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斗争形势

2024-09-08

反腐败斗争形势(共4篇)

反腐败斗争形势 篇1

党的十七大强调, 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中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 也是我们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抓好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 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一、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 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 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更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复杂性、艰巨性、既要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是执政党, 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铁的规律, 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对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封建王朝的覆灭, 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列强帝国的崩溃, 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的下台, 都同人心向背有很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 为人民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掌权和夺权不同, 夺权是从无到有, 天下之心, 寸寸收之, 日积其功, 如履薄冰;掌权是江山在手, 民心如海, 日取一滴, 不知其竭。殊不知, 这民心如海, 滥取一滴, 就起狂澜;纵使权重于山, 错施一寸, 就会威信全无。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腐败现象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危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清醒的, 态度是坚决的, 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 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坚决揭露和惩处腐败分子, 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要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 目的是强调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这三个更加注重既有各自的内涵, 又有内在的联系。“更加注重治本”, 主要是通过加强廉洁自律工作, 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 牢固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更加注重预防”, 是相对于惩治而言的, 主要是立足与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 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 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 坚决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加注重制度建设”, 就是要求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 就是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形成全方位的防治腐败的战略屏障。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将道德、法律、制度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以形成治理腐败的强大力量。

1. 加强德治, 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消除腐败的思想动因

崇尚德治, 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注重于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德治, 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 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 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 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 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考验。现阶段腐败的滋长蔓延, 根源之一在于一些党员干部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这就决定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下工夫祛除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病毒, 疗救其道德上的缺失, 使之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更应该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而不应该因为手中有一定的权力而变成特殊公民。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该留点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 其实质就是要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始终有一种高层次的追求, 十分注意在道德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做到“其责己也重以周”, 随时随地都能严于律己, 慎于小节, 管住自己。哲学家弥尔顿有一句名言, “思想和思想运用本身, 能将地狱变成天堂, 亦或是将地狱变成天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终身之名节, 千秋之芳秽, 只系于一念之消长, 一息之依违”, 关键看你怎么想怎么对待了。“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每一名党的领导干部, 应该先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细微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严守道德防线, 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牢牢驾驭住自己的生命之舟, 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到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在思想上高筑反腐倡廉, 拒腐防变的长城。自觉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勤俭办事, 不贪不奢, 真正过好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 用权为民。

2. 加强法治, 重典反贪, 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封堵权力腐败的通道

中国新《刑法》第383条也同样体现了重典反贪。该条明确规定, “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要惩治腐败, 就非用重典不可, 只有重典治贪, 才能使腐败分子慑于法律的威严而不敢妄动贪念。法纪松弛, 是导致权力腐败的案件频频发生的根源, 在新形势下, 要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败,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不仅需要全面加强德治, 而且需要全面加强法治, 努力构筑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法治是运用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带有强制性的特点, 对人的行为来说, 是一种外在的硬约束。法治的这种强制性作用对遏制腐败、震慑腐败分子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前违法违纪案件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更是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强制和震慑作用, 否则就会助长腐败的蔓延滋长。惩治这一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继承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利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中搞虚假招标投标案件, 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做到查处一案, 教育一片。对任何腐败分子, 都必须依法严惩。只有依靠法治, 发挥法律纪律武器的威力, 依法惩处违法乱纪分子, 才足以警示世人, 相信在重典之下, 反腐斗争必然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效果。

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重视制度建设

从根本上说, 腐败的产生, 正是权力的腐蚀, 人们常引用一位西方学者的话:“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蚀人”。任何人的权力得不到有力的监控, 是不得了的。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是监督, 权力必须有人看着。谈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必要对权力的属性做一些探讨。据《广雅·释器》解释:“锤, 谓之权。‘锤’具有衡量判断轻重的功能。可见, 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 引申义是制约别人的能力。”在现代意义上权力—般是指在国家范围内由政权机构统一掌握行使, 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和强制的影响力或支配力。人类社会的演进史表明, 权力无论是作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还是作为职权上的支配力量, 都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 它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利益;如果运用不当、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缺失, 则会给社会民众造成深重灾难。正确认识权力的双重属性, 通过制约和监督来确保“用权为公”, 便可以有效维持公共秩序、调配重要资源、协调利益纷争、实现公平正义。反之, 任由权力滥用, “以权谋私”, 就会侵害国家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因此, 为了遏制权力的滥用, 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度建设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人民群众监督的原则下, 对现存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衡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保证党员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拓宽监督渠道, 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 切实增强监督合力。

一个威严肃穆、堂堂正正的法治国家, 一个吏治清澈、清正廉洁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心仪已久的强烈愿望。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 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 我们的愿望也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当前, 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 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社会和谐安定, 更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又要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法治,治本

反腐败斗争形势 篇2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

正确认识形势,是正确指导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对形势的分析正确了,对反腐败斗争的趋势判断准确了,执政党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反腐败决策和部署,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正确理解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决策和部署,才能同心协力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不同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形势,不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一个较大变化,而是大体上若干年才可能有个较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廉政建设的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形势依然严峻。

一、廉政建设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

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总的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所提高”。说廉政建设形势是好的,主要根据是:

(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党中央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专门就反腐倡廉建设下发的第二个文件。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对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开展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以及抗灾救灾和举办奥运会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培训计划,成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研讨班或专题报告会,深入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各级纪委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协助党委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通过全党共同努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工作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全党动手抓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一是开展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2008年各级纪委重点就市场价格调控、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节约集约用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等5个方面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强对抗灾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监察工作。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

救灾工作一展开,就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受灾省市纪检监察机关也相继派出专项检查组,对本地区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举办奥运会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取得新进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治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方面,2008年全国共有2.5万多名领导干部上交了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1.6亿元,查处违纪人员2000多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进行清理登记,纠正违规人员近500名。纠正领导干部在住房上以权谋私问题,共清理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的住房1000多套,涉及违规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全国共清理纠正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的小汽车3600多辆,查处领导干部130多名;全国共清理“小灵通”8.9万多部,挽回经济损失2800多万元,查处领导干部100多名。在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方面,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派出督导组到各省(区、市),加强对地方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监督检查,并联合召开了情况通报会。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地方换届工作的要求,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大力推动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改革,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拉票贿选、搞非组织活动的典型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

(五)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深入开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保持惩治腐败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肃惩治违纪违法分子,维护党纪国法严肃性。各级纪委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案件。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认真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帮助发案地区和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六)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成效。各地区各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力度,不断深化已经部署的治理项目,逐步拓展新的工作内容。2008年,纠风工作主要在治理教育乱收费方面、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的监管方面、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方面、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七)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持续深入。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区、市)结合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处理工作,理顺部门之间的审批职能定位,减少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二是财政管理和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编制2008年部门预算起,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都细化到了基层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三是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资格预审办法,在部分省市试行规范招投标活动的标准文本。对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完善和落实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建立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信息联合发布制度和披露备案制度,推动各地交易机构统一交易系统,产权交易行为进一步规范。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中央

单位政府采购实施电子化审批管理,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其他各项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

(八)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以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党内监督制度。二是加强巡视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党务公开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是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各地区各部门加大行政问责力度,问责对象从行政首长向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扩大,问责方式由“上级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问责范围从安全生产领域向其他领域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影响力逐步加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努力收到“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另外,反腐倡廉廉政文化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反腐败国际合作以及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廉政建设呈现出整体前进的态势。

二、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在肯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呈现出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

一是工程建设、房地产、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干部人事权等谋取私利问题突出。在金融领域,大案要案时有发生,有些内外勾结、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的问题触目惊心。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运营、政策性关闭破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着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等问题。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突出。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工程建设”、“土地批租”是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最突出的领域。其中,选择“工程建设”的比例高达65.4%。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影响恶劣。高中级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涉案金额较大,违纪违法情节严重,纪检监察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数量增多;窝案、串案多,查处一起往往带出多起,涉案人员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手段隐蔽,智能化犯罪增多。犯罪分子利用合法形式掩盖违纪违法行为;规避法律、逃避制裁,谋利和收受钱物分离;在金融、证券、税务、海关、电信等行业,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作案。有的在作案的同时留好后路,把大量的赃款转移至国(境)外。高校、医院等单位案件呈多发态势,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案件在一些地方有上升趋势。

三是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权力部门设租寻租、垄断行业霸王条款、权钱交易的潜规则现象还大量存在。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看病贵”、“食品药品安全缺乏保障”、“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和“看病难”是当前损害群众利益最突出的5个问题。

四是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宗旨意识不强,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二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用党的科学理论

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不强。三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四是不能坚持正确政绩观,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从廉洁自律方面看,收受礼金购物卡;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建房;假借委托他人理财,以收益形式收取钱财;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违反规定投资入股谋利等问题查而不止,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三、掌握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形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可变性。仅仅对今天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有正确认识是不够的,必须对今后任何时候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都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解决好看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

(一)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形势。对于客观存在的同类事件,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认识?立场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韩国查处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的腐败问题,有人说“这体现了法治精神”;而处决了大贪官胡长清、成克杰,他们却说“共产党连高官都腐败了”。这种认识反腐败形势的“双重标准”,就是一个立场问题。立场错了,对形势的认识必然出错。国内外敌对势力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描绘得一团漆黑,是因为他们要在政治上搞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立场是和我们对立的。党中央所以能够正确判断形势,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看待形势。有些同志往往只从个人的好恶情感出发,这就容易偏离党和人民的立场,难以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每一个党员、干部和公民,都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真正站到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这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前提。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形势。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首先,要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腐败“这股风来得很猛”是事实,但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反腐败,并不断地扩大反腐败战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看形势必须坚持“两点论”,既不能回避腐败问题的严重存在,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也不能满眼都是腐败现象,全盘否定党的作风。“一分为二”并不是说事物的两方面是均等的,而是强调看事物的主流、本质,包含着“重点论”。承认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但始终认为廉政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的本质是好的。其次,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对腐败,要严格确定它的内涵,概念不能泛化,更不能把“看着不顺眼”的所有事情都称为腐败。对反腐败的评价标准也不能理想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腐败作为社会不发达、不文明的沉渣,是伴随着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产生的。在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从政行为不洁的现象无法完全避免。体现在反腐败标准上,就不能脱离现实而把标准定得不切实际。再次,要努力从规律层面把握形势。形势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对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得愈深刻,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也就愈正确。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这讲的是规律;腐败的高发领域往往集中在垄断性行业,新的腐败行为常常与改革的重大措施的出台和行政、经济上重大决策的实施相伴而生,这也是规律性认识。正确把握规律,才能够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够剔除“速胜论”、“悲观论”等错误认识,正确把握形势。

(三)认识形势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同的方法会导致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同看法。对反腐败斗争形势,首先,要善于全面地、多视角地看。实践证明,过于强调主观感受,强调某一个方面的“根据”,用个别代替一般,或者把道听途说甚至谣言当做根据,就会把自己引入认识的误区。“兼听则明”,要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同党和政府的判断以及社会舆论、专家评价综合起来分析,这样才有利于避免片面性。其次,要历史地看。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不能脱离历史环境讲反腐败。今天的腐败现象,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如自私自利、保守、懦弱、权力崇拜、忍辱负重、自我欺骗等负面文化,在滋养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权力的两重性给了它们机会。一些腐败个案已经表明,在既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即使是新提拔上来的干部,也难免不重蹈覆辙。腐败分子“前腐后继”的实际情况,说明反腐败绝不是“快刀斩乱麻”所能奏效的,更不是“杀一个就少一个”。因此,既要严厉打击腐败分子,又要如鲁迅所说,“改造国民精神”,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尽量减少腐败生存的空间,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再次,要辩证地看。腐败案件不同于刑事案件,它是“隐形”的。查处的腐败案件与实际发生的腐败现象在数量上会有很大差别,查处之后在媒体上曝光的腐败案件多少,也不就等于腐败的多少。不能认为,查处腐败案件越多,媒体公布的数量越多,腐败就是“越反越多”。复次,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面对此消彼长、曲折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既要看到腐败分子在强大的反腐败斗争压力下萎缩、收敛、转变的一面,又要看到“狗急跳墙”、变换花样、变本加厉的一面;既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带给人们鼓舞、激励,满怀信心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容易带给一些人骄傲自满、轻敌麻痹,从而止步不前的一面。如果以不变的眼光去看万变的形势,那就永远跟不上形势,只能越来越被动。最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对领导机关来说,要联合有关专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制定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测评指标体系,形象地、客观地、准确地描述反腐败斗争的现状和走势,使人们比较容易地对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因此,决不能脱离反腐败的实际工作来讲形势。各级领导不仅要认识和把握全党、全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而且也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形势心中有数:反腐败的大势如何,小势又怎样?优势、劣势各在谁的手中?怎样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把反腐败斗争的弱势转化为强势并长久地保持下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反腐败斗争才有胜利的把握。优势在实践中。形势的任何变化,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反腐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才能赢得优势、保持优势、扩大优势,直至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后胜利。

小结:

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舆论监督,反腐败,监督

1 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性

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教育作用、指引作用、典范与负面教材作用和警示作用,舆论监督能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舆论监督能够以争取的舆论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执政为民,防止腐败,促使人们寻找差距和引以为戒;舆论监督还可以通过事件的报道对存在腐败心理的人以震慑警示作用。

2 目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舆论监督存在“四少”问题

目前,舆论监督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的监督较多,对于突出重大问题的监督较少;对于群众和百姓问题监督较多,对于本单位监督较少;对于基层工作的监督较多,对于领导的决策科学性监督较少;对于事后发生的事情监督较多,对于事前和事中执行监督较少,进而导致舆论的监督不够全面,对于一些腐败的萌芽没有充分地发现和解决,对于领导行使权力的科学性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对于一些突出重大事件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不利于执政为民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2.2 舆论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舆论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舆论在进行监督时,偏好报道较好的消息,而对不太正面的消息不敢报道或有意对消息进行隐瞒,这就形成了长期媒体监督报喜不报忧的特征,使监督的效果有所降低,对于实际工作的监督和对深层次的触动较少,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另外,目前网络舆论常常出现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从而导致舆论监督被滥用,影响舆论监督的公信度。

2.3 媒体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目前,媒体舆论监督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导致媒体工作者由于权力没法得到保障而难以提高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工作者的意识和综合能力都有待提升。要及时发现目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到及时处理。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效率,做好舆论监督。

2.4 缺乏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目前,针对知情权、政务公开及社会监督等都没有在立法上体现,导致法律界定不明确,难以进行有效监督。舆论媒体记者也担忧受到处分和对工作的影响以及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等原因,存在不敢监督、不主动监督的现象,整体的舆论监督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和良好的监督环境。同时,各个部门的舆论监督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导致监督难以顺利进行,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

2.5 舆论监督缺乏与时俱进

目前,舆论监督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导致效率不高,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有一些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应用网络,对于网络监督不够敏感,对网络监督反映问题采取措施相对滞后,影响交流与沟通,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3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作用的措施

3.1 舆论监督减少“四少”问题

舆论监督要杜绝和建设“四少问题”。要在对普遍性问题监督的同时,加强对突出重大问题的监督,敢于深入、敢于触碰深层次的利益,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不仅要对群众和百姓的问题进行监督,也要做好机构内部监督;在对基层工作加强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领导行使职权的监督,确保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在进行事后监督的同时,更应该做好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将矛盾消失在萌芽中,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方针。

如本单位为了更好地解决舆论监督的问题,专门开办了一个专题栏目《本周聚焦》,为更好地发挥广电喉舌作用,充分运用舆论力量推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市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这个栏目围绕各地各部门推进全市重点工作情况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同时兼顾一定比例的正面引导、调查求证、辟谣以及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等话题。栏目每期时长5分钟,纳入江山电视台《江山新闻》节目中,每周四播出。在这个栏目中,市广电总台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等方式接受观众报料。充分深入基层,做好对领导的行为监督、行使职权的监督,敢于深入、敢于触碰深层次的利益,真正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节目的开播,通过与广大群众的密切沟通,能够有效地进行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由栏目组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有效减少“四少”问题,加强舆论监督在反腐斗争中的作用。

3.2 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有效避免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对于实际工作的监督和对深层次的触动的更多一些。同时,要对报道的信息来源进行分析,排除虚假信息,提高舆论监督的公信度。

3.3 提升媒体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首先,要加快舆论监督的立法进程,将媒体监督的行为和权限范围进行明确界定,有效保障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媒体舆论工作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有效防止由于舆论工作者对于相关威胁的惧怕而不敢监督、不敢深入报道的现象。同时,法律的界定明确后也使得媒体监督工作者也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监督,做到依法监督,使得我国的舆论监督走上正轨。

其次,要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与实践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媒体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媒体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及时发现目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到及时处理。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的效率,做好舆论监督。

3.4 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首先,政府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予以重视,应当抱有一种接受监督、欢迎监督的态度,这样才能够使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有效地降低腐败事件发展的纪律,促进执政为民、廉洁奉公。例如,《本周聚焦》这个节目,选题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栏目组采访。节目一经采制,均须播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说情打招呼,给新闻单位施加压力。这种态度就是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舆论的监督,有利于问题的整改和单位的健康发展,将腐败的现象扼杀在摇篮里,对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胜利奠定基础。针对曝光问题的责任单位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电视台要在周五马上跟踪播放整改行动情况。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对态度不端正、责任不落实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这也是一种及时整改的态度。

其次,舆论监督工作者也要立足与对政府形象的维护,促进政府工作的改进,充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工作,充分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做到监督的公正、客观与全面。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民生,也最能促进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3.5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对网络监督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加强交流与沟通,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本周聚焦》很多选材都来自于网络,通过市广电总台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接受观众报料,对群众的监督及时做出回应,对曝光报道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市督考办将联合江山电视台进行回访验收。

4 结语

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就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舆论监督工作的不足,不断减少监督“四少”问题、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提高工作者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加强网络舆论监督与纪检部门相结合,才能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中.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J].党政论坛,2001(4).

反腐败斗争形势 篇4

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YN 2.反腐败归根结底就是让一切掌握权力的干部不腐败,也就是说,对干部要“管住”。

YN 3.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目标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Y

N

4.在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实施责任追究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但已退休的免于追究。

Y N

5.加强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是关键。

Y N

6.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政府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

YN 7.党委(党组)应当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每年专题报告上一级党委(党组)和纪委。

YN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Y

N

9.新时期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YN 10.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的,应当追究责任。

YN 1.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受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制定和通过了()。决案增设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一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决案》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决案》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D)《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修正章程决案》

2.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3.党章规定:“党按照()的原则选拔干部”。

A)德才兼备B)群众路线 C)注重实绩 D)扬长避短

4.《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第八条规定,党委(党组)应当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制度。

A)检查考核B)半年自查 C)考核检查 D)年终考核

5.()是防治腐败的基础。

A)教育B)预防 C)惩罚 D)法律

6.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A)示范教育 B)岗位教育

C)廉洁教育D)反腐倡廉教育

7.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根本是要解决好()的问题。

A)世界观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C)理想信念 D)工作态度

8.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

A)年轻化、知识化、专家化、革命化 B)年轻化、专业化、兼职化、革命化

C)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D)兼职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9.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

A)密切联系群众B)党的领导 C)统一战线 D)民主集中制

10.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一部专门的党纪处分条例()。A)《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D)《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

A)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B)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C)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D)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2.中央在反腐倡廉形势判断方面,深刻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是三个并存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A)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

B)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 C)案件查处力度加大与违纪涉及面广并存

D)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3.当前反腐倡廉的有利条件有()。

A)有党中央旗帜鲜明、坚强有力的领导B)有健全的制度保障

C)有一支好的干部与队伍

D)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

A)总体设计B)统筹协调C)整体推进D)督促落实

5.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方针。

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C)惩防并举D)注重预防

6.《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的原则。

A)严格要求、实事求是B)权责一致、惩教结合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上一篇:加载技术下一篇:职业教育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