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分析

2025-03-25|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考试成绩分析(共12篇)

考试成绩分析 篇1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医学与临床医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目前的学科划分中,却把法医学归属于基础医学的范畴。因此,非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的内容甚至尚未完全掌握基础医学的内容之前,就要进行法医学课程的学习。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检测教学成果,我们对2005级临床医学系的323名本科生临床法医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题进行综合分析。

1 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为2005级临床医学系323名学生,共11个班,分成4个大班上课。采用王保捷主编的第4版《法医学》教材,由4位高年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考试时间为120min,闭卷考试,考场纪律严明,无违反考场纪律现象。试卷评判主要由授课教师负责,力求评判公正、客观,避免无关因素干扰。试卷成绩为统计分析依据。

2 试题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

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由2名教师负责命题过程及筛选组织试题。试题覆盖法医学教材各部分知识。整张试卷由6部分组成: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每一大题的编排顺序均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编排可以稳定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沉着答题。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1。

3 考试质量分析

3.1 学生成绩频数分布

从统计的成绩来看,此次考试成绩总体比较好,参加考试的人数为323人,只有1名学生不及格,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5分,相差40.5分,平均分数为84.31分,标准差为9.42,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77-87分之间,经正态性检验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生成绩频数分布见表2。

3.2 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

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1,2]。其中难度可以衡量考试难易程度,通常用全体考生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比表示。由于本次考试考生众多,我们采用“两端法”计算,即把323份试卷按高分到低分排列,从高、低两段各取27%的试卷,分别求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难度,二者除以2为总体难度。区分度是试卷对考生成绩优良的鉴别程度,即区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能力,常采用“两端法”计算,等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难度之差。信度即考试的可靠性,指考试结果的稳定程度。本次试题难度、信度和区分度分别为0.79、0.69和0.27。

4 讨论

本次试题基本涵盖法医学教材的所有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极少部分试题为非授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掌握。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法医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法医学知识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法医学知识的灵活性、多样性,综合分析题注重考查法医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共43道,学生必须在2h内完成,试题份量较充足,要求学生对法医学比较熟悉并具有一定分析应用能力。从考试情况看,全部学生按时交卷,没有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考试成绩,说明试题量与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在试题层次方面,包括记忆、理解和综合分析应用等,能较准确反映学生全面掌握和分析应用法医学知识的能力。

这次考试成绩总体良好,考试平均成绩为84.31分,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77-87分之间,分数近似正态分布。一般认为,设计合理的试卷成绩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3]。但是,这也要具体分析,成绩分布模型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学生群体的大小和抽样误差;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认真刻苦和教师的积极施教;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这次试题难度为0.79,属中等难度,这也使学生成绩稍微偏向高分段,分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试题区分度0.27,属中度,一般认为区分度大于0.35的试题较好,在0.15~0.35之间的试题属中等,小于0.15的试题较差。试题信度0.63,也属于中等。通常0.8<信度≤0.9信度好;0.6<信度≤0.8,一般;信度≤0.4,较差。期望以后通过加大题库量以减少抽样误差,完善标准化考试以减少测验误差,以及加强评分的客观性等手段提高试题信度。本次试题指导思想明确,设计较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精神,是一套较优秀的测试题。

通过对试卷综合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记忆、理解类考题,答对率高,而对实际分析应用类试题,答对率较低。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仍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对教材认真研究分析,知识联系面窄,未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对选择题的某些干扰因素不能正确识别,错选答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一问题。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教学形式。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翟建才[4]归纳美国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Small group discucsion),讲课或课堂讨论(Lecture or seminor),实验室学习(Laboratory),案例讨论(Case studies),电脑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独立学习(Independentstudy),这些方法应用频率均在85%以上。教师应该主动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实际案例讲解分析,避免说教式和照本宣科式的被动灌输教学。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法医学基础知识,注重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不仅能衡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也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试成绩分析,还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认真分析总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试卷中有1道综合分析题,涉及法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很多学生答错,而且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都答错。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因为教学中没有参加实际尸体解剖及案发现场,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答题时候不能排除干扰因素,正确答题;或者由于安排的课时少,教师在授课时过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讲透这部分知识,导致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和吸收。试卷分析也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方法,为有效提高命题的质量提供依据,帮助教师剔除陈旧和无用试题,避免试题出现偏题或怪题,使题库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统计中的几个参数及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2]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76.

[3]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J].江苏高教,2002(2):59-61.

[4]翟建才.美国和加拿大医学教育教学法的调查和分析[J].医学教育,2002(6):39-41.

考试成绩分析 篇2

九年级数学教研备课组

为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我校进行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现做试卷分析如下:

一、本次质量检测学科成绩的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考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组成,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主要是覆盖圆、二次函数、选装和概率这几章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分析及改进办法

(一)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小,容易题占2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由于马虎不仔细失分的较多,导致有些同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平时检测密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5.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改进办法

通过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教师还需在教给学生“严谨、勤学、善思、好问”等方面的发展多做探究。

4.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进一步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堂转差。转差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入手,避免学生心理抵触情绪的产生。

6.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努力改变以往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增加平时检测密度,多出好题、新题,拓广学生知识面,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使学生学习数学课生动有趣。

考试成绩分析 篇3

分析影响医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有关因素,为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工作, 提高妇产科学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本课题选取2012级和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简称三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措施为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级和2013级三年制共6个班的学生,合计769人。6个班均采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七版《妇产科学》,使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共6位带教教师,工龄3~21年,教龄1~3 年,其中硕士3 人、学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1 人、讲师2人、助教1人。

1.2 评价方法

考试试卷由任课老师统一命题,分A卷 和B 卷两套,其中一套作为本次考试试卷, 另一套作为补考试卷。考前不进行集体辅导答疑,严格按学校的考试制度进行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满分为100 分。考后进行统一流水阅卷,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及格率和平均分进行比较,再探讨见习课带教教师的工龄、教龄、学位、职称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分析

连续型变量形式的数据以±s 表示,2 组数据间的比较用t检验,2 样本率比较用χ2 检验,2 分类变量相关分析用秩相关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012级学生与2013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三年制6个班学生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为18~93分,平均分为(72.5±9.6)分,及格率为87.7%。2012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1.5±10.3)分,低于2013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6.4±5.2)分(P<0.05),2012级的及格率(80.8%)低于2013级的及格率(92.0%,P< 0.01)。

2.2 相关分析

教师工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67,P=0.358),教师教龄长短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9,P=0.371),教师学位高低与6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47,P=0.524),教师职称高低与4 个班期末考试成绩无相关性(r =0.052,P=0.450)。

3 讨论

3.1 成绩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劣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试卷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的过程, 也是一次教学反思的过程。试卷分析既可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 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校三年制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说明此次考试的出卷及阅卷是科学的、合理的。从而也说明了学生平时较重视妇产科学的学习,能够较好地掌握了妇产科学考核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81%以上的学生成绩都及格,最高分达95分,说明了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良好,和高职高专对医学生所要求的目标是相符的。同时从成绩中也看出,有个别考生分数偏低,只有15分。我们试图从师资方面寻找原因,探索教师的素质与学生成绩的内在联系。但是结果表明,教师的学位、职称、工龄、教龄、并不是学生成绩的独立影响因素。专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做,与教师本身的硬件条件关系不大。同时我们发现,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也高,对妇产科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高,都能在课前进行预习,能在课堂上及时领悟教学内容,对提问能准确回答,考试成绩相应均较高。

3.2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经过分析, 能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方法, 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指出他们的学习缺陷,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试卷分析, 老师也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另外,应选派热心于教学又有一定资质的教师承担见习课带教任务。

总之,通过此次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一方面,肯定了我校三年制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提示教师要采取措施提高三年制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丽扎尔·买买提依明,周晓辉,古丽胡玛·艾斯,等.民族考生与汉族考生《诊断学》考试成绩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9):896-897

考试成绩分析 篇4

关键词: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报表系统,水晶报表

0 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目的是对大学生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现行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分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两种[1]。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采用正态分数制,每次考试后公布的成绩含有大量信息,对这些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报表或图形的方式输出,将成为教育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的动态依据。

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是一款商务智能(BI)软件,是最专业、功能最强大的报表系统,Crystal Report for Visual Studio.NET是以Crystal Report架构为基础,并且针对.NET平台作更进一步的强化与扩展,确保提供给.NET最丰富最完整的报表功能[2,3]。本系统基于水晶报表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在.NET平台上创建高度复杂且专业的互动式报表,还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运用“报表专家”自行设计并将报表发布成Web服务器上的报表Web服务,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1 成绩分析指标

常用的成绩分析指标包括以下6个:

(1)平均数(Average)。平均成绩反映学生成绩的综合情况,是成绩分析最重要的统计指标。通常所说的平均成绩是指算术平均[4]。设第i个学生的成绩为xi(i=1,2,…,n),则n个学生平均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已经分组,则平均成绩计算公式为:

式中,xi表示第i组学生成绩的组中值;fi表示第i组对应的学生人数。

(2)中位数(Median)。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中位数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5]。通常计算平均成绩都采用算术平均,但当成绩呈“负偏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用中位数才理科学、理合理。

当n<50时,计算方法是:进行数据的从小到大排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情况(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当n≥50,按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

上面两式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其中,XL和XV分别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和上限;f为各组次数;Sm-1表示中位数所在组前面各组累计次数;Sm+1表示中位数所在组后面各组累计次数;i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fm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3)极差(Range)。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或变化幅度,也称离散程度。在考试成绩分析中,极差只能反映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大小,只是粗略地反映了学生成绩的差异情况,忽视了中间各位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设一组学生成绩中,最高分数为xmax,最低分数为xmin,则极差的计算公式为:

(4)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反映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程度,是总体中各个成绩与平均成绩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6,7]。

成绩未经分组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成绩已经分组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在平均分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说明成绩的波动范围越大,成绩比较分散;标准差越小,说明成绩的波动范围越小,成绩比较集中在平均成绩附近。当成绩接近正态分布时,在百分制情况下,标准差为10~15之间,表明成绩差异程度较合理。

(5)信度(Reliability)。反映考试结果的稳定程度,即考试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测量[8]。令X表示考试成绩,T表示实际水平,则考试成绩由实际水平和绝对测试误差组成:

上式中,E表示绝对测试误差。由此可得出相对测试误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E'值越大,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之间的误差就越大,试卷信度就越低;反之,E'值越小,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之间的误差就越小,试卷信度就越高。

(6)区分度(Discrimination)。是衡量试题对于不同层次考生鉴别能力层次的指标,是区别考生能力的量度,由试题成绩与试卷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表示。一般采用高低分组法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D为区分度,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试题上的平均得分值,k为试题的满分分值。区分度一般介于-1与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大于0.4表明很好,0.3~0.39较好,0.2~0.29不太好需要修改,0.19以下非常不合理。

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常用二维表来表示逻辑结构。本文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进行成绩分析,需要考试信息表存储考试数据、成绩信息表存储成绩数据、成绩分析表存储成绩分析结果。同时,为了数据完整性、唯一性并减少冗余,还需要学校信息表、学院信息表、专业信息表、班级信息表等辅助信息表,这些辅助信息表与考试信息表是“一对多”的联系,考试信息表只存储这些辅助信息相关的代码。限于文章篇幅,不对这些辅助信息表进行逻辑结构设计。

2.1 考试信息表

考试信息表存储考生基本信息和考试安排等信息,结构如表1所示。

2.2 成绩信息表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规定,四级考试有四种题型,满分为100。其中写作15分、听力理解35分、阅读理解35分、翻译15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规定,六级考试有五种题型,满分为100。其中听力理解20分、阅读理解40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15分、综合改错10分、短文写作15分。为了进行成绩分析,需要对各种题型成绩分别存储。四级考试成绩信息表结构如表2所示。

与四级考试存储“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等四种题型成绩相比,六级考试需要存储“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综合改错、短文写作”等五种题型的成绩。

2.3 成绩分析表

成绩分析包括平均成绩、中位数、极差、标准差、信度、区分度等六个指标,要对每种题型成绩和总成绩的六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学生英语成绩状况。由于四级考试与六级考试的题型不同,因此成绩分析表的结构也不同。四级考试成绩分析表结构如表3所示。

因为每种题型的成绩分析都包括“平均成绩、中位数、极差、标准差、信度、区分度”等6个字段,表3只列给出了“写作”题型的字段(11-16号字段),其他题型只是字段命名不同,字段类型和宽度完全相同。

3 报表设计

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报表系统基于VS.NET平台开发,.NET提倡使用水晶报表设计报表,因此,本系统使用水晶报表。

3.1 水晶报表与.NET集成

水晶报表实现了与绝大多数流行开发工具的集成和接口,即可以集成到.NET平台的Windows应用程序,也可以集成到.NET平台的Web应用程序。集成方式如图1所示。

本报表系统是Web应用程序,有两种集成方法,第一种是CrystalDecisions.Web命名空间的Windows Form Viewer对象模型,第二种是rystalDecisions.CrystalReports.EngineCrystal命名空间的Reports Engine对象模型。由于第二种模型可以对报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完整控制,因此本文选用第二种方法,集成过程是首先将报表查看器控件加到Web Form网页中,然后设置查看器控件的报表来源,最后设计查看器控件的各个属性。

3.2 成绩分析报表设计示例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近三次各学院平均成绩交叉对比分析表为例来说明设计程。平均成绩交叉对比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运用水晶报表的“图表专家”,将数据生成的柱状对比图,如图3所示。

(1)数据访问方式[9]。Crystal Report报表的数据访问模式可以分为“推入模式(Push Model)”与“提取模式(Pull Model)”两种。推入模式通过程序代码实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开发人员必须自行编写代码来链接至数据库,执行SQL命令来创建数据集或数据记录集,并将该对象传递给报表。工作过程是水晶报表引擎(Crystal Report Engine)对象模型通过ADO.NET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读取到记录集中,水晶报表直接将记录集中的数据输出。

(2)界面设计。通常的水晶报表包括“报表页眉(Report Header)”、“页眉(Page Header)”、“详细资料(Details)”、“页脚(Page Footer)”、“报表页脚(Report Footer)”等节[10]。为了简化,本例只在“详细资料(Details)”节设计。设计过程为:“插入/交叉表”,打开“格式化交叉表”对话框,设置“交叉表”、“样式”、“自定义样式”等属性页,也可以通过“交叉表专家”指令完成。

(3)导出报表。CrystalReportViewer控件提供的按钮,可以将报表导出为.xls、.doc、.rtf等三种格式文件。运用ReportDocument对象的Export方法,可以导出.rpt、.pdf、.html、.doc、.xls、.rtf等多种格式,可以是磁盘文件、Exchange数据夹、Microsoft Mail以及其他文件类型。

4 结束语

通过对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发现英语教学与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调整教学方案、深化教学改革的依据[11]。将数理统计方法与水晶报表相结合设计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报表系统,为英语考试成绩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数据输出方式多样、统计方法科学、输出信息丰富、易于集成扩展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大学英语等级考试[EB/OL].(2014-09-20).http:∥baike.baidu.com/view/1756971.htm?fr=aladdin.

[2]张华,张素莉,朱春娆.水晶报表在基于.NET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2):117-121.

[3]丛凤侠,杨玉强.通用水晶报表自动生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5):54-57.

[4]郭莉.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EB/OL].(2014-09-20).http:∥www.docin.com/p-704433664.html.

[5]Yi Pan,Samuel P Caudill,Ruosha Li,et al.Median and quantile tests under complex survey design using SAS and R[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14,117(2):292-297.

[6]Jaron Frost,Kara Keller,Jonathan Lowe,et al.A note on 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 gamma popul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3,37(4):2580-2587.

[7]Christophe Leys,Christophe Ley,Olivier Klein,et al.Detecting outliers:Do not use standard deviation around the mean,use absolute deviation around the media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3,49(4):764-766.

[8]郝荣霞,彭玉忠.成绩分析指标及其系统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9):101-102.

[9]丛凤侠,杨玉强.通用水晶报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6):219-222.

[10]Carl Ganz.Crystal Reports and Business Objects XI[M].Apress,2007.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篇5

(二)古代诗文阅读为36分,在试卷中的占分比较大。

在试卷的所有版块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版块中的得分率最低。究其原因的话:

第一,这次的古诗文阅读难度较低,可是学生做得情景却不尽人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构成了惯性思维,存在一种畏难情绪。

第二,古代诗歌阅读题,学生对于答题模式的掌握和古诗词的理解不到位。

第三,名篇名句默写,得分率低。虽然这次的默写都能够背出来,可是存在较多错别字。

(三)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次文学类文本阅读为《风庐乐忆》,实用类文本阅读为《宫崎骏:留下的都是梦》。从学生的做题情景来看,得分率较高,试题难度较低。但从整体情景来看,选择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生比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学生得分要低。因为文学类文本对于作品要充分理解之后,才能结合题干去进行解答。并且从实际情景来看,选择实用类文本的学生更多一些。

在这一版块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对于题意的理解不到位。

第二,条分缕析。许多学生的答案并不是条分缕析的清楚明白呈现,而是乱糟糟的堆砌在一齐。

第三,答题的不规范。在两篇阅读选择时,需要学生在答题纸上对11题或者12题进行涂卡,而不是打对勾。

(四)语言文字运用

这一版块试题难度较低,学生的得分率高。其中,成语题需要学生的积累,病句题也存在十分大的问题,未来的学习中,将专门做一个病句专题,来加强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学习。

另外15题和16题都存在必须的逻辑关系,学生做得情景稍差。

(五)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

第一,议论文的结构方面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字数问题。经过第一次月考后的反复强调和要求,字数不够八百的问题得到十分大的改善。

考试成绩分析 篇6

【关键词】语文考试 灰色关联度分析 作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69-02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 语文考试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种形式, 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的取得跟语文学科主要知识板块的得分有直接关系。合理地把知识板块得分情况分割,考察不同板块对于语文科考试成绩的关联性、贡献度,将对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备考策略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续教、考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以模拟高考环境的高二学生语文月考成绩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关联度分析法对语文考试评价进行初步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

3.结果分析及基本策略

对本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之后,笔者对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数据的定量分析与语文备课组的定性分析结果相符。主要表现在:

1)作文满分60分,一般情况下考生在这个模块上考生与考生之间拉不开很大的差距,但是对于考生个人来讲,作文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对于语文单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文的贡献度也是第一位的。老师、考生都要注重作文的训练。

2)语文基础知识分值不高,但是往往被很多的考生所忽视,认为难度不大,内容特别多,学起来很繁很枯燥,关键是分数占总分也不多,丢了就丢了。结果单科成绩比较高的学生往往除了作文之外,首先靠语文基础知识拉开差距。所以这次的定量研究再次表明,语文成绩构成中,语文基础知识更为重要。语文老师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学生对该模块的“厌学”而忽视,应该开动开脑筋,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上有更多的收获。

3)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默写模块在本次考试中对单科总分的贡献度相当。从对学生的调查当中,学生们对于该三个模块的学习更感兴趣的人数也是相当的。一方面要求语文老师对该三个模块的教学认真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可以捡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模块多练习,但一定不能忽视其他模块。

参考文献:

[1]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田庆成,徐国新编著.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丛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作者简介:

考试成绩分析 篇7

方差分析的任务是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然后寻找适当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1.1 建立假设

试验因素A有S个水平A1,A2,...,As在每一个水平Aj(j=1,2...,s)下进行了n次独立试验,数据可以看成来自s个不同总体的样本值,将各个总体的均值依次记为μ1,μ2...,μs则按题意需检验假设:

H1:μ1=μ2,…,μs不全相等。

引入总平均μ:

引入水平Aj的效应δj

有n1δ1+n2δ2+…nsδs=0,δj表示水平Aj下的总体平均值与总平均的差异。

假设就等价于H0:δ1=δ2=…=δs=0

H1:δ1,δ2…,δs不全为零

因此,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任务就是检验s个总体的均值μj是否相等,也就等价于检验各水平Aj的效应δj是否都等于零。

1.2 检验所需的统计量

假设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同,即假定各个水平Aj(j=1,2...,s)下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N(μj,σ2),μj与σ2未知,且不同水平Aj下的样本之间相互独立,则单因素方差分析所需的检验统计量可以从总平方和的分解导出来。下面先引入:

水平Aj下的样本平均值:

数据的总平均:

总平方和:

ST又称为总变差,反映了全部试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将其分解为:

其中:

可以证明SA与SE相互独立,且当H0:δ1=δ2=…=δs=0为真时,SA与SE分别服从自由度为s-1,n-s的χ2分布,即

于是,当H0:δ1=δ2=…=δs=0为真时

这就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所需的服从F分布的检验统计量。

1.3 假设检验的拒绝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得,在显著性水平α下,本检验问题的拒绝域为

2 实例分析

2.1 实验样本的获取

学校本学期4个学院共1290名学生“VF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成绩保存在文件CJ.xls中,数据的保存格式如表1所示。

2.2 检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Matlab提供lillietest(x)函数检验正态性;用vartestn(x)函数检验方差齐性。

Matlab的cj.m程序文件如下:

执行结果:0.0656 0.1479 0.0966 0.1286

4个学院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检验值P值大于0.05,考试成绩都服务正态分布。

执行vartestn()函数,P=0.111>0.05成绩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同时vartestn()函数生成分组汇总表(图1)和箱线图(图2)。

2.3 方差分析

检查不同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无显著差别,原假设是没有区别的,对立假设是有显著区别。

p值为0,故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同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显著的差别。anova1()函数返回的table是单因素一元方差分析表。表2所示。

2.4 多重比较

方差的结果表明不同学院的学生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任意两个学院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有显著的差别,使用多重比较,找出考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别的学院。在Matlab使用multcompare()函数来完成多重比较。

multcompare()函数生成交互窗口图,用于多重比较,如图3所示。返回矩阵C为6行5列表,也用于多重比较。如表3所示。

2.5 结果分析

从表3多重比较数据表来分析,若两组均值差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在显著水平0.05下,作比较的两个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否则是不显著的。就可用图3交互式多重比较图形窗口进行分析,在图形窗口中,圆圈用来表示各组均值,线段则表示组均值差的置信区间,将两线段投影到X轴上,若它们的投影位置有所重叠,则说明两个组的组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若它们的投影位置不重叠,则说明这两个组的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从以上分析看出,信息学院与外语学院考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

3 结语

Matlab软件为各种统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方差分析作为一种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应用。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不同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找出了不同学院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性,这为分析考试试题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及老师知识传授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余建辉,金义富.方差分析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福建电脑,2010,(12).

[2]李莹.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3]段智力,翟淑红.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4]张晶,吴玮,范洪军.统计学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考试成绩分析 篇8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行业准入性考试。近年来,随着该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逐渐确立了科学的考试方式,考试对象的人群组成也逐步趋于稳定[1]。当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以及通过率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年一度的关注热点。同时,现行的医学教育和考试原则均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医学院的教育质量仍然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有潜在的密切联系[1]。因此,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深入分析与该考试密切相关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医学生的培养更切合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促进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共同发展进步就成为摆在教育者们面前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结合北京考区执业医师参考人员的考试成绩与其在校期间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性较高的教学科目,将为医疗教育改革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共同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03年至2005年毕业且在2004年至2006年参加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共378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在校毕业前的综合考试成绩(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和其毕业一年后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分析数据。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并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Pearson相关、偏相关、典型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参考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对象378人中,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2003年120人(31.75%),2004年137人(36.24%),2005年121人(32.01%);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2004年137人(36.24%),2005年135人(35.71%),2006年106人(28.04%)。其中男性163人(43.12%),女性215人(56.88)。

2.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

2.2.1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见表1)。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497,P=0.035<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考生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

2.2.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见表2)。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24,P=0.016<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

2.2.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3)。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业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45,P=0.005<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础知识成绩、公共知识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专业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无线性相关。

2.2.4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4)。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均P>0.05,线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外、妇、儿单科成绩之间的关系

2.3.1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5)。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的结果均P>0.05,线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2.3.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6)。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37,P=0.008<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与在校毕业考试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关系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成绩呈正相关,与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无线性关系。

2.3.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知识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典型变量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7)。

两组变量的第一对典型变量典型贡献率为54.65%,似然率检验F=2.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典型变量(V1)与在校毕业成绩第1典型变量(W1)的关系密切。用标准化指标线性表达第1对典型变量的表达式为

V1=0.4852基础知识+0.7393专业知识-0.4047公共知识

W1=0.4756内科+0.8044外科-0.4440妇产科+0.1744儿科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典型变量(V1)的典型载荷分别为基础知识0.4852,专业知识0.7393,公共知识-0.4047;在校毕业成绩第1典型变量(W1)的典型载荷分别为内科0.4756,外科0.8044,妇产科-0.4440,儿科0.1744。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综合因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基础知识。在校毕业成绩第1综合因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外科成绩,其次是内科成绩。故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和在校毕业成绩的相关主要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在校毕业外科成绩、内科成绩的相关。

3 讨论

3.1 影响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教育因素

从分析结果看,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和学生在校成绩中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主要体现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综合笔试及其专业知识成绩与在校时毕业考试总成绩、内科和外科成绩之间的关系上。

首先,统计结果表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综合笔试及其专业知识成绩与在校时毕业考试总成绩均呈正相关。说明医学院校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临床医师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有延续性的影响。对于工作刚满一年,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住院医师来说,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课本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校综合成绩优秀的医学生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的表现也较好。

其次,在笔试部分中,无论是总成绩,还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部分成绩,均与在校时内科、外科的成绩呈正相关。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科本身的特征所决定:内科学突出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理论特性,而外科学则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是培养医学临床思维的基础学科。这再一次证明,理论和实践并举应作为医师培养方式和考核制度的中心指导思想被加以贯彻落实。

另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有两组成绩的相关性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第一,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技能的培养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无必然联系,从侧面说明临床实习教学及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在其中起了更主要的作用。第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公共部分成绩和学生在校成绩中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则是因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公共部分成绩由法规、心理、伦理三部分构成,而分析时在校成绩中并不包括这些课程的成绩。因此,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医学院校教育水平,以后应该将考生在校时的公共课成绩也纳入分析。

3.2 与国外研究结果的比较

从分析结果看,考生在校内科、外科成绩是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因素。这符合众多国际研究共同得出的结论。日本一项研究说明:内、外科与平时内、外科成绩显著相关,而妇科和儿科相关性较小[2];国家考试和其它在校期间考试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3];毕业年级成绩与毕业成绩和国家医师考试成绩都存在相关[4]。同时,也印证了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住院医师的在校时内外儿科成绩与美国专业学科委员会考试成绩呈正相关[5,6]。因此,校综合成绩与内、外科单科成绩可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医学教学模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但在发展方向上是符合国际趋势的。既强调学校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性,同时又不放松临床工作中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再教育。为了通过这种双赢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医师业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唯有不断调整原有医学理论教学及考察制度的方式,并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才可完成“教育”与“考试”的成功对接。

因此,在医学院教学阶段就抓好从基础到临床的各门学科,尤其是内科学和外科学的教学,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前提。那么,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切实措施就是注重医学生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学校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尽快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7]。最后,不断完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健全临床技能考核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评估我国的医疗教育水平。

3.3 不足之处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展了9年,分为两级四类,考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2003至2005年北京地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参考人员,无论从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还是在时间点的选取,以及研究对象的数量上,本研究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伍洪波,张绍金,肖水源.湖南省医师资格考试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1,19(11):667~670.

[2]李伟,宋洁,王斌.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河流水质与底泥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3.20(1):6~9.

[3]宫下次广,等.(邓洁译)日本医科大学校内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比较[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5):236~237.

[4]上野隆登,等.(邓洁译)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院高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8):384~385.

[5]Tedric D.Boyse,Stephanie K.Patterson,Richard H.Cohan,MelvynKorobkin,James T.Fitzgerald,Mary S.Oh,Barry H.Gross,DouglasJ.Quint,Does Medical School Performance Predict Radiology ResidentPerformance?Radiologic Education.2002;9:437~445.

[6]王海威,王宏,申明达,等.美国医学教育体制对我国临床教学模式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4;13(2):174.

考试成绩分析 篇9

1.1 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有专家指出,教育将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分析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学为了检测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总会进行许多考试(如月考、模拟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这些考试会产生大量成绩数据,然而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便捷地分析呢?目前大多中学采用Excel或其他类似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操作繁琐、分析结果较为抽象且有很大局限性。

1.2 研究意义

什么是“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有效分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考分”。考试的目的就是甄别与选拔,结合当今具有明显选拔功能的中高考来看,有效分就是按政策划定的最低录取分。可见,在考试中有效分始终存在特定的价值,它确立了各学科进行比较的逻辑起点,在指导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有重要意义。

系统可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个人成绩情况,并设定阶段性目标;也可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并帮助老师关注个别学生;还可以指导学校发展优势学科,治理跛脚学科来促进均衡教育以及拟定奖励制度。

1.3 特点

1)数据可视化:系统以直观、生动可交互的图表展示了对考试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

2)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考试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支持Excel直接导入学生和成绩信息。

3)多维度分析:本系统对考试成绩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比较,数据分析功能全面、多样。

4)学科有效分及教师业绩得分计算:量化并实现了学科有效分及教师业绩得分的计算。

1.4 目标

1)考试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可将学生及成绩信息的Excel文件直接导入系统);

2)根据量化指标,计算出学科有效分与教师业绩得分;

3)对以下考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以直观、可交互性图表显示出来:

①学科平均分、学科有效分

②学科成绩分段累计人数、总分分段累计人数

③任课教师成绩排名得分与排名

④对学生单科成绩分数变化及总分排名的涨跌进行分析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从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基本信息管理及成绩分析两大方面设计系统功能。

2.2 数据库设计

1)根据成绩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及功能模块,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可以画出实体联系图(E-R图)

2)由E-R图转换为My SQL数据库支持的数据模型。再对数据模型进行修改、优化,可得到最终的数据表存储结构及表之间的结构关系。(注:为了方便业务逻辑操作,各个数据表的主键均使用代理主键)

2.3 主要算法设计

2.3.1 学科有效分

概念介绍:预先确定录取人数,上线人中最后一名的总分成绩即为总有效分。可通过设定不同的上线(录取)人数,取得不同的总有效分,从而计算出不同的学科有效分。

计算公式:学科有效分=(总有效分-总分平均分)×学科标准差÷各学科标准差之和+学科平均分;

算法流程:见图4。

2.3.2 教师业绩得分

概念介绍:依据上一节学科有效分的概念,统计教师授课班级的学生学科成绩超过学科有效分的人数,用此数据反映教师业绩。学科有效分有两类,一是一本学科有效分(A分),另一个是二本有效分(B分)。

计算公式:任课教师业绩得分=1.5x+y(x,y分别为教师授课班级中,学科成绩不低于A、B分的学生人数)

算法流程:见下图。

2.3.3 学生成绩分段算法

概念:采用五段法进行学生成绩分段,低于满分60%的为不合格,分数介于满分60%与70%之间的为合格,分数介于满分70%与80%之间的为达标,分数介于满分80%与90%之间的为良好,分数介于90%与满分之间的为优秀。

3 系统实现

3.1 JSP+Hibernate+Struts2技术

系统是基于B/S结构的四层体系:第一层为客户端的web浏览器,用户使用支持JS的浏览器即可;第二层为MVC模式层,采用struts框架,其遵循MVC模式,将视图、业务逻辑与数据访问操作清晰的分离开;第三层为数据持久化层,采用Hibernate实现持久化操作,简化代码编写工作;第四层数据模型层,采用开源、灵活快速的My SQL数据库管理数据。

3.2 系统功能的实现

系统可通过左侧导航菜单选择或切换功能,首页展现了基本数据统计及多维度分析结果。

用户只需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或是输入即可获得分析结果(以成绩分段为例)。

4 小结

本文设计和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考试成绩分析系统,其在功能方面,信息管理便捷、实现了学科有效分与教师业绩得分的计算且数据分析功能全面,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使得分析结果直观;在人机交互方面,系统交互性良好、图表直观生动易于分析使用;在应用价值方面,系统可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个人成绩情况,并设定阶段性目标,也可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并帮助老师关注个别学生,系统可指导学校发展优势学科,治理跛脚学科来促进均衡教育以及拟定奖励制度等,故而有较高应用价值;在移植性方面,系统可推广用于各个高中或初中的成绩分析,也可与其他成绩管理系统结合使用。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来分析大量考试成绩数据并指导教学工作,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方向。为指导教学工作,系统量化并实现了学科有效分与教师业绩得分的计算。该系统使用Struts2框架实现MVC模式,并用Hibernate框架完成数据持久化操作。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考试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支持Excel直接导入学生和成绩信息,并实现了数据可视化,以直观、生动可交互的图表展示对考试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与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Hibernate+Struts2,电子化管理,Excel导入,数据可视化,多维度成绩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宁,刘岩,张国平.Java Web编程实战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孙卫琴.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Don Brown,Chad Davis,Scott Stannic.Struts2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Ben Forta.My SQL必知必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考试成绩分析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依据教学大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命题,并出A卷和B卷。将宁夏医科大学2013 级护理医学本科专业3 个班122 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期末考试成绩包括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病理学、2013-2014 学年全年8 门课和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生物化学三个方面。2013 -2014 学年全年有24 门课,选出其中8 门课,8 门课有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英语I、组织与胚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英语II。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病理学期末理论考试试卷总分值为100 分,按70% 计入总成绩,平时和实验成绩分别按10% 和20% 计入总成绩。监考由学校指定的教师负责。评卷采用流水作业,由两人核分。

1. 2 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宁夏医科大学2013 级护理医学本科专业3 个班总成绩以班为单位计算平均分,对病理学的班平均分、选出8 门课的班平均分和生物化学的班平均分进行分析。

1. 2. 1 监考质量分析

监考质量是以这3 个班的病理学班平均分高低来判断,考试时以班为单位分别在3 个教室进行,每个教室2 位教师监考,这3 个班为同一专业、同一教师、在同一教室上课的平行班,分析监考教师的不同带来不同班级的班平均分的差别。

1. 2. 2 班级成绩优劣分析

班级成绩优劣是以选出8 门课和生物化学班平均分高低来判断,分析班级成绩优劣的不同带来不同班级的班平均分的差别。

2 结果与分析

2. 1 监考质量情况

病理学班级总成绩平均分见表1。1 班学生的平均分为68. 85,2 班为67. 78,3 班为68. 64。对考试成绩结合监考教师的负责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监考严的2 班,学生成绩较低。3 个班的病理学班级总成绩平均分见图1。

2. 2 班级成绩优劣情况

选出8 门课和生物化学班级总成绩平均分见表1。选出8门课1 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2. 16,2 班为75. 70,3 班为75. 35。生物化学1 班学生的平均分为68. 08,2 班为73. 83,3 班为71. 86。均为2 班平均分最高,班级成绩较优。3 个班的选出8门课和生物化学班级总成绩平均分见图1。

2. 3 监考质量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情况

对8 门课和生物化学班级成绩结合病理学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班级成绩最优的2 班,在比其他班监考严的情况下,病理学成绩反而最低,见图1。从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宁夏医科大学禁止研究生监考,在此情况下,今年成绩远低于往年,而卷面不及格率也很高,平均分差距在六分以内( 74. 40-68. 42 =5. 98) ,见表1。

3 讨论

3. 1 对作弊现象的态度

我们学的某些课程,我怎么也想不通它们的作用在哪里,唯一的作用就是拿学分,这样的学习太没意义,浪费时间、生命,因此,作弊的学生比不作弊的学生更讲实实在在的道德。这种思想在高校学生中很有市场。对某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在考试前曾有过作弊动机的高达48% ,预谋作弊和随机作弊的各占12% 和36%[4]。学不在精,作弊则灵; 功不在深,会看就行,是高校流传的课桌文学。

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反正早晚得让学生 “过关”,何必“抓”他们,省得麻烦; 学校对于作弊学生处分严厉,“看到学生背上沉重的包伏”,不忍心。大学教师对于考试作弊者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3. 2 监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监考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有: 酒后监考、监考阅读报刊、长时间注视窗外、擅离考场、监考接听电话、监考迟到、不宣讲考场规则、长时间玩弄手机、监考松紧随意、监考时聊天、不在约定位置监考[5]。约定位置监考即两位教师分别位于考场的前后两端,或一左一右,互相配合。当两位监考教师都集中在讲台上监考,缺乏对后半部考生的监督,更有甚者在讲台聊天,直接影响学生考试。监考松紧随意即开始监考严肃、认真,临结束时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 开始不管不问,直到考试快结束作弊的学生增多,才整顿考场秩序,甚至大开杀戒,判罚多名学生作弊,以整顿考场秩序。如此问题会导致学生漠视监考,伺机作弊,使作弊的想法得到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受到影响,败坏考风,影响学风,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3. 3 对监考工作的建议

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考场的监视,监考教师既要用目光扫视整个考场,又要把观察点相对集中在学生的桌面和神情上,并在约定位置巡视考场,使考场上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监考教师的注视。震慑少数有侥幸心理、企图作弊的学生,及时处罚违纪和作弊学生。当然,从以人为本从保护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监考教师要阻止学生发生实质性的作弊行为,将学生的作弊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育是一种形象工程,监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学生的关注,在学生的眼里,监考教师的态度就代表了学校的态度。“真”、“实”是诚信的精髓所在,学校应该本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去为学、治学,维护原本应为 “纯净乐土”的 “象牙塔”式的高校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对监考的责任心、主动性与积极性,建立公平竞争的考试氛围。在校园内乃至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让 “公平竞争光荣,考试作弊可耻”观点在学生中形成共识,让考试作弊的学生感到无地自容,使其不愿作弊,也不敢作弊,促使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形成良好考风,促进形成优良学风,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大学生作弊屡屡发生,这不仅仅是作弊大学生本人的耻辱,也是高等教育在诚信教育方面的败笔。高等教育理应肩负起教育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重任,向社会输送一批具有诚信品质的优秀人才,来影响社会,与社会形成良性循环,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诚信重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明确监考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护理专业期末考试成绩和监考的相关性分析,得到监考教师的责任心对考试成绩、学风和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加强监考力度,提醒和约束广大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震慑少数有侥幸心理、企图作弊的学生,及时处罚违纪和作弊学生,以抓好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给孩子的考试成绩加分 篇11

让心情亮起来。此时家长的第一要务就是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心态,即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良好心态的另一侧面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平稳愉快的心境。所谓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心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信心,有益于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的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有损于身心健康。影响心境的原因很多,如学业的成败、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家庭因素,乃至天气、周围环境和人自身的生理状态都会引起心境的变化。不过,心境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复习考试期间,作为考生来说,要尽量减少不良刺激的影响,如避免与人争吵,不观看令人伤感的小说及影视作品,适度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保持身体健康;作为家长来说,要与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尽可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轻装上阵。

把复习分散开。要考出好成绩,必须做好复习计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地安排时间,并系统地把所要考的科目分配在适合的时间复习,这种复习方法叫分散复习,可以避免临考之前因大量的学习内容堆积而来不及复习,从而影响正常发挥。复习时既要根据各科老师安排的复习进度进行复习,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确定哪些是自己已经熟知的内容,哪些是自己还没有弄懂的东西,不能盲目地随大流。

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要以教材为本,因为考试不会脱离教材,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那种不钻研课本,只是一味做复习资料中练习题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也应把关。

考试成绩分析 篇12

关键词:Excel应用程序,运用,英语考试成绩,分析

引言

通常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到Excel应用程序进行筛选、排序、求平均值及插入图表等。本文主要讲述Excel“分析工具库”加载宏中提供的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如描述统计工具、排位与百分比、直方图工具、积差相关描述等,在帮助建立复杂统计或具体分析时可节省不少的步骤。以某班级某次英语考试成绩为例,我们利用上述四种工具对该成绩表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要查看可用的分析工具,请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如果“工具”菜单中没有“数据分析”命令,则需要安装“分析工具库”。安装“分析工具库”步骤如下:

1. 在“工具”菜单中,单击“加载宏”命令。

2. 选中“分析工具库”复选框。

一、描述统计工具

1. 统计描述

“描述统计”分析工具用于生成源数据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统计分析报表,提供有大数据趋中性和离散性的综合信息。

对于一组数据,要想获得它们的一些常用统计量,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来实现。例如AVERAGE (平均值) 、STDEV (样本标准差) 、VAR (样本方差) 、KURT (峰度系数) 、SKEW (偏度系数) 、MEDIAN (中位数,即在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的数) 、MODE (众数,即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利用Excel提供的描述统计工具,它可以给出一组数据的许多常用统计量。

2. 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描述统计”—按选项中要求操作,最终确定即可。

汇总统计结果可以包含:平均值、标准误差 (标准误) 、中值 (中位数) 、模式 (众数) 、标准差、样本方差、峰值 (样本峰度) 、偏斜度 (样本偏度) 、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总和、计数、第K个最大值、第K个最小值、置信度。

3. 操作结果(如图所示)

4. 结果分析

“总分”项的平均分为72.7642857,标准误为0.77236974,中值为73.5,模式为70,标准偏差为6.46210886(注意:此处是估算的标准差,而非计算的标准差。计算的标准差应为:6.415784903),样本方差为41.7588509,峰值 (峰度) 为-0.1489733,偏斜度(偏度)为-0.2945057,全距(区域)为29,最低分为57,最高分为86,分数总和为5093.5,有效数据为70个。从峰值-0.1489733和偏斜度-0.2945057都非常接近于0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些数据来自一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呈正态分布 (1) )。

二、排位与百分比排位

此分析工具可以产生一个数据列表,在其中罗列给定数据集中各个数值的大小次序排位和相应的百分比排位,用来分析数据集中各数值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该次测验中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和相应的百分比排位,得到操作结果如下(本处篇幅有限,只选前面8名的数据):

三、直方图

1. 直方图的意义

直方图中小矩形的面积就等于数据落在该小区间的频率f/n。由于当n很大时,频率接近于概率,因而一般来说,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面积接近于概率密度曲线之下该小区间之上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所以,通常直方图的外轮廓曲线接近于总体x的概率密度曲线。这样直方图就直观地给出了数据的统计特性和分布情况。

2. 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直方图”—按选项中要求操作,确定即可。

3. 操作结果(如图所示)

4. 结果分析

从峰值和偏斜度都非常接近0这一点可以判断该总体呈正态分布。但是仔细分析表中最高频率(图中红色部分)出现在平均值(图中黄色部分)的右侧,由此可见数据呈负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大。呈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

四、积差相关描述

1.积差相关描述

该工具能够帮我们得到一些相关系数,从而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各个相关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科研。

2.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相关系数”—按选项中要求操作,确定即可。

3.操作结果

4.结果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听力”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84017,“词形变换”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940568,我们就可根据这个发现各题型之间各占总分的比例。

结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特级教师下一篇: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完善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