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文化建设(精选12篇)
反腐文化建设 篇1
2016年7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 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迎来了新的局面。当前反腐手段多种多样, 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颖、有效、参与度高的反腐方式得到了关注。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
网络反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学者们对其定义各有侧重, 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当前已有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制度参与论”“网民主体论”“技术决定论”和“舆论监督论”四个方面来定义。这里, 我们使用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共党建词典》中对“网络反腐”的定义。网络反腐, 是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 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
二、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公众最愿意参与反腐的方式中“网络曝光”达到75%, 其次是“举报”占58.2%、“媒体曝光”占53.8%、“信息公开”占48%等方式。①2003年, 被称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同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官方网络举报平台;200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13年,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中央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 就受理举报32500件, 月均2700件。而最高检提供的数字显示, 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回顾十八大以来, 雷政富、周锡开、刘铁男、倪发科、王素毅等多位官员均因网络举报查处, 因此网络反腐也被形象地称为“小鼠标绊倒大贪官”。
三、网络反腐的SWOT分析
1.“网络反腐”的自身优势分析
(1) 参与方式便捷。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任何人只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 接入到互联网中就可以参与到“网络反腐”中来。而且“网络反腐”也不像传统反腐那样, 需要层层手续审批、上报, 简化了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大大缩短了受理时间, 更有利于规避一些人为因素干扰, 使得网络反腐的参与方式便捷、高效。②
(2) 参与成本低。由于网络空间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举报者“藏”在电脑屏幕后面, 具有隐蔽性, 言论更加自由, 也更有利于保护自身安全。同时, 举报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无需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上访, 大大减轻了自身负担, 实现了大范围的信息传递, 投入成本低。
(3) 交流互动性强。在开放的互联网空间中, 参与者可以通过个人博客、QQ空间、网站论坛、信箱等平台进行举报, 也可以使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内容更加直观, 引起广泛关注。同时, 由于网络空间交流的互动性、开放性, 使得公众交流更加便利, 更容易产生共鸣, 形成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
2.“网络反腐”的自身劣势分析
(1) 网络信息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被测量物的可靠度, 效度是指被测量物的准确度。③网络自身不能够对网络信息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辨别, 但网络的便捷又会让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从而造成网络上虚假信息遍布, 影响人的判断。因此保证网络信息的信度和效度是网络反腐的一项研究课题。
(2) 网络监督的局限性。一方面, 由于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公众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 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 影响网络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不均衡, 网络参与主体的低龄化, 使得网络监督更加集中于80、90后群体, 不代表广大公众, 因此网络监督也不等同于人民监督, 仅仅是人民监督中的一个方式。④
3.“网络反腐”的外部优势分析
(1)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2013年, 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 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 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移动通信业务大幅开展, “4G”业务成为主流。上网工具已不仅仅限制于计算机,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接入网络, 实现随时随地上网。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外部优势。
(2) 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会松懈”。反腐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公民、制度、科技大诸多要素共同参与, 而公民的广泛参与是最基本、最有力、最高效的。⑤众所周知的“表哥”“房叔”“天价烟局长”等官员落马都是依靠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随着公民教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公民权利主张越来越普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参与到政府权力监督中, 对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⑥。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是网络反腐迅速发展的推动因素。
4.“网络反腐”的外部劣势分析
(1) 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不完善。虽然我国网络发展十分迅速, 但是对于网络规范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对网络上不良现象的界定与惩处还没有明确规定, 伴随着网络举报而来的有“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 给网络反腐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效力。
(2)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反腐的作用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让更多人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但是由于网民学历不同、年龄不同、从事行业不同等原因, 网民素质良莠不齐、自辨能力不高, 谣传误信的事情时有发生, 甚至有些大众媒体会通过网络发布不实新闻或倾向性新闻, 从而对网络舆论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网络监督中大众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影响网络监督有序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网络反腐”机制建设
1. 建立健全有关“网络反腐”的法律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法律是规范网络反腐最基本的保障和依据, 网络反腐中一切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来进行规范。为加强网络反腐建设, 必须积极开展网络反腐课题立法调研, 建立健全的有关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制度, 进一步规范网络举报程序, 明确界定正常的网络反腐和侵权、造谣、诽谤等行为之间的界限, 为网络反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2. 加强网民道德素质教育
网民的素质影响着网络反腐的效果, 因此政府、媒体、学校等各单位要加强网民道德素质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宣传客观公正的价值观和监督理念, 提升网民的社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使网民们认识到“网络反腐”不是“人肉搜索”, 不是“网络暴力”, 不能做出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只有加大道德素质教育, 营造良好的网络反腐舆论环境, 才能保证网络反腐有序发展。
3.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机制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上虚假信息遍布, 如何快速有效地甄别网络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对网络反腐十分重要。因此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追查虚假信息源头, 对散布虚假信息的人员进行依法处理, 杜绝虚假信息源头;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有序举报, 建立多样化的网络举报渠道, 使网络真正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监督的重要渠道。⑦
4. 加大网络反腐的公开透明度
网络反腐之所以被公众大力推崇, 就是因为腐败官员一旦被网络曝光, 其所有贪腐行为就无所遁形。但是由于政府行为往往不被公开, 使得公众无法了解整个反腐过程, 民众对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公正客观往往存有质疑, 导致网络反腐方向时有偏移。因此, 为让公众更加依法、有效地参与网络反腐, 要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让公众全程了解案件处理过程, 从而增强公众对网络反腐的信心。
注释
1 唐丽娟.当前中国网络反腐现状分析[EB/OL].共识网.
2 张黎天, 杨丽莉, 刘艳.信息化时代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SWOT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2013 (1) .
3 张黎天, 杨丽莉, 刘艳.信息化时代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SWOT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2013 (1) .
4 张进.关于网络监督的特点、局限性及完善对策研究[J].网友世界, 2014.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bc9a6d10101c5i8.html.
6 范玉鹏.论网络反腐视域下的公民权利意识[J].中国市场, 2014 (8) .
7 张黎天, 杨丽莉, 刘艳.信息化时代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SWOT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2013 (1) .
反腐文化建设 篇2
1.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具有原则性和规范性、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
2.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适用的基本原则是公民在法规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制度为准绳。
3.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原则。
4.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二是坚持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基础的原则;
5.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是坚持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的原则;
6.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四是坚持与国家法制建设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7.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五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原则;
8.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六是坚持与从政道德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
9.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七是坚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原则;
10.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八是坚持对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原则。
11.在适用法规制度时,对同一种法律、法规规定,应注意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
12.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正确方向。
13.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二是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实践。
14.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三是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15.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16.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五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17.我国多年来反腐倡廉实践科学总结的原则:六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
18.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①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情况。
19.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②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20.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21.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④保障党员权利情况。22.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情况。
23.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⑥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情况。24.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⑦廉洁自律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25.党内询问和质询的主体是是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6.社会监督主要由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和舆论监督三个部分组成。
27.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特点: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依靠人民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特点:②全面符合的监督网络,体现了对权力的全面监督原则。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特点:③实行审检分离,体现了提高法律监督地位和权威的要求。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特点:④发挥党内监督体系中特殊作用,保证监督的有效性稳定性。
32.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职责:①协助同级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
33.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职责:②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
34.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职责:③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
35.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职责:④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36.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内监督的职责:⑤受理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行为的检举和党员的控告、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
37.执行述职述廉制度应注意:①报告工作和述职述廉的联系与区别;②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③要加强述职述廉后的监督工作。
38.实行干部谈话应注意:①要坚持原则;②要讲究方法;③要注意实效。
39.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监察机关的领导;上一级监察机关对下一级监察机关的领导。
40.审计监督的四种作用之一:①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41.审计监督的四种作用之二:②是加强宏观调空、改善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42.审计监督的四种作用之三: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力武器;
43.审计监督的四种作用之四:④是加快民主进程,完善政治体制的有力工具。
44..司法监督特点是一是监督主体的特定性;二是监督对象的广泛性;三是监督方式的法定性。
45.社会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其特点表现在一是监督的广泛性;二是监督的敏感性;三是监督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46.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形式,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党政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员实施民主监督。
推进反腐建设 赢取人民信任 篇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任务,被视为在新起点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讲话时强调,“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还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理论分析】
一、 经济生活角度
1.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要求我们,要用正当手段获取金钱,把钱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潭;腐败分子一旦有了钱,又生活奢侈,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因此,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商业贿赂现象的存在表明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克服这种现象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全会指出,要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这要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全会指出,要“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公报指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二、 政治生活角度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全会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纪,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2. 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要做到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民群众参与,让权力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听到民众监督的声音,使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以直面公众、接纳民意来赢得民心,这将是反腐败斗争坚实地走向未来的方向。
3.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监督的方式。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全会强调: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探索监督关口前移的方式和途径。这体现了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4. 党的性质、宗旨。胡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这一系列目标任务的提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表明了我们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的不懈追求。
5. 党的执政方式。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这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
三、 文化生活角度
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提出中共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中共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四、 生活与哲学角度
1.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胡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
2.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这说明创造政绩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之下,胡总书记提出将反腐败的成效直面社会公众,接受民心的检验,既显示了执政党对当下反腐败形势的判断,更显示了现代社会形态下执政党与民众关系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4.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会议指出,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从许多大案要案的处理都看得到,然而,腐败牵涉领域甚广,应该承认,同群众的要求相比,反腐败的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一分析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新题训练】
1. 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种监督()
A. 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B. 与行政监督体系无关
C. 是对民主党派的监督
D.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我们党提出,要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据此完成2~3题。
2. 上述要求,说明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
A. 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 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C. 建立起市場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
D. 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3. 按上述要求,有利于()
①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②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④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009年,胡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并强调以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据此完成4~5题。
4.胡总书记之所以要求中共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5. 胡总书记强调要以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09年1月14日,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据此完成6~7题。
6. 我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因为()
A. 反腐败是党的中心工作
B. 防止腐败,能够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C. 防止腐败,能够保证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直接领导
D. 反腐敗是党履行政治职能的要求
7. 党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点。这蕴涵的主要哲学观点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 价值观的作用
8.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当前,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首先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开展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材料二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市场出现消费疲软的现象,对此,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信贷、利率、税收等多项改革措施,使我国的消费市场有所起色,为整个经济的回升增添了一抹亮色。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扩大内需与发展生产的关系。
(2)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 党中央要求“开展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中央纪委监督属于政党监督,监察部监督属于行政监督,据此判断,AB表述错误,C不符合题意。
2. C因为ABD表述不符合题意。
3. D从材料的意思和关键词“有利于”看,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4. A只有A与题干能构成因果关系。
5. D从关键句“以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看,只有②④符合题意。
6. B因为ACD表述错误。
7. C从材料的意思和关键词“主要”看,只有C最符合题意。
8. (1) 在消费疲软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扩大了有效需求,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消费需求扩大,会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会扩大就业,增加和提高收入,进而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大,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2) ①消费市场销售疲软,经济增长缓慢;消费品零售价格上升,经济增长势头加快,体现了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②经济的增长需要扩大内需来带动,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国家的各项政策最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加强公路系统反腐倡廉文化建设 篇4
公路系统中的腐败现象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造成公路腐败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点是监督管理不够完善,管理存在盲区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点就是人为的因素,人生价值观的缺失,唯利是图,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道德观念,在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有一部分人在工作中利用职权之便谋私利,作出对党和人民不利的行为。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伴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促进的公路建筑项目日益增多,许多领导层利用手中职权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也是造成公路系统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采取措施杜绝腐败
加强学习教育。加强公路廉政文化建设,首先应从根本上着手,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让廉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经常性的开展一些反腐倡廉文化教育会,从思想道德层面上打好基础,让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活动,接近干部职工的工作,从工作到生活,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健全制度建设。完善公路系统制度的建设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国是法治社会,在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就针对于全面建设公路制度深化全面改革实现现代化建设,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切实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公路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要想得到提高,完善其内部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对其中的相关制度都要进行加强和完善,保证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合理性,以此来从制度方面保证队伍建设的完整性,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努力着,建设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公路系统。
展示行业特点。公路是传统的服务性行业,这个行业的传统会影响到公路文化拓展新领域,由于中国特色的区域文化,使得公路文化的差异也很大,在建设反腐倡廉的工作中,由于时代的进步,公路行业正在向服务型转变,再加上社会属性的约束,应该对公路行业三个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培养积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公路人精神,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强化监督检查。有监督才有防范,监督不存在,防范也就荡然无存。已经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就应该踏实落实,不落实那就是白纸一堆,没有实际作用,理想中的美好愿望也不可能实现。虽然公路行业现有的制度规章很多,涉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但是总会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究其原因,要么是监督工作拖沓,监督人员素质低下,使其有机可乘,逍遥法外。总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其影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根深蒂固的。公路廉洁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兵一卒能够处理的了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的任务。
需要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位置,要做到勤抓,狠抓,严抓。我国是法治社会,在公路系统建设实施需要法人责任制,也就是在公路系统建设项目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由法人来负责,法人应具备与建设相关的管理能力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坚持和完善公路建设更好的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是法定负责人的义务,应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防止公路系统腐败现象的发生。
廉洁文化活动具有警示作用。尽量多的举行廉洁文化活动,这是一个加快进程的重要途径。比如,廉政文艺演出等,在这这活动中,内容和形式要注重新颖,跟随时代脚步,要能以当前反腐倡廉实例为依据,通过这些更贴近生活的内容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要注重挖掘精髓,用最本真的方式来实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形式上要丰富多彩,多进行头脑风暴,出好主意,写好策划,从心底打动职工。
反腐倡廉的意义
反腐倡廉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5000年的文化底蕴,发展到现在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腐败现象是一直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腐败的形式也有着新的变化,以至于反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是当下很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党失去了群众基础,那将不复存在。我们国家要实现全面发展,就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努力。如果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由此看来,腐败现象是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反腐倡廉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艰苦任务,也是我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反腐倡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反腐倡廉,中国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也是跟坚持反腐倡廉分不开的。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实现反腐倡廉的工作作风,让廉洁不阿的作风秉承下去。只有每一位职工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坚持反腐倡廉的工作态度,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千万不能妄自菲薄,错误的以为自己的个人行为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完成造不成什么影响,只有每个人都严于律己,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
反腐倡廉关系到公路系统的发展前景。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的程度影响着整个公路系统的发展前景,积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人为性的经济财产损失,能更好的推进公路系统的发展。深刻的意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推进政府的工作职能,制定严格有效的规章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加强政府部门的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的了解反腐倡廉的必要措施,为公路系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反腐倡廉建设有感 篇5
2月11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部署,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促政风转变,以抓改革建机制推进廉政建设,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成效。
一、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一个全球性、历史性难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9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党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教育、制度、监督相统一为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实践活动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在实践中探索走出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与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也表现为国家治理水平、廉政建设水平的高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廉政治理和廉政建设。国家治理能力低下会导致腐败,腐败反过来也会进一步降低国家治理能力。加强廉政治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法治、责任、公开、绩效、廉洁、勤政等价值取向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这其实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反腐倡廉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逐步深化认识的结果。
二、反腐倡廉要落实在每一名党员身上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因此,反腐倡廉建设在当前更是尤为必要,要始终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
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要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要自觉接受监督,及时自我纠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汇报人: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6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力度全面加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笔者认为,概括起来反腐败有五条防线:制度严控、纪检监察、群众监督、思想教育、自我约束。它们各有作用,互有短长,轻重不一,缓急有别。而其中,制度严控是基础。
反腐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制度,起到控制作用。让官员不能贪,不敢贪。这是反腐的“基本建设”。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而没有在反腐制度上下功夫,这是必须反思的深刻教训。有制度尚不能保证杜绝腐败,没有制度则可以断言,定会腐败。有人对订立反腐制度很反感,认为是“不信任干部”。这种情绪要不得。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为什么?避嫌也。假如这就是政策,你最好照办。如果你偏在李子树下“摆弄”帽子,在瓜地里系鞋带,别人怀疑你偷李子,偷瓜,你用什么自证清白?更何况如果不做这条规定,小偷一进了果园就“摆弄”帽子,就系鞋带,园主的损失谁负责?制度是为人民利益而订,遵守制度就是尊重人民。这是高尚,而不是跌份儿。
制度并非万能
靠制度反腐虽然是反腐的基本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防线,但是我们对制度(包括法律、政策)的作用不能期待过高,它并不能百分之一百解决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问题。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既然有“疏”,那就肯定有“漏”。怎么会“疏而不漏”呢?法之为用,同渔网一样,是要把该捞的捞上来,把该漏的漏下去。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网眼儿”的疏密大小很难掌握。搞不好,会把该捞的漏下去,而把该漏的捞上来。再说,制度再严密也有百密一疏之处,而只要有“一疏”就足够贪腐分子跑掉了。这时,其他的“九十九密”便都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这就好比一桶水,即使只有针眼儿大一个小洞,用不了一天,水就会漏得精光。钻法律空子的人就跟“跑水”一样,也是无孔不入的。你想不到的地方,他能想到。
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实际情况比这还要严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上有一条政策,下有一百个对策”,让你防不胜防。所以,单纯依靠法制来防止腐败是难以奏效的。秦始皇为了传之万世,什么办法都想了。修长城、收兵器、焚书坑儒。可是还有没想到的地方,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出现了。比如他没有想到,刘邦、项羽之流根本不读书,所以他烧书没有用。他更没有想到,首义者陈涉、吴广竟然“揭竿而起”,所以他收兵器也没有什么作用。这是秦始皇的悲剧,也足为迷信法制者鉴。所以后世诸王朝,没有一个学他的。虽然不废“霸道”,但主要以“王道”统治天下。
以制度约束权力
虽然制度再严密也有百密一疏之处,但仍然有其特殊作用。其一是可以用来保证群众监督的顺利实施,从而极大地增加群众监督的力度。效果要比一两条具体的反腐措施大得多。其二是,要想清除腐败的机体,还要靠法制。所以,这条防线仍要加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靠制度反腐的形象说法。它的中心含義是强调用制度约束权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非常有针对性的。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约束权力”的概念。文革时期更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可以说,“权力需要约束”的观念,是我们党积数十年执政经验,付出了无数惨痛代价而取得的治国经验。应该一代代传下去,永远不要忘记。
但是在落实制度反腐这一思想时,却要切忌简单化、理想化,千万不要以为权力会像“病猫”似的,可以一关了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首先,能不能关得牢是一个问题。如果用牛栏关猫,或用猫笼关老鼠,都是不会奏效的。其次,真正关住了,又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必须面对、必须回答、必须解决。比如,为了防止养狗伤人,把它拴起来,可是这样一来,贼也可以放心偷了。有时候,权力被约束之后,也可能带来类似问题,不可不注意。更令人纠结的是,有一些权力,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规定来约束的。比如不少法令中都有这类话:“一经发现,立即取缔。”但是到底“发现不发现”,只有天知道。在实际执法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摆在大街上也不被“发现”,而有的人即使藏到耗子洞里还是被“发现”。对于前者,“权力”的回答是:“没注意”,对于后者则回答说:“碰巧发现的。”对此,如果我们提出更详尽的办法来加以约束,则正如古语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策再严密,“对策”也会想办法破解。这种“斗法”,从理论上说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凡是涉及法律、制度、政策的事都是非常复杂的,决不可掉以轻心。任何政策都不会像广告宣传中的“特效药”那样,可以药到病除,永不复发,没有任何副作用,那只是幻想。一个政策出台,就好比一块石头扔进万顷碧波的湖面。它激起的涟漪会不断扩散,直达遥远的彼岸。很可能,你的目的只是击中湖里那只水鸭子,但湖面被你惊动,波浪因你而起。这就是政策的“副效应”,是任何人都挥之不去的。靠法制反腐是个真正高难的动作,操作起来要慎之又慎。■
(作者系吉林省白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浅谈反腐倡廉建设 篇7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要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利用反腐倡廉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 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等, 特别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通过党性党风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廉洁从政教育, 要使党员干部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各项具体规定,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提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和政治修养。加大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 增强法制意识, 引导党员干部勤廉从政,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成为社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切实让每名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要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
权力是把双刃剑, 用不好就会滋生腐败, 必须要动真碰硬,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按照零容忍的原则,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只要触犯党纪国法, 都要严格惩处。既要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 也要查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不论权力大小, 职位高低, 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绝不姑息, 实现反腐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 充分发挥严查腐败案件的巨大震慑功能, 切实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对于已经发现的案件, 要加大惩治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减少腐败收益, 令腐败分子得不偿失而不敢腐败, 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 真正做到人人敬畏党的纪律。
三、要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
腐败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因此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要着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 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达到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 并逐渐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一根本,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防止权力滥用, 要坚决制止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突出监督重点,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在认真履行和发挥自身监督职能, 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等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 形成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建立监督事项联动、信息互通、资源互用的机制。要以人民监督为动力, 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各方监督, 群众不满意的就要及时改正, 要以反腐取得的实际效果向人民群众证明党中央反腐的决心。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措施。尽管腐败分子只是少数, 但他们的破坏力绝不能低估, 必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形成党内外群众共同监督的监督网络,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严查有关腐败的大案要案, 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使党员干部认识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 认识到只有加强党的纪律, 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实效。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力的问题入手, 达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与民。
摘要: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少数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 影响恶劣, 反腐倡廉建设依然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突出强调了当前反腐工作的决心,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建立严厉的惩戒机制、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 形成不敢腐、不易腐的制约监督体系, 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逐步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与民,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反腐文化建设 篇8
1. 制度反腐的特征
(1)制度反腐的根本性。制度反腐相对于其他治理腐败的方式,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与优点。首先,制度反腐具有根本性,这种特性是由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所谓制度,它是一种特定的规则体系。制度反腐就是凭借成型的规则体系防治与遏制权力腐败行为的发生。制度一旦建立或成型,就会形成一种约束力和强制力。特定的人群在制度框架和体系下,就会产生一种受束缚、受管制的心理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特定人群的组织行为就会受到管制和约束。而一旦违反制度规定,人们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规诫。
(2)制度反腐的稳定性。在以往的腐败治理中,所运用的“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而制度反腐则明显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习主席的指示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制度就是一种保障机制,它使官员的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迫使官员不易腐更不敢腐。而这种防腐败的制度机制必须是稳定的、长期性的存在。反过来说,如果一种制度不能够始终贯彻、朝令夕改,那么整个国家的治理都会陷入动荡与不安。制度的稳定性是维持一个国家和社会持续繁荣稳定的基石,是政府官员取信于民的凭证和依据。
2. 制度反腐的作用机理
(1)制度的激励机制。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总以一定的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关系。制度不能孤立的存在,其一般以法律,法规形成的体系而存在着。制度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它是一种社会激励,促使人们按照统治者的意识而行动。因为,制度的设定是根据统治者的思想观念而制定的,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因此,统治者往往通过制度激励人们的行为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反腐败制度是根据对我国领导集体的分析,并根据当今的中国国情而制定的。是党的意念的体现。建设反腐制度,可以不断地促使人们产生不敢腐、不想腐的意识,最终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官员腐败行为减少。
(2)制度的约束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基础,制度设计和执行是制约权力的关键。制度是社会规范,行为框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使对于权力的监督和控制达到很好的效果。官员的权力不能无限度的膨胀和扩张,在实际的行政工作中,官员行政权力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制度的设计和建设意味着权利“闸门”的建成。在权力无法控制时,这个“闸门”便会狠狠地给权利锁上枷锁,给予权力强有力的压制。反腐制度的完善,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监督。通过制度的制定,官员无法运用自己的权力给自己牟私利,更无法运用权力给人民群众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功能
1. 廉政文化具有引导功能
廉政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廉政意识,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个方面不断改造官员的意识观念。廉政文化的建设犹如一股春风可以吹散腐败文化的阴霾。提倡廉政文化可以让人们时刻警惕腐败行为的发生,增强社会监督的功效。廉政文化的建设可以激励官员勤政爱民、勤俭奉公。廉政文化是对腐败文化的批判,它引导着社会风气。廉政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与腐败文化相对立的先进文化,其要求我们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正确的利益价值观。
2. 廉政文化具有约束性功能
建设廉政文化,能够从道德方面对官员进行规范。人类的行为活动都受到本身的道德观所支配。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个人就很容易走上歧途。廉政文化的建设是对社会宣扬勤俭奉公,遵纪守法的文化建设活动,是对优秀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赞颂和传播。廉政文化一旦深入人心,便可约束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人们不该干什么或者该干什么。而一旦腐败官员兴起贪污享受之念,这种廉洁的道德观念就可以起到软控制作用,使官员在道德观层面上受到谴责,最终使其自动放弃贪污腐败的行为。
3. 廉政文化具有舆论监督功能
廉政文化是先进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社会和政治两种特性。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廉政文化更有益于向大众传播,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因此,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廉政内涵的认知与了解,促进民众对于权力监督的认识。腐败现象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最为厌恶和讨厌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并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等形式不断向大众传播正确的廉政观,引导人们对政府权力的关注。官员的权力不能被无限放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促进群众主动参与到我国政府建设的道路上来,提高其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发挥民主权利,做到切实有效的民主监督,减少官员的腐败行为。
4. 廉政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廉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精神和体系,具有独特的凝聚作用。民族力量是我国能够不断发展的力量之源。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可以持续凝聚我国民族力量。因为,廉政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信奉推崇的优秀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深深扎入了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可以说,人人都有一颗廉洁奉公的心,只不过有的人已经被一些腐朽低俗的文化所覆盖。大力建设廉政文化,可以不断释放我们每个人心中廉政意识的能量,促进人们廉洁观念的觉醒,引导每个人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廉洁观念都被调动起来,就可以凝聚成一股特殊的民族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与腐败文化相抗衡,努力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三、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的共建策略
当前社会,腐败之风已有一发不可收拾之象。因此,加强对腐败的治理,扫除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不良现象已经刻不容缓。我党治理腐败的方式大致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三个过程。目前,党内官员的腐败行为也慢慢发展成了一种腐朽没落的腐败文化。因此要对症下药,只有在制度反腐的过程中植入廉政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效用,才能彻底地打击腐败,去除腐败文化,还人民一片蓝天。
1. 完善反腐制度体系,健全反腐制度内容
廉政制度既是廉政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文化反腐和制度反腐的结合点。只有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完善廉政制度体系,构建有效的廉政机制,才能真正地打击腐败,杜绝腐败。在我国,廉政制度还在建设当中,关于党员的廉政纪律要求也在进一步完善之中。针对官员的腐败,要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惩罚的高效机制。不能把腐败治理当做临时的任务去突击完成,要做到长久、持续、稳定的打击腐败。建设廉政制度正是防治腐败的根本手段,也是宣扬廉政文化,弘扬廉政传统的有效方式。构建廉政机制,能够使整个防治腐败体系合理运作,从而使廉政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如果缺乏廉政制度机制的建设,那么运用廉政制度反腐只能是空谈和妄想。因此,加强廉政制度,构建廉政机制是目前反腐败的重中之重。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打击腐败文化
廉政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古代就有着丰富的内涵。我国古代主要以儒家文化为潮流,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了一代代中国人约束自我、投身社会。我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倡导个人修养与用人导向相结合,要求思想教育与廉政导向相结合,廉政思想与法治规范相结合。这与我国目前建设廉政政府,倡导和谐社会是密切关联的。我国现代文化是多元与包容的,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倡导平等友爱。古代廉政文化传承至今,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深深契合的,只有大力发展廉政文化,才能丰富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的廉政文化。只有传统廉政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才能使廉政思想真正的深入人心,彻底地清除人们心中的贪污享乐的思想。
3. 坚持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共治腐败
在处理腐败过程中,制度反腐是身,廉政文化建设是魂,只有身魂一体,水乳交融,才能真正发挥防止腐败的效用。制度建设是反腐过程中的身体与躯干,需要用制度限制腐败,摧毁腐败。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形成一种廉政文化,从而使廉政文化发扬光大,如果没有制度的建设,那么廉政文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廉政文化是打击腐败过程中的灵魂,是人性的洗礼。只有用优秀的廉政文化清除落后腐朽的腐败文化,才能让腐败的温床得到彻底地清洗。廉政文化的发扬,可以更好地建设廉政制度,让制度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如果没有廉政文化的支撑,制度就得不到实施,就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完全治理腐败,就要制度与文化相配合,共同建设。
加强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完善廉政等其他各种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惩治腐败的体系,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治理腐败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建设廉政文化,让廉政文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思想上的约束,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是互相促进,不能分割的整体,只有共同发挥制度反腐和廉政文化的各种功能和作用,才能使腐败治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党执政治国的一只拦路虎。因此,我国政府治理腐败要全力出击,彻底根除。制度反腐具有根本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是我国学者都比较认可的方式。但是制度反腐的刚性也限制其效果的发挥,具有局限性。而廉政文化的内涵作用恰巧可以弥补制度反腐的缺陷,从人的内心机理出发,取得从根源解除腐败问题的效果。所以,治理腐败,必须同时重用制度与廉政文化,双管齐下,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关键词:腐败,制度反腐,廉政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仲涛.制度反腐及其构建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05(7):51-53.
[2]蔡娟.人性,权力与制度反腐[J].廉政文化研究,2013(6):11-14.
[3]杨冉.近五年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政治研究,2014(4):67-68.
[4]赵坚.论新形势下的廉政文化建设[J].党的建设,2014(7):32-35.
[5]张文敏.我国古代优秀廉政文化内涵及现实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1):74-78.
[6]吴海红.制度反腐与政党兴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14(3):77-82.
[7]王瑞军.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J].廉政文化研究,2011(1):63-69.
[8]于学强.关于新时期制度反腐的理性思考[J].理论探讨,2010(2):127-130.
[9]张振.国内外廉政文化及其建设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128-132.
反腐文化建设 篇9
1 建设廉政文化宣传阵地
利用院报、展板、橱窗、院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建立固定的廉政文化阵地, 积极宣传医院的好人好事, 公开医院的一些重大事项;利用报刊、杂志、医院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医院的先进典型事迹、行风建设等情况, 提高医院声誉和知名度;以新颖、健康活泼的文体娱乐活动, 如文艺联欢会、礼仪表演、演讲等活动, 有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 抓好三项教育
2.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着力培育医务人员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通过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廉政教育课等形式, 广泛开展医德医风和医院文化教育, 提升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的价值理念。
2.2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进行廉政教育知识测试, 着重组织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努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 切实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采取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党课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电化教育、观看防腐倡廉图片展等, 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用先进人物教育人、感染人, 同时利用反面教育教材警示作用, 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完善廉政制度建设
3.1 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以及人事、财务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
3.2 完善和规范处方管理制度、抗生素等药品使用制度、《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操作技术规范》。要严格执行卫生部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3.3 贯彻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明确规定, 健全举报奖劢、违规处罚等制度。
3.4 建立完善监控制度。制订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医生不当处方公示点评和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制度。
4 医院廉政文化的现实性思考
医院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需要下功夫做好引导、培育工作, 在实践中, 应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重点。
4.1 要更加注重引导性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院的共同事业, 必须在党风廉政宣教的“大格局”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依靠全院全员努力, 及早形成引导、推动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加速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骨干队伍, 推出一批优秀廉政文化作品。
4.2 要着力提高针对性
以人为本, 因人施教, 是扩大文化影响、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医院廉政文化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必须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方面, 要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 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另一方面, 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 确定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内容。
4.3 要积极推动多样性
医院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也应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 积极促进其向多样化发展。无论是文化阵地方面, 还是在文化载体以及文化风格上, 都应坚持多样化。
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反腐途径 篇10
(一) 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任何一种文化的构建都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 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腐败文化的基因, 也包含了廉政文化的元素,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资源。比如“民为贵、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等等, 都值得后人借鉴。
1、以民为本的思想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是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必然规律。孔子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者, 其“仁学”的核心宗旨便是“爱人”, 孔子认为“民以食为天”, 如果百姓食不果腹, 时处饥馑之中, 还去奢谈什么社会安定。
到了孟子演化为民贵君轻论。他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认为, 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 事关国家的兴亡。因此他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 并告诫统治者要“重民”、“保民”。
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要以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方式为政治民, 不过多地干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老子用“治大国, 若烹小鲜”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鱼一样, 应小心以不扰民为主。
2、为官清廉的思想
既为官, 就必须做到清正廉洁, 这是古代思想家和开明政治家的一贯主张。战国晚期的杂家主张“贵公去私”。认为君主治国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利民而不是自利。
西汉时董仲舒有“至廉而威”的名言, 意即官员能够做到廉洁才会有权威。
康熙曾说:“治国莫大于惩贪”, 雍正也说:“治天下, 首在惩贪治吏”, 康熙四十二年曾经下谕说:“大吏廉洁, 则小吏自然效法。苟不能勤慎, 致误公事, 岂可因保全一人而废国法乎”。言外之意就是不可为保全一位贪污的大臣而贻废国法。
3、重义轻利思想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一下怎样分配才合理, 或者自己取多少才合适, 这就叫“见利思义”;如果是合理的, 那就可以收下, 这叫“义然后取”;如果不合理, 即使是人人追求的富贵, 也不应该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荀子提倡“重义轻利”。强调统治者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羞利”, 以贪利为羞耻, 以好义为光荣。他认为所有的官吏都不要与人民争利, 要乐于施舍, 耻于积存。
西汉董仲舒认为, 人天生就有好义和欲利两种心理, 因为义和利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义可以养心, 利可以养身。身跟心比较, 心比身重要, 所以养心的义也比养身的利重要。历史上像孔子的学生原宪、曾参等人, 都是有大义的人, 他们虽然很穷, 但别人羡慕他们的行为, 他们也感到很快乐, 精神上很充实。相反, 有一些人虽高官厚禄, 荣华富贵, 却不实行义, 甚至大行不义, 他们虽然物质上很丰富, 但精神上却是空虚的。
4、重视法治的思想
法治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模式。在古代社会, 重视法治尤为法家为著。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战国初期的李悝、商鞅, 还有战国晚期的韩非等, 都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主张“法治”, 强调不依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为转移, “刑无等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家看来, 好利和私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面对丑恶的人性, 仁义说教是毫无效果的, 奢望官吏们自觉做到廉洁奉公, 不去追逐私利是很难的, 只有以强大的外力才能迫使人们克制自己的作恶动机, 按照统治者规定的秩序老老实实地生活。
(二) 吴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文化是城市的基因, 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这些年无锡城市文化景观不断增多, 文化味越来越浓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重视文化事业硬件建设的同时, 更要加强对文化的深入研究, 我们完全可以挖掘无锡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元素, 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 重新找到文化归属感。
1、“以民为本”思想。
吴文化是以民为本的文化。与秦文化、齐文化等相比, 吴文化不谋王霸之道, 不务礼乐之虚, 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民本、民生。泰伯奔吴, 带来了中原社会化的生产技术, 开伯渎、兴水利, “数年之间, 民人殷富”。孔孟之道中有关民生、民本思想也在无锡籍官员身上得到发挥, “民唯邦本、本固邦兴”, 恤民德政成了这些人士的施政思想。历史上无锡出过四个宰相, 皆以民生为本。“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悯农》诗的作者李绅是无锡人, 唐开成年间入京为相。宋高宗时“南渡第一名相”李纲出将入相, 数度起用又数度被黜, 他对宗族的遗训第一条是“民持财以生, 犹鱼持水以活”。“民本”思想还激励无锡人士挑战皇权, “锡谷四谏”顾可久等抱着“无惮杀身”之志为民请命, 东林志士以“忠臣死社稷”的理念杀身求仁, 士大夫气节令人钦佩。
2、爱国爱乡思想
自有国家以来, 吴地就有爱国的优良传统, 涌现出许多爱国名人, 并有许多阐述爱国思想的至理名言, 东林学派的创始人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是中国旧时士大夫爱国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无锡工商文化也深深地烙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印记。无锡早期的企业家, 虽然不是熟读儒家经典的“儒商”, 但却是信守传统道德、讲究操行气节的“绅商”。他们讲究乡谊和仁义, 有强烈的仁义贤良的传统道义和积德行善、造福桑梓的观念, 一般都关心乡里建设, 捐资办学, 造桥修路, 义办社会公益福利, 支持慈善事业。国学大师、史学家无锡人钱穆曾这样描述:“凡属无锡人, 在上海设厂, 经营获利, 必在本乡设立一私立学校, 以助地方教育之发展。”今天在无锡依然随处可见当年工商业巨子们造福桑梓的影子。
3、仁以待人思想
锡商与晋商、徽商不同, 无锡工商业者把儒家"仁爱"、"德治"的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到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采取各种"惠工"福利措施, 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无锡近代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恩威并施”、“宽猛相济”, 普遍实行了“惠工”措施, 无锡企业30年代所办劳工福利事业主要包括:设立福利性质的各级各类工人子弟学校和职业学校;为工人提供免费或低租金住房;举办各类合作社以及劳动保险和劳工储蓄等;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建立体育和娱乐文化设施;编印企业刊物为劳资双方提供交流窗口, 等等。这较多地继承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 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通过凝聚员工对于本企业的向心力, 达到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 又减少可能发生的因人际矛盾而出现的风险。与全国其它工业城市相比, 无锡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次数较少, 规模较小, 不能不归结为企业家们所实施的劳工福利措施。
二、创新反腐新途径——文化反腐
(一) 腐败的成因探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积极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肯定。同时, 一些消极现象也沉渣泛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就是腐败现象的不断发生, 总体来看, 关于中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人们基本形成了两大共识。
第一, 腐败的产生与市场导向的改革有关。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 由于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充分到位, 权力的制衡机制仍未及时建立起来, 导致官界和商界的划线十分模糊, 某些握有资源分配行政权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特殊的权力, 从行政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从而实现以权谋私。
第二, 腐败的产生与意识形态的松动和价值体系的错位相关。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 中国由一个世界强国变得不堪一击, 引起了国人的反思, 最后找到了“真凶”——传统文化, 而“罪魁祸首”则是儒家思想, 原因是儒家思想延长了中国腐朽的封建统治。于是, 批判传统文化, 否定儒家思想就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主流思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 中国人的价值信仰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拜金主义、物质崇拜等观念普遍蔓延, 人们的行为规范既没有来自道德上的隐性约束, 也没有来自制度上的刚性约束。在“价值真空”的情况下, 人们的是非观出现错位, 为腐败行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二) 文化反腐是制度反腐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的任何一项工作, 要想有效地实施下去, 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必不可少的。反腐败工作也不例外, 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度反腐是根本, 如果没有制度, 一切惩防措施都会失去根基, 最终留于形式。但制度反腐本身也存在很多的缺陷, 文化反腐可以说就是制度反腐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是制度建设虽然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但制度不可能覆盖整个社会, 也不可能孤立地起作用。制度是人指定的也要靠人去执行, 如果人的文化素质还达不到一定的层次, 无论是制定制度还是执行制度, 都将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是制度反腐和文化反腐处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制度反腐主要是使人“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是迫于外部压力而采取的被动行为, 而文化反腐是使人“不想腐败”, 是出于内部自觉的主观行为。
三是制度反腐和文化反腐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化的作用对于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亲切温和的, 不像刚性的制度那样冰冷和教条, 因而更容易为人和社会接受。而且作为文化一旦被人们接受, 其影响也是根本的、长远的和广泛的。有文化的社会则有理想, 百姓不为五斗米折腰, 官员知道以民为本的为官之道, 有反腐倡廉的基础。
(三) 创新反腐新途径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有关“立志”、“知畏”、“知耻”的思想, 对当下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1、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 应该提倡“立志”。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 就是清简素朴, 少一点私欲。这样, 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 酒醉一样躁热, 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 像池水被沉淀透明, 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 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
2、知畏
行廉政, 拒腐败, 心中应该有个“畏”字。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 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 胆子太大也不好, 做事要有所畏, 有所怕, 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 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 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 许多事情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 大胆实践, 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 是对于法律和道德准则的敬畏, 立身行事要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 遇到各种诱惑的时候, 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 时刻记住, 一失足将酿成千古恨。
3、知耻
自我修养, 应该从知耻开始, 一旦有了羞耻之心, 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康有为讲过, “人之有所不为, 皆赖有耻心”, “风俗之美, 在养民知耻”。现在贪官贪赃, 怕的是刑法, 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 道德自省无处不在, 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 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要让民众, 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 什么是光荣。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 更新再造, 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 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 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教育有所帮助, 那么相信中国廉政建设将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浅议高校党员反腐倡廉建设 篇11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问责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2-02
一、理性认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核心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从大众化向高水平高质量转变的阶段,这既是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们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规范高校收费行为,治理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等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贯彻落实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突破性进展,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全国高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保证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党组织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保证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保证各项规划目标落实到位,保证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落实到位。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党员干部安全成长的重要保证
党员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党员干部安全成长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平年代,党员干部的风险不是敌人的炮火轰击。风险来自利益诱惑,来自贪图享乐。权力越大,考验越多。学校领导干部必须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考验。只有加强修养,廉洁自律,才能善于应对风险、经受各种考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让学校党员干部科学行使权力,正确对待利益,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安全成长。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时代召唤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这要求高校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腐败危害人民利益。代表人民反腐败,是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反腐败的根本依据,是我们党历来旗帜鲜明反腐败的根本道义动力。十八大报告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2]。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稳定发展的事实证明,只有在我们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下,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取得巨大成效,危害人民利益的消极腐败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辩证思考:推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着重加强政治纪律教育,保持高校党员干部思想纯洁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铁的纪律是保证党的政策和决议贯彻实施,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强有力保障。注重政治纪律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积极践行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抓好政治纪律教育是高校各级党委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育的机制制度,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教育的良好氛围,确保政治纪律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抓好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要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总揽反腐倡廉建设,要深化认识,提高教育的自觉性,要明确要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要活化形式,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要抓好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新局面,认真落实问责机制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定要求、以及由若干规定和要求组合而成的条例。反腐倡廉制度则是管长远、治根本,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系列重要的条例。因此,高校要在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上,做到精心设计,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一致,统筹兼顾,整体推进[3]。在实践中,高校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总揽,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统筹规划,形成内容科学、要素齐全、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管用有效的一系列制度。在进行反腐倡廉制度设计时,要把制度视为一个系统,使各要素之间保持内在联系,并构成完整的要素链,以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同时,还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大局之中,不断强化基础支撑,发挥长远作用[4]。
(三)建立反腐倡廉监督、约束体系,加强监督,彻底根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
腐败问题大多出在八小时以外,但归根结底是八小时以内的权力。要进一步完善高校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定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程序。党员干部在权力面前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必须加强监督。对重要的腐败风险点和关键环节,要建立严格的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要实行阳光操作,使权力运行有序,减少八小时之外的暗箱操作。加强群众监督,建立保障群众批评监督的权利和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聘请廉政监督员制度等,对群众的举报要高度重视、一查到底。
三、对策前瞻:构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回应
(一)明确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治理工程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是落实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总抓手。高校要继续坚持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协调,学校各单位各负其责,依靠学生支持、参与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党员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结合起来,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切实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党政领导班子必须把坚持管业务与管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互促互进,切实负起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领导责任,做到工作延伸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就深入到哪里。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分工协调,认真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要环节的落实,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倒逼机制建设,以权力问责倒逼领导重视,以责任追究倒逼责任到位,以量化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二)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制度的科学运行
运用科技手段有效预防腐败,体现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运行,更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持。高校要加强对技术防腐手段的研究,把科学技术结合到制度的实施运行之中,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能,找准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明确控制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控制点,充分运用电子监察、网络举报、信息化管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打造制度科学运行的平台,抓好制度科学运行的载体建设,为制度的科学运行提供物质保障,以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整合力量,不断提高制度科学运行的水平[5]。
(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制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一种监督。要按照公共政策和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选人用人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高校“阳光校园”建设,拓宽权力运行特别是行政审批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干部人事任免等公开透明的深度,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的部门,如基建工程、招生录取、职称评聘、物资采购等工作要实行重点公开,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重大事项票决制、公示制,实行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制度和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滋生蔓延[6]。
参考文献:
[1]周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政治保证[EB/OL] . (2009-4-21) [2013-06-02] . http://ghy.swufe.edu.cn/idea/detail.aspx?ID=35286
[2]李秋芳.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陈挥,王关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298.
[4]黄宝玖.新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历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5]李慧芳.反腐倡廉:从政治自觉到文化自觉[J].浙江社会科学,2008,(6).
反腐文化建设 篇12
一、反腐败斗争面临着严重文化缺失的挑战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在理解层面上存在着断章取义的严重问题, 以及中外两种文化在碰撞中出现的基质扭曲的变异现象和市场经济折射出的文化负面影响等, 为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带来了许多严重的挑战。致使腐败现象的递升趋势有所反弹, 并形成一种与反腐斗争相对峙的腐败文化而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 以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社会生活方式, 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和精神, 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核心基质因素。
“物相杂故曰文, 文不当则吉凶可见矣。” (《周易·系辞传》)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文化的概念明确地表述无疑, 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深刻地将“文”之所以为文的内在规定性给以张显, 认为“文”是由物之相杂聚、相混存而产生的。但“文”之产生并不是导致一种结果, 而是“吉”和“凶”两种结果, 其决定的内在根据是“当”与“不当”, “当”者, 大人也,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周易·乾文言》) , 明示其“明德”、“光明”、“次序”之原则, 即要以一种天地之公德、光明之所为和正常之流序为准则的理念去化生万物, 就可得到好的结果。
二、廉政文化建设应以自律文化的构建为基础性课题
文化的主体是人, 故“人”和“文”常相联而用。讲廉政文化必须讲人的素质的提高, 必须从人的心灵深处去找到宽慰和寄托, 提升人的自觉意识和修养境界。若不立足于主体人的内在基质成分而是从外部环境寻找原因, 终将是本末倒置, 非根本之举。孔子在《大学》中首先提到“修身”的基础性作用, 他说:“欲明明德于天下也, 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莫不皆以修身为本。”“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之, 未之有也。”提出了“修身为本”的自然观命题, 彰明了只有修好身, 才能齐好家, 亦才能治好国, 明其化育之功效。
1.“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我们对文化体系整体的有机结构缺乏了解, 所以常常干一些自欺欺人的事。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 对于体用关系已总结出一系列的理论和学说。魏王弼在《周易略例》中云:“体用一源, 显微无间。”就是说有是体, 必有是用。当然有是用, 亦必有是体。体者, 当事也;用者, 行事也。通常我们说:“你这种人就干这种事。”其意如此。实际上孔子在《大学》中已有明确表述,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对恶臭味的感应所产生相应的厌恶及对美色迷人之情所产生的倾注, 几乎是互动相称的。闻到恶臭味而叫好, 见到迷人的美色而憎恨, 这只能是一种自我欺骗, 人世间鲜为有之。所以孔子喟然叹曰:“诚于中, 形于外。”作用力的存在本身就标明反作用力的同时存在, 不可能有神秘的力量来消除这种影响, 否则就不会有“影响”二字。故孔子对言行的位置提得很高, 认为是“君子之枢机, 荣辱之主也。”所谓枢机者, 就是要我们自律而恭敬;所谓荣辱者, 就是要我们明白得失利害, 福祸分明。反之, 若你的言行利人利民, 则功德自会无量无边, 《诗》云:“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 只要你对民众负责, 造福于民, 相当于你在你所惠及的对象中存了款, 早晚是你的, 何愁何虑!何需腐身及罪呢?
2.“过犹不及”
人之行为目的,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有规约的, 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了就是过, 过就是错, 所以过与错往往相联而用。现在有相当多的人不理解其中的哲理内涵, 认为多吃多占是一种利益或是一种享受或是一种品牌, 其实是自我摧残、自我毁灭。
国家、家庭、家族及个人都是有兴衰起伏的, 不可能过而不止, 兴而不衰, 而是有限度的。若触及这个底线, 就必然走向反面, 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古人的话, 而应把其丰富的思想资料作为我们不竭的思想资源, 从中去品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建构我们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廉政文化的新体系。“过”往往是为政者常触及的红线,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警戒线, 就对廉政文化体系的基石垒成, 抹下重重一笔。如何去理解和深刻体会防过犯错的哲学理念, 就成了我们首当考虑的哲理命题。
平衡主要就是阴阳平衡, 阴阳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指代着相互对立或对待关系体系中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流转变化, 推动着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 延绵不断。阴者, 暗也, 隐也, 小也, 下也等;阳者, 明也, 显也, 大也, 上也等。我们人之所以是向善而又“止于至善”, 是因为我们本身存在许多的无知无能和错误认识, 这些都是阴性集群。我们提倡学习向善,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大的善行而提出的;我们提倡学习自然, 就是因为自然之和谐可以生生不息, 恒固贞持, 同时也说明或折射出我们具有不和谐的一面或不完善的方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它告诉我们一个信号:我们阴势太重, 不可有过, 阳光待发才是合自然的长生之道。可是我们中间所存在的那些不理解者或不省悟者, 还在暗动生阴, 行过犯错。
谈到保护干部, 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人认为是打官腔, 有的人认为是搞文字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厘清认识中的模糊思想, 有必要逻辑地介绍一下我们祖先的生命理论———整体生成方式。这个整体是说我们的生存空间, 也就是说要生而存之, 不是自己的因素或想法所决定的, 而是整体构成成分共同所决定的。我们传统哲学的五行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成的模式和结构图式, 提出了组成因素或成分之间是相互生克制化的, 结合生活的实际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述及之。就钱财而言, 在儒学看来, 人本身就是财, 何用造作?子曰:“有德此有人, 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强调人之财乃德性流行之结果, 强调修德正己。若无德行可言, 化育功能随之弱极, 中和之势无以成形, 单单拥有一堆钱有什么用处!子孙本为福, 福德紧相连。这句名言确有价值和道理, 我们应给子孙创造一个发展的环境, 让他们有骨气、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 才能使他们长成参天之贤才、国家之栋梁。只有自食其力, 才能内化成生生之大德。否则, 所谓的敛钱之本领, 必然会转化成断子孙后路之原凶。孔子在《中庸》中有一句名言:“德者, 本也;财者, 末也。外本内末, 争民施夺。”德者, 仁学之必然, 以义为基石, 而义者, 宜也, 利物也, 利人也。一心只想往自身兜里揽钱的人, 必然失去义之本然, 而害德害仁, 走向舍本逐末的道路。
3.“无欲则刚”
子曰:“帐也欲, 焉用刚?” (《论语》) 申帐是孔子的学生, 他欲望很强, 对此孔子说了欲与刚的辩证关系。孔子从本质上, 阐明了刚健而阳光地生活所需之条件和人生态度。指出欲望实质上是一种多而过的同意语。
我们的行为, 说到底就是为了很好地活、很幸福地活, 而贪欲之本性具有行为过分张扬的特征。万事不能太过, 过即为错, 不可轻为。恰恰相反, 有无才是相生的, 我们应该补过抑过, 以求平衡而达中和之境。欲望往往与贪婪相连, 是由过之而生, 是一种本能性的东西, 比如我们有电视机, 回家后就想看电视, 有条件干某事或可能实现某种想法, 才有相应的愿望, 欲念随即而生。我们历代大家、俊杰, 都是在困难的环境中成长, 在忧患中发展, 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磨炼意志、追求理想, 才最终成名成家, 显示出刚强和坚毅。这就是贪欲和理想的本质不同,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本能的表征, 一种是修养的彰显, 同为意识所统摄, 但其根源却相反。
三、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措施是建构自律文化的重要保证
儒学思想不仅是现代文化的源泉和动力, 而且也是构建廉政文化当可借鉴的宝贵财富。人是历史的人, 文化也是历史的文化, 割断历史就是背判。我们不能凭空杜撰一个当然的理想制度, 也不能将我们的制度超越历史的评判和检验, 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动态地把握其中的规律和得失, 在传统的承继中去勾画上扬的文化图景。文化的东西是根本性的基质, 它必然折射到人们的思想层面而形成思想价值理念, 进而变成哲学的思辩和理论形态。
因为对儒学传统思想文化存在有缺失和偏见, 所以我们的思想很难达到历史与具体的统一。长期以来, 对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消极因素提得太多太滥, 这一点首先应当纠正。当然任何时期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这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宇宙自然法则所内在的规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乾文言》) 告诫我们, 天道是变化的, 必须因时而变, 随时而行。孔子在《易大传》中就有这样的明示, 彰明了文化及其表现形态的历史合理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并且得出了“与时偕行”的正确结论。科学发展观也是立足于宇宙之自然而提出的, 并且将其核心定位于人本思想上, 是非常科学而颇具合理性的时代文化理念, 提出并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应有重视, 是一种理智和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
摘要:儒学文化的修身思想, 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广博的方法论课题, 有必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 从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文化缺失的挑战、自律文化的构建及应持有的态度上, 对如何架构自律文化的课题作一剖析, 充分利用人权、民主、宪政、法治、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等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当代价值, 形成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和理论。
【反腐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反腐倡廉:倡导廉政文化,增强反腐效能10-02
关于基层检察院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思考08-10
反腐体系建设09-06
网络反腐廉政建设06-21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研究07-15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06-13
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从严08-22
2022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材料08-28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