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升降汤(共3篇)
脾胃升降汤 篇1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炎症, 由各种物理或化学刺激所造成,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病[1]。由于慢性胃炎是受长期刺激而引起, 所以好发于老年群体。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饱胀感强、反酸、嗳气等, 长时间的不适感使患者精神疲惫, 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临床上主要以西药对症治疗, 但由于老年人体质差, 耐受性差, 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抵抗力弱, 往往使患者不良反应频发[2]。如何治疗老年慢性胃炎, 给老年人一个舒适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中医治疗方法, 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 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 发现其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所有患者经胃镜等检查和诊断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3]。西医诊断标准: (1) 持续或间断上腹痛; (2) 上腹痛排便不能缓解; (3) 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 排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5) 胃排空检查显示排空延迟; (6) 无腹部手术史; (7) 出现以上症状至少12周。中医诊断标准: (1) 胃部饱胀感、胀痛不适; (2) 反复发作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此研究并签字同意, 其家属知情同意。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34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为 (67.4±4.6) 岁。检查幽门螺杆菌 (Hp) 呈阳性者54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32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为 (67.8±4.4) 岁。检查Hp呈阳性者53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及其他严重疾病对研究有影响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胃炎类型等均无差异, 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脾胃升降汤 (组方:陈皮10 g, 炙甘草5 g, 桔梗6 g, 沉香10 g, 白及12 g, 莪术10 g, 蒲公英15 g, 党参10 g, 白术10 g, 枳壳10 g, 茯苓10 g) 治疗, 对于脾胃虚寒者, 可加干姜6 g;肝胃不和者, 可加白芍、柴胡各10 g;痞满甚者, 可将党参、白术改为6 g, 枳壳改为20 g;食滞者, 可加炒麦芽15 g。将药物混合用水煎服, 1剂/天, 服用4周。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三联治疗, 枸橼酸铋钾 (商品名:丽珠得乐;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20098;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规格:0.3克/片) 0.3 g, 4次/天。阿莫西林 (商品名:阿莫西林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1023908;生产厂家:四川援健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0毫克/片) 500 mg。甲硝唑 (商品名:甲硝唑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44024120;生产厂家: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克/片) 0.2 g, 3次/天。奥美拉唑 (商品名:坤丽雨;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9990114;生产厂家: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毫克/片) 20 mg, 1次/天, 服用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情况及不良反应;使用快速尿素酶检测治疗前后Hp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检查胃内黏膜炎症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检查胃内黏膜炎症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检查胃内黏膜炎症未减轻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3.33%,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Hp情况:
两组患者对比前后Hp情况发现,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转阴率为94.44%,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转阴率为92.45%, 两组无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不良反应发现,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23.33%,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3。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病, 多见于急性胃炎经久不愈而形成,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其他一些慢性刺激、胆汁反流、环境的变化等, 都会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主要是三联治疗, 使用阿莫西林抑酸, 甲硝唑可杀菌, 消除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可以保护胃黏膜[5]。但由于多要联合, 不良反应也较强, 老年人体质弱, 身体状况差, 导致不良反应频发, 包括便秘、胃肠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严重者甚至不能耐受, 导致治疗中断。如何治疗老年慢性胃炎, 让老年患者有一个舒适的治疗过程成为关注的话题。
祖国医学认为, 慢性胃炎属痞满、嘈杂等范畴。本病是由外邪入内、饮食不化、脾胃虚弱等引起气机不利、升降失衡, 导致胃部痞闷满胀而不舒适。气机升降与多个器官有关, 而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同居于中焦,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食物进入胃内消化后, 经过《经脉别论》里“水谷入胃, 化生精微, 遍布于身”的过程, 为身体所用。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为中医治疗胃病奠定了基础[6], 此书中认为只有脾气充实, 才能使其他器官更加旺盛, 所以胃病实质乃与脾有关。徐英敏等研究表明[7], 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 而中医中茯苓、白术、党参等药物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可保护胃黏膜;枳壳升气, 桔梗降气, 配合沉香可以调和胃气, 促进胃动力;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可根治幽门螺杆菌;白及抑酸, 莪术止血, 可缓解胃痛等。
本文研究中以上述药物自制脾胃升降汤, 用来治疗老年慢性胃炎, 以常规西药治疗对比, 发现其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3.33%, 观察组明显较好, P<0.05;且转阴率两组无差异, P>0.05, 证明了脾胃升降汤也有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与上述报道一致。本文中还发现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大, P<0.05, 与上述徐英敏等人的研究相符合。
综上所述, 在治疗老年慢性胃病时, 使用脾胃升降汤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耐受好,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 对老年慢性胃炎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120例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脾胃升降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抑酸、杀菌等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91.67%、94.44%,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Hp转阴率分别为73.33%、92.4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P<0.05;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患者相仿, 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胃病时, 使用脾胃升降汤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耐受好,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升降汤,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晓蓉.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7) :116-118.
[2]杨勇娟.黄芪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23 (8) :47-48.
[3]邬渊敏, 储亚庚, 潘林福, 等.舒萎方治疗老年前期与老年期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09, 24 (6) :1056-1058.
[4]唐小宾, 邹娅琦.胃苏颗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用于老年慢性胃炎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5) :197-198.
[5]陈翔宇.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5) :319.
[6]何先鹏.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7) :165.
[7]徐英敏, 许东升, 蒋士卿, 等.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87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8) :314-315.
升降理论在脾胃疾病中的运用 篇2
1升降理论的概念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完善了升降理论, 尤其李东垣围绕脾胃运化机制说明升降运动的作用, 提出了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的精辟论述, 脾主升引导肝的疏泄, 肺的宣发, 肾水之上升;胃主降引导心火下降, 肺的肃降, 肾的纳气将人体在相互矛盾的运动过程中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通过气化作用, 摄取精微物质充养自身, 别其秽浊, 以下降排泄, 完成机体新陈代谢过程, 故有“脾升胃降, 相因相制, 气机平衡, 神志正常”之说。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天有阴阳交泰, 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 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精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居于中间, 交通上下, 灌溉四旁。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 故脾胃功能正常, 清阳上升, 浊阴下降。气血精液敷布周身, 人体则阴平阳密, 生命安康。脾主升是为了胃降, 胃之降是为了脾之升, 升降协调, 维持正常的生命运动。
2升降理论的病理机制
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 观察到人体升清降浊的运动变化规律:“清阳发腠理, 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 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胃为阳腑, 喜润恶燥, 脾为阴脏, 喜燥恶湿, 脾胃脏腑阴阳相合,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才能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升降失常出现相应的病理现象, 也是治疗疾病的症结所在。机体因气候变化和饮食、情绪、劳累而致脾胃不和, 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升降功能紊乱, 清阳下陷见疲倦、乏力、头晕、呕吐、胃胀。浊气上逆见呕吐、胸痞, 痰瘀搏结, 阻塞气机升降出入为噎膈, 浊气在上则生胀;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清气不升则胃的受纳和降失调而出现纳呆, 脘腹胀满, 浊气不降, 影响脾的升清运化, 出现腹泻、腹胀等症。
3升降理论的临床运用
《内经》言:辛甘入脾, 辛苦入胃, 治脾当用益气健脾升清之品, 治胃当以辛甘苦降之品入伍, 因脾胃相为表里的关系, 健脾兼顾健胃, 健胃佐以升脾, 脾胃同调, 苦降与温升有主次之分。调理脾胃当以甘味为主, 酸味次之, 泻脾胃者苦味为主, 辛味次之, 补以甘酸, 苦味药有益气健脾之功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甘味补之”。说明甘味药入脾经有补气养脾胃之功效, 但甘味药有偏温偏寒之性;甘温者有补气助养之效, 适用于脾胃气虚及阳虚证;甘寒者有养阴生津作用, 适用于脾胃阴虚;酸味与甘味合用有酸甘化阴的作用, 补养脾胃之阴, 增强食欲助消化。泻以苦辛, 苦味药有燥温泻火之作用, 脾恶燥而喜湿, 对脾胃湿困者用苦燥化湿之品, 《内经》载:“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苦温者燥湿效果好, 如苍术、厚朴。苦寒者有清热泻火之用, 兼有燥湿的作用, 多用于胃火和脾胃湿热蕴结中焦。辛味药有辛散行气的药效, 对于湿郁痰饮, 食滞影响脾胃纳化升降功能, 而产生痞满腹痛、泄泻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 配伍辛味理气之品而提高疗效。
调理脾胃, 同中有异:脾与胃一脏一腑, 一运一纳, 一升一降, 生理上相辅相成, 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发病;脾主升, 胃主降, 脾主运, 胃主纳, 脾为阴土喜燥, 胃为阳土喜润, 故在治疗用药上有区别, 治脾宜甘温, 升提、苦燥, 治胃宜甘凉, 濡润通降。
脾以健运为常, 胃以通降为顺。对湿阻气滞、食积、痰饮等实证, 在祛湿理气、化痰、消食药中配伍健胃的党参、白术、甘草、大枣, 兼顾中气, 使消而勿伐, 尤其对脾胃虚证。治胃当以通降,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对胃病燥热、邪实和气机不降之病理特点, 降胃宜需佐以升脾, 胃失通降常以脾不运化、积湿生浊, 如枳术丸, 在理气通降方中加白术, 助脾运化, 促积滞排出;而另一方面又防理气太过, 损伤脾气, 有预防矫枉过正之弊。在治疗脾胃病中, 根据病情需要, 应中病既止, 不要用剂过猛, 否则损伤脾气, 不升而致气陷。
4病案介绍
例1.男, 52岁, 2009年12月5日就诊。自觉胸部疼痛, 时有嗳气, 吞咽不适, 进食有梗塞感, 进食硬食物胸痛加重, 呕吐不适, 身体消瘦, 疲乏无力, 不愿与他人交往, 胃镜示食道癌, 病理检查显示鳞癌。在城区医院住院治疗, 不愿手术切除而返回家中, 遂来中药调理, 辨为痰凝气滞, 胃气不降而发病, 用舒肝理气, 化痰降逆法调治。药用:旋复花、赭石、半夏、党参、杏仁、桔梗、枳壳、薤白、牛夕、茯苓、瓜蒌、芝麻、山慈菇、苏梗、玫瑰花、甘草, 7剂后梗塞感减轻, 痰涎减少。再次就诊:仍疲乏、气短、精神差, 吃流质食物, 辨为脾虚气凝, 痰滞瘀阻, 用益气降逆化痰开结法为治, 上药加黄芪、山药, 7剂后胸痛减轻, 精力改善。至今坚持间断服上药加减调理, 生活能够自理, 胸痛消失, 吞咽顺畅。
例2.女, 58岁, 2009年8月12日就诊。因近日早晚操劳, 逐渐出现胃脘困坠、心悸、多汗、疲乏、四肢酸困等症, 情绪低落, 口干舌淡, 脉濡细, 自虑病重而查心电图、B型超声、肝功能无异常, 钡透示轻度胃下坠而要求中药调理, 症属脾胃升降失调, 中气下陷, 心气不足之证, 治宜调补心脾, 益气升陷为法, 方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麦冬、五味子、枳壳、红参、甘草、枣仁。3剂调理, 服药后心悸、自汗消失, 精神倍增, 四肢有力, 愿意干家务活, 原方去枣仁调理4剂而安。
5讨论
脾胃关系在临床上十分重要, 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纳运协调, 相反相成, 协调平衡, 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 才得以下行, 故脾胃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 四肢百骸, 无不有脾胃的输布得以充养。虽其枢转有赖肝、肺之升降, 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流, 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为万物之母, 是从脏腑升降机制, 脾胃起着轴心作用而论述的。
小柴胡汤运用于脾胃疾病基础浅析 篇3
关键词:脾胃疾病,小柴胡汤,少阳
小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是《伤寒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脾胃的生理病理与少阳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小柴胡汤可通过和解少阳间接调理脾胃。
1 脾胃的生理
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宜升则健、喜燥恶湿。胃的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二者的联系:一是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二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燥湿相济;三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金代李东垣认为:“人体精气的升降运动,亦赖脾胃居于其中而主宰,亦谓之枢纽。”[1]清朝黄元御云:“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而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2]清代的叶天士认为:“纳食者胃,运化者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3]脏象学说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脾胃的主要功能,脾主升清功能正常是其主运化的前提,胃主降浊是其继续受纳的前提,二者同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2 少阳的生理
少阳包括少阳胆及少阳三焦。胆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藏精汁、喜疏泄、主决断、寄相火。《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可见足少阳胆经在调节人体生理、脏腑、阴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行元气、运行水液。《难经》有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文明确说明了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也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如张景岳认为:“少阳主枢,谓其在表里之前,可出可入,如枢机。”[4]少阳为枢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少阳主表里出入、阴阳虚实、上下升降之枢[5]。
3 少阳与脾胃的生理及病理关系
少阳与脾胃的联系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胆藏精汁及喜疏泄的生理功能保证精汁排放有规律,从而使脾胃受纳及运化正常,以保证脾升胃降;二是胆喜疏泄及主决断功能可调畅情志,以助脾胃的受纳运化及脾升胃降;三是胆寄相火,相火不亢不烈,如日初出,蒸蒸日上,对脾胃有温煦长养的作用;四是三焦为全身多处能量转换和代谢的场所,是水火气机的通道。若三焦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司,则致湿邪困脾,运化失常,脾不升清,脾病及胃,胃失和降。
少阳主枢有调节人身上下升降气机的作用,其中也包括脾胃升降功能的调节。倘少阳枢机不利,一则藏泄精汁功能失常,阻碍脾胃运化;二则少阳相火温煦失职,不能温煦脾胃;三则三焦则水道不利,聚生痰湿,而进一步阻碍脾胃运化。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1]他还认为:要少阳春生之气上升则诸阳皆升,否则胆气不升,阳气不升,亦必脾胃致病。由此可见少阳生理功能的正常对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重要性。
4 小柴胡汤中药物对脾胃的影响
小柴胡汤的组成为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其中柴胡性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并能疏泄气机之郁结,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神农本草经》云:“柴胡主心腹去胃肠中节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黄芩苦寒,倾泻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黄芩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可通过和解少阳、疏理肝胆而作用于脾胃,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为臣药。《医学启源》云:“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可扶正祛邪,又可御邪内传,为佐药。现人参多以党参代替,《本草从新》云:“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神农本草经》云:“安中养胃。”大枣具有增加胃肠黏液、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等作用。炙甘草助人参、大枣健脾扶正,为使药。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梳理三焦气机、调达上下升降之功,可调理脾胃。且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小柴胡汤能够抑制胃液、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具有较好的抗胃炎作用[6]。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的主方,是和法的代表,少阳的生理功能失常可导致脾胃功能异常,故临床上治疗脾胃疾病伴见少阳证者,只要辨证准确,用小柴胡汤加减常常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5 病案举隅
张某,女,66岁,大便次数增多1月,大便稀溏,2~3次/日,无里急后重,无黏液脓血;食欲欠佳,餐后饱胀,喜热食;晨起口苦,心烦易怒,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治以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具体方药如下:竹叶柴胡15g、法半夏25g、党参30g、黄芩25g、生姜15g、大枣15g、厚朴25g、陈皮15g、苍术25g、炙甘草6g、藿香15g、吴茱萸6g、肉桂5g、炒建曲25g。以水煎服,每剂分5次服用。服用4剂后患者诉症状明显好转,舌苔变薄,去藿香,继续服用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主诉虽大便次数增多,但见晨起口苦,晨起时胃少阳所主,并见心烦、咽部异物感、脉弦,故判断兼有少阳证。少阳胆气不升,则脾胃升降失常;当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机升降失司,则出现诸多疾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伤寒论》条文101条中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故给予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配合平胃散燥湿和胃,脾得少阳相火温煦,失湿邪困阻而健运。
参考文献
[1]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康宜兵.从气机升降出入论治脾胃病[J].中医临床研究,2015(8):47.
[3]叶国芝.谈谈脾胃的生理、病理与证治[J].广州医药,1973(2):24.
[4]沙剑轲.少阳主枢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15-16.
[5]吴凤全,卢月英,郝秀芝.论“少阳主枢”[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5(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