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形势

2024-06-07

反腐新形势(共12篇)

反腐新形势 篇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0年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结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研究部署了2010年的任务。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了对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 解决了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 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研究制定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 不断推进改革措施,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 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未来工作仍复杂繁重、突出问题依然不少, 我国的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因此, 新年伊始, 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新闻通气会就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1月11日召开的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部署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 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开拓创新、狠抓落实, 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特别是要继续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 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

当前, 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因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形势逼人。办公室人员必须居安思危, 勇于变革、永不僵化, 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要适应新形势, 统筹内外, 聚精会神搞建设谋发展,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腐败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严重影响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

坚决反对腐败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党是执政党,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泉。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能否始终不脱离群众,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是对党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消极腐败现象给人民群众利益及党和政府形象造成直接损害, 一些大案要案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 党和政府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一些高级官员因贪污腐化相继落马,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 感受到我们党整肃队伍、纯洁自身肌体的信心和力量。因此,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保证, 只有清除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 我们党才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 各级办公室工作的党员干部, 要加强廉政建设学习, 在提高思想素质的同时, 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重点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 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从而不断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反腐新形势 篇2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任务。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实现美丽中国梦。

第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更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作为一名工作在司法行政系统基层的普通干警,我们只有切实体会好党中央的各项号召和文件精神,紧紧把握好反腐倡廉的时代脉搏和特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认真查摆‚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保证自身洁身自好的同时,做好党内生活的各项监督与自我反省、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切实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每一个人做起,由点及面,层层渐进,才能保证我们党在防治腐败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监狱企业工程领域的廉政建设

生技科 张传轲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监狱煤矿的基层公务员,既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同时又承担着高风险的煤矿技术工作。同时现今我国监狱企业正面临监企分离的司法行政制度改革的转型期,由于监狱工作人员身份和所处时期的特殊性,在监狱煤矿体制改革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更容易滋生一系列的工程腐败问题。

如何防止监狱煤矿工作人员在对外委托生产经营时,尤其是招标生产队伍和监督外委施工队伍的生产、管理、用人等方面出现‚乱伸手‛、‚卡、拿、要‛等腐败现象,我们每一名监狱煤矿生产管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近期诸多国家省部级高官由于牵扯到腐败、权色交易等问题而纷纷落马,尤其是国家能源管理领域的官员,出现集中腐败现象。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反腐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腐败现象自古以来都是每个朝代自始至终视为首要的问题,所为勤俭持家、腐奢败国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于每一名共产党员。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第三,坚持以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聚焦中心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总书记在各级会议上的反腐讲话精神为总抓手。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反腐新形势 篇3

【关键词】基层地税部门;反腐倡廉;廉政建设

基层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机构,在新形势下更应充分认识到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反腐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好地履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一、基层地税反腐倡廉建设面临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税收工作的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反腐败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拒腐防变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

1.少数干部思想重视不够

少数干部总认为腐败离自己太远,那是有权力的领导干部的事,和自己不相干,别人不做的我也不做,大家做的我也跟着做,平时对党的理论和精神的学习领会不够,存在从众心理和随大流的思想,放松了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不能明辨是非,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淡薄。

2.廉政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惩防体系制度建设和创新滞后。

3.对权力监督未完全到位

一是系统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主线不清,使得纪检监察主要业务工作“让路”二是社会监督缺乏深度。税务工作因其专业性、一定的涉密性和敏感性,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社会公众,对具体的税务工作流程,廉政风险点不甚了解,监督无法深入。

4.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

一些税务机关怕自己单位部门暴露问题太多,破坏单位部门形象,影响领导政绩,便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税务人员出了问题总是内部处理,即便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低调处理,该深究的不深究,该立案的不立案,该移送的不移送。

二、加强基层地税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

1.完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努力树立干部廉洁从税意识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把学习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认真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把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性工作来抓,充分凸显地税特色,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把征、管、查、减、免、罚以及人、财、物管理的权重部门或岗位和其他影响地税形象的情形列为风险防控的重点,让每个干部熟知自身工作的廉能风险点,充分认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取得了“岗位风险最小化、廉政效能最大化、机关效能最优化”的效果。三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四是加强法纪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

2.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源头防范与治理

一要深入排查容易导致腐败的风险点。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全面清理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制度规定,从制度体系建设角度去思考和决策,科学构建无缝隙制度防范体系。二要完善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要把部门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征管改革和征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操作规程和工作责任,完善内部岗责体系,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责任明晰、制度完备、合理分权、流程规范、制约有力、监督到位的部门内控机制,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执法和腐败风险。三要加强违纪行为惩处制度建设。

3.加大反腐倡廉的监督力度,着力在打造阳光地税

一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推进政务公开。二是在推进内外监督。要抓好上下联动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网上局长专线等,扩大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努力营造系统上下互动的监督局面。大力强化与社会特别是纳税人的沟通,畅通信息的反馈渠道,邀请地方行风监督员和纳税人参与地税系统开展的的作风整顿活动,加大第三方独立评议力度,形成内外结合的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评价举措。强化专业联动监督,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等机关的沟通协调,通过巡视检查、民主评议、信访办理和案件查处等途径,进一步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推进阳光地税进程,促进反腐倡廉工作。

4.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纳税服务

一是转变服务理念,加快纳税服务体系建设。把制度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尊重、理解、方便纳税人上,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权益,从制度建设的源头上实现纳税平等。二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减轻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的负担。挖掘内部潜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信息共享,提升征管效率,真正使基层和纳税人的需求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三是加大纠风促廉作风整治力度,切实纠正损害纳税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和纳税人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入手,认真调查处理,确保整改到位。

5.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对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通过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总之,地税系统要大力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的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地税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

参考文献:

[1]邓坚.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地税局纪检监察工作[J].经济视野,2014.14

反腐新形势 篇4

古往今来, 政权更迭、历史兴衰, 为我们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权, 要想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治理腐败的法律制度, 运行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 以及清正廉洁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 就十分重视党的纯洁性, 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多次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强调共产党员必须讲党性。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进行整风运动,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提到要抓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共产党员要“坚持讲学习, 讲政治, 讲正气”,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标杆。

近年来, 集团公司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把握大势, 强化创新, 开拓进取, 科学发展,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然而, 也有个别企业领导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未能经受住考验, 因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而掉进了违纪违法的泥潭, 甚至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些涉案人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毁掉了家庭幸福, 也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培养与信任, 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给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训极其深刻。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在科研院所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中进行反腐倡廉是十分必要的。

2 腐败容易发生的重点领域和原因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要想在科研院所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首先要了解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 才能够对症下药。归结起来, 科研院所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有:生产经营、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下边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2.1 生产领域

原任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管理部主任罗某,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 利用其主管废旧物资处理和外协加工的职务便利, 先后四次收受业务往来单位人员的贿赂, 共计人民币23.79万元。其中罗某于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 多次收受某金属制品公司经理李某的贿赂, 共计人民币21.34万元。2010年12月16日, 法院认定罗某构成受贿罪, 鉴于其在办案机关审查期间能主动交代, 并退出全部赃款, 可以从轻处罚, 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缓刑三年。赃款人民币23.79万元予以没收, 上缴国库。同时, 公司给予罗某开除党籍处分, 在缓刑期内暂保留劳动关系, 留用察看, 进行劳动改造。

上边案例的发生, 主要是因为:

一是私欲膨胀, 利欲熏心是犯罪根源。

罗某从一名普通工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实属不易, 他曾在公司多个重要管理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但近年来随着权力的扩大、心态的变化, 思想防线开始发生松懈, 经不起一些别有用心的私营业主花言巧语的攻心, 抵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从起初小心翼翼地接受“小意思”, 到后来大胆地收受大额钱财的贿赂, 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罗某受贿案的发生, 主观上是他本人思想放松, 忽视学习, 法纪意识淡薄, 私欲膨胀, 心存侥幸, 而自食其果。

二是思想放松, 忽视学习。一些人员对于公司组织的各种形式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当时虽有所触动, 但事后都置之脑后, 一味地只想着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不义之财, 完全不顾党纪国法。

三是“55岁现象”。罗某案发时已经53岁了, 按照公司干部管理规定, 到55岁就要从中层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像他这样53岁的部门主管, 掌握了一些废旧物资对外处理、产品对外协作加工的权力, 有一种最后捞一把的想法。

四是检查和监督上的漏洞是犯罪温床。传统的检查和监督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未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纪委每季度都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对二级单位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 但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工作流程和招标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不够深入, 检查考核不够具体。没有针对关键岗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以及不良风气影响程度各异等客观因素对其进行诊断和监督, 从而不能使全部重点岗位人员始终受控于监督之下。

五市场“潜规则”是犯罪土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行为尚不规范的形势下, 一些掌握物资采购的干部, 抵挡不住诱惑, 成为供应商攫取非法利润的工具。由于在金钱这一“粘合剂”的作用下, 行贿、受贿双方构成了既得利益群体, 双方心照不宣, 各怀鬼胎, 按约定给付“回扣”成为“潜规则”。一笔生意做成后, 行贿方按比例给付现金, 将“回扣”打入对方银行卡, 如聂某收受的“点子钱”就是如此。

2.2 物资采购领域

高某曾担任某工厂工具处副处长、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采购部部长、政工部部长等职务。邹某, 曾担任某工厂计检处副处长、处长、品质部部长、采购部部长等职务。李某, 先后担任某工厂技术员、计划员、外协员。高某利用职务之便, 在2006年初至2007年9月担任采购部部长期间, 多次收受业务单位贿赂的人民币291828元。邹某利用职务之便, 在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担任采购部部长期间, 多次收受业务单位贿赂的人民币168400元。李某在担任采购部采购员期间, 从2007年初至2009年8月, 多次收受业务往来单位贿赂人民币225597元。2009年11月, 法院分别以受贿罪判处高某有期徒刑十一年;以受贿罪判处邹某有期徒刑十年;以受贿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工厂对上述三人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并解除劳动合同。

高某、邹某、李某因私欲膨胀, 以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究其原因, 主要有:

(1) 由于上述涉案人员身处采购、外协岗位, 其中, 既有掌握工厂经济权力的中层领导干部, 又有关键敏感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日常学习中, 他们放松了思想改造, 导致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淡薄, 思想蜕化, 价值观扭曲, 心态失衡。在各类供货商和外协厂家的金钱诱惑下, 将党纪国法和工厂的相关规章制度, 工厂赋予他们权力的责任置于脑后, 把手中的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 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底线, 心存侥幸, 干起了违法勾当。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采购人员一般处于市场主导地位, 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扰, 属于高危职业。但工厂在采购制度建设、监督管理方面管理力度不够, 不能有效提高从业人员抵御商业贿赂的能力, 促进廉洁从业。尤其是在外协加工和原材料采购的监督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导致工厂在采购管理环节上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但因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使犯罪行为有机可乘。从拒贿发展到受贿, 在贪欲的驱使下, 高某、邹某、李某最终做了金钱的俘虏, 坠入犯罪的深渊。

2.3 工程建设领域

某研究所条件保障处职工王某利用职务之便利, 帮助某建设公司顺利取得该所科研开发楼的工程承包权, 在2004年先后三次接受该公司项目经理徐某贿赂, 共计人民币14万元;某研究所条件保障处职工周某在2004年底至2005年初期间, 结识了某公司总经理罗某, 并帮助罗某好友熊某控股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顺利取得该研究所专家公寓1、2、5号楼工程项目招标代理权, 非法收受罗某感谢费人民币5万元。2009年10月, 法院以受贿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 并处没收财产30000元;以受贿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两年, 缓刑两年, 并处没收财产10000元。同时, 研究所给予王、周二人开除党籍处分, 并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案例的原因:一是放松世界观改造, 价值观发生扭曲。王某、周某两人都是基建管理人员, 有着稳定、较高的收入, 作为共产党员本应为单位的建设工作做出自身贡献。但是, 他们却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 在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下,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当作谋取个人好处的资源, 从而导致他们在金钱的巨大诱惑面前, 最终还是忍不住伸出了手, 以权敛财, 权钱交易,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忽视学习和自省、自律意识缺失。当个人私欲膨胀到一定极限时, 理性的防御大堤就会崩溃。王、周二人虽然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 每年都参加所里组织的廉洁警示教育活动, 如参观监狱、听取司法机关干部工作报告、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 但自身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而且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警醒。在这两起受贿案中, 王、周二人放松了思想防线, 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最终沦为阶下囚。

三是法律意识淡薄, 侥幸心理严重。在检察院调查和法院审理过程中, 由于法律知识缺乏, 王、周二人对自己的行为性质, 是否触犯刑法, 是否构成犯罪认识模糊, 认为收点感谢费不算什么, 最多是违规罢了, 而且现社会上都是这样做的。同时, 怀着一种侥幸心理。

四是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廉政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多停留在务虚层面, 对所的部署和要求, 没有结合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 教育效果不明显。同时, 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部署, 没有真正把反腐倡廉工作与部门的业务工作统一思考、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存在“两张皮”现象。

五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在工作中大部分制度执行成效较好, 但也存在有些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致使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 另外, 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 从而使王、周成为腐蚀对象, 落入犯罪深渊。

2.4 财务管理领域

某研究所财务部门出纳李某1997年起, 利用其负责保管备用现金、办理现金以及银行收付结算业务等职务便利, 开始挪用保险箱内现金, 1999年12月29日去银行提款24万元, 趁2000年元旦假期携公款潜逃, 在2年时间内, 李某从银行提款后未记入财务账目的款项有69万元。2011年5月19日潜逃11年的李某被执行逮捕。2011年10月25日检察院指控李某犯贪污罪起诉至法院。经过开庭审理, 2011年12月, 法院宣判李某累计侵吞单位公款人民币69万元, 美金6800元, 以贪污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并处没收人民币5万元。

上边案例的原因: (1) 工作岗位安排违反内控制度。通过分析李某贪污的主要手段, 可以发现当时该财务部门库存现金管理不严格, 缺乏有效的监督。李某的出纳岗位负责保管库存现金, 还负责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的日记账记账工作;出纳员负责去银行提款同时还负责管理银行票据、自行编制“银行存款未达帐调节表”。该部门的岗位工作安排违背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给李某挪用现金提供可乘之机。

(2) 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李某潜逃前, 能用其私藏的、盖好所有印鉴的空白银行支票, 从单位银行账户提走了24万元款项。这个事实证明, 该部门平时对银行票据和银行印鉴保管不严, 管理存在明显的疏漏。银行票据管理缺乏领用环节的登记, 财务负责人的印鉴管理不严格, 在签发环节没有认真审核和掌控。

3 反腐倡廉对策和措施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必须着力从以下方面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防患于未然。

3.1 健全制度, 堵塞漏洞

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新办法, 完善重点生产配套部门规章制度, 重点改变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重点生产配套部门建立重大事项决策机制, 规范领导人员用权行为;二是以建立廉洁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为契机, 对现行制度、业务流程进行深层次分析, 找准风险点, 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采购领域建立计划与采购相互分离和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机制, 加强内控管理, 规范采购行为, 确保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发展。三是着力完善制度建设, 提升制度约束力度。根据实际需要, 及时调整和充实制度,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和约束制度, 增强制度的防范功能。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惩防体系的各个环节, 做到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优势互补、整体推进, 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四是着力落实廉洁责任, 提升全员廉洁意识。将廉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促进“一岗双责”, 保证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2 加强教育, 正本清源

贪欲膨胀是“潜规则”犯罪的根源所在。一位检察长曾表示, 干部的受贿轨迹都是由浅到深, 受贿金额都是由小到大, 就像“温水煮青蛙”。涉案人员之所以堕落, 都是从思想上放松警惕, 逐步滑向犯罪的。以此为鉴, 必须积极跟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充分利用检企共建资源优势, 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站方式, 建立反腐教育机制, 从而促进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继续深化, 各级管理人员廉洁意识明显提高, 惩防体系建设有新的完善。

3.3 加强干部队伍的法制教育、廉洁从业教育, 增强法纪意识, 严格依法办事

坚持反腐倡廉、保证廉洁从业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的条件下, 一些人为了获取更大利益, 不惜重金收买企业领导人员和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员。因此, 企业在“三重一大”决策、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外协配套、废旧设备及物资处理等领域存在腐败案件发生的风险点。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利用廉洁谈话、廉洁承诺等形式, 开展好集体和个人的教育工作。着力创新教育机制, 提升廉洁教育效果。加大廉洁教育覆盖面, 防止出现“盲区”。克服泛泛而教的做法, 切实针对不同层面、不同部门, 因人施教, 分层施教, 做到既兼顾统一性, 又突出层次性。突出廉洁教育的时代性, 不断创新廉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 加强自我约束, 保持正确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部分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由于放松学习, 法治观念淡薄, 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价值观扭曲, 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对金钱的极度贪婪, 面对各种不正当的利益引诱, 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放松思想警惕, 忘记了公司的重托与信任, 没有抵制住金钱的诱惑, 致使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变形和扭曲, 滋生了贪欲及攀比的心态, 加上侥幸心理的作用, 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权力、金钱的考验, 才能抵制各种诱惑。

5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根据企业安全发展的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岗位管理人员的廉洁从业警示教育, 结合廉洁风险排查活动, 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机制运行和过程监督等方面的措施要求, 并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和预警。

5.1 加强采购过程的全程管理和监督

目前, 许多企业正处在转型时期, 利益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不法分子通过商业贿赂攫取非法利益, 一些“潜规则”已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中。个别不法经营者通过给予财物等手段获取交易机会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 物资采购、设备选型、市场营销等岗位成了高风险岗位。因此,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要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和流程, 在招投标之前认真、仔细、科学、公正地做好调研, 坚持货比三家, 坚持阳光采购, 坚持权力和流程公开, 在合同的执行和资金支付上坚持按制度要求办理, 降低设备采购中发生的腐败风险。纪委监察部门要开展审计或效能监察, 突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的监督, 同时, 要实现公开透明, 大力利用宣传橱窗、内部报刊、内部局域网络等宣传工具, 实时公开采购信息, 采取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邮箱等渠道, 以加强信访举报工作,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 拓宽监督渠道。将采购数量、采购价格、采购工作流程等定期向群众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5.2 加强废旧物资的监管

对废旧物资处理进行招投标、评估审核,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 随行就市, 优质优价、集体决策、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废旧物资处理的管理, 保证废旧物资销售业务的正常秩序,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3 加强内部财务的监管

严禁私设“小金库”, 坚决取缔“小金库”, 并形成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财务出纳岗位是关系一个单位资金管理安全的重要岗位, 也是一个高廉洁风险的岗位, 如果制度不健全, 流程不科学, 监督不及时, 极易引起不廉洁事项的发生。单位领导要挑选思想素质好、品德好的人员担负这项工作, 同时还要重视思想教育, 防控廉洁风险。更加重要的是单位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加强有效监督, 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完善制约机制, 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6 建立健全重要敏感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制度, 不断加大轮岗交流力度

重要敏感岗位人员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过长, 长期对外与客户打交道, 容易放松思想防线, 滋生腐败思想, 出现内外勾结, 挖公司墙角, 收受贿赂, 利润分成等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实行重要敏感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制度非常必要。通过重点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力争通过轮岗来防止腐败问题。在执行过程中, 不能仅限于表面化的岗位交流, 在推行交流轮岗的同时, 还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只要发现问题, 一律从严处理。

7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监督力量, 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提升廉洁监督实效

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 围绕项目审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 逐步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拓宽监督渠道, 积极探索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组织监督与制度监督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监督网络, 发挥监督合力, 提升监督成效。一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二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积极开展效能监察, 紧紧围绕影响企业效益、管理效能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确定效能监察项目, 制定监察方案。

8 着力加大惩处力度, 发挥查办震慑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篇5

在“三风”建设活动中,落实好反腐倡廉工作是根基,深入推进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就是要紧密结合队伍实际,坚持从严治队的方针,紧紧围绕执法中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一)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使人“不想腐败”。队伍建设,教育为本。反腐倡廉,教育为先。大量的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道路,不外乎为“信仰危机、价值观错位、心理失衡、权力至上”等因素所影响,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要使党员干部真正不想腐败,必须抓好教育。抓教育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抓品德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执法为民为目标,充分认识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特殊性、诱惑性和危险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身份的职责,做到“不为浮华所惑,不为名利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履行手中权利,绝不能利用权力搞特权、谋私利。经受住权力、金钱的考验,严以律已,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抓法纪教育。加强法纪教育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 1

容,是提高人们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基础,是廉政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花大力气,认真抓紧、抓细、抓好这项工作,防止形式主义。要认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纪意识,真正明白哪些是违纪违法的“高压线”,使党员干部自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三是抓警示教育。要充分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大家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倍加珍惜现有工作岗位,自觉抵御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此外,教育要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触及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达到震撼思想、警钟长鸣、取得实效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堵塞漏洞,使人“不能腐败”。腐败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及权力与利益的失衡。权力需要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加强对执法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从抓好一线执法关口、立案关口等方面入手,把预防执法人员“吃、拿、卡、要”作为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做到执法监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防止个人特权、随意处罚、大案变小案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监督管理,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执法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除了加强执法人员的“工作圈”监督以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生活圈”、“社交圈”活动的监

督。

(三)从严治队,严肃执纪,使人“不敢腐败”。

反腐新形势 篇6

关键词: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D4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87-2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建设党风廉政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基础和保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1 反腐倡廉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字面上看,反腐倡廉教育就是反对腐败,倡导廉洁廉政的教育。同样作为一种改造人们思想意识的教育活动,反腐倡廉教育的概念可概括为:一定社会或阶级运用一定的行政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廉洁、廉政思想和信念,并用以指导自身的现实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非常时期,经济在转型、体制在转轨、结构在调整,社会在变革,腐败一直是当前我国政府企业需要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当前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能够看出,大部分的腐败问题都是因为权力集中造成的腐败,还有就是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管理机制有漏洞。因此对于腐败应该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来进行预防和惩治,将反腐倡廉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度有效地发挥出来,要充分的利用制度来实现反腐。

3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狠抓作风建设,思想教育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质变就是因为量变的逐渐积累而导致的。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就是从小事开始逐渐走向了腐化堕落的境地,收钱送钱、跑官要官、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谋利、参与赌博、利用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等歪风屡屡侵害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肌体,如这几股歪风继续蔓延,党的执政地位就会遭到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会受到摧残。腐败止于正气,习近平总书记以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国法的教育、反腐倡廉的教育,以使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习总书记提出:“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反腐倡廉关键在“常”、“长”二字,要经常抓,长期抓,坚决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切实的成效取信于民。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以上带下,持续努力的纠四风,收获了令人民满意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使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3.2 严明纪律,权力进笼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纪律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当前我国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蚁穴,腐败问题高发的地方仍很多,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摆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严明党纪,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让制度发挥其最大功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从政行为,完善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制度,使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法规制度一旦确立,就要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得以实施,而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

3.3 依制选干,从严治吏

在我们这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是党的建设事业的领导者,而其中的一把手更不是简单的自然人,而是党和政府人格化的代表,一把手的个人能力和修养关系到整个干部班子的发挥,因此,一把手的选拔和任用也被提到突出位置,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选人用人,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施,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公开选拔,民主测评,有才德者上,杜绝干部成为唯票干部,崇尚满票干部,继而阿谀讨好,做尽老好人,花钱买选票,拉关系。用人方面党委要擦亮眼睛,多双眼睛掌握情况,发现埋头苦干、德才兼备的人,避免失真,提拔任用一心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有些党员干部可能一开始是好的,但是后来却利欲熏心,贪图钱财,贪图权力,变得腐化堕落,那么除了在选人用人上的德才兼备外,还要建立一套对官员的考核、配套罢免制度,使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力求选好人,用好人,及时更新党的血液。从严治党,必须提高警惕,用好惩治这一着,查处违纪领导干部,使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得以切实解决。

3.4 中央巡视,加强监督

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监督机制可以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央鞭长莫及,往往很多事情监督不到,尤其是地市县的领导以及他们的关系网,为了克服这一困境,中央建立了巡视制度。自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成立,到王岐山领导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到一省巡视四月左右,以点穴式、巡查式、回访式等巡视方式,及时发现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发挥震慑力,坚决落实责任,敢于碰硬,当好钦差大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通过加强巡视工作,严明党的纪律,使纪律不流于形式,防止纪律变成一个很松很软的东西,真正强化刚性约束。”在巡视时,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巡检力度,发现腐败贪污问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3.5 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工作

大胆探索新路径,创新实践载体。运用信息技术,发送手机廉政短信;针对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的风险因素,制作岗位廉政风险提醒卡,将卡片放置在工作岗位的明显位置;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设网上廉政警示教育课堂等手段。

开展经常性教育。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在他的“记忆曲线”实验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使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记忆周期里经常对其进行教育。因此,我们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也要像督促学生学习那样,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宣传栏、报纸等传统载体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微信、微博等信息化载体,充分利用专题教育活动,党政例会等一系列时机和场所,也利用智能手机等信息化高度普及等工具,广泛深入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开展针对性教育。由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存在不同的工作阅历、社会经验、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也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避免“曲高和寡”,“对牛弹琴”现象的发生。

开展先进性教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利用党校反腐倡廉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模范作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开展学先进、做先进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廉洁从政氛围。

4 结论

通过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创造一种氛围,营造一种环境,使正气上扬,邪气收敛。真正体现出廉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旺青,刘瑛,张云鹏.浅谈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2,21:186-187.

[2] 武文艳.新形势下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实效性[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06:20-21.

反腐新形势 篇7

一、构建廉洁教育机制,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整合教育资源, 打好反腐倡廉教育“阵地战”。教育引导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从这些年揭露的一些型案例可以看出, 领导干部犯错误往往是从放松要求、思想蜕变开始的。纪检监察部门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 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党委对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 统一组织实施,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反腐倡廉基本理论和形势任务教育, 消除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对反腐斗争形势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 用铁的事实和详实的数据说明我们党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以及取得的成效,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认清形势, 坚定反腐败的必胜信心, 增强崇尚廉洁意识。

突出教育重点, 打好反腐倡廉教育“攻坚战”。从工作实践看, 掌握人、财、物权的领导干部是违法违纪的高危人群, 要针对这部分人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 重点加强理想偏偏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坚定完善晋职廉政教育、廉洁自律承诺、廉政谈话、廉洁自律民主评议等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教育制度, 将廉政教育贯穿领导干部任职的全过程, 防止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始终绷紧廉洁从业这根弦。

加强警示教育, 打好反腐倡廉教育“游击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下, 由量变到质变引起的。绝大部分贪污腐败案件的当事人都是由最初的吃吃喝喝、接受点小恩小惠, 打点“擦边球”开始, 逐渐发展到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反腐倡廉预警机制, 在抓住苗头早介入的环节上下功夫, 通过信访兴趣报、廉政测评、专项检查等渠道, 一旦发现领导干部中出现违法违纪苗头, 要及时靠上去采取质询、问责、诫勉等形式, 加以严肃的提醒和警示, 这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保护。

二、构建制度防范体系, 强化长效机制建设

强化体系建设, 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任何制度体系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 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朝令夕改, 将会使人们无所适从, 严重损害制度的权威性。当前企业应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反腐倡廉基本制度为基础, 结合企业实际, 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反腐倡廉基本制度体系, 并保持相对稳定。

融入业务管理, 增强制度约束的有效性。要把反腐倡廉要求寓于企业管理之中, 完善反腐倡廉具体规则。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 建立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 对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 通过建立适度集权、合理授权、制约用权的权力构架体系, 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衡机制,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坚持纠建并举, 增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和落实。再好的制度, 若不严格执行, 就会形同虚设。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形成制度落实责任网络, 确保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托整体合力, 将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日常业务检查考核、领导干部考核测评等工作结合起来, 及时汇总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严格惩戒和责任追究, 坚决惩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确保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到位。同时, 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发挥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可靠、规范和透明的优势, 将各项制度规则纳入业务流程和固化在操作环节中, 依托信息网络的硬性约束, 通过在线运作“不可逆操作”和授权监控等, 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和反腐倡廉制度落实的实时监督。

三、构建监督互动机制, 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明确监督互动责任, 形成权力运行监督合力。要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 明确领导班子及成员、纪检监察部门、业务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 积极组织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工作, 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度, 加强监督责任落实考核及责任追究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积极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互动沟通, 善于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财务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 形成监督合力, 取得更好的监督效果。

创新监督互动形式, 申通权力运行监督渠道。积极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组织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的查找方式, 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三重一大”决策和执行等六个方面的廉洁风险点, 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措施落实, 实现监督主体与对象监督信息的充分互动。要坚持实行党风廉政建议, 巡视制度, 通过巡视切实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切实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要加强党务公开、业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工作, 强化纪检监察、组织人员、财务资产、法律事务、综合治理等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 加强与职工群众的信息互动, 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纠正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抓住监督互动热点, 增强权力监督运行效果。在一定时期内, 企业内都会有一些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善于抓这些热点和焦点问题, 加强与其他部门和职工群众的互动, 增强监督声势, 扩大监督效果。要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资奖金发放管理等职工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采取问卷调查、专项检查、效能监察等形式, 加强与职能部门和职工群众的互动, 因势利导, 做好教育引导, 调动职能部门和职工群众参司监督的积极性。

反腐新形势 篇8

一、精选宣传主题,增强教育的鲜明性

主题直接关系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鲜明性。新形势下,宣传主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贴近性、系统性。

针对性是指宣传教育的主题内容要针对当下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症结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贴近性是指宣传教育主题内容要贴近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形成对腐败行为的抗拒之心。系统性是指宣传教育要有规划性,能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逐步形成一个体系。

二、巧选宣传时机,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能否做到与时俱进,与时机的选择密不可分。宣传时机选择到位了,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会大大增强。

实践证明,将宣传教育的时机选择与个人发展的各个关键点相结合,教育的时效性才会有所增强。具体讲,在党员入党这个关键环节,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及国情党情强化教育,帮助他们夯实思想基础;在工作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得到重用时,及时打打“预防针”;在获得荣誉时,及时进行荣誉观教育;对新提拔的干部及时进行反腐倡廉谈话,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另一方面,要抓住人生偏轨的关键环节,搞好警示教育。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展览、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把廉政警钟敲在耳边、震在心中。其次,在腐败易发多发时段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如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和干部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关键时期,进行超前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慎选宣传对象,增强教育的效能性

宣传对象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人员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方面,要侧重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传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带头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单位落实到实处,关键要看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要重视一般干部。在生活工作中,一般干部是与一线员工接触最多,将一般干部选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对象,就是为了使其能够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周围的同事员工,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优选宣传方式,增强教育的实用性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宣传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可以综合运用多样的传播载体,以提高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要培育宣传队伍。反腐倡廉宣传工作要有专业人员负责,这些人员不但知晓国家的政策法规,而且了解最近的领域信息,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力,及时将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其次,要有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面对海量信息,需要传播者具有辨别真假信息、过滤优劣信息的能力,时刻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要提高驾驭不同传播载体的能力。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提高使用不同媒体的能力,结合宣传教育信息内容及受众群的不同,选择具有相应受众群的媒体。

五、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长效性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教育的长效性、连续性,才能筑牢贪污腐败的防线,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严格宣传教育制度,狠抓教育管理。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宣传教育要求;突出重点环节,抓好细化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改进宣传教育服务,通过推进宣传教育的内容建设、创新传播形式、改善服务态度等,从根本上激发学员参学的动力。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突出严肃性,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多样化,在考核结果上注重公平性,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加大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对从严治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从主题、时机、对象、方式、制度五方面入手,突出教育的鲜明性、时效性、效能性、实用性和长效性,是确保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的重要保证。

摘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从宣传教育的主题、对象、时机、方式、制度来探索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策略方法,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反腐,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中国人民共和国检查监察部网站http://www.mos.gov.cn/mos/cms/html/3/index.html

反腐新形势 篇9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思想认识,制度建设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全国各高校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规范办学行为, 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取得了积极成效, 促进了高校的改革发展。在新形势下, 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一、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近年来, 高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 基建规模和物资采购量越来越大, 学校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 在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使高校反腐败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形势下,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 发生在高校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 数量之多, 金额之巨, 情节之恶劣, 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 都是前所未有。据报道, 长春大学原副校长门树廷2003—2011年间, 利用负责学校后勤和基建的职务之便, 索取和收受他人贿赂939万余元[1]。此前, 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 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三罪, 涉案总金额达1 400多万元;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犯受贿罪获刑十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受贿78次, 被控受贿金额160余万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李汉昌涉嫌受贿78万元受审……此类案件的频发说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已渐成涉贪高危人群, 而有些高校贪腐积弊之深也已引起公愤。

高校腐败案件主要涉及到工程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四大领域。如, 2009年上半年,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办了发生在浙江大学基建处的6件受贿案件。2010年9月26日, 吉林省纪委通报查办的5起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高校独占两席。这些案件暴露了某些高校的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 缺乏廉洁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建设上缺乏推动力。同时也暴露了高校的反腐倡廉制度缺乏约束性与执行力, 面对高校改革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未完全做到及时跟进, 有的制度规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过时, 没有及时废止或修订, 缺乏制度建设的时效性。

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在思想认识层面, 某些高校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高校各项事业的不断扩大和办学自主权的增加, 不少领导沉溺于日常工作事务, 放松了政治学习。在人事任免、职称评聘、人员录用、招生考试、招标投标等等工作都自主决定;少数干部没有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 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愿管, 有的干部忙于业务工作, 认为反腐倡廉是纪委和监察部门的事, 忽视和放松了对所管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在某些高等院校, 教学科研应该狠抓, 廉政建设只是应付检查。所谓廉政大多限于听报告看录像, 实际工作中此项建设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处于游离状态。此类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软弱失衡, 一旦出现腐败现象则措手不及甚或问责不力, 给腐败现象在高校的滋生蔓延留下可乘之机。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 在制度建设层面, 存在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从制度不够完善方面来看, 存在着某些制度覆盖面小和适用性差的缺陷。某些高校还存在以下问题:制度修订完善不及时, 内容陈旧, 缺乏可操作性和约束力;一些程序性制度上下脱节, 衔接不紧, 存在漏洞。从制度的执行力来看, 制度的落实方面存在问题。在某些高校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问题,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甚至恶意规避等破坏制度的行为仍然存在, 甚至一些制度不能有效落实。

3. 在监督层面, 监督程序和手段都存在问题。

反腐倡廉, 监督是关键。有些班子成员怕向“一把手”提意见被认为是闹不团结, 而且在调整“不团结”的领导班子时, 有的怕说多了被别人怀疑“有野心”, 不如不说, 故而出现了“烦监督、防监督, 躲监督”的现象。此外, 在监督方面, 下级对上级不敢监督, 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往往把把监督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监督主体的政治自觉性上, 忽视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监督工作的开展, 不少下级党员干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 采取“打酱油”的态度,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三、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途径

1. 指导思想方面:

适应新情况, 发现新问题, 以创新精神指导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问题较多, 挑战前所未有, 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需要[2]。这就需要用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核心, 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 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高校人才队伍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要探索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又要探索举措和体制的创新。

2. 制度建设方面:

规范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架构, 用制度管权, 用制度管事, 用制度管人。制度建设是根本。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 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3]。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建设, 在完善制度体系上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方法指导高校的制度制定, 更加注重实效、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前瞻性、注重体现群众意愿和社会认同, 使制度的有效性建立在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上, 特别要注重围绕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有了制度, 更要维护制度的权威,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制度对权力的硬约束, 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高压线”, 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3. 监督方面:

建立立体的监督体系, 多层面、多系统地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在其名著《自由与权力》一书中, 有这样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 绝对会产生腐败”[4], 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 就会肆意而为。

监督有没有力度, 到不到位, 直接关系着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关系着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运行状况。权力监督不到位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因素, 因此, 从源头上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仅要从制度入手, 更要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入手, 以防范和约束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通过建立一个立体的监督体系, 多层面地预防腐败。

多层面、多系统的立体监督体系既应包括监督的顶层设计, 也应包括对特殊领域和重点领域的监控设计;既应包括制度层面的监督, 也应包括群众的民主监督。具体而言, 首先应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坚持完善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 探索建立领导班子结构配置中权力分解、有效制约的机制, 应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比如在招生领域,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 实现招生政策公开, 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 招生计划公开, 录取信息公开等。再次, 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审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预算执行和预算内外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各类投资和建设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 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一个法治的环境。最后要增加决策透明度, 充分发挥普通教职员工的民主监督作用, 保障普通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回应普通教职员工关切的的焦点、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新闻报道.高校频发腐败案, 百余所211高校无一财务公开[N].中国青年报, 2012-04-18.

[2]李福生, 等.高校反腐倡廉创新思考[J].人民论坛, 2011, (10) .

[3]安徽省教育纪工委课题组.加强和改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监察, 2011, (6) .

反腐新形势 篇10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主营领域中所发生的违纪违规案件, 集中呈现犯案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点, 这种情况下, 就对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应从制度、教育、监督等角度出发, 统筹兼顾, 制定廉政风险预警制度, 从源头上防范与治理腐败, 以形成完善的防腐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的惩防体系, 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开展。

2 电力企业腐败现象所呈现的特点

2.1 管理岗位腐败严重

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 近期系统中发生的腐败案件中, 犯案人员多就职于企业高层职位或是一些关键岗位的重要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手中掌握诸多可利用的资源, 其主要通过自身所处岗位的优势来获取相应的利益。

2.2 团体犯罪

在查处反腐败的工作中, 犯案人员多是一个小团体协同犯罪, 且团体成员之间制定了统一的利益目标, 这些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滥用职权, 不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涉案资金大

近几年, 电力企业腐败案件中所涉及的金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另外, 涉案金额的大小与犯案人员的职位存在紧密联系, 一般情况下, 犯案人员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 其贪污的金额就越大。

3 电力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3.1 企业的职责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 企业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的责任, 因此,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应坚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发展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避免人民群众正常利益受到损害, 企业应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通过有效途径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利益, 不断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 以加快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步伐。

3.2 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 多存在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现象, 滥用企业发展与建设所使用的资金, 导致企业发展与改革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障,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 若企业存在违法经营的现象, 则会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在一定程度上, 加剧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导致企业失去坚实的群众基础, 使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无法获得实质性保障。而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及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有效推进企业改革

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 但企业领导阶层若存在腐败行为, 则会对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 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也是顺应民意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企业重新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 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现状

4.1 未意识到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企业部分领导干部未真正意识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导致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仅流走于形式, 同时, 企业中部分员工认为反腐倡廉工作是与自身无关的事, 通常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4.2 企业领导自律意识薄弱

企业部分领导长期面对着极强的权力与金钱诱惑, 在这种情况下, 领导多忽视自身责任, 过度追求个人利益, 导致腐败现象的频繁出现, 不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4.3 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传统

目前, 电力企业多是通过会议学习、版报宣传、开展讲座等途径来开展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 形式过于传统, 不利于调动学习人员的积极性, 无法将反腐倡廉精神完全体现出来。

4.4 利益分配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利益分配方式, 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导致部分人员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4.5 监督工作未落实到位

目前, 电力企业均设置了专门的监督部门, 但由于企业未配置充足的监察人员, 导致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水平参差不齐, 不利于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个环节及每个部门, 应在遵循统一领导原则的基础上, 形成全面监督的体系, 将相关工作任务细化到各部门, 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督促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以取得显著成效。

5 完善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措施

5.1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宣传工作可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 向群众普及企业腐败行为的揭发与监督知识, 促使反腐倡廉工作能深入人心, 以获得良好的反腐效果。

5.2 加强反腐教育工作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开展需要面对的群体多是处于企业高层职位的人员, 这些人员用于较大的权力, 是极易出现腐败行为的群体。因此, 应制定有效方案对该群体进行针对性教育, 并结合典型案例, 向其阐述腐败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引起其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 促使其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 以实现预防腐败的目的。

同时, 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是长期过程, 为了有效遏制企业腐败问题, 应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避免企业中高层人员产生腐败思想或出现腐败行为, 确保自身始终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5.3 建立完善的防腐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 腐败行为是无法完全杜绝的, 但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而建立健全防腐体系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需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完善企业审计体系。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建立定期审计、不定期审查、第三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来实行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查, 一般情况下, 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查一年至少两次;而第三方审计主要是指具有独立资格的会计事务所与审计事务所合作, 严格按照审计制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的审计工作。

(2)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对于企业来说, 应坚持以人为本, 在发展过程中自觉接受来自基层职工的监督,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落实企业民主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充分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增强自身接受职工监督的自觉性。

(3) 完善多级审批制度。多级审批制度的实行, 可有效规范领导干部的工作行为, 降低其审批权限与额度, 其本质即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 并制定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最大程度的减小腐败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范围。

5.4 加大打击腐败行为的力度

针对企业存在的侵吞企业财产、收受贿赂等腐败人员, 绝不能为了顾及企业形象而选择宽大处理, 应坚决将触犯刑事的腐败人员及其腐败证据上交与执法机关进行依法处理。

6 结语

总的来说, 电力企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行业, 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居民生活, 电力企业中所存在的腐败现象,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及企业自身利益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 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主要任务, 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 电力行业呈现迅猛发展, 对电能交换市场与电力建设市场进行垄断, 市场垄断极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 这种情况下, 电力企业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基于此, 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并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际阳.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 2015, 7 (31) :45.

[2]赵智斌.关于供电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电力, 2015, 39 (6) :46~47.

[3]陶德安.浅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江西电力, 2015, 39 (5) :28~29.

[4]钟美成.浅析加强电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J].广东科技, 2010, 19 (8) :17~18.

网络反腐——反腐途径新探索 篇11

关键词:网络反腐;网络监督;制度化;法制化

一、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工具,民众的民主参政意识的不断提升,在网络上了解国家的政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行使监督权利,拓宽了监督的途径。一项调查关于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见图1)。另一项网上调查显示,有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反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表1所示。随着被网络曝光问题的官员的迅速下马,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网络反腐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网络反腐的利弊何在以及现状如何?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地规范和引导,使其在反腐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根据以上问题,本文拟从网络反腐的涵义与利弊进行剖析,接下来对网络反腐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策与措施,最后进行小结。

考察2007-2009年以来网络反腐的成功案例,可发现网民通过网络监督、举报手段使得一批腐败分子应声落马,而且在最近几年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势头越来越强劲,网络反腐已成为反腐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路径与方式,越来越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和认可,网络反腐已成为新兴的最有效的大众反腐形式。

二、网络反腐解析

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一种舆论监督,即社会公众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在网站、论坛、博客等空间,通过短信、QQ、MSN等新兴媒介,从善治的角度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言行予以道义上的审视、评价和督促。

从理论上看,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网络沟通快捷,成本低廉,克服了传统信访方式等存在的障碍,有利于减少举报信息在逐层传递过程中可能失真甚至泄漏的风险。其次,网络举报具有匿名性,能够使检举人及其亲友遭受打击报复的风险大大降低,使举报人减轻举报的心理负担。最后,网络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的力度比传统媒体更大,对民意的反映更为广泛、迅速,对腐败官员的检举更容易形成集群的互动。

然而,网络反腐毕竟是新生事物,它在促进反腐倡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匿名性固然可以使检举人获得安全感与主动性,但有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一旦得证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力及财力,也会打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二是举证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举报公民难以掌握详尽的一手资料与贪腐证据,通常是只能搜集浮在表面上的证据。三是网络反腐的信息缺乏权威引导,很多信息还未被验证便在网上充斥,这样会造成对他人无谓的困扰,也会淡化人们的法律意识。

三、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

第一,网民数量逐渐增多,但地区不均衡,网络反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截至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网民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据调查显示,东中西部发展差异较大,数据差距显著。东部网民网页浏览量占到了全国网民网页浏览量的67%,超过了中西部网民数总和。另外,城乡的网民数量也是相差较大,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在广大农村,群众对网络监督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网民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非理性的存在,有时容易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化,会使网络舆情容易失真。总之,网民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监督的代表性不够充分,利用网络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第二,民间与政府在网络反腐上还没有真正形成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网民的网络举报,一旦触及到一些官员权力利益的这个“核心”,他们就不惜采取违法手段进行排斥、打压。有的地方部门研究网络技术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对反腐的网民进行打击报复。一些非理性的网民在网上暴露一些官员的隐私,而且进行讽刺挖苦、谩骂诽谤,使网络蜕变为令人生畏的“舆论暴力”。有时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网民在网上肆意地公开信息,这样容易让被举报对象事先串供或销毁证据,这样不但加大了查处难度,也使举报人陷于被追究诽谤责任的被动地位,影响司法工作的进行,造成了网民反腐的困惑,民间与官方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状态。

第三,网络反腐各种监督力量整合不够,没有完全纳入制度的轨道。表现为:一是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站运营机构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态度监管网络上的信息,监督网民的网络行为。我国当前维权较活跃的民间反腐网站,大都存在参差不齐、处于经营无序的现状。网络上有不同的信息,真假难辨,民众不知通过何种正确的途径进行检举,一旦信息错误或失真,就有可能触犯法律或受到连带责任,加重了网民的心理负担。二是官方反腐网络建设并不是十分健全,也没有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官方网络反腐途径的群众知晓度。由官方牵头对民间网络反腐网络的统一管理,民间积极参与的网络反腐工作格局还没有形成统一。

第四,网络监督、网络举报的法律并不健全。湖南株洲市出台的全国第一个利用网络反腐倡廉文件《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开启了我国网络反腐机制化的先河。但是,这些法律规章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隐私权、言论自由等并没有通过明文法律规定,有关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监督不能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侵权犯罪在网络上发生异化,网络舆论监督难以在适当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致使侵权和“网络暴力”存在和蔓延,违法或侵权现象难以处理和纠正。

四、网络反腐的发展与完善的举措

第一,从监督主体角度,扩大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网络监督主体的素质。从政府角度看,政府应进一步扩大网民的覆盖范围,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程度,提高网民参与的广泛性,确保社会各领域的人员能参与到网络反腐的行列中来,使反腐人员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进行网络举报,从而更有效地积极推进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从网民自身看,需提高网络监督主体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律,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社会意识、法律意识。在揭批腐败问题和现象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性思考,努力提高对腐败信息的鉴别力,提高和深化对网络监督举报的认识,不参与由腐败事件或信息引发的各种形式的网络暴力。

第二,从公共关系角度,提升民间与政府网络反腐的和谐度。政府官员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廉政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廉政网络的运用是一项全新的领域。迎接网络时代对廉政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挑战,发挥廉政网络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做到业务与电脑兼通,把信息化专业人才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推进网络监督管理建设。再次要加强网络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增强网民与官方的互动,强化网民对网络监督的理性思考。把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工作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此外,对于群众通过网络投递的各种举报,要高度重视,确保诚信,予以保护,纪检宣传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引起共鸣,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第三,从制度化角度,进一步加强完善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反腐责任机制,保障举报信息的及时处理与反馈。通过严格的责任捆绑和明确的问责程序,确保职能部门对网络举报保持“敏感度”,并形成一条通畅的网络反腐专门处理渠道,坚决打击各类腐败现象,为网络反腐提供制度化出口,从而使网络反腐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完成网络反腐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转轨。

在配套机制上注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要想使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得以有效行使,其前提条件是政务信息透明、公开,官员财产信息透明。目前,我国缺乏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为反腐行为带来了难度。所以,网络反腐更需要政府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与公开制度,提高腐败“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受罚成本”,加大反腐败的成本投入,发挥某些经济规律的内在调节作用,来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为网民知晓政府并监督政府提供条件,使网络反腐败机制更加畅通。

第四,从法制化角度,完善网络反腐立法。首先,纪检监察、信息、司法等部门可配合立法机构加快网络监督立法,将网络监督纳入法治轨道,完善网络监督的法规制度。强化对网络反腐的法律规范与约束。其次,加强网络监督管理立法,完善网络举报人安全立法,建立网络反腐奖励与网络反腐特殊保护制度。为了保障检举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的安全,对其奖励应该是通过特殊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对网络反腐者还应该给予其特殊保护,使其免受打击报复,免受司法部公正追究。再次,在司法救济上要保障公民的权利。事实证明,举报的网民如果在受打击后一旦得不到司法救济,就会形成一种“寒蝉效应”:更多拥有反腐线索的网民,因为担心得不到司法保护而不敢出声,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可以考虑将由于网络反腐所引起的诉讼案件的管辖采取异地管辖或由高级法院管辖,这样,可以避免同级权力机关对司法的不当干预。

五、结束语

网络反腐已成为一种新的反腐途径,网络监督,使广大网民提高了民主参政的意识与热情,并且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网络反腐在近年来也不断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增强网络反腐制度化与法制化,大力推行网络反腐文化,进一步提升网络监督主体的素质,并与传统的监督方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舆论监督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才能让网络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监督社会的重要载体,为广大群众参与反腐提供新的渠道,将网络监督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3).

2、傅达林.聚焦“网络反腐”[J].民主与科学,2009(3).

3、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理论导刊,2010(2).

4、王瑞娟.网络监督:反腐倡廉的新途径[J].理论探索,2009(6).

反腐新形势 篇12

一、网络反腐发展的必要性

(一) 网络反腐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网络反腐已经渗透到网民的生活之中, 尽管网民或许并没有刻意地参加到网络反腐的行动中来, 但对相关问题的一个转载、一个评论就已经表明他已是网络反腐大军中的一员了。即使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络反腐活动, 网络反腐的信息在每个人的网络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网络反腐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些年, 随着“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雷公”雷政富、“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等的一一落马, 网民的反腐热情空前高涨, 其他社会公众对腐败官员受到应有的惩罚也喜闻乐见。在这时候喊慢甚至喊停, 无论是对网民还是对其他社会公众来说, 无疑是被泼了一盆冷水, 会使他们对国家、对政府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不利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 网络反腐所形成的舆论压力对公务人员具有威慑作用

网络反腐动员了大多数网民的力量, 发掘和动用了各种社会资源, 将调查取证的任务分散到了社会公众身上, 监督视线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网络反腐在进行过程中, 从网络举报、到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跟帖、发表评论, 再到对腐败事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迅速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不但促进了案件的进行, 而且对问题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1]中国的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诱惑太大, 官员的自律能力不足以抵抗名利的诱惑和他人的煽动;第二、惩治不够。资金的利用率低、财产花费不透明, 使得一些心思不正的官员有机可趁、有漏洞可钻。

而网络反腐一方面监督政府, 更加便捷地追踪财产的使用, 确保经费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网络反腐促使社会形成了一种全民监督的风尚, 在广大网民的督促和追踪下, 反腐不会不了了之、半途而废, 反而会严格执法、处理到位。

简而言之, 网络反腐不仅为执行反腐提供信息支撑, 还对预防腐败起到了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三) 网络反腐有利于激发和加强社会公众的正义感

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宣泄不满、发表意见的渠道, 让社会公众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有所发挥, 避免公民因为一腔热血无处可用而对社会现实产生无奈之感, 对强权视而不见、妥协让步。网络反腐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正义感, 培养了公民通过网络伸张正义、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自主性。网络的受众广且互动性强, 通过设立社交平台, 全体网民可以联合起来, 参与时政热点的议论、检举腐败信息等, 其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断增强, 同时营造了一种宣扬民主与正义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二、驳对网络反腐的质疑

(一) 驳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公务人员的隐私权

1.驳网络反腐有可能侵犯公务人员的隐私权

网络反腐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侵犯公务人员的隐私, 但这也是一个国家公务人员自我选择后的结果, 是其在“工作稳定、薪水较高、工作体面、生活有保障”等优点与“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权利, 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等义务之间的权衡。

身为国家公务人员, 他们的许多隐私已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已成为公民的民主权利 (包括知情权) 所指向和要求披露的对象。在这里, 社会政治与公共利益的价值已高于官员个人隐私的价值。正是通过限制官员的隐私权, 满足广大公民的知情权, 促进民主参政、议政, 促进政府的合法、廉洁和高效工作。[2]这里所说的对公务人员隐私权的限制绝不代表剥夺其隐私权, “天赋人权”, 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限制其隐私权只是在保证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情况下, 对国家公务人员的某些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隐私 (如财产数量、财产动态、直系亲属的工作等) ”公布于众,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而现在有些官员却以隐私权为保护伞, 无所畏惧地贪污受贿、将财产转移到国外、让自己的亲属分一杯羹等。这种“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的中国传统错误思想的运用, 一方面是权力的私用和滥用, 另一方面官官相护, 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导致反腐工作更加难以展开。

因此, 网络反腐的顺利开展必须要以牺牲国家公务人员一定的隐私权为条件, 这才能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这也是国家公务人员选择职业时自我权衡选择的。

(二) 驳网络反腐信息失真概率较大, 缺乏可靠性

虽然中国网民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判断能力等参差不齐,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网民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网络信息也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民力量的联合可以将监督的视线置于每一个角落, 从而为全体公民谋利益。

虽然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是中国公民的现状, 但是我们仍不可以忽视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的群体行使其权利, 不可以忽视比较激进、不够理性的群体表达其真实意志。国家和官员们需要做的是在事情曝光之后如何安抚网民情绪、如何正确积极引导、如何还原事实真相给广大网民一个交代、如何消除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而不是剥夺其话语权、更加增加公民内心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所以说, 即使网络反腐存在着一些不可靠的因素, 但这不可靠背后最真实、最原始的声音也是国家公务人员应该听取借鉴的。

(三) 驳网络反腐的信息非同等对待

有学者认为网络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巨大, 网络反腐的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有时同样的反腐举报可能会受到不同样的待遇。但是, 没有一种反腐手段是万能的, 全面高效地反腐需要健全的反腐体系, 仅仅依靠单一的反腐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网络反腐信息的重要接收对象是广大网民, 有一个几亿的群体在帮忙做信息的筛选、判断工作, 所选出的信息并不是简单的偶然性可以概括的, 它体现出的是社会目光的焦点, 是社会公众的价值观。

虽然网络反腐无法包罗所有反腐信息, 但与其他反腐手段相比, 网络反腐在对群众举报的处理上已经显得相当高效, 传统的反腐手段可能会使得反腐败的信息和要求石沉大海, 使得反腐受到各种拦截和阻挠, 官官相护更加猖狂。与此相反, 网络反腐一方面可以凭借其自身的方便性、快捷性等优势, 更加高效、快速揭露更多的腐败现象, 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的监督不易被从中途截断, 不易受强权的干涉和阻挠, 形成对国家公务人员的一种威慑, 提醒公务人员要自觉自律。

所以说, 网络上披露的腐败信息, 能够比较迅速、有力地被公众广泛关注。而其他反腐手段中对于腐败信息的层层上传, 除去中间人为干涉的因素外, 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比网络反腐所需时间长。

(四) 驳网络反腐危害社会秩序

说网络反腐危害社会秩序主要指的是由网络反腐可能会带来的网络谣言的传播, 造成社会舆论一边倒, 扰乱民心, 从而影响到社会正常的公共秩序, 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情况。网络谣言是无法完全杜绝的, 网络谣言也并不是由网络反腐导致的, 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只能说网络反腐的发展为网络谣言的散播提供了便利。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首先应该彰显自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安定民心。其次, 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是治本之策。

所以因为这一点否定网络反腐是片面的,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反腐手段, 其根本功能在于打击腐败犯罪、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民主与进步。或许短期内, 网络反腐刚刚兴起, 法律法规和技术等各方面都不太完善, 但是网络反腐始终是为反腐服务的, 只要能正确地规范和引导, 网络反腐最终必会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三、网络反腐社会功能实例分析

网络反腐利用网络这一便捷、自由、交互的平台, 汇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能够迅速地聚焦社会公众的目光, 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讨论, 从而形成一种全民热议、舆论监督的氛围。将公权力置于大众的目光之下, 是传统反腐的有效补充, 也是反腐体系建立健全的有力推进。

2012年8月26日, 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车祸事故现场时的一张面带笑容的照片引发民众的愤怒, 网民们利用网络平台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 随着手表、眼镜、皮带等昂贵贴身物品相继曝光, 其腐败事实也无以掩盖。从被曝光到落马, 短短27天的时间, 体现出网络反腐的高效性, “表哥”杨达才事件是网络反腐、传统媒体反腐、国家公权力反腐的有机结合, 落马的最终成功, 标志着网络在促进反腐倡廉上的又一次胜利, 体现出当前形势下的网络反腐的显著的社会功能。

(一) 监督功能

“监督, 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3]

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但是规定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权利的限制, 在实际的运行中, 并没有较好地激起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另外, 由于参与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参与形式化严重等问题, 中国新型民主政治制度虽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但是其参与主体主要集中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 大部分公众仍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 公权力和公民私权利存在脱节现象。

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反腐,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隐蔽性高、互动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人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而网民的数量庞大、分布面广, 使得全体网民的监督势必比公民个体的监督要更加有力有效。

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一发生就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网民关注的重点除了交通事故本身, 还包括了政府机关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政府机关实际上就已经处在全体网民的监督之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友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杨达才“微笑”的细节, 虽然说一个表情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也并不能说明全部, 但网民的“抓住不放”体现出的正是社会公众的期望和判断。重大事故面前一个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都置于大众目光的监督之下, 这是对政府机关的高要求的监督。

(二) 举报功能

举报是指公民或国家机关、法人、社会团体等为维护国家、集体、人民和社会公共的合法利益, 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 主动向有关的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控告、检举有关人员和单位存在的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请求依法查处的行为。[4]

网络举报一种是通过中央机构或政府部门官方提供的网络投诉平台进行网上投诉举报, 最早出现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的网络举报平台。[5]另一种是通过网络热议, 形成舆论, 通过舆论压力使纪检部门了解到舆情, 进而展开调查确认舆论真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说明了网络反腐越来越成为公民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首要选择和反腐倡廉的必要手段。网络所受限制较少, 加上其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被人为干涉的可能性小、暗箱操作的难度大, 网络反腐的效率大大提高。网络反腐的举报功能还体现在网络能为举报事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汇集每个网民的资源编织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 结合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 为网络反腐提供全面、多样、直观的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直接为纪检部门所利用, 提供了关键性的线索和调查的突破口, 使得调查举证的效率大大提高, 推动整个反腐进程的发展。

“表哥”杨达才落马事件中, 从由微笑而引起的人肉搜索到一块块名表的相继曝出, 实际上是在进行从监督阶段到举报举证阶段的过渡, 2012年8月30日, 杨达才的各种“戴表照”在网上曝光后, 陕西省纪委随即展开调查, 这前后也仅仅经历了4天的时间, 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举报途径。

(三) 规范功能

网络反腐的规范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政府官员的规范, 另一个则是对纪委监察部门的规范。

对政府官员的规范建立在监督功能的基础上, 正是由于这种监督主体广、透明度高、可干涉性小、效率高的监督, 广大网民会对某一政府的政务或某些官员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做出评价, 形成舆论压力, 使政府官员能够直接看见和感受到社会舆论的导向, 面对这种压力, 政府官员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 做出决策也会更加审慎。但是这种规范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即存在一定的掩饰性, 容易导致官员人前人后两面派。但是随着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监督主体范围的扩大, 这种虚假的掩饰最终还是会被大众拆穿。

对纪监察部门的规范, 体现在一旦通过网络平台反映、举报出了可疑人员和可疑问题, 纪检部门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展开调查, 广大网民的关注有利于促进纪检部门的工作高效性和透明度, 防止人为干涉和暗箱操作, 规范纪检监察部门的执法监察工作。

随着表哥杨达才的落马, 各地官员以此为警示, 明确一个官员应有的态度, 在公众场合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减少了官员之间互相攀比的风气, 规范树立了正确的价值标杆, 从而实现网络反腐的规范功能。

(四) 资源整合功能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月16日,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6]网民数量的庞大说明了网络受众面大、参与人数多、接受信息面广。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载体, 汇集了庞大的资源和信息。而网络反腐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 结合网络的便捷、交互性强等其他优势, 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反腐效果。且每一个网民背后的身份又综合了更多的资源———网民中不乏各行业专业人士、研究性学者等, 可能会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关键性的意见。

除了整合网络上的资源, 通过网络开始的反腐, 往往会迅速得到传统媒体、政府部门的响应或回应, 网络反腐其实就推动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从网民及时、有力地揭露出问题到传统媒体的专业调查、进一步还原事实真相, 再到政府部门运用行政职权开始调查、解决问题, 与传统反腐相比, 网络反腐充分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反腐不再只是少部分新闻界人士和纪检部门的事了。官民互动、官民合作的新型反腐模式正在形成。

事实上, 杨达才微笑照片被曝光后, 《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等传统媒体均在其官方微博上进行了摘编报道。名表照片相继曝出之时, 8月27日18时12分,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微博中就表示已向行业内专家请教, 明确了已曝出名表的市值估价, 这也是后来网民猜测杨达才有贪污腐败的重大嫌疑的关键所在。网络反腐集合了每一位网民背后的资源, 也促进了网络资源、传统媒体专业资源、纪检部门官方资源的整合, 从而达到了显著的反腐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娅, 赵俊燕.网络反腐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企业, 2009 (7) :70-72.

[2]我国隐私权的法律分析[EB/OL].http://china.findlaw.cn/jingjifa/fuyoubaohufa/nvxingquanli/yinsiquan/97114.html, 2011-05-31.

[3]百度百科.监督[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4861/10777352.htm?fr=aladdin, 2013-10-20.

[4]韩军超.邹议网络举报反腐模式[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183-184.

[5]吴海红.困境及出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J].探索, 2012 (1) .

上一篇:网络信息监控设计探讨下一篇:机器人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