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打击乐教学

2024-09-16

幼儿打击乐教学(共12篇)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1

摘要:幼儿打击乐指的是幼儿使用一些简单、适用的打击乐器,跟着音乐的节拍进行齐奏、歌唱抑或者为音乐游戏伴奏。幼儿自打进入幼儿园以后就能够学习伴着音乐来敲打乐器了,因此,从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如大鼓、碰铃、串铃、锣等来研究打击乐的教学法很有必要。

关键词:打击乐,声音,节奏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对声音以及幅度较大的动作非常感兴趣。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婴儿无论抓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敲敲打打,一旦敲打之后发出了平时难得听到的声音,他们就会觉得十分新奇。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则能打出简单的节奏,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接触并学习打击乐器了。

一、打击乐的内涵

顾名思义,打击乐是一种主要通过击打方式来演奏的器乐形式,由于其华丽多变的音效以及充满生机的演奏形式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打击乐有着培养乐感、激发创造潜能以及提高协作能力等作用。实际上,打击乐极强的渲染力离不开演奏者共同的合作,为了完成演奏,演奏者必须全神贯注地跟随着音乐,时刻注视指挥的动作,需要演奏时就卖力展示,需要休止时就仔细聆听,这无疑能够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

二、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大鼓,发出的声音较为沉闷,但如果用力击打的话能够通过共鸣产生强烈的声音,是最能突出强拍的打击乐器之一。击鼓的时候,如果手臂僵硬,那么鼓声听起来会特别死板,但如果手臂灵活,那么鼓声听起来则会富有弹性。串铃,是多个连在一起的小铃,一般都是圆形的,演奏者可以手持串铃随着音乐晃动,并根据音阶的变化改变晃动的力度。双响梆子,一手持小棒一手持梆子,根据音乐的变化选择敲打的速度与力度。如果敲打的速度快,那么声音将会非常清脆,当然这也需要演奏者手眼协调、腕关节灵活。双向梆子的声音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马蹄声较为相似,能够为富有草原气息的音乐增添别样色彩。近年来,不少幼儿园还增加了三弦琴与小钢片琴等打击乐器。上述这些乐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音高的认知,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购置乐器的时候必须检验音准,以保证其发声效果。当乐曲节奏发生变化的时候,打击乐器的打击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从而保证乐曲的生动性与连贯性。总而言之,想要保证乐曲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它的曲谱特点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根据音阶变化随时调整打击方法。

三、打击乐的教学步骤与方法

幼儿园小班学生可以学习打击乐,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合奏,等到升入中班和大班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演奏更加复杂一些的打击乐器,并逐渐独立演奏。打击乐教学步骤与方法如下:

1.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教师每次只向学生介绍一种乐器,让他们了解这种乐器能够发出哪些声音以及应该怎样使用该乐器。

2.熟悉音乐

由于打击乐器都是配合乐曲的,所以,教师在介绍了乐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之后,就应该让孩子们熟悉音乐。只有熟悉了音乐,他们才能感受到应该如何把握节奏以及打击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带着孩子们随着音乐拍手,让他们记住哪里需要打击乐配合。教师应尽量安排小班幼儿合奏,为他们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串铃和小鼓等都可以。

3.空手练习

至于中班和大班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稍微复杂一点的乐曲,也可以让他们轮流打击不同的乐器。由于这种演奏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之前,可以让孩子们空手练习,这样可以避免新奇的乐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轮流学习不同的打击方法,之后所有小组再集中在一起演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给孩子们稍多一些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反复示范应该如何正确击打乐器,以保持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

4.随音乐打击乐器

完成了空手练习之后,就可以让幼儿随着音乐打击乐器了。教师可以安排打击相同乐器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并让他们轮流击打不同的乐器。有些幼儿胆子比较小,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当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在他们有错误的时候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幼儿的打击乐教育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推敲作品的处理方式以及乐器的打击方法,以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加入了研究打击乐教学的行列,教育各界对幼儿打击乐教育的重要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我国的幼儿打击乐教育质量一定会持续改善。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2

一、在打击乐教学中首先帮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建立打击乐常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认识的乐器有:铃鼓、串铃、三角架、碰铃,圆舞板、沙锤等,让他们在演奏时注意手腕放松、灵活、不能僵硬,要有弹性,自己学会控制手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使用乐器敲、拍、打、抖动、摇动,并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速度拍打,一定要与音乐的节拍一致,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己击打的音响效果,也从中获得了快乐;对中班幼儿的要求加大了难度,在认识新乐器的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打击乐活动,在教学活动增加了乐器新成员“小鼓”,小鼓的加入,既训练了幼儿手的动作,也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以及控制手腕的能力,在组织打击乐教学时先拟订好演奏方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会给幼儿带来愉悦感,幼儿积极参与性也会随之加强。大班的孩子基本上熟悉了所有的乐器,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可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指挥,并将特色乐器大鼓、大嚓、小嚓加入到打击演奏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热情、兴趣和爱好。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就能使他们始终处于唱唱、敲敲、跳跳、打打的活动中,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会不断提高。

在认识打击乐器、学会演奏的同时,一定要有良好的打击常规。孩子们对小乐器能发出声音感到特别好奇,每次看到它们,总想拿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整个活动室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此时老师生硬地让大家停下,谁也听不进去。我们有位老师采用的办法是:让全班幼儿一起拿起乐器,尽情的玩一会,问大家听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觉得很好玩;我觉得太吵了;我发现小乐器吵得乱糟糟的,心里都有点烦,老师就让大家来商讨该怎么做,让所有的小乐器都能听话地安静下来。还有的老师发现班级有部分孩子知道不能让乐器发出声音,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总想去摸一摸,看一看,为此老师根据他们的控制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小游戏来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效果很好。只有建立良好的打击常规,才能保障打击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的各种机能都能得到发展。

有了良好的打击乐常规,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和谐快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身心会得到全面发展,丰富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这时的他们敢说,愿意表演,大胆地表现自己。此时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给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创造出奇迹。活动中我们教师有时要学会做一位听众和观众,细心观察观察他们的表情、感觉。如:大班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比较欢快,具有民族特色、节奏感较强的乐曲,我在组织幼儿学习时,首先让幼儿倾听音乐,享受音乐的快乐,学会用心、用脑来感觉音乐的优美旋律,然后让幼儿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说说听完音乐后的感觉。有的说很高兴、有的说很优美、有的说很热闹、有的说很有劲、有的说很舒服等等,大家有不同的感觉就请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怎样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心情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心里高兴,我就会拍拍手”;“我会在高兴的时候跺跺脚”;“我觉得热闹时学猫叫喵喵喵”;“我也会学小鸡叫叽叽叽”……就这样我根据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出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跟着乐曲的节奏拍手、跺脚、拍肩、拍退还有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学会了《土耳其进行曲》的演奏方法。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开发,这为下一步用乐器演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下面的活动孩子们得心应手。

为了激发幼儿幼儿的创造性,老师也需有创新的手段。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所拿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到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发出的声音和自己手中乐器的声音相似,发动孩子自制小乐器。如:易拉罐装上石子做“沙筒”,雪碧瓶内装上黄豆做“沙锤”,废旧自行车铃铛做“碰铃”,废旧的圆筒配上小木棍做“响筒”,还有的可以制成串铃、木鱼……这些打击乐器就在这些废旧材料中应用而生,在打击乐《杨柳青》教学活动中,我们全部用自制的小乐器进行演奏,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演奏时那种享受的表情、准确地演奏出整个乐曲、并在小指挥的指引下演奏出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他们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着成功的体验,孩子们在音乐中的陶醉也让我感动不已。

所以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刻记住幼儿是活动的主角,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培养他们思维的多项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打击乐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认识、自我表现以及与小伙伴的协调合作的能力,让幼儿的各种机能都能在打击乐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组织小乐队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科技发达的今天,孩子们经常能从电脑上、电视上看到一些乐队演出的场景,我录制一个乐队演出的画面,让幼儿了解每个队员是如何认真演奏的,停下来是手中的乐器不能发出声音,还有大家之间配合一定要默契。就这样在班级中组织小乐队,每位幼儿都是乐队的成员,在进行训练时要求幼儿不低头看乐器,小腿就是小门,当需要乐器时打开门拿出乐器,当不需要时就要送回家并关上门,这种形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到不低头看乐器了,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遵守了乐队的常规就能开始进行演出活动了,大家一定要在出场时记住我们是乐队的小演员,有很多人为我们拍照、还有很多观众为我们加油鼓掌呢。就这样开始表演了,坐姿还真有那么回事,每个人都进入了角色,我这个观众一直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为他们喝彩。演出结束后对于能管理好自己乐器的队员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成为其他小队员学习的榜样。

小乐队在不断地合作演奏中锻炼成长起来,在学会演奏后,打击乐活动中的合奏、轮奏都是他们演奏的形式,大家的合作能力在不断演奏的中越来越默契,优美的乐曲、优美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有时孩子兴奋地觉得是电视上的乐队在演奏,大家会集体欢呼,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当出现不和谐音的时候,我们会反复训练。又一次小乐队在演奏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时,我用录音机将演奏的效果录了下来,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找出闪光点,找出不足,结果大家听出有不和谐的音,这次我让孩子们看着我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伴奏才行,不能想到自己,还要想到集体,在反复练习后,孩子们终于听到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了。与此同时大家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就这样在一节一节的打击乐活动教学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于幼儿打击乐教学法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打击乐;声音;节奏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对声音以及幅度较大的动作非常感兴趣。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婴儿无论抓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敲敲打打,一旦敲打之后发出了平时难得听到的声音,他们就会觉得十分新奇。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则能打出简单的节奏,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接触并学习打击乐器了。

一、打击乐的内涵

顾名思义,打击乐是一种主要通过击打方式来演奏的器乐形式,由于其华丽多变的音效以及充满生机的演奏形式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打击乐有着培养乐感、激发创造潜能以及提高协作能力等作用。实际上,打击乐极强的渲染力离不开演奏者共同的合作,为了完成演奏,演奏者必须全神贯注地跟随着音乐,时刻注视指挥的动作,需要演奏时就卖力展示,需要休止时就仔细聆听,这无疑能够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

二、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大鼓,发出的声音较为沉闷,但如果用力击打的话能够通过共鸣产生强烈的声音,是最能突出强拍的打击乐器之一。击鼓的时候,如果手臂僵硬,那么鼓声听起来会特别死板,但如果手臂灵活,那么鼓声听起来则会富有弹性。串铃,是多个连在一起的小铃,一般都是圆形的,演奏者可以手持串铃随着音乐晃动,并根据音阶的变化改变晃动的力度。双响梆子,一手持小棒一手持梆子,根据音乐的变化选择敲打的速度与力度。如果敲打的速度快,那么声音将会非常清脆,当然这也需要演奏者手眼协调、腕关节灵活。双向梆子的声音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马蹄声较为相似,能够为富有草原气息的音乐增添别样色彩。近年来,不少幼儿园还增加了三弦琴与小钢片琴等打击乐器。上述这些乐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音高的认知,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购置乐器的时候必须检验音准,以保证其发声效果。当乐曲节奏发生变化的时候,打击乐器的打击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从而保证乐曲的生动性与连贯性。总而言之,想要保证乐曲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它的曲谱特点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根据音阶变化随时调整打击方法。

三、打击乐的教学步骤与方法

幼儿园小班学生可以学习打击乐,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合奏,等到升入中班和大班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演奏更加复杂一些的打击乐器,并逐渐独立演奏。打击乐教学步骤与方法如下:

1.介绍乐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教师每次只向学生介绍一种乐器,让他们了解这种乐器能够发出哪些声音以及应该怎样使用该乐器。

2.熟悉音乐

由于打击乐器都是配合乐曲的,所以,教师在介绍了乐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之后,就应该让孩子们熟悉音乐。只有熟悉了音乐,他们才能感受到应该如何把握节奏以及打击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带着孩子们随着音乐拍手,让他们记住哪里需要打击乐配合。教师应尽量安排小班幼儿合奏,为他们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串铃和小鼓等都可以。

3.空手练习

至于中班和大班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稍微复杂一点的乐曲,也可以让他们轮流打击不同的乐器。由于这种演奏的复杂程度较高,所以,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之前,可以让孩子们空手练习,这样可以避免新奇的乐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轮流学习不同的打击方法,之后所有小组再集中在一起演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给孩子们稍多一些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反复示范应该如何正确击打乐器,以保持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

4.随音乐打击乐器

完成了空手练习之后,就可以让幼儿随着音乐打击乐器了。教师可以安排打击相同乐器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并让他们轮流击打不同的乐器。有些幼儿胆子比较小,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当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在他们有错误的时候给予及时的纠正与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幼儿的打击乐教育也是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推敲作品的处理方式以及乐器的打击方法,以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加入了研究打击乐教学的行列,教育各界对幼儿打击乐教育的重要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未来我国的幼儿打击乐教育质量一定会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周骏.幼儿打击乐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4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 在这一领域内, 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 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 在教师的指导下, 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打击乐教学从开发音乐感知、体验音乐美感到说话教学的点滴。

一、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节奏感

奥尔夫指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是音乐的生命,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旋律的骨骼, 节奏要素比旋律更重要、更基本。 ”因此, 在练习时一定不能脱离节奏, 要通过节奏练习引导幼儿走进音乐。 在这样的学习中, 儿童可以得到一种满足, 而满足感又增强儿童的自信。 同时, 儿童的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均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种节奏的学习能帮助儿童初步感知音乐, 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二、打击乐教学中开发幼儿的智力

打击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儿童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 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组成的, 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 当儿童在学习打击乐时, 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 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 处于“兴奋”状态。 许多科研成果表明, 当儿童学习打击乐器时, 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 使得反应更灵敏, 智力得到开发, 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 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 又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 如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中, 在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 之后, 幼儿开始创造新的节奏形如 (×××│×○○│○××‖) 等, 通过自己动脑的创新, 显得格外兴奋和自豪。

三、打击乐教学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 打击乐的演奏活动要求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合作性, 既要按照自己所持乐器的声部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 又要看指挥, 并与整体保持协调一致的合作演奏的复杂过程。 我会让幼儿欣赏、感受、比较同一首乐曲, 用不同的方案演奏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通过比较, 幼儿感受到, 随便乱配, 打击不整齐, 效果就难听, 由此幼儿在心中取得“我要奏出动听的效果”这个一致性的目标。 幼儿目标的一致性正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基础, 从而保证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如打击乐活动《拔根芦柴花》中, 出现了一些需要用身体动作表现乐句的地方, 在幼儿能完全把握之后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配器。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 拿着打击乐器, 尝试合作表演。 在打击乐《木瓜恰恰恰》中, 我先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水果所代表的节奏, 并告诉幼儿在歌曲中出现的“恰恰恰”需要大家一起念, 在幼儿理解之后, 通过自由讨论选择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幼儿在演奏《工农兵联合起来》、《玩偶进行曲》、《郊游 》、《大中国 》、《彩虹妹妹 》、《土耳其进行曲 》等打击乐活动中逐渐学会合作, 并在打击乐演奏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

四、打击乐教学中培养能幼儿意志品质

打击乐活动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 在集体活动中, 为达到统一的目的, 幼儿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注意别人的行动, 服从集体的需要, 尊重同伴, 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同伴和集体的影响, 尽力与集体保持一致。 如在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活动中, 我把这首曲子分成三个声部, 在演奏前, 乐器拿出之后, 凡没有轮到的幼儿必须控制乐器不发出声音。 在整个演奏过程中, 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音色的力度, 确保演奏效果, 结束时按指挥的手势放回大腿。 这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 抵抗外界的诱惑, 克服各种困难, 这些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妈妈|中一班欢迎|你-|

(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6

在对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进行长期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个人认为指挥法是顺利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的指挥策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在指挥时,动作必须明确、准确并具有热情

教师应学会用动作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幼儿什么时候准备演奏,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教师都必须用明确的手势或眼神予以提醒。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音乐开始时将两手张开手心向上,预示准备,等到要演奏时身体带动头部,转向要演奏的幼儿,手部呈开始状态,以模仿蛙鸣筒的演奏方式指挥,在圆弧响板要开始时,进行方位移动,用身体跟手以预示下一乐器(圆弧响板)演奏的准备工作,在演奏结束时双手交叉握拳以示结束。

此外,在指挥时,教师应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并注意用目光的短暂停顿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特殊的“对话”。使用目光可以在不中断指挥、演奏的过程中给幼儿各种“支持”。这种指导方式在完整的演奏练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指挥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节奏来,决不能只是划拍子

教师指挥时,不能用划拍子的方式进行指挥,这会干扰幼儿对节奏型的记忆和再现,也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幼儿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应该使用击打节奏型法,即使用演奏乐器的模仿动作进行指挥,同时必须表现出音乐节奏的疏密,必须把节奏完全表现出来,以此提示幼儿,从而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使幼儿能够轻松自如地正确演奏和享受音乐。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专家教师往往采用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的方法进行指挥,在敲击铃鼓时,不同的旋律有很多种不同的敲击方式。音乐平缓时,教师就模仿敲击鼓面的指挥方法,幼儿便会明白铃鼓在这里是这样演奏的,到了节奏强的地方时,教师就击拍铃鼓,幼儿也会立刻会意,并作出回应。这种方法使得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演奏方式,让幼儿感觉演奏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并不是一种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节奏的把握,使得指挥充满激情。

三、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空间站位,以便于灵活地将身体转向任何声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灵活地进行空间移动,空间移动的目的首先是让幼儿明白教师的指挥意图。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教师站在“U”形口的中间,张开双臂,手心朝上,一只手略微向前,右脚跨出,即示意此时应由中间两排幼儿(铃鼓组)演奏,若再加上语言提示,则中间两排的幼儿将更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两侧纵排的幼儿(沙球组和圆弧响板组)也更容易明白自己不在教师所指挥的范围内。此外,教师在指挥时向幼儿靠近,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帮助;教师离开幼儿,意味着更多的信任和解放。最后,教师的移动还意味着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提醒。此类幼儿主要表现为走神、违纪、情绪低落、技术困难等。

四、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提前预示

教师在指挥时应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指挥幼儿演奏时共用了三种乐器演奏:蛙鸣筒、小铃跟圆弧板,在乐曲的第一段是蛙鸣筒跟圆弧板的交替演奏,教师利用手势指挥蛙鸣筒,用头部的转动提示圆弧板准备,并用眼神与所有幼儿交流。在第二段音乐开始前通过方位移动(即向前跨一步)做好提前预示,在方位移动的同时,两手向两边伸出,掌心向下,以示两边暂停演奏而中间的小铃做准备。幼儿在教师明确的指挥跟预示下将乐曲演奏得激情澎湃。

五、教师在指挥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

教师的指挥,还应顾及幼儿的年龄及基础。当幼儿年龄比较小或幼儿基础较差的时候,教师的指挥应采用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给予指挥。如,在指挥小铃演奏时,教师可以用两手食指轻轻相触的方式指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语言提醒和空间接近的方式予以指挥。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或者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的指挥应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可以直接采用击拍法,甚至即兴指挥的方法进行演奏。

如何指导幼儿打击乐演奏 篇7

一、选择适合训练的演奏曲目

传统的打击乐教学, 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为主要方向。 在此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打击乐教学活动, 表现为以机械、重复的节奏练习为主, 这样往往会消磨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正确的做法是在打击乐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 还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 把创新意识融于打击乐教学活动中, 让幼儿的打击乐活动富有创意, 真正在敲打中获取快乐, 获得发展。

打击乐是根据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打击乐器, 通过乐器为乐曲配音伴奏, 让乐曲显得更动听、更悦耳。 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都是通过对乐器打击表现出来的。 因此, 在幼儿练习打击乐的起步阶段, 选择训练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理解接受水平及兴趣爱好, 注意选择旋律简捷、节奏明快的乐曲, 因为节奏明快的乐曲敲打的效果显著。 譬如可以选择进行曲, 就有助于幼儿把握音乐的节奏特点, 降低教学难度, 等幼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后, 再选择节奏较复杂的乐曲。 2/4、3/4拍子的乐曲适合小班和中班;4/4拍子的乐曲则更适合大班。 例如台湾儿歌《郊游》的旋律平易亲切, 节奏特点明显, 适合小班和中班作打击乐。 这首曲子是2/4拍, 前面八小节与后面的八小节旋律完全一样, 中间高潮部分八小节有些变化。 在打击乐配器时, 可以依据中间八小节的特点, 多配些乐器;节奏处理时可与前后八小节区分开来, 便于孩子们掌握。 敲出的效果显得更加动听。 再如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乐曲, 节奏都比较明显, 便于孩子们学习。

此外, 教师可以注意平时幼儿都喜欢那些歌曲, 从中挑选一些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 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 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主动练习打击乐。

二、绘制形象直观的节奏图谱

孩子对音乐节奏虽有一定的体验, 但常规的音乐节奏图谱都用“XX”表示, 他们还不习惯看, 容易混淆。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卡通图案有着特殊的敏感, 在绘制打击乐节奏图谱时, 采用他们喜爱的动物或乐器形象激发幼儿看图识节奏谱的兴趣, 使幼儿对节奏乐的学习变得更形象直观、简洁易懂。

小班的节奏乐比较简单, 打击乐器的品种相对较少, 通常只有一两种, 可以将孩子们手中的乐器直接画在图谱上。 这样轮到谁时, 谁便一目了然。 例如学习《小动物在哪里》这个曲子时, 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 A组充小鸡, B组充小鸭。 用碰铃表现小鸡叫声, 用沙球表现小鸭叫声。 孩子们边唱边玩。 唱到“叽叽叽叽在这里”时, A组敲击碰铃;唱到 “嘎嘎嘎嘎在这里”时, A组敲击沙球。 练习一轮后, 两组互换角色。 也可将小鸡、小鸭的卡通像直接画在图谱上, 如, 这样更形象、更直观, 幼儿操作起来更简便。

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虽美, 然而乐符和图谱较抽象。 幼儿在学习与表现时会形成各种困难与障碍。 要让幼儿通过打击乐表现音乐作品, 首先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及乐曲的含义。任何艺术只有基于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很好地表现, 音乐也是这样。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打击乐《小白船》时, 教师注意到这是一首小朋友们不太熟悉的3/4拍子、 旋律优雅舒缓的音乐作品。 作者用“小白船”比喻夜空皎洁的月牙儿, 也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 可以先让幼儿静静地聆听乐曲, 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的特点。然后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 讲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含义。在教学中, 用多媒体创设繁星闪闪、明月当空的情境, 让幼儿扮演小船员, 伴随视频声情并茂的歌声, 做出柔美的划桨动作。霎时间, 大家仿佛进入一个童话般优美的境界中, 深深地感受到了乐曲中所描述的“月亮如一艘洁白的小船在蓝蓝的银河中荡漾的情景”, 为更好地表现乐曲、演奏乐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 再让幼儿来演奏时, 一曲符合音乐风格的打击乐便水到渠成。。

打击乐的演奏方法说起来是既简单又复杂。 它的简单在于:幼儿只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乐器, 就可以进行演奏;它的复杂在于:通过合奏、轮奏各种变化, 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 但要掌握这些演奏的变化方式,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与许多事物一样“入门容易, 提高难”。 比如《对鲜花》的前半段在一种乐器演奏中加入另一种乐器合奏, 在后面乐段中又换了另外两种乐器演奏。 开始幼儿不明白, 往往加入新乐器时, 原先的乐器便停了下来。 这时, 教师让大家玩“乘车游戏”, 大家扮演“乐器乘客”按演奏顺序先后上车, 帮助幼儿理解在第一种乐器稳定演奏中, 加入第二种乐器的含义, 形象地体会到各种音乐节奏的配合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遵循教育规律, 注意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帮助孩子掌握演奏方法, 幼儿就可以掌握打击乐的演奏要领, 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打击乐一般都具有鲜活的演奏形式与丰富的音响效果。在幼儿园开展打击乐教学活动, 以节奏为切入点实施音乐教育, 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能需求和教育规律, 而且在培养幼儿乐感、发掘潜能、启迪智慧、发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育,打击乐演奏,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潘健芬.音乐课中节奏训练的意义及方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6) .

[2]徐菁菁.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常熟高专学报, 2001 (06) .

如何做好幼儿打击乐的训练 篇8

学习打击乐, 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及乐器结构, 让幼儿熟知与了解各种打击乐并学会操作。有一段时间, 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常三三两两地聚在“音乐角”里, 相互摆弄敲击着乐器, 还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乐器哐哐哐、嗒嗒嗒、叮叮叮、咚咚咚等不同的节奏声, 虽无节奏规律但已产生初步的节奏感。幼儿的这一好奇现象, 让我们觉察到幼儿对打击乐器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之后的教学中, 我们开始教幼儿逐步认识乐器, 学习用耳朵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用嘴巴模拟出声音节奏型,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最初兴趣。

针对小班, 我们要求认识的有铃鼓、串铃、三脚架、碰铃、圆舞板、沙锤等, 演奏时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 能控制手的动作, 引导幼儿在敲、打、拍、摇动、抖动中, 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带来的愉快感, 只要能按照一定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 对于中班的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节奏活动, 增加特色乐器小鼓, 既练习手的动作, 又发展节奏感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根据作品拟订初步的演奏方案;进入大班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指挥, 并将特色乐器大鼓、大嚓、小嚓加入到打击乐演奏中, 大大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热情、兴趣与爱好, 力求给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使幼儿始终处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之中,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

二、通过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我们收集捕捉到一些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声音, 在课程开始时以问好的形式, 用幼儿姓名、小动物的名字与叫声、童谣等幼儿熟悉的语言, 从中找出节奏型, 让幼儿了解原来生活中也有很多节奏。

那么, 准确拍出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有效且最合适的方法, 请幼儿经常模仿拍节奏, 培养幼儿听辩与记忆节奏的能力, 我们创造了在演奏之前先认谱的方法, 由于标准的曲谱认知过程复杂且不易为幼儿理解, 因此我们设计出易被幼儿直观记忆理解的, 反映音乐总体结构的图谱, 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总体把握, 可根据动作、图形设计, 这样幼儿很快就能掌握与熟悉乐曲的节奏、节拍。

三、通过动作的配合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节奏。

人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拍、节奏的基础, 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与感知音乐, 除了语言外必须通过动作表达, 不仅让孩子动手, 还要通过动腿、动脚、拍腿、拍肩、跺脚等“身势”进行节奏训练, 对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中班打击乐《北京的金山上》, 我们采用边欣赏舞蹈边听音乐的方法让幼儿欣赏藏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藏族舞的甩袖、踢挞步、三步一撩的基本舞步, 使幼儿在感知理解音乐的同时, 相关的舞步和舞蹈信息得到丰富。可以这样指导:先从朗诵入手, 进行节奏训练, 反复多练一个节奏, 然后用拍手替代朗诵, 再用敲击乐器学习这个节奏, 只要节奏准确就行, 有了基础再加进第二个节奏型, 鼓励幼儿自己创造。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 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反复说、听、做中模仿节奏的练习是节奏训练的基本方法。人体动作是感受音乐 节拍、节奏的基础, 注重通过节奏活动, 将音乐与语言、声势动作巧妙结合, 不失为绝妙的做法。

四、“小小乐队作用大”, 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纪律感和责 任感。

在小小乐队中, 一旦幼儿担任了某一角色, 在行动上受角色的约束, 并为完成这一角色的任务而付出努力, 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增强, 能服从集体, 听从指挥, 而且能管好自己的乐器积极参与合作, 大大增强集体责任感。以前每每拿到乐器后幼儿总喜欢敲敲打打, 摇摇摆摆, 从进行了乐队演奏后, 他们感受到只有听从指挥的声音才是整齐、有序、好听、美妙的声音, 幼儿从意识、行为上对自己有了约束, 明白必须服从指挥, 乐器拿起后不低头看, 要看指挥, 准备开始训练演奏。小乐队准备好了一切, 就要演出了, 让幼儿先分别想象正在为台下观众演出, 幼儿想到自己是个乐队队员, 正在演出时, 在这样的活动中, 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角, 始终在积极参与合作, 培养幼儿思维的多向发展, 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 自我表现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五、成为幼儿的促进者

到了大班下学期, 孩子们还自己设计图谱, 自己选择乐器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我还鼓励幼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先给孩子一个表现的内容《暴风雨》, 让孩子分成小组 , 讨论用什么样的乐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现暴风雨? 孩子自己排练暴风雨的演奏, 并进行表演。活动的更高要求就是孩子自己想主题, 创造音乐。我想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让幼儿表现和创造自己的音乐才是关键。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9

一、感恩乐曲———素材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世界共通语,它的触角能轻易地深入我们的内心。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极其敏感,音乐响起的时候,他们能自然、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选择感恩的乐曲是“创作爱的图画”的第一步。

选择乐曲。我们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乐曲进行打击乐练习。有感恩大自然天气的《雪花和雨滴》;感恩大自然植物的《拔根芦柴花》;感恩果实丰收的《木瓜恰恰恰》;感恩动物昆虫的《小乌鸦爱妈妈》;感恩身体的《幸福拍手歌》;感恩周围亲人的《爷爷为我打月饼》;感恩祖国的《大中国》。这些经典乐曲中的感恩元素非常丰富,不仅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

分析歌词。每首感恩歌曲,初次倾听幼儿很难发现其中蕴藏的感恩元素,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之逐渐清晰明了。活动中我创设条件,和幼儿一起分析探索。以《木瓜恰恰恰》为例,幼儿在循环倾听歌曲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感恩因素。多次倾听后,幼儿说出了香蕉、菠萝等水果。然后我抛出问题“水果丰收了感谢谁?”,成成说感谢种水果的人;文文说感谢运水果的人;媛媛说感谢卖水果的人;萱萱说感谢秋天;峰峰说感谢阳光和水分。我及时提升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明白水果丰收要感谢大自然。通过分析歌词, 幼儿之间的意见汇聚到了一起,将感恩元素挖掘得淋漓尽致。

回忆经验。平时我们会根据季节和节日选择合适的乐曲进行打击乐练习。“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练习打击乐《加油干》。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劳动人民劳动时的一种状态,让幼儿了解劳动者的口号,体验劳动者边劳动边喊口号的一种气势。我准备了很多行业的劳动者图片,通过和幼儿一起观看、讲述,提高幼儿对劳动者服饰特征、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了解。然后追问幼儿:“在生活中怎么感谢他们?”他们有的说吃饭不浪费,有的说垃圾不乱扔,有的说主动说‘谢谢’。这些小小的举动表达了幼儿对劳动者的感谢之情。

二、感恩乐器———工具

幼儿园的艺术领域中也包含着打击乐活动。幼儿在敲敲、打打、听听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倾听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画家作画需要工具,打击乐活动同样如此,乐器、图谱就是最重要的工具。

认识乐器。班内的打击乐器有双响筒、圆舞板、碰铃、沙球等。一开始幼儿对乐器很陌生,既说不出名称,也不知道演奏方法。我们就利用每天下午的固定时间让幼儿和乐器“亲密接触”, 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小组中自由选择、看看、说说、玩玩, 帮助他们认识熟悉乐器。绿色的青蛙造型让幼儿一下子记住了圆舞板,圆柱体的双响筒身让幼儿正确区分了高音和低音。我还通过动作示范,让幼儿观看了解每种乐器的正确演奏方法。

运用图谱。图谱顾名思义是图形与乐谱的结合。打击乐活动的图谱分为身体图谱和演奏图谱两种,身体图谱中一般会用身体动作的简笔画代表某部位。如:小脑袋表示拍头,小手掌表示拍手,两条腿表示拍腿。演奏图谱是在相应的乐句以及身体图谱的位置画出小乐器,这样幼儿演奏时就一目了然。

演奏乐曲。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我们就将图谱结合进来。演奏时同种乐器的幼儿坐在一起,便于声音的集中和区分。我提出了同伴间互相倾听、互相提醒的要求。每种乐器演奏的乐句不同,有时分奏有时合奏,需要幼儿提前准备,我们老师在指挥时会用手势或眼神提醒某个乐器方阵。不仅如此,幼儿带着情感去演奏乐曲,这真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感恩行为———作品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从小在幼儿的心里播撒感恩的种子, 在生活中渗透感恩的思想,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萌发他们感恩的行为,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在我班开展“打击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感恩行为的研究”的两年间,幼儿的行为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我们欣慰地看到了感恩的踪迹。

感恩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孩子在大自然中发现、观察、想象、思考,他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秋天,我和幼儿在校园里散步。在歌曲《小树叶》的影响下,他们主动捡起散落在走廊里的鸡爪枫叶,悄悄送还到树妈妈脚下。孩子用自己的点滴行为感恩着大自然,表达着对一草一木的感激之情。

感恩物品。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爱护乐器,轻拿轻放,正确使用。由这个点还折射出幼儿很多爱护物品的好行为: 课间休息,幼儿自觉关紧盥洗室滴水的龙头;区域活动,幼儿主动把洒落的积木和玩具归位;教室书架上的图书有序了,蒙氏区的托盘整齐了。班级里好像涌动着一股正能量,幼儿惜物爱物、感恩物品的行为正进行着接力和传递。

感恩他人。家是温馨的港湾,陪伴着孩子一路的成长。独生子女的社会现状导致了个别孩子的自私意识和行为,我们开展了打击乐活动《我的好妈妈》。与幼儿展开讨论,挖掘歌曲中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幼儿用行动感恩回馈家人。通过同伴讨论,汇总感恩家人的良好行为,例如,给家人捶背、倒水、唱歌、拿鞋等。由此发散引申到感谢老师、同伴、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孩子心中感恩的意识提高了,感恩的对象扩大了,感恩的行为升华了。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10

一、打开乐器之门———认识乐器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玩声音,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似乎充满着魔力。而乐器正好符合幼儿这种本能和兴趣,将发出声音的物体进行了规范化。但是幼儿对乐器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只处于当作玩具一样的“玩弄”阶段,久而久之,也许也会像大多数“玩具”的命运一样,遭遇的是损坏、丢弃或者冷落。要杜绝幼儿走进这种误区,让幼儿去认识各种乐器、了解乐器是至关重要的。

(1)全面认识。乐器的种类繁多,从古到今,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国家所创造的乐器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我们中国的乐器文化博大精深,按我国的划分习惯,一般分为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两大类。尤其对于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方面发展尚不完全的幼儿来说,想认识所有的乐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 是非常困难的。教师要将乐器的认识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一方面通过教师、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乐器介绍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及社会,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增长幼儿对乐器的见识。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是扩展幼儿乐器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同时,要有效利用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丰富幼儿关于乐器的知识。

(2)细致认识。幼儿是一个尚未雕琢的艺术品,处于塑造时期,其对于乐器的认识必须要细致完整而不能粗糙马虎,如对乐器的认识粗糙、模糊、混淆,将会使其始终立于乐器大门之外。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一定音律或节奏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打击乐器的概念,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在对乐器的概念有所了解后再细致的落实每个乐器的认识才有实际意义,也显得事倍功半。细致的认识即要从乐器的名字、外形、颜色、质地、性质、种类、音色特点及操作方法等多方面层层深入了解,这样才算真正认识了乐器。

(3)正确认知。认识的细致全面不代表完全认知,全面认识是头脑对整个宽泛的乐器世界的反应,细致认识是头脑对乐器的特性、特点及内涵产生的反应,而认知是将这些零碎的反应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并且理解记忆,使我们把握其整体的概况。因此,在一开始认识乐器时必须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引导,从乐器的意义出发去认识乐器。乐器真的只是一件音乐表现的介质?只是发出声音为了伴奏而存在吗?许多人和大多数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家长都是这样以为的甚至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认为“它”只是个玩物而已,连我们都无法真正懂得、了解乐器的真谛,不去爱乐器, 孩子们又如何能爱上乐器呢?因为这种错误的观点造成了许多孩子因为“学”而“学”的现状,长此以往,乐器就渐渐变成摧残孩子的机器,完全没有快乐可言。学习乐器的真正出发点是要让孩子喜欢,尊重孩子的愿望,让孩子快乐!通过乐器发出的独特的声响来感受音乐的艺术,陶冶孩子的情操,给孩子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先去爱乐器本身发出的美妙的声音,而不是直接去爱演奏出来的完整曲调。

二、徜徉在乐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乐器的魅力

乐器的种类丰富多样,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特点和作用。不同的乐器能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乐器的世界五味俱全,每种乐器都是一道佳肴,只有用心感受、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所能迸发的无穷魅力,也只有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才能被其所吸引。

(1)感受乐器本身的魅力。乐器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难发现,乐器的外形首先就是一大亮点,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外形特点,充满着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师可以通过打击乐活动、认知活动或者各种随机机会,利用趣味性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乐器、发现乐器的造型之美。如介绍小号时就可以请幼儿观察外形像什么?引导幼儿联系到喇叭花的造型,用喇叭花来比喻小号并进行欣赏,立马充满了吸引力,增加了趣味性。其次,乐器的音色是充满色彩的。大鼓的音较低而闷,碰铃的声音是又清脆又明亮,这两种音色迥然不同。小铃的声音与三角铁的声音虽然相似,但仔细听却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这些音色魅力的感知就需要多让幼儿听,带领幼儿倾听、辨别不同的声音,在听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听辨能力,也让幼儿感受到了乐器声音中的色彩。

(2)感受乐器的艺术魅力。乐器最基本的功能便是艺术功能。一般概念中的乐器就是音乐,为艺术而存在。的确,乐器被人们演奏,呈现出各种美妙的音乐。一种乐器能成就一段音乐,多种乐器更能呈现出涤荡心灵的音乐艺术。艺术是美的,幼儿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被艺术所感染。感受乐器带来的音乐艺术能非常有效地引起幼儿对乐器的关注和欣赏。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欣赏交响乐表演和各种乐器演奏会。教师也能多通过电视等多媒体开展关于乐器演奏的音乐欣赏活动,带领幼儿领略乐器的艺术风采,感受乐器艺术的美。

(3)感受乐器的功能魅力。除了音乐功能之外,乐器还有许多迷人的魅力。它不仅仅只用于音乐、打击乐活动中,还能渗透到各种领域中。如在语言活动“秋天的雨”中,导入雨时提问:“听,是什么声音?”这里就可以利用沙锤伴奏发出沙沙沙的小雨声,孩子们很容易被这富有情境性、直观有趣的雨声所吸引,不仅加深了对内容的印象,也对乐器有了全新的认识。又如在数学活动中,检验幼儿对相邻数概念的熟悉程度并锻炼其反应能力,可借助乐器进行练习:教师有节奏地敲打圆舞板,让孩子听声音的次数,随后说出该数字的相邻数是谁……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学生不仅练习了数学,听辨能力、节奏感都得到了提高,对小小的乐器也更有兴趣。乐器在游戏中也能体现其功能魅力,击鼓传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我和乐器做朋友———与乐器的亲密接触

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应当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在自由活动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再多的理论如果没有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教师应当给幼儿机会,使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状况进行实践和探索,真正地了解乐器,爱上乐器。当初步接触时,幼儿对乐器是充满新鲜并且陌生的,喜欢放在手里玩,却又不懂得如何正确的玩。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玩”,将乐器投放在区域中,欢迎并且让幼儿自由摆弄,发现乐器的特点,尽情享受“玩”的乐趣,产生初步的兴趣。渐渐地,当幼儿玩弄熟悉时,教师再适当地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出一些有趣好玩的要求,如告诉幼儿班里要成立一个小小演奏队,要挑选出合格的队员,在表演区中投入各种乐器以及音乐、诗歌等,鼓励幼儿为歌曲、诗歌、舞蹈等伴奏,并且用不同的乐器尝试伴奏,自己选择合适的配器。这样,既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幼儿能自由、主动地探索乐器,从而有所提升。同时,有效调动家长资源,借助社会影响,利用多方面力量一起帮助、鼓励幼儿更多的去玩一玩、学一学乐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幼儿对乐器积极探索的同时,习惯也渐渐养成,等幼儿养成自主积极玩乐器的习惯时,也就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乐器。

幼儿打击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专注习惯;求知兴趣

幼儿生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常常静不下心,一件事不能坚持到底。若不能将幼儿的“活泼”的天性导向专注的习惯,幼儿很难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培养幼儿专注习惯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击乐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活泼、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笔者尝试着以打击乐为突破口,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专注习惯。

一、激发求知兴趣

幼儿初期,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水平低。打击乐虽然适合他们活泼、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但在玩了一定的时间后就会表现出目的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易转移注意力的现象。常常在打击乐活动中,有的幼儿没等教师开口,就忍不住好奇迫不及待叮叮咚咚地敲起来了,弄得活动室一片噪音。这是好奇心所致,倘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幼儿敲打了一阵便很快会失去兴趣;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听一听,学一学,玩一玩”游戏中,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我们一起听听碰铃是怎样说话的。”这种游戏口吻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幼儿玩弄乐器的欲望。然后我们让幼儿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做,可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注意的好习惯。

二、选取适宜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我们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愉快地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打击乐演奏,以此来调动、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在唱唱打打的活动中,乐中学、学中乐,进一步体会到自由敲打与随音乐较有规律地敲打的不同,逐步学习注意倾听音乐旋律,让自己敲打乐器的节拍与歌曲节奏保持一致,也逐步学会关注同伴的活动,同伴间的配合默契,由此延长注意的时间,提高打击乐活动的持久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选取节奏鲜明的、一听音乐幼儿就能自然随着音乐节拍动起来的乐曲。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来创造性地再现音乐,在演奏、找乐器、再演奏的過程中乐此不疲。由此日积月累,幼儿便能逐渐延长专注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运用科学方法

1.训练听力法

只有更好地听,才能更准确地根据要求去做。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比比“谁说得对”。教师放录音,让幼儿听,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请持相同乐器的幼儿迅速做出反应,重复刚才的节奏进行敲击。(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不要使劲连续地敲击乐器,以免发出过于强烈的音响。)

2.节奏变化练习法

出示一条节奏,给幼儿十秒钟的时间,请幼儿打击出来,然后变换一下,再给幼儿十秒钟,请幼儿打击出来。通过对比,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3.节奏接龙法

组织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接龙游戏。教师先打击出一个节奏型,然后让第一个幼儿把刚才的节奏型准确地打出来。再由他创编一个新的节奏型,让下一个幼儿接龙。耽搁时间太长或打错了的就暂退出游戏。最后评出本次游戏中速度最快、准确度最高的冠军。

四、建立良好常规

幼儿的专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的专注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为了让幼儿自觉地去遵守,我们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常规。其内容包括:(1)听音乐信号拿放乐器、交换乐器的常规。(2)徒手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常规。(3)演奏各种乐器的常规。(4)看指挥演奏的常规。(5)演奏乐器时相互倾听的常规。(6)整理乐器的常规。实践证明: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是很有必要的,养成良好的常规后,打击乐活动就会更有序,乐曲的演奏效果更佳,幼儿的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当然,培养幼儿的专注习惯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个体的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做事专注的好习惯。

对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的探索 篇12

一、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理念的提出

目前,我国音乐院校的打击乐专业通常两大类型,即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民族打击乐专业主修排鼓、大堂鼓和班鼓,西洋打击乐专业主修小军鼓、定音鼓和马林巴琴。 在专业划分上明确细致,中西打击乐专业的教学内容互不兼容,学生一般也不兼学。但是,为了适应当前的音乐文化市场,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实现与国内一流专业团体之间的接轨,我国音乐院校不得不打破以往的教学传统,把民族打击乐专业和西洋打击乐专业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音乐文化市场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考量,通过对课程和内容的科学设计将中西打击乐融为一体,形成打击乐大专业系统,要求各专业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各专业精髓。比如,民族打击乐专业主要学习中国打击乐,兼顾学习西洋打击乐,西洋打击乐专业同样如此。

二、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由于中西打击乐文化背景、音乐体系有着较大的区别, 进行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势必遇到问题,不仅影响着综合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打击乐大专业系统的构架。从教学实践看,综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第一,中西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不同。在演奏上,中西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是不同的,对松、紧、实、虚的要求不同,手腕、手指、手臂的演奏动作也不相同,持槌方法也有细微的差别。进行综合教学中,学生易混淆两种打击乐演奏方法,把握会不够准确。第二,中西打击乐的训练体系不同。在技巧训练上,民族打击乐训练强调综合练习,经常将音色、节奏、力度等综合起来一同练习。而西洋打击乐讲究单项训练,很少进行综合训练。这容易造成学生节奏标准模糊,不利于学生掌握各打击乐技巧。

三、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的有关建议

为了消除来自这两方面的不利影响,确保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效果,建议如下: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要综合考虑中西打击乐特点,根据两种打击乐在演奏方法、训练体系上的不同,科学合理的编制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课程,每学期尽量选择差异性小的课程进行学习,降低学生分辨与记忆上的难度。比如, 大一阶段,民族打击乐学习中可安排班鼓课、排鼓课、戏曲打击乐课、大堂鼓课、地方打击乐课,而西洋打击乐学习中安排玛林巴课、小军鼓课、定音鼓课、爵士鼓课。然后,每学期各增设一门中西打击乐课,以便学生理解与掌握。

第二,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中西打击乐演奏方法与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的知道各演奏方法的区别以及演奏技术上的不同,这是学生学好各专业的基础,也是推动综合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进行基本的演奏方法、演奏技术教学时,要选择难度适合的曲目,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化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技术和综合性技术训练,既要重视单项练习,也不能忽视综合练习。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各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程序,建立一种全新的综合教学模式。对此,提出进行组合式教学、分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使综合教学兼顾两种专业教学目标。比如,在组合式教学中,定期组织进行舞台实践、专业小组课,使中西打击乐教学更生动,便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是当今社会对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音乐文化市场发展形势。为此,各类音乐院校在中西打击乐专业教学中应打破壁垒,构建打击乐主科教学大专业系统,进行中西打击乐综合教学。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综合教学全面实施, 提高综合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打击乐演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谈综合大学艺术学院的民族打击乐专业教学[J].大家,2012,(07):256.

[2]吴伊莉.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同一性,相异性和相融性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05):125.

[3]杜娟.谈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发展[J].音乐天地,2015,(02):45-47.

上一篇:变电安全企业管理下一篇:城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