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

2024-10-05

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通用10篇)

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 篇1

临床中,用力肺通气功能指标(如FVC、FEV1等)已经作为诊断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疾病的必需指标。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在应用于临床之前,必须首先得到相近动物实验的证实。

临床检查中,在测试用力肺通气功能的过程中,需要测试者的配合:开始时,让测试者用力吸气至肺总量(TLC)的水平,然后再用最大力气将肺内的气体呼出至残气容积(RV)。

动物实验中,动物不能够主动配合,自身无法完成用力吸气和呼气。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近似的方式来测量动物用力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指标,通过自动控制的方法辅助实现用力吸气和呼气的功能。

1 测定原理和方法

测量过程中,动物的肺容量经过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模数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当判断为一个呼吸周期的呼气末时,计算机通过串行接口向呼吸机发送一个测量开始信号,呼吸机接到控制指令后,将工作方式转为持续吸气方式,当计算机监测到吸入的气量达到所设定的肺总量(TLC)的时候,向呼吸机发出用力呼气的命令,呼吸机接到指令后,将工作方式转为用力呼气方式,动物将在一个负压的环境下被动用力呼气,呼气过程结束后,计算机向呼吸机发出测定结束指令,呼吸机随后转为普通的机械辅助通气方式。

用力肺通气功能指标主要包括:FVC(用力肺活量)、FEV0.1(用力0.1s呼气容量)、FEV0.3(用力0.3s呼气容量)、FEVx(用力任何时间的呼气容量,由用户设定)、FEVX/FVC、MET(最大呼气中段时间)、MM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TT(用力呼气肺量平均排出时间)、FEF25(呼出25%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FEF50(呼出50%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FEF75(呼出75%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PEF(最大呼气流速)等参数。

采用体积箱法测定动物的肺容积。测定时,动物被放入一个密闭的体描箱内。动物呼吸时,胸廓的扩张与收缩压缩了箱内的气体,使箱内气体容积发生变化。容积的变化又引起箱内压力的改变。通过测量箱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值,间接获取肺容积的变化。根据波义耳定律推导,肺容积变化与体描箱内压力变化呈线性关系,其比例关系大小可以通过定标确定。

压力信号通过精密压力传感器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经过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其处理过程如图1:

其中低通滤波器是容许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但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不能通过的电子滤波装置。巴特沃斯滤波器是滤波器的一种设计分类,采用巴特沃斯传递函数,有高通、低通、带通、高通、带阻等多种滤波器类型。巴特沃斯滤波器在通频带内外都有平稳的幅频特性,但有较长的过渡带,在过渡带上很容易造成失真。

2 系统构成

测定系统采用压力型体积描记模式,主要包括体描箱、信号调理器、智能小动物呼吸机、负压器、软件分析系统,其框图如图2:

体描箱是一个可以密闭的测定仓,包括活动体、固定体、密封圈、密闭螺钉等部件。活动体上含有动物支撑板、呼吸机通道、气道压力通道、肺容积通道、心电通道、自动平衡通道等。实验时,将麻醉后的动物气管做插管术后,将其与呼吸机通道相连。对于大动物,如兔子,可以采用特殊的气管插管进行无创测量。

传感器在本系统硬件设计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部件,选用进口的精密硅微结构压阻式微弱压力传感器,满量程为1kPa,线性度为0.05%,此类传感器采用三维膜片结构,并且由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经激光修正的X型电阻代替惠斯通电桥。用硅刻蚀工艺将产生的应力集中在传感器电阻处,压力更为集中,压阻的变化明显增加,大大提高了灵敏度。此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线性度好、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此传感器由于采取了温度补偿措施,在0~70℃范围内传感器的满量程和零点有很高的稳定性。

信号调理器的功能是对传感器送来的变化信号(气道压力、肺容量、心电、血压等)加以放大和处理,以满足系统对信号的要求。其质量、性能的优劣是决定系统精度的另一个关键。本模块采用美国BB公司生产的高精度仪器仪表放大单元,共模抑制比大于120dB,精确度误差小于0.1%。

小动物呼吸机为实验中的动物提供氧气支持,以无油空气压缩机为动力,通过单片机的智能控制,将气体有节律地输入气道,使肺扩张,以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之后将交换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体外。为了实现负压呼气方式,拥有两个排气通道,一个通道排出至大气,一个通道排出至负压器。呼吸频率调节范围为1~300次/min,潮气量调节为0.01~300mL,呼吸比调节为1:1、1:1.5、1:2、1:2.5、1:3、3:1、2.5:1、2:1、1.5:1。其原理图如图3:

负压器是产生一个稳定负压的装置,其由真空泵和平衡容器组成。负压的大小等于容器内水的高度,通过改变玻璃密闭容器内水的高度调节负压的大小。其原理图如图4:

软件分析系统(见图5)包括数据采集、实时分析控制、曲线动态显示、趋势图、数据转换、数据存储、回访分析、打印等模块。程序是在windows visual studio.NET 2003环境下编写的,运行于Windows98/2000/XP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为中文界面,功能很强、易于扩展、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数据采集模块采用独立线程,增强了处理速度和控制的实时性、不会发生丢点现象。

3 应用

本系统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阻塞性气道疾患的生理和药理学研究。气道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会反映出相应用力肺通气功能指标的下降。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要成功应用到临床中,必须先在相近的动物实验上得到证实,一般分为三个组,一组为正常组,一组为模型组,一组为治疗组。正常组为正常健康的动物,模型组为患有疾病的动物,治疗组为通过某种方法治疗过的动物。图6数据是一组正常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模型组、某中药治疗组、某西医治疗组的大鼠的实验数据比较曲线。纵坐标轴代表FEV0.2/FVC的百分比值,横坐标轴代表样例顺序。从数据可以看出:某中药治疗方法与某西药治疗方法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开发了用于测量评价动物用力肺通气功能的测定系统,随着电子技术和测量方法的不断发展,也会不断地减小控制的延迟时间,进一步提高测定用力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精度,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Steven A,et al.Pulmonary Function Testio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New York:Churchill Livionggtone,1984.

[2]Miller A.Pulmonary function tests.In:Clinical and Occupational Lung Disease[M].Orlando:Grune&Stratton,1986:249.

[3][美]Kate Gregory.Visual C++.NET编程详解[M].蔡众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朱蕾,等.临床肺功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穆津魁,林友华.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6]胡昌华.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小波分析[M].第3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梁虹.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基于MATLAB的方法与实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周新,陈宇清.机械通气波形分析与临床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9]叶榆,贺国权.基于Pspice的八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设计与优化[J].山西电子技术,2006(3):61-63.

[10]金春林,邱慧芳,张皆喜.AVR系列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应用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动物尾巴的“招术” 篇2

平衡术多数动物的尾巴是用来维持运动时身体平衡的。如大袋鼠在快速跳跃时,一跳可达6 m,这时,它那粗大的尾巴上下摇动着,起了舵的作用,维持着身体的平衡。适于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河狸,尾巴成扁平状,是游泳时极好的平衡器和推进器。燕子、麻雀、乌鸦等多种鸟类的尾巴,能在飞行时平衡身体、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所以称之为“万能的舵”。啄木鸟的尾巴有点特殊,它坚硬有力,能支撑着啄木鸟停在树干上啄虫取食,还能帮助啄木鸟飞行和攀登树干时保持身体平衡。

脱进术蜥蜴遇到危险时,会自动断掉尾巴,使敌害受骗上当,而蜥蜴却逃之夭夭:壁虎的尾巴又细又长,别的动物要捉壁虎时,往往以为揪住或按住壁虎的尾巴就可以捉住它,其实是不行的,壁虎可以将尾巴脱断逃掉,使要捉它的动物空喜一场。壁虎脱断原有尾巴后,不久还可以再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降临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自卫术老虎的尾巴像一条钢鞭,能够抽打。老虎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战斗武器,把敌方抽打得晕头转向,不能对它反击;科摩多巨蜥体长3 m,那钢鞭似的尾巴横扫起来,可以致猎物或敌害于死地i蜜蜂的尾巴则是叮“敌人”的武器:在夏季,还可看到马、牛等动物不停地甩动尾巴,以驱赶那些吸血的牛虻和苍蝇。

营养术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一种狐猴,在干旱季节时要进行休眠,而期间的能量主要是由尾巴供应。非洲鳄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一般情况下,非洲鳄静静地卧在河边,一动也不动。一旦猎物靠近了它,便一跃而起,甩动尾巴,一下把猎物扫进水里,然后扑上去咬住吃掉。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且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最有趣的要数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也用尾巴攫取食物。

养生术雌袋鼠在生产时,用尾做铺垫,然后小袋鼠沿尾巴蠕动,最后爬进育儿袋:松鼠的尾巴蓬蓬松松,又大又长,睡觉时可以当被子盖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边,起取暖的作用;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蚁兽,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晚上睡觉时把尾巴铺在地上当毛毯。

硒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篇3

1 硒对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

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禽类的主要免疫器官,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法氏囊是家禽特有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 也是免疫球蛋白基因分化及基础基因库形成和扩展必需的器官, 含有B细胞、浆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少量T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 在发育后期, 法氏囊还兼有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胸腺是细胞免疫中枢器官, 主要含有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及其它细胞, 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脾脏是家禽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参与全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反映了机体3个主要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程度, 是从免疫器官发育的角度评价机体免疫状态的主要指标。梁礼成等 (1993) 研究表明, 添加0.5 mg/kg 硒与对照组相比, 硒可以延缓法氏囊滤泡的退化和萎缩。Finch等 (1996) 报道, 用低硒和低维生素E饲料喂鸡, 发现硒和维生素E不足, 可影响雏鸡淋巴细胞发育, 是腔上囊和胸腺发育障碍, 上皮组织颗粒样变性, 淋巴细胞减少。

2 硒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免疫细胞可大致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3大类。硒能增强动物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 同时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当动物缺硒时,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对有丝分裂原的刺激受到抑制。

2.1 硒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T淋巴细胞分为表达CD4的辅助T淋巴细胞 (Th) 和表达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静止的CD4+F淋巴细胞在IL一12或IL一4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分化为Th1或Tb2亚群, Th1分泌IL一2、IFN—β及TNF一α等,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可分泌IL-4、IL一1O及IL一13等, 主要参与体液免疫。Llback等 (1998) 报道, 补硒可以使CD4+/CD8+T细胞比值由5.2升到5.9, 并且使脾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从9%增加到43%。黄志坚等 (1999) 报道, 在研究富硒酵母对奶牛免疫功能影响时发现, 随着补硒天数的增加, 乳牛血清中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增强, 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多。杜立芹等 (2000) 研究发现, 补硒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血清IL-2水平显著增加 (P<0.05) , IL-2是T细胞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 它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后, 作用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IL一2受体, 进一步刺激T细胞的分泌增殖.

2.2 硒对动物巨噬细胞的影响

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 如一氧化氮 (NO) 、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来杀灭病原, 许多细胞因子的分泌是由NF-κB调节的。硒能够提高动物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于巨噬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消灭过程都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Wurgastuti等 (1993) 报道, 母猪硒缺乏可以显著抑制吞噬细胞的杀伤微生物的活性 (P<0.05) , 而补充硒可以显著的提高母猪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P<0.05) 姜典镇等 (2005) 研究表明, 在对小鼠饲喂不同剂量的硒, 经过30 d的试验, 小鼠的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3硒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B淋巴细胞通过对全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与抗原结合, 抗原与B淋巴细胞结合后在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下, 使细胞分化及克隆扩增。最后分泌免疫球蛋白。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补体, 它们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免疫球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分子, 与抗体相似,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 普遍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其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主要有3种, 即IgG、IgM、IgAIgG是单体免疫球蛋白, 其在血清中浓度远高于其它免疫球蛋白, 且维持时间长, 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力量。另外, 它还参与抗肿瘤、抗寄生虫及抗某些变态反应等多种免疫过程。IgM的分子量在免疫球蛋白中最大, 主要分布于血管中。IgM产生时间早。其调理、杀菌和凝集作用均强于IgG, 但半衰期短.作用范围窄, 所以, 主要在感染早期起先锋免疫作用。IgA在所有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都有相当高的浓度.尤其是胆汁和肠道, 但在血清中的含量较低。黄克和等 (1989) 报道,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mg/kg或0.4 mg/kg的亚硒酸钠性硒能提高锥鸡血清IgG水平和新城疫Hl抗体的滴度.在犊牛和羔羊的日粮中补硒2 mg/kg并接种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疫苗后, 血清IgM的浓度和抗体滴度显著提高 (P<0.05) 。邓桦等 (1999) 研究表明, 通过饮水供给亚硒酸钠发现, 加硒组的鸡新城疫HI效价在总体上高于同期不加硒组, 表明在饮水免疫的同时加定量的硒, 对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高元等 (2001) 报道, 硒可明显提高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 同时提高了IL-6的活性因IL-6主要影响成熟的B细胞产生IgM、IgG和IgA, 从而说明, 硒可进一步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王子旭等 (2006) 报道, 低硒组的IgA+浆细胞数量及IgA阳性反应物数量减少 (P<0.01) , 低硒可抑制肉鸡肠道IgA形成, 影响肠黏膜的免疫功能。

4 小结

动物的尾巴作文 篇4

今天我读了曼丁之师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这篇写得是动物的尾巴。

以前的动物是没有尾巴的森林之王狮子听狐狸的意见,为动物们装上尾巴。

有一天,胡一通知了所有动物在一处地点集合,谁来的早,谁就可以拥有最漂亮的尾巴来的,有松鼠狐狸拥有蓬松的尾巴码用马友友漂亮的尾巴,森林之王狮子为自己准备了一条金色的尾巴,看起来非常漂亮微博,还有非常好看的一左毛大象,哪儿来的,比较晚所以被分配的到了一根绳子会不会也是带一点毛兔子来得,最晚没有分到尾巴,狗和猫为了比谁的尾巴更好看,既然斗起手来狗抓住猫把他的尾巴咬下来一点兔子趁这个机会抢过狗嘴里的大一点毛装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之后狗和猫水火不容兔子尾巴就那么。

动物尾巴的妙用(上) 篇5

形形色色的“尾巴”

人们一般把生在身体后端的器官都称为尾,所以很多小动物,如蠕虫、蚯蚓等,似乎都有一条细长的“尾巴”,而尾端有毒刺的蝎子,更有“蝎子尾巴毒(独)一份”的说法。与蝎子同属节肢动物的对虾,尾节的末端很尖,还有一对宽大的尾肢,同尾节合成扇形,称为尾扇。而龙虾的尾部宽大,形成更为发达的尾扇。多棘蜈蚣更是独特,其最末一对是向后延伸,看上去就好像是具有两条“尾巴”。

有些动物甚至需要利用它们的“尾巴”来辨别雌雄,例如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蛔虫和蛲虫。蛔虫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雄性尾部向腹面弯曲,雌性尾部呈圆锥形,不弯曲。蛲虫身体细小,呈乳白色,像白棉线头一样,雄性尾端向腹侧卷曲,呈“6”字形,雌性尾部长而尖细。

但事实上,上述的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尾”,并不是真正的尾巴,而是体腔(消化道等)的一部分,它们的肛门开口在尾的末端,这与真正的尾巴——脊椎动物的肛后尾完全不同。

脊椎动物的尾巴是脊椎的延伸部分,即尾椎,紧接在躯干部之后。尾椎数目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尾椎的数目和尾的长度成正比。由于躯干与尾巴的分界处就是肛门,因此脊椎动物的尾巴被称为肛后尾,是其外形的主要特征之一。

某些脊椎动物的尾巴,在外部形态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鱼类的尾鳍和鸟类的尾羽。

鱼类的尾鳍由刺状的硬骨或软骨支撑薄膜构成。就形态而论,尾鳍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第一种称为原尾,脊柱的末端平直,将尾鳍分为完全对称的上下两叶,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刚孵出不久的仔鱼。原尾内外均对称。第二种称为歪尾,脊柱的末端折向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上下不对称的两半,一般上半较大,见于鲨、鲟等鱼类。歪尾内外均不对称。第三种称为正尾,脊柱的末端仍向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尾鳍的外形是对称的,内部则不对称,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

就鱼尾巴的外部形态而言,又可分为六类:金枪鱼类为半月形或新月形;鲱、鲭鱼类为叉形;鳟、鲤、鲈等鱼类为凹形;嘏虎鱼为尖形;菱鲆、舌鳎鱼类为圆形;鲽鱼为截直形。

鸟类的祖先——始祖鸟的尾椎数目多达18-20块,而且皆未愈合。但现代鸟类不仅尾椎的数目大为减少,而且后面的4-10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综骨,用以支持扇形的尾羽。

鸟类的尾羽十分强大,左右对称,一般为10或12枚,多者可达24枚,见于野生鸡类。尾羽的背面、腹面都生有覆羽。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尾羽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尾羽的长短相等,而末端成一直线者,称为平尾;如果外侧尾羽较中央尾羽为短,依长短相差程度的不同,形成圆尾、凸尾、楔尾和尖尾;反之,如果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短,依凹入的深浅不同而形成凹尾、叉尾和铗尾。

除了尾鳍、尾羽等特殊的变化形式外,动物的尾巴还有大小、肥瘦、粗细、长短、被毛多少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仅形状万千,而且妙用无穷,因而成为它们身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的运动器官

肛后尾在水生的脊椎动物中特别发达,如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的蝌蚪和有尾类及无足类的成体、水生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对于它们来说,尾巴主要是一个重要的运动器官,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推动身体前进,并在前进中起舵的作用。对于鱼类中的跳高“冠军”——裸鲣来说,那条弯弯地呈月牙形的尾巴更是作用非凡。由于其尾易于弯曲,而又坚硬如铁,所以只要轻轻一甩,它的身体就会像发射的火箭一样,一下子便窜出数十米。

通常,从鱼尾的形状就能看出它游泳的速率和活动能力。一般来说,具有半月形尾或深叉形尾的鱼,能维持长时间的快速游动,有方形尾或圆形尾的鱼,虽然可作短距离的快速游动,但以游泳的全过程来看是比较慢的。

鲸类的尾巴也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和背鳍一样,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的内部也没有肌肉,而是由结缔组织构成,整个尾鳍像一块大硬板,所以也有人称它尾片。鲸类的尾鳍可作上下摆动,就像船橹一样,用于拨水,借水的反作用力而推动身体前进。

为什么鱼的尾鳍是垂直的,而鲸类的尾鳍却是水平的呢?原来,鱼类虽然可以在水中呼吸,但为了追逐食物或逃避敌害,常需要急速左右拐弯,这种运动以垂直尾鳍为最有利。鲸类却必须到水面换气,再潜水觅食,水平尾鳍对这种快速上下运动最有利。当尾鳍上下等量摆动,身体就可以直线地前进,若往下的摆动大于往上,它们就上升,反之就下沉。

陆生脊椎动物主要的运动器官是四肢,尾巴一般已不执行运动的功能,所以一般在形态上就显得细弱,但也有很多种类的尾巴非常发达。蜥蜴类的尾巴都比较长,通常等于或长于头与躯干长度之和。鳄类更是具有粗壮如钢鞭的长尾,以及露在口外的两排锋利的牙齿,所以看上去常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蛇类是从蜥蜴类中分化出来的,当它们的四肢退化后,其尾巴便替代了部分四肢的功能。蛇的尾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生活在丛林中的蛇尾巴又细又长,生活在丘陵山区的蛇尾巴相对粗短,生活在荒漠中的蛇尾巴短而钝,穴居的蛇尾巴大都已退化,生活在海洋中的蛇尾巴均呈侧扁状。

蛇在运动时。尾巴起平衡身体、协调运动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纤细的蛇尾巴就像人的手指一样,非常灵活,特别是银环蛇、眼镜蛇、灰鼠蛇等。灰鼠蛇还由于能用尾巴缠住树枝,再将身体窜到另一棵树上,因而得到了“过树龙”的美名。树栖的绿瘦蛇,尾巴的长度几乎相当于头和躯干的一半,它经常在树冠中穿行,当它起跳时尾巴可以起到弹簧的作用,着陆时又可以起到抓握的作用。

很多蛇,如金花蛇等,在攀爬陡峭的岩壁时,身体不时呈“倒立”姿态,用尾巴向上摸索,只要抓住微小的突起就可以引体向上,反复运动,步步为营,攀援直上。

沙蟒的尾巴短而粗,尾椎骨结构呈棒状。在疏松的沙漠中运动时,它可以用身体的前端和尾部支撑地面使身体向前侧向移动。五步蛇尾巴终端的鳞片变成了一个尖尖的大刺,俗称“佛指甲”,在爬行中戳在土里,也主要是起推动身体前行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粗而长,末端没有长毛,看上去好像棍棒似的。这是一种多功能器官:休息时,尾巴

与后肢一起支持着身体,成了一只“三脚香炉”,显得十分稳定;奔跑时,尾巴翘起,就像“秤杆”一样,能保持身体平衡,起舵的作用。

树栖的树袋鼠的尾巴虽然也像地栖袋鼠一样又粗又长,但整条尾巴从前到后的粗细大体一致,而不似地栖袋鼠那样前粗后细。另外,尾巴下面的毛甚少,甚至完全赤裸,从而有利于紧紧盘握树枝,并且当其在树上攀援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

许多树栖哺乳动物的尾巴都能不同程度地卷曲,其中生活于南美洲的蜘蛛猴的卷尾最为完善,将诸多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热带树栖动物对雨林里茂密的藤本植物的一种适应,因为在相对开阔的森林中,树栖动物容易在树林间进行跳跃,平直的尾巴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树栖动物的跳跃受到限制,卷曲的尾巴则可以协助动物进行移动和采食。

蜘蛛猴的尾巴长达63-92厘米,不仅比身体和四肢都长得多,而且末端腹面有20厘米是光秃无毛的,上面有一道道皱褶,似胶鞋底上的花纹那样的指纹状皱纹,能够增加摩擦力,而且感觉非常灵敏,很管用,实际上起了“手”的作用。当蜘蛛猴在林间向前攀行时,它的这条尾巴总是跟着一只前肢先抓住一个树枝或一根藤蔓,飘荡过去,蹿到另一棵树上,从不会失手。蜘蛛猴的尾巴时而盘卷尾尖,时而又散开,像手一样灵巧自如,当前肢攀援不及时,它就迅速伸出尾巴去采摘或拾取食物。它们的尾巴十分灵敏,甚至能够捡起一粒花生米大小的东西。蜘蛛猴在休闲的时间,常常把长尾巴的前端缠绕在树枝上,将身体稳稳地悬挂着,手脚并用地进餐。休息时,它们也往往倒挂着身体,即使睡着了,尾巴也不会脱落。蜘蛛猴在热带雨林中跳跃游荡的时候,它的尾巴总是朝后翘起,起着舵的作用。依靠长而有力的尾巴,它还能够站着紧紧抱住树干,因为它前肢上的拇指已退化,缺乏抓握能力。通常雌兽把幼仔背在身上,东跳西跃。幼仔为了安全,常将自己的尾巴缠绕在雌兽的尾巴根上。有时候,雌兽用尾巴当作手臂,怀抱着自己的幼仔。此外,蜘蛛猴的尾巴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天气炎热时,尾巴成了散热器,仿佛大象利用耳朵、家狗利用舌头散热一样,天气转凉时,它的尾部动脉血可以不流过小血管直接回到体内,使它们免受风寒。

在能够飞行或滑翔的动物中,尾巴也能起到辅助的作用。鸟类的尾羽在飞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翼手类是唯一一类真正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其独特的飞行器官——皮膜,也需要由尾巴来支撑。飞鱼能“飞”,虽然主要凭着一对长大的胸鳍在空中滑翔,但如果没有尾巴的帮助,也是“飞”不起来的。飞鱼具有宽大而强硬的尾巴。靠它左右急剧摆动,产生一种后助力,使身体迅速前进,直至冲出水面,“飞”向天空,并且用尾巴控制飞行的方向。就连在树上活动的松鼠,也能利用那条蓬松的尾巴,像降落伞一样,从树上跳下来。

盾尾蛇是穴居生活的,它们的尾巴末端变形呈“盾”状,以适用“冲刺爬行”的需要。爬行时先使尾部“盾尖”插入土中,然后全身弯曲用力,伸开时猛地一冲将身体向前推进。穿山甲在挖洞时则用它那粗大的尾巴钉住后方的地面,用前肢上的利爪挖土并推向后方,再由后肢把刨出的土向后推出。它还会用后肢和尾巴支撑地面,直立起来一边行走,一边四处观望。上树时用四肢上那些尖锐的爪子钩住树干,并用强大的尾巴作支撑物,较为灵便。啄木鸟的尾羽也呈楔尾状,羽轴粗硬坚挺,外侧一对甚小,中央1-3对尾羽羽端呈叉形,啄木时有支撑身体的作用。

固着是动物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海马鱼游泳的姿势很奇特,是一种“站”着游的鱼,也能依靠尾部的屈伸呈弹跳状前进,但很容易疲劳。而它的尾巴像一条鞭子,能伸能屈,异常灵活。如果碰到海藻的茎枝、珊瑚枝等海中固定的东西,它都能用尾巴卷住进行休息。因此,海马鱼的尾巴又是一个“攫握器”。有趣的是,如果遇到海中的飘浮物,它就用尾巴钩住,倒挂在上面,搭乘免费“公车”在大海中漫游。

避役也叫“变色龙”,尾巴很长,能像发条一样蜷曲或将尾端缠绕在树枝上使身体稳定,起到“第五只手”的作用。蝮蛇常将尾巴紧紧地缠在树枝上,捕食小鸟时身体后半段如同弹簧的一个支点,蛇头与前半段弹射出去后,尾巴牢牢地固着在树干上,使自己不至于掉下树来。如果猎物距蛇较远,它的尾巴则变成了力的支撑点,使整个身体都弹射出去。

攻击与摄食的工具

除了运动功能之外,动物的尾巴还具有攻击、摄食、驱敌的功能以及其他特殊的功能。

长尾鲨是一种海中的“强盗”,其尾鳍的上叶特别长,约为身体全长的一半,成为它最得力的捕食工具。当它遇到别的鱼群时,便用长尾狠命击水,发出一种可怕的声响,迫使鱼儿聚在一起,然后它再冲过去,用尾巴准确地将鱼一条条拨到自己口中从容吞食。

营底栖生活的赤虹等鱼类,身体又扁又宽,近似圆形,但细长的尾部成鞭状,末端尖,整个尾巴像一根细长的铁针——一根带毒的尖棘。这根棘非常硬,能像箭一样穿透铠甲。每当鱼工与其他动物搏斗时,它就用这根铁针左右横扫,使对方无法招架,轻者受伤,重者丧命,得胜后它还能把俘虏卷缠起来,成为自己的果腹之物。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夜行性毒蛇。由于它的角质皮肤酷似熟透的菠萝蜜皮,因此被叫做“菠萝蜜皮蛇”。它有一手用尾巴猎杀动物的绝技,当发现猎物时,立刻将其紧紧箍住,并将生在尾部的一对大毒螯深深地刺进猎物的腹部,注入致命的毒液,待动物中毒死后再将其吃掉。

尾巴更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致对手于死地的武器之一,老虎能用尾巴给背后的人或动物以猛烈的一击,湾鳄可以突然甩动它那侧扁而长的尾巴,将岸边的猎物击入水中,美餐一顿。就连袋鼠的尾巴扫过去也相当于“一记闷棍”。从它的长短、粗细、构造来看,这根“暗器”应该不会比黑熊的大巴掌差到哪里!

其他植食性或杂食性的动物也能在取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它们的尾巴。“老鼠偷油”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老鼠细长少毛的尾巴是它偷油的工具,尽管油瓶的口很小。但它们能用细长的尾巴把油蘸出来吃。以蜜为食的蜜熊,进食的方式也很奇特。当碰到蜂蜜时,就启动它那很长而又具有伸缩性的舌头和尾巴去偷取。首先是用舌头舔,如果舌头够不着,就调转身子改用长尾巴探取,将蜂蜜沾满了尾巴后,蜜熊才满意地偷偷溜走,迅速爬上大树,坐在树丫上,用前爪捧着尾巴高兴地吃起来。大食蚁兽则能利用那条扫帚般的大尾巴去把地上的蚁群扫成一堆,以便舔食。它在每次进食完毕,还要用大尾巴将爬到身上的剩余蚂蚁扫掉,以免它们危害自己的身体。

毒立克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昆明系小白鼠, 体重为18~20 g, 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提供;35 日龄断奶仔猪, 由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提供。

1.2 试验药物

毒立克, 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临床教研室研制。

1.3 小鼠免疫功能的测定

取健康小鼠60只, 随机分成2组, 试验组按体重2 g/kg并加适量纯化水稀释后一次性灌服毒立克;对照组灌服等量纯化水。

1.3.1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连续观察7 d 后,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悬液0.5 mL, 1 h后处死, 取腹腔渗出液涂片, 瑞氏染色, 镜检, 油镜下计数100个巨噬细胞, 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1.3.2 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连续观察7 d后, 眼眶采血, 肝素抗凝, 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淋巴细胞, Hank’s液洗涤2~3 次, 测定T淋巴细胞花环率 (Ea花环率) 和醋酸萘酯酶阳性率 (ANAE阳性率) 。

1.3.3 循环抗体的测定

投药前1天,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悬液0.2 mL进行免疫, 免疫后第7天眼眶采血, 分离血清, 测定溶血素含量。

1.4 断奶仔猪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的测定

1.4.1 分组与投药

取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 (8头) 、对照组 (5头) 。试验组按体重0.2 g/kg 一次性灌服毒立克;对照组灌服等量纯化水。分别于试验前、试验6 d后, 仔猪仰卧保定前腔静脉采血, 每头每次采血5 mL, 分离血清置-22 ℃冰箱用于各项指标检验, 4 d内完成。

1.4.2 检测项目

猪淋巴细胞转化率, 采用植物血凝素 (PHA) 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法;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 采用双缩脲法;猪血清甲状腺激素 (T3、T4) 和皮质醇浓度,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

2 结果

2.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结果 (见表1)

注:同列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1可知, 毒立克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极显著 (P<0.01) 。

2.2 小鼠T淋巴细胞、循环抗体的测定结果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2可知:试验组小鼠T淋巴细胞Ea花环率和ANAE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组小鼠溶血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3 断奶仔猪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3可知:试验后试验组T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升高 (P<0.01)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平均值上升, 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

2.4 断奶仔猪内分泌功能的测定结果 (见表4)

注:与对照组相比,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4可知, 试验组血清甲状腺素T3 、T4水平上升, 血清皮质醇、尿素氮水平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与结论

1) 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 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吞噬杀菌、抗肿瘤、递呈抗原及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1] 。小鼠灌服毒立克后, 能使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极显著增强 (P<0.01) , 说明该制剂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活性增强, 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

2) 在体液免疫中, 抗体分子可特异性地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这种结合不仅具有直接中和毒素的作用, 而且还可启动机体内其他免疫效应, 如激活补体、介导吞噬和细胞杀伤等, 同时抗体还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作用[2] 。小鼠灌服毒立克后, 溶血素产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该制剂具有促进抗体产生、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

3) T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 。试验结果表明, 毒立克能极显著提高小鼠Ea花环率和ANAE 阳性率 (P<0.01) , 说明该制剂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免疫增强剂能使受抑制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而发挥免疫增效剂的作用[2], 中药黄芪能明显增强小鼠与人的免疫功能, 可使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 使参与体液免疫的抗体增加。

4) 毒立克能有效增加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 激活动物机体各系统免疫活性, 表明该制剂能够形成强大的抵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防御屏障,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及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

[1]李君璎, 黄惟让.免疫生物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齐顺章.动物生物化学[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8.

茶多酚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篇7

关键词:茶多酚,免疫功能,作用机理

1 理化性质

茶多酚为淡黄至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或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 有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 微溶于油脂。水溶液的pH值在3~4之间。对热、酸较稳定, 在160℃油脂中30min降解20%。在pH值2~8之间稳定, pH值≥8和光照下易氧化聚合。遇铁变绿黑色络合物, 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2 茶多酚的吸收和代谢

多酚类化合物在胃、小肠部位的吸收少, 只有在大肠菌群的作用下降解为更小的分子才被机体吸收。Suganuma等 (1998) 通过放射性物质3H标记, 考察口服茶多酚1、6、24 h后, 在胃、小肠、结肠中的含量, 其结果见表1。Unno等 (1996) 给大鼠口服50 mg EGCG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1 h后血浆EGCG浓度达到最大;以磷脂酰胆碱过氧化氢 (PCOOH) 作为脂蛋白氧化的指标, 试验结果显示, EGCG在人血浆中最高浓度可达4 400 pmol/mL。Kohri等 (2001) 给老鼠口服3H标记的EGCG, 结果发现一部分口服的EGCG在肠道被吸收, 通过门静脉进入肝。在此过程中, 绝大多数EGCG会在肠黏膜或肝部发生共轭反应, 一部分在肝部进一步甲基化, 接着EGCG代谢产物大多分泌至胆汁。然而也有一部分 (包括完整的EGCG) 进入血液循环, 在摄食1~2 h后达到峰值。未被吸收的EGCG进入盲肠以及大肠, 被微生物降解为5-γ-戊内酯 (M-1) 。大部分M-1被吸收后, 在肠黏膜或肝脏发生葡萄糖苷酸化作用, 形成M-2物质, 后者进入血液循环, 输送到不同组织中, 经代谢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EGCG为茶叶中最主要的儿茶素化合物, 共轭化合物包括有硫酸酯型和葡萄糖苷酸型, 尿液中分离出6种代谢产物, 分别为EGCG、3′-O-甲基-EGCG、4′-O-甲基-EGCG、3″-O-甲基-EGCG、4″-O-甲基-EGCG、4′, 4″-双-O-甲基-EGCG。饮绿茶 (含400 g C) 2 h后, 人血浆中EGCG、ECG浓度达到最大, 6~48 h后尿液中能检测出4-羟基苯甲酸、3, 4-二羟基苯甲酸、3-甲氧基-4-羟基-马尿酸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等代谢终产物。

3 茶多酚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茶多酚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动物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脾脏、法氏囊, 动物免疫器官重量的增加是由于其自身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殖所致, 重量增加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 重量减少表明机体免疫状况变差。大量研究表明, 日粮中添加茶多酚能提高动物免疫器官的重量。詹勇 (1992) 用0.25%茶多酚添加到饲料中喂养14日龄健康肉仔鸡, 发现公鸡、母鸡脾脏重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57%和19.70%;但公鸡法氏囊重比对照组增加了69.04%。刘海军 (2005) 在日粮中添加30mg/kg茶多酚喂养肉鸡, 胸腺指数提高了15.75%, 脾脏指数提高了6.74%, 法氏囊指数提高了15.38%。

3.2 茶多酚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一种重要机体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造血干细胞及其粒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抵抗细胞内微生物 (如病毒) 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的细菌感染, 并可促使其在细胞内将微生物破坏或使感染的细胞溶解。

3.2.1 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免疫应答中, 淋巴细胞起核心作用, 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分别由胸腺、法氏囊和骨髓诱导、分化、发育而来, 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机体外周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受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发生转化, 通常以其转化率的高低来衡量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大量试验表明, 茶多酚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郜卫华 (2003) 报道:日粮中添加20、40、80 mg/kg的茶多酚可使肉公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提高12.1%、17.7%和21%, 肉母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提高3.2%、11.7%和11%。

3.2.2 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

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 不仅能吞噬病原体和异物, 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而且能分泌补体、酶和干扰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对自然杀伤性细胞 (NK) 、B细胞进行双向调节, 激发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在血液中游走的中性粒细胞和分布在淋巴结、脾、肝、骨、肺等脏器中的巨噬细胞。宁鸿珍等 (2001) 报道用8 g/kg的茶多酚保健饮料灌胃小鼠, 连续40 d,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分别提高了104%和119%。初晓等 (2006) 每天用4 g/kg的茶多酚灌胃衰老小鼠, 发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了87%, 同时发现茶多酚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3.2.3 对自然杀伤性细胞的调节

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 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阎玉森和王球达 (1992) 用绿茶提取物20 mg/kg、40 mg/kg和80 mg/kg饲喂荷瘤小鼠, 连续10 d给药, 结果表明荷瘤小鼠NK细胞的活性分别提高了81%、173%和273%, 提示绿茶提取物对荷瘤导致的NK细胞活性低下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崔英和黎丹戎 (2005) 报道, 给肝癌高危人群长期每天口服500 mg的茶多酚, 发现NK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了10.2%。

3.2.4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研究发现, 茶多酚能影响机体细胞因子的分泌。Sakagami等 (1995) 通过培养人类外周血液的单核细胞, 发现茶多酚能刺激IL-1和TNF-α的产生。Matsunag等 (2001) 对感染了嗜肺性军团杆菌的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发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L-EGCG) 可以改变巨噬细胞对嗜肺军团菌的免疫应答, 增加TNF-α、IFN-γ和IL-12的分泌, 从而增加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 显著抑制肿瘤。罗利群等 (1995) 等研究发现, 茶多酚在体内可增加小鼠的肿瘤免疫反应, 促进对L-5178Y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小鼠脾细胞的特异性增殖, 增加IL-2分泌和IL-2mRNA表达。

3.3茶多酚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体液免疫是由B细胞介导的另一种重要的机体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可以防御细胞外微生物及其毒素。胡兆君等 (1995) 报道, “亿福林” (主要成分为茶多酚) , 可以提高人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尤其是IgM和IgA的含量。郜卫华等 (2003) 报道:用20、40、80 mg/kg的茶多酚饲喂肉仔鸡, 发现血清中的IgG含量分别提高4%、16%和6.4%。进一步研究表明, 添加茶多酚对肉仔鸡血清中IgG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对第一阶段 (0~21 d) 血清中的IgG没有显著的作用, 仅有升高的趋势;对第二阶段 (22~42 d) 血清中的IgG有显著的升高作用 (P<0.05) 。

4 茶多酚增强免疫功能的机理

茶多酚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过程十分复杂, 至今机理不明。但大多数研究表明, 茶多酚是通过本身的抗氧化特性来保护机体的生物膜不受自由基的破坏, 从而保持了膜的流动性, 使机体处于一个动态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中。当活化的免疫细胞代谢增加时, 产生活性氧的机会便会增多。T淋巴细胞在活化后增加细胞浆的钙离子浓度, 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在活化和发挥作用时消耗氧气, 产生活性氧;中性白细胞杀菌能力依赖活性氧的产生 (彭成卓等, 2006) 。但是, 活性氧过度产生又会损害免疫活性细胞, 降低免疫能力, 因此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系统使活性氧的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茶多酚可清除活性氧,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 (LPO) 的产生, 从而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 增强免疫功能。茶多酚的抗氧化特性是一种综合效应, 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清除活性自由基;作用于与自由基相关的酶,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启动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王妍琪 (2004) 报道, 茶多酚复合物 (TPP) 及儿茶素单体对·OH清除率可达98%以上, 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蔡海莹和张伟力 (2006) 在猪上的试验表明, 用400mg/kg茶多酚喂猪, 可使猪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分别提高30%和32%, 丙二醛含量下降53%。Wessner等 (2007) 年报道:茶多酚可以缓解抗癌症的化学治疗药物伊立替康对小肠黏膜的损伤, 使小肠黏膜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含量提高7%。Lee等比较了EGCG、trolox (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E类似物) 、硫辛酸和褪黑激素等4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在降低由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过程上, 上述4种抗氧化剂的IC50值依次为0.66、37.08、7.88、19.11μmL;对由铁离子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上, 其IC50值依次为3.32、75.65、7.63和15.48μml, 可见EGCG比其他几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强。Frei和Jane (2003) 通过饮水的方式喂大鼠10d的茶多酚, 接着注入能使大鼠产生结肠癌的物质二甲肼 (DMH) , 结果表明:茶多酚使结肠黏膜中磷酸卵磷酯过氧化氢脂质和8-羟基-2-脱氧鸟苷的产生减少, 而8-羟基-2-脱氧鸟苷是DNA氧化应激损伤的标志。

5 小结

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 篇8

1 运输应激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1.1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动物受到应激源刺激后,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即刻兴奋释放儿茶酚胺类激素, 进而引起机体循环和代谢的相应变化。研究表明, 运输应激可以使山羊血浆肾上腺素浓度迅速升高, 并于运输开始后30分钟达到峰值, 而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不大[2]。另外, 装车应激能够显著增加牛血浆中肾上腺素水平, 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亦无显著影响 (P>0.05) 。

1.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激状态下, 动物HPA轴功能增强,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对20 kg雄性仔猪进行 2 h 的运输试验, 结果表明上车后仔猪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缓慢上升, 出发后60分钟达到峰值, 之后缓慢下降, 下车后15分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回到上车前水平[3]。

1.3 皮质醇

与其他应激源相同, 运输导致的应激能引起动物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其中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最为明显[4]。对5 kg 左右的公羊进行 6 h 的运输试验, 发现出发后30分钟公羊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上升, 1 h 后达到峰值并维持此水平至运输结束, 之后皮质醇水平快速下降并于运输结束后3小时恢复至运输前水平[5]。对体重为 38 kg 的大白猪进行 2 h 运输试验, 发现出发后30分钟其血浆皮质醇水平达到峰值, 并维持此高水平至运输结束[6]。动物由圈内移至车上, 由于环境的巨大反差, 引起机体 HPA 轴兴奋, 皮质醇分泌迅速增加, 之后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一系列应激源使血浆皮质醇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维持高水平, 而在下车后脱离了运输所致的恶劣环境而处于相对较安静的环境中, 其皮质醇水平也会很快恢复至运输前水平。对不同氟烷基因型猪运输试验的结果表明, Halnn型猪运输前后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 Halnn型猪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7], 这种差异可能由血样的采集时间不一致 (即皮质醇的节律性分泌) 所引起。另外, 通过测定成年绵羊和山羊唾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变化发现, 运输过程唾液中皮质醇与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均显著升高, 且运输前后无显著差异 (P>0.05) , 因此唾液中皮质醇水平也可以作为应激的评价指标[8]。禽类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酮, 而皮质醇仅在胚胎肾上腺被合成, 孵出后不久皮质醇的合成便停止。因此, 禽类血浆中皮质酮水平可以作为一项十分敏感有效的应激指标。

1.4 胰岛素

胰岛素在调节机体血液葡萄糖水平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激情况下, 通常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加强。胰岛素的分泌受血液中多种激素、细胞因子和代谢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猪运输后其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9], 分析原因可能为: (1) 装载应激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即刻兴奋, α-肾上腺素能使纤维活动加强, 释放儿茶酚胺作用于胰岛 β 细胞膜α-受体, 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 (2) 应激状态下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摄取、氧化和利用增加; (3) 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IL-6 和 TNF-α等的释放可能对胰岛素的分泌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4) 运输前的禁食处理也可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运输应激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有利于机体动员更多能量以克服应激源作用。

1.5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能增强机体的物质分解代谢, 促进糖原、蛋白质、脂肪的分解, 有利于机体能量的供给。对20 kg雄性仔猪进行2 h的运输试验, 结果表明皮特兰和二花脸猪上车后血浆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水平均快速下降, 并分别于出发后15分钟和30分钟下降至最低值, 此后维持在该水平。上车后皮特兰猪血浆四碘甲腺原氨酸 (T4) 水平稍微有所下降, 而二花脸猪血浆四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显著下降。运输过程中两品种猪血浆四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保持平稳波动性变化, 但差异均不显著[3] (P>0.05) 。

1.6 其他激素

运输应激可以刺激母羊释放催乳素, 并于运输后20分钟达峰值, 表明运输应激能够显著影响母羊的泌乳功能。运输应激可以阻碍产犊后30 d 内母牛促黄体素的升高, 但对卵巢活动周期恢复的母牛则没有显著影响 (P>0.05) [10]。

2 运输应激对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肌酸激酶 (CK) 和乳酸脱氢酶 (LDH) 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生化指标。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或肌肉疲劳时, 血液中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增加, 且血清肌酸激酶是肌细胞特异酶, 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是肌细胞膜系统受损的一个指示剂。猪经过 4 h 长途运输, 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上升 (P<0.05) [8]。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相似, 在运输起始血浆葡萄糖即快速上升, 整个运输过程中都保持较高水平[2]。另外, 与运输前相比, 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在运输停止时升高, 运输停止后1~5 d 降低;尿素氮和三酰甘油运输后1~2 d 升高;血清钠运输后1~3 d 降低;血清钾运输后1~5 d降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无机磷和乳酸含量在运输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1]。

3 运输应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国外着重从动物福利角度研究运输过程中动物行为的整体表现, 而对运输过程中动物行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很少, 国内则更注重研究运输对动物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 多种应激方式下动物都可产生行为障碍, 且随应激时程的长短而有不同表现。急性应激期动物行为活动增多, 而慢性应激期减少, 动物随应激源刺激时间的延长, 其行为表现由兴奋、焦虑状态转为抑制、抑郁。一些学者观察不同品种肥猪在宰前长途运输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发现运输过程中猪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躺卧休息状态, 分析原因主要是路况较好、运输环境对猪造成的刺激较小[11]。而另外一些研究采用断奶雄性大白仔猪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仔猪在8 h的运输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表现站立行为, 分析主要与路况较差, 车辆的颠簸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等因素有关, 而猪群的站立有利于减缓振动﹑身体保持平衡及免受伤害。

4 运输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运输应激能抑制免疫功能。有学者认为, 运输应激是通过增高血浆皮质醇、降低吞噬细胞功能及抑制抗体反应来影响动物免疫功能的。另外, 应激使体内自由基增加, 进一步影响体内维生素 E 的含量, 降低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 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内分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行为及其免疫功能等都产生广泛的影响, 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对开发抗运输应激生理调节剂, 减少应激造成的经济损失, 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整个畜牧业的生产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RAIN M E, WHITING T L, RASALI D P, et al.Warm weathertransport of broiler chickens in ManitobaⅠFarm managem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loss in transit to slaughter[J].Can VetJ, 2007, 48:76-80.

[2]NWE TM, HORI E, MANDA M.Significance of catecholamines andcortisol levels in blood during transportation stress in goats[J].Small Ruminant Research, 1996, 20:129-135.

[3]李留安, 夏东, 魏师, 等.运输应激对二花脸和皮特兰猪血浆应激和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 (5) :681-685.

[4]BRADSHAW R H, PARROTTR F, GOODE J A, et al.Behavior andhormonal responses of pigs during transport:effect of mixing andduration of journey[J].Animal Science, 1996, 62:547-554.

[5]NWE TM, HORI E, MANDA M.Significance of catecholamines andcortisol levels in blood during transportation stress in goats[J].Small Ruminant Research, 1996, 20:129-135.

[6]PARROTT R F, BRADSHAW R H, LLOYD D M.Effects of trans-port and indomethacin on telemetered body temperature and releaseof cortisol and prolaction in pre-pubertal pigs[J].Research inVeterinary Science, 1998, 64:51-55.

[7]GEERS R, BLEUS E, VAN SCHIE T, et al.Transport of pigs differ-ent with respect to the halothane gene:stress assessment[J].JAnim Sci, 1994, 72:2552-2558.

[8]GREENWOOD P L, SHUTTD A.Salivary and plasma cortisol as anindex of stress in goats[J].Aust Vet J, 1992, 69:161-163.

[9]APPLE J K, KEGLEY E B, MAXWELL J R, et al.Effects of dietarymagnesium and short-duration transportation on stress response, postmortem muscle metabolism, and meat quality of finishing swine[J].J Anim Sci, 2005, 83:1633-1645.

[10]NANDA A S, DOBSON H, WARD W R.Relationship between anincrease in plasma cortisol during transport-induced stress andfailure of oestradiol to induce a luteinising hormone surge in dairycows[J].Res Vet Sci, 1990, 49:25-38.

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 篇9

一、《动物园的故事》与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 荒诞派戏剧便是人们在严峻的社会现状和心理危机面前对这种充斥着异化和威胁的荒诞现实做出的强烈反应。荒诞派戏剧家认为“荒诞”是世界的本质, 主张用荒诞的极端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来直喻和讽刺世界的荒诞存在。五六十年代荒诞派戏剧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它以独特的视角, 怪诞的笔触, 反传统的手法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战后最具影响的现代文学流派之一。这个时期世界剧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荒诞剧作家, 除尤涅斯库和贝克特外, 还有法国剧作家亚瑟·阿达莫夫;英国作家哈罗尔德·品特等。而在美国, 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剧作家当数以独幕剧著称的爱德华·奥尔比 (Edward Albee, 1928-) 。奥尔比以瘫痪的语言碎片, 精炼的戏剧结构, 辛辣原始的揭露讽刺和象征性的隐喻暗示将其对荒诞现实的透视体验深刻表现在他的开山之作《动物园的故事》 (The Zoo Story, 1958) 中, 并以此剧在的柏林首演而在戏剧界一举成名, 成功迈上戏剧创作的艺术生涯, 进而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动物园的故事》这部独幕剧结构简练, 情节淡化, 布景简单, 叙述效果支离破碎, 舞台风格极具象征性, 其反传统的特征突出呈现出荒诞派戏剧最重要的特征和意义:采取极端的表现手法, 使用独特的舞台设计, 调动荒诞的戏剧构思, 突出人物的代表特征, 彰显人物的精神世界, 揭示剧作蕴含的现代社会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主题, 讽刺人类现代生活中人性丧失、交流缺失的荒诞性。这部人类社会的喜悲剧, 定格在美国繁华大都会纽约的中央公园, 全剧共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描述两位年龄相仿、素昧平生的主人公杰瑞 (Jerry) 和彼得 (Peter) 的邂逅情景;第二部分侧重主人公杰瑞的描述, 讲述他与狗的故事, 展露出他在现代社会的荒诞现实里所体验的强烈的异化感及窒息的孤独感;第三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杰瑞和彼得难以沟通, 直至冲突爆发以及杰瑞的自杀落幕。

奥尔比在本剧中以极端的手法凸显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和隔阂, 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对荒诞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他通过该剧向观众发出警示, 在荒诞无意义的社会环境下, 人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而人性的回归又何止是付出血的代价。从人本主义角度来讲, 本剧还富含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个层面对《动物园的故事》进行分析, 并以此揭示其对现实荒诞性的讽喻功能。

二、象征主义手法对现实的讽喻

1) 象征主义的内涵。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流派中萌芽最早, 影响最深远的流派之一。从历史的沿革角度看, 它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诗歌, 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西欧戏剧界才产生象征主义运动, 到20世纪20至40年代空前繁荣。杜萌若在《西方经典戏剧》 (英汉对照版) 一书中说:“20世纪西方戏剧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现代主义思潮与传统戏剧观念的剧烈碰撞和交融。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新的戏剧流派大都以传统现实主义对立面的姿态, 却又往往自称为“真正的现实主义”, 其内在根源是对“真实”和“现实”观念理解上的拓深及转向”。可见, 象征主义所探求的是揭示现实生活的内在本质和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正如象征主义戏剧大师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所致力的“以玄奥的象征形象来揭示生活中内蕴的美和奥秘”。

象征主义手法作为现代戏剧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 指的是“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 它不是个别词句的象征, 也非段落部分的象征, 而是整部作品的形象体系都具有象征性, 它隐喻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人们在欣赏戏剧作品的过程中, 通过对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及形象体系的透视, 通过对象征手法对现实生活真相的隐喻表达的揣摩, 可以看到作品高度概括出的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 象征主义手法在现代戏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隐喻功能和舞台效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象征主义手法的讽喻功能。在《动物园的故事》中, 剧作家奥尔比“运用荒诞派戏剧理论, 通过人类社会与动物园之间的类比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来检视人类所处环境的荒诞, 揭示人类因交流沟通的失败而疏远异化的过程和现代生活中的精神绝望, 于荒诞中揭示出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这部戏寓意丰富而深刻, 充分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连同反传统的表达技巧, 折射出人和世界的虚无存在的荒诞主题, 自由选择、宁死抗争的存在主义主题和人与人、人与群体交流缺失的异化主题;同时也暗示出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动物园的故事》剧本中丰富的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为人们投射出一幅幅灰暗冷峻、寓意深刻的社会剪影。

奥尔比在《动物园的故事》中调用了丰富而极端的象征主义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与无奈。这些象征既有传统上的继承, 也有形式上的创新, 主要包括动物原型象征、植物象征、实物象征、对比象征等。这里笔者试图对主人公杰瑞的“死”以及剧本题目《动物园的故事》本身折射出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剧本中, 杰瑞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英雄”, 他是荒谬现实的觉悟者, 头脑清醒, 内心痛苦, 渴望真正的接触, 富有抗争意识。他将尴尬荒诞境遇中的人分为两类:动物与植物。比如, 在故事的尾声, 杰瑞冲向彼得手中的尖刀, 临死之际对彼得说:“彼得, 现在我告诉你, 你不是蔬菜, 真的, 你是个动物!”由此可见, 动物喻指那些与现实抗争的人, 他们在残酷的厮杀中谋求生存;而植物喻指那些灵肉分离, 对现实麻木妥协的人。主人公杰瑞用自己非常态的死亡方式, 在完成自由选择的同时来唤醒彼得早已沉睡的抗争意识。至此, 纽约中央公园的长凳前, 两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荒诞故事以杰瑞自杀式的死亡行为悲剧落幕。这一幕以极端的象征手法“高度概括了20世纪中叶的无序和混乱、人心的惶恐和孤单”, “凸显了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缺失”。

此外, 杰瑞的“死”以及之前他与彼得的冲突对白, 从本剧反传统的特征来看, 也象征了《动》对传统思想的挑战。奥尔比通过杰瑞讲述的“他与狗的故事”以及剧本中对“彼德”这个名字的借用, 将这种象征“集中体现在对《圣经》、乃至基督教的挑战”。须知荒诞派戏剧家并不相信命运, 也不相信上帝, 更没有表现超自然的东西。

至于该剧的题目——动物园的故事, 其本身就蕴含着象征主义的意味。高度发达的西方文明世界里, 科技神话和垄断资本造就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富庶, 钢筋水泥的丛林在人性的深处投下阴影”。“每个人都被铁栏隔开了。”“如果这是动物园, 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杰瑞的话一语道破该剧的主题一—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隔阂。“我想这就是动物园里发生的事了。”“现在, 你知道动物园里发生的一切了。”剧中的对白也亮出了这部戏黑暗的社会底色——荒诞的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动物园。

三、结语

爱德华·奥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荒诞的艺术构思为大众临摹了一幅现代社会的悲剧。剧作家以喜剧的形式承载悲剧的内涵, 表达出严肃的悲剧主题;以极端夸张的象征手法描绘人生世态, 呈现出对人性思考的深刻寓意。作为奥尔比戏剧创作生涯的第一部作品, 《动物园的故事》显然是成功的。其荒诞的形式, 讽喻的基调, 深刻的主题不仅继承了戏剧艺术的优良传统, 而且对美国现代戏剧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杜萌若、施锐.西方经典戏剧[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动物尾巴的功能论文 篇10

1 肉碱的化学结构

肉碱即L-3-羟基-4-三甲基胺丁酸, 其分子式为 (CH3) 3N+-CH2CH (OH) CH2COO-, 相对分子质量为161.2。肉碱位于生物细胞线粒体内膜, 能把活化的脂肪酸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基质, 可使脂肪酸进入β-氧化路径, 彻底氧化分解。

肉碱有左旋 (L型) 和右旋 (D型) 两种异构体, 在动物体内具有生理作用的只有左旋肉碱, 即L-肉碱 (L-carnitine) 。L-肉碱含有1个可供脂肪酸酯化的羟基, 稳定性较好, 饱和键和极性官能团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肉碱是一种维生素, 也是一种类氨基酸, 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 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用赖氨酸及蛋氨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

2 L-肉碱的生理功能

2.1 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 促进脂肪的β-氧化

脂肪酸的氧化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的, 而脂肪酸的活化是在细胞液中进行的, 需要以L-肉碱作为载体, 以酰基肉碱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转运到线粒体基质内, 且L-肉碱是脂肪酸转移到细胞线粒体的唯一载体。线粒体内膜上的肉碱脂酰转移酶有两种:酶Ⅰ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外侧, 催化脂酰辅酶A变成脂酰肉碱进入线粒体膜内;酶Ⅱ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内侧, 使转入膜内的脂酰肉碱释放肉碱而变为脂酰辅酶A进入氧化区, 并将释放出的肉碱运输到膜外, 使线粒体膜两侧肉碱的含量保持不变。研究发现, 通过增加日粮中L-肉碱的含量, 能刺激β-氧化, 使脂肪酸断裂。只有L-肉碱浓度足够时, 长链脂肪酸的酯化与β-氧化才能顺利进行, 否则将严重破坏细胞的能量代谢。在体内能量供应不足或特殊需要时, L-肉碱的这种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2.2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肉碱可以节约蛋氨酸、赖氨酸用量,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L-肉碱可在动物体内合成, 在合成过程中按照1∶3的比例消耗赖氨酸和蛋氨酸, 同时需在酶、维生素C、铁、烟酰胺、吡多醇的参与下方可合成, 合成1 g L-肉碱至少需消耗2.78 g蛋氨酸。在体内肉碱合成过程中不难发现, 外源补充肉碱, 可以节省动物体内重要氨基酸及活性离子等, 从而供给动物体生命活动中其他重要的生理过程。

另外, 线粒体内的支链酰基是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代谢产物, 支链酰基辅酶A与肉碱结合, 可以减少过量的支链酰基辅酶A对支链酮酸脱氢酶的抑制, 有利于其氧化利用, 同时L-肉碱可作为载体及时输出支链酰基, 从而有利于支链氨基酸的正常代谢。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节约氨基酸饲料添加剂,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节约维生素C、B族维生素,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

2.3 生物膜的护卫者

在生物体内, L-肉碱可对过量的酰基进行脱毒, 从而清除动物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脂肪酰基与异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酰基, 消除它们积累产生的代谢毒性。在肌肉运动过程中, 产生的乙酰辅酶A和其他短链酰基辅酶A化合物往往在肌肉细胞中积累, 破坏肌肉细胞膜, 而酰基肉碱可移去这些化合物, 并间接保护肌肉细胞膜。在肌肉运动过程中, 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盐含量升高, 引起肌肉痉挛。肉碱可降低乳酸盐生成, 并防止体内酰基过量而产生毒性, 从而起到生物抗氧化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L-肉碱含有羟基, 可结合体内自由基, 以次级抗氧化防御屏障成为生物膜的护卫者。

2.4 对公畜繁殖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 附睾和精子中含丰富的L-肉碱, L-肉碱对精子的成熟起重要作用。精子中高浓度的L-肉碱、乙酰肉碱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 并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以维持精子活力。在正常精液中, 精子中的肉碱和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密度密切相关。

2.5 其他作用

L-肉碱的化学结构与胆碱和甜菜碱相似, 都具有3个甲基, 且功能相似, 可提供甲基节约蛋氨酸, 预防脂肪肝。L-肉碱对脂溶性维生素及Ca、P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促进动物消化液的分泌, 增强动物体消化与吸收功能;改善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可通过增加氨与尿素的结合, 降低血氨浓度;还能有效防止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升高, 缓解疲劳效应, 提高机体免疫力。

3 L-肉碱的来源及缺乏

3.1 L-肉碱的来源

肉碱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存在于横纹肌和肝脏组织中。动物体肉碱来源:一是来自饲料, 经肠直接吸收, 是主要来源;二是在动物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生物合成。在生物合成过程中, 需要3个蛋氨酸分子和1个赖氨酸分子, 在酶的催化及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5、Fe2+等6种营养成分的参与下合成肉碱。由于植物性饲料原料中蛋氨酸、赖氨酸含量较低或动物自身合成能力有限等问题, 导致动物体自身合成的肉碱不能满足需要。

3.2 L-肉碱的缺乏

缺乏肉碱可引起多种疾病, 如脂肪肝、糖尿病、心肌缺血、酮病等, 从而严重影响动物生长发育。根据已有的研究, 笔者总结, 在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肉碱的缺乏, 进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一是在幼龄畜禽饲养阶段。畜禽体内合成L-肉碱功能尚不完善, 合成的数量有限, 而此时自身的新陈代谢旺盛, 易发生肉碱缺乏症。二是饲料中L-肉碱含量过低。动物饲料主要以植物性原料为主, 而植物性原料缺乏L-肉碱, 故饲料中植物性原料比例高时, 需额外添加L-肉碱。三是饲料养分中脂肪含量过高。脂肪氧化分解必需在L-肉碱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故日粮养分中脂肪含量高时, 可能发生肉碱缺乏症。四是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 动物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 如泌乳早期、寒冷、饥饿环境等, 能量消耗增加, 脂肪分解加强, 需额外补充L-肉碱。

4 L-肉碱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4.1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4.1.1 促进仔猪生长

初生仔猪正处于由高碳水化合物日粮 (母体血糖) 代谢向脂肪日粮 (乳汁) 代谢的营养过渡阶段, 出生后肉碱合成量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哺乳仔猪可以从母体 (乳汁) 获得L-肉碱, 一般不缺乏。当日粮中长链的脂肪酸含量超过初生仔猪代谢能量需要的50%时, L-肉碱使脂肪酸的氧化率提高20%, 从而改善仔猪成活率。在大约克×长白猪F1杂交子代4周龄的断奶仔猪配合饲料中添加L-肉碱, 可使日采食量增加, 饲料转化率降低, 生长发育得到改善。L-肉碱可促进仔猪生长, 改善饲料转化率, 提高断奶仔猪的抗病、抗应激能力。

4.1.2 改善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

L-肉碱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胴体瘦肉率, 改善猪肉品质。在育成猪基础日粮中添加肉碱, 可以显著改善其饲料转化效率和日增重, 并有效降低腹泻率;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添加肉碱, 可以有效提高其瘦肉率, 降低背膘厚。

4.1.3 提高母猪繁殖成绩

L-肉碱能使母猪产后的发情间隔缩短, 仔猪死亡率降低, 断奶窝重增加。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 可提高母猪体重与最后肋骨处脂肪的厚度及仔猪断奶窝重, 还可以促进母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s) 的释放, 母体绒毛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 含量的增加, 这说明肉碱的添加可以促进胎儿在母体的发育。在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可提高乳汁分泌量, 使初乳中的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显著增加;L-肉碱可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 提高哺乳仔猪的体增重。

L-肉碱作为一种安全的饲料添加剂, 对维持母猪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具体条件, 比如肉碱的剂型、最适添加妊娠日龄及添加量, 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协同等, 还需进一步研究。

4.1.4 改善种公猪精液品质

在成年公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 可提高精液量和精子活力, 改善精子畸形率, 提高精液密度[1,2,3]。王国富等[4]研究发现, 在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 可显著提高公猪原精子活力和精子稀释活力。

4.2 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4.2.1 肉鸡

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L-肉碱, 可明显加快其生长, 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 改善饲料利用率, 降低肉仔鸡腹水综合征敏感性, 肉仔鸡的骤死现象得以缓解;在改善肉品质方面, L-肉碱可提高胸肌率, 降低腹脂率和皮脂厚;L-肉碱添加量为25 mg/kg时具有改善鸡肉肉色的作用, 而添加量在50 mg/kg以上时能通过降低脂肪中总酶活性来降低皮下脂肪的沉积, 并通过降低胸肌中总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增加肌间脂肪含量, 从而提高鸡肉的风味。

4.2.2 蛋鸡

L-肉碱在蛋鸡生产上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L-肉碱可提高产蛋率和产蛋量, 并且有改善蛋料比的趋势, 但对料蛋比无显著影响[5]。而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L-肉碱, 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故有关L-肉碱对蛋鸡生产性能的改善仍需要继续研究。

4.3 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提高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合成L-肉碱所需的氮原子和碳链由赖氨酸提供, 而甲基则由甲硫氨酸提供, 赖氨酸和甲硫氨酸是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在动物生长过程中, 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以满足由于体内自身合成量不足而造成的生长停滞, 从而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并降低饲料损失。研究发现,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L-肉碱后, 可提高采食量, 使动物生长速度加快。

5 结语

目前, L-肉碱作为安全型饲料添加剂已得到动物饲养界的广泛关注。今后的研究应着力于以下几方面:1) 在饲料中添加, 且能降低动物饲养的成本。L-肉碱价格偏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推广应用。2) 肉碱的添加量及其使用条件。不同种类、不同的生理阶段, 动物对L-肉碱的需要量存在差异。3) L-肉碱对氧化应激、免疫方面的研究及相关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单妹, 王燕桃, 朱才兴, 等.左旋肉碱和维生素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J].猪业科学, 2010 (9) :98-99.

[2]ESTIENNE M J, HARPER A F, BEAL W E, et al.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a source of omega-3 fatty acids increases sperm numberrand the duration of ejaculation in boars[J].Theriogenology, 2008, 70 (1) :70-76.

[3]CASTELIANO C A, AUDET I, BAILEY J L, et al.Effect of dietary ome-ga-3fatty acids (fish oils) on boar reproduction and semenquality[J].J Anim Sci, 2010, 88 (7) :2346-2355.

[4]王国富, 高树新, 刘明玉, 等.左旋肉碱类营养液对猪精液活力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5 (1) :130-131.

上一篇:心理现象下一篇: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