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精选12篇)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1
周口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粮、油总产多年来均居全省第1位。近年来, 由于周口市工农业的发展, 农药、化肥用量激增, 农产品污染日益严重。如果人们长期食用残留一定农药的蔬菜、水果则会造成慢性中毒和其他不良反应, 甚至因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蔬菜导致中毒死亡。另外, 周口市农药市场的现状是杀虫剂占农药市场的70%, 杀虫剂中有机磷产品占70%, 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因此,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是农产品检测的重点。
国家对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先用50 m L乙腈提取, 用无水Na Cl吸取样品中的水分, 充分混匀后静置, 待分层后提取上层乙腈相, 80℃水浴, N2吹近干, 加丙酮定容后用气相色谱测定[1,2]。有机磷类农药在前处理时损失严重, 回收率低;前处理用有剧毒的乙腈作提取相, 对人体损害大, 且检验比较繁琐。如何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准确地进行测定成为监管工作的关键。笔者用酶试剂法对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与气相色谱检测结果相比较, 在检出的30份样品中, 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 效果较好。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 酶试剂法的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 有机磷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 它会抑制人体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 影响其正常传导, 使人致死。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 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 (乙酰胆碱) 水解, 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 产生黄色物质, 用分光光度计在412 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 计算出抑制率, 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类农药的存在[3]。
2 试剂的配制
一是缓冲溶液的配制。取11.9 g无水磷酸氢二钠与3.2g磷酸二氢钠, 1 000 m L蒸馏水溶解, 制成p H值为8.0的缓冲液。二是显色剂的配制。取160 mg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和15.6 mg碳酸氢钠, 20 m L缓冲液溶解, 4℃保存。三是底物的配制。取25.0 mg硫代乙酰胆碱, 30 m L蒸馏水溶解, 摇匀后置4℃下保存备用。四是乙酰胆碱酯酶的制备。用缓冲液溶解, 3 min的吸光度变化值应控制在0.3以上。摇匀后置4℃下保存备用, 保存期不超过4 d。
3 仪器使用
仪器为厦门市信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R-203-6T型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它有6个通道室, 进行样品检测时, 必须先做对照测试。首先开机预热15 min。使用时先进行参数设置, 显示方式在“透光度”、“吸光度”、“透射比”和“吸收比”4个参数间选择, 显色时间1~9 min, 数据传输到“打印机”, 自检则检测各通道的光能量。进行对照测试时, 试样室第1通道放置对照试样, 第2~6通道可放置样品试样, 试样放入试样室后, 合上试样室盖, 按【对照】键, 仪器进行测试, 同时显示屏第1通道序号左边显示“*”号 (表示该通道为对照试样) , 显示屏下方提示栏显示:“对照测试, 显色时间”。进行样品测试时, 试样室第1~6通道均可放置样品试样, 试样放入试样室后, 合上试样室盖, 按【样品】键, 仪器开始测试, 同时显示屏下方提示栏提示:“样品测试, 显色时间”。
4 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测试
一是对照测试。取酶液100μL, 缓冲液2.5 m L, 加入1cm的比色皿中, 混匀, 再加入显色剂100μL, 底物100μL, 摇匀后及时放入仪器, 按【对照】键进行对照测试。注意:试样放入试样室前应按【100%T/ABSO】键使透光度值为100.0或吸光度值为0.000。二是样品提取。取2 g果蔬样品放入三角瓶中, 加入10 m L缓冲液, 振荡提取2 min后过滤即为待测样品。葱、蒜、萝卜和一些叶绿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中, 含有的植物次生物质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 容易产生假阳性。必须进行处理, 对于葱, 先去掉须根, 再把其根部剪掉, 用天平称取重量, 放入三角瓶中, 吸取缓冲液的毫升数是其重量数的5倍, 振荡后过滤即为待测样。蒜、萝卜、叶绿素含量高的蔬菜, 先称取整株的重量, 再用毫升数是其重量数5倍的缓冲液浸泡, 振荡后过滤即为待测样品。三是样品测试。取酶液100μL, 待测液2.5 m L, 加入1 cm比色皿中摇匀, 静置10min后, 加入显色剂100μL, 底物100μL, 摇匀后立即放入仪器中, 按【样品】键进行测试。注意:当温度条件低于37℃时, 酶反应的速度随之放慢, 加入酶液和显色剂后放置反应的时间应相对延长, 当胆碱酯酶空白对照3 min的吸光度变化值在0.3以上, 才可往下操作[4]。
5 测试结果的判断
若被测样品的酶抑制率超过50%, 则表明被测蔬菜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机磷农药, 样品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的样品需要重复检验2次以上。
参考文献
[1]唐勤学, 陶小林, 黎司.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 2008, 22 (9) :68-72.
[2]李垚辛, 董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 (4) :12-15.
[3]邱朝坤, 刘晓宇, 任红敏, 等.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与机械, 2010 (2) :40-42, 71.
[4]蒲晓亚, 张贵安.乙酰胆碱脂酶抑制率法:可快速检测米面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监督与选择, 2008 (8) :53-55.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2
海棠花园小学四(3)班
今天,我从《我们爱科学》的书上知道了怎样巧妙除掉果蔬上残留的`农药。
第一种方法,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果蔬洗干净、削皮。这种方法,去除残留农药很有效,不过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会损失一些果蔬的一些营养成分。如果你不想损失营养成分,就要用第二种方法了,第二种方法就是把果蔬放进碱水里泡上5~15分钟,就可以除表面残留的打部分农药。第三种方法就是先把清水里加上果蔬清洗剂,然后再把水果放进水里泡一泡,效果也很不错,但泡完以后,还要用水洗一洗才能吃。第四种方法是:把蔬菜水果放进水里煮2~5分钟,也可以除部分农药。第五种也就是最简单的一种:那就是储存法,把蔬菜水果放二三天以后再吃,也能除去农药,但要注意,不能把蔬菜水果放太久哦!这样水果、蔬菜会变质的。
怎么样?我教你们的方法都会了吗?那就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xi ao x u e 12 3 .com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3
关键词:上杭县;果蔬农残;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27-02
我国杀虫剂主要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其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占总量的70%[1]。根据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所用方法为酶抑制剂法,酶抑制剂法主要是检测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原理是有机磷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相同的靶标——乙酰胆碱酯酶,它们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当该类农药与酶混合后,如果样品中没有农药或者只有少量农药,酶活性就不会被抑制,基质被水解,加入显色剂后显色;如果酶活性被抑制,加入显色剂后就不会显色[2]。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对农药进行快速检测,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短、所需仪器简单,适合现场测定,而特别适合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易于普及推广[3]。
上杭县是福建省农业大县,2011年被福建省农业厅划分为35个蔬菜种植大县之一,2014年获得“全国粮食先进县”的称号。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广大人民的饮食安全,2002年以来,上杭县农业局积极落实果蔬农产品检测工作,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做到常态化,每天定时检测,不定期到超市、市场、酒店、蔬菜基地进行果蔬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上传至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
1 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1 抽样
1.1.1 抽样时间 蔬菜批发市场一般在早上7:00~9:00点这段交易高峰抽样;蔬菜基地、水果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则要根据果蔬作物在其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抽样一般安排在成熟期或即将上市前进行,雨后不宜抽样。
1.1.2 抽样方法 抽样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1)不少于2名的抽样人员,携带好抽样袋、保鲜袋、纸箱、标签、封条等抽样工具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2)每个样品抽样量一般不低于2kg;(3)抽样单一式3份,一份留被抽样单位,一份留抽样单位,一份留检验机构。
1.2 样品前处理 对于叶菜类(如菠菜、大白菜、空心菜、苋菜等),果实类蔬菜(黄瓜、茄子、南瓜、苦瓜等)及根茎类(如西兰花、花椰菜等)样品,选取有代表性可食部分,擦去表面泥土,将叶片部分、果实部分、茎部分切成1cm左右见方的碎片。先取样品提取瓶称重、回零,称取上述切成1cm左右见方的碎片样品2.0g,把称好的样品分别放入样品支架上,用移液枪提取10mL的缓冲液,放入装有样品的提取瓶中,用搅拌棒将没有浸没样品压入提取液中,扭紧盖子,放入样品提取仪中超声3min,静置待测。
1.3 样品检测 本检测室所用检测仪器为吉大小天鹅GDYN-308SA,检测步骤如下:(1)加酶试剂:用移液枪取酶试剂100μL到比色瓶中;(2)提取样品:用移液枪将样品前处理做好的待测样品提取1mL;(3)加显色剂:用移液枪将显色剂100μL加于比色瓶中,充分摇匀后,将比色瓶按顺序放入仪器比色槽中定位,点击[样品测量],仪器提示在培养中,仪器会自动倒计时10min;(4)加入底物:倒计时10min结束后,分别取出比色瓶,用移液枪将底物20μL依次加入比色瓶中,盖紧比色瓶摇匀,将比色瓶放入比色槽中定位,点击[确定],样品显色倒计时3min,3min样品测量结束后,仪器显示样品测量结果——抑制率,完成测量。
1.4 检测结果评定 当被测样品的抑制率在50%以上时,表示被测量样品中有高剂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该样品为农残超标,如果抑制率低于50%时,表示该样品测量农残不超标(合格)。
2 近年果蔬农残快速检测结果分析
近年来,上杭县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已经做到了常态化,2010-2014年每年果蔬样品检测总数均在4 000份以上,在福建省各县市中都名列前茅;从近5a的合格率来看,果蔬农残检测的合格率逐年上升,2014年的农残检测合格率相比于2010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表1)。
将5a检测结果按月统计,可以发现冬季的合格率高于春、夏、秋季,因为冬季气温低、降雨少、湿度低,不适合害虫发生繁殖,因此农药使用相对较少,农残检测合格率高;而12个月份中3、4、10、11月检测合格率相对偏低,其原因在于:3、4月份天气转暖,雨水较少,农药降解慢,导致农残检出率高,合格率偏低;10、11月则是蔬菜集中上市的季节,气温较高,病虫害发生较多,农药施用频繁,导致10、11月份农残检出率高,合格率偏低。
从图1可以看出,农残检出率最高的蔬菜种类为叶类菜和白菜类,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茄果类、豆类、葱蒜类、薯类根菜类、瓜类。叶菜类、白菜类的蔬菜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农药施用与采摘的间隔期相对较短,因而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根菜类蔬菜主要是根部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导致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传输到蔬菜组织内,一部分可以被分解,所以农残检出率相对较低。瓜类这种果实类蔬菜在其成熟期病虫害较少,喷药次数少,因此农残检出率低。
3 结论
2010-2014年,上杭县果蔬农残快速检测的合格率逐年升高,这是由于农业部门加强了对高毒农药监管,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把农残检测列入常态化监管,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检测结果显示,叶菜类和白菜类的蔬菜最容易发生农残超标,因此,建议在蔬菜抽检时,将这2类蔬菜要列为重点抽查对象;在季节方面,3、4、10、11月这几个农残检出率较高的月份,要加大果蔬农残抽检频次,及时掌握果蔬农残检测结果,以便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督。
参考文献
[1]朱美财.乙酰胆碱酯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19(5):342-358.
[2]阮长青,黄明海,徐宗良.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27(9):186-188.
[3]张晓荣,段敏.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9,2:114-117.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4
1 气相色谱概述
气相色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属于分离与鉴别技术, 在工业、农业、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1]。气液色谱与气固色谱的流动相都是气体, 而固定相却截然不同, 分别对液体和固体进行瑟匹分离。之所以称之为气相色谱, 是将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是分离与分析的常用方法。气相色谱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 在分析方面速度快、效率高,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分离方法, 属于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色谱法, 是科技发展、检测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一般情况下, 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开展, 需要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氮磷检测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质谱检测器 (MS) 等, 都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2 气相色谱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2.1电子捕获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简称ECD, 是借助放射源或非放射源来形成热电子, 主要应用在对果蔬农药残留中有机氯的检测, 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诸多具备亲电子特点的有机物进入到检测器中, 通过获取电子来降低基流来形成信号。ECD属于放射性检测器, 通过放射源放射射线来攻击电子以及基流, 通过阳极的影响与干扰, 促使电子逐渐向阳极流动, 进而达到俘获电子的目的[3]。ECD偏好于对针叶类蔬菜和水果类蔬菜的检验, 对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敏感度, 能很好地对农药残留予以识别与分析。为了测验ECD检测器的应用效果, 陈玲等将丙酮和石油醚作为提出剂进行了实验, 通过实验调查分析, ECD检测的标准差都小于7%, 且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的范围在79% ~ 92% 之间。
2.2氮磷检测器
氮磷检测器, 简称为NPD, 旨在对含有N、P元素的农药进行识别与检测, 能对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全面的分析, 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 是气相色谱中的典型检测器。就NPD检测器的效果, 陈志涛等人进行了专门的实验, 从乙腈、丙酮匀浆中提取了一定的样品成分, 对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对浓度很低的农药也可清晰的检测出来。所检测出的最低浓度为0.1 ~ 0.5 g/kg, 加标标准为0.02mg/kg时, 回收率为52.3% ~ 110%;加标标准为0.01mg/kg时, 回收率为53.8% ~ 114%。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较强, 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与反应度, 能及时识别出含有N、P元素的化合物, 对含有该两种元素的农药可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分离, 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优点相对突出。
2.3火焰光度检测器
火焰光度检测器, 简称为FPD, 旨在对含有S、P元素化合物的识别和选择, 具有高灵敏度。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得知, S、P元素在富含有氢的火焰中会面临被还原的状况, 然后会放射出大约500nm的光谱, 利用FPD来进行检测, 对P所呈现出来的反映为线性, 对S的反应为非线性。为了证明FPD检测器的应用价值, 李艳芳等进行了科学实验, 将果蔬捣成泥状, 利用乙腈来提取, 并进行盐析、浓缩等步骤的处理, 最终由丙酮对其进行溶解与定容处理, 借助毛细管来协助FPD检测器开展检测工作, 实现了对有机磷农药的加标回收, 回收率高者达到75% 以上, 最低检出限为0.0032-0.0086mg/kg, 能够对农药残留中25 种成分的识别。通过对该方法的分析与实验, 了解到FPD方法更为简便、易行, 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精确的特点, 能够满足农药残留中多种成分的检验, 值得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
2.4质谱检测器
质谱检测器简称为MS, 是气相色谱与质谱的相互融合, 形成了GC-MS系统, 针对果蔬农药残留进行全面的检测, 不但能迅速鉴别出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成分, 而且也能鉴别出农药长时间残留而产生的衍生物, 能够彻底接触果蔬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为此, 陈红平、周珊等人就GC-MS-MS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在气相色谱与质谱相结合的同时, 又融入了新型的质谱技术, 灵敏度、检测对象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对果蔬提取样品进行检测, 检测出3 种农药, 并对其的回收率高者达到110% 以上, 最低的检出限为0.002mg/kg。其中包含有农药的衍生物, 要比原有的农药含量高。气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的联合应用与升级, 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敏感度高, 加标回收率最高, 在辨识有机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气相色谱应用到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之中具有深度的价值意义, 能对果蔬产品中所残留的农药及时检测出来, 以避免人体食用后产生不良反应, 甚至死亡。气相色谱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利用多种样品检测技术对残留农药进行检测, ECD、NPD、FPD、MS等检测器共同来完成农药残留的检测, 降低农药的残留机会, 保证果蔬食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诣婧.气相色谱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02) :130, 133.
[2]白芸气相色谱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2 (02) :55-56.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5
其实,对于一些表皮柔软的果实如番茄、苹果、梨、桃和杏等来说,连皮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风味更足,口感也不错。熟透的南瓜皮、以及部分品种的葡萄皮,也不是很难入口。
果蔬皮有农药残留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不必过分担忧。
首先,我国法规不许可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当中使用高毒农药;
其次,目前我国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期较短,几日内即可分解,而按相关法规,果蔬采前一周左右不许可使用任何农药;
第三,大部分果实类食品是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农药基本上已经分解。因此,吃认真清洗后的带皮果蔬引起急慢性农药中毒的风险是非常小的。
但是,四种果蔬皮千万不要吃:
1、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碱”,其在体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引起中毒;
2、成熟后的柿子,鞣酸主要集中于柿皮中,过多进食会引起柿石;
3、荸荠常生于水田中,荸荠皮中还含有寄生虫或虫卵,如果在生吃时吃下未洗净的荸荠皮,会导致疾病;
去除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篇6
不管按照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农作物种植中的农药种类都极为巨大。在新闻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某某果蔬上检出多少种农药”的报道。在讨论如何“去除”这些农药残留之前,我们先说明两点常识:
第一、“检出农药残留”跟“危害健康”不是一回事。任何农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危害。这个“不产生危害的量”是由国家标准来进行规范的。作为“有毒物质”,研究其毒性一般在动物身上进行。用不同剂量的农药喂养(或者其他方式让动物接触),找出动物“不表现出任何异常的最大剂量”。一般来说,考虑到人和动物的差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体质不同”,用这个剂量的百分之一来作为人的“安全剂量”。再根据人们每天可以吃到食物的最大量,来制定食物中的“安全上限”。可以说,基于目前科学对于该农药的认识,只要不超过这一上限,那么可以认为没有健康风险。如果有新的科学数据出现,显示在更低的剂量下“也可能有害”,那么就会修改安全标准。
第二、“有多少种农药”跟“有害剂量”是两回事。不同的农药是针对不同的虫害或者病害,作用机理一般不同。即使有同类的农药作用会累加,也还是根据其“残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据“有多少种”来判断是否有害。也就是说,如果每种的残留量都低于国家标准,那么危害可以忽略;如果残留量超标,那么即使只有一种也还是不合格产品。
农药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价值,而“安全数据”也都是通过实验数据来推测制定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降低它们的存在”。通过开发毒性更低的农药、规范生产中的使用,是根本途径。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手中的果蔬,有哪些方法可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呢?
科学界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各种农药特性不同,而任何去除方法都是针对某一特性。也就是说,对一些农药有效的,可能对另一些无效。要想找到一种能去除所有农药的“万能”方法,基本上不能实现。
2010年的《食品与化学毒性》杂志上,发表了比利时学者总结的去除果蔬农残的研究综述。他们发现:焯水、去皮、油炸、清洗(并结合其他处理)是最有效的几种途径。
其中油炸平均可以去除90%,焯水则接近80%。不过考虑到多数蔬菜水果并不适合油炸,而油炸本身有带来高脂肪高热量,以及破坏其他营养成分,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而焯水,即放到开水中烫一下就捞出来,高效而对营养成分的破坏比较小,对于很多蔬菜来说更加可行。有意思的是,如果长时间煮,则对农药的去除效率会明显下降。该综述的计算结果是平均不到20%。这有可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加热,蔬菜细胞被破坏了,到了水中的农药又可能进入到蔬菜中。
加热对于农药的影响可能比数字显示的更加复杂。比如说,有些农药在高温下会分解,而分解的产物有些无毒,有些却可能更毒。在不清楚的前提下,通过烹饪前处理来去除,无疑是更好的方案。
清洗是研究得最多的方式。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的一个部门曾经进行过一项规模比较大的清洗去农残的研究。他们选取了28批次的生菜、草莓等果蔬,分别检测清洗前后几种常见农药的含量变化。他们使用了自来水、洗涤灵以及4种专门的“果蔬清洗剂”。结果发现,每种方法都能显著降低农药残留,但是这些专门的果蔬清洗剂的效果与清水没有区别。他们还发现,这些农药是否容易被洗掉,跟它们的溶解性关系很小,主要是被清洗时的机械运动所去除的。所以,他们的建议是:在自来水下冲洗30秒以上,伴随着搓洗。
还有人喜欢用酸水、碱水或者盐水来浸泡果蔬。这些方式对于某些果蔬、某些农药是有效的,比如一项研究中青椒用2%盐水浸泡10分钟后清洗,可以去除80%以上的农药残留。但是如果有的蔬菜表皮细胞被这些浸泡溶液破坏,那么洗到水中的农药又有可能进入蔬菜中,类似于焯水和久煮的情况。
清洗能够去除表面的农药,但是对于渗入皮内的就无能为力。一般而言,渗入的部分主要分布在表皮内,所以去皮是很有效的手段。比如土豆,去皮可以去掉70%以上的残留农药。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7
目前应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分为化学检测法和生物检测法2大类。化学检测法主要有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生物检测法包括速测卡法、酶抑制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
1 化学检测法
1.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以气体作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是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有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但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温下不稳定, 这给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带来了不便。李敬峰等[1]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克百威、抗蚜威和甲萘威等7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测定, 7种农药的检测限为0.008~0.034mg/L之间, RSD在1.81%~5.91%之间, 回收率在90.0%~112.0%之间。梁群珍等[2]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23种有机磷类和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31种农药在18min内已全部出峰完毕, 各组分分离度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1.4%~113.6%, RSD在2.0%~12.3%之间, 最低检出限为0.003mg/kg~0.020 mg/kg。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灵敏快速, 各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陈霞等[3]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中24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新方法。在蔬菜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0.02mg/kg, 平均回收率为70.1%~113.4%, RSD为1.8%~12.4%。该方法准确度高, 杂质干扰少, 操作简便, 适用于蔬菜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现代柱色谱分析方法, 具有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针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热不稳定性, 液相色谱法是最有优势、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常用反相C18或C8柱, 甲醇—水或乙腈—水做流动相。文君等[4]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中速灭威、涕灭威、呋喃丹、西维因、异丙威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5种农药的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3.7%~108.0%, RSD为3.2%~5.4%, 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速灭威0.02 mg/kg、涕灭威0.02 mg/kg、呋喃丹0.01 mg/kg、西维因0.006mg/kg、异丙威0.06 mg/kg。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适合于蔬菜中此5种农药的同时测定。胡彦学等[5]采用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番茄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呋喃丹、西维因、异丙威等3种农药检出限0.0l1~0.023 mg/kg, 回收率91.2%~94.6%, RSD为1.9%~4.4%。张静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菜豆、油菜、苹果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三羟基克百威、涕灭威、速灭威、克百威、西维因、异丙威、仲丁威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9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4%~114%, RSD在15%之内最小检出限为0.0010~0.0075mg/kg。
1.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单独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分离难度较大, 且不能进行可靠的定性分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越来越多地并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席艳丽等[7]采用溶剂浮选法对蔬菜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分离富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 回收率为81.6%~97.8%, RSD为1.39%~2.65%, 检出限为0.39~6.17μg/kg。安可[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同时测定了蔬菜中的抗蚜威、速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残杀威、仲丁威等7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回收率为69.3%~106.1%, RSD小于6%。该方法选择性好、分辨率高, 具有简单、快速等特点。罗慧明等[9]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蔬菜及水果中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10种农药的检出限均为1μg/kg。椰菜中农药回收率在78.5%~105.0%之间, RSD为4.6%~19.8%。橙中农药回收率在80.3%~165.0%之间, RSD为3.6%~17.7%。姚家彪等[10]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菠菜、黄瓜、大葱、蘑菇、香菇、木耳、牛肝菌和胡萝卜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均为1×10-5g/kg。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实用、准确、灵敏度高。
2 生物检测法
2.1 速测卡法
速测卡法是利用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 (红色) 水解为乙酸与靛酚 (蓝色) , 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 使催化、水解、变色的过程发生改变, 由此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速测卡法具有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可用于现场检测, 测试成本低廉, 常温下试药保存时间长, 可用于现场检测等优点。王林等[11]研究表明, 速测卡法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出限一般在0.3~2.5mg/kg, 检出时间为15min, 对超出我国国家标准允许残留限量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有效检出率达80%以上。
2.2 酶抑制率法
酶抑制率法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 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 (乙酰胆碱) 水解, 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 产生黄色物质, 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 计算出抑制率, 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该方法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可用于现场检测, 测试成本低廉, 但酶抑制率光度法与速测卡法比较操作要烦琐些, 夏天时, 试药需要冷藏保存。王林等[11]用乙酰胆碱酯酶作酶抑制剂法的研究表明, 酶抑制率法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出限一般在0.05~0.1mg/kg。张叔平等[12]利用小麦酯酶建立了一种酶抑制的快速检测西维因的方法。该法所需时间短, 成本低, 灵敏度高, 能满足一般检测需要, 适合推广使用。
2.3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物质 (如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微生物、细胞等) 作为识别元件, 将生化反应转变成可定量的物理、化学信号, 从而能够进行生命物质和化学物质检测和监控的装置。千宁等[13]利用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酯酶及胆碱氧化酶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 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双酶传感器。该双酶传感器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 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对克百威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和敌敌畏 (有机磷类农药) 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 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测限均可达0.01μg/m 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此外该传感器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 有望用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3 结语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化学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等优点, 但需要昂贵的仪器, 并需专业人员操作, 且分析时间相对较长。生物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现场检测、测试成本低廉等特点, 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检验成本低廉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是今后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技术, 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8
关键词:果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 果蔬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大事。各级政府对果蔬的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强化[1,2]。由于传统的检测技术检测时间长、成本高、对检测人员专业性要求高而不适于对果蔬进行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督管理[3,4]。因此, 用时少、成本低、易操作的快速测定方法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果蔬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根据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从而导致加入底物后颜色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原理, 通过测出吸光度变化值, 进而计算出抑制率的方法来判断果蔬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情况。
1 检测原理与方法
1.1 检测原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 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 影响正常传导, 使昆虫中毒致死。根据这一昆虫毒理学原理, 将其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中[5,6,7]。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 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 反之, 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的活性就被抑制, 再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出抑制率, 便可判断出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类酯农药的残留情况。
1.2 检测设备及试剂
检测设备为RP-410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电子天平 (精确到0.1 g) 、台式培养箱。试剂:pH值为8的磷酸缓冲液、丁酰胆碱酯酶、底物 (碘化硫代丁酰胆碱) 、显色剂 (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 , 酶、底物及显色剂均用缓冲液溶解。
1.3 检测方法
样品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擦去泥土, 并剪成1 cm2的小碎片。称取2 g (非叶菜类称取4 g) , 加入20 mL缓冲液, 振荡1~2 min, 静置3~5 min, 于小试管内加入50μL酶、3 mL样本提取液、50μL显色剂, 于37~38℃下的恒温培养箱中放置15 min后再分别加入50μL底物, 摇匀后立即倒入比色皿中上机测定3 min, 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出ΔA或根据直接显示的抑制率即可得出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1.4 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 (1) 中:ΔAc为对照组3 min后与3 min前吸光度之差;ΔAs为样品3 min后与3 min前吸光度之差。
抑制率≥70%时, 蔬菜中含有某种或某几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 此时样品要做3次以上重复检测, 且重现性应大于80%。
2 检测注意事项
一是空白对照实验的初始吸光度值应在0.1~0.3, 3 min后应在0.6~0.9, 表明显色剂、底物的有效性和可用性;ΔA的值应在0.3~0.8, 说明酶具有良好的活性, 可以用于测定。二是质量控制。将60μL浓度为5 mg/L的敌敌畏标准溶液加至3 mL缓冲液中, 同样方法测得的抑制率应在97%~103%, 说明实验设备、试剂与条件良好, 可以检测。三是加底物和上机的过程要尽量快速, 保证ΔA值的准确;样品放置时间要与空白样品严格保持一致。
3 快速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3.1 优点
一是快速。样本无需净化, 检测全过程只需30 min。二是涵盖范围广。可以同时检测样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无需单一农药标准品[8]。三是简便。实验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四是经济。该技术对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所用试剂的要求均不高, 且成本低廉。
3.2 缺点
一是酶试剂易失去活性, 导致反应不稳定, 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重复性不好。二是存在检测盲区, 只能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对有机氯及菊酯类等其他种类农药不能进行检测[9]。三是检出时, 不能确认为何种农药残留。四是方法的检出限相对较高, 对甲基对硫磷、乐果、毒死蜱、二嗪磷等农药不太灵敏, 检出浓度均在10 mg/kg以上。五是不适宜检测葱蒜、韭菜、香菜等易产生假阳性的农产品。
4 结语
尽管快速测定方法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缺点, 但是其在保障农产品安全过程中仍是功不可没, 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快速测定方法与大型仪器设备检测相结合,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百姓的餐桌安全[10,11]。多年来, 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不断强化对上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 对全市的各大超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8个县区的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定期开展抽样检测, 为保障百姓的菜篮子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2]。
参考文献
[1]宋迎春, 周鸿, 姜芸.南昌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5) :403.
[2]刘春华, 李艳辉.沈阳市蔬菜农药残留调查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1 (6) :45-47.
[3]王俭.哈尔滨市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污染现状[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1 (2) :12-13, 19.
[4]何良兴, 张瓅文, 李燕.2010年杭州市蔬菜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 (6) :1479-1481.
[5]黄国兵, 张来振, 刘淑梅, 等.连云港市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155, 157.
[6]王文娇, 张涛, 陈健美, 等.韭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11 (10) :82-84.
[7]张福金, 姚一萍, 狄彩霞, 等.2003年以来内蒙古产地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趋势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5) :24-25, 28.
[8]张福金, 刘建平, 冯小慧, 等.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和水果多组分农药残留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3) :31-32.
[9]杨依军, 王勇.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 2001 (4) :119-124.
[10]贺敏, 戴荣彩, 余平中, 等.小麦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8 (2) :210-213.
[11]姚一萍, 张福金, 史培, 等.内蒙古自治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5) :1-3.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9
仪器
Trace1310气相色谱仪, 配ECD检测器 (Thermo Scientific) ;AS1310自动进样器 (Thermo Scientific) ;高速均质仪;离心机;天平;旋转蒸发仪;
耗材
色谱柱:T G-5 M S (30mx0.25mmx0.25μm) 。
试剂与标准品
标准品 (α-六六六, β-六六六, γ-六六六, δ-六六六, 六氯苯, 氯硝胺, 西玛津, 莠去津, 五氯硝基苯, 百菌清, 敌稗, 乙烯菌核利, 七氯, 艾氏剂, 腐霉利, o, p'-DDD, o, p'-DDT, p, p'-DDE, p, p'-DDD, p, p'-DDT, 硫丹, 丁草胺, 狄氏剂, 乙酯杀螨醇, 异狄氏剂, 三氯杀螨醇, 异菌脲, 胺菊酯, 联苯菊酯, 甲氰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菊酯, 氟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 氟氰戊菊酯,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氟胺氰菊酯) 由百灵威公司提供, 乙腈、甲苯等有机试剂为Fisher公司提供。其他未注明试剂均为分析纯, 由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标准溶液的制备
储备液:准确称取10.0 m g农药标准品, 用正己烷稀释, 逐一配制成100mg/L单一农药标准储备液, 储存在冰箱中备用。
混合标准中间液:将38种农药逐一吸取1m L的单个农药储备液分别注入同一容量瓶中, 用正己烷稀释定容至100m L, 得到浓度为1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液。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取混合标准中间液, 用甲苯稀释配制成20、40、100、200、400μg/L, 待GC/ECD分析。
样品前处理
称取经磨碎的试样20.00g, 加入40m L乙腈均质提取1min, 加入5.0g氯化钠, 继续均质1min。然后以10000rpm的速度离心10min, 取上清液20m L至旋转蒸发瓶中蒸至近干。待固相萃取净化。于Cleanert PC/NH2-SPE小柱 (500mg, 6m L) 上层添加1cm高无水Na2SO4;先用8m L乙腈+甲苯 (3+1, 体积比) 淋洗层析柱, 小柱淋洗后下面接上旋转蒸发瓶接收溶液, 再将浓缩后的提取液用6m L乙腈+甲苯 (3+1, 体积比) 分三次洗涤旋蒸瓶, 转移至层析柱内, 然后用25m L乙腈+甲苯 (3+1, 体积比) 混合溶剂洗脱, 洗脱液旋转蒸发浓缩近干后, 用甲苯定容至1.0m L待上机分析。
实验条件
色谱柱:TG-5MS (30mx0.25mmx0.25μm) ;
柱温:60℃ (1min) , 15℃/min到180℃ (3min) , 5℃/min到230℃ (1min) , 最后20℃/min至280℃ (20min) ;
进样模式:不分流进样, 不分流时间为1min;
进样量:1μL;
进样口温度:280℃;
载气:氮气 (99.999%) , 恒流模式, 1m L/min;
检测器温度:300℃;尾吹气:氮气, 流速:15m L/min。
结果与讨论
取20μg/L标准溶液, 按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得到色谱图1。
配制38种农药组份的混合标准溶液, 各浓度分别为:20.0, 40.0, 100.0, 200.0, 400.0μg/L, 采用上述方法分别进样分析, 考察各组分在20.0~4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方法回收率和重现性的考察:甘蓝和水果黄瓜样品分别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加标水平为10μg/kg, 做3个平行样品, 计算回收率和精密度。以3倍信噪比计算各组分的万法检出限。结果表明, 38种农药组分线性关系良好, 回收率在71.3%~113.6%之间, 精密度 (RSD值, n=3) 在2.7%~9.9%之间, 检出限在0.1~2.0μg/kg之间, 仪器检测灵敏度高。
实际样品测试
采用样品加标, 观察各色谱峰出峰情况 (图2) 。对实际样品测试, 也未出现色谱峰干扰情况。标准溶液、样品、样品加标谱图见图2。
结论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分析 篇10
食品中农药残留现状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杂草等的影响, 因此农民在管理农作物的过程中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防病虫害、杂草的治理, 农药就是农民用于防治病虫害、杂草最重要的“武器”, 对促进农业增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农民在使用农药时缺乏科学的指导, 常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导致农药污染问题,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也十分普遍,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必须严格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 防止超标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 国内外对食品安全都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指标中, 农药残留已成为重要的检测项目。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提升直接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 其分析技术的提高备受广大民众的关注。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
农药残留分析中, 样品前处理时要尽可能完全地提取待测组分、除去与目标物同时存在的杂质, 以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避免污染检测仪器。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分析中重要步骤之一, 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现性的重要因素。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振荡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和离心等, 为实现快速、有效、简单和自动化地完成分析样品的制备, 又出现固相萃取、微波提取技术、凝胶层析、加速溶剂提取、超临界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等新的前处理方法, 在保证分析质量的同时, 使样品处理简单化、快速化、装置小型化。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酶抑制法、色谱法、免疫分析法、活体检测和生物传感器等。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操作简单、方便, 且检测效率高, 不需要贵重的仪器设备, 适合大批量的食品筛选和现场检测, 是目前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酶抑制根据酶的活性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抑制而降低的原理, 其过程为将乙酰胆碱、酯酶与蔬菜、水果或农产品提取液混合, 以碘化乙酰硫代胆碱 (ATCHI) 为底物, 二硫双硝基苯甲酸 (DTNB) 为显色剂,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比色。如果提取液中不含农药或残留量极低, 酶的活性不会被抑制, 基质被水解, 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产生颜色反应。反之, 加入的显色剂不显颜色或颜色变化小。利用这一原理生产出各种速测卡、速测仪, 由于其高度的专一性、灵敏性和准确性, 在果蔬生产基地和监督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色谱法
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是否有农药残留的主要手段, 可对农药的多残留进行分析, 色谱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分离、分析检测技术, 经多年的实践、改进、完善,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农药残留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好, 检测速度快, 应用于多种农药残留检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检测高沸点且不挥发的试样, 分离效率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高, 主要应用于提取和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 是目前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发展趋势最好的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也是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一种, 主要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再进行改进研发出的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免疫分析法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仅是其应用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应用到的免疫分析法主要有荧光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试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 而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最普遍, 该方法安全可靠, 准确性高, 方便快捷。
活体检测
活体检测法在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较少,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范围使用, 仅对极少数的药剂有反应, 无法分辨出食品中残留农药的种类, 且准确性较低, 随机性较大, 定量不准确, 不能用于严格的科学鉴定。但活体检测法较简单, 不需要仪器, 甚至可用家蝇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适合农户在家吃菜时对蔬菜中是否有农药残留进行简单检测。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由一种生物敏感部件和转换器紧密配合, 对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选择性和可逆响应的装置。生物传感器主要利用传感技术, 将农药免疫技术和传感技术科学、合理、有效地的结合在一起。生物传感器十分适合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该检测方法多样化, 测量灵敏度高, 反应时间短, 且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较高, 省时省力, 适合食品现场检测, 适合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简称酶联免疫法, 利用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 通过显色进行检测。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 既保留其免疫活性, 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 使受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该方法的检测效果好, 因此发展较好。
结语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11
识破超声波清洗机的营销手段
面对混乱的超声波清洗机市场,你首先需要了解商家的营销策略并要时刻保持警惕:
首先商家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你,农药残留好可怕!比如,农药用得越来越多;抽检发现农残超标;出口产品又被退回……然后语重心长地问一句:“你愿意让家人、孩子天天吃带‘毒’的果蔬吗?”接着隆重推出“独家首创顶级进口专利技术”的超声波清洗机,并辅以纯物理、纳米、高分子、活性氧、四维全息、能量场等各种华丽的标签。同时逐项对比,告诉你传统洗涤的各种不给力。最后再罗列各种奖项、认证、看不懂的外国证书等等。
有时,商家也会用科学数据或演示视频说话,不过这些都是可以骗人的,尤其是忽悠外行人。当然,超声波并不是不能用于清洗果蔬,甚至它还真能降解农药,只不过商家常常夸大宣传,让你去掏冤枉钱。
超声空化效应
超声波清洗机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叫做“换能器”的东西将电能转化为高频震动,一般为20~50千赫,也就是每秒震动几万次,随之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时候可以产生“超声空化”效应,在水中制造出许多微小的空泡和气泡。这些气泡极小,最小的直径比头发丝还细几十倍。它们一般会随着超声波震动并吸收能量,不断膨胀,随后迅速坍缩或破裂,形成微小的冲击波,整个过程大约只有万分之一秒。
神奇的气泡
虽然超声波制造的这些空泡和气泡极小,但坍缩和破裂时可以产生惊人的能量。它产生的冲击波时速可以高达400公里并能在局部形成3000~4000度的高温,直逼太阳表面的温度。当然冷却也很快,大约只需要10万分之一秒。它还能形成1000~2000个大气压的压力,然而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也只有1300个大气压左右。
超声波去污,效果杠杠的
超声空泡效应产生的微小冲击波和高频振动可以将附着在果蔬表面的灰尘、泥土、肥料、腐殖质等杂质剥离、击碎,而对于脂溶性成分,比如有机农药残留,也可以促使它乳化脱落。
超声清洗的用途还有很多,在配眼镜、首饰加工的地方一般都能看见小型超声清洗设备。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食品实验室,超声清洗也属于标配。在工业领域,高强度的超声波甚至可以辅助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迹。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样品
本次实验样品为普通白菜样品, 由本中心质量负责人加入农药标液, 共4个蔬菜样品, 1个空白样品, 3个平行样品。每个样品均25 g。
1.2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 (安捷伦7890A配备FPD检测器, 安捷伦6890N配备ECD检测器, 带自动进样器) 、HHS421-4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华联环境试验设备公司) 、高速匀桨机 (IKA T-25) 、氮吹仪 (Dri-Block DB-3A) 。主要试剂:乙腈 (色谱纯) 、正已烷 (色谱纯) 、丙酮 (色谱纯) 和氯化钠 (分析纯) 。
1.3 实验方法
采用《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NY/T 761-2008) 进行检测。
1.4 标准溶液的配置
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供, 甲胺磷、甲拌磷、乐果、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三唑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三唑酮、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异菌脲, 质量浓度均为100 μg/m L, 有机磷的标液用丙酮稀释至0.1~0.2 μg/m L, 有机氯的标液用正已烷稀释至0.1~0.2 μg/m L。
1.5 实验条件
有机磷检测条件色谱柱:DB-1701 (30 m×0.32mm×0.25 μm) ;温度:90℃保持0 min, 以20 ℃速度上升到200 ℃, 保持4 min, 再以25 ℃上升到260 ℃, 保持2.1min。进样体积:1 μL;不分流进样;检测器200 ℃;进样口温度:200 ℃;氮气流速:60 m L/min;柱压:25 psi;空气流速:100 m L/min;氢气流速75 m L/min。
有机氯的检测条件色谱柱:HP-5 (30 m×0.32mm×0.25 μm) ;温度:90 ℃保持0 min, 以15 ℃速度上升到280 ℃, 保持10.00 min。进样体积:1 μL;进样口:250 ℃, 不分流进样;检测器300 ℃;进样口温度:250℃, 氮气流速:60 m L/min;柱压:25 psi。
2 检测过程及结果
2.1 有机磷农残前处理
准确称取25.0 g样品放人匀浆机中, 加入50.0 m L乙腈, 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min后用滤纸过滤, 滤液收集到装有5~7 g氯化钠的100 m L具塞量筒中, 收集滤液40~50 m L, 盖上塞子, 剧烈震荡1min, 在室温下静止10min, 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吸取10.00 m L乙腈溶液, 放入烧杯中, 在80 ℃水浴锅上加热, 并氮吹, 蒸发近干。加入2.0 m L丙酮, 盖上铝箔, 用约3 m L丙酮分3次冲洗烧杯, 并转移至离心管。定容至5.0 m L, 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过滤膜, 移入2 m L样品瓶中, 上气相测定。
2.2 有机氯农残前处理
将弗罗里析柱依次用5 . 0 m L丙酮+ 正已烷 (10+90) 、5.0 m L正已烷预淋洗, 条件化, 倒入上述净化溶液, 用15m L刻度离心管接收洗脱液, 用5 m L丙酮+正已烷 (10+90) 冲洗烧杯后淋洗弗罗里析柱, 并重复一次, 在水浴50 ℃条件下, 氮吹至小于5 m L, 用正已烷定容至5.0 m L, 混匀, 移入2 m L进样瓶中, 待测。
2.3 色谱图 (见图1、图2)
2.4 检测结果
最后在样品中检测到甲拌磷、异菌脲和氰戊菊酯, 定性准确, 定量回收率在80%~110%, 结果满意。
3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探讨
3.1 检测中耗材及标液配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农残检测准备工作中, 要对所用的容量器具进行校验, 尽量使用色谱纯试剂, 并进行试剂空白试验, 确保无杂质峰出现。对于SPE小柱如弗罗里析柱等, 要使用同一厂家的同一批次的产品, 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柱流速不同, 并对于新购小柱进行回收率测定, 经确认回收率正常方可使用;标准样品一定要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并关注有效期。标准样品储存方法为-18~-20 ℃的冰箱中专人保管, 有效期通常为1 a, 配置上机使用的标样时, 不能直接稀释计算, 应先配置中间浓度的储备液, 如配成1 mg/L左右的多种农药混合中间标样, 这样既方便配置下一级标样, 又方便在0~5 ℃冰箱中保存, 保存期为2~3周。
3.2 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2.1 前处理提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样品称样进应先用样品匙混匀样品再称样, 匀浆时匀浆机从低速中速到高速匀浆, 并且每个速度时间一致, 匀浆后过滤时, 滤液倒入滤纸时要低于滤纸边沿2 cm, 防止滤液倒得太多, 溅在外面, 滤液要完全收集完。吸取10.00 m L乙腈提取液时, 用10 m L大肚吸管, 吸液前用该液润洗3次, 使液体充满吸管内壁, 吸取时刻度要准确。
3.2.2 浓缩净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氮吹时, 气体流速快慢要尽量一致, 使平行样氮吹浓缩条件一致;氮吹近干的要求是小烧杯内潮潮的一层, 但不要吹干, 吹干会回收率低, 氮吹后加2 m L丙酮, 一定要加盖铝箔, 这一步在排风橱中操作, 如果不加盖铝箔, 丙酮散发得快, 会引起回收率高。在样品多时, 操作速度要快, 定容完一个立即进行下一个, 为防止时间过长, 丙酮挥发。
净化时淋洗弗罗里析柱时, 所用淋洗液5 m L要准确, 这样可使弗罗里析柱的淋洗条件一致, 液面不要干, 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 立即倒入上述待净化溶液, 如果柱子表面干了再倒入溶液, 农药会吸附在柱子上, 回收率降低。第二次50 ℃氮吹时, 要求氮吹至小于5 m L, 可吹得小于1 m L, 这样做的好处是溶液中丙酮量会减少, 用ECD检测时不会对ECD有损害。
3.3 仪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1 气源检查
如载气 (氮气) 、燃烧气 (氢气、空气) 用钢瓶, 一般要选择纯度达99.99%, 如用气源发生器要经常检查、更换干燥剂, 注意气源与仪器接口处是否有积水现象。最好配备气体过滤器, 避免鬼峰。
3.3.2 进样器检查
进样器和进样针要定期清洁并检查进样器是否灵活, 以减少积尘太多造成停止运行或者进样不重复性等。进样针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溶剂进行清洗;在进样后增加清洗次数;时间长了可取下用丙酮浸泡清洗进样针尾部等。
3.3.3 衬管检查
衬管对残留分析非常关键, 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乐果等农药的出峰情况受衬管影响非常大。最好选经惰性处理的衬管, 当标样峰面积有明显下降时, 要及时清洗或更换衬, 更换后要获得理想的响应值需要用样品进行饱和。
3.3.4 色谱柱检查
色谱柱是组分分离的重要部分, 色谱柱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衡量柱子好坏不仅看柱效、还要考虑其流失和柱寿命等。一般当标样峰面积有明显下降时, 可以直接割去进样口0.5~1 m的色谱柱, 然后对柱子进行老化。
3.3.5 检测器维护上需要区别对待
ECD的检测池易污染, 安捷伦仪器基线一般在500Hz以下, 1 000 Hz以上进需高温过夜进行老化。FPD需调石英管的位置、氢气流量等, 安捷伦仪器基线一般在30p A以下, 基线高一般要调节氢气和空气的配比。
3.3.6 样品检测前还要进行预实验
气相色谱仪要选择最佳工作条件, 使多种农药能良好分离, 峰型尖锐。一般还要重复进样6针, 计算峰面积, 如RSD>10%, 初步确定是衬管或柱子受污染, 先从衬管排除, 更换新衬管、O型圈和进样垫, 再次进样品, 确保RSD<5%, 才可进行正常检测。
3.4 加标回收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大多数农药的回收率会在70%~120%, 但是氧化乐果等强极性农药, 有较强的基质效应, 回收率会达160%以上, 解决的办法是同一样品的基质配标液, 例如找一空白样品, 按方法进行前处理, 最后定容至5 m L, 用这5 m L配制标液, 进气相测得峰面积, 用来计算样品回收率, 能力验证过程中也可用空白样中多余的丙酮定容液配制标液,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基质效应。能力验证中还要注意添加回收率试验, 在拿到盲样进行前处理时, 可自选一蔬菜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 蔬菜样品尽量选择与盲样样品基质一致的物质, 加标后的样品不能马上进行前处理, 等到样品充分吸收农药后方可进行, 以保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难检组分的质量控制
难检组分指检测过程中添加回收太高或太低或回收率不稳定的一些农药组分。按不同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3.5.1 甲胺磷、氧化乐果、乐果
这些农药的共同特点是极性相对较强, 容易被衬管和玻璃棉吸附, 一旦衬管脏了, 标样峰面积下降特别明显。通过用样品加标作为标液来计算, 可以使它们的回收率变好。
3.5.2 甲拌磷
在做添加回收率时, 甲拌磷的回收率不稳定, 有时非常好90%左右, 但有时会非常低, 低于50%, 而甲拌磷标样出峰情况非常稳定,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是氮吹环节的问题, 如果吹的太干, 甲拌磷回收率肯定低, 一定要近干, 或者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3.5.3 氰戊菊酯、氯氰菊酯
【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推荐阅读:
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检测07-14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05-23
清除果蔬农药10-14
残留农药检测管理规范05-08
农药残留检测仪标准12-08
果蔬农药安全间隔期10-20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1-28
动物组织中氯丙嗪残留的检测-HPLC法10-23
多残留检测06-26
食品残留检测方法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