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性标准体系

2024-10-26

自愿性标准体系(共4篇)

自愿性标准体系 篇1

美国标准体制是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标准体制之一。作为一个受市场驱动且高度多元化的国家, 美国建立了以民间标准化机构为主体、分散灵活的自愿性标准体系。这种标准体系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也使得美国成为国际标准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分析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点与优缺点, 对于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构成

美国标准体系包括自愿性标准体系和强制性技术法规体系两个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主要由美国国家标准、学 (协) 会标准和联盟标准构成。自愿性标准的特征是自愿参加制定, 自愿采用。

美国国家标准 (ANS) 是由美国政府委托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组织协调并批准发布, 由ANSI认可的标准制定组织 (SDOS) 制定的标准。截至2013年10月1日, ANSI已经认可了278个标准制定组织, 包括了ASTM国际标准组织、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美国石油协会 (API) 以及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UL) 等在内的著名学 (协) 会组织和联盟组织。学 (协) 会作为一种自发组建、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组织,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公开性, 主要是从事各种学术活动和行业服务活动。美国学 (协) 会标准是由各种学 (协) 会组织、所有感兴趣的生产者、用户、消费者以及政府和学术界的代表通过协商程序而制定, 适用于本行业 (专业) 的标准。联盟不同于学 (协) 会, 它以快速制定反映产业最新技术的联盟标准为主要任务, 由多个企业自愿结盟而成, 旨在获取共同利益。联盟标准则是联盟成员在联盟范围内, 经过协商一致所制定的满足联盟需要的规范性文件。

2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历史渊源

与其他国家不同, 美国标准制定组织最先出现在私有部门, 制定标准是为了满足这些私有部门的特殊要求和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问题。最早的标准化组织是一些科学和技术学 (协) 会 (如1852年成立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SCE) 、1880年成立的ASME、1898年成立的ASTM) , 以及贸易协会 (如1855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学会 (AISI) ) , 这些学 (协) 会从一开始就制定自己的标准。

以ASME为例, ASME于1880年由一些杰出的工程师发起成立。在当时, 有关工程的学院和机构发展非常迅速, 由于工程还是一个新专业, 工程师经常需要与土木、工业、机械和采矿等专业打交道。蒸汽作为主要动力驱动火车、轮船、工厂、机械和采矿设备运行。由于锅炉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引起了民众强烈抗议, 要求企业改善锅炉及相关设备的安全状况。为此, 1911年ASME成立了锅炉规范委员会, 并在1914年至1915年期间发布了《锅炉机械标准》, 之后该标准被纳入到美国大多数州和地区以及加拿大各省的法律中。这些以及其他早期的美国标准 (如建筑规范和防火设备标准) , 是在公众压力和工程专业协会的支持下得以制定的。事实上,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这种原始动机仍然对现在ASME制定标准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工程师一直以来都与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保持着很深的联系, 同时也体现了美国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分散决策的悠久历史。

另一个对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形成具有影响的事件是美国铁路标准化。到1897年, 美国已经有1158家独立的铁路公司, 共铺设了超过24万英里的轨道, 这些轨道几乎是在没有政府帮助的情况下连接起来的。这不仅要求铁轨采用标准化的规格, 而且采用标准化的机车和设备, 统一的程序和货物分类, 以及标准化的时间。正如美国经济历史学家Chandler总结的那样:“企业间合作对形成一个综合性全国交通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种合作, 那么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不同铁路设备和操作程序的标准化, 才能实现快速高效地将乘客和货物从一条线路转移到另一条线路 (Chandler, 1977) 。”

从上述例子和事件可以看出, 美国的标准体系是在私有部门制定的自愿性标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种自愿性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 降低工程复杂性。在美国标准体系形成过程中, 联邦政府的作用非常有限。有学者评价, 美国标准体系正由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结构, 所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体系 (Powers, 2009) 。当然, 其中隐含的则是对以政府为中心的标准体系的高度不信任 (Ernst, 2012) 。

3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3.1 分散自治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 以学 (协) 会为核心, 高度开放、自愿参加 (李凤云, 2004) 。在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 ASNI自己不制定标准, 而是通过认可标准制定组织并向其提供程序性文件来管理和协调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ANSI认可的标准制定组织以及其他学 (协) 会机构各自组建制定标准的技术委员会, 形成各自的标准制定体系, 制定ANSI委托的国家标准和各自的学 (协) 会标准和联盟标准。国家标准由ANSI批准发布, 协会标准由各协会自己批准颁布。技术委员会由各自的协会管理, 秘书处都设在各自的协会里, 自成体系, 不受ANSI领导。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了各利益相关方, 突出公开自愿的原则。

3.2 以市场机制为驱动, 满足用户需求

美国的标准化体制是建立在其经济体制基础之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标准化以市场为导向,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 同时密切跟踪行业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 贸易需要什么标准, 就制定什么样的标准, 用户要求制定什么标准, 就制定什么标准。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了协商一致、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特性。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 实现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等, 进而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 其标准化体制完全体现了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赋予的特征。

3.3公私协同制定标准

美国政府在其标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归为直接或间接类型。美国标准体系是一种由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独特类型, 其中私人部门占有主导地位, 政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David Hart认为, 美国创新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府的作用在于补救“通过企业间合作, 以及企业与政府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市场信息失灵”问题 (Hart, 1998) 。本质上来说, 美国标准体系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协同制定标准” (Russell, 2007) 。至少从原则上说, 这种多边合作能够使政府、产业以及顾客这些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聚集到一起, 表达他们在标准化过程中的诉求, 这也增加了标准最终被采纳和使用的可能性。在美国智能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中, 联邦政府通过与私人部门合作, 提高了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速度, 加快了智能电网的改造进程。

3.4 体现了“谁使用, 谁受益”的原则

政府不需要在标准制定方面投入经费。各标准化团体的生存依赖于会员的会费以及销售标准文本的收入。因此, 会员参加踊跃、标准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化团体就是好的团体, 因此也能长期生存下来。很显然, 这个机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原则。

4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缺点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尽管具有诸多的优势, 但这种体系从它建立一开始就存在着不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4.1 冲突激烈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忽视

虽然不同主体都可以参与标准化活动, 但这也为美国标准化带来了更多的冲突和竞争, 最后影响美国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如公开文档标准 (如微软的OOXML和ODF标准) 之间的竞争, 使得美国标准体系效率降低 (Cargill, 1989) 。美国国会的技术评估办公室 (OTA) 在1992年的《全球标准:构建未来的基石》报告中也提到, “美国标准体系最初是一个务实、灵活、自下而上的体系, 它能对行业需求快速地做出反应。但是经过时间推移, 到今天, 该体系的局限性已经超过了它最初的优越性……标准内部的竞争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种自愿性的标准组织能否实现公众的信任。”此外, 美国这种分散的、市场驱动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是由盈利性企业主导标准化过程, 这可能造成与标准支撑公共政策的目标相违背。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战略标准 (如智能电网标准) 来说, 这些标准对于驱动创新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非常重要, 制定和维护重要的战略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如果私人利益在标准化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战略标准的公共利益难免会被忽视 (Ernst, 2012) 。

4.2 美国政府作用缺失, 缺乏有效协调

美国标准体系一个重要的缺点是, 美国政府发挥的作用非常少。美国一直以来信奉市场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很少干预。现实中, 标准化是一个竞争的、不断变化的领域, 由于标准在建立市场和减少竞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得同一领域中不同技术标准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 政府不应仅仅是标准的使用者, 更要扮演标准化活动的监管者和协调者角色, 但事实上美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缺失的 (Ernst, 2012)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另一个缺点是, 在数百个竞争性的私人标准制定组织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协调。NIST没有协调职责, 而ANSI作为一个私人部门, 虽然在这种自愿性标准体系中扮演了协调者角色, 但是其作用有限, 无法降低美国标准体系中各种私人标准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而且, 对于ICT领域中涌现出的数百个联盟, ANSI也没法吸引它们加入进来。ANSI的这种弱势地位主要是由于政府机构的参与很少。Alic (2009) 认为美国标准体系“依赖众多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协商一致这可能会导致一种内部技术锁定。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标准制定过程就有可能受到一些特殊利益群体的控制”。总体来说, 依赖于私人公司之间合作的美国标准体系虽然具有活力、有利于创新,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 美国标准体系将会长期处于一种冲突状态。

4.3 滥用专利战略

随着技术竞争的加剧,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取得标准的“必要专利”。Blind (2004) 将必要专利称之为战略武器, 它可以对标准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现有市场领导者利用名义上“开放”实际上还是“私人”的标准寻求市场主导地位, 这些标准有效地阻止了竞争者和新人的进入, 这在信息和通讯技术 (ICT) 领域尤为普遍。一些企业通过必要专利战略, 成功地阻止了竞争者的加入, 攫取了超额利润。这种专利战略使美国标准体系的“公开可获得”原则的实现变得非常困难。由于美国标准的主要驱动者是拥有大量必要专利的企业, 因此美国标准体系的一个根本弱点就是标准使用者 (包括实施者, 尤其是最终用户) 在其中缺乏话语权。

4.4 开放标准的概念模糊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 美国标准体系另一重要缺陷是开放标准的概念模糊不清。开放标准已经成为了美国标准体系的一个信仰, 然而“所有供应商都只是在口头上说开放体系, 而并没有真正达成一致的协议 (Libicki, 2000) ”, 市场领导者很少愿意公开他们的标准。关于开放标准概念的模糊, 最典型的是“自愿协商一致的标准” (voluntary consensus standard) 的概念 (Ernst, 2012) 。自愿协商一致的标准是美国标准体系的核心, 《美国技术转移和促进法》 (NTTAA) 将其定义为“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 获得普遍的但非完全一致同意的标准, 该程序包含公开、透明、利益平衡、正当程序/申诉程序和协商一致等基本原则 (OMB A-119通告, 1998) ”。虽然该定义给出了标准制定的公开原则, 但是它却明确允许其他私营部门的标准可以包括 “非协商一致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事实标准”等未经过包含上述原则的标准程序制定的标准, 这与美国联邦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对标准的开放性所做的定义不一致, 上述问题表明美国标准体系中开放标准概念模糊, 实践中难以得到贯彻。

5 启示

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形成, 得益于美国雄厚的经济技术水平, 市场化能力和崇尚自由、民主的文化传统。以市场为导向的分散自治的自愿性标准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是美国成功实现工业创新的重要源泉, 当然它也有自身的一些问题。因此, 在全面推进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今天, 借鉴美国的标准体系经验的同时, 还需要认清以下几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基础。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标准体系。当各国标准化面临相似的任务时, 不同国家的标准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全面复制美国标准体系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二是充分重视民间标准化组织的作用, 特别是要依靠学 (协) 会等社会团体, 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协会为核心的标准制定体制, 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自律有序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三是注重政府的监管与协调作用。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中由于政府作用过于弱小, 导致冲突较多, 缺乏对各利益相关方有效的协调, 这对有效的、开放的标准化过程已经构成了限制。因此, 我国一方面要发挥市场配置标准化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应重视政府在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与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保红, 刘建设, 吕廷杰.基于美、日、欧比较的中国标准化模式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2) :61-63.

[2]Chandler, A.D.The Visible Hand.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The Belk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1977, P.143.

[3]Dieter Ernst.America's Voluntary Standards System—A"Best Practice"Model for Innovation Policy?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s, Economics Series, No.128, February 2012.

[4]李凤云.美国标准化调研报告 (下) [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4, 42 (4) :55-61.

[5]徐京悦.美国标准化体制评介[J].中国标准化, 2001, (4) :48.

[6]Blind, K.et al.2004, Interaction between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Final Report, Technical Report EUR21074 EN, pp.248.

[7]Libicki, M et al, 2000, Scaffolding the Web-Standards and Standards Policy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gy Policy Institute, Rand, Santa Monica, CA, pp.111.

自愿性标准体系 篇2

一、评价指标设计

(一)评价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本文在构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指数时,参照了乔旭东(2003)、钟伟强等(2006)学者借鉴的国外相对成熟的评价方法——Botosan(1997)和Baker等(1973)的指标体系。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做了相应调整。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历年财务报表都已经在我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公布,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非财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上,排除了历史信息项目,并去除了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无一披露的指标,如生产周期、盈亏平衡点等信息。基于陆正飞、刘桂进(2002)的研究,由于知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将资本支出或研发费用的变动、员工培训(费用和人数)等项目纳入到了指标体系当中。根据吴联生(2000)的研究,将投资者普遍关心以下应披露而披露准则未予规范的人力资源、销售额预测、盈利预测、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物价变动及其对公司的影响、和未来机会与风险等指标纳入。根据李翔等(2006)的研究,因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更偏好公司战略信息,因此本文将投资分析及决策、预算与经营计划、成本结构及管理等指标纳入。另外,鉴于公司在披露某些属于强制披露项目(如销售额的变动等)时的范围与质量早已超出证监会的规定,本文亦将其作为自愿披露的项目来研究。

综上,本文设计了我国上市公司如下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共有50条信息指标,其中背景信息7项,非财务信息25项,预测性信息8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10项,见表1。

(二)披露指数的计算

本文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5年修订)》(确认为强制性披露项目)和本文所列50项自愿性披露明细表相比较,不属于强制性披露项目的是自愿性披露项目。对同时在境内和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统一按国内的规定执行,凡境外要求披露而国内没有要求披露的视为自愿性披露。

运用0-2评分法。披露项目的分值每项最高为2分,其中对于描述性项目,详细描述的记2分,一般描述的记1分;分析性项目,定量和定性都有的记2分,只有定性的记1分。用披露项目对照上市公司年报,若年度报告中披露了自愿披露项目中的一项,就按相应规定记分,最后将得分加总就是该公司年度报告中自愿性披露分值(VD)。假设披露的每一项对于公司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过程来说均有同样的重要性,并且为了避免权重选择的主观性,本文对每条自愿披露项目的权重均看作是1。公司的自愿性披露指数(Voluntary Disclosure Index)可以定义为:

其中:VD——年度报告中已披露的自愿性项目分值之和;max VD——年度报告中最大可能进行的自愿性披露项目分值之和。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样本公司的自愿性披露指数见以下各步骤。

二、统计分析和结论

(一)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利用2006—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分析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为避免上市时间对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样本应保证是2005年(含2005年)以前上市的公司。截止2008年12月31日,沪市A股共有848家上市公司,2005年以后上市的有46家,特别处理的有75家,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有10家,剩余717家公司选作样本。采用2001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分类标准,从规定的行业中去掉金融、保险业(因其披露程度受到严格的管制),暂停上市公司以及ST、ST*公司。剔除后计算其他各行业上市公司总数占沪市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按每行业20%的比例抽样(四舍五入取整数),合计抽取153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沪市网站下载的样本公司2006—2008年的年度报告来计算自愿性披露指数。分析的样本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参照中国证券网、中国证监会网站,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二)统计分析

本文以样本公司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的信息资料为基础,对全部样本上市公司,逐项为每家公司每一披露项目打分,再将每项分值相加,除以最大可能的自愿性披露项目分值之和,按照公式1计算出153家样本公司2006—2008年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VDI),见表2。

结果分析:(1)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在逐年上升。从表2可以看出,153家样本公司各年自愿披露指数度逐年增长,2006、2007、2008三年披露指数分别为0.3782、0.4189、0.4275;(2)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项目上存在选择性。样本公司在不同的项目上披露指数值相差较大,披露最好的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三年的披露指数均值达到0.73;排在第二位的是背景信息,三年的披露指数均值为0.64;排在第三位的是非财务信息,三年的披露指数均值为0.32;排在最后的是预测性信息,三年的披露指数均值为0.1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选择性自愿披露行为。

以下分别就四大类指标中的具体项目披露情况做详细比较分析。

1. 背景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披露数量最多的是公司战略及其影响,153家样本公司中2008年有148家披露了该项目。其次披露较多的是内部控制及相关信息(2006、2007、2008年分别有50、55和6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经过独立审计机构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完成战略目标的步骤与行动。相对较少披露的项目是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可能是除了龙头企业外,行业中的其他上市公司市场地位难以准确描述的缘故。

2. 非财务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153家样本上市公司中,披露数量最多的是高管薪酬(147家披露),次之的是投资分析及决策项目(134家),再次之的是银行贷款、抵押及其用途(但是笔者在整理数据时发现,152家仅仅披露了银行贷款的种类及金额,并未披露贷款用途,只有一家详细披露了贷款金额、种类及用途)。披露数量最少的项目是成本结构及成本管理,样本公司中没有一家披露该项目,可能的原因是担心过多的披露该信息可能泄露商业机密。此外,订单数量、新订单金额、原材料消耗数量、产品销售价格、员工培训(费用和人数)、员工薪酬福利、员工安全性、社会责任信息等项目的披露也都很少。

3. 预测性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披露数量相对较多的是销售额预测,2008年153家样本公司中有近32的样本公司予以披露,而以前年度盈利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比较、以前年度销售额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比较等项目很少披露。没有一家披露未来现金流量预测项目。

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前文已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指数均值为0.73,是四大类项目中披露最多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对销售额的变动、存货变动、应收款变动项目的披露相对较多,而对市场份额的变动和研发费用变动等项目的披露较少。

(三)分析结论

本文以沪市153家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8年的年度报告为资料,对照设计的披露指标体系,对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统计评分,并计算出了153家样本公司三年的总体自愿性披露指数分别为0.3782、0.4189、0.4275。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水平在逐年上升,但整体披露水平依然较低,披露最多的2008年的披露值也没有超过43%,说明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披露项目上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上市公司比较倾向于披露诸如公司战略、未来机会与风险对经营影响等背景信息以及销售额的变动、存货变动、应收款变动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项目,而对盈利预测、未来现金流等预测性信息以及人力资源、员工薪酬、员工安全、员工培训、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较少,尤其是盈利预测以及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信息无一披露,说明上市公司对上述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较低,或是为了避免诉讼风险而回避披露。另外,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是很充分,每项披露的信息含量比较低,有些项目上市公司仅做定性的披露,如物价变动信息大多定性描述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原材料价格上调影响等,但影响程度及其预测未做定量分析。上市公司多数选择定性的、边缘的、外围的、表面的信息予以披露,而回避那些核心的、关键的、定量的信息,从而极大地削弱了信息的相关性,亦严重影响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三、政策性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披露规则和相关法律

证监会可建立基于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反馈系统,制定信息披露专项准则或指南并发布在官方、相关网站或其他媒体上。在完善信息披露的免责制度方面,可借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做法,建立安全港制度和预先警示制度,减少无理由的诉讼、减轻预测性信息披露者的潜在诉讼风险。完善《证券法》等法律,建立事后惩罚机制,健全信息披露的民事赔偿制度,明确界定市场参与主体各自的责任。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变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基础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司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

(三)加强证监会、交易所的外部监管

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可由CPA进行必要的审核,或由官方或民间组织资深证券分析师进行披露质量评级并公布结果。培育证券市场中高质量的中介机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监管和淘汰机制。

(四)加强个人投资者教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不断提高各类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培育有效的信息需求,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

四、指标评价

本文通过借鉴Botosan(1997)等的研究模型,对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相关规定,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性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共四类五十项指标,内容较为全面。但使用人为设计的披露项目衡量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状况,带有主观性。待中介机构功能逐渐健全后,可采用众多专业分析师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共性分析指标。仅使用年报作为自愿性披露来源亦尚待拓展,而应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如公司网站、公告及专业报刊等的信息资料。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价指数构建,以沪市连续三年的年报为样本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在披露项目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好,整体披露水平依然较低,披露的信息含量比较低。

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乔旭东.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行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3).

[2]钟伟强,张天西.公司治理状况对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3]Botosan CA,1997,“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Capital”,The Accounting Review,Vol.72.No.3.

[4]H.Kent Baker&John A.Haslem,1973,“InformationNeed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Vol.11.

[5]陆正飞,刘桂进.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之探索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2(4).

[6]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4).

节能自愿协议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篇3

日前, 《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审定, 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根据标准的定义, 节能自愿协议是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与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自愿签订协议并实施的一种节能管理活动。标准规定, 协议甲方为采用节能自愿协议方式实施节能管理的政府机构, 可以是国家或地方节能主管部门, 乙方是执行节能自愿协议的用能单位或行业组织。

这项标准明确了节能自愿协议的基本程序, 要求协议各方应对能效基准、节能目标、节能效果核查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协商, 达成一致。按标准要求, 能效基准通过采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效指数等指标。能效基准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应得到协议各方的共同确认。应通过协议一方节能潜力评估, 计算出协议乙方当前的能源消费总量, 各工序用能和能效指针等, 并结合协议乙方历年的能耗降低情况、节能技术等信息, 设定节能目标。

谈自愿排碳标准的开发 篇4

关键词:自愿碳标准,能源节约,低碳节能

引言

自愿碳标准 (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 简称VCS) 。早在2005年底, 气候小组 (TCG) 、国际排放交易协会 (IETA) 和世界经济论坛 (WEF) 就已经开始共同研究开发VCS。VCS是作为项目级的自愿减排量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基线标准, 为自愿碳市场提供一个标准化级别, 并建立一个可靠的自愿减排量信用额度, 可为自愿碳市场的参与者用于交易。2007年,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 (WBCSD) 成为该项目的合作伙伴。2006年3月, VCS第一版标准启用, 随后, VCS第二版标准也于2007年9月19日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上推出, VCS第三版于2011年3月8号正式启动。VCS的形成为自愿碳减排交易项目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质量保证标准[1,2]。

1 自愿减排量的基本说明

自愿减排量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 简称VERs) 是指经联合国制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是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的信用额度。VERs项目开发是清洁发展机制 (CDM) 体系之外的减排类型。为那些不能通过CDM获得资金的项目或者已经通过CDM认证但是在注册之前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提供另外的融资渠道。VERs市场是近年来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VERs项目按照联合国制定的CDM项目方法学来开发和实施, VERs碳汇市场遵守《京都议定书》建立相应的CERs碳汇市场规则[3]。

与CERs不同的是, VERs比CERs申请程序简单, CERs是由联合国EB核准并签发的, VERs不需要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和联合国的注册, 但是VERs的价格比CERs低;VERs的买家主要是一些关心环境变化和愿意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尽力的西方企业和个人, 他们自愿出钱 (不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 来支持一些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原则上符合CDM要求的项目都可以做VERs。VERs项目开发主要侧重于可再生能源 (水电、风电和太阳能) 、提高能效、农业、造林和再造林等领域。VERs项目减排的温室气体涉及以下6种:CO2、CH4、N2O、HFCs、PFCs、SF6[4,5]。

2 自愿减排量项目的开发优势

1) 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周期短。

VERs项目申请流程简单、快捷。只要能找到国外买家购买即可交易, 因此VERs的交易简化了许多中间申请环节, 节约了大量时间, 项目开发一般约1~2个月就可完成交易。

2) 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对于VERs项目来说,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免除了向UNFCCC支付高昂的注册费用。对于一些无力承担CDM项目开发成本的超小型项目, 可省去繁琐的CDM申请程序, 充分利用程序简单、耗时短的VERs获得先进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 对于一些没有合适的EB批准的方法学, 但是符合CDM宗旨的项目、正在申请CDM, 项目注册前就已经产生的减排量以及开工前考虑了CDM, 并已投产的项目, 都可申请VERs进行减排量销售。

3) 自愿减排量项目具有可追溯性。

对于已经注册和未注册的CDM项目, 只要是在2004年以后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中的装机容量大于1MW的水电项目具有可追溯性, 均可通过申请VERs进行自愿减排量销售, 并且项目所采用的方法学是已批准的CDM方法学或者是已批准的VCS方法学[6]。

3 VER的实施流程及周期

CER需要经过EB的核准签发, 而VER由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标准在执行, 只要能找到买家购买即可交易, 因此VER的交易减少了许多中间申请的环节, 也节约了大量时间, 大概1~2个月就可完成交易。VER实施和核查流程如图1、图2所示。

对于已经申请为CDM项目要做VCS项目, VCS项目的计入期可从该项目的启动日期开始算起, 到CDM项目的计入期之前。

4 申报自愿减排量项目需要的材料

自愿交易市场的减排量交易不是通过一个正式的交易体系。VERs购买方是一些有特定公共关系需求的欧美公司, 而提供方则是有减排指标的项目开发商。但是简化的VERs开发并不意味着减排质量的降低。VER交易仍受到很多规定的严格限制, 来保证项目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和其减排的额外性以及规范的VER的注册程序。

申报VERs项目申请需要以下材料:

1)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

2) 初步设计报告及其批复;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

4) 资金来源证明 (包括资本金、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的资金来源) ;

5) 设备采购合同;

6) 与VERs项目申报相关的其他材料。

5 已进行的VER交易案例

5.1 案例1———2008暑期艺术节

在“打开艺术之门2008暑期艺术节”落幕式上, 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女士向著名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代表吕植博士捐出支票, 认购经过国际认证的“核准减排量 (VER) ”, 以抵减2008年“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过程中演出、观众交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这是中山公园音乐堂继2007年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举办国内首次“零碳”系列音乐会之后, 再次践行“零碳”承诺。

5.2 案例2———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美国MGM公司于2008年3月正式签订两项二氧化碳自愿减排VER项目购买协议。根据协议, 美国MGM公司将购买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位于重庆长寿区金狮水电站和武隆县大剑滩水电站两个清洁电力项目在2003~2013年所产生的CO2自愿减排量。这两个项目在2003~2007年产生的总减排量达到17万t, 未来的计入期内项目总减排量将达到30万t。这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开发的第1批VER项目, 由上海华沣电力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实施。

5.3 案例3———湖南金大地公司

2007年10月11日, 湖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和VER碳买家在长沙签署了VER项目售碳合同。同时, 湖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正式委托湖南省CDM项目服务中心进行该VER项目的前期开发和后期服务工作。

湖南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南省安乡县氮肥厂, 始建于1970年, 历经多次技术改造, 由原来的每年生产3000t合成氨逐步发展到每年生产40000t合成氨的生产能力。该公司主要产品是合成氨, 合成氨尾气含有CH4气体未经回收与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该公司决定安装甲烷气体回收利用以装置, 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经过湖南省CDM项目服务中心专家的评估, 认为该项目符合VER项目的要求, 项目业主决定开发VER项目。

5.4 案例4———华电集团

新疆华电小草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MGM环球有限责任公司在京签署了“新疆华电小草湖1期49.5MW风电场自愿减排量 (VER) 购买协议”。

华电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新疆华电小草湖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舒福平和美国MGM国际 (北京) 公司总经理Matthew Klein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双方一致表示, 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促进节能减排, 实现共同发展。

新疆华电小草湖一期风电场VER项目是华电集团在CDM项目成功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减排效益的第一个自愿减排量项目。截至目前, 华电集团已开发CDM及VER等碳减排项目46个, 截止2012年与国际买家达成购碳协议交易量总计约4000万t。此次协议的签署, 标志着华电集团在VER项目开发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为华电集团VER项目的开发和减排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5 案例5———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项目

上海的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77699.6元成功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t碳减排指标, 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全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成为第1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组负责人张建宇博士介绍, 天平车险购买碳减排的资金将作为捐赠全部注入“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专项基金”, 用于支持绿色出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环保协会正在与上海世博局、上海环保局开展“绿色出行”活动, 这笔资金将优先用于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出行”项目, 实现从奥运到世博的传承。

6 结语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生存和发展仍然是首要问题。要吸引我国企业积极参与自愿减排活动, 必须精心设计自愿减排活动内容。首先活动要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 提高能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获得政府、国内外组织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其次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最后才是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实现CO2减排, 带来环境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兰建平, 李红日.从清洁发展机制到自愿减排市场[J].产业, 2010, (5) :44-45.

[2]刘志平.自愿协议是推动我国节能的有效途径[J].节能, 2005, (9) :6-9.

[3]徐德艳.我国环境资源协议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011.

[4]王金南, 严刚, 姜克隽, 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 :101-105.

[5]董战峰, 王金南.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中的激励政策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6) :118-124.

上一篇:蛋白尿方下一篇:大学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