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2024-10-10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精选11篇)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1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也是一种导致全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1], 其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 其中尤以40~50岁为最多见。有文献表明[2], 如果子宫肌瘤患者能够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则有望免除手术, 因此对子宫肌瘤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和生长与孕激素有着密切关系,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药拮抗剂, 已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应用米非司酮治疗9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对其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0例, 并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为单发性子宫肌瘤, 且均经诊断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该组90例患者中, 年龄43~51岁, 平均年龄 (46.8±3.1) 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病程 (1.5±0.5) 年;妇科检查子宫增大<60 d妊娠;其中除5例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时发现外, 余下85例患者均有经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增多、痛经及不同程度的贫血等症状。因该药使用说明书中无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症, 使用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 达到知情选择。该组患者均为自愿参加药物治疗, 均无心、肝、肾疾病等米非司酮禁忌症, 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验正常, 并于治疗前6个月未使用任何激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 12.5 mg/d, 于每晚饭后1 h口服, 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妇科检查, B超复查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 同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并观察患者在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3]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瘤体体积缩小>40%;有效:瘤体体积缩小≥20~40%;无效:瘤体体积缩小<2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该组90例患者中, 显效32例 (占35.6%) , 有效47例 (占52.2%) , 无效11例 (占12.2%) , 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为87.8%。治疗后明显缩小了瘤体体积、子宫体积,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明显提高了血红蛋白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该组9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8例轻微恶心, 12例潮热, 6例阴道分泌物减少, 10例食欲减退, 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全部患者复查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2.3 症状改善情况

该组90例患者有2例在治疗期间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出现, 余下88例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出现闭经, 其中当月闭经者49例;停药3个月内月经逐渐恢复者61例, 其中月经量较治疗前减少者有41例, 月经量无变化者有20例;其中经期缩短者45例, 经期不变者16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具有孕激素孕体 (PR) 和雌激素受体 (ER) 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以往, 肌瘤一直被医学界认为雌激素与其发病主要相关, 这是由于雌激素能够促进子宫肌瘤生长。但是近年来, 许多资料表明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孕激素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能够刺激子宫肌瘤细胞核分裂, 使肌瘤生长得到促进, 是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4],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被发现, 且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肌层组织。有研究表明[5], 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依据是围绝经期生理特点和肌瘤发生病因学, 这是由于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在围绝经期阶段日趋减少, 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绝经期综合征和月经改变。

米非司酮为孕酮受体竞争性拮抗剂, 是药物流产的常用药物, 亦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有研究[3]显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 而该研究为87.8%, 与之相近, 说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缩小瘤体体积。另外, 该研究还显示, 该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体积为 (126.8±72.1) cm3, 血红蛋白为 (66.3±3.3) g/L, 而治疗后分别为 (92.5±18.6) cm3和 (91.4±7.6) g/L, 可见其子宫体积经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缩小 (P<0.05) , 其血红蛋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P<0.05) , 且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米非司酮与孕酮争夺孕激素受体主要是通过与孕激素相似的结构来实现的, 从而使孕激素的活性受到抑制, 以使黄体溶解, 随之降低体内孕激素水平;同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还能够受到它的抑制, 以使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含量降低, 阻断孕激素对肌瘤细胞的促生长作用以及扩张肌瘤血管作用, 从而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并使肌瘤缩小;其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还能够破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抑制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从而导致无排卵, 诱发闭经;另外, 它还能够通过使子宫动脉血流减少以使瘤体血供减少, 从而缩小肌瘤体积。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完整性, 对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 药物治疗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且保留子宫有利于内分泌调节, 对保证器官完整性、保护女性生理和心理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缩小瘤体, 缓解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子宫完整性的保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梅, 陶文兵.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33) :135-136.

[2]孙伟.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56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4) :52.

[3]琚晓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196-197.

[4]辛秋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2) :138-139.

[5]林晓军, 杨凯燕.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0, 16 (6) :729-730.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2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08本护2班)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意义和现状,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围绝经期妇女所占人口比例数也越来越高,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已成为公众社会问题,受到了妇女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的发展。

1.围绝经期及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更年期”来形容卵巢功能的衰退和生殖功能的停止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6月14日在日内瓦召开有关90年代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提出废除“更年期”术语,并推荐使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是一个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一般发生在45至55岁之间,平均持续4年,可以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由于社会、经济和地区的不同,个人身体、婚孕状况的差异,围绝经期到来的时间也有差异。围绝经期妇女通常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变。在生理上的改变包括月经的改变、生殖道的改变、泌尿道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改变、骨质疏松以及潮热、出汗等其他症状。在心理上的改变包括情绪的变化如焦虑心理反应、悲观心理、个人及行为改变和精神障碍如偏执状态、忧郁症等。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制度的实施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以社区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为主要对象,以维护和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健康为目的,以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防治结合,开展的一系列保健工作。

2.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意义

目前,我国妇女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0岁,50岁左右的绝经妇女还有1/3生命历程要在缺乏雌激素的情况下度过,据统计200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高达1.2亿,而2030年将达到2.8亿,由此看来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已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公众问题。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迅速减退,雌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同时处于此阶段的妇女通常也是家庭的主要角色,加之一系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我国的围绝经期妇女大部分已回归社区,需要大量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就是强调在这个特定生命阶段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预防老年退化性疾病,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命质量。这对其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现状

当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我国已逐步建立健全的妇女保健机构,逐步形成完善的妇女保健网,以及开展的一系列宣传宣教活动,这些都有利于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的发展。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围绝经期妇女普遍缺乏保健知识,妇科检查率、乳房自检率都仅在50%左右。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还缺乏一定的重视等等,这些现状促使我们要重视围绝经期保健,从根本上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她们能愉快地、健康地度过围绝经期,从而顺利进入到老年期。

4.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发展讨论

4.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因此政府应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但要在医疗护理人员的数量上予以保证,还应重视对社区医疗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加快发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学科,医疗护理人员通过自学、集中培训学习以及国内国外的相互交流学习来逐步提高围绝经期保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由于职称晋升、经济效益等问题,仍使社区卫生医疗机构难以留住一些高学历医疗护理人员,造成人才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将有技术、有能力的医护人才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作为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不但要求其要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知识技能于一身,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拥有爱心、责任心,甘于奉献,不断思考进步,才能满足当前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当前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还比较落后或缺乏,除了一般的妇科检查,还应引入像B超、宫颈活检、宫颈刮片、x线检查等医疗设备,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加大改进社区妇女保健的医疗设备,才有利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

4.2完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管理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社区居民健康有关的文件资料,是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多数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但部分健康档案还不规范,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作用。要发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就要规范、科学的建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档案,完整、准确、全面的反映其个人的健康状况。对于围绝经期这一特殊时期,要建立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保健卡,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危险因素设计定期体检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表,以定期体检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同时做好保健记录。要有效利用健康档案,在建档后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有关内容,及时发现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对于无异常发现的一般人群和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如围绝经期妇女存在与宫颈癌、乳腺癌、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分别管理其健康档案,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开展保健工作。4.3 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坚持妇科病的普查和自我监测: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由于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成为一些妇科病的高危人群。一方面,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妇科病普查,并希望社区医院免费或只收取少量费用。因而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方面的投入,从而促进围绝经期的妇女坚持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妇科病的普查,例如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内分泌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血及尿常规的检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经济状况、个人隐私等因素会影响妇女是否到医院进行疾病的普查,所以作为围绝经期妇女自身学会进行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也是十分必要的。围绝经期妇女应掌握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病的早期症状,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维护健康。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监测内容包括:①健康的自我评定:WHO衡量健康的标准即五快(食、便、睡、说、走)和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经常以“五快三良”的标准来对照衡量;②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③记录月经情况,以及时发现异常④常见妇科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自查,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尤其是潮热的症状,注意定期乳房的自查等。4.4健康教育是发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因而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一些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知识贫乏,这将严重的影响她们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随着文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所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发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的关键。社区健康教育应根据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段、职业、文化层次等情况的不同,合理的采用多种形式: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的医疗护理人员应针对围绝经妇女的生理改变、心理改变、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方式等内容以讲课或讲座的形式对围绝经期妇女群体进行健康教育②开办培训班,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普及围绝经期的常见妇科疾病防治知识,使其掌握定期进行自我监测的方法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里开设围绝经期保健社区医生咨询处,通过咨询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个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宣传④利用社区已有的宣传栏或板报栏,有计划的定期更换健康保健内容以达到强化宣传目的。⑤发放宣传手册、或以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意识。⑥社区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组织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群体参与唱歌、跳舞、太极、徒步或骑行活动等,此类活动有利于调节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⑦除了对围绝经期妇女本人进行健康教育外,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家属也具备相关围绝经期的知识,了解围绝经期给女性带来的不适,谅解其出现急躁、发怒、焦虑、忧郁等消极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并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帮助其渡过围绝经期。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管理,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坚持妇科常见疾病的普查和自我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的措施来发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增加广大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知识,降低其常见病的发生率,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从而使围绝经期妇女逐步平稳的过渡到老年期。

参考文献:

[1]吴建红.社区妇女保健的发展讨论[J].医学信息,2010,23(2)[2]邓成云。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的探讨[J].临床分析与研究成果,(2009)020063-01 [3]候雯莅,李莉,宋瑞.围绝经期妇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40.

[4]安力彬,张巍.围绝经期妇女护理保健研究[J]吉林医学,2008, 29(8): 641-643.[5]沈犁.围绝经期妇女的现存问题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09):221.[6]吴敏霞.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干预[J].甘肃中医。2005,18(5):3233 [7]江雪芳, 田丰莲, 赵庆国.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J].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6):667669.[8]王红霞,张会君.吕红梅.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医杂志(外科版),2005。20(18):66.

[9]李芳.周克艳 妇女保健专业学科进展综述[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 2004(9)[10]赵卫青, 张艳芳等.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的社区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 6(3): 403.[11]李云霞.白静 妇女对妇女保健最希望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调查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1(1)[12]华嘉增.妇女更年期保健新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7);778—779 [13]谭建琴.苏丹青 现阶段妇女保健工作面临的困境及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2000(1)[14]江淑静,刘一霞.更年期保健与提高老龄妇女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2):280—281.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3

【关键词】围绝经期;米非司酮;功能性子宫出血;最小剂量;性激素

俗称的“功血”,就是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的简称,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指非正常的子宫出血,通过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多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多为月经量多、不规则出血或者月经周期不规律等。目前,临床上已开始应用米非司酮來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已经得到初步确认,本文笔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间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的共90例,随机分为3组,并予以每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研究并分析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以确定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剂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收集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间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的共90例,年龄在42-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4岁;90名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贫血;对其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可以排除子宫器质性的病变;对所有病人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可以完全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并且没有肝、肾等功能的异常。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人,给予米非司酮的剂量分别为20、15、10mg,一天一次,连续进行3个月口服。每组病人在年龄、职业、病史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90例病人在治疗前均行诊断性刮宫,在病理结果回报,确定无子宫器质性病变后,开始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a、b、c三组的米非司酮的治疗剂量分别为20、15、10mg,一天一次,连续进行3个月口服。

1.3观察指标观察90例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比前后3个组的性激素(孕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的水平,并运用B超来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的大小和内膜厚度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肝、肾功能。停药后要对所有病人随访半年,观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复发情况。

1.4疗效标准有效的为,治疗期间阴道没有不规则出血现象产生;复发的病人为,停止治疗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再次发作;闭经的为在治疗停止后半年以上阴道没有流血。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3组90例病人中,其中c组的复发概率为21.4%,闭经的概率为49.3%;b组的复发概率为18.6%,闭经率为39.2%;C组的复发率为18.1%,闭经率为38.9%。治疗后3组的孕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雌二醇的水平c组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分为有排卵的和无排卵型,围绝经期是属于无排卵型的。功血引起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经常会引起病人贫血的产生。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它常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目前,临床上还用米非司酮作为药物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本文笔者对9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人的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意在找出米非司酮治疗功血的最小剂量但治疗效果最好的最佳方案。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给药剂量为15mg的米非司酮的方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最佳。

参考文献

[1]王黎.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463-465.

[2]张晓玲,王李利,张海涛.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01-4302.

[3]刘军.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综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58-159.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的患者选择的是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 一共100例, 患者年龄40~55岁, 经过B超证实患者均为子宫肌瘤, 部分患者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肿瘤大小为2~7cm, 子宫的形状大小如4~9孕周。

1.2 治疗方法

医院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自行选药进行保守治疗, 口服米非司酮12.5mg, 每日一次。在服药3个月期间患者不服用其他任何激素药, 期间所有患者几乎没有出现米非司酮的毒副作用。服药3个月后来医院进行复查, 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超声测量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全血分析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结果经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所得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分析

2.1 症状改善情况

我院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服药, 3个月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不规则性阴道出血, 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的月经均为闭经, 经过停药处理后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 其中停药后3个月内没有出现阴道出血的患者约占15%, 月经复潮中有70%患者的两明显少于平时的月经量。大部分患者的痛经症状已经消失。见表1。

2.2 子宫变化情况

患者在治疗之前的子宫的形态大小像4~9孕周的孕妇的子宫, 子宫肌瘤大小为2~7cm, 在我院进过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子宫肌瘤的体积明显缩小。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子宫肌瘤数目及体积均减小30%~70%的患者有75例 (占75%) , 治疗后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不明显但肿瘤数减少较明显的患者约有21例 (占21%) , 两者均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有4例 (占4%) 。见表2。

2.3 停药后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 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其中的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均得到改善, 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 经过复查, 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正常, 与服药之前各项指标均差别不大。

2.4 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后, 出现轻微潮热的患者有10例 (占10%) , 出现轻微恶心或者食欲减退的患者有17例 (占17%) , 阴道出现少量分泌物的患者有5例 (占5%) 。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经过研究证实, 孕激素具有促进肌瘤进行有丝分裂的作用, 能够有效刺激肌瘤的生长。由于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 能够有效与孕激素的受体进行竞争, 从而达到抑制的作用, 因此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在育龄期妇女的治疗中极为常见且效果良好。我院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0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资料调出, 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的治疗措施, 对患者的治疗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 即患者坚持服用米非司酮12.5mg/d, 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 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子宫肌瘤也明显缩小, 在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闭经, 贫血症状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我院患者在服药后经量减少、经期也缩短。

临床上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和肿瘤的数量和大小, 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经过阴道和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概率, 因此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上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我院的10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资料调出, 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的治疗措施, 即口服米非司酮12.5mg, 一共服用3个月, 观察我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 我院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子宫肌瘤也明显缩小。结论 临床上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明显且毒副作用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参考文献

[1]林晓军, 杨凯燕.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0, 16 (6) :729-730.

[2]谭燕玲.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16) :2015-2016.

[3]金细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 3 (4) :70-71.

[4]亢奇, 亢飞, 张乔, 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119-120.

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 篇5

绝经是指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卵巢功能逐渐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亦相应减少,出现了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其中月经紊乱为常见症状,半数以上妇女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这段时期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

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反复出现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2.精神神经症状——情绪、记忆、认知功能症状明显下降,常出现激动易怒、抑郁寡欢、而且不能自我控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报道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的发生率为38.3%,抑郁为30.3%。因此应警惕老年痴呆的发生。

3.泌尿生殖道表现为萎缩症状:性交困难、反复发生阴道炎、反复发生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可伴有张力性尿失禁。

4.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对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血管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雌激素下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高血压、脑出血而且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雌激素有保护骨矿含量的作用,是妇女一生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如果雌激素下降,骨质丢失变疏松,骨骼压缩、身材变矮,易骨折。

一些生殖道肿瘤也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如子宫肌瘤是生殖器官中最常见一种良性肿瘤,以40~50岁多见,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外阴癌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约3/4发生在50~60岁;子宫颈癌发生高峰在也多在50岁左右;子宫内膜癌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出血是最突出的症状,也多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卵巢癌高发年龄为50~60岁。

防治重点

掌握绝经前后的保健知识使妇女顺利度过绝经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平时坚持生活规律、体格锻炼,增加日晒时间,重视营养摄入和合理膳食: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55~60%, 以粗粮食物为佳;脂肪占总热量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胆固醇平均每天少于300g;蛋白质每天60~70g;蔬菜水果,保证一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尤其注意钙的摄入量,绝经后妇女每天钙的需要量为1500mg。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提倡激素替代治疗(HRT)围绝经期综合征,因为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重要器官,激素替代治疗即补充雌激素最关键,可控制和预防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及相关疾病,欧美50岁以上的妇女已有20%接受了雌激素治疗。该妇女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雌激素并定期加用孕激素,注意合理用药、定期监测。

郭玉娜,女,1972年4月24日出生,2000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起在上海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工作至今;200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6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亮丙瑞林,治疗,效果

随着年龄的上升,女性机体当中分泌雌激素的量却在降低[1],导致女性机体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现象并提高了功血的发生概率,从而引发围绝经期功血,而在此类患者当中,极易伴随子宫肌瘤疾病[2]。故此,该文当中对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10例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共收集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10例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单双号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55例为一组。观察组(双号编号组)当中,年龄范围是35~50岁,年龄平均是(40.76±4.16)岁。对照组(单号编号组)当中,年龄范围是36~51岁,年龄平均是(40.56±4.73)岁。对2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跨度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二者科学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给该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在患者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80450 86901802000239),服用12.50 mg/d,3个月为治疗1疗程,治疗2个疗程[3,4]。观察组使用亮丙瑞林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的方案。观察组当中,给该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使用亮丙瑞林(国药准字H20093852 86900717000426)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1.88 mg/次,用药时间为患者的月经第1天,按照1次/个月给药频率,3个月1疗程,共计治疗6个月[5,6]。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月经情况和肌瘤情况,以此测评治疗的效果,同时记录2组的复发概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的效果划分为3个项目标准:显效—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内膜萎缩或转化,肌瘤缩小。有效—患者的月经情况改善,肌瘤没有增大现象甚至缩小。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标准。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总概率减去无效概率的差值。患者复发的测评标准为:患者存在月经量多且无规律、肌瘤出现增大情况,或者是患者在绝经或闭经的状态下,子宫内膜厚度依然超过5.00 mm且宫颈评分超过5分。

1.4 统计方法

2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核对后,用[n(%)]表示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复发概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等,并用χ2检验,以P<0.05为对比2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73%,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复发概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医学临床上,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指的是更年期功血,其诱导原因主要是因为月经期不规则出血,卵巢衰退导致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足是诱发不规则出血的重要因素。月经不调以及月经期出血断断续续是该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若不经过全面的护理和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极易出现合并症,盆腔良性肿瘤中的子宫瘤则是该病的主要合并症状之一。

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症状时,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同时可以改善贫血状况。但治疗中该药对患者身体具有损害性,不能保证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且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都相对较高,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以上诸多劣势使米非司酮在临床中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意义受限。

当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伴随子宫肌瘤疾病时,如若采取子宫切除术方式治疗患者,则可能给患者进一步造成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故手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7],而大多数围绝经期功血伴随子宫肌瘤患者更乐于接受药物治疗方案[8]。该文当中,通过将米非司酮和亮丙瑞林作为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得出后者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伴随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

亮丙瑞林(一种新型抗妇科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产生一过性垂体,促使患者机体当中性腺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机体当中的垂体生成状态受阻、促性腺激素不能释放,从而能够使得卵巢降低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功能[9],亮丙瑞林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形容为通过药物性方式切除卵巢,使得患者子宫肌瘤萎缩,达到治疗的目的[10]。

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在采取亮丙瑞林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2.73%,而对照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口服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仅有72.73%。此外,观察组复发概率仅有29.09%,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仅有5.45%,均少于对照组的数据,P值小于0.05。由此可见,2组在治疗效果、维持预后、安全系数等方面,观察组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患者的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值小于0.05。在吴敏红[11]学者的《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一文当中,观察组采用亮丙瑞林的临床治疗概率为90.63%,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的效果概率为70.31%,且对比复发概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8.13%、62.50%,与该文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疾病使用亮丙瑞林治疗,能够在保证较高安全系数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霞.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293-1295.

[2]金凤斌,任波,谭凤美.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63例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54-156.

[3]邓农.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143-144.

[4]邓农.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48-150.

[5]叶丽华.国产注射用缓释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60例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2,33(21):12-13.

[6]董梅.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9):69-70.

[7]葛海艳.散结镇痛汤联合亮丙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12):3143-3145.

[8]宋改敏.亮丙瑞林联合来曲唑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5):70-71.

[9]刘展.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10-1911.

[10]郭美芳.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3-114.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7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科门诊在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间,接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28例,根据米非司酮治疗标准纳入本治疗的患者36例。年龄44~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2.18g/L。纳入米非司酮治疗标准:(1)在接受本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2)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证;(3)本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5)治疗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除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外,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6)患者知情并同意。

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每晚睡前口服10mg,连服3个月,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共4次空腹抽血检查内分泌6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同时做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36例用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变化服药前后FSH、LH、T变化不明显,E2、P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RL服药后略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服药前、服药1个月、服药2个月、服药3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3±0.2)cm、(0.6±0.1)cm、(0.5±0.1)cm、(0.6±0.1)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中有13例患者出现潮热、多汗症状,余无主诉不适。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法国Roussel 2 Uclaf公司在1980年研制的一种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作用的甾体类药物,它和孕酮、炔诺酮一样都与孕酮受体有亲和力,但本身并无孕酮活性,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作用。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米非司酮通过对卵巢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使排卵延迟,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E2、P值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证明了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

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通过拮抗孕酮作用而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影响其增生,Nayak等发现在黄体期应用米非司酮或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均可促进猴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凋亡,Van Vem等用正常成年猴做实验,在卵泡早期应用米非司酮可以观察到早期增生内膜的持续性阻滞,内膜活检显示静止期(萎缩型)表现,间质致密,服药后3个月再次活检组织学观察表明子宫内膜最低限度的增殖,类似于第一次活检观察到的子宫内膜,米非司酮这种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可阻碍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促分裂效应,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闭经,同时,米非司酮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功能,导致不规则内膜血管生长调控及退化,有资料显示近绝经期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可提前闭经[1]。以上的研究实验结果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资料中36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后26例绝经(72.2%),证明米非司酮对近绝经期妇女有提前闭经的作用,服药后血清E2、P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提示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有调节作用,停药后2~6周有5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说明米非司酮的影响是可逆的。36例患者服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服药期间子宫内膜厚度均未超过10mm,说明米非司酮有阻碍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由于小剂量米非司酮服药3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表现。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8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标准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 均来自门诊, 最大年龄53岁, 最小40岁;病程最长2年, 最短2个月;出血时间10 d~20 d 18例, 20 d~30 d 15例, 30 d~45 d 7例, 45 d以上3例;查血红蛋白 (Hb) 100 g/L以上9例, 低于90 g/L 25例, 低于80 g/L8例, 低于60 g/L 1例, 全部排除妊娠相关疾病, 妇科炎症, 妇科肿瘤, 生殖道损伤, 避孕药应用不当所致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肝病, 血液病, 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 肾上腺及垂体疾病所致出血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8年制《妇产科学》第二版制定:年龄为年龄>40岁的已婚妇女;子宫不规则出血, 出血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出血期时长时短, 出血量多少不一, 可能导致贫血、甚至休克, 出血期间不伴腹痛;盆腔B超示无子宫及附件异常, 妇科及全身检查除外流产、肝病、血液病、盆腔炎症及肿瘤, 药物等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示子宫内膜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基础体温测定均呈单向性;宫颈黏液示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为无排卵。

2 治疗方法

崩漏属于妇科血证, 根据“急者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暴崩之际, 急当“塞流”止崩, 防止厥脱, 平时则注意固本, 结合中医传统模式中的治崩三法, 宜塞流, 澄源, 复旧。

2.1 出血期

速当塞流、澄源, 须结合全身脉证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分四型治疗。

2.1.1 血瘀型 (5例) :

月经周期提前, 或经血非时而下, 量时多时少, 时出时止, 淋漓不断, 八九天至十余天始净, 或停闭数日又突然崩中, 继之漏下, 经色紫暗有块, 伴经行胸胁乳房胀痛, 小腹疼痛憋胀, 舌质黯红或边尖有瘀斑, 脉细或涩。治以活血化瘀, 固冲止血。桃仁9 g、红花9 g、川芎9 g、赤芍15 g、生地炭15 g、蒲黄炭15 g、三七15 g、海螵硝20 g、五灵脂15 g、茜草炭15 g、山楂15 g。

2.1.2 肝肾阴虚型 (7例) :

经乱无期, 出血量少, 淋漓累月不止, 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 经色鲜红, 质稍稠, 头晕耳鸣, 面部烘热, 胸胁隐痛,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夜寐不宁, 舌红, 少苔或又裂纹, 脉细数。治以滋肾柔肝, 固冲止血。熟地20 g、生山药15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5 g、菟丝子15 g、生牡蛎20 g、夏枯草20 g、鹿角胶15 g、怀牛膝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20 g。

2.1.3 血热型分实热型和虚热型, 实热型 (8例) :

经来无期, 经血量多, 淋漓不尽, 或经血非时大下不止, 色深红质稠, 口渴烦热, 便秘尿黄, 舌质红苔黄, 脉滑数。治以清热凉血, 止血调经。生地15 g、地骨皮15 g、白芍10 g、黄芩炭20 g、黄柏15 g、牡丹皮12 g、山药12 g、炒地榆18 g、炒槐花15 g。虚热型 (12例) :经来无期, 经行持续八九天或十来天, 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 色红无块, 面赤颧红, 五心烦热, 盗汗潮热, 口干咽燥便结,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 止血调经。生地20 g、玄参15 g、阿胶15 g、地骨皮15 g、麦冬15 g、黄芩12 g、白芍12 g、女贞子15 g、五味子15 g、旱莲草20 g。

2.1.4 脾肾两虚型 (11例) :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 或兼量多, 或淋漓不尽, 或月经提前, 血色淡, 质清稀, 伴面色晄白, 神疲气短, 小腹空坠, 或畏寒肢冷, 腰酸腿软, 舌淡苔白, 脉沉细或弱。党参20 g、黄芪20 g、炒白术15 g、熟地15 g、当归12 g、阿胶15 g、山萸肉15 g、升麻6 g、芥穗炭12 g、五味子15 g、炮姜炭15 g。

2.2 血止期

及时复旧, 兼以澄源。主要为调整月经, 减少经量, 尽快消除因崩漏造成的贫血和虚弱症状, 防止复发及预防恶性变, 提示有恶性变倾向的宜手术治疗。

可用大补元煎加减:人参12 g、黄芪20 g、山药15 g、白术15 g、陈皮12 g、熟地15 g当归10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杜仲15 g、炙甘草12 g。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诊断疗效标准》有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标准制定如下, 痊愈:治疗后阴道3 d~5 d内出血停止, 经量恢复正常, 行经总量<80 m L。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5 d~10 d以上停止, 经量较治疗前减少1/3或<100 m L。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10 d以上停止, 月经周期、经量均有所改变。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未停止, 月经周期、经量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22例, 显效15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 平均止血时间为3 d左右。

4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51岁, 已婚, 教师, 2012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月经紊乱2年, 间歇性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多, 或暴崩如注, 或淋漓不断, 或间歇数月不行, 行诊断性刮宫后病情曾一度稳定。近二十多天来, 患者出血严重, 量多势急, 淋漓不止, 面颊潮红, 烦热少寐, 时有盗汗, 口干咽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查血Hb为80 g/L, 病理学报告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证属阴虚火旺, 血海失宁。

桑叶15 g、旱莲草20 g、炒白芍20 g、黄芩炭20 g、玄参15 g、生地炭20 g、藕节炭30 g、丹皮15 g、地榆炭20 g、槐米炭20 g。10月22日再诊, 服上药5副后, 血止, 为巩固疗效, 生地15 g、地骨皮15 g、玄参12 g、麦冬15 g、阿胶15 g、黄芩12 g、白芍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五味子15 g、再进3副。11月12日三诊, 患者诉易疲乏, 头晕, 心悸, 烦躁, 夜寐不良, 多梦, 治以养心敛肝, 顾护脾肾而善后。白芍15 g、麦冬15 g、枸杞子15 g、茯苓15 g、远志12 g、党参12 g、黄芪20 g、旱莲草15 g、山药15 g、熟地20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5 g, 继进8剂。停药4个月后随访, 无明显不适, 未再出现前症。

5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年龄40岁以上妇女至绝经前后常见的一种病症, 临床上以无排卵性出血为主, 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 出血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血量或多或少, 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及其他不适。此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卵巢开始功能衰退, 卵泡逐渐耗尽, 但还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 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的影响, 并随着其水平的起伏, 出现子宫内膜撤退性或突破性出血。现代医学则认为其卵巢功能衰退, 已无法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故应以止血为主, 预防复发, 使之顺利进入绝经期。

中医学则认为围绝经期是女性逐渐衰老的过渡时期, 发生于更年期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较青春期证情更加复杂。“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女子遇“七七之年, 肾气衰退, 天癸将竭, “太冲脉衰少”脾气亏绝则冲任更加失约, 遂成此疾。“五脏之伤, 穷必及肾”病本在肾水阴虚, 由此不能济心涵木, 则成为心、肝、肾同病的崩漏证。又崩漏日久, 失血耗气伤阴, 离经之血为瘀, 根据此期患者常以脾为本或脾肾俱虚, 或肾阴虚, 虚久致瘀致热, 故多以血瘀、血热, 脾肾气虚, 肝肾阴虚论治。其虽有在经在脏在气在血之不同, 然其病本在肾, 病位在冲任, 变化在气血, 表现为子宫藏泻无度。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出血期病因寒热夹杂, 故而治疗上宜标本兼顾, 温清合用, 根据不同症状进行侧重辨证: (1) 脾肾两虚型:若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的可酌加远志、龙眼肉;若腰膝酸软, 畏寒严重, 可酌加杜仲、补骨脂。 (2) 肝肾阴虚型:若咽干, 目涩, 眩晕, 可酌加杭菊花、枸杞子;若虚烦少寐, 可加柏子仁、夜交藤;若面烘潮热, 急躁易怒, 宜加丹皮、栀子、郁金。 (3) 实热型:若胸闷乳胀, 心烦易怒, 则加瓜蒌、郁金、柴胡;若经行量多烦渴甚者, 可加焦栀子、天花粉;出现神疲肢软乏力者, 加党参、白术。虚热型:若潮热盗汗明显者, 可加知母、黄柏、桑叶;若有头晕耳鸣者, 可加磁石、生牡蛎。 (4) 血瘀型:若腹胀明显, 加香附;若有血量多色红, 口干口苦者, 加夏枯草、栀子、黄芩;若崩漏不止, 全身乏力者, 加党参、黄芪。对于出血日久的, 可引起严重贫血与感染, 应加用补血药及抗生素。反复发作者, 必须诊刮病检, 以排除恶性肿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止血药可作用于局部血管, 改善血管壁功能, 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 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数目, 提高其活性;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止血药是治标之品, 临床根据辨证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 标本兼治。在局部可以促进子宫收缩, 促进凝血, 改善子宫内膜局部血液循环。对全身则可以增强免疫力, 抗菌抗过敏, 调节内环境, 改善瘀血机制, 从而减轻对纤溶系统的刺激作用。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收治并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78例, 年龄39~52岁, 平均年龄45.4岁, 病史均在半年以上, 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有过雌、孕激素治疗史,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B超及妇科检查除外全身性及内、外生殖器的器质性疾病及宫内异物等, 诊断性刮宫结果均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至少3个月内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 查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无乳腺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 两组年龄、患病时间和贫血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诊刮术后第5天开始每晚定时口服妈富隆1片, 连服21d为1个周期, 在停药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第2周期, 共3周期为1个疗程, 术后随访0.5~1年。对照组仅行诊刮术, 随访0.5~1年。

1.3 疗效判定

有效: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 顺利完成疗程, 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 随访期间无异常。显效:治疗期间有少许点滴出血, 经对症处理后能完成周期治疗, 停药后月经能恢复正常。无效:治疗期间出现异常出血, 突破性出血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功血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 顺利完成周期, 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 随访期间无异常;6例患者治疗期间少许点滴出血, 经对症治疗后能完成周期, 停药后月经能恢复正常;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异常出血、突破性出血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对照组仅10例术后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8例术后随访月经量减少, 其余21例术后1~3个月继续出现经量增多, 周期缩短而改用其他方法。具体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2 两组贫血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观察组H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对照组Hb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9例患者中有8例于服药初期有轻微恶心、头晕, 未做特殊处理, 可自行缓解, 无因副作用而停药者。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 对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而引起的无排卵性出血。由于其体内仅有单一雌激素作用, 缺乏孕激素作用, 使子宫内膜增生, 继而发生雌激素撤退出血或突破出血, 表现为经量过多, 出血持续时间过长或间隔时间过短。它可引起患者贫血、继发感染、精神负担、甚至切除子宫[3]。因而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痛苦。

传统的比较及时有效的止血方法是诊断性刮宫, 清除增生过度的子宫内膜, 止血的同时将子宫内膜常规送病检。诊断性刮宫虽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目的, 但因不能改变下丘脑-垂体系统对血清激素水平的调控作用, 易复发[4]。

近年来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止血中起主要作用, 主张少量雌激素配合适量孕激素治疗, 既可修复子宫内膜, 又使子宫内膜不至于太厚, 从而使停药后出血不多[5]。妈富隆是一种低剂量高效复合型口服甾体避孕药, 是炔雌醇和去氧孕烯的复合制剂[6], 每盒21片, 每片含炔雌醇 (ER) 30μg、去氧孕烯 (DSG) 150μg;炔雌醇口服吸收快、作用强、副作用小, 疗效比乙烯雌酚强约10倍;DSG为第三代人工合成的孕激素, 除与孕激素受体有很强的结合力外, 还与雌激素受体有一定的结合力, 两者的亲和力之比更接近于天然孕酮。DSG为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衍生物, 是炔诺酮中孕激素作用最强者, 其雄激素活性很低, 很少有发胖、痤疮等副作用, 能使无排卵增生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而使出血停止[7]。每天服药时间固定意义在于维持血药浓度, 使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没有大的波动, 以免造成用药期间出血。且其雌孕激素的组合及周期的用药, 有效地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机制, 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的改变, 恢复正常周期[8]。

综上所述, 妈富隆用于诊刮术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是一种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爱珍.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1) :18-1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30-331.

[3]刘东娥.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8) :473-474.

[4]陈娟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6, 22 (2) :160-162.

[5]朱巧玲.妈富隆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7例〔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 (2) :127-128.

[6]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423-2507.

[7]丘惠娜, 李法升, 王竹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 17 (3) :173-175.

围绝经期:你准备好了么? 篇10

女性生殖健康的话题是永恒的,每一位女性都在期待着花季不败,追求青春永驻……但时光却或早或晚地在女性的身体上琢蚀下点点斑痕:身体臃肿,曲线消失;月经不调,妇科病疾缠身;皮肤色素沉着,皱纹显现;潮热盗汗,乏力忧虑;性冷淡,无高潮;精神分散,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等。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的表现,则说明您可能已经将步入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虽然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而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

雌激素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它能迅速减轻更年期症状,改善妇女日常生活的质量,但由于该疗法有较多不良反应,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子宫肌瘤急剧增长,更有甚者导致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发生,临床安全性差,实际应用上争议较大。中医药安全可靠的疗效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此期女性病证应归属于“脏躁”范畴。治疗应以补脾肾、调冲任为主,兼以疏肝理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以配合治疗。而以养心益脾、补肾润燥为主的饮食治疗,不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强壮体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牛建昭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女性健康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女性健康临床与科研工作,曾获国家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主编了国内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著。牛教授将目前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总结为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专方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四大类。

辨证分型治疗分两型论治:肾阴虚者以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珍珠粉、淫羊藿、鸡血藤、何首乌组方治疗;肾阴虚兼阳虚者以熟地黄、杞子、补骨脂、鸡血藤、何首乌、珍珠母、山药、淫羊藿组方治疗。

基本方加减治疗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益肾燮平汤为主,生地黄、淫羊藿、桑寄生、钩藤、(生)麦芽各15克?熏紫草、糯稻根各30克,(炒)当归、(制)香附各10克?熏酸枣仁12克。肝郁心虚、脏躁神烦者加小麦、(炙)甘草、大枣;脾弱少运、纳差便溏者加山药、茯苓、白术;水亏木旺、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石决明;阴虚血少、心悸失眠者加麦冬、五味子。

专方治疗主要专方有:妇宁康(人参、枸杞子、当归、熟地黄、赤芍、山茱萸、知母、黄柏、牡丹皮、石菖蒲、远志、茯苓、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蛇床子、狗脊、五味子)、更年灵(熟地黄、山药、茯神、菟丝子、杜仲、肉苁蓉、泽泻),更年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黄精、龙骨、牡蛎、山茱萸、柴胡、郁金、青皮、桂枝、荆芥)等。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并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20例, 全部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妇产科学》[1]中功血的诊断标准。月经紊乱, 月经时间延长, 月经量增多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20例患者中, 年龄39~54岁, 平均年龄47.2岁;病程3个月~1年, 平均病程6个月;轻度贫血64例, 中度贫血47例, 重度贫血9例。排除宫颈疾病, 卵巢肿瘤, 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 血液病等器质性病变;全部患者出血期或经前期诊断性刮宫示单纯形增生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在治疗前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既往无性激素治疗史。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和贫血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根据阴道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妈富隆行口服, 大量出血者 (既平时月经量的2倍及以上) , 3片/d, 连续服用3 d, 出血减少后改为2片/d, 连续3 d后改为1片/d, 共21 d后停药;中等量出血者 (相当平时月经量) 和少量出血者 (少于平时月经量) , 2片/d, 连续服用3 d后改为1片/d, 共21 d后停药;停药后于月经第5 d口服妈富隆1片/d, 连续服用21 d, 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对照组也根据阴道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炔诺酮行口服, 大量及中等出血者, 8片/次, 3次/d, 连续服用3 d后8片/次, 2次/d, 连续服用3 d之后改为5片/次, 2次/d, 共21 d后停药;停药后于月经第5 d口服炔诺酮5片/次, 2次/d, 连续服用21 d, 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2]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 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有效:治疗期间有少许点滴出血, 经对症处理后可以完成周期治疗, 停药后月经可以恢复正常;无效:治疗期间出现异常出血、突破性出血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5.0 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显效51例, 有效8例, 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为98.3%, 对照组显效40例, 有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5.0%,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出现头痛2例, 乳房胀痛1例, 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5例, 出现头痛3例, 乳房胀痛3例, 恶心、呕吐7例。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 引起女性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由于出血持续的时间过长或间隔时间过短, 从而引起患者严重贫血, 继发感染, 严重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3]。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 补充孕激素。因为孕激素对雌激素受体具有降调节的作用, 并且能够增强参与类固醇激素代谢的酶活性和加速雌激素的代谢, 炔诺酮便是孕激素类药物。但是单纯的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的效果极差, 少量雌激素配合孕激素治疗效果极佳, 能够在修复子宫内膜的同时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 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 能够减少子宫内膜流血天数和流血量。避孕药妈富隆是第三代高效复合型口服避孕药, 每片妈富隆中含有地索高诺酮150 μg和炔雌醇30 μg, 地索高诺酮是第三代炔诺酮类孕激素, 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孕激素, 它的孕激素的活性是炔诺酮的18倍, 而且没有雄激素活性, 它还具有很强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 能够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 从而使出血停止, 同时还能够使月经规律, 恢复正常经量, 另外它还能够不引起发胖、痤疮等不良反应。而炔雌醇能够起到修复不完全脱落的子宫内膜以及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妈富隆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 具有服用简单方便, 止血迅速,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小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30.

[2]李宜萍, 窦延丽, 王玉霞.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11) :71-72.

上一篇:功能重建下一篇:电子通信设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