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施工

2024-10-11

推进施工(精选11篇)

推进施工 篇1

目前, 我国建筑业建设规模巨大, 2010年底统计, 我国当年的房屋施工面积高达70.1亿m2, 竣工面积高达26亿m2, 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25亿m2, 原材料的消耗也是史无前例。同时, 我国建筑业又是粗放型行业, 每年新建建筑产生建筑垃圾1.3亿吨。推进绿色施工, 对我国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绿色施工导则》, 对绿色施工进行引导, 当前, 我国的绿色施工主要是在施工现场紧紧环绕“四节一环保” (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 而开展的。但是, 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的手工生产, 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施工。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建筑工业化, 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 实现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建筑生产方式, 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 还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的宗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 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 发展施工专业化, 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减少手工劳动和现场湿作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 这是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方向。

针对行业热点,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2011年年会主题是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交流建筑工业化生产、钢结构制作及机械化施工、基础施工等方面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8月30日至9月2日, 由《建筑机械化》杂志社协办的年会暨施工新技术交流会在吉林市召开。施俐副秘书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唐仪清到会祝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副院长刘子金做分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介绍2011年度分会工作情况和下一年度工作设想。

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王甦和天津建工集团副总工叶重农分别主持专家主题报告和会议代表技术交流发言。本届年会优秀论文刊登在《建筑机械化》杂志2011年增刊上, 结合典型工程施工案例, 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7位代表进行了现场技术经验交流:《箱涵全断面双重置换工艺在金山铁路改建工程中的应用》、《大跨度钢结构高空滑移安装施工技术》、《复兴门内4-2#项目大跨度单榀钢桁架整体提升》、《全套管冲抓钻机在卵漂石地层中的施工技术》、《推广内爬塔机保护碧水蓝天》等交流内容反映了我国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会议期间进行了优秀论文评选, 并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

本届年会还特别邀请了4位行业专家作主题报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基达做了题为“建筑业技术新进展与节能减排”专题报告, 介绍了我国建筑业技术新进展与节能减排。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各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李晓明研究员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郭正兴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关键技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建造技术研究与新发展”主题报告, 介绍了日本、美国、欧洲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和我国典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特点及关键技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着广大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张有闻教授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修编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介绍了新旧标准的主要内容变化。以下是部分专家发言摘录。

建筑业技术新进展与节能减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基达

我国建筑业必须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为契机, 加强科技创新, 减少建筑物在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节材并提高结构性能

全面应用高强钢筋、高性能与绿色混凝土等高强高性能材料, 并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目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已颁布实施, 其原则是优先使用400MPa级钢筋, 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用HPB300光圆钢筋取代HPB235光圆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用400MPa、500MPa级钢筋取代335MPa级钢筋, 考虑构造要求后, 平均可减少钢筋用量约为12%~18%。

我国混凝土应提高42.5级以上高强度水泥的用量比例, 研发具有低热、低碱、高流变等特性的新型高性能水泥, 同时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大矿物掺合料, 逐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加强建筑节能, 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目前, 建筑节能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工作, 并推进绿色施工, 实现低碳模式发展。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废弃物, 新建工程的建筑垃圾应低于300t/万m2, 应加强研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绿色化技术, 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施工节水及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 施工节能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 施工节地及土地资源保护技术, 低噪降尘施工技术, 建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节能环保型建筑施工机具开发和应用技术等。

3开展既有建筑改造、提高安全性与使用功能

要重视既有建筑的改造工作, 将建筑业以新建为主, 逐步转向新建与改造并重的发展模式。我国的既有建筑约有430亿m2, 目前对既有建筑的功能提升与改造加固关注还不够, 许多尚未达设计使用年限的既有建筑被简单拆除, 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我们必须从低碳经济要求出发, 通过实施各种改造技术, 提升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加强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 显著延长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 减少大面积的拆除工作, 最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

4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1) 钢筋综合加工与配送技术 改变我国钢筋在施工工地单机加工的落后施工方法, 开发和推广商品钢筋加工配送成套设备, 实现钢筋加工的工厂化、专业化及钢筋配送商品化。可减少施工现场钢筋加工的浪费, 节约钢筋用量5%, 并提高工效、保证质量。

2)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对基础施工机械, 结合新的施工工艺、工法, 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旋挖钻机、地下连续墙施工用液压冲击抓斗、双轮铣槽机等低噪音节能型施工机械。对起重机械, 要开发大吨位、大高度、高速度起重机、升降机, 满足重大工程需求。要重点开发和推广使用具有能量反馈的节能型起重升降设备, 使节能率达到10%~20%。要推广使用起重机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制造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率要达到100%。研发和推广使用成套干混砂浆机械, 从根本上改变现场搅拌砂浆的落后状况, 重点开发砂浆储运、连续搅拌、连续输送、喷射上墙、摊平抹光设备, 实现机械化施工, 节约砂浆20%以上, 并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造价。要大力研发和推广使用钢筋混凝土破碎、分类、回收、再利用成套设备,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并进而变废为宝, 减少对天然砂石等原材料资源的采掘。逐渐实现无脚手架作业, 用附着式动力升降模架和高空作业机械取代脚手架。

3) 房屋建筑预制装配工业化施工技术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 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 在混凝土装配式框架、装配式大板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和工程应用, 但到本世纪初我国已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占绝对主导。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对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预制装配工业化又开始得到重视, 从产业的转型考虑, 要积极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体系, 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

4) 建筑业信息化 目前, 需要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要重点发展以下技术:基于集成化项目交付模式和多维信息模型技术;施工方案模拟技术;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模拟技术;施工现场多源数据的动态采集技术;大型施工机械碰撞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施工时变结构及支撑体系安全监测与分析技术;基于过程和资源优化的虚拟施工技术, 实现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

5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利用, 实现资源节约

日本、美国等国形成了先进有效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体系, 日本将废弃混凝土视为“建筑副产品”, 东京都在1988年对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就已达到了56%。1996年阪神大地震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有1500万吨之多, 大部分应用于震后重建工程。我们对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不应简单填埋处理, 应做好综合利用, 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要树立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观念, 从建筑建造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我国每年拆除的既有建筑4亿m2, 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3亿吨。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可利用程度, 意义重大, 要重点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砌块 (砖) 、再生墙板等产业, 形成布局合理生产基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李晓明

PC工法是将建筑商品化、部品化、构件化分解, 将以现场建造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现场装配组装为主, 通过部品和构件的工业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 彻底改变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现场建造方式。

1980年以后, 美国PC工法得到极大地发展;同时, 由于劳动力的不足, PC工法成为节省劳力、保证工期、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将预制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结合在一起, 大量应用大型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 使PC技术更充分地发挥了其优越性。美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主要强调的是干的节点和快速施工。美国PCI组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PCI的使用手册为第七版, 第八版正在编制之中。

目前日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质量标准很高, 并经历了多次地震考验。日本有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备, 工艺技术先进, 构造设计合理, 部品的集成化程度很高, 施工管理严格, 体现了很高的综合技术水平。日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与美国不同, 其理念是希望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制作成完全等同现浇混凝土的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欧洲具有较长的历史, 在技术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预制技术已形成系统理论, 并符合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要求;其在设计中不考虑地震作用, 强调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的完美结合, 并向模块化发展, 制作的机械化程度高。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 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以全装配混凝土大板建筑体系为代表, 共建造了约700万m2, 在此期间, 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开始建立。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本世纪初,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消亡。近几年, 我国劳动力日益昂贵, 而建筑的工业化是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的最佳途径, 各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重新得到发展。目前, 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正在编制中,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已经发布, 安徽、江苏等10多个省发布了相关地方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有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钢筋浆锚连接技术等,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原理是透过铸造的中空型套筒, 钢筋从两端开口穿入套筒内部, 不需要搭接或融接, 钢筋与套筒间填充高强度微膨胀结构性砂浆, 即完成钢筋续接。多年来, 美国和日本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 包括套筒应力-应变曲线、循环张拉的疲劳试验、钢筋偏位对连接的影响、灌浆受到扰动对连接的影响等等。

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建造技术研究与新发展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郭正兴

近几年, 我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短缺, 人工成本大幅上涨, 国内一些企业探索以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方式, 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建造, 我国万科集团、南京大地建设集团、中南集团、宇辉集团、西伟德混凝土预制 (合肥) 有限公司进行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1) 南京大地建设集团的世构体系 该体系是从法国引进的一种预制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其预制构件包括预制砼柱、预制预应力砼叠合梁板。柱节段处用“X”筋加强, 节点是典型的现浇“湿节点”, 应用对象主要为7层以下的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具有建造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节省材料、构件外观质量好、耐久性好以及减少现场湿作业等优点。

2) 合肥西伟德的双墙拼装结构体系 该体系特点是整体性好、施工快捷, 墙板的外饰面可一次成形, 窗、管线等直接预埋。双墙结构:先在工厂预制单侧墙板, 放置钢筋桁架并浇筑混凝土, 吊运完成预制的单侧墙板A并将单侧墙板A倒扣到另一预制墙板B上, A板的钢筋桁架压入未凝固的B板混凝土内, 养护后在墙板AB内填充发泡保温材料, 最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3) 万科的工业化住宅 2008年以后, 万科集团全面推广工业化住宅, 其特点是引进日本的叠合现浇墙技术, 预制装配内容:外墙贴面砖一体化的PCF叠合剪力墙;预制楼梯;预制阳台和飘窗。PCF叠合剪力墙技术是预制外墙时面砖一次到位, 预制外墙板和现浇剪力墙叠合, 墙内做保温。

4) 中南集团的全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 中南集团与澳大利亚康诺克公司合作, 引进预制混凝土装配技术 (NPC) , 该技术在澳洲已推广应用了近二十年。其主要原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墙,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 通过预埋件、预留插孔灌浆、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等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 形成整体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率达90%。

目前我国预制装配结构相关标准规范滞后, 预制装配结构需要与现有以现浇混凝土为基础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匹配适应。经过国内工程实践与探索, 在当前的国情下, 形成了以下共识:楼梯的预制 (节省大量的人工) 、叠合楼板 (节省大量模板支撑) 、预制阳台板与空调板、外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值得推广;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的竖向钢筋连接与水平拼缝处理是核心问题和难题。

推进施工 篇2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training.mypm.net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项目管理论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项目管理论坛

(2)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training.mypm.net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blog.mypm.net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blog.mypm.net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施工企业进行产品加工的阶段,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综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工程后期管理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并负责保养期的维护,因此形成施工单位的效益和业绩。

这几个阶段的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封闭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系统。对这几个阶段的工作进行高度信息化管理,可以达到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企业扁平化组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动态管理,实现资源共享。bbs.mypm.net

三、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

1、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采用目前流行、成熟的TCP/IP协议作为企业的网络通信协议,整个硬件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专用网(VPN)等技术,同时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

2、企业网站建设建立企业网站,可及时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发布企业有关信息,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使潜在客户和公众可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国内外建筑业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3、建立网络办公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网上协作环境,开发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办公人员以便捷的方式共享办公所需信息以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持,更有效地发挥决策作用。training.mypm.net4、建设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业务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环节,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等。项目管理者联盟

5、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管理功能之一,但由于它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管理,与整个企业层面上的管理概念和范围有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进度计划,网络计划编制,施工平面图,项目成本控制,机具设备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图纸管理,安全管理等。

6、企业应用集成采用相关技术将企业门户系统与内部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企业分布式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系统的信息集成。项目管理培训

四、加强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等。诸多的问题出现后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针对一个企业不可能聘用这么多的人,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劲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谓一石二鸟。

推进施工 篇3

关键词:推进工法;预垒桩;CCP止水桩;JSP低压灌浆地盘改良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63-03

1 工程概况

③由钻探成果报告显示,沿线推管位置地质软弱且土壤含水量高,虽在推进坑、到达坑及直井部分施作预垒桩及高压喷射CCP止水桩、JSP低压灌浆地盘改良,唯沿线RCP推管周围未施作地盘改良,造成推管几何线形(纵向、横向)难以控制,导致RCP管产生水平位置及垂直位置偏移,由目前已完成推进的RCP管节块行进路线推估,推进机头将无法由到达井出坑,故需采取必要的导引措施。

2 偏移原因的探讨

②由于降低土压出土量也出现随之增加的结果,因推管位于土质非常松软处,RCP管偏移现象加剧,且由钻孔编号No.3~4及No.5~6地质剖面示意图得知,右侧松软土层较厚,造成RCP管左右两侧土压不平衡,右侧土压力大于左侧土压力,故RCP管继续往左偏移,期间尝试利用中押及机身修正千斤顶强制增加右偏量,然而土质松软阻力小,相对抑制偏移能量降低,又推管至此,管末端位处大马路,为避免对交通产生重大冲击,不敢贸然采取地盘改良等措施,亦尝试利用中押及中押前端管材增加左偏间隙及机身强制增加右偏量,决定推至对交通冲击较小处再作应变处理,可能土质松软阻力小,相对抑制偏移的能量降低,虽有改善,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时,因剩余的推管节块不多,所以不敢再贸然往前推进,需寻求另一种解决方案。

3 推进偏移修正方法

3.1 地下管线调查

3.2 J.S.P导引桩施工方法

3.3 施工材料

①水须使用清洁淡水,不得含有妨碍水泥凝固、强度及耐久性的油、酸、碱等有机物或其它有害物质,一般都使用自来水。

②水泥须符合ASTM C105的规定。

③硬化剂以水泥浆作硬化剂。

⑤每m3硬化剂配合比如表1所示。

3.4 施工步骤

①钻灌前应确定地下管线及人为障碍物的位置,作业期间现有的管线应予以充分保护,以防止其受损。

②钻孔时若需使用皂土浆,皂土浆须于施工前日泡制。

③钻孔机定位后须以水平器及校正钻杆垂直稳定度。

④先利用钻孔机钻孔,钻杆前端装设有防逆流装置的喷嘴,以旋转法掘削至设计深度处,若有需要时,可将钻孔用水改为用皂土浆钻孔(防止灌浆时束管)。续钻孔至设计深度为止。并校核钻杆尖端入土深度,不得少于设计深度,钻孔时泵浦压力保持在10 kg/cm2以下。

⑤钻孔完成后,将钻杆轴心孔底端部份封闭,搅拌桩施作时,泵浦送水压力调整至180~200 kg/cm2,加压前并应先测试压力是否正常,试压中若无异常变化,则将导向阀开启注入硬化剂进行灌浆。

⑥灌浆时硬化剂由压力泵输送,经压力输浆管及钻杆由喷嘴喷出,在搅拌翼及浆液压力的作用切削土壤后,与土壤强制混合搅拌。

⑦钻杆边灌注硬化剂浆液边回转上升,直至钻杆前端搅拌翼喷嘴到达设计高程。施工中并应有自动控制器,控制钻杆以0.25 cm/s的上升速度。

⑧当钻杆前端喷嘴上升至设计高程后,停止喷射硬化浆液,并边抽出钻杆边用浆液填充所留孔洞。离地面后,则变换开辟喷水洗净钻杆内的浆液,即完成一孔的灌注作业。

⑨灌浆时如发现注入压及注入量有大幅差异,立即停止灌浆,调查其原因并采用适当措施后,始继续施工。

⑩灌浆进行中,严防废浆污染永久性构造物或设备,并准备泵浦抽除废浆,灌浆工作结束后,立即清除一切废物。

3.5 施工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良好的J.S.P施工作业可获得设计的预期值,但若质量无法掌握时则可能适得其反。影响J.S.P施工作业的因素甚多,包括桩处的地层性质、灌浆材料、施工机具、灌浆孔、灌浆量、灌浆压力等于施工中将随时予以注意。除此之外,施工前、中将针对施工环境进行整体性考虑,如:

①为减少对土壤的全面搅动,施工时将视实际状况,在必要时将以隔孔方式进行。

②进行施工时随时派人监视附近环境以及注意施工时是否有异状发生,以免灌浆高压损及建筑物或其它结构物。

③进行J.S.P时将随时注意其它施工活动,避免两者同时进行时对深开挖工程产生危害。

3.6 安全卫生管理

①工地安全卫生。现场施工时,操作人员应随时注意机器及配管设备的检查,预防机器故障或管路破损所造成浆液喷流,破片飞散引起人、物的损伤等,并应配合施灌地点附近地形物,适当地控制施灌压力,防止地面隆起,损害附近结构物等事故。现场作业时保持现场整洁并清除妨碍甲方进行其它工程的废物及器材。

②人员安全卫生。现场施工时,钻杆上升不得超过10 m以上,以免钻机倾倒而造成人员损伤;操作人员随时检查电线电路,以免破损而造人员损伤;操作人员每日下班前,观察工地是否有妨碍观 物品,并且清除;操作人员每人都有劳工保险,必要时投保意外险;施工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

3.7 J.S.P桩

4 监测管理

J.S.P施工前,按各桩位坐标,标定于地面上,J.S.P施作时,按标定位置进行施作,并详细纪录施工情形,施工纪录包括:日期、气候、作业时间、桩位编号、灌浆深度范围、垂直度、浆液配比、灌浆压力、钻杆回转速、钻杆上升速度及其它纪录,如:浆液流失状况、压力变化状况等,并建立∮80 cm高压喷射桩质量查核表。

5 结 语

本推进工程的推进断面经过土质松软地层,且右侧松软土层较厚,造成R.C.P左右两侧土压不平衡,相对抑制右偏移的能量降低,致使推管节块越推越往左面偏移,为制服松软地层及抑制水泥管节块持续左偏行为,经检查结果,加强节块左面的地改方法(即施作J.S.P导引排桩),应为可行方法,然而,事与愿违,为避免机头与J.S.P导引排桩卡住,仍于到达井推进一座补助推进机头与原推进机头接合,配合千斤顶迁引至到达井定位,最终圆满完成此项艰巨工作。

参考文献:

移动模架推进拼装施工工艺 篇4

一、50 m MSS移动模架系统概述

MSS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pport system)是世界桥梁施工的先进工法,施工时无需在桥下设置模板支架,采用支承在桥墩侧向牛腿上的2组钢桁架主梁承重,在上面安装可调式底模和侧模,并配置专用内模,在桥墩上原位制造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的大型桥梁施工机械系统。

二、拼装场地布置

1. 场地平面布置

移动模架拼装场地为47#墩至48#桥台范围场地,以48#桥台背后及坡前平地作为移动模架构件堆放及吊装主要场地。48#桥台背后场地位于南岸高地,先期钻孔桩施工时已经整平夯实,将该场地浇筑15 cm厚C20砼进行硬化,作为模架主梁及导梁的临时存放场地,布置四道砼台座,模架主梁及导梁即可搁置于枕梁上。

场地布置时留置履带吊及汽车吊行走通道及作业空间,高地场地布置一条10 m宽的便道,便道采用C20砼浇筑,浇筑厚度为20 cm。48#桥台下方为通往栈桥的施工便道,可满足吊车作业要求。

2. 拼装场地剖面布置

47#墩柱及48#桥台之间距离为50 m,其间存在高坡,地势高差大,为便于移动模架的拼装,须在山坡上设置三道枕梁,即枕梁A、B、C。枕梁A为3HN500×200H型钢枕梁,施工钢管桩作为其基础,钢管桩之间设置工25的剪刀撑,在枕梁A、B间设工25拉杆,用以抵抗移动模架顶推拼接产生的水平力;枕梁B为1.4×1.2 m的钢筋砼梁;枕梁C为1.2×1.2 m的砼枕梁。另外,首跨砼箱梁的浇筑将利用拼装好的移动模架完成,因此需在48#桥台前方的15 cm处浇筑一道1.4×1.2 m的钢筋砼梁作为移动模架的基础梁。

B枕梁的设计标高较A、C、D梁低1.7 m(小车高度),且在B枕梁施工时于砼梁两侧均预埋钢板,便于后期焊接小车横移装置的支腿。拼装之前在B枕梁、47#墩牛腿上方设置小车,移动模架前导梁与主梁5的拼接在A枕梁的上方完成,其余各主梁及后导梁的拼接均在B枕梁的小车上方完成。小车设置千斤顶液压装置,当每段主梁拼接紧固后,启动液压千斤顶顶升已拼装梁端位于B枕梁的一端,必要时位于47#墩的小车同时顶升,使梁端离开A枕梁顶面,在B枕梁处采用液压千斤顶顶推已移动模架安装梁段前行至适当位置,顺次吊装拼接各段梁体构件,直至完成所有梁段的拼接施工。

三、移动模架推进拼装工艺

第一步吊装牛腿、小车

采用临时固定牛腿所需要的钢丝绳两端各吊挂一个10 T/5 m的手拉链条葫芦起吊,由墩顶人员配合将钢丝绳挂在抗震挡块预留的凹槽内,两个棱角用垫料垫好,尽量保证两边对称。再采用履带吊和葫芦配合将牛腿吊起并将牛腿下节深入预留孔洞,然后穿束精轧螺纹钢,进行张拉。用50 mpa/60 T的空心千斤顶进行精轧螺纹钢的张拉,对称张拉,每根张拉21 mpa/25 T。用一个锚盒和垫板以及一个螺母配合空心千斤顶进行张拉,用来张拉的螺母不要拧的太靠近千斤顶,预留一个活动位置便于张拉完成后螺母的拆除。每次张拉的时候稳住压力,然后进行螺母的拧紧。先张拉牛腿下节的两根,再张拉上节的24根,并且由内向外对称张拉。按顺序张拉两次,确保每根螺纹钢预受力25 T。张拉完成后要观察四个牛腿撑子是否抱紧墩身,没有抱紧的地方要用薄钢板进行填塞。

在B枕梁及47#墩上安装4套推进小车,并在牛腿及B枕梁上涂抹黄油,来回横移几次小车保证小车在牛腿和枕梁上运行正常,为移动模架的推进拼装做好准备。

第二步吊装主梁5

260T履带吊坐于坡脚填平场地将主梁5吊装搁置于枕梁A与枕梁B的小车上;且保证主梁5与前导梁拼接位置在A枕梁中心,便于主梁5与前导梁的拼装。对称拼装主梁5上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

第三步吊装前导梁

将前导梁于坡前空地完成拼接,采用260T履带吊将其整体吊装搁置于47#墩柱牛腿小车与枕梁A上,并在枕梁A处与主梁5完成拼接。

第四步推进拼装主梁4

使用B枕梁上的推进小车平行顶推已安装好的梁段,直至主梁5末端行至枕梁B,260 T履带吊坐于48#桥台高地将主梁4吊装搁置于枕梁B、C上,并在枕梁B上完成与主梁5的拼接。主梁拼接完成后进行对称拼装主梁4上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

第五步推进拼装主梁3、主梁2、主梁1

按同样的步骤推进已拼装好的梁段至B枕梁位置,采用260T履带吊吊装主梁使两节主梁在B枕梁处进行拼装。然后进行相应主梁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的拼装。

第六步移动模架预压

由于系统纵向支撑跨度大,且系统须多次重复使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满足箱梁线形的要求,模架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进行堆载预压及实施监测。压载试验目的有:一是消除系统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实测移动模架各处挠度变形量,与理论值进行对比,为设置施工预拱度提供依据;三是检验模架系统承载情况。为了便于操作,本工程采用砂袋加海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荷载预压。

将移动模架合模,拼装移动模架底板、侧板、肋板、翼缘板的外模板;在枕梁D上主梁1支点位置处设计4个卸载沙盒,将B枕梁位置的小车主顶下落使其不受力,使移动模架受力于47#墩两个牛腿及48#桥台4个卸载沙盒上,进行砂袋和海水的堆载预压。

第七步混凝土浇筑

根据预压结果设置移动模架预拱度并测量放线调整移动模架位置,使移动模架位于现浇梁的位置;进行钢筋绑扎、内模支立、预应力的设置,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第八步拼装后导梁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龄期七天达到,张拉压浆完毕后进行移动模架落模、开模、前行,至主梁1末端落于枕梁B,50 T汽车吊吊装后导梁第一节,于枕梁B处完成与主梁1的拼接;再往前推行至后导梁第一节至枕梁B的位置,进行后导梁第二节的拼装。完成拼装后即可整体前行顺次移孔浇筑后续各跨箱梁砼。

四、结语

移动模架推进拼装工艺在特殊地理条件下与传统的支架拼装和整体吊装施工工艺相比,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场地受限制、平面高差大、整体拼装困难的问题,体现了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摘要:在某些特殊的地形位置,采用支架拼装和整体吊装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本文结合范和港大桥工程,对移动模架的拼装工艺进行了改进,并拓展成为能够在特殊位置直接利用未拼装完成的移动模架进行现浇的推进拼装施工工艺。

关键词:特殊地形,移动模架,拼装工艺

参考文献

[1]周文.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拼装技术[J].桥梁建设,2008(03).

[2]朱树坤.下行式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方法[J].山西建筑,2009(12).

推进施工 篇5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是对影响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确认并加以系统的控制,在监控各种要素当中不能不考虑成本的问题,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论施工企业推进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可通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成本严加管控,与此同时,质量管理成效也能够通过质量成本评估结果体现出来。基于此,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科目策划、指标计划、成本分析评价等方面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质量成本,同时依据财务审计综合评定并逐步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以故障、事故为主线综合分析质量成本,使所有参建人员对质量成本控制有客观的认知,从而支持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关注质量成本项目的策划及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质量成本涵盖了施工方为提高工程质量实际支出的费用、所承担的损失以及实际支出的“隐含成本”,这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管理者而言,要逐一识别每一项“隐含成本”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实际工作中也不必全面分析质量成本数据,只需具体分析亟待改进的项目和改进效果明显的项目,抓住管理的重点。对于隐含质量成本的统计方式和统计范围,需兼顾当前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综合分析质量管理信息,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式,综合评定产品形成的全过程,科学规划质量成本统计范围,确定合宜的统计办法,针对质量成本、施工计划、安全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全面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成效。

推进施工 篇6

关键词: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企业文化;促进作用

党组织是我国所特有的旗帜鲜明的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更是最为贴近群众与员工的组织,是联系群众与我党最为直接的重要纽带。要想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打造更具自身特色的健康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单位的党组织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不断的加强单位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更为有力的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然成为各单位、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务研究工作者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

公路施工单位的党组织建设在整个公路施工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深入的探寻公路施工单位的党组织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能更好的为后续探讨打下基础。

(一)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能更为积极的倡导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封闭的,而应与整个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中,其核心层面的重点建设更是应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众多政治因素,特别是像公路施工单位这种直接关乎民生以及国家发展的重点单位,更应将我党所重点要求的优秀且先进的价值观融入自身企业的精神、理念及宗旨上,从而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对于企业文化凝聚力的促进作用。首先,应着力发挥党组织自身所先天具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并且结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内教育工作,通过与时俱进的党员教育,率先激发企业内部优秀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的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能更为坚强的引导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

企业文化中有着诸多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行为文化。党组织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文化中行为文化的最为坚强的引导者。首先,针对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而言,先行的应是领导,通过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作用,着力打造高效,科学的领导团队,通过团队引领企业的发展,更为科学健康的塑造,维护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通过专业领导团队的示范与表率作用,才能真正的推动实际工作中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与管理理念,最终推动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文化更为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能更为严格的监督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与运转的基础,包括具有本单位与企业特点与特色的规范、行为标准等。公路施工单位的党组织能更为严格的对本单位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进行监督与促进。首先,在我国的国情现状下,一个单位或者企业,尤其是像公路施工单位这样的国有企业而言,党组织能最大限度的为单位的制度建立提供更为符合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与灵魂。不管是何种的单位,都应将自身的制度文化沿袭我党始终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着理论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的方向。

二、发挥党组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作用的对策

党组织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更是发挥着巨大的引领、监督等作用,在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角色与巨大作用的基础上,如何真正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已然成为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公路施工单位运营中需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公路施工单位的运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各个部门与人员的配合与合作。而在单位的整体运营过程中,需要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第一,应在充分学习与理解上级党组织的思想与要求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梳理清晰自身党组织与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关系,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确定每个人员的分工,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第二,在单位的一些重大决策及其它决策制定的时候,更应始终坚持党内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组织积极的参加单位的重大决策,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终力促单位或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符合国家、党的政策与方向,实现最终健康,长久健康的发展。

(二)公路施工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着力发挥党组织的导向作用

思想的导向对于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员工状态、自身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公路施工单位这样的国有企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应沿袭我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更好的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公路施工单位党组织应着力发挥自身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保障作用

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人力资源管理 篇7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

1.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以来, 施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普通型员工相对富余, 高素质的人才匮乏, 加上人才流失, 使得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2.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施工企业管理者大多是技术专家, 重技术、轻管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导致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经常没有发展的空间, 而那些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却占据着管理岗位。

3. 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 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 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得不到回报, 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又要投入非常高的成本。

二、人力资源危机成因分析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应当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 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企业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得到了成长, 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 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

由于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 一方面, 富余人员较多, 劳动生产率较低, 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 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

3. 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激励认识上存在误区, 注重人力资源职位的提升, 忽视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发挥。

4. 沿袭旧有的分配制度。

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不能得到合理的激励, 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 人力资源培训落后。

在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上, 很多国有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增量资源, 不舍得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加大投入。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使之发挥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入世”之后,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的竞争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作为现代施工企业, 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分布等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收集和整理,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 确定出待开发、培养的以及急需引进的人才, 并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标准体系, 注意及时收集对分散于各工程项目部人员的评价信息, 建立起流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网络,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企业选择、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2. 建立高效多元的人才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 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 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具体可采取参与激励、关心激励、认同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更多参与企业管理, 使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 从而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其次, 应借鉴国外先进激励模式, 制定具有长期性的激励机制。企业若想得到稳步发展, 就必然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长期激励机制。目前, 许多施工企业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 这也应成为进行长期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施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 通过加强对员工的长期激励, 可以刺激员工的长期行为, 减少离职率, 从而稳定人才队伍。

3.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对员工的管理主要强调控制和服从。加强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应当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中心, 加强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 把做好“人”的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

4. 加强培训工作, 提高岗位技术技能。

实施人员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组织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这项工作上,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对工作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和训练工作。主要培训形式有入场教育、在岗培训、待岗培训、转岗培训、上岗证书培训等。通过有效的培训既可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 也可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使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 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5.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实行优胜劣汰。

劳动合同是员工与企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书, 是维系个人与组织关系的纽带。只有通过对劳动合同的管理, 才能使“人员能进能出”这一用工政策落到实处, 才能在现有国家政策条件下建立一种较为有效的“退出”机制。

6. 充分发挥工资杠杆作用。

工资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是稳定员工队伍的主要方法。如何使工资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通过工资杠杆, 促进广大员工学习技术、增长才干、努力工作, 在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员工收入水平, 这是企业工资改革工作的重点。从而真正打破“大锅饭”现象, 既稳定了队伍, 又促进了企业发展。

7.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 搭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

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是使企业人才实现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能够做到人尽其才, 而且可防止人才“部门所有”。加强对人力资源调配工作的管理, 实行“双向选择”上岗机制, 通过“空岗发布, 竞争上岗”程序, 打破以往“工作靠安排”的思想观念, 改变计划经济下“安排工作”的传统做法, 使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8. 通过契约形式, 加强对待岗人员的管理, 使其成为企业储备力量。

企业内部待岗人员数量比重过高是目前施工企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对这部分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 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点。为了克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两不管”现象, 针对一些员工不愿意回企业参加竞争上岗的倾向, 可实行“待岗人员协议”的办法, 企业作为一方, 待岗员工作为另一方, 就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 用书面形式明确地界定下来, 明确规定待岗人员在待岗期间向企业交纳的各项费用及交纳时间, 规定待岗人员在协保期间, 如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承任, 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企业有权将其除名及解除劳务合同等。通过双方自愿签订协议办法, 对员工进行约束, 使企业的不利因素尽量减少, 一旦发生纠纷, 有双方签字认可的文字契约, 可以帮助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另外, 还可以利用这一方法使企业待岗人员成为后备资源,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时能够尽快地组织起项目管理班子, 使队伍组建渠道畅通。同时, 这样还可以激励在岗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 更加努力工作。

9.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加强对农村劳务队的评价和选择工作。

面向社会使用劳务, 劳务队的选择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制度, 实行“分包方评价”程序, 加强对劳务分包队伍的考核和选择, 对每一个进场的劳务队, 都从技术工人力量、信誉度、从事过的施工工程、工作业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 并做出评价。队伍进场要签订分包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并对劳务队伍资质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通过双方磨合, 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有关台账, 掌握人员情况, 使分包队伍管理纳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推进施工 篇8

一、隧道盾构推进段施工

隧道盾构法是暗挖施工的一种形式, 主要是利用机械进行施工。利用盾构机械在地表下面进行挖掘, 运用盾构外壳和管片对隧道的四周进行支撑, 防止围岩的坍塌。在盾构机工作的同时, 还会有切削装置进行配合工作, 利于盾构机的挖掘, 并且利用机械设备把土输送出去。盾构法能够使隧道的埋深小于或者等于隧道的直径, 使隧道的修筑面临最小的地表沉降。盾构法的突出优势就是对城市的交通会造成大的影响, 并且无污染。

二、隧道盾构施工对策分析

1. 隧道施工现场制度管理和规范

建立安全施工保障体系, 将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隧道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岗位之前, 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熟悉隧道施工的关键点和安全点。同时还要掌握所负责的工程段所有工作, 并熟悉各项操作过程,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任何一项工程建设中, “安全第一, 质量保证”是不可丢失的原则。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认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是施工安全的前提, 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就要从施工技术、现场施工、工程试验等环节进行入手。隧道施工有很多的隐蔽性危险因素, 而且隧道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的隐蔽性工程。如果没有进行质量控制, 当发现问题时, 想要对其进行整改, 困难将非常的大。仅依靠雷达检测、声波检测等检测手段, 是无法完成隧道施工的。所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控制。并进行适时地工程检测, 保证工程质量。在某项工序完成后进行检验测定,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建设, 提醒工作人员安全操作。隧道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配置各种保护用品, 防止疲劳作业、在施工现场设置照明、警告、看守等人员。

在隧道施工现场建立消防设置。隧道施工建设中, 设置消防机构。配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 对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大力宣传消防知识, 掌握消防措施。施工现场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安全标志等符合国家要求, 定期进行检查。隧道施工现场的消防栓等消防器材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并进行定期的更新。盾构通过泥水加压平衡模式可以有效的稳定开挖面地层, 且通过泥水形成的屏壁有效的防止涌水。并通过同步注浆可以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且能避免发生管片渗漏, 从而能够保证地面环境、地面建筑物不受隧道施工的影响。盾构使用的主轴承密封油脂、盾尾密封油脂、泥水添加剂均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无毒性, 属于绿色环保材料, 其环保性能完全符合欧洲标准。

2. 加强隧道盾构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目前, 国内运用盾构法来设计隧道施工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且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 理论经验和技术方法也逐渐的成熟。但是对于区间隧道的扩挖技术依旧是盲区, 需要进一步提高进步。应该从实际问题中, 注意修建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复杂变化和调整形态, 充分考虑到围岩在修建中的内部结构变化和隧道的结构承载。

主要的难点有泥水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机在砂卵地层如场地条件均可采用。泥水、土压平衡两种类型的盾构机在成都地质情况下施工的共同难点:在掘进过程中, 砂卵石地层对刀盘、刀具、渣土输送系统等部位磨损严重, 造成换刀频率较高约150 m需换刀一次, 渣土输送系统需得到及时的修复;地下水位高、掌子面不稳定, 清仓比较困难, 换刀时停机处易出现坍塌现象;须在降水条件下换刀, 在建线路的位置换刀地点难以选择;因地层局部为砂卵石土夹砂透镜体, 土压平衡盾构在通过时刀盘前极易出现固结泥饼现象, 开仓处理时易引起地面安全风险;地面沉降槽虽较窄, 但沉降量和沉降速率难以控制。

具体的操作是盾构机制约卵石排出有两个主要的约束条件: (1) 刀盘的开口尺寸; (2) 螺旋输送机通过的最大卵石粒径的能力。其中基本的约束条件是螺旋输送机的通过能力, 刀盘的开口尺寸受螺旋输送机能通过能力制约。为确保卵石不堵塞或卡死螺旋输送机,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大轮廓直径、牙高值和螺距的螺旋输送机, 使其具有通过的较大直径卵石的能力。同时刀盘的开口尺寸要小于螺旋输送机能通过的最大卵石的尺寸, 确保进入土仓中的渣土能够顺利排出, 不至于堵塞螺旋输送机。

针对地层水压高和水量大的特点, 为防止喷涌和水压击穿盾尾密封, 在盾构机的结构上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首先, 提高盾构机防水密封性, 盾尾密封选用三排钢丝止水密封刷, 其间充注密封脂, 铰接密封采用唇形橡胶密封, 主轴承外密封采用三重唇形橡胶密封, 其间充注常消耗式润滑脂, 为提高可靠性的同时, 采用HBW密封脂;其次, 采用具有防喷涌功能的可控两级螺旋输送机出渣系统, 并结合适当的渣土改良。

3. 加强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 我国隧道施工管理工作还没有做到精细化水平。其中技术管理、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施工设计和现场施工完全是两个概念。为了对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消除, 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应将隧道施工工作进行精细化, 加强对隧道施工技术的管理, 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 加强现场作业指导。

当前的隧道工程建设中, 还有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技术提升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通过施工技术管理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思想相对的落后。有的人员认为自己是一个技术人员, 不需要懂管理的事情, 而且自己也不从事管理工作。在隧道施工中, 从事技术施工的每一位人员都需要懂技术、懂管理, 认识到对技术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隧道施工的技术人员才会在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术, 实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 进而提升隧道施工的整体水平。

当然, 还需要具有超前的技术管理意识。隧道施工的工序复杂, 而且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 可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技术难点等。所以提前做好问题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及时的发展问题, 解决问题, 才可以避免在施工中遇到问题的仓促处理。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要保证符合相关的规定。对于每一项施工技术都需要紧盯, 盯细节、盯问题、盯过程等。

三、结语

隧道盾构推进施工在地下空间建设时有着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城市地铁建设。可以确保地面不受影响, 交通正常运行, 管线正常使用, 并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了隧道的施工。盾构推进施工在隧道施工中是一项综合技术的应用, 包括盾构机械技术、隧道测量技术、地下防水技术、施工安全等。通过近年来的摸索和实践, 盾构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确保了施工安全。

摘要:目前, 城市隧道施工采用的大多是盾构推进技术, 但是此技术在隧道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因此, 针对性的讨论城市隧道盾构、推进段施工的难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章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

关键词:隧道,盾构推进,施工

参考文献

[1]孔凡强.长距离小半径曲线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1.

[2]王海平, 范新健, 张庆贺, 张建政.盾构穿越铁路股道的施工风险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8 (06) .

在工程施工中推进可持续发展 篇9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密切, 并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建筑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 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 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 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在工程施工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也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生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 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 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 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 据有关方面统计, 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 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 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 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 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通常我们重视的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 如如何选择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场址;如何进行场地规划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因素都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且可带来显著的实施效果。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施工阶段是我们应重视的一个阶段。因为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 建造清除和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 如野生植物和动物、天然排水系统以及其他自然特征等, 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较大比重。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另外, 尽管一些再生的、重复利用的、重新整修的材料足以满足使用要求, 但现在的施工项目大多数仍需要使用新的原始材料。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 同时, 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这种施工方法对于在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一些可持续技术应用效果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工程施工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可持续的建筑业的重要体现,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 可持续发展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 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 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工程建设中,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 没有尘土飞扬, 没有噪声扰民, 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 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 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 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 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 实施绿色施工, 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

3 推进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标准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发展势头良好。

《绿色施工导则》的出台仅仅是一个开端, 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 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 比如能耗指标。因此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 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 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 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 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另一方面要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 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 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3.2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

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 逐步建立激励政策, 以示范工程为平台, 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 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 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 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 强化激励作用, 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3 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

传活动, 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 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 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 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 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3.4 积极发挥建筑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实施绿色施工, 政府的导向作用固然不可或缺, 但是关键还在于建筑业企业。

企业才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要依靠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企业, 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 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例如绿色施工方案的合理优化, 绿色施工的评价管理以及各项技术控制措施等等, 都需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 不断创新和丰富, 积累技术和经验。建筑业企业要着力于积极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研发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实力。

4 结束语

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 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 应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 总结经验, 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在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共同努力, 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届时, 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真正体现绿色施工的要求和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

摘要: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 另一方面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环境下,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实践应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工程施工,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火炎.熊君放.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J]建设科技2007 (21) .

推进施工 篇10

为了适应西二线管道工程业主和监理管理模式,项目部按照整个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将西二线3A标段项目部设置在奎屯,对应EPC项目部各部门设置工程技术、采办、经营、QHSE、财务、文控、征地、办公室等岗位的管理人员,施工投入焊接机组4个,补口机组1个,运输机组1个,土建综合机组3个,参战人员305人,施工设备120台套,施工机组配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岗位的管理工作。

项目部作为联系业主、监理各专业部门的管理单位,在管理上服从项目分部经理的指挥,管理内容对应EPC总部的要求,在施工现场行使管理职能,控制现场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内容,承担大量的内外协调和调动等任务。各类资料报审,征地协调,资金落实在客观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作为服务于基层的项目部,施工中能否起到桥梁作用,与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对施工现场有效控制和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管理体系对专业设置和人员素质的要求

1.1 项目管理专业岗位设置

本着服务机组施工,指导机组施工的项目管理宗旨,项目部设置线路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各1名,对应各专业进行施工管理,针对征地工作的特殊性,设置协调副经理1名,奎屯、沙湾、石河子3个直辖县市区域各设协调员,全面负责土地补偿测算与补偿合同谈判等工作。同时按照EPC总部要求配置了专职工程师及数字化管理人员,在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按施工工序,采集相关的基础数据并将数据按一定标准记录格式输入计算机,建立一个管道安装敷设后的数据库系统,记录管道的测量、地貌特征、管沟开挖、地质特性、管道焊接、管沟回填等数据,以及相关施工图片与影像资料等。

1.2 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为了实现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对现场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参与现场管理的项目部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管道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二是熟知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规范;三是掌握项目管理体系的各类程序文件和规定;四是具备较好的综合协调能力,融入集体,才能相互合作形成动力;五是必须具备公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个人素质。

2施工中充分发挥协调工作的具体做法

协调是组织成员的决策趋于一致的重要功能与措施。这种协调可以是程序性的协调,也可以是业务性的协调。程序性的协调是组织本身的规定,也就是规定成员的决策行为和相互关系,并通过构造出的权利关系链条,规定了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决策活动范围。而业务性协调则规定了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

职责和规章是把组织中成员的决策范围加以确定以保证决策一致性的组织措施。他把协调功能加以固定化和制度化,从而用行政手段迫使个人遵守集体及上级所作出的决定。西二线3A标段在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2.1 提供有效管理文件支持与工作标准

合同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约束合同各方行为的法定文件,针对西二线工程建设中签订合同较晚的情况,在不具备签订合同条件下,通过制定类似合同的界面协议,与分包商制定临时分包协议,为工程建设提供法定文件的支持;将项目部各部门规章制度与工作内容汇编成册,制定了《项目协调手册》,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量化部门之间的协作界面,为施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工作标准和依据。

2.2 抓好开工前现场管理准备工作

为使施工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工程开工前,首先确保设计图纸完整齐全到位,图纸会审时结合吸收机组技术人员的建议,将施工中的难点与表述不清晰的部分提出来,现场进行答疑与解决;二是各类设备、材料完全落实并到位;三是各专业的工作计划必须要达到有机的结合,主体施工时明确各留头点的位置和要求,确保为后续专业和工序提供准确的时间节点;四是各施工机组和分包商单位详细落实施工设备和足够的人力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制度;五是尽可能减少施工机组,能够归并的尽可能归并到一起,减少机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组施工地段的穿越、阀室安装、后续连头等作业统一由主体施工机组承担;六是对分包单位的能力进行认真评估,不具备能力的单位要坚决退出或减少工程量,施工任务分配时分成若干工程段,完成一段再分配另一段,坚决避免跑马占山的作风影响主体机组的连续施工。

2.3 完善管理层及专业层界面

在西二线施工过程中,管线施工与站场施工专业队伍较多,土方、防腐、石方爆破、无损检测等参加队伍较多。由于工期比较紧,虽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了预定任务,也曾一度出现过界面不明确的现象。为消除这种局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调整施工工期,我们清晰认识到,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影响,在设计未全部完成、设备材料未到位的情况下,把能够完成的工程量提前完成;二是随机调整本专业的网络工作计划,尽可能减少施工中交叉作业相互影响,避免产生的大量的协调工作,影响总工期的实现;三是针对个别分包商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不足,选拨优秀分包商,落实经济责任制,细化量化作业面,减少各专业施工界面,作业面之间完善交接手续。

2.4 完成项目管理体系运转机制

项目部编制《质量保证体系》、《创优质工程计划》和HSE两书一表,该体系覆盖了西二线3A标段管道工程的各项专业和作业内容,为现场提供指导依据。组织HSE管理宣贯和培训工作,提供HSE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狠抓施工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加强风险识别与控制,落实应急救援预案;通过以上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实现了协调统一,各负其责,体系运行正常有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保证作用,为建设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 建立有效征地协调机制

征地协调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是长输管道施工的龙头,做好征地协调工作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征地协调,焊接下沟各工序的交叉作业,又是工程中协调量最大的一项工作。西二线3A标段施工地处戈壁、农田林带,交叉分布,对施工单位而言,临时征地是征地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施工中本着依法办理原则;依靠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原则;节约用地原则统筹考虑突出重点的对永久性征地和临时使用进行征收使用,对于作业带比较平缓的地带可不进行扫线作业,直接进行管道组焊和管沟开挖、回填作业。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发生超占地现象,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和引起当地群众纠纷,阻挠施工进行。需要筛细土回填时合理划分段落,尽量减少取土点并有效控制扬尘,保持施工环境安全环保。严格控制进场临时道路的间距,避免乱碾乱压,尽量减少对土地原表层硬壳的破坏,施工弃土弃渣妥善堆放,并按照相关规定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科学客观的处理方案处理好弃渣。为了更好地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选当地有影响的分包商,利用分包商的地域优势,将征地协调工作作为分包商的一项工作内容,减少阻工现象,提高工程进度,通过节约成本创造效益,实现共赢。

2.6 对施工现场机组及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奖惩

绩效考核是统一组织价值观的有效手段。通过考核可以将组织的正确理念和世界观制度化、具体化,引导团队的价值倾向,在组织总体的目标之下,每个阶段都有基本的经营方针、目标以及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唯有贯彻落实到每一部门每一员工,才能使行为与目标严格的统一起来。考核作为这样一个载体,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层层传递,保证了施工管理至上而下有效完成任务。

作为项目管理体系运转机制核心的项目部,除了坚决贯彻EPC、业主、监理指令和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标准及程序文件行事外,更重要的是及时解决现场发生的一系列影响进度、质量和安全的问题。为激励施工机组积极能动的进行施工生产活动,项目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制度,内容涉及经营、质量、安全、进度等内容。例如:将施工按照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制定了详细的奖惩细则,一改以往含糊笼统的奖罚概念,将每一项奖惩制度细化到具体岗位,如“布管作业时,如果布管时,吊管机通过架空电线下方,必须有人指挥”。现场如果发现没有人指挥,吊管机就直接通过的,定性为机械手违章作业。按照安全经济责任制中“HSE奖惩细则”,对吊管机的操作手处以一定金额的经济处罚,以示惩戒。通过对各项工作绩效考核,对责任心强、工作成效好的员工、机组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惩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西二线3A标段管道工程建设中,通过最大限度发挥项目部的协调作用,实现了对现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了西二线3A标段项目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原则,为今后项目施工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摘要:随着国际通行的EPC管理模式在长输管道施工中的应用,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针对施工方如何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达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确保西二线3A标段项目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模式,管道工程

参考文献

[1]许庆瑞.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推进施工 篇11

1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联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 是对影响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确认并加以系统的控制, 在监控各种要素当中不能不考虑成本的问题, 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及运作效果有密切的关联。可通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成本严加管控, 与此同时, 质量管理成效也能够通过质量成本评估结果体现出来。基于此,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科目策划、指标计划、成本分析评价等方面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质量成本, 同时依据财务审计综合评定并逐步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以故障、事故为主线综合分析质量成本, 使所有参建人员对质量成本控制有客观的认知, 从而支持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2 推进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

2.1 关注质量成本项目的策划及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

质量成本涵盖了施工方为提高工程质量实际支出的费用、所承担的损失以及实际支出的“隐含成本”, 这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管理者而言, 要逐一识别每一项“隐含成本”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实际工作中也不必全面分析质量成本数据, 只需具体分析亟待改进的项目和改进效果明显的项目, 抓住管理的重点。对于隐含质量成本的统计方式和统计范围, 需兼顾当前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综合分析质量管理信息, 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式, 综合评定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科学规划质量成本统计范围, 确定合宜的统计办法, 针对质量成本、施工计划、安全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 全面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成效。

2.2 设定成本改进的科目。

施工企业过去一般使用传统的质量指标, 如返工率、事故损失等, 而传统的质量指标只能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了解质量管理水平, 而不能以经济的视角对质量改进情况进行评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后, 应该将质量指标和质量成本指标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评价, 厘清二者的关系, 参考这两项指标的分析结果设定一个亟需改进的科目做进一步探析。

2.3 确定质量成本指标的步骤。

(1) 参考传统质量信息和成本质量成本信息分析结果编写年度质量改进方案。 (2) 以质量改进方案为依据, 设定关键的改进科目, 并落实相关负责人。 (3) 科目负责人对其所辖科目改进成本、鉴定成本及相关收益进行事前预测。 (4) 参考质量信息分析结果, 以科目预测指标为依据依此类推质量成本指标。 (5) 根据质量成本管理进度实时关注科目改进情况。 (6) 以质量成本数据系统为基准对质量改进科目进行综合评定, 针对其中的问题或弊端适时调整改进策略。

3 建立完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评价标准

首先, 应对质量损失成本评价和传统的质量指标进行双重分析与评价。全面搜集质量成本信息, 对工程质量作出中肯的评价, 依据质量评定结果调整质量控制方案, 以提高工程质量, 顺利达成质量成本管理目标。施工企业通常使用返工率、质量缺陷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而不能以经济的视角发现当前质量成本控制指标下额外的质量损失, 也无法确定改进方案究竟能使企业的利润空间拓展到何种程度。而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质量成本数据来逐一攻克, 而且通过传统质量指标结合质量成本的双重评价, 更能确保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双重质量评价对于成本质量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综合分析质量成本数据和质量信息之后, 能适时掌握传统质量指标改善情况, 也能准确获知质量损失的具体数值, 同时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质量, 确定施工阶段故障多发的关键环节。 (2) 通过返工率、维修成本损失率趋势图, 将两者的评定结果作对比分析, 确保单一指标评价不偏离质量信息。 (3) 以同比或环比的方式分析同类产品费用, 对过程的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4 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财务审核方法对质量成本管理实施审核

为确保质量成本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工程质量, 提高质量成本管理成效, 要定期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一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审流程, 以规范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审核方式、审核程序、审核的内容、周期以及配套的激励制度;二是依据财务审计办法全面审核质量成本数据, 审查“隐含成本”的数量统计是否客观真实, 统计方式是否符合审核规范;质量成本是否与实际发生费用相符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对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成效。

5 创造推行质量管理成本体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要全面落实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除了施工单位管理阶层的持续推进以外, 更需要所有参建人员 (包括决策部门、施工部门和管理部门) 的广泛参与。所有参建人员应该立足本职, 熟悉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通过数据预测及评价自己的工作质量。推行全员参与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质量成本与经营数据直接的关联关系, 让决策层确定经营指标以及进行经营管理评价时, 及时正确运用质量成本数据;二是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考核制度, 通过质量成本预测各职能部门指标, 评价各职能部门质量成本控制情况;三是通过质量成本评价施工企业内质量改进课题情况,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激发员工的改善热情。

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从而达到控制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 施工企业在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时, 不仅要注意与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整合, 还应注意与其它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确保建立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真正融入到施工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 才能确保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摘要:构建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施工单位提高工程质量、进一步拓展获利空间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联性、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以及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审核办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旨在加深建筑行业对成本管理体系的认识, 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高胜, 刘凤琴.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6) .

[2]刘学双, 韩培清, 田旭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11) .

【推进施工】推荐阅读:

推进措施07-14

三推进05-25

激光推进06-04

推进速度06-22

进程推进06-24

幼儿推进07-01

同步推进07-07

依法推进07-12

推进民主07-12

生产推进07-30

上一篇:雷州半岛下一篇:X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