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新变化

2024-09-13

国际形势新变化(共8篇)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1

国际反恐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

在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联合反恐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美国等应对“伊斯兰国”的措施不力。美国已组成60个国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反恐战略联盟,英、法等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均在其中,但由于各国面临的情况不同,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联合反恐的问题上各成员分歧不断。而且,目前各国采取的措施有限,多数只能采取限制入境的对策,但这对于当前国际反恐形势无异于杯水车薪。此外,虽说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反恐问题,但仍然有很多别的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如叙利亚难民危机,伊朗核问题,巴以危机等,分散了部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关键词:ISIS,基地,东突,“志愿联盟”,反恐

一、国际恐怖组织

(一)、各组织介绍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国际暴恐的新特点。

欧洲恐怖袭击高发,频发。“独狼式”恐怖威胁上升。外国“圣战”分子跨国流动威胁增大。

即使在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之后,基地组织仍然未灭绝,艾曼扎瓦希里结果组织的大权后仍然蠢蠢欲动。不仅如此在“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的出现时候,世界更是动荡不安。我们都知道伊斯兰国原先是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部为名活跃在伊拉克地区,组织各种暴力恐怖事件。

该组织正在争夺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界地带。它把当地反对派组织“北方暴风”旅赶出了阿扎兹(Azaz),该地是位于阿勒颇市北部的一个补给站。此外,它还把另一个控制中的边境城镇改名为“贾拉卜卢斯酋长国”,并在该地建立了一所学校,同时还在当地宣传女性戴面纱的好处。

其他反对派组织一直提防着ISIS,但是对ISIS的战斗力却十分敬畏。一些组织已经加入了ISIS,为的是与占据了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民兵组织更有效地展开战斗。但是,ISIS的实力和理念已经导致它与一系列反对派组织陷入了冲突之中,不仅是在库尔德地区,在阿扎兹镇以及东部城市代尔祖尔(Deirez-Zor)也是一样。一些小型反对派组织害怕受到ISIS的攻击,所以选择与ISIS合并。拉卡(Raqqa)是唯一一个由反对派控制的省会。在拉卡地区,所有的反对派组织都已经加入了ISIS或努斯拉阵线。努斯拉阵线也是一个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机构,而且与ISIS的实力最为接近。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截至2015年12月15日,据报世界各地有34个团体宣誓对“伊斯兰国”效忠,预计2016年“伊斯兰国”附属组织数量将继续增加,其成员还将增多。“伊斯兰国”已成为世界最富有的恐怖组织。2015年,估计该组织仅从石油和石油产品中就获得4亿至5亿美元的收入,从抢劫伊拉克各银行分支获取了10亿美元。

在“ISIS”组织中的高级领导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他使用的名字是巴格达迪(“AbuBakralQurashialHusay-nialBaghdadi”),且被媒体称为“拉登接班人。他是这一组织的第四位领导人;之前的三位前任都死在了办公室中。

巴格达迪在巴格达北部城镇萨迈拉出生,年轻时主要在巴格达生活。巴格达迪曾发布自传,透露他1971年出生于萨迈拉市,声称是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他在巴格达大学获得回教研究博士,于2003年美军出兵伊拉克时加入武装组织,曾为伊拉克“基地”组织分支的头目。巴格达迪的文凭也使得他成为了全球圣战运动中的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2014年7月4日,伊拉克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首次公开现身。其自称“伊斯兰国领袖哈里发”,当天在伊北部城市摩苏尔的清真寺呼吁穆斯林听从他的领导。

(二)、伊斯兰国引起的恐怖事件

1.绑架事件

2014年9月21日,一名法国公民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遭到恐怖组织绑架,该组织于周一在Youtube上发布影片,要求法国在24小时内停止空袭IS,否则他们将处死这名人质。绑架该人质的组织自称“哈里发战士旅”(Jund al-Khilafah,Soldiers of the Caliphate),原隶属于基地组织北非分支,现宣布效忠于IS。22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确认了影片的真实性,并表示被绑架的法国公民为现年55岁的赫维·高德尔(Herve Gourdel)。法国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总统奥朗德已与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尔通话,强调将与阿尔及利亚政府“全面合作”寻找并解救人质。

2.屠杀事件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2016年1月16日在叙利亚东部代尔祖尔省一个村庄屠杀约300名平民。遇难者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叙利亚政府对屠杀平民的行径进行谴责。

2016年5月31日报道称,发言人阿里·哈西说,利比亚石油设施护卫队夺取了距苏尔特约130公里的瑙费利耶的控制权,尽管该城城外的激战仍在继续中,并有一些护卫队员负伤。5月30日,经过交战,石油设施护卫队夺取了附近城镇本贾瓦德,战斗中有5名护卫队员战死。

二、应对与志愿联盟

(一)、志愿联盟简介

因为伊斯兰国在世界各地组织的暴力恐怖事件,使得各大国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共识有所增加,但未能形成同仇敌忾的共举。美,欧,俄,中东等各方形成的“志愿联盟”犹如九龙治水,均扛着反恐的义旗各有打算,反恐为名,牟利为实,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诛暴救治和治乱行动。

在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联合反恐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美国等应对“伊斯兰国”的措施不力。美国已组成60个国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反恐战略联盟,英、法等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均在其中,但由于各国面临的情况不同,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联合反恐的问题上各成员分歧不断。而且,目前各国采取的措施有限,多数只能采取限制入境的对策,但这对于当前国际反恐形势无异于杯水车薪。此外,虽说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反恐问题,但仍然有很多别的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如叙利亚难民危机,伊朗核问题,巴以危机等,分散了部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即使如此,“志愿联盟”还是对伊斯兰国进行了多次剿灭活动。(二)、志愿联盟反恐行动

2016年3月1日,五角大楼官员表示,美国政府将使用新型数字武器压制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通信、军队控制和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提供了一些网络反恐的细节信息。

2017年1月18日,与俄罗斯联邦空天部队在叙利亚阿勒颇省首次共同进行了打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空中军事行动。针对“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行动与叙利亚方面已协商好,根据协商,参与空中军事行动的有9架俄空天部队飞机,包括4架苏-24M,4架苏-25,和1架苏-34轰炸机;土耳其空军飞机共有8架,包括4架F-16和4架F-4。

叙利亚军方2017年4月13日称,美国领导的反恐同盟当天袭击了一个“伊斯兰国”(IS)控制的化学武器库,导致上百人死亡,包括平民。(三)、反恐根源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欧美必须反思过去这些年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作所为不从根源上反思欧洲家门口的中东北非持续**这一诱因,就难以铲除恐怖袭击肆虐这一恶果。

一是要放弃反恐双重标准,真诚反思推进国际反恐合作。二十要在中东北非治乱问题上做文章,发挥大国作用协同努力稳定地区形式。三是要强化国内反恐,打防并重,推动国内去极端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标本兼治。欧美国家如果不拿出点真功夫,恐怖袭击可能从频发变为常态。

三、中国境内的恐怖主义

(一)、东突

即使实在和平发展的中国暴力恐怖组织也有不少,其中最具有代表力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东突势力。如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近年来,中国暴力恐怖时间也时有发生。如新疆7.5打砸抢烧暴力恐怖事件,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以下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

(二)、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落网。此案共造成平民29人死亡、143人受伤。

习近平主席也在讲话中提到“近年来,国际社会加大反恐合作,恐怖组织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但恐怖主义的毒瘤并未根除。中方主张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切断恐怖主义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传播活动。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身处国际反恐斗争前沿。我们将积极参加国际反恐合作,并向其他国家加强反恐能力建设提供支持,共同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三)、中国的应对

中国目前采取的措施。一是继续坚持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谨慎参与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防止美国将国际恐怖东引至中国。二是坚持和推广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理念,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手段,加强源头管理,防患于未然。三是推行有别于西方的反恐对话与交流。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2

进入9月份以来, 我国出口增速连续出现大幅反弹, 9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10月份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 当月增幅达到11.6%, 短期数据的转好是否意味着出口形势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新变化?

从出口反弹的动力来看, 政策因素与季节因素是两个主要原因。其一, 为刺激外贸回暖, 近期国家在出口退税、出口保险、加工贸易转型、贸易结算便利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并开始取得一定成效, 前10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8.5%,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增速没有继续下滑, 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二, 圣诞节临近, 西方国家进入购物旺季, 前10月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玩具出口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似乎预示着今年将迎来一个“温暖”的圣诞节, 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仅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出口的区域分布来看, 亚洲新兴市场需求有所好转, 而大选因素、领土争端等导致传统市场起色不大。前10个月, 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9.4%, 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对美、日出口增速分别加快0.1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对欧洲出口增速则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短期发展趋势看, 国内外环境的确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方面, 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放松货币政策,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在放松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以拉动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政策,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 9月份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国家PMI指数都出现回升;另一方面, 我国PMI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 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国内经济增速有望筑底企稳, 有利于进口回暖, 进而带动出口, 稳增长政策措施将持续发挥作用, 对于缓解当前外贸遇到的困难、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促使外贸回稳将起到积极作用。

但出口面临的困难也不小。一看全球, 欧债危机短期难以根本解决, 美国面临“财政悬崖”, “钓鱼岛”危机干扰中日经贸往来;二看国内,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制造业投资需求萎靡与“去库存”、“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 将制约内需的反弹幅度。三看“晴雨表”, 第112届广交会出口成交比上届下降9.3%, 显示国外需求未得到根本好转。

综上所述, 对四季度外贸出口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初步预计全年出口增长8%左右, 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3

第21届上海电视节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将于2015年6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同期举行国际新媒体暨广播影视设备市场。6月14日至6月16日,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将举办电影交易市场。

重新划分功能区

“去年,我们将上海电视、电影节的交易市场打通,今年我们希望尝试更深入的融合。两节一前一后,交错的中间时段,设置了电影项目创投市场,这段期间刚好留给没有跨界业务的展商实现转场。”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表示,今年国际影视节目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市场整体布局做了重新调整。以往最抢手的黄金资源展位——中央大厅,今年被划分成了公共服务区,实实在在给买家、卖家提供一个洽谈的场所。来宾可以在这里参加论坛、交流休息、餐饮等,“我们希望把人吸引到这里不仅只是浏览展位,而是可以真正把人留住,通过洽谈最终促进交易的达成。”

这一想法借鉴自戛纳、柏林等国际影视节。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市场部总监杨乐乐告诉记者:“戛纳电视节占地6-7层楼,但每一层都设有COFFEE CLUB或休息区,很安静,买卖双方一旦有合作意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洽谈区。但反观国内的展会,一般只有展台,为了吸引人流,有时音乐声很嘈杂,买家、卖家都在现场洽谈。这次我们的尝试,也是牺牲了一些展位的收益,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

据悉,上海电视、电影双节期间,占地面积达到15000平米的中央大厅为交流区,白玉兰论坛在此举行,按照电视、电影两节分类,每天会有不同主题的演讲;电视节期间,西一馆为国际影视节目市场,东一馆为新媒体暨广播影视设备市场。今年的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划分更加清晰,按照五大主题进行设置:电视剧、综艺节目为主的综合展区;纪录片、动画片展区;海外联合展区;特装展台。电影节期间,东西两馆变为电影交易市场。

“对比国内电视节或交易市场,一般只有2种形式:或者是展会,或者是类似电视剧春推会、秋推会一样,在酒店开设一个房间,有意向的合作方自己扫楼。上海电视节调整后变得更加综合,把展台和洽谈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现场交易。”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市场主管(电视市场)赵佳表示。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调整,却花费了组委会大量的时间、精力与客户进行沟通。杨乐乐回忆说:“上海电视節历史悠久,展商们早已习惯了原来的展台位置,不愿意搬走,为此我们做了大量沟通工作,也是因为出于切实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目的,最终得到了展商们的认可。”

不仅如此,由于将中央大厅变为了免费的公共服务区,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还需要从其他途径弥补。“为了保证好的活动环境,近年中央大厅不再设立展位。今年我们标准展位的设计也会增加投入,变得更加漂亮。为了平衡收支,我们也会通过吸引影视公司来市场内举行各类活动和发布来增加收入,它们对市场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杨乐乐手边,随时有台计算器,他需要不断计算整体的支出和收益。

此外,上海电视节还为展商们提供新闻发布会、招待酒会、现场审片等服务,借助影视节场地及官方媒体的力量,更好地帮助展商进行宣传推广和交易达成。

展示内容更加多元

2014年的国际影视市场,共吸引了400家国内外展商、近3000位买家,展位面积合计22000平米,海外展台比例超过45%。

据赵佳介绍,相比去年,今年上海电视节展商数量,保守估计也有10%以上的提升,华策影视、克顿传媒、CCTV、长城影视等知名企业都设置了大型的特装展台。海外展商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我们发现日本的影视行业可能有些疲软,他们对于海外拓展的需求不强,展商数量有所下降。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新加坡、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的展商都在增加。此外,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也会参展,台湾的联合展台由影视制作行业协会牵头,共计有几十家机构联合参展。”赵佳表示。

今年,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和电影交易市场的展示内容也更加多元,并且涵盖了全产业链条:放映、交易、后期制作、视听特效、新媒体、3D立体制作、影视基地、品牌整合营销、宣发、特技、投融资机构、法律服务、网络游戏等。

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和电影交易市场的参展商主体略有区别。影视节目市场主要以节目的展示、交易为主,多为国内企业。电影交易市场更多增加了服务类机构,“由于国外片源片商还不能完全自由交易,所以参展的片商比例比电视节低,但服务类企业更多,比如后期制作公司、拍摄基地。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协会、电影委员会等,想来中国寻求合作,吸引中国的制作人、导演、剧组去境外拍摄,提供很好的服务,尤其是税收方面。所以我们从现在的合拍片中也能够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华语片到欧洲、澳洲、美国、新西兰等地取景的现象近几年快速普及。”杨乐乐说。

“我们与国内同类影视节相比,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不仅海外参展商比例高,而且还与海外的影视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我们与戛纳电视节合作VIP俱乐部,今年会与美国NATPE(北美国际电视节)一起举办交流和培训活动等,获得了这两大国际电视节的认可,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所获得的同行肯定。”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晔表示。

与国际影视节目市场同期举办的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则汇集了中外影视技术专业领域最顶尖的参展商,强化设备、现代技术与节目制作的互动关系,更好体现内容与设备的互动与融合,是广播电视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展示、最新技术交流的优质平台。

“从设备市场看,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更加趋向轻质化。专业级、民用器材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设备变得轻质、操作容易后,门槛降低也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比如今年我们考虑过,在论坛中设置一个‘人人都能当导演’的话题。此外,无人机的航拍市场现在表现非常活跃,它的技术已经成熟到能为电影剧组所用的程度。”杨乐乐说。

(唐潇霖)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4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种体现,世界意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 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4、“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二、为何说中国发展道路有着世界意义

一是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二是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美国缓慢走向衰落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机遇。

三是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不管G8还是G20,都摆脱不了联合国体系。无论未来世界是什么体系,中国在里面都将唱主角。

四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五是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三、走中国发展道路如何认识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成为“9〃11”事件后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性事件。目前,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 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应该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四、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

1、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利益。

3、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不挑战霸权,不急于称霸;主持公道,保持平衡。

4、渐进改革,兼顾各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总之,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意义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在世界上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 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道路追求和谐、维护和平,以稳定、创新、独立自主、和平的发展理念影响着世界,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正确看待中国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力争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5

多彩金秋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活动,国内外教育界的代表汇聚在此共探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共谋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这是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我参加大会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职业与教育成人教育司向前来参会的各位朋友、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和改革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本次年会的主办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今年迎来了它成立30年的生日,30年来协会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中外民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始终坚持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外交全局和民间外交服务,为引领和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了贡献。

从2000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11年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更是我国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的高层次年会,已经成为融学术、研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展览展示、项目洽谈、建立关系六位一体的中外教育界盛会。借此机会我向协会的全体同仁、多年来辛苦的工作致以诚挚的慰问和谢意,感谢你们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融合、交流与发展作出的努力。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虽然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我国已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规划也进入开局第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以开放世界、教育创新为主题的2011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主题论坛,研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变化及发展走向这些核心内容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我想谈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国内外经济形势催化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21世纪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仍然在不断地推进,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球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生活水准也在快速提高,这必然带来对专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努力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策略。人力资本理论的冲击,使很多国家对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将职业教育作为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教育,作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教育,作为满足人终身学习发展的教育,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教育,职业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是惠及民生的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是服务型社会建设的教育。

从国内来看,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方式的转变显得尤其重要。“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等战略目标。这些必然要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职业教育、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是实施国富民强战略的助推器。

其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呼声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从朦胧探索到大胆尝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社会需求。其发展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头。

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了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经济建设、产业升级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几年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历史任务和关键环节。国家为职业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职业教育进入到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不仅看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令人鼓舞,同时也看到困难与挑战。教育改革尤其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时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比如说,学校的办学水平从全国来看还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的质量离经济产业发展的符合度还有一定差距。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还不尽如人意。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办学活力还尚显不足。国家校企合作的制度体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问题从问题出发也为我们下一步战略的制定提出了很好的背景。

第二,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新任务。

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建立充分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但能够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职业种类迅速变化所带来的对专业设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要求。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首先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求我们要按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阶段任务为目标,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个个突破,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服务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研究形成理论支撑,国际上来看,凡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它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一支科研队伍进行的理论研讨与支撑。所以国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包括高等大学、高等学校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服务职业教育决策的使命感、责任感,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适应国家需要的战略任务,创新科学研究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作为我们职业教育的课题,把基层创新发展的一些典型案例作为我们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基础。在大范围内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系统有针对性强的进行研究,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和理论依据,第三,开展分类试点工作,逐步推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分类试点,要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在一起,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各行各业的性质,从实际出发、从一个个试点开始做起,逐步确立符合实际的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分步推进、分类指导,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产业调整升级和科技进步的试点工作。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国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四,立足国情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中国、服务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顺应国际形势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高职教育的办学历史并不算太长,也就是10年多一点。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我们一直立足国情,学众家之长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借鉴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对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缩短我国与世界职业教育的差距有着积极的意义。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篇6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不断变革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要关注工作

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首先,要关注“四个多样性”带来的新变化。随首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还在发展。它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社会利益的渠道更为广泛和多样,人们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选择更为自由,原有的各种社会行政组织对人们社会活动的约束力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企业单位管理变成直接由社会管理。

其次,要关注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因特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新的传播媒体。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灵活方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从为有过的挑战,由于网络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使得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这就给我们用正确、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带来了新的困难。

再次,要关注企业出现的贫困群体的思想状况。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近年来,企业许多矛盾和焦点问题,就集中在这些群体中。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各种困难群体的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这种变化,更新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改变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把说理教育和事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说理教育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用事实来说话”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更重要的方法。因为事实最有说服力。事实,既是职工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检验思想、道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试金石。现在职工群众认识事物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事实,厌恶空洞的说教。因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做到事理相符,讲理符实。

进行说理教育,必须做到事理相符。讲道理要从实际出发,据实讲解,实事求是,使所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让职工群众一听就觉得讲的道理实在,事就是这个事,理就是这个理,可靠可信。用事实进行教育,关键的是办事合理,即严格按照道理办事,拿出与道理相一致的事实让教育对象看。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拿实事来说话”。重要的是领导者、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合理的新事实让职工群众看。领导者、教育者自己的行动就是摆在群众面前的事实,只有首先用自己讲的道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行为的结果同所讲的道理相符合,职工群众才会觉得领导者、教育者是真正相信这些道理的,进而也才会相信这些道理是可信、可行的。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为职工群众用科学道理指导行动树立起一个好样子,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

三、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行双向、多项交流式

目前,职工群众思维特点,就是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加了。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渠道 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增多,他们不愿意象过去那样在封闭的环境中简单地盲从于上级的说教号召,而是遇事会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愿再单纯处于被别人教育的地位,而是希望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换意见,希望自己的合理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认可和尊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单纯灌输方式,实行双项或多项交流的教育方式。

进行双向或多项的交流,除了要给教育对象提供说的机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把理论灌输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了解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对职工思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帮助职工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自觉吸收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二是要把外部灌输与内部发掘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掘和调动职工思想中原有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支持、鼓励和吸取。因为职工在接受教育时头脑中并不是真空,而是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思想认识,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而合理的成份和创造性的见解,发掘和吸收这些积极合理的成份,既有利于用职工的先进思想教育职工,又可以弥补由于教育者自身认识和知识的空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

文章标题: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不断变革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要关注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首先,要关注“四个多样性”带来的新变化。随首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还在发展。它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社会利益的渠道更为广泛和多样,人们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选择更为自由,原有的各种社会行政组织对人们社会活动的约束力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企业单位管理变成直接由社会管理。

其次,要关注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因特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新的传播媒体。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灵活方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从为有过的挑战,由于网络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使得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这就给我们用正确、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带来了新的困难。

再次,要关注企业出现的贫困群体的思想状况。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近年来,企业许多矛盾和焦点问题,就集中在这些群体中。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各种困难群体的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这种变化,更新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改变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把说理教育和事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说理教育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用事实来说话”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更重要的方法。因为事实最有说服力。事实,既是职工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检验思想、道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试金石。现在职工群众认识事物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事实,厌恶空洞的说教。因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做到事理相符,讲理符实。

进行说理教育,必须做到事理相符。讲道理要从实际出发,据实讲解,实事求是,使所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让职工群众一听就觉得讲的道理实在,事就是这个事,理就是这个理,可靠可信。用事实进行教育,关键的是办事合理,即严格按照道理办事,拿出与道理相一致的事实让教育对象看。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拿实事来说话”。重要的是领导者、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合理的新事实让职工群众看。领导者、教育者自己的行动就是摆在群众面前的事实,只有首先用自己讲的道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行为的结果同所讲的道理相符合,职工群众才会觉得领导者、教育者是真正相信这些道理的,进而也才会相信这些道理是可信、可行的。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为职工群众用科学道理指导行动树立起一个好样子,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

三、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行双向、多项交流式

目前,职工群众思维特点,就是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加了。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渠道 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增多,他们不愿意象过去那样在封闭的环境中简单地盲从于上级的说教号召,而是遇事会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愿再单纯处于被别人教育的地位,而是希望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换意见,希望自己的合理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认可和尊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单纯灌输方式,实行双项或多项交流的教育方式。

进行双向或多项的交流,除了要给教育对象提供说的机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把理论灌输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了解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对职工思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帮助职工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自觉吸收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二是要把外部灌输与内部发掘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掘和调动职工思想中原有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支持、鼓励和吸取。因为职工在接受教育时头脑中并不是真空,而是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思想认识,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而合理的成份和创造性的见解,发掘和吸收这些积极合理的成份,既有利于用职工的先进思想教育职工,又可以弥补由于教育者自身认识和知识的空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page_break]接近实际,接近生活,接近群众,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教育对象产生受尊重之感,真心地接受教育,“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的论断,就包含着这个意思。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7

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变化:

(一)加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修改了辅助费用资本化的条件

旧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资产指固定资产。新会计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范围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对于辅助费用,在其符合资本化条件时不再区分金额的大小,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资本化。

(二)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溢折价摊销只能采用实际利率法

旧会计准则规定,可以资本化的借款是指专门借款。新会计准则将这个范围扩大,指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还可以包括为生产、制造而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一般借款。对于这部分借款,新会计准则规定溢折价摊销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不能再使用直线法摊销,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而国际会计准则对此未明确规定。

(三)缩小了准则的适用范围,修改了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缩小了准则的适用范围,不要求企业应用本准则对可直接归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制造的存货或者其他大批量反复生产的存货的借款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了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指出专门借款的暂时性投资收益可以冲减资本化金额,即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每一会计期间的资本化金额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二、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在借款费用方面,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外延更为广泛,二是在借款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这个问题上,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间、暂停资本化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规定上都有不同之处。

(一)借款费用的外延不一致

首先,新会计准则中的借款费用指的是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所指的借款费用,还包括银行透支利息及依照融资租赁所形成的融资租赁费。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而国际会计准则中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建造合同厂房和设备,发电设施,投资性房地产以及研发性无形资产。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式不一致

1.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范围不一致。新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内的每一会计期间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是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投资收益后的差额,不必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对于借款费用的界定,新会计准则规定不仅专门借款利息可以资本化,也允许一般借款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将其利息予以资本化。虽然我国作了一些修订,但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可直接归属于符合条件的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应通过资本化为该资产成本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在国内是不能资本化的。

2.暂停资本化的时间不一致。企业应在其中断相关资产开发活动的一个较长期间内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为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或销售状态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发生中断的一个较长期间内,企业可能发生借款费用。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暂停资本化。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而国际会计准则未规定较长中断期的时间界限。但是在大量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工作进行的期间内,通常不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如果暂时的中断是使资产完工而必须持有的期间内,资本化应该继续进行。通过二者比较可知,国际准则规定的暂停资本化的条件实际上也是指发生了非正常中断,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具体准则对条件和时间的把握更为明确、具体,更加有利于会计的实务操作,符合会计质量方面的要求,而国际准则的描述更多的是进行原则性规定。

3.停止资本化的确定方式不一致。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为使相关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或销售状态的所有准备工作实际上已完成时停止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于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如果是资产的各个部分分别完工,只要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应该暂停资本化,在分部资产资本化这一方面,我国同国际会计准则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我国对于固定资产停止资本化界定方面比较笼统,指出所有准备工作实际上已完成才能停止资本化,但是对于这一方面会计处理或者操作是比较困难的,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只要资产建造已经完成那么就忽略其他的,剩余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计入费用。在这一点上,国际会计准则可操作性更强。

三、完善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对策

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相对于我国的会计准则来说范围要广一些,允许资本化的期间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实体的购建活动,还包括实体建造之前进行的技术性和管理工作。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期间真实的反映了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与资产挂钩应计入资产成本的费用,能可靠的反映在资产成本中,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更合理。虽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尚待完善。

(一)扩展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缩小谨慎性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矛盾

新会计准则将资本化借款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符合条件的一般借款也可以资本化,虽然缩小了资本化金额在谨慎性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上的矛盾,但是仍然存在着矛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扩大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范围,将为构建固定资产而占用的其他资金也计入资本支出,借款费用准则规定部分资本化部分费用化,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就是直接承认了借款费用与流动资金互相占用的情形,但是考虑到谨慎性原则,资本化金额不应超过专门借款的利息。如果将这两方面全盘考虑,也就会缩小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停止资本化的界定更为明确

国际形势新变化 篇8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采编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58.6;G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49-01

一、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对待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明显的体现是采编工作网络化,然而在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的影响下,高校的图书采编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 网络化图书采编的变化

采编对象方面。在旧式的图书采编中,是针对印制型文献为主和音像文献为辅的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采编对象丰富了,出现了电子、网络这种数字化的文献,其数量与比例逐渐增加,导致了图书馆角色的改变,即由收藏者转变为信息中介。

采购方式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传统的文献采购方式发生变化,图书馆的文献采购逐渐通过互联网下订单采购文献。从而提高了图书采购的效率,节省了很多业务程序,减少了工作成本。

采访质量方面。网络化图书的采访,为采访者节省了时间,使得采访者有富裕的时间对更多丰富的文献进行查阅选取。而网络中丰富、海量的文献资料也有助于图书采购质量的提高,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方对比将高质量的图书进行采购,对资料信息的品种来说,图书的品种更加丰富了。

编目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出现了对文献的联机编目,各网站间能够实现共享彼此数据资源,同时对分编质量会有所提高。联机编目主要是以权威的编目数据机构为核心,然后与成员馆进行编目资源共享。这方便文献的查找与对文献目录的读取,从而形成一种规范,简化了传统的编目程序,方便借阅者对资料的查阅。

(二)业务外包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普及,加之采编工作任务繁重以及出于成本等问题的考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实行采编业务外包。近几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三)采编工作成本降低

外包业务是图书馆资金紧缺所引起的节省成本的图书采编工作,图书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图书供应商的选择,此种采购方式能节约1/4的图书采编经费,缓解资金紧缺问题。采编外包业务就是由供应商承包图书馆的采编业务,解放图书馆内人员的工作量,对于图书馆来讲就不用聘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节省劳动力成本。然而该种方式的图书采编对图书的文献质量不能够保障,同时还培养了馆内采编工作人员的懒散性,使其越来越依赖于外包采编工作,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二、改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对策

根据前文总结的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问题,因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当前的图书采编工作较传统采编工作在性质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采编、外包采编业务的引入,丰富了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渠道,另一方面在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的同时也加速了图书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方便高校图书馆为读者营造优越的借阅氛围。然而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如前文所述的质量问题、依赖性问题、部分工作人员对新技术还不熟悉等问题。

(一)深入掌握读者需求

图书馆在网络化办公中有了职能的转型与升级,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提供信息的中介者,因而要有以读者为中心的发展意识。这要求文献采集者要牢牢把握图书的质量,深入读者掌握其阅读需求,将读者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充分重视读者的信息检索需求,并将检索信息进行归纳排列,选择读者关注的文献进行采购。关于读者对书籍的借阅方面,要统计好相关的拒借书籍类型、流通书籍类型与预约借读类型,掌握馆藏书籍情况,定期对文献进行调整。

(二)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与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与方式,使得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它要求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者应对市场中的图书情报与其技能和营销知识有所了解,当某些学科的图书有所欠缺时,还应要求工作人员深入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图书借阅,从而做好借阅服务工作。对于部分前沿的学术性文献资料要有所研究,最好是有一定的深度,能为读者提供较高级的咨询服务。采编人员必须储备相当的网络与计算机技能与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及时有效的调整图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三)控制好外包业务的风险

外包业务会给图书馆带来图书质量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是图书馆外包业务的首要任务。因为其关系到图书馆作为信息中介者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对外包业务的承包商进行择优合作,引进承包商的竞争机制,对承包商进行等级评估,考察其运作机制与财务状况及关键工作人员的资料,掌握承包商的业务能力,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质量风险问题。合同是最好的约束,采用合同机制保障自身的利益。图书馆应在合同内容方面加入监管条件,对承包商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因为监督不力造成低质量的图书问题。图书馆对承包商的意见与不同看法要通过协商解决,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避免冲突扩大化,减少图书馆的隐性成本的增加。

(四)做好工作职能的转型

第一,将采编文献的业务工作转向管理型的工作。采编业务的外包机制解放了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量,使其将注意力转向对外包商的监管上。所以,图书馆应培养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能。第二,将封闭的工作职能转向寻求合作的工作职能。对于以往图书馆较少与外界交流的工作来说,外包模式要求高校图书馆增强交流、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对于长期外包滋长了图书馆工作者的依赖性因素,图书馆可将部分工作者选派到外包业务中进行锻炼。

三、结语

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来说有了巨大的转变,需要工作者解放思想意识、与时俱进,将业务型工作进行转变,控制好文献采编风险,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对外包业务进行严密的监管,提高于外界交流的能力,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这是新时期所赋予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03)

[2]齐荃.论编目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策略[J].河北科技图苑.2008(02)

[3]张少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变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

[4]靳随玲.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上一篇: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的部分企业下一篇:渐进式改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