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性生活

2024-09-15

远期性生活(共7篇)

远期性生活 篇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全子宫切除术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 然而, 由于某些神经、韧带受损[1], 将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为了探究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远期性生活状况的影响, 选取在我院接受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3例进行调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疾病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 (53±2.4) 岁, 妊娠次数1~4次, 绝经53例;子宫切除方式:开腹子宫全切除52例, 开腹子宫全切除合并双侧附件切除42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29例;子宫切除术后1年, 其中无性生活12例, 丈夫出现阳痿7例;术后性生活平均恢复时间4.22个月。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术后1年的性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主要包括性满意度、性交流与沟通、性感受、性反应及性态度等多个影响因素, 每个条目下设置5个答案, 分值为1~5分, 总分为190分, 分值越高, 说明性生活质量越高。另外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术后性功能指数进行检查, 进而对患者术后1年的性生活质量作出判断。所调查的患者均符合术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脱垂等临床诊断标准[2]。在术前患者的性功能正常, 无阴道炎、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生, 所参与调查的术后患者与性伴侣为夫妻关系, 且关系良好。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性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分析, 42~49岁为A组, 50~55岁为B组, 56~60岁患者为C组, 60岁以上为D组。另外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 观察术后患者在性满意度、性疼痛、性态度及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时间等方面的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性功能指标情况

经术后复查, 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性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且在各个年龄段指标不同。见表1。

2.2 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情况

术后1年, 对目前性生活状态表示满意的患者96例。患者在性满意度、性反应、性疼痛、性态度及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 全子宫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及预后效果具有明显的疗效。这种手术方式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与安全性[3], 同时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近年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开始更加关注生活质量, 患者对术后的性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在心理及生理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本文通过选取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妇科良性疾病患者123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对性生活质量基本满意, 而只有少量患者会出现疼痛的生理反应及厌恶、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4]。目前对于临床医学的全子宫切除术还未能达成一致的认识, 因此, 医院对患者的术后远期性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 进而研究出更为科学的治疗方式, 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苗娅莉, 周蓉, 王建六.全子宫切除术后远期女性性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10:741-744.

[2]李珏, 邹芳亮, 李亚洁.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5, 01:126-128.

[3]韩小玲, 匡军秀.148例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随访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13, 12:16-18.

[4]赵晋华.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远期性生活状况的调查[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102-103.

远期性生活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站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随访调查,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年龄为41~59岁,平均(50.5±3.9)岁;病程5~9个月,平均(5.4±2.1)个月;根据Kupperman评分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评分,其中23例轻度围绝经期症状(15~20分),25例中度围绝经期症状(21~35分),15例重度围绝经期症状(>36分);术前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超过0.5cm的有21例,不足0.5cm的有42例。观察组年龄为42~57岁,平均(48.5±2.7);病程4~7个月,平均(4.8±1.8)个月;根据Kupperman评分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评分,其中32例轻度围绝经期症状(15~20分),20例中度围绝经期症状(21~35分),11例重度围绝经期症状(>36分);术前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超过0.5cm的有19例,不足0.5cm的有44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妇女在45~55岁左右产生轻重程度不一,时间长短不一的症状,存在潮热汗出与心悸等症状,全部满足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妇女,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年龄<43岁,或>57岁;伴随心脑血管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注意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3.1心理护理围绝经期妇女由于情绪不稳、极易受外部环境以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与易怒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应该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实施针对性地指导,减轻心理压力,利用跳舞等多种方式使精神放松,维持乐观的心态,指导其多参加社会活动,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明显降低不良反应。

1.3.2健康教育指导充分掌握围绝经期妇女的个性特点与生活环境,通过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其对围绝经期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对围绝经期存在的不适因素,明确告知此阶段是女性生命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及时纠正错误认识。指导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根据自我调节维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节与控制出现的紧张与易怒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1.3.3饮食护理合理饮食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十分重要,大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与大豆卵磷脂的降血脂功效十分显著,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牛奶含有丰富的天然钙,具有较高吸收率,是钙来源的主要途径。所以,围绝经期妇女应该多食用牛奶、豆制品以及微量元素,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改善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1.3.4用药与运动干预对于情绪不稳与失眠的女性,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科学用药能够提高绝经后生活质量;指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血液循环,便于维持肌肉张力,使老化速度延缓,刺激骨细胞活动,延缓骨质疏松症状。

1.4观察指标

根据生存质量量表(SF-36QOL)[4]对两组妇女潮热汗出、心悸、失眠以及情绪不稳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密切观察。

1.5疗效判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5],对两组妇女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观察组妇女4年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围绝经期主要指妇女在40岁开始,直到停经后的1年,因为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明显减少,卵巢功能出现衰退现象,致使机体、心理与精神方面产生较多的不适症状,主要包括月经不调、心悸、失眠以及潮热出汗等,对女性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6,7]。

临床上,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通常片面的注重药物治疗,对其预后情况有所忽视。所以必须加大对围绝经期疾病的宣教力度,促使患者对围绝经期有关知识充分了解,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科学指导患者饮食,强调饮食注意事项。同时,对药物与运用给予适当的干预,尽可能的改善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8]。本研究对63例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根据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用药指导,使妇女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消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妇女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在4年后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妇女的临床症状并提高4年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围绝经期妇女应用护理干预,可使妇女依从性提高,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远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红.社区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5):1003.

[2]邱华.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概况[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61-163.

[3]黄秀凤,郑奋,王丽萍,等.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39-540.

[4]李亚敏.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51.

[5]宋廷英.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80-81.

[6]刘莉.心理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792-1794.

[7]高黎妮.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78-80.

远期利率协议之会计核算 篇3

1. 金融远期合约。

最早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是19世纪8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的交易所中的外汇远期合约, 金融远期合约之所以成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原因在于它的跨期性, 即在“未来某个时间结算”。人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通过预定价格 (如预定汇率) 在未来购售衍生金融工具 (如远期外汇) , 从而避免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或获取价格变动的风险收益, 由此具备了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投机等功能。在金融远期合约得到认可和推广的基础上, 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规定, 当且仅当主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 主体才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一项金融负债。根据IAS 39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确定的时刻以某个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项资产的协议。

金融远期合约作为一种最基础的衍生金融工具, 具有以下特征:首先, 金融远期合约是一种场外协议, 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合约也没有通用的标准, 因此交易比较灵活, 易于满足不同种类客户的要求并及时适应市场变化, 但同时因市场的局限性, 交易成本较大, 流通性相对较差;其次, 金融远期合约到期需要进行实物交割, 二级市场不发达, 使得交易的活跃程度有限。另外, 金融远期合约实行的是零保证金方式, 合约履行时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2. 远期利率协议。

在20世纪80年代, 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加剧, 各主体积极寻求规避利率波动的金融工具, 远期贷款逐渐产生。1983年在英国伦敦, 远期利率协议的诞生给银行及其他机构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

远期利率协议 (FRA) 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点交换未来某个期限内一定本金基础上的协定利率与参照利率利息差额的合约。即到未来的那个时点, 买方和卖方按合约确定的利率交割, 而没有实际贷款义务, 这样能够使缔约者准确预测盈余, 并且规避了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二、关于远期利率协议的计量

IAS 39明确指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应以其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还应加上可直接归属于该金融资产的获得的交易费用。而且, 该准则明确了在后续计量时, 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要进行划分, 需要依据其所属的不同类别来进行后续计量。

在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中,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采用的是公允价值模式, 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 套期应当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1) 公允价值套期, 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 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2) 现金流量套期, 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 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 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1.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公允价值套期的后续计量。

根据IAS 39的规定, 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衍生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应计入损益;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金额并计入损益, 即使被套期项目是以成本计量, 也同样适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套期, 应当将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也应按此规定处理。

2.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现金流量套期的后续计量。

对于现金流量套期, IAS 39规定, 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中被确定为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计入权益;套期工具中的利得或损失的无效部分应计入损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 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并单列项目反映。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无效套期的部分 (即扣除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损失) ,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F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要求则简单明了, 《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 (SFAS 133) 规定:所有衍生金融工具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SFAS 133第18段规定:未指定为套期保值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 其损益应在当期损益中确认。

三、案例分析

1.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公允价值套期保值。

例1:20×7年5月31日, 甲公司与某一机器供应商签订一项设备购买合同 (确定承诺) , 设备价格为1 000万元。合同交易日为20×7年7月1日。在交易日甲公司需要为此借入一笔1 000万元的借款, 假设借款期限为6个月。因预期美元利率将会上升, 甲公司决定在第二日与乙金融机构签订一份名义本金为1 000万元的1×7远期利率协议, 协定利率为3%, 参考利率为6个月的LIBOR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会计分录中金额单位为:元) 。

本合约可解释为:投资者在将来可以3%的利率从乙金融机构借入1 000万元的借款, 同时将1 000万元的资金按6个月的LIBOR借给乙金融机构。

(1) 20×7年6月1日, 投资者可作如下会计分录: (1) 借:衍生金融资产———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000 000;贷:衍生金融负债———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并作表外登记, 如表1所示:

单位:元

(2) 协议到期日。假设交割日6月30日的6个月的LIBOR为3.2%, 投资者实际借入6个月的1 000万元的短期借款, 则投资者由于远期利率协议形成预期收益, 即远期利率协议的公允价值= (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借款利率-协议的协定利率) ×名义本金×时间= (3.2%-3%) ×1 000×6/12=1 (万元) 。

同时, 投资者实际借入6个月1 000万元借款, 直接购买设备, 需按3.2%的市场利率计息, 预计多支付1万元。

(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借款利率-协议签订日的市场借款利率) ×名义本金×时间= (3.2%-3%) ×1 000×6/12=1 (万元) 。

套期有效性:1万元/1万元=100%, 则需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2) 借:银行存款10 000 000;贷:衍生金融资产———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 (3) 借:衍生金融负债———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贷:短期借款10 000 000。 (4)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000;贷:被套期项目———短期借款利息10 000。 (5) 借:套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10 000;贷:套期损益10 000。 (6) 借:银行存款10 000;贷:套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10 000。

(3) 贷款资金还款日的会计处理: (7) 借:短期借款10 000 000, 被套期项目———短期借款利息10 000, 财务费用150 000 (10 000 000×3%×6/12) ;贷:银行存款10 160 000。 (8) 借:投资收益1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000。 (9) 借:套期损益10 000;贷:投资收益10 000。

2. 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现金流量套期保值。

例2:20×7年5月31日, 某投资者甲欲在一个月后借入期限为6个月的一笔美元借款。因预期美元利率将会上升, 甲决定第二日与乙银行签订一份名义本金为1 000万美元的1×7远期利率协议, 协定利率为3%, 参考利率为6个月的LIBOR。双方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分录中金额单位为:美元) 。

本合约可解释为:投资者在将来可以3%的利率从乙银行借入1 000万美元的借款, 同时将1 000万美元的资金按6个月的LIBOR借给乙银行。

(1) 20×7年6月1日, 投资者可作如下会计分录: (1) 借:衍生金融资产———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000000;贷:衍生金融负债———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并作表外登记, 如表2所示:

单位:美元

(2) 协议到期日。假设交割日6月30日的6个月的LIBOR为3.2%, 投资者实际借入6个月的1 000万美元的短期借款, 则投资者由于远期利率协议形成预期收益, 即远期利率协议的公允价值= (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借款利率-协议的协定利率) ×名义本金×时间= (3.2%-3%) ×1 000×6/12=1 (万美元) 。

同时, 投资者实际借入6个月1 000万美元借款, 直接购买设备, 需按3.2%的市场利率计息, 预计多支付1万美元。

(协议到期日的实际借款利率-协议签订日的市场借款利率) ×名义本金×时间= (3.2%-3%) ×1 000×6/12=1 (万美元) 。

套期有效性:1万美元/1万美元=100%, 则需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2) 借:银行存款10 000 000;贷:衍生金融资产———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 (3) 借:衍生金融负债———远期利率协议 (名义本金) 10 000 000;贷:短期借款10 000000。 (4) 借:套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1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 000。 (5) 借:银行存款10 000;贷:套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10 000。

(3) 贷款资金还款日的会计处理: (6) 借:短期借款10 000 000, 财务费用150 000 (10 000 000×3%×6/12) ,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 000;贷:银行存款10 160 000。

四、小结

通过上述研究及对案例的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当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公允价值套期时, 于各会计期末重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应计入当期损益。即使被套期项目是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也应如此处理。这一点上,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例如, 例1中实际利率变动时, 根据协定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异, 确认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升值10 000元, 同时确认套期收益10 000元。这样的处理能够客观地反映远期利率协议的市场价值。

第二, 当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进行公允价值套期时, 在期末应将被套期项目由于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并调整账面价值。我国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例如, 在例1中实际利率发生变动时, 根据签订协议时的市场利率与此时的实际利率的差异, 需要确认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增值10 000元, 同时确认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 000元。处理后的被套期项目能够及时体现其真实价值。

第三, 对于具有现金流量套期作用的远期利率协议, 套期工具的协议市价变动导致的利得或损失中被确定为有效套期的部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而套期工具中的利得或损失的无效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中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类似。在例2中, 对于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的远期利率协议公允价值的变动10 000美元, 在这里通过调整“套期工具”的账面价值, 并增加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来体现。这样, 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被有效地规避了, 当然, 若是与投资者的预期相反, 则投资者就不能获得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了。这样处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远期利率协议在风险管理中的保值作用。

摘要:本文对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义进行阐释, 就远期利率协议涉及的计量问题进行了中外准则间的比较分析, 并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远期利率协议,衍生金融工具,金融远期合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孙玉甫.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外汇远期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篇4

一、外汇远期内部控制目标

外汇远期交易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使进出口商、货币借贷者以及投资者借助外汇交易来消除汇率变动的风险。但是,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远期外汇交易已同时被广泛地作为国际间的外汇投机和套利的工具, 因而其功能也不断扩大。目前国内企业运用外汇远期主要是为了防范外汇风险, 因此企业首先要明确外汇远期业务的内部控制目标:规范外汇远期的管理行为, 引导企业加强对外汇远期业务的内部控制;提高外汇远期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避免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遭受财产损失风险;防范外汇远期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明确职责权限, 降低决策风险。

二、外汇远期业务流程控制

外汇远期交易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正确的决策又依赖于一个良好的业务流程管理控制系统。

(一) 汇率风险评估控制

企业利用外汇远期主要是为了规避外汇风险以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 而汇率波动是产生外汇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把握汇率波动方向, 对其波动进行准确的预测, 是确定是否使用外汇远期合约的首要工作, 离开了准确的汇率预测, 外汇远期合约的运用就会失去科学依据, 就会走上缘木求鱼的歧途。因此, 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汇率预测工作。当然, 对汇率进行预测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有相对利率、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收入水平、政府管制及人们的心理预期, 另外还有投机活动和政治经济等各种突发因素。如果逐一分析这些因素, 比较容易发现它们对汇率产生影响的方向和力度, 但是, 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相关性, 一个因素变化时, 其他因素会朝相同或者相反方向变化。汇率波动影响因素之间的这种相关性给汇率预测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可先找出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 然后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 建立汇率预测模型, 以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预测。

(二) 外汇远期决策控制

企业对汇率进行预测之后, 就需要决定是否需要利用外汇远期交易规避汇率风险以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具体而言, 企业需要先明白套期保值的真正内涵。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 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因此, 只有当企业面临较大的外汇风险时, 才需要利用外汇远期进行套期保值。

(三) 套期保值策略控制

选择何种套期保值策略对于企业能否成功实现既定目标也相当关键。远期外汇交易分为保值性远期外汇交易和投机性外汇远期交易, 为规避风险, 企业通常选择保值性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性外汇远期交易按不同目标分为各种不同的情形, 主要有进口商付汇远期外汇交易运作、出口商收汇远期外汇运作和外币借款或投资的套期保值。如何选择套期保值策略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例如, 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公司主要进行外汇远期的空头交易。

(四) 外汇远期询价控制

在做出外汇远期决策之后, 企业就需要确定拟签约银行, 这时报价成为签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个银行报价并不一样。以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交易为例, 国内商业银行的远期报价一般是根据国内人民币回购、拆借市场等有关的人民币利率、国际外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即期人民币汇率, 通过国际通用的利率平价计算公式套算而成。不仅如此, 还要充分考虑货币供给、心理预期、NDF市场报价等因素。在引入做市商制度之前,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远期结售汇报价, 特别是同一天的1年期远期结售汇报价 (中间价) , 有时竟相差200个基本点以上。在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推出之后, 远期结售汇市场报价差异明显收窄, 但还是有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源自各银行对人民币利率和外币利率的比较、银行敞口成本和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差异。当然, 除报价以外, 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在实际工作中, 在选择银行做远期结售汇业务时, 有些企业还会同时做国际结算业务、存贷款业务等, 所以企业在自身贸易成本的基础上, 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 还综合考虑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水平、存贷款业务水平、外汇专业水平、服务质量等因素, 通过全面衡量后再做出选择。

(五) 签约管理控制

进行外汇远期交易时, 交易者必须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合同中应详细载明买卖双方的名称、货币种类、金额、约定的汇率、交割期限等。合同一经签订, 双方就必须按照约定, 严格履行相应条款, 不能随意违约。因此, 企业也要重视外汇远期的签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相关部门要对合同条款以及可能的影响比较了解, 同时最好聘请法律顾问, 如果涉及法律问题, 企业可及时寻求法律顾问的协助。

(六) 交易函证管理控制

从事外汇远期交易者, 通常不在短期内交割, 为使交易双方确认交易内容无误, 以免日后交割发生争议, 交易双方需要相互函证。因此, 交易函证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在交易函证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两类风险:未追查函证差异;未收到函证回函。针对第一类风险, 企业可指派特定人员处理函证差异, 保持处理函证差异状态的记录, 并定期交由公司管理当局复核, 以确定所有差异均被迅速处理。此外, 当发生第二类情况时, 企业报告未回函证的交易, 并制定追踪函结果的标准程序, 对未收到函证回函再次发函或采取其他确认措施。

(七) 交割管理控制

交割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未察觉外汇远期交割期限、交割规范、资金未预先筹措等因素而导致的企业损失, 在此过程中会发生3类风险:未察觉所持有头寸即将到期交割, 导致被迫执行;未能符合交割的合约规范而违约;交割所需的资金未预先规划安排, 导致违约或临时调借成本偏高的资金。为消除这些风险, 企业应对参与交割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并专门指派人员定期检查外汇远期合约, 发现外汇远期合约即将到期, 立即向管理层报告。管理层复核后通知负责调度资金的部门或人员, 可能有即将到期交割的头寸需处理, 及早安排资金调度。

三、外汇远期的会计控制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需要充足可靠的相关信息, 且主要是会计信息, 因而运用会计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及时的记录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列报、套期保值等方面均作出了规定。尤其是企业将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 对于企业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因衍生工具导致的风险管理问题而言, 无疑是一张苦口的“良方”。因此, 企业应遵循准则规定, 及时准确地记录外汇远期交易, 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业务披露的透明度, 有效控制风险。

四、外汇远期信息披露控制

外汇远期披露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外汇远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影响的信息, 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合理地估计有关外汇远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等决策相关内容。因此, 企业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要求, 披露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 套期关系的描述, 套期工具的描述及其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 被套期风险的性质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 一方面, 企业董事会及管理层可以了解外汇远期业务的整体运作情况, 及时总结经验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另一方面, 公司股东也可以了解企业外汇远期业务, 以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五、监督与检查控制

为确保外汇远期交易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企业须对其有效性进行持续性监督, 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具体而言, 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对外汇远期业务日常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并定期对外汇远期交易的相关业务记录进行审查, 重点是审查外汇远期业务是否依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审计部门根据外汇远期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 进行专项检查, 并定期对外汇远期风险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进行审查, 重点是审查外汇远期业务是否依照企业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以及存在的内控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制定年度专项监督检查计划, 并按计划实施。

结束语

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市场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尤其是对那些大型跨国企业的稳健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当前局势下, 如何防范汇率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广大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利用外汇远期套期保值是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一个很好选择, 但是外汇远期本身亦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如果控制不当, 有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国企业在从事外汇远期交易时, 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 以有效管理外汇远期交易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耿建新, 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涂永红.外汇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周大庆等.风险管理前沿——风险价值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韩复龄等.外汇交易工具与避险操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5]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指引——衍生金融工具》 (征求意见稿) , 2008.

远期性生活 篇5

1 工程概况

根据《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远期6 号线与近期2 号线在星光大道交汇, 并形成换乘车站福建园站。2 号线福建园站沿星光大道跨福建南路南北向敷设, 远期6 号线福建园站沿五一东路跨星光大道东西向敷设。2、6 号线采用T型节点换乘, 2 号线先期建设 (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总长度491m) , 6 号线远期建设 (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 设计总长度约150m) 。

结合站位周边客流、建构筑物、地质等条件, 远期6号线福建园站设置于五一东路与星光大道交叉路口西侧的五一路 (即西侧站位方案) , 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站, 站台层位于2 号线站台下方, 两站采用“T”字节点换乘形式。

根据近期两站站位周边地块物业开发、公交首末站设置情况, 为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与地块物业、公交等周边配套设施的无缝衔接, 形成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的区域中心, 考虑调整远期6 号线福建园站至路口东侧, 沿福建路东西向敷设。换乘形式不变, 换乘节点不变。

2 远期6 号线站位调整至东侧设计研究

2.1 6 号线过江线路的可行性

6 号线福建园站采用东侧站位后, 车站中心东移163.3m, 车站站台层仍位于2 号线福建园站下方, 换乘节点处轨面标高不变, 车站范围内线路自西向东采用0.2%的坡, 车站东端距离邕江约900m (若采用西侧站位, 距离邕江约1050m) 。

根据收集的邕江水下地形资料 (2004 年测绘) , 过江隧道段邕江河床最低点标高为49.2m, 另外, 据凌铁大桥 (跨邕江大桥) 提供的冲刷资料, 15 号桥墩冲刷前河床标高52.800m, 冲刷后45.06m, 河床下切7.74m, 即初步估计隧址处冲刷厚度达7.74m, 考虑凌铁大桥建成后对水下地形的影响, 以及隧道结构受力、抗浮、通航等方面的要求, 冲刷后过江隧道覆土应保证在5m左右。

因此, 6 号线过江隧道暂按12m覆土设计, 即过江隧道最高轨面标高不得超过32.36m, 本区间线路先以26.5‰及5‰下坡下穿邕江后, 采用29‰的爬坡至江北大道站。线路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可见站位调整后线路仍然可行。

2.2 东侧站位的地质情况

2、6 号线站位周边地质主要是杂填土、硬塑 (坚硬) 状粘土、可塑粉状质粘土、粉细砂、粉土、圆砾、泥岩、粉砂质泥岩, 圆砾层厚3.0~19.0m, 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为7.75~12.75m。远期6 号线福建园站东侧站位地质变化不大, 对调整方案影响较小。

2.3 地下管线迁改的可行性

6 号线福建园站东移后, 站址内主要管线有管径2.4m×2.4m, 埋深5.87m, 自星光大道进入福建路的雨水暗渠;直径1m, 埋深8.2m, 东西走向的混凝土污水管;直径1.2m, 埋深7.33m, 东西走向的雨水管。现阶段, 受2 号线福建园站建设需要, 已将五一东路一侧跨星光大道段管线进行了迁改, 若采用东侧站位方案, 需将已迁改的管线再次迁改。

东侧站位方案, 结合原海鲜市场地块物业开发方案, 可将管径2.4m×2.4m, 埋深5.87m的雨水暗渠, 迁改至福建路北侧, 利用6 号线车站与周边建筑物之间的间隙作为迁改空间。2 号线福建园站施工迁改的两根管线因埋深大 (直径1m, 埋深8.2m, 东西走向的混凝土污水管;直径1.2m, 埋深7.33m) , 无法穿越6 号线车站及海鲜市场地块物业开发合建部分, 所以只能采取绕行海鲜市场地块的方法, 但管线穿越地块需征得用地权属单位及相关部门认可, 且路径较远, 迁改费用高。

通过以上分析, 东侧站位方案对管线影响较大, 管线迁改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迁改难度较大, 迁改费用高。

2.4 对周边客流的影响

福建路一侧住宅较多, 但多为老旧小区, 区域商业氛围薄弱, 而五一东路一侧客流较大, 商业氛围浓厚。通过远期6 号线福建园站站位东移, 可较好的引导福建路一侧的区域商业发展。福建路南侧原海鲜市场地块物业开发, 结合轨道交通2、6 号线和海鲜市场地面公交首末站的区域交通枢纽优势, 将给福建路两侧及福建路以东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促进福建园路一带的整体区域发展。

2.5 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远期6 号线福建园站若采用西侧站位方案, 车站附属需拆迁壮宁工业园第一生活区的临街建筑, 拆迁量较大, 且车站施工期间对周边成熟的商业区运营影响较大。站位东移后, 车站风亭等主要附属部分可与地块物业开发合建, 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拆迁量, 同时, 也降低了车站风亭等附属构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结语

机械通气后儿童远期肺功能改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NICU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危重患儿,经机械通气治疗痊愈出院的40例患儿,男27例,女13例,年龄(7~14)岁,体质量(25.49±5.63)kg;出生胎龄<30周~34周17例,(34+1~37)周12例,≥37周1 1例,平均胎龄34+5周;其中早产儿29例,为早产儿组,足月儿11例,为足月儿组;两组在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平均出生体质量(2.20±0.40)kg。应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先天性心脏病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3例,吸人性肺炎7例,硬肿症5例,肺出血3例,其它疾病10例。机械通气<3d9例,(3~7)d20例,≥7d 11例,平均通气时间(5±1.3)d。机械通气时间≥7d与机械通气时间<7天分为两组。

1.2 机械通气方法

因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指征,参照《实用新生儿》标准[2]。依据病种和严重程度选择初调参数,1h后测动脉血气,及时调整了参数,维持SO2在85%以上,动脉血气维持在PO2≥6.67,3.3 kP≤P 2CO2≤7.3 kP,ph 7.30~7.45。根据病情好转程度逐渐调整参数。自主呼吸良好、气道分泌少、病情稳定、血气分析正常时吸气峰压(PIP)<0.196 KP,RR<10/min,FiO2≤0.4,试行撤机,2 h再次测血气决定是否继续停机。同时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对症治疗及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率的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出生后7年随访,出院3年后肺功能改变,40例中出现反复呼吸道症状的28例(70.0%),其中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5例(37.50%),肺出血5例(12.50%),败血症3例(7.50%),颅内出血2例(5.0%),气胸2例(5.0%),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2.50%)。其中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常见并发症见表1。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

两组比较,*χ2=15.39,P<0.01;**χ2=0.88,P>0.05。

两组比较P<0.05

机械通气时间≥7d组与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目前最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呼吸机在NICU的普及,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但其并发症主要是VAP,VAP是影响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也成为医院内主要的获得性感染,本资料中VAP15例(37.50%),早产儿组、通气时间≥7d组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通气时间<7d组。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上消化道定植菌逆行和吸入,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等。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纤毛运动差、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等因素均易引起感染。另外,机械通气时,气道开放及通气时间越长致呼吸道损伤越严重。气管插管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易损伤咽部及气道黏膜,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感染迁延。有资料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和D分泌量与感染发病有关,分泌量越少感染发病高,这也是早产儿及体重低的患儿易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NICU消毒隔离很重要。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较高压力正压通气和较高氧浓度吸入可致新生儿肺损伤,严重者致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往往同时存在早产、RDS、低出生体重及支气管肺发育不全,这些因素也是引起肺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机械通气后并发症中肺出血和败血症也占有一定比例,本资料分别为肺出血5例(12.50%),败血症3例(7.50%),早产儿组、通气时间≥7d组肺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通气时间<7d组。原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气道阻力大,血管丰富组织脆弱,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因此吸气峰压过高时可以造成肺泡厂及小气道损伤出血;也可发生于病情好转时未及时降低通气参数致主动脉压力过高,发生肺出血。说明应选用适当的通气模式,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保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机械通气肺损伤。在机械通气后7年肺功能检测中反复呼吸道疾病者28例,占70%患儿有肺功能异常,提示机械通气在对近期肺功能影响较大外,远期影响依然存在。机械通气主要影响患儿通气功能,机械通气后,可能有支气管平滑肌数量增加,支气管反应性增高,可引起哮喘发作。因此反复呼吸道疾病可能与肺功能异常、气道高反应有关,加重肺损伤。提出在选择新生儿通气模式时,要考虑到疾病的病理生理,肺的成熟度,要权衡气体交换与潜在损伤关系。建议在治疗RDS患儿时,选用适当潮气量以减少或避免肺损伤。正确、合理地选择机械通气的模式和调节参数是抢救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在可提高ARDS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对反复呼吸道疾病和远期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新生儿期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40例患儿,7年后随访,了解并作肺功能情况并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3年肺功能改变,40例中反复呼吸道症状的28例(70.0%),其中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37.50%),肺出血5例(12.50%),败血症3例(7.50%),颅内出血2例(5.0%),气胸2例(5.0%),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2.50%)。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机械通气时间(?)7d组与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早产儿和机械通气时间(?)7d组的并发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机械通气时间<7天组。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可影响远期肺功能。儿童期反复呼吸道疾病可能与肺损伤后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有关,可致哮喘发作。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57~67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0

儿童近视性弱视的远期疗效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期间, 该院收治的近视性弱视患儿共78例 (共113只眼) , 其中, 男35例, 女41例;年龄在4~14岁之间, 平均为 (7.5±1.4) 岁。所有患儿均经门诊检查确诊, 除外器质性病变, 验光矫正视力在0.9以下, 每半年复查一次。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及检影

≤10岁患儿予以1%的阿托品眼膏扩瞳, 3次/d, 连续治疗3d, 待其睫状肌完全麻痹以后进行检影, 并于20 d后进行复查。>10岁的患儿, 予以0.5%的托品酰胺眼液进行散瞳, 连续滴眼4次, 间隔10 min/次, 然后进行检影, 于第2天复查。

1.2.2 佩戴眼镜

以最佳视力最低度数原则给镜, 完全矫正患儿的散光度数, 每半年重新进行散瞳验光, 并调整眼镜的度数。

1.2.3 遮盖疗法

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弱视眼的视力确定遮盖时间、遮盖比例等, 对于单眼弱视者, 予以遮盖健眼;对于双眼弱视, 且双眼视力相差了1行或者基本相等者, 予以双眼限日遮盖, 并作等量交替遮盖;对于双眼弱视且视力相差≥2行者, 先遮盖视力相对较好的眼, 待两眼视力相等时, 予以双眼隔日交替遮盖[2]。

1.2.4 海丁格刷和闪烁红光治疗

选择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 (中科院长春光电仪器厂提供) 作海丁格刷和闪烁红光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8 min。

1.2.5 目力训练

选择标准对数E视力表进行远距离视功能训练, 将视力表悬挂在自然光线较均匀的环境中。对于矫正视力在0.1以下者, 患儿与视力表的距离以佩戴眼镜后能够看清楚视力表的最大视标的距离为准, 并随着患儿视力的提高不断地调整距离。对于矫正视力≥0.1者, 起始距离为5 m, 并以能够看清楚的最小视标起辨, 并随着视力的提高逐渐减小视标, 直至基本治愈。在辨认视标过程中, 应由家长对患儿进行反复随机指定视标, 指定范围在患儿能够看清楚行以及上下两行内随机选择, 5 s内能够脱口正确说出。训练时间应控制在15 min/d左右[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诊断及疗效评价参照中华眼科协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 (1996年) 。痊愈:视力恢复至0.9或以上, 且随访3年视力仍然保持正常;基本治愈:视力恢复至0.9或以上;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以上;无效:患儿的视力无变化、提高一行甚至减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儿近视程度、弱视程度与疗效

近视性轻度弱视的疗效较好, 基本治愈率达到85.4%, 显著高于中度弱视的44.6%。其中, 由轻、中度近视所引起的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这两者的疗效显著优于高度以及超高度近视所引起的轻度近视 (P>0.05) 。而高度与超高度近视所引起的轻度弱视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各程度近视所引起的中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 疗效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年龄与疗效

年龄越小, 疗效越好, 且10岁以内各年龄段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10岁以上的基本治愈显著低于10岁以下各组。见表2。

2.3 戴镜时间以及弱视疗效

轻度弱视戴镜4~5年的疗效显著高于戴镜4年以下者, 中度弱视者戴镜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的重要病症之一, 近视性弱视主要是由于近视导致长期视网膜成像模糊, 而使视功能发育障碍, 进而引发视觉发育迟缓所致。治疗近视性弱视的方法与传统疗法有一定的差异, 该研究对近视性弱视患儿采用戴镜、遮盖, 联合海丁格刷以及闪烁红光进行治疗, 并配合远距离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5]。

研究发现, 轻、中度近视所引起的弱视治愈率显著高于高、超高度近视所引起的弱视, 且轻度弱视的疗效显著高于中度弱视者。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高度及超高度患儿的眼部病变更为严重, 导致视网膜以及脉络膜严重萎缩和变薄, 且其色素上皮细胞急剧减少甚至消失, 此外, 还可伴有杆状或者圆锥细胞消失等, 这些都将导致视力提高困难, 甚至导致视力下降。

由近视所引起的轻度弱视患儿在9岁以前佩戴眼镜, 可取的较好的疗效。主要是由于这类患儿的眼底视细胞基本发育完善, 且正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关键期和有效期。而10岁以后佩戴眼镜的疗效相对较差, 随着年龄的增加, 疗效越差。因此, 治疗近视性弱视应尽量在9岁以前佩戴眼镜。此外, 研究还发现, 佩戴眼镜4~5年者的疗效显著高于4年以下者, 提示应坚持佩戴眼镜和坚持治疗。

总之, 轻度近视性弱视的疗效较好, 且戴镜年龄越小、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因此, 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坚持佩戴合适的眼镜和坚持弱视治疗, 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温克征.综合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3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2) :167-168.

[2]黄玲华, 任兵, 刘秀琴, 等.近视弱视两种综合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2, 20 (1) :8-10, 38.

[3]肖信, 刘伟民, 王英, 等.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知觉学习治疗中近视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 (2) :104-107.

[4]黄玲华, 任兵, 曹小鹏, 等.近视性弱视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10) :1966-1968.

上一篇:不同药剂组合下一篇:砂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