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产品

2024-09-28

果蔬产品(精选9篇)

果蔬产品 篇1

近年来,日本及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我国商品制定苛刻的“绿色标准”,从而构成“绿色壁垒”。农产品是我国遭受绿色壁垒影响的主要产品,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我国蔬菜水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以鸭梨、荔枝、苹果等出口美国以及菠菜、蘑菇、黄桃等出口日本为主,同时近年来遭遇的“绿色壁垒”的案例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果蔬产品的正常出口贸易。

一、日美成为我国果蔬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主要地区

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是我国水果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2005年我国出口到上述四国的水果货值分别占同期水果出口总额的20.72%、17.64%、7.53%和5.53%;我国蔬菜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亚洲占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0%以上,其中日本又是最主要的市场,约占蔬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年需从我国进口各类蔬菜30多万吨,价值3亿多美元。但2005年以来我国对美国的蔬菜出口增长迅速。可见,日本及美国是我国果蔬产品出口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1.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制定现代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其法制建设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已经建立起结构完整、措施多样、功效显著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等。对入境食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和其他安全要求,我国对日出口果蔬产品就产生了壁垒作用。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遭遇“绿色壁垒”最大影响的就是对日出口蔬菜,蔬菜中又以菠菜为主,主要就是农药残留量问题。

近年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大蒜、蘑菇、芋头等产品不断冲击日本市场。1991年日本进口我国蔬菜37.65万吨,占日本蔬菜进口总量的29.9%;2000年日本进口我国蔬菜达117.51万吨,占日本蔬菜进口总量的比重上升为45.1%。2005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170.72万吨,出口金额16.28亿美元,占我国蔬菜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36.3%。我国对日出口的蔬菜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而且物美价廉,引起了日本广大蔬菜生产者的不满,要求限制进口我国的蔬菜。

因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中检测出毒死蜱残留超标,日本政府在2002年曾给进出口商发出通知自律禁止冷冻菠菜的进口。2003年2月解除对我国冷冻菠菜实施自律禁止进口措施,后因2003年5月检测到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再一次自律禁止我冷冻菠菜进口,在2004年6月,日本政府只是针对我国已登陆并强化实施了防止再次发生措施的27个加工企业解除了自律措施。2006年5月29日日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禁止销售含有未制定农业化学品含量超标的食品和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99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5万多个暂定限量标准,对涉及264种产品种类同时规定了15种不准使用的农业化学品。对于列表外的所有其他农业化学品或其他农产品,则制定了一个统一限量标准,即0.01ppm(即100吨农产品化学品残留量不得超过1克)。“肯定列表制”的实施,严重影响了我国果蔬产品的出口。

2. 美国:

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制定了一套体系完备、规定严格的绿色壁垒体系来保护本国市场,具有较强的贸易保护色彩。中国果蔬产品出口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上,主要以鸭梨、苹果、荔枝出口遭遇“绿色壁垒”为主。

美国在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方面,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对新鲜蔬菜的农药残留限量制定了98种农药620个限量标准。美国进境水果法案中,有很大篇幅分析进口水果对国内水果产业界的冲击,对进口苹果的检验有102项残留。这也是导致中国苹果、柑桔输美程序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如产品安全认证体系UL、FDA标准、HACCP计划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质量认证的管理体制是自由分散的体制,没有统一的国家质量认证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质量认证工作。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扣留农产品及食品记录统计,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仍是受到TBT和SPS措施限制较为严重的品种。2004年我国出口美国农产品及食品总扣留批次为816批次,其中蔬菜水果类产品被扣留次数高达440批次,排在第一位,占总扣留总批次的53%。

二、日美设置的“绿色壁垒”给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市场准入影响。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条件,使我国果蔬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河北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出口梨类产品的大省,其中以鸭梨出口量最大。近年来,鸭梨出口美国市场由于美国严格的检疫制度而一再受阻。2003年,美国提出发现我国鸭梨存在黑斑病而宣布全面停止进口我国鸭梨。后经多方努力,2005年4月22日,中美双方正式签署《2005~2006年度中国鸭梨输往美国的植物检疫工作计划》。但2005年9月,美派专家来华针对鸭梨黑斑病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有8个果园的果实出现了Alternaria spp.的感染症状,因此美国继续禁止进口中国鸭梨。2005年12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卢厚林司长带队赴美参加双边植检会谈,并签订《2005~2006年度中国鸭梨输往美国工作计划》补充条款,历时两年的鸭梨输美禁令得以破解。补充条款的签订使我国鸭梨恢复出口美国又有了新的希望,但前景仍不容乐观。新规定的出口实验必定是对我国鸭梨出口企业的严峻考验,抽查比例的加大无疑提高了出口门槛儿。

2. 出口成本加大。

我国果蔬类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需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以及花费大量的财力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产品的成本大幅度提高。2005年5月29日,日本实行了“肯定列表制度”,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约为200项。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使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承受。由于农药残留标准设定累计农药数将扩大到540项以上,相对现行标准检测项目势必有所增加,进而加大了出口商的检测费用,抬高了产品的成本价,降低了价格优势。

3. 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近年来,因“绿色壁垒”问题导致出口农产品遭退货、扣押、销毁、索赔、终止合同等事件十分突出。2001年~2005期间,我国输美鸭梨多次由于检疫不合格而遭到退货,由于出口美国鸭梨采用40英尺高冷集装箱运输,沿途进行冷处理,费用很大,如果遭遇退货,单单来回运输费用要超过鸭梨价值的2倍,给出口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山东省是我国出口蔬菜的大省,近年来,由于中日蔬菜贸易摩擦,导致一些出口产品严重积压,山东安丘产的大葱由1.2元/公斤的日商收购价跌至0.1元/公斤转为内销。

三、跨越日美“绿色壁垒”的对策

1.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及“品牌”战略。

所有果蔬出口企业都要认识到当前“以质取胜”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要让我国广大菜农及果农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合理施肥及喷洒农药。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诸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本身就是铸造品牌的企业行为,会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2.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国际认证。

实施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产品优化,培养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途径获取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的审核注册,已经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应大力推广ISO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相关认证。山东省莱阳龙大集团早在2 0 0 3年就取得了ISO9000、HACCP的国际认证,并取得了美国AIB的认证,从而拿到了山东冷冻蔬菜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3. 政府应全方位服务果蔬产品出口。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全方位为果蔬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出口企业服务,在建立相关法规、出台优惠政策、加强信息的收集传送、农药化肥的管理、新产品的研制、科学技术的应用、检验检疫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日本实行了“肯定列表制”后,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我国国内的相关标准相差甚远,我国目前仅制定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如果达不到“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我国的农产品将被阻挡在日本海关之外。所以,政府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调整我国的农残技术标准,出台技术法规,倡导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以应对日本的“肯定列表制”。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应加大科技研发力量,为果蔬产业的生产、加工提供技术支持。由国家农业部、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支持,北京佳农新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生产销售的“有机磷降解酶制剂”生物技术正式投入生产领域,其产品“比亚有机磷降解酶”预计2007年年底生产将达到1404吨,将解决最少125万吨蔬菜水果的残留农药降解问题。

4. 加大行会建设。

以美国“新奇士”为例,它是美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柑橘联合协会之一,有6500多个柑橘种植者会员。该协会拥有强大的经济势力和庞大的信息量,使“新奇士”在国际市场上始终独树一帜,柑农只管种植和收获,剩下的就是等着收钱。我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广泛存在,大部分果蔬业未建立行业协会,有的虽已建立,但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重点规范行业协会组织,使之在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加强统一,共同规避“绿色壁垒”。

5.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了解国际上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检验检疫制度的实施及立法的相关信息,给果蔬类企业建立动态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及防范机制,及时向行会或企业发布预警通知,并运用法律手段制定对策。

参考文献

[1]易法海:“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措施”.国际经贸探索,2001.4

[2]张德纯刘中笑:“日本“肯定列表制”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中国蔬菜,2006.3

[3]赵海燕:“中日蔬菜贸易摩擦及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5.8

果蔬产品 篇2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果蔬含有人类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其生产却存在着较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及果蔬本身的易腐性。据相关统计,现阶段我国新鲜果蔬的腐烂损耗率较高,水果为30%,蔬菜达到40%~50%,而发达国家平均损耗率不到7%。因此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果蔬进行保鲜及加工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国际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保鲜技术发展很快。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新的技术、新型设备不断出现,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体系逐步确立,从而为促进我国果蔬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经济社会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水果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长期以来人们将重点放在采前栽培、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对于采后的保鲜与加工重视不够,再加上产地基础设施和条件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地果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果品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果蔬产品缺少规格化、标准化管理,销售价格只有国际平均价格的一半;除此之外,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比例不当,缺乏适于加工的优质原料品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果蔬业的发展。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果蔬的保鲜和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达国家均把产后贮藏加工放在首要位置,而我国大多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因此果蔬的损失较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果蔬采后保鲜和加工领域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除了保鲜和加工带来的高附加值,仅减少现有果蔬的损失,就可以为社会带来近千亿元的效益。更何况在我国加入wTO后,果蔬产业是科技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使其生产的鲜菜、鲜果成本售价很高。所以果蔬产品是最有希望打入国际市场的大宗农产品之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因此,提高果蔬品质、发展果蔬保鲜和加工业既是我国果蔬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我国农产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总论 1.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概况

1.1.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名称

1.1.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单位

1.1.3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1.5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性质

1.1.6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期 1.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编辑依据

1.2.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编制原则

1.3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背景

2.1.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产品背景

2.1.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提出理由

2.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必要性

2.2.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3.1产品市场现状

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规模 4.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产品方案

4.3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选址

5.1.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地点

5.1.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选址意见

5.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3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5设备投资估算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14.6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14.7资金筹措

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15.5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结论 17.2果蔬系列产品保鲜加工项目建议

果蔬产品 篇3

关键词:蔬菜;质量监测;趋势分析;潜江市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119-02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提出要“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油料、优质棉花、优质蔬菜、优质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总面积2 004km2。2014年,全市蔬菜生产种植面积14.5khm2,总产量超过65万t,年人均蔬菜产量930kg[2-5]。近几年来,潜江市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管农业投入品,大力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把好农产品生产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占有率不断提升。2014年底,全市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总数116个,“三品一标”基地总面积36.1khm2,占全市耕地面积52.35%,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28%;“三品一标”产量22.53万t,占食用农产品总产量29.95%;“三品一标”总产值21.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46%[6]。同时,狠抓了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上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监测,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有效提高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7]。

1 总体监测结果

2011年来,潜江市共抽检各类蔬菜样品总数31 353个,其中不合格样品数145个,平均合格率为99.54%。其中:2011年抽检样品6 024个,2012年抽检样品8 026个,2013年抽检样品8 268个,2014年抽检样品9 035个。从检测结果看(表1),2011年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品47个,总体合格率为99.22%;2012年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品45个,总体合格率为99.44%;2013年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品为32个,合格率为99.61%;2014年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样品为21个,合格率为99.77%。可见,抽样样品总体合格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3.2 原因分析

3.2.1 绿叶菜类蔬菜易于吸收农药 绿叶菜类比果菜类蔬菜细胞表皮的腊质层薄,叶表皮上气孔数量比果菜类表皮气孔数量多,吸取的农药自然比果菜类蔬菜多,而农药也往往是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所以最容易受到污染。

3.2.2 农业投入品监管机制不健全 由于部分菜农缺乏专业知识,加上不良农药生产厂商为了提高药效故意混配、添加隐形成分,导致蔬菜农残超标。

3.2.3 忽视农药安全间隔期 国家对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都作了规定,但是在生产中往往被菜农忽视,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 潜江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纳入财政常年预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的违禁农药产品行为,从生产源头加强管理;并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促进农业“三品”产量不断提升,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2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关 各监管单位技术人员要积极向农产品生产、销售人员和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禁止销售和使用甲基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向农产品生产、销售人员传授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知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制剂和生物制剂。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使用农药的安全意识,提高在农产品生产中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自觉性,自觉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

4.3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蔬菜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兴办蔬菜科技标准园区,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二是在现有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市-镇(处)-村(专业菜地)-组(科技示范户)”4级技术服务网络,积极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广普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和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蔬菜質量标准;三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机制,逐步形成蔬菜销售、配送、批发集散中心,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参考文献

[1]康学鹏.坚决执行“四最”确保“舌尖上的安全”[EB/OL].(2013-12-26)[2015-01-25]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3/1226/c241220-23953183.html.

[2]潜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潜江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潜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潜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潜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潜江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潜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潜江调查队.潜江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孙继成,关故章,何家海,等.潜江市“三品一标”开发运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20-321.

[7]陆海荣,蒋冬荣,黄元芳,等.桂林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288-290.

[8]薛志成.生产“放心菜” 须用“放心药”[J].致富与农资,2008,11:18.

果蔬产品 篇4

随着互联网和农业高科技的发展, 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 特别是加入WTO后, 国外农产品大量的涌入, 农产品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 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渠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纽带, 是产品和经营者的生命线。然而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渠道行为、渠道关系等还是经营者的基本渠道, 伴随国际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变化, 传统销售渠道表现在效率、成本和可控性等方面的劣势越来越突出, 迫使经营农产品的企业必须进行销售渠道创新。以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等为代表商业企业, 迅速依靠渠道创新成为产业链中的主导者和佼佼者。市场环境迅速变化迫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成为当前农产品销售主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 位于甘肃东南部。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 总人口363万人。天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 年平均降水量491.7mm,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春季升温快, 秋多连阴雨,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这些优良的自然气候为果蔬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天水地区的果蔬产品主要有:花牛苹果、辣椒、盘龙 (韭菜) , 蜜桃、樱桃、花椒、葡萄以及大麻等。这些果蔬是天水农业的拳头产品, 驰名中外, 质量上乘, 为天水地区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也是天水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势之一。2012年天水地区果园面积122.06万亩, 比2011年同期增加1.61万亩, 增长1.34%。全区共完成果蔬产品产业基地建设35.26万亩, 其中:苹果19.93万亩, 核桃13.43万亩, 大樱桃0.66万亩, 葡萄0.31万亩, 桃1.21万亩, 其它0.28万亩;新增千亩基地70个。其中:秦州区9个, 麦积区10个, 秦安县13个, 甘谷县5个, 清水县21个, 武山县7个, 张川县5个。到2012年底, 天水地区共建成气调库25座, 恒温库132座, 简易库149座。新增果蔬产品贮藏量5.57万吨, 贮藏能力达到53.39万吨。

1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销售渠道的主要形式

1.1 批发市场渠道

目前天水地区的果蔬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是通过批发市场这个购销平台, 从农户到消费者, 全市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200多处, 形成了以购销公司、中介组织、运销专业户为主的运销队伍, 大量农产品直接进入全国30个大中城市, 有20多种农副产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水瀛池、武山洛门、秦安北大、麦积东部、甘谷冀城五个国家定点批发市场, 年交易量大约9×104t, 交易额达10亿元。武山洛门森源蔬菜果品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经营以蔬菜为主的个体工商户达300多个, 固定摊点1000多个, 每集客商装载蔬菜车辆达500多辆。

1.2 现代超市渠道

超市是中国近10年兴起的零售业, 也是果蔬产品的营销渠道。目前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各个社区都建立果蔬产品的便民小型超市, 个别蔬菜政府统一投放, 以最低价格。2012年10月天水秦州区首家“农社对接”农产品直销超市开业, 这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牵头, 合作社自己出资兴建的超市, 开创了秦州区“农社对接”的新平台。

1.3 直销渠道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采用直接建立客户终端群, 方便消费者。如直接和学校、医院、宾馆等建立果蔬产品上门服务,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1.4 外销渠道

通过与境外采购商进行合作, 将果蔬产品销往国外。

2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销售渠道是天水地区果蔬产品经营者的主渠道, 可是面对市场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环境变换, 传统销售渠道在效率、成本和可控性等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日益突出。果蔬产品从产地一总经销商一、二级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的传统销售渠道, 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 渠道成员只追求利益最大化, 缺乏长期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关系, 企业信誉程度不高,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流通渠道的主体规模问题

目前, 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主体主要是由农户、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个体户组成的主体, 特点: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抗风险能力很弱, 市场竞争能力很低, 这种复杂的营销渠道环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2 流通渠道的组织程度低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销售渠道的组织缺乏系统化, 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流通渠道的组织化。而且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成员数量庞大, 规模层次不齐, 一般以小规模为主, 彼此组织松散。

2.3 流通渠道效率低

果蔬产品流通渠道效率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表现。首先对于流通时间来说, 与工业产品相比较来看, 总体农产品流通时间相对偏高, 主要原因是渠道中的中介成员较多, 产销流通链条过长, 加上渠道成员之间组织程度低, 因而流通时间相对偏高。其次, 果蔬产品的流通半径比较小, 主要归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分散性等特性。然而消费者对果蔬产品的需求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所以果蔬产品需要经常进行区域流通和运输。从而形成了果蔬产品在产地供过于求, 而在销地却是供不应求, 价格也是随供求关系而波动。

2.4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看, 农村道路的70%以上属于路面宽7m以下、没有任何交通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种隐患的乡村道路, 在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建设。总体来讲, 农村交通运输线路短少, 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二是农产品运力不足。首先是农村总运力不足, 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其次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 致使一部分易腐产品积压在产地, 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 适宜于农产品运输, 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 无法大规模运用。三是储存条件不足。有些农产品从生产、采购到终端消费需要多次储存, 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目前, 我国农业仓储容量不足, 库点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规模小, 且仓型与机械设备水平低, 储存方式与运输方式不适应, 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四是流通加工水平低、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数产品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 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不足。以烘干为例, 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 利用干燥设备仅仅能够处理四分之一, 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效率低下。

2.5 销售渠道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传统销售渠道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消费者获得产品的方式多样化, 企业的分销渠道选择多样化, 网络营销模式逐渐进入消费者的销售渠道。

3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的对策

3.1 营销渠道协同关系的创新

天水地区果蔬产品销售渠道组织程度低, 规模小, 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必须建立“协同式渠道”、“伙伴式关系”, 促使传统的渠道关系由交易型向关系型转换, 这样可以提高整条销售渠道的质量和效率。

3.2 营销渠道模式创新

营销渠道模式选择是动态, 市场环境变化多样,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需要不同的营销渠道模式, 拓展多种营销渠道, 就可以分散风险, ,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例如戴尔公司在美国与会员仓储式零售商Costco建立协议, 在其店内对戴尔公司的某些产品实行销售, 而惠普商用市场的渠道模式早期采用“惠普一全国性分销商一二级代理一终端代理商”模式, 为适应市场选择“惠普一区域分销商一终端代理商”的模式, 取消二级代理, 精简了渠道的层次, 加强重点客户直销的力量。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在探索复合营销渠道模式, 例如专卖店、行业直销、分销三位一体的复合渠道。可是这种复合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还并不成熟, 随着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逐步深化, 复合营销渠道会逐步趋于完善。

3.3 营销渠道终端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需求千差万别, 个性化需求逐渐凸现, 所以对果蔬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变化。营销渠道终端在考虑整条果蔬产品渠道的同时, 应该考虑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果蔬产品特征, 从而细分市场, 有目的选择零售终端。例如:西门子、海尔及美的等企业取胜的渠道在于客户终端, 也是家电厂家常用的渠道模式。

3.4 营销渠道多路并用创新

现在通过营销流程和管理方式调整、改进, 发挥通路关系、配送体系、销售人员和促销配套等方面资源效用, 从而实现通路效率提高和节约营销费用。这对于品牌多样化和一牌多品种的企业来说是通路整合问题。

3.5 营销渠道商的专业化

现在许多企业自建销售渠道, 通常以制造企业为投资主体, 建立专卖店和零售店, 进行自有品牌的产品销售。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供应链的逐渐渗入, 专业渠道商逐渐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但是商业渠道商的网络覆盖面和普及率相对比较低, 专业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天水地区的果蔬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是传统的批发市场渠道、现代超市渠道和直销渠道, 面对市场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环境变换, 传统销售渠道在效率、成本和可控性等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天水地区农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必须完成协同关系的创新、模式创新、营销渠道终端的创新、营销渠道多路并用创新和营销渠道商的专业化, 最终实现果蔬产品营销渠道的效率和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李穗豫.蔬菜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研究—以广州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8) .

[2]兰苓.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祝振华.新疆特色果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以红枣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3) .

果蔬产品 篇5

1 生产控制

1.1 农药残留

农药在实际的生产中主要是应用在预防和控制生产中产生灾害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 我国的农药生产量在世界排名首位, 在使用农药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用量、时间和次数超标的状况, 这样的状况会严重的影响到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及安全。

1.1.1 原因分析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通过很多作用的共同影响残留在土壤或者是转移到蔬菜当中, 这样也就形成了农药残留, 蔬菜表面会有10%到20%的农药残留, 这一部分防止了病虫害对蔬菜和水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另一部分也就直接进入到了根茎叶当中。

1.1.2 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就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蔬菜或者是水果中的农药成分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 在提取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振荡法和琐事提取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 而净化的方法也有很多, 主要有柱层析法和磺化法, 浓缩的方法也有很多, 经常用到的有蒸发浓缩的方法和反渗透浓缩的方法。, 而检测的方法也有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法。

1.1.3 解决对策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 其次就是要根据靶标生物的特性去选择更加合适的药物, 再次是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 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使用的时候应该对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最好能轮换使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其自身的优势。

1.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

1.2.1 原因分析

长时间使用有机化肥会使得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大量增加, 同时全氮的物质含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样就会使得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不断的增加, 地下水污染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会使得农产品本身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1.2.2 检测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和电化学法, 色谱法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1.2.3 解决对策

人体当中有80%以上的硝酸盐都来自于蔬菜和水果, 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蔬菜和水果当中含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首先是应该选择一些硝酸盐和亚硝酸亚堆积相对较少的品种, 蔬菜和水果不同部位的吸收能力都是不同的, 而且这种差异非常的明显, 通常是根的含量最高茎叶次之最后是果实。其次是要合理的安排施肥的结构, 选择适合的氮肥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对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再次是使用化肥的时候, 应该使用效力更好的氮肥和抑制剂, 尽量提高氮肥的使用深度在比较早的时间进行施肥, 同时还要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去调节光照、水分和温度。最后一点就是要对收获的时间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同时还应该根据作物实际的情况提前做好预处理工作。

2 采后控制

蔬菜和水果在生产流程中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它也是保证蔬菜和水果安全和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注意对风险的控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风险, 因此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2.1 原因分析

农产品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 有来源于原料中的有害微生物或病原菌毒素等, 也有来自于加工、包装、储藏等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或病原菌毒素等。

2.2 检测方法

细菌总数快速计数一直用标准平板计数法, 但此法颇费时间。现已建立一些新方法来提高检测效率, 如自动旋转平板计数法、等格法、紫外光显微镜快速计数法、“即用胶”系统计数法和皿膜系统。微生物快速检出和鉴别方法有阻抗测定法、放射测量法、微量量热法、荧火虫-荧光素酶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接触酶测定仪法、气相色谱法。人们还研究出DNA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质谱分析等方法, 使微生物检测朝着更灵敏、更有效和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2.3 解决对策

微生物控制方法应根据微生物侵染特点, 在采收、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进行预防和治理。①注意工具的清洁卫生, 避免果蔬产生机械损伤, 专业培训采收工人, 做到实时监控其身体健康状况;②果蔬深加工过程微生物控制, 完善深加工灭菌条件;③采用合理的冷藏技术, 严格控制储运温度, 避免机械伤害。

2.4 添加剂使用

2.4.1 原因分析

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后由于受物理、生理和病理等因素影响而受损严重。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中, 保鲜剂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技术及常温下的一项独立技术而被广泛采用。保鲜剂主要有化学防腐保鲜剂、生物防腐剂、天然防腐保鲜剂、生理活性调节剂、涂膜保鲜剂和乙烯吸收剂及作用抑制剂。化学合成物质作为保鲜剂有较好的保鲜防腐效果, 但很多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存在致癌、致突变毒性。

2.4.2 检测方法

保鲜剂残留量测定法主要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等。

2.4.3 解决对策

保鲜剂使用原则为:①优先选择天然保鲜剂;②根据作用效果选择保鲜剂;③根据储藏技术选择保鲜剂;④严格控制保鲜剂用量。此外应注意:①保鲜前的农产品质量必须良好;②适时使用;③适量使用;④注意储藏温湿度。

2.4.4 臭氧保鲜

臭氧能杀灭微生物、抑制新陈代谢, 无残留且不积累任何有毒物质, 在一定程度上可降解果蔬表面微生物毒素及农药残留。目前关于臭氧保鲜的研究不多, 但已知其局限性:一是其杀菌效果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不同果蔬种类宜在不同温度、湿度和臭氧浓度下进行;二是当果蔬处于密封包装时, 冷库使用臭氧保鲜时效果不大理想;三是臭氧对眼睛、皮肤、呼吸道具刺激作用;四是臭氧使用浓度过大会引起果蔬表面质膜损害, 使其透性增大、细胞内物质外渗, 导致品质下降, 加速果蔬的衰老和腐败等。

3 结论

在果蔬等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都对其质量和安全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 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做好质量和风险控制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相关的制度方面也应该更加的完善, 从而做好监督工作。

摘要:当前,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 所以在蔬菜和水果的在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也是防止其出现质量和安全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为了对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本文主要分析了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韩禹.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蔬菜, 2010 (5) .

果蔬产品 篇6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已从温饱型逐步转变为营养调剂型, 对诸如蛋、奶、蔬菜、水果等冷链运作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 “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食品消费的主导趋势。

北京市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本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早在2010年1月, 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针对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方案。然而, 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运作不容乐观。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 我市水果在批发市场的成交量从2003年的281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816万吨, 增长率达到190%。其中, 仅有不到一半的水果能够做到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 而到了销售环节, 90%以上的水果是在常温下销售的。蔬菜的冷链物流情况甚至更糟。我市蔬菜在批发市场的成交量从2003年的562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1336万吨, 增长了138%。考虑到成本问题, 配送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冷藏车, 只有部分价值高的蔬菜在夏季运输时使用冰袋、冰壶来达到降温保鲜的目的。

二、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1. 各部门对冷链的温度控制关注不够。

虽然国家在果蔬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都有规定的温度标准, 但企业在运作过程很少按照标准执行。目前, 北京市的便利店、超市或大卖场, 大多在常温环境下装卸低温食品, 因为没有专门的装卸场所。一些冷藏车为了节省费用, 在运输途中擅自调高制冷温度, 甚至不开制冷机, 这都导致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2.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缺乏信息共享。

有资料显示, 北京市超过55.2%的企业都拥有管理信息系统, 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的不超过40%。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是独立的, 仅在订单管理部分有衔接。很多企业做出入库记录依靠人工填写单据的模式, 而将WMS闲置, 这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此外, 有些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 无法做到食品的可追溯机制, 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

3. 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不够合理。

在北京, 很多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店铺的分散区域跨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配送往往造成运输距离过远、运输成本过高的不良后果;另一种是店铺相对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配送又会导致人力上的浪费。配送中心的选址关系重大, 如果在途中耽误过多的时间, 会直接影响生鲜食品的最佳保质时间。

4. 共同配送中心利用率低, 缺乏冷链物流网络观念。

在北京, 冷链企业之间缺少合作, 尚没有建立大型冷链物流网络的意识, “共同配送”模式应用较少。现有的冷链配送大部分是厂家与零售企业之间的直接配送。配送点多而分散、配送量小、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 不但会造成配送效率低下, 也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着手解决。

1. 加强对冷链设备温度的重视。

首先, 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 (尤其是温度控制方面) , 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 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其次, 重视食品来源地的同时要重视销售的交接环节。此外, 要提高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感, 培育和引用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加快冷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果蔬冷链物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 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 推广应用条型码、仓库自动管理系统等技术, 提高企业信息处理能力。要建立果蔬冷链过程信息的报送、交换责任机制, 提高监管部门对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3. 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选址。

在配送中心的选址中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首先, 配送中心要考虑人口较多、客户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 如超市和零售店, 因此配送中心应选择在郊区位置。其次, 配送中心还要考虑到交通运输条件, 应选择靠近交通枢纽的地区, 如高速公路和铁路货运站等地。

4. 树立冷链物流网络的观念。

要使企业明白建立冷链物流网络是冷链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是保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同业整合、注重与生产企业结盟, 从而达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目的。

四、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冷链物流水平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解决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的耗损问题不但有利于降低果蔬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增加果农、菜农的收益, 促进北京市果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果蔬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旗.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现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 (35) :27-30.

[2]李佳洁, 徐然, 李江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 (1) :35-40.

[3]史何新, 米志广, 侯瑞锋.北京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14 (8) :124-126.

果蔬产品 篇7

1 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通常情况下, 果蔬农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生产和采后2个方面, 因此, 必须通过这2个方面分析影响果蔬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1.1 生产控制

研究发现, 在生产控制过程中, 影响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农药和肥料的不科学使用, 造成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以及亚硝酸盐和重金属超标。

1.1.1 农药残留

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 为了有效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草、虫, 调节农作物的生长, 人们往往会在农产品的生长期间喷洒农药, 但有时会出现农药使用的剂量、次数以及时间不恰当的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农产品中出现农药残留, 为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留下隐患。为了有效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地遵循《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确保适量、适时、适法的使用农药。另外, 应该鼓励相关企业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 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教育力度和普查力度, 将农药残留的危害降到最低[3]。

1.1.2 亚硝酸盐和重金属超标

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为促进农产品的正常生长和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 人们往往会使用磷肥、含磷复合肥和有机肥。这些肥料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质的含量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频繁的施肥之后。由于这些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物质不能得到彻底的分解和吸收, 就会被植物吸收, 造成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4]。所以, 为降低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 一方面在对农产品进行施肥管理时应该科学的调整施肥的结构, 准确把握施肥的周期和施肥量, 尽量的采用长效氮肥和氮抑制剂;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对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动态监测, 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安全保护体系[5]。

1.2 采后控制

通常情况下, 果蔬农产品采后的加工、包装等工作的不恰当都会给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 在果蔬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 由于卫生条件不规范会导致这些农产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影响其质量;又如, 在包装的过程中, 为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 通常会添加一些添加剂, 而这些添加剂一旦剂量不规范就会严重危害果蔬农产品的质量。所以, 为保证果蔬农产品在采后阶段的质量安全, 一方面要加强对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的监督, 降低微生物对农产品的污染, 另一方面, 要合理的选择使用的添加剂,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 将添加剂对农产品的质量危害下降到最低。

2 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

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应该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确定该农产品的最佳喷药和施肥的时间。同时, 要加强对农药以及肥料投入的监督。首先, 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和肥料, 有效预防果蔬农产品出现农药残留和亚硝酸盐、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其次, 积极向果农宣传相关的果蔬农产品生产知识, 使果农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 保证果蔬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实际的需求[6]。最后, 监督部门应该加强联合执法检查, 特别是工商局、质监局以及农业执法大队等, 这些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的执法力度, 使在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2.2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的培训

现阶段, 虽然针对果蔬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实际的果蔬农产品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没有充分贯彻, 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加强相关政策的执法力度, 保证相关的政策和质量安全体系都能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 从法律层面上为保证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依据。另外, 为进一步保证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果农的标准化技术培训, 定期对果农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保证果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标准性和科学性, 避免果蔬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3 结语

无论是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阶段还是在采后阶段都存在着许多影响其质量安全的因素, 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加强对影响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研究, 并以此为依据, 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只有这样, 才能使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才能为人们平时的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现阶段, 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 而是开始加追求饮食的健康,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保证食品安全, 必须加强对果蔬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 特别是在果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 必须要加强质量安全的风险控制, 将影响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下降到最低。基于此, 对影响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万俊毅, 罗必良.风险甄别、影响因素、网络控制与农产品质量前景[J].改革, 2011 (9) :78-85.

[2]徐娟娣, 刘东红, 舒杰, 等.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浅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0) :11-15.

[3]吴昊.果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风险控制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6) :57.

[4]霍红, 樊千语.果蔬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7) :124-129.

[5]文晓巍, 张蓓.粤澳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 :309-312.

果蔬产品 篇8

一、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利益共享原则

果蔬类农产品与工业产品有本质不同,果蔬类农产品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分散性特点,也正因为这样使得从事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参与者面临诸多风险,例如:经营风险和利益风险。基于此,如何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情况下,满足消费者不同程度需要并实现多方农产品生产利益者共享,这是现阶段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同时也是当前德州市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条件之一。

(二)整体系统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看,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是由多个方面所共同组成的,并且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在建设现代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模式中,我们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站在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角度出发,将物流体系中的整体效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州市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立。同时,由于德州市各个区域内的水果、蔬菜类的产业与相应的产业发展程度不一样,这样就使得果蔬类的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情况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其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只有以系统性和整体作为物流体系的前提,才能有效地促进德州农产品市场的形成,我们可以将德州市的不同果蔬物流形式进一步整合成为高效运行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德州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发展。

(三)协调发展原则

上面也提及到,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涉及范围尤为广泛,例如: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以及加工服务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建设,甚至于在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中都有所涉及,并非从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相反其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工程。基于此,德州市在优化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模式时,一定要充分借助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持续推动德州市现代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步伐。

(四)资源整合原则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产业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经验。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物流资源由不同主体掌控,相互割裂问题时常发生。基于此,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过程中,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外,还需要政府调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和调控,例如:兼并、重组、收购等其它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性提高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效率。

二、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果蔬类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

纵观美国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但是在其农业领域存在大量农业合作组织和大型公司。农业合作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销合作社。但是这类“组织”在德州市很少见。近几年,德州市政府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关乎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政策措施,其初衷和目的在于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和农贸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就德州市整体而言,从事果蔬类种植工作的大多都是农村个体,也就是说其只能从事简单运输业务,这是造成农村果蔬类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人才短缺

在德州市的部分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视物资生产,忽视了物流流通的重要性,再者就是缺乏对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农业和农村发展也同样如此,熟练掌握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各项流程的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据相关调查显示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人才短缺比例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虽然德州市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很多,但是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养高的人才稀缺,加上并未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这是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三)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缺乏约束

新形势下随着德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德州市因果蔬类农产品质量不过关所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例如:“毒”蘑菇、爆炸黄瓜等,据山东省卫生部公布本省食物中毒情况:2014 年,食物中毒案件共计87 件,其中中毒人员532 人,死亡人数高达45 人。就当前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安全检测和监督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缺乏约束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损耗率高、效率低

众所周知,果蔬类农产品货运量比较大,受外在因素影响加大,因而其对运输设备提出了高层次要求。但是就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状况来看,专用运输果蔬类农产品的工具比较缺乏,运输技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果蔬类农产品大多依靠中型卡车运输,因缺乏保护,致使果蔬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给相关利益者造成重大损失。此外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储藏水平有限,并未采用先进冷藏设备,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中必要的“冷链物流”并未建立,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效率。

三、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策略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学引导发展,这就要求德州市政府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原则,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便于农民了解德州市政府政策,观察市场发展态势,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主要是考虑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就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缺乏足额的启动资金和先进技术,难以满足农村合作社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政府为其提供多渠道信贷服务,通过资金支持促使其技术创新,有助于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进而促进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养优质人才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获悉,在美国有高达92%以上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在美国物流公司工作,在其中都担任管理者职务,硕士学历及以上占总人数的41%,持有配送工程师或是仓储工程师相关证件的人员高达23%。在荷兰物流企业更是如此,其就职人员基本都拥有岗位证件。基于此,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要想获得更深层次发展,首要条件便是培养优质人才,为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例如:可同高校合作,物流企业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岗位,高校为物流企业输送人才,促进共同发展。德州市蔬菜物流企业也可不定期组织人员予以培训,促使其更新物流理念,对农产品物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再者,从制度层面上来说,对相关物流从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这样有效防止了因物流人员综合素养偏低而阻碍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象的出现,为更好作用于物流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新形势下德州市政府必须依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环境。从宏观角度上,对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规范化处理,将配送环节流程化、步骤化并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严惩那些违反物流市场规则的物流企业,为各个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再者,由于全市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而然不同地区农产品物流水平也会存在差异,需要德州市政府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地区差异优惠政策、农产品受损政策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法规,为农村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简单支撑。

(四)进行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与结构创新

德州市进行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组织形式与结构创新,有助于培育果蔬类农产品一体化、农产品储运等中心组织,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情况下,极易形成第三方物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情况下,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而且还在原有基础之上降低了物流成本,进而实现由传统“多流合一型”向现代“物流分立型”的巨大转变,确保果蔬类产品的新鲜程度,节约物流费用的同时,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帮助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新形势下德州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要想获得更深层次发展,除制定行之有效发展战略外,还要求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并及时改正,根据自身需要不断优化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呈现出直线增长态势,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农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所欠缺的无非是技术和经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现代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新形势下德州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要想获得更深层次发展,除制定行之有效发展战略外,还要求其及时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并及时改正,根据自身需要不断优化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州市,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谢梅芳.浅析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6):12-16

[2]孙迪迪.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1):23-27

[3]张晓梅.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0(1):45-46

[4]周雄.山东省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探析[J].武夷科学,2013(5):23-25

果蔬产品 篇9

1.1 北京果蔬类农产品的供应现状

目前,北京果蔬类农产品呈现出外埠主导、本地补充的局面。2010年,外地进京的水果、蔬菜量分别占到全市消耗总量的94.2%、83.4%,外地进京的果蔬类农产品经批发市场流通量达80%,批发市场在北京果蔬流通中作用仍然较大;北京本地果蔬类农产品经超市的流通量达50%,而且部分实现了“农超对接”。

1.2 北京市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模式

本文调查了部分果蔬类农产品流通主体并参考北京农产品流通相关论文,总结出四种北京果蔬类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具体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

1.3 北京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市场分析

目前,北京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市场处于较混乱的状态。现有的农村合作组织受政府直接领导、独立性较差;农产品批发市场很少提供价格形成、传递信息、农产品集散服务;此外,农民与中间批发商、连锁超市存在利益冲突,在博弈中较被动。

2 日本果蔬类农产品流通现状

日本小型农户广泛分布的现状与我国相似,其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经验值得借鉴。

图2反映了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大部分果蔬类农产品由农协或联合托运人组织,经过中央批发市场流通,中央批发市场类似我国销地一级批发市场;剩下的果蔬由农协的经济事业部或全国果蔬中心负责,完成生产者与生协、大型零售店的对接,其流通过程与北京的流通模式④类似。

中央批发市场内部规定、交易流程、内部人员的职责如下:有资格认证的批发业者以拍卖、当天出售的原则,将接受委托的产品卖给获资格认证的中间批发业者和参加交易者,并从东京都那里获得与交易量成比例的佣金;未获得资格认证的参加交易者只能从中间批发业者手中购买;关联事业者为交易人员提供配送、仓储、冷藏、加工和饮食、住宿等服务;安全检测者在交易的各环节、对各店铺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批发市场的开设者对各种产品的交易量、价格等信息进行每天、周、月、年的统计。日本中央批发市场在流通中有效地发挥了价格形成、产品集散、信息传递、安全检测的功能。

通过以上对日本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研究,本文认为北京农产品流通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流通市场缺少交易规则、流通主体角色不明晰,导致流通环节衔接出现障碍,从而增加了流通的时间;第二,交易双方属于零和博弈或非合作博弈、流通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了流通成本的增加。

3 北京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

本文考虑到北京当前经济、物流状况,利用AHP评价各种流通模式的优劣。

3.1 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分为三层,最上面的目标层为流通模式的效率;中间是准则层包括流通成本B,、流通质量B2、社会安定B3三个因素;最下面为子准则层,是对三个评价指标的展开。

3.2 构造判断矩阵依据

(1)第一层判断矩阵B

过高的流通成本会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因此,流通成本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就业压力仍不断增大,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同时,受经济水平的影响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偏低。综上B1、B3、B2重要性依次减弱。

(2)流通成本判断矩阵C1

为了分析各种流通成本之间的重要性,本文于2012年3月24、25日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八里桥批发市场、通州天赐良缘小区农贸市场、通州富河大街天客隆超市的几种水果、蔬菜的价格及运输成本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果蔬类农产品在销地的流通过程如图3所示。

调查的原始数据及经过计算处理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1.不经由新发地到八里桥批发市场是蔬菜、水果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内。2.表中的运费特指产地到销地一级批发市场,除甘蔗经过海运、汽运,其他产品均是通过汽运到北京。3.终端价格与新发地价格的差额明显大于整个流通过程总运费与产地到销地一级批发市场的运费的差额,故运费/新发地价格>总运费/终端价格。

结合上述数据估算出总运费占终端价格的百分比不超过20%,查阅相关研究得知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中货损成本大于25%。中转次数与货损程度、运费、期望的利润密切相关,重要性高于中间商期望利润。本文认为流通成本四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货损成本C12>运费C11>中转次数C14>中间商期望利润C13。

(3)流通质量判断矩阵C2

首先越大的辐射范围能保证越多的百姓吃到新鲜果蔬;其次缺货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后考虑购买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故重要性排序为:模式的辐射范围C24>及时的补货能力C21>购买的便利性C22>整洁舒适的购物环境C23。

(4)社会安定判断矩阵C3

结合当前经济状况,通货膨胀对社会安定的影响最大;多环节的流通模式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会导致重复、迂回运输引起资源浪费;所以对通货膨胀的影响C33、就业人数C31、资源浪费程度C32重要性从大到小比较合理。

3.3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构造四个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CR全部小于0.1,故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

3.4 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3.5 专家打分

(1)打分的标准

请5位相关研究人员对四种果蔬流通模式的11个指标打分,最低1分,最高5分,成本型指标值越大得分越少,效率型指标值越大得分越多。

(2)得分情况

四种模式的最终得分为:2.113、2.398、3.275、4.014。

3.6 AHP结果分析

得分最高的4.014是“农超对接”模式④,表明其流通的效率最高,排名其次的是只经过一次销地批发的流通模式③。

4 结论和建议

结合北京果蔬类农产品供应现状和AHP结果并借鉴日本果蔬类农产流通模式,本文认为对北京本地果蔬类农产品应该采用模式④,通过深化“农超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对外埠果蔬类农产品采用模式③,通过增强销地一级批发市场功能提升流通质量。

(1)通过发展代表生产者或消费者利益的协作组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的混乱局面来推进流通模式③、④。

(2)从日本中央批发市场运作中得到的启示:

①政府应发挥定规、监管的作用,规则制定、交易主体透明化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

②从批发第一环节采用拍卖制形成公正的产品价格,从源头上减少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现象。

③在空间上实现产地、销地批发市场功能合并,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

参考文献

[1]程蕾,王道平,李峰.我国大城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及规划框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1(8).

[2]祝映莲,郭红莲,谢宏良.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0(1).

[3]袁亚军.层次分析法在设置供应商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中的应用[J].汽车科技,2011(7).

[4]孙前进.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0).

[5]李东新,宋岭.中国农超对接现状及发展新疆特色的农超对接的策略[J].新疆大学学报,2011(3).

[6]荆林波.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

上一篇:新疆富蕴下一篇:图书馆的自我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