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类软件(共5篇)
CIS类软件 篇1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在这一环节, 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一项科研任务。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是对毕业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全面性的检验。同时, 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所学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理论知识, 并与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软件工程是将系统性、规范化、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中, 是软件开发的工程方法学。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技术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与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其中, 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项目管理包括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
2 软件工程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软件工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也是其他相关专业, 如信息工程、系统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重要应用技术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 毕业设计多是以软件开发类项目为主, 整个毕业设计就是开发一个软件。为了更好地完成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 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必需的。软件工程的思想正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按照软件工程思想,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分为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几个阶段。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主线,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挖掘软件工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价值, 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思想, 更有助于提高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
3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 毕业设计存在着选题难、任务重、重视编码、轻过程、项目无法完成等现象。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 没有规范的软件设计过程, 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 这种不正确的开发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选题的盲目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 但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做毕业设计, 选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 往往是随便选一个题目, 造成选题的盲目性, 出现了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狭窄、选题偏大等问题, 使学生抄袭、完成不了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3.2 缺少软件的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分析, 用来确定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算完成该项目需要的资源和成本, 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主要经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用户需求, 同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具体的要求, 引导开发者正确地构建系统。因此, 对用户需求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 对于最终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往往认为代码编写最重要, 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不重视, 甚至没有系统分析, 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造成了影响。
3.3 软件设计过程杂乱无章
软件设计一般都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而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中, 缺乏软件工程设计思想, 跨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 直接进行代码的撰写;或者从代码反推出模块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一边写程序, 一边了解需求, 程序完成了需求才确定。这种无序的软件设计过程, 导致最终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代码的重复率高、潜在?Bug多、系统的可集成性非常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者系统无法运行。
3.4 开发过程中文档不完备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软件=程序+文档, 可见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文档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 是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规范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毕业设计中, 很多同学认为把程序代码编出来了, 毕业设计也就完成了, 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系统代码的复制, 即只做出一个可演示可操作的系统, 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性、系统性。完整的毕业设计不仅包括可操作的系统, 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资料。文档的缺失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整个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
以上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不足, 笔者认为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 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4 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4.1 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 应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符合相关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生产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选题过程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 从课题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对于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够解决, 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报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对该选题进行调查研究, 明确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简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项目目标和项目规模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选题, 实质上是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也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使学生对于课题的设计有个清晰的思路, 为及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
4.2 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 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不仅指明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也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阶段的主要参考标准。用户需求的获取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作, 它贯穿于整个软件设计过程, 不仅要涉及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方面的知识, 还涉及到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在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时, 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 可采用软件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方法, 例如访谈、实际调查、UML的用例技术等。需求分析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起着桥梁的作用, 确定了系统的需求, 才能制定出软件设计的框架, 保证毕业设计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 避免后期开发过程的频繁返工, 进而按时完成最终的任务。
4.3 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一般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 实现一定的功能。“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无论软件规模的大小、功能的多少, 都应该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也就是说, 让学生把开发软件的过程看成是盖一栋大楼, 修一条公路的实际工程, 用工程化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 确定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注重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过程, 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毕业设计就是编程序, 代码调试通过即可。通过工程的概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让学生明白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一般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必须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规律, 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才能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4 重视文档的写作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严格地规定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都要提交相应的文档。文档不仅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 在软件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 要求学生遵照软件工程的思想, 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 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文档制度, 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译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选题审题表、中期检查表、设计 (论文) 正文、答辩记录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善、规范, 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
5 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软件开发工程化、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的巩固和实践, 而且对解决目前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第五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何成万.软件工程新技术在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中的应用实践[J].软件导刊, 2008, (8) .
[3]王光琼.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 (9) .
[4]许永昌.软件工程学在毕业设计中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1, (12) .
CIS类软件 篇2
PKPM2012(2012新规范)/盈建科2012/3D3S11.0(不卡死)/广厦17.0/ 老虎后处理2.5.5/SAP2000 V15.1.1中文版/
ETABS9.7.4/SAFE12.1/Ansys10.0/12.0/13.0/14.0/MIDASGEN8.0/ Building2012/Civil8.05/Fea3.0/GTS4.0/STAAD2011/MST2011/
MTS6.1/STCAD2.0/PS2000 V7.1/SS2000 V3.0/
TSSD2012(接PKPM2012)/XSTEEL18.0/STRAT6.0/SFCAD2006/
世纪旗云2012/CASS9.1/理正结构2012新规范版/理正基坑7.0/理正岩土6.0/天正/百科2013/浩辰/鸿业/桥梁博士等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广联达2013/殷雷2012/鲁班2013/易达2012/清华斯维尔2012/神机妙算/算王/同望8.31/博微电力/未来工程造价软件;
面向对象的软件类测试技术的研究 篇3
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软件测试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在传统软件测试中,软件测试工作仅是对简单计算机代码进行“调试”工作。而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面向对象技术中关于多态、继承、封装等特点的要求,从而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类。我们以往所使用的传统测试方法,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测试方法,只完成对方法的测试,并不适用于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整体测试。因此,在面向软件测试技术中,提出了类测试的概念。本文将从类的特点出发,对面向对象的类测试技术作进一步的研究。
2 类测试技术
类测试是针对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概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一个定义的类能够完成其定义以内的功能,确保类中方法的实现,将类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
类测试按测试的顺序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基于服务的测试:测试类中的每一个服务;
2)基于状态的测试:考察类的实例在其生命周期各个状态下的情况;
3)基于响应状态的测试:从类和对象的责任出发,以外界向对象发送特定的消息序列的方法来测试对象的各个响应状态。如图1所示。
3 面向对象的软件类测试技术
类测试有很多种方法,如:等价划分测试、基于层次增量、基于服务、基于状态、基于流程、基于数据流的类测试。这里详细介绍基于服务的和基于状态的类测试,通过对这两种类测试的介绍,了解类测试的思想和方法。
3.1 基于服务的类测试技术
基于服务的类测试主要考察封装在类中的一个方法对数据进行的操作。类测试若采用传统的白盒测试,很可能会带来测试用例选取的盲目性。测试人员的个人喜好和倾向性,也会使得选取的测试用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块分支图,作为一种基于服务的类测试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克服测试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保证软件测试的质量。
3.1.1 类的服务的测试模型
由Kung等人提出的块分支图(Block Branch Diagram,简称BBD)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基于服务的类测试模型,如图2所示。
服务f的BBD是一个5元组。BBD f=(Du,Dd,P,Fe,G)
其中:Du={di|di是f引用全局数据或类数据};Dd={di|di是f修改了的全局数据或类数据};P=X1θ1,X2θ2,…,Xnθn;Xn+1θn+1分别是f的参数表和函数返回值,θi为↓(表示输入)、↑(表示输出)或↓↑(表示输入/输出)。若Xn+1缺省,则无返回值;Fe={fi|fi是被f调用的其它服务}
G是一个有向图,叫做块体。它是按照控制流图的思想,修改f的程序流程图而来,表示了f的控制结构。f中的复合条件判断被分解,每个判断框只有单个的条件。
BBD通常有两种获取途径。一是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由源程序画出流程图构造出BBD。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当源程序不正确时构造出来的BBD是错误的。另一种途径是在软件的分析设计阶段构造出相应的BBD,能根本解决问题,正确指导类的服务的测试。
3.1.2 类的服务的测试策略
根据BBD模型,可对服务进行结构测试和功能测试两种测试。
1)结构测试:主要进行基本路径测试,根据软件过程性描述中的控制流程确定复杂性度量,然后用此度量定义基本路径集合,导出一组测试用例。
2)功能测试: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是两种很有效的功能测试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只针对数据集中的孤立数据进行测试,为考虑多组数据组合的情况,我们以判定表或判定树为工具,列出输入数据的各种组合情况和程序相应动作(以及可能的输出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判定的每一列至少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3.2 基于状态的类测试
同传统的控制流和数据流测试相比,对象状态测试侧重于对象的动态行为,这是一种依赖于对象的状态。当对象成员函数之间通过对象状态进行交互时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测试对象的动态行为就可以检测出这些错误,基于状态的类测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测试对象的动态行为检测错误的测试方法。
下面举例使用状态转移图建立对象的动态行为模型,用以刻画对象响应各种事件时状态发生转移的情况。如图3所示,图中每个结点表示对象的某个可能状态,结点之间的有向边通常用“事件/动作”标出。当对象处于状态A时,若接收到考察事件e则执行相应的操作a同时转移到状态B。如此,对象的状态就随各种外来事件发生了变化,这是对象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于状态的测试是检查对象的状态在执行某个方法后是否会达到预期的一种测试技术。对象状态的变化是通过对象的数据成员值体现出来的,实现对象数据成员值的跟踪监视,即完成了对象状态的检测。要检测对象多个数据成员的状态需要对对象的状态空间进行划分,这类似于黑盒测试中划分等价类的方法,并在对象的数据成员的取值域中找到特殊值和一般性区间,分别对其进行测试。进行基于状态的测试时,首先要对受测试的类进行扩充定义,增加一些用于设置和检查对象状态的方法。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写主控的测试驱动程序,如被测对象在执行某个方法时还要调用其他对象的方法,则需编写程序代替其他对象的方法。
4 结束语
面向对象软件类测试技术的研究是面向对象开发的重要一环。从目前对面向对象测试的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的类测试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类测试技术,解决现有问题,对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荣利,崔志明,陈建民.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技术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21(1):35-38.
[2]Grady Booch.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冯博琴,冯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钱乐秋,赵文耘.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英文类笔试题软件 篇4
软件笔试题
1. How do you code an infinite loop in C?
2. Volatile:
(1)What does the keyword volatile mean? Give an example
(2)Can a parameter be both const and volatile? Give an example
(3)Can a pointer be volatile? Give an example
3. What are the values of a, b, and c after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s:
int a=5, b=7, c;
c = a+++b;
4. What do the following declarations mean?
(1)const int a;
(2)int const a;
(3)const int *a;
(4)int * const a;
(5)int const * a const;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describe the use of the keyword static?
(1)Within the body of a function: A static variable maintains its value between function revocations
(2)Within a module: A static variable is accessible by all functions within that module
(3)Within a module: A static function can only be called by other functions within that module
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模式,阶段性主题学习,协作学习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创造、传播和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成为高等院校的艰巨而必然的任务。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或实施过程中往往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课时限制等现实性原因, 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存在着“偷工减料”等问题, 这就给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造成知识储备不充分或知识断层。所有这些问题最终就导致了目前所出现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状况。
软件工程类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时效性,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背景经验的差异性, 以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决定了单纯采用以教为主或者以学为主, 都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 由于这类课程实践性要求较高, 理论知识内容又比较抽象, 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配套, 很难使学生领会课程的内涵。所以, 我们将尝试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为这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探索出一个较好的范本。
●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浙江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 一直探索学生复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能力培养为主线, 沟通、团队、规范并重, 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阶段性实践考核”的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因课施教”的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将软件工程类课程进行分门别类, 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特点采用相对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目前梳理出来的主要教学模式有:
(1) 与实践密切有关的理论课程, 采用案例驱动教学的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2) 对于编程类课程 (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等) , 采用项目驱动法, 加强学生参与比重,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结束, 安排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完整系统的开发, 以巩固课程的教学内容。
(3) 对于课程的大作业和项目实训课程, 采用团队模式, 加强沟通能力和规范化文档写作能力培养。
2. 阶段性主题划分和协作学习机制的引入
对于纯理论课程,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 我们按弹性认知理论将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衍生知识。所谓基础知识, 是指教材中比较系统介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课程知识, 属于初级学习层次, 而衍生知识则是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中时产生的知识, 即有关概念应用的实践类知识, 或者某一知识点衍生出来其他相关补充知识, 或者这一知识点的前沿知识, 属于高级学习层次。这两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例如, 在《数据库课程》中, 总体可将教学内容概括为三大类五模块:
大类1数据关系部分
◇模块1:基本数据关系理论知识。
◇模块2:某一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践操作, 如SQL Server。
大类2数据设计部分
◇模块3:数据库设计理论知识。
◇模块4:数据库设计实践应用。
大类3前沿部分
◇模块5: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
这三大类均包含有大量的衍生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 由于课堂的有限时间, 不可能全部内容都很详细的讲解, 但这些内容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又显得非常重要。所以, 课题组将模块2、模块4和模块5部分的大部分内容设计成若干主题, 并给定一些具体应用情境, 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后学习这些主题内容, 并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集中精力于基础知识的教学, 并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对课程衍生知识的学习, 减少其无效探索, 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也有很大帮助。
在组织主题学习时, 我们引入协作学习机制, 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的培养, 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兴趣。主要采取的方案是:
(1) 划分小组。在本课程中, 我们结合学生申报意愿, 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以3~5人为一组。
(2) 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在进行每一次学习任务布置时教师将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书, 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3) 确定师生关系, 要求师生互动。在课程教学安排上, 我们将课堂授课和协作学习交叉执行, 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同时, 每一阶段结束, 学生将就其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汇报, 教师给予点评和辅导, 促进巩固学习内容, 也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4) 明确分工。对于每次学习任务, 要求学习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学习分工以及小组的学习计划安排。
(5) 组际交流。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组际交流, 每一阶段学习结束后, 通常会安排1~2节课进行学习汇报, 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点评, 同时也方便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
3. 强化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和阶段性实践考核
为使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对学习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我们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实践评价, 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同时, 对于整个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我们采用“阶段性实践考核”。根据软件工程类课程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的课程:编程类课程, 软件分析设计类课程, 软件综合类课程。在每一层次的课程结束后, 我们定期安排形式灵活的能力考核, 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本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全方位发展, 突出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应用, 显著地提高了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该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主要表现为:
(1) 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学生对软件类课程很感兴趣, 能主动收集、钻研有关的参考资料, 积极跟踪相关课程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在下课后能够积极与教师沟通, 询问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还经常就一些目前的前沿技术和教师进行交流。也有很多学生能够主动向教师询问是否有项目可做。这些现象体现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3) 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显著。除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外, 目前软件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能够自己主动找项目做。并能够积极申报院校等各种级别项目。2006~2010年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累计申报校级及以上项目30余项。
(4) 所形成的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近几年来根据学校测评数据来看, 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整体排名基本在全院50%以内。其中2009年教学团队成员教学考核获得优秀的占2人, 2010年教学团队全部成员获得优秀。
●结束语
我们所推进的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因课施教”主要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 对主题学习机制的引入, 也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 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兴趣。最后, 通过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和阶段性实践考核, 也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的技能缺陷, 进行弥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京杰, 马德俊.博弈论与协作学习的组内合作及组间竞争问题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1 (002) .
[2]甘泉.基于任务的自主—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齐文静.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
【CIS类软件】推荐阅读:
监控类软件08-03
应用软件类课程01-13
软件开发类课程05-23
德尔福笔试软件类09-30
应用类课程计算机软件06-23
软件类、技术类保密协议10-22
计算机软件工程类专业-求职简历12-27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05-30
计算机软件与软件工程论文01-08
深圳软件开发公司_软件公司介绍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