25mg/kg, 速效钾122.7mg/kg, pH值5.92。前茬为水稻, 秋翻。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供试药剂:75%三环唑、25%咪酰胺盐、井冈蜡芽菌、已唑醇、丙环咪酰胺。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不设重复, 每处理面积150m2。试验设6个处理, 处理1为25%咪酰胺盐750g/hm2;处理2为75%三环唑300g/hm2;处理3为井冈蜡芽菌1500g/hm2;处理4为已唑醇600g/hm2;处理5为丙环咪酰胺600mL/hm2;处理6为空白对照。所有药剂处理均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调查100株, 叶瘟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2片叶;穗瘟每点调查100穗。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 依据病害发展决定施药期间调查的时间和次数。最后1次施药后7~14d进行药效调查, 如持效期长, 可继续调查。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水稻齐穗期叶瘟病情调查

在水稻齐穗期对叶瘟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 各药剂处理对水稻叶瘟的防治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75%三环唑防治效果最好, 与清水对照相比防治效果为57.1%;其次为25%咪酰胺盐和井冈蜡芽菌防治效果较好, 与清水对照相比防治效果分别为46.4%和42.8%, 已唑醇和丙环咪酰胺防治效果一致均为35.7%。各处理发病级数均为0~3级。

2.2水稻黄熟初期穗颈瘟病情调查

在水稻黄熟初期对穗颈瘟病害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 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见表2。由表2可知75%三环唑防治效果最好, 病情指数最低, 其防效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0%和1.3%, 发病率仅为10%;其次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25%咪酰胺盐和井冈蜡芽菌, 其防病效果一致均为48%;已唑醇防治效果最差, 其防治效果仅为32%, 除清水对照以外, 其病情指数与其它各处理相比较最高, 为2.3%。

2.3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 施用75%三环唑防治稻瘟病的水稻产量最高, 比清水对照增产13.1%, 与其它各处理相比较, 株高和结实率均为最高, 分别为86.7cm和92%;其次产量较高的为25%咪酰胺盐和井冈蜡芽菌两个处理;除清水对照以外, 各药剂处理间已唑醇产量最低, 较清水对照增产不明显, 结实率为89%。

3小结

不同药剂防治小菜蛾效果研究 篇7

关键词:药剂,小菜蛾,防效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又称吊丝虫, 属于鳞翅目菜蛾科, 年发生代次多, 世代重叠, 易产生抗药性, 是当前生产上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1,2,3]。2005—2006年先后引进0.6%阿维菌素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目前防效明显下降[4]。为此, 笔者于2009年引进并在小白菜中试验了球孢白僵菌真菌生物杀虫剂, 现把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400亿孢子/g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江西天人生态工业有限公司)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2%阿维菌素乳油 (菏泽北联农药制造有限公司) ;48%乐斯本乳油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供试作物为:小白菜, 品种为日本华京的小白菜, 小白菜为3叶, 长势较好, 小菜蛾虫龄1~4龄不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2 000倍液 (A)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000倍液 (B) ;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 (C) ;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 (D) ;以喷清水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重复定点调查0.25 m2中所有小白菜。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1、3、6、9 d调查小白菜中的活虫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4,5]。

2 结果与分析

2.1 速效性

药后1 d, 4个药剂处理校正防效为23.89%~91.6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较为突出, 效果达91.62%;2%阿维菌素表现次之, 为80.24%;48%乐斯本乳油为74.19%, 球孢白僵菌最差, 为23.89%。4个药剂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药后3 d, 4个药剂处理校正效果都有所提高, 为84.39%~95.78%。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表现较为突出, 效果达95.78%, 2%阿维菌素乳油表现次之, 为91.46%, 两者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 球孢白僵菌与48%乐斯本乳油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

2.2 持效期

药后6 d, 球孢白僵菌表现突出, 防效达100.00%,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阿维菌素乳油和48%乐斯本乳油防效下降, 分别为88.05%、84.91%、75.17%。其中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2%阿维菌素乳油处理无差异显著性, 其他各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药后9 d, 球孢白僵菌仍表现突出, 校正防效达98.59%;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阿维菌素乳油、48%乐斯本乳油防效快速下降, 分别是70.27%、68.66%、40.59%。除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2%阿维菌素无差异显著性外, 其他各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 (表1) 。

注:表中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 每重复查0.25 m2。

3 结论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一定的速效性, 持效期相对较短, 2%阿维菌素乳油防效次之, 在生产上需急防治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小菜蛾产生抗性, 延缓药剂寿命, 建议交替使用[6]。球孢白僵菌虽然第1天速效性差, 但药后3 d防效迅速提高, 并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防效好, 且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可广泛用于蔬菜小菜蛾的防治。

参考文献

[1]邱强.新编原色蔬菜病虫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8.

[3]吴传伟.几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药效试验[J].杭州农业科技, 2006 (3) :36-37.

[4]张霁.四种生物源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药效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9) :25-26.

[5]阎崇斌, 朱小清, 罗兰, 等.几种药剂对十字花科小菜蛾的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6) :6843-6844.

上一篇:营养皮瓣论文下一篇:远期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