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

2024-10-11

雷州半岛(精选7篇)

雷州半岛 篇1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地位十分突出,龙对文化的影响悠久绵长,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形象和标志,它是历史情节、地域风情和民族体育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是文化基因的坚守和传承[1]。

人龙舞是流传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北部湾与南海交汇处的雷州半岛(从行政区划来看,雷州半岛所在区域属广东省湛江市),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艺术,素有“东方一绝”之美誉,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雷州半岛人龙舞正是雷州半岛人民改造、开发半岛的劳动与生活的真实反映。人龙舞文化渊源于本土,更接纳了中原乃至海外,由多种地域文化整合而成,具有多元性文化风格,在红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重新认识人龙舞文化的历史价值,提升龙文化的软实力,以利于保护和开发利用。

1 雷州半岛人龙舞的文化特质

雷州半岛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环境的典型,人类活动又较早,经过长期的中华龙文化、红土文化、海洋文化和体育文化等诸多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磨合,人龙舞形成了具有多元性、地域性、开放性、兼容性、亲水性、民俗性等品格特色的半岛文化。

1.1 人龙舞是中华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我国历史文化文本中,龙被塑造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九似”容合神物[2]。雷州半岛人龙舞是一种不用道具而以人体组成龙形的舞蹈形式,因之称“人龙”。龙头、龙身和龙尾都由人组成,龙头由身高力大者身负三个孩童,分别饰龙舌、龙眼、龙角。龙身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龙尾的“龙桩”肩负一小孩,由小孩童头戴饰物扮演“龙尾”。人龙舞起舞时,龙头昂首,龙身翻腾,龙尾劲摆,龙头双眼闪光,龙身左盘右旋,起伏自如,如泼逐浪,威武雄壮,犹如生龙再现。从文化角度看,它契合了中华图腾文化、海岛风俗等多重文化特色,集娱龙、敬龙、祭海、祭祖、敬神于一舞,是独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在艺术形式上超越了其他任何舞龙,是国内一项独一无二的民间舞龙艺术。它具有见证现存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社区文化传承的作用;具有精粹的技术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影响人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的政治价值;具有人文教育、艺术审美、弘扬文化、民族凝聚和健身娱乐等多重功能。特别是在我国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立“和谐世界”的过程中,人龙舞为中国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功能[1]。

1.2 人龙舞是红土文化的遗泽和光华

雷州半岛所在区域属广东省湛江市,地处南亚热带,天气炎热,夏季多雷,土壤主要类型为砖红壤,所以雷州半岛有“红土地”之称。据史载,雷州半岛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纯朴的雷州半岛人民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也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既创造了雷州半岛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具有特色的精神文明——“红土文化”[3]。

这里所指的“红土文化”皆可归为广义范畴的红土文化,红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雷文化、火山文化、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开疆文化、民俗文化、西方文化等。归纳起来,雷州半岛的红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传承久远,源远流长;门类齐全,种类多样;地方特色鲜明,代表性艺术项目优势突出;注重艺术,富有活力。

在这里诞生的“人龙舞”,自然得到红土文化的遗泽。可见,由多个源头文化兼容并蓄而成的雷州半岛人龙舞,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特质。这种多元性各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以其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既古朴又独具魅力,在我国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雷州半岛人民在发挥聪明才智,建设家园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和丰富着红土文化的发展,将人龙舞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和创新,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内容丰富、技巧高超的颇具民族特色、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龙”文化。将人龙舞舞出了技艺,舞出了雷州半岛,舞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雷州半岛的红土文化精髓。1992年人龙舞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五一”晚会演出,并在该台《五月潮》节目里现场直播,还荣获“演出优胜奖”和“纪念奖”。2006年人龙舞应邀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开幕式晚会演出,分别捧回“特别荣誉奖”和“最佳表演奖”;2007年7月获邀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大巡游;2007年人龙舞应邀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2007年“大年夜”亮相央视《一年又一年》栏目。2006年2月,“人龙舞”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5月,在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舞沙滩旅游文化节上,一支由188人组成、表演队长76 m的东海岛人龙舞被载入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之最”。充分展示雷州半岛红土文化的魅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充分显示人龙舞特有的光华。

1.3 人龙舞是海洋文化的积淀和载体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1566 km,有众多的港口、岛屿、沙滩、渔村、渔民、船民和水手等,人龙舞诞生于海岛,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海洋龙”艺术形象,从海洋龙文化角度看,同时承载“人龙”和“海龙”的文化形式只有雷州半岛人龙舞。因此,可以说人龙舞就是海洋龙文化的活化石,雷州半岛就是“海洋龙”的“风水宝地”,这是任何其它舞龙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人龙舞是发展海洋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故人龙舞文化离不开海,亲海性是它的一个最大的特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必然由大陆走向海洋,自陆出海、自海出洋将是中国的重要政治战略选择。在此情况下,“人龙”隐喻了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龙就是中国人的化身,中国人是人中之龙;“海龙”隐喻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政治理念:重视海洋战略,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权观念[4]。从这个角度看,人龙舞承载着积极的文化价值和政治意义,可以为发展海洋文化、强化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提供文化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助人龙舞,阐发极具文化价值的“人龙”概念和海岛“舞龙”艺术,展示独具特色的海洋龙文化,吸引更多的人重视海洋文化研究,拓展海洋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可以为提升中国海洋文化的水平和层次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人龙舞的滨海有利条件和海岛地域优势,为创新海洋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1.4 人龙舞是体育文化的精粹和时尚

人龙舞运动是一种民间体育,属于传统体育类(包含民俗体育和民族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历代代相传而不衰,不仅具有强身健体、观赏娱乐、休闲体育等价值功效,同时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

人龙舞是通过人的组合和直接的身体活动而表现的身体文化,属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丰富和调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给人们以精神激励和审美的享受。人龙舞是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舞龙者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糅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优美的动作。这对表演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方式。

人龙舞的表演时间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民间喜庆等节日期间,是民间自发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活动。如传统的中秋节、元宵节等人们都会自发组织人龙舞,人人积极参与到人龙舞活动中,并一直沿袭到今天。人龙舞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它在民俗活动中生存、发展,并履行着民俗活动赋予的任务。同时,人龙舞的娱乐性表现为人龙舞本身就属于民间的一种消遣娱乐活动,目的在于丰富人们的生活。人龙舞产生之初是由于农村农闲时村民为寻开心,大人便扛着小孩与另一对父子在当地的康王庙前斗力斗智,谁先把对方拉倒就胜出,后期吸收了中原“龙”的图腾与寓意而成。因此,在人龙舞举行期间,各村群众奔走相告,夹道相迎,以各种形式欢迎人龙舞队伍[5]。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在“健康第一”的召唤下,休闲体育越来越成为时尚,人类渴望回归自然,人类的休闲活动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到大自然中进行,在大自然中,无非是陆域的休闲、水域的休闲、空域的休闲[6]。人龙舞具有娱乐性、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崇尚自然等典型特征,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休闲领域,或者说人龙舞采用了民间体育的形式,因而使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焕发出时代气息,演绎为民间休闲体育或滨海休闲体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龙舞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竞争、健身、教育、娱乐、休闲等特质,现已成为一项雅俗共赏的现代体育休闲时尚,特别在滨海休闲体育等领域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2 雷州半岛人龙舞的开发和保护

近年来,在湛江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雷州半岛人民的合力打造下,“人龙舞”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初露真容显魅力,呈现了民间体育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双赢局面。以专业的眼光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应原汁原味保持原有的风貌,但是人龙舞作为民间原有的民俗信仰功能已淡化,更多的是成了民间艺术的表演展示,对普通观众而言,只是了解和观赏,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赖于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其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注重人的群体意义、社会人格的生态和人文价值观,都将对休闲体育文化做出生动的补充,并显示其独特和永恒的魅力。

今后,如何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人龙舞文化资源,为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为构建湛江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对此,笔者从滨海休闲体育文化的角度,对开发和保护人龙舞,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2.1 在发掘整合中形成“人龙舞”品牌

湛江市政府正在加强城市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加大了扶持和推介力度,先后组织、主办和参加了一些民间艺术活动,加大了对“红土文化”的挖掘,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人龙舞等“红土文化”进行考察和论证,对内涵丰富的人龙舞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挽救和整合,并进行了保护性开发。2007年湛江市举办了首届“红土文化”艺术节,2007年湛江市被评为“全国十佳休闲城市”,使湛江市滨海休闲艺术声名鹊起,极大地提高了湛江市的知名度,提升了休闲城市文化品味。今天的人龙舞运动逐渐成为大众电视节目、滨海沙滩休闲体育、社区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体育文化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以人龙舞为品牌的滨海休闲体育文化。

2.2 在发挥作用中激活“人龙舞”品牌

红土文化的“活化石”——雷州半岛人龙舞,确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从雷州半岛的人龙舞和本地区流传的雷州歌、吴川山歌、廉江涯歌、东海嫁、咸水歌,雷剧、白戏仔、木偶戏、粤曲、安铺八音,吴川的飘色、泥塑、花桥,廉江的雄鹰舞、雷州的傩舞、乌石的蜈蚣舞,还有散花舞等民间艺术,都显示了红土文化的特点。今天在传承这些古文化时,不能把它看作“活化石”,而要设法让它“活”起来。

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社会要求来进行转换,把人龙舞“活化”,也就是“重新包装”。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些关键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用现代人的理念、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重新包装,可以创作出现代的人龙舞。现在人们风行休闲体育,我们可以从学理上拓展休闲体育的生存空间,充分认识人龙舞在休闲时代带来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雷州半岛滨海的地理优势,把人龙舞等一类作为滨海休闲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体育事业服务。

2.3 在滨海休闲体育产业中擦亮“人龙舞”品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滨海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热点,而滨海体育已悄然与滨海休闲、滨海旅游融为一体,滨海体育项目的开发等,无不体现了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形成了“滨海休闲体育产业”这一新的领域。

人龙舞文化特质的提出和深入,对促进当地滨海休闲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即人龙舞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及保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深远的文化价值。“新文化”带的发现创造一个新的滨海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而滨海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就是其文化价值。

因此,对这个人龙舞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就有“红土文化”、“海洋文化”和“滨海休闲体育文化”等的表述。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的,应将人龙舞文化资源提高到“提升本地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作为“滨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品牌进行开发和保护,变成畅销、有价值文化的旅游产品,为“人龙舞”正名具有一种全新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巩建华.论“弃龙”与“扬龙”的文化选择——兼谈人龙舞的文化价值与当代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4):20-22

[2]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756

[3]黄战.论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1(4):42.

[4]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34

[5]苏雄,曹春宇,曹卫.“人龙舞”的社会文化价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38

[6]李崇生,曹卫.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64

雷州半岛 篇2

年例是雷州半岛至今仍保留着的一种古老的颇具特色的节日民俗文化事象,因年年例行而得名年例。已有的研究多关注对雷州半岛各村落年例仪式的调查,文化内涵及功能的阐释,鲜有对雷州半岛年例做整体及历史的审视与思考。本文中,笔者拟结合已有的调查及研究对雷州半岛年例的表现形态及历史成因做一探讨,力图从横纵两面呈现其面貌。

一、年例活动的表现类型

雷州 半 岛 年 例 活 动 兴 起 于 宋 至 和 元 年( 1054)①,至今已经历经了近千年历史传承与发展。与所有事物一样,它既经历了发展与壮大,也经历了衰变与没落。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年例活动多是在正月及二月进行,也有三月、五月、七月、八月、九月及十一月等时间进行的,通常是以村落为单位组织活动。活动内容与仪式有,拜神、进行法事活动、游神、驱傩、举行穿令箭②( 彩页图 1) 、翻刺床①( 彩页图 2) 、上刀山②( 彩页图3) 或下火海③( 彩页图4) 等自虐赎罪仪式、娱神演出及吃年例等。具体到各村落就面貌参差,形态不一了。有的仪式完备,自成体系; 有的仪式简单,仅有残章断片。依据年例活动举行时间的长短、仪式的完备程度、逻辑严密性及意义的可解释性等,笔者试将其表现类型概括为完整型和残缺型两种。

( 一) 完整型年例

完整型年例是指在历史传承过程当中仪式得以完整保留的年例类型。完整型年例通常进行时间长 ( 一般要数天完成) ,仪式完备,内容丰富,具有严密的组织性、逻辑性与可解释性。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年例就属于这一类型。东岸村年例是在每年正月十一 ( 有时是正月十二) 至正月十六期间 ( 正月十五为年例正日) 庆贺天官神诞所举行的节日民俗活动,藉此以为本村及村民驱邪纳福。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歌头会④来负责年例活动的开展,活动期间要完成村民拜神、进行法事活动、游神、驱傩、下火海、娱神演出及吃年例等多项内容,仔细考察,能发现这些仪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联。活动目的及意义指向亦清晰可辨。

1. 村民祭拜祖先神灵―――拉开了年例活动的序幕。

东岸村在进入年关之后,村民一般是妇女就开始准备阉鸡 ( 整只) 、猪肉 ( 煮熟的,数条) 、水果、饼干、酒水、茶水及香烛在祠堂或大树下拜神,祭祀祖先神灵,祈求祖先神灵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财源广进,身体健康,出入平安。村民拜神,营造了年例活动的氛围,同时也拉开了年例活动的序幕。

2. 法事活动―――道士祭拜三界神灵。

东岸村在正月十一开始 ( 有时是正月十二) ,道士会被请到村里来做道场,代村民向神忏悔,为全村人祈福。道场在村里的神庙―――元武宫进行,连续数日,通宵达旦,直到正月十六早上才告结束。道场仪式繁复,有数十场之多⑤,内容包括布置道场、安排神位,向神报告将要做年例的信息,去村里的老井取敬神所需要的法水,请神,迎神,为神安排座次,颂各路神灵,向神忏悔( 彩页图 5) ,捉妖,道士朝见道门师尊,祈福,用鸡血等给符�施法使其具有灵力为驱邪逐疫作准备,正月十五道士与由村民组成的游神队伍一起进入村中游神,道士要在祭拜点做道场替村民忏悔祈福 ( 彩页图 6) ,道士率领五雷神将进入民宅驱邪,代表邪崇鬼魅的稻草人被放入驱傩纸船中 ( 彩页图 7) ,抬往海边烧掉,道士要在村口钉下木符作为驱邪屏障抵御邪崇犯境保一村整年的平安,在神庙前起火烧犁头,道士跳瑜伽舞取犁头踏火场,村民随之踏火场,道士送神。可以发141①②③④⑤翻刺床,即是一道在刺床上翻滚以自虐赎罪敬神的仪式。翻刺床有三道程序,一是先准备刺床。就是事先砍美人树的枝条 ( 有刺) ,将其捆扎在木的或铁的架子或桌子上,上面盖上大张的大红纸,是为刺床。二是道士净坛施法。三是翻刺床。道士净坛施法之后,村民就坦胸露背,在刺床上翻滚,敢于翻刺床者会被视为勇敢之人。上刀山,又叫爬刀梯,赤脚空拳攀爬刀梯的自虐赎罪敬神仪式。上刀山亦有五道程序,一是先准备刀梯。刀梯是用两根子数十米长的粗木柱,数十把锋利钢刀作步级捆扎而成。二是道士祭梯。三是立梯,四是爬梯,五是收梯。下火海,又称过火炼、踩火场。即是赤脚通过火场的自虐赎罪敬神仪式。下火海有两个必要的环节,即准备火场和踩火场。歌头会即歌头组织的称谓。所谓歌头,即指年例的负责人,因为年例时要唱歌娱神,所以负责人便被称为歌头。歌头会每年换届一次,换届的方式是由村各片负责人推举歌头候选人,并将名单写在红纸上,在正月十五夜里交给做法道士,在元武宫神坛上由道士打杯茭向神灵卜问产生,每一届歌头会都由十多名歌头组成。新旧歌头会在正月十六完成交接仪式。之后,新歌头就算正式上任了。新一届歌头从上任之日起就担负起为新一年年例活动做准备的任务,即请道士、为做道场做准备、安排娱神演出、组织游神事宜等。仪式包括排坛、预告、请水、发文、告盟扬旗、谒榜、接驾、建坛、庭参、洪钟、分辉、安坛、启经、结经、封坛、禁妖、启师、宿启朝、延生朝、早朝、午朝、晚朝、九宫灯赞、贺三官、贺天妃、贺天官、贺关皇、旺符、旺船启师( 启押灾遣灾官将) 、遣灾、五雷驱邪、主科八大忏、送船下扬州、安犁起火舞瑜伽、过火炼及辞神等现,法事活动贯穿着年例活动的始终,彰显了年例活动的神圣性。

3. 正月十五游神―――民众忏悔与祈福,共瞻神仪,共沐神恩。

正月十五游神是年例活动的高潮部分。这一天,东岸村的敬神场地由神庙扩展至整个村落。届时,道士走出神庙与游神队伍一起走上街头,让村民共瞻神仪,共沐神恩。活动于正月十五零时拉开序幕。缘首挑着担子 ( 担子一头是铜锣,一头是平衡用的沙袋及上写 “清道”字样的大红色旗子) ,从庙里出来沿村中大道巡街,一边敲锣一边用黎话喊,意思是请神出来见证游神活动。正月十五凌晨五点钟左右,准备活动开始。游神人员就会起床在自家吃饭穿衣化妆,然后从自己片拿出游神用的器具,陆陆续续到庙上。六点钟左右,道士在庙前广场上开始进行旺船的法事活动,约六点半钟,双狮进庙舞狮。约七点钟的时候,准备就绪。游神队伍在元武宫前广场列队。 年,东岸村的仪仗队中的各小分队在游神队伍中先后顺序依次为,领队、清道锣、纸船、村标志旗、小学生花队、小学生小号队、小学生西洋大鼓队、小学生铜钹队、小学生白色西洋小鼓队、小学生花色西洋小鼓队、村大旗、长方旗、锣鼓车、神帐、六国旗、八宝花、五色旗、马色、游锣、舞狮子、武术队、香火把、礼盒、刀斧队、肃静回避牌、驱傩队伍 ( 包括小神轿) 、令旗轿、土地公土地婆神轿、大神轿、白马大王旗、罗伞、唢呐二胡队共 32 个不同的项目,85 支队伍,600多人参加。其中,凡某一项目有多支队伍的则采取交错排列,比如村大旗、六国旗、锣鼓车、神帐、八宝花、五色旗、马色成组交错排列; 大神轿、罗伞、八音成组交错排列。

队伍整装出发,沿着既定的路线游神,沿途设八个拜神点供百姓拜神。居住在拜神点周围的百姓会提前在此摆好供台,通常是把很多桌子拼放在一起,做成一个大的供台。家庭主妇带着供品来拜神,供品有阉鸡、猪肉、米饭、水果、馒头、茶水、酒水等,筷子则是竖插在馒头、米饭碗里。摆好后,就在旁边恭候神驾的到来。游神队伍到了之后,神轿被放置在供台之后。游神人员在旁休息。道士在供台前做法,念经打杯��替众人忏悔,众人可以自由参拜神灵。驱傩①队伍则去村中老屋或小祠堂逐家搜捕,每个点的法事活动要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鞭炮声、铁炮声交响,震耳欲聋。每一祭拜点的活动程序相同。在第四个祭拜点的道场活动结束后休息吃中午饭。下午两点左右游神活动继续,下午五点多到最后一个祭拜点,此时,多数游神人员都收工解散,抬纸船及大神轿游神人员留下,道士做法事并准备最后送船出海。纸船会被提前送往海边。法事活动结束后,妇女们各自收拾供品回家。男人们忙着搬走供桌、香火架,扑灭堆积如山冒着熊熊烈焰的香烛、纸宝火堆,清理道路,为跑轿做准备。到海边的路程大约两公里。道士及锣钹先行,驱傩神将手执刀剑等法器,紧跟着一路狂奔向南而去,众人抬着五顶神轿随后狂奔而去。抬轿是非常累的活计,因此在前往海边的途中,每隔百米就安置一队替换队员,队员都是年轻人,赤脚不穿鞋,个个看起来既兴奋又紧张。神轿一来,即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上去。在途中要经过数次队员替换,神轿才能到达海边。到海边之后,神轿是不能落地的.。每一顶神轿下面都挤满了年轻人,他们狂热地把神轿不断举过头顶,甚至抛向空中,这种场面要持续半小时左右,道士则在一旁做法事,缘首负责点火烧纸船。待纸船烧尽,抬轿者调转头往回返,神轿不转向。当所有神轿回到南门时,白马公的神轿要再次跑出村外,至村外的小桥上,道士施法并将木符钉在桥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邪魔顺路再次进入村子。村子的其他几个出口也会被钉上木符。傍晚七点钟左右活动结束,轿子全部返回元武宫前,接下来要拆轿,并将轿内的神像捧回庙里。之后,众人休息吃晚饭。为了解渴,也为了补充体力,在游神途中,会安排专人发放食品饮料如八宝粥、冬瓜茶、王老吉等给游神人员饮用。通过游神以使 “神光普照”,驱走邪崇,满足村民的忏悔与祈福的请求。

4. 自虐赎罪仪式―――民众悔过的虔诚表现。

东岸村的自虐赎罪仪式为下火海。火场就设在元武宫前面的土地上,正月十五晚八点钟左右开始准备工作,道士先在地里挖小坑埋下三个铜钱、用小酒杯扣住。这些都是不可以让人瞧见的。为了不让人瞧见,事先会用草席将道士围起来,将其与众人隔开。铜钱埋好后,放三个犁头 ( 犁头长 30 公分,宽 22 公分) 在上面,再放木柴,道士画起火符,然后将木柴引燃。之后是漫长的等待,夜里十二点 ( 即正月十六零时) 左右,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玩耍起来。开始擂大鼓、抬着神轿或手持神像、锣钹、刀瓜斧钺、长兵器、短兵器围着火场呐喊转圈嘻戏,经过四到五个小时,木柴才会被烧成碎火屑。到凌晨一点半钟左右,木柴基本被烧成碎火屑,缘首用二股铁叉 ( 叉,木柄长180 公分,头,铁制,长37 公分,宽24 公分) 翻检火堆,看木柴是否烧尽了,若发现有没烧透的木条,则用二股叉剔出去,经过反复检查之后,再用二股叉拍打火堆,将大一点的火块拍碎,火场准备好了。接下来是进行踩火场。道士出场,缘首开始用铁叉在火里找犁头,然后用铁叉将其挑出,交给道士,道士用一根铁棍把犁头挑起,用牙齿将犁尖咬住,绕场三圈走回庙里,将犁头放在三洞案前的供桌下。进去出来,如此三次,三个犁头均被送进庙里。道士左手持短箭、右手持鞭从庙里出来,锣钹伴随。之后,两个道士在火场的两边对着喊话 ( 2011 年,两个道士的对话是,一个问: “有武功吗?”对面答: “有。”又问: “有 武 功,就 跳 过 去。” 另 一 个 答:“好! ”) 。以示一切准备就绪。道士从火场上踩踏而过,三次之后,就轮到众人了,孩子、年轻人赤脚从四面八方在火场里奔跑,火花四溅,经过半个小时,火场被完全踢散。踩火场接近尾声,人们开始拨弄火堆,在火场里寻找铜钱、酒杯。据说,找到铜钱的将可以生男孩儿。过火炼一般持续到凌晨两点左右才告结束。通过过火炼这种自虐仪式民众虔诚地悔过赎罪,以重新得到神灵的福佑。

5. 娱神演出―――民众奉献给神灵的视听享受。

在所有的祀神仪式结束之后,东岸村则会安排演出以娱神,届时要在戏台的对面搭建神坛,将神灵请到台前看演出。一般连演三到六晚,演出节目有雷歌、湛江粤剧、木偶戏及雷剧等。第一个晚上演出的戏称为开台戏,开台戏有固定的演出剧目,即 《六国封相》( 讲战国时人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后以 “合纵”抗秦主张得挂六国相印的故事) 、 《八仙贺寿》及 《七仙女送子》( 如果演出时间长,有的剧团会将 《八仙贺寿》及 《七仙女送子》放在第二晚、第三晚演出) ,最后一晚要演出 《钟馗收妖》,其他晚上的演出剧目可由演出剧团确定。雷州半岛年例娱神戏剧演出剧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剧目通过历史人物及仙人故事,演绎福禄寿喜的主题,以表达东岸村人年例驱邪祈福的愿望。另一部分剧目则主要以传统婚姻、家庭、忠孝、节义、王权及宫闱等题材故事,反映人性的善恶美丑,表达忠孝节义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以惩恶扬善的方式劝导世人。演出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教化意义。演出主要目的是为了娱神,以求神灵赐福。但实际上在娱神的同时也有娱乐教化世人的作用。

6. 吃年例―――完成精神升华之后的人间欢庆。

正月十五这天,年例活动开始从村庙这一神圣空间转移到村落世俗生活空间来。东岸村村民会准备香烛、供品等走上街头虔诚地礼拜神灵,礼拜完之后将供品收起带回家,此举象征着将神灵的福佑带回家,在新的一年里头整个家庭将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喜悦的情绪高涨。每个家庭都需要与他人分享这种喜悦。于是村民以家庭为单位,设宴款待亲朋好友 ( 也有少数情况是为了简单方便,同处一村的兄弟几家合在一起做年例待客,花费分摊) ,即所谓吃年例 ( 彩页图片 8) 。来做年例的客人一般是子女、亲戚及子女、亲戚带来的朋友、同事、同村、同乡或生意伙伴等。按村里的风俗,亲戚子女做年例要带礼品,礼品一般是水果、饮料及饼干等。随同而来的客人一般不需要带礼品。客人们可以相互寒暄、拉家常,也可以上街看热闹,或帮忙下厨。主人们此时专心做着一件事,就是用心准备年例饭。为了做好这顿饭,主人家通常要提前半月左右确定会有多少客人到来,需要多少花费,以便根据来客的多少购置食材、安排场地、起炉灶、准备桌椅器具等。东岸村靠海,所以食材中的海产品比较丰富,有螃蟹、沙虫、黄鳝、鱿鱼、鲜虾、不同种类的海鱼,鸡、鸭、鱼、猪肉、鸡蛋、粉丝、时鲜蔬菜等等也都不少。亲友多的人家要在庭院里另起炉灶。年例这天,每个家里都有十多甚至上百位客人光临,其热闹的程度不言而喻。年例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及姻缘关系的大聚会,业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其他关系则居于次要地位等。年例的农耕文化特征明显。在年节时祭祀祖先神及三界众神,借道士的法事活动取得与神灵的沟通交流,通过虔诚忏悔赎罪及奉献仪式得到神灵的宽宥与福佑,为新一年的生产及生活寻找精神屏障,并为完成精神升华而狂欢庆祝。

( 二) 残缺型

残缺型年例,相对完整性年例而言,是指其仪式在历史传承过程当中发生了脱落丢失现象,部分残存的年例类型。这一类型的年例一般进行时间短 ( 一般在一天内完成) ,仪式内容简单,不具有严密的组织性、逻辑性与可解释性。这一种类型的年例非常普遍,常见。残缺型年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即游神式、游神兼自虐赎罪式及游神、驱傩兼自虐赎罪式。

1. 游神式

游神式是残缺型年例中仪式最为简单的类型。游神式年例便是在年例日,村民组织仪仗队抬着神轿,敲锣打鼓,在村中沿着一定的路线举行游神活动,百姓在自家门口摆盅①迎神拜神。游神式又可以细分为有简单的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和没有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有简单的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就是在年例当天早上,游神队伍在出发前,道士要在神庙里向神灵做祷告报告将要举行敬神仪式的信息,仪式结束后,随同游神队伍走村串巷,沿途设有祭拜点,道士要在祭拜点停留做道场为村民忏悔祈福。没有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则不专门设祭拜点,村民只在自家门口摆盅迎神。雷州市雷祖祠年例就属于有简单的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湛江市霞山区北月村年例便属于没有道士礼忏仪式的游神。

2. 游神兼举行自虐赎罪式

即在游神仪式举行之前或之后,再举行翻刺床或上刀山、下火海仪式。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便是在年例日―――农历二月十一日上午举行上刀山仪式、下午进行游神活动,晚上举行下火海仪式。上刀山。刀梯扎好之后先横倒平放在木支架之上,然后请道士祭梯,道士通过打杯茭卜问神灵为每一把刀施法驱邪,使其获得灵力,为爬刀梯仪式的顺利进行提供灵力保障。祭梯结束之后,有人拿着旗子站刀梯的最顶端指挥,系在刀梯上方的绳子在指挥下会被徐徐拉开,刀梯慢慢升起,被竖起来插在事先挖好的坑里,等确定刀梯已经平稳地树立起来之后,在指挥者的授意之下,众人用土填埋夯实刀梯的根底,四方的绳子也会被固定起来。是为立梯。刀梯固定好了之后,男孩子们、小伙子们赤脚攀爬刀梯,直达刀山顶端。之后,再从刀山的另一面下来。是为爬梯。结束时,上刀山的人手掌、脚底板均无伤痕。抱在怀里还无法爬刀梯的婴儿则透过刀与刀之间的间隔,从刀梯的一边被穿送到刀梯另一边。下火海仪式与东岸村相同。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后山村是在游神结束后举行翻刺床仪式。 3. 游神、驱傩兼举行自虐赎罪式

在游神之前举行驱傩仪式及举行自虐赎罪式,再组织队伍在村中游神,有的在游神过程中有入户驱傩的仪式。湛江市湖光镇东岭村年例便属于此类。正月十五年例那天,在该村灵冈庙前广场,先进行 “翻刺床”和 “穿令”及 “考兵”①仪式。然后,东岭 “考兵”傩舞队、五彩标旗队、飘色队、武术队、锣鼓民间艺术队、八宝花队与宝莲灯队一起进入村内大街小巷和圩镇游神,各家各户设坛敬祭神灵,土地公、土地婆手执 “神棍”为村民祈福,五位 “凶煞将军”逐户驱疫,为村民遣灾祈福。雷州半岛的年例傩舞形式多样,除考兵之外,还有走清将②、舞二真③、舞六将④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有娱神演出及吃年例的程序。年例在本质上是祀神活动。但在这一类型的仪式中,那些丰富的重要的祀神仪式却被俭省掉了,只留下年例活动的主干―――游神、驱傩、赎罪与欢庆。这些仪式因在内容上被压缩而造成了程序的简化,逻辑性的缺失及意义可解释性的不足。

二、年例活动的留存原因探讨

年例并非是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的民俗活动形式,而是他民族文化在地化传播的结果,是中原庙会文化在雷州半岛传播与发展的结果。今天,当中原庙会文化趋于凋零沉寂的时候,雷州半岛上的年例却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种现象是罕见的。其存在也是发人深思的。雷州半岛年例活动的留存既与与雷州半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也与雷州半岛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 一) 雷州半岛年例活动的留存与雷州半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角,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隔琼州每峡与海南岛相望。南北长约140 公里,东西宽 50 余公里,面积约 7500平方公里。半岛形如长靴,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半岛北部为低丘陵区,中部为火山台地,土壤为红壤,南部为滨海平原间滨海台地,土壤为冲积土及盐土。平原占66. 0%,丘陵占30. 6%,山区占 3. 4%。地势由北向南递降。大的河流有南渡河 ( 又称擎雷水) 、龙门河、乐民河、定坡河、城月水、海安河、流沙河等,其中,龙门河、乐民河为主要的灌溉河流。岛内河流纵横交错,但流量不大,冬春两季易干涸,缺乏广泛利用。三面环海。在中国三大半岛 ( 雷州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中海岸线最长。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境内没有高山,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水湿无法在这里停留形成地形雨。这是造成雷州半岛雨量比华南绝大部分地区都要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岸强烈的常风促进蒸发作用,每年 11 月至翌年 4 月,有比较明显的干旱,每年 7 - 8 月还有干热的西风出现,特别是在旱季,雷州半岛显得特别干旱,冬季偶有寒流,不利于作物生长。全年平均气温在 22 摄氏度。每年 6 - 11 月经常有飓风登陆,8、9 月最多。飓风最大强度可达 12 级,一般均在 6 -7 级,破坏作用很大,是为雷州半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①雷暴频繁。唐 《国史补》中说: “雷州春夏日,无日无雷”。宋沈括 《梦溪笔谈》亦云: “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雷斧诸物,古时得者亦非一处,惟雷州为多,殆其地多雷焉。”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其所著 《广东新语》一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雷州多雷的事实,“雷州地形如舌,吐出海滨三百里,为卑下之极,故多雷。” “东粤之地,阴阳二气恒不得其和,而雷、琼二州尤甚。雷州在海北多阴,雷生于阴之极,故雷州多雷。”时有毁坏房屋,至伤人畜性命。雷州半岛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年例文化得以长久留存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 二) 雷州半岛年例活动的留存与雷州半岛的历史人文环境亦密切相关。

雷州半岛年例活动的留存亦与雷州半岛社会长期的动荡不安、宗教文化的兴盛有关。雷州半岛地处边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以来兵革不息,征伐不断。从春秋时代起先后经历楚国灭越,秦代屠睢平南越五代镇压叛乱,汉武帝伏波将军路博德、光武帝伏波将军马援出兵征讨越南,元明清倭寇猖獗进犯②( 彩页图 9) ,清末法军侵占广州湾,民国日军入侵,土匪横行等,长期的社会动荡为年例活动的存在提供了土壤。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及社会的动荡不安,佛教及道教等宗教文化在此得以大行其道。宋代,道教南宗内丹派、雷法派于此传播活动,雷法派影响显著。③元明清时期,正一道活跃。道教徒散布于民间,从事占卦、算命、睇相、扶乩、择日子、看风水、打醮、打斋等斋醮问卜活动。道教徒常常参与民间节日、神诞等活动中,这些充分显示道教与民间祀神活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佛教文化的兴盛发展也对年例活动的存在与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影响。雷州半岛佛教活动其实较早。④唐宋以来不断有知名僧侣莅临此地布道讲经。文献记载,唐天宝七年 ( 748) 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曾取道雷州返回扬州大明寺,在雷州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①,于此传经讲法是必然的。宋朝名僧孙琮,于靖康年间 ( 1126 -1127) 来到雷州半岛的湖光岩,建楞严寺,传佛弘法。孙琮法师擢拔流俗,德行甚高,来雷州半岛后,研佛诵经,传授佛学义理,普渡众僧,在僧众中享有极高威信。在他的影响下,雷州半岛佛教大行,蔚然成风。后来又有持空、信斋等僧人来此主持传法。尤其是曾在镇江江天寺大寺院学经的遂如和尚,他携外省僧侣来寺中习经,组织念佛社。此后佛风大兴,寺庙遍及雷州半岛大地。宋朝末年,雷州天宁寺 ( 始建于 770 年) 毁于兵祸,主持传经授法一如既往,僧众亦执意修行不曾离去。元初,住持和尚石心重建天宁寺,大肆弘扬佛法。明万历二十三年 ( 1595) 在继鉴真之后,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憨山大师②来到雷州半岛,他的到来,又一次助推了雷州半岛佛教的向前发展。明 黄佐 《广东通志》云,雷州半岛 “自梁唐 以 来,寺 观 庵 堂 半 民 居。”③民 国 十 八 年( 1929) ,任天宁寺住持的慧贤法师 ( 俗名周烈亚) ,不仅毕业于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 获文科学士) ,还是原广东省立第十中学校长。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名僧住持等的合力推动下,雷州佛教得以长久兴旺发展。至清末民初,雷州佛教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民间是 “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民国后期,兵祸不断,民生凋敝,雷州半岛佛教由盛转衰。④尽管如此,与其他地方相比,雷州半岛的佛教活动亦相当的炽盛。⑤雷州半岛的佛教活动的兴盛必然对年例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

民间拜神活动需求的兴盛。雷州半岛是一个移民岛。在宋元明清时代,有大批的中原及福建移民移居此地。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他们祀神祭祖,崇德报恩、祁福消灾的信仰传统。背井离乡创业的艰难,生存的不易使得他们祀神祭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虔诚。明万历欧阳保 《雷州府志》 “民俗志”云,“遂溪风俗……巨族多建祠堂合祭,新妇谒祠,子姓毕集,有尊祖聚族之意。” “阖郡巫觋至三百余家,有病则请巫以祷。”移民祀神祭祖求神问卜的精神需要则为年例活动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内驱力。

雷州半岛 篇3

表演吴川飘色时,支架上一个个凌空飘逸的古装人物,有的单脚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则轻盈地踏在公鸡或鲤鱼身上,他们姿态如仙,飘飘欲飞……

在正月十三的凌晨,傩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开始了……有时,村里的孩子还争相让这些带着神鬼面具的人抚摸自己的头顶,传说这样做可以祛灾……

住在雷州半岛上的人们,将中国的传统新年过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们往往要从大年初二开始,各村各镇才会进入春节的喜气之中,这样的风俗在当地被称为做“年例”——这是一种主要兴盛于雷州半岛一带的特有风俗,它起源的目的是为了敬神。在年例期间,人们动用了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创造出各种艺术绝技表演,极尽所能来讨好“神”,以博取神的欢心,希望能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因为面对的是神灵,所以,在当地甚至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很多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却必须要赶回家乡。

做年例的时间比较宽泛,各个村镇可以根据自己的传统来定,通常是选在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后的某些天。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3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其实相当于囊括了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元宵节、庙会等综合活动。其间,各处都要上演最有代表性的当地民俗绝技,如东海岛人龙舞、吴川飘色、雷州傩舞??其热闹程度真如喧腾的海浪一般,次第卷过整座雷州半岛。

东海岛人龙舞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为艺术”

在雷州半岛东北部的东海岛,每当年例到来,岛上的居民必会跳起一种舞姿独绝的“人龙舞”——数百名岛上男子,以半裸的身躯首尾相连组成一条出海的“巨龙”,这条奇异的“巨龙”或在海滩上劈浪而行;或在村中穿檐起舞。一时间,整座东海岛上金鳞滚动,祥瑞腾腾,仿佛演绎了一场“行为艺术”的视觉大宴??

据考证,东海岛人龙舞大约始于明末,当时,被清军打败的明军撤退到雷州半岛的东海岛,岛上的百姓为鼓舞明军士气,特意编排了这个舞蹈。此后人龙舞便在这里流传开来,到清乾嘉时期,人龙舞发展到最辉煌的阶段,其舞姿技巧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海岛特殊的历史因素和地域自然条件孕育出的人龙舞,将古代海岛居民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而這偏居一隅的东海岛人龙舞,也成为中华龙文化延伸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人龙舞不仅要观其气势,更要品其细节。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令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一种粗犷雄壮的男性之美。人龙舞的表演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而成员从六七十岁的精悍老者到十几岁的少年,全都光着脊梁、打着赤脚,以人体扭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再从龙舌、龙眼到龙角,全是由真人的各个部位巧妙地连接而成,比如,“龙头”的表演者身前所挂的“龙舌”,肩上所托的“龙头”,其实是由3个男童运用肢体来模拟合成的,这种来自人体的奇思妙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锣鼓一响,号角齐鸣,“长龙”顿时龙头高昂,而龙身随之翻腾,最后龙尾劲摆如电,长长的人龙将腾、转、游、盘、穿、缠、戏、摆等一系列表演套路运用得一气呵成、穿云入海。

源于东海岛的人龙舞,因充满了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而逐渐被整座雷州半岛的人民所钟爱。现在的人龙舞,已经成为东海岛乃至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重大喜庆节日里的重头戏。但是,若是想感受人龙舞最原汁原味的精神气儿,那还是要回到东海岛,在年例之时,等待古老的“人龙”踏浪而来。

万人空巷的吴川飘色藏在衣袍里的东方绝技

如果说东海岛人龙舞是由人体伸展出的气势之美,那么另一种盛行于雷州半岛吴川一带的绝技“飘色”,则完全是一种由真人演绎出的凌空飘逸之美。

“飘色”一词,你甚至在辞海中都查不到它的意思,这是一个粤语白话用词,吴川方言称飘色为“妖色”,它通常包括3部分:一是“色板”,即板車,现在多以机动车为主;二是“色梗”,即架置在机动车上,用以支撑固定表演者的钢筋,通常,钢筋会根据力学原理和所表演的题材(飘色表演的题材多为历史神话故事,如“哪吒出世”、“唐僧取经”、“白蛇传”等)而巧妙地焊接成各种形状;三是“色”,也就是表演飘色的儿童,这些孩子身着古装,扮演的都是各种题材中的角色。能够参加飘色表演的孩子一般都在4~8岁之间,除了要聪明漂亮、身材适中之外,据说还必须生得一副“旺相”,当地的一条不成文的选拔标准规定,孩子一家必须幸福美满,如果是几代同堂那就更好。当地的人家,都为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飘色人选而自豪,因此每年参加飘色的选拔,都是年例期间的一件盛事。

一台上等的飘色,就胜在“隐”、“险”二字上。为了做到“隐”,工匠们会在固定表演者的环节上下足功夫。比如,观赏者惊奇地看到支架上一个个凌空飘逸的古装人物,单脚却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的交叉点上,有的则轻盈地踏在公鸡或鲤鱼身上,他们姿态如仙,飘飘欲飞,仿佛这些孩子真有什么蜻蜓点水的神功似的。事实上,在柔软鲜艳的戏服底下,钢条铁管依照人体四肢结构焊接成框架,表演者就被皮带、别针等工具固定在这些起承受与支撑作用的框架上,因此得以保持固定的姿势和动作不变,而宽大的戏服不仅完全遮住了支架,同时也掩盖了表演者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只觉得神秘而怪异。而表演者凌空与刀剑连接的脚尖,则是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外面包着做鞋的布料,假脚中间掏空与铁支架连在一起,而表演者的腿顺着支架摆放,真脚踩在假脚上,上面罩着裤子,用布绳子捆好裤管,这样的道具完全蒙蔽了观者的眼睛,没有人能看出那“金鸡独立”的其实是只假脚。而这种巧妙的设计更是令很多外国人大呼惊奇,他们将飘色称为“隐秘的东方艺术”。

nlc202309081750

在飘色的背后,有一大批掌握着最精妙手艺的民间工匠,他们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艺人。这些艺人利用家传的绝技把飘色的造型做得變化万千,奥妙无比,一台飘色就是一出流动完整的情景剧。有些大型的飘色还高达十几米,可以同时支撑10个以上的表演者坐在支架上面,可谓“险”到了极处。最著名的是以“水帘洞”为题材制作的一台飘色,支架层层相错,竟然支撑起了15个表演者,据说这台神奇的飘色所到之处,简直万人空巷。每年的年例期间,吴川飘色都会迎来一场大“比武”,各村各镇的飘色队伍会相约举行盛况空前的游街活动,各路工匠艺人大秀手艺,誓要在比试中夺得魁首。

雷州傩舞年例之日降临的鬼神队伍

雷州傩舞最初只是一种祭雷的原始宗教活动,当地人称雷州傩舞为“走成(清)伥”,又名“舞户”,其舞蹈内容根据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的虔诚信仰,形成了一套以雷首公和五雷公将为主体,配以艄公婆、土地公婆等傩面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雷州傩舞这种曾经庄严不可亵渎的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人神之间共享欢娱、迎祥纳福的主题表演,尤其是在年例期间,傩舞更是必不可少的表演活动之一。

在雷州半岛,傩舞最兴盛的地方,主要是雷州市松竹、南兴、客路、杨家等乡镇。通常在正月十三这一天的凌晨,傩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开始了——表演过程严格按照“奏请”、“誓师出兵”、“遣灾”、“押灾、禳灾”、“庆功”5个步骤进行,10名表演者戴上固定的面具,身穿特制服装,手持纸旗,边跳带舞边走家串户,直到把预先放好的“灾殃”捉住,并置于纸船上,放到河边烧掉为止。而在表演中的傩舞队伍,如果遇到新娘子,表演者可以用旗杆轻打新人,以祈吉祥。有时,村里的孩子還争相让这些带着神鬼面具的人抚摸自己的头顶,传说这样做可以祛灾??整个傩舞表演仪式结束,已是傍晚时分,此时村民热情高涨,在他们心里,吉祥和顺的一年这才正式开始了!

通常,雷州傩舞的表演动作都是由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在每年排练的时候,均由上一年的表演者手把手进行传授,而新当选的人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在正式的仪式表演中,谁的动作一旦出错,就代表他和家人一年都会遇事不顺。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心态的转变,雷州傩舞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它古老的面目。或许在今后,我们只能透过年例看到它最喜庆喧闹的一面,而关于雷州傩舞与鬼神之间那些隐秘的联系,则将永远消失。

雷州半岛 篇4

雷州半岛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是适宜的养殖生产基地。此外, 在流沙湾等海域拥有大规模的海草床, 生物多样性丰富。雷州半岛海域受工业的污染较少, 从总体上来说环境资源较好, 但其受养殖和捕捞的影响较大。本研究分析雷州半岛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点, 为雷州半岛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7月对雷州半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巡测, 结合断面和功能区的方式进行布点, 站位分布如图1。共布设了19个断面, 57个站点。

样品采集和分析按照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007) 进行。采样按水深分为表底两层, 表层为水深0.5m处, 底层为水深距海底0.5m处。盐度、温度用奥立龙3 STAR进行现场测试, DO采用现场固定、碘量法测得。

2结果与讨论

2.1 DO的分布特征

对雷州半岛海域表底层的海水溶解氧进行测定和分析, 得出结果:19个断面57个站位中, 表层海水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6.15-11.47mg/L, 平均值7.38mg/L., 底层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2.87-9.35mg/L, 平均值6.42mg/L, 各站位表底层平均溶解氧含量变化范围4.80-9.62mg/L。表层海水溶解氧均高于底层海水, 且1站位至15站位海水溶解氧变化幅度较大, 表底层海水溶解氧差值也较大。28站位至48站位海水溶解氧含量普遍较高。49站位至57站位海水溶解氧又有所下降。

垂直于领海基线设置的19个断面中, 每个断面由沿岸向外海分布3个站位。由此通过采样断面进行分析, 由图2 (a) 可知, 断面13、14、17由沿岸向外海布置的三个站位表层海水溶解氧含量逐渐升高。断面3、4、11、18由沿岸向外海布置的三个站位表层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断面1、2、5、6、9、15、16、19则中间站位表层海水溶解氧较低, 靠近沿岸或外海的海水表层溶解氧含量较高。断面7、8、10、12中间站位表层海水溶解氧含量较高, 靠近沿岸外海的海水表层溶解氧含量较低。

由图2 (b) 可知, 断面8、14、16、17、19由沿岸向外还布置的三个站位底层溶解氧含量逐渐升高。断面3、4、5、6、7、11由沿岸向外海布置的三个站位底层海水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断面1、9、15则中间站位底层海水溶解氧较低, 靠近沿岸或靠近外海的海水底层溶解氧含量较高。断面2、10、12、13、18中间站位底层海水溶解氧含量较高, 靠近沿岸或靠近外海的海水底层溶解氧含量较低。

注:表内、底内——靠近沿岸站位表层、底层海水溶解氧

表外、底外——靠近外海站位表层、底层海水溶解氧

表中、底中——介于沿岸与外海中间的站位表层、底层海水溶解氧

对断面上的三个站位表底海水溶解氧含量综合平均计算, 所示结果, 断面1、3、7、10、11、12、13、14、15溶解氧含量均超过7.00mg/L, 其中断面11的海水溶解氧含量高达7.91mg/L。断面10至15这以区域的海水溶解氧含量较高。

2.2讨论

影响溶解氧的因素很多, 其中温度和盐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分析表明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海水的温度多呈负相关关系, 盐度和溶解氧一般也成呈负相关关系, 盐度越高, 溶解氧越低, 反之则溶解氧高。DO和COD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COD的变化一般和水体有机质含量相关, 水体温度升高, 水中有机物分解也加快。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氧的溶解和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放氧。叶绿素a含量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浮游植物数量的指标, 其分布特征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及变化规律。产氧和耗氧具有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冬季和春季, 主要以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为主, 夏季和秋季生物量多, 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打乱平衡, 可能使得夏季秋季的叶绿素a与溶解氧不能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对于海水中溶解氧的研究, 国内已有多个海域的报道, 雷州半岛海域与长江口的夏季溶解氧含量最为接近, 表层DO含量变化范围都很大, 平均值在7mg/L以上, 而底层DO的变化范围也很接近, 但平均值差异较大。东海长江口海域溶解氧变化范围广, 在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下, 具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赤潮发生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 春夏季受长江口冲淡水区域浮游植物的影响, 且此海域水深大, 垂直涌动小, 表层水域的溶解氧远远大于底层水域的溶解氧。而珠江口、红海湾、深沪湾和北部湾的夏季表层DO含量则较为相近, 可能与四地的环境、气候、生态、海域使用发展较一致有关。雷州半岛海域的夏季DO含量相对其它海域较高, 这说明海水受工业、养殖的污染程度较低, 虽然雷州湾、流沙湾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区, 但其主要为不投饵料的贝类养殖, 且湾内外水流交换通畅, 除个别区域溶解氧含量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 其他均在二类海水以上。此外, 雷州半岛海域水质较好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在流沙湾等海域具有大面积的天然海草场, 从而对水质起到一个调节净化的作用。由此可见, 各海区的溶解氧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除了与其生境条件有关外, 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量显得尤其重要。

摘要:2012年7月对雷州半岛海域海水中溶解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同时测试其温度、盐度等水质指标, 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流沙湾DO的分布特征, 并与其它海区夏季的DO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表层海水溶解氧均高于底层海水。雷州半岛海域的夏季DO含量相对其它海域较高, 与长江口的夏季溶解氧含量最为接近, 这说明海水受工业、养殖的污染程度较低。

关键词:溶解氧,分布特点,雷州半岛

参考文献

[1]魏鹏, 等.珠江口广州海域COD与DO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09, 18 (4) :1631-1637.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编.海洋监测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金兴良, 等.DO、BOD与COD的监测方法与相互关系探讨及其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J].海洋湖沼通报, 2005, 1:43-48.

[4]张恒, 等.夏季珠江口溶解氧垂向输运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学报 (中文版) .2010, 32 (01) :34-46.

[5]韦蔓, 等.北海湾无机磷和溶解氧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海洋通报, 2000, 19 (4) :29-34.

雷州半岛 篇5

关键词 风水林 ;植物种类 ;现状 ;实荣村

中图分类号 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2.021

风水林是人们受风水理论影响,在乡村路口、村后、庭院、坟墓周围等与风水有关的地方所植的林木或受人类定居影响而保存下来的原生残林[1]。古代有“草木郁茂、吉气相随”等风水理论[2],古时乡村富豪,把营造和保留风水林作为衡量风水宝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乡村风水林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植被景观与物种储存库,反映了悠久岁月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是古代人们爱护林木、保持生态环境的历史见证;是研究探索特定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和森林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以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3]。村边“风水林”作为一种物种基因库和林分改造的种源,一些学者曾对华南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海南及浙江的风水林进行了调查研究[4-9]。雷州半岛的风水林调查未见报道。研究雷州半岛有代表的风水林,了解雷州半岛野生植被种类、群落结构对林业生产、园林绿化,乡村建设、生态恢复具有特殊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雷州半岛因古雷州而得名,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合称“中国三大半岛”,行政区划为地级市湛江市,管辖市区、雷州、遂溪、徐闻、廉江、吴川。雷州半岛地势平坦,缺少高山大河的天然屏障、阻隔,古代刀耕火种较为容易,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垦大开发,加快了土地开垦,原生植被破坏殆尽。目前,林地多为人工桉树林。由于受宗教、风水理论的影响,一些乡村风水林得以幸存。实荣村风水林是雷州半岛现存较为完整的风水林之一。

实荣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境内(110°02′16″ E,21°13′03″ N),海拔高度33.7 m。距湛江40 km,东距古驿站城月镇7 km,西离千年石官道遗址12 km;东侧广前农场,北临雷坡水库,雷州青年运河支流从村旁流过。宋末元初福建人陈仲智任官于琼州知府,期满北归时,建村隐居于此,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处原名“竹山墩”,在清代建有小城堡,被50多公顷水域包围,晚清名人陈兰彬留墨题词,“风仍古邹魯,地是小蓬瀛”,因此被誉为雷州半岛“小蓬瀛”[10]。在古代,实荣村地处水波荡漾、水草繁茂、竹林遍野的肥美之地。

实荣村现有人口2 000多人,耕地面积70多hm2,主要农作物为甘蔗和水稻,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古村庄。土壤为砖红壤,由火山灰及玄武岩分化而形成。村边河床还有许多未分化的火山蛋,地下分布大量的火山岩,表现为明显的火山岩地貌特征。

1.2 研究方法

2014~2016年多次到现场调查,植物调查时间在2015年强台风“彩虹”发生之前,现状调查截止到2016年7月16日。调查采用全面踏查的方法,拍照、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鉴定,对有代表的大树进行高度、径围、冠幅测量。在风水林中建立3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样地面积20 m×20 m;将每个标准样地再细划分为4个面积10 m×l0 m的样方,记录每个样方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种类。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水林概况及外貌特征

实荣村风水林是次生林,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雷州青年运河时原生大树被砍伐用于建设或柴烧,其后受到村民的保护。受村俗民约的影响,它作为挡风纳气、藏水聚流、保佑平安的风水林。此片树林是神林,树是神树,不得随意侵犯和砍伐,否则会受到神的惩罚。整个风水林呈半圆形,位于村的东北面及东南面,面积约10 hm2。分2大块,村落宅基风水林和坟园墓地风水林。

村落宅基风水林位于老屋后面,即村北面及东北角,面积约7 hm2,一条小河从林边经过,归属于宅基风水林中的水口林。该风水林保存较为完好,林木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大树、老树、枯树较多、各种藤蔓缠绕,主要研究集中在此块。其林冠浓密重叠,呈微波状起伏,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鹅掌柴(Schdfflera heptaphylla)、楝叶吴茱萸(Evodia glabrifolia)等占据着本群落的上层位置。林相终年常绿,春季浓绿中镶有红色斑块,红鳞蒲桃、岭南山竹子、楝叶吴茱萸的嫩叶红色。夏季墨绿,而秋冬落叶树的叶逐渐转黄或红,苍绿中镶嵌有黄、红色斑块。由于台风及树木衰老,局部地方有枯倒木,形成林窗。林内可偶见乔木的板根现象,但并不发达。茎花植物种类不多,附生植物明显,阴生植物、木质藤本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较多,带有热带雨林的外貌特征。

坟园墓地风水林在村的东南角,面积约3 hm2。植物茂密,灌木、丛竹和草本较多,且生长繁茂,受墓葬和祭祀的影响,大树较少。代表植物为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托竹(Pseudosasa cantorii)、蕨類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在2片风水林之间,散生有大榕树(Ficus microcarpa)、樟树、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朴树(Celtis sinensis)等老树,掩映在这些古树苍翠浓荫之下有祠堂、土地庙,这些树与它们一起被村民供奉朝拜。

nlc202309090429

2.2 风水林的群落结构及植物种类

风水林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其区系成分以南亚热带常绿树种为主。雷州半岛地处大陆最南端,气候温暖,阳光强烈,台风多发,四季不明显,分雨季和旱季,雨量分布不均,主要由台风所带来降雨。植物种类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表现出亚热带海岸台地季风林的树种特点。树叶小,叶质厚、枝叶浓密、枝条柔软,木质坚硬,常绿树较多,开花不显著,多为小花系或隐花系。既能抵挡强阳光的辐射,又能耐0℃以上的寒潮;既耐干旱,也耐水湿。大树大多生长缓慢,抗风性强。风水林内的植物种类丰富、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木本植物作为群落的主体结构,种类最丰富。

通过调查,实荣村风水林共有维管植物183种,隶属于70科143属。乔木种类为42种;灌木较多56种;草本47种;藤本植物也较为丰富,有37种。可见,在实荣村风水林中,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具有优势,而依附于木本植物生长的藤本植物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2.1 乔木层

乔木是风水林的主体和骨架。根据其高度又可分2个亚层,乔木上层和乔木亚层。

乔木上层高于10 m,多为高大乔木,构成群落的轮廓并占据群落的上层结构,也是该林的优势树种所组成。主要由樟树、红鳞蒲桃、鹅掌柴等高大植株组成。零星分布的高大乔木还有楝叶吴茱萸、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楹树(Albizia chinensis)、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朴树等树种。最高的为黄桐高度18.5 m,胸径90 cm,平均冠幅16.9 m。

乔木亚层是指在上层乔木以下、灌木层以上的中间层,高度为3~10 m,由乔木和小乔木组成,该群落植物乔木种类最为丰富,但数量不占多數,多为零星分布。主要树种为: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岭南山竹子、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山蒲桃(Syzygium levinei)、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五月茶、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丛花山矾(Symplocos poilanei)、越南山矾(Symplocos cochinchinensis)、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假玉桂(Celtis timorensis)、白树(Suregada glomerulata)、鹊肾树(Streblus asper)、对叶榕(Ficus hispida)、倒吊笔(Wrightia pubescens)、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等。

不同树种呈斑块状散生,不均匀分布。阳性、抗风性的樟树、海南蒲桃分布在林缘或散生于空旷地,其中樟树数量较多,树冠较大;不太抗风或耐阴的猴耳环、楹树、黄桐、岭南山竹子等树种多生长在林中,夹杂于其它林木生长。鹅掌柴、海南蒲桃、黄桐最为高大,形成该林的天际线。红鳞蒲桃呈片状集聚分布,阴闭度大,下层植物种类较少;湛江最为高大、最具特点的乡土树种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并未见其大树,在林中只寻见中等规格的植株。见血封喉是热带亚热带植物分界性树种[11]。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是国家保护树种,也是一种经济价值潜力巨大的地域性树种,但只在村民的房屋旁有一株胸径18 cm的大树和几株小树。热带平地海岸性特征明显,海南蒲桃、红鳞蒲桃、红树科植物竹节树等生长旺盛,以及热带成分的越南山矾在林中生长。植物区系表现热带和泛热带性,从亚热带到热带过渡的特点。

2.2.2 灌木层

灌木层高度1~3 m,株型矮小且较耐阴。灌木层树种主要由灌木及乔木幼树组成。主要以茜草科、大戟科、番荔枝科及桑科植物为主。九节(Psychotria rubra)、雪下红(Ardisia villosa)、粗叶榕(Ficus hirta)等耐阴植物占绝对优势,其它灌木还有谷木(Memecylon ligustrifolium)、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 oblongifolia)、越南叶下珠(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皂帽花(Dasymaschalon trichophorum)、暗罗(Polyalthia suberosa)、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 zeylanicum)、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山小桔(Glycosmis parviflora)、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香港大沙叶(Pavetta hongkongensis)、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狭叶山黄麻(Trema angustifolia)、广东箣柊(Scolopia saeva)、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琴叶榕(Ficus pandurata)、秤星树(Ilex asprella)、托竹等;一些热带地区多表现为乔木的树种,在此地呈灌木状,如银柴(Aporosa dioica)、簕檔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三桠苦(Etvdia lepta)、土密树(Bridelia tomentosa)、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a)、刺篱木(Flacourtia indica)、密花树(Myrsine seguinii)、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山油柑、广东刺柊(Scolopia saeva)、山苦茶(Mallotus oblongifolius)、银柴(Aporusa dioic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野漆树(Toxicodendron sylvestris)等;乔木幼树较多的为鹅掌柴、猴耳环、铁冬青(lex rotunda)。肖梵天花(Urena lobata)及外来入侵植物马缨丹(Lantana camara)分布在林缘灌木或林窗的空隙处。

nlc202309090429

2.2.3 草本层

草本层主要分布在风水林的外缘及林下,主要为蕨类、多年生草本、季节性草本及乔灌木幼苗组成。草本植物主要有: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假蒟(Piper samemtosum)、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水蔗草(Apluda mutica)等,以局部连续成片分布。其它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苔草草种(Carex spp.)、疏刺茄(Solanum nienkui)、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蕨类植物等分布稀疏。大尾摇(Heliotropium indicum)、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生长在潮湿之地。

2.2.4 层间植物发达

层间植物是指攀援于林中或缠绕在树干上的藤本植物。林中藤本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i)、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占优势,其它攀援藤本有鸡眼藤(Morinda parvifolia)、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山椒子(Uvaria grandiflora)、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reticulatus)、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雀梅藤(Sageretia rhea)、牛筋藤(Malaisia scandens)、酸藤子(Embelia laeta)、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鳝藤(Anodendron affine)、娃兒藤(Tylophora ovata)、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毛相思子(Abrus mollis)、穿鞘菝葜(Smilax perfoliata)、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毛柱铁线莲(Clematis meyeniana var. meyeniana)等;附生的有异叶地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山蒟(Piper hancei)、蔓九节(Lophatherum gracile)、翅茎白粉藤(Cissus hexangularis)等。

该风水林蕴藏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数量最多的为雪下红、五指毛桃、其它还有两面针、猴耳环、铁冬青、大青、决明、五月艾、木鳖子、翅茎白粉藤、苔草、三桠苦、密花树、岗梅、磨盘草、鬼灯笼、山麦冬、葫芦茶、海芋、凤尾蕨、土伏苓等,使之成为天然的中草药库,为周边民众寻医问药提供方便。

2.3 该风水林的生存现状

2.3.1 树林呈现老化现象

树林主要是胸径为30~80 cm的中老年大树。而中等规格(胸径6~15 cm)的青壮年苗较少。优势树种的小苗较少。大树出现了顶端干枯、内膛空洞、树木倒伏。乔木的生长势弱,局部地区灌木和藤本昌盛泛滥,一些古树树干或整株被翅茎白粉藤、异叶地锦、两粤黄檀、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等缠绕或覆盖。

乔木的地面生存空间逐渐被灌木侵占,立体生存空间被藤本缠绕和遮挡。优势树种红鳞蒲桃、樟树、黄桐主要为中树和大树,幼树小树无或极少。可见,若不人为加强扶育或保护,随着演替向前发展,优势树种将逐渐从群落中衰退,被灌木和藤本取代。

2.3.2 人为破坏严重

因风水林只受风俗民约的影响,由村民自发保护。因传统观念改变,受经济利益的驱驶,总有大胆不畏神威之人,肆无忌惮砍伐和破坏风水林,因未纳入政府保护范畴,无法进行处罚警示。实荣村风水林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经济林与野生林争地,砍伐原生林种植桉树、材用竹、牧草、果树等。宅基风水林中原有近0.6 hm2桉树林,2015年强台风后又开垦了1 hm2的桉树地。挖掘野生的大树作为园林苗木出售,谋取暴利,前些年比较畅销的铁冬青、幌伞枫,在林中只见小苗,不见大树。近些年盗挖竹节树、岭南山竹子等。在林中还能看到一些树坑及被挖树的根萌芽。国家保护植物土沉香因处于私人领地的宅基旁而保存下来,其它地方已难寻其踪迹。毁灭性采挖中草药。其次,风水林边缘开拓公路、建造房屋以及搭建临时房屋、圈养牲畜、堆放柴草。墓地风水林的树木每年都会遭到人为砍伐。风水林还被村民当作垃圾堆放地,把一些生活垃圾倾倒入风水林中,使林中孳生蚊虫;风水林既神秘,同时又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风水林土地逐渐被蚕食,群落结构被破坏,树木种类和数量在减少,修复更新能力减弱。

2.3.3 台风摧残影响

雷州半岛每年平均3.4个的台风,雷电较多,对风水林造成,2015年10月4日的超强台风“彩虹”阵风达到17级。台风对树木的摧残极大,大量的树木被吹倒,拦腰折断,树枝劈裂,甚至连根拔起,树冠光秃,一片狼籍。危害最为严重是楹树,楝叶吴茱萸、黄桐等。台风影响加剧了人为破坏,2015年底,有村民在风水林的核心区,清理折断的树木,勾出树头,自西向东又开垦了约1 hm2地块,并种上了桉树小苗。

2.3.4 外来植物入侵

由于树龄老化及大树减少,风水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一些恶性杂草、入侵植物趁虚而入,已偶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林缘、空旷之地的地被逐渐被飞机草、马缨丹等取代。

3 讨论与结论

(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及其它生态公益林造林提供借鉴。土沉香是极具经济价值的树种,岭南山竹子野生果树资源,海南蒲桃、红鳞蒲桃、黄桐、竹节树、鸭脚木是低海拔地区荒山绿化、防风固沙、生态恢复的优良树种。樟树四季常绿、树形优美是中国南方城市应用最多的常绿树种,它也是湛江风水林的优势树种。但樟树在湛江园林应用不多,据说它不适宜湛江的气候,生长势弱,容易滋生病虫害,而放弃推广。湛江绿化的樟树苗木多从外地采购,是种源的差异,还有管养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或许能从湛江风水林中筛选出适宜湛江绿化优良的樟树种群。

nlc202309090429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保护措施。不仅从传统风水学的角度,宣传风水林的作用且不得破坏,更要从科学方面宣传风水林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具有水土保持、抗风减灾,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等,让村民自觉保护和维护风水林。把风水林纳入森林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划定风水林保护红线,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对破坏风水林的行为教育或处罚。

(3)进行人工干涉,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干扰,清除人工种植桉树,补种上层乔木树种或当地乡土树种,对林内的乔木幼苗进行保护。

(4)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杜绝在林内圈养牲畜,搭建禽舍。规范村民习惯,杜绝乱丢乱扔的不良风气,设定垃圾投放区,并进行集中处理。厨房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的废旧物资专门存放进行回收,对回收难度大的“白色垃圾”,则采取焚烧后填埋处理。

参考文献

[1] 庄雪影. 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其保护[J]. 广东林业科技,2012(1):73-76.

[2] 樗里子. 青乌经[M].

[3] 关传友. 中国古代风水林探析[J]. 农业考古,2002(3):239-243.

[4] 廖宇红,陈传国,陈红跃,等. 广州市莲塘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J].生态环境,2008,17(2):812-817.

[5] 曾 聪,李蕾鲜,范航清.广西滨海红鳞蒲桃资源现状与群落特征[J].广西科学,2011,18(3):283-288.

[6] 程 俊,何 防,劉 燕. 岭南村落风水林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2009(6):93-96.

[7] 李萃玲,宋希强. 海南风水林的空间形态与分布[J]. 中国园林,2014(2):87-91.

[8] 曹洪麟,蔡锡安,彭少麟,等.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J]. 热带地理,1999,19(4):312-317.

[9] 罗 旋. 浙江风水林调查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10] 马其侠,王发国,陈炳辉,等. 从见血封喉的分布看广东省热带与亚热带的界线划分[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1):7-12.

[11] 洪三泰. 陈兰彬真迹在实荣[J]. 岭南文吏,2010(2):49-51.

雷州半岛 篇6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保护意义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附件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例如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等。这个概念的界定可以得到中国国内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可以确定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容怀疑的。

1.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中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措施,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见证和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和谐思想及其行为规范,其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帮助我们解决人类的和谐生存、可持续发展和精神走向等问题。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国文化建设更具民族性和大众性,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凝聚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社会文化特色

2.1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红土人文精神特色

雷州半岛过去曾是南蛮之地,是发配充军和封建时期官员贬黜的首选之所,既有土著人、流落于此的中原人,也有福建的移民。文人墨客的到来或经过以及大批中原人的南迁给雷州带来了诸多的中原文化,它与本地的客家文化、闽南文化、中原文化、土著文化的交汇形成了雷州半岛特有的文化风格。又因雷州半岛遍地都是红色土壤,很有地方特色,当地人把出自雷州半岛的文化称之为“红土文化”。因此,流传于雷州半岛的民族传统体育表达了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人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文精神,表现了雷州半岛人胸怀博大、度量如海、热情好客、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2.2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海洋文化特色

雷州半岛地处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我国大陆最南端,南北贯穿厚实的红土,半岛三面临海,如同红色的火龙在海面上腾飞,兼之自然灾害特别多,干旱、雷火、台风、暴风、暴洪、暴雨、海潮、海啸,时有发生,加上人为的祸患,人民灾难深重。由于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雷州半岛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海的怀抱中,耕海为生,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是大气,有海一样的胸怀、度量如海。雷州半岛人是海的儿女的特点:海纳百川有聚集财富、融汇英才之义,又有团结统一之义,体现了雷州历史上陈文玉实现南越雷州的多民族团结的精神。其次是灵气,柔情似水,象征雷州半岛人民与时俱进勇于学习他人之长,敢于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才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发展。第三是霸气,雷州自古以多雷而名,是世界两大雷区之一,雷州是雷祖、雷神、雷王的故里,雷州半岛人自古敬雷、爱雷、祭雷,这使雷州半岛人自小形成像雷一样的霸气,做事刚烈直爽。故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表现以上特点,彰显海洋文化特色。

3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普及

无论是从传媒的报道还是从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来看,对西方现代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关注远远胜过本土民族传统体育。传媒热衷报道的是商业化的竞技体育比赛,学校体育教的主要是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在雷州半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中,虽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材的选编“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但在操作中,仍很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去参加跆拳道、游泳、田径等训练班,却很少听说哪个孩子练习的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青少年喜欢与否,将是某个体育项目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可见,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从学校教育开始就处于下风。

3.2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受到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是雷州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雷州半岛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先进文化内容,是雷州半岛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受“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促使不少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流失和濒临消亡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体育全球化的带动下,现代国际流行体育项目对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巨大的冲击,现代体育方法与手段的广泛普及,使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来强势文化的进入,一些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渐消失。这在青年人中最明显,许多青年人大量地吸收西方的文化,他们喜欢竞技体育,喜欢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场面,却忽视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因此,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变化,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那种服务并依附于农业社会中的生产生活、军事武艺、宗教祭仪的形式与功能特点已不再适应工业文明社会的要求。

3.3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我国虽然于1997年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但至今这一学科体系仍未建立,还没有独立的自成体系教材,许多研究只是着重开发它的竞技性,而忽视了其实用价值的开发,更加忽视了成为文化性的整体性思维,只抓住其中心一点或几点,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也不例外。

3.4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投入资金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

大部分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或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有的更受古老农民意识的影响,怕被人笑话,认为练体育就是出风头,练武术更应该有人带,要避开大众的眼睛等等观念,都深深地影响广大农民朋友,也影响了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管理部门重城市体育轻农村体育,重竞技体育轻大众体育,对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说近几年已加大了资金投入,也相应的建设了一批体育运动场所,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影响到了雷州半岛建设小康体育的难度,也影响了雷州半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4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研究

4.1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根”要立足于农村

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古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农民祖祖辈辈在农村广阔的土地里开荒拓壤、耕渔织牧、生衍繁殖,为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创造出谚语、民谣、民歌、民舞、故事、乡规、族谱、礼俗等等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祖孙经过极其漫长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雷州半岛人祖祖辈辈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在这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红土文化。农村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有催人奋进的自强不息精神,也存在着封建迷信、听天由命观念等落后意识,尽管鱼龙混杂,但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善于挖掘历史,尊重过去,面对未来,创造和熔铸出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新文化。

4.2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要利用当前先进的传媒工具,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是注意紧密结合实际,宣传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功用,并通过评先进、树典型,使人们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同时抢占农村文化市场,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影射、教育农民,使落后的农村风气得到改善,使农民朋友从“黄、赌、毒”的行为中解脱出来,使雷州半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4.3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要改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宪法》和《体育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条件下,强化政府职能对于发展乡镇体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把当地的体育项目纳入到当地政府的体育事业规划中去,并在学校中大力宣传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展一些特色项目,使雷州半岛的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4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要加大经费投入和培养项目骨干

经费困难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各级政府应对此加以重视,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民族体育运动的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强人才建设,培养既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又具有管理等方面知识,精通市场经营之道的综合型体育管理人才,具有生理、生化、心理等方面知识的体育应用人才,具有体育理论和教育理论,熟悉各项民族体育规则和裁判法的体育骨干,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以不同形式加强民族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4.5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要加大对其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外来的体育理论融洽,更要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心思想。在继承和发扬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要进行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通过吸收外来体育文化,改革外来体育使之与雷州半岛实际相结合,实现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相结合,使雷州半岛民族体育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只有创新才能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在创造出一定文化的同时又产生了人类更新更高的需求,这样推进文化不断地创新,为满足人类一种新的需要而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文化的历史发展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上,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面对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要深入进行挖掘利用,就是要创新,如果文化不创新,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再好的文化也会消失。只有通过创新将民间文化资源中的精华挖掘、整理和利用起来,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艺术产品新的内容和形式,发扬光大民间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树立起创新的典范,让它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中“活”起来。

4.6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根”立足于农村,对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影响或改变农民的传统小农意识和封建思想。农村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都会有村民自发的舞狮、舞龙表演,这不但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多与外界社会的交流,又带动了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和娱乐价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场外观赏者也不失为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方式,形成一种自然和谐境界;第三,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链正初步形成:从服装、道具、舞台搭建、表演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族游,这样不仅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享受。同时,也使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经常效益,从而有力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洽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5 结束语

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着雷州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诸多新问题,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失传危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提出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根”要立足于农村、要勇于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等发展策略,共同推动雷州半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海广.传统的回归与守护——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文集(附录七,附件1)[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92.

[2]邓碧泉.人本文化[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3]招岩峰.“中国醒狮之乡”一日游精彩纷呈[N].湛江日报,2006-7-21.

[4]李满青.湛江人龙舞和醒狮入选[N].湛江日报,2006-6-4.

[5]邓碧泉.湛江特色文化村[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6]蔡日锦.400醒狮闹遂城数亿投资引进来[N].南方日报,2004-11-27.

[7]符安平.遂溪醒狮舞出大市场[N].湛江日报,2006-8-2.

[8]李满青,王一鸣.湛江:人龙舞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EB/OL].http:PPxcb.jx828comPnewsP2006-2-16P200621620308.Html,2006-2-16.

雷州半岛 篇7

我们了解一座城市和一个地区, 不是浮光掠影地去看城市的大型建筑, 要更深入一点的, 就是要看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在广东西部雷州半岛一带, “年例”是场大戏, 热闹和隆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春节。异乡游子过年可以不回家, 但“年例”时必须要回家团聚。春节刚过, 各地农村的“年例”陆续展开, 伴着潇潇的春雨, 乡间小道上到处都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阵阵隐约的锣鼓声、鞭炮声, 到处都呈现着热闹与祥和。

与“年例”有关

在雷州半岛一带的年例习俗中, 百鸡宴和过火海是两例经典。

年例即为“年年有例”之义, 粤西地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这里要说的年例习俗主要遍布在粤西岭南。如茂名 (现管辖茂南区, 茂港区, 电白县) , 高州市, 信宜市和化州市和湛江、吴川一带, 和广西桂东南少部分地区, 以雷州半岛为中心。“年例年年有”, 但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却不尽相同, 多集中在农历正月、二月份。一般会持续三天, 第一天叫“起年例”, 第二天叫“正年例”, 最后一天叫“年例尾”。据传年例起源于1400多年前民众对冼夫人的敬重爱戴, 广请冼夫人赴宴庆丰收的“庆典仪式”。到了清代, “年例”就已经是非常主流的节庆了。到现在, “年例”依然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稷, 祈祷风调雨顺, 百业兴旺, 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的内容很丰富, 以游神、贺丁、宴客为主打。“年例”活动往往以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压轴, 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另外还有“吃年例”, 亲戚朋友互相往来, 酒足饭饱之后, 聚集在一块嘘寒问暖、沟通思想。年例已变成粤西人年末的狂欢节。现在粤西地区的城市中, 一般的年例都以吃为主, 唯有农村还保留着更多的习俗, 所以要了解地地道道的年例还是要深入农村。

湛江营仔云峡村祈福百鸡宴

每年春节过后, 有些村庄就开始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百鸡宴是主要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 广东湛江廉江营仔镇一带便开始农村的传统“年例”——“打照”, 其中以“百鸡宴”最具特色。湛江素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届时家家户户都素以名响味佳而饮誉广东的湛江白切鸡摆在首位。天刚亮家家户户就开始杀鸡, 出嫁在外的本村姐妹们当日都要回家, 与长辈、晚辈一起欢聚一堂, 热闹一天。百鸡宴这样的祭祀活动, 一般已成家立室的男丁都要一只大剦鸡摆上台, 中午时分全村所有油光闪亮的上台大剦鸡在祠堂前面广场整整齐齐摆开, 煮好的鸡嘴里都夹上“红包”, 放眼望去, 璀璨一片。村民们在村中祠堂广场前的百鸡宴席前舞龙, 村里还会请来木偶戏班或粤剧戏班助兴。近年来, 百鸡宴祭祀越发的隆重。也有的村庄联合起来一齐搞, 十多条自然村一村接一村, 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百鸡宴旨在祈求先祖保佑全村老少平安, 五谷丰收。

交通可先到湛江市或者廉江市, 两地都用通往营仔镇的汽车, 再从营仔镇坐摩托车或搭车几分钟就可以到云峡村。自驾的朋友可以从湛江向西北方向驱车走G75渝湛高速公路 (全路段收费) , 在安铺收费站下高速, 沿X674继续前行, 沿途经过茅坡水闸、大山、曲龙、草港村、北堤村到达云峡村。全程45公里, 大约4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如果从廉江市坐通往营仔镇的汽车 (30分钟一班) 一个小时可到达营仔镇, 坐几分钟摩托就可以到云峡村。

特别提醒到了营仔镇, 莫要小看这个宁静的港湾, 这里每天的海产量是惊人的, 同时由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比较好, 也没什么污染, 而海产品也比较天然, 白天沿海岸线去观看“红树林”, 日落后沿着围堤看东南亚最大的连片养虾基地之称的“万亩虾塘”的景色, 围内虾塘, 塘外海天一色, 远处渔船晚归, 这情境, 这意境, 诗意一般。如果遇到潮水正好时, 你也许会拍到成群结队赶海归来的人们, 晚霞中的赶海人挑着收获的海产品, 踏着橙红落日而归。作为摄影人的你一定会兴奋得不得了。

过瘾最是过火海

整个雷州半岛盛行年例——过火海, 在乡间你就可以大饱眼福。过火海也称“走火塘”, 是敬拜神灵祭祀活动的一种民间习俗, 惊险神秘、参与者众、场面壮观。它源于先民对火的敬畏, 是原始宗教的一种祈福仪式。同百鸡宴一样, 过火海是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过火海年例以雷州市元宵节期间的白沙镇东岭村和国实村最为抢眼。仪式一般在深夜进行, 但是准备工作一早便开始了, 由村中年青力壮的青年人砍伐木柴拉回村中晾晒, 木柴都要当天砍伐新鲜的, 有的村庄用十吨八吨, 最少的也有三四吨。当天下午就开始先前工作, 请村中族老到祖庙, 告知祖先, 并由村中有名望的人组成祭祀班子祈祷。祈祷完后就开始隆重点火仪式, 木柴陆续堆叠起燃烧。有的村庄在一边燃放烟花、炮竹。这时午夜零点已过, 人们都回家休息, 只有组成的祭祀班子进行三次“巡火”。整个燃烧大约需要四到六小时, 直到木柴快燃烧成红红的炭堆, 这时村民们携老带幼, 纷纷前来观看即将开始的精彩时刻——“过火海”, 这时大概是凌晨4点半左右。“过火海”前又要祈祷一番, 祈祷完后就抬着祖先先过, 随后原定的“过火海”人员, 一个接一个从五六十公分高的熊熊燃烧炭火中走过。每人走三次之后该活动就结束了。白沙镇每年的元宵节均有此项活动, 吸引港澳及珠三角地区影友千里奔驰, 乐此不疲。

每年春节期间, 当长串的灯笼挂满通向乡下的小路, 抑制不住的感动瞬间涌出体腔。一覃乡下米酒, 醉倒风尘仆仆的归乡人。有意追寻中华最民俗摄影题材, 那就别错过了春节的“开春好戏”。

交通从湛江到雷州铁路汽车都很方便。若自驾驱车, 可从湛江市霞山区沿S373直达雷州市, 约63公里。从雷州市可坐汽车或包车前往国实村或东岭村, 两个隔着省道S373南北相望。自驾前往的摄影人们从雷州市向西北方向沿着西湖大道驶进G207国道, 向北再转向省道S373向西南方向行驶, 大约5~6公里在官村处右转, 再3公里到达国实村。去东岭村一般选择从雷州市沿着雷南大道从白沙第二中学处驶入国道G207向南行驶, 从夏井小学处西转, 再沿着乡道行驶5.2公里可达东岭村。

上一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推进施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