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障碍

2024-07-10

性生活障碍(精选11篇)

性生活障碍 篇1

如果夫妻性生活出现障碍, 不要着急, 不妨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 想象乐趣。

情感的想象可以增强双方的性兴奋。在性生活过程中, 丈夫可以把妻子想象成所钟爱的热情大胆的女性, 妻子则可以把丈夫想象成所倾心的偶像, 双方都不必为此感到内疚, 这样可以增强彼此的性欲。但千万不要将自己幻想的秘密告诉配偶, 否则将适得其反。

2. 表达感受。

夫妻双方要得到真正的性满足, 就应该经常交流各自在性生活中的感受, 促进相互间的理解, 从而圆满地解决夫妻间性欲强度不一致的问题, 协调双方的性高潮, 这样就能使性生活趋于完美。

3. 更新内涵。

结婚多年的夫妻, 有时会觉得性生活有单调、沉闷之感, 并逐渐产生出厌烦情绪, 这是夫妻生活的大忌。这时, 夫妻双方应大胆尝试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做爱, 以增强浪漫色彩。

4. 避免怒气。

夫妻间偶然发生争吵并不意味着夫妻关系已经很糟, 但若在怒气未消时要求做爱, 其结果必然是自寻烦恼, 一时怒气难消, 最好暂时停止性生活。一旦争论平息, 双方取得谅解, 再投入配偶的怀抱, 则会得到最甜蜜的性满足。

5. 主动创造。

夫妻中的某一方, 有时自己未感到性欲, 但也应该意识到配偶的需要, 不妨主动地试一试, 也许你会迅速产生性欲。

6. 淡化失败。

夫妻双方应努力克服性焦虑和性失败, 如果把性生活看成是一种享受或是一种冒险, 就很容易使配偶达到性高潮, 同时也可以减少性生活失败带来的焦虑。

7. 请教专家。

大多数夫妻都会有暂时的性生活失败, 这可能同身体上的原因 (疲劳、感染、急性疾病等) 和某些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抑郁、工作或家庭问题) 相关。这些现象一般可在几星期内消失, 如果问题持续几个月而无改善, 那就应及时请教有经验的专家, 以确保夫妻的性生活得到改善。

8. 正视现实。

要求每次性生活都十全十美, 那是不现实的, 相反, 如果能正视现实, 坦然面偶尔失败的性生活, 才不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来源:《西南健康网》

性生活障碍 篇2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适应教学内容的特点

张萌

以智力障碍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的主线,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适应课程贯穿着个人生活的四个适应过程——个人适应、家庭适应、学校适应、社区适应。

生活适应训练是智力障碍儿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前提,以现实、现地、现在的迫切需要和未来可能需要的技能与社会要求为参量。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是教育训练学生生活适应的最好课堂,也是教育训练他们学会生活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知识与技能的切入点。

现实生活是生活适应教学教育训练的最好内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学生在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残疾与不足,生活自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较差,不必要求学会许多抽象的理性的东西,而应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直接有用处的东西,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

如认识自己身边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掌握个人生活技能(如处理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区生活的技能,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等。

在选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时,学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智力障碍儿童接触和参与生活实践,学习知识、掌握生活的本领,如设立“家政室” “商店”等,例如模拟家庭的情境学习家务劳动、模拟商店的情境学习“买”和“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另外,组织智力障碍儿童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生活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联系。

为了使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学会生活适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选择生活环境中符合功能性和生活年龄的活动与技能,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以现实生活为“单元”的教学目标,实施教育方案,如“衣食住行” “健康” “时间管理” “财务管理” “沟通技能” “安全” “休闲娱乐”等,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使其享受或提升生活质量,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促进他们由受助者变成一个自助者,甚至是在一定程度的生产者,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生活适应教学包含现实生活的四个要素,即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活动、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等)、规则。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逐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社区或社会的自然环境中,参加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社会活动,了解社会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规则,使学生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例如,“学校适应”这一单元,环境是指在学校内;活动是指开展真实情境下的教育实践,如使智力障碍儿童认识学校名称、地点、标志、环境、设施,以及班级、教室位置等;关系是指人际关系,如能说出同学名字,知道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以及认识校长、主任、其他员工,比较恰当地处理师生、同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等;规则是学校的相关规定,如了解并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以及学会校园生活技能等,使智力障碍儿童知道一日生活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遵守学校各项规定等。

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烹饪技能时,可以选择专门供训练用的烹饪训练教室,让学生在操作间学习烹饪;也可以将烹饪训练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请家长协助训练;还可以带学生走进社区,到餐馆的操作间参观,感受厨师烹炸煎炒的娴熟技法,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是指训练时间不受学校上课、下课时间的限制,根据训练内容,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例如,训练学生认识五官、刷牙、上厕所、擦拭家具等,可以把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内,训练学生初步了解洗衣机的用途,并学会简单地使用洗衣机以及清洗水果和蔬菜等内容,就可以安排1~2个小时连续训练,也可以连续半天训练一个内容,不安排统一的休息时间,学生在教师知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休息或参与训练的时间。

例如,对“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相貌特征”的目标,教师可以定为:知识技能目标——能从镜子或照片中指认出自己,会用身体胖瘦、高矮,面色黑或白,脸型长或圆等词汇表述自己的相貌特征;情绪情感目标——能够友善地介绍自己;环境支持与潜能开发——能够向同学介绍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相貌特征(看照片描述)。恰当地选取照片、镜子等辅助训练,充分利用他们最熟悉的“身边的同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训练。

例如,训练学生认识常见水果——苹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苹果的颜色、形状,品尝苹果的味道;讨论怎样吃苹果,带着学生学习清洗方法,了解吃水果的卫生常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设计苹果是从什么地方购买的,认识与苹果相关的字词等。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科教学,但也可以体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认识医院”一课,要让他们认识医院的名称,用“先……然后……最后……”练习说话,并让他们练习叙述病情,了解并体验看病的程序,教给他们礼貌交流的方法等。每堂课都上成一个主题目标渗透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课,对智力落后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态度、情感,开发潜在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障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大善意 篇3

后来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每次有人打电话要求见面时,他都会选择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离市中心远,来回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些打电话要求见面的,在听到地名后,很多人歉意地表示时间不够,可能去不了;有些人则直接消失,再也不联系;而最后,也总有一些人,哪怕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也会去赴约。

这些不畏艰难,一定要见他一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谈,而且非常有诚意。是啊,如果事情不重要,如果不是很有诚意,谁会跑这么远与人见面呢?

朋友自动设置了一点障碍,看似不合情理,实际上,自从这么做以后,他没有以前那么忙了,而且只要互相见了面,合作的成功率都特别高。

有位同学曾经特别想学写作,知道我在一些地方发了文章后,她就来找我,希望我教她。

这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她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每次坐在电脑前不到半小时,就感觉头晕,浑身不舒服,必须出去走走。

而且,她不能忍受至少半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不能忍受可能落下的职业病。

也就是说,想要写作没问题,但这条看似一本万利的路,其实并不那么好走,一路上有很多阻碍。比如:你必须忍受孤独;你至少半年没有收入,半年后有没有收入也不敢确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可能会让你的肩关节、颈椎、腰椎都落下毛病。

在这些障碍面前,同学热情高涨了不到一个月,在没有看到一点儿效果后,慢慢地也就放弃了。

我没有怪她不坚持,因为我知道,有些阻碍,就是为了把不适合的人拦在门外。既然你不适合走这条路,你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走这条路,那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调转方向,去找更适合你的路。

这世上的任何事都是有阻碍的,找工作有阻碍,创业有阻碍,谈恋爱也有阻碍。好像没有人喜欢这些阻碍。但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那些阻碍,它就像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法则,自动帮我们淘汰掉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帮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

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大善意,让我们少走弯路,少浪费生命。

性生活障碍 篇4

关键词:社区,产后,抑郁,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介于产后抑郁精神病与产后忧郁之间的精神疾病, 容易对产妇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2]。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辖区内分娩的合并抑郁障碍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旨在了解合并抑郁障碍产妇的生活质量, 以期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辖区内分娩的70名正常产妇为对照组, 选取辖区内同期分娩的70名有抑郁障碍产妇为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 (25.1±8.3) 岁, 平均产次 (1.6±0.7) 次, 平均孕周 (40.5±1.1) 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5.3±8.5) 岁, 平均产次 (1.4±0.8) 次, 平均孕周 (40.3±1.2) 周;两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平均产次和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生活质量:用MOSSF-36量表[3]的中文版进行测量, 其包括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情绪角色功能等方面, 每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产妇的抑郁状况的评定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 [3], EPDS>12分时即可认为产妇存在着抑郁障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在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情绪角色功能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产妇的产后康复, 不仅对产妇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况, 而且对于婴儿的健康与生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合理的社区产褥期保健模式已经成为社区基层妇幼工作者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4,5]。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精神抑郁, 其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以及烦躁为主要表现, 抑郁较为严重的产妇容易导致自伤, 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抑郁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紊乱的疾病, 产妇合并精神抑郁障碍容易导致产妇和婴儿之间的互动减少, 产妇对婴儿行为的感知能力下降, 婴儿情绪发育延缓, 安全感下降, 减少母乳喂养率, 最终造成婴幼儿的体质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分娩作为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 其自身的乳房、生殖系统以及腹壁等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容易合并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 对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2]。本文中, 观察组在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情绪角色功能等评判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抑郁障碍对于产妇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合并抑郁障碍的产妇生活质量明显偏低,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断加强合并抑郁障碍产妇的社会支持力度, 基层卫生工作者应加强针对合并抑郁障碍产妇的相关干预措施, 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最终提高合并抑郁障碍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慧华, 鲁燕.产后康复指导护理对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1) :153-155.

[2]韩凤红.1 20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 (11) :764-766.

[3]张志红, 刘薇薇, 岳川.北京市某社区产后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 (5) :288-291.

[4]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1) :1383-1384.

性生活障碍 篇5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应激 防御机制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对照研究,被试者被分为健康组和抑郁组,抑郁组被试来自渭南市精神病院70例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26例(36.8%),女44例(63.2%);平均年龄34.3±10.6岁,入组被试均为新发病例。在渭南市中医学校医学部、渭南市中心医院等单位选取80例被试组成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0例(38.1%),女50例(61.9%),平均年龄34.2±9.3岁。健康组的入组标准为未曾罹患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经自评抑郁量表(SDS)测查,总分在0.5分以下者,两组被试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

与协作单位合作采集抑郁组被试,根据CCMD-3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选取有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诊断或确认诊断为“恶劣心境”、“环性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的门诊或住院的新发病例,填写问卷。

使用的测评工作包括:①自评抑郁量表(SDS):用于测评个体的抑郁程度;②生活事件量表(LES):张明圆编制,用于评估个体所遭遇的应激事件及对个体心理影响的程度,LES共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事件;③防御方式问卷(DSQ):MB Band编制,用于测量评估个体自我防御机制的类型。DSQ包括8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9级评分,分为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4个因子,共24种防御机制。条目得分越高,该条目标记的防御机制使用几率越高。

结 果

结果:①抑郁组患者在生活事件量表(LES)中的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多见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和朋友反目、下岗等;②防御方式问卷(DSQ)的结果显示在“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组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5 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③“中间型防御机制”抑郁组的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伴无能之全能和否认两个因子的得分突出;④在“成熟防御机制”的维度上,抑郁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主要以升华机制得分为低。

讨 论

许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在某些指定类型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有着肯定的致病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各类抑郁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常常遭遇到较多的生活事件[1]。在对神经症的综合研究中发现,神经症患者包括神经症性抑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而较少采用成熟防御机制[2]

本组结果说明,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抑郁障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病人惯用的防御方式及特点使他们较常人更容易“主动地”经历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失恋或朋友反目、下岗等。

在防御方式上,抑郁组与健康组比较,总体上讲,更多地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这个结果与我们的假设基本一致。在成熟的防御机制中,抑郁患者明显缺乏升华能力,缺少通过积极的工作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等能被他人、社会认可的方式来对抗冲突、缓解情绪、满足欲望的能力,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抑郁患者表现为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等机制。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伴无能诊断和否认的使用,抑郁患者显著高于健康组。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讲,特定的防御方式反映患者特定的心理病理现象,投射是将个人不确认的感觉指向他人,这包括严重的偏见,由于不恰当地怀疑而导致的对亲密关系的拒绝及对外界危险的过度警觉。被动攻击是指攻击指向他人,但却以一种无效或间接的方式出现,如失败,拖延后生病对别人的影响胜于自己等,也包括自虐或自杀。见诸行为是指将潜意识的欲望做直接的表达,包括各种动作性行为或冲动性行为,以避免自身内在的感觉被觉察。躯体化是病人的内在冲突和冲动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能从症状中获得部分的扭曲的满足。否认则是指拒绝承认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伴无能之全能带有自恋性质,通过过度的贬低和理想化自己与他人来否认自己的焦虑和沮丧。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投射的过多使用,抑郁患者会使自己处于一个充满“敌意、不满和偏见”的人际环境中,或因采用被动攻击和躯体化而使自己“屡遭挫折、百病缠身”,见诸行动能更直接“制造出麻烦”。继发于这些防御的结果常常是,个体遭遇到很多负性生活事件,这些事件作为应急,可以导致抑郁。此外,被动攻击、躯体化、见诸行动等本身就可以直接导致或构成抑郁障碍的特定症状。独立性依赖性抑郁者,可能更多倾向于使用半无能之全能的防御。个体过度的夸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来否认沮丧,但由于最终不能达到超乎寻常的高标准而导致对自己更多的批评,进而可能引发抑郁。

参考文献

1 侯钢.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01.

性生活障碍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74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6.4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7例、脑器质性疾病患者11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6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患者3例,21例患者合并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脑器质性疾病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病患者7例、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患者2例,23例患者合并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措施。

1.3 评定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学组制定的《老年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建议》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等,总分数30~33分为良、22~29分为中、11~21分为差。比较患者在入院时以及出院1周后的得分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1周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照组中良3例,占8.11%,中32例,占86.48%,差2例,占5.41%;观察组中良6例,占16.22%,中31例,占83.78%,差者0例。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主要包括:(1)给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患者在入院前医护人员要准备好安全舒适的病房。因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动作迟钝,容易发生跌倒、摔伤、坠床等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危险事件,护理人员在准备病房时要注意保持病房地板的平坦、干燥,避免因光滑导致患者滑到,还要注意将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安排在靠近洗手间的位置,方便老人的同时也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夜间服务时要将室内照灯保持微光,防止患者起夜时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在分配病床时要做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类,将睡眠少、睡眠浅的患者与易冲动的患者分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2)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和感觉系统功能减退,身体的反应灵敏程度也下降,服用药物后患者对躯体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临床表现不明显,有的患者甚至隐瞒自己的病情[2]。若老年人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发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在处理情绪不稳定患者时要注意清除病房内所有的危险物品,必要时可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举动,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医生予以积极治疗。(3)协助患者进行正常日常生活。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精神衰退和患有痴呆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其生活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包括协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患者或协助患者更衣、洗澡、修理指甲等,整理好患者的仪容仪表;照顾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病以及药物作用等因素,容易出现拒食或吞咽困难现象,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为患者提供易消化的食物;若患者出现不能进食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予以积极处理[3]。(4)维护好患者的心态。老年人患精神病后,自身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住院期间会有陌生、孤独等情绪,针对此类情况,护理人员要通过温和的言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工作耐心细致,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4]。不定期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表现以及治疗措施等,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提高其治疗效果。(5)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多种娱乐活动,配备多功能活动室,让患者在活动室自由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情况,耐心照料,随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其活动量。(6)健康知识教育。向神智较为清晰的患者介绍精神障碍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导患者怎样在出院后更好的维护好自身的身体状况,如何合理使用精神药物[5]。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渠道,可以定期组织患者回院进行健康复诊,组织患者交流会。对患者进行专业知识宣传,教会患者维护身体的措施以及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的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因住院患者晚间无人照料,孤独感较强,经常担心出院后的日常生活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的加入对治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有积极作用,接受过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未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表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达休,肖潇,周琳钧.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1):2229-2230.

[2]吴蓓蓓.席汉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卷31(16):2669.

[3]李海根,李永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53.

[4]李竺君,吴文源.抑郁症复发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1):1048-1050.

性生活障碍 篇7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养老护理人力及物力的短缺是每个国家已经面临的问题。居家养老是目前全世界都在提倡的人性化养老模式, 也是我国现阶段最可行的养老模式。大多数居家老人具有自我护理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居家环境的改善和科技家电产品的运用来部分或全部解决, 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社区互助或义工等其他方式来辅助解决。居家养老既保留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化养老的新内涵[1]。

一、老年人家电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此次调查样本总量为175份, 被调查样本的采样地点分布在河北、天津, 涉及各个阶层和不同居住环境的老年人。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人机界面的易用性等。

经过调查总结发现, 家电使用频率主要受到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除此以外还受到经济水平和性别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对于家电的接受能力逐渐降低, 例如对于手机的使用调查中发现拥有手机的老年人多为70岁以下, 7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使用或者使用起来困难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使用电器的种类越多, 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电器要求老年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例如电脑的键盘就要求老年人对英文字母熟悉并能很好的使用;经济水平也影响老年人使用电器的情况,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城镇老年人普遍比农村老年人使用电器的种类多;此外性别的不同也决定了老年人使用电器的频率, 例如调查中发现电饭煲和电磁炉等厨房电器绝大多数为女性老年人使用, 而电脑和收音机等电器多为男性老年人使用, 除此以外调查中还发现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对于家电的接受和学习能力都要强一些。

二、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人机界面设计研究

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与青壮年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遇到的障碍是年轻人所体会不到的, 致使现实生活中青年人认为简单又好用的电器而老年人却不会使用或者经常出错。在调查过程中很多老年人都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看不清、听不清、按不准等问题, 而现代产品设计的人机界面和使用方式却很少考虑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计。通过整理调查结果结合产品易用性五方面构成 (易掌握性、有效性、易记忆、出错控制、满意度) [2], 提出以下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人机界面设计要素。

(一) 易感知, 易学习

对环境的感知与行为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从环境中获取关于行为意义的信息, 以这种信息为依据从而采取相应的行为, 通过行为的发生去调节自身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 从而适应和改造环境[3]。老年人的感官和记忆系统都在不断衰退, 因此感知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易感知、易学习的无障碍人机界面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的使用产品。

1. 易分辨

通过对调查案例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无障碍人机界面设计要素:

(1) 按键应分区设计并加以颜色区分;对于按键多的界面可将常用按键置于首层界面、其他按键隐藏于次级界面;最好一个按键对应一项功能, 多功能按键选则方式不利于老年人使用。

(2) 电器工作显示状态灯光的面积和亮度都应加强, 在光线照度不够的环境中自动开启背光。

(3) 将专业术语转换成易感知的 (老人熟悉的) 信息显示形式, 例如老年人习惯了煤气炉的火力大小控制, 对于400W等功率显示数字并不能正确感知其中的含义, 因此将电磁炉的显示功率数字转换为火力大小可见度的形式将有助于老年人使用。

(4) 老年人听力下降造成门铃或手机等声音听不清, 在提高音量的同时可以加入灯光、震动等其他提醒方式, 如在室内或手持设备上安装灯光提示作为门铃的辅助信息提示。

2. 易记忆

易记忆性是指用户在使用过产品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产品时不会再次花费太多精力去重新掌握它[4]。

老年人的记忆系统衰退明显。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角度来看, 老年人的短期记忆 (工作记忆) 衰退较长期记忆更快, 表现为刚说过的事或重复的内容很快就忘记, 体现在产品使用上表现为记不住内容和顺序;从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的角度来看, 老年人用于记忆知识内容 (显性记忆) 的衰退要快于用于记忆行为方法 (隐形记忆) 的衰退, 体现在产品使用上表现为新产品的功能和内容记不住不会用, 而总是怀念以前产品的使用方式。

通过对调查案例的分析, 对于年轻人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很困难, 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记忆量、减化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例如, 对于用电脑玩游戏的老人将使用步骤简化为一键开机然后单击桌面快捷图标 (将进入游戏软件、登陆、选择游戏大厅、进入房间等步骤简化为一个快捷键) , 这样大大降低了记忆内容和使用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老年人使用新产品的信心。

3. 易学习

很多老年人对于新型家电产品存在抵触态度, 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在学习使用过程中出现困难并且经常忘记使用方法, 因此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将影响老年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在调查过程中关于学习使用有老年人反映以下问题:产品按键上的图标和英文信息看不懂, 不知如何使用;设计说明书看不懂, 只能通过手把手教才能学会使用;在商场售货员那已经学会使用, 回家又忘记了只能又返回商场询问。因此, 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产品就必须增加“说明书”的易学性。首先, 将说明书及其字体、图例调整至合适大小, 以方便老年人阅读;其次, 将使用方法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形式展现出来, 以降低老年人文字阅读的困难度;再次, 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解释代替专业术语, 以降低学习难度。除了纸质版说明书, 还可以提供多媒体演示文件, 简单易懂方便老年人学习。另外, 也可以提供网站或电话等资讯方式作为学习途径的有效补充, 用以解决老年人往返商场学习的问题。

(二) 易操作, 可容错

老年人运动反映较迟钝、腿脚不灵活, 因此动作都会比年轻人慢一些, 因此产品人机界面的易操作性显得特别重要。另外, 当老年人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产品不能正常工作时, 往往不会自己修复而需要求助他人, 这让很多老年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把产品“弄坏了”, 而产生挫败感。

通过对调查案例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无障碍人机界面设计要素:

1. 老人手指已不够灵活, 对于精细动作的控制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 因此产品界面设计应该加大按键面积、增加按键之间距离、延长操作时间, 并且应该将操作界面和显示界面整合在一起以降低操作难度 (例如在电视遥控器上加入频道显示屏) 。

2. 在产品中加入复位键, 使得在误操作或产品故障时可以恢复原设定状态, 这样无形中就鼓励了老年人更多的尝试使用新产品而不必为误操作而烦恼。

(三) 安全提醒, 限制保障

安全问题是老年人也是其家人最关心的问题, 很多老年人在使用家电产品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隐患, 在调查中也有好几位老人反映身边有因为电器、煤气、水等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 在产品中加入安全提醒或限制保障设计, 帮助老年人降低家电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将大有益处。

通过对调查案例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无障碍人机界面设计要素:

1. 在任何有危险可能的家电用品中都要设置安全提醒功能或者自动断电功能, 以防老年人忘记操作造成危险。

2. 对于重要的手机等通讯工具, 好多老年人没有观察电量或时常充电的意识, 因而造成紧急时刻无法求助的现象。因此在给手机设置声音提醒的同时, 也可以考虑给子女或亲人设置短信提醒等方式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3. 对于产品自带而老年人不用又容易造成额外负担的功能, 应该通过设置限制因素来加以管理, 例如程序限制、话费限制等避免造成额外损失。

三、结论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无障碍的居住空间和环境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切实保障。目前在无障碍空间广泛应用的基础上, 无障碍的信息环境成为下一项重要改善内容。本文通过175份老年人生活案例调查, 发现老年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促进无障碍人机界面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勇.我国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2-21 (03) .

[2]Alan Cooper, Robert Reimann, David Cronin.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于沁然.德国公共建筑无障碍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 2012.

性生活障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3例确诊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观察组) , 男21例, 女22例, 年龄61岁~73岁, 平均年龄 (63.23±10.27) 岁;受教育程度:小学9例 (20.93%) , 初中13例 (30.23%) , 高中以上21例 (48.84%) 。43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 (正常对照组) , 男20例, 女23例, 年龄62岁~71岁, 平均年龄 (63.45±11.32) 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1例 (25.58%) , 初中14例 (32.56%) , 高中以上18例 (41.86%) 。2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获贵州省瓮安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研究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合作良好, 所有对象均全部完成3年随访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以及正常对照, 资料收集2007年4月—2011年12月。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分别用神经心理测验相关的测试工具进行评价, 同时采用EQ-5D评定生活质量。

1.3 诊断标准

(1)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a) 符合1999年WHO有关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b) 无明显视觉、听觉障碍或语言交流困难;c) 有主诉记忆力减退, 至少6个月, 表现为听觉词语记忆测验的延迟回忆成绩低于年龄、文化相匹配的常模2个标准差;d) 临床痴呆量表 (CDR) 评分为0.5分,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24分,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26分, 哈金斯基缺血指数<4分;e) 不符合老年痴呆症的诊断。 (2) 排除标准:a) 2周内有明显的抑郁或焦虑情绪;b) 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合并症、慢性病急性发作期;c) 有明确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或有明显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脑血管疾病表现;d) 1周内有低血糖反应;e) 排除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史、排除特殊药物史等。正常对照组诊断标准:认知功能正常, MMSE≥26分, CDR为0分。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癫痫等及其他影响量表评定的疾病。

1.4 观察指标

(1) 神经心理学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 (MoCA) 中文版、MMSE、言语流畅性、视觉推理、数字广度 (顺背) 、身体部位记忆 (即刻记忆、延时记忆、线索记忆) 、词语记忆 (即刻记忆、延时记忆、线索记忆) 、图片记忆 (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再认) 、图片补缺、相似性、语言理解、指图、运动测验等以及画钟测验 (CDT) 。 (2) 生活质量检查: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使用EQ-5D量表 (专供中国地区使用) 测量[4,5]。该量表从5个方面反映个体身体健康状况, 包括行走、自我照顾能力、日常生活是否受限、疼痛或不适以及焦虑或抑郁。所有量表问卷由笔者完成, 调查者曾在上海华山医院记忆减退门诊专门学习认知及记忆量表应用及评估。对所有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和标准化用语, 尽量避免环境干扰。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随访3年后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43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43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3年后MMSE等评分均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2.2 观察组初次确诊时及随访3年后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43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访3年后认知功能各项积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身体部位即刻记忆2、听觉词语即刻记忆1、图片再认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生活质量 (EQ-5D) 各项指标积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中焦虑或抑郁的积分下降最为明显。见表1。

2.3 正常对照组初次确诊时及随访3年后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比较

正常对照组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身体部位即刻记忆2、听觉词语即刻记忆1、图片再认评分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初次确诊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严重代谢性疾病, 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当今世界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之一。目前, 糖尿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的关注, 有学者认为, 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3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注意、执行功能、信息加工速度以及记忆功能受损[6,7,8]。本研究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虽然均未进展为痴呆, 但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身体部位即刻记忆2、听觉词语即刻记忆1、图片再认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延迟回忆下降尤为明显。而正常对照组虽然MoCA总分、视空间、延长回忆方面也有所下降, 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观察到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延迟回忆能力显著下降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7], 进一步说明延迟回忆是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程中主要的神经心理学改变。有学者研究显示海马及内嗅皮层的体积减小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向痴呆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9], 脑功能结构的研究结论更加支持延迟回忆下降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向老年性痴呆进展的可能性。与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可明显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 且主要表现在词语记忆能力及图形觉受损。生活质量是反映患者疾病及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治疗效果等方面影响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其中焦虑或抑郁的积分下降最为明显, 推测可能与患者对患2型糖尿病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有关。研究提示:医院应把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被引入糖尿病日常管理体系中, 长期进行这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一方面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 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更加关注其主观感受与客观指标相结合, 提高心理适应力, 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 减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Okereke OI, Kang JH, Cook NR, et al.Type2diabetes mellitu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two large cohorts of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J].J Am Geriatr Soc, 2008, 56:1028-1036.

[2]Hansson O, Zetterberg H, Buchhave P,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SF biomarkers and incipient Alzheimer′s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follow-up study[J].Lance Neurol, 2006, 5:228-234.

[3]卢正红, 方小正, 唐伟, 等.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9) :820-823.

[4]The EuroQol Group.EuroQol-a new facilit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Health Policy, 1990, 16 (9) :199-208.

[5]Brazier J, Jones N, Kind P.Tes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Euroqol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e SF-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J].Qual Life Res, 1993, 2 (4) :169-180.

[6]Launer LJ.Diabetes and brain aging:epidemiologic evidence[J].Curr Diab Rep, 2005, 5 (1) :59-63.

[7]Manschot SM, Brands AM, van der Grand J, et al.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rrelates of impaired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2006, 54 (4) :1106-1113.

[8]Codho R, Amorim I, Prata J.Coping styl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Psychosomatics, 2003, 44 (4) :312-318.

性生活障碍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脑卒中抑郁患者92例,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6中华神经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脑梗死的标准,抑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除外脑出血、心房颤动、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消化溃疡、血液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患者;排除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所选患者均具有一定的中文读写或理解能力。其中,男55例,女37例;年龄43~79,平均(54.2±4.1)岁;平均收缩压为(168.56±16.73)mm Hg;单灶性脑梗死55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29例,多灶性脑梗死4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各4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由正规训练的1名心理医生和2名经培训合格的护师进行,1周/次,60 min/次,具体方法如下:

1.2.1关心患者,开展讲座

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运用沟通技巧,通过真诚友善的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通过集体讲座的形式向患者介绍脑卒中的相关医学知识(包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康复方法以及药物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倾听患者的陈述,判断患者对脑卒中治疗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了解个体的看法、态度及应对方式脑卒中的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

1.2.2一对一的交流

通过评估谈及个人经历时会出现情绪波动、病史、个人重大生活事件及患者对此采取的应对方式等内容,了解患者的抑郁状态,心理医师和护士可采用鼓励、解释、保证、情绪转移等方法给予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有效控制、调节情绪。

1.2.3 纠正不良行为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激发积极认知行为,提倡有氧健身运动,包括室内慢走、健身操、太极拳、室外步行、慢跑步运动等,运动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持续时间为20~40 min/d,循序渐进。饮食方法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食物,积极面阳性强化,反之淡化漠视。

1.2.4 认知治疗

通过讲座、互相讨论和治疗师答疑解问等方式,逐渐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激励患者面对生活事件时勤于尝试其他的解释[2],使患者了解应对负性事件、调节自我情绪与周边环境和睦相处的技巧。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1)抑郁情况:采用HAMD评价,共17项,总分≥17分(轻度抑郁:17~19分,中度抑郁:20~29分,重度抑郁:>29分)。(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tic quality o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进行调查,共包括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74个条目,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问卷由患者独立完成,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后遗症率高、并发症率高、复发率高,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如抑郁、焦虑等,这种状态会影响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康复效果[3]。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对未来常表现出失望感,缺乏恢复的动力,不愿为康复做出努力,进而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恢复缓慢。

认知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于197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Beck首次提出,其是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适应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其症状[4]。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有更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性认知,常常对自我、周围环境及未来世界做出消极评价,这与社会心理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及神经内分泌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认知行为干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患者潜在的心理资源,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5]。

本研究对患者采用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主要有:关心患者、开展讲座、一对一的交流、纠正不良行为和认知治疗。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组的患者在HAMD评分改善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表明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使患者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减轻了脑卒中所带来的心理应激。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应对技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立.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2]钟美容,马秋平,朱秀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9,31(10):1553-1555.

[3]钱文茹,李森龙,边如玉,等.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276-277.

[4]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1,10(1):54-47.

性生活障碍 篇10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生活数学;奥尔夫音乐教学

一、研究背景

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衡量智力障碍学生有三个指标:一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分数低于两个标准差;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发生时间在18岁以前。他们由于智力程度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缺陷以及在家形成的各种不良习惯,使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语言、自制力、自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很难融入课堂学习。

生活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事例,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根据特需学生身体、心理的需求,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如韵文、歌唱、律动、绘本、乐器演奏、戏剧等艺术活动,促进特需学生人格发展的丰富及圆满,提升特需学生身心发展并提升其生活品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某培智学校中段班级,全班共有8人,男生5人,女生3人,年龄在12~17岁之间。班级中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一个脑瘫学生,其他学生为智力障碍学生。经韦氏智力量表测量,该班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水平在33~63之间,有2人处于中度智力障碍水平,3人处于轻度智力障碍水平,1人处于重度智力障碍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实验法

4.访谈法

三、研究过程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一些特殊教育中有关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关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相关理论,并及时与个案家长进行访谈,对个案进行评估,掌握个案学习生活数学的情况和个案出现的典型行为问题。实验过程共持续二个月左右时间。以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为媒介,分为平时对学生生活数学课堂中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基线期),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干预期),及以后在生活数学课堂上不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时,培智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追踪期)。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经过两个月左右对我班智力障碍学生的的实验,记录我班6个智力障碍学生在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三个期间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课堂主动参与度、典型行为问题三个情况每天的情况,并取平均值,从而记录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否对生活数学有用。从总体上看,对于每个学生在干预期间上课注意力时间、课堂主动参与都有所增长,典型行为问题出现的次数有了减少,但不是很明显。但是,相比基线期,追踪期学生这三个方面的数据表现要好一些。通过后期访谈家长结果显示,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他們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提升。他们基本上都有能主动复习当天学习的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对于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数学课堂的运用还是有效的,能够增加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时间,增加课堂参与的次数。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培智学校)

性生活障碍 篇11

1临床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于我院2005-03~2008-12门诊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1]。共4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 其中男6例, 女16例;年龄24~62岁, 平均42.31岁;病程1~15年, 平均 (3.16±3.42) 年;对照组21例, 其中男4例, 女17例;年龄25~65岁, 平均43.11岁;病程1~17年, 平均 (3.48±3.66) 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排除重症抑郁、分裂症后抑郁及严重躯体疾病、药物、妊娠哺乳所致抑郁。

2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西药帕罗西汀, 日用量10~40mg, 平均 (21.53±6.71) mg, 配合自拟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5g、白芍30g、当归15g、郁金25g、石菖蒲25g、陈皮12g、佛手10g、当归15g、茯苓30g。失眠者加炒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以养心安神;气滞血瘀者加川芎、丹皮、桃仁、红花以行气活血;心脾两虚者加党参、白术;腹胀、食欲不振者加木香、炒莱菔子、焦三仙;气滞痰阻、恶心呕吐者加苏梗、法半夏、厚朴以化痰和胃降逆。上药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10~40mg口服, 平均 (22.45±6.26) mg。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再应用其他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物。两组治疗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2]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进行评定。统计学方法:资料均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 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 自知力恢复, HAMD量表减分率≥75%。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自知力部分恢复, HAMD量表减分率50~74%;好转:精神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 自知力缺乏, HAMD减分率25~49%;无效:精神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HAMD减分率<25%。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9例, 显效7例, 好转3例, 无效3例, 愈显率72.73%;对照组痊愈7例, 显效6例, 好转4例, 无效4例, 愈显率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3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3.4 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评分比较

见表2。

4讨论

躯体形式障碍属于祖国医学“郁证”、“脏躁”的范畴, 其发病与遗传、心理素质及社会因素有关。病人在遗传素质作用下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导致内心矛盾冲突而逐渐发病。其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 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治疗以理气开郁、宁神定志为基本治疗原则。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方中柴胡、佛手疏肝开郁、理气止痛;石菖蒲、郁金醒神益智;合欢花解郁宁神;当归、枣仁养心安神, 全方共奏理气开郁、调畅气机、安神定志之功。使气机调畅, 阴阳平衡, 精神内守, 疾病逐渐痊愈。经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有了明显改变,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以治疗组更为明显。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评分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维度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效果可靠, 中西药之间具有协同互补作用, 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8.

【性生活障碍】推荐阅读:

难治性障碍障碍08-31

交际障碍07-15

共享障碍05-10

转移障碍05-12

表达障碍05-15

合作障碍05-18

控制障碍05-22

市场障碍06-04

理论障碍06-12

影响障碍06-22

上一篇:医疗的数字化重塑下一篇:儿童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