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的现状

2024-06-13

应用的现状(共12篇)

应用的现状 篇1

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 又称为抗微生物肽或肽抗生素, 是生物机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 是生物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因其独特的功能、抗菌机制, 在工业、农业、畜牧业、医药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抗菌肽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尤其引人注意。

1 抗菌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抗菌肽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并不仅局限于杀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而且在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多种作用。兔小囊肽对法氏囊指数有显著影响, 可以提高肠绒毛长度, 提高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抗体水平, 使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使肠道及法氏囊组织Ig A阳性物面积系数增加。烧伤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部分肠菌等,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抗菌肽不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而且与其他抗生素及溶菌酶具有协同作用, 在治疗烧伤感染上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多种抗菌肽在适宜的生理浓度、盐、血清的条件下,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包括在先天性免疫细胞中与炎症反应、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的活性, 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作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沟通桥梁。抗菌肽参与急性炎症有关的宿主天然防御的各个方面, 如溶解入侵的细菌, 使其释放炎症介质;促进巨噬细胞非调理素吞噬功能, 清除细菌;抑制组织纤维蛋白溶解, 防止感染扩散, 刺激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促进创伤愈合, 在体外可以激活人的淋巴细胞, 可清除感染病毒和细菌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2 抗菌肽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有报道, 柞蚕抗菌肽用于预防及治疗鸡的白痢效果明显。应用含抗菌肽的柞蚕免疫血淋巴粉添加于断奶仔猪饲料中, 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柞蚕抗菌肽可减轻断奶仔猪的腹泻。根据马卫明等 (2005) 的报道, 猪小肠抗菌肽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猪致病性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作为饲料添加剂将抗菌肽基因克隆于酵母中高效表达, 生产抗菌肽酵母制剂, 用作水产饲料及畜禽添加剂, 对虾的病毒病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饲喂肉鸡的试验中, 抗菌肽能够使肉鸡成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 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肽制品后, 其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 蛋壳强度也有提高。同样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的抗菌肽, 也能明显提高肉猪的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效率, 降低饲料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

抗菌肽在畜禽疾病防治上应用, 屈军梅等 (2006) 以O1型大肠杆菌感染14日龄岭南黄肉用雏鸡, 24h后, 分别用家蚕抗菌肽高、中、低剂量 (2、1.5、1g/L) 及环丙沙星 (2.5g/L) 混饮给药, 连用5d。结果表明, 抗菌肽饮水组、环丙沙星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 死亡率显著降低, 抗菌肽的有效率、治愈率与环丙沙星组差异不显著, 表明抗菌肽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雏鸡O1型大肠杆菌感染。万遂如 (2007) 报道, 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动物用抗菌肽, 可以有效治疗猪高热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猪乳房炎、猪细菌性腹泻、子宫内膜炎及阴道炎。

3 抗菌肽的药用价值

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 抗药性问题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发展克服抗药性问题的新型抗生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参与动物机体天然免疫、无残留问题等优点, 目前已成为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开发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尤其对多重耐药菌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不破坏机体正常细胞等特性, 是继青霉素等传统抗生素之后又一类重要的新型抗菌药物。迄今为止, 已分离鉴定了100多种新抗菌肽, 利用不同种类抗菌肽治疗肺炎、败血性休克和口腔黏膜炎症等疾病模型,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研究表明, 抗菌肽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另有报道, 一些抗菌肽在亚毒性浓度下可抑制HIV-1的基因表达。抗菌肽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 并对人正常细胞无害的特性, 极有可能成为无毒或低毒的抗肿瘤新药。国内外在抗菌肽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有多年经验, 当前是如何在加紧基础研究的同时,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抗菌肽的作用机理不同于传统抗生素, 不会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 因此极有希望开发成为一类新型多肽抗生素。

4 抗菌肽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抗菌肽分子量较小, 对多种动植物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抗性作用, 同时对动植物细胞无毒副作用, 因此抗菌肽在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能广泛开展起来, 期望将抗菌肽的基因转入动植物体内并得到表达, 达到抗病的目的。Lee等 (2005) 构建猪PR239转基因小鼠, 并成功获得该基因的表达, 显著提高小鼠对链球菌感染的抵抗力。抗菌肽转基因在植物方面的研究在模式植物烟草及马铃薯的研究较为成功, 贾士荣等 (1996) 将不同的抗菌肽基因转入马铃薯中, 获得这些基因的马铃薯青桔病发病延迟, 病情指数低下, 植株死亡率降低。此外, 在其他农作物如菊花、毛白杨、番茄等在转基因抗菌肽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并取得很大进展。

关键词:抗菌肽,多肽,抗菌谱

参考文献

[1]邱芳萍, 等.2002.天然食品保鲜防腐剂-林蛙皮抗菌肽[J].食品科学.23 (8) :279-282.

[2]屈军梅, 等.2006.莫家蝇抗菌肽提取及对鸡大肠杆菌病药效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33 (3) :56-58.

[3]任海涛, 等.2005.抗菌肽在烧伤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5 (21) :399-340.

[4]田长恩, 等.2000.抗菌肽D基因导入番茄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J].遗传.22 (2) :86-89.

应用的现状 篇2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2

1.资料、方法和结果.....................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3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4

参考文献......................5

致谢.......................6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1.4 处方调查

1.4.1 使用率

600例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401例,使用率为66.8%。其中治疗用药271 例占67.6%,预防用药130例,占32.4%。全院各科使用率从高至低排序: 儿科100% ; 外科88%; 五官科66% ; 妇产科52% ;皮肤科50% ;内科42.7%; 其它科34%。

1.4.2 送检率

医院外感染226例,送检病原体的56例,送检率24.7%; 医院内感染72例,送检25例,送检率64%,检出阳性率68%。

1.4.3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一联用药292 例,占72.8%; 二联用药93例占23.2% ; 三联用药16例占4%。

1.4.4预防用药情况

(1)指征太宽;(2)抗生素起点高;(3)手术前后用药时间长;(4)用药方法不严谨;(5)联合用药种类多,选用合用药物原则掌握不严。

表1抗生素品种数和消耗金额所占百分比(%)

项目

抗生素品种数(含剂型)

西药总品种数(含剂型)

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院门诊总收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单从抗生素使用率的高低和消耗金额的多少来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是不太客观的。因为抗生素的使用率与疾病构成比有很大关系。若感染性疾病占的比率大,抗生素用量势必增加。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从调查分析显示,高于经济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 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9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抗生素滥用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2.1.用药指征掌握不严

如儿科感染性病例在病原体检查报告未果之前不管是否细菌感染,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一起用。一些手术科室不分手术大小,无菌和非无菌,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都习惯用抗生素保驾。一些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能重视病原体的检查,有的送病原体检查却掌握时机不严。

2.2.繁杂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降低毒副反应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以经验性用药为主,由于缺乏临床依据带有一定盲目性,因此疗效不理想。调查表明医院基本是以一联用药为主,在联合用药中没注意到选用协同作用的药物,存在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同种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与抗菌素使用相关的腹泻。如1例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病例,联合给药达4 种:先锋6,氟哌酸,痢特灵,灭敌灵。一般认为联合用药以二联为好,不超过三联。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限于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1月 167.0 784.0 64.0 70.3 45.0 39.0 2月 167.0 784.0 51.2 74.4 38.1 38.3 3月 174 810.0 64.6 76.5 49.4 40.8 4月 174 814.0 61.2 74.6 45.1 38.7 均值 169.8 794.4 60.2 73.8 44.4 39.2合感染和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减少各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剂量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而采取联合用药;长期用药时为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而联合用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也注重经济效益,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中一概而论的选用高档贵重药物。个别病例是在门诊多次就诊中反复使用了多种中、高档次药物,入院后只好再次选用高档次药物。再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应提倡按病情需要升级,而且尽可能单用后考虑连用。按药敏结果选用,按其在病灶的血液浓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选用。作为医务人员,首先应考虑社会效益,群众利益,不应为经济效益失去长远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

2.3.联合用药搭配不当

联合用药、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如果多药并用,配伍不当,则可增加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例如头孢哌酮与阿奇霉素长期联合使用。头孢哌酮为繁殖期杀菌剂,而阿奇霉素为速效抑菌剂,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头孢哌酮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

2.4.给药剂量控制不好

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疗程过短或过长,均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临床部分医师认为给药剂量越大,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其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甚至产生严重的二重感染。例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多不超过48 h,但2份病历中一份是用了12 d,一份是用了14 d。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滥用现象强烈冲击毁坏着人类基因宝库,并使医药费用暴涨。由于耐药细菌的感染,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虽然,近年来农用及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是引发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则是在医疗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使用抗生素的体制不健全

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某些医师掌握抗生素科学知识不够全面,选择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有些医师不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个体状况,也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盲目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品种。

3.2.临床药师指导和参预临床合理用药制度不普及

3.3.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4.1建立用药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2进行预防性用药

抓好预防性用药是进行抗生素管理的关键,盲目地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是导致抗生素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预防用药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人体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 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性致病菌、手术持续时间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4.3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4.4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的教育,使之成为高素质医务人员,自觉地执行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规定。通过医学专业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摈弃知识匮乏出现的人为因素,这样才能合理应用抗生素。

4.5普通民众也要也要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人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参考文献

[ 1 ] 王枢群, 主编.医院感染学[ M ].重庆: 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 26(3):41-43.[ 2 ] 魏国义, 苑茂愧, 杨永弘, 等.北京儿童医院1996 2001 年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J].中国药房, 2003, 14(4): 220

[ 3 ] 夏国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9(8):79-81.[ 4 ] 陈 浩, 主编.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8:355-366.[ 5 ] 刘明忠,李玉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30(6):34.致谢

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篇3

摘 要:当今社会,能源和环境成为两大主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发突出,过去几年,很多城市均出现大量的雾霾天气,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开发利用绿色环保新能源就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具有以下优点:绿色环保、清洁无污染且可再生,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光伏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光伏发电;能源;环保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7-0035-01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如果能源供应一旦短缺,会直接或间接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这些能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为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在石油、煤炭的利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对当今社会影响日益严重,利用和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各国科研工作者在对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且这些新能源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如今全球能源紧缺,全社会都在倡导“绿色、环保、高效”的能源利用理念下,世界各国都将太阳能的利用开发作为本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太阳能资料较丰富,全国有大约60%地区年日照时间超过2 000 h,平均总能量约5.86×103 MJ/m3,而当今社会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用于光伏发电,而作为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目前主要采用晶体硅作为原料,因为硅材料储存量非常丰富,对我们大力发展太阳能提供了保障。

1 光伏的开发利用现状——国外

如今,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产业,发达国家尤其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型洁净能源太阳能可以缓解目前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和生态坏境被污染的压力,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世界各国的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已经是世界上新能源开发研制最快的产业之一。

从1839年Becqurel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和1954年皮尔松首次研制成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来,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97~2007年,太阳能电池的生产量增长了近41.3%。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但是光伏技术仍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更为迅猛,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更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开拓光伏产业市场、并且各国政府也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向前迈进,光伏产业也跻身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行列。据统计,2000年后,世界光伏并网发电年的增长率达60%,截止2008年,全球太阳能安装总量累计达到15 GW,其中,西班牙的太阳能安装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德国紧随其后。

美国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百万屋顶计划,还推出了以2000年为起始年的5年国家光伏计划,近年又制定了2020~2030年的长期规划,预计2015年的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6美分/kWh。美国C.Marchetin博士分析出世界一次能源替在趋势,太阳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50年后,太阳能将占总能源的30%,本世纪末,太阳能占到首位。

截至2012年9月30日,法国在国内和国际新增光伏安装项目25 529个,国内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 923 MW。

日本政府为了减小二氧化碳排量,同时借鉴近年来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经验,对光伏发电行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导向促使日本光伏发电普很快,并于2008年成立了国际研究机构,从而促进太阳能电池及成本的降低和新型电池的研制。

德国在2000年初确定可再生能源法减免税收方案,使德国太阳能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2004年实施了修订后的《上网电价法》,使光伏发电市场需求迅猛增长。2007年底,太阳能电池累计采用3.84 GW,2008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 GW,成为世界上光伏发电最大的国家。2009年底,已有20.6 GW推向市场,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5 100万kW。

2 光伏的开发利用现状——国内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项目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目前我国光伏产品也主要应用在市政工程,如:太阳能交通指示灯、景观灯、路灯、光伏幕墙和小区路灯等。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我国采用光伏发电区域通常都是政府投资和一些商业示范区,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光伏发电行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发电成本和发电技术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国1958年开始对光伏电池进行研究。1971年首次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与科研卫星东方红2号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从而促使光伏发电成本和技术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光伏电池产量在2007年达到1 088 MW,占全世界太阳能电池总量的27.2%,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总量居世界之首,但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水平有限,至2007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才达到20 MW,累计装机容量才达到100 MW。

我国政府为了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启动了“光明工程”计划,截至2010年新增装机量400 MW,另外,根据发改委预计我国到2020年可达到50 GW装机容量,2050年可达到100 GW装机容量的预期目标,我国政府加大资金补贴和电价分摊相结合的方法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光伏发展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对大型地面电站的光伏发电并网电价进行标定,对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也促进了国内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同年,国内宣布将采用中国自主生产制造的组建应用于国外开展的发电项目上,这为我国光伏生产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国内光伏企业逐渐开始将低成本、发展成熟的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2012年《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重点在中东部地区建筑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且将完成1 000万 kW的总装机容量。国家电网于2012年11月1日起公布6 MW以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免费以10 kW及以下电压等级并入电网,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发出电可自行使用,多余电量可以回馈卖给电网,标志着普通用户也可以成为发电供应商。

3 结 语

光伏发电与其他常规的绿色发电技术相比,具有下面一些优势:

①无污染排放、不破坏环境且可持续发展,这种绿色能源不用燃料,运行成本低,发电部件不易损坏,维护起来十分简单。

②利用太阳能的场合广泛又灵活。既可独立于电网运行,也可与电网并行运行。

③可作为电力用户供电可靠或提高电能质量的UPS电源。

④发电的效率不随发电的规模的大小而变。

⑤就地可取,无需运输。

⑥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周期短,模块化安装,可以根据负荷的增减任意增减太阳电池容量,方便灵活,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用于太阳能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2] 王霞.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与种类[J].中国科技财富,2010,(6).

[3] 闵江威.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 刘丽红.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日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D].太原:山西大学,2013.

自理理论的应用现状分析 篇4

1 Orem自理理论的模式简介[1]

自理模式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对自身的健康负责,自理即个人为了维护生命、健康和完好状态等自身利益而主动采取和完成的实践活动。自理为本学说的核心概念,并由此衍生出自理需要、自理能力、自理缺陷、护理系统等其他基本概念。当个体的自理能力不能满足其自理需要时,就出现了自理缺陷。此时便需要护理系统来提供相应的帮助。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从三种护理系统中进行选择应用: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补偿系统。Orem认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对个体提供帮助:直接满足其自理需要或是通过健康教育、技能训练等方法提高其自理能力,而后一种方法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有效。

2 自理理论与护理程序[2]

按照自理理论,Orem将护理程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评估患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水平;第二,选择合适的护理补偿系统,制定护理计划;第三,实施和评价护理措施。

2.1 自理需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

对患者自理需要的评估包括对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健康状况和患者对自理态度的全面评估。健康状况的改变是产生自理需求的前提,而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自理的需求也不同。临床护理评估应采用个性化具体评估。一般而言,老年人、小儿自我护理状况差,女性的自我护理能力比男性强。评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既往史等。

2.2 计划实施、评价

护理计划的实施,应与患者的需要、价值、意愿为基础,采用何种手段,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状态。患者完全丧失自护能力时,采取完全补偿系统。患者参与是自护的前提,因此采用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补偿系统时,护士要充分认识到患者参与自理的意愿和对自己健康问题的抉择,应通过护患之间的商讨过程来确定对患者自理的期望,从而制定出患者乐意接受的自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情及时了解患者的自理行为,自理行为是否能满足患者的治疗性自理及效果如何,并且及时指导患者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自理措施。认真评估自理措施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可能引起的副反应,干预对策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等。

3 自理理论与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使被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并能积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健康教育为手段,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反之,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为目的:的护理健康教育,使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为具体。健康教育应该贯穿整个自理过程的始终。

4 自理理论的临床效果

4.1 提高了自理体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意识

自理理论实施后,健康教育成为了一项必须实行的护理工作,而且会更主动、细致、具体、个性化。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所需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培训其操作技能,随时督促检查与帮助他们。家属的学习与参与,使他们获得了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技术,而且逐渐扩大到周围的人群,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改善和维护了人群的健康。

4.2 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3]

自理理论充分激发了患者的自信心,维护了其自尊,维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战胜疾病非常有利。自理学说增进了患者的自我护理主观能力,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上升为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减轻了因致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经济和 (或) 精神负担。

4.3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自理理论的应用,增加了护患间的互动,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护理人员对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自理技能的培训过程,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与患者渴望健康的求知欲相互吻合,实现了二者间的互利双赢,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4.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自理理论的过程,使他们更多地掌握了心理学、基础护理学、各专科护理学及人际交往、护理的艺术和自然、人文科学等众多学科。自理理论更多的强调护士应进行“思考护理”,促进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更能体现护士的爱心与耐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4.5 显示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传统的护理模式,护士几乎只是医嘱的执行者,护理工作似乎成为了一种依赖性的劳动,使其缺乏应有的专业独立性。自理理论是从护理的角度来改变患者的健康问题,对自理体及家属的指导与培训,同医生共为患者的健康服务,显示出任何人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突出了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5 自理理论实施中的注意点

5.1 护理人员对自理理论的认知、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对新理论接受程度不够,不能积极地试行及推广新理论与新方法。

5.2 自理理论对护患双方要求较高

自理理论实施过程,护理工作是辅助性,而非替代性,替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道德行为,护理人员责任心要强,对护理程序的每一步,都要认真去研究并实施。对患者的评估要全面、详细、客观。既要注意患者丧失的功能又要看到其残存的功能,在患者可能照顾自己的情况下,护士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和努力。作为患者要有接受指导与培训的意愿与能力。所以,本理论对护患双方要求较高。

5.3 加强宣传,提高自理体及家属的接受程度

转变旧的就医观念,加强宣传,让患者与家人认识到重建和恢复健康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自己的责任,个人应对其与健康有关的行为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心安理得地被照顾会导致应有的功能丧失。让就医人群了解新观念给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并可以试行直到接受。

6 结语

Orem理论,无论是自我护理在理论还是实践中的应用,均显示出不可估量的潜力及实用性,从患者角度,帮助调整其生活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疾病状态下自我护理,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护理人员角度,它是护理患者的理论框架,它扩大了护士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自理理论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可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加强宣传,推广使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进行解决,使之更趋完善。

摘要:目的 分析自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现状。方法 美国护理家Orem将护理程序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分析。结果 提高了自理体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结论 自理理论无论是自我护理在理论还是实践中的应用, 均显示出不可估量的潜力及实用性, 同时, 对存在的问题仍需努力进行解决, 使之更趋完善。

关键词:自理理论,应用现状,自理模式

参考文献

[1]Orem.D.E.Nursing Concepts of practice Mosby-year book.Ro-man:saint.Louis Universy, 1995, 36.

[2]蒋凤菊, 赵庆华.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护理研究, 2007, 8 (21) :2072-2073.

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篇5

姓名: 学号: 学院班级:

发光材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广泛地用在各种显示、照明和医疗等领域,如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X射线透射仪等,显微镜、望远镜、经纬仪、摄像机等各种光学仪器,核心部分都是由光学材料制造的光学零件。目前发光材料主要是无机发光材料,从形态上分,有粉末状多晶、薄膜和单晶等。

一、引言

光充满着整个宇宙,各种星体都在发光:远红外光、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等。人类生活在光的世界里,白天靠日光,黑夜靠灯光,夜间还要靠星光。要利用光,就要创造工具,就要有制造工具的材料—光学材料。

自然中存在一些天然光学材料:我国的夜明珠、发光壁;印度的蛇眼石、叙利亚的孔雀暖玉等。这些材料具有奇异的发光现象,能在无光环境下放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由于这些光学材料稀有,被视为人间珍宝,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出现了最古老的光学材料—青铜反光镜。17世纪,瑞士人纪南熔制出光学玻璃,主要用于天文望远镜;随后,欧洲出现了望远镜和三色棱镜,人造光学玻璃成为主要光学材料。20世纪初,以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以及物理光学仪器四大类为主体,建立了光学工业。

光学材料是传输光线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位相,使光线按预定要求和路径传输,也可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

光学材料包括光纤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和光色材料等。

二、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领域

1.发光材料

发光是物质将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向外辐射的过程,是热辐射外另一种能量辐射现象。光子是电子在受激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发出的,当发出光子能量在1.8-3.1eV时,便是可见光。而材料发光所需能量可从较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如紫外光)中得到,也可从高能电子或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中得到。

发光材料是指吸收光照,然后转化为光的材料。发光材料的晶格要具有结构缺陷或杂质缺陷,材料才具有发光性能。结构缺陷是晶格间的空位等晶格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称为自激活发光,所以制备发光材料采用合适的基质十分重要。如果在基质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微量杂质在晶格中形成杂质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叫激活发光,掺入的微量杂质一般都充当发光中心,称为激活剂。我们实际应用的发光材料大多是激活型发光材料。

根据发光类型,可以把发光材料分为光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X射线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

1.1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就是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以后,以热辐射以外的光辐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的过程。用光激发材料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材料一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照明光源,包括低压汞灯、高压汞灯、彩色荧光灯、三基色灯和紫外灯等。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等离子体显示。光致发光粉是制作发光油墨、发光涂料、发光塑料、发光印花浆的理想材料。光致发光材料在安全方面上的应用是其最为普遍的。在安全方面,光致发光材料可用作安全出口指示标记、撤离标记等。其次用光致发光材料制作精美产品,一些不属安全标志的产品,T恤衫、宣传品、儿童玩具、小标签等可以利用光致发光材料进行装饰印刷。

1.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阴极射线发光是在真空中从阴极出来的电子经加速后轰击荧光屏所发出的光。所以发光区域只局限于电子所轰击的区域附近。又由于电子的能量在几千电子伏以上,所以除发光以外,还产生X射线。X射线对人体有害,因而在显示屏的玻璃中常添加一些重金属(如Pb),以吸收在电子轰击下荧光屏所产生的X射线。阴极射线发光是继发光二极管、无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之后的第四种发光形式。这是一类在阴极射线激发下能发光的材料。用电子束激发时,其电子能量通常在几千电子伏特以上甚至几万电子伏特,而光致发光时,紫外线光子能量仅5-6eV甚至更低,而光致发光材料在电子束激发下都能发光,甚至有些材料没有光致发光,但却有阴极射线发光。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一般用于电子束管用荧光粉,它是发光材料中产量仅次于灯用荧光粉的一种产量较大的荧光粉。它除用于电视、雷达、示波器、计算机终端显示的荧光屏之外,还用于商用机器、光学字体辨认、照相排版、医学电子仪器、飞机驾驶舱表盘等。

1.3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电场发光,EL)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也就是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在消费品生产中有时被称为冷光。具有这种性能的物质可作为一种电控发光器件。一般它们是固体元件,具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视角广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易加工的特点,可制成薄型的、平面的、甚至是柔性的发光器件。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

商业领域:主要应用在POS机和ATM机、复印机、自动售货机、游戏机、公用电话亭、加油站、打卡机、门禁系统、电子秤等产品和设备的显示屏。

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应用有装饰用品(软屏)与灯具、各类音响设备、计算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DVD、便携式电视机、电子钟表、掌上游戏机、各种家用电器(OLED电视)等产品的显示屏。

工业应用场合:主要应用有各类仪器仪表、手持设备等的显示屏。通信领域;主要应用有3G手机、各类可视对讲系统(可视电话)、移动网络终端、e-book(电子图书)等产品的显示屏。

交通领域:主要应用有GPS、车载音响、车载电话、飞机仪表和设备等各种指示标志性的显示屏。如微显示器,这种技术最早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现在的穿戴式电脑也用它。有了它,移动设备就不再受显示器体积大、耗电多的限制。

1.4发光二极管材料

发光二极管是辐射光的半导体二极管,施加正向电压时,通过pn结分别把n区电子注入p区,p区空穴注入n区,电子和空穴复合发光,把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和器件已实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的生产和应用,并拓展到近红外和近紫外范围,如发红光的GaAsP,发绿光的Gap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也提高上千倍。使用GaN基材料的二极管,可发出高亮度的白光,在20mA的电流下,发光强度达到2Cd,能作为强光源使用。

发光二极管也可做成指示器和数字显示器,用于计算机、广告、家用电器、车辆、交通信号等仪器仪表的显示中。

1.5 X射线激发发光材料

在X射线照射下,发光材料可发生康普顿效应,也可吸收X射线,它们都可产生高速光电子。光电子又经过非弹性碰撞,产生下一代电子。当这些电子的能量接近发光跃迁所需能量时,就可发出光。

X射线发光材料可使X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显示成像。它可将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后所形成的X射线潜像转换成可见图像,既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胶片照相,还可用光电器件将它转换成电信号后再处理。主要用于X射线远视及照相还有由X射线像增强器和电视组成的X射线显示系统,X射线扫描及计算机配合组成断层分析系统也就是常说的CT系统。

2.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材料是指能透过红外线,并对不同波长红外线具有不同透光率、折射率及色散的材料。红晶体及半导体晶体。红外材料的用途、红外光学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辐射测量、光谱辐射测量:如非接触温度测量、农业、渔业、地面勘察,探测焊接缺陷,微重力下热流过程研究;

对能量辐射物的搜索和跟踪,如宇航装置导航,火箭、飞机预警,遥控引爆管等;

制造红外成像器件,夜视仪器、红外显微镜等;用于红外光学系统中的窗口、整流罩、透镜棱镜、滤光片等,可用于军事上的伪装识别,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质量检查等;

通信和遥控:宇宙飞船之间进行视频和音频传输,海洋、陆地、空中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测量,这种红外通信比其他通信(如无线电通讯)抗干扰性好,也不干扰其他信息,保密性好,而且在大气中传杨,波长愈长,损耗衰减愈小外材料主要包括碱卤化合物晶体、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氧化物晶体、无机盐。

3.固体激光材料

用一个光子去激发位于高能级的电子或离子,使之放出光子,受激发射产生的光就是激光。如果使材料中多数能发生受激辐射的原子或离子都处于激发状态,再用外界光感应,使所有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和离子几乎同时产生受激辐射而回到低能态,将发出具有强大能量密度的光束。

激光材料:激光系统最重要的是激光工作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激光工作物质。

固体激光器是最重要的一种,不但激活离子密度大,振荡频带宽,能产生谱线窄的光脉冲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

晶体激光材料:绝大部分激光晶体是含激活离子的荧光晶体,按照晶体组成可分为掺杂型激光晶体和自激活激光晶体两类,前者占现有激光晶体的绝大部分。

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波长为可见红光,很容易进行探测和定量测量,在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强光光学研究、激光光谱研究、激光全息技术、激光雷达与测距方面有广泛应用。

半导体激光材料:受激辐射的激发方式主要有三种;光辐照、电子轰击和向p-n结注入电子,其中pn结注入电子是半导体产生激光的重要方式。

半导体激光器是固体激光器中重要的一类,又称激光二级管,它是利用少数载流子注入产生受激发射的器件。

4.光色材料 材料受光照射着色,停止光照射后又可逆地褪色,这一特性称为材料的光色现象。具有光色现象的材料称为光色材料。光学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光学玻璃。

光色玻璃中含有卤化银的玻璃是一种典型的光色材料。它是以普通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的成分为基础,加入少量卤化银,如AgI、AgCl、AgBr或混合物作为感光剂,再加入极微量的敏化剂(如As、Se、Cu、Sb的氧化物)制成。

光色玻璃的性能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改变光色玻璃中卤素离子的种类和含量,可调节使光色玻璃由透明变暗所需辐照光的波长范围,如仅含AgCl晶体的光色玻璃的光谱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紫光;如含AgCl和AgBr晶体,则其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蓝绿光区域。控制光色玻璃制备中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可控制玻璃中析出的卤化银颗粒大小,也可调节光色玻璃的光色性能。

三、讨论与展望

我国的发光材料经历了由进口——使用进口原料实现半国产化——独立研制、独立生产——与国外同步发展,配方中普遍应用稀土的规模化生产四个阶段。超长余辉夜光粉是国内最先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光材料,该材料属于蓄光性无机颜料,可以以1O 一25的比例掺人不同材质中,其主要特点是每次吸收普通光线两小时后发出强江,持续发光14小时,无毒害无放射性,而耐1200`C高温,价格低廉。近年来,以超长余辉夜光粉作为原料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以及利用超长余辉夜光粉的防伪功能保护著名商标。成为众多科研单位和经营者的有力手段,这一点从中国专利局的馆藏文献中可得到证明。致力于特种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其发展历程必然将由原来的旧配方、老工艺、高成本生产逐步转化为新配方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以至投资降低,成本降低,且产品性能提高销售价格合理,市场竞争力加强。特种发光材料生产必将成为一支独立的行业新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光色材料和热色材料作为一种色性材料, 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无机色性材料由于易于合成, 可逆性好, 耐侯性强, 成本低廉, 起着有机色性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变色机理及合成的研究正在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的几个研究趋势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提高这两种色性材料的应答灵敏度, 能够人为控制所制得的色性材料应答时间、变色温度及其它特性。二是如何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无银或微银的色性材料, 以满足大工业生产的紧迫需要, 例如如何才能生产出市场迫切需要的低成本大平面的平板变色玻璃。三是如何进一步开发出具备实用价值的新型色性材料, 譬如热色广告板, 儿童玩具等四是如何将无机色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制造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材料。

抗生素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篇6

应该怎样选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有何关系?哪些情况下应避免或慎用抗生素?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应了解常用抗生素的特点,充分掌握其适应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合理应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G由于对敏感致病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至今仍是多种感染的首选药物,可谓“经久不衰”。传统的观念认为,青霉素G除极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外。临床应用是十分安全的。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形成,青霉素用量逐渐增大,这样就可能发生严重的代谢紊乱及神经中毒反应。青霉素G钾盐每百万单位含钾1.7毫当量,对肾功能不良病人快速大量输注时,会引起高钾血症。同样,大剂量青霉素G钠盐可产生钠和体液潴留。青霉素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及至死亡。以上情况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人们的警惕。

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曾风行一时,但由于耐药菌株较多或用量较大,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苯唑青霉素和邻氯青霉素仅用于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其使用范围会逐步减小。呋苄青霉素似已渐为氧哌嗪青霉素所取代。羟氨苄青霉素对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有良好疗效,若与棒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将更增加临床应用价值。

头孢菌素类:已经证明头孢菌素对多种危重的感染具有高效,且较安全。在许多医院里,第一代保留品种有头孢噻吩和头孢唑啉,肌肉注射较痛,静脉注射易引起静脉炎。两者只适用于肺炎杆菌和危重的葡萄球菌感染而未侵犯脑膜的病例。应用时,剂量不宜过大。与氨基类抗生素及强利尿剂(利尿酸,速尿等)合用时,尤应慎重。目前应用较多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绿脓杆菌,肾毒性小,能渗入炎症脑脊液中等优点,适用于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及其它抗生素无效的细菌感染。

四环泰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这类抗生素由于其广谱性能和在治疗中容易被接受,故仍为临床所应用,肺部及泌尿道感染而又对青霉素过敏者,四环素盐酸盐胶囊可提供有效的治疗。孕妇儿童禁用四环素类药。肾功能明显损害的病人亦应避免应用,因其不仅加重肾功能损害,又能导致氮血症、酸中毒等。若需用这类抗生素,可选用强力霉素,就不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日超过2克,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及死亡,尤其多见于孕妇和营养不良的老年人。

二甲胺四环素对厌氧及需氧细菌均有较广的抗菌谱,组织渗透力强,用药次数少。但有恶心、呕吐,头昏,眩晕及步态不稳等前庭功能失调的副作用。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72小时内出现,虽为可逆性,但危险性大,故只在情况紧迫时才能应用。服用二甲胺四环素的病人不宜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这类抗生素最常见的严重副作用为耳毒性和肾毒性。这类抗生素中目前庆大霉素已偏于滥用。链霉素主要用于结核病治疗,卡那霉素具有较大的耳、肾毒性,且本品耐药菌株逐年增多,故有被淘汰的趋势。

氯霉素:使用氯霉素可发生骨髓抑制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它仅限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特别是对于沙门氏菌感染,伤寒,危重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又对青霉素过敏者,氯霉素仍为重要的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麦迪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乳糖酸盐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其酯化物如红霉素月桂酸盐有肝毒性。

其他抗生素。如利福霉素类为抗结核二线药物,但具有肝毒性,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因此,肝病患者应用有较大危险。利福平可使异烟肼加快代谢为对肝有毒性的乙酰肼,因此特别要避免与异烟肼合用。两性霉素B虽然毒性较强,但目前尚无更好的抗真菌药可以替代。由于该药肝毒性强,甚至可以致死,故肝病患者尽量避免应用。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篇7

从1897年美国人John Lally在圆钢管中填充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的承重柱 (称为Y柱) 并获得专利算起,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己有百年历史。钢管混凝土优越的力学性能, 一开始就受到美欧各国土木工程界的重视, 竞相开发利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开发利用也有近40年的历史, 经过大量理论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使其在理论研究、施工工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1 在理论研究方面

在西欧一些国家, 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 主要研究方钢管混凝土、圆钢管混凝土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 核心混凝土为素混凝土, 或在核心混凝土中配置钢筋或型钢, 目前的设计规程主要有欧洲EC4 (1996) 和德国DIN18806 (1997) 。在美国, 以研究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为主, 核心混凝土为素混凝土, 设计规程主要有ACI 319-89, SSLC (1979) 和LRFD (1999) 等。在日本, 主要研究方钢管混凝土、圆钢管混凝土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 核心混凝土为素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目前的设计规程主要有AIJ (1980, 1997) 。各国的设计规程有各自的理论和应用特点, 基本上都反映了该国的最新研究成果, 推进和引导了国际范围内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发展。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管中灌素混凝土的内填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已先后由国家建材总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单位颁布发行了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程, 分别是:JCJ01—89, CECS28:90, DL5085, l999和GJB 4142—2000。而且,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包括钢管混凝土) 己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2 钢管混凝土在住宅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 钢管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设计规程的颁布和其自身具有的优点, 钢管混凝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设备构架柱、各种构架、支架、栈桥柱、地铁站台柱、迭变电杆塔、桁架压杆、桩、空间结构;近10年又被应用于桥梁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 特别是近2~3年, 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宅建筑中,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建筑效果。

一方面是因为钢结构自身具有科技含量较高, 利于环境保护, 且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钢产量大幅度增加, 世界钢产量日趋饱和, 钢材价格随之下降, 所以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广钢结构, 鼓励采用钢结构。建设都等部门也为此制定了加速推广建筑钢结构发展和应用的目标, 确定“十五”期间以推广住宅钢结构为重点, 力争在“十五”期间使我国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达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 到2015年达到6%。住宅建筑历来居建筑业首位, 所以在住宅建筑中推广钢结构势在必行。住宅钢结构, 有低层、多层和高层之分。3层以下为低层, 9层以下为多层, 9层以上为高层, 10~l2层又称小高层。住宅钢结构, 考虑抗震要求, 一般不宜超过12层, 同时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城市住宅需求量迅速增长, 所以宜发展多层和小高层钢结构住宅, 但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 仍然是以高层为主。住宅钢结构, 具有柱子用量少, 室内有效使用空间大, 房屋空间布置灵活, 结构性能好等优点。它所选择的结构体系一般是:5~6层以下, 框架体系或框梨一支撑体系;6层以上, 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混凝土剪力墙 (核心简) 体系;多层, 大多采用双重体系。钢结构住宅采用的框架柱有H型钢柱、钢管砼柱和钢骨砼柱, 后两种为组合柱。在小高层建筑中, 组合柱比H型钢柱省钢, 进而也就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是, 钢骨砼柱的施工较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复杂, 因此, 在住宅钢结构中推广钢管混凝土势在必行。

我国在上海、天津、辽宁、新疆等地分别兴建了一些以钢管混凝土作为框架柱的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 促进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 上海人口密度大, 土地资源宝贵, 因此, 上海的试点钢结构住宅多选用高层。而天津、辽宁、新疆等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所以多选用了小高层和多层。钢管混凝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方面又迈出了一步, 这一步的迈进意义重大, 因为它实现了由高层到小高层、多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为其大量的应用开辟了新局面。

3 钢管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3.1 钢管混凝土拱桥构件脱空问题

与工民建厂房内的钢管混凝土柱不同, 钢管混凝土拱桥构件处在大气中, 直接承受阳光作用, 在夏天钢管表面温度高达80 ℃, 内部核心混凝土50 ℃。钢管混凝土拱经过5~10年, 核心混凝土收缩、徐变完成 (相当于温降20 ℃) 。这2种情况共同作用, 相当发生约70 ℃温差, 在大直径钢管中导致钢管和核心混凝土脱空 (即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分离) , 特别是在拱顶部位。这种情况将使整个钢管混凝土拱受力模式产生重大变化。钢管混凝土受轴压、核心混凝土温度下降、外钢管温度上升等3种因素都将引起脱空。

3.2 套箍力作用问题

钢管混凝土的“套箍作用”, 目前己有相当的理论和计算方法, 但这些方法多是针对建筑结构提出的。对于拱桥结构的钢管混凝土, 因为钢管混凝土“套箍作用”发生的条件是核心混凝土的泊松比大于钢管的泊松比, 要达到这个条件, 核心混凝土必须有相当高的应力, 而这在桥梁设计中是要极力避免的, 桥梁营运当中也是不能利用的, 因此此种效应只能作为一种潜在的强度储备。

3.3 侧向稳定问题

大跨度钢管混凝士拱桥在施工中, 侧向稳定问题突出。很多桥例分析表明, 在安装吊杆及其横梁、安装中部定位梁及行车道板预制件时, 中部行车道形成连续体系, 此时稳定安全系数不到3, 而按一般的设计、施工经验, 安全系数应大于4, 因此, 研究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期侧向稳定可靠度非常有必要。

3.4 温度问题

钢管混凝土拱桥一般为露天, 大气温度对钢管影响较快, 对核心混凝土影响较慢, 因此, 在太阳照射下或骤然降温时都会造成内外较大的温差, 从而产生较大的自应力。另外, 钢管混凝土拱桥不存在合拢温度, 这是因为空钢管合拢时, 其拱肋截面还末形成, 因此, 其“相当合拢温度”或称“计算合拢温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玮.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2]蔡绍华.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科技出版社.2O00.

[4]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蔡绍怀.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铁路勘测设计技术的应用现状 篇8

随着信息化测量设备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铁路勘测设计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虽然广泛应用的铁路勘测设计CAD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场勘测设计的需要, 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勘测设计无纸化要求, 大量的方案比选工作要依赖于选线人员的实地勘测, 反复比较来确定,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选线人员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 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已不能满足现代铁路建设的需要。如何把“3S”技术, 即GPS (全球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和RS (遥感) 技术和铁路勘测设计结合起来就成为研究的重点。

1 航空摄影测量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铁路勘测设计, 获取地形图依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现场实测, 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测量范围有限, 各铁路设计院基本上都已经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铁路测量一般是从线路方案研究开始, 然后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划定线路走廊, 再进行航带设计和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经历了从模拟、解析到数字的3 个发展过程, 目前正处于数字摄影测量研究应用阶段[2]。

常规的铁路定线方法是在获得地形图之后在纸上进行, 在目前工期要求普遍紧迫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按期完成, 采用航空像片直接定线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 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航片直接定线的一般程序为:在航空摄影测量完成之后, 首先要制做1∶5000 的带坐标格网及地名注记的放大纠正像片图, 由此解决了线路方案设计所需的地形地物资料, 这样铁路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应用航片定线。利用该法定线, 设计人员可以比用地形图更直观清晰地确定地形地物与线路的关系, 而且范围更广阔, 有利于最优线路方案的选择。

2 数字地形模型 (DTM) 的应用

DTM 就是利用大量地形点的三维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联网, 使这些空间点按照数学模型的规律来描述地形起伏。常用的数字地形模型主要有离散型、方格网型和不规则三角网型等几种形式。不规则三角网数模具有保持原始数据精度, 适应不规则区域, 便于处理地形特征且精度高的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线路设计系统之中。实现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进行初测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必须有高精度的数模和高效、快捷、准确、满足精度要求的地面高程内插方法。文献[3,4,5] 详细论述了适应于铁路选线的数字地形模型方法, 总的来看, 都倾向于采用不规则三角格网方法, 直接利用原始高程点重建表面, 充分利用地貌特征点、线, 来较好地表达复杂的地形。目前, 数字地形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勘测设计的各个环节。

3 GPS-RTK技术的全面应用

GPS-RTK技术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定位精度± (2cm+2×10-6) ]、无需通视和现场能给出精确的工程放样坐标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铁路勘测设计的各个环节。目前, 在铁路中线放样、纵、横断面数据采集、施工测量等方面广泛应用GPS-RTK技术, 利用GPS-RTK 技术测量数据作为建立的铁路数字地形模型的数据源, 应用于铁路地理信息系统 (RGIS) 中, 对实现铁路勘测设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 遥感 (RS) 技术的应用

遥感从20 世纪60 年代发展以来, 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地质遥感、水体遥感、植被遥感、土壤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RS 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利用卫星照片或航片上含有的丰富信息, 通过立体观察和像片判译并经过计算机的自动处理、自动识别, 从而获得与线路设计相关的各种地质、地貌、水文、建材、地质构造等资料。目前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设计人员对线路所经区域地形、地貌、水网、路网以及居民地进行概要判读, 以了解其对线路的影响, 有利于线路方案的优化; (2) 帮助设计人员了解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线路的影响程度, 以便及早改线, 避免损失; (3) 帮助设计人员了解沿线土壤和植被类型, 了解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 有利于环保对策的制定; (4) 帮助设计人员了解沿线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开挖、运输条件, 为施工创造良好条件[2]。

5 GIS 在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伴随着RS、GP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GIS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线路规划等领域, 成为一个跨学科、多方向的研究领域[6]。

铁路选线设计是根据铁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 按既定的技术标准和线路方案, 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 从全局出发, 局部入手, 综合考虑, 选择合适的线路。平、纵、横设计是在线路选定后, 进一步确定线路的参数, 并据此对局部路段作必要的调整。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地形数据, 并经常要进行参数的计算, 在传统的线路设计中, 由于地形图表示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视野的局限性, 有时造成设计人员对整个区域的认识不充分, 从而直接影响了线路的走向。随着GIS、RS、GPS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应用, 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总之, 21 世纪的铁路勘测设计技术将不再是单一的学科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在综合采用“3S”技术来提高铁路勘测设计水平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 最终实现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目标。

摘要:简述了目前国内铁路勘测设计技术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航测技术、GPS-RTK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地形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在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展望了随着信息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趋势, 提出综合采用“3S”技术提高铁路勘测设计水平的概念。

关键词:铁路勘测设计,航测,遥感,GPS-RTK,GIS

参考文献

[1]易思蓉.虚拟环境铁路选线设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 2000.

[2]吴明先.公路勘测设计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展望[J].公路, 2002 (8) :100-102.

[3]易思蓉.大型带状DEM的构建及其快速检索方法研究[J].铁路航测, 2000 (4) :1-4.

[4]蒋红斐, 詹振炎.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实现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 2002 (3) :72-76.

[5]王明生.铁路线路三角网数模及地面高程内插系统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1 (2) :9-12.

我国菊芋的开发应用现状研究 篇9

一、新兴的经济作物

(一) 菊芋的腌制食品

菊芋块茎质地细嫩、口感好、无异味, 以前常被用来腌制泡菜、酱菜, 但规模小, 未能形成产业化生产。菊芋腌制品清脆爽口, 生产成本小, 加工工艺简单。曾有采用软包装制成具有四川泡菜特色的菊芋泡菜的研究, 以及对传统腌制工艺改进的研究。江苏大学对直投乳酸菌制作菊芋泡菜的研究, 2~3天即可成熟。目前市面上很少见到菊芋腌制品销售。

(二) 菊芋的干制食品

菊芋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粉碎、焙烤等工艺, 可制成菊芋袋装泡茶, 该产品略有香味, 携带方便, 长期饮用, 有利于人们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同时润肠通便, 可预防肥胖症、糖尿病、龋齿、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日本市场已有销售。

(三) 菊芋粉作为食品配料

1.用于焙烤食品

菊芋粉是新鲜菊芋经干燥工艺制备的菊芋全粉, 作为功能性的食品配料, 可添加到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中。面粉中加入菊芋粉可降低面粉黏度及吸水性, 研究表明添加6%的菊芋粉, 既不影响面筋的功能特性, 菊芋粉的微甜味, 还可以改善面包的风味。同时菊芋粉中的低聚果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 可抑制面包中面粉的老化, 延长保质期。

2.用于发酵乳制品

菊芋经酶解后, 使其中的菊粉部分转化为低聚果糖、果糖、葡萄糖等乳酸菌可以利用的糖, 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碳源, 同事增加糖浆的甜度, 由于部分菊粉不完全糖化, 可作为乳酸饮料的增稠剂。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可防止乳清析出。未被利用的菊粉、低聚糖等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 增加乳酸的营养和保健。

3.用于饮料

菊芋粉可与其他果粉或果汁配成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饮料, 如菊芋咖啡、菊芋果汁等。

(四) 菊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应用

菊粉是从菊芋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功能性低聚果糖, 聚合度一般为2~60, 平均聚合度为10~12, 是少有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具有显著地生理功能和食品物料特性, 可作为填充剂、质构改良剂、风味掩盖剂、脂肪替代品、蔗糖替代品, 因而被广泛用于低热量、低糖、低脂食品中。针对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 容易产生便秘、缺钙等问题, 菊粉添加到老年配方奶粉中, 在配方中增加菊粉还可以改善中老年人肠道功能紊乱和便秘现象, 并有将血脂、降血糖、促进矿物质钙吸收功效。

二、高密度能源作物

随着世界化能源危机, 环境恶化、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日益凸显, 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新能源研究热点。在我国, 燃料乙醇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家决定“十五”期间以先试点后发展的范式发展燃料乙醇, 进而与汽油混配生产车用乙醇汽油。其主要方法包括先将菊糖酸解或酶解, 然后利用酵母或细菌等具有发酵能力的菌株进行发酵, 或者利用产菊糖能力较高的微生物如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或脆壁克鲁维酵母 (Kluveromyces fragilis) 与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ae) 混合发酵。

2007年中科院在以菊粉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有了突破, 课题组的科学家们正在寻求更为经济、便捷、简单的转化过程和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最终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让机动车真正能够告别天然柴油或汽油, 让人类摆脱能源危机的威胁。

三、生态作物

(一) 盐碱地改良作物

由于菊芋繁殖能力强, 根系发达保水能力强, 耐盐碱且为吸盐植物。因此作为盐碱地改良作物效果极佳。经刘兆普教授试验证明, 0.8%盐碱地种植2~3年菊芋后即可变成耕地种植水稻。菊芋从盐碱地吸收出的盐分, 主要集中在叶片和茎秆里, 而地下块茎含盐量很低。因此, 种植菊芋即可改良土壤, 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二) 保持水土作物

菊芋的根系特别发达, 每株菊芋都有上百根长达0.5~2m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土中。因菊芋可以每年20倍的速度繁殖扩张, 故会在地表形成一层由菊芋的茎和根系编织而成的防护网络, 从而有效牢固住了地表层的水土。

(三) 防沙固沙作物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篇10

1.1 启蒙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1996年, 在这一时间段里国内还未出现公允价值这一词组。在1993年的全国会计改革中才开始大量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一些会计理念, 随之公允价值也被引进。起初在1993年的《英汉汉语双节会计词典》中“fair value”这个词被译作“公平价值”, 即既合理又公平的价值。在1994年的《李新英汉财会大词典》中, 才将“fair value”更加准确的译作公平价值或公允价值, 也就说二者同义。

1.2 回避阶段

这一阶段从2001年至2005年。在这一阶段, 我国对于公允价值采取回避的态度。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从2000年发布的《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报告 (第五号) 》的抽查中发现, 我国会计实务界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 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之间的关联性来虚增资产和调节利润, 因此对6项准则进行了修改, 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3 国际趋同阶段

2006年至今属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国际趋同阶段。财政部正式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大量体现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与运用更有利于为会计的发展提供更为准确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与国际趋同。

2 公允价值应用出现的问题

2.1 对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起推动作用

公允价值要求以市场价值计价, 取代了过去的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方法, 在企业的资产项目中, 尤其是金融产品如果按照市场价值计价时, 一旦出现行情大跌时, 会导致金融机构大幅度的对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的行为, 这样不但没有好处, 反而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体现, 极有可能引来新的行情大跌。

2.2 缺乏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

尽管我国目前对公允价值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还有待于继续深一步的研究探索, 以及需要阶段性的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

2.3 公允价值实际操作难度大

产品的价格从市场上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 这是企业有时很难判断, 同时市场形势是复杂多变的, 这又给企业带来了重重压力, 若某一产品不存在活跃市场, 对于该如何估计其价格, 这将是很困难的, 更何况有些时候涉及商业秘密、同行业交流不顺畅都会成为影响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因素。

2.4 公允价值被少数企业不法操控

由于公允价值一般都是对于市场价格而言的, 当没有是市场价格时, 会计主体就要自己来确定价格, 所以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成为影响公允价值不可避免的因素, 影响程度不同导致的价值公允性也随之不同。在少数企业中不考虑公允与否,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把公允价值当成实现其目的工具。

3 解决公允价值问题的措施

3.1 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级研究阶段, 要想使其更好的应用到会计实务中要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依托, 而我国理论界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十分有限, 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我国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来制定框架, 这是公允价值可以有效应用的助推器。

3.2 加强公允价值的监管

要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除了完善经济体制和环境外还是不够, 还需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审计部门以及媒体等单位的监督, 严厉惩罚滥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的行为, 提高对审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3.3 建立相应价值参考系统

公允价值是基于公开市场的条件下的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认可的公平价格。应该由指定的相关部门实时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 然后进行分析和整理, 经过这些工序后, 把得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规律的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可以公布在相关的官方网站, 并且要进行不断地更新, 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项参考标准。

在目前看来,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信息质量要求最主要的体现, 历史成本在准则中占据很大一方面, 而正因为这样, 难于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对策的进一步计划, 而公允价值主要强调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 这正是决策者最需要的, 同时也是会计计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荣武, 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 2010, (01) :28-34, 95.

[2]刘宝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经济后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4.

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08-01

一、EDI的产生背景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是参加商业运作的双方或多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商业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在参与双方计算机之间所进行传输和自动处理的方式。

(一)经济背景。EDI的产生来自于对国际贸易简化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在贸易单证和文件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贸易成本也不断增加。大量纸质文件在通过手工处理和邮局传输时不仅费时费力,还很容易出现差错。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就需要快速传递信息。传统国际贸易平均一笔生意需要30-40份纸面单证,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差错多,导致贸易成本太高。因此,提高商业文件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需要,正是这种需求刺激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

(二)技术背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是EDI产生的技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中将注意力集中到各种单证的传输和管理的自动化处理上来,20世纪70年代传真技术解决了文件传输的方便快捷问题,但手工管理纸质文件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20世纪80年代电子邮件系统,解决了文件传输和管理问题,但传输的信息仍是一种非结构化的信息,需要人工识别;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掘起和推广,使得文件传输和管理更加方便。EDI标准的制订和普及使用,解决了电子单证的在形式上的传输,而且实现了在不同系统中对电子单证的理解和自动处理。

二、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EDI的我国的应用与推广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5月在深圳蛇口举行了第一届中文EDI标准研讨会,国家计委、科委等主管部门也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2年5月中国EDI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EDI发展战略与标准化”研讨会,拟定了《中国EDI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建议》(草案)。l993年起开始实施的“金关工程”即对外贸易信息系统工程,它是EDI技术在外贸领域应用的试点,网络和服务中心建设,都已取得重要成果。1995年1月,中国海关完成了EDI海关系统的全部开发工作,制定了EDI海关系统所需的15个EDIFACT标准报文子集,开通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EDI海关系统。1996年2月我国外经贸部成立了国际贸易EDI服务中心,同年12月18日,联合国贸易网络组织中国发展中心(CNTPDC)在北京成立,同年北京海关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在我国首次开通EDI通关电子划款业务。

三、EDI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方面的问题。1.关于合同的书面形式问题。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合同有效证据,采用EDI方式进行交易时,贸易合同、保险单等有关票据都是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在二者之间进行传递,并储存到计算机内,看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合同文本。所以,在采用edi 方式进行交易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法律形式与现在法律有一定差别,无法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中有对书面形式合同的具体规定,如《涉外经济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通过信件、电报、电传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方为合同成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进一步明确:“订立合同未用书面形式的,经济合同无效。”根据这些规定,我国对外贸易合同必须是书面形式。不仅是合同法具有书面形式的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海商法、保险法、仲裁法、票据法等均有类似要求。电子数据与书面文件是否具有一样的法律效力是我国在EDI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法律问题。2.关于合同签订的问题。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合同签订要在当事人之间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充分协商。而在采用EDI签订合同时,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不见面的前提下,在任何地方通过EDI系统签订立合同,当双方通过EDI系统收到贸易数据信息后,自动进行审核判断,合同的签订立过程是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双当事人不存在以往的面对面协商的过程。对签订合同后有争议的问题应有适用的法律对发生的争议进行解决。

(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EDI造成的冲击。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使用更加方便,费用更加低廉,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平台得到迅速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多,而且使用上也和EDI一样的方便,这种现象对EDI的发展造成了强大的冲击。2.EDI技术服务中心重复建设,功能未能充分利用。在EDI的推广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与约束,很多行业与企业盲目建设EDI服务中心,造成EDI技术服务中心在同一地区的重复建设严重,不仅增加了费用还分散了EDI业务,使许多EDI中心拥有的用户量都很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浪费严重。

四、结束语

虽然EDI的发展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但这并不能阻碍EDI向前发展。在使用EDI系统所做的工作只占用户纸张文字工作的10%,其余工作将会被逐步取代,人类期待已久的无纸办公将会真正到来。基于EDI的应用系统,将会为未来自动化事务处理辅平道路,人类将会进入一个全面自动化时代,不仅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而且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也将实现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梁华,刘艳琴,陈安帮.中国集装箱运输EDI的现状和建设电子商务的展望[J].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1999,4.

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及对策 篇12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应用展望

1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1.1 公允价值的涵义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中对其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1]。

1.2 公允价值的产生

长期以来,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按此模式得出的会计信息要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信息使用者在现时使用这些信息,则需要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经营决策。这样按历史成本计量得出的信息就有可能由于其不相关而变得较不可靠;反之,由于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尽管它也要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信息使用者在现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来面对现时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时是较相关且可靠的。于是,公允价值应运而生。

1.3 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在计量属性上具有如下特征:非确定性,很难断定公允价值本身究竟是现行市价还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变动性,因市场交易具有可直接确认、可观察或只能估计等多种情况,因而随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动而变动;集合性,公允价值只是在市场交易条件下对计量属性的一种再现和重复,实际上是多种属性的集合[2]。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制度创新。这次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是适应市场化与国际化的要求。“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市场是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股权分置改革计划将在近年完成,未来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全流通的完全市场,这有利于实现配置资源和调整结构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大批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大量的国外企业也到中国投资,经济的国际化呼唤会计语言的国际化,中国的会计准则需要由过去的“方言化”转向国际化,从而有效地节约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公众利益[3]。这次会计准则的改革,本质上是一次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我国新会计准则在综合权衡利弊情况下明确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但如果能取得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1]。

总体而言,新会计体系对公允价值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从而在应用范围上比国际会计准则较窄。新会计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而这些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依照市场的价格。如果一项资产(负债)能有活跃的公开市场且有公开标价的,这种标价基本可确认为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这种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及不确定性风险之后形成的共识。在整套新准则体系中,如果没有活跃市场的时价或交易价格,多数都规定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比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又比如对于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条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是在活跃市场中必须有报价[4]。可见,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首先考虑的就是市场价格,当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时,才利用其他计量属性及得到的信息进行估计确定。

3 正确应用公允价值的对策

1)为了获取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着手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各行业应着手建立行业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过去的现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必须建立容量大、时效性强的行业数据信息,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防范操纵利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企业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可以通过稳健的做法,将公允价值慢慢释放为企业的利润。建议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专门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这样处理可以较清楚地了解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是准则制订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定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规则必须科学。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订相关指标考核时,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其对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并充分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其次,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4)从我国现阶段的税收立法看,税收协调是遵循税法与会计相互分离的原则。笔者认为,由于税法上对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对调增的留存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估计进行征税的可能性比较小。同理,如果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房地产后将使原来折旧摊销的税前扣除效应消失,对此类企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房地产企业明确表示,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在税收上不利,则他们有可能还是倾向于使用成本模式。因此,有关部门应加紧进行协调,尽快明确新会计准则的涉税事宜,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

4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4.1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定位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提供方式的要求就不相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上的差异。关于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以后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将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5]。

4.2 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

目前,人们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产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因为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主要通过成本和收入的合理配比反映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的未来经济前景。然而历史成本会计将成本和收入配比时往往带有相当的武断性,只具有相对的可靠性。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间接费用的分配、所得税会计处理等,都存在着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量的可靠性备受责难的地方。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也使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在物价变动的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这样,历史成本不再可靠。因此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6]。

4.3 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

正确评判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方面公允地表达,是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的重要特点,就是随着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按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重新计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因此使得会计报表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公允性。尤其对于金融资产来说,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以历史成本计量其资产,很可能会导致该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万里,这时,审计人员据以出具的审计报告,就很难具有真正的鉴证与保护作用。

4.4 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计入本期损益;对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不应计入本期收益”。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到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计量上,如按历史成本计量,可能会偏离现行市价,低估损失费用,造成所选择的方案缺乏稳健性。而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由此而采用的决策,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

4.5 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

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所以说国际惯例是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属性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也是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向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5 结束语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此外,由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即使是同一种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也要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因此,在现阶段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石本仁.以市场为导向的会计计量: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FAsB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简介与评析[J].广东财会,2001(1):10-15.

[3]张国平.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和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5):76-78.

[4]汪新生.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J].市场周刊,2004(4):31-32.

[5]王琳.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6):10-11.

上一篇:渠道衬砌裂缝下一篇:有机化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