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护控制

2024-09-30

安全保护控制(共12篇)

安全保护控制 篇1

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 继电保护装置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是微信系统运行稳定的基础。若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通过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令电网异常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或者对故障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做出反应, 以此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1 继电保护系统具有的特点

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保护系统, 继电保护系统具有四方面的基本功能特点: (1) 选择性。一般来说, 继电保护装置会再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 做出动作命令, 进行通过跳闸动作将故障点排除电网, 从而降低故障影响范围, 保证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2) 速动性。通过继电保护系统可以将电力系统中故障部位快速切除, 从而减少故障的对线路以及原件的损坏程度。 (3) 灵敏性。一旦在其保护范围中出现故障点, 无论故障的位置以及类型, 保护系统都能够立刻察觉并作出反应。 (4) 可靠性。需要保证在规定的动作范围不发生误动。

2 控制措施

2.1 校验装置

在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校验的过程中, 不但要考虑装置的本身, 还要结合整个试验组以及电流回路升流试验, 在检验的最后通过这两项试验, 作为结束检验的最终试验。校验结束后禁止对继电保护装置再次进行定值区、定值的修改, 同时也严禁再次拔插件和对二次回路线的修改。若试验完毕后出现上述动作, 那么久有可能造成定值错误, 或者引发接触不良现象, 若不能对此类问题及时的发现, 必然会对整个电网的运行造成影响。

2.2 保护接地

继电保护中, 最为重要的便是保护接地问题,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 需要接地的屏障以及装置机箱等必须在屏内铜排上进行连接, 很多厂家在这方面工作较为到位, 因而只需要进行检查即可。其重点在于对铜排的接地可靠性进行检验, 通过界面较大的导线或者铜鞭紧密的固定在接地网上, 通过对电阻的测量, 抱着个电阻符合标准要求即可。

其次, 还需要对电流电压回路是否接地以及接地是否可靠等问题进行检验。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 并对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3 缝电保护装置的传动和验收

在进行定期校验工作结束前, 或者临时校验工作结束前, 运行工作人员需要同保护人员对装置进行全面的检验。传动检验的目的主要为了检测装置功能, 针对定制单中的功能进行全面的传动, 不能出现项目的遗漏。远方传动验收以检查远方信号与开关就地的状态是否一一对应为主:无论开关的传动是就地传动还是远方传动均应完成一个操作循环, 即由分闸至合闸。再由合闸至分闸。在进行灭弧气压及操作气压区间数值相差较少的一些性能试验时, 特别要注意相关气压值在保护装置上的反应情况。开关传动时, 亦应将遥信监视纳入传动内容, 保证遥信信号反应正确。

2.4 定值区问题

若定值初夏难问题, 那么在工作中, 继电保护系统必然会发生误动。定值整定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数字整定控制以及临时整定上, 此外在综合站该定值上也会发生相关问题, 这些都是由于保护人员的工作这人心有关, 当然, 技术水平也会对其造成影响, 但是综合分析, 并非是由于保护装置本身的错误造成。

2.5 有效管理二次图纸

(1) 在相关工作规定中有明确规定, 施工应依照相关设计图纸进行, 而不能以工作经验以及记忆作为施工依据。若现场实际接线筒图纸不一样, 就会给后期的调试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 并且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施工中现场接线同图纸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施工建造过程中的错误。例如在进行安装调试过程中, 会出现对设计的修改, 施工人员依照修改进行修正后, 却没有在图纸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工作人员应立即在图纸上标明, 并要求设计室重新绘制新图以符合实际接线情况。与此同时, 班组留用资料也须作相应的修改。

(2) 随着电网改造工程的推进, 技术改造以及综合改造越来越频繁, 遗忘的档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电网的改造需要, 因而电子图纸便成为了当前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 通过计算机系统将纸质文件转变为电子档案, 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方便了资料的查阅以及检验。

2.6 业务备忘

(1) 现场工作注意事项

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工作时认真、仔细, 严格按工作票和安全措施票的要求去做。在工作完成后。还要仔细检查一遍所接触的设备:查看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螺丝是否松动, 并要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检查一遍, 把所有的芯片拧紧, 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从近2年发生的继电保护责任事故来分析, 因运行维护不良造成不正确动作的占到60.3%, 所以必须要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防患于未然。

(2) 安全措施

通过安全措施有效预防出现三误事故, 从而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质量, 另外, 还需要针对保护班人员对危险点的继电保护安全制定危险点进行预控措施的制定, 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以及指导性。

(3) 教研备忘录的建立

在进行继电保护工作中, 其工作经验往往都是对实际工作的总结, 因而工作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 校验次数的增多, 以及对事故的处理等, 其工作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增加工作经验, 通过校验备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

结语

作为维系电网安全的基础设施, 继电保护装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维护电网安全的基本构成, 安全运行是衡量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基础依据, 也是判断电网安全系数的新标准。在运行过程中, 对继电保护不但要求相互联系, 还要求相互矛盾, 在对矛盾的解决中, 不短的总结经验, 才能够使的电网在辩证统一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才能够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

摘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 而其可靠性则依赖于电力设施, 尤其是继电保护装置, 稳定、安全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本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分别从多方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以及装置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任小炯, 方守孝.影响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 2002 (05) .

[2]邹森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3]王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磁干扰问题及抗干扰试验[J].现代电力, 1999 (02) .

安全保护控制 篇2

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质量方针:提供用户满意的工程和服务。

2、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100%;工程一次验交优良率80%;工程合同履约率100%。

3、质量保证体系:1)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公司根据GB/T19002-2000(ISO9002:2000)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以使公司的质量监管和各项质量活动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保证工程和服务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体系程序》、详细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

2)

4、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者,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在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要坚持不懈地把质量工作抓实、抓好,在工程进度要服从质量。2)质量管理秩序: 施工前编制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在施工中按照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在完成每一道工序之后,首先,班组自检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技术人员备好有关质量记录文件,然后,通知质监科质检员进行共检。共检合格后,属于质量监督站、业主有权对任何等级的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

二、施工安全措施

1、总则

1)为保障所有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保证本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措施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标准、规程和文件精神要求,坚决遵守场内一切安全管理规定,分析研究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监督,解决和清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检查、安全技术管理、安全保护措施制定与落实、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等方面。

2、安全目标:

千人负伤率小于0.4‰;事故死亡率为零;坚决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杜绝造成对工程质量严重影响的安全事故;杜绝中的机械事故发生

3、安全保证体系

4、安全生产责任制

1)项目经理部制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检查督促各施工队、施工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对违章的单位责令整改

2)项目经理部制定符合项目运行特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项目施工中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生产工人在管理和施工中安全责权利关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保证体系。

3)各施工队配足配齐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专职安全技术检查人员应由具备专业知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资格证书的同志担任。专职安全技术检查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4)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项目技术为安全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管理部门行使监督检查职能,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

5、安全教育

1)施工前认真学习厂规、厂法、教育职工无条件服从业主安全检查人员指挥,遵守厂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2)领导班子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法规、制度、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消除只抓生产重进度而忽视安全的错误倾向。

3)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和有关职能人员经常组织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安全技术和管理谁平,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4)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100%持证上岗。5)各施工队建立施工班组安全例会制度。各施工班组要结合施工特点,坚持每周一次开展安全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危险部位的施工,要坚持班前讲安全 6)在施工现场要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语牌和设置安全标志

6、劳动安全保护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着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2)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和监督使用工作,对于特殊防护用品和公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网等,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3)保证施工人员身体素质。

4)高空作业者应定期作体格检查,持证登高作业 5)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考虑施工人员身体承受能力 6)夏季采取防暑措施

7)安排好职工生活,增强身体素质

8)现场应竖立、标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牌 雨季施工措施

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项目的雨季、汛期的工程质量、职工健康、施工完全、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制定防汛、质量和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并组织落实;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环保设施,做好资源配置和督促检查工作

2、项目工程师主持编制并组织实施本项目雨季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和防汛抢险预案;施工工长负责实施,并进行雨季施工技术安全环保交底并组织落实;质检员、安全员负责检查雨季施工技术安全环保措施和防汛和防汛抢险预案的落实情况、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环保情况

3、项目部根据雨季施工、防汛、防暑、安全防护、环保所需采购必要的材料器材、器具和防护劳保用品等物资。

4、项目部明确一名资料员收集气象预报信息,租日记录天气情况。当有高影响天气(大风、暴风、暴雨、雷电、冰雹)时,必须要立即报告项目经理,以便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5、项目安全副经理应对本工程的情况和雨季、暑天特点,组织对本工程项目的职工、工人进行我有针对性的安全环保措施

安全保护控制 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控制系统;隐性故障

中图分类号: TM5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77-2

0 引言

电力系统出现大范围内的停电,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继电保护与控制安全系统之间出现隐性故障引起的。出现的隐性故障实际上就是指存在的故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装置设备本身的缺陷引起的;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原因,在操作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出现隐性故障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所以隐性故障造成的停电现象不容忽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继电保护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的管理。

本文主要研究故障出现的现象,根据安全系统的特点,分析出隐性故障的原因,通过对故障问题以及对隐性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二次设备运行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为电力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对电网的运转路径进行调控,这样可以提供有效的规避隐性故障。

1 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即使继电保护系统存在一定的故障问题,在正常的运行中是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不会造成大规模停电的情况,但是如果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时非常吃力,出现装置不运行的现象,或者在断开某电路元件的方式不正确时,才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失灵,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事故。继电保护系统出现隐性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导致的,装置设备出现一些缺陷,也有可能是因为软件版本出现的错误,保护的定值设置的不合理,天气情况也会造成隐性故障,除此之外也有认为操作导致隐性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的一些缺陷造成很多隐性故障问题的出现,除了人为的损坏,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硬件或者软件不能适应电网的运行方式。

2 隐性故障的影响和研究方法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中会设置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继电保护系统,所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同时要保障电网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继电保护系统出现一些隐性故障,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对继电保护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的方法,与现代的技术和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对继电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隐性故障出现的原因。继电保护系统中的装置对电力的正常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加强辨识在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装置,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继电保护系统中出现的隐性故障对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借助仿真的工具,运用仿真的方法,模拟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对隐性故障进行监控是预防保护系统发生故障的重要的方法。在筛选事故时,有时会暴露出诸如系统连锁故障等隐患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给对脆弱的路线进行保护,有效地控制隐性故障的出现。

3 安全控制装置隐性故障分析

安控装置主要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安全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第二道防线,安控装置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所以必须要对安控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检测。要根据电网的出现故障进行研究,一般情况下,安控装置的隐性故障主要出现在策略、通信、定值、测量方面以及表决的模式上,因此,我们要逐一进行探究。

3.1 在测量方面

安控装置在测量方面主要是电压互感器断线事故,这就会造成了隐性故障。也会因为测量回路芯片失效,导致测量时测量值出现误差,这也是造成故障误判的原因之一。

3.2 在策略方面

安控装置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实现策略控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在线决策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离线决策的方式。如果安控装置不能适应电网的运行方式,就会导致在安控装置出过切、欠切甚至误切的现象,这会造成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3.3 在定值方面

安控装置中的定值必须要保持正确,如果装置的定值错误,则安控装置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故障检测的及时性。

3.4 在通信方面

一般情况下,安控装置需要系统的规划,实现的功能,以及控制范围方面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操控。电力系统会采取把多个电厂的安控装置的通信通道连接到一起工作,这样可以使区域内电力系统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在通信中出现了误码的现象,就会出现通信通道在传输时不稳定现象,以及信息传送不及时的情况,这会影响命令的接受和执行。如果通信中出现命令不及时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过最佳的执行时间,安控装置就会出现拒动或者误动,引起更严重的故障。

3.5 表决模式

安控系统在设计方面采取了冗余的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安控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控系统在冗余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表决模式的类型。表决模包括以下几种模式,集体的分析,首先是三取二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指在三套装置中至少要有两套动作,这种情况可以防止因单套装置性的原因造成的安控装置的拒动或者误动。这种模式的成本比较高,接线方面也比较复杂,在运行和维护方面也比较困难,所以这中模式很少被采用。其次是二取二的模式,就是指把两套安控装置出口连接起来,只有在两套装置都运行的情况下,才能跳闸出口,这种模式使安控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如果其中一个装置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避免因装置故障而使另一个装置也拒动。最后是二取一的模式,这种模式被广泛地运用。

4 继电保护和安控系统配合隐患分析

出现大规模的停电现象,主要是因为继电保护系统之间、安控系统等配合的不协调,以及設置的参数不匹配,这些都会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的隐患问题。

4.1 继电保护之间的配合隐患问题的分析

继电保护间的安控系统出现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定值的配合不合理,选择的主保护与后备保护支架配合的的不够协调。除此之外,继电保护之间的隐患问题出现在设计方面,比如安控装置中的母联保护与母差保护之间的保护逻辑设计不合理,并且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果电网出现单一的故障时不会暴露。

4.2 安控系统之间的配合存在的隐患问题

一般情况下安控系统常常局限在一定的而范围内,在局域网内运行。在一定范围内设立一定数量的装置对局域网进行控制,并且每一个安控系统都有对应的预防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局域网之间可能会互相干扰,因此,应该重视安控系统区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与安控系统的故障的研究与分析,在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改善故障现象。

首先,是对隐性故障的建模上分析,对继电进行保护避免出现隐性故障的建模主要是通过距离保护和过流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安控系统的隐性故障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的隐性故障引发的后果也不相同。

其次,在隐性故障的风险评估方面,可以把继电保护系统和安控装置系统作为二次设备,这也是电网运行风险来源的之一。可以把二次装备作为风险评估因子,参与评估计算结果,对二次系统的监控要做好记录,通过对一定的风险评估进行研究。

再次,是主要針对继电保护和安控系统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要重视区域之间的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安控系统、继电保护系统与电网设置参数的匹配问题,这也是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原因,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

最后,是对二次设备运行的管理,针对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系统支架出现的隐性故障的问题进行分析,也有一定的原因是人为的原因。所以电网的管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该遵循电力管理规章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问题。根据电网运行的状况来判定继电保护系统与安控装置系统的数据是否正确,根据呈现出来的数据来判断故障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1] 赵丽莉,李雪明,倪明,程雅梦.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22:128-135.

[2] 吴智杰.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科技展望,2015,36:84.

[3] 杨绍卓.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隐性故障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287.

安全保护控制 篇4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早期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 信息安全受到的威胁种类越来越多。如今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都需要在互联网上交流传播信息,时时刻刻都避免不了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为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必须采取各种信息安全的策略,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级保护。

以信息系统为主体,等级保护就是根据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按照信息系统等级实行分级保护,不同等级的系统采取不同层度的防护策略,即对重要系统重点防护,对一般系统适度保护。等级保护与多级安全紧密相关,因为等级保护起源于美国对军事安全所制定的多级安全策略。多级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设置安全标记、定级,依据主体、 客体安全标记的比较来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允许。

由于多级安全网络提出较晚,传统安全通信模型主要服务于IP网络。传统安全通信模型最初并没有考虑到多级安全,不能实现安全标记与信息客体、数据流的绑定。所以,如果要在传统模型中实现标记强制访问控制,则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代价太大, 因此,传统安全模型难以适应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目标。另外,因为互联网纷繁复杂,多级安全应用到互联网时在灵活性、 适应性方面都存在巨大挑战。严格遵循多级安全规则会导致部分网络主体的访问受限,满足不了网络协同工作的需求。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传统安全通信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到多级安全网络中。 所以,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安全通信模型,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对象的安全标记一成不变,不够灵活,无法适应网络通信的各种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在具体通信中针对不同的访问请求,对对象的安全标记适当地做一些调整。

1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安全标记绑定技术是多级安全中主体与客体资源访问控制、 数据流控制的基础,是确保多级安全网络通信中实施多级安全控制的关键。目前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1传统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传统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是在数据或者客体里比如在电子邮件首行、文档的首部或尾部添加安全标记,再进行数字签名。 这种方法能实现一定的安全控制,但是对于异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这种方法是对客体或数据的整体控制,无法实现细粒度的安全标记绑定。

1.2基于XML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基于XML的安全标记绑定技术主要包括:为XML文档强制访问控制,为XML对信息客体元数据的描述。

1.3数据流与安全标记绑定技术

数据流与安全标记绑定是指数据流如何携带安全标记,以期实现随时随地的数据流访问控制。这种技术是在安全通信协议的中额外增加安全标记的选项,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该方法增加了IP报文的长度。

2面向多级安全的网络模型

等级保护的实施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多级安全,以确保客体资源的机密性与完整性。目前经典的基于等级保护的多级安全模型主要包括BLP模型和Biba模型等。BLP模型来源于具有严格机密性要求的政府和军事应用,其主要目标是防止高密级信息泄漏给低密级的主体,在主体访问客体时实施强制访问控制,访问规则比较简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比如灵活性差。 Biba模型的严格完整性策略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却不能防止恶意的不可信主体人为故意泄露高安全级别的信息给低密级主体。其主要缺点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完整性标记都是固定不变的,严重缺乏灵活性。基于这样的缺陷,在多级安全的网络通信中,我们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安全标记进行调整。并且, BLP模型侧重于机密性,Biba模型侧重于完整性,而在实际信息系统中,需要兼顾机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可以考虑把BLP模型和Bi Ba模型结合起来使用。

2.1定义主要元素

(1)实体:可以是信息系统中的所有资源(进程、文件、 设备等)和用户。

(2)主体:主动发起对另一个实体的访问请求的实体,如用户、执行操作的进程、主机、设备等,记为Subject,简写为S。

(3)客体:被动接受主体发起的访问请求的实体,如消息、 文件、目录、分组、连接、设备等,记为Object,简写为O。

(4)主体授权标记:特定的可信主体可以获得的特定权限, 记为SA = {(cmin,cmax),(imin,imax)}。其中,Scmin和Scmax分别表示主体S的最低和最高机密性级别;Simin和Simax分别表示主体S的最低和最高完整性级别。

(5)客体安全类别:客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影响,记为OC = {cimp,iimp}。其中,Ocimp和Oiimp分别表示客体O的机密性类别和完整性类别。

(6)主体安全标记: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完整性级别和授权标记,记为SL =(cmin,cmax,imin,imax)。

(7)客体安全标记:客体的机密性级别、完整性级别和安全类别,记为OL =(cimp,iimp)。

(8)访问属性: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方式,记为A= {r,w}。 其中,r表示只读、w表示只写。

2.2模型的基本安全特性

下面分别就何时主体可以读客体、主体可以写客体进行规定。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如下: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为Sc、Si;客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分别为Oc,Oi。主体的最高和最低机密性级别分别为Scmax,Scmin。

当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下列规则之一时,主体可以读客体:

(1)Sc不低于Oc,且Si不高于Oi;

(2)Sc不低于Oc,且Si高于Oi,但Oc高于Oi且Scmin不高于Oi;

(3)Sc低于Oc且Si不高于Oi,但Oi高于Oc且Scmax不低于Oc。

当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下列规则之一时,主体可以写客体:

(1)Sc不高于Oc且Si不低于Oi;

(2)Sc不高于Oc且Si低于Oi,但Oc高于Oi且Simax不低于Oi;

(3)Sc高于Oc且Si不低于Oi,但Oi高于Oc且Sc不高于Oc。

2.3主体安全级别调整的原则

(1)如果主体和客体的安全标记既符合BLP模型,也符合Biba模型,则不用调整主体的安全级别。

(2)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既不符合BLP模型也不符合Biba模型,则不用调整主体的安全级别。

(3)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LP模型,但是不符合Biba模型,则:

1当Oc高于Oi,即客体的机密性优先于其完整性时,则可以调整Si,但是不能调整Sc;

2当Oi高于Oc,即客体的完整性优先于其机密性时,则不能调整Si,加上假设前提是主体、客体的完整性级别不符合Biba模型,所以不必调整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即此种情况下,对主体的机密性级别和完整性级别都不做调整。

(4)如果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iba模型但是不符合BLP模型,则

1当Oi高于Oc时,不可调整Si,只能调整Sc;

2当Oc高于Oi时,则不可调整Sc,加上前提是主体、客体的完整性级别不符合BLP模型,所以不必调整主体的完整性级别Si。

以上的主体安全性调整原则可以用下图1的流程来表示。

2.4访问控制策略

(1)自主访问控制策略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提供由用户对自身所创建的客体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的安全机制。这些访问权限包括允许或拒绝其它用户对该用户所创建的客体进行读、写、删除等操作,还可以进行授权转移等。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特点是由用户自主进行授权管理。

(2)强制访问控制策略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按信息系统确定的规则对每一个用户所创建的所有客体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的安全机制。这种访问权限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读、写、删除等操作。强制访问控制的主要特点是由系统安全员而不是客体创建者进行授权管理,通过强制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主体访问客体的操作进行控制,实现对客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2.5访问控制流程

当主体请求访问信息系统中客体资源后,该信息系统的多级安全子系统将截获该访问请求,并从中解析出与访问控制相关的主体、客体、访问类型等关键信息,多级安全子系统查询主体、 客体安全标记列表,得到该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信息,并依据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的具体匹配情况对该请求进行判断,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1)如果该请求符合信息系统的自主访问控制策略,则该请求的判定结果为Yes,即系统允许该主体访问客体资源;否则将按后续步骤检查该访问请求是否符合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

(2)如果该请求符合系统的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即机密性标记符合BLP模型且完整性标记符合Biba模型,则系统将允许该主体执行资源访问,否则进行下一步。

(3)如果该请求中主体、客体的安全标记符合BLP模型或Biba模型,系统将根据主体授权标记和客体安全类别检查判断是否可以临时调整主体在当前访问中的机密性级别或完整性级别,然后再次判断主体是否有权访问客体。如果主体安全级别调整过后符合访问要求,则允许该主体执行资源访问,否则,系统将拒绝此次请问请求。

(4)如果该请求中主、客体的安全标记既不符合BLP模型,也不符合Biba模型,则判定结果为No,即系统将拒绝此次访问请求。

3结语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篇5

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位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现行的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砼结构设计规范,为确保砼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把保护层厚度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求在结构验收时必须提供保护层厚度实体检测结果,作为结构验收的依据之一。从我站监督工程的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情况来看,钢筋保护层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现浇板负弯矩筋及墙、柱纵向受力筋的保护层合格率较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管理措施:

1.仔细审图,准确掌握各个构件的保护层数值;

2.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强技术交底、钢筋制作安装的检查工作; 3.制定控制每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有效措施;

4.加强成品保护,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减少钢筋绑扎完成后工作面作业人员数量;

5.监理单位加强验收及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二、技术措施:

(一)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控制:

1.应在负弯矩钢筋端部设置直径不小于A12的通长钢筋马凳,中间部分设置纵横间距不大于800mm的小马凳,马凳高度应根据板厚加工准确,马凳支腿应焊接牢固; 2.为防止钢筋跑位及弯钩朝向不一致,在弯钩下方应绑扎A6钢筋一道;

3.在楼梯通道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砼浇筑时应铺设临时性施工活动跳板,避免钢筋受到踩踏变形;4.浇筑砼采用“后退法”,严禁采用“前进法”,倾倒砼时要尽量减少对钢筋的冲击;5.在浇筑砼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或支撑件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6.严格控制板厚尺寸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二)墙、柱钢筋保护层控制:

1.检查墙、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是否准确,如有位移应及时校正; 2.柱、墙的箍筋、拉钩的加工尺寸应准确且应绑扎牢固;

怎样控制钢筋保护层 篇6

【摘 要】搞工程的人都知道钢筋保护层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重要性。但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呢?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结合多年的工程施工实践,谈谈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控制;钢筋;保护层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多层现浇大楼,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但现在的钢筋砼构件也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钢筋的保护层不到位息息相关。

也钢铁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工程施工时间并不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时间的事。自从人们找到水泥这种新兴建筑原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几百米跨度的桥梁建造也由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劳。

那么,钢筋与混凝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铁在常温下就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比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板开裂原因中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那么,钢筋保护层又该如何控制呢?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一般来说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cm,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达到10cm。因此,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必须明确此厚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则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都很正确,但一到浇捣时情况就变了样,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压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支撑钢筋的马墩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诚然,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使我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档次。 [科]

【参考文献】

[1]姬宏光.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民营科技,2012,(05).

[2]褚浩存.怎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建筑工人,2012,(04).

[3]王来成.剪力墙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建筑工人,2009,(09).

[4]顾济江.如何控制现浇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广西电业,2006,(02).

安全保护控制 篇7

随着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继电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而且继电保护工作的技术同样具有复杂性, 很多环节即使出现小的失误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例如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设备的检修、新设备的投运等都会引起保护配置和定值的相应改变, 正是这些安全风险给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继电保护工作中需要对一些经常出错的关键设备以及重要回路采取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此外还应该提高继电保护工作队伍的素质, 通过多专业、多工种的人员在工序、步骤上进行协调配合, 切实做好继电保护工作。积极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做好危险因素的事前预控, 是确保继电保护工作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般情况而言, 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 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 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 或发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根源, 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由于继电保护工作技术复杂、牵扯的回路多、小现场作业多等原因, 继电保护作业现场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而基础性安全管理和现场工作的疏忽是造成继电保护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 安全有序地抓好现场继电保护工作, 积极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并提高工作质量, 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继电保护人员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安全风险控制。

1 技改验收工作

技改工作包括综自改造, 保护更换, 光纤保护三相传输改造, 端子箱、刀闸更换等, 施工过程其它设备在运行中, 容易误碰带电运行设备;对原设备的拆除或新回路的接入都存在较大 (误拆线、误接线) 的风险;验收过程容易忽略必要的安全措施, 漏验收重要的二次回路;启动过程的定值整定、带负荷测试错误, 启动项目欠缺。

技改验收工作中的风险多且大, 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1) 尽量安排技术骨干到现场, 监督施工人员开工前做好安全措施, 让安装、调试设备与运行设备完全隔离开, 避免工作过程中误跳运行设备; (2) 安排足够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工作, 验收时严格遵循验收规范, 落实好反措要求, 认真核查回路; (3) 装置版本符合调度统一版本, 逻辑功能完整、正确; (4) 工作人员在现场认真负责, 不能过分相信施工队, 凡事尽量做到亲历亲为; (5) 对于新启动的设备, 相关联的回路压板一定要投入, 特别要注意如安稳、母差、接地变、备自投、主变等联跳压板; (6) 对于线路名称更改的, 除本身的保护屏压板需要更改外, 相关的安稳屏、母差屏、测控屏二次标签以及录波装置线路名称设置等都要一一对应; (7) 在原有设备上新增或更改二次回路的, 有条件的尽量要求实际传动回路, 可以避免回路的不完整。

2 保护装置软件升级工作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 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 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保护装置在软件升级时, 存在带电插拔插件、功能试验不完整、定值整定错误的风险。

针对该项风险的主要预控措施有: (1) 认真执行保护装置软件升级作业表单; (2) 一些厂家由于缺少现场工作经验, 对系统运行情况不熟, 所以工作前一定要对厂家作好安全技术交底; (3) 工作人员在现场认真负责, 不能过分相信厂家, 装置内部设置虽由厂家设定, 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经试验完毕不得再次更改; (4) 认真核对软件版本及定值, 确保正确无误, 动作可靠; (5) 保护装置软件升级后所有的逻辑功能及相关回路要调试完全并正确。

3 保护装置定检工作

继电保护装置指的是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 (如发电机、线路等) 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 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 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定期检修, 保护装置定检工作, 容易漏 (错) 退失灵启动回路、联跳分段压板、误碰联跳回路、通道测试拆错光纤尾钎、CT开路、PT短路等风险。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保护电气设备的主要装置, 是整个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装置使用不当或不正确动作, 必将引起事故或事故扩大, 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崩溃瓦解。

针对该项风险的主要预控措施有: (1) 认真执行保护定检作业表单; (2) 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查对运行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对有关联回路的要做好安全措施, 联跳出口压板在退出后要用胶布封好, 避免误碰和误投, 联跳运行设备的端子排也要用胶布封好; (3) 对于一次设备在运行的母差、安稳、录波装置, 工作不当容易造成CT回路开路, PT回路短路, 工作时电流回路一定要先短接再拆开电流连片, PT回路要保证试验电压回路与运行母线二次回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 避免向装置加模拟电压时对运行母线反充电; (4) 防止压板标签可能出错的方法是在对装置加模拟量之前, 退出所有出口压板,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逻辑功能核对压板正确后再进行开关传动试验; (5) 通道的测试认准线路, 尾钎标签不清楚的不能乱拆。

4 消缺工作

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缺陷, 在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缺陷, 然后组织人员进行一一消除, 简称消缺。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 我们往往急于排除故障, 造成误拆、接线, 误短接直流回路, 误入其它间隔, 或者故障点查明却无备品更换, 有时缺陷不能及时消除, 反而进一步扩大故障范围。

针对该项风险的主要预控措施有: (1) 消缺工作一般是在设备带电情况下处理的, 因此, 现场工作前了解工作地点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尤为重要, 本工作与哪些运行设备有直接联系, 思路清晰, 安全措施才能考虑周全; (2) 现场工作要按图纸进行, 严禁凭记忆作为工作的依据, 如发现图纸与实际接线不符时, 应按实物查线核对; (3) 为防止误拆、接线, 凡工作中所动的端子排、压板、空开等文字标注或数字编号都应在安全措施票上记录清楚, 工作完毕后一一核对; (4) 工作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现象, 要立即停止工作, 等系统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工作; (5) 消缺工作往往涉及的回路广, 工作地点多, 因此工作人员在移动到另一个工作地点时应看清设备名称与位置, 严防走错位置; (6) 注意根据二次设备运行情况收集相关信息, 储备必要的、经常出故障的插件, 以解燃眉之急。

为确保保护的正确动作, 除完成好以上四项工作外, 在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期, 我们还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 (1) 微机保护模拟量、开关量显示是否正常, 保护装置有无异常信号, 有无差流, 保护装置定值是否与最新定值一致等; (2) 录波器及保信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3) 各电压等级继电保护设备的压板标志是否与压板清单一致, 位置是否正确, 备用压板是否已全部取下, 特别是对联跳压板、公用设备屏压板, 根据一次设备方式需要经常改变投停的保护压板仔细核对, 确保万无一失; (4) 保护屏、室外端子箱、高压室开关柜端子排端子紧固, 特别注意电流、电压以及跳合闸等重要回路; (5) PT、CT二次侧接地点检查, 确保PT二次一点接地在中控室并列屏接地, 且接地线电流不大于50m A, CT二次一点接地在开关场端子箱。

5 结论

总之, 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 防止继电保护“三误”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杜绝继电人员人为责任造成的“误触、误碰、误整定、误接线”事故。只有做好了继电保护的现场运行、维护、校验、规程的学习、基础数据的及时更新等方面工作, 才能为正确分析安全生产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保证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正确动作, 真正让继电保护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

摘要:继电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本文主要从技改验收工作、保护装置软件升级工作、保护装置定检工作、消缺工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坚持标准化作业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积极预控风险, 才能做好继电保护安全工作, 使继电保护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切实保障电网的安全。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风险,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溥传喜.刍议继电保护整定计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7) .

[3]郭伟伟, 马云龙.某110kV变电站备用电源自投方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7) .

[4]万里科.继电保护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3) .

[5]许健嘉.对变电站中继电保护问题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7) .

安全保护控制 篇8

随着欧标692“机械压力机安全”在国内机械压力机制造行业逐步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国标“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的发布,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压力机对人身伤害的问题已提到新的高度。欧标692第5.2.4.9~5.2.4.13、5.4.2.3、5.4.9条例对双联阀的设计、结构以及主要功能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国外许多锻压机械及其功能部件制造厂商通过标准、相关专利、知识产权已有效构筑了技术壁垒,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机械压力机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发展。因此,开展国内外双联阀相关技术的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性能、高安全可靠性的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已成为国内压力机控制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2 作用与功能

控制机械压力机动作的关键功能部件有人脑般的电气控制装置和心脏般的双联阀及摩擦离合器。其中,双联阀的作用是接收压力机电气控制装置发出的电信号后,接通或关闭压缩空气,控制离合器、制动器动作,实现对离合器工作的冗余控制,并对自身每个动作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安全保护功能(图1)。

3 现状

3.1 产品市场现状分析(图2)

目前,国内对双联阀的年需求量为30000余台。国内企业生产量少于5000台,其中自行研发约为离合器3000台,其余为仿制产品。缺口的25000台全是外资及国外品牌产品,分别为ROSS、NORGREN-HERION、日本TACO、日本丰兴、台湾TOPAIR等的产品。

3.2 国内外上市双联阀的结构特征

(1)ROSS双联阀结构特征

由单式阀构成的交叉流双联阀(国内专利号:ZL200410085513.3)外形见图3a,内部结构见图3b。

(2)NORGREN-HERION、台湾TOPAIR双联阀结构特征

双十字交叉流结构双联阀,国内专利号不详,其外形见图4a,内部结构见图4b。

(3)日本TACO、日本丰兴及国内已上市的双联阀结构特征

平行流双联阀,无国内专利。其外形见图5a、b,内部结构见图5c。

3.3 国外双联阀技术壁垒的形成及目标

3.3.1 技术壁垒的形成

国外品牌双联阀通过研发获得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相关的专有技术、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诀窍、知识产权、专利、注册商标等),在制订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欧标692等)的基础上构筑技术壁垒(图6)。如在欧标692第5.4.2.3条例中对机械压力机用双联阀的冗余控制技术、自监视技术作了强制性的规定。

部分外国公司(如ROSS)在中国已申请了专利,如果国内产品要达到上述要求,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侵权。NORGREN-HERION公司的双十字交叉流双联阀,由于国内现有制造技术与其相比还有差距,目前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该产品不需要在国内申请专利同样也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壁垒。

3.3.2 国外品牌双联阀实现的目标

国外品牌双联阀已通过产品研发和制订相关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上有效构筑了技术壁垒,通过品牌推广已经实现了占领双联阀大部分市场的目标。目前,锻压行业在逐步推广欧标692或贯彻与欧标692相似的新国标———“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但是市场上的国产双联阀是不符合欧标692要求的,如果不加速研发符合欧标692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联阀,将直接危及国内锻压机床行业发展的前景。

3.3.3 欧标692双联阀技术强制性规定

如果需要拥有冗余技术和自监视技术的离合器/制动器控制系统,该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压力机或者必须规定使用至少两个单独的阀,或者一个双电磁阀,这些(或这个)阀直接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动力介质,或者在另一种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实施等值的解决方法。

(2)阀电磁圈必须通过分线与控制电路连接,使布线中的一个单项故障不致于导致两个电磁阀失控。

(3)必须保证自动排查安全阀连接之间(例如两电磁铁之间或电磁铁与自监视部件之间)的短路,并保证不导致附加的或意外的滑块运动。

(4)只要在阀监视装置上需要传感器来识别阀的换向状态的话,而这些传感器必须是阀的整体组成部分,双阀本身在设计上可采用自监视技术,以便自动显示(由于工作障碍引起的)阀故障。

(5)自监视必须是动态地进行和每次循环至少进行一次,必须在一个或两阀出现一种故障的情况下保证脱开离合器和操作制动器。

(6)只允许使用工具才能使压力机重新开始下一次作业,例如:使用工具、钥匙或电子反映令。

3.4 国外品牌双联阀关键技术

(1)安全技术性能

动态监测—对双联阀每个动作过程进行监测。冗余控制—双联阀动作(包括监测)实现冗余控制。安全保护—故障压力衰减:双联阀中的单个阀出故障后其输出口压力衰减至离合器驱动压力之下;使用安全消音器:确保双联阀中单个阀出故障后的压力衰减;顺序失效技术:双联阀达到预定寿命后其关键零、部件实现顺序失效,即让不产生危险故障的零、部件首先失效。

(2)技术性能

长寿命—国外双联阀耐久性已高达2000万次,其实现的基础为产品零部件品质的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3)关键零、部件高品质

阀体、阀座等零部件采用铝型材或铝真空压铸,使双联阀毛坯质量有一个较大提高。运动零部件采用高性能工程塑料(如低缩率、高强度的聚甲醛),使双联阀换向动作灵敏、可靠,同时减少了双联阀对外部供油润滑的依赖。双联阀阀口密封采用高性能橡胶密封件,确保双联阀零部件能实现顺序失效,从而提高了双联阀安全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双联阀产生危险故障的概率。

(4)成套化应用技术

国外双联阀不但自身的技术、品质水平高,而且与其相关的边缘成套应用技术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像起重要安全保护作用的安全消音器;起动态失效监控作用的压力开关;起失效显示作用的压力平衡模块;起保护离合器的缓启、缓停阀;起分离式离合器制动器动作联锁作用的延迟装置、压力机专用的有限可编集成电器(如SIEMENS的逻辑控制器LOGO等)。这些部件、产品的相关技术都已成熟,使得双联阀的应用有了很好的周边环境。

3.5 国产双联阀与外资及国外品牌双联阀关键基础技术差异

(1)安全可靠性技术

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进行安全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没有可靠性技术对双联阀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进行有效管理;产品研发时,没有对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的安全可靠性进行系统的测评;设计产品时,没有对双联阀每个零部件失效模式进行安全评估;制订产品技术标准时,没有对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规范;没有建立合理的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出现危险故障的故障树;没有对双联阀可靠性试验及其方法进行有效的规范,更没有可靠性试验;没有收集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出现危险故障资料并对其产生原因分析;没有对双联阀出现危险故障概率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

(2)动态流场分析技术

多年来,国内外双联阀,在工作中出现危险故障的时段占工作始末时段的10%。危险故障主要有两类:一是双联阀及其工作体系同时出现故障,如控制双联阀两条电气回路同时不复位、双联阀的两个主阀阀芯或两个先导阀芯同时被轧死造成双联阀连车现象;另一则是双联阀工作时出现各路相通的情况。因此,对双联阀及其被控体系工作时的内部动态流场分析十分重要。通过动态流场分析后,ROSS公司将原丁腈橡胶Y型密封改为O型密封,HERION公司则使用了安全消音器(图7)。

(3)成套及相关的边缘技术

HERION公司通过对双联阀的成套及相关边缘技术的研发,在提高双联阀的工作体系安全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双联阀自身的可靠性。公司产品控制模式见图8,目前国内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技术研发。

3.6 国产双联阀与外资及国外品牌双联阀产品差异

(1)安全技术性能

动态监测—对双联阀每个动作过程不进行监测;冗余控制—双联阀动作没有完全实现冗余控制,也没有对双联阀的监测实现冗余控制;安全保护—已实现故障压力衰减。

(2)技术性能

寿命只有500万次(现有标准);品质受供应链的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数较大;还未将双联阀配套的安全消音器放入相关的强制标准中执行。

(3)关键零部件高品质要求

阀体、阀座等零部件只能采用重力铸造;工程塑料缩率变化多,成形强度不稳定;橡胶密封件(不能确保双联阀能顺序失效);还未将双联阀关键零部件的品质要求放入相关的标准中执行。

3.7 国内双联阀最新研发动态

2007年~2008年无锡市拓发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了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产品外形及原理见图9a,产品内部结构见图9b,鉴定结论认为:该项目研发的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利用压力机输出给双联阀控制电信号与双联阀输出气压信号间形成的“异—或”逻辑关系,将双联阀、二位三通常开电磁阀、气—电压力信号转换器、检测控制驱动电路集成一体,实现双联阀的闭环监控。在确保双联阀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二个阀芯同时故障情况下的安全功能。通过对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可靠性研究,该阀的可靠性显著提高。样机经“机械工业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符合企业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经用户使用,效果良好。该产品可显著提高压力机的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社会效益。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产品缺陷:排气流量偏小;单排气流道,若消音器阻塞同样影响产品及其应用体系的安全性;安全阀为二位三通常开电磁阀,若在得电状态下排空同样也对产品及其应用体系的安全性有影响。

2008年08月至今,无锡拓发重新研发更新的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已经在国内压力机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断电保护式压力用安全控制双联阀

4.1 设计思想

利用机械压力机输出给双联阀的控制电信号与双联阀输出的气压信号形成的“异或”逻辑关系,将双联阀、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即安全阀)、气—电压力信号转换器、检测控制驱动电路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对双联阀的冗余动态闭环监控。在确保双联阀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两个阀芯同时发生故障情况下的安全功能。工作原理见图10。原理样机图形符号、外形见图11a。原理样机内部结构见图11b。

4.2 关键技术及应对措施

(1)关键技术

利用“异或”逻辑关系设置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的安全控制装置;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及其被控的动态流场的分析技术;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安全可靠性技术;高性能密封技术。

(2)应对措施

利用压力机输出给双联阀的控制电信号与双联阀输出的气压信号形成的“异或”逻辑关系,将双联阀、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俗称安全阀)、气—电压力信号转换器、检测控制驱动电路集成为一体,实现双联阀闭环监控。在确保双联阀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二个阀芯同时故障情况下的安全功能,达到了大大提高双联阀的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建立各类传统双联阀和项目产品及其系统的流体数学模型,并用FLUENT进行CFD(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s)流场分析后,得出采用截止式(国外亦称提动式)结构的国内外传统双联阀在阀换向的瞬间存在着各路相通现象的结论。如果双联阀受到外来的影响(如与其相配套的消音器阻塞、阀进气口堵塞)必将产生常态各路相通现象,使双联阀产生危险性故障,严重时危及人身安全。而本产品一旦出现常态路通现象时将立即驱动安全阀,从而有效避免产品产生危险性故障。

在建立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机(机械)电(电子或电气)模型的同时,建立传统双联阀和项目产品的危险故障树,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双联阀在工作时产生危险故障的概率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然后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数据库统计技术(Relex Studio 2008)进行校验,模拟压力机实际工况,在实验室(或在压力机工作现场)对两种不同类型双联阀的安全可靠性进行验证。为传统双联阀存在的设计缺陷和断电保护式安全控制双联阀研发、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基础的同时,通过对项目产品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实现顺序失效技术。即不会使产品产生危险故障的关键零部件首先失效,从而确保产品只产生安全性故障,不产生危险性故障,以达到提高产品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目前国产橡胶密封件与国外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双联阀关键部位密封件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双联阀的安全可靠性,对双联阀的密封技术进行研究很重要,长期高可靠性、耐高温密封技术、顺序失效密封技术的相关方案还在不断试验中。

(3)关键基础技术

高性能密封技术合理应用;产品出厂检测方法及标准。

(4)工艺问题

真空压铸;关键部位加工精度的保证和检测;流道间相贯小孔内部的毛剌清除;产品表面处理。

(5)实现的功能

动态监测,对产品每个动作过程监测;冗余控制,对产品动作实现冗余控制;闭环控制,当产品产生故障后实现冗余闭环控制;安全保护,当产品中两个阀同时出故障后仍然起安全保护作用。

(6)实现功能后达到的水平

所研发的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经PCT国际检索认为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使用性。

(7)实现功能后达到的技术指标

故障压力衰减≤0.04MPa;耐久性指标达到2000~3000万次;平均安全无故障时间大于6000万小时。

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技术研究和试验的流程见图12。

(8)建立可靠性、安全可靠性故障树模型

建立并研究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可靠性、安全可靠性的故障树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数据库统计技术(Relex Studio 2008),进行校验寻找设计缺陷,并改进设计、改善制造工艺。

(9)制订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模拟压力机的各种实际恶劣工况,制订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实验室和现场)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10)建立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检测装置的软硬件模型

根据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和考核方法及标准,建立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检测装置的软硬件模型。

(11)制造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检测装置

根据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检测装置的软硬件模型,制造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检测装置。

(12)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

根据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和考核方法及标准,分别对其在实验室和压力机工作现场进行项目产品的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

(13)数据分析、优化设计、改进工艺、加强管理

对在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可靠性、安全可靠性试验中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优化其工程设计,改进制造工艺,加强项目产品的质量管理。

(14)建立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严格的设计规范

将可靠性、安全可靠性技术和思想贯穿于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设计的全过程;将企业成功的设计方案、结构、材质编制成企业通用标准《设计方案、结构、材质手册》;在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设计初期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收集各类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科学地吸收国内外一切合理、可靠、先进的设计方案、结构、材质,严禁采用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的设计、原材料及零部件;在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设计前预定各类安全、技术指标;在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遵循原理样品设计、工程化设计和产品定型设计三个阶段,在每个设计阶段必须组织各类专家、技术顾问参与设计的评审工作;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完成原理样品设计后,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数据库统计技术(Relex Studio2008)对其进行校验,寻找设计缺陷,改进设计;在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完成定型设计前应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现场可靠性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定型设计,完成该产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上市前,需进行市级或市级以上的技术鉴定。

(15)更新企业制造文化,科学地建立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严格的工艺规范

建立健全产品的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地更新企业制造文化,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种技术、质量培训,养成良好、文明的生产习惯;不断更新企业的通用加工、装配工艺规程,制订关键零部件的品质标准;制订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守则(关键工序加工应由数控设备或自动化设备完成,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严禁使用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的制造工艺);制订产品零部件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工艺卡、工序卡、各类作业指导书、设备、工装、量具定期维护保养记录卡、工艺纪律执行检查卡);建立产品制造工艺的评审制度,严禁使用不合理、不科学、不能长期稳定保证产品质量的制造工艺;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对设备、工装、量具检查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严禁使用不合格或有可能造成产品安全隐患的设备、工装、量具;根据相关产品标准对出厂产品进行全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纪录在案,严禁不合格、有安全隐患的产品出厂;定期对出厂的产品抽样检测,进行各项试验(包括可靠性及安全可靠性试验),以便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隐患,避免给用户、社会带来损失。

(16)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社会效益

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从根本上攻克了双联阀两个阀同时出故障后造成的危险性故障的技术难关,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继续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的研发有着如下的社会效益:在相同条件下,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安全可靠性与现有国内外双联阀相比有显著的提高,从而达到了“显著提高压力机的安全性、大幅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目标;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推广和应用将显著提升国内压力机的安全技术水平,同时打破国外双联阀制造商对国内技术、市场的垄断局面;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通过知识产权和相关标准,有效地构筑了双联阀及压力机的技术壁垒;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通过在欧盟、日本、印度、巴西等国申请国际专利,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联阀及压力机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研发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可靠性工程技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对国内开发其他普通、专业气动换向阀有着前瞻、指导性意义。

(17)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的机械压力机年产量约7万台,其中用双联阀控制摩擦离合器式的压力机年产量约为3万台,社会保有量约为100万台,它们所用的双联阀主要由美国的ROSS公司和日本的TACO、丰兴公司生产。2009年国内企业生产约5000台双联阀配套国内压力机制造企业,占市场需求的15%,除本公司外目前国内尚无其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联阀与国内主要压力机生产企业相配套。推广优质、高可靠性的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本研发团队的相关人员参与了国内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双联阀的研发工作,亲身经历了国产双联阀产业的兴衰,目睹了国产双联阀产业发展道路的艰辛。本着“敬天爱人”和“利他精神”的经营理念,本企业将生产国际上最先进、最安全、最可靠的双联阀作为我们最崇高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在各位领导、广大锻压行业的同行等对本公司的关怀、信任和帮助下我们一路走来,并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对此深表感谢。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双联阀技术水平、品质及市场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断电保护式压力机用安全控制双联阀研发的方向以及研发过程中在可靠性工程技术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制造,双联阀,压力机,研发,综述

参考文献

[1]荣昉.双联阀在压力机上的应用[J].锻压机械,1992,27(5):15-18.

[2]钱功,荣日方.压力机用安全双联阀回顾及展望[J].锻压技术与装备2010,35(1):25-28,35(2):21-25.

[3]NROGRON—HERION PSV安全双联阀(样本)2009-7-23.

[4]ROSS公司上海联络处.ROSS双联阀———用户的安全卫士[J].液压与气动,2003(10):58-59.

[5]郭志坚,潘兆庆,等.可靠性工程技术[M].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司,机电部机械科学研究院1990.

安全保护控制 篇9

依据卫生部《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部相关要求, 提高CDC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需要尽快对CDC系统现有的网络及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根据文件要求及信息化现状, 确定信息安全等级, 提出差距测评报告和整改方案, 完成系统整改实施以及系统测评工作。等级保护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公安部、保密局、国密局、国信办文件精神要求。第二是CDC加强信息化安全建设的迫切需要, 尽早消除高危安全隐患, 增加抵御攻击能力, 从整体上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从而带动整个CDC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水平。

1.1 建设背景

国家CDC成立于2002年, 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 创造健康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国家安全, 促进人民健康。在对外开展业务的同时, CDC自身也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目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昌平新址园区基础网络办公环境已经搭成, 为中国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伴随着新的业务系统的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 对信息安全系统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样对于CDC, 各层领导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 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组织、制度、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安全建设工作, 为CDC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取到了积极的建设效果。但尚未形成一套等级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整体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和管理水平须进一步提升, 以满足CDC业务系统日益发展的带来的安全要求。

1.2 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是实现国家对信息系统实行等级保护的政策要求且顺利通过测评, 同时结合ISO27001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将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管理措施有效落地。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 根据CDC系统网络结构和应用模式, 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 根据系统定级不同选择不同的保护措施, 综合考虑物理层、网络和系统层以及应用层的安全措施和技术以及管理措施, 建立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策略三位一体等级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增强信息系统抗攻击破坏的防御与预警能力, 保障其系统的信息安全。

1.3 建设原则

1.3.1 适度安全原则

任何信息系统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 在进行CDC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划中, 要在安全需求、安全风险和安全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和折中, 过多的安全要求必将造成安全成本的迅速增加和运行的复杂性。

1.3.2 重点保护原则

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业务特点, 通过划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系统, 实现不同强度的安全保护, 集中资源优先保护涉及核心业务或关键信息资产的信息系统。

1.3.3 技术管理并重原则

信息安全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把防范黑客入侵和病毒感染理解为信息安全问题的全部是片面的, 仅通过部署安全产品很难完全覆盖所有的信息安全问题, 因此必须要把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结合起来, 更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形成技术和管理两个部分的建设方案。

1.3.4 分区分域建设原则

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的有效方法就是分区分域, 由于信息系统中各个信息资产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并且访问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把具有相似特点的信息资产集合起来, 进行总体防护, 从而可更好地保障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1.3.5 标准性原则

信息安全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设计信息安全系统, 进行安全体系规划中单纯依赖经验, 是无法对抗未知的威胁和攻击, 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安全标准, 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差异性分析, 是本方案重点强调的设计原则。

1.3.6 成熟性原则

方案设计采取的安全措施和产品, 在技术上是成熟的, 是被检验确实能够解决安全问题并在很多项目中有成功应用的。

2 总体建设规划

2.1 系统定级

通过对CDC信息系统识别分析进行子系统划分, 分析系统所属类型、所属信息类别、服务范围以及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 制定细化定级规则, 确定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完成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

2.2 差距测评

差距测评是针对已完成定级的业务系统, 是否满足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基本保护标准要求, 依据差距测评表中的各项安全要求, 对比业务系统现状和安全要求之间的差距, 确定不符合项并形成差距测评报告。

2.3 整改方案设计

参照国家等级保护相关安全要求, 结合信息化建设规划、资金预算等实际, 通过分步实施、重点落实的建设方法, 从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两方面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设方案, 该方案必须保证其实施对当前信息系统结构改动最小, 对承载业务系统的影响最小。同时做好中长期信息安全建设规划, 为信息系统将来的安全建立一个安全体系框架和目标提供参考。

2.4 整改集成实施

根据差距性测评报告与等级保护相应级别要求之间的差距, 结合整改建议方案内容编制的整改实施方案, 在整改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指导下, 涵盖安全建设阶段的各项实施内容, 由集成商完成实施工作, 对信息系统等级化建设分期、分步落实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5 等级测评

邀请在《国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荐目录》的测评机构完成对整改实施完成后的系统测评工作, 以满足国家等级保护相应级别的合规性检查。

2.6 整改实施项目验收

整改实施工作完成后, 组织专家对整改实施项目进行验收, 按照项目验收方案涵盖的标准进行符合性和可行性验收。

2.7 安全运维

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完成后, 就进入了信息系统运维阶段, 建立科学安全运维服务体系, 要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状态监控、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安全检查和持续改进等工作。目标是做到信息网络故障早发现、早解决, 确保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应用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安全运行, 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提高整体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2.8 后续测评和检查

按照43号文要求, 认真做好三级及以上系统每年至少一次的等级测评和监督检查工作。

3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CDC进行等级保护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完成等级保护全生命周期所要经历的一系列活动, 难点主要在于定级后如何进行建设和整改, 这也是等级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阶段。总之需要认识到等级保护建设的任务长期性, 是一个需要不断循序渐进, 持续改进的系统过程。

(本文编辑:赵瑞)

【传染病控制管理】

安全保护控制 篇10

1 系统安全设立原则

国家标准是对我国军工, 石油等重要企业安全控制体系设立应参照的主要原则, 由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 导致系统安全的设立技术、管理、建设更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不仅如此, 还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 采取分级保护的原则进行调整和防御。

2 系统安全的设立目标

国家安全信息系统的终极目标, 应该遵循等级划分的原则, 进行安全体系的建设, 在符合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规定的条件下, 对安全技术防护能力, 安全管理能力进行规范, 实现工控系统防护, 切实保障公共系统的安全信息, 控制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为安全系统提供保障。

3 安全管理体系

(1)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 对生产和社会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因为确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后, 安全被破坏的危害程度可以根据体系得到确定、而且实施和维护安全措施在很多方面也有章可循。通过建立工控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体系, 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 和应对危急情况的解决方案。基于这种体系, 通过得当的防护, 和防患于未然的解决问题思路, 进而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将风险降低, 以保障安全。在其他方面, 安全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安全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工具扫描;二、工人评估;三、白克渗透测试等方法。毫不夸张的说, 安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步骤。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涉及安全设施, 评估体系和整体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是对工控系统的通信、宽带、核心路由、以及网络边界等安全漏洞进行测绘, 进行潜在的分析, 以便提出提升安全威胁的合理建议。安全主机评估是对主机的工程系统, 包括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 以及基本的应用服务中间系统配置管理等评估风险工程。系统的专用安全隔离装置防毒系统和检测系统TDS防火墙是安全设施的主要部份, IP加密认证设置是这些系统的安全策略, 工业安全行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安全管理系统配置对管理系统进行评估。

(2) 安全管理防护体系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是由安全机构, 安全人员, 安全制度, 以及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营等多部份组成。随着安全系统的不断完善, 工程系统的不断改进过程, 也需要对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随着外部情况及内部条件的改变, 我们要做好适应变化, 使工控系统成功实施, 最终达到管理体系的终极管理目的, 建立制定公共系统安全信息的明确目标。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安全框架以安全工作总体为方针, 以安全防护信息和安全公约控制系统的信息为主要依据。通过报送归纳日常安全管理体系, 公共系统的数据, 和网络安全管理, 对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活动中各类管理内容作出规范和监督。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建立安全意识, 着重管理操作规程, 执行管理制度和策略, 全面完成安全系统管理体系操作规程。

(3) 安全生产管理的领导者和安全防护管理的主要负责人, 是安全管理信息工作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 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部门, 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制定文件、明确分工、确立岗位、规范技能等工作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对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要规范严格。在录用过程中, 对不同的人员的身分、专业的资格资质和背景都要进行详细的审查, 与安全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关键岗位人员都要签订保密协议, 对所有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定期考核, 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管理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 对考核信息内容进行书面的规定, 对外部人员允许的访问区域进行规定。

4 结论

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中,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标志着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正式提上了我国的议事日程, 对于重点领域和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为确保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 我国公共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不仅应该在态度上保证支持, 更应该在政策、制度和经济上支持此种项目的设立和意见的建设。希望在政府主导的调控下, 工业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早日实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目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级的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点组成部分, 关系到民众安全问题和社会的和谐, 我们要努力保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级的建设和管理, 这是我们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在逐步完善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级的建设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根据我国的经验和教训, 还要借鉴国际的宝贵建议, 在综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同时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GB/Z 25320.1-2010.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第1部分:通信网络和系统安全.安全问题介绍[S].2010

[2]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2008

[3]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S].2006

超越血糖控制,全面保护心脑血管 篇11

充分降糖调整血脂

现在,盐酸吡格列酮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治疗糖尿病,具有充分的降糖效果。

艾汀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不良影响。国外研究证实,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3个月,可以使甘油三酯下降55.17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5.05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65mg/dl,总胆固醇下降8.45mg/dl,从而改善动脉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100多万患者的使用表明,艾汀在充分降糖、保护胰岛功能的同时,能超越血糖控制,对心脑血管起到全面的保护作用。

全程使用多药联合

盐酸吡格列酮可在2型糖尿病治疗全程使用,并能单药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

①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的初始剂量可为15mg或30mg,1次/日;开始时磺脲类药物的剂量可维持不变,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适当减少磺脲类药物的用量。

②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的初始剂量可为15mg或30mg,1次/日;一般而言,与二甲双胍合用时,二甲双胍无需降低剂量,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③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的初始剂量可为15mg或30mg,1次/日;开始时胰岛素用量可维持不变,当出现低血糖或血浆葡萄浓度低至5.6mmol/L以下时,可降低胰岛素用量10%~25%,并根据血糖结果进一步进行个体化调整。

④单独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时一般无低血糖的发生。

减轻“抵抗”肾脏“无忧”

治疗糖尿病绝不仅仅是降低血糖,还需要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其多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多重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血脂紊乱、炎症性介质和凝血/溶血指标的改变,以及其他非传统的危险因素,而胰岛素抵抗正是引发多个危险因素的根本原因。在大型的前瞻性临床试验PROactive中,盐酸吡格列酮对大血管事件具有二级预防作用(在该研究中,盐酸格列酮只是作为他汀类药物的辅助治疗),研究表明,针对患者多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性,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血脂谱,尤其对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特别的益处。

安全保护控制 篇12

普通车床缺乏安全保护装置,但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车削加工教学实训中,由于初学者的疏忽,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带来财产和人身损害。为此,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普通车床多功能安全保护集成控制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对普通车床机群(多台车床)工作状态显示、集中控制和单台车床安全工作保护。该装置可实现4种保护:(1)卡盘扳手未取出安全故障保护;(2)刀架与卡盘相撞安全保护;(3)溜板箱与尾座相撞安全保护;(4)螺纹加工与光轴加工的互锁功能保护。该装置的设计按照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进行:(1)感知层,本系统采用行程开关和磁性开关对每台车床的扳手的位置、纵向行程情况、丝杆状态和主螺母状态进行检测,检测到的信息送到每台控制器,控制器对主电机和快进电机发出命令,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并执行上位机发出的控制命令;(2)网络层,利用互联网和3G/4G移动网络,计算机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对本装置进行访问和操作;(3)应用层,采用专门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完成系统访问、状态查看、现场控制等功能。

本文在此对其中的安全保护控制器部分设计和实现情况进行介绍。

图2 STM8L152C6T6接口电路

1 整体设计

本控制器采用了两片M C U(微控制单元)芯片,由主控模块、无线串口模块、液晶显示、LED指示、矩阵键盘、光电隔离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该普通车床多功能安全保护集成控制装置系统使用PC机作上位机,上位机通过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经USB接口芯片和无线串口模块连接,与安装在每台车床的控制器通信,实现将车床相应位置检测的元件输出的开关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送到主控MCU1,主控MCU1根据检测信号送出相应的电平信号,经光电隔离模块控制继电器,从而允许车床主电机和快进电机启动或停止。同时,主控MCU1控制LCD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出相应的状态信息,并且控制LED发光二极管作状态指示。主控MCU1也可根据上位机的命令输出主电机和快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主控MCU1通过无线串口模块与上位机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

2 硬件设计

2.1 主控模块

主控MCU1选用STC12C5A60S2单片机,该单片机是STC Micro公司推出的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MCU,该芯片FLASH内存可实现ISP/ISA系统可编程/在线应用可编程。STC12C5A60S2主要性能:

(1)高速:1个时钟/机器周期,速度比普通MCS-51单片机快8~12倍;

(2)宽电压范围:3.3V~5.5V,2.2V~3.6V;

(3)低功耗设计: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可支持下降沿/上升沿和远程唤醒;

(4)增加外部掉电检测电路,可在掉电时及时将数据保存在EPROM;

(5)工作频率:0MHz~35MHz,相当于普通MCS-51单片机的0MHz~420MHz;

(6)每个I/O口驱动能力均可达到20m A。

鉴于STC12C5A60S2的这些特点,所以选择该芯片与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一起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作为主控模块。

2.2 无线串口模块

2.2.1 无线串口模块构成

无线串口模块主要由MCU2和射频收发芯片组成。MCU2选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8L152C6T6低功耗微处理器,该芯片自带SPI、UART和多个定时器,具有多种电源管理模式且待机功耗低的特点。射频收发芯片采用SI4463,该芯片工作频段为119MHz~1050MHz,最高输出功率可达+20d B,传输距离可达2km。SI4463芯片能超低功耗工作,在功率为+10d B时,发射电流为18.0m A,接收电流为10.0m A。SI4463芯片可应用在智能计量、遥控、家庭安全、报警、遥测、工业控制和传感器网络等方面。SI4463电路设计简单且成本低。STM8L单片机与SI4463射频芯片接口电路如图2和图3所示。

SI4463射频芯片与STM8L单片机通过标准4线串行外设接口(SPI)进行通信:SCLK(时钟)——SPI_SCK,SDI(数据输入)——SPI_MOSI,SDO(数据输出)——SPI_MISO,CS(片选)——SPI_CSN。

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由MCU2控制SI4463进行射频发送和接收。为了在数据射频传输过程中抗干扰,将无线串口模块加了金属外壳进行屏蔽,并且采用了SMA接口的单鞭棒状天线增强传输性能。

2.2.2 接口电路

无线串口模块的MCU2和主控模块的MCU1通过UART(通用异步串行口)接口进行串行通信,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安装于上位机的无线串口模块增加了CP2102芯片及外围电路,使无线模块和上位机通过CP2102芯片进行USB-UART的转换实现连接。CP2102芯片内置USB2.0全速功能控制器、U S B收发器、晶体振荡器、E E P R O M及异步串行数据总线(UART),支持调制解调器全功能信号,无需任何外部的USB器件。

2.3 电源电路

在车床使用现场能方便获得220V交流电,将该电信号经变压、整流和滤波后,经三端集成稳压电源芯片7812和7805获得直流12V和5V电压给继电器和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等电路供电。

在无线串口模块中,使用了74LVC245芯片将5V电压转换为3.3V给STM8L单片机和SI4463芯片供电,并实现电平转换。

2.4 其他电路

本控制器通过矩阵键盘可以输入密码,赋予操作者相应的权限。本控制器使用12864液晶显示器来显示扳手位置、纵向行程位置等信息,同时用LED发光二极管来直观地指示扳手位置、纵向行程位置等是否正常。液晶显示器和LED发光二极管与主控MCU1单片机的接口为常规并行接口。矩阵键盘也通过单片机的并行口连接,并且将行线经与门后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

经主控MCU1输出的电机控制信号经光电隔离电路和继电器控制主电机和快进电机的工作,电机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CTL_MT1端连接主控MCU1单片机的IO口,TLP521是可控制的光电耦合器件,作用是在电路信号传输过程中使控制器前端与负载完全隔离,目的在于增加安全性、减小电路干扰和减化电路设计。主控MCU1输出的高低电平对应继电器线圈的得电和失电,MT11和MT12串联接入电机的电源回路,从而控制电机电源电路的通断。

3 软件设计

普通车床多功能安全保护集成控制装置在工作时,上位机与多个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的通信为主从模式,每个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编号,控制器不停地发送采集到的车床各处关键位置点的状态数据,上位机按控制器的地址编号轮流向各个控制器发送数据,以向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和读取状态数据。控制器有联机和脱机两种工作模式,可由上位机控制,也可以在通过密码验证操作者身份后,允许其通过键盘设置工作模式。上位机和控制器传输数据的定义见表1、表2和表3。

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软件设计分为主控模块程序和无线串口模块程序两大部分。

3.1 主控模块程序设计

主控模块程序主要包括主控MCU1初始化、数据收发、矩阵键盘扫描、液晶显示控制、电机控制等功能部分,其主函数流程图如图5所示。

在主控模块中使用了串行口中断服务函数,用来读入上位机发送的数据,并将相应的标志位置1。还编写了外部中断0的中断服务函数,矩阵键盘任意按键被按下时,进入外部中断0,判断键值,并将相应的标志位置1。

3.2 无线串口模块程序设计

无线串口模块程序设计主要包括STM8L单片机初始化、SI4463芯片初始化、STM8L单片机与主控MCU1通信、STM8L单片机与SI4463芯片的数据传输以及STM8L控制SI4463芯片实现与上位机的射频通信。

4 结论

本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经实际测试,能实现对单台车床的安全保护和状态显示,并且能与上位机联机工作,实现多台车床的远程集群控制。经测试,本车床安全保护控制器所属的普通车床安全集成控制系统可对1000m2~1500m2范围内的30台~40台车床群组实现有效的集中管理,其安全保护功能可靠、灵活,在各级学校的实习工厂和大型制造企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志宇.物联网研究技术进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6):1445-1448.

[2]宋凤娟,付侃,薛雅丽.STC12C5A60S2单片机高速A/D转换方法[J].煤矿机械:2010,31(6):219-221.

[3]陈上挺,谢文彬,游颖敏.基于STM8的红外与超声波测距仪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37(9):32-34.

上一篇:业扩管理下一篇:剪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