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教学

2024-07-10

儿童画教学(精选12篇)

儿童画教学 篇1

儿童画是指儿童作为创作者所完成的绘画。儿童画不是乱涂, 而是与儿童的年龄和生活体验有关, 儿童根据眼睛观察、思考, 并结合眼、手、脑的协调作用, 画出的具有情感特征的视觉符号。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流露, 是用自己的手来画自己的心。儿童是天真的, 他们把绘画看作游戏,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随心所欲。他们不会考虑画得好不好, 他们没有心理压力, 画出来的画应该是欢快的、自然流露的。所以, 儿童画教学要体现出“儿童”这一特点。在儿童画教学上, 不能用专业的知识对儿童进行教学, 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儿童画, 对学生要分年龄段进行教学, 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作品, 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 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提高儿童学画的积极性。

但是, 当前儿童画展上所展出的作品, 有的让人感觉不舒服。仔细观看, 很多儿童画都是在技法上下功夫, 在内容方面则表现的不足, 可见, 儿童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站在成人的立场上, 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画

许多儿童学画, 是在家长的意愿下开始的。刚开始, 可能家长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 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画家。可是时间久了, 就会受到其他功利性的影响, 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画的儿童相比, 常会站到自己的立场评价儿童画, 觉得画的不好就批评。其实,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 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产生分歧的焦点, 就在于用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儿童画, 在他们眼里, 儿童的画是乱涂的, 不成比例。因此, 就对孩子的画进行否定, 甚至嘲笑, 而后又根据成人的画法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孩子进行临摹。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像不像, 美不美等, 如果不符合成人眼光, 就会被认为不美。一些教师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 也会使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 不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2.注重了绘画的结果, 忽视了绘画的过程

大家对儿童画的评价就是好看与不好看, 这个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成年人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孩子的作品打出所谓的分数, 分出优、差等, 可是天真的孩子都比较欣赏自己的画, 不理解这些分数的含义。成人常对儿童的画很挑剔, 经常会说:这是画的什么啊, 难看死了!或者这孩子瞎画, 竟然把人画的比房子还高?等等, 就要求儿童擦了再画, 这样反复地折腾, 到最后, 儿童对画画产生了厌倦情绪, 也限制了儿童的想象。成人们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评价, 是因为他们看中的是绘画的结果, 而不去注意孩子绘画时的想法。

儿童画是儿童能力的一种展示, 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儿童思维的呈现。儿童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 儿童画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进行, 需要成人的关注与帮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画教学:

1.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想象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没有界限,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儿童最初学画, 喜欢乱涂, 也就是所说的涂鸦, 涂鸦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途径, 我们不能禁止, 而是要鼓励, 加以引导, 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的去想象。儿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年龄段, 在他们眼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地球被污染了, 就会流出伤心的泪水;小树会在微风的爱抚下唱出欢快的歌谣;月亮姐姐高兴了, 会睁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大地等, 他们没有去过海底或者天空, 但是爱画海底的世界, 在这些画上, 我们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 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孩子的这些天真、好奇的想法有时会让大人难以接受, 但这些想象力往往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引导儿童树立成功的信心

俗话说, 多一分信心, 成功就多十分。儿童的自信心对他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缺乏自信心, 儿童就会在困难面前变得胆怯, 也会束缚儿童的思维。孩提时代的美育, 对儿童的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儿童画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儿童自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大胆想象, 尝试着去画, 就是随意乱涂, 也不能批评, 这里的关键是让儿童能够画出来自己心里的想法, 克服不会画的情绪, 让他们在有信心的情况下, 在轻松的环境里, 画出自己的所想。

3.用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画

儿童画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儿童画, 要用儿童的眼光来欣赏儿童画。看儿童画时首先要了解儿童做这幅画的动机, 他通过这幅画想表现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的创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及个体差异, 有区别的对待。同时, 要与儿童一起分享绘画的乐趣, 多用肯定的、赞扬的眼光、语言来激励儿童, 让儿童感觉到他的画是成功的,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儿童画的表扬要适当, 找出画中的长处给予肯定, 让儿童得到真正的鼓励, 提高他们的主动积极性。

4.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在儿童画教学中, 观察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是儿童想象、创造的基础, 能够开拓儿童的思维, 张扬儿童的个性。因此, 儿童在学画中, 要找到独特的视角, 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 分清物体之间的差异。在观察中学会比较, 比较能够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儿童的观察有着很大的片面性, 毫无目的, 一会看看这, 一会看看那,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事物, 由简单到复杂, 从表面观察慢慢地深入观察, 比如, 带领儿童观察楼房的时候, 先引导儿童看楼房整体是一个长方形, 再依次看楼房的层次、布局等, 这样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整体到局部都有印象, 会容易得多。但是教师让学生反复观察, 因为儿童的观察力比较有限, 记忆的时间也很短, 对一个事物只观察一次, 很难得到深刻的印象, 只有反复观察, 才能达到效果。

5.儿童画教学中要保护童心、尊重童趣

儿童画的开始就是自由的涂鸦, 他们会用颜色和线条轻松自在地涂鸦, 发泄心中的感觉, 这就是儿童的童心、童趣的自然流露。在大人的眼光中, 他们是乱涂, 不是画画, 甚至会批评他们, 但是万不能小瞧了这些乱涂, 正是因为这些乱涂, 才有了长大后的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儿童画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童心、童趣, 它们成为儿童画的灵魂, 如果没有童心、童趣, 也就没有了儿童画, 儿童画是童心、童趣的自然流露, 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掺杂在里面。儿童画可以看作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游戏, 教师要注意引导, 看看他们的作品还能画些什么内容, 或者有的内容是不是可以画得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等。

总之, 儿童画教学是一门艺术, 指导儿童画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儿童的自由发挥, 提高儿童的兴趣和热情。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表露, 儿童的个性在画中得到张扬, 因此, 我们要重视美术教育, 激发儿童创作的信心与欲望, 培养儿童创作的灵感,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儿童的积极性, 创作出与时代相结合, 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画。

摘要: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形成儿童未来的、和谐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具有重要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儿童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 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探索如何进行儿童画教学。

关键词:儿童画,儿童画教学,童心,童趣

儿童画教学 篇2

一、教学目标

儿童画美术教学目标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快乐活动中得到

创作中得以提高,在生活中寻找到审美的灵性和艺术的灵感。重在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儿童画的特点,了解儿童画的基本造型元素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儿童画的知识、步骤和技巧、色彩的搭配方法以及儿童画创作方法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儿童画的造型元素(锻炼学生的绘画基础)教学内容:造型元素点、线、面以及组合 教学重点:造型元素的分析与组合 教学难点:造型元素的分析与组合2.儿童画的造型训练(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植物、景物、动物、人物的造型训练

教学重点:造型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造型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儿童画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观)教学内容:色彩的冷暖轻重、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色彩知识的掌握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技巧

4.儿童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构图的基本方法、命题画创作的步骤、思路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儿童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儿童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流程

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画,先用铅笔勾出形状。2.完成勾形后用黑色勾线笔描边。3.给儿童画上色并完成绘画。

4.收集作品并对绘画进行点评与指导。5.课后小结。

四、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他们认识不同的色彩关系,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第一节课让学生自由绘画,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因材施教,并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为主进行教学。

五、课时安排

一幅儿童画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90分钟将完成儿童画的勾形任务,中间休息10分钟;第二课时将给儿童画上色,并完成作品,收作品。剩余3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画面的效果和特点逐个讲评讲解,划分类别评奖。

六、教学器具

素描纸、铅笔、橡皮、黑色勾线笔、水彩笔、蜡笔等。

七、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漫谈儿童画的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儿童画;有效教学;观察;构思;技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64-01

早期的绘画训练是发展儿童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儿童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的开发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要之原因。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儿童画有效教学。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观察

儿童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每一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色、形、质。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观察,学生会发现同一物体各部分比例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两个或几个物体之间有着相同点和更多的不同点,呈现出其特有的特征。如:长颈鹿的主要特征是颈长和网状斑纹;螳螂是昆虫,有着与其它昆虫共有的特征: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同时,有着区别于其它昆虫的最大特征:头呈三角形、前足似大刀等。

二、抓住事物的美点观察

视觉总有一定的选择性,我总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最美的一个点。如: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都市繁华的美;两个小朋友合撑一把伞互相帮助,人情的美;田间劳作的农民,勤劳的美;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色彩对比强烈的美、协调的美;形象粗犷的美、细腻的美……

三、遵循观察规律,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

观察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从近至远的观察、由外往里的观察等,要有比较地观察,思考地观察,并时时有这样的观察习惯。有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一棵树历经四季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春季,嫩芽初吐;夏季,郁郁葱葱;秋季,黄叶满地;冬季,金果挂枝。有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污染的小河,成堆的垃圾,贫困的伙伴……于是就进发出许多美好的愿望。有了观察就会有发现,有了发现就会有想象。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的观察体验,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为“想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故事悬念,选择主题

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我在低年级儿童画教学中,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经过重新改编,变成了全新的课题。如讲述《猫和老鼠》一课:猫和老鼠先是一对好朋友,在玉黄大帝挑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时,因为比赛那天,老鼠忘了喊猫起床,猫错过了比赛机会,所以没选上十二生肖。猫打那以后见了老鼠就咬。同学们,如果猫和老鼠再次成为好朋友,又该发生哪些故事呢?有的同学说猫喜欢吃鱼,猫过生日那天,老鼠送一条大大的鱼给猫解馋。有的同学说猫是歌星,老鼠给猫献花等等。如讲述《渔夫和魔瓶》一课时,让同学们猜猜渔夫打捞上来的魔瓶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设计出来的花瓶也是百花齐放。这种在故事中构思主题,使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源泉。

五、以线入手,学会黑白线描画

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就是线描画。线条造型是美术表现能力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中国绘画的特点是强调用线造型,而外国绘画的特点强调是用体来造型。我国国画中的工笔画就是用线来表现对象。我吸收我国古代绘画中运用线条的优势,开展了黑白装饰画和黑白线描写生画。黑白线描装饰画就是将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螺旋纹、弹簧纹、波浪纹、麻花纹等各种线形花纹填充到对象中,最后处理好黑、白、灰的效果,就形成了装饰味较强的新的画种。黑白线描写生画,主要强调以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学生不用考虑明暗、色彩关系。如可以用慢写的形式画交通工具、古建筑、动物、人物等。这种写生大大训练了学生驾驭线条的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提升主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儿童画教学已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儿童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以交互的方式,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视频、声音于一体,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够将往日呆板的儿童画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恐龙世界》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传统教学中口述、看挂图是无法满足儿童欲望的,而多媒体技术中可以将恐龙的庞然大物、叫声怒吼、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里等特点活生生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到无比震憾,最后创作出来的恐龙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七、巩固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愉悦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计划和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因为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越多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身体的移动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还应改注重鼓励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回答的鼓励和表扬,作业的讲解评价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帮助学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学生作品等也是鼓励、表扬的有效方法。美术学科也应该有测试,包括美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测试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小组竞答、书面测试、主题绘画等。

浅析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 篇4

一、儿童绘画的特点

通常我们把儿童期界定为3~12岁, 其中, 4~9岁是典型的儿童心智期。通过对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 儿童的心智具有“现实性”和“泛灵性”特征。所谓的“泛灵性”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 正如他们总是赋予心理存在以物质的特征一样;反过来, 在他们眼里, 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 是有人性的, 他们不会根据物质世界自身的规律来解释世界, 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判断事物。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及其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其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儿童画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 是孩子认识生活, 展现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儿童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然而就在他们信手涂鸦之间, 真正的艺术便诞生了———这就是艺术, 属于孩子的艺术, 也就是我们谈到的儿童画。儿童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理解是肤浅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他们基本上只专注对象引人注目的地方, 一开始只会对局部发生兴趣, 忽视对象的整体, 观察事物常常笼统、模糊, 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 不能表述, 往往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二、儿童绘画的表达方式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通常是通过儿童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体会他们的想法和内心世界的, 但是, 儿童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因为儿童绘画是非理性的, 是即兴发挥的, 也就是以随着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为蓝本, 采取看到即接收, 接收即表达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的感知。由于天性使然, 加之对新事物的感知, 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随意地表达, 这种无拘无束的画法不仅是他们外在兴趣的表达, 更体现了艺术的真谛——毫无修饰、回归自然。他们的画放任自流、随意发挥、超越想象、超越规则, 这种表达方式完全是“原生态”画法, 不追求“活灵活现”, 不追求“大家风范”, 只在于“即兴发挥”, 只在于“本能感知”, 运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及天真烂漫的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 儿童画是儿童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简单的表达方式把他们所感知到的大千世界复杂的景象, 通过儿童天真的思维加工器, 抽象概括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的、简便易学的绘画符号。这种符号的基本特点是:一笔一个结构, 一笔一个画面, 再反复地形成图形, 最后构造成他们自己的绘画。儿童画有其独到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画不合常理而又有画理, 无意中与自然相通, 与画道相契。儿童画以心灵智慧为笔, 以独特感知为墨, 通过简单勾勒, 来画万事万物之相, 之后又反过来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就做到了心与万物的相通。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仔细分析他们勾勒的简单线条, 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特点。如果把这个规律“编译”出来, 将会看到儿童画造型的奥秘。那就是儿童在创作过程中, 使他们所认知的世界万物通过情感得以表达、得以宣泄。

三、提高儿童画学习兴趣

1. 培养学习美术爱好

从一定意义上说, 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比教给他知识要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真正地让孩子领略绘画领域的乐趣并重视学生成功感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爱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举办活动, 适当表扬, 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来共同配合老师的指导教学, 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 达到兴趣与爱好的融合、情感与知识的升华。

2. 保护儿童绘画天性

儿童画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由涂鸦, 随意表达。自从儿童对外界事物有感知以来, 就会运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来非常自由地、轻松地, 甚至放肆地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感觉, 是最难得的童心流露, 是最原始的创造活动!尽管在有些大人的眼里, 他们的即兴之作简直就不像画。但是,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始的“涂鸦”, 有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感知, 才会有将来丰厚的绘画底蕴以及独特的思维模式, 才会有将来惊人的创造和想象。因此,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保护孩子的绘画天性, 保护他们的创作之源。

四、实施儿童画教学的意义

前面提到, 儿童美术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 是促使儿童用绘画来表达他们的认知, 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表现能力的学科。绘画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 增进儿童的体验。与此同时, 儿童在绘写涂画过程中, 锻炼了手、眼、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及思维开发能力, 他们通过绘画活动发现美、创造美, 在获得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 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诸多基本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我们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教学的目的, 在于要通过儿童思维方式的表达工具之儿童画来体会他们幼小的内心世界, 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知、自我表达的方式, 以及绘画时所体现出来的独创的思维模式, 以发挥他们天真的童趣, 并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最终使得孩子们能够身心全面进步, 能够完美地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教儿童画画, 重在启发、引导, 重在激发儿童学画的兴趣。孩子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才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但是, 简单的挖掘是不够的, 教师还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优点, 汲取知识, 建立自信, 建立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师也要学会寓教于乐, 能够让孩子在体会绘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感知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孩子们能够长期、持久地热爱绘画, 能够认真地体会绘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总之, 儿童画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一个窗口, 儿童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不但要体会儿童们的内心世界, 还要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同时还要使其掌握绘画造型的特点和绘画发展的规律, 并立足于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鼓励儿童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充分体验创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只有这样, 才能使儿童的创造潜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才能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纯真的天性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华.儿童画创作中的线条语言[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5, 22 (1) .

[2]王胜选.从“儿童画”看其审美心理[J].艺术探索, 2007, 21 (1) .

[3]容州.儿童画的特点及教学[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8 (3) .

儿童画教学计划 篇5

1、大班幼儿经过小班、中班两年的实验绘画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实验绘画的基本元素(基本的线条、图形、色彩)。幼儿能大胆作画,但模仿的孩子比较多,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创造力还需要加强。

2、大班实验绘画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无拘无束、大胆想象。让幼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不同的创新,不要有太多的模仿。

3、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验绘画的要求,在大班的教学中,我们想,第一学期采用以黑白画、黑白与彩色相结合方式来开展研究。第二学期以彩色画为主的想象画来开展研究。

二、培养目标

1、引导孩子运用点、线、面、色等绘画元素,在4k纸上进行大胆构图。要求:布局合理、主体突出、画面丰富。能将人物或物体分解、打散,再重新组合,创作出新的图形。

2、在分清色组(冷暖色调的)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选色和配色,并用两到三种同类色进行细致、有规律地涂色。

3、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并用图形表现。

4、通过绘画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

5、在绘画中,引导幼儿体验参与艺术活动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

三、工作措施

1、成立实验绘画课题组(组长:董君,组员:张红芬、钱丽君、张洁、孙耀、宗文雅、单彩萍、乔梦芝)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原有水平,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并为孩子创设宽松的绘画环境和艺术氛围,激发幼儿想画,爱画的愿望。

3、每月两次实验绘画教学,每周对孩子开展一次实验绘画基本元素的训练。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与孩子对话聊天,给孩子讲故事或游戏等形式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探索、发现。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绘画技能的训练,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4、开展集体备课,凝聚团体智慧。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每次范画2—3张)。勇于创新,不断改进,及时反思、及时总结。课后做好作品及材料的收拾和整理工作。

四、大班幼儿实验绘画教学进度

大班第一学期:

1、十六个格子画

2、黑白格子画

3、小女孩

4、陶罐人

5、跳舞的树叶

6、京剧脸谱

7、画名字

8、太阳、月亮、星星人

9、七彩泡泡人

10、外星人

大班第二学期:

1、鸟人

2、美丽的城堡

3、鞋的联想

4、海底世界

5、丛林狮王

6、非洲图腾

7、花的联想

8、密密丛林

9、抽象画:生命的蠕动(彩色流云)

10、美人鱼

11、民间剪纸画

12、手的联想

儿童画教学 篇6

[关键词]儿童画的纯真 审美与创新 纯真美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59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经历过的。这是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真实体现。毫无疑问,儿童很需要美术,美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儿童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

身为美术老师,我一直在思索着怎样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怎样教自己的学生创作出更美的作品。殊不知,我们所学习的艺术家们,他们推崇借鉴的却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的孩童般的美。世界知名的大画家毕加索、马蒂斯、卢梭、齐白石等,他们都在追求“儿童画般的纯真”,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儿童画对他们的影响。毕加索曾经说过:“我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也许,正是那一份真挚、朴实、夸张的美,那一份常人难以理解的独特审美,那一份童言无忌的大胆创新,那一份返璞归真的格调,造就了艺术作品永恒的魅力!

艺术大师学习儿童画,那儿童岂不成了“大师的大师”了?这样说或许真的不为过吧。不知道同行们有没有同感,有时候,当我们动笔为学生的画面添上几笔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出手竟破坏了画面原有的那份稚拙纯真的美。难道说孩子们的表现能力真的超越了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了这样的失衡呢?真正的艺术美体现在哪里呢?且让我们沿着教学中的点滴发现去寻找儿童独特的审美与创新!

一次美术课堂,教学《神气的大公鸡》,一(1)班的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画公鸡。我在学生中巡回指导:“你这只公鸡的披风加得不错啊!”“公鸡的羽毛是不是可以更鲜艳一点呢?”“这双爪子画得真好,很威猛啊!”……当我走到一个叫王依依的孩子身边时,发现她的画法有点奇怪:只见她画了一只大公鸡,红红的鸡冠,鲜艳的羽毛,翘起的长尾巴。这时候,她拿起绿色的水彩笔画了一只左爪,然后又换了红色的水彩笔画了一只右爪。

我看着觉得挺有意思的,想想却又觉得可以给她一点指导。因为我觉得对于很明显的对称的东西,最好还是提醒学生注意颜色的对称性。于是我笑着对她说:“惠玲,你的大公鸡怎么左脚和右脚颜色不一样啊?”她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用手把画面遮了起来。也许是我说这话的声音比较大声,其他学生听见我说的话都笑了起来,同桌的小男生还顽皮地转过来说:“哪里?哪里?给我看一下!”这一来依依小朋友的脸更红了,干脆把自己的本子藏了起来。我看看她不好意思的样子,便叫小男生认真画自己的画儿,然后走开了。

尽管我没有提出要把公鸡的左右爪子涂上相同的色彩,但很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其他学生似乎都懂得了“对称涂色法”,左脚是什么颜色的,右脚也是什么颜色。这些孩子的悟性还真好啊,我笑了笑。

作业收上来后,我仔细地批改。很多学生画得不错,线条大胆、色彩和谐,我给这些作业批上了小星星。等我翻开王依依的画时,看到画中央是那只神气的大公鸡,地上有两只小鸡和青青的小草。奇怪的是,对比其他作业,我感觉这只左右爪不对称的大公鸡也别有一番趣味,比起其他对称涂色的画,显得更天真稚气一些。我纳闷儿了,到底是欣赏角度的不同导致了观点的改变?还是我原来没有发现这双奇特的公鸡爪子所蕴藏着的独特的美?

第二天,我又在一(2)班教学《神气的大公鸡》。总结前一课的经验,我不敢在这个班提起“对称涂色法”了。有趣的是,我发现一(2)班大概有七八个小朋友也画了爪子不对称的公鸡,效果都很不错。仔细寻思,也许是因为这样涂色显得大胆而热烈?也许是因为它打破了寻常思维,让人倍感新鲜?也许是不懂绘画法则的原生态风格更让人觉得真切可爱?不管怎么说,这肯定是孩子们喜爱的大公鸡,在他们眼中,这只色彩丰富的大公鸡是很美丽的。大人们不敢用的画法,不敢搭配的色彩,却在孩子的手中呈现出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这就是孩子们的审美观,这就是孩子们的创新!

儿童画是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审美与创新的自然流露和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比起稚嫩的语言表达,更能反映出孩子的所见所想。“稚到拙时亦为美”,不懂绘画技法而随意涂鸦的儿童画,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感情,最自然的审美,这也是最富有价值的创新。

在西方,绘画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学科”,儿童画被认为是“儿童真正的最自主的活动”。在儿童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有趣的画面:桌子的四条腿平铺在桌面的两边,侧面的人物却能同时看见两只眼睛,骑马的人双腿是站在马背上的,大辫子的女孩头顶竟然是光秃的……看似滑稽的画面却让我们感悟到了孩子们那种纯真、自然的审美观,这其间的创新的韵味足以与绘画史上的大师们相媲美。画家卢梭、毕加索正是凭着儿童般天真无邪的思维方法和幻想力,以看似笨拙幼稚,实则质朴典雅的独特风格,在现代绘画的领地矗立起一座高峰!齐白石画面中的返璞归真和诗情画意,体现了文人画追寻的至高境界,也正是艺术孩童般审美的率真流露。而在我们的身边,不正存在着许多这样能大胆、炽热地表现世界的艺术家吗?我们是否善于寻找、发现他们的足迹了呢?

想起2010年一次参加省领雁班新课程培训时,有一教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有一名学生拿着自己的画请老师给予指点,只见画面上画着一条路,这条路一直往上延伸,最后向左拐弯,看起来透视有些问题。没等孩子细说,老师就热情地展开指导了,告诉他这条路的透视有点难画,然后细心地动手示范。然而,当这位老师煞费苦心地辅导完毕时,孩子并没有流露出开心满意的神色,而是说:“老师,我只是想请教你该怎么涂色。”……听到这里,我们不禁哑然失笑,想到这位教师“自作聪明”的举动,大家都发出了不同的感慨、深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是否也经常在做一些只求满足自己审美欲望,却违背儿童意愿的教学行为呢?当我们把孩子们的作品指导得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时候,是否还在为自己的“创意”沾沾自喜呢?要知道,我们不是儿童,我们的想法在孩子们看来也许是毫无色彩的。孩子们画画只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我们所要做的,绝不是引导他们画出我们喜欢的东西,而是要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快乐而大胆地画出来。

前不久的一节美术课,教孩子们画《鱼的世界》。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很顽皮的,很少带美术工具,画儿也画得不好。我看见他那天的画儿也是老样子,画面上一大片黑不溜秋的墨水,旁边有个象形字一样的小人,看着很让人生气!刚想批评,忽然想起波顿教授的讲座。于是我转变态度,和蔼地问他:“你画的是什么?能跟老师说说吗?”他说:“我画的是一个被污染的鱼塘,这个人在钓鱼,等一下我再画他钓了一条鱼骨头上来。”我听了心里一震,又吃惊又惶恐!这么好的想法,竟险些被埋没在我的呵斥声之下……我欣喜地表扬了他,还让全班同学学习他善于构思的优点。就是这一句简单、恰当的肯定,让这个孩子绽放出了少有的、灿烂的笑容!

毕加索用毕生的时间去探索儿童的内心艺术世界,大师追求的是儿童画中的纯真美。而现在天真却正在儿童画中渐渐失去,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审美观逐步被我们教师一次次所谓成人化的引导中所扼杀。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太空人、网络战士、海洋医院、热爱和平的小朋友等。如此雷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显然不是儿童的审美与创造,不是他们的生活,却是指导老师的“创意”。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创造活动,强调的是个性的表现,提倡儿童通过自己的审美和发现,表现心灵的所见所想。这样的画,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画,才是孩子们自己的真情流露。

儿童画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篇7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学

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 对一切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感受、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方式, 能够反映出儿童的心理、智力等发展水平。青少年宫的儿童绘画教学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 不断改善儿童绘画教学。

一、儿童画教学现状及问题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儿童如何绘画, 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完善儿童的身心健康, 并有利于儿童精神文明的构建, 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儿童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笔者从事儿童绘画教学多年, 从中发现儿童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绘画教学一般遵循儿童家长对绘画规则的认知经验, 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儿童绘画的好坏, 决定儿童学画的过程和结果。这种教学上的偏差扼杀了儿童对绘画最原始的认知和丰富的想象力, 还丧失了教学中对儿童绘画潜力的挖掘, 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现, 影响了儿童画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不利于儿童在学习绘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 (2) 儿童绘画教学容易造成儿童误入模仿绘画的歧途, 使儿童绘画形成鲜明的“样式化”和“概念化”, 违背儿童学画的根本目的, 错失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机遇。 (3) 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儿童绘画心理及绘画阶段规律的认识, 单纯按照教师的意图和经验去组织教学, 不利于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体现儿童的创造性。

二、儿童画教学的改善策略

1.掌握儿童绘画审美评价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 无法与成人相比, 对绘画的审美评价好没有完全形成, 与成人对绘画的审美存在一定的距离。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 儿童时期天真好奇, 智力处于发育阶段, 对新鲜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从认知思维特点来看, 儿童绘画一般是根据对新鲜事物的感知, 凭借主观想象力,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随意的绘画, 因此儿童画常表现为离奇的、夸张的, 但这并不能表示儿童的绘画不符合审美。在儿童绘画教学中, 首先应对儿童绘画有正确的认识和审美评价, 在绘画中发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创造力。因此,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 正确掌握儿童绘画审美评价, 改变传统对儿童绘画的评价理念, 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画教学质量。

2.明确儿童绘画教学目的

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不是抄袭与模仿, 否则只会扼杀儿童对绘画的天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绘画的目的是通过绘画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以及思维、想象, 这种表达方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所致。因此,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要明确教师教儿童绘画的最终目的, 从教学目的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儿童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技巧, 引导儿童注意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 并发挥创造力将事物画出来。儿童美术教师不仅具有绘画教学技能, 还要学会引导儿童, 避免过分规定儿童绘画内容, 不能以成人的审美标准去刻意修改儿童的绘画。

3.遵循儿童绘画阶段规律

儿童绘画阶段规律是从抽象到意象再到具象的过程, 儿童学习绘画的过程必须遵循其学习认知规律, 按照规律开展教学。儿童绘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此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置要遵循儿童绘画阶段规律, 以此规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绘画教学方法, 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绘画能力与教学相结合, 逐步提升少年宫儿童绘画水平。

4.创新儿童绘画教学方法

儿童画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从教学内容出发,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首先,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 例如音乐、图片、故事、小视频等创设教学情境, 唤起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其次, 有目的地组织儿童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参与活动与游戏,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绘画思维的敏感度。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原型变式、诱发想象等方法, 打破儿童在绘画学习中的单一思维方式, 培养儿童绘画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儿童绘画教学不仅是一项学习绘画的活动, 更是儿童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能力, 创造美的过程, 也是儿童心理、思维等不断发展的过程。少年宫儿童画教学应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审美价值, 在明确儿童绘画教学目的的同时, 根据儿童绘画阶段规律采用灵活的、创新的教学方法, 激发儿童绘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王明云.美术教学中由儿童绘画向写实绘画转化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32) :157-158.

[2]张莉莉.暗示教学法在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3.

儿童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8

关键词:儿童画技能,观察能力,学习兴趣,色彩知识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对中职培养实用型, 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职专学前专业学生来说, 不仅要有良好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 还应掌握全面专业技能。一个合格幼儿教师除了会弹琴、唱歌、跳舞外, 还必须具有一定美工专业技能, 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训练学生的熟练儿童画技能是中专美工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幼儿绘画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幼儿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开发阶段承担着重要任务。美工技能特别是儿童画创作能力的高低成为学生面试、就业、毕业必须考核项目之一。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重视儿童画教学的改革, 从中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学会认真观察, 加强基础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重要途径, 它是思维先导又是视觉艺术的最基本活动, 也是美术基础训练的起点。”面对基础较差的职专学生, 首先引导她们学会观察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世界, 各种动植物特征、形态、神态, 及日常生活的人和物。每周布置一定量的观察主题作业, 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表述, 教师帮助学生概括基本形, 制定每一周应完成一定数量简笔画作业, 作业由简单到复杂, 从植物到动物到人物, 从临摹到写生,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最终达到创作。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利用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她们观察, 帮助他们分析从整体的效果到材料的选择再到技法的应用。从物象造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的处理, 装饰艺术手法的应用, 从简单到复杂的艺术分析, 增加他们对物象美感的直观感受和心灵感悟。从结构、造型、色彩、质感、比例、构图等艺术的感知, 提高他们应用美, 表达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入童真的世界, 去感受自己所获得感知和美感。

二、提高绘画兴趣, 增强创作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也是最好的老师”。中专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学习习惯差,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就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绘画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能, 激发他们绘画的热情,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 再到我会学的飞跃”。由于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基础训练, 绘画临摹能力较强, 但创作能力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创作的兴趣,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作品, 使学生在心理产生强烈创作欲望, 然后引导他们只有努力, 人人都能画出优秀作品。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先以单个几何形体进行添加、删减、变形练习, 然后再两个至多个几何形体进行组合创作练习。一个个单调的、没有生命意义的几何形进行任意想象加工、趣味增加和删减创作成拟人化的动植物乐园, 小伙伴们的快乐家园。他们自定主题, 富有创意, 形象生动有趣, 用线大胆活泼, 用色明亮艳丽, 造型夸张富有变化又有节奏感,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愉悦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创作的激情, 乐于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提倡学习互助, 共享学习乐趣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学生的个别差异造成绘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 想象能力和空间透视能力差。有的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强, 但会说不会画。有的学生既不爱动手也不爱动脑, 学习缺乏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完成作业难度, 提高她们儿童画命题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取互助型学习形式, 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人数不限但所有同学必须完成相应的作业量。使学习薄弱同学打消完不成作业的顾虑, 快乐主动参与学习整个过程。每个同学分工协作, 互相讨论, 从主题、构图、形象、色彩、技法等方面充分讨论, 相互启发挖掘创作灵感。她们在愉悦和轻松氛围中完成作业, 每张作业共同署名, 成绩共享。各小组之间竞争激烈, 创作热情高涨, 一张张主题突出、构思新颖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 她们用自己努力证明自己, 增强学习自信, 体验到成功喜悦。这样既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作业质量也不断提高, 学生儿童画创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正确应用色彩, 提高审美素养

学生有了一定的儿童画的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外, 还必须应用色彩来增强儿童画视觉效果。应用把握好色彩, 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先掌握色彩基础知识, 充分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概念, 认识色与光之间关系。认识色彩的混合、对比、调和产生的效果, 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年龄、性别对色彩喜好和习惯, 色彩的冷暖色调和色彩的情感体验的应用。我利用大量图片和现代教学设备, 把枯燥的色彩知识通过一张张图片展示, 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 认识和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再通过色彩图案纹样作业练习, 学生对色彩应用有了充分的认识, 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因儿童画针对性强, 对色彩有特殊要求, 须根据具体物象固有色彩, 动物、植物、山水和人物装饰手法, 特点及要求, 结合自己对色彩的冷暖色调和情感体验及感悟, 通过鉴赏、临摹、写生练习, 大胆发挥想象, 泼辣用笔、用色, 让每个学生正确应用色彩, 充分发挥色彩性能, 应用适当技法, 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充满童真趣味儿童画作品。通过作品的整体效果, 使学生认识到应用色彩能力的重要性, 也提高了她们审美能力和赏析的能力。

五、及时点评作业, 提高鉴赏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体会成功的喜悦, 反馈教学效果, 提高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儿童画训练期间着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检查与批改。充分利用上课和课后时间,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法和面改法。所谓面批法就是老师当面肯定作业中存在优点, 也指出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修改意见, 使学生能够及时更正, 其他同学也可以协助修改完成作业。这样使学生对自己作品充满成就感,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所谓面评法, 就是在课堂上把全班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整理, 全部或部分展示于同学面前, 让学生自己对比、观察比较, 自己评价及同学互评, 老师最后小结, 并侧重分析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缺点。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既得到老师的肯定, 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虚心向别人请教, 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互评中, 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作业整体水平和不足之处, 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美术技能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儿童画绘画能力的高低, 还有手工制作、图案设计等各项美工技能。但儿童画创作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也是衡量一名学前专业的学生绘画水平标志。又因它是一项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需要老师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不断探索, 尝试新课改所倡导的新方法、新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走出一条符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新途径,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艺峰.论美术教育中的新理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2]何周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新教育, 2006, (3) .

[3]李红霞.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 , 2010, (6) .

浅谈当今社会儿童画的教学 篇9

在我进行的考察中有一些是私人开办的美术兴趣班, 有一些是中小学的美术课堂, 也有高职类院校学前教育的美术课堂。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学目的的盲目性。在一些私人美术班中各个年龄阶层的都混在一起上课, 老师教的都是同一种内容, 每节课使用的都是固定的材料, 并且主要以美术技法的教授为主。其次在一些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就被当作是调节学习气氛的活动课堂, 更谈不上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最后是在高职院校中, 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 大量的固定模式的美术教学问题广泛存在, 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特点指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注重的也是美术技法的教授。

在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得出来, “美术技法”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被广泛强调的, 而真正对于少儿的美术教学是要分为“绘画、手工、欣赏”这三部分。在高职的学校教育中还可以对这三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但是对于大部分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就只是“手工和绘画”的训练。而在教师自身方面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的教师仅仅是从美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 他们自身虽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但是根本没有进行系统的儿童画训练, 也没有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只是认为自己是学过美术的, 儿童画就是那简单的画画, 就是哄着孩子开心, 自己学的那些专业知识应付这些小孩子足够了。再有就是在家长这方面, 家长对于孩子的美术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 认为我的孩子去学习了画了一只麻雀, 画的很像, 这就是学到东西了, 这就值得去培训班学习。也有一些家长会注重孩子在兴趣学习中的过程, 认为孩子快乐了就是好的, 不是很过分追求最后的结果, 认为孩子自己想怎们表达就怎么表达, 孩子画出来就是好的。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一个事实:他们对儿童的学习发展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 要么是看到西方的自由式教育就盲目跟从, 要么就是灌输式教育, 让孩子熟练掌握绘画技法。

以上分析了儿童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此, 我仅仅想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现在儿童画的教学因为在师资上都是经过一定专业基础训练的美术教师, 这看起来比较合理,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基础”导致了现在儿童美术教育的局限性。因为这些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都经过的美术培训是完全西化的“高考式美术培训”, 他们当初的学习只是针对的是考上大学, 并不是儿童美术教育, 所以他们都认为儿童画就是简单地绘画, 只要儿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色彩艳丽, 不追求物体的具体形象。因为专业的局限性, 他们没有对儿童的发展规律做系统的学习, 并不知道在每一个年龄阶段, 儿童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进行美术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针对这个规律设置相对应的课程, 不应该从儿童画的难易程度来设置课程的先后顺序。因为这个专业知识的缺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画就是要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管几岁的儿童, 用不同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儿童画的精髓。”这些观点的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觉得没有理论依据。儿童画既然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就应该表现出“教育”应该有的特点, 不是在盲目教授, 而是有系统的, 有理论依据的专业的学习。

鉴于上面出现的问题, 我主张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要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不仅要在绘画、手工更要在欣赏方面加入中国特色的教育元素。去除西化教育, 提倡中国特色教育。首先就是在美术绘画教学中进行国画基本技法的培养。让儿童知道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比如工笔和写意的基本区别, 点、皴、浓墨、淡墨的基本表现方式。其次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大量增加中国画的学习欣赏, 带领孩子走进博物馆, 现场欣赏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从小就让他们生长在有中国特色的土壤里。作为教师方面更要不断学习儿童专业知识, 有条件的要多参加专业的儿童教育培训, 丰富自己的儿童教育知识, 不仅仅在美术技法上进行研究和学习, 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合理制定不同的课程。

总之, 正因为儿童有着最纯真、最善良的心灵, 儿童的美术创作就成了一种宝贵的财富, 多名艺术大师也曾说过我们的艺术创造就是要向儿童一样去画画。

摘要:儿童画, 主要的意思是在表面看来不讲什么绘画技法, 不讲“画理”、“画法”, 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的绘画规律, 是非“学院”派的。在造型方面儿童画不按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 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自己的特点。在上面对儿童画的解释中重点需要注意的是“逾越”、“非学院”, 这就给儿童画这个艺术分支划定了范围和评价标准。首先我们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评价儿童画, 不应该用我么接受的绘画理论去对儿童画进行评价和教学指导。但是在我们身边仍有许多在儿童画的教学中违背了这几点原则, 使得儿童画一直在民众的认识范畴里始终是一个“孩子自己在涂鸦”的印象, 更谈不上什么高雅, 这样儿童画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 始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

关键词:儿童画教学,误区,教育

参考文献

高师学前专业儿童画教学浅谈 篇10

学前儿童画课程以传授儿童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进而形成教学能力, 要求高师学前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能上好幼儿园的儿童画课程;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儿童画创作;三是能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高师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注重对教材教法的深入挖掘

教师首先要备好课, 这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全面掌握教材、分析教材、运用教材必须做到:熟练、透彻、运用自如。儿童画课程的备课不只是着眼于教材文本, 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既要掌握教材的难度,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

儿童画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习作性儿童画;二是创作性儿童画。创作性儿童画又分为命题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它们是学前儿童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题性儿童画的优点在于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问题是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不能千篇一律地施教。面对绘画基础较好但缺少系统学习的学生, 应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和命题创作相结合的训练。理论学习更有助于命题画的创作, 只有从理论上认识了, 才能更好地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对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加强理论知识和习作性儿童画相结合的训练。在教学中, 从最简单的以线条勾勒景物学起, 掌握景物绘画的基本结构, 线条表现要生动自然、优美流畅。教师要耐心地指导, 对学生要多表扬, 多鼓励, 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审美能力

在学习儿童画时, 首要问题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讲解优秀的美术作品, 引导他们学习掌握欣赏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针对儿童画教学中常见的动物画教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动画片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告诉他们应该用美的心灵表现它们。儿童动物画需要巧妙而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艺术构思, 它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把现实生活中最动人、最能表达情感的形象, 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夸张、变形。儿童动物画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 线条自然流畅, 色彩明快鲜亮, 表现的不仅仅是动物习性的一面, 人性化的可变形象也很重要。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理念, 使学生了解自然, 关爱生命。

2. 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里所指的素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和课本有关的知识性较强的专业技能素质, 另一方面是间接的各种文化知识和修养。在儿童画教学中, 教师不只是单一传授学生技能知识, 还涉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如:儿童风景画教学除掌握本专业技法外, 还应了解大自然的四季变化规律, 物种的生态规律, 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人类关心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家园———地球, 它是美丽而温馨的, 不容破坏。人类渴望绿色, 有了绿色就有生命的延续, 通过儿童画教学让学生懂得, 人类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又如:儿童动物画中, 让学生在了解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基本结构特征、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到大灰狼代表狡猾、粗暴、凶残的敌人形象, 而小白兔则是善良、温顺、可爱的小朋友形象, 从而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受到教育。

3. 提高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儿童画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任意性的特点, 在儿童早期本能的成长过程中, 启蒙和开发孩子的观察、注意、识记等认知的表现才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 引导启发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绘画要领的指导

1. 细致刻画每一个细节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 (指眼睛) 中。”意思是说, 画人物应当“传神”, 而眼睛对于传神最为重要。因此, 在绘画中要特别注意眉毛、眼眶、眼珠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的位置变化, 比如:刻画左顾右盼的神情时, 眼珠要有明显的朝向;而表现惊讶的表情时, 则要眉毛上挑, 眼眶变大, 眼珠略小。精确的表情刻画, 会让画面达到“眉目传情”的效果。

在绘画中, 手和脚历来被称为“第二表情”, 因为他们可以生动地传达人 (动) 物的情感、年龄及身份特征。由于大部分高师学前专业的学生欠缺解剖学知识和速写功底, 因此可以通过写生和临摹相结合的方式, 对手、脚这两个部位进行专项练习。在练习时要注意用几何体概括的形式来画, 还要特别注意动作变换时不同关节、不同身体部位的位置关系。

绘画中有效的线条刻画, 会使画面达到丰富而生动的表现效果。因此, 要学会用有强弱虚实变化且简洁明确的线条来描绘画面。例如:画树干或山石等坚硬粗糙的物体时, 用转折明显、粗壮有力的线条表现其结实和厚重;而画瓷器、皮肤及轻软的布料时, 用圆滑的细线可显示出其光滑;画水面或地面, 用横向的长线, 可更显出平面的深远感。

此外, 粗线比细线有更强的存在感和空间感, 故绘制近处物体和画面主要内容所用的线要略粗于画远处物体的线。这不仅能更好地突出画面主题, 而且符合“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

2. 用色方面遵循四个原则

原则一:用色忌生硬。由于颜料管里的颜色鲜艳有余, 柔和不足, 因此学生在绘制儿童画时, 应降低色彩的纯度, 以减轻色彩的生硬感。调色时可以使用补色和邻近色, 也可以通过改变色彩明度强化柔和的感觉, 如:与黄色调和, 可使色彩明快活泼, 使人心情开朗又不失温馨可爱;与白色调和可使色彩温润, 这符合儿童的认知、喜好。

原则二:合理搭配色彩, 强调整体效果。色彩的搭配要服从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 要有明度、纯度及色相方面的对比和联系;用色要突出主体色彩, 画面其余部分的色彩要起到映衬主体色彩的作用, 不能喧宾夺主, 杂乱无章。

原则三:了解不同颜料的特性。以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在幼儿园常用的工具为例, 水粉属于水溶性颜料, 其笔触与油画棒相比, 显得较为透明。如果要画轻快流畅、轻盈缥缈类的主题, 我们可选用水粉来画。但水粉具有笔触风干后色彩变暗的特性, 所以在画色彩浓郁、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强的画时, 油画棒则是上乘之选。

原则四:涂色要均匀、工整。在绘制儿童画时, 首先所需颜料应准备充足, 避免由于临时调色导致的色彩偏差;其次注意正确选择画具, 如:大面积涂色时应选笔头大、笔质柔软的笔;再次用水粉颜料涂色之前要控制好颜料的浓淡程度, 以油漆状浓度为最佳;最后涂色时线条要保持方向一致、流畅、用力均匀, 忌涂色时用笔蘸颜料在画面上来回皴擦。

3. 合理安排构图

儿童画给人的感觉应当是轻松、舒适的。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给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良好的构图设计使观众按作者的构思线索浏览画面, 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观众。太满的构图会让人觉得拥挤混乱, 而太零散则会让人有空洞的感觉。高师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构图时应当注意:

(1) 构图要能突出主体形象。整个画面的中心部位是最稳定的视觉平衡点, 因此, 在绘制儿童画时, 应当将画中的主体形象及趣味点安排在画面中心附近的位置。

(2) 构图要有远近、大小、疏密之分。通过对比可以在画面中形成趣味, 使主体在背景中突出, 由此产生的变化和效果, 将获得富有魅力的视觉吸引力。

(3) 画面留有空间, 保持透气性。在涂色时不仅要注意实体间多与少的关系, 同时也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

4. 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儿童题材的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写照, 应当充满想象和创造。因此高师学前专业的学生在绘制儿童画时不仅要反映儿童所生活的环境, 还要反映儿童心中的世界, 这样才能引起儿童的共鸣。想象和创意是儿童画最核心的部分, 一切装饰要素, 如鲜亮的色彩、生动的造型都是为其服务的。那么, 该专业的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呢?

(1)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在创作构思及收集素材阶段, 要鼓励学生走近幼儿, 了解幼儿的想法, 通过研究其绘画习作或与他们的交谈中获得其对某件事的奇思妙想, 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想象素材, 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借鉴幼儿的想法, 且要学好幼儿心理学和幼儿美术教学法等相关课程。

(2) 向儿童文学作品借灵感。儿童文学包括诗歌、童话、科幻及动画片, 与成人文学相比,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独特的叙述想象和故事角度。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插图也值得借鉴, 结合故事情节欣赏插图, 可以体会画家的创作思路, 从而找到自己可以学习的内容。高师学前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动画片作为儿童画的参考材料时, 应选择与绘画的主题联系紧密、且能鲜明体现儿童生活和心理的作品。在观看情节的同时, 要充分挖掘动画片潜在的教学功能, 对其中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好的色彩、造型要素加以必要的记录。

总之, 高师学前专业的学生在绘制儿童画时应从造型、色彩、构图、构思几方面着手, 完善绘画技能,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作品含义, 创作优秀的儿童画作品,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儿童画在幼儿园中应用广泛, 是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文章从高师学前专业学生儿童画绘制的常见问题入手, 旨在探讨如何完善、提高其绘画技法, 更好地满足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儿童画教学 篇11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的《诸葛氏宗谱》记载,早在明嘉靖年间,诸葛村“凿纸为灯,细如缕发,百变不穷”。 清末民国初兰溪剪纸艺术盛行,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 兰溪剪纸历史悠久,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本节课旨在促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专注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兰溪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当地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兰溪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人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剪纸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兰溪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窗花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含意丰富。

三、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以剪纸工具和画笔为载体,通过设计、绘图、裁剪和上色等手段,创作出人物、动物、静物等剪纸艺术形象,然后通过这些形象的粘贴、拼凑并添加自己的想象组合成一则小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和剪纸的独特形式,来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或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含的情感,同时深入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民间传统艺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虽已有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把握。教师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或图片,将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式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体验窗花剪纸的制作过程,提出相对感兴趣的问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讲求共同协作,师生研讨,探究方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地方民间传统窗花剪纸作品,使学生正确认识地方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窗花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进行剪纸练习,学习窗花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窗花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题材新颖的剪纸作品。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课件、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的图片、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窗花剪纸制作流程图。

2.教学工具:小刻刀、剪刀、胶水、铅笔或水彩笔、彩色纸(两至三色)、白卡纸(稍厚白纸也可)、复写纸等(每人一份)。

八、教学过程

(一)观察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观看后,教师组织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每逢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猜猜看图片当中的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猜想)

师:是的,他们正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兰溪也有剪窗花的文化传统,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山水艺术、鱼禽走兽、几何图案、诗词文赋等广泛题材,是研究民间民俗的宝贵资料和活化石,农家把剪纸作品普遍用于家庭装饰和婚娶、丧葬之中,也可用于年节门花、礼花,或用于刺绣。(教师出示课题:窗花剪纸)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出示直观教具进行展示,例如多组优秀剪纸艺术作品或图片,调动学生感官形成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么多优秀的剪纸作品,你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呢?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剪纸作品并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按小组分配任务,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提出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从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美学角度、创作构想、基本流程各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三)解释疑惑

师:大家喜欢的窗花剪纸各有特色,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代剪纸多采用染色的纸和各类彩色纸及金银箔纸。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人物、风景等题材。兰溪地方的民间剪纸艺术也有它的特点,充分运用谐和、象征、比喻、会意等手法,构思巧妙,含蓄华丽,富有诗情画意,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那么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来给你们做个简单的表演。(教师示范剪一个人物形象:造型要求大胆、简练,可以从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剪出生活中喜欢的动态。注意线条流畅、自然,人物身体各部分相连防止剪断,并在人物的衣服上装点衣纹、花边,刻画人物细节。边演示边讲解)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教师示范剪纸,向学生介绍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解答疑难问题并简单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熟悉手工技艺流程并模仿学习。

(四)尝试创作

强调在剪纸前先构思设计画稿,注意条理化、图案化,图中各种线条彼此相连。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在设计纹样时,也要注意纸的连断,图案可设计成花瓣、小草、人物、动物等造型,设计时注意形状大小,位置虚实对比。

师:我们把窗花剪纸完成之后,老师想要把它变成更加完整的作品,将它编成一个有故事的剪纸作品,可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学习运用各种不同工具进行剪纸创作之后,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并尝试在作品周围画上一些纹样或者图案,创作一幅完整的剪纸故事,其中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作业要求:可以在课堂上独立创作,也可以两两合作完成一组窗花剪纸,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和内涵寓意,并将其在衬纸上设计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设计说明:学生的创作时间大约15至20分钟。学生主要思考“我要画什么?”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技法要求,按照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儿童画形式完成创作部分。在学习了剪纸之后,在完成的剪纸作品后面衬上彩色的纸或染上颜色的纸,进行剪纸故事的创作,要注意衬纸外形和窗花纹样的协调性。色彩搭配可选用冷暖对比、近似色的搭配。

(五)展示交流

教师挑选几幅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互评:你最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形状、材料方面分析评价同学的作品)

学生自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剪纸作品的构思,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

教师点评:选取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设计说明:本环节用时大概为3至5分钟。学生展示创作的作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创作过程,教师观察和比较不同学生作品的构图、创意和技法。对构思巧妙、有新意的作品进行讲评,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指点。鼓励学生继承民族艺术传统,收集民间艺术剪纸。

(六)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窗花剪纸可算是我们兰溪的一项宝贵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我们在学习它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技艺。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好好爱护我们的民族传统,喜欢它热爱它,并让它在生活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作业拓展:将剪刻出来的人物组合成故事,适当添加道具或背景,粘贴在衬纸上,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个有趣的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完成一幅完整的剪纸儿童画。

设计说明:课程最后教师用很短的时间作了总结延伸。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创造美的剪纸活动中继续探索前行,鼓励学生到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为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作出贡献。

九、课堂小结

通过学窗花剪纸的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且给师生的课堂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与无尽的动手乐趣。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儿童画教学初探 篇12

一、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创新

在儿童画的教学活动中, 低年级的孩子是很有潜力的, 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创作主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 支持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 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例如, 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课《花儿朵朵》一课时, 我带学生走出教室, 到操场上去观察那些充满生机的花儿。当我提议今天就画这些花儿时, 学生都觉得难画, 不敢画。于是我开始带领学生感知花儿的特点:让学生选一朵自己喜欢的花, 仔细看花的里面是什么样的, 花瓣和花叶是怎么长的, 上面还有些什么。孩子们都围在植物旁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随后, 我带领学生欣赏图片资料以及教材上的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是怎样来画的?他们用什么方法画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来进入花的世界, 画出自己心中的花。儿童作画是感性的, 没有规则和约束, 所以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写生一朵花, 也可以想象画一朵。总之, 无论怎么画, 让学生轻松自由地画最重要, 要让儿童在作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术课堂中,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 迅速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创作兴趣。在儿童画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借助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艺术作品魅力的作用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产生创作欲望, 表达自身感受。例如, 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四课《风筝》一课时, 我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放风筝游戏, 在活动中, 学生体验着放风筝时的乐趣, 观察到放风筝时生动的人物动态、场景。在课上, 我让他们说说观察到的情景。他们便一边用语言描述, 一边回想着放风筝时的情景。当他们兴趣正浓的时候, 我要求他们拿起画笔随即作画, 把动人的场面描绘下来。这样, 学生便自觉地进入绘画情境, 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让学生的绘画置身于活动的情境中, 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三、运用媒体, 丰富学生想象

在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可以使平常见惯的范画、情景、实物与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止到动态, 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六课《春天的色彩》一课时, 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狭窄, 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 因此, 他们对春天的认识显得比较肤浅。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 就必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但往往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 这一教学方案很难实现。为此, 我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冰雪融化了、小动物们苏醒了、树木发芽了、嫩绿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田野里耕牛遍地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花儿开了、天上的风筝多了……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 孩子们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意境中, 情感处于最佳状态, 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 欢畅优美的音乐背景, 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 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多媒体的运用,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其美术素养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四、适时激励, 培养学生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称赞和鼓励, 心理上非常渴望获得成功, 因此, 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学生, 增强学生自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 尊重、关心、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对于儿童来说, 赞扬的效果远胜于批评的效果。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的意义, 尊重在他的心理便是最有份量的一种刺激, 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一听到教师夸奖他画得好就高兴, 心里油然生起一种成功感。表扬对于他们来说, 是一种肯定, 使他们更有信心继续去画。因此, 几乎在每堂课学生完成作品以后, 我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反馈。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课《青花盘》一课时, 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对于评价内容尽可能地客观多样, 让

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活动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儿童画的特殊魅力影响着古今中外许多画坛的成人。许多画家收藏儿童画, 学习儿童富于活力的造型方法, 学习儿童大胆、直率地表达主观感受。世界知名的大画家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等均曾研究儿童的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现代儿童题材画家李平凡、温泉源等人的绘画作品中, 都可以看出儿童画对他们的影响。儿童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饱满的、丰富的, 他们是借自己不成熟的画笔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以后的儿童画教学中, 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 让儿童画的百花园绽放出更多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韩凤莲.儿童画基本特点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5) .

[2]金凌.浅谈儿童画教学[J].河南教育, 2006 (01) .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

上一篇:性生活障碍下一篇:语言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