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线描教学

2024-05-10

儿童线描教学(精选10篇)

儿童线描教学 篇1

线描是绘画的基础, 在线描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可以体验造型的快乐, 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线描也应采取不同的侧重点,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身心发展水平, 结合湘版教材的实际情况根据年段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一、各年段训练要求

低段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 绘画热情也很高, 画画时不受任何形式规律的约束, 但这种热情持续的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线条的基础上, 运用这些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着重培养其对绘画的兴趣。

中段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提高, 对绘画有一定的耐心, 开始注意物象的空间、结构和一些细节, 开始追求绘画时对象的形似, 并对物体做初步的描述, 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高段学生具备了对细节的刻画能力, 懂得対画面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 这一时期可以渗透一些简单的技巧技法提高写实能力, 进行写生课和欣赏课的训练, 加强对物象结构和质感的刻画, 提高绘画的表现力来充分传达自己的情感。

二.课程安排和训练内容

1.前期阶段。一、二年级学生的手臂对画笔的控制力不够, 画出的线条总是歪歪扭扭, 浓淡不均, 但是学生的作业总是呈现一种自然地赋予童趣的美感。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作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首先, 做一些单线练习, 用随意画线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线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比如湘版美术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美丽的田野》一课中, 在欣赏完各种美丽田野图片和小朋友用各种曲线画出的田野后, 我让学生直接使用各色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用波浪线、曲线、弧线等表现一块块的田野, 在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笔往下画, 不要间断, 保持线的连贯性。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初学时的畏难情绪, 锻炼了大胆作画的习惯。其次, 在画线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体会线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比如不同种类的线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甚至线的长短、轻重、缓急、浓淡都有不同的效果, 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创作时也会渗透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

2.中期阶段。学生随着年龄认知结构的增加, 掌握了一定的以线造型的能力, 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 安排写生训练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线描能力的重要方法。根据实际教学经验, 经常写生的学生观察能力和线描能力更好, 有助于学生其他思维的综合发展。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爱校园活动 (二) 》一课中, 安排学生用线描淡彩的方法表现校园环境,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校园和根据校园画好的两幅情境图, 一张按相片原貌描绘, 画面有些散乱;另一张是根据照片合理取舍的构图, 重点突出主体景物。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欣赏, 谈自己的感受。之后出示学生作业, 欣赏画面的线描及色彩, 学习线描淡彩的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进行线描写生, 教师线描写生示范后, 学生自行写生。通过写生练习, 学生较准确地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再现校园的真实面貌。

3.后期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基础上,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线描能力, 能对客观的物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 在后期阶段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 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阶段, 要让学生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 也要相应做一些训练。在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唱大戏活动 (一) 》的画京剧脸谱一课中, 笔者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不同京剧片段中人物脸谱的颜色及花纹, 组织学生用语言概括、讨论, 当大家头脑中有了基本的形象后, 要求学生用默写的方法把自己记住的形象用线表现出来, 然后再运用点线面填充画面, 添加自己想表达的一些线条、图案来表现脸谱, 提高了学生的装饰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大脑中的表象进行了创作。

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 学生的线描能力和绘画基础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更有利于今后的快乐成长。

儿童线描教学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儿童绘画热情消退的情况分析。儿童在7、8岁以前都比较喜欢画画,尤其在幼儿园,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儿童对 自己的作品总是很满意,画画没有什么约束,绘 画的热情很高。大约到了10岁以后,儿童虽然对工艺制作的兴趣依然很高,但绘画变得困难起来,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 满意,总是抱怨没什么可画,或者干脆 嚷画不来,逼急了就胡乱画一下,与一、二年级相比,作品效果确实不如从前,到后来甚至连工具也懒 得带来,编一些如“忘记了”或者“我今天不回家吃饭 的。”等理由蒙骗教师,画画这本来非常有趣的事竟然变成了一种负担,绘画的热情消 失殆尽。这个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儿童绘画困难期”。儿童绘画热情消退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 来自“困难期”前的教育没有作好顺利渡过困难期的准备工 作,有的来自教师教育方法上的不合理,但其根本原因来自儿童本身的心理成长的 水平,即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滞后的矛盾导致了儿童“绘画困难 期”的形成。涂鸦期儿童主要凭感觉绘画,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知觉能力还不强,例如,儿童对空 间的知觉比较弱,不理解空间的结构,所以儿童过早学习素描 是不合理的。简单地说,儿童的观察力还不强。观察是高级的知觉形式,知觉过 程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你跟他讲透视现象、色彩规律,如消失点、环境色他 都不懂,所以出现一些人大于房子、凭主观涂颜色的儿童画。其绘画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约束,实际上他们还没有一套评价的标准,区分画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差 异的能力也比较弱,因为他们的认知能 力还较低,对客观世界的了解还很少,缺乏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观察力逐渐提高,注意 到对象的细节,比较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 形似,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但绘画技能没有明显提高,不能满 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于充分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儿童往往选择其他方式——如 语言文字——来与外界交流,放弃了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 感情的方式。儿童逐渐由绘画的参与者变成一个批评者,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变得严格。因此儿童必须在 这段过渡的时期内在绘画上取得足够 的进步,以使他们在具有批判能力之后,不至于发现自己的画太差劲而对

画画失去信心。—— h.加登纳。许多教师在这个 时期不注意儿童心理上的变化,没有恰当的引导,有的相反挫伤了儿童的绘画 积极性。儿童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认为自己确实没有绘画的能力,再努力也没用,他自己也深信这一点,心理学把它称为“习得无助”,造成儿童对绘画的心理障碍,错误地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绘画的能力,失去 绘画的信心,甚至讨厌绘画,作 业也都草草了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针对上述情况,许多教师想了许多办法,如多画想象画,少画记忆画,可以避免“形象”的困;转向工艺制作的教学,如 泥塑、拼贴,追求作品的肌理效 果;或摹仿某种画法,如“农民画”、“渔民画”;甚至临摹优秀作品提高表现技法……这些办法对帮助儿童 渡过儿童美术困难期有用吗?不能说是一点用都没 有,他们都能在形式上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能够保持美术的兴趣,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 都回避这个“美术困难期”所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即对客观事物真实 性表现的追求。既然儿童有对客观事物真实反映的愿望,因为绘画能力 不足以表现出来,那么教师应当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切实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否则他 们将始终留下一块心病,而且终有一天会面对这一 困难。这个问题也长期困扰着美术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要帮助儿童建立起绘画的信心,改变对自己的绘 画能力的怀疑。那么怎样帮助儿童建立绘画的信心呢?只要找到合适的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儿童就会重拾绘画的兴趣,重新树 立绘画的信心,一次偶然的教学让 我有了尝试线条画教学的念头。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作业很糟糕,有一次我补充了一课《圆形的图案》,要用线来完成,没想到他的作业出乎我的意料。这让 我们相信一点:儿童并非不会画,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于是就着手编了一些线条画教材尝试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 线条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形式。“线条”是线条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儿童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也运用了“点”、“面”等处 理方法,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如果因此否认儿童创作的成 果,显然是不合适的,也违背了线条画教学的目标之一——创造力的培养,完全以 “线”为唯一表现方法的绘画会有一定程度地限制其表现力,实际上,“线”变 得足够短时就成了“点”,“点”变得足够粗时其实就是“面 ”。本课题主要研究黑白线条画的教学方法,不涉及彩色线条画的教学研究。对彩色线条画的

研究 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实验。

三、线条画教学研究的基本目标

1、激发儿童绘画的潜力,保护儿童绘画的兴趣,提高绘画的信心。顺利渡过儿童美术向少年美 术过渡的困难期。

2、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审美能力。

3、探索线条画课程的编排内容与规律,编撰有实用价值的校本教学课程。

4、探索线条画教学的方法、规律。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三、四年级学生,历年美术兴趣班。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实验的方式及时间安排 第 一阶段:1996年5月——1997年1月 实验内容以线描写生为主,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以真实再现对象为目的。第 二阶段:1998学年 实验内容:主要培养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不系统,无明确的计划。)第 三阶段: 1999年2月(课题立项)——2001年11月(结题)实验内容:系统地制定计划,比较规范的实施。利用三、四年级每学期5课时左右的时间和课外辅导相结合进行实验。

(二)、教学策略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验阵地,以课外辅导为辅助实验措施。分层教学,以点带面,体验成功,培养信心。

(三)、辅助措施:举办画展,组建书画社,激发学习兴趣。

六、线条画课程教学的程序

(一)、认识线——感受美感,激发兴趣 线条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线”往往是支撑和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的绘画语言。纵观中外美术史,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如江 苏连云港将军涯岩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均以线造型。中国绘画中“十八描”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 现力,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极至。线 条不但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 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痛 快,有的线条秀丽妩媚,阿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 ???儿童开始绘画时的线条没有多少变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的变化与内涵。通 过欣赏古代绘画、书法作品中等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习的兴 趣。

(二)、体会线——提高表现力,培养创造力

1、说线 通过回忆、观察举例说说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线。(1)、线状的物体。如人的头发、毛线、电线、蜘蛛网、树桩的年轮、水的旋窝、柳条、面条、五线谱、铁轨、弹簧等……(2)、依附于

具体形体的线。如轮廓线。如门框、叶子的边沿、城墙等…… 通过说线,儿童就会意识到“线”其实无处

不在,只要注意寻找就能发现。要求儿童留心生活 中不同形态的线,如门、窗、栏杆、衣服的花纹等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的习惯。

2、画线? ?? ?(1)、单线 a、随意画线——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几乎每一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的都是线,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画一条线对每一个儿 童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对那些对画画失去信心的学 生,感到画一条线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对绘画重新产生一种新鲜感,觉得有些出乎 意料,出于好奇,他也会带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尝试去画。就一根线来说,根本没 有对与错,好与差,儿童也就不会产生危难消极情绪。目的就 是要让儿童有信心。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将有助于增强儿童绘画的信心,提高参与的热情。这里可以做这样一个练习:一笔画。要求连续画一跟长线条,不要断断续续,连贯地画,画满纸张,线要有力量。使用的工具一般用钢笔或水彩笔,手腕不能靠在纸上,不要用铅笔,使学生没有修改的可能。这种练习的效果是学生觉得轻松、好玩,胆子大了一些,不再画得很小,信心足了一些,不再左右为难,迟迟不敢下笔。情绪比较高。存在的问题是:仍有些女同学不敢放开手脚,非常小心地画在一个角上。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初学画画的时候我们也这样,只在 画面的中间画一小块,不会构图。小学生这个现象很普遍,而且很难改,这次给他指出了,下次还这样。他们甚至会说“我画不大。”除了胆 子小之外,就是他们都把手腕靠在纸上,不 会移动,控制的面积自然就小了。b、? ?? ?? ?? ???画各种形态的线——培养创造力 ? ???接着教师就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画一些不同形态的线。教师在让学生随意地画线之后,提出“你会画出与刚才不一样的线 吗?”“你能画出多少 种?”(从理论上讲,儿童每画一条线和前一条线都是不一样,但是为了教学过程的便于操作,还是从性质上分成了不 同的线。)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 线、弧线……如螺旋型线、弹簧型线、城墙型线……两种性质组合的线,如弧线与直线的结合、弧线与锯齿形线的结合……通过“比一比谁画得多”、“谁的线条最 特别”激发创作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创造的热情。人是有创造的潜能的,这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只是缺少发掘,教育的 作用就是唤醒 与培养。这儿所说的唤醒是指许多人

其实有创造的能力,只是缺少创造的动机,或者叫创造的精神,许多儿童总是抱怨不会画,实际上是由于心理障碍而采取消极 回避的态度。教师只要在练习时设置坡度,循序渐

进,就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c、? ?? ?? ?? ???画各种情感的线,提高表现力 ? ???然后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如画有情感的线。线首先以形的状态存在,其次线条还蕴涵丰富的情感。“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 因素之一。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 ——保罗·克里曾。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平稳,或多或少,或跳跃,或流畅,或凝重,或刚毅,或柔弱,评论中国书法的线 条多采用如“刚强”、“柔媚”、“雄浑”等诸如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国书法把线条的表 现力发挥到了极至。儿童画线限于知识经验、工具、技巧等方面的影响,无法达到书法的境界,但也能表现有明显倾向的情感的线条,在这里设计这样的练习是希 望儿童对线条有一个更 深的认识,多少与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有一点联系。? ???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甚至尝不同的味道、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官上 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表现力。? ???比如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有感情的线条,如“刚强有力的线条”、“温柔的线条”、“奔放的线条”、“平静的线条”、“烦躁的线条”、“潇洒的线条”、“犹豫的线条”……? ? ? ?因受情感经验的限制,有些儿童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儿童显得信心很足,敢于表现。不过各人的理解不同,画出的线 也不一致。可以通过提示联想类似的实物,如温柔联想到柳条、平静联想到水平如镜的湖面等。? ???听音乐画线主要采用节奏的差异或旋律的风格不同来表现。? ???用尝味道的方法画线。(容易出现不统一的现象。)(2)、组合线 a、把几种不同形态的线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丰富的构成效果。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扩散的圆形”、“美丽的树叶”“想象中的花”等需要注意的是组合要有一定的秩序,排列宜紧密。如“扩散的圆形”、“想象中的花”可以要求学生扩散的层次要多一些。如“美丽的树叶”可以先要求学生画一片喜欢的树叶,然后添上美丽的线条。b、带有类似情感色彩的线的组合。如“刚强”的线的组合、以“暖色”为主的线的组合…… ? ?

(三)运用线

1、精细的描绘——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 ??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儿童绘

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观察力水平的高低。“观察的才能要比创造的才能更为少 见。”——左拉。写生是培养儿童观察力、表现力的最佳方法。虽然临摹也能提高表现形式、观察力,但临摹与写生的最大差异在于临摹是 磨去

个性的练习,写生 是张扬个性的创造。我们学习素描、色彩也是依靠写生,只有通过写生才能真正形成能力。? ???儿童大约在学前期往往确乏对对象的仔细、深入的观察,形象具有明显的“样式化”,“概念化”,如画叶 子都画成正面的形,学龄初期能看到某 个局部的细节,但不能画出各种角度的叶子的变化。这个阶段教师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学生既然只注意到对象的细节,就让儿童把细节精细的表现出来,至于整体比 例的 不准,不要去强求,因为儿童知觉的水平也仅此而已。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教儿童怎样画,老师示范也没多大用处,关键要引导学生怎样看,引导儿童看清 叶脉、叶边、叶柄与树枝的连接关系等。不过,这样画出来的画也另有一种趣味,很有童趣。? ???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儿童也能意识到叶子的透视变化,虽然老师并没有讲透视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 方法,转动树叶要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 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让学生说一说。(让儿童说一说有助于观察力的培养。)学生一般能意识到叶子的 翻转变化。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标志着儿童开始客观的观察 事物,不再凭主观绘画。这时儿童会意识到绘画水平已经能够表达认知到的一 些事物,绘画技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教师要求学生用精细的画法把树叶表现出来。? ?? ?? ? ? ???写生时教师要求学生直接用钢笔画,不能修改。用钢笔画学生没有了改错的机会,不得不更加仔细地观察。经过前一阶段 的练习,儿童具备了操纵 线的能力,丰富了线型的储备。开始常有学生画坏了,教师一般要学生随机应变,灵活巧妙的处理。这样的训练不用 几次,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钢笔画画。? ???组织学生写生最要紧的是寻找合适的写生对象。让学生有东西可画是作品成功的基本条件,而且对象具有可 画性也是成功的关键,就是说景物本身 具有值得一画的价值,反映在学生的纸上应该是好看的。如现代的建筑大都很整齐,看起来很漂亮,其 实并不适合画,整齐、简练、现代的建筑大多没什么丰富的 线条,不适合儿童写生,画出的效果并不好看,只会给儿童造成挫折。因为在儿童 眼里它没有什么好画,只是勾了一个轮廓,所以寻找合适的对象尤为重要,尽量 找一些线条明显的景物,像中国古代的建筑,古

建筑非常注重 局部、细节的装饰,线条明显又有变化,尤其以年久失修的老屋最有可画性,零乱的瓦片、剥落裂开 的墙壁可以画出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连 续4个小时不厌其烦地画画。当儿童感觉到自己将创作出一张不同凡响的作品时,他投入到画画中的热情是空前高

涨的。人物也是可以画的,但小孩不容易画,老人容易出效果。? ?? ?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观察力与欣赏美的能力。课外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中可画性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本来 似乎很平常但蕴涵着美的事物。? ???注意画面的疏密变化,有意识的做到疏的更疏、密的更密,提高画面的视觉效果。如画瓦片不一定都要机械 的勾画,可以虚实处理。? ?? ???

2、创造性写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 ???写生与创造好像是一对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一般说来,写生就是真实地描绘客观事物的美术方法,但是在 实际绘画写生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带 有绘画者的主观感受,或者有意增加、减少、夸大、缩小景物的原貌,甚至移动景物的位置,使作品更 具有美感和表现力。这也是绘画不同于摄影的原因。精细的 写生容易出现作品大同小异,整体感觉差不多,精细有余,生动不足。要想画出好 的作品,一是走出去,寻找新的写生对象,但这不太现实;二是在绘画方法上有 所创新。“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技 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罗恩菲德(《创造与心 智的成长》)所以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创造性写生”。? ???那么怎样在写生中体现创造性呢?一种是直接创造性的写生,另一种是在写生结束后再加工。? ???创造性写生的对象: ? ???(1)、难于表现的对象:如树干、密密的树叶、狗尾巴草、云……等。这些东西的线条不容易找,没有现成的线,要求儿童根据对象的特点,用 自己的办法来画。? ?? ?(2)、缺乏明显线条的事物:如石头、叶子、花瓣……这类东西大多是空的,只有轮廓线是明显的,没什么好画,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装饰性地添加花 纹、图案。每一图案画得都不一样。? ???(3)、觉得不好看或太平常的景物,用自己创造的画法重新表现:如人的衣服、鞋子、人物的衣服、椅子都是儿童重新经过装饰的花纹、图案。? ???容易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过于追求线条的变化,把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变化,过犹不及,画面不协调,画得 很辛苦,效果反倒不好。

3、线条画创作——发扬个性,自主创新 ? ???在经过了前阶段的

学习后,可以搞一些创作。创作的题材很广,植物、动物、静物、人物、风景……方式有 想象画、记忆画、装饰画…… ? ???如静物《容器》:首先要求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器皿,然后画上具有装饰性的花纹,注意线条的统一。? ???如动物《鱼》首先谈谈鱼的特征,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夸张,变形,然后自由装饰。? ???如风景以想象画的

方式,用线条去表现。? ? 如人物以记忆画的方式,用线条去表现。? ? ?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学生画画不要用尺,宁曲勿直,因为曲线变化多。但实际上也有人用尺来画,所以教师每一个要求总 会有限制束缚学生的地 方,这好像一把双刃剑,强调了技法就会束缚儿童的创造力,不教技法又画不出好的作品。我们在实验中提倡儿童用自 己的画法去表现对象,儿童所画的每一笔都 是其性格、情感、经验与潜意识的反映,即“个性心理特征”的反映。从这画中不难看出四位儿童不同的风格。形成这种风格和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构图平稳,画法统一又有变化,该儿童做事有条不紊,性情温和;黑白对比强烈,线条刚强、形态怪异,该儿童性格外向,活泼、顽皮。线条细密、繁复,画面有些杂乱,该儿童性格内向,小心,但又有活跃的一面;图23构图完整、均衡,线条熟练、整齐又有变化,该儿童做事一丝不苟,富有创造力。但由于绘画技法比较熟练,掩 盖了一部 分天性。一个人所受的技法越多,所受的约束就越多,个性化的成分也逐渐少起来了。所以我们鼓励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反对摹仿,这样 每一张画 的面貌都不一样,就好像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格。就一件作品来讲,拥有个性就意味着与众不同与创新。? ???“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 ——赫德

七、线条画教学阶段目标及教学内容。线条画教学阶段目标及教学内容 教学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认识线 感受线条美;提高对线的鉴赏能力;激发线条画的兴趣。(了解,接受)欣赏以线为主的艺术作品。(国内外线描作品,如“十八描”。)体会线 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尝试表现各种各样的线,体会线条的多样性,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了解,练习)说说生活中的线;画不同形态的线;画有情感的线;画组合线;用线组成简单的图案。运用线 精细的描绘 精细地表现客观事物,培养观察力,提高表现力。(练习)静物、植物、人物、风景写生等。创造性写生 创造性地表现景物,培养创造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接

受,练习)对难于表现的景物或本身不令人满意的景物进行加工、装饰。创作 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提高绘画能力,培养创造力。(练习)记忆画、想象画、装饰画等。? ?

八、教学基本思想 ? ?? ?挖掘儿童创造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建立绘画的信心。? ???

九、教学原则: ? ???

(一)、不示范原则。老师不要示范、传授技法,让学生自

己寻找尝试表现方法,否则就又落入技法传授的老路,束缚儿童的自主意识。

(二)、无差原则。教师应承认个体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作品。

(三)、个性化原则。鼓励个性化的表现。??

十、实验成果 ??

1、通过课题实验证明儿童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之所以能够培养儿 童的创造力,是因为儿童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潜力。通过线 条画教学能够唤醒儿童创造的潜能。我们常说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倒不如说保护儿 童的创造力,唤醒儿童的创造力。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通过教学来唤醒学生创 造的潜能,而不是打击、扼杀、压制儿童的创造力。创造首先要 有创造的精神、创造的勇气、创造的动机。

2、通过教学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意志力、审美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 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创作了大量线条画作品,对渡过儿童绘画困难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3、编写了可供参考的教材。

十一、问题讨论

1、儿童在绘画中经常出现不顾所画对象的特性盲目画线的情况,无法理解线条对所表现对象的作用,失去了线条的意义。

2、过分追求线条的多样性,造成画面的不统一、不协调。? ???主要参考文献:①《全国优秀美术教育论文集》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出版 ②《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美)罗恩菲德 ③《桐乡教育实验与改 革》

桐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线条,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陪伴儿童的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画画形成了儿童对线条有良好感觉的基础。只要 把笔尖放到纸上移动,便形成了线,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象,成年人面对这些形象和线条会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孩子的这种作画方式创造各种风格各异、面貌不同的儿童线描画。

(一)儿童线描的渊源儿童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他从某些本能的欲望出发,借助各种声音、符号系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行 为、语言未成熟前,儿童最常见的形式是拿笔在纸上涂画,儿童借助这种涂画想与别人沟通,让

别人了解自己。他们画的线有的看似简单却表现着自身的一种整体,不同性格和年龄的孩子有其不同的线条。有的线条粗狂,有的飘逸连绵,有的纤细雅拙。如果儿童所“乱画”的画即时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将给孩子很大的自信和 力量;有的孩子不敢“乱画”就是因为受到老师的责备,所以他的“乱画”思想和行为就被扼杀。因此作为低段的美术老师更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同时对孩子的这种

行为加以引导,使其得到更开阔的发展,这将是孩子走向画画的第一步。

(二)儿童线描的潜能儿童线描正是因为其特殊性,受到许多专家、学者、老师的重视,正是因为这种来自内心的创作,所以许多孩子的优秀作品成“为绝 无仅有的个性化的儿童美术作品”。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用线造型的训练在儿童美术实践中被了 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孩子的潜能和智力能力。这种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儿童美术活动形式将代替那种干燥的低段临画阶 段,克服孩子的“依葫芦画瓢”的心理,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具像和抽象的有机统一,将装饰性和形象性融为一体,让孩子在这种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如 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轻重;线条的疏密关系;了解线的形成,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更为孩子以后的创造能力、造型能力埋下伏笔,让孩 子像鱼儿一样如鱼得水。

(三)儿童线描的教学由于儿童的这种乱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年龄的影响,我主张分年龄给孩子实施相应的教材、方法、手段。根据罗恩菲尔德和皮亚杰的 分析研究,并结合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分如下几步:a图式涂鸦期b线描萌芽期c线描成熟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根据相应的阶段进行如下的教学:(1)图式涂鸦期在新入学的儿童中,他们是该时期的主力军,我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和鼓励孩子的这种涂鸦行为,提高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表现能力,在给 孩子上的第一堂美术上,我记得我是这样教学的:·小朋友,你们会画画吗?(所有的小朋友都说:我会 我画的很好 我的画还给老师表扬过呢。)·看来,你们 真不错,那你能画一张你最棒的画吗?(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拿起笔乱画起来。)·比较儿童的画,我教他们学了一首儿歌“学画画,要学狮子王,胆子大,力气 大,想什么,画什么。学画画不学小老鼠,胆子小,力气小,想不出,画不出。”我让一个擅长表演的学生一边说一边表演,引的所有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我又 接着

问,学了这首儿歌,你想不想再画一张最拿手的画?两次作业相比,我们明显的发现第二次作业表现出自信、胆大,整张纸都画满了。我发现类似的这种课的教 学对孩子的自信心有相当的帮助,弥补了个别孩子的心理害怕现象,同时让孩子知道画画要胆大,这一点对以后的画画有很大的用处,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克服画面 形象的不饱满的问题。为了让孩子在该阶段有所提高,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我选择儿童喜欢 的感兴趣或者儿童自己身边的素材进行练习:如太阳、一棵大树、交通 工具等等。通过形象的教学让孩子理解线条的内涵:如我让小朋友在纸上画一条曲线“ ” 我又让学生画同样的一条线 “ ”再画一条 “ ” 让小朋友一条 一条的增加,他们发现了大海的波浪。孩子们明显的体会到了多画几条线更好看了,像另一种东西;同样学生明白了“一点一点的线条”像雨天,“旋转的线条”像 蜗牛的背,“一横一竖”的线条像星光,像墙面,“一上一下的线条”像大山,“半弧状的线条”像鱼鳞等。在这一阶段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乱画中走出来,知 道用线可以画出许多自己看到的事物,能用线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2)线描的萌芽期在孩子知道了用线去表现自己的东西时,我逐渐的加上线描的形式、原理、方法等,让孩子不仅能用线画好,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用? 告诉儿童线描的优点。因此在这一阶段我选取的主题一部分是以前画过:如大树、房子等,也有一些主题是适合线描表现的如花瓶、衣服、鱼、头发、大树叶等。在 教画《鱼》一课中,我是这样做的:·我出示“ ”图形,让学生想像,你像到了什么?·加上几根线,你能变出其他的东西吗?·教师、学生迅速地画出一条大 鱼,我接着问这条鱼漂亮吗?(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说可以加鱼鳞。)·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鱼鳞,问这些鱼鳞其实就是有什么完成的?·你能用线 画出其他的花纹吗?(有的小朋友问,一定要是见到的鱼花纹吗?能不能画自己想像的花纹?我马上说请大家用你想像的线条画出想像的花纹。)在作业的展示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鱼我都没有见到过,第一次尝到线描教学的成功。为了让学生在萌芽期能理性的理解线的组合,我出示了一张线条有疏有密的鱼,与另一个同学的 作品相比问:哪张更让你想多看一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发现我的画上有的地方线条画的特别的密,有的地方特别的疏。这时我拿起笔在孩子的画上有的地方迅速 的画上线条,学生马上发现自己的画变 的漂亮了,孩子们拿起笔在自己的画上画起来,我再一次的强调是有的地方。这样学生不仅能用线画出一条鱼,而且作好了线 条的粗细,松紧。通过类似的课,学生知道线条之间的疏密关系、粗细关系、轻重关系、黑白关系等,这无疑在涂鸦的基础上向前提高了一步。(3)线描的成熟期我认为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了线描的基础上能灵活的运用和进行再创造。孩子们有了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的对比观念,有 了形体塑造的方法,自然有了创造的欲望。经过

一系列的教学训练后,我发现孩子在课余临画卡通书、图书的图片,我觉得这是用线条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的最好机 会。我将一些小人书的优秀线描作品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中间受到启发,通过讲故事,学生画的形式来创作如:教《洋葱头的故事》,《白雪公主》,《小人国的 故事》……其教学的简单过程是这样的:·我请学生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我把重点描述一遍,如“密密麻麻的森林”、“漂亮的花衣裳”等,强 调突出个别有想像的字词和适合线描表现的词语。·讲故事的同学给同学们一个“主人公”的素材。·请学生根据故事来创作。除了讲故事的形式,我有时也将拿出 一些儿童画主题来创作,让学生创作线描儿童画,其效果也是明显的。如图从儿童的作品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儿童依靠直觉用线画画,不仅能培养其创造能力,而且 为以后的美术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了表现美的能力,就有了感受美的能力,从而真正让儿童走进艺术殿堂的大门,将自身的审美文化、艺术修养和表现提高到 一个较高的层次。展望线描的发展及其前景是乐观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1、构思 ??? 儿童线描画创作一般有命题,在命题的形式下先考虑画面需要出现的内容,在脑海中安排好这些内容的位置,由于儿童线描画创作需要较长时间,一幅画一般需6~8课时完成。作画时,可先画主体,再画背景(先画人物,再画背景);也可以分区间进行小幅画画,最后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构图 ??? 根据构思的内容进行构图,用铅笔轻轻起草,勾画轮廓,注意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

3、填充 ??? 大轮廓画好后,直接用钢笔勾勒轮廓,刻画细节,填充各种基本线条和各种图案(如人物服饰等),也可以进行黑白处理。填充线条时要根据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应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 线描画有时会因为线条太多使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混淆,层次

不清,拥挤不堪,这时可进行适当的点或黑白处理(点点要随意,涂黑要匀称)。增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层次感,使画面疏密有致。

4、整理 ??? 整幅画完成后,再权衡一下形象特征是否准确,形象与实物是否吻合,布局、位置是否合理,形象的关系、虚实是否谐调等,进行必要的修改,值得注意的是: ???(1)完成之后不要急于擦去铅笔轮廓线,尤其是碳素墨水,好像干了,其实没有完全干透,橡皮一擦,很容易弄污画面。???(2)对“偶发现象”的处理,要引导学生

敞开联想。墨水若不小心沾到画面上留下痕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描绘出一只昆虫或一朵小花等形象,使画面更生动、更自然。???

五、学习儿童线描画的关键

1、多观察 ??? 线描画是表现儿童生活的丰富画卷,画面上经常出现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及其它种种道具,这就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感性认识,这样在作画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2、多练习??? 因为线描画讲究画面疏密有致、线条整齐,一切内容的基本元素都有线条,并且多是各种线条的平行组合,只有多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3、多想象 ?? 同样是树干,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而填充树干时可以有不同图案、线条组合、黑白处理,这就要求学画者多动脑、多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这是一种乐趣无穷的练习。???

小学线描教学点滴谈 篇3

一、从涂鸦开始,增强信心

对很多物像,儿童并非不能理解想象,就是感到画不出来,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儿童富有的只是感觉,所以让儿童凭自己的感觉随意地自由地去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对他们画出来的形象哪怕真的很糟糕,我们也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提高学生参与绘画的热情。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随意的落笔,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了使线条画的流畅,舒展,老师不要刻意要求学生什么,就让他们“乱画”,可多让学生在地上,黑板上和大纸张上画画,儿童画线不受明暗,色彩的限制,完全可以画出活泼、流畅、优美的线条来,有时候画到中途稍微有点停顿,不随心意,或滑移成形,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有的学生画线失控,放不开手,总喜欢依赖尺规工具去画,或者老用橡皮重新修复等等,这些习惯都不好,而且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并且鼓励他们。然而很多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术活动的时候,都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似乎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我想除了这些,培养孩子的信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信心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也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任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笔来表现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也许孩子的要求很低,只要受到老师小小的表扬和认同,就会信心大增。

二、在线描绘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绘画的前提,没有观察就不会有认识,没有认识就不会有塑造。在线描教学中我强调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并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比如在画《自行车》时,由于自行车的零件多,画起来很繁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先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我按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行车的各个部位,在难点处当场示范,这时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拿起笔来,我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仔细描绘,一个小时下来,他们顺利的将一辆辆稚气可爱的自行车画了出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积累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自我表达能力,使他们养成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能够在自然中敏锐的捕捉到美的事物,准确的用画笔表现出来。

三、运用线条的对比,拓展学生审美情趣

线条的强弱是通过线与线之间不同的轻重、疏密、软硬和粗细表现出来的,如果线条强弱有变化就能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画面。儿童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以同样粗细的线条来作画,线不是单一的,造型不同、疏密不同的线组合在一起,可起到装饰的效果,让学生画好简单的外形,把几种不同形态的线组合在一起,会创造出更丰富的构成效果,如设计练习《朋友你好》,基础好的同学就可以用油画棒上颜色,把人物形象表现的更加多姿多彩,当然也可以用单线只通过线条的粗细作对比来表现画面的主体,如画生长的植物,部分同学通过花和叶子线条的疏密来刻画这组植物,给人的视觉感觉更加饱满而有变化了。

人类赋予线条生命,线条的画法多种多样,不一样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组合对比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事物,这样就给人美的感觉。如果一大堆漂亮的玫瑰花没有绿叶的衬托,那肯定会给我们单调乏味的感觉,正是因为它失去了绿叶的陪衬和对比所以给人的视觉就不美观,所以我们在线描的教学过程中提倡运用线条的对比,来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人是有创造潜能的,而且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可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怎样培养创造性呢?一种是直接创造,在绘画过程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有意地增加、减少、夸大、缩小景物的原貌,或是移动景物的位置,使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表现力;另一种是二次加工,在写生结束后,对作品中缺少明显线条的事物:如大山、柱子等添加装饰性的花纹图案,也可以根据写生进行想象变化:如画一张房子外形后,启发学生进行形象联想,看它像什么?经过添加和修改,学生会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浅谈儿童线描艺术作品的感性表现 篇4

一、关注活动, 拓宽学生的视角范围

平时, 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校园里的各项活动, 种种的喜怒哀乐, 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他们通过美术作品把紧张苦闷宣泄出来, 把喜乐玩事分享给大家。

《拍胸舞 》是四年级陈雪薇创作的作品, 拍胸舞是泉州市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传统的舞者为男性, 头戴草箍, 上身裸露, 赤足, 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为主, 部位集中在胸、腿、掌等处, 构成粗犷、古朴风格。 这张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很认真地观察, 夸张有趣地表现出拍胸舞者的动作与表情, 手掌、脚板的形状让人不可思议, 极富真实感, 整个画面表现出了热闹的气氛。

《校园滑冰 》是一年级陈雅增创作的作品, 在课外生活中, 滑冰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嗖”一下, 就往前冲, 孩子们穿过来、穿过去。 看表情, 紧张, 眼神盯着前方, 嘴张得大大的, 看动作, 技术不错的滑得很放松, 技术不好的会摔跟头。 作品中人物滑冰时动作夸张有趣, 表情生动活泼, 汗流满面。 男孩子们总能在校园生活中找到一些足以令自己和伙伴们受到鼓舞的活动。 你不得不佩服雅增同学对校园生活的饱满热情, 反映了此时期学生们开始关注并表现自己周围的事情, 同时学生们在重视空间的表现, 积极探索空间的表现方法。 不管是《拍胸舞 》还是 《校园滑冰 》, 都在利用形象的大小或线条的变化, 力图展示一个远近的空间。 如此深入细致的描绘, 应该得益于亲身经历的校园活动对人物动态的深入观察。

二、感知与理解是创作基础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 可能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化解, “教”成为美术教师的重点工作。孩子们的作品脱离了儿童的生活, 缺少了儿童的理解和认识, 就没有了儿童的视角。 儿童画学习最主要的是老师的导, 以感知与理解为基础, 感性地创作生动有趣的画面。

《多功能机械车 》 是三年级王润同学的作品, 机械车有很多, 农用的割稻车、插秧车, 施工的铺路车、混凝土车, 道路的清洁车、洒水车等, 他奇思妙想将这些工具归结成一辆完整的机械车, 这给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 它就是三头六臂、张牙舞爪。 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对各形各类车的喜爱, 并把这种喜爱通过自己对车功能的理解添加了创新意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 把自己的“见”通过想象表现出来, 画面中机械车是自己见到了, 车上的其他工具是他的想象再创造, 儿童会有意运用简化的方法表现物象的特征, 用想象的方法丰富内涵, 创造情节。 就是这种立于生活的“见”或观察加上想象, 使儿童美术作品插上了七彩的翅膀, 展现了儿童美术作品的趣味性。

《游乐园 》 是四年级姚思彬同学的作品, “晴朗的一天, 我们全校同学一起去春游, 我们玩得可高兴了, 真是难忘的一天”。 孩子们不会刻意地记住一天发生的事, 但会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自己最关注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并把这件事情自己认为重要的细节表现出来。 同学们都背着旅行包去游乐园, 准备着那激动人心的游玩活动, 女孩子穿着漂亮的服装, 彰显着女孩子对美的理解, 男孩子短短的头发, 简洁的造型, 更能体现男孩子的气概。 作品从形象、构图和它所传达的思想等方面强烈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可见儿童美术作品中彰显了儿童的感知与理解, 这种感知与理解促使一件件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不断诞生。

三、生活与想象成为创作源泉

生活是创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 比如:跟学生去石狮黄金海岸秋游时, 我们在海边捡了很多的贝壳和小海螺, 同学们可开心了, 收集了这么多的宝贝, 其中有一位女生对贝壳和海螺纹理的好奇用线描创作了一张生动的海底世界图, 有鱼, 有海草, 有气泡, 画面生动, 又富有特色, 同学们都围过来看, 从他们的眼睛看到了他们的喜欢。 儿童画中先行的并不是绘画技巧, 而是把握以情感为基础的认识。

在启发学生对一些事物联想时, 平铺直叙地讲解什么是联想, 怎样添画创作成另一副有趣的画面, 这样的文字概论, 对小学生来说, 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不好。 讲授内容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在上课开始, 我先在黑板上放了三张白纸, 然后请三位学生上台随便画一笔, 我再用毛笔勾画几笔, 立刻三张有趣的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顿时, 学生们被这个方式吸引了, 新奇地议论开来, 并用掌声表达了对要学的内容的渴望。 紧接着, 在另三张白纸上各自画了线条去“散步”, 让三位同学上台把画添完整, 他们上来之后一添不可收拾, 都想把画面内容添得更丰富, 一个画向日葵、一个画游泳池、还有一个画西瓜藤, 都有自己的想法, 台下的同学跃跃欲试, 由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让孩子拉着线条去“散步”, 在这次“散步”中, 孩子们虽没有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也没有欣赏到路边的美景, 但是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放飞了自己的心, 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适用于成人艺术家, 也适用于不同年龄的同学们, 让儿童感性表现线描艺术作品, 记录生活, 表现生活, 为生活增添色彩, 为儿童美术创作找到永不枯竭的源泉, 为生命找到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1.

线描教学计划 篇5

儿童从幼儿开始拿笔涂鸦,就用线条有意或无意表达自我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开始从“游戏行为”渐渐转移为“学习行为”。有时候我们教材上的版画、陶艺等课程我就改成线描课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1、基本线的练习

初学者在进行线条练习时画得歪歪扭扭、不太工整,而线描画是最讲究线条的整齐、纹样的工整,每一条线的错综衔接都要到位。

在进行线条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练习用线时,有的孩子喜欢涂来擦去的,规定孩子不能使用橡皮,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画画中没有错的东西,错了动脑筋再添加。”千万不能让孩子描和涂,行笔要稳,一笔到底不要犹豫、不要停留,画出来的线条流畅的像高山流水。

(2)练习各式各样的线条(直、曲、弧、折、不规则)排列,注意线的平行,用笔均匀,线条之间距离要相等。

(3)长时间的线条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如:可以在不同基本形中进行线条排列练习;在具体小画面中进行线条排列练习,我会编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根据我编的故事练习线条,如:《小猫缠线球》《装修贴窗户》《花样毛衣》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2、分类练习

要画好线描画,必需辅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小幅练习。大千世界在孩子眼中无奇不有,想象力丰富,喜欢新奇的事物。花草、树木、建筑是线描画基本构成,常用于线描风景画的背景;各种昆虫和常见的小动物是线描画经常选用的题材;人物线描画则是其中最难的。这些都要分门别类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练习。

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的与课本中有写生的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多积累、多感受、多认识,在不违背现实生活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夸张、变形。

3、组合构图练习

在初步掌握线描画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组合构图练习,在进行组合构图练习时必须从临摹开始,因为孩子心中可用的线和纹样太少,所以要先临摹再写生,最后,进行创作。“临摹”时,体会其中的情感,分析它的技法和特色。“写生”时,要求儿童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利用线的疏密变化组织画面,但是要注意写生复杂的景物时要有所取舍。

一、二年级的,可以大胆地用线简略地勾画出一个人或一个场景,并使构图饱满。

三、四年级的,除要求大胆用线外,还要能对物象作初步的描述。线条要有轻重、虚实、深浅、粗细的变化,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写生能力。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体现出写实美,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还要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线描作品,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儿童线描画的创作步骤

1、构思

先考虑画面需要内容,表现哪些内容,在脑海中安排好这些内容的大体位置。

2、构图

根据构思的内容进行构图,作画时,用铅笔轻轻起草,勾画轮廓,可先画出主体轮廓,注意抓住物体的外形特征。再画背景,画背景时要考虑到遮挡关系,所以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

3、填充

大轮廓画好后,刻画细节,填充各种基本线条和各种图案,也可以进行黑白处理。填充线条时要根据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应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

线描画有时由于表现得太多,物体与物体之间容易混淆,层次不清,可进行适当处理,多画些随意的点点,还可以选择几块面积涂黑使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4、整理

整幅画完成后,再看看是否抓住形象的特点,虚实是否协调等,进行最后修改。

三、学习儿童线描画要注意

线描画是表现儿童生活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多观察、多积累、多感受、多认识,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说到观察,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有目的的观察,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结构、比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要把周围事物联系到一起比较的观察,然后在填充外形时要注意疏密有致、线条整齐。一幅完整的儿童线描画,会有成千上万的线条,要细致勾勒,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下去,才会创作出一幅完整美丽的画卷。同样,一幅别具一格的画面也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求学画者多动脑、多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辅导孩子们创作线描画首先要培养他们胆大心细,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幅到大幅。表现内容从少到多,先临摹、后写生后创作,通过线条画的学习,既能感受到线条带来的美的陶冶,又能从中学会精细、概括、夸张、疏密等艺术表现手段,而且,线描画也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写实能力的结晶,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中国画的线描教学与意象造型观 篇6

【关键词】线描教学 线描 意象 意象造型观

中国画的线描教学中,意象造型观是一个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造型观是造型训练中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物象,树立如何塑造形象的原则、方式、方法,是国画教学中的核心观念问题。意象造型观是中国画特有的造型理念,对意象造型观认识与否,关系到学习国画是否得以入门,因此,建立起中国画意象造型观,无论是对初学国画的学生,还是对国画教师都需要有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认识提高过程。

国画教学中应注意构建意象造型观

中国画学习讲究“传移模写”,在当前各专业院校学院线描造型的训练方法主要以临摹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毛笔勾线技巧方法,此训练方法成为沿用已久的传统课程内容,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教学实践中,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描”线练习上,虽然培养扎实的线描功夫,但很多学生脱离了画稿,面对自然物象便茫然失措、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究其原因,一是对我国传统绘画独特造型观理解的偏差,认为造型基础课程就是练习造型准确,线描课程就是线描技法练习,造型观认识不足;二是国画专业课程之间不够,造型基础与线描技法没有一致的造型理念,如:造型基础与线描技法等专业课程,都只注重本课程技巧练习,围绕培养国画造型观意识不足。甚至有些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仍然以西方调子素描或结构素描的方法教授国画专业造型基础课程,这当然造成学生学习线描时的无所适从和困惑,也影响了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经过近百年西式美术教育普及,当代中国画(尤其是人物)创作已深受西式美术教育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写实绘画的素描造型。西方写实绘画的素描造型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属于两种异质的文化形态和艺术表现方式。这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即“笔墨造型”。笔墨技法与素描造型毕竟是一对矛盾,如何调和这对矛盾至今仍是困扰着当代中国画的一大难题。不可否认西方写实绘画在中国画的发展与丰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种造型艺术的规律中有交叉相通之处。但是,两种异质的文化形态和艺术表现方式,使两种艺术在造型观存在根本性的不容与对立。

传统艺术精神与国画的造型观理念

中国画属于平面造型艺术,在西方平面造型艺术中通常分客观的具象造型和主观的抽象造型,然而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造型理念,是在客观观察认识物象与主观情愫结合后,“应目会心” 、“物对通神”的意象造型观。要建立起国画意象造型观,必须要对国画所依托于深厚的中国文化认识。经过数千年发展,中国文化逐渐形成融汇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理论的艺术体系。在造型观的构成方面,国画以“传神”、“畅神”意象造型为法则,宏观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思维方式,需要画者有深厚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素养,以及对事物观察和认知的能力,追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的境界。不受视角、时空的限制,唯意而取。然而要将所有的内涵意象展现出来,并具有形式美感和意境,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融哲学、美学、画学于一体,凝炼而成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这种艺术境界既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也是主客观的统一。

国画意象造型观独特的美学意境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形象范畴的审美概念,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核心理论,“意”指心意,“象” 指物象。“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能动的反应的产物,是主观心意的(情思)与客体物象(景、物)的有机融合,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有机的统一。 国画中的“意象”,是指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相互交织而成的艺术形象。在视觉艺术中,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时,中国画强调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提炼概括归纳又与主观塑造再现,主观情感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达到物我两忘、相互契合的境界。因此,中国画的造型观是以意象为原则。从国画造型规律来说:意象既不是纯客观的物体之“象”,也不是凭空臆造之“象”。 是在表现物象时,既不以杜撰任意性的“抽象”物为作画宗旨,也不仅仅以极目所知的“具象”物为能事,而是倾心于“不似之似”(明 王绂)、“不似之似似之”(清 石涛)、“在似与不似之间”(现代 齐白石)、“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现代 黄宾虹)。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以离得合,与具象和抽象之间都保持一段神圣的距离。“得之于象”,又“弃之于象”,留下的便是具有形式意味的意象, 即更为强调艺术高级层次的不似,即艺术高层次的结果——神似。石鲁说:“自然形象为本,艺术形象为变,自然形象为具体,艺术形象为典型。……艺术形象乃个别包含一般,无一般则无思想可想,无个别则无血肉可视,故艺术形象乃灵魂与血肉之统一体也。”意象造型的核心是不被动于客观物象外形的束缚,而是对客观物象形神兼备的总体把握,并寻求自身审美情趣传示的表达形式。从“以意立象”到“得意忘象”并不是以抛弃“象”作为追求“意”的手段的过程。尽管在“意”和“象”看似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中,“意”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但“象”作为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揭示事物外延的因素,依然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意”赖以存在的躯壳。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是造型形态的两个端点,意象造型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造型观。正如齐白石:“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

线描是表现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

线作为中国画最基础的表现语言和构成形式,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是作者主观概括提炼,对客体物象描绘的过程,毛笔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运动留下的轨迹。它不仅具有简洁概括出物象形神的特征,更因拥有深厚传统美学思想与审美情趣,以及笔、墨和纸这些特殊物质材料,从而形成独特表现方式与形式美感。因此,中国画的线具有鲜明民族风格与特点,同时并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唐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乎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所说,形似骨气相连,二者本于立意,最终归乎用笔。中国画讲究通过笔墨技巧表现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情感。因此,中国画中线已远远超出其塑造形象的作用,线既是作者对客观物象认识、理解、记忆提炼后的创造,同时也是作者对事物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国画基础造型训练的主要内容,也将是国画专业的主要课题,线的优劣已成为评判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画的线描有大量丰富的遗产,古人追求用笔上的创新和趣味,留下了大量风格迥异的线型,远不止“十八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意象造型观与线描训练

国画线描,是培养学生认识与掌握中国画基本规律与技法的一门课程,与之相联系的基础课程有素描、意笔线描等。目前,国画线描教学中,常常有两个方面的教学目的:一、让学生学习传统审美理念,了解线条表现形式在人物画中的发展与历史,在传统线描临摹的基础上,学习传统毛笔勾勒技法和造型特点。二、通过线描的训练提高对笔墨线性的审美能力,从传统美学的造型基础中,逐渐演绎出适应当下的中国绘画发展的笔墨技法。我以为,应在这些教学课程环节中,首先着重围绕培养意象造型观安排教学训练方法环节,素描、线描技法、意笔线描等练习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能作深刻地分析理解与高度的概括,提高对客观对象观察的能力,将感性的认识进行归纳、提炼,流畅地运用线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线描这门主要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的同时,能紧密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继承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在现代环境下求发展。

结 论

意象造型观的构建,在中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对国画意象造型观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学好中国画课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总之,中国画注重“意存笔先”,修养决定了笔墨境界,决定造型的趣味。“重技而能悟于道,重道而能进乎技”, 同时,中国画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艺术。它要求在长期实践中融哲学、美学、画学于一体,凝练而成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这种艺术境界既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也是主客观的统一。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 陕西西安

中国画线描艺术教学浅议 篇7

一、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线描的历史源流及其艺术特点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书画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画线描艺术的风格、技巧、表现力都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瑰宝。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家通过对艺术的热爱、追求、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唐宋以前, 线描艺术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古拙用线到顾恺之的“春蚕吐丝”, 就是一个由萌芽状态发展到比较成熟的过程。那些描绘在彩陶上的绘画作品, 是原始社会祖先用线为主要手段来表现出喜闻乐见的民间吉祥图案, 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期的绘画作品。可见我们中国绘画以线描方式来表现的历史悠久、年代长远。

线描 (即白描)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最简练、概括、基本的艺术语言。它是“平面造型”, 决定了中国画的平面形象、平面构图、平涂色彩。现代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说:“国画像浮雕。”就是说中国画以线造型来表现物体, 不像素描那样使人们直接感受到立体感和质感, 而是给人以立体感的联想。同时中国画所描绘的物体一般不追求三度空间, 大多讲究“平面造型”, 但不追求三度空间并不是国画家不懂透视, 不讲究透视, 而是因为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散点透视。对于这方面的教学, 可结合指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 让学生明白前者可以单用线描的形式来创作出北宋开封汴河两岸繁荣的景色, 后者则是在线描基础上再加一些简单的平涂颜色, 描绘了韩熙载参加整个夜宴的全过程。在这两幅画的创作中画家还可以突破空间万物, 突破约束, 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集中在一个画面上, 采用散点透视手法尽情地描绘和刻画, 这正是中国画线描艺术特点别具一格之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 与西洋的明暗立体绘画相比, 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中国画讲究线条, 重意;西洋画则讲究明暗, 重形。这一点也反映了中西绘画所不同的艺术追求, 在绘画学习中也是不能忽视的。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线描的艺术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了解线描的艺术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画家的艺术气质、审美趣味、个性、修养有所不同, 因此产生的线描艺术手法也不同。

有的纤巧秀润, 有的含蓄沉着, 有的古朴简练, 有的浑厚豪放。另外, 中国绘画讲究书画同源, 画家离不开书法, 书家也非常喜爱绘画, 在文人画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书画合壁, 尤为常见。为此, 明代画家唐寅说:“工笔如楷书, 写意如行草。”到了清代的郑板桥, 他在阐述画竹笔法时则说得更具体:“杆如篆, 节如隶, 枝用行草, 叶同楷隶。”由此可见, 对于中国画线描与书法之间的亲密关系, 古人早已有深刻的论述。至于现代画家, 像吴昌硕就擅长用篆书笔法来表现国画线描的粗细变化, 还有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在国画线描上都借鉴了书法线条, 体现出深厚的笔墨功底,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上这些古今代表画家的作品可在美术鉴赏课中给学生详细介绍, 或者让学生在课余注意收集一些书画材料, 仔细观摩、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2. 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气质和不同的感情,

线的好坏一是要看勾线的功力, 二是要看是否恰当地表现对象。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描绘对象的内在和外表特征进行了解, 然后才能下笔作出适当的描绘, 比如画李逵和林黛玉两种不同性格的古代人物, 显然要用不同的两种线条来表现, 前者要用粗犷、雄健的线条来描绘, 后者则可用纤细、婉柔的线条来表现。

3. 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如表现棉衣的衣纹用线则要细碎而多横纹, 绸缎衣服则往往形成弧形而有弹性的线。至于刻画人物面部结构则更需线描的变化, 如刻画女青年头像用光滑圆润的线条来表现, 而表现陕北农民则用粗糙干笔加皴擦的线, 使画面显得浑厚凝重。这里, 可给学生讲解一些连环画作品, 让学生了解画中人物的用线区别。

4. 要明白用线的主次之分。

《芥子园画传》在谈处理三棵树的关系时说:“虽属雁行, 最忌根、顶俱齐, 状如束薪, 必须左右互让, 穿插自然。”也就是说一幅作品用线应该有主次之分, 让一种线占主导地位, 线与线之间, 有争让、避就、呼应等关系, 但相互之间应“错而不相乱, 相并而不相碰”。这和“挑夫争道”的道理一样, 挑夫相遇, 既要保证对方通过, 又要使自己顺利通行, 就形成了争与让的关系。必须让学生理解, 巧妙处理用线的这种关系, 线条笔墨的变化将产生刚柔、浓淡、干湿、粗细的效果, 同时将使画作产生“韵律”、“虚实”、“节奏”、“呼应”等美感。

三、指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国画的线描艺术风格, 以开拓视野

中国画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笔墨情趣和意境, 以便形成及体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也常常用不同的线条体现在画面上。如明代陈洪绶用线古拙挺秀, 追求装饰味道, 清代任伯年用线讲究“疏能跑马, 密不容针”, 注重线条组织的疏密变化, 因此他的作品线条疏而不空, 密而不塞, 显得流畅秀丽, 充满了运动感和流动感。唐代的韩滉和明代徐渭用线则各有千秋, 都充分表现出线描艺术的夸张与变形、加工与取舍、概括与提炼的艺术风格。当代画家王子武的《曹雪芹小像》, 其用线大胆得当, 而且笔墨酣畅, 有如锥画沙之势。著名画家张大千人物、山水、花鸟比效全面, 并且他能从敦煌壁画中吸取营养, 融会贯通, 所以他在用笔用线上注重功力、深入刻画,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历代中国画线描作品都各具特色, 在中国画线描艺术领域中各领风骚。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 可以充分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感悟力, 对提升他们的中国画创作水平、书画艺术欣赏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论分年龄段线描教学的优点 篇8

关键词:线描画,年龄阶段,绘画形式

一、在低年级培养学生对线描的感受

儿童线描应鼓励学生大胆用线。在低年级孩子刚接触线描学习初期, 要求想好后再下笔, 线条要肯定, 低年级儿童他们有着自己对直观形象的敏感时期, 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儿童线描图中造型的情态。只要不用成人的思维去规范和束缚他们, 线描造型不受形式、技法的束缚, 儿童就能够在他们感知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表现。

比如, 一年级《五彩的烟花》一课中, 借助学生对烟花的喜爱, 引导学生回忆和欣赏烟花绽放时画出美丽的弧线, 并用各种各样美丽的色彩和线条在纸上表现出来。

总之, 我感到线描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能力, 非常有帮助。通过线描, 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 学会处理疏密、繁简的对比, 掌握好画面的节奏。在低年级儿童线描画教学中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让儿童在不断的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 从而使他们能容易地运用线条去塑造形体和画面的创作活动。

二、在中年级培养学生对线描画体验

在孩子十岁左右, 他们开始对童话式的表述方式不够满足了, 十岁左右的学生身体发育相对平稳, 肌肉力量有显著发展, 能学习更多的技能, 而线描正是对于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1.感受线描的形态美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我时常在课堂上问学生, 艺术家们在表现任何一样普通事物时, 为什么画面都很动人。这是因为艺术家在画之前对对象总是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分析, 他们总是把“读懂”对象放在首位。比如, 三年级《校园里的花》一课中, 本节课通过欣赏、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 并能从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 让学生用线描的形式画下来, 使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

2.感受锤炼的线条美

儿童刚开始学线描写生, 总是出现用线不肯定、不自信、等习惯性的表现方式, 不能流畅的进行作画。我认为儿童线描写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儿童用感觉来画线, 只有让线产生疏密、曲直、交叉等多种和谐与变化, 画面才能形成线的乐章;让线疏密得当, 虚实相致, 画面才更有线的整体美感, 所以要让儿童处理画面线的黑白灰关系, 并突出重点, 有所加强与取舍。

3.感受线条的个性美

儿童的个性不一样, 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闲静、有的活泼, 表现在作品中, 也有的奔放快畅, 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致、处处得当。老师不要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 要善于鼓励和引导, 发挥他们个性上的优点, 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一种特质的个性美。

美, 人人喜欢, 但人人不一定都懂得欣赏, 通过线描写生, 缩短生活与美的距离, 使儿童从小能懂得美, 发现美, 也能欣赏美和表现美。

三、在高年级培养学生对线描画表现, 并在基础的线描画基础上做出延伸, 比如漫画、国画、版画等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线条学生并不陌生,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外多进行线描写生练习, 自觉地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 体现出写实美, 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同时, 还要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优秀线描作品, 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渐渐有自己的思想和准确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以前对线描画的学习, 达到一定水平便可以开始加入漫画、国画和版画的内容。

1.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 它常用夸张、比喻、象征、拟人、寓意等手法, 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 是含有讽刺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在绘画工具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专一的选择, 在造型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使用毛笔、钢笔, 借用木刻、油画、剪纸、拼贴、中国画等手段来绘制都可以。漫画并不只是为了博得你的一笑, 而是有更深远的意义, 而且漫画的表现形式是夸张、变形, 必须是在线描功底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所以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

2.国画, 在传统中国画当中, 线条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线条的表现力丰富而有趣味, 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 从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就是《水墨游戏》, 开始让学生感受水墨的趣味性, 让学生了解墨分五色, 体验中锋和侧锋用笔, 从四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上都会有水墨画, 因为材料、技法的不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以下是学生的国画作品。

3.最后是版画,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藏书票》一课, 藏书票是版画的一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版画已经很熟悉了, 通过低年级和中年级的线描画教学, 到高年级适当的将线描画教学延伸到版画教学是很可取的,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 发现通过长时间的线描画练习, 学生已经经历了从不懂线描画—能感受线描画—能写生线描画, 线描的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时间长了, 学生会对线描画产生审美疲劳, 正好漫画、国画和版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做版画用的工具很多, 有木板、塑料板、吹塑纸、刻刀、滚筒、油墨, 线描画的工具比较的单一, 这样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儿童版画在创作过程中, 除了学生的自主构思外, 很重要的是画、刻、印这样的操作性极强地过程, 体现了新标准的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

儿童线描教学 篇9

一、运用比较方式让学生欣赏,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

范例1引导学生欣赏狮子线描画, 如下图:

这两幅画的狮子姿势相同, 左边的狮子是忠实于物象的画法。而右边的画手法多样:狮子头上、尾巴的毛发用树叶点缀, 用粗线勾画树叶的轮廓, 用细线描绘叶茎, 重重叠叠组合在一起, 显得细腻丰富;狮子的身体用云朵状的曲线来装扮;狮子的爪子黑白分明, 点缀着许多小星星;狮子的鼻子也很玩味, 鼻梁用大大小小三角形装饰, 鼻端则是黑里有圆圈线, 并闪烁着许多的星星……一幅狮子线描画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孩子们对左边的狮子反应一般, 对右边的这只狮子却发出了惊喜的赞叹——太新奇漂亮了!看着表情兴奋的学生, 我问他们:“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一只可爱威武的狮子形象, 大家说说如何装扮可爱的狮子呢?”有的说把狮子头上的毛发画成小鸟的羽毛也很好看;有的说画一个漂亮的毽子装扮尾巴;还有的说给狮子画一件汗衫穿在身上……我在这时看准时机, 用激励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创造, 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欣赏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 以及变幻无穷的魅力, 充分调动孩子的灵性, 催生他们潜在的能量。线描画所具有的审美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范例2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线描画, 如下图:

儿童从小对太阳的感受是最强烈的, 在他们很多的绘画中都画上了心中的太阳, 因而他们对与太阳关联比较大的向日葵也比较感兴趣, 孩子们经常把向日葵画成微笑的娃娃, 如左边的图形。与左边的图形比起来, 右边的向日葵显得丰富多了, 在小作者的心中, 这不仅仅是向日葵, 而且是开心的、打扮很漂亮的向日葵姑娘, 这不是简单的遵照物象的向日葵线描画, 小作者描绘细致, 笔下的粗线、细线、曲线、直线俨然成了诉诸想象和表现欲望的符号, 凝聚了小作者作画时的所思所想, 用千变万化的线描呈现出精美的线描画面。

二、考虑儿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在线描画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儿童对事物的观察方法以及用线描造型的能力。例如对于刚刚接触线描画的低年级学生, 不宜让他们画太多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充分地表现画面, 每次我只选一个素材让孩子用线条去表现, 在这个素材上让孩子做足工夫。

范例3画公鸡 (二年级)

我先向学生描述了一段故事:在小花猫、小鸭、斑点狗狗都想睡懒觉的情况下, 每天天刚蒙蒙亮, 一只美丽而帅气的公鸡总是不辞辛苦叫醒人们, 不耽误农时。接着我和学生们围绕这只公鸡优良的品格进行了一番交流, 大家越发喜爱这只勤劳而美丽的公鸡, 那么这只帅气的公鸡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发散性形象思维, 我展示了一幅公鸡线描画作品, 如图:

作者把这只公鸡描绘得细致, 显得特别可爱, 这幅黑白相间的线描画可以与色彩靓丽的图画相媲美, 公鸡的尾巴和身体被线条组成的各种图形装扮着, 显得丰富而有序, 帅气的公鸡穿着漂亮的鞋子, 翘起的小嘴唇好像召唤着人们早起。

教师鼓励学生画自己心中的帅气公鸡, 同时范例也启发了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引导学生大胆表现, 避免了学生造型简单、表现内容单一, 而是用千变万化的线条表现了自己的心灵体验。如下图:

学生作品1

学生作品2

学生作品3

三、教师画出外轮廓, 由学生用线条来丰富

在线描教学中采用教师画出物体的外轮廓, 要求学生进行添加各种线条丰富画面, 鼓励学生想象, 添加其他东西。例如我让五年级学生画《快乐蓝天》时, 画了几个孩子的外轮廓和热气球的圆形, 不少的学生给孩子画翅膀、衣服采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点缀, 热气球也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有位学生还另外加了太阳, 太阳的光芒可不一般……

儿童线描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美术 线描轮廓绣 教学

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那么如何把生活主题与美术学科知识连接起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呢?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线描轮廓绣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线描轮廓绣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笔者认为线描轮廓绣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手段,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将大大提高高中生对美术的认识,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发展作好铺垫。

一、采集题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是一门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的人文性质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五大模块,形成了一个既强调个性探索、又重视融合开放的内容体系,这一点和民间工艺美术课程的资源丰富性、表现多样性是相统一的。利用民间工艺美术线描轮廓绣优化高中美术选修课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线描轮廓绣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借助线描轮廓绣在课堂中探究知识,丰富生活经验。那么,建构教学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一步。让学生自己采集资料就是要培养学生搜取信息和关注生活的能力。按课时要求,老师提前几天布置采集方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互联网以及写生采风等方式去采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自己认为最具有关注度的资料存入自己的资源文件夹,网上不理想的,他们可以到生活中去寻找,以照片的形式存入电脑,成为资料。整个采集过程其实就是关注生活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围绕以下资源进行采集:

1、自然性资源。

融入自然,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物产多样,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自然性资源极为丰富,土地、森林、草原、淡水、海洋、生物等都可以作为美术生活化学习中可利用的首要资源。

2、社会性资源。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更应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让学生在家庭、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地方与场所中,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美化社会的能力。

3、人文性资源。

所谓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因此,在线描轮廓绣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二、探求形式,阐释教学多元方式

刺绣是手、眼、脑的协调互动过程,学生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刺绣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刺绣作为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制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刺绣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刺绣的审美功能,正是实施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线描轮廓绣创作思路的创新,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材料、题材、以及展示形式的选择上。要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出来,借助好多元化语言的特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用好玩、新颖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享受线描轮廓绣活动的快乐,以及技法学习的兴趣。

1、在表现技法上:轮廓绣

轮廓绣和茎绣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手势,茎绣是逆时针方向运转,而轮廓绣要顺时针方向,让线从上方绕过(图1):

可以运用一些肌理手法,这样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又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泼墨泼彩法。让学生了解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利用宣纸上墨、水、色的相融相斥的技法,培养学生作画的习惯。虽然表现的浓淡、虚实、疏密的变化具有偶然性,但这种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又如,水拓的方法。用大的盆装清水,先后滴入墨滴、色滴,在色墨尚未在水中溶开时即搅动,墨彩形成特殊的纹理。再将宣纸浸入又立即提起,纹理被宣纸吸附,可以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画。

2、在材料选择上:我们可以打破常规的“笔、墨、纸、砚”为主要材料,进而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创作。如,用陶艺画水墨画,学生把熟悉的表现题材以刀代笔在陶土上表现,改变作品原来平面的走向立体的表现实现了材料的整合。又如,运用油画的制作底板的方法,在布上利用水墨表现。学生表现出来的作品结合灯光照射,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美伦美幻的意境。再如,在瓷器上作画(成本低点可以在各种瓶子上粘上宣纸来代替),规定利用一种酞青蓝的颜色描绘儿童的精神,作品呈现出“元青花”瓷器的场面。

3、 在展示方式上:传统的展示方式以中堂、斗方、册页、条幅、长卷等为主,都以平面的形式出现。然而我们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历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学生的审美视角也处于多元化。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载体。如,装置艺术,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水墨画做成装置作品,如灯具、雕塑、屏风等。又如,学生自己画自己的凳子,把木质的凳子当作纸来表现。这样,学生即直观的欣赏了自己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校园中的不同摆设又可以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传统的教学中作品的创作形式以及作品展示有一点的片面性,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会灵活的处理教材,同时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把儿童充分体验水墨画的笔情墨趣放在首位,培养他们敏锐的笔墨感觉。另外,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题材的实际情况,并对内容的表现和展示有一定的见解,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还可以挖掘地方特色。

三、创新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我们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和展示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不同领域、不同认知过程和学习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价,那么,再好的课程改革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标准也要体现多元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多元度的、展示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全部评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克服自己的弱处,结合强项,更好地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同时,评价系统要与课程同步开发,贯穿课程始终,包括多元模式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情感调查表、学生多种智能的进展报告等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2

[2]李力加 《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9(3)

上一篇:重量控制系统下一篇: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