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预防(精选6篇)
事前预防 篇1
想要做好职业健康工作,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 一定要从源头入手, 注重事前预防。图为某企业在作业现场监测焊尘情况。 (图片由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提供)
目前, 生产一线作业人员面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益复杂多样, 新的职业健康风险不断增加, 这都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做好职业健康工作, 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 一定要从源头入手, 注重事前预防。
第一, 企业必须严格做好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审查和建设项目竣工的职业卫生验收, 并详细调查各种类产品的职业危害因素, 分别建立监测档案。企业还应积极研制、开发和推广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
第二, 面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日益复杂多样, 企业应做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 摸清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接触危害作业人员的分布、排序, 掌握健康监护与检测工作现状, 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和技术保障等情况。定期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对企业生产现场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企业再根据检测报告对生产现场进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 企业要在作业场所要设置警示标识、岗位告知卡和应急救护设施配备, 加强对防护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检查管理和维护保养。应根据每个岗位的不同特点, 总结出各岗位的职业健康危险因素, 并将其张贴在现场的醒目位置。对一些容易遭受职业危害侵害的岗位, 企业应实行重点监护、定期轮岗, 确保每位员工不受职业危害的侵袭。
特别是矿山、化工类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 涉及人员多, 企业一定要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 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网络图, 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账, 制定安全保护制度, 从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有毒气体侵害等方面进行有效预防, 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比如, 为噪声超标的岗位配备防噪音耳塞, 在噪声较大的设备处安装消音器;对粉尘制造设备进行有效密封、增加隔离带或安设除尘系统, 尽量减少其向外泄漏粉尘;高温作业岗点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在危险性大的作业地点设置逃生呼吸器等救护设备, 并做好这些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四, 企业要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网络等方式, 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让职工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 并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防护用品, 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事前监管是大势所趋 篇2
客观地说,比起很多部门往往出事了才知跟进弥补,药品监管部门对医药B2C的监管颇为及时。药品监管部门在看到淘宝、京东、当当等各大电商纷纷染指医药B2C,而医药B2C相关法律尚为空白时,意识到医药B2C对百姓的重要性及医药B2C缺乏规范的危害性,不仅叫停淘宝药馆,还率先约谈网上药店,真正担起了“监”的担子,履行了“管”的职责。
事实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那套“出事了、遮不住了再管”的为官准则早已失去了立足的空间。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监管部门约谈网上药店,实行事前监管,正是顺应现实大环境的表现。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做到了事前监管,就可保万事大吉。毕竟,监管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有事前、事中、事后均履行好监管职责,才能最大可能地消除潜在危机,才能将危机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不过,医药监管部门对医药B2C的事前监管着实为各职能部门开了好头,或许,正如医药B2C是大势所趋一般,职能部门广兴事前监管也将大势所趋。
围观
网上药店逢政策良机
社保法7月1日开始实施,养老医保可异地漫游,这样就给地方医保局以很大权利,在可以确定参保人身份的前提下,医保就可以使用。另外,医保制度鼓励异地消费,这种形式只有网上药店可以做到,它的实施就给互联网企业留下了一个空隙。
最重要一个政策契机就是国家成立了电子处方委员会,在全国分区域试点,并将用两到三年时间进行推广。这意味着电子处方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意味着网上药店未来可以出售处方药,这是与国际接轨的。在未来的两三年,国家将做这个基础工作,企业如果利用这个时间去打造这个平台,就将抢到更多份额。
——秦国良药房网CEO
网上售药需技术和模式创新
网上售药最大的问题是假药,政府不敢放开规模,一直担心的也恰恰在这一点。老百姓不敢在网上购药也正是这个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靠诚信建设,靠诚信认证,还需要有技术手段。现在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这种技术突破。可以对流通的药品进行全程跟踪,回溯查询。全程跟踪和回溯查询的问题解决了,追讨网络骗子的问题在技术上就可以解决了。这种技术环节的突破,将为下一步在网上售药大规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第三个环节,还需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创新研究。现有的模式沿用了过去电子商务的模式,也有的,沿用了团购和网上秒杀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还缺少网上售药特定的行业需求模式。能不能实现网上问诊和网上购药环节的衔接?能不能实现“处方药”的网上认定?这些都需要商务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探索。
——王汝林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
安全规范监管是前提
当前电子商务市场规范不完善屡屡遭人诟病,同时宣传的噱头更让顾客雾里看花。因此,从药品B2C发展来看我们不妨先着手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安全保障。对于药品这种特殊性商品来说,相较安全问题,电商网站宣传的价格优势和透明比价皆成浮云,如何确保安全正是人们最为担忧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准入规范。淘宝因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而遭遇查封,这可认为监管在起作用,但同时,对B2C业务如火如荼的第三方平台来说,能否或如何取得售药资格将被同时被平台合作双方关注。第三,持续监管。药品安全事关民众人身安全,近来医药负面事件关注度居高不减,因此纵然售药资格齐全,仍然不能放松监管,因为监管不力损害的不仅是民生更是信任。总之,安全质量放在前,服务监管紧相连,对于药品B2C来说更要如此。
——崔晓利中电传媒舆情研究中心
医药B2C需更多发展空间
虽然依照《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管理办法》,提供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之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即企业所办该网站获得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但淘宝被查不合理。淘宝本身没有卖药,只是充当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它为几家网上药店发布药价信息,那几家网上药店本身是有卖药资格的。监管部门应给医药B2C更多的发展空间。
事前预防 篇3
(一) 立法方面
1. 嫖宿幼女罪名污名化
1979年《刑法》规定:“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 以强奸论, 从重处罚。”专门列出这一款体现了法律对幼女的特殊保护。[1]1997年《刑法》独立设置了嫖宿幼女罪:“嫖宿不满14周岁幼女的, 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立法的本意是严处社会上日益猖狂的嫖宿幼女行为, 但却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反对意见。
从罪名的设置来看, 以一般人的视角, 嫖宿一词总是和嫖娼、嫖客等词相联系。其把嫖宿幼女罪的被害者认定为有卖淫行为的幼女, 而良家幼女遭到强奸行为则认定为强奸罪, 这样人为地划分已经造成了对幼女保护的不平等甚至是对有卖淫行为幼女的歧视。从刑档的设置来看, 奸淫幼女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而嫖宿幼女罪的最高刑则只有15年有期徒刑。是否表示奸淫卖淫幼女行为的恶劣程度及主观恶性要远低于奸淫良家妇女?这明显又造成了对部分幼女的歧视。另外, 法律规定奸淫幼女为从重情节的原因就是幼女没有达到“性行为的法律承诺年龄”, 她们无法判断自己是不是自愿与对方发生性行为, 故无论其是否自愿, 只要与幼女发生性行为均认定为强奸。而嫖宿幼女罪的设立又违背了这一立法原意。从实践来看, 十二三岁的少女一般都是被人诱拐进入卖淫场所, 并非真正自愿卖淫, 而嫖宿幼女罪偏要以明显污名化的字眼加之于她们身上, 是对其极大的侮辱。因此无论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还是从保护幼女的角度, 嫖宿幼女罪的适用都应当做出改变。
2. 无法诉求精神损害赔偿
由于性犯罪强占的是被害人的身体而非财产, 故其产生的物质损害较少, 一般表现为医疗费、误工费等。而相比较来说, 犯罪行为给被害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精神损害却是非常巨大的。首先, 幼女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弱势, 在遭受性侵的时候, 实际已经完全落入犯罪人的控制当中, 此期间产生的绝望、恐惧等情绪和刺激都对其精神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其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可能一直延续或逐步加深, 呈现出长期性和难以根治性。自身心理难以走出的阴影加之外界环境的议论和压力, 生活状态的改变会对被害人产生长期的精神折磨, 以致严重阻碍其生活和发展, 这种损害即为潜在的远期损失, 可能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2]
根据现行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对于精神损失的附带民事诉讼, 法院则不予受理, 并且在刑事案件审结之后另行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也不予受理。此种差别规定违反了法律的统一性。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可以分成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而刑法仅仅规定了物质损失的赔偿, 使得民、刑事法理无法统一协调发展, 刑事责任替代民事责任的错误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不具有科学性。另外, 从现实情况考虑, 在性犯罪中, 被害人的精神损失远大于物质损害, 若只让被告人赔偿物质方面, 根本无法弥补其对被害人的损害, 同时也不能完全达到惩罚犯罪的效果。故对于某些犯罪行为, 将精神赔偿纳入赔偿范围已经成为普遍的诉求。
(二) 执法方面———二次伤害严重
所谓二次伤害就是指:“儿童在遭受性侵害之后, 受害儿童的亲属、邻居、老师、同学等人和在寻求司法帮之过程中公、检、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在言语上、态度上对其的继续伤害。”其一, 从嫖宿幼女的罪名来看本身就是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 将受害幼女定义为卖淫女将会改变周围人对其印象和态度, 继而影响幼女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方式。对于校园性侵案件多发的农村等教育落后的地区来说, 这样一种标签已然是对受害幼女最深的伤害。其二, 目前我国处理性侵幼女案件的办案人员与其他案件无异, 而实际上, 缺乏处理此类案件能力和素质的办案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合理分析受害幼女的心理状况, 容易引发二次伤害。另外, 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仍然存在不主动搜集证据而将责任推脱给受害家庭的现象, 这种不积极的做法也在继续伤害儿童。其三,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 二次伤害显得更加频繁。由于诉讼的独立性和分离性, 在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 公检法机关往往反复询问, 多次录口供, 强迫受害者回忆和描述。再加之办案人员在儿童相处方面并不专业, 其在言语和态度上都会对其产生二次、三次伤害。[3]
(三) 司法方面———法律应用性差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在诉讼过程当中的权利,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中也指出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确有必要出庭的, 应当适当保护外貌、声音, 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视频等方式。但在实践中, 仍然存在忽视被害幼女权利, 保护不当的情况, 导致受害人的多次伤害。
我国于1990年就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 但从司法实践来看, 公约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完全履行。公约规定了优先保护原则, 即应当优先保护儿童的最大利益。而我国立法把嫖宿幼女罪从强奸罪中单列出来, 从侵犯人身权利的章节移到了社会管理秩序章节, 说明嫖宿幼女罪主要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而非幼女的人身权利, 明显违背了公约的原则。
(四) 心理方面
被害人及其家庭心理方面的问题体现在立案前和立案后两个时间段。立案之前, 受害幼女由于在性认识方面不成熟, 不能正确认识事情的严重性, 可能导致在被害很久或被害多次后才意识到后果。而受害家庭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感觉到丢人、蒙羞等心理, 从而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法律途径为维护自身权利, 反而愿意委曲求全, 与犯罪人选择私了的方式予以解决。立案之后, 相当于将幼女受性侵的事情公诸于众, 周围环境对此的误解和不接受, 加之受害中留下的精神创伤, 这些都对幼女的心理是极大的打击。分析显示, 性侵害对儿童不仅有直接、急性的短期伤害, 而且对其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功能都有长期的不良影响。而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心理辅导人员予以支援。
(五) 社会方面
1. 性教育缺乏
很明显, 我国对于性的教育相比较而言是严重缺乏的, 尤其是在性侵幼女案件多发的农村地区。农村大多数家长思想老旧, 不愿意对孩子提及关于性的知识, 对于孩子的问题解释的简单粗暴, 大多糊弄过去。有的家长接受知识较多, 思想相对开放, 认识到对孩子性教育的重要性, 但缺乏适当的方式方法。这就导致了许多受害家庭对于孩子受到性侵拒绝报案, 消极应对。学校针对中小学生的青春期知识的课程有所安排, 但一般流于形式, 老师也出于多重原因, 没有深入讲解。从社会角度来看, 政府或者民间组织的性教育宣传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幼女对性的认识缺乏, 从而不能清楚认识问题, 不能充分保护自己。
2. 校园安全问题
不满14周岁幼女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其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这也是高比例的老师、校长性侵幼女案件发生的原因。据案件显示, 性侵害发生的场所多为学生或教师宿舍、学校内废弃房屋甚至是公共教室。一系列恶性案件的相继出现证明学校安全制度的不完善, 校园安全问题严重暴露。
二、解决方法
(一) 立法方面
1. 取消嫖宿幼女罪
嫖宿幼女罪的罪名一经提出就引起学界的争议, 取消罪名的呼吁此起彼伏。2013年7月, 最高法院明确表示完全赞成废除嫖宿幼女罪, 认为此罪名在定罪量刑时认可了幼女“卖淫女”的身份, 对幼女是极大的侮辱。10月,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中表明:“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均以强奸罪论处。”由此, 嫖宿幼女罪的适用空间被大大压缩, 最高法院对于罪名废存问题的态度也显而易见。故可以将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 作为加重情节的一种定罪处罚。这种方式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能够起到较强的威慑作用, 较为节约资源。
2. 在精神损害突出的案件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性侵害等案件中, 被害人的精神损失与物质损失相比要严重的多, 对于此类案件, 无论是从保护被害人或是惩罚犯罪亦或是公平正义的角度, 都应当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目前刑法中的空白, 可以考虑用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完善。但是否对于所有案件的精神损害都予以赔偿, 则需要考量。各类案件当中, 被害人或多或少受到精神损害, 但鉴于立法现状以及损害程度较难界定和被告人赔偿能力有限的现实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宜普遍设立。可以对于物质损失较少而精神损失突出的典型案件, 如性犯罪、侵犯公民名誉权、荣誉权的犯罪行为采用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针对赔偿数额的问题, 以最高法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原则, 充分考虑被害人的受害程度, 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案件的具体情节, 犯罪人的赔偿能力, 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合理判定。从实践来看, 性侵幼女的犯罪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经济能力较差, 为此可以考虑建立国家刑事赔偿基金。基金的来源可包括刑事罪犯创造的劳动收益, 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捐款, 政府的支持等方面。基金可以在被告人确定没有赔偿能力是对受害人予以赔付。需要严格遵守的是基金不能成为被告人赔偿的替代, 而只是在其无力赔偿下的辅助。在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方面, 应当采取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与刑事部分一同审判。由于刑事案件有法定的审理期限, 可以保证损害赔偿的及时性, 同时也能够节约诉讼成本和资源。
(二) 执法方面
1. 对处理此类案件的警察专业培训, 制定工作手册
接警警察的不专业容易导致对受害幼女的二次伤害。对此, 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和香港地区的经验, 对警察进行专业培训。例如在中国香港地区, 对“保护儿童特别调查队”的警察有着特别要求。首先需要接受两周的“保护儿童特别调查基本训练课程”;其次访问人员必须具有和未成年人融洽沟通的能力, 并掌握其生理、心理特点;另外他们需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受害人的描述, 在谈话过程中不能随意打断。结合现状, 可以对处理性侵幼女案件的警察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 提高其办案能力。另外, 由公安机关和心理机构的专业人士共同编写工作手册, 指导办案人员更好地保护幼女的身心健康, 避免对其的二次伤害。
2. 深化保护措施
《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规定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外貌和声音, 有条件可以采用视频方式播放陈述和证言。为了减少受害幼女的回忆次数, 办案人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的那个方式一次性录下完整的口供, 避免多次询问而产生的再次伤害。执法机关搜集的完整证据供法院、检察院使用, 避免三个机关都直接从被害人处反复获取证据。[4]
(三) 司法方面
1. 将原则细化为具体规定, 加大执行力度, 最大程度的保护幼女利益
《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充分实践, 应当将原则性的文件具体化, 制定成操作性强的法律规章深入实行。对于已经成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等文件中的规定要加大执行力度, 在诉讼程序中切实保障幼女的利益。
2. 专家辅助人制度
专家辅助人是指:“在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门知识或经验的人。”其根据当事人委托或法庭指定, 向法庭就案件审理中的专业性问题出具意见或进行说明。在性侵幼女案件当中设定专家辅助人, 弥补三方对性和精神领域专业知识的不足。尤其对于受害幼女一方, 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 呈现客观事实, 为其争取利益提供科学上的支持。
(四) 心理方面———建立专业心理治疗团队
由于性侵害的特殊性, 幼女由此受到巨大的精神损害可能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并且这种心理障碍一般具有长期性。故对于受害幼女的关注不能仅限于办案期, 而是要延续到案件结束之后。应当组建专业心理治疗团队, 对于幼女的心理状态做追踪判定, 从而确保受害人真正的脱离性侵害的阴影。
(五) 社会方面
1. 普及性教育与普法
要想减少性侵幼女案件的发生率, 需要在大众心中确定性教育的一般性与重要性。性知识与其他健康知识一样, 公众应当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性知识又是当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因为一旦被侵犯, 造成的恶劣影响将是深远而不可弥补的。性教育的对象不只是青少年, 而应扩展至整个社会。学校和社会应当懂得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性理念, 家长需要学习引导孩子的方式, 作为容易受害的未成年人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全社会当中普及性教育, 从而减少性侵案件的发生。普法的目的是让受害幼女及其家长了解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最有效的武器, 特别是让家长摒弃传统的老旧观念, 要用法律为受害者争取最大利益, 同时打击犯罪。
2. 建立校园性侵害预防制度
性侵幼女案件很大比例发生在学校, 而且对于此类案件事前预防的意义远大于事后救济, 故建立校园性侵害预防制度必不可少。教育部门应及早制定可实施的校园人身安全守则, 并且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在某些年级硬性规定性侵害预防教育系列活动, 使预防性侵在校园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规范, 继而从根源上减少性侵幼女案件的发生。
从国际潮流来看, 不管是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 还是台湾、香港地区都对性侵幼女的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针对我国现存问题, 国家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 积极应对, 从而更好地保护幼女的权益, 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注释
1孙耀先.奸淫幼女与强奸妇女是两种不同的犯罪[J].河北法学, 1998 (1) :67.
2张荣丽.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 2003 (3) :61-66.
3朱莉.嫖宿幼女罪存废之辩——立法当最大限度保护幼女权益[N].中国妇女报, 2012-7-3 (A03) .
球场易湿身,事前须防范 篇4
脱水会损害球手的打球准确度,把原来能打好的比赛给搞砸,而自己却浑然不知问题到底出在哪。专家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职业球手的脱水现象进行调查,得出了以下七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不想自己的良好状态因经常上厕所而受到破坏。
解决方法:如果高尔夫球手能够适当地吸收和排出水分,那么可以服用电解质溶液。在下场前、场上空当以及赛事完毕后,服用优质的电解质药片和水或喝些有电解质粉末的水。服用电解质溶液能使球手的身体有效地保持细胞液的平衡。这样,球手的身体一直会处于水分充足的状态。球手可以放心地打球,没有经常要上厕所的后顾之忧。
2在紧张的胃里再喝水,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不想运动。
解决方法:在比赛的时候,轻轻地啜一小口水或电解质溶液。在气候温和的情况下,带一瓶水或电解质溶液,并提醒自己打完每一个洞都要喝上一小口。
3不想喝水,因为不感到口渴。
解决方法:实际上,当球手真正感觉到口渴的时候,已经是处于脱水状态了。因此,就算不觉得渴,打完每一洞都要喝一小口水或电解质溶液。球手应当根据当前的热指数(温度和湿度)以及风的情况来控制自己的饮水量而不是凭借渴感来摄取基本的水分。
4对比赛时的身体出水量估计不足。
解决方法:在下场之前和打完球之后,最好穿同一样的衣服并到同一个磅秤上称自己的体重。体重每减轻一磅,则应补充600毫升的水分,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出现脱水状况。
5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来补充体内水分。
解决方法:请别这样做,因为咖啡因和酒精会加剧脱水的状况。所以在练习和比赛期间尽量少喝这类型的饮料。
6长期遵照医生的嘱咐,忠实地避免给食物加盐调味。
解决方法:除非球手有高血压、心脏或肾脏方面的疾病,否则,医生给你建议的其实是低钠饮食,而非零盐摄入。如果能在食物上加一些未加工的盐,你的身体其实会表现得更好,自然有助于补充打球时失去的电解质。
7偏爱美味含糖饮料。
解决方法:糖和糖浆(大多数苏打和运动饮料都大量含糖或糖浆)会使体内水分流向肠道,从而使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缺水,最终导致细胞的功能和活力大大降低。所以,如果不能彻底戒掉含糖饮料的话,至少要适应,或者慢慢减量。
专家支招
为什么高尔夫球手在炎夏要多补充水和电解质溶液?
水和电解质是构成人体体液的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和电解质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运动时体内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为调节体温、增加散热,体液的排出速度和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球手如果长时间在酷热环境下运动,会因水和电解质的流失而影响运动能力。及时合理地补充液体,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提高运动能力乃至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高尔夫球手该如何正确补充水分
事前预防 篇5
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的内涵
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 餐饮监管从卫生部门划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时间不长, 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至今鲜有人提。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前身为预防性卫生监督, 预防性卫生监督又称设计卫生审查。指卫生部门依据法规对城乡规划、工矿企业、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 (包括任务书和图纸资料) 进行卫生学审核, 作出了卫生学评价, 竣工后进行验收, 发现卫生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199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其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参与。2009年版的《食品安全法》执法主体涉及农业、质检、工商、食药监等部门, 故对新、改、扩建的食品经营企业选址和设计没有作特别规定, 仅在第二十七条指出: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笔者认为,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餐饮服务单位, 执法人员可借鉴卫生部门曾经进行的预防性卫生监督, 对其设计方案进行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 包括选址审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研究解决。
选址审查
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九条第 (一) 款的规定: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 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第十条的规定: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 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 (站) 、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 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因此在食品经营单位新、改、扩建之前, 提前递交《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申请表》和选址地形图, 执法部门预先对经营场地进行选址审查后, 能有效保障餐饮服务单位及其周边环境卫生、安全。
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设计审查, 即预先审核餐饮服务单位的设计图纸、文字说明和有关资料。通过审查餐饮服务单位的设计方案图, 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布局不合理, 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隐患。因此, 设计审查是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审查中, 对食品处理区的审查是实行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区域, 其合理的布局是有效防止食品污染的基础, 其布局设计应当依据两个原则, 一是依据食品的加工、清洁消毒等各项作业流程设计布局。餐饮服务单位总体的食品加工流程一般为原料进入、贮存、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烹饪、成品供应。餐饮具的清洁消毒消毒作业一般为餐饮具回收、清洁消毒、保洁、供应使用。食品处理区内针对上述的各环节设置操作场所, 各操作场所的设置应当按照上述流程从原料的进入至成品的供应依次成单一流向, 不能存有逆流环节, 以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发生交叉污染, 餐饮具清洗消毒环节也依照此原则。二是“三分开”原则, 即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 最好能够分开设置。目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中详细规定了五类餐饮服务单位的许可核查要求, 在设计审查中我们可以按照其标准, 进行图纸审查。审查完毕后, 填写好《建设项目食品安全审查认可书》作为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经过对餐饮服务单位设计方案图的严格审查, 竣工验收阶段餐饮服务单位的布局和设计图纸上的布局相差不大。执法人员可结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中的许可现场核查标准, 对其关键项、重点项和一般项逐一进行核查, 验收合格后, 填写《建设项目食品安全竣工验收认可书》, 餐饮服务单位即可投入使用。
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曾经在90年代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实行过, 笔者曾经在当地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工作, 就亲身经历过它的好处。在对还未装修施工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预防性的卫生学评价, 不仅能使餐饮服务单位布局合理, 流程规范, 同时也避免了餐饮服务者的盲目投入而造成的资金流失。设计中图纸的审查, 也是一场生动的现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程, 不仅让经营者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也让经营者体会到执法单位“服务为民”的民本位思想, 改善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
而目前, 因缺乏预防性食品安全监督这一环节的审查, 餐饮单位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时, 许可现场验收标准很难落实到位, 很多时候, 因建筑设计、资金投入等原因, 执法者不得不降低许可的现场核查标准。遇到不符合许可核查标准的餐饮服务单位, 经营者和执法者之间经常会对立起来, 不理解、抱怨的情绪油然而生, 给执法工作造成被动。即使经营者愿意配合后续的现场整改, 但整个操作流程也不可能完全符合要求, 食品安全隐患难以排除。
事前预防 篇6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挂靠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一年来, 监测中心不仅有效推进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关键技术研究》科研立项, 研究开发了舆情信息监测系统, 而且, 还组织实施了重点产品风险监测, 在风险监控方面不断探索建立组织、技术、信息和监测“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各地也积极推进风险监控工作, 目前全系统共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构119家, 去年共实施重点产品风险监测1.9万批次。这些成绩的取得, 既为协作网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对成立协作网、整合全国工作的一种呼唤。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忠敏院长在通报协作网筹建情况时说, 根据总局领导的指示, 在监督司的直接领导下, 从去年5月份开始,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建, 完成了协作网报名、协作网章程和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等事宜。协作网将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科学布局、优势互补、双赢多赢、信息共享”的原则, 建立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验证、评估和预警平台, 提升我国风险监控技术支撑能力、应急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 推动形成覆盖全国、协同融合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体系。目前共有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46家单位参加了协作网。
魏传忠副局长在协作网启动仪式上说, 成立协作网是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应对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是落实总局“十二字”方针的重要举措。
他要求协作网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 紧密围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 定好工作规划, 明确工作任务, 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 以协作网为平台, 加强业务协作与技术交流, 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取长补短提升协同攻关能力;要牢固树立主动进取的意识, 既要认真执行协作网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也要勇于自加压力, 自觉承接任务, 在主动作为中抢先占位, 力争成为风险监测领域的领跑者;要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 通过参与协作网工作, 深化对风险监测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不断开启新思路, 开辟新路子。
【事前预防】推荐阅读:
事前评估07-09
事前审计09-05
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10-21
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09-21
事前、事中、事后管理0005-16
煤矿事前责任追究制度09-06
系统预防07-15
预防模式07-18
预防体系07-20
灾害预防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