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课程

2024-09-15

《演讲与口才》课程(精选12篇)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口才在能力也逐渐成为自身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能,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交际水平, 高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这一特色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 这一课程也同样被作为多种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使学生成为更适应现代职场需求的人才, 但由于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 出于教学的需要, 专业课课时较多, 而作为基础课程的《演讲与口才》课时较少, 但教学的内容繁多, 在此形势下, 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开展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性, 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成为相关领域内教育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适当进行鼓励, 增强学生开口信心

目前虽然人们对口才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但对口才训练的重视度仍旧不够, 加之学生还未曾进入社会, 缺乏社交活动的锻炼, 同时对在公开场合交流有一定的畏惧, 普遍存在着“不愿开口”、“害怕开口”的问题, 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在教学中, 首先应当分析学生的心理, 做好动员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演讲与口才》这一课程, 让学生明白口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 其次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及时适当的鼓励, 增强学生对自己口才的自信心, 使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案例展示的方法给学生做动员工作, 鼓励学生开口时, 如笔者即给学生讲述林肯、萧伯纳等名人练习口才的案例, 让学生意识到好口才并非是天生的, 而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消除学生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 引导学生大胆开口, 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及时的鼓励, 使学生敢于开口。

二、优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内容较多, 但课时较少,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教学中的难题之一。而作为一门课业, 教材中理论性的知识必不可少, 但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又是学生所不感兴趣的, 因而,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在遵循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准确地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 调整知识结构,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从敢于开口到乐于开口, 进而达到锻炼学生口才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口才课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较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寓教于乐, 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编排主要有演讲、交际、论辩、求职、谈判等几个不同的模块, 在实际工作中, 可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综合使用讲解法、案例教学、示范教学、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求职模块时, 笔者即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锻炼了学生口才, 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现代职场中口才的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另外, 目前高职院校中基本都配备有多媒体设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引入录音、视频等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氛围, 使学生们能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中展现自我。

四、强化课堂练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课堂练习,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采用个性化的练习方法, 趁热打铁,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课堂练习时须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练习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但不能机械地重复教材内容, 同时注重练习与课堂讲解的配合, 使讲、练相互配合, 此外, 在强化课堂练习时须注意适度性, 不可为了练习而练习, 以避免过于频繁的练习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五、开展课外活动, 锻炼学生口才技巧

由于高职口才课课堂时间有限, 适当地布置课外作业可补充教学内容, 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也应当注意作业布置的多样化、适度性和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如笔者针对求职口才教学模块, 让学生们课下搜集现代职场中常见的求职问题, 并思考若是自己遇到这些问题会如何回答;学习演讲口才时, 进行半命题或开放式的方法让学生准备简短的演讲稿等。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演讲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

六、注重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等各有不同, 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生基本素质实际水平作为基础,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综合的考核指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对于能力强、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在进行肯定, 对不善于表达自己、胆小、自卑的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 寻找其闪光点, 树立学生自信心, 发掘学生潜力,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并给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

结语:

《演讲与口才》的实践性较强, 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适当运用课堂练习和课外活动,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同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终赢在职场。

摘要:《演讲与口才》是高职院校中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这一课程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祁福雪.身教重于言传——谈教师身体力行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

[2]林素真.开放式课堂探讨发散思维与情景反应的教学方式——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 (11) .

[3]翟淑英.演讲与口才课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 (12) .

[4]余春柯.浅谈《演讲与口才》课德育目标的实施与建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 .

[5]张斌, 刘洁.“演讲与口才五W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 2012, (1) .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姚晓林

第一讲 口才概述 先提个问题: 1、成功靠什么?

美国人卡耐基曾经说过,成功是15%专业技能+85%人际关系=成功。

2、人际关系靠什么?

人际关系靠真诚?这是在交往当中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仅仅靠真诚是不够的,应该是真诚和有效的沟通。3,沟通靠什么?

会说话的嘴巴和会听话的耳朵。(老张请吃饭)

成败是说出来的,机遇是听出来的,在座的各位如果要成功,要有听和说的两支翅膀,才能高高飞起,能说话的嘴巴是什么?就是口才,那么什么口才?有人说可有可无,油腔滑调,口吐莲花,口若悬河,倒挂长江,还有人说,口才是天生的,别人有这种天份,我没有,与自己无缘还有人说,口才我也想有,我也想一觉醒来,自己能够巧舌如簧,但是当上天给你上台的机会的时候,你胆怯了,不敢上去,为什么放弃了,因为你害怕。在社会上还有这么几种人,一种人是喋喋不休的说话,张家长李家短,这不叫口才,这叫有口无才,这叫嘴皮子,什么叫口才,说话能创造财富,说话让人喜欢,说话让人爱听。。所以请各位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张开嘴巴就能吸引别人,只要你张开嘴巴就让别人喜欢,只要你张开嘴巴,别人就觉得不交你这个朋友一辈子是一辈子的损失,那么你成功会不会比别人更快呢,会还是不会所以说,学生想要当老师,打工的想要当老板,那么今天各位过来是不是要学习演讲,那么说到演讲,请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字,演讲,什么叫演讲,演:怎么说,讲:说什么,演是方式方法,说是内容,在演说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法则叫,55387法则,是什么意思。。所以说肢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讲话会下意识的打手势,如何打,怎么打是一门学问,演讲有没有套路,那么肢体语言也有套路,也有章法,手势就是其中一项,把肢体语言练好,那么你的魅力,你的领导力,你的影响力就大幅提升,演讲当中的肢体语言是掌控他人的强大力量,所以说下面,我要请几位朋友上台,咱们一起来演示演讲当中的肢体语言八大手势,注意大小,多少和快慢的问题,没有肢体演说,是没有灵魂的演说,所以说,需要大家大量的练习(卖油翁故事),一,手势,二,站姿,三,脚步,脚步的好处,能克服紧张;避免忘词的尴尬

公众演说:1,万能开场;2,一二三理论;3,万能结束 主讲:万能开场:1,问好:形容词+个人/群体

2,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名字解析+祝福语

3,心情:时间+非常+高兴+理由(可长可短)

4,感谢:主办方,协办方,工作人员

最重要的人或群体 次要的人,你想感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3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课程 秘书学本科 应用型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给秘书专业定下的专业名称有“文秘办公与自动化”、“涉外文秘”等。职业院校在对秘书这一职业教学的研究从未中断,相对本科的秘书学教学研究也较为成熟。近几年,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的提出,在大学本科中,一些原有课程的教学也应随之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秘书学本科就是这样一种能为地方服务的应用型学科,培养的人才是能够为地方企业或行政单位所用的一门学科。而应用型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职业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孔子曰:“因材施教”就是对应用型教学最好的依据。秘书做为领导的助手,如果以传统教学方式去教育学生,必将产生高分低能的学生,于社会未必有用,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演讲与口才》课程应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对秘书学学生的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一.找准秘书《演讲与口才》的学科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于传统的本科设置应当有所区别。秘书学在之前很多往往被挂靠在汉语言文学的学科设置下,导致无法正常的培养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传统的《演讲与口才》通常都是放在语言学类别中进行归类,并且做为全院公选课或者选修课开给学生,占所有学分中很少的一部分。演讲与口才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兴趣,而应该从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上去理解,而演讲与口才,更适应秘书学科发展的部分应该是口才。从锻炼学生的口才的角度和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开发的角度上来说,演讲与口才的学科定位应该是语言学、管理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并且做为限定选修课或必修课让每个秘书学的学生修上这门课程。

二.结合秘书心理学,加强演讲与口才心理素质的培养。

演讲与口才的受众和对象是人,秘书演讲的对象是领导和同事,秘书演讲学当中首先应加强演讲心理学的内容。学好心理学是演讲与口才的必经之路。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说,认为人类有四种气质:多血质、粘液质、经质者、胆汁质。虽其以体液作为气质类型划分的依据不够科学,但是也可根据这个简单将听众划分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能接受的演讲风格也不尽相同,为了培养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需研究其心理特点和偏好。很多《演讲与口才》教科书中并未将这一项内容写入,而对于秘书学的学生来说,将心理学作为其研究对象,意义极其重大。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让说话者有角色意识。秘书的角色意识在秘书心理学中对秘书这一角色进行了很好的定位,让秘书对自身的角色有清晰的认知。角色认知当中应把演讲者的自信心放在心理素质培养的首位,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的调节,提高个人的角色技能,客服角色紧张。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好内心的期望值,把个人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统一起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自信,养成良好的口才习惯。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还应该加强演讲者本身心理素质的锻炼。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色,设定不一样的演讲。比如说性格内向的人总以为自己不善言谈,因此不能很好的在台上进行演讲,那是因为没有找准自己的演讲风格。性格内向的人心思缜密,演讲时更适合用真诚和故事娓娓道来。性格外向的人可以用嘻哈和搞笑的风格来阐释内容和升华主题。这类型的课程应根据不同演讲者的性格来确定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风格,在课程上就需要加强每个学生的个人个性风格培养,在教学中应融进一对一的教学方法。

三.结合秘书实训,加强演讲与口才实用素质的培养。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程中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际训练是课程应该解决的问题。相对秘书演讲来说,秘书口才应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而口才特别应注重实用训练。

加强口才训练,首先应结合情景和场地。《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这本书提到,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大量专门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虽然在演讲与口才中,对普通话的训练应该加强并做为重要章节来讲授,但是作为为地方培养的人才,还应该加强情景训练,这个情景就是学会跟当地民众打交道,学会与不同单位的领导打交道。比如说南方和北方有自己的地域差异,领导对秘书的要求也有不一样的表现,北方人直爽,不喜欢绕弯子,对心直口快的员工仍然抱有宽容的态度,但是南方人心思细腻,接受不了过分心直口快的员工。在教学时应把这个理念灌输进去,教学生因地制宜,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练口才。

其次,实训的内容应采取阶梯式教学。阶梯式教学即:从吐气—正音—态势—朗读—口才—演讲。这个阶梯采取从内到外的逐步练习。吐气练习是从声乐学中的发声练习演变而来,练习的过程教会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呼吸方法,学会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膈膜的呼吸方法),和发好共鸣音。发声练习是为了让语言听起来更具有感染力,让说话的人说话不会太吃力。正音的训练是普通话训练当中的吐字归音训练,虽然说这门课程只要能够正确运用演讲与口才的技巧,但在大学的课程当中,正确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是课程的要求之一。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说话的情感和内容。态势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演讲与口才中应具有的行、站、坐、礼,演讲者将通过姿态语言传递给观众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演讲内容,在与他们对话和交谈的时候应具有的眼神和姿态表达也能让交谈的对象理解和接受自身的观点。朗读训练不是单纯的照念字词句,它要求朗读者通过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体味然后有感而发,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的表达出应有的情感。只有能很好的朗诵别人的作品,才更能通过理论作品的训练,写出自己的优秀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口才训练以课外训练为主,结合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掌握好辩论口才、演讲口才、交谈口才、公关口才、销售口才、求职口才、主持口才、谈判口才、旅游口才等技巧。最后回归到演讲,演讲是以上所有内容的综合训练。通过这样的整体训练来完成整个课程的升华。

四.翻转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

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用这样的翻转课堂的理念,教师下载一些视频给学生观看,放在学习的互联网上让学生主动学习演讲和口才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这样的一些栏目学生看后反映能从中学习到不少知识,如:《青年中国说》、《超级演说家》、《国际大专辩论赛》、《开讲了》等。教师在学生看完这些栏目后对节目中人物的态势、语言、演讲、辩论技巧等与学生相互探讨,寻找视频中的亮点和处理的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对照进行练习。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互评和互说,并且模仿当中的情境进行主持演说、演讲演说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翻转课堂学习,加强对演讲与口才理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演讲与口才的运用能力。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和训练手册,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在课外进行训练和学习,教师除在课前或课后答疑时进行集体指导外,根据个别学生的表现情况,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通过鼓励学生课外自学,在寝室相互之间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的整体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改变传统考试模式,运用“三比赛”“一视频”的考试考查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对许多课程都采用笔试的考试方法。演讲与口才的考试方法是否适用于笔试,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过讨论。然而运用笔试,不能将这门实践性课程的精华体现出来,不能全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三比赛”“一视频”的考查方式。

“三比赛”即: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朗诵比赛。考核内容包括课堂上讲授和训练的所有内容以及相关拓展延伸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演讲比赛,教师选出多于学生人数的演讲题目,由学生抽签确定自己的演讲题目,给一定的准备时间。教师从学生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担任期末考试评委。设定场景,按抽签顺序上台演讲,每人控制在3~5分钟。辩论比赛,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手准备一个辩题,教师从学生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担任期末考试评委。根据辩论的逻辑性,条理性,语言优美度,反应灵活度对每组选手和每个选手进行评分。朗诵比赛,教师选出多于学生人数的朗诵题目,由学生抽签确定自己的朗诵题目,朗诵的内容有诗歌、议论文、散文、小说等,根据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感染力对学生评分。当然,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的内容都框定在秘书应掌控的范围内,如秘书竞聘演讲、公众演讲、政治辩论等。

“一视频”即学生录一个5分钟与陌生人交谈口才的视频,教师根据学生交谈的内容进行评分。目的主要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口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考试时跳出学校的目标范围,与社会上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可以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交谈技巧、运用语言的能力等。有一位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走上大街进行销售口才的考试,在短短几分钟内运用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技巧成功的推销出了几件产品。该学生在跟老师交流中说“《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际运用率很高的学科,通过学习了相关的技巧和方法,我感觉与人交流更有自信,说话的方式也更多样了,也更愿意接触不同的人群。”

六.加强秘书《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的培养。

《演讲与口才》的教师队伍也值得大家去关注和探讨。在这样一门平时只作为选修课的课程来说,教师队伍一直都得不到重视,没有专门一支研究演讲与口才技巧的教师队伍。上这门课程的教师要么是上普通话的教师,要么就是随便找个老师兼上。上课的老师由于不是专业队伍,一般都是照着教材随便应付,使得一门本来非常有趣的学科变得枯燥无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师的观念,正确认识演讲与口才教学对于当今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1.地方本科院校应培养一批对演讲感兴趣的老师组成演讲与口才的教师队伍。针对秘书学专业,教师应是秘书学专业老师组成。结合不同专业穿插专业内容形成具有专业性的特色演讲与口才课程。这批老师应是由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老师组成,形成教学梯队,让课程能够很好的传承。

2.用“板块培养法”提高《演讲与口才》教师的职业技能。

第一板块是基本技能培养,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第二板块是职业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各专业职业语言技能、活动辅导技能、教学媒体制作使用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第三板块是教育管理基本技能培养。包括集体教育技能和个体教育技能训练两项内容。通过一系列途径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演讲与口才教师队伍。

3.推送教师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树立标榜。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老师应在口语训练当中成为学生的标榜,学校应选送课程老师参加各类的演讲比赛和各类的语言竞赛,提高教师的竞赛水平,才能抓好学生的演讲与口才技能,树立学生心目中的标榜。只有通过这样的师生同时进步,师生共同培养的模式,才能跳出固有的传统授课思维,让秘书学本科《演讲与口才》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秘书口才》.包镭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

2.《高等教学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钱国英,徐立清,应雄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3.《秘书实用心理学》.潘慧莉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

4.《秘书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谭一平著.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2.3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方式刍议 篇4

一、采用阶梯式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 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有同学在口头作文或口语表达时, 总是感到自己用词干瘪, 缺少生动形象的感觉。老师举了几组例子, 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其一:我们那儿特别冷。我们那儿的小猫清一色没有尾巴,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进门出门的时间, 从而减少了屋内热量的损失。点评:这是关于环境的“说”, 意在强调某地极其寒冷的气候。只因说话者别出心裁地虚构了一个“小猫无尾”的细节, 这才使人觉得新奇难忘。其二:我们家乡盛产酥梨, 那梨水分特多, 这么说吧, 如果有个梨从桌子上掉到地上, 地上只留下了两样东西, 一摊水和一个细细的梨柄, 那就意味着, 这肯定是我们家乡的梨!点评:此乃关于家乡的“说”。妙就妙在说话者来了个极大胆的夸张。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酥梨汁水极多的特点。其三:知道金沙江吗?你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 将一头老牛丢进江中, 两分钟不到, 那牛就变成了一副骨头架子!点评:这是关于金沙江的“说”———只因极度夸张, 金沙江那奔腾如雷的气势和令人惊异的冲击力就立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么样?见了这一组例子, 你能不佩服生动形象地“说”的表现力?那么你呢?如果让你也来说说“天寒地冻”或“水流湍急”, 你能说得如此别开生面吗?这样,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现场演练, 达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手段上, 可将理论学习、实际训练与观摩赏析相结合, 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我搜集了许多相关的经典录音、录像资料, 如历届国际大专 (华语) 辩论赛、魅力演讲与口才等。在运用这些音像资料之前可预先设置一些思考题和讨论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 印象就会深刻得多。同时还可将课程学习、举办演讲竞赛和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培训相结合。因为, 能否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决定语言准确性和规范化的重要前提, 也是口才的基本标志。这样, 在检验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采用激励式教学,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

对于如何克服学生演讲时的胆怯心理, 我采取解放肢体语言的办法, 如表演夸张动作, 给学生每人一分钟, 选择一个单纯事件 (抓老鼠, 打蟑螂, 学骑车, 看电视……) , 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 愈剧烈愈好。这样, 愈舒展肢体, 愈能激发自我的潜能, 也愈能带动气氛, 吸引听者, 更具说服力。我告诉学生, 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在人生的旅途中将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 演的好坏, 要看我们对角色投入了多少, 一旦我们能够放开自己, 做个有弹性的人, 就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 学生反映非常热烈, 他们感到受益匪浅, 并喜爱上了《演讲与口才》课。

还可以采用模拟招聘、模拟推销、模拟接待、小型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激励教学, 如开展小型辩论会时, 老师搜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 能够激发他们兴趣而又非常关心的题材, 进行筛选, 事先布置好题目, 制定好规则, 分正反两方作好充分准备, 每方四人, 进行辩论, 并由一名学生主持, 适时引导, 避免离题。在辩论中,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论证, 不断燃起新的思想火花, 这样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 而且也锻炼了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应变能力, 培养了他们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总之,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 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 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是其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继续探寻那些有针对性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将口才训练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

摘要: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实践型的新型素质技能课程, 教师需要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实践的过程, 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授课经验, 笔者认为, 这门课程教学的实施应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 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训环境,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教学方式,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课程复习提纲 篇5

一、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期末采用网考开卷形式,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为三次,各占总成绩的15%、15%、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具体考试时间和要求以教学点通知为准。

二、考试题型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所有试题皆为客观题,试题形式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

三、复习范围

第一章 口语交际认知

一、口语交际与口才 1.口语交际概念 2.口才的历史发展及作用 3.口才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4.口才与演讲

二、口语交际与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及其规则 2.信息交流的常见类别 3.信息接收的基本技巧

第二章 口语交际技能

一、规范语音 1.七大方言区; 2.普通话的由来;

3.普通话定义;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

二、声音及其训练 1.语音四要素; 2.了解发音器官; 3.了解呼吸方式

三、优化表达效果 1.语调的平曲升降 2.表述的幽默委婉 双关、自嘲、曲解、反语

第三章 演讲认知

一、演讲的内涵 1.演讲的本质 2.演讲的特征

二、设计演讲 1.演讲的分类 2.演讲的选题

3.演讲稿的开头、主体、结尾

第四章 演讲技巧

一、自我调控 1.正确认识紧张 2.正确进行自我调控

二、引导听众 1.了解听众心理需求 2.学习如何让听众保持关注

三、正确使用态势语 1.态势语的形式 2.态势语的作用

手势与情感表达、正确认识仪表风度

四、掌控演讲 1.应对失误 2.化解意外

第五章 分类实训

一、朗诵 1.朗诵的特点 2.不同文体的朗诵技巧

二、即兴演讲 1.即兴演讲的特点 2.即兴演讲的准备

三、论辩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演讲与口才;应用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尽管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所以受到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普遍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教育的主体,是一种以培养具有本科底蕴、较强专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层次。

《演讲与口才》课程是以语言为突破口,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而按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授课时数为36学时,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培养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所需要探讨和改革的地方。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FCM(Flipped Class Model)通常被形象地直译成“翻转课堂”,它颠倒了传统教学中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的顺序,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而非“演员”,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前,释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和理解主要是在课外的时间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和解疑答惑主要在课堂完成,如此形成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概念主要是从流程要素对翻转课堂进行界定,然而流程要素仅是翻转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技术要素,即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为微视频;二是流程要素,即“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三是环境要素,即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主要为智能诊断功能的学习分析系统。

翻转课堂实际是通过“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的流程帮助学生完成多次内化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翻转课堂的全过程实质上完成了两次知识内化,第一次知识内化的结果是第二次知识内化的前概念。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现状

1.学科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

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对《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更应该侧重于“演讲”,还是更应该侧重于“口才”或二者“兼而有之”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学科定位还比较模糊。同时,《演讲与口才》这门课更多的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开设,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师生的足够重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般还是从演讲或口才来开展,很少能够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很难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相契合。

2.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训练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很多教师更多地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讲解,缺乏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口才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相对的单一,教学内容相对的枯燥,实用素质的培养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师资队伍尚需加强

作为一门始终未成为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教师队伍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并未形成一支专门的、稳定的教师团队来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同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并不能很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并实现较好的教学实效。

三、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应用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

1.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应用中的价值

《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要求“精讲多练”,而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时间限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或练习,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有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惑或指导,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师的地位、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者,从一贯的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转变成整个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地位变得愈加重要和关键,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焦点、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从而促进教学的互动性。

2.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1)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①学校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翻转课堂最突出的特点是数字化的互动教材,其实施需要学校信息化支撑环境的支持。它需要学校具备微视频的发布系统、交互系统、学生学习的智能诊断系统、远程支持与服务系统、统计系统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软件支持,也需要师生有可以上网的终端、有保障微视频能够稳定运行的网络宽带、有足够容量及并发力的服务器等硬件系统。

②微视频

翻转课堂主要借助微视频的形式开展,而微视频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发挥微视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间讨论使用和课后学习观看)的作用,借鉴可汗学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的特点,微视频应时间短(普遍在10分钟左右)、结构明了,并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要注意区分知识类型、分析知识的难度等级来合理使用微视频,以便更好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

③学校教师培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资源的自作能力或优质资源的选择能力,还要考虑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还是教师展示自身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和才能的最佳舞台。但目前大部分教师更多采用PPT授课,在音频制作或剪辑方面还处于懵懂阶段,还无法很好地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翻转课堂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数字信息素质能力培养。

(2)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①授课规模

由于受教师资源的限制,《演讲与口才》这门课通常是采用常规班及大班授课的方式,这样教师很难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全面的指导,也很难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熟练的使用学习工具。

②课程的适用性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多集中的理、工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相关的知识点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下载的形式进行简便的学习。但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人文训练课程,因为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涵盖的理论知识也比较零散,若要针对性的进行视频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细化和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

③学情分析

翻转课堂需要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内教学活动设计。

四、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型

要有效的实施和开展翻转课堂,需要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前学习并发现问题,课堂互动、交流去分析问题,最总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是推动翻转课堂实施的有力杠杆。在学生进行课前学习之前,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制作针对性的教学视频,这为课堂活动中知识的内化提供一个前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进而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做好教学视频设计

翻转课堂能否在《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有效开展,需要有对该课程感兴趣的教师,组成课程改革团队。同时,需要学校提供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视频的制作方法。

除了信息技术的学习,关于翻转课堂实施应用的细节性问题,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层次的设计和呈现教学的关键内容以及重难点,并可以学习单的形式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追踪和了解。

3.构建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通过网络虚拟平台和课堂实体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量更多地学习自主权和控制权。就目前传统的教室格局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高地村小学为营造舒服的学习环境,专门设置了“星巴克教室”,方便学生进行协作式的学习,这种学校自己搭建学习平台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对于虚拟平台的建设,美国艾尔蒙湖小学为学生搭建了Moodle 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学习环境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演讲与口才》这门课需要协调发挥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课前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微视频进行相关知识点的预习和了解,从而保障课堂知识点内化的实现。

4.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多地是知识点的内化,那如何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和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需要采用一些特别的教学策略。比如课内翻转策略,即仅针对某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在一节课内进行翻转教学;比如及时评价策略,即采用提问、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等形式开展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线上或线下的及时评价方法;角色翻转策略,即针对良构知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讲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享。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所倡导的“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思想。翻转课堂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演讲与口才》这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进行翻转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探索更好地应用路径,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艳青.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学刊,2016(12).

[2] 胡 蕊.探究翻转课堂在“演讲与口才”课教学中的应用[J].传道受业,2015(19).

[3]曾明星,周清平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7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共识,而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备受推崇,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据此,演讲与口才课程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做了初步探索。

1“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设计一项实践项目,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囊括所有新知识,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而且能通过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具体地说,“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把整门课的内容设计成一个贯穿性的综合项目或者几个项目,通过一个个任务使项目的内容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项目设计思路,根据项目总体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完成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优势

2.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和任务,甚至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参与设计项目与任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整个过程学生是主体,不论是温习旧的知识,还是学习新的知识,都围绕着项目的完成来进行,这就由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学”“才能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如,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主动去学习模仿微笑、走、站、鞠躬等姿态和面部表情,以适应不同剧情的需要。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阅读教材,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询问教师等方式来解决。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都是剧中的角色,就点燃了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热情。

2.2“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任务驱动教学法都设置了项目与任务,在设计理念上就强调了项目必须是一项实际的工作,而任务必须具体、操作性强,宜小不宜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就使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时,师生都有很明确的目标,不论教师指点还是学生学习都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进行,针对性强。学生学得快、学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而又轻松自然,这样,学习目标就容易达成。

2.3“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己搜集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完成编写剧本和排演课本剧的任务等。在这整个过程中,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合作共赢意识。与此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自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设计

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建立在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通过努力能完成的基础上。一般应是能串起所有知识点的贯穿性项目,使学生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新知识。项目下又依据实际工作流程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并设置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最后学生通过完成这一个个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演讲与口才”是研究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语言应用课程,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知识和相关能力,培养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必需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门口语表达课。它是某些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很多文科类专业如市场营销、导游、文秘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后续的课程如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秘书实务、导游实务等对学生的知识链进行了拓展,它对应的工作岗位有营销员、秘书、导游等,因而,我们的项目设计要结合实际,以应用为着眼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演讲与口才课已经形成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面貌。结合本课程能力目标,笔者将该门课程(共30课时)设计成一个贯穿性综合项目(含3个子项目)。

项目设计的理念:以交际活动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进行课程的重组,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1 课程项目设计。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时,明确该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并以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课程知识点解散并重构于3个项目中,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

3.2 典型项目设计举例(表2)。

4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实施

典型项目实施举例(本项目14学时完成):

4.1 课本剧演出的教学设计(表3)

4.2 典型项目的实施与步骤

第一步,任务布置。教师提出项目--课本剧表演,并将项目分成编写剧本和课本剧表演两个教学模块(子项目)。运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及他们精彩的表演镜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作激情。在此基础上,布置任务。

第二步,分组学习。学生分组(每组4~6人)、选组长,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

第三步,任务落实。各小组认真分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自行制订课本剧表演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这时的方案可能很多,这个过程可采用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讨论,将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个人。

第四步,操作实施。各小组依据计划,分头学习演练。包括根据交际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编写台词,设计剧情,完成剧本的编写。各小组间可以通过网络取长补短,互相交流经验,使剧本的编写日趋完善。实施过程中应提供阶段性成果,如小组成员完成的剧本等。

小组成员根据剧本反复排演是交际语言训练的关键环节,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情况,如语气的轻重快慢,情感表达的分寸拿捏,姿态语言的使用等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一些原来羞涩内向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都能表达自如,创作激情得到发掘。从而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通过一体化项目教学让学生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

第五步,展示评价。各小组通过汇报演出,展示最终学习成果。并各自制作PPT,派代表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展示、交流阶段性学习成果剧本,教师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过程考核评价表》。这种教学方法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先做后学,或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5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和实施的可能性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课本剧演出为任务驱动,做中学,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排演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实习中的独立性和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的工作意识、能力和自信心是教学改革前的学生前所未有的。

项目化教学,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训练贯穿了任务的始终,教、学、用真正做到了三位一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得到运用,这样既加深了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将理论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

新课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需要配套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材;课程项目化后,要确保教学效果,需要采用一体化集中教学,要求设备与项目教学内容相匹配、有足够的设备,此外,还应注意如何在项目竞争中避免强者更强,弱智更弱,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外任务中学习的自觉性,怎样更好地转变师生双方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角色等等,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还在继续摸索中。

摘要: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改造是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 “项目导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具有独到优势, 通过对项目与任务的教学设计, 项目与任务的教学实施, 设想了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和实施的可能性。

关键词:口才,项目,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代树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期刊网》, 2011, 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8

一、模块化教学概述

1.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 (简称MES) 是国际劳工组织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 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化教学法”[2]。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不同教学模块, 且进行了岗位需求及工作技能的深入研究, 使教学模块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最大体现。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一是课程内容模块化。不同的内容模块, 能适应不同学习背景、发展需求的受教育者需求, 体现新技术、新知识, 大幅度增强教学内容适用的广泛性。二是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建立都是根据职业的岗位需求而定, 它以一种技能的形成为主要目标, 把专业技能与知识融为一体。三是模块的实用性、灵活性强。模块之间既有机结合, 又相对独立, 可以进行多重组合, 灵活多变。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侧重理论, 轻于实践。

《演讲与口才》课程讲究互动性与实践性, 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师能力水平、学校硬件设施及课时安排等原因, 导致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长篇大论讲理论, 而学生很少有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缺少实践经验。

2.方法与内容过于单一。

不少教师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 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学习参与性不高。更主要的是, 很多教师没有对教授的内容进行更新、拓展、延伸, 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守旧贫乏, 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1+3”模块化教学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具体应用

1.明确教学目标。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的理念和技能;学生形成明辨是非、言语审美的能力;通过训练, 全面提升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以适应各种社会活动。

2.设计“1+3”模块。

“应用型本科院校, ‘演讲与口才’课程体系的教学重心不是‘演讲’而是‘口才’。这个‘口才’不仅仅是一般的交际口才, 还包括职业语言技能, 如:求职面试口才、推销口才、谈判口才、教师口才、主持人口才等”[3]。针对此要求, “1+3”模块内容可设计为:“1”即全面提升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3”指的是传统文化撷英、与校园社团活动对接、解读应试技巧三大模块。

(1) 传统文化撷英

作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 应该具备以下两种功夫:内功和外功。内功包括“四有”:有思想、有道德、有学识、有应变能力。外功指的是嘴上功夫, 即能说好普通话, 并力求准确、精炼、形象、生动。修炼内功不是一蹴而就, 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日积月累。此模块重在介绍与演讲者素质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旨在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熠熠生辉。传统文化大浪中的随处一朵浪花, 皆有演讲者可寻可追可学之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呈现的大爱情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所传递的以德修身、以识养身,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所透露出的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精神……都是一名成功演讲者应专心修炼的内功。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 纪晓岚巧对乾隆等经典佳话所体现的思辨口才、人生智慧, 都值得每一位演讲者去深读、细品, 领悟。演讲者, 必须具备深厚的“内功”, 才能通过语言来呼吁、感染、激发身边的人。

(2) 与校园社团活动对接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以校园活动为契机, 加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训练。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校园活动琳琅满目, 其辐射范围之广、参与学生规模之大、形式内容之丰富, 吸引了众多学子。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活动, 甚至将课堂搬到活动现场, 让学生小组讨论, 各抒己见, 老师集中点评, 可以一改只有理论传授的教学局面。也可以推荐一些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团队和学生个体, 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 提供直接参加活动的机会,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是以学生社团为平台, 增强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实训。大学校园的社团种类繁多, 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普遍偏高。抓住学生这一特性, 选择紧扣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 或者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的相关性社团, 以此为平台,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演讲社、读书协会是众多社团协会中最适合作为这一平台的, 而这些社团的指导老师大多数也承担着《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 任课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 无形中把社团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或者把所带班级的学生带出去, 参加社团活动, “走出去、引进来”这一方式, 可以更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3) 解读应试技巧

就业能力是个人自我成长进步、检验学习成果、体现社会价值的能力。有人研究表明:“近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难是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共性难题。”[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就业单位非常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在面试这一环节, 口语表达显得至关重要。《演讲与口才》教学体现实战性, 能够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竞争能力与素质。

一是面试口才教育。求职是一门学问, 它不仅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个人实力, 而且需要有较好的口才应对策略和技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初次面试时, 评委就会问及很多问题, 以检测应试者的综合素质。每回答评委的一个面试问题, 就可谓是在做一次演讲。

二是面试礼仪教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社会各行各业也较为注重礼仪, 透过礼仪, 可以展示个人与团体的风采与素质。首先要强调时间观念。守时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时间观念也可反映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注意服装。面试关系到是否成功就业, 是一种非常正式的场合, 服装、配饰的穿戴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再次要注意态势语言。协调、大方、灵活、自如的态势语言, 可为求职者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力求语言精准。坦诚、谦虚的态度, 自信、大方的举止, 自然、富有亲和力的语言, 会让求职者在任何场合都受到欢迎, 并且有助于获得成功。

三是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职业口才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及就业方向, 设立不同的职业口才教育板块, 如教师口才、推销口才、谈判口才、主持人口才、论辩口才等, 针对性地进行实训, 以增强学生应试能力。

3.“1+3”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效果

(1) 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使用“1+3”模块化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习效果显著,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大方、自信地进行一段演讲或一段口语交际。

(2) 教学效果明显强化

很多同学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不敢说、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多, 但在本课程学习结束之后, 都能站在讲台上表达所思所想, 不少同学还能发表精彩的演说。另外, 在项目试点前, 某班级的学生平均分仅为75.21分, 而在实施了项目试点后, 另外一个班级的该门课程学生平均成绩提高至79.35分, 随着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第二次试点之后, 某班级成绩提高幅度更大了, 平均分达到了85.38分。

(3) 学生评价得到改善

按照本院的“网上评教”制度, 每个学期的期末, 学生要对本学期的每门课程进行评教, 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满意度。“1+3”模块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学习《演讲与口才》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自然评教分数也有明显提高, 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邵守义.实用演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

[2]李春田.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J].中国标准导报, 2007 (10) .

[3]蔡荷芳.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池州学院学报, 2011 (5) .

高职《演讲与口才》说课设计 篇9

《演讲与口才》课程是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开设这门新课缘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是学生的求职需要。我校学生普遍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轻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自身口才训练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当今社会, 各行各业对语言沟通能力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需求。在求职过程中, 沟通能力有时候显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我校很多学生在面试中因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而遭淘汰,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因此, 学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 首先在高护12级试点, 课时32学时, 课程为实训课。

二、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介绍、复述、求职面试、演讲等训练内容的有关常识。掌握语言表达的要领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口语表达的技巧, 有条有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 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

3.态度目标

教育学生树立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观念, 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

(二) 教学内容

1.明确人才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学校护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课程以培养高水准的职业人才必备的口才水平为目标, 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 以期达到服务专业、服务就业、服务学生职业生涯之目的。 (1) 口才基础训练:让学生有胆量站到讲台上从容的当众讲话。 (2) 职业口才训练:结合学生护理专业需要, 模拟求职现场, 设置职业服务环境, 强化职业口语能力。 (3) 综合口才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技能, 使其拥有优美的语言感染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应变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讲解、示范、录像、演讲、讲评、模拟表演等) , 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并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进行训练,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按部就班的得到训练, 从而扎扎实实提高语言基本能力与表达水平。

(三) 教学计划 (略)

(四) 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

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口语表达能力为导向, 将课程分为口才基础训练、职业口才训练、综合口才训练三个单元, 采取多元化形式训练, 比如:介绍、复述、演讲等。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达到“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训练目的。

2.采用“轻理论重实训课外延伸做辅助”的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占的比重很低, 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 教师讲解口语训练要领、技巧为辅。

(2) 实训教学按照由浅入深, 由简到难, 由通到专的梯次, 分别进行定向训练。灵活采用阶梯训练法、情景教学法等。

(3) 课内讲练, 课外延伸。

《演讲与口才》的总课时只有32学时, 仅靠课堂学习显然是不够的, 它需要全方位、多领域的广泛参与。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这学期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汇报、演讲比赛等, 既弥补了课堂训练的不足,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训练的必要。

(五) 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及计划, 采用以学生训练为主, 以教师指导评价为辅的方法, 大致分为三大块进行实施和落实。

1.“敢说”训练

当众讲话方法、他人介绍、复述故事。这三个环节的设计,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 克服胆怯心理, 敢于表达。授课过程, 主要以学生练为主。先练胆, 再开口, 使学生能够逐渐克服紧张心理, 从容站在讲台上。

2.“能说”训练

“能说”就是根据教师要求把规定内容表述出来。这个环节包括两方面内容, 话题训练和医患沟通。这个环节的设计,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 能够自主的组织语言, 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把自己的想法按要求表达出来。其中医患沟通采用的是模拟表演的方式,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 体验医患沟通技巧的重要。

3.“会说”训练

由求职应聘、即兴讲话、演讲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的设计, 是在“敢说”“能说”的基础上, 达到口才训练的较高层次“会说”。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更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求职应聘采用的是模拟情景法, 由教师任考官, 向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当场回答。在问答中,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即兴讲话, 较之话题训练要难。因为话题训练是按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去说, 而即兴讲话是当场抽签而定, 所以锻炼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敏捷性。演讲是口才训练中较高层次的阶段, 要想讲好, 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放在口才训练课的最后。

(六) 教学考核评价

这门课程有别于其它的课程, 所以尝试采用一种新的考核方式, 即训练过程就是考核过程。在每次训练课上, 根据不同内容, 公布考核标准, 按照考核标准给每个学生进行现场讲评, 当场打分。学期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 训练考核分占90%;学习态度分占10%。

三、教学反思

学校这学期刚开设《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最后的期末考核应该设置为辩论会。辩论是锻炼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 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应该纳入教学计划中。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10

1《演讲与口才》在中职教学课程的意义

说话人人都会, 但对每个人来说, 说话的水平却相差甚远, 因而效果差异也很大。譬如联系一件事情, 有点人磨破嘴皮, 却白费唇舌;有的人寥寥数语, 会马到成功。有的自言片语, 会弄得剑拔弩张;油的人只需数语, 能化干戈为玉帛。有人因话语不周, 引来大祸临头;有人唇枪舌剑, 可退千军万马。在教学的十多年中, 我发现很多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都不知道如何表述, 更不要提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开设《演讲与口才》让学生通过正规的学习和训练, 突破自己, 顺利攻克说话的障碍, 达到理想的说话境地。

2《演讲与口才》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施展口才的目的, 因人、因事、因需求不同而各不相同。概括地说, 就是两点:一是“通意”, 二是“悟他”。所谓通意义, 就是沟通思想。《墨辩》说:“言, 口之利也”, “执所言而意得见, 心之辩出”, “闻, 耳之也”, “徇所闻而得其意, 心之察出”, 说的就是“通意”的意思。人在社会中生活, 无时无刻不需要相互交往和联系。要交往, 就要沟通思想感情。借助于口才, 就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贴切地表达出来了。所谓“悟他”, 就是说服他人。人们要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自悟”, 又要“悟他”。因为只有将自己对客观事物、事理的认识晓谕他人取得共识, 团结协作, 形成合力, 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才有可能。借助于口才, 就可明察根据, 鉴别真伪, 分辨是非, 陈述道理, 从而成了感动他人、说服他人的重要手段。中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 很容易冲动发生矛盾, 因而发生更严重的冲突事件。让他们通过学习《演讲与口才》利用语言的交流把矛盾的双方转变成知心的朋友。让他们用精彩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开启美好的未来。

3《演讲与口才》在学生面料就业时的优势

《毛遂自荐》中说道:一言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就说到了口才的重要性:毛遂就因为敢于自己推荐自己, 才得以使他被平原君赏识, 继而闻名于战国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人才选拔越来越讲究科学和公平。一方面, 用人单位希望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人事选拔方式使年轻有为的人才补充道自己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 应考者也希望通过人事选拔这样公平的竞争机制来充分展示自己, 力争战胜其他竞争者。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面试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手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做好面试也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 求职面试的的语言艺术和大方得体的谈吐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都面临着面试这一关, 在他们学习了《演讲与口才》中的“面试与口才”这一课中面试的礼仪、面试的准备、交谈的礼仪、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等, 他们能从容的对待考验而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4《演讲与口才》有助于学生更快的走向成功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 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 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具有优秀的演讲口才是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本能, 也是作为新时代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基础。我们很多的历史事实表明, 演讲不简简单单是为煽动一些事情或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所要具备的。更多的事例表明高水准的演讲, 不仅在社交生活和人们相互的攀谈上取到了张显一个有高品质、高素质人的第一标志。而且还在商贸谈判、产品销售、技术引进、公共关系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业高层都把提高员工讲话能力作为扩大生产的一种手段。无为这一点更多的表明演讲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

一个人的讲话水平, 可以决定他的生活层次, 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讲话水平, 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 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讲话水平则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衰, 国际竞争的成败。大到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小到求职, 恋爱, 晋升, 谋发展, 哪一种离得了口才呢?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良好的口才能力是可以让我们在被人刮目相看的, 是可以让我们在同等的起跑线上占据好的开端, 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和一些高素质的人交流的必要条件, 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哪里有声音, 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 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 就有了胜利的曙光, “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泰数国游说不辱使命, 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 近有革命领袖宣传爱国救亡图存演讲风起云涌, 不战屈人之兵, 谋划临阵倒戈, 战前的动员, 士气的鼓舞, 人文的凝聚, 乾坤的扭转……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推动了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马银春.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4.[1]马银春.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4.

[2]何书宏.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9.[2]何书宏.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9.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11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2]金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9).endprint

【摘 要】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及教学手段方面阐述了在工科高职院校开展《口才与沟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使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2]金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制定核心课程标准[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9).endprint

【摘 要】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及教学手段方面阐述了在工科高职院校开展《口才与沟通》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使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岗位需求 口才沟通 课证融合 职业情境

依据职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需要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选择,工科高职生除了应该具备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那么在工科高职的学生生涯中,开设一定的人文课程可以与专业教学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口才与沟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既能提升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具有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等内容。(如下图)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模块化、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语音测试与团队沟通、演讲竞赛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1 课程定位

1.1定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境化公共课程。本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根据职场岗位情境设置课程内容,使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结合,和专业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能在职场中通过良性的沟通,更高效地发挥专业特长和提升个人职业空间。

1.2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的言语行为技能、言语行为美感,养成其人际沟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使学生了解以利于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为核心,从心理素养、逻辑思维、有声语言、势态语言等方面提高路桥和建筑高职生职业口语表达水平,能在不同场合进行交流、发言、演讲等,有效地开展社交活动并达成业务工作目标。

1.3前、后续课程:本课程作为核心能力型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入行实践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当中,该课程位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各专业的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此外,与《就业指导》《职场礼仪》《工程文秘》等课程产生横向联系,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在公共基础课程中体现出来。

2 课程目标

将课程的目标分化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学生的延伸学习。

2.1 知识目标

序 号 知识目标

1 言语表达技巧: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

2团队沟通的内涵与培养团队精神(以头脑风暴法为主)

3职场沟通(以演示、任务情景参与为主),在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2.2 能力目标

序 号 整 体 能 力 目 标

1通过团队沟通训练,学习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提供案例分析、任务情景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模仿练习,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倾听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对普通话程度做出识别,并通过演讲等训练有针对性的提高。

3会自我定位在团队中的角色,能提升与不同性格成员磨合、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素质目标

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标准与工作过程导向,使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口才表达技巧、职场沟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实务,使学生形成人际沟通的基本观念,获得个人口语表达风格与树立团队精神与个人社会形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口才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岗位适应性。

3 教学评价设计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口才表达沟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口才与沟通》课程建设采用“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全国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使得口才表达沟通的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

课程考核形成 分数

比例 考核

时间 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模块 25% 平时 上课考勤情况评定,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作业评定、参与等。

检验性评价模块 25% 期中 选择模块 普通话测试证书考核(以普通话测试成绩为本模块成绩)

演讲

终结性评价模块 50% 期末 求职沟通

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4.1利用微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微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三维、动态、有特色的课程学习平台,从课堂内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传统的媒介,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也充分的利用与推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空间。[2]

4.3推荐相关人文、口才沟通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关注学科动态,收集信息;创建课程学习QQ群和教学微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倡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杨东进. 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9).

《演讲与口才》课程 篇12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取了我院15个专业, 共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242名, 女生258名, 大一198人, 大二212人, 大三90人。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92份, 有效回收率为98.4%。与此同时, 还组织了座谈会, 向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一、基本情况分析

1. 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弱

近年来,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呈整体下滑的趋势, 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口语表达能力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调查表明, 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调查中, 在对“你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这一问题, 52%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不太满意, 40%的学生认为还可以, 只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很强。“你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如何”这一问题, 53%的同学平时与人沟通时存在着不同程度地障碍, 82%的同学感到自己非常缺乏实际的口语表达及沟通技巧, 在交际心理方面也缺乏指导和训练。

在对学院部分教师的访谈中显示, 教师们比较一致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 对教师的讲解内容缺乏积极的回应, 用口语对知识的准确陈述或复述的能力较差, 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条理性的分析和归纳。

2. 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欠佳

当前大学生在开口讲话时, 普遍存在畏惧心理, 不愿也不敢主动在公众场合发表见解, 往往总是等到被动点名后才硬着头皮发言。许多同学在需要当众讲话或演讲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有80%的学生会在一些正式的演讲中感到焦虑。对“你在当众演讲时的状态”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42%的学生出现过下意识的不恰当的肢体动作, 25%的学生不敢直视听众, 61%的学生会在演讲前或演讲中出现思路堵塞, 一片空白的情况。另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心智也由入学时的稚嫩逐渐趋向成熟, 价值判断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 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当他们在公众场合进行口语交流时, 一方面担心自己说错话被同学或朋友耻笑, 另一方面担心自己说话言辞有误, 重点不够突出, 或者不够精彩, 吸引力不足等, 由于这些“评价忧虑”, 导致他们会出现怯场现象, 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有些同学甚至宁愿选择独自看书、听音乐, 在主观上有意回避语言交流, 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3. 缺乏必要的演讲与沟通技巧

我们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 基本上没有当众演讲的机会, 更不要说学习演讲及沟通的技巧了, 只有极个别同学上台演讲过, 但尚缺乏相关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调查显示, 学生正是基于自身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的缺乏, 他们更希望在演讲训练课程中学到这方面的技能, 77%的学生希望学到“克服演讲紧张的方法”, 58%的学生希望学习“演讲中如何吸引听众的方法”, 62%的学生希望学习“即兴演讲技巧”, 51%的学生希望学到“态势语言技巧”, 65%的学生希望学习“沟通技巧”。调查结果表明, 我院学生对能够在大学读书期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口才与沟通技巧、能够有足够大的平台锻炼自己的口才抱着极大的希望。这也为我院大力开展演讲训练这门职业素质课程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4. 缺乏交际与沟通途径

在大学生活中, 很多学生认为交际沟通的途径很少, 除了和同学老师沟通外, 很少有其他的途径。45%的学生只有过少数几次当众讲话的机会, 26%的学生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就没有其他当众讲话的经历了, 5%的学生甚至连自我介绍都没有过。可见, 学生的沟通途径和锻炼机会非常少。所以有77%的学生希望加强课堂训练的时间与强度, 60%的学生希望多开展一些辩论、演讲、朗诵等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他们的口才和沟通能力。

5. 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口语表达和沟通技能的重要性, 但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 有97%以上的同学已经认识到了口语表达和沟通技能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94.6%的同学认为口语表达与沟通技能和自己将来的事业成功有着必然联系, 97.3%的人认为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与求职成功是有关系的。因此, 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尽快使自己具备这种能力的愿望与需求。

但是, 我们从调查数据中也发现, 虽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期望尽快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但主动参与口语训练实践的人并不多。他们面临着内心的矛盾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困扰而迟迟迈不开脚步。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参加口才类训练的目的不很明确, 或即使上台也不是主动的甘心情愿的。

6. 教学方法欠妥当

尽管不少院校推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 但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 受教学计划安排的影响, 教学中往往更重阶段性学习, 轻长期有效的训练, 课程教学结束后, 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也就基本结束了。因此, 学生被领进门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品质, 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

二、高职学生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缺失的原因剖析

1. 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崇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提倡含蓄谨言, 反对“巧言令色“, 视能言善辩为油滑, 加上历史上出现的众多”祸从口出”的故事, 遇事“三缄其口、明哲保身”便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即使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也是“注重对语言这个工具本身的学习和研究, 却忽视了对人与人之间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技法的学习和研究”。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势必影响人们的口语表达热情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认知, 错过了许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孩子尚处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时侯, 家长对孩子“活泼”、“开朗”普遍持欢迎态度, 一部分家长还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然而, 当孩子进入中学之后, 家长则更希望孩子能“静下心来读书”。家长们认为“好学生”的标准之中更重要的还是考试成绩,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就业后才转变观念, 希望孩子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需要。

3. 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的学习大都是为了应对考试, 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比较注重分数的高低, 注重课堂内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却忽视了基本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课外对综合素质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教育既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测评, 也缺乏主观上的激励机制, 更缺乏锻炼的机会与平台, 长此以往, 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严重缺失。

4. 相关课程的缺失

语言表达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问, 涵盖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然而, 大学里很少开设这类课程, 即便开设类似“演讲与口才”、“人际沟通”、“口语交际”等课程, 受重视程度也不够, 甚至处于一种“可开可不开”的境地, 课时非常有限, 学生很难得到专业系统地学习。

5.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口语表达是人们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 而人的心理活动则是极其微妙和复杂的, 它既受到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 如记忆力、想象力的影响, 还受到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看到, 心理素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口语表达。近几年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下滑, 导致他们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学生演讲口才与沟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 进一步完善演讲训练课程体系

学生演讲沟通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 仅仅靠呼吁是远远不够的, 要树立“立足服务、着眼就业、学练结合”的教学理念, 建立科学的课程标准, 来提高演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口语交际能力的实现真正落到实处。因此, 教学中应遵循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职场实际入手, 真实模拟职业交际的口语环境, 以理论够用为度, 将课堂训练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内容, 灵活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尤其是适应相应专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演讲训练课程, 其教学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吻合。以职业素质需求为导向,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 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典型的工作过程传授技能及其相关知识, 选择最基本的和最必需的教学内容, 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与此同时, 还应不断变换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演讲训练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如果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去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就背离了该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要突出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来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学生完整的学习档案信息, 注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 如辩论赛的视频、课堂讨论的照片等, 用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激励学生,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煅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专业能力。

4. 丰富校园文化, 提供锻炼机会

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必须通过不断地、丰富地实践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学生可以广泛利用大学校园丰富的文化形式, 抓住那些和演讲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社团, 让学生观摩参加社团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学生社团这一平台, 更能够体现演讲训练课程开放化、竞争化的特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 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多种活动, 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还可以设立语言协会, 语言沙龙等组织, 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 营造良好地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 高职学生演讲口才与沟通能力的现状虽然令人担忧, 但如果高职院校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稳健扎实、卓有成效的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信这种现状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我们高职院校大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一定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口语交际与沟通能力, 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则急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增强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以适应职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我院学生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调查数据的分析, 旨在揭示问题、剖析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 为演讲训练这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公共课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和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演讲口才与沟通能力,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海超.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6) .

[2]何霄燕.高职口才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3]钱兴.大学理工科学生口语交际和沟通能力探析[J].河海大学学报, 2006, (3) .

上一篇:问卷处理与分析下一篇:自体荧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