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闻

2024-07-23

反腐新闻(精选4篇)

反腐新闻 篇1

一、新闻期刊与反腐责任

(一)腐败与新闻反腐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其以公职、市场、公益为轴心,引起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往往引发辖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最终导致各类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新闻反腐,则是指传统新闻在政府层面的反腐工作中发挥舆论监督功能,通过提供线索、交代证据、制造话题、掀起舆论等手段来引导或协助政府反腐工作。[1]

(二)新闻期刊与新闻反腐

新闻期刊作为传统报刊媒体,以报道时事政治事件为主,反腐作为时事政治中的热点事件,其专栏、评论文章代表着期刊编辑部的政治立场,也直接体现新闻期刊的价值观。[2]

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社会环境监测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新闻媒体必须对各种不和谐、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隐患,及时向政府、社会发出“警告”和“提示”。

因此,新闻期刊理论上应对“腐败”这种公权力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反腐是新闻期刊在传播信息、传递观念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二、《中国新闻周刊》的新闻反腐

(一)热点:报道数量阶段上升

本文以“反腐”及“腐败”为主题,梳理了2000~2013年《中国新闻周刊》收录至CNKI上的文章。结果显示,该刊在此期间共发表反腐类文章211篇,占到文章总数21070篇的1%,“反腐”成为该刊的常见报道主题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作为《中国新闻周刊》的发刊之年,其反腐报道聚焦了“广西现象”“警察腐败”“官场腐败”“1999反腐未结案”“枪毙成克杰”“39岁现象”等多个维度,共计39篇反腐主题文章,充分体现了该刊物自发刊以来即将反腐作为报道热点的编辑方针。

此外,除2001~2003年刊物曾阶段性休刊、2008年奥运致反腐文章锐减外,《中国新闻周刊》的反腐报道文章数量呈阶段上升趋势,2004~2013年依次为7、12、13、20、7、16、22、14、33、25篇。此后,知网不再收录该刊文章,但随着“网络反腐”风潮的兴起,笔者统计该刊报道有“山西贪官录”“广东官场的反腐季”“中纪委全会: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反腐让中国奢侈品市场降温”“顾欣:文艺界反腐第一案”等数十个主题文章,对新闻反腐的热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要点:封面故事从不缺位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的特色栏目,也是最能反映新闻期刊深度报道观点和水平的载体之一。在历年来的反腐热点事件中,《中国新闻周刊》从不缺乏来自封面故事的“发声”。

以2003年为例。在2003年《中国新闻周刊》总第145期期刊中,封面文章下有4篇反腐文章,分别题为《前腐后继的贵州官场》《程维高的作为与“诸侯政治”》《中央为高官反腐求解》《谁来监督省委书记》,全方位报道了国家反腐进程。

当然,2003年是反腐领域一个特殊的年头,在我们还未消化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和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相继落马的消息之时,又有浙江省原副省长王忠麓又被中纪委查处并移交司法的消息。[3]但统计十余年来正省部级以上原地方贪腐官员名单以及各类热点反腐事件,笔者发现《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多有文章跟进。例如,2007年总第314期《郑筱萸的典型性腐败》、2009年总第433期《重庆扫黑》、2009年总第433期《薄熙来治渝“红与黑”》、2010年总第492期《文强之死》、2013年总第611期《高官举报刘铁男》,等等。

统计可见,《中国新闻周刊》每年52期封面文章平均有2~3期专题做“反腐”报道,每期封面文章下又会跟进3~4篇文章,新闻反腐力度较大。在这些反腐文章中,又以官场反腐为主,基本覆盖了交通、法律、教育、体育、经济等腐败多发领域。

(三)重点:社评新论力挺反腐

《中国新闻周刊》的社评《新论》也同样以反腐作为评论重点。从2013年期刊社评专栏“编者的话”改为“新论”以来,其主题转为以时政类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主,全方位解读社会变革、评论社会现象,并敢于揭黑反腐。[2]

本文通过查阅2015年2月2日~2015年12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的新论社评,发现45期中有8篇直指反腐问题,分别为《警惕适度腐败可以促进经济论》《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必须铲除腐败的文化土壤》《一万个赞美,不如一次深刻的反省》《小病严治,将廉洁变成习惯》《反腐就应不计成本》《公务员加薪不可缺少透明》《党纪国法不能虚置》,其中3篇在标题即突出“反腐”,8篇文章分别为不同特约评论员所作,反腐方向明确。

(四)特点:特辑盈造政治生态

除全年52期定期出版刊物外,《中国新闻周刊》会不定期赠刊,赠刊主要以新闻性较强的“软广”为主,如《点赞,多彩贵州》《财险“新”征途》《普惠金融进行式》等。在这些赠刊中,《中国新闻周刊》从2004年起在每年3月发布赠刊《中国政要》,为阅读者提供一份当下中国最权威的政坛地图。

《中国政要》还于2010年上线APPStore,聚焦政坛中主要领导人物的人和事,创新开发定制领导人动态功能。时政爱好者可随时关注领导人动态、定制领导人新闻,获取最新最权威资料,还可实时更新时政解读,纵览时政新闻中的妙趣味,小观察、巧解读。

该刊物吸引了大批时政爱好者的收藏与转卖。将两年的《中国政要》进行对比,即可查阅到两年中离任、下岗的诸多官员,期刊阅读者可借此了解政治生态、知晓反腐进展,也为诸多官员敲响了政治警钟。

三、《中国新闻周刊》的反腐困境

(一)通报式反腐,相较网络缺乏主动

总体来看,新闻期刊并非积极的“反腐”工具,而是以政府的最终发布为主,通报各级纪委的反腐战果。“新闻媒介对违纪违法官员的报道是紧随政府反腐进程的,相对来说,媒体通过媒介监督发现、揭发的问题官员极少。”[3]不难发现,在当今新闻期刊的新闻反腐内容中,大部分的话题“始作俑者”是互联网,新闻期刊的新闻反腐缺乏主动性。

理论上而言,新闻反腐是以通报贪腐官员、揭露贪腐现象、质疑贪腐问题为主题的报道。然而,我国报刊在苏联报刊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新闻观念。因此,传统新闻报刊大多以通报贪腐官员及现象作为政府工作进行“正面宣传”,而在揭露贪腐现象、质疑贪腐问题等方面少有涉足,难以涉足真正的“高位揭贪”。

作为深度性报道的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在反腐报道上具有较大的精准度与纵深感,但与现在时兴的网络反腐相比,较为缺乏新闻反腐的主动性,沦为“事后孔明”。

(二)建设性反腐,刻意淡化争议事实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反腐与网络反腐是当代舆论监督中的两条主线。[4]在新闻反腐过程中,新闻期刊不断遭遇来自互联网关于“放弃真相”“缺乏主动”“同流合污”等罪状,总体报道方向及行文立场是建设性的。

在“一把手”高官落马的报道中,《中国新闻周刊》从不缺位,但总是刻意淡化过于阴暗、腐败的新闻事实。无论是前些年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事件,还是2015年底饱受质疑的福利彩票资金被挥霍浪费的新闻事件,新闻期刊宁愿选择避而不谈。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党的喉舌媒体,正是通过具有深度的新闻反腐报道,对社会公众进行了良好的舆论引导,这种在反腐生态的建设性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彭华新.当代“新闻反腐”的伦理困境研究[J].新闻世界,2014(12):65-66.

[2]吴丹.《中国新闻周刊》“新论”专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肖生福.网络反腐中媒体民意与政府的互动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2(11):11-13.

[4]程旭.新媒体时期反腐背景下的舆论监督[J].理论观察,2015(04):68-69.

反腐新闻 篇2

反腐败

改革党的纪检制度

会议强调,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和要求部署上来,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震慑力。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

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落实《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

会议指出,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加强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探索,大胆创新。

多名高官被查 制度反腐进入新时期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6名省部级官员被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仅26日、27日两天内,接连查处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名涉嫌严重违纪的高管,包括副总经理王永春、李华林。而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省部级高官多达6名: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多名高官落马,显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

竹立家提出,今年以来,中纪委下派10个中央巡视组,出重拳“打老虎”,使中央巡视制度这一反腐措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中央巡视组对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

中央巡视组将进驻被巡视单位两个月左右,均已对外公开了巡视组的相关信息,包括巡视组组长、副组长名单及通信地址、值班电话、手机等。

进入制度反腐新时期

他认为,当前,中国反腐已进入了制度反腐的新时期,亟待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具体环节,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堵住腐败漏洞。比如如何规范网络反腐平台,建立资料收集、舆论应对、案件查证、结论反馈的机制,避免网络反腐成为运动式反腐;建立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平台,加大腐败曝光的几率;建立对“裸官”的监督机制,完善官员个人事项申报制度。竹立家称特别是近日公开审理的***案,首次采用了微博直播的方式,更显示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鲜明态度。

反腐新闻 篇3

一、反腐报道的特征

政治腐败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中的蛀虫, 其与人民之间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冲突性。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 都是这其中显著的特征。部分领导干部脱离群众, 为个人利益胆大妄为, 最终酿成恶果。当我们在提倡社会民主决策的时候, 他们却在实行个人专政;当我们在提倡反腐倡廉的时候, 他们却在收礼受贿。这样的人不仅不利于社会政治的进步, 也给我国社会风尚带来恶劣的影响。这类报道体现的是社会中的不良面, 有时甚至有负面引导作用, 但这类新闻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抵制住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

众多反腐新闻的曝光都源于爆料, 往往让人意想不到。例如2010年落马的原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文强, 在事件没有被曝光之前, 他曾因一举打破黑帮组织扬名, 而又谁能想到其实他自己就是最大的黑帮呢?他受贿、涉黑, 恶行累累, 其罪行使人们感到惊愕甚至震撼。这类腐败官员违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则, 违背了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新闻一经报道出来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愤恨。从心理学层面上讲, 这样的新闻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更容易让人们记住, 因为人的潜意识会选择性的记住负面的新闻。从内心渴望上讲, 他们甚至更愿意看到这样的新闻。

二、新闻媒体应避免反腐报道中的低俗之风

在新闻媒体对反腐事件进行报道时, 虽然能够增加大众的知情权, 但有时也会夸大反腐事件的程度。某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故意夸大其词, 甚至肆意捏造事实, 严重影响报道的真实性。例如在文强新闻事件中, 部分媒体大肆渲染其玩弄女性, 造成虚假新闻, 误导大众。而某些新闻反腐报道会故意放大某些情节, 如很多腐败新闻中的“情妇”事件。部分新闻媒体对官员糜烂的感情生活夸大报道, 使严肃的反贪新闻变成了低俗的“情色”新闻。此外, 反腐报道存在媒体记者对于贪污事件妄加评论的弊端, 不符合事实的主观评论, 不仅违背新闻准则, 而且容易对大众舆论产生恶劣影响。总之, 反腐新闻毕竟不像民生新闻或娱乐新闻, 其有较高的严肃性, 因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对反腐新闻进行报道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以及新闻的真实性。

三、如何正确报道反腐新闻

新闻必须为人民服务。在政治生活中, 普通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了解有限, 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充分了解事实的真相并真实地加以报道。

首先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腐败官员的调查和了解, 多采访核实相关的人与事, 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暗访的方式。

其次, 应做到实时报道、跟踪报道。过去的反腐报道往往过于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闻媒体应发挥揭露社会弊端的作用, 及时、全面地对事件加以报道。

反腐新闻 篇4

2012-02-20 来源:银川新闻网 时政要闻

日前,在银川市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左新军代表中共银川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第二次全体会议作了《报告》。《报告》回顾了2011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部署了2012年工作。

过去的一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部署,全面履职,主动作为,自觉做到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纪检监察机关就监督到哪里;自觉做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哪里,纪检监察机关就坚决维护到哪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监督检查22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等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围绕中央、自治区和银川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开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强对安居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了工作。其中,对22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涉及金额8亿元。

加大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生态移民工程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建设、用地等问题,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加大对教育、医疗、征地拆迁、扶贫资金、粮农补助资金、社保资金、食品药品安全、创建文明城市等涉及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此外,加强对县乡换届工作的监督检查,公布了举报电话,派出督查组全程监督,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构建了银川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我市创新建立问责制度体系,构建了具有银川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针对干部队伍中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占职不担责、领薪不用心、做事不顶事、把“事”不当“事”等“庸懒散乱奢”问题,出台《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后,又创新制定了《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公职人员违反交通法规问责办法》、《安全生产领域责任追究办法》、《政府投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群众利益行为问责办法》等制度,构成了具有银川特色的问责制度体系。

据统计,一年来,问责402人,18个单位,其中处级干部8人。呈现出公职人员违反交规现象明显减少、安全生产领域和政府投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逐步减少的特点。

严肃查处305件“三不”案件

2011年,我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小事问责、违规追究、违纪查处”的惩处体系和“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的预防措施并举,严肃查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三不”案件305件,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

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1107件,初核311件,立案5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8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

其中,市纪委监察局受理信访举报683件次,初核47件,立案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挽回经济损失210余万元。及时核查失实举报185件,澄清了是非,保护了干部。

实现廉政风险防范全覆盖

通过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廉洁自律规定,使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明显增强。2011年我市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执行,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等20条规定,对《廉政准则》等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创新实施了《新任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92人进行了申报。

同时,坚持“三必谈、三必做”,890名市管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强化“四个在先”谈话制度,对92名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信访谈话2人,诫勉谈话65人。特别是,围绕机制、政策、权力、岗位等方面,全面推进廉政风险排查,排查风险点11356个,制定措施11243条,实现了风险防范全覆盖。

推行“微访谈”活动成为一大亮点

实际上,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市去年加大公开力度,权力行使“阳光化”,以党务政务公开为抓手,强力助推各类公开。实行党务公开责任制,建立了涉及民生决策、公众利益事项的事前公告制、信息询问制。推行公开事项倒查制,对不宜公开的事项进行了审查,除明文规定不宜公开的事项外,其余全部公开。而且,推行服务公开承诺制,年初承诺,年底兑现,47个部门及公共服务单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事项226项。推行重点单位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政务建设,实行了“法院开放日”、“网上公安局”,以及“阳光审批”、“阳光财务”等。

特别是,推行“微访谈”系列活动成为工作的一大亮点。2011年建成了党务政务网络问政平台,开设了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开通了政务微博。市直部门单位负责人与网友“点对点”互动交流,实现了网上征询、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使群众有了“出气孔”,单位有了“天窗口”,社会增加了“减压阀”,有效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

银川经验在全国纠风座谈会上作交流

2011年纪检监察工作中,我市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暗访63次,纠正不良行为100余起。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强化对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的监督检查。重点督办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清欠农民工工资2.48亿元。

坚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将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服务窗口、基层站所纳入民主评议范围,评议对象实现了全覆盖。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200余人次走进新闻直播间与群众互动。“政风行风热线”受理群众投诉和咨询问题300余个,及时解决或回复。我市的经验在全国纠风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项目489个,纠正问题34个。对460家列入“小金库”专项治理范围内的部门单位进行了复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加大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力度,建立了市本级1598辆公车信息库。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专项活动50余项。

202个行政村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

我市在农村防腐保廉体系建设中,推进“勤廉为民”工程,创建区市级“勤廉为民”先进县(市)区1个、“五好”乡镇20个、“五好村”191个。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坚持推行“民主议政日”、“一事一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等制度,20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健全民主理财制度,所有乡镇设立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心”,所有行政村推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制和“五牙子章”制度,财务管理实施了全程监控。

在此基础上,形成便民服务网络,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依级建立了政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和代理服务中心,形成了四级便民服务网络。而且,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现象明显减少。

向全市通报8起典型案例

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是去年11月以来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市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把“营造六个环境、一个重点”的任务细化分解为13个步骤54项具体工作,逐项明确领导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条条都有具体抓手。广泛征求意见,公布了95个投诉举报电话,开通了95家微博,与网民互动交流。开展了市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基层调研、发展环境现状调查、绩效考核第三方测评等活动,征求意见建议570余条。

同时,开展了“走千家、进万户,送温暖、解民忧、办实事”活动,发放慰问金50.816万元、衣物8425件、粮油8900斤,培训150余人次,义诊200余人次。强化督查问责。实行不间断工作督查制,已开展明查暗访6次,对6个单位、23人进行了问责。选取8起维护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向全市通报,并通过媒体公布,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在9个方面下功夫

上一篇:环境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下一篇:早期胆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