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测报设备

2024-09-02

自动测报设备(精选4篇)

自动测报设备 篇1

0 引言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由各种传感器、通讯设备及计算机等装置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遥测站、信息传输通道及中心站(中心控制站),这三个部分主要负责收集、传递和处理水文的实时数据,该系统主要用于水利调度和防汛,它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小流域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将重点河段和水库的雨情和水情及时提供给水文工作人员,进而起到预防作用[1]。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工作流程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通过遥感站中的采集仪对水文参数的实时数据进行间隔自动收集,包括水位、雨量等,然后按照一定方式以脉冲信号的方式编排这些数据,再通过通信系统将信号传输到中心站,接着便由中心站的接收终端接收并存储,同时在经过计算机的分析处理后向各部门传输,以供使用。在该系统中包括数据处理软件及各仪器自带专用软件,例如GD100软件,它是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由相应水文数据处理软件根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来转换遥感数据的格式,然后根据相应的整编规范要求实时分析采集各类数据,并根据不同时段进行整编,最后形成相应的图表形式提供给各部门[2]。对于一些国家基本站和工程专用站来说,要求具有报讯职能,因此所采集的数据在站点处理之后,还会自动生成水情电报,通过专用水情传输系统向水情中心发送,水情部门接收并分析后再服务于各部门单位,或连接水文预报系统,实时预报未来水情势态,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还能够与外界软件相对接,供不同部门使用,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网建设

根据该系统的基础测报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来看,结合全疆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水位数据进行自动测报的,主要负责采集和传输水位数据,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部分地区也逐渐开始进行雨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3]。当前全疆水文自动测报网络都是围绕各地区水文局建设的,其组网的基本单位为管辖区域内的工程服务站或水文监测站,数据采集对象是水文监测站中的遥测雨量计和水位计,通过超短波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站点和遥测终端机的交互,在水文监测站中分析和整编了采集数据信息之后,通过水文监测站以GPRS通讯方式将一定时段的水情电报或水文特征向水情中心传送,单站自动测报传输如图2所示。

当具有防洪要求的水文监测站和工程服务站有较远距离,那么就需要采取GPRS通信系统,这样就能定时定期采集水文数据信息、打包并传输。尤其是在新疆地区,因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再加上大部分水文监测站之间相距甚远,最远可达500 km以上,所以超短波通讯方式不能满足站点与水情中心的数据传输要求,针对这一要求,就还需要加强新技术的使用,确保自动报讯能力更强,这就离不开GPRS技术,通过ARM技术重新设计数据的采集系统,再在基于公用GPRS网络上完成数据传输。除此之外,GSM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中,这都是为了尽快实现水位和雨量在线监测和报讯的自动化。其中,GSM系统主要可以进行点对点的短信传递和发送,该服务是由短消息服务中心所提供,具有不受地域限制、收费低廉的特点,虽然传递数据容量有限,并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但是可以适用于新疆地区一些无GPRS网络覆盖或覆盖状态不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可及时向水文工作人员的手机发送监测系统的故障报警信息。而GPRS可以让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进行,进而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提供高效且成本较低廉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在间断、突发性及频发次数高的数据传输要求下适用,同时也能提供GSM业务,通过IP协议可以与外部数据网相连接。同时可以根据站点的防洪要求高低优先进行实时测报,对于防洪报讯等要求不高的站点,则可以合理采取分阶段传输的方式,既符合新疆水文测报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保证其经济有效[4]。

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软件的应用开发

该系统的软件部分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软件系统不仅支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关系到水文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和整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水文特征值,进而为各部门提供相应所需的数据信息。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遥测设备自带的软件比较简单、单一,只能存储下载所采集的水文要素,点绘水文要素的过程图,完成定性描述,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因为采集仪需要采集超大数据量,即使在对采集时段进行设置时是根据要素变化幅度进行的,但是当汛期来临,需要采集的数据量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在没有相应软件的统计和整编下,仅采取人工统计,实际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经过不断研究和开发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软件得到了应用,它能够在分析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剔除掉其中的伪数据,对冗余的数据进行过滤,并且经过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能够表示其变化过程,服务于实际生产[5]。同时,还能够根据水文行业的整编规范要求对遥测仪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生成不同类型的文件,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应用软件还能与遥测站点的其它水文要素进行连接,例如流量、降水、气温和泥沙等,达到了相同时段不同要素的整编和报讯要求,为水利工程建设、水库调度及防洪部门预防处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水文资料整编中增加遥测水文数据给予了技术支持。

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功能发展

因为河流水情变化及雨情变化都是由多个要素共同组成的,目前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主要针对水情雨情数据的测报和分析,其它要素的测报和分析仍很简单,例如流量、水质监测土壤墒情及气象等项目,甚至采取人工方式采集,这不能满足新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些要素项目的采集仪器在其它地区也得到使用,并具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其中流量自动测验仪器还有了重大新突破,一些新型在线测验仪器的应用为流量的自动测报提供了支持,例如雷达流量采集仪、ADCP流量采集仪等[6]。而且在当前新疆地区对水资源的依赖逐渐加大,但是水资源缺乏及不均匀的水资源分布,日益突出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这也提高了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而水文工作对这些领域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因此需要加大采集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力度,使得自动测报系统的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所采集的水文信息更加广泛,为各相关部门的实际所需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此外,针对系统的分析功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随着新疆水文自动测报内容逐渐增加及水文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针对采集的水文信息内容也会愈加丰富、繁杂,要想得到准确完整的类型水文信息,就需要针对各自水文信息的特点采取对应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再加上对水量和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相关因子,满足各部分、各部门的使用需求,进而也要加强该系统的应用软件与其它软件的连接,从而提供出及时、准确、完整的水文信息,充分发挥出水文信息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5 结语

新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还需要不断发展,以先进技术和理念在现有的水文站网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的基础建设,使得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加强,可以通过丰富的经验加大站网密度的扩充,促进小河沟和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站网自动检测系统的建设,加大监测各用水部门的水质和水量力度,进而让水文自动测报网络覆盖范围更广、功能更完善,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介绍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工作流程,探讨新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模式,为促进新疆水文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疆,自动测报系统,模式,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凤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分析及建设[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3):21-22.

[2]朱春财.浅谈水文测报系统发展与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33.

[3]陈智,李波.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19):56-58.

[4]黄文辉.水文测报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汛减灾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47(5):19-20.

[5]李金楠,雷庆,张丹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伊春地区的应用特性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4):50-51.

[6]刘耀峰.GPRS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水利,2011,27(7):51-52.

自动气象站校准测报工作探析 篇2

1.1 协助人员安排与工具准备

应安排3名以上测报员 (包括站长或业务技术骨干) 到现场协助气象计量部门工作人员, 应有专人在值班室监控显示界面, 每分钟读取实时数据报给观测场的校准人员, 值班员最好不参加监控, 以免影响常规值班工作, 其他人员到现场协助[1]。提前准备好校准要用到的测量工具, 如卷尺、水平尺、挖地温场用到的锄头等必需用具。

1.2 通报与记录较准时间

由于校准时会产生异常数据, 台站要进行记录处理, 可能造成自动站整点数据有些缺测或不能按时上传, 故应将校准开始时间电话告知区局装备中心和信息中心。记下具体要素的开始校准时间, 便于整点记录处理和制作月报表。

2 数据处理和上传

2.1 把握校准影响的天气要素

在校准开始时, 值班员应清楚仪器校准会影响的要素 (表1) , 以便整点时能较快而准确地判断哪些数据异常, 并详细记录每个传感器校准的开始及结束时间, 以便过后数据维护、处理及制作月报表。

2.2 人工补测数据异常项目

对因校准而造成数据异常的项目, 应及时在整点前按规定时间进行人工补测。在校准期间会造成一些常规要素记录异常, 如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0 cm地温、5~20 cm地温等, 因此临近整点时要人工补测地温、干湿球温度、风向风速、气压等要素, 用来代替异常的自动站数据[2]。

注:由于所埋土层挖松, 故影响全部浅层地温数据。

2.3 正确上传整点实时数据

一是在自动站整点数据形成前, 应将通讯组网接口软件 (CNIS) 关闭 (即在任务栏右下角点击相应图标后选关闭) , 注意关闭前要确保前一时次数据已传出。二是整点数据形成后, 打开地面气象业务软件中的定时观测, 对错误或异常要素值分别用人工观测数据代替或按缺测处理, 对应的极值及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 (校准时产生大风数据应删除) ;在校准雨量传感器所产生的小时、分钟雨量数据应删除, 若校准过程有降水出现, 则小时雨量应用人工自记降水量代替。三是自动站温度、相对湿度异常时, 定时观测中输入“订正后干球温度后加*”, 湿球温度栏输入人工站相对湿度加“U”后, 点击“计算”, 求取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自动站气压异常时, 若自动站气压传感器与人工站气压表高度不同, 在定时观测中输入附温并输入人工气压表读数后加“H”进行计算。若高度相同, 可直接输入人工站本站气压 (非气压表读数) 加“P”进行计算;自动站2 min风向异常时, 改用人工站输入时可直接输入方位或对应的角度。四是对没有进行校准的要素, 判断为正常值的应维持原记录。所有数据处理完毕点击“保存”, 形成上传数据, 打开CINS, 即可上传自动站整点实时数据。五是打开通讯组网接口软件 (CNIS) , 检查数据是否上传成功。

3 编发气象报告

校准过程遇到编发气象报告时, 数据处理方法同上传整点实时数据处理, 这时应注意点开报文框左下角的“显示与编发报无关的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后, 再逐一进行处理, 特别是最高、最低温度和最低地温等要素极值的挑取, 如因校准影响极值, 则从实有自动站记录和人工补测的定时记录中挑选极值, 无降水时注意删除因校准产生的6 (24) h降水的编报量, 若雨量校准时有降水, 则改用人工定时降水量编发过去降水量, 并注意及时删除校准时产生的大风数据。编发报完毕应注意查看回执和数据上传情况[3]。

4 校准后工作

4.1 通报有关部门, 记录校准情况

校准结束后要电话告知上级网络和装备部门, 并重新启动采集器, 对采集器内存的异常记录进行清空。同时, 在当日值班日记交代该次校准情况, 并在气簿-1中备注各有关值的处理情况。此外, ASOM运行监控平台中的值班情况应登记校准情况。

4.2 校准结束后自动站各整点数值要与人工观测值作比较

校准完成后, 注意自动站与人工站整点要素值作比较, 其差值应达到:气压≤0.8 hPa、气温≤1.0℃、风速≤1.0 m/s、浅层地温≤1.5℃、地温极值≤2.0℃。气压、气温、风速校准结束后1 h内较容易稳定, 两站要素值较快接近, 但浅层地温因土层挖动的原因, 一般则要2 h或更长时间后才能稳定, 而人工站地温土层未经松动, 因此应在校准结束后注意观察地温值变化, 如两者间差异很大, 或变化无规律, 最好改用人工站数据代替[4]。

4.3 做好日数据的维护

校准完成后, 进入“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对该日异常数据的修改进行1次校对确认, 无错后选择保存。特别注意人工站补测输入值是否正确、雨量分钟数据是否删除、有关按缺测处理的值是否打缺测符号、各日极值挑取及极值时间是否处理妥当等。

5 制作月报表注意事项

制作月报表时应注意摘录校准当日气簿-1的备注, 影响到的要素统计值还应备注说明, 注意检查J文件中校准日各分钟数据的处理是否妥当。现场校准仪器备注应按区审核科要求的形式进行描述, 范例如下:BB/02/15时15分至17时40分, 区气象装备中心对自动站仪器进行现场校准, 造成J文件15时36分至15时59分气压分钟数据、15时42分至16时50分气温分钟数据、15时41分至16时30分相对湿度分钟数据、16时33分至17时25分风向风速分钟数据缺测;A文件16时温度、相对湿度;17时二分钟、十分钟风向风速;16—17时地面温度、5~320 cm地温、草面温度整点数据失真, 作缺测处理。缺测数据处理如下:A文件16时温度、相对湿度用内插法求取, 并反查水汽压、露点温度;17时二分钟风向风速用人工站数据代替, 十分钟风向风速作缺测处理;16时、17时0~20 cm地温用人工站数据代替, 40~320 cm地温、草面温度作缺测处理。该日40~320cm地温、草温、十分钟风速的24次日平均值用4次定时日平均值代替, 各要素日极值从实有的正常记录中挑取。17时气温、相对湿度J文件整点分钟数据用A文件相应的整点数据代替;17时风向风速J文件整点分钟数据用A文件二分钟风向风速的整点数据代替。16时20分至16时30分校准雨量传感器时段内无降水量, 故按无降水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王强, 刘刚, 岳建强.自动站现场校准产生的测报数据处理方法[J].贵州气象, 2010, 34 (3) :42-43.

[3]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改方案与实施 篇3

黄岗水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红坊镇境内, 是以灌溉为主, 结合发电, 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47平方公里, 总库容2800万立方米。

黄岗水库库区于1993年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根据流域布站要求与实际条件及考虑有利的通信条件, 确定该系统规模为1:1:5, 即1个中心站, 1个中继站, 1个水位+雨量站, 2个雨量站, 2个水位站。

2、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没与龙岩市洪水预警报系统联网

龙岩市洪水预警报系统于1999年4月在我库大坝建立了一个站点, 只能观测到大坝坝前水位、雨量。由于黄岗水库是龙岩市的重要中型水库, 担负着龙岩市防汛抗旱的重要责任, 水库的安危关系到龙岩市城区及下游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 龙岩洪水预警报系统在水库只有一个测站是不够的。必须与水库原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联网, 对水库流域内所有测站反映的雨情、水情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2 水库水源头无测井

黄岗水库水源头有2条小溪汇流入库。水库1993年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时, 没考虑在水源头建立水位-流量站, 因此在中心站不能直观反映上游来水流量多少, 而是靠用水量, 出流多少推求入库流量, 不能快速反应, 影响领导决策防汛调度。

3、技改的目的

根据市水利局、市防汛办的要求, 将水库测报系统并入龙岩市预警网络。必须在市防办接收到黄岗水库测报系统所有测站的信号, 增加建设水库水源头两个入库水位-流量站, 使市水利局、市防汛办, 能及时准确掌握黄岗水库的雨情、水情信息, 及时提供领导科学决策与调度, 合理利用水资源, 提高防洪能力, 减少洪水干旱灾害损失, 保证大坝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系统技改的方案与实施

根据系统改造的目的, 考虑到资金有限问题, 对水库原有系统仍保留, 新增水源头二个水位-流量站, 更换中继站、中心站部分设备, 便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4.1 勘察水库水源头水位站点

黄岗水库水源头有两条支流汇入水库, 一条西溪, 一条北溪。两支流控制面积42.2km2, 占水库集雨面积的89.8%。西溪发源于小溪凸山的南侧, 流域集雨面积27.3km2, 河道长度10.1km, 流域平均河道坡降81.3‰。森林覆盖率好, 通过勘查测量, 将测井站点选择在弯道上游约40m处的左岸, 测井高程:4 5 9.3 8 m。

北溪发源于蒙公山梁伞岽, 流域集雨面积14.9km2, 河道长度5.38km, 流域平均河道坡降92.3‰, 流域森林植被好, 山高坡陡, 洪水暴涨暴落。通过查勘、测量, 将测井站点选在入库口上游约200m处的右岸, 测井高程:4 6 2.0 m。

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推求, 采用实测中低水位的水位流量和调查的洪水位推求流量, 并根据各控制断面进行推求, 该成果与实际有些误差, 有待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

4.2 中继站技改方案

黄岗水库测报系统属第一代产品, 终端按传统4字节发送数据信息, 而市预警系统按8个字节格式发送数据信息, 由于水库测报系统与市预警系统存在着发送格式不同, 频率不同以及站号设置、区号、软件等不同,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1) 将黄岗水库测报系统各测站的频率f1保留, 修改站号, 该段站号是市预警系统预留的空号 (8 6 H~8 C H) 。

(2) 将黄岗水库中继站的C P U80C35芯片更换为4个字节与8个字节兼收的, 发为8个字节的, 并增设转发7区功能 (市预警系统设7区) 便可收到信号。

(3) 将黄岗水库中继站的发射频率改为市预警系统黄岗大坝测站的发射频率f2=224.800MHZ, 让水库各测站信号先到水库中继站, 再到市预警系统大石凹中继站, 最后到市预警系统中心站, 这样市预警系统便可以收到水库各测站信号。

4.3 中心站技改方案

(1) 将水库中心站的调制解调器的接收频率改为水库中继站的发射频率为224.800MHZ。

(2) 将水库中心站的前置机设置收发格式设置为收8个字节的。

(3) 将前置机站址范围进行重新设置。

(4) 修改系统软件, 增设西溪、北溪地址。

(5) 市预警系统软件增设黄岗水库各测站的站址。

5、建议

(1) 随着各级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缺乏宏观规划, 缺乏统一管理、重复建设的现象。我省中型水库已都建有各自的测报系统, 省、市预警系统在主要江河及中型水库、重要小 (一) 库也建立了站点。2005年底省防办又在中型水库建有一套水文数据采集系统。其实水库系统中继站技改后, 只需将市预警系统的黄岗坝头站的站号修改, 重新设置, 便可共用一套设备, 节省资金。

(2) 我市测报系统各类站点, 已达数百个, 设备维护非常重要。市、县没有专门的维修部门, 只依靠省里给予维护, 然而事故的突发性往往在汛期, 仅依靠省里一、两个部门在汛期往往忙不过来, 难以确保测报系统汛期正常运行。因此建议以市预警系统为主, 抽调几名兼职的维修人员, 组建一支维修的专业队伍, 在本市内实现快速反应, 以保证龙岩市各测报系统正常运行。

6、结语

自动测报设备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防汛调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采用自动遥测技术, 实现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传输控制、接收、写入数据库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最终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发布, 使得相关部门、领导、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掌握实时水情动态, 及时决策。九峰水库现有水位雨量观测设备落后, 已不能满足洪水预报和水库管理现代化需要, 为保证水库工程库汛安全, 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 所以要采用现代化防洪调度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 并且为水库的防汛优化调度和抢险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1、九峰水库简介

九峰水库位于钱塘江上游衢江支流厚大溪上, 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 距金华市区35km, 厚大溪流域面积170.9km2,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9.5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1806mm, 多年平均来水量1.398亿M3,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 结合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2、九峰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发

2.1 系统覆盖范围及站网布设

根据流域河道特征和水文气象特征, 九峰水库水情测报系统组网规模为1:5如表1所示, 即由1个中心站, 1个坝上水位雨量遥测站兼中继站, 1个入库水雨量站和3个库区雨量遥测站组成。

2.2 测报系统信息流向

信息流向是塔石、余仓二个遥测站信息需经中继站转发才能到中心站, 而郑家塔、入库站和坝上站的信号是直通中心站的。

2.3 测报系统的工作体制

系统采用自动式工作体制, 兼有通话功能, 自报式工作方式的遥测站平时处于值守工作状态, 当雨量或水位参数发生一个计量单位变化时, 遥测终端设备能自动上电、采集、处理和发送本站的水文信息, 实时性强, 能满足水库防汛、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的需要。

2.4 测报系统通讯方式优化

九峰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用超短波150MHZ频段, 满足系统组网和通讯质量要求。

3、主要设备选型

3.1 遥测站的主要设备

由水文传感器、遥测终端机、电台、天馈线、同轴避雷器、太阳能电源板、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等组成。遥测设备选型的原则是:具有系统所要求的各项功能, 满足系统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相关专业标准;选择设计定型的、经过长期应用考核证明是稳定可靠的产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 能防止一般的破坏, 在无人值守和就近管理相结合的条件下, 保证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各项指标符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的要求。雨量传感器采用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所防汛设备厂生产的JDZ05—1型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入库站适合建造水位测井, 宜采用浮子式水位计。选用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所防汛设备厂生产的WFH-2型细井式遥测水位计。

3.2 中继站

为节省费用, 中继站将和坝上遥测站组合为一个站, 除配置中继仪外, 天线、电台、电源与遥测共用。中继仪选用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所生产的ZSZJ-1型数据再生中继仪。该中继仪在设计上采用MOTOROLA公司生产的专用调制解调器芯片, Intel公司的CMOS单片机电路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频率锁定上电控制电路等技术。具有设计独特, 技术先进, 耗电低,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 配置灵活, 操作方便, 利于掌握等诸多优点。

3.3 中心站

中心站由控制仪, 数传电台、同轴避雷器、天线、稳压电源、主计算机、值班计算机、打印机以及中心站水情应用软件 (水情接收与查询) 组成。

3.4 电源和防雷接地

本系统的遥测站全部采用太阳能电池对免维护电池进行浮充的供电的方式。遥测站配置10W太阳能板和12V38AH免维护蓄电池, 为防止过充电或过放电, 还配置了充电控制器。由于工程地处山区, 是雷电高发区, 充分考虑避雷设计有保障遥测站正常工作减少损害。室外采用避雷针, 避雷针和引下线焊牢, 避雷针保护角为45度角, 天线、机房等设备均在保护范围内。

4. 水情测报系统软件

4.1 系统软件包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便于功能的扩展和修改, 并预留接口, 系统应用软件应主要由以下模块构成:

(1) 数据接收、处理、存储模块; (2) 开、关中继控制、中继状态查询模块; (3) 当前编码器显示、打印模块; (4) 当天日降水量、水位变幅显示、打印模块; (5) 显示、打印测站报文计数值模块; (6) 原始报文显示、打印模块; (7) 显示、打印降水量日、月报表模块; (8) 显示、打印水位、流量日、月报表模块; (9) 显示、打印人工置数模块; (10) 显示降水量直方图模块; (11) 显示等雨量线模块; (12) 日水位、流量过程线和当前水位流量分布图模块; (1 3) 打印输出水位、流量过程线及等雨量线模块; (14) 内存数据、历史数据及非数据文件双机通信模块; (15) 日数据修正模块; (16) 数据拷贝和数据文件删除模块; (17) 雨量站数据插补、月数据生成模块 (人工干预输入) ; (1 8) 显示系统通讯网络图及站名、站号对照表模块; (19) 系统概况介绍模块; (20) 水位告警处理及中继状态显示模块; (21) 数据文件及非数据文件检索模块; (2 2) 停机前数据处理及编码器值初始化模块; (23) 菜单控制模块; (24) 洪水预报和估报模块; (25) 显示、打印输出洪水预报成果模块; (26) 与电站监控计算机联机通信模块 (27) 数据及整编要求 (1) 水情系统中, 将各种显示打印统计报表的数据能导到EXCEL电子表格中。 (2) 提供水文资料整编的部分功能。 (28) 时钟调整模块等。

4.2 数据库平台选型

遥测数据的存储对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要求并不高。本系统采鉴于省水情中心及已建分中心均采用的是S Q L Server数据库, 同时考虑到SQL Server数据库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对维护人员要求低, 因此采用该数据库。因此遥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O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版。用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的具有以下优点:与水情中心及其它已建水情分中心保持一致, 总体上降低管理的技术难度。数据库服务器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 SQL Server可与其很好协作。SQL Server具有强大的备份与恢复功能, 有利于数据安全。支持事务、触发器、存储过程等高级功能。支持发布、订阅等功能, 支持数据库同步。SQL Server界面友好, 管理难度低。

5 结语

九峰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根据实际运行证明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改善了工作环境, 能使管理人员进行接科学决策和合理调度, 确保工程安全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使工程达到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目的。

摘要:为保证水库工程度汛安全, 合理利用水资源, 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 采用现代化防洪调度技术, 建成九峰水库水情遥测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必要性及对系统设备配置、主要特点、作了介绍和分析。

上一篇:几种患者的饮食护理下一篇:网络犯罪的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