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2024-07-19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精选10篇)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1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重要组成部分, 建党以来, 尤其是党执政以来, 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道路, 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党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创新, 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注重单项工作任务向着眼全局和长远, 从主要对腐败结果治理向标本兼治, 从单纯的经验导向到依靠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 注重反腐措施的科学性、操作性逐步转变、逐步科学的过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

廉政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处于基础性地位。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最终要通过廉政建设制度化来落实, 且廉政建设制度化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决定》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这个新命题, 廉政制度科学化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一、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和廉政制度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当前, 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 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科学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建设, 以科学制度保障反腐倡廉建设, 以科学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制度科学化就是廉政建设的制度规范, 在认识规律和推进创新中形成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度, 不断增强制度体系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保证。廉政制度科学化, 应当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 以党章和宪法为根本依据, 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 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原则, 按照必要、明确、管用的要求, 科学设计制度, 及时对制度规定进行“立、改、废”, 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为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奠定基础。坚持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执行, 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当前, 强化制度的落实, 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才能切实发挥制度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第二、制度的有效性前提是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 廉政制度科学化是反腐倡廉建设行之有效的基础。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目的, 是通过执行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抓好制度执行, 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腐败机会即制度和行政运作程序上的“漏洞”和“空隙”, 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它具有刺激主体产生和强化腐败动机并促使腐败动机转变为实际腐败行为的作用。各国、各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也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正确地借鉴各国、各地区的有益经验, 总结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成果,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 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全面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第三、廉政制度科学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形成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会议讲话中对建立这些具体制度和机制作了明确阐述, 如坚持和完善党委 (党组) 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 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建立腐败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 加强重点领域案件查处工作, 等等。当然, 这些阐述主要还是思路性、指导性的, 需要通过调研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使制度体系不断充实和丰富, 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三、如何推进廉政制度科学化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是一个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出发, 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纳入到总体工作之中, 结合工作实际, 在原有基础上对各个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认真加以梳理, 查缺补漏,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 提高制度的科学性, 加强制度的系统性,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正在取得进步, 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要求检验我国的制度建设, 在制度的设计和制定方面, 一是缺乏整体性, 没能形成相互联系、配套严密的制度体系。二是缺乏科学性, 在注重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时, 忽视“问题之后问题”的解决办法, 多数制度或法律规范停留在浅层次表象化上。三是缺乏客观性, 往往是由主管部门提出问题并制定制度法规, 影响了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努力提高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周密性。反腐倡廉制度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并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来进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符合实践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遵循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作为基础和前提;要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来设计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在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 应通过加强反腐败的国家立法, 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第二、努力增强廉政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度建设既包含着制度设计, 也包含着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推进反腐制度建设,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严惩, 全过程、多渠道、立体式的防腐机制的过程中, 要重点针对不同时期易于滋生腐败的领域、环节、人群来加强和改进预防治理机制, 使这些制度机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防控力。在健全制度的同时, 要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 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以确保反腐倡廉制度落到实处, 确保制度在反腐倡廉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第三、加大廉政制度建设的创新力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 更有效地预防腐败, 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指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统揽反腐倡廉工作的全局。”在实践中, 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 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 注重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从我国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建立健全让人不想搞腐败的自律制度、不易搞腐败的防范制度、不能搞腐败的约束制度、不敢搞腐败的惩治制度、不需搞腐败的保障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 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推进反腐倡廉事业的需要来开展制度创新和事业发展, 努力使制度建设适应时势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要求。要在创新制度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民声、征求民意、集中民智, 注意提炼吸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反腐倡廉新经验。在制度建设中, 必须兼顾连续性和稳定性, 既要注重创新, 反对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也要注意防止那种频繁废立、变改无常之倾向,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在坚持已有的好制度的前提下, 根据新的实际, 针对制度缺陷和制度空白等问题进行“改、废、立”, 使制度在整体上保持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 不断趋于完备和完善, 实现发展和创新。

第四、监督制度科学化的建设。我国监督形式很多, 有党内监督、法制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 但对权力行使的监督仍很乏力, 制约滥用权力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监督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健全权力制衡制度。权力制衡的本质在于对权力进行科学的管理, 以权力制约权力, 达到权力的基本平衡, 使权力真正做到依法、有序、规范运行。其次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公开制度。按照公共政策和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 在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选人用人公开等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阳光政务建设, 拓宽权力运行特别是行政审批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干部人事任免等公开透明的深度, 对公众关注度较高、公益性强和公共权力大的部门要实行重点公开, 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重大事项票决制、公示制, 实行公共部门财政支出公开透明制度和审计结果社会公告制度,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防止腐败滋生蔓延。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廉政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最终要通过廉政建设制度化来落实, 也是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廉政制度科学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廉政制度科学化,反腐倡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 2009年9月28日

[2]温家宝.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0年3月29日.

[3]许云昭.从规律层面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新湘评论》2010年第14期

[4]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倡廉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0年1月14日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2

腐败问题是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共十八大之后,新领导班子就“反腐”话题频频发声,并且措辞严厉。

全世界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政党:巴拉圭的红党,连续执政63年,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苏联共产党,连续执政74年,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不能够长期执政,不管是红党和革命制度党,他们还有机会翻盘,而苏联共产党丢了政权21年没有翻盘机会,这对我们是一个最好的警戒。因此十八大提出了最为严峻的一句话——反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另外,它还提出反腐败“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是很有新意的一句话。十八大后的网调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排在第一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排在第二的是反腐败,排在第三是民生。原本都认为民生应该是群众最关心的,没有想到它仅仅列在第三,这说明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强烈的呼声,希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深化反腐败。

过去我们党只有三大建设,但是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战争远去,运动不再,新时期党的建设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所以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两大建设的提出是建立在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以及走什么样的道路,朝什么方向走等问题都有了一系列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执政党应有的认识。

十八大提出要求干部要清正,政府要清廉,政治要清明,这“三清”就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党的建设中必须依托党的制度建设并把它作为根本性建设,在反腐中必须依托制度反腐,并把它作为治本的方略,这样才能够既靠教育更靠制度,解决新时期的反腐败问题。因为教育只是一种软约束,制度才真正具有刚性,才真正具有邓小平32年前所指出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目前反腐败的难点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而突破口也在权力结构改革上。胡锦涛在2008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曾经谈到“监督的制衡力”,充分说明党内的权力结构必须改革,没有改革没有分权就不可能有制衡,必须站在权力结构改革和分权的起点上,“监督的制衡力”才能出现。

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曾提出“权为民所赋”,这句话就蕴含着选用人机制改革必须进行,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权为民所赋”,人民和党员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体现。

这就是十八大以后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反腐需要高度注意和加快进行理论设计的两个重要支点。第一,党要分权,以形成制衡,否则党内民主难以发展,党内监督无从实现;第二,选用人机制要改革,否则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权力来源的合法性无从体现,这就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反腐两个根本的核心要素。

汇报人:xiexiebang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3

一、教育是确保公正廉洁高效的基础工程

只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古人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这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首先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才能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党员干部如果失去政治灵魂,指导思想会迷茫,宗旨意识会淡化,权力将无所适从。因此,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确保党员干部公正廉洁高效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这是一项具有稳定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必须使其经常化、时效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一要摒弃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教育要更加注重求真务实。要克服浮躁心理,真正把教育培训作为保持公正廉洁高效的治本之举,长远之策。要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作用,要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的作用大,更要看到思想教育对于强化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制腐败,具有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要正确认识廉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思想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它的效果是长远的,潜在的,我们不能企求通过一、二次教育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能因为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就认为教育不起作用。要看到有的问题是多因一果,除了教育外,还必须多管齐下才能凑效。

二要摒弃“运动式”、“突击式”的遗风,教育要更加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讲针对性,就是要紧密联系法官的思想实际,确定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讲系统性,就是要把思想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从根本上、全局上、整体上加以研究,而不能零打碎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讲创造性,就是要把党中央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示精神同企业实际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同新的情况结合起来,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

三要摒弃“低效能”、“慢节奏”的习惯,教育要更加讲求效益和效率的统一。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变化的节奏加快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增多了,而且整个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在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果反应不灵敏、措施不及时、拖拉慢半拍,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和应对无策的窘态。因此,坚持效益和效率的统一,把发扬“深、细、实”的作风与“短、平、快”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就显得更加重要。短,就是在解决一些紧迫问题时,周期不能拉得太长,以防积累成患;平,就是在思想教育中,注重上下之间、群众之间的平等教育和双向交流;快,就是对一些影响公正廉洁的倾向性问题、突发性问题的出现,要主动出击,快速反应,防微杜渐,力争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制度是确保公正廉洁高效的根本手段

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党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4

一、责任制的概述

所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制, 即是指在廉政建设的过程中, 由上至下的所有层次的党组织、政府组织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应承担起相应廉政建设责任的制度, 这等于是将一项重大的任务逐层进行划分, 最后落实到基层, 环环相扣, 对于贪污腐败现象进行严格的监控以及及时的进行控制与扼杀。责任制的核心是责任二字, 将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到高层, 再由高层下发到附属下级, 层层推进, 最终从根本上去除贪污腐败的源头。责任制的贯彻和落实, 客观要求相应的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清楚明确自己的责任, 担起在廉政建设中的角色, 携手努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一) 细化责任范围, 为廉政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是廉政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开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每一层次的人员都将廉政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才有可能有效的防止甚至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 所以细化相关的责任, 层层递进牵一发而动全身, 形成一张责任网, 是廉政建设的必要动力。

1. 明确责任主体。

作为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体, 领导班子对于相应责任的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建设效果的优劣, 然而, 在我国廉政建设进行的过程中, 领导班子责任明确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推卸责任以及对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我国颁布的关于责任制实行的相关规定里曾明确指出,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 责任主体是党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相应的其他成员。由于书面的规定太过于原则化,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的疏漏, 加上部分的领导班子对于自身在廉政建设中扮演的角色重视不足且认识不到位造成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 在廉政建设中, 一旦出现问题便进行责任推卸, 甚至有的职能部门认为反腐倡廉、廉政建设是属于纪检委的工作范畴, 出现贪污腐败首先要承担责任的是他们, 如果责任主体不明确,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则极易出现逃脱责任、推卸责任的问题, 高层推说是下层没有落实到位, 下层推说是高层监管不力, 问题出现了, 却没有责任人, 由此可见, 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主体, 是廉政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2. 强化责任意识。

要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对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只有当领导班子自发的树立起责任的意识, 在廉政建设的过程中, 将廉政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来进行, 才能有效的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主体的责任意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思想教育。教育主要作用是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于责任主体的教育, 有利于保持领导班子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先进性以及自发性。

(2) 明确责任范围。对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 主要针对的是责任推卸的这一现象, 一旦出现了问题, 直接追究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将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与环节, 明确责任的范围, 不仅可以避免责任推脱的现象, 还可最大限度的提高责任主体的工作热情。

(二) 生成配合机制, 全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如果仅仅依靠小部分的领导班子以及相关部门来进行显然是不足的, 毕竟这是少数人群, 监督力度有限, 要想一定时期内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离不开整个社会的配合与监督。

1. 坚持党组织的领导, 各个部门协调合作。

这对于目前这种谁都在管却好像谁又都没管的状态, 坚持党的领导和指挥, 在党的统一领导与规划下, 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促进反腐倡廉工作顺利全面开展。

2. 强化媒体监督。

新闻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并且触角之广, 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廉政建设, 在领导班子自觉履行相应责任的基础上, 同样离不开媒体的强力配合与监督, 从外部给予责任制主体压力, 进而保证责任制的顺利落实, 同时, 新闻媒体可对贪污腐败直接进行曝光, 使得社会不良分子人人自危, 从而压制贪污腐败的现象。

3. 民众监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廉政建设与民众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充分调动起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和检举, 带动全民的力量, 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 落实制度, 提供保障

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廉政建设只是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环, 反腐倡廉整体的进程直接关系着责任制的实施成效。所以制度的落实首先应该是一系列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与实施, 只有在大环境中, 各项制度得以规范实行以后, 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廉政建设才能更有效的实施。其次是责任制内部的相关规定的落实, 这在前文中已有相关的说明, 此处不在赘述。

(四) 相关奖惩机制的落实

建立于责任制的廉政建设中, 奖惩机制的引入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于责任疏漏的现象, 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而对于责任落实及时、到位的, 应予以奖励, 这样可以调动相关责任主体的工作积极性, 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有效条件。对于媒体与民众的监督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总结

虽然时代在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但是贪污腐败现象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依然严重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于贪污腐败现象的防止与惩治, 依然是政府与民众关注的焦点, 落实以责任制为基础的党风廉政建设, 能有效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开展,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翟红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理论学刊, 2011, (1) :26-28.DOI:10.3969/j.issn.1002-3909.2011.01.006.

[2]许桂华.关于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教育针对性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 2012, (5) :38-38.

[3]周翔.落实责任制, 深入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J].现代商业, 2011, (8) :63-64.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1.08.040.

[4]程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构建与贯彻落实[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1) :198-200.DOI:10.3969/j.issn.1673-5641.2011.11.112.

[5]陈坦旵.浅谈如何有效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2, (6) :119-120.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5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永葆先进性的保障2007-02-06 12:26:48

内容提要

●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正确把握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基本原则,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措施得当。

●当前,应紧密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紧密围绕维护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等重点,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腐败

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是与党的先进性完全背离的。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党的肌体的健康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教育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应该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的考验,绝大部分党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了先进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党内还存在少数党员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蜕化变质的情况,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危害。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环境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制度上保证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有效整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有效防范。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客观需要。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形成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其中包括反腐倡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就要把这些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尤其是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江苏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把加强包括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内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学习贯彻党章为契机,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进一步强化制约监

督、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联系起来,着力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在狠抓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重大考验。从国际反腐败的基本经验看,排除腐败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干扰,是每一个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反腐倡廉,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正确把握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正确把握基本原则,做到有的放矢、措施得当。

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权力寻租是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实践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因此,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在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所谓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是指合理分解和规范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到某一机关、部门,集中到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所谓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是指科学界定权力的职能和作用范围,明确权力界限,控制越权行为。为此,在制定制度、提出

实体规定时,应有相配套的程序规定,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在明确权力责任时,应做到权力行使与责任义务相对称,做到谁决策、谁负责,使制度具有制约性;在授权行使时,应做到优化流程,限定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条件,使制度具有科学性。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做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最可靠的措施。一方面,应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保证党员干部依法依纪办事,防止任何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健全党内议事和决策程序,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另一方面,应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制度建设中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近些年来,江苏省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发端于基层的干部选拔任用票决制、干部考察公告制、任前公示制、干部勤廉公示制等得到积极推广。特别是2005年,江苏省委、省纪委在认真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明确要求凡属本地区党员、群众关注的党内外重大事项,能公开的都要依照法律和规定如实公开。这不仅使各级党组织的决策和执行过程更加透明,而且为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将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把握。这就决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苏省在工程建设领域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起初,针对暗箱操作问题,江苏省建立了

有形建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后来,鉴于这一制度无法防止串标、贿标的问题,又采取了“有标底开标,无标底评标”的两个阶段评标法,以解决串标、贿标问题。此后,又针对有形市场管理者与招标办合在一起容易产生新的腐败的情况,实行二者职能分离。近年来,根据规范市场的要求,又推出了廉政准入的新措施。2005年,把规范建筑分包市场提上日程,让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工人,不再允许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从而使建筑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以扎实举措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实效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以扎扎实实的举措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紧密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

邦的根本指针和行动纲领。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探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解决妨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紧密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在权力运行的某些部位和某些环节最容易滋生腐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取得实效,关键是抓住这些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章立制。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情坚决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科技进步主体和投

资主体;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建立公共财政;完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改进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方式,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同时,特别要针对当前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商业贿赂突出的问题,摸清其主要表现形式,找准问题发生的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通过建章立制加以治理和防范,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紧密围绕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收费制度,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针对城镇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中侵犯群众利益以及

理解学科意义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篇6

课改以来, 听得最多的是课堂缺乏“学科味”。但如果每位教师对所教学科意义有深切的体悟, 我想就不会再听到找回“学科味”的呐喊声。的确, 现在国内不少的学科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大盆菜、满堂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任课教师没有透彻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意义。

何为“学科意义”?顾名思义, 该教学科目的存在对环境或学生的作用, 即教会学生什么, 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当然, 每门教学科目的意义, 并不是孤立的。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等, 应该在各学科中相辅相融。

二、学科意义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1.教师要理解好什么是学科意义, 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如《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中, 始终认为该学科就是一门修养身心、培养良好习惯, 让儿童具有好品行的、知道真善美的学科。窃以为,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学习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学科。什么关系呢?一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如儿童与自我、自我与熟人、自我与陌生人, 这些构成了社会关系。关系如何相处?如何交往呢?于是便有了“品德”来约束自我, 个人与集体之间便有了纪律与守则的遵守, 上升到国家层面便有了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言行。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还有“人是地球主宰”的思想, 那“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理念还会像幽灵一样, 左右着人类肆无忌惮地予取予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一分子。既然是平等的关系就应该有遵循的原则。所以,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一门学习如何处理关系的学科。

又如数学学科。数学是一门重在思维、理解的学科。学数学需要理解, 教数学更要理解。数学中“理解”的含义, 建构学说称———“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构造自己的理解……是我们自己的注意、选择和建构, 为理解现实提够构造。”这里的“经验”和“注意”就是我们已掌握的数学双基或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 “现实”就是要学习的新的数学对象, 而选择、建构、构造就是理解。只有懂得了数学学科意义的老师才不会在教学中与数学背道而驰。

而争议更大, 最难把握的是语文学科。很多语文老师在学科教学中, 如果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意思, 就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有时跑到思品学科田地里去干活, 有时跑去地理或生物学科田地里掺和等。只有对学科意义理解清晰化、系统化、个性化, 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 在熟知学科意义的前提下, 老师才能知道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怎么去才是捷径”。

通过这些个案, 我想说明的是每位教师只有自己对学科教学有了深切体悟, 才会真正明白学科的本质意义, 只有理解了学科意义, 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可见, 理解学科意义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应的则是相对稳定而充满个性色彩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改进不能简单化地从操作形式入手, 而是要寻求建立一种“知”“行”并进、互促的专业发展模式, 才不会误解学科意义的内涵。

2.理解透彻学科意义, 才能设置好各学科的顶层设计, 形成校本课程。各学科在小学六年里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程度, 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比如说语文, 到了六年级毕业, 课外阅读量要达到多少等, 课标写得清清楚楚。当我们各学科老师心中清楚了学科的顶层设计, 就不会盲目。“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孩子不懂的、不明白、糊涂的内容”, 这句话看起来谁都会说, 其实很多人是不明白的, 因为我们很多老师不理解学科意义。作为学科教师, 我们不应该只盯着自己所教的学科段目标, 更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理解掌握小学阶段各学科的顶层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越位又到位”。

3.理解学科意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解学科意义不是教师、校长个人的问题, 而是关乎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理解了学科意义, 对学科建设能起促进作用。

(1) 学科建设可以优化学科教师之内部结构。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在这当中学科带头人能在磨练中迅速成长, 同时学科建设也有助于改善学科教师梯队的结构, 使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2) 学科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要创造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要吸引、培养老师, 就一定要抓学科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通过学科建设, 才能使该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得以提高、人才梯队结构更趋于合理、学科教学能力大大改善。

(3) 学科建设对深化改革, 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材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学科建设把教育质量纳入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之中。学科建设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提高了科研水平, 促进了对学科意义的理解;学科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4) 从学科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兴趣, 就要加强对学科本身意义的了解和认识,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目标动机理论”, 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这门学科最终有什么意义。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就简单地认为,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计算、考试, 那么高中阶段的代数、几何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地告诉学生, 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学不好数学, 将来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都是不可能学好的;如此, 学生可能就会重新看待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了, 进而也能培养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7

要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 除要采取多方集资办学外, 还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到一种投资不多而又行之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手段。电视教育就是这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视教育对于解决所述矛盾是有很大作用;二是将高等教育部分地商品化, 依据推受益谁投资的原则, 让受高等教育者承担更多的所需费用。但这样做有可能使一些优良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这对发展教育是不利的。利用电视教育可以缓解这个矛盾。因为电视教育成本低学生的负担也就相对轻一些。电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费用不高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上述两种方法最后都归结到充分利用电视教育这一点上。而要充分利用电视教育, 又必须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以使教育体制更适合于电视教育这个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利用电视教育以解决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们完全可以应将大学分为基础大学和专业大学两部分, 就像将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一样。

专业大学:由目前各高等院校担任。招收电大毕业生。学制两年。只开设专业课和部分基础专业课。专业大学毕业生享受本科生一样待遇。

于是, 我们就形成了下列体制:

小学→初中→高中→电视大学→专业大学→研究生

这个教育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大学分为基础大学和专业大学两部分, 二是电视教育成了整个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充分发挥了电视教育的作用。

所述设想有以下优点:

(1) 大大缓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电大可在投资不多的条件下大量招生。专业大学由于其学制缩短一半, 故可在投资不多条件下将招生人数扩大一倍。

把愿意学习的青年吸收到电大来学习, 这将为社会减少许多待业青年, 当然, 也就为社会减少许社会问题。未被录取到专业大学的电大毕业生, 是地方上“留得住, 下得去”的人才, 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 促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按所述设想, 可大大增加大学生的数量, 促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能否保证质量?答案也是肯定的。其理由有下列几点:

第一、电大具有保证质量的特有的优越条件。我们知道。只要作到下面两点就可以保证质量;一是有严格而准确的质量检查手段:二是不让不合格者出校。这两个条件电大都具备。电大的质量手段是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卷。这种“统考统评”与主讲教师自己出题, 自己评卷相比是有相对的准确性。至于不让不合格学生出校门, 电大是完全可以作到。由于电大容量大, 不怕学生多, 故可将不合格学生全部留级。电大可适当采取“低进高出”的办法来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第三、目前各本科大学的学生, 在经历了两年基础课学习之后, 各方面都优良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必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掉队。这显然会影响大学生的质量。按所述设想就可克服这个弊端。因为电大毕业后再考入专业大学的学生是经过考试和挑选的。只有各方面都相对优良的人才有可能进专业大学。

电大自成立以来, 主要担负着成人教育的任务。目前电大已发展成包括理, 文史, 经济等的综合性专科大学。电大的成就为国内外一致肯定。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大的作用?电大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一种意见认为电大今后应逐步兴办四年制本科, 把电大办成与其它高等院校并驾齐驱的大学。

但实际上, 将电大办成基础大学效果更好。

首先, 这是因为电大可将全国变成一个大课堂, 这适合于基础课的教堂。电大可交将第一流的教师提供给全国共同使用, 这使电大在师资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电视课可以依据需要播放特写镜头以表现各实验现象和结果, 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相当于课堂配备了一部电影机, 这是一般课堂所难以企及的。再加上前面提面的电大的实行的“统考统评”对质量的保证作用这使电大完全有能力完成高等学校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 在基础课教学方面, 电大是可以和正规院校竞争。但在专业课方面电大却有难于克服的缺点。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言教身带”而专业课比基础课更需要身带。电大是远距离教学, 故难于作到“身带”。电大这个缺点使它在专业课方面难于同正规高等院校竞争。与其将电大办成与目前正规高等院校并驾齐驱的本科大学, 还不如将电大办成基础大学。这样目前的正规高等院校和电大都可以作到“扬己之所长而避己之所短”。电大和正规高等学校分工合作, 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好方法。

电大要想实现长远发展,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凸现重点。学校的整个工作要以招生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力度, 扩大招生规模, 实行省 (市) 电大一盘棋, 实施全员招生, 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去寻求和挖掘生源潜力。

突出中心。学校的整个工作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 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步伐, 加强教师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优化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网络建设和学校网页的建设, 使网络和网页成为电大扩大影响, 有利教学, 服务学生, 推动管理质量的重要工具。

寻找定位。为了谋求生存发展的更大空间, 要努力寻求电大的有利发展方向, 找寻电大前进的正确轨迹。要努力改变成人生远远多于普通生的局面, 发展开放教育, 扩大电大的影响, 利用电大的网络资源,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形成品牌优势。

“上海译报”曾刊登过一篇陈伟庆的标题为“信息时代呼唤教育彻底改革”的文章。文章说:“在美国高能低效的教育加教室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急剧增长的学习需求。学习将成为一种生产方式, 一种消费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文章提出要改革“教师加教室”的教学方法。文章说:“现在有一种远距离学习——用电信技术实现任何地方和任何讲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沟通——从根本上消除了选择空间的障碍。但我们认识到学校只是一种方法而非建筑, 我们就会向人们提供许多像闭路电视学校那样的学校。”这里明确提出了利用电视来扩大教室空间。当教育成为一种消费的时候, 只有电视教育能为消费者送货上门。

文章又说:“反对教育改革的最有害的论调也许是像工业技术代替不了课堂里的教师这种陈词滥调。”我认为教师从根本上说是不可代替的, 但教师不一定要站在课堂上。文章又说:“二十年来的研究表明, 电脑辅助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能使学生多学30%的课程而学习时间减少50%教学成本降低40%”。

由此可见, 将电大建设成基础大学的设想是符合今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

把电大办成基础大学, 这是一个牵涉很广, 难度很大的教育改革, 我们当然要谨慎行事,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摘要:充分利用电视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电视大学→专业大学→研究生的教育体系, 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发展需要的人才。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8

一、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㈠制约因素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渭源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480毫米,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南部土石山区,由于过度采伐和放牧,林草面积逐年减少,草场退化;北部年蒸发量900毫米以上,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蓄水、保土、保肥性能减弱。群众为了增加耕种面积,过度开垦草地,曾经植被良好的山区变成了荒山秃岭,良田草场逐渐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资源的失衡。二是生态治理效益不平衡,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渭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以发展灌草为主,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变当地气候条件、有效拦截降水径流、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了人们改变自然的信心,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却不容乐观。据观测分析,沙棘林可拦蓄80%以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水蚀70%、风蚀85%,沙棘灌丛具有很强的拦沙能力,护坡、固沟、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大大减少了泥沙下泻;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明显增多。但从目前流域的整体情况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甚微,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给流域的后续治理和日常管护带来很大的难度。

㈡有利条件多年的生态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治理环境。干旱地区之所以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与人为破坏,只顾眼前利益,随意毁林、挖野药、放牧,水土保持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有关,另一方面还与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有关。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林草上山头、梯田绕山腰、泥沙不出沟”为综合治理模式,均衡治理,才能取得全面的治理效益。林草上山,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保护物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沿山腰的机修梯田,既蓄积了降雨径流,防止了水土、养分流失,又为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沟内修建的淤地坝,从根本上封堵了泥沙通道,减少了下泻泥沙,在防洪减灾、合理利用降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保护了下游农田、群众的安全,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以坝代路,联通了沟道两岸的道路,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解决了群众隔沟相望的行路难问题。

二、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㈠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效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和农民增收双赢。合理选择适生树种、科学运用生物措施是关键。林草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调节径流、减少水土流失等综合生态作用。在荒山、陡坡等宜林地加速水保林、用材林等经济林种的建设,是增强土地植被覆盖,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

㈡依托项目扶持,大力实施生态水土保持项目一是梯田建设。梯田是改变旱区农业基础条件,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陡坡地修成梯田后,在生态效益方面可拦蓄70%~95%的径流、90%~100%的泥沙,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可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社会效益方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持续增产能力,改变了农民传统耕作方式,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便于机械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2007年我县被列入巩固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以来,加快了梯田建设的步伐,为梯田建设注入了资金,注入了活力。二是淤地坝坝系建设。2003年列项实施的唐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85.9平方公里,拦泥527.7万立方米,淤地91公顷,年均蓄水量134.3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52公顷,极大的改善该流域生态环境,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良好的立地条件。要根据《渭源县淤地坝坝系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积极争取桥子沟小流域坝系工程项目列项实施。

㈢运用径流调控,合理分配有限的降雨,发挥小(微)型节水工程的效益如何把有限降雨最大限度合理利用,一直是技术人员探索的课题。从1995年开始,甘肃省实施了旨在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截止2008年底,渭源已建成各类集雨水窖(池)4.86万眼,若按每眼蓄水30立方米计算,每一次可蓄积雨水145.8万立方米,点浇点灌农作物约3200公顷,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若再运用径流调控,合理分配降雨,通过合理选择种植地块、作物品种、施肥方式以及地膜种植、膜侧沟播、沟垄种植、作物套种等多种途径,则使有限的降水发挥最大的效益。

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工程效益1999年~2006年渭源县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的植被明显恢复,土壤侵蚀面积减少和强度减弱;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缓解了部分农户的贫困。随着部门合作、科技支撑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行,将使工程发挥更好的效益。

三、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土地和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的结果。必须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协调人地关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西部人口向南部转移,逐渐减少农业人口对生态承载力的压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的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大力开发替代产业,保证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食物安全,是激励农户参与生态恢复和建设的前提,也是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工作和工程效益可持续性的根本保障,如目前实施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解决退耕农户因耕地减少后口粮问题的工程。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9

一、库存档案进行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 档案工作已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电子档案成了档案管理的重要形式。档案管理电子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档案管理和时代接轨的产物, 是档案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档案管理电子数字化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 提高利用率;二是档案管理电子化, 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 实现网上传阅, 既降低了原文纸质资料的磨损率, 还可实现异地查询。

但将库存档案进行数字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档号不规范, 没有目录号, 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 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 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 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 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如有按时间组的, 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 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 有的一、两页纸一文一卷, 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 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 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

只有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序和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才能保证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一是全面普查案卷, 去糟取精;二是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三是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四是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五是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二、做好数字化建设中的管控, 是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的必要条件

(一) 精心组织, 做好过程管控

为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进行, 公司应组织人员向完成数字化工作的兄弟单位学习管理经验, 并提前与清华紫光公司沟通, 估算工作量, 协调工作现场, 协商工作方式, 合理安排人员配置, 部署工作流程。建立档案出入库制度, 做到出库有登记, 归还有检查。做好人员进场前的培训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 做到出库、扫描、装订、检查一条龙, 保证各个环节无堆积现象。

为保证项目进程科学合理, 针对公司实际情况, 按照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的顺序合理安排扫描计划, 并做到紧跟进程随时检查, 将检查出的问题反馈给项目组及时整改, 缩短工作环节。与项目组签订保密协议, 对项目组人员及时登记备案, 做到公司信息不外漏。

为保证回库纸质档案齐全完整无损坏, 实行领取登记制度, 并派专人负责回库档案的验收、检查、装订, 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 有效预防档案遗失损坏问题。

(二) 强化验收管理

对于扫描完成的数字化档案, 执行三级验收方式。初步验收, 做到随时录入随时跟踪, 进入项目工作现场, 检查录入数据是否与实际档案相符, 对修整不到位的提出整改要求;挂接验收, 为保证出库资料完整明确, 文书档案按年度出库, 科技档案按建设项目出库, 要求纸质档案资料回库的同时, 必须将相应的电子件挂接到系统上, 档案人员在系统内及时检验, 不积压;试运行验收, 项目完成后, 及时在公司网页发通知, 开放相关人员使用权限, 要求技术人员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查找问题, 有效防止错挂漏挂现象。

(三) 以档案数字化工作为契机, 全面梳理核对已入库档案, 提高档案准确率

档案数字化工作, 是科技信息化提升的一种表现, 检修公司通过本次电子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公司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测排查, 发现了一些档案遗留问题, 比如条目录入错字、页码编写错误等进行了改正, 公司档案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四) 密切配合, 克服困难, 保证挂接质量

克服档案管理人员不足,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保证不出现窝工现象, 从而提高了效率。每批次纸质档案的登记检查详尽明确, 严格遵守批次出库档案哪怕有一卷不合格没回库, 也不进行下一批档案出库, 既保证了纸质档案完好无损, 防止缺失问题, 又保证电子件的准确率、挂接率以及挂接质量。电子版查阅权限下放到各个运行单位, 由相关技术人员与档案管理员共同检查, 因技术人员熟悉现场情况, 有效解决了漏挂、错挂问题, 同时对原来存在问题一并改正。

制度建设是反腐的基础 篇10

近年来, “和谐”逐步成为了企业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直接被认为是社会进步、企业稳定、人民幸福的衡量标准。从企业建设的角度来看, 和谐企业其实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

笔者认为, 和谐企业应具备三项内涵: (1) 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 (2) 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 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 协调有序, 既追求经济效益, 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发展建设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企业发展与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 企业内部关系和谐,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干群团结一心, 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 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 职工间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融洽相处。

2 和谐企业建设的重点

2.1 企业文化建设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建设带长期性和稳定性作用的和对企业发展带内在性的要素。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行业的特点、领导的素养和作风、发展的环境等长期的磨练形成的。它包含组织的纪律、企业的共同愿景、发展理念、共同价值观、安全生产理念等等。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同时也要有发展。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坚决维护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 坚持人本管理理念, 建立制度体制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同时, 在全企开展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积极响应反腐倡廉口号, 为构建和谐企业夯实政治根基。二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稳定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员性工作, 需要群策群力、扎实推进。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 结合现有条件, 从细微处入手, 在小事上用心, 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现在职能分工上, 融入日常工作中, 在文化制度上规范和谐企业建设的根基, 在机制上鼓励和谐企业建设, 真正做到立足实际、符合发展、体现实效, 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关键

企业的发展是和谐企业建设的支柱。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增长方式, 提高运行质量, 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今年公司的生产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即走管理型道路的必然结果, 是最具竞争力的部分发挥最大作用的体现。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型, 还将继续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也将带来新的考验。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 激励政策的创新, 分包管理的创新等等, 都将给新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就上海电力安装第一工程公司来说, 核心竞争力大致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人才竞争力;经营竞争力;发展战略;品牌战略等。人才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具活力的竞争力。走管理型道路, 管理人才的缺少问题将十分突出。公司正在培养一批管理人才, 同时不拘一格提拔了一批管理干部, 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将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正在形成氛围。企业的核心工种建设也在跨出坚实的步伐。经营竞争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表现。市场的占有率, 装备率, 企业规模, 企业效益, 制度创新能力等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企业和谐的程度。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是好的, 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 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2.3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环境是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过程

和谐企业建设是一个过程, 必须要有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当前和谐企业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 在优质、准点、安全、文明、高效的前提下突破生产规模, 调整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管理, 充分释放员工中的积极性, 要用实实在在的、让员工看得到的发展和利益共享, 来提高和改进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理念。该公司是一个有着几十年火电建设历史的电建企业。在艰苦的年代里, 培育了企业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 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 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管理和发展模式进行调整的情况下, 发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进一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是新形势下对企业的考验。作为和谐企业建设的过程, 营造和谐企业环境则尤为重要。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要按照“四好班子”的要求, 认真落实和谐企业建设的措施;其次是要让员工充分参加到这个过程中来;再次是要有持续不断的改进目标。和谐企业建设是一个过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可能会有不同的办法和措施, 但是始终把员工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不可动摇的原则。只有坚持在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不断营造和谐企业环境, 和谐企业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3 和谐企业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企业要有持续改进的机制

一是要有反映和解决企业内部利益矛盾的机制。二是要有畅通的内部信息传送渠道。总之, 要加强和谐企业建设, 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敏锐的矛盾预警机制, 让决策层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影响企业稳定的信息。

3.2 企业要建立共同愿景

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能否成为员工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企业凝聚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也是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对共同愿景的制定要尽可能地结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客观实际, 要反映员工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共同愿景的实现要充分发挥员工的民主管理权利,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管理者要通过各种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文化建设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 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为全体职工织构一个美好愿景, 并鼓励他们为之不懈努力。

3.3 要建设和谐企业, 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职工内部矛盾

面对新情况、新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 防止侵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 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含量。

总之, 和谐企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是企业发展内在的需要。俗话说, 家和万事兴。这句古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发展的规律。因此, 要全面准确而又主动积极地贯彻好党中央的精神, 切实以和谐企业建设的实际行动, 落实好、完成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

摘要:企业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物质资料生产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载体, 也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参与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经验, 就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熊德荣.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企业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 2007 (04) .

[2]董明.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8) .

上一篇:预应力砼技术管理下一篇: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