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2024-07-23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共12篇)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1

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环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 全面、客观地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是: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并进行准确筛选, 这两点同时也是评定环境评价等级的主要依据。一般说来, 环境功能目标与环境敏感目标是环境保护目标两大分类, 由当地的生态功能区划、声环境、水环境以及空气环境等共同决定的环境保护要求标准, 这就是上述的环境功能目标。

1 针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1.1 关于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影响的评价

征地移民安置的建设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构和解体, 以及耕地损失, 严重的话, 致使破坏生态。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可能后果具体表现如下:导致耕地数量会日益降低, 给当地土地资源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压力, 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可能遭受一定影响;建设征地之所以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甚至库周的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以及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部分动物的觅食和栖息活动, 是因为征地的建设涉及到森林、草地、林地等, 当地植被与动物的栖息地被严重摧残。

1.2 关于施工期环境影响的评价

人员活动以及交通运输, 运行的混凝土拌和系统与砂石加工系统, 土石方开挖和施工场地布置, 工作中的机械设备, 开采天然建筑材料的场地, 弃渣的堆存等, 以上就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施工期间,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由于受到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的影响, 导致弃土弃渣的产生, 从而引起新增水土流失、植被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河道内施工的影响等;周边居民以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遭受粉尘、噪声和废气的一定影响;受纳水体受到废水、污水的排放而造成的污染, 水体功能因此而降低。

1.3 关于常规环境影响的评价

建设蓄集大坝、挡水大坝, 对上游的水资源进行调度, 以上就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开发项目。由于征地的建设和移民安置, 将会减少耕地资源, 降低耕地质量, 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会因此下降;在工程施工期间, 会产生一定的废水、水土流失、噪声以及大气污染物等, 对施工区的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而言, 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及后果;水库运行期间, 挡水大坝改变了水生环境, 阻隔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通道, 严重的情况下, 水资源分配调度会改变坝址下游以及水库库区的水文情势。

1.4 关于环境风险的评价

一般情况下, 环境风险评价不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重点, 因为水利工程涉及的剧毒物品、易爆以及易燃不多, 属于非污染型建设项目之列。然而, 依据国家规定, 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开展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防护、环境风险分析等活动。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周围环境特点、运行期和施工期, 一般应当考虑如下的工程环境风险因素:弃渣场溃坝或失稳、传染性疾病流行、以及施工期油料和炸药储存风险等方面。

1.5 关于工程运行期间环境影响的评价

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对水库库区和坝址下游的水文情势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的天然水流条件也都随之而改变;河流上下游的连通性直接被挡水大坝阻隔断, 鱼类生存环境变得片断化, 繁殖也受到影响。

2 针对特征环境影响的评价

在水利工程期间, 按照其项目组成以及建设任务特点, 确定水库的特征环境影响因素, 进行专项特征环境影响评价。以下就是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进行的特征环境针对性评价。

2.1 发电

我们要关注坝址下游和水库库区的水文情势。当水库引用相对较大的流量时, 流量和水位的变动频率高, 而且幅度大, 因为水库一直处在一个蓄水+泄水的轮换状态过程中, 所以我们的重点应当放在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因素, 流量和水位比较敏感的环境因素的分析上。

2.2 农田灌溉

我们应当重视对土壤质量、低温水以及灌溉退水的关注。应该对富营养化和水质进行分析, 因为农田灌溉退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氮和磷。在分析低温水灌溉对农作物的影响时, 我们应当结合取水水温和水深, 并参照水库水温的结构类型。

2.3 防洪

在对工程建成后洪水过程的变化进行分析时, 对下游的防洪作用, 退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行蓄洪后对蓄滞洪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我们要重点分析。

3 环境保护的几点措施

首先是水质及环境容量。如果水利工程具有养殖功能, 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养殖总体规划, 实时监测水容量和水质的变化情况。其次是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对于引水、供水系统的走向和线路, 干支渠的建设中, 为保证生态景观体系的完整, 应当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水环境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最后是环境敏感目标。针对水利工程评价区的敏感目标如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来保护环境。

4 结束语

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的一般特点, 识别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所在。只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把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出来, 提出可行、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明, 杨志峰, 孙睿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J].海河水利.2002

[2]徐中民, 张志强.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2

参考文献:

[1]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

[2]林中生.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能源与环境,(3):83-84.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解决方法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以及避免干旱的发生,以保证地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如今,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保持水土上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还是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因此,要如何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尽量保持周围的生态环境平衡,降低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造福人类的一大创举,但是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往往施工工期长,施工技术难度大,而且为了避免工程造价过高,施工企业通常会选择就地取材等,这些在无形中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1、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的多样性是当地所有生物的组合统称,是形成地方生态特色的重要组成,然而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地方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使得大量的水生和陆生生物迁移他方,可以说,当一个地方的生物结构发生改变则一定是因为人为的原因。

1.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受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水生植物,因为在水利工程的水库建设时水位往往会升高,改变了河流原本的生态系统,而水生植物又无像鱼群那样可以迁徙到别的地方,就导致大批的水生植物死亡。再者,迁徙对于鱼群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鱼群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被迫去往另一个环境时往往会有游鱼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死去,而且原本产在河流里没来得及孵化的鱼卵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下也会全部覆灭,导致了水生生物的大量锐减[1]。

1.2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工程的本身已经占用了当地大量的土地面积,不仅使得陆地的植物收到毁灭性的打击,减少了动物的食物,还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土质结构,无论是土壤盐碱化还是沼泽化,无疑使得当地的生物生存更加艰难,在水库的建设时还会使的大量的河水淹没陆地,让动物的栖息范围更加小,不管最后动物是否迁徙离开,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陆地环境造成的灾难性打击还是事实。

对气候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势必会改变当地的空气湿润程度,因为水利工程完成后,水库的影响会导致当地的积水量不断增加,而积水经过阳光的蒸发之后会成为云,最后再以雨水的形式重新回到地面,这一套循环使得当地的降雨量骤增,同时,因为雨水的产生通常是大气与地面接触,以蒸发地面水汽,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致使大气改为与积水接触,使得当地的气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改变了当地的气候。

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3.1对附近地区的水文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会对当地水文产生影响,还会影响附近地区水域的水文情况。因为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当地河流的流速、深度和边界等情况,倘若河岸的土质结构属于渗水性强的土质,那么在工程的施工中很容易使得河岸出现滑移塌陷的现象,让当地附近地区水位抬高。

3.2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地方的水质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因为水库的水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与储存,加上大气的接触,其中所含的含氧量十分丰富,有利于水资源容量的提升。但是因为在水库的建设中,地方的水位会被提高,因为水库里的水流速十分缓慢,使得了淤泥以及污染物的堆积,影响水质[2]。

解决措施

1、重视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工程施工当中,应该尽量避开鱼卵的繁殖地区,不影响鱼群的迁徙路线。而在建设材料的选取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就地取材,减少工程对陆地植物的破坏范围,保证当地的动物有足够的觅食空间以及生活空间。

2、健全生态环境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指工程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勘测,监督以及做出评价,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针对性的做出改正。评价机制有利于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将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发现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环境影响,调整方案以降低破坏程度,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建设与环境同步发展走向和谐[3]。

完善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的实施本就会占据大量的资源空间,如果说工程的实施能完全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将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毕竟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这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应该尽量减少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工程完工后积极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将当地的环境结构尽可能的恢复到最初的样子,让受到破坏的环境得到补救,以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本就是利国利民的建设项目,但是如果建设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个代价我们将无法担负的起。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生态环境的评价机制,将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列入其中供设计者参考,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在工程完工后应该尽量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结构,实现和谐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松年,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4,06(09);76-77

[2]尚勇杰,任杰,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3(05);120-121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篇4

1. 筛选环境保护目标

在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准确筛选和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是客观、全面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 也是确定环境评价等级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分为环境敏感目标和环境功能目标, 其中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08年1O月1日) 所列目标, 环境功能目标主要指当地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保护要求;此外, 还应该结合水库项目区的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 考虑当地居民的社会关注目标。

2. 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根据水利工程规模和特点, 结合项目区的环境特点, 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的评价等级;根据环境评价等级和环境敏感目标, 结合工程建设任务和项目组成, 确定评价范围。

水利工程评价范围应该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 建设任务、项目组成和环境保护目标, 并且考虑环境的完整性进行确定, 例如:供水水库工程应该包括水源调出区、输水管网、供水管网、水处理厂、水源调入区、退水区和移民安置区等, 灌溉水库工程应该包括水库库区、供水干渠和支渠、农田灌溉区、退水区和移民安置区等, 防洪、发电和旅游水库应该包括水库库区和坝址下游河段、移民安置区等, 养殖水库应该包括网箱和配套设施布置区及下游影响河段。

3. 常规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项目主要是建设挡水大坝, 蓄集大坝上游的水资源、并进行调度, 满足各种需求功能。因此, 工程施工期产生废污水、大气污染物、噪声和水土流失等, 将对施工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将造成耕地资源降低, 影响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水库运行期, 挡水大坝改变水生生境, 阻隔鱼类通道, 水资源分配调度将改变水库库区和坝址下游的水文情势。

3.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作用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布置、土石方开挖, 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运行, 天然建筑料场开采, 机械设备运行, 弃渣堆存, 交通运输、施工营地及人员活动等。

施工期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废污水排放对受纳水体产生的污染, 降低水体功能;粉尘、废气和噪声影响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弃土弃渣可能破坏植被、引起新增水土流失;河道内施工可能影响水生生物及鱼类的生境等。

3.2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不仅造成耕地损失、生态破坏, 还将造成移民安置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和重构。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将造成耕地数量降低, 对当地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建设征地涉及林地、草地, 破坏植被和当地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经济损失、加重水土流失、影响库周的生态环境, 对部分动物栖息和觅食产生一定影响。

3.3工程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运行期挡水大坝将直接阻隔河流上下游的连通性, 造成鱼类生境的片断化、影响部分鱼类繁殖;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度、分配将直接影响水库库区和坝址下游的水文情势, 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改变河流的天然水流条件。

4. 特征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和项目组成特点, 确定不同建设任务水库的特征环境影响因素, 并且进行专项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进行针对性评价:

(1) 农田灌溉:关注灌溉退水、低温水和土壤质量。农田灌溉退水的氮、磷浓度较高, 应该进行水质和富营养化分析;根据水库水温结构类型, 结合取水水深和水温, 分析低温水灌溉对农作物的影响;农田灌溉将改变灌溉区的水量平衡, 对灌溉区土壤含水量及地下水水位、水位造成一定影响, 应该重点分析对地下水影响及是否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或土壤潜育化。

(2) 防洪:重点分析对下游防洪作用, 分析工程建成后洪水过程的变化, 行蓄洪后对蓄滞洪区生态环境影响及退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3) 发电:关注水库库区和坝址下游水文情势。水库引用流量相对较大时, 水库始终处于蓄水+泄水的交替过程中, 水位和流量变动幅度大、频率高, 因此应该重点分析对水位和流量较敏感的环境因素、保护目标的影响。

(4) 旅游:关注景观资源和安全评价。重点分析项目建设期对现有旅游开展及旅游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进行旅游资源再评价, 并且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专题评价, 复核旅游景观性质及主题;旅游的开展应该以安全为前提, 重点分析旅游辅助设施的合理性和的安全性。

(5) 养殖:重点关注养殖对水质的影响。根据养殖方式、密度及水环境质量, 分析水环境容量及养殖对水体的影响, 特别关注养殖可能造成的富营养化。

5. 环境风险评价

水利工程项目属于非污染型建设项目, 涉及的易燃、易爆或剧毒物品较少, 环境风险评价一般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但是, 应该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O4)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05]152号) 开展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防护和减缓措施, 并且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以及周围环境特点, 工程环境风险因素一般应该考虑施工期炸药和油料储存风险、传染性疾病流行、弃渣场溃坝或失稳等方面。此外, 还应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项目评价区的环境特点, 筛选、识别各种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 例如:水源水质污染风险, 水处理厂的消毒物品 (液氯、臭氧等) 泄漏、生活污泥处理、输供水系统爆裂, 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鱼类疾病等。

二、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设计、实施方案, 主要有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鉴于水利与水电行业的区别, 在环境保护措施设计过程中, 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 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引水、输水或供水系统的线路及走向应该避让环境敏感目标, 提出干支渠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保护措施, 维持生态景观体系的完整性。

(2) 生态流量和低温水:按照《关于印发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试行) ) 的函》 (环评函[2006]4号) 要求确定生态流量, 并且提出保证生态流量, 控制低温水的对策措施及监测方案。

(3) 水源保护区: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 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并且要求在水源保护区之外安置移民。针对库区已有的水污染源提出治理措施。

(4) 土壤和地下水:针对农田灌溉的环境特点, 提出防治土壤潜育化、盐渍化和地下水监测方案。

(5) 退水:根据退水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和接纳水体, 提出针对退水预防和处理措施。

(6) 水质及环境容量:具有养殖功能的水利工程, 必须首先进行养殖总体规划, 确定养殖规模、方式及密度, 实时监测水质及水环境容量变化情况。

(7) 环境敏感目标:关注水利工程评价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生活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一般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 具体到城镇供水、工业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和养殖等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差异, 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就在于识别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 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并且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公益性, 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摘要:近年来, 水利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并不总是有利的,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水利工程的建设意味着是对整个河流流域内资源、生态、环境因素的整体改变, 必然带来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出发, 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并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解析,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的关注点, 以供共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5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

2.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2.7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的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2.8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2.9库区的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

2.10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2.11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对抵抗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对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浅要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促进水利工程合理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76-0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范围内建成的水库有8万多座,各类水闸6万多座,累积堤防长度达到30万公里,形成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相对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系统。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对建设环境范围内的地域、资源、环境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有一些危害可能是永久都无法恢复的,所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效益。

1 对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特别是工程浩大的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一些不良施工建设会改变当地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当地降雨量、气温、水文、水质、土壤、地质的影响,下面针对这些不同影响做出详细论述:

1.1 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1.1.1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水利工程影响降雨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修建水库之后,积水增多,随之蓄水面积增大,经阳光照射,水汽蒸发较强,蒸发量也大大增多,从而使这个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最终导致部分范围内的降水量增多。使得降雨量减少的因素有:一是气流进入水库流域后,受风速影响产生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发生;二是在暖季,陆地温度大于水面温度,水域范围内空气结构稳定,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从而使得降水量减少。在夏季,减弱降水的两项负面因素起主要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地区及其周围地区的降水量会明显减少;但是在冷季,使降水增加的正面因素会超过负面因素,所以水域范围内及其周围地区的降水量会有所增加。

1.1.2 湿润地区降水少,干旱地区降水多。在我国的季风区,空气比较湿润,且水汽充足,大部分地区降水时间集中在夏季,其中决定地区内降水的主要条件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弱和空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在这一时期减弱降水的两项负面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水域及周围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而在干旱地区,空气干燥,水汽较少,全年降水量都比较少,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湿度,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增加当地的水域面积以及储水量,所以此地区的水域及其附近地区会比之以往水汽更加充足,空气湿度也有所较大,所以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降水量都能够比其他干旱地区多,比之同地区历史降水量也能有所

增加。

1.2 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原来和空气的接触面由地面变成了水面,水的热容和普通地面差别较大,因此空气间的能量交换会发生很大变化,进而使得局部气温发生改变。首先是冬季增温,夏季降温。一些大型水库,尤其是水深超过7米的水利工程在冬季时,会使周围地区的平均温度上升2℃~4℃。另外在夏季时,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水汽较少的干旱地区夏季降温效果更为明显,最高可降低4℃。其次是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大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调节气温变化,使最低气温不会太低,最高气温不会太高,降低日温差和年温差。在春秋季节,大水库可降低日温差2℃左右,降低年温差1.5℃~2℃,在干旱地区最多可以减少5℃左右。

1.3 对水文系统的影响

水库和水闸修建成功之后,往往对下游河流和地下水位情况影响较大,因为水库往往建设在水流湍急、水质较好、水源充足的河流上游地区,水闸修建在河道、渠道或湖、海口,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水库和水闸建设不仅能够拦截汛期洪水,还能够阻截非汛期河水。如果上游水利工程过度拦截非汛期河水,会使下游河水流量减少,水位降低甚至是断流,入海河流因河水流量过少而泥沙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影响农业生产。以三门峡水库为例简要说明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一年半后有15亿t的泥沙淤积在潼关-三门峡一段,使河床升高4.5米,河流不通,使淤积范围扩大到渭河口一带,两岸地下水位升高,海水倒灌,造成两岸地区农田次生盐碱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此外,水闸的存在还会改变天然河流的河流状态,水闸开启后下泄流量大,水流流速加快,污染物扩散作用增强,但沉降作用减弱,水流对河底底泥扰动大,底泥运动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1.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建成蓄水之后,可能会对水质产生积极或消极两方面影响:

首先是积极影响:一方面水库内河水流速减慢,海藻等浮游生物活动频繁,浮游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底沉淀,降低水质硬度;另一方面河水滞留时间增长,有利于水中杂质沉降,降低水体浑浊度。

其次是消极影响:水库内河水流速减小,水体与空气交换速率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变差,水中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复氧能力减弱,水体特别是沟汊地区容易发生污染,引起水华现象,使水质变差;被淹没的植被和水中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水库内河水流速小,形成藻类植物天然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藻类等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若水库内河水储存时间过长,会使藻类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河水富营养化;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杂质大量沉积于水底,不能被降解分化,长期会造成次生污染,影响水质。

1.5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会造成周围土地盐碱化、沼泽化、浸没。

1.5.1 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水库蓄水后最常见的土壤问题之一。修建水库,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矿化程度高,上升接到地表的位置,再经过强烈的蒸发作用,水份逝去,盐碱等化合物残留于土壤表面,使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渗透压增高,植物生理性干旱而死亡。

1.5.2 沼泽化:又名潜育化,是水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份增多,过分湿润,土壤沼泽化,使植物根部呼吸困难出现衰败死亡。

1.5.3 浸没:土壤被水份浸没,通气条件变差,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减少甚至死亡,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

困难。

1.6 对地质造成的影响

修筑大坝、水库过程中的不良操作或违规操作可能会发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

1.6.1 地震:大型水库修建完成蓄水后可能会诱发地震,其原因主要是:水体压力过重引起地壳应力增加;水渗入岩层空隙,使岩层空隙水压力增大,岩层变得脆弱易断;水渗入地质断层后,增加了断层之间的润滑度,使地质稳定度下降。

1.6.2 滑坡:水库蓄水后水位骤增,对岸山坡土地强度下降,易发生库岸坍塌、山体滑坡、岩体滑落等自然灾害。另外有些水利工程需要挖掘大量的泥土来补充工程的需要,被挖掘的坑洞经受雨水冲刷后也会容易坍塌,从而形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1.6.3 渗漏:水库大量蓄水之后,使得周围水文条件发生改变,若水库发生污染,地下渗漏会将污染源扩大,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质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安全。

2 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以防洪、蓄水、灌溉、发电,也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在水利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好生态

环境。

要想保护好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水利工程建设处于法律条文约束之下,充分考虑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比如降雨、气温、水文、水质、土壤、地质等各项条件,制定明确标准并严格执行。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企业合理施工、安全施工,保护好生态环境,对于违规操作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根据影响轻重情况,采取罚款、停工、依法关闭等措施,加大处罚监管力度,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要加大水源保护和治理力度,根据水利工程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已有污染进行治理,并且适当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改善生态保护系统,增强生态系统抵抗能力。

3 结语

总之,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水利工程建设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

统一。

参考文献

[1] 朱党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生态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在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中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近年来, 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但是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项目是我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减少资源的分配不均现象, 调整资源的使用现状, 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水利工程在实际的生产与运转中,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或者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2.1 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水、普通地面、山石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因此沿海地区、内陆以及山区的气候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地区本来是陆地环境, 但是建设了巨大的水利工程, 那么这个地区的水面扩大了许多, 和空气接触的地面面积也相应减少了, 空气间的能量交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这个地区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气温会发生变化。冬天温度相对之前未建设水利工程时会有所上升, 而夏天相对之前未建设水利工程时温度会有所下降, 冬暖夏凉气候类似于海边的一些地区。对于深度特别大的水利工程, 对当地气温的影响更大, 如果一个水利工程的水深超过7m时, 在冬天当地的气温较之前能够提高4℃左右, 而在夏季的时候, 尤其是在水汽较少的干旱地区建设水利工程, 当地的气温可能会下降4℃左右。

2.2 对当地降水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气温, 对于当地的降水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比较干旱的地区修建了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 当地的降水量会比之前有所增加。造成当地降水量增加的原因是水利工程建设后, 能够存储较多的水、积水面积增大, 经阳光照射, 部分水分蒸发成蒸汽飘在空中, 会使得当地空气的湿度增加, 从而会导致当地某些区域的降水量增多。但是有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反而会导致当地降水量减少, 这是因为蒸汽流飘过水利工程上方时, 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干扰而出现下沉运动, 这种情况下就不利于降水, 并且如果当地气温比较高, 陆地温度大于水利工程上方的温度, 使得空气对流运动不易发生, 因此会导致降水量减少。

水利工程建设除了对季节降水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之外, 对于不同地区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在我国的湿润地区, 如果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会导致当地的降水量出现减少的现象。而在一些干旱地区, 空气干燥, 全年降水量都比较少, 如果在这些地区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会使得当地的水域面积以及出水量都有所增加, 使得当地的空气湿度增大, 因此不管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干旱地区的影响就是降水量增加。

3 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水质和土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不仅会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当地的水质和土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大型的水利工程的水源一般都是经过非常长远的距离运输过来的, 在运输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水是长时间贮存的, 这样的运输和贮存方式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水中溶解的氧会上升, 能够丰富水利工程水体资源的容量。但是这样的水利工程也有不利的一面, 随着水源的运输和贮存的时间增长, 水利工程会对水体的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 使得水体被整体抬高, 导致整体水流速度减慢, 污染物的扩散也受到影响, 水质因此会发生变化。

对于水质来说,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有弊。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使许多缺水地区的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 使得土壤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 土质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当地土地的肥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使得肥力有所下降, 并且由于水位被抬高, 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或者沼泽化。

4 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气候、水质和土质方面, 还体现在当地的社会环境上。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占用、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当地一些古迹的保护方面。有的地方虽然非常需要一些水利工程, 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却会对当地的土地、房屋、森林、文物古迹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的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造成一些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 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这些都是水利工程建设潜在的社会环境影响。因此,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一定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 如果欠缺考虑, 水利工程的建设很有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5 结语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全球各国都在努力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水利工程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要建设, 但是建设不得当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一定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新月, 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 2012, 35 (13) :202-203.

解决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篇8

1.1 在实际工作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自然

环境影响,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我们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一个地方天然的水文状况与水文主体结构。例如:在大江大河上修建坝堤, 来减缓水流速度, 水体深度增加自净能力就会下降, 库区水体体积上升后, 水体温度也就出现了变化, 水温变化意味着水体浓度、内部微生物以及水生生物的含量都发生巨大变化, 影响到水中一些生物, 例如:鱼类的生长。在水库内部的水满了以后, 也会造成四周环境的变化, 地下水位的上涨, 水体对环境包括对周围的土壤带来影响。

1.2 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同时也会对水库四周以及水库下游河道产生影响, 例如:影响泥沙的淤积或者转移。

1.3 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对局部地区环境的调节作用, 例如:四周的水库水温结构、水质———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会对水库四周的气候与环境产生改变性的作用, 如:温度、湿度以及降水量。水体的变化会对内部生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同时由于水质的变化也会对人体活动带来非常不利影响, 而且在水体不断集中的情况下, 也会为一个地方的地质结构带来非常不利影响, 一个地方在水体的长期作用下, 容易引发地震, 给人们安宁的生活环境带来强烈的威胁。

1.4 水利工程施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四周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的, 积极方面:在坝堤对水体的拦截下, 四周的农田能够免遭暴雨、洪水的危害;通过对天然径流的拦截能够有效补充地表土壤的水分, 然而, 消极方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效控制了下游淤泥, 造成土壤肥力减少, 而且由于地下水位上涨也会出现大片的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 例如:盐碱化、沼泽化。

2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占用大量的耕地, 导致人口迁移与移民安置问题的出现, 所占用的土地就是对农业发展构成威胁,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 一旦移民无法被妥善安置, 就会出现垦荒开荒的现象, 甚至引发一些自然灾害问题, 例如:水土流失, 地震、地质灾害。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废水、废弃物, 这些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 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一些旅游景点构成威胁, 也就是说一些古建筑资源以及自然风光等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水利水电工作人员要积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要身兼两份责任, 一方面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 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 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问题放在主导地位, 正确处理生态问题, 只有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才能真正维护水利工程的作用, 使水利工程真正支持国家经济的建设, 所以, 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 要树立工程建设与环境维护双方面维护的意识, 要承担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生态维护的任务, 明确这是历史使命, 众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者要积极努力, 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 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时刻顾及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 针对这一方面国家要在宏观方面加强管理, 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 支持工程建设的发展, 例如:制定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 控制水污染问题, 加强对排污权的管理, 引入市场的调节与控制, 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来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3.2 完善生态水利改革

第一, 完善流域管理制度革新。水存在于每一个流域内部, 需要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管理单位,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不同流域、水流以及河岸相互的关系, 协调水体的各种功能, 流域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 例如:流域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管理, 其中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引入市场机制调节, 对不同流域进行民主协商, 各个用水户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流域的高效与协调运作。要加强流域内部的协商, 也就是说流域内部有很多的省区与市区, 而且不同的区域内都设有流域管理委员会, 不同的省区之间要进行科学的民主协商, 一旦出现一些与水有关的事物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解决, 抑制矛盾的激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 因为水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非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 水权要在科学的条件下进行转让与交易;用水户参与管理, 就是要全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热情, 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 时刻警惕水体与水质, 只有这样全面发动人员, 召集各方力量, 才能真正实现对水体资源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 加强流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从具体的每一个方面入手, 例如:供水、节水以及排水等等都要加以调控与监督, 甚至对于污水的处理等也要加强, 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水务的统一管理, 这也是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 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来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市场机制的引导, 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 以此来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之间的一体化管理, 其中政府要具有主导作用, 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对水资源的节约, 加大资金投入, 要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制度方面建设, 而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使节约水源在法律法规指导范围内进行, 同时也要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做好社会宣传, 鼓励广大社会群体积极节约用水, 以此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第四, 加强水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由于一般的水利事业都属于国家的事业, 因此, 要全面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完善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以此来促进水利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化, 对于一些比重较大的水利国有资产可以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来进行运营, 要确保权利和责任的明晰, 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 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 使其支持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 完善社会舆论的监督。

结束语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缓解我国洪涝灾害、保证农业灌溉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水利工程建设体系更加完善, 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加明显。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生态意识的淡薄,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

一、水利工程建设概况

1.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 水利工程的建设, 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调控, 通过调蓄洪峰, 可以有效地规避旱涝灾害, 保证农业灌溉水源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时规避旱涝灾害, 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保护。其次, 水利工程的建设, 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经济安全, 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 水利工程的建设, 有利于提高水域的交通运输能力, 通过廉价的水路运输, 促进物资融通。第四, 水利工程的建设, 对于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干净环保、可再生的水电能源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小温室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从而实现水利资源的科学开发。

2.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 其特点更是可再生、无污染, 非常符合现阶段构建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为此, 为了实现对于这种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开发, 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开发途径, 水利工程建设也不断获得发展。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水利资源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 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在这种不断扩张的模式下,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逐渐形成了粗放式的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性不强。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1. 对局部降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 对于局部降水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水库的修建, 使得夏季降水量有所减少, 冬季降水量有所增加。修建水库后, 由于区域内的水域面积增加, 蒸发量也有所增加, 空气湿度增加, 在夏季, 由于下垫面温度高, 受下沉气流影响, 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从而促使降水量有所下降。而在冬季正好相反, 促使降水形成的正面因素大于负面因素, 从而形成降水[1]。而另一方面, 水利工程的建设, 使我国湿润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减少, 干旱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水库的建设使得湿润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和对流运动有所减弱, 降水量也有所减少。而对于我国的干旱地区, 空气湿度是降水的决定因素, 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了空气中的含水量, 使得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

2. 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 对于局部气温的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 使得陆地面变成了水面, 比热容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空气的热量交换变化明显, 使得局部气温发生了明显变化。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夏季气温的降低和冬季气温的升高。据统计, 水库所在地的夏季气温比往年最高降低4摄氏度, 而冬季气温也比往年要高2-4摄氏度。其次,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该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对于气温的调节作用, 使得日 (年) 最高气温有所降低, 而日 (年) 最低气温有所升高, 使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所减小, 在干旱地区, 这个变化更为明显, 最多可以减小5摄氏度左右。

3. 对河流水文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流水文系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对于河流下游水位和地下水位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水库和水闸的建设, 对于河流径流量和水位进行合理控制, 从而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 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水库和水闸的建设, 可以实现排涝蓄洪、排沙冲沙、取水灌溉等多种功能[2]。但是, 如果上游水利工程对河水进行过度拦截, 尤其是在枯水期, 便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的减少, 水位降低, 严重的话甚至断流, 从而导致下流泥沙淤积, 海水倒灌, 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流状态的改变也有重要影响, 开闸放水使得下泄流量迅速增大, 污染物得以迅速扩散, 沉降作用被削弱, 对河床底泥产生大的扰动, 严重影响着河流水质。

4.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流水质的影响十分巨大, 既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首先, 水利设施的建设, 使得水流速度减慢,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使得水中的Ca2+、Me2+等离子的含量减少, 有效地降低水质硬度[3]。而河流水的运动速度减慢, 滞留时间增长, 水中的杂质得到足够的时间沉降, 使得水体的浑浊度大大减小。其次,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质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水库的建设, 使得河流流速减小, 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弱, 水中污染物得不到扩散, 水华等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水质变差。而水库建设被淹没的植物等物质在水中腐烂产生二氧化碳, 加剧了温室效应。而流速缓慢的河水为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5. 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会对周围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水库蓄水容易造成土地的盐碱化、沼泽化甚至浸没。修建水库的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土地的盐碱化。水利设施的兴建, 地下水位被迫上升, 矿化程度高的地下水在地表发生蒸发, 使得盐分在土壤表层滞留, 提高了土壤的盐碱度和渗透压, 降低土壤肥力, 造成植物的生理性干旱, 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而沼泽化也是水库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消极影响。地下水位上升, 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过分湿润, 发生沼泽化, 植物根部缺氧, 逐渐走向死亡。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降水、气温、水文、水质、土壤等生态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影响都是不利因素。为此, 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该注重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 促进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国娟.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6) :147.

[2]朴彩顺.试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7) :195.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篇10

1.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对自然界气候的影响。在自然生态环境中, 地区性气候由于受到大气环流的控制, 在一般情况下都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存在。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大部分地区由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地或湿地,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 较之以前更加的湿润, 并对地区的降雨及气温等因素也会造成影响, 给其带来显著的变化。

2) 对水文的影响。天然的水文特征会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而发生变化。在河流上兴建大坝时, 会出现上游水流速度减慢、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现象。当水库中的水体不断增加时, 水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而水中的密度及水中的微生物也会随着水文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进而对下游河道的鱼类生存及繁殖环境带来变化, 从而影响着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繁衍。

3) 对泥沙淤积的影响。众所周知,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库区与下游河道的泥沙输送及沉淀模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三门峡工程建设中, 工程建设者为了让下游的地下河部分不再增高, 因此就想着将黄河的泥沙拦截在三门峡水库之中, 从而使得下游的水体变得清澈。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却让上游的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并且, 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排沙系统, 这造成了下游的淤泥仍大量存在, 这就使得在造成水库蓄水量减少的同时, 也极易引导下游的洪涝灾害,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2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而言是有利也有弊的。一方面, 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田起到的保护作用, 让农田减少被淹没和冲刷的危险。并且, 由于水利工程会对地表径流进行调节, 这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结构及养分结构发生变化, 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但另一方面,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淤泥肥源逐渐减少的现象, 并使得周围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及沼泽化日趋严重, 这造成了土壤的肥力下降, 不利于下游农作物的生长。

1.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能源动力的同时, 也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许多传染性疾病:疟疾、霍乱、血吸虫等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人们所处的水环境有关, 它们的繁殖率高、危害大,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或避免, 也是现阶段我们所急需重视的问题。

2) 对移民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 重置土地, 甚至淹没土地, 这都会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紧张。而移民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工作, 但随着移民的进行, 这不仅会给当地的经济条件造成破坏, 还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压力。倘若移民未加妥善安置, 就会造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 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

3) 对文物保护的影响。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古迹。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陆地的淹没是无法避免的, 这就会给原有地区的文物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及毁灭, 无法对历史文物的完好无损进行有效保护。

2 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2.1 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 应当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建设中, 应当充分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达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时, 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3]。并且, 水利工程建设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及知识的宣传, 呼吁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

2.2 加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 施工人员应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管理, 从生态环境的多个方面开展有效的检测活动, 如:大气、噪声以及水体等方面, 并对施工期间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以此来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污染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从而避免在工程投入使用后有潜在污染源的出现。另外,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应及时进行处理, 以免对环境带来破坏。

2.3 有效完善移民政策

移民政策的完善, 一方面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发展, 另一方面能推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效益的增加。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在不断对移民政策进行完善的同时, 也应对移民的合法利益进行保证, 从而获得众多移民的支持, 让移民也投入到水电的开发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增加及发展, 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师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正确认识和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4]。

参考文献

[1]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 2012, (2) :126-127+130.

[2]张西锋.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 2010, (8) :64+66.

[3]孙晓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1) 1:120-121.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应对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宏观的,是可见的,一般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科学考察,认真分析,才能准确地找到应对的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平衡。

一、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局部性气候,最终影响当地的降水、气温等,还会对当地土壤土质、地质情况等产生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从科学角度来讲,地区性气候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但兴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这就容易使得原先相对干燥的陆路气候,变成了相对潮湿的湿地气候。

1.1降水量发生变化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后,在水库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潮湿地表,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库水面通过蒸发,将水蒸气排放至云层中,这就造成了当地降水量的增加。但降水量的增加并非在水库或附近地区,因水蒸气在排放的过程中,往往受路表湿润地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实际情况也证明,在库区及邻近地区的降水量会相对减少,而在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水量会有所增加。除了造成降水量的增减外,通过兴建水库还可能对降水分布时间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北方不太明显,但在南方这种影响比较大。在南方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后,由于水蒸气蒸发,造成水库及邻近地区的地表温度要低于气温,这就减少了大气的环流,使降水量相对减少,这是夏季常发生的情况,可到了冬季,因蒸发作用减少,地面相对较暖,大气环流作用增强,降水量也会适度提升。

1.2气温发生改变

由于兴建水库在地表形成一片水域,这就容易造成一个局部的水域性气候,相比以前的陆地性气候,气温肯定会发生改变。因陆地较干燥,与大气作用较少,所以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后,可能会适度改变当地的气候,尤其是冬季气候会适度提升。

2、对下游水文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兴建在河流的上游地带,主要是利用地势的影响从而增加水电的运转。但在现实中,因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一定程度对河流进行了截流,这就容易导致河流下游的水流量减少,水流量一旦减少,会直接影响下游地带的水文条件。比如地下水位降低,居民可饮用水减少,或者下游地带的湖泊水位降低,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在沿海地区,还有可能产生海水倒灌的现象,从而造成地下水质的过咸化,不利于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对水体的影响

不管是湖泊池塘还是海洋中的水,只有不断流动才能确保水的质量,一旦水停滞或者流动性降低,很有可能会造成水质的改变。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河流中的水进行了截流,造成了水流速度降低,就可能会对水文产生影响,改变水质,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另外在船运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时,特别是在上游地带,因水流速度发生改变,船运速度也会适当降低,在船运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底部水温的上升,进而造成水体污染。当然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因水流速度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是水体变轻,利于藻类生物的繁殖。但水流速度降低,一旦发生水体污染,水的自净能力会大大削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迁徙。

4、对地质的影响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水进行了截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上游水体的重量,在重压之下,很有可能会引发上游地质的变化,从而诱导火山、地震等灾害的发生。

5、对土壤的影响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会引发库区土地的浸没和盐碱化。因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降低,土壤的水含量会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肥沃性,不利于农作物的成长。另外由于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水体的重量得到增加,在水体重压之下,很有可能会造成河流水渗透至土壤中,因土壤含水量增加,在太阳照射下,土壤中的气体也进行蒸发作用,从而造成土壤盐分增加,进而盐碱化。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除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外,还有可能会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群健康、大批量移民等问题。

1、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在水库附近改变了自然环境,从相对干燥的气候变成湿润气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害虫的滋生,特别是一些喜好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繁殖的害虫,会大量的滋生,进而危及人群健康。

2、造成大批移民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无论对上游地区还是下游地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势必会进行移民。在移民过程中,如何安置这些移民是亟需关注的重点。因很多移民世代居住在此地,搬迁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除了移民工作,可能还涉及到企业搬迁、坟地搬迁等工作。另外一旦移民安置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移民返潮现象,给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3、对生物和文物的影响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水位,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附近地带的淹没,这些淹没地区有可能是原始森林,也有可能是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是古老遗址,这就造成了对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因水库兴建造成的淹没区域或者移民区域,很有可能是动植物的栖息地,最终出现人与动物争地的情况出现。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建议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但也应该考虑到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将眼光放长,综合利弊,因地制宜地进行水电工程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保护,注重对珍稀物种的保护,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尤其要着重处理好移民问题,避免出现移民返潮的现象。

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开发。

参考文献:

[1]刘庄,沈渭寿,吴焕忠;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 篇12

1 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其重要意义阐述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事业也蓬勃兴起, 不仅工程规模多样, 而且工程建设覆盖面广, 覆盖高海拔地区以及偏僻的山区。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新兴事物的涌现, 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案也逐渐渗透科技元素, 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方面采用高科技手段, 促进工程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使得水利工程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断加强, 保障了社会经济安全, 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在水土资源保护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究可以发现, 在农业生产方面,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航运交通能力不断增强, 多种物资流通, 有利于社会经济繁荣。当今虽然有许多新能源被挖掘发现加以利用, 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地热能, 但是水力资源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 并且是目前我国发电的主要能源, 因此, 针对我国水力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深入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应用成为了目前我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然而, 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由于我国水利建设发展起步较晚, 在整体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水利建设方案科学性的缺乏和水利发展体质机制的不顺, 以及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关注的焦点。水利工程建设对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有重要意义, 在造福居民用水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虽然水利工程在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等方面, 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并且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高速发展起到了极大地的推动作用。但是当水利工程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 河流的自然地理特征也正发生着改变, 河流周边以及河流自身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破坏。原因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影响了当地的地形条件、土壤、气候等, 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后, 水域床底形态、水质、水环境以及水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甚至影响上下游生态环境。一个工程的兴建通常与周边的资源环境紧密联系, 并且常常以牺牲其他资源为代价,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涉及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与道德等诸多领域, 因此要消除影响绝非易事。总体而言, 水利建设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对局部气候、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 气温、湿度、降水等会受到影响。经过研究发现, 水利工程周边地区上空的空气透明度高, 紫外线线辐射高, 相对湿度也较之高但是气温比较低。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改变原先的地形特点和植被覆盖, 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对降水量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水库库区蒸发量增加和下垫面物理性质改变, 水库的运行后淹没了原地面障碍物, 使得近地面摩擦减小, 风速增加。水利工程的施工, 不仅会对水文环境造成影响, 对土地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地的土地进行开发与改造, 改变土地原先的利用方式, 在建设过程中, 往往还会产生一些建筑残渣以及废弃的垃圾, 如若未能及时处理则会对周边土质产生极坏的影响, 不仅会破坏植被的正常生长, 而且还会影响下游鱼虾等水中生物的生长, 更有甚者, 导致水土流失, 发生河道堵塞的现象。

2.2 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提高防洪标准, 降低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不仅可以避免因洪灾造成供应紧张, 影响人民生活等社会问题, 而且可以避免洪灾引起疾病流行、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避免土地被冲毁、淤压, 土地沼泽化或次生盐碱化, 减免林草被淹没死亡、生态环境恶化等。水库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导会致水体悬浮度增加, 引起库下水体变浑, 特别是土石、石灰、粉粒、水泥和粉煤灰等一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悬浮物, 会受到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 沉积在土地中或者流入河道, 污染土地和河水。使得下游地区水处理成本增加, 进而导致水价上涨, 容易引起居民的用水恐慌。在建设期, 库区移民迁建影响土地环境, 如加重局部地区土地环境压力, 不合理开垦加剧水土流失, 城镇搬迁和基本建设损失部分土地, 移民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引起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变化等。同时, 水利工程的建设, 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 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 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另外,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还将导致河流水域的水质受到影响, 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造成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由于施工建设,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时间的约束, 因为工程未建设成功根本不可能发展经济, 相应地, 该地区旅游业也会受到影响。库区水位抬高, 可导致部分历史、文化、考古和宗教性遗址被淹没或因此而搬迁。

3 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鉴于水利工程有利有弊, 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一个重要措施的实施必须要有明文的法律规范支持, 方便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法的管理人员钻法律空子, 为节省成本而不顾环境污染。因此, 规范水利建设行为, 从水利建设方案到施工, 必须做到层层紧扣, 每一个环节管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地把关, 施工过程中的细节也要实时监控,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同时依法对严重破坏环境, 影响周边居民安全的工程实施优化措施或者进行整改。同时必须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以便让群众更加清晰地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流程, 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 也可以防止危害环境的行径的发生, 有必要健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机制, 同时也必须落实用水量控制的相关制度, 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以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自身承载能力为约束条件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调整水利工程周边地区的经济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等。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利民工程的重大举措, 在防洪抗旱、航运蓄水等发挥巨大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复杂且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这些影响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采取一定措施避免的, 因此, 人们有责任有义务减少这些消极影响, 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摘要: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等民生工程重视度的提高, 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 且工程质量也在逐步改进中。水利工程无论在抗洪还是蓄水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带给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因此, 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的真正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具杏祥.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2]李长忠.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上一篇:网-绳-锚支护技术下一篇:反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