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反腐败管理(共9篇)
行政反腐败管理 篇1
摘要:腐败, 就其广义来说, 是对国家治理一般意义上的破坏, 即使行为者个人并未得到利益, 但社会利益却因此受损害;从狭义而言, 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 增加私人利益, 是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腐败是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 它蚕食着人民与领导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使国家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和法规, 使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难以实施, 甚至破坏已有的改革发展成果。20世纪的社会发展表明, 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能否有效抑制和清除腐败,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也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关键词:腐败,私人利益,权力,实施
1规范权力运作机制
权力运作机制是否公正、合理、民主、有效, 是决定公共权力走向的关键所在, 也是决定治理腐败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公共权力的运行涉及主体、权限、事实、程序等基本因素。其运作的准则是:以权限为前提,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以程序为保障, 这一准则将对规范公共权力运作机制起宏观上的指导作用。首先, 腐败与政府掌握的经济垄断权力密切相关。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 将政府掌握的经济垄断权力转化为由市场调节, 是减少腐败可能性的有效措施。其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权力对社会的管理协调职能非但没有被削弱, 相反应适当加强。如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管理, 加强对社会文化的监督管理。因此, 在削弱经济垄断权力的同时, 有必要加强国家对社会的管理, 赋予政府社会管理权力。
2完善权力控制机制
(1) 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靳鸠在总结古今政治事件的教训时, 曾作出精湛论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制衡虽发源于西方, 但不是西方的专利, 而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财富。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就是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和体制的完善, 从而实现权力制衡。
(2) 健全权力滥用纠正机制:
建立一种及时发现权力滥用并及时制止、纠正的机制, 主要以国家机关自身的内部行为来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实现,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 公开告示滥用权力失效、无效的法则。二是建立申诉控告——受理查处制度, 保证及时获悉并依法查处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三是国家机关建立本级领导负责的监督纠正机制, 对本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使权力滥用被扼杀在萌芽阶段。四是上级国家机关主动介入, 对下级机关滥用权力的行为及时查明, 宣布撤销。
(3) 健全权力滥用追究机制:
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 建立领导连带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实行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齐抓共管, 管好自己的人, 看好自己的门, 层层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权力滥用行为导致重大案件和事故发生的, 在对该工作人员进行处罚的同时, 设定该机关负连带责任, 要求给予一定的处罚。这种处罚不是原则的戒告, 而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众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处罚。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是行政责任追究的一个范例。
3强化权力监督机制
权力运行的过程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过程, 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和步骤。只有决策、执行而无监督, 就难以防止和纠正出现的偏差和失误, 难以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 也就无法保证权力的正常运作。因此, 治理腐败必须要有多层次且严格的监督, 必须强化权力监督机制。
(1) 强化权力运行公开性:
监督要起作用的一个根本前提, 就是全面实行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公开性, 主要应通过立法形式保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如美国颁布《行政程序法》、《信息自由法》、《政府阳光法》等, 规定会议制行政机关必须公开他们的信息和文件。在我国, 要强化权力运行的公开性、透明度, 应当加紧制定《政务公开法》。首先以法律强制力保障公权的公开运行, 明确规定应当公开的公务活动, 未予公开或进行暗箱操作的, 所作出的决定和处理结果无效。其次以法律形式赋予公民获得公务活动公开的主体权利, 确定公民知情权的具体内容, 并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例如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有权了解立法机关审议活动的时间、地点、议程、辩论情况以及所通过的议案内容, 行政机关重大决策的论证和决定, 司法机关的案件处理情况和队伍建设状况。
(2) 广泛宣传公务道德:
从根本上说, 对腐败现象最好的控制和防范是掌权者的自律。强化自律的基本手段是强化公务道德, 使有权参与公共权力的人拥有较为崇高的道德境界。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超越市场和超越政府》一书中提出“道德调节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第三种调节。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替代不了的, 也是法律调节所替代不了的。”正因如此, 许多国家制定了《公务员伦理法》或者《政府行为伦理法》。
(3) 强化舆论监督作用:
在治理腐败的工作中, 新闻舆论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西方国家, 新闻媒介的监督权被视为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舆论的监督主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于其特有的公开、迅速、直接、覆盖面广以及方式灵活等特点, 与专门监督机构的配合能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社会效应, 从而起到遏制腐败、监督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依法办事的作用。在治理腐败的工作中, 必须不断加大新闻舆论的监督力度, 这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形成共识。
(4) 广泛发扬民主, 强化群众监督:
我国的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通过选举, 选出人民代表和政府官员, 授权他们行使国家权力, 为人民服务, 因此国家权力本应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但受托人并不能充分地、忠实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人民群众就有权利监督、批评甚至取消其行使公权的资格。人民群众是腐败现象最大的受害者, 具有坚决的反腐败积极性, 他们在揭露腐败现象, 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方面具有广泛的、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治理腐败的基本力量。邓小平同志说:“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 人民是非常反感的, 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 一定能够加以克服”。根据这一认识, 有必要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 确保权力按照民众的意志运行。
(5) 健全监督机关的协作机制, 强化监督责任:
反腐败的关键是强化监督, 强化监督也必须充分发挥国家监督机关的作用。当前我国被赋予监督职能的机构和组织不少, 其中有人大的国家权力监督、纪检机关的党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监察审计部门的行政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等。但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 某些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在许多情况下, 监督机关是弱者, 被监督机关是强者。监督机关受到种种因素制约, 监督无法到位, 或者放松监督甚至放弃监督。被监督机关可以种种理由来对抗监督、不让监督。甚至出现被监督者是猫, 监督者成了鼠。另外, 监督机关的反腐败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 一方面, 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证各监督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落实监督责任;付出相应的监督成本, 来减少或避免腐败所带来的更大的成本。另一方面, 必须建立监督机关的协作机制, 保证各监督机关密切联系, 加强配合, 发挥各监督机关反腐败的整合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政机制的构建[D].四川大学, 2006.
行政反腐败管理 篇2
一、从抓好教育入手,构筑源头治腐防线。
对执法和执法人员的管理,说到底也就是执法队伍的内部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也是人,其腐败的载体还是人。因此,加强执法和执法人员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抓思想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持久战”,打好主动仗。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教育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高度重视、增强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心组织安排、细化措施落实;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真正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明确组织者责任,细化分解反腐倡廉教育的具体任务,分关把口、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以积极的姿态、得力的措施和昂扬的斗志打赢反腐倡廉教育的“持久战”;要高唱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努力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打好反腐倡廉教育的主动仗。
二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鲜活性,为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创造条件。围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大力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活动,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实际问题,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在规律,为行政执法队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组织编写针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反腐倡廉教育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和鲜活性,为全面而规范、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奠定基础。
三是不断改善教育的方式方法,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增强有效性。必须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根据行政执法人员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反腐倡廉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大家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如开展观看专题片、分析座谈会、廉政谈话等形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与反腐防腐能力。
二、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就要建章立制。
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制度不严密或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在检查、立案、审核、处罚执行的执法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腐败现象就极易在每一环节中产生出来。
一要充分认识可能产生腐败的执法环节。比如在执法的现场必须作现场检查笔录,需发出执法文书的必须及时发出执法文书,违法案件必须认真仔细的取证,否则,腐败就很容易产生。调查回来的案件,如果不及时登记,不及时申请案号立案,而是拖延或压案不报,腐败也是容易产生的。立了案的案件,不及时调查办理,不严格审批会审,不严格依法处罚,特别是自由裁量较大的案件更易出现腐败现象。
二要严格执行执法制度。加强执法和执法人员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需要从建章立制、完善执法和执法人员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当前,尤其应根据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执法的程序、处罚的依据标准及监督检查制约机制,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道德水准,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现场检查、立案备案、审批会审,处罚执行和各级跟踪监管、检查小组检查监督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三要监督使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党支部、纪检部门的监督促进作用,加大专门的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努力使执法及执法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从执法的实际出发,从目标设定、标准建立、付诸实施、监督监控到评价处置等环节,将执法全过程和执法人员行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践证明,对执法及执法人员的管理既要有良好的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更要将这些制度机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执法工作才能顺利行进。
三、新解放,确立长效化管理
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与创新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执法及执法人员管理的实际状态看,推进体制创新,要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从执法人员到各级领导拥有哪些权力、怎样行使权力来执法和处罚,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为正确行使执法权力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对所界定的权力要有得力的制约措施和制约机制。一线执法的人员手中的执法处罚权力很大,特别是自由裁量幅度相对较大的处罚项目,必须要有有效的办法来制约。要通过严密的制
度和科学的管理来规范执法权力的运行,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执法队伍长年累月的执法,执法人员的防腐意识与思想教育时刻不能放松,加强对执法的检查监督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执法检查制度和机制,才能纠正执法的偏差;只有把好执法办案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才能有效的防止腐败现象的发
生。因此,执法机关不管任务多重、工作多忙,都要设立执法检查监督小组,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这样既实现了检查监督的目的,又通过检查监督提高了执法队伍执法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执法办案的最优化。科学的执法处置机制对于解决千头万绪的执法工作和形式多样、手法隐蔽、当事人关系复杂的违法案件,对于克服执法的偏差,提高执法的准确度和执法的效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执法效率评价奖惩机制就是要对执法办案过程、办案准确度、办案效率进行有效地评估,对做得好的要进行表扬奖励,对做得差的要进行批评惩戒,对出现腐败问题的要实施纪律处分。同时,将评估结果与个人的年终考核评比、晋级晋职等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浅析高职院校行政秘书腐败心理 篇3
关键词:行政秘书 贪腐心理行为 预防 治理
0 引言
从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视角看,正确分析高职院校行政秘书心理劣变的轨迹并提出矫治方法,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化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系部秘书其工作执行力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及其系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实施。
1 腐败心理
1.1 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指对于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过分追求,且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超过自我需求、践踏社会道德规范、侵犯他人利益而过度膨胀私欲的变态反应。
1.2 从众心理 从众可以被理解为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当别人肆无忌惮的贪婪时,于是他就会改变其中不协调的认知因素或者增加新的认知因素,造成腐败行为。
1.3 享乐心理 享乐心理,指以权势和金钱为媒介,过分追求和满足自己的感官刺激的一种心理状态。监督缺失、惩罚力度不够都会使这些人员的享乐心理恶性膨胀,所以当最初的行为没有被发现,并且自己的职级一步步提升的过程中,这种享乐心理会更加的严重,所带来的危害也会是非常严重的。
2 导致贪腐心理行为的原因
2.1 环境的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主要指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一些人产生对金钱顶礼膜拜心理, 演变为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制度的漏洞,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私有观念的存在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诱发了部分人的贪婪心理;家庭成员的唆使和贪欲,助长了一些人的贪婪心理;有些贫困家庭出身的人还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行政秘书人员是普通的自然人,在相关的环境影响下,容易利用工作便利,滋生贪腐心理甚至出现贪腐行为。
2.2 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感受到的环境信息可能和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矛盾,进而可以改变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政秘书人员,由于工作多而杂,又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而待遇及福利却往往不高,心理失衡的秘书人员则容易被形形色色的利益所诱惑,违背了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私欲膨胀,进而滋生腐败心理,出现腐败行为。
2.3 行政秘书的不良需求转化为腐败心理 首先,社会文化心理不健康。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在官吏还是民众中都存在着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倾向,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一直缺少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或公民文化。其次,重视人情关系致使需求的认知错位。盘根错节、无法割舍的关系网和无法推脱的人情是中国社会的特色。
3 行政秘书腐败心理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3.1 完善监督监管体制 高职院校应该完善相关的秘书监管体制,对全体秘书人员进行相关的组织考核,民主评议制度,推进秘书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健全监督体制,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推进秘书的职业优化。
3.2 培养防治权力腐败的认知品质 秘书工作的服务性,决定了行政秘书要牢固树立大服务意识。首先,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都做到热情服务,坚持有访必接、有疑必释、有难必帮的服务原则。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各种事项,更要做到热情服务,尽可能的缩短办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其次要培养防治权力腐败的情感品质,增强预防权力腐败的 “免疫力”,应该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不断的增加情感中的道德和理智因素,保证自身平和的心境,不滋生腐败心理。
3.3 加强腐败心理的强化阶段 高职院校系部秘书应该认真的办理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情,应该意识到只要是自己的事情,不管是接电话这样的小事,还是财务管理这样的大事,都不能存在任何的马虎和敷衍心理。高职院校系部秘书必须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院系日常事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预防其产生腐败心理,应该围绕体制创新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围绕发展民主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民主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治本之策,围绕强化市场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这样腐败则失去了生存的环境条件,自然成为不可能。
4 总结
总之,认清腐败心理形成发展的轨迹,从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打击,从前期的环境净化防控,到后期的严密制度控制加大心理压力,增大行为难度,杜绝腐败心理的产生,中断腐败心理的发展,最终实现阻断腐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小林.试论腐败滋生的心理根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李晓龙,王增才.职务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以贪财类犯罪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
行政反腐败管理 篇4
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仅从狭义概念上对腐败进行剖析, 对于私营机构中商业贿赂等问题并不纳入讨论) 最近透明国际组织新近给腐败下的定义是:“滥用委托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由此可知腐败涉及的公共权力为国家在行政管理之中依据, 但为什么腐败能够产生于国家的行政管理权之中呢?
(一) 腐败与权力的关系
解决该问题首先需要关注这里涉及的两个概念———国家和公共权力,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国家是以一种与全体社会固定成员相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为前提的……国家的本质特征, 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恩格斯如是认为。在笔者看来公共权力即是人民的共同意志将个体的权利通过契约的方式让渡组成的权力集合体,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国家是公共权力的实施者, 公共权力在社会中则具体表现为政府, 政府根据让渡权利的成员要求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由此可知公共权力滋生腐败的原因, 即是由于公共权力被让渡后, 与人民大众分离, 使根据公共权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成员即政府公务员享有了普通公民所无法掌握的权力, 此种权力的分离性与强权性, 导致权利的让渡者即公民无法以个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监管, 缺乏监管的公共权力就是腐败滋生的源头。综上所述, 虽然政府行政的权力是来源于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让与的权利的集合, 理应为民服务尊重人民需求, 依法行使不得随意滥用, 但是由于让与后导致权力具有分离性和强权性, 无力的监管就导致了某些享有权力的政府成员为谋取个人私利造成的权利蜕化现象即是腐败现象。
(二) 从权力制衡思考反腐败途径
现行大多反腐机制均立足于三权制衡, 利用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制衡对权力蜕化的腐败现象进行监控, 而由于行政权力相对于司法和立法为腐败的现象产生的基础, 因此大多反腐败措施均针对行政中的腐败现象进行。故大多数国家首先通过立法和司法机关司法对反腐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其次通过行政手段, 即依靠行政权力的自我监督, 阻止腐败的产生, 基于的理论是腐败与行政权力产生的基础相悖, 行政反腐可以自我清洁, 反腐更加快捷有效, 具体实践为香港廉政公署;中国纪委监察部和反贪局。
(三) 问题之所在
通过比较, 上述反腐机制中, 最有效率的反腐方法应为行政反腐, 原因在于行政行为具有高效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倍受青睐, 但是由于行政反腐的执行主体和职权实际隶属于政府, 而政府的行政权是滋生腐败的权力源, 让权力源自检则会因为其和腐败权力先天的关联性导致自身清理机制受到干扰, 这是行政反腐的先天不足之所在, 故导致许多国家在实践过程中应最有效率的反腐败制度和措施收效甚微。但香港特别行政区反腐机制大量运用了行政力量, 例如建立的廉政公署这一行政机构, 取得良好的收效。故本文将对其进行解析, 探究行政反腐的有效途径。
二、香港特区廉政公署作用探究
香港反腐机败制概况及廉政公署地位: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香港形成了以行政力量为中心的反腐败体系, 之所以重视廉政公署在香港整个反腐败制度体系中作用, 原因在于其为整个反腐败体系的动力源和第一线, 处于核心地位, 在香港的反腐败体系中, 廉政公署通过接受人民举报和相关资料的搜索确定涉及腐败人员启动搜集、调查程序以获取有关证据, 随后根据证据获得程度以及相关标准拘捕和监控涉贪人士, 随后将资料交由律政司, 由其决定是否检控相关的涉案人员, 律政司决定检控后由公署检控, 法院独立审判确定涉案人员罪行, 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是若案件只涉及轻微罪行, 而律政司司长认为检控并不合乎公众利益及当事人已承认所犯罪行, 廉政公署会向此类人员中的成人作出警戒。公署还会将公务员涉及行为不检或徇私舞弊的个案转街有关政府部门, 以采取纪律或行政处分。
通过以上论述, 香港反腐败制度的核心为行政反腐措施, 廉政公署打击监督打击腐败, 公务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从内部遏制腐败, 综合利用利用公共权力中的行政权力对腐败现象进行打击, 而在其中廉政公署制度是重中之重。
三、香港特区廉政公署的特点及相关经验总结
实践表明, 香港特区廉政公署在香港成为亚洲最廉洁的地区之一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而廉政公署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如此之大的作用, 离不开其极具特色的组织结构及运作程序。其特点归纳后, 主要表现为公署的独立性、运作体系的科学性、权力制衡性、群众性四点。
(一) 独立性
廉政公署的独立性是行政反腐败于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是廉政公署运作的基础, 独立性主要从四个方面予以体现, 即是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首先, 机构独立是指廉政公署独立工作, 不对除行政长官外的任何机关负责, 依基本法第57条之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廉政公署, 独立工作。对行政长官负责。”故廉政公署由此享有超然的地位, 其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 其最高官员即廉政专员由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直接任命。其次为人事独立, 是指廉政专员享有人事任免权不受其他政府机关管辖和限制, 公署职员采用聘用制, 虽仿照公务员模式进行管理, 但不属于公务员序列, 不受公务员需用委员会管辖。再次为财政独立, 该点在前文有所涉及, 即是指廉政公署所需经费由行政长官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划拨, 不受财政司等其他政府部门限制和管理。最后为办案独立, 根据前文中运作程序一节可知, 廉政公署办案署员依据《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等享有极为广泛的办案所需权力, 例如搜查、扣押、拘捕、审讯、携带枪支动用武力等等, 甚至于其还有拘禁场所。故廉政公署办案独立, 基本无需借助警队、律政司或者其他部门的力量进行。独立性是廉政公署成功的基石, 是行政反腐的关键之所在, 因为行政反腐实际是容易发生权力蜕变现象的权力本体进行的自检, 所以极易在自检之时受到自身干扰和阻挠, 只有将自检力量独立并进行加强才能有效避免由于先天的关联性导致的行政反腐先天不足。
(二) 运作体系的科学性
运作体系的科学性在上文廉政公署的运作程序中已经有所阐述, 在这里不加赘述, 仅做评述。廉政公署坚持惩处、预防、教育“三管齐下”的策略, 有效地开展了防腐工作, 取得显著成效, 这归功于整个策略体系的构想与建设。
(三) 权力制衡性
权力制衡性实际表现为对廉政公署的监督制约机制, 《防止贿赂条例》和《廉政公署条例》为廉政公署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衡机制, 确保廉政公署的权力受到限制, 保证廉政公署职员利用权力打击贪污而同时不会滥用权力。 (1) 行政长官及行政会议进行监督, 廉政公署向行政长官负责, 并且要定期向行政会议汇报重要的政策事宜。 (2) 律政司监督, 廉政公署需要将相关的调查资料交由律政司进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监控, 其自身无进行检控的权力, 该监督方法是对廉政公署权力不滥用的最大保障。 (3) 司法机关进行监督, 众所周知香港司法独立, 只有法院才能够做出判决, 除此之外廉政公署在行使某种权利前, 如扣留涉嫌人士的旅行证件, 须先获法院许可。 (4) 立法会监督, 立法会在监察廉政公署的工作中极为重要, 廉政专员及处长级人员必须出席立法会会议, 就政策大纲及申请拨款事宜回答医院的提问。 (5) 咨询委员会的监督, 行政长官委任各界知名人士, 组成独立的咨询委员会, 专门审查廉政公署的各方面事务。 (6) 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 该委员会专门检查及检讨任何对公署的工作程序或人员的投诉。 (7) 廉政公署内部调查及检查组的监督, 这是廉政公署内部的调查部门。
(四) 群众性
廉政公署在工作中不仅仅着眼于行政反腐手段自身, 还不断通过宣传等提高群众对腐败的认知程度, 鼓励群众加入到整个反腐的进程中去, 确立整个社会对腐败的零容忍信念。充分发动群众共同反腐是廉政公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 也是其取得巨大成绩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
行政反腐是以行政权为载体的反腐模式, 其具有行政高效的特点, 相对于司法和立法的滞后性, 行政反腐更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反腐要求, 故对于行政反腐模式的探究有利于各国在当今社会面对腐败问题, 有效的打击腐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反腐机制体系即是以行政反腐为核心的成功反腐案例, 对其的剖析有利于中国其他地区反腐工作的进行, 有利于国家从整体上对反腐工作的布置和掌握。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反腐败进入了新的阶段, 各种理论都在试图从根源上和机制上对腐败问题进行遏制和解决, 在具体实践之中也取得大量成果。作为亚洲最廉洁的地区之一的香港, 其反腐机制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 在这其中廉政公署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 适应了行政权力在当前不断扩张的时代背景, 验证了对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是可以有效解决腐败问题的。因此有必要对廉政公署的制度、法律、人员架构进行研究, 探究行政反腐的有效途径, 对中国行政反腐提供借鉴。
关键词:廉政公署,行政,权力,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社会学名词词条[EB/O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6.
[3]陈正云, 胡建泼.廉政之剑——香港廉政公署[J].是与非, 2001, (7) .
[4]陈永革.论香港廉政公署制度的特色及其对内地廉政法治的启示[J].清华法学, 2003, (2) :161-191.
[5]韦飞.香港廉政公署对中国大陆地区职务犯罪侦查权改革的启示[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0.
行政腐败研究 篇5
一.行贿受贿.来自<<民主与法制>>期刊9月下半月:“运作”海伯尔项目侵吞国家巨额财产
2008年7月10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长春原市委书记兼副市长田忠作出一审判决,因“运作”海伯尔项目,侵吞国家财产达400万元,犯贪污罪,又对上司行贿,犯行贿罪,受贿行贿等多项罪名。判无期徒刑,剥脱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来自<<民主与法制>>期刊10月上半月:厕所藏钱900万元,迁出重庆第一贪
2008年8月1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晏大彬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受贿所得账款矛以追缴上缴国库,晏大彬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重庆建筑公司固某之钱,在招标工程中,晏大彬通过透露标底让该公司揽到工程。他把所得钱藏于厕所内,后被人发现。
3.来自<<法制与新闻>>期刊:中国酒界第一人,“慷公家之慨”
2008年7月24日,中国酒界第一人,先后担任毫川市常委,市政协副主席,59岁的王效金,在安徽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他自91年到07年,利用职务之便,在原材料采购,广告承揽,企业收购等方面,“慷公家之慨”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涉嫌非法收受贿赂
二.行政不力,庸人当政,酿成事故
1.来自百度:山西溃坝事件,省长辞职
以山西省长孟学良为首的地方政府对企业违法生产和建库督管不力,隐患排查走过场,安全指令不落实,导致山西溃坝事件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由于事故领导责任制,省长孟学良引咎辞职。
2.来自深圳桥报“9.20”特大火灾事故问责处理
龙岗区对“9.20”特大火灾事故责任人作出处理,深圳市龙岗区作出决定,由于火灾事故地存放烟火,逃生通道狭窄造成火灾人员伤亡,区政府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力是火灾原因之一,对龙岗区副区长黄海广等人免去职务。
3.来自百度:因三鹿奶粉事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长李长江辞职
以伊利、蒙牛这些国内知名品牌,免检产品。竟是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导致一些婴儿吃了毒奶粉而患肾结石。那些小生命有的病情缠身,不可医治,有的离开人世,国务院总理对此事极为关心,探望生病宝宝,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长李长江为首的官员纷纷引咎辞职
三.政绩工程,行政乱作为
1.来自百度中文摘报:卖税,行政腐败新形势
据全国政协委员李汉宇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乡镇干部为完成上级下达不切实际还逐年增加财税指标,纷纷干起了买税勾当。买方通过填写税票可以增加政绩,卖方把税交给本地政府要百分之百上缴,而交给外地政府优惠多达20%,可谓“双赢”。但这样国家税收和地方政府被疯狂吞食,也严重扭曲干部心态。
2.来自《公共行政学》转载《半月谈》2000年第6期面子工程为何载了面子
号称“中华果都”的江苏某镇,近年来,由于将内部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中的大量资金投入到不切实际的小城镇建设上,使本想成为城镇一景的“面子工程”变成了人见人烦的“败笔”,投资数十万元安装的路灯因为没钱买电,只为外地参观者亮过几次。投资上百万元的大观园,便是门可罗雀,严重浪费国家资源,也弄得果园职工负债累累,教师干部工资都不能正常的发放,人们不断上访。
四.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来自<<民主与法制>>期刊9月下半月晚节不保的卖官书记
2008年7月10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长春市委书记副市长田忠作出判决,以田忠为首卖官,后称卖官书记,买官卖官,一大批官员纷纷落马
五.乱用职权,以权谋私
来自百度: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007年2月,南京市柄霞区人民政府某街道办事处“私自开挖”,建筑基础施工,覆盖河道违法建设,对上级部门整改通知置若罔闻
六.公款消费,铺张浪费
来自:自己对各种信息总结 名为考察,实为旅游
近日,不少行政单位拿着公家的钱,举着考察学习的大旗,出省、出国旅游观光。一群群“考察团”成了一窝“旅游团”,携带老婆孩子或亲戚朋友,放下自己工作不干,大搞考察学习,在“学习之地”玩得乐不思蜀。视公家的钱如粪土,挥金如土。“考察团”大多以带回给领导或同事的纪念品,为学习的收获,真实令人啼笑皆非。
七.私生活腐烂,严重道德败坏
来自《反贪局专案》“贪官十情人”腐败定律
中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发出中纪通[2003]2号通报,指出中国建国以来第一贪,马德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大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活动,经济上敛钱生活上极度奢侈糜乱,马德与其他贪官不仅比住房、比汽车、还比谁的情人靓、谁的情人浪。
提要:行政腐败现象千奇百怪。贪、贿、庸和懒成了一些官员丢掉性命和乌纱帽的致命弱点。面对腐败横行,国家党政不遗余力坚决打击,自改革开放以来,去得显著成绩。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治理腐败现象的工序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行政腐败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在惩治和预防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此同时问题依然突出,行政腐败如久治不愈的顽疾,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来,行政腐败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也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从古至今,新中国,当今社会,行政腐败堪称“贪”为首。贪又带出个孪生兄弟“贿”。“贪”“贿”横行上下通吃,行政腐败这块大沼泽地,让一批批贪官污吏越陷越深。中国建国以来第一贪马德,利用职务之便,大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吉林市原市长田忠“运作”海伯尔项目,侵吞国家财产;重庆第一贪晏大彬厕所藏钱900万元,一副副丑陋的贪相,一笔笔惊人的数目,无不令人瞠目结舌。贪又生出两个畸形的孩子:买官卖官和包养情人。市场经济发展到官场时,官位也可以明码标价了。中国第一卖官书记不靠卖官何以“成就”贪的宏图;晚节不保的吉林市副书记田忠不以卖官何以“成就”晚节不保。贪也罢,卖官也罢。腐败分子的最高做官目标恐怕是去追求奢靡的生活吧。正所谓钱不可以当饭吃,但钱可以买饭吃。小贪官们借公消费公款,大贪官们挖社会主义墙脚,中饱私囊。“贪官十情人”也便成了定律,也时常成为贪官们落马的命脉。当我们人民的公仆向钱低下高贵的头时,也就开始走向了阶下囚的道路。
当一批贪官“壮烈”倒下,又一批庸官“冲锋上阵”,真是前赴后继,中国的腐败战场进入持久战斗阶段,难得糊涂便成就了一批懒官,在其位,不谋其政,酿成事故接二连三。最近发生的山西溃坝事件,省长辞职;“9.20”特大火灾事故,副局长被撤职;三鹿奶粉事件,国家质检局长引咎辞职。一轮新的问责风暴席卷中国官场。我们可能仅仅看到是昔日的高官卷铺盖走人。而在他们无作为的背后,是多少无数的生命在哀嚎(用词不当)。要么是不作为,要么是乱作为,政绩工程屡禁不止。一些乡镇干部为完成上级不切实际的财税指标,政府与企业竟干起了买税卖税的勾当;江苏省中华果园大搞城镇建设,想成为城镇一景的“面子工程”变成了人见人厌的“败笔”;大建写字楼、办公楼、修筑大型文化设施。甚至农村搞些不切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激进官员们的政绩是提高了,可苦了人民,浪费了国家资源。
那些腐败分子们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都是权利给予他们的“力量”。在权利的鼓动下,于是贪了、贿了;于是不做事了,乱做事了;于是以权压人了。官字两张口,古代论“品”,现代论“级”,口越大(级越大),声音就越大,地位重了,谁也不敢挪,谁也挪不动!南京市某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私自开挖河道进行违规建筑,不遵守上级整改的通知,甚至法律法规。正应证了那一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面对这些腐败现象,我们的党政思考得很多,也做了一系列努力。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强调,把廉政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中共中央也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反腐倡廉体系2008-2001年工作规划》。温家宝也强调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中共中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重,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可也说,这一切表明,党和政府已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此同时,我们的专家学者也不遗余力的研究行政腐败,提出一系列的反腐建议,如行政监督、限制权力、综合调用、权力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上级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等一大批军队“围歼”腐败这个恶魔。用毛主席的话说“十个手指头,七个是好的,只有三个是坏的”。用这种眼光看,我们反腐倡廉还算不失败,毕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香港、台湾、澳门特别行政区,贪污腐败的就那么几个。因此,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因那些腐败分子的作为,而抹杀了党和政府的的全部政绩。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畏“权贵”,给腐败分子们“动手术”,根除腐败这个顽疾。我曾听过一个落马的腐败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贪污者中流行的一个高速公路驾驶论:腐败被抓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出车祸,不可能有车辆就不开车。”由此可见,腐败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的趋势。中国大地受封建思想渲染许久。自古就缺乏平等观念,现在谈民主,在民主的光环下去监督限制权力,这相当困难,现在人民总体文化不高。现在谈民主,民主与法治,似乎离百姓有点远,因为他们似乎习惯了不平等的生活。人民习惯了被压迫,也就“怪不得”了。有些官员们侵害人民的利益。当务之急我们在官员中应该形成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文化,在人民中形成一种维权,监督意识。让每个人沐浴在反腐倡廉的阳光下。
参考文献: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XX出版社XXXX年X月出版
浦兴祖《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行政管理》期刊
《民主与法制》期刊等
《 应用文写作》
百度网中文报等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文传系07级行政管理
评阅意见:
行政腐败防治机制的建立问题探究 篇6
在现代社会中, 行政权是最主要、最重要、最广泛的权力, 与之相对应, 行政腐败则是最严重、最难治理、最有代表性的腐败。行政腐败虽不能说“古已有之, 于今为烈”, 但行政腐败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难题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尽管这些年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不断取得明显成效, 但行政腐败问题在许多领域仍然屡禁不止, 甚至呈现蔓延之势, 近年来, 新闻媒体报道的发生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企业破产改制、金融、海关、税务、工程建设、医疗、教育等工作或领域中的诸多腐败案件已足以说明。行政腐败现象的蔓延、泛滥, 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 破坏了正常的党群、干群关系, 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因此, 探讨治理行政腐败的思路和举措, 对加大反腐败力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
所谓行政价值观意指行政人员对行政价值的认知, 它是行政主体对行政思想的理解以及付诸实际行政行为后的省察。树立行政价值观的目的在于使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更趋完善, 促进行政管理活动向更科学合理方向发展。对行政价值的追求是行政活动的最终动因。一方面行政主体通过行政认识活动在观念上掌握行政客体, 为进一步改造行政客体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行政主体改造行政客体也正是为了创造自身的行政价值, 满足自身的需要。行政价值观的激励、凝聚与导向等功能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起约束与规范作用。由此可见, 行政官员要克服权力腐败行为收益的诱惑, 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观。
(一) 务实行政观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行政官员必须实事求是, 具有务实观。首先, 行政官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为自己树立务实的行政观奠定理论基础;其次, 行政官员要把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当中, 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坚持务实态度, 把握好客观条件, 坚持做实事而不是讲空话。行政官员的务实, 是其避免权力腐败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服务行政观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理念, 它也是我国行政官员行政实践的本质要求。坚持服务行政观,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是行政官员必须坚持的。它要求行政官员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要把群众的心声、群众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前提与依据。当人民群众有意见时要注意倾听, 当人民群众有需要时要尽量满足。惟有树立服务行政观, 行政官员才不至于在道德上走向迷失, 产生权力腐败行为。
(三) 集体主义行政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是以社会集体为本位、以集体主义为思想原则, 以谋求全体人民幸福为宗旨的。因此, 全体行政官员应当把集体主义作为调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最根本的道德准则, 在社会中认真提倡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同时, 要重视和发挥集体主义原则的影响作用, 引导人们在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基础上, 合理、合法地实现个人利益, 坚决反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各种利己主义行为, 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集体主义行政观的树立, 行政官员才能够更加远离谋求私利的权力腐败行为。
二、健全防治行政腐败的专门法律法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权威, 我敢说, 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 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 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此话意味着对权力的制约最主要的措施还是法律。
(一) 要加快监督立法的步伐
应尽快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监督法》, 对监督机关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机构和处理措施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使监督工作全面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轨道。同时, 监督程序也要日益完善。监督主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 既可以保证监督主体有效的行使监督权力, 又可以防止监督主体滥用监督权力。
(二) 加强惩戒制度建设
对贪污受贿、行贿的人要推行自由刑、罚金刑并科制度, 同时要规定终生不得再担任公职, 即处以身份刑。对贪污、受贿的非法所得应予彻底追缴, 已经挥霍的, 应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诉请人民法院判令犯罪分子赔偿;对于贪污受贿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应判令没收其全部或一部分, 以剥夺其继续犯罪的物质范围, 并对其他潜在的贪污者产生强大的威慑。另外, 对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人, 要建立损害赔偿制度, 由滥用职权的人先行赔偿流失的国有资产。
三、建立行政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是指促使人持续努力的朝着某种特定方向或者水平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动力。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各学科专家学者从自身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激励人的问题, 并形成了各种派别的激励理论。如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代表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以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代表的过程型激励理论, 以及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等。这些激励理论虽然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 但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共同规律, 因此, 这些激励理论的许多原理、方法在最近二三十年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当中。把激励理论运用到公共行政管理中, 就是行政激励问题。行政激励是行政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它对行政官员的腐败行为具有重的抑制作用。
(一) 精神激励
行政领域的精神激励指的是在精神需求方面对行政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使其对社会声望、自我价值、发展机会等方面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精神激励的核心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指人们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自我发展达到预期理想的一种状态。精神激励对于防范行政官员的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一个人精神上得到的刺激与满足对于其行为是具有深刻的影响, 甚至于在某些时期对于特定的一些行政官员, 精神上的激励对其风险风险行为的规避是决定性意义的。
(二) 薪酬激励
在经济学中, 薪酬指的是员工在组织中投入劳动后所获取的报酬。薪酬除了可以满足人们对付出劳动后得到相应补偿的基本要求外, 也是激励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 我国公职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对西方国家而言, 一直是比较低的。虽然公共部门具有生产公共服务产品地特殊性, 要求其工作人员具备更高地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精神, 推崇“奉献”与“公仆”意识, 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薪酬作为满足人们生存的最基本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应该更多的关注薪酬方面对行政官员的激励作用。事实上, 行政官员的绝大部分腐败行为, 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取得经济利益上的收获。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整个社会对经济收益的追求呈现更为明显的状态。行政官员的薪酬收益如果太低, 就会促使其走向道德冒险之道, 利用道德风险行为来实现其经济上的满足。可见, 薪酬激励在现阶段对行政官员的腐败防范中是极为必要的。
(三) 晋升激励
仅是精神上的激励与薪酬上的激励对于行政官员腐败行为的防范是不够的。当保健因素得到改善后, 行政官员对它的需求得到满足, 不满情绪得到消除, 但这并不是导向积极效果的充要条件。它仅仅是让行政官员处于一种既非满意, 又非不满意的中性状态之中。这时候只有增加内部激励, 利用适当的激励因素, 才能使行政官员获得满足感, 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晋升激励就是这种内励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给行政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 使得他们的发展层次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 由于社会地位上以及声望等方面的提高, 促使他们从事腐败行为之前会有更多的考虑。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腐败的根源、人员、手段会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治理行政腐败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对行政腐败的防治需要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需要从体制上建立健全行政权的科学运行机制。本文对行政腐败的防治机制建立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期待能对我国腐败问题的治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吴丕:《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论行政腐败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篇7
行政腐败就是权力主体滥用手中权力, 牟取私利, 导致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行径。具体说来, 其特征及表现如下:第一, 行政腐败的动因是权力的行使和运作带来的利益。权力的实质就是权力主体运用一定的强制力, 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客体的一种力量。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 权力主体如果运用权力指向公共利益, 权力运作则有合法性;反之, 违法的权力运作若指向个人私利, 行政腐败就会产生。第二, 行政腐败的关键是公权私化, 权力不受约束。失去权力主体自身内在的自律, 外界监督约束无力, 属于公法范畴的权力就将转化为属于私法对象的权利。第三, 行政腐败是违反法律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行政腐败通常泛指一个职权行使人的一种违背准则的行为”。行为准则包括法律和道德, 职权行使人作为该权力主体违背法律所确定的权利职责即义务规定, 就构成行政腐败行为。第四, 行政腐败是个人道德品质败坏的行为。腐败行为悖逆了基本的道德要求, 使权力运作丧失了公正性、正直性, 是个人道德感、职责感、责任感的丧失。
二、行政腐败的原因及伦理制度分析
任何一种道德和伦理都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体系, 行政伦理作为行政人员遵循的行为规范, 属于制度的范畴。而腐败正是违背了权力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 属于行政伦理的范畴。因此, 从制度的层面, 我们可以对行政腐败的原因作如下的伦理分析。
首先,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 行政人员从本质上说都是“经济人”, 即在正式制度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以及非正式关系圈和利益圈的期望最大化的个人。他们对个人生存与发展、待遇与晋升的利害计算, 成本收益分析或收益风险分析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其次, 现代行政难以消除“委托—代理”问题, 即作为代理人的政治家或行政人员一旦发现作为委托人的公众对自己的行为保持无知状态, “可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不受惩罚时, 那么, 代理人就会受诱惑而机会主义地行事”。这样, 行政人员按照自己的利益投机行事而不是按照公众的利益行事的机率就大大增加。总之, 一方面, 公众不仅期望行政人员在从事行政活动时做到有效能、高效率等, 而且期待他们廉洁、负责任和公正, 即不仅要科学地行政, 而且要有道德地行政, 并进一步把这种期待以正式的法律、章程和行为准则的形式明确地制定出来。另一方面, 行政人员个人的、家庭的以及非正式关系利益圈的期望、社会风气等, 显然要求他们遵循另外一套行为规则, 这样非正式制度大行其道, 表现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谓“为官之道”, 或库珀所说的“亚文化”。行政腐败正是这种“亚文化”的直接产物。
三、行政腐败治理的路径选择
第一, 要通过制度安排, 保证具体的腐败活动要为之付出代价, 不能使腐败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活动, 更不能使廉洁的行为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对此, 胡鞍钢教授提出要从制度上大幅提高“四大腐败成本”:一是提高查处腐败的概率。据统计, 中国的“腐败黑数”至少为80%, 这种腐败查处的低概率使一部分人敢于“铤而走险”。二是加大法律处置程度, 这包括受查处官员被判刑的轻重、腐败所得追缴程度等。三是提高经济惩罚程度, 使之为腐败交易付出高额的经济代价。四是加大精神或名誉损失程度, 让其为腐败行为支付高昂的“精神代价”。
第二, 建立公正公开的干部选拔制度。如果政府官员生活在一种公正的选拔制度中, 而且这种制度做出的体制性安排及其运作机制注定了政府官员在利弊权衡之下, 只有选择廉洁的道德行为才是最明智的, 那么廉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这种制度安排又是稳定的, 政府官员会在这种稳定的行为选择过程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选择模式, 久而久之, 这种稳定的行为选择就会成为一种如黑格尔所言的人的“第二本能”。因此, 政治与公共行政领域应当努力建构起依靠奖罚分明的机制, 在宏观上创造出“廉洁人”不吃亏的良好环境, 保证廉洁的德行是干部选拔和升迁的道德底线, 鼓励政府官员廉洁从政。
四、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 抑制腐败产生的动因
(1) “以俸养廉”, 减少腐败的内在动因。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并不具备“高薪养廉”的经济实力,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以俸养廉”, 即依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 比较同等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 根据物价指数, 适当提高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使其能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略有节余。同时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考核合格的公务人员根据其服务年限、服务质量适当予以奖励,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综观腐败分子的堕落, 许多人是从思想蜕变开始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约束其内因的变化, 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现阶段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消除不良思想。二是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 以案说法论纪, 让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勿蹈覆辙。
2.加强制度建设, 消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1)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
第一,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格规定审批内容, 明确审批条件, 对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制定技术规范, 限定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明确审批时限, 客观上促进审批机关提高办事高效。制定严密的审批流程, 防止政出多门。第二,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审批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推行行政过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审监分离制度, 同时对审批程序进行监督, 做到一审一监、一审一核。其次要增加决策公开性和透明度, 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2) 政务公开, 透明行政。
在我国, 实行政务公开还处在一个起始阶段, “一是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行使由于认识不到位, 离敢公开、真公开、多渠道公开还有距离;二是因为按照政务公开本质的要求, 做到真正公开还有相当的困难”。尽管如此, 我国政府部门着力推行的“公示制”和“价格听证制”等不失为政务公开的积极探索。这些有助于公众参与, 可以有效避免权力的暗箱操作, 从而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3) 控权行政。
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过去权力过分集中甚至是垄断, 这也是腐败产生的深刻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制约。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大体上有两个方向:一是构建权力的法律控制机制, 即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实行依法分权, 对此, 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行政权力的若干法律, 像国家赔偿法、行政监督法等;二是构建权力的社会监督机制, 它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等。
3.严刑峻法, 创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1) 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
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尽快制定《廉政法》、《反贪污贿赂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经济活动实名法》等, 以便把廉政建设以及监督机关的职能、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衡。除了重视制定有关事后惩诫性的法规外, 更要加强事前预防性法规的制定, 逐步建立起一套严密的、严格的廉政法律法规体系。
(2) 严格执法。
一方面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守法, 另一方面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严格执行法律, 保证法律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破除“教育从严, 处理从宽”的传统认识, 坚持教育、惩处并重, 把惩处腐败分子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长”的重要措施来抓。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惩处的重点部门应是领导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惩处的重点内容是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敲诈勒索、以权谋私、金融诈骗、挥霍人民财产、腐化堕落等行为;惩处的重点对象是违法违纪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搞权钱交易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特别是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在惩治腐败的过程中, 要严格执纪执法, 绝不允许存在“空档”、“特区”, 不能搞上下有别、内外有别。
参考文献
[1]沈亚平, 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祖云.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伦理审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时运生.论政务公开面临的三大难题[J].探索, 2001 (5) .
统计数字腐败的行政执法规制 篇8
面对目前执法监督不足, 执法观念不坚定, 执法队伍素质普遍不高的诸多问题, 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执法建议, 以保证做到执法高效率, 执法为人民的目的。
( 一) 一位优秀的统计执法人员首先要有一种为国为民谋福利的思想品德, 因此在执法队伍建设中, 对于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必须经常性开展, 不能够松懈。同时要把执法为民的工作要求具体布署到具体工作中, 不定期对统计执法人员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把违法违法的错误思想消灭在萌芽中, 同时记录这些思想研究结论载入“个人”思想工作档案中。
( 二) 建立和健全监督组织体系, 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建立监督制度体系是保证统计人员不违法违纪的重要前提, 因此一方面, 要实行领导负责制, 明确落实不同层面的执法责任, 权限, 并且各个执法机关与部门的最高领导, 要对本机构的执法工作负总责, 各个部门要对分管的领导负责, 这样形成一级管理一级, 层层落实执法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二是要组建行政执法活动的精英决策机构, 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执法活动, 保证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凡是采取重大的执法活动, 涉及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都必须经过这个机构集体研究决定。三是要制定日常的工作监督制度和规则,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本机构的统计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这种监督包括事前监督, 日常监督和现场监督。通过这个监督体系, 理顺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分工, 形成共同管理互相监督的格局, 使监督工作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 三) 创新执法机制。随着执法难度的提高, 还有案件的复杂性的增加, 创新执法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实行阳光作业”, 深化和规范执法过程的公开机制, 强化执法监督的手段, 改变传统的执法工作公开的方式, 加大执法工作内容的公开覆盖面。根据统计法的规定, 对于执法的法律依据, 执法程勋, 执法权限还有执法结果等内容, 能够公开的我们都应该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公开事务的过程中, 也要借鉴公安, 法院等部门的公开经验做法, 最大限度做到群众满意。同时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不定期的对社会各界公布最近的统计执法情况以及新出台的政策, 还有最新查处的统计违法违纪情况。
二、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
( 一) 充分利用舆论监督
监督作为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不仅是反映民意, 还承载着导向民意的作用。在这方面, 美国的新闻监督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美国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独立、自主报道的权利”。同时美国司法制度中, 判例法制度在舆论对于行政人员的监督方面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有名的法律原则: 即“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实际的恶意, 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有不准确的地方, 也免受司法追究。”因此, 笔者认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 对于防止统计腐败现象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执法机构和部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加快制定或者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使舆论的力量能够正常的发挥出来,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比如, 推行网络微博实名认证制度, 这就可以极大规范网络言论, 保证行政执法监督的理性。二是增强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种监督也要公正, 也要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限制, 既不能够成为部门政府部门的“宣传大使”, 也不可以胡乱的被网络舆论和民意随意所绑架, 新闻媒体要有自己的独立冷静的分析能力, 正确反映事实真相, 发挥监督职能。
( 二) 行政执法, 改进手段方式, 引入评估制度
目前对GDP统计数字腐败行为的发现和查处主要还是依靠统计机构的行政执法, 如全国和地方各级开展的统计执法大检查, 但始终未形成长效机制, 再加上腐败行为隐蔽性强、执法环境薄弱, 使得责任追究难以落实。因此, 应改进执法手段, 形成执法检查常态化, 辅以统计巡查、统计监审、统计稽查等方式, 加强日常执法、增强组织建设。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 外聘专家对全国GDP增速较快的地方进行抽查, 深入基层对其统计数据进行调查核实, 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接受社会监督。
三、总结
总之, 我认为, 在统计执法的过程中, 只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可能或者已经受到损害, 尤其是统计执法机关做出一些撤回授权性的行政行为, 当事人都可以对该行政行为提出听证的申请, 进而启动听证程序。
参考文献
[1]朱娇珍.论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及其完善[D].浙江大学, 2012.
[2]肖富忠.浅谈我国公务员监督系统构建的对策及措施[J].法制与经济, 2009 (5) .
[3]张斌, 刘琳.公正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天地, 2012.
[4]王搵.加强统计执法力度, 打造统计良好形象[J].财经纵横, 2012.1.
[5][日]盐野宏.行政法总论[M].杨建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行政反腐败管理 篇9
一、行政领导腐败原因透析
十八大以来, 中纪委查处的腐败案件数量之多、层级之高, 都充分说明了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中央如此高调的强调反腐, 但还是有不少官员顶风作案, 向不法利益伸出自己的肮脏之手。高官们不是不知道贪污腐败的下场, 但为什么还是源源不断被爆贪污腐败呢?
1.人心的贪欲
人心中的贪利私欲是造成腐败的直接原因, 就是对于金钱的无限期望, 导致行政领导在实际的工作中抛弃了心中的正义, 抛弃了自己最初为官时的理想信念。再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做官发财”的腐朽文化, 这一陈旧的观念称为许多国民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特有的文化既是腐败源源不断出现的原因, 也是贪官可以生存的“软环境”。201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上指出, 周永康出现严重违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放弃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2]。改革开放后环境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负面浸染, 利欲物欲色欲的诱惑, 是官员堕落的外部因素, 而丧失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 则是他们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3]。
2.形式化的监督制约
国内一反腐学者有一个经典语句即 “牛栏关猫”, 这很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的反腐现状。而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落马”后也曾说过, “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 如同是牛栏关猫, 进出自由”。
一个官员的贪污腐败堕落, 内因是其自己内心的贪欲所为, 外因就是制度对官员的规范、监督、制约的缺失。现在防腐缺少的是在权力运行过程中, 去发现腐败漏洞和对全过程的监控。就查处腐败案件而言, 案件暴露具有偶然性, 决定查出案件有选择性, 立案查出之后又有随意性, 现在很多人情社会的“交往性”腐败和灰色收入又很难界定。
3.应付式的规章制度
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也说过“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虽然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设计了一套自己的反规章制度, 但是在大部分时候这些章制度仅仅作为写在纸上的制度记录下来, 并没有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分权。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权力配置不合理、各自为政, 使得一些严密的规章制度, 形同虚设, 仅仅起到了应付检查的作用。
4.不健全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的反腐败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但是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如新《刑法》规定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本意是打击腐败, 使那些不能说明其巨额财产来源的官员受到处罚, 但是实际上, 这项罪名判刑的最高期限为有期徒刑五年, 与受贿罪和贪污罪的最高刑罚死刑比起来, 犯罪分子宁愿不主动交代其财产来源, 被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也不愿意承认犯罪活动, 从而可以得到较轻的刑罚, 变相纵容了腐败。
而且, 对于行贿罪的定罪量刑过轻、 贿赂犯罪中的对象仅定位财物、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弱,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都造成法律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不够!
二、行政领导腐败的防治措施
行政领导腐败的现象频繁发生, 腐败人数的不断增长, 腐败的程度日益加深, 而且官员们贪污的金额也在不断上涨。 行政领导的腐败在给其所在的区域的人民带来危害的同时, 也使得当地的人民群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行政领导的腐败也会危害社会, 阻碍政治的发展, 也阻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 行政领导腐败现象亟待改善!
1.加强思想建设
建立健全防范系统, 教育是重要基础, 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党性党纪党风教育, 法制教育和党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 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权力观,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同时开展廉政教育, 督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 牢记“两个务必”, 自觉接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积极营造廉政清洁的社会环境。
2.完善监督体系
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 我们要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以监督确保廉政。
⑴内部监督。完善监督制约制度, 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上级不但要对下级进行有效的制约监督, 还要接受下级的监督, 同时, 监督者要牢固树立“监督者首先要接受监督”的观念, 增强主动接受监督、 自觉支持监督和带头开展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⑵社会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监督力量, 因此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 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当中, 保障人民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 党务政务公开, 并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程度。
同时强化舆论监督, 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 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形成舆论, 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4]。舆论监督是揭露和打击腐败最为有效的形式之一, 也是权力监督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能有效的弥补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不足。
3.适度分解权力
权力的过度集中,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也容易带来腐败。因此, 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分割制约是防止行政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建立“副职分管, 正职监管, 集体领导, 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实行权力配置科学化, 适度分解“一把手”的权力, 打破权力垄断。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5]。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 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 权重不谋私。要采取得力措施,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行为、特权思想。
4.健全法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6]。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 《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主干, 以若干制度、规划、 纲要等为内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但是这还不够, 要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对于腐败分子严惩不贷, 势必要将腐败连根拔起。
2014年12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主张, 做实中国版财产申报制度, 将不动产登记、治理“裸官”、与外国银行共享信息、加强因私护照管理等措施相衔接。笔者认为实施官员的财产公开是反腐的有效手段, 也是政府“透明化”的要求。温家宝曾经说过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而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而官员的财产也应该在阳光下公开, 从而给官员戴上“紧箍咒”, 有效的对官员进行监督, 并且随时对任何以权谋私行为进行披露。这在无形中给官员施加压力, 可以帮助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坚定决心, 有腐必反, 有贪必肃,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摘要:腐败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 腐败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有出现, 只是在不同的国家, 腐败的程度也不一样。行政领导的腐败不仅破坏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也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因此, 遏制腐败势在必行!
关键词:行政领导,腐败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R].2013-1-22.
[2]刘金龙.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若干思考[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2009.
[3]赵薇.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8) :84-86.
[4]周松.舆论监督传递正能量[J].采写编, 2014 (4) :20-21.
[5]张远新.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探析[J].探索, 2014 (2) :26-30.
【行政反腐败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行政权力腐败05-17
反腐倡廉管理提升自我诊断报告11-10
反腐败07-24
反腐败工作10-23
反腐败心得08-02
当前反腐败11-13
中国反腐败应从企业腐败抓起05-11
论我国的腐败与反腐败07-26
反腐败斗争形势09-08
安徽反腐败新闻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