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共12篇)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篇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向何转变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深化阶段, 其关键是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 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动手能力及鲜明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 加强德育工作, 围绕着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他们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才能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促使学生知识, 情、意, 行和谐统一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特殊的重大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 高职院校德育正在面临如何适应新形势, 开创新局面的时代课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学校改革, 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以及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还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体制, 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问题。
随着社会传媒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的逐渐深入, 高职院校教育和社会关系的日益紧密。当代学生对社会事件的敏感性也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德育的渗透性更为明确。因此,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开辟多元的, 灵活有效的德育工作新途径, 提高德育工作的质和量。“鼓励支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命力的思想道德, 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一切利于追求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 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 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1]”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行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 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经济发展得社会全面进一步提供强大得精神动力和治理支持, 培育适应社会全面进一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人民”[2]。面对世界的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人们已经认识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人的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这几方面都很重要, 但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所以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职院校如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保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目标全面实现, 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素质特征永不退色, 还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历史性课题, 也是新时期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二、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是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有目的的施加影像中逐步内化成自己观点的过程, 因而外部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内在因素起作用, 使受教育者接受定向影响。教育才是成功的,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
现代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快, 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样化、复合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强盛依靠的不仅是物质资源, 更重要的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面对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其人格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呼唤着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的急剧变化发展中, 在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我们不断地进行着现代思想意识的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工作, 但不对德育进行多学科的多领域的深入研究, 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提高, 单凭灌输是难以奏效的。所以, 联合国卫生组织会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 不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把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到人们的必要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要求。一个合格的高职生, 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之外, 还要必须有强壮的体魄的健康的心理。但我们长期以来很片面地注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 技能教育, 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中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上升, “关注和善于保持心理健康, 是青少年自我教育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之一”[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青少年和学生健康成长及和谐的现实需要, 它能够极大的影响一个正常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
现代医学表明, 现代化程度越高, 其社会成员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如果没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心理健康素质较差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人, 作为身心的统一体表明既是一个具有生理结构的人, 又是一个具有心理结构的人。因此一个人要获得全面成长和全面发展, 使德、智、体、美向着理想的方向和层面攀升, 保持心理的健康焕发心理相应的潜能, 就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除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外, 他们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 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健全完善人格的塑造, 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 高职教育目标的整体体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全面发展影响巨大, 从人的生命机理的角度来,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这样一种状态, 即内心世界处于平衡与稳定, 而对新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去适应, 亦即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一致的良好状态”[4]。因此, 优良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青少年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见, 加强青少年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培养, 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工作, 提高思想政治道德觉悟。
德育是有目标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 就容易导致盲目无效甚至错误的德育实践,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今天, 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给当代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好机遇, 而且也强烈的要求他们从现实出发,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进取, 创新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种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促使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应从理想化向素质化转变。
世界正在向二十一世纪迈进, 我国教育跨世纪工作面临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与更新。我们在思考我国发展战略时, 不仅着眼于本世纪, 更多着眼于新世纪, 而对于人才培养的着眼点, 尤其是,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最重要的是要使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共产主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做德、智、体全面的“四有”新人和以“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思想为指导, 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提高思想政治道德觉悟, 加强德育工作是由素质教育, 根本任务和基本宗旨所决定的。素质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 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智、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更加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造就又红又专, 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 在素质教育结构的要素中, 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和本质的东西, 它不仅决定着学生思想意识和政治方向, 也制约和影响着其它诸种素质的发展, 更决定着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因为, “思想政治素质之所以是思想政治的灵魂, 是因为它在人的素质结构中, 具有定向的作用, 动力的作用, 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 它们就象是人生的方向盘, 生存的发动机, 行动的司令员和提问的感受器。因此, 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思想觉悟, 鉴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来是立足社会的根本生存发展的基点, 事业成功的保证和优化学生的关键。”[5]“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 重分数轻品德, 重文化课轻政治课等倾向, 应该必须引起各级部门, 各级教育机关的高度重视来认识, 只教不育的或以教代育, 必然导致学生素质的单一发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危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 对年轻娃娃, 青年学生教育不够。”“要识实物, 我们确实有失误, 许多思想工作没有的, 好多话没有讲清楚。[7]”这是邓小平同志1989年政治风波后提出的论辩。
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要有所成就, 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那种以为强调创新, 就可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是错误和有害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 科学技术业务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一致的。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学习将会失去动力, 人生将没有理想, 如果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实惠, 这种思想境界很难学业上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更难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实践证明, 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 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坚持把德育放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人才的首位。“加强思想道德,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理论引导人, 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培育有理想, ,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8], “知识分子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9]。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要明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认清和摆正加强德育提高思想政治道德觉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面,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始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
摘要:本论文深刻的分析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指出了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揭示了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工作, 提高思想政治道德觉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核心
参考文献
[1][8]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9]摘十五大报告
[3][4][5]创意生存青少年创新新素质的自我自培育第69、70、84页
[6]摘十六大报告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27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篇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派、志向不远大、爱国不强烈,必定难有大作为。因此,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那么,何为成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是后天精心培育和锤炼的结果。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黄金阶段,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水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二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着力完善德育体系。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培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主席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要根据青少年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科学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探索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道德教育,使之紧贴时代、紧贴发展、紧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编纂符合浙江实际的学生德育教材,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的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进一步夯实青少年德育教学的基础。要依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适时推广一批德育精品课程,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强化德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之所以矢志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自觉把德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融入到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着力优化德育环境。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智,则民族智。当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对青
少年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建立起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和机制,形成共同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合力和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浙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比如宁波推行的“社区四点钟学校”,免费接收放学后的小学生,由退休老同志和大学生担任义务老师,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受到了广泛赞誉和欢迎。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创新德育模式。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浙江已实现了基础教育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我们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把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努力把德育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式,继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全面实施学生成长记录和家校联动制度,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使德育融入到高中教学各环节;要继续深化完善本科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促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得更充分;要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涵养年轻一代,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浙江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聋哑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生理缺陷的影响下,他们无论在智力还是心理健康上,与普通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人格缺陷,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聋哑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对此谈谈自身的见解和看法。
一、现阶段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1.聋哑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
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上看,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教育的缺失,没有明确的思想来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很容易导致聋哑生出现行为偏差。此外,聋哑生本身在语言、听力上就具有一定的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这也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问题,将一些错误的行为误以为是“勇敢”“讲义气”的表现,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发展。
2.家庭与社会上给聋哑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于聋哑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也需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来看,家庭与社会并未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家长将教育的重点放置在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上,而社会上的一些人则对聋哑人心存偏见,虽然这只是部分人的看法,但是这也会给聋哑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特殊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够消极、被动地接受,实际上,学生是非常不习惯这种说教模式的。这种模式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这种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也无法调动起聋哑生的注意力,思想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聋哑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
虽然聋哑生在生理上存在缺陷,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与他们特殊的经历有关。由于语言和听力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范围较小,与常人相比,他们思想品德行为的养成相对落后,为了让他们得到理想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互帮互助,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予以应有的表扬,逐步提升他们的集体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让聋哑生可以对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深刻的认识。
2.加强家庭与社会对聋哑生的联合教育
要让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完全依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联合教育。在部分情况下,学生在学校接受过教育之后,却在家庭或者社会中受到了打击,这是不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对于聋哑生而言,家庭和社会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场所,与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启蒙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作用,让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渗透到聋哑生的日常生活中。
3.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特殊学校需要密切注意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局势的变化,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新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针对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获取到思想道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要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显示,聋哑生普遍有着敏感、偏执的特征,为了充分地感化他们,需要合理地应用情感教育模式,内心应该充满爱,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不仅要用爱心来感化学生,还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心态,进而激发聋哑生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结语
聋哑生的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充分意识到聋哑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形成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对聋哑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认识到当前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聋哑生融入社会大家庭,并力争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才.美育教育——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
浅析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4
1、适应转变, 认清使命。
“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 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 迅速调整方位, 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 大学使命, 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 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 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 把握机遇, 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 确立新的目标, 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
2、树立崇高的理想,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 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 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 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 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 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
3、“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 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 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 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 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
4、加强素质修养, 提高道德水平。
“学会心理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心理压力过大, 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 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 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和方法第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的来说, 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思想还不够成熟, 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 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 不断学习,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完善自己。
第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要想学好它, 掌握它, 并用于指导人生, 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1、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
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 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
2、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
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 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 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 分析认识现实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 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尤为重要。并在分析与比较中, 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要注重知行统一, 在践履中学习。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稿 篇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让法制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维护,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今天,我很荣幸在此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和国家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次制定法律法规保护青少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对优化学校环境,建设平安校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平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近年来,在校生违法犯罪的情况进一步增多,究其原因,有社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学校教育不力的因素。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1-
引起高度重视。
二、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预防青少年犯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求我们处理好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烈氛围,解决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问题。三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定期的邀请辖区派出所人员参加学校管理会议,参与安全、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四是要每学期都要邀请法制专家作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更好的促进“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广大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学校与班级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班主任与学生安全目标责任制,要在落实上狠下工夫。
希望全体同学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做一名合格公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强理想信念和高尚精神情操。要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积极努力,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作出积极的贡献,真正担当起21世纪的重任。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浅议 篇6
目前,世界各国都很关注道德教育,我国也是如此。可是,怎样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了解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现状。在社会观方面,有一部分青少年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会尊重别人。在道德观方面,有一部分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薄弱。在生活观方面,有一部分青少年有着贪图安逸、注重享乐的趋向。在理想观方面,有一部分青少年理想远大,但缺乏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动力。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是找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针对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我认为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入手,形成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网络。
当今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复杂,他们个性突出,具有独立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他们渴求自由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就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增设课程、增加课时,而在于如何改革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道德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社会这两种隐性教育的共同责任。
三是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效。加强道德教育,要从社会以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首先从文明礼貌抓起。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青少年中丢失。一旦丢失,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和耻辱。礼貌的本质是尊重人。尊重人要从尊重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做起。
加强道德教育,要着重抓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这几年很有成效。公民意识要大力加强。强调公民意识是社会的呼唤,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青少年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忠于职守,要有社会公德。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青少年最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素质。首先要学法、知法,最重要的是要守法。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是要从小养成守法自律的自觉性;二是要对有法不依者严加处罚。
加强道德教育,离不开美育。对人的培养即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理在其中。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懂得什么是高尚与卑劣,什么是光荣与耻辱。
加强道德教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不要销蚀青少年的劳动观念。劳动的艰辛恰恰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素。现在青少年犯罪现象较多,物质享受的欲望和不劳而获的诱惑,不能不说是犯罪现象剧增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道德教育,也要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总之,要做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篇7
灵活机动的政治理论教育
根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普遍较高,就拿我院的学生来说,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十七大和两会召开期间,我校学生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政治素质要求是很积极的。但是要学生真正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仅从培养党员(或积极分子)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从我们了解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差强人意。我认为这主要不是因为学生理论素质差,而是我们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太大的欠缺。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传统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法,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的目的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当然这样的现象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但对这种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应是最重要的原因,思想意识不到位,方法也就不得当。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呢?当然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个课程重要性的意识,我认为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我的人生塑造中,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另一个方面就是方法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机动地把政治理论同当今的社会政治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教师要学会施以正确引导,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结合中国特色,使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
由于社会、学校、就业和家庭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又较高,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大得多。不健康的社会导向和扭曲的价值观、爱情观对大学生的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杀、杀人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所以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有很多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有学生去咨询,或者真正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咨询室还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所以,建设一个规范心理咨询机制,应是问题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乐观地面对人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关心他人,遵纪守法,自觉承担社会义务,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绿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积淀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文化节、艺术节、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多方面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创建文明的环境中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无形中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其基本内涵就是诚(诚实、诚恳,忠诚)、信(信用、信任)两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取信于人,《论语》里就提出了“人而无信,不可知也”的思想,说明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信”的重要性了。而且还指出“民不信而不立”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20个字的道德规范。
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却表现在许多方面,考试作弊,虚荣心强,不愿暴露农村家庭境况,忌讳谈论父母、虚撑开销能力透支消费、弄虚作假,是非观念淡薄,言不由衷,说话不算数、孤僻狐疑,不相信别人、不敢面对现实,缺乏信心、模仿网络,人际关系虚拟化等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缺乏诚信教育的原因,也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控制能力、自我矛盾化解能力比较弱以及“人格分裂”等自身的原因。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就业观和家庭观等。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期大学生。
诚信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就教育方法再谈谈认识。诚信教育在我们的社会和高校中也不断地被提倡,但是大多数还是在口头上地提倡,没有真正地践行,学生终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是诚信。我认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最主要就是要树立以“真”为核心的诚信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的实质其实也就是“真”的体现,只要我们处处求真,事事要真,那么诚信也就无所不在了。所以从“真”入手,教学生做真人,办真事,实事求是,以真为标准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只要我们教育学生把握住“真”这个标准,那么诚信教育其实也就实现了。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发扬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垂范作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键人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继其志”。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理论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传授知识。另外,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做思想工作,向学生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还要激励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使学生信服的解释。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是最值得期待、最容易受挫的也是最应该引导的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导师制等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有声有色,收到实效。
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篇8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 每次上新课之前, 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 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比如, 在教《风筝》时, 可以把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坚定抉择与他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想以文学来唤醒民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密切联系起来, 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有的描绘了天山的富饶, 黄山的秀丽, 泰山的雄伟, 雁荡的神奇, 有的描绘了故宫博物院的辉煌, 苏州园林的曲幽, 香山红叶的宜人, 北国风光的壮美。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象导游一样让学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 净化感情, 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 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印刷、建筑艺术, 有的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中国的文明史可谓光辉灿烂。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利用这些例子, 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 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 加深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识, 使他们为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 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民族英雄, 这些在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反映。木兰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弃疾“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这些民族英雄宁死不屈、气呑山河的气慨荡人心魄, 可歌可泣。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 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 许多课文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纪念白求恩》等课文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深刻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母亲的回忆》、《背影》、《我的老师》等课文, 以细腻的笔触, 在表达对亲人对老师的真挚感情中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在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 挖掘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分析其社会根源和背景,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 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 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 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 采取相应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情感, 产生共鸣。如《百合花》中, 塑造了小通讯员这一美的形象, 更描绘了新媳妇这一美的化身。教师可通过“借被子”、“补衣洞”、“用新被子葬通讯员”等细节描写, 逐步展现新媳妇的美好心灵和崇高品质, 引导学生对新媳妇产生敬意, 使学生认识到“人美在于心灵”,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真谛。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死时, 教师可以通过剖析词句, 叩启学生心灵之门, 引发学生昂奋动情, 自觉地树立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当然, 美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因此,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坚韧美, 蔺相如宽以待人的胸怀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美,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美, 焦裕禄“心里装着全县人民, 而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境界美, 张思德、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风格美;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风格美、语言美;去理解品味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美等等, 使学生思接千里, 放眼未来, 想美的事, 说美的话, 做美的人, 在美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 成为真正的“四有”人才。
四、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要以情动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 相互影响, 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和体验。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用蕴含在课文中的作者的高尚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健康的真情实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 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达到教育的目的。
善于因材施教。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 它具有“隐型”性特点, 因此绝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文教学中势必联系到思想认识、政治立场问题, 应在文章的深层去挖掘, 融汇到教师的语言感情中去, 这样才能在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心领神会, 心悦诚服。
善于寻找突破点。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与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相联系, 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课文的突破点, 使思想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不露痕迹, 却又能贯穿其中, 长流水, 不断线。
善于采取多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 还可与口头作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 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卓有成效。
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篇9
一、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要在于平时的引导和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要时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在班会上给予鼓励、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教育, 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然而, 学生思想单纯、见识少, 往往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的心理, 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染上坏习惯, 就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分清是非, 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升华, 增强品德言行的理智性。
班主任只有多留心观察学生、亲近学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因势利导, 以先进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让那些迷失方向的学生重新回到充满阳光雨露的班集体。
二、注重“三生教育”
近年来, 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 还呈上升趋势。针对当下的教育现象提出了“三生教育”, 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 确立生存意识, 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 掌握生活技能, 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 树立正确生活观念, 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小学阶段, 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三生教育”中, 班主任首先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着力开启学生心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只有从小懂得生命的可贵, 才能时时关爱自己。其次班主任要积极号召家长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 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 用积极、良好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再次, 班主任要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 帮助学生找到生活的乐趣, 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意识得到升华。让学生在学校中学好, 在社会中走好。
三、关爱留守儿童
师爱, 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 是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是教师面对学生们信任与期待时温暖的目光, 要不断提升敬业爱生的精神境界。关爱留守学生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 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的比例居高不下, 教育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教育和引导留守学生, 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航人。在任教几年来,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 对于班上的留守儿童, 我发现首先多给予关爱, 以情化人,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 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平时应多与学生谈心,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使他们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其次, 加强引导。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薄, 养成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吸烟、酗酒、打架、斗殴、逃学、辍学等不良恶习, 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班会、队会、家长会, 与学生交流, 与家长沟通, 使学校内外对学生的影响产生合力引导效应。再次,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对象, 与外界接触少或不愿意接触。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 作为班主任, 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谅解, 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公平, 少一些偏见, 真正把“情”和“爱”注入留守儿童的内心和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四、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 都应遵守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学校行为规则规定了学生在学校里应该遵守的日常生活规范;《中小学行为规范》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标准, 一种准则。法律规范了所有人的行为, 公民都要遵守它。一个国家的法律, 是对居住在这个国家的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保障。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教育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作为班主任应时时学习法律知识, 教育学生哪些事该做, 哪些事不该做。记得有一天下午, 第二节课刚下, 班上一名女生哭着告诉我说:“老师, 我们班王××和李××一起抢了我的5元钱, 我放学后回家的打车费没了。”我听后非常生气, 王××和李××是属于班上十分不规矩的学生, 经常欺负别人, 但我没有及时找他们来批评, 第三节课恰好是班队活动, 我改变了原先定好的主题, 变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活动中, 我向学生首先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一些法律知识, 学生认识到, 抢劫别人的东西, 无论多少, 只要参与, 都属于抢劫行为, 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学生听后, 深受教育, 我因势利导学生说:“同学们, 你们有碰到过抢劫行为吗?回忆一下, 举手说说”。我及时扫视了一下王××和李××, 只见他俩低着头, 不敢举手。活动结束后, 我把王××和李××留下来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 他俩都认识到了错误, 决定改掉抢钱的恶习, 第二天, 还把5元钱自发地归还了女同学。
在我国, 青少年占人口的一半, 据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全国在押服刑的劳改犯中, 青少年罪犯占68%, 并有上升的趋势。小学生大部分是六、七岁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 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 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 理解事物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作为班主任, 应教育学生从小学法、知法、懂法,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谈话, 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学生的认识, 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 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一、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 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三、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全面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面对信息时代,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封闭型、被动型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文件的层层转发,不能只停留于原理原则的阐述,应该树立开放的现代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使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主动地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主选择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人生道路,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成长。
五、加强信息网络法规道德的建设和管理。
要提倡“网络文明”,加强文化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执行信息网络法规,优化道德建设和管理,坚决执行国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真正促使网吧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限制营业时间,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一些只求经济利益、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着想的黄色网站和网络犯罪毫不留情,坚决打击。要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把一些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的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我们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不怕挫折、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礼仪修养,加强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劳动、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七、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给人以务虚之感。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们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学方法陈旧,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认同感,要想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比如,校园网络、电脑室、多媒体室等,还可利用第二课堂、专题教研、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要将课堂教育社会化,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八、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先进集体,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助人为乐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老革命、军烈属、校外优秀辅导员作专题报告,讲革命传统,介绍亲身经历等活动,使学生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方行不一致。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篇11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塑造和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希望,中小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充满好奇,但是在理智上还不成熟,情绪容易波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也是人生的立志时期,只有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良好的行为品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艰苦的学习与探索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塑造学生品格、道德思想为主要教育任务,通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健康思想。
二、优化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人,发挥校园文化的道德教育作用。近几年,学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力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壁都体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丑恶,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学校还在橱窗里展示校内各种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文艺汇演、演讲会、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照片和学生手抄报、绘画作品,让学生触摸到校园内外生活的脉搏,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兴趣。同时,学校还善于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经常在橱窗内展出典型人物及事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必先立德,教之道,德为先。教师形象的树立关键在师德。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校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师艺精湛、师魂可敬的教师队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在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为人诚实,自己就必须说话算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自己就必须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教师做好表率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让学生真正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才能由理解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样道德氛围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见成效。
在每年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中,开展“树师表,铸师魂”活动,评选出校级(择优向上级推荐)师德标兵,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全体教师严守职业道德,讲求社会公德,铸起师德工程。师德好不好,学生评价很重要。我校还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每年度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其中有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教师的环节。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对教师触动很大,这几年我校98.8%的教师被评为学生满意的教师。我校在教师中还开展了与后进生、与留守儿童交朋友的活动,教师经常交心谈心,促使安心上学,自觉守纪,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三、注重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以教师的空洞说教为主要形式,缺乏亲身的实践体验与感悟,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知”与“行”得不到很好的统一。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实践中,我校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校外通过组织学生到我县青龙河沿河两岸进行实地观察,走访调查,了解自然资源、乡土风情、家乡变化、生态环境,高年级学生还自发编印了很多精美的手抄报。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还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师生共同诵读“弟子规”等篇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纪念日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先烈精神代代传”、“争当新时代的活雷锋”、“手拉手献爱心”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环保小卫士”、“卫生监督岗”、“文明监督岗”等争创活动,把全校学生凝聚到“校兴我兴、校衰我耻”、“我为学校添光彩”的行动中来;同时加强警校共建和法制教育基地的共建,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道德过程的重要环节,使得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评价有了科学的依据,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受教育者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对策。建立道德评价体系时要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同时还要充分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星级评价制度,每学期层层评选出“希望之星”、“奋斗之星”、“纪律之星”、“奉献之星”、“惜时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礼貌之星”等,引导学生人人奋发向上。星级评价使学生行动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人人有亮点,再差的学生也能获得几颗星,改变了以前少数学生得“三好”,多数学生什么也得不到的现象,也避免了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评价方法。实施星级评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着学生向上奋斗。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篇12
一、重视学生
当下高校日语教学面对的都是新时代的大学生, 他们从年龄上讲都已是成年人, 从心理上讲也都基本成熟, 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尊心, 待人接物都已有一套较为自我的日渐成熟的思考方法和行为习惯。同时, 由于各种信息媒介的迅速普及, 他们的知识面很广, 学习能力很强, 对有些知识的认知程度甚至超过了教师。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教师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唯一标准, 有时甚至还成了学生们抗拒和不信任的对象。所以在日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当了解他们的这些特点, 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尊心, 鼓励和激发他们身上优良的学习品质;同时要尽可能的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看问题, 想对策, 尽可能的与他们平等亲切的探讨和交流学习、生活和情感, 避免因交流方式的简单粗暴和一言堂造成学生的抗拒和不信任;在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思想、学习动态和个人感情的基础之上, 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重视教材
任何科目的思想道德教育, 都应该结合其本身的特点来具体实施。高校日语教学在面对新生的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所以基于这一特性, 教学内容必须紧扣、深挖教材, 同时教师必须通过认真钻研和积极备课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注重夯实基础, 避免照本宣科, 避免内容僵化, 在此基础之上再深入发掘教材中包涵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并据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做到有理有据, 避免脱离教材, 避免空泛说理。例如在讲授新编日语第一册第二课はじめまして、第六课大学の生活这类有关人际交往的内容时, 在落实课本语言学习的同时, 就可向学生逐步介绍日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礼貌应对;在讲授新编日语第一册第五课上海の外灘、第八课北京オリンピック这类有关我们国家发展富强的内容时, 在加强相关词汇学习的同时, 还可通过中日发展对比来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在讲授新编日语第一册第九课家族のデジカメ写真、第二册第七课誕生日这类有关家庭生活的内容时, 在全面学习家庭相关语言知识之后, 还应该通过对家庭成员相互间的——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的解读, 来引导学生更爱自己的家庭, 更深刻理解孝敬父母的涵义。
三、重视技巧
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向来是提高日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而要加强日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好的教学技巧更是十分关键。日语本身并不特殊, 但日本这个国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有一定的特殊性。中日虽为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差距, 同时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事实, 使得中国人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结;所以基于这一点, 在日语教学中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就不能向学生一味的、盲目的宣扬日本的发达和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优良, 否则很有可能无功而返甚至适得其反招致反感, 而应该加强中日对比, 介绍两国在思想道德方面共通的和独有的长处, 同时追根溯源, 让学生知道许许多多现金看来非常日本式的优良作风, 其实都源自日本人对古代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更乐于接受这些一脉相承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并愿意从我做起, 发扬传承。
四、重视实践
在日语的语言体系中, 因其自身特点和历史传统, 存在有大量的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敬语、礼貌用语和注重德行的语体语态。要想加强日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就不能也不应该绕开这些内容, 相反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达到互促共进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授受关系助动词てあげる、てもらう、てくれる的时候, 就应该先从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视人情恩惠的往来和感恩讲起, 然后设计若干具体的接受别人帮助的以及助人为乐的情景会话, 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运用更好的掌握这些助词的使用, 同时也体会到在日常语言中表达感恩的重要性, 从而一次性达到了语言实践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 加强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既是可能可行的, 更是必要必须的。有机有效的将其与日语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既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本身, 更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同时对于高校日语教师来说, 也能更好的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整体的提高高校日语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社会意义。
摘要:目前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当中, 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不足。任何一门专业或一门课程的开设, 都应该兼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两方面的目标。加强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既是可能可行的, 更是必要必须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教材,技巧,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福贵:日语专业基础阶段传统教学法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03期.
[2]李惠娟;以人为本的日语教学模式探讨——日本基础教育实践报告的启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5 (04) .
[3]刘忠孝, 周瑞辉;现行道德教育概念争论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0) .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荐阅读: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06-08
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思想素质06-05
某县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08-26
加强思想教育大学生08-25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10-23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08-16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08-03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06-28
高速公路员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心得12-25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