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要求

2024-07-10

环境条件要求(精选11篇)

环境条件要求 篇1

1、温度

金针菇的各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4℃, 最适温度23℃左右;子实体分化要求的温度为10~15℃, 最适宜温度为12~13℃, 原基可在10~20℃的范围生长, 超过23℃, 形成的原基会萎缩消失。子实体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为5~20℃, 最适温度为8~12℃, 子实体发生后在4℃下的冷风短期抑制处理, 可使金针菇发生整齐, 菇形圆整。

2、湿度

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 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8%, 实践证明, 根据培养料质地不同, 适当增加培养料的含水量, 能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培养料水分如低于50%, 菌丝生长稀疏, 结构性不好;水分高于75%, 则通气不良, 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 低于50%子实体不会形成。原基分化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子实体发育阶段, 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除依靠本身的水分来满足菇体生长发育外, 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95%。

3、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性真菌, 必须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 因此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 需要足够的氧, 否则, 菇的生长缓慢, 菌柄纤细, 不形成菌盖, 成针尖菇。金针菇的子实体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敏感, 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就抑制菌盖的发育, 超过5%时, 便不能形成子实体。

4、光线

金针菇是厌光性菌类, 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原基在完全黑暗下也能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 一定的散射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5、酸碱性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的培养基, 在pH3~8.4范围内皆可正常生长。菌丝体生长阶段, 培养料的pH最适值是4~7, 在一定的pH范围内, 培养料偏碱会延迟子实体的发生, 微酸性的培养料, 菌丝体生长旺盛。子实体在pH5~6时产生最多最快, 培养料中pH低于3或高于8, 菌丝停止生长或不发生子实体。

环境条件要求 篇2

(助理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农艺师、园艺师、讲师、园林设计工程师

二、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通过职称英语及职称计算机考试。

3、撰写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学历证书复印件贰张、身份证复印件贰张、一寸彩色蓝底照片八张、二寸彩色蓝底照片四张。

6、申请中级职称必须年满二十五周岁,申请高级职称必须年满三十五周岁。

三、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

(1)初中、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八年、六年,取得技术员职称分别满四年、二年;中专(本专业)、大专(非本专业)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三年;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即从事工程技术工作;(2)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3)具备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能力。

2、工程师:

(1)高中(非本专业中专)、本专业中专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十二年、八年,取得助理工程师满四年以上;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四年、二年,取得助理工程师二周年以上;非本专业大专、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六年、四年,取得助理工程师分别满四年、三年。职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分别满五年、四年、三年,累计专业工作年限分别达到上述要求;(2)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3)会识图、会预算、会设计;

(4)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比较突出;

(5)专业理论知识全面,能撰写出质量较高的专业论文。

四、评审方式:

函授,代理评审。

五、发证机关:

人事厅(局)发证,全国通用。

职称评定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职称评定是对人才资源进行评价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事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人才的使用、流动、培养、选拔,以及人才资源开发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一般来说,具备职称评定条件的人不用参加全国通考,可以直接评定职称,与考试获得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均与认可,并且可以将职称评定档案调入所在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如果有的人不具备职称评定条件,又想获得职称,那就需要参加全过统一考试了。所以说,职称可评可考,考评效力同等,全国各地通用。

通过评定获得职称证书的人比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的人更容易被社会认可与接受。因为评定职称的人有资格、有经验;而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的人缺少资格、缺少经验。在当今社会,在能力重于学历,水平重于文凭的共识下,越来越多的人踊跃评定职称。

俊才教育提供工程师职称评定服务项目,专业、权威、诚信、高效是我司的服务宗旨,高通过率是我司不断追求的目标!

湖北俊才教育,江老师

环境条件要求 篇3

1 红心果的引种表现

1.1 植物学特征

树冠紧凑,植株健壮,枝条粗壮较软。须根多,根系水平分布浅而广,能产生不定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每个叶腋处有1~3个芽,正中的主芽为叶芽或混合芽,副芽多为潜伏芽。枝蔓有髓心。叶圆形,大而薄,长5~20 cm、宽6~18 cm,互生。嫩叶黄绿色或紫红色,老叶暗绿色,背面淡绿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星状茸毛,叶脉羽状。同一枝条上,叶的大小依着生节位的不同而不同,枝条基部和顶部的叶较小,中部叶最大。基部叶子的先端多圆形,顶部叶子先端多突尖或渐尖。

花单性,初开放时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橙黄色,具有浓郁的芳香味。花冠直径2.5~7.0 cm,花瓣5~11枚,多为6枚,萼片5~9枚,花梗长3 cm左右。雌花冠径3.5~7.0 cm,多单生,少为2~3朵;从结果枝基部叶腋开始着生,第2~6叶腋间居多;花蕾大,呈倒卵圆形;子房发达而大,扁球或圆球形,密被白色茸毛;花柱基部联合,柱头白色,分枝多(21~41个)呈放射状,胚珠多且发育正常;雄蕊萎缩,花丝白色,短于子房,向下弯曲,花药微黄,花粉粒小。雄花多为聚伞花序,常为3小花,偶有4~6朵;从花枝基部无叶节开始着生;花蕾小,扁圆形;花冠径2.5~5.5cm;雄蕊31~49枚,花丝长于子房,花药黄色,丁字形着生,花粉粒大;雌蕊退化。

1.2 果实经济性状

浆果圆柱形或倒卵形,果皮薄,绿褐色,果顶、果基凹陷,果面绒毛稀少,果个整齐,果肉紫红色,中轴白色,子房鲜红色,沿果心有放射状血红色条纹。平均单果重50~80 g,最大果重15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 %以上,含糖量达13.4 %以上,总酸含量为0.49 %。果汁多,果味浓,口感佳,品质极上。

1. 3 生长结果习性

红心果猕猴桃侧根和细根多而密集,一年中6月与9月是根系生长的两次高峰期,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再生能力很强。1年生苗生长较慢,主蔓一般不分枝;2年生苗生长迅速并开始在主蔓下部分枝;3年生以后年生长量增大,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强。结果枝由1年生枝中、下部饱满芽萌发而成。

结果枝多着生于结果母枝中、下部,结果母枝从基部3~7节开始抽生结果枝,结果枝于茎部2~3节开始开花结果,1个结果枝一般着生3~5个果实。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成龄树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各类果枝的坐果均高,生理落果少。

红心果猕猴桃早实,丰产,稳产。嫁接苗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4~5 a(年)进入盛果期。株产20~30 kg,667 m2(亩)产1 500~2 000 kg,且产量稳定,经济效益长达30 a(年)。

1.4 物候期

2月中下旬,当气温12 ℃~14 ℃、地温4 ℃~5 ℃时,树液开始流动;2月底至3月上旬芽开始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展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期;果实成熟期9月上旬,果实发育期130 d(天)左右;11月上旬开始落叶。年度间物候期相差5~7 d(天)。

1.5 抗逆性及适应性

通过红心果猕猴桃在伏牛山西峡县的引种观察发现,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寒性强,对猕猴桃褐斑病、叶斑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但抗旱性较差,不耐瘠薄土壤,要求土壤肥水条件较高。

2 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

2.1 温度

红心果猕猴桃正常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0 ℃~15 ℃,芽萌动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0 ℃以上,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2 ℃~22 ℃,全年无霜期190~260 d(天)。只要保证3~8月有足够的日照和有效积温,无霜期为180~200 d(天)时亦能正常生长发育。冬季最冷月-9 ℃的短暂低温,仍能正常越冬。但长期在-10 ℃以下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冻害,突如期来的寒潮对红心果的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春季萌芽、展叶、开花时遇到大风和寒流,会造成树皮伤裂、枝蔓干枯,严重受害植株根部腐烂,导致全株死亡。经观察,红心果猕猴桃萌芽、展叶、开花、抽枝、结果、繁殖均需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才可进行,年积温要求在3 400 ℃~4 800 ℃。

2.2 雨量和湿度

据观察,6~7月份是红心猕猴桃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月平均降雨量应在70~150 mm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60 %~80 %,生长季节相对湿度70 %左右时,生长、结实良好。雨水偏少、干旱,相对湿度低于70 %,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大量落果,应及时补充水分;雨水过多,相对湿度高于70 %的会引起枝条徒长,落花、落果,应及时排水;相对湿度超过80 %以上时,红心果根系及果实易腐烂。

2.3 光照

红心果猕猴桃是喜光较耐阴树种,在栽培管理、光照条件良好时,植株生长健壮,果枝寿命长,花芽充实,坐果率高,果实成熟早而一致;低于全光照的60 %时生长缓慢,树冠外围枝条易徒长,冠内枝条弱,果枝寿命短,结果部位外移,花芽发育不充实,坐果率低,果实成熟晚。幼苗期喜阴凉,成年树需充足的光照,日照时数为1 300~2 600 h(小时)。因此,建园时应首先选择光照条件良好的地块,同时要采取适宜的栽植密度,并通过整形修剪调节其通风透光。

2.4 分布区域与土壤

红心果猕猴桃的高产栽植试验地水平分布在北纬33°05′至33°48′,东经111°01′至111°46′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以400~600 m生长发育为最佳。

由于栽植的地势不同,红心果对林地的气候,尤其是小气候环境要求一般不十分严格,喜光、耐阴,喜温暖、湿润、不积水,要求通风好,无强风袭击,土壤以麻片岩沙质壤土为宜,在中性或偏酸性土壤上栽培均能成功。积水或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生长不良,不宜栽植。

日光温室番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篇4

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其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在10~33℃,其中昼温以23~28℃、夜温以13~18℃、地温以18~23℃为宜。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3℃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40℃时,植株停止生长;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45℃时,植株很快受害死亡。

番茄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28℃为最适温度,最低12℃,高于35℃多数品种发芽率降低,超过40℃发芽困难。番茄幼苗期适应温度的能力较强但高温易发生徒长,而温度过低后期容易形成畸形果,白天适温可调控在23~28℃,夜温13~18℃。开花期以25~28℃为宜,高于33℃或15℃都会引起落花。特别是开花前的5~8天以及之后的2~3天要求更严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器官的正常发育。结果期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一般昼温以25~28℃为宜,夜温以15~20℃为宜,昼夜温差以8~9℃为宜。在着色期19~24℃利于番茄红素的形成,而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30℃时不利于番茄果实的着色。

番茄幼苗根系生长的适宜土温为20~22℃,土温降至5℃时,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受阻,9~10℃时根毛停止生长。

2 光照

番茄属强光照作物,光饱和点为60000~70000勒克斯,光补偿点为2500~3500勒克斯。在适宜光强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提高,在栽培中至少需要30000~35000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强度,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少试验表明大约光照强度每减少1%,番茄产量就下降0.5%~3%。日照长度以16小时最为理想,因为延长了光照时间,增加了干物质产量。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日照8小时也生长得很好,日照4小时以下生长停顿。冬季保护地生产或育苗期补光至16小时,能明显促进生长、改善秧苗质量、增加产量。番茄幼苗对光周期的适应性比较广,多数品种在11~13小时的光照下植株发育正常。

番茄不同生育期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发芽期不需要光照,光抑制种子发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这种现象称为好暗性。但是好暗性随着温度变化,25℃好暗性弱,也能发芽,20℃以下、30℃以上好暗性增强。幼苗期是营养生长期,又是花芽分化期,光照不足,使花芽分化延迟,花节位上升,花数减少,花的素质下降,子房变小,心室数减少,影响果实发育。

3 水分

番茄茎叶繁茂所以蒸腾作用较强,蒸腾系数在800左右。番茄是半耐旱的蔬菜,根系吸水能力强,但想要番茄产量高还是需要较多的水分。空气湿度不能过大否则影响正常授粉,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容易发病,一般空气湿度以45%~50%为宜。

番茄幼苗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种子发芽期需要大量水分,土壤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幼苗期土壤湿度不能太高,60%~70%为宜,这个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少。第一花序在坐果前要控制水分避免落花和徒长,在果实膨大后要增加水分供应,在结果期土壤湿度的最大持水量维持在60%~80%为宜,不能湿度过大,否则会造成氧气不足而阻碍根系呼吸甚至烂根。

4 土壤与营养

番茄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为宜。番茄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最适宜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当土壤含氧量降到10%以下时,植株吸收氮、磷、钾量明显下降,根系生长受抑制,降至2%时植株枯死。弱酸性土壤p H值6~7适宜番茄生长,幼苗在弱碱性地下环境中生长缓慢。

番茄需从地下环境中吸收大量营养物质以满足生育过程的需求,每形成1000公斤产品,需3.54公斤氮、0.95公斤磷及3.89公斤钾。这些元素73%左右在果实中,27%左右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番茄茎叶生长与果实发育都与氮肥联系紧密,氮元素是与番茄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营养元素。在第一花序果实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的吸收量逐渐增加,以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氮素仍大体按同一速率吸收,至结果盛期时达到吸收高峰。因此,氮元素的供给必须充足,如果光照充足且夜温低,配合其他营养元素施用,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也不会引起徒长,而可以提高产量。

财务主管任职条件要求 篇5

由于现公司急需财务主管该岗位人员,主要负责现公司核算和公司财务统筹、审查、管理等工作,具体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描述如下:

一、财务主管任职条件要求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恪守职业道德;

2、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位,有会计证,三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

3、熟悉国家财税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或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4、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风险意识强,善于管理;

5、熟悉增值税核算,熟悉公司核算的优先。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6、有较强的管理意识。

二、岗位职责要求:

1、负责组织所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按公司的要求提供各类报表和分析;

2、负责贯彻实施公司统一的财务政策和会计制度;

3、负责审核财务收支,对资金收付和费用报销办理审核手续;

4、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参与组织编制该公司的财务计划、加强管理,促使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

5、根据公司相关制度和规定,配合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如实提供

全部相关会计和业务资料。

6、维护好所在公司与税务部门等的关系。

7、及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有关事项。

环境条件要求 篇6

一、准确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一般来说,方位是指事物所处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对事物的方位作出准确的判断,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取得成功。历史方位是指事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方向和位置。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维度中,离开事物的历史条件来认识和改造事物,我们收获的往往是失败。“党的历史方位”在中国语境下特指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处的地位和要完成的任务。如何从党的地位和角色的改变来探究党的历史方位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党的任务的改变,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里,我们需要对革命党和执政党这两个核心概念加以认真区分,才能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一是从定义上看,革命党是指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權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是以和平方式执掌政权的政治组织。二是从代表利益的对象来看,革命党通常明确表明党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利益;执政党为了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通常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三是从思维方式上来看,革命党信奉斗争哲学,通常使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执政党一般坚持和谐哲学,应用和平建设的方式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四是从活动方式上来看,革命党由于要改变国家现状,往往不遵从现有统治阶级制定的宪法和法律;执政党为了实现长期执政,更多地会从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出发,在已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从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地位上已经是执政党,根据政党政治运行的规律,政党地位转变之后,就要相应地进行角色转变,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二、党的历史方位改变要求把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

党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之后,执政的重大任务就自然摆在了我们面前,党面临的是更加复杂而艰巨的考验。党的根本任务也由革命时期的夺取政权,转变为执政时期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通过发展经济来密切党群关系成了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没有放弃过发展经济,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折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革命,但我们在自己的根据地上也很重视经济建设,通过自给自足来补充战争所需的物质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苏联的支持下,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逐渐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遗憾的是1957年之后,中国受到各种“左”的思想干扰,给国家建设和发展带来了重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更是把国家的发展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文化大革命”后国家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邓小平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真正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执政党能否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尽快让人民摆脱贫穷的状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获得人民支持的根本动力,是夯实人民群众对党信任和拥护的基础。

三、党的历史方位改变使权为民所用、代表好人民利益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本质要求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基础上,还需要用好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代表好人民利益。执政党如何用好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以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面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时期都要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经济发展沿着既定的方向走,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70l页)恩格斯的论述已经充分说明公共权力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成为一些人剥削压迫另一些人的工具。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成了公共权力服务的对象。毛泽东指出,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员,他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广大人民群众,使用者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党要用好人民授予的公共权力,必须认真践行“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一是加强权力制度建设。制度是连接理念和行为的桥梁,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党的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执行、监督、评估机制,并且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作出重大的制度创新。二是加大权力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要想真正密切党群关系,让人民拥护党的领导,不但各级官员要用好手中的权力,还需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只有这样,党的领导和执政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党群关系才能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环境条件要求 篇7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外界环境条件,要求

1 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小麦在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 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的质变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小麦的阶段发育主要有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1 春化阶段 (感温阶段)

小麦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在适宜的外界综合条件下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在春化阶段所需要的综合外界条件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 并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

1.2 光照阶段 (感光阶段)

小麦在完成春化阶段后, 在适宜条件下就进入光照阶段。这一阶段对光照时间反应特别敏感。小麦是长日照作物, 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的光照, 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连续光照, 抽穗期则大为提前。

2 小麦的分蘖特性及其消长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分蘖能力强弱不同, 一般冬小麦分蘖能力强, 春小麦分蘖能力差些, 晚熟品种分蘖多, 早熟品种分蘖少。但是, 无论是哪类小麦, 分蘖规律都是一致的。分蘖的多少, 生长的壮弱, 是决定小麦群体结构好坏和个体发育健壮程度的重要标志。合理地控制小麦群体的正常发展, 协调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 建立高产、低耗的健壮群体, 既要争取穗多, 又要穗大、粒大, 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2.1 小麦分蘖的发生

小麦的分蘖是从小麦的分蘖节上长出的。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组成的一个节群。在短时期内, 分蘖节上分化出许多分蘖芽, 但分蘖芽能否都正常发育成分蘖, 需依条件而定。小麦分蘖是在分蘖节上由下向上逐节发生的。从主茎分蘖节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节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 从二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 依此类推。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一个不完全叶, 呈鞘状, 因分蘖由此生出, 特称之为蘖鞘。

2.2 分蘖的发生规律

适期播种的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出现第3片叶, 此时为3叶期, 标志小麦进入自养阶段。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生与主茎叶片出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即所谓“同伸关系”。小麦幼苗主茎生出第3叶时 (3叶龄用3/0表示) , 由胚芽鞘中长出胚芽鞘分蘖, 是小麦最先发生的分蘖, 此蘖很不稳定, 与品种特性、播种深度、当时的水温条件、土壤肥力有关。当主茎伸出第4片叶时, 在主茎的第一叶鞘中长出第1个分蘖。以后主茎每增生一片叶, 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相应长出一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6片叶时, 主茎第3叶的叶鞘中长出第3个分蘖。同时, 第1个一级分蘖已达到3叶龄 (用3/1表示) , 在蘖鞘中生长出第1个二级分蘖。

3 小麦的群体结构及其自动调节能力

小麦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 是由许多小麦单株集合而成的, 是一个群体反映。群体由个体组成, 但并不是单纯个体的简单总和, 个体的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状况和动态变化决定了群体的结构和特征, 影响了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 如光照、湿度、温度、空气成分和土壤条件等。反过来, 群体内部的环境条件又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所以, 群体与个体之间有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 才能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4 小麦生育与光照的关系

在小麦生育前期, 较强的光照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健壮生长, 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在小麦生育中期,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均会影响小麦小穗的分化。缩短日照, 穗分化时间相应延长, 有利于小穗数目的增加和形成大穗;光照强度不足, 不仅降低小穗分化速度, 使小穗数目减少, 而且使小穗退化数目增加。在小麦生育后期,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决定着小麦产量的高低。在小麦子粒形成期, 光照不足, 特别是阴雨天气, 易导致受精不良或子粒退化。在小麦灌浆期, 充足的光照, 有利于提高灌浆速度, 确保粒大粒饱;阴雨天较多时, 粒重明显降低。农民群众的经验是, 干旱年份, 水浇地小麦增产;多雨年份, 水浇地小麦减产, 小麦产量的高低, 主要决定于群体的合理程度, 即决定于群体的大小、组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还决定于群体的光合性能。合理密植, 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使得小麦群体的上下部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照, 这是栽培上的关键。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 就是合理确定苗数、穗数、株型和叶面积系数。

5 小麦生长发育与土肥水的关系

5.1 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但能够形成高产的麦田土壤应满足以下条件。

5.1.1 适宜的土壤松紧度、酸碱度和含盐量:

土壤松紧适中, 孔隙适宜, 水、肥、气、热因素比较协调, 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养分含量高, 供肥能力强, 耕性好, 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沙质土壤结构松散, 水、肥、气、热等因素协调差, 土壤中沙粒含量高, 孔隙较多, 温度变化幅度大, 保肥保水能力差, 养分含量低, 供肥能力弱, 限制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黏质土壤, 结构紧密, 遇涝则土壤透气性差, 造成闷苗, 遇旱则土壤收缩龟裂, 拉断根系, 也不利于小麦高产。土壤的活土层在25~40厘米, 处于松而不散、黏而不紧的状态最适于小麦的生长。

5.1.2 良好的土体构造和深厚的土层:

在土体剖面构造自上而下的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中, 深厚的耕作层是获得小麦丰产的重要土壤因素。小麦的根系有60%~70%分布在该层, 这一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土层过浅, 保水保肥能力差, 不利于小麦高产。一般认为, 土层厚度低于40厘米时不适于种植小麦。5.1.3土壤肥沃, 供肥能力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据调查统计, 山东省高产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都在1%以上。有机质所含养分比较全面, 其中的腐殖酸、胡敏酸类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活化土壤中微生物释放土壤中的矿质营养。腐殖质还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各种矿物质的溶解,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加速养分的转化。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般与土壤肥力水平相一致, 土壤供肥能力主要指速效养分供应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供肥能力强的土壤表现肥劲大而平稳, 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持续高产的可靠保证。

5.2 小麦对矿质营养的需求特点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 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吸收数量的多少还与自然、栽培条件有关, 特别是因施肥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

苗期是小麦营养器官建成为主的阶段, 氮素代谢旺盛, 要求充分的氮素营养, 以满足营养官建成及生长的需要, 同时要求较多的磷素, 以利早生蘖、早发根。小麦在返青以前, 由于植株生长量小, 对养分的吸收也较少。拔节期, 养分吸收数量急剧增加。开花期以后, 氮素吸收量逐渐减少, 而磷、钾吸收量仍大量增加。

5.3 小麦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水不仅是小麦植株的主要组成成分, 而且是养分吸收、运输系统的动力和养分的重要溶剂。在植株体内养分的运转过程中, 由于水的作用, 可将小麦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养分运往茎、叶、穗等地上部各个器官, 又能将地上部各器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运送到根及子粒中去。植株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都离不开水的参与, 适宜的水分使小麦体内保持正常的膨压, 整个植株能够保持活力, 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水也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参考文献

[1]王治冲, 陈恩谦, 冯永强.不同播种期对各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 1991 (4) .

环境条件要求 篇8

1 玉米苗期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

1.1 温度

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 所以在生产上为争得农时, 一般在耕层5~10cm温度稳定通过6~7℃时作为玉米的最早播种时期。但在这样的低温条件下, 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大大延长, 发芽速度极为缓慢, 而且容易受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侵害, 其间如遇连续阴雨降温或寒潮, 常造成种子霉烂出苗不齐。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大面积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玉米发芽最适宜温度是25~28℃。

温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 生长越快, 当地温在20~24℃时, 根系生长健壮, 低温致使玉米根的代谢过程减慢, 同时也使地上部分的同化作用减弱, 不能制造充足的有机物质供给根系生长, 当温度降至4~5℃时, 根系就完全停止生长。尤其是地势低洼、土壤水分较多的地里生长更为缓慢。

玉米在苗期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 在出苗后20d内, 茎生长点一直处在地表以下, 此期短时间遇到-3~-2℃的霜冻, 也无损于地表以下的生长点, 当-4℃低温持续1h以上时, 幼苗才能受冻害甚至死亡。苗期受到一般的霜害只要加强田间管理, 幼苗在短期内尚能恢复生长, 对产量不致造成明显的影响。苗期一般的低温虽不能使植株死亡, 但削弱对磷的吸收能力, 叶片出现暗绿或紫红色。玉米在长出4~5片叶子时, 仍能抵抗轻微的霜冻, 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幼苗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8℃, 有利于蹲苗。

1.2 光照

玉米是喜光作物。玉米苗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 出苗后在8~12h的日照下, 发育快、开花早, 生育期缩短, 反之则延长。玉米在强光照下, 净光合生产率高, 有机物质在体内移动快, 反之则低、慢。玉米的光补偿点较低, 故不耐阴。玉米的光饱和点较高, 即使在盛夏中午强烈的光照下, 也不表现光饱和状态。因此, 要求适宜的密度, 一播全苗、要匀留苗、留匀苗, 否则, 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 造成严重减产。

1.3 水分

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 才能保证全苗;出苗至拔节玉米需水要求较少, 这是因为苗期植株矮小, 叶面积不大, 蒸腾量低, 单株需水量较少, 而且这时土壤高层干燥, 下层湿润, 有利于根系的向下伸展, 增强植株抗旱能力。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发育, 促使植株生长敦实, 降低结穗部位, 提高抗倒伏能力, 利于蹲苗。但玉米苗期耐涝能力较弱, 水分过多影响玉米生长发育。

1.4 养分

玉米幼苗在3片叶以前, 所需养分由种子自身供给;从第4片叶开始, 植株利用的养分才从土壤中吸收。这个时期根系和叶面积都不发达, 生长缓慢, 吸收养分较少。苗期吸氮量约占一生吸氮的2%, 氮不足苗弱且黄, 根系少, 生长缓慢;反之氮过多, 地上部生长过旺, 根系反而发育不良。对磷的吸收占一生的2%~3%, 缺磷时, 根系发育不良, 苗呈紫红色, 生长发育延迟。4片叶以后对磷反应更敏感, 需要量虽不大, 但不可缺少, 原因在于磷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氮的吸收, 常称此期为玉米需磷的临界值, 一直到8叶期仍是需磷的重要时期。苗期对钾的吸收占一生的6.5%~7.0%, 充足的钾肥能促进对氮的吸收, 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当缺钾时生长缓慢, 叶片呈黄色或黄绿色, 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 呈灼烧状。锌不足时, 节间缩短, 叶脉间失绿, 出现黄绿条纹, 缺锌严重时叶片呈白色, 通常称之为“花白苗”。

2 苗期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根系发育比较快, 茎叶生长比较缓慢。此期重点工作是培育壮苗, 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 叶片肥厚, 叶鞘扁宽, 苗色深绿, 新叶重叠;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 实现苗全、苗匀、苗壮、苗齐、根多、根深, 为玉米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期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2.1 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 要选择芽率高, 粒型匀, 并进行种衣剂包衣的种子, 通过精准播种机进行播种, 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2 适时间苗、定苗

适时间苗、定苗, 避免幼苗拥挤, 相互遮光, 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 以利于培养壮苗。一般在4~5叶时对出苗不匀的地块要注意间苗和定苗。留苗要均匀, 去弱留强, 去小留大, 去病留健。若遇缺株, 两侧可留双苗。定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标产量, 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考虑到病虫害的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 定苗时比计划留苗密度多10%。

2.3 及时中耕、除草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 流通空气, 破除板结, 提高地温, 消灭杂草及病虫害, 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苗期中耕, 一般可进行2~3次。第1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 深度20~25cm, 要避免压苗、埋苗。第2、3次中耕深度可适当加深, 深度可达25~30cm。杂草耗肥、耗水、争光, 也是玉米苗期某些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 对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 严重时会形成弱苗。防治方法除中耕外, 更方便、省力、有效的是采用化学除草, 即在播种后出苗前地表喷洒除草剂, 也可在玉米4~5叶前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2.4 蹲苗促壮

蹲苗可使玉米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 深扎于地下, 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可使玉米苗的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促其生长健壮, 缩短节间, 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 抑制营养生长, 控制植株生长势, 促进生殖生长。试验表明, 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 保水力强, 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一般可增产7%~12%。

当苗色深绿, 长势旺, 地力肥, 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蹲苗可通过深中耕、勤中耕, 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消除土壤的板结结构,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散去表墒, 保住底墒, 促使根系下扎, 健壮秧苗, 固土牢株。对于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的玉米田, 要适当进行控制浇水, 防止苗旺而不壮。

玉米蹲苗应做到“三蹲三不蹲”:即蹲湿不蹲干, 蹲肥不蹲瘦, 蹲黑不蹲黄。也就是说, 土壤墒情好、肥力充足、苗色黑绿的地块宜进行蹲苗, 反之则不宜进行蹲苗。

2.5 苗期追肥

大力推广按叶龄指标分期施肥。在5~6片叶时结合中耕进行第1次追肥, 在拔节前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养分含量等具体情况确定, 在第2次追肥时有条件的可配合一定量的长效尿素或缓释尿素, 保证玉米生育后期养分的供给。中耕追肥作业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 无明显伤根、伤苗的问题, 伤苗率小于3%, 追肥深度为10cm左右, 追肥部位应在玉米株行两侧10~20cm, 肥带宽度大于3cm, 无明显断条, 施肥后覆盖严密。

2.6 防治病虫害

环境条件要求 篇9

1 玉米花粒期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

1.1 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 抽穗开花期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5~26℃, 最低温度为18℃, 最高温度为32~35℃。低于18℃或高于32~35℃, 都将影响玉米受精。玉米子粒形成和灌浆成熟期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0~24℃, 如果温度低于16℃或高于25℃, 都将影响子粒中淀粉酶的活性, 养分的运输和积累不能正常进行。温度低于20℃光合作用剧降, 物质运输迟缓, 温度低于16℃灌浆极慢, 温度低于15℃叶绿素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花粒期昼夜温差大对子粒灌浆有良好的作用。

1.2 光照

玉米是喜光作物。玉米花粒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 光照好, 有利于叶片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和子粒灌浆。玉米灌浆期的叶面积越大, 叶片光合效率越高, 灌浆时间越长, 子粒就越充实, 产量也就越高。

1.3 水分

玉米从受精到其后20d前后, 是玉米一生中对水分需求量大、反应敏感的时期, 是玉米需水临界期, 此时期缺水, 会出现中期败育粒、千粒重下降、穗粒数减少、减产严重。水分过多, 将会影响玉米根系的寿命, 引起倒伏, 并且根腐病和茎腐病将严重发生。灌浆后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活秆成熟, 增加玉米粒重, 增加产量。

1.4 养分

抽雄开花期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也达到了盛期。在仅占生育日数7%~8%的短暂时间里, 对氮、磷的吸收量接近所需总量的20%, 对钾的吸收量接近总量的30%。子粒灌浆期同样需要吸收较多的养分, 此期需吸收的氮量占一生所需总量的45%左右。氮肥充足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避免早衰, 增加粒重。钾肥不足, 会使果穗发育不良, 顶部子粒不饱满, 导致败育粒或因植株倒伏而减产。

2 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

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 延长根叶功能期, 防止植株早衰, 为玉米顺利抽穗、正常开花、充分受精结实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争取粒多、粒重, 达到丰产。此期玉米丰产长相是单株健壮, 群体整齐, 植株青绿, 穗大粒多, 子粒饱满, 后期叶片保绿好。此期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2.1 补施花粒肥

玉米前期追肥量不足, 后期有脱肥现象时, 就要追施花粒肥。花粒肥能养根保叶, 防止植株早衰, 延长叶片功能期, 保持叶片功能旺盛, 降低空秆率, 提高灌浆速度, 增加粒重。促使玉米粒饱、粒重、高产, 追肥要掌握三个原则, 一是追肥要早;二是要适量, 应根据地力、玉米的生长情况决定;三是因为此时根际追肥难度很大, 也可以采取喷施1~2次叶面肥, 可用商品叶面肥, 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喷雾。如果土壤肥沃, 前期追肥较多, 玉米长势良好, 无脱肥现象, 则不必再施花粒肥, 以防贪青晚熟。因为玉米花粒期机械追肥比较困难, 要推广应用缓释氮肥, 保证玉米中后期养分供给。

2.2 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大斑病等病虫害, 防止植株的损害和早衰, 保证玉米生育后期植株营养正常输送和植株的有效功能叶片数, 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3 抗旱排涝

玉米从抽雄到乳熟期仍需要大量水分。适宜的土壤水分能延长叶片功能期, 防止早衰, 促进子粒形成与灌浆。此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如果此期缺水就会造成果穗秃尖、粒少, 影响子粒的形成与灌浆, 造成减产。因此, 此期遇旱有灌溉条件的要及时浇灌农田, 满足玉米灌浆对水分的需求。

玉米生育后期, 根系生活力减弱, 不耐涝, 此期如果田间持水量长时间超过80%, 会引起根系缺氧, 导致早衰, 降低粒重。因此, 低洼易涝地块或雨水过多年分, 还应注意排涝。

2.4 保护好顶叶

玉米收获前保持绿叶面积、延长光合时间, 是防止早衰、促粒重的重要措施。要杜绝在收获前人为削尖、打叶的现象, 要积极做好防控冰雹和早霜天气的危害。

2.5 防止倒伏

玉米倒伏后对产量影响非常大, 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一是促使苗敦实健壮;二是中耕培土, 增加支持根的数量, 提高抗倒性;三是在基肥增施钾肥的基础上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增强植株坚韧性。但在玉米生育期间遇到难以抗拒的风暴袭击, 引起倒伏, 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如在拔节后发生倒伏, 可让玉米自身恢复。当玉米在抽雄后发生倒伏, 应及时人工扶起并进行培土, 以减少损失。

2.6 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养分向雌穗中运送, 增加光照强度, 提高光能利用率, 降低株高, 增强抗倒伏能力, 同时去雄还能将一部分玉米螟和蚜虫带出田外, 减少为害, 促进子粒发育, 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一般增产10%左右。

去雄要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前进行, 过早易带出叶片, 减少光合面积, 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 降低去雄效果。去雄要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 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一半, 地头地边不去雄, 连阴雨天和高温干旱的天气不去雄, 以防花粉不足影响授粉而造成稀粒秃尖, 授粉结束后再剪去所余雄穗。

2.7 适时收获

有机种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篇10

1 有机种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有机种植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子。首先, 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环境空气符合GB3095质量标准;其次, 有机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灌溉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 土壤耕性良好。36个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 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新开荒地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 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需两年以上的转换期。

2 常用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气象条件

生物有机肥俗称农家肥, 是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的缓效肥料。有机肥中不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 有机肥是最全面的肥料。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 有机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 熟化土壤, 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 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2 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 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有机肥腐解后, 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 促进微生物活动, 加速有机质分解, 产生的活性物质等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3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机肥含有养分多但相对含量低, 释放缓慢, 而化肥单位养分含量高, 成分少, 释放快。两者合理配合施用, 相互补充,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矿质养分的溶解。有机肥与化肥相互促进, 有利于作物吸收,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追施有机肥是有机种植的关键步骤, 有机肥料的新行业标准为NY525-2012, 各类生物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对温湿度都有一定要求。

2.3.1 厩肥腐熟的气象条件

2.3.1. 1 疏松堆积法。

将起圈的新鲜牲畜粪尿疏松堆积于积肥场地, 堆积过程中保持通气良好。在高温条件下, 牲畜粪尿腐熟分解快, 在短时期内, 可以制出腐熟的有机肥。

2.3.1. 2 紧密堆积法。

从圈内起出的牲畜粪尿, 在积肥场地一层层地堆积起来, 边堆积边压紧。如果太干, 可加适量水以保持湿润, 肥堆的高度以1.5~2m为宜, 待堆积完毕, 用泥土把肥堆封好, 温度一般保持在15℃~35℃。采用这种方法腐殖质积累较多, 氮素损失较少, 大约经过3~4个月后, 有机肥可达半腐熟状态, 6个月以上才能完全腐熟。

2.3.2 堆肥制作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

2.3.2. 1 堆肥温度。

温度的升降是反映各类微生物群落活动的标志。一般好气性微生物适宜温度为40℃, 厌气性微生物为25℃, 中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50℃以下, 高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60~65℃。控制好温度才能获得优质充分腐熟的堆肥。要求前期升温, 能达到60~70℃, 中期持续较高温度, 后期逐渐降温到保肥阶段。这些过程要调节水分、材料C/N比、封泥、保温、通气等条件。

2.3.2. 2 堆肥水分。

材料吸水软化, 便于微生物入侵和分解, 微生物活动过程就要保持堆肥适量的水分, 才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活动, 最适含水量约为原材料湿重的60~70%即用手握紧堆肥材料指缝间有水挤出即可。

2.3.2. 3 堆肥空气。

堆肥的分解主要靠好气性微生物的分解, 如纤维素的分解, 特别在前期是以材料的分解过程为主, 需要通气, 所以堆肥堆制时, 要有通气道, 满足微生物活动需要的空气。

2.3.3 EM堆腐法温湿度的控制

EM是一种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 主要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组成, 在农业和环保上有广泛的用途。它具有除臭、杀虫、杀菌、净化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用它处理人、畜粪便作堆肥, 可以起到无害化作用。其具体方法如下:

2.3.3. 1 购买EM原液。

然后, 按清水100ml和蜜糖或红糖20~40g、M酪100ml、烧酒 (含酒精30%~35%) 100ml和EM原液50ml的配方, 配制成备用液。

2.3.3. 2 将人、畜粪便风干至含水量为30%~40%。

2.3.3. 3 取稻草、玉米秆和青草等, 切成长1.5cm的碎料。加少量米糠拌和均匀, 作堆肥时的膨松物。

2.3.3. 4 将稻草等膨松物与粪便按重量10:100混合搅拌均匀, 并在水泥地上铺成长约6m、宽约1.5m、厚2 0~30cm的肥堆。

2.3.3. 5 在肥堆上薄薄地撒上一层米糠或麦麸等物, 然后再洒上EM备用液, 每1000kg肥料洒1000~1 500ml。

2.3.3.6按同样的方法, 在上面再铺第二层。每一堆肥料铺3~5层后, 上面盖好塑料薄膜发酵当肥料堆内温度升到45℃~50℃时翻动一次。一般要翻动3~4次才能完成。完成后, 一般肥料中长有许多白色的霉毛, 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这时就可以施用。一般夏天要7~15d才能处理好, 春天要15~25d, 冬天则更长。肥料中水分过多会使堆肥失败, 产生恶臭味。各地要根据具体条件, 反复试验摸索才行。

3 生物农药施用的天气条件

3.1 温度

细菌生物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在20~30℃, 这是因为这类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 在低温下, 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极慢, 蛋白质晶体也不易发生作用。在25~30℃条件下施用细菌生物制剂农药, 药效比在10~15℃时施用高1~2倍。

3.2 湿度

使用细菌生物制剂农药, 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高, 尤其是施用粉状生物制剂农药, 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 以利于菌剂较好地粘在基叶上, 并促进芽孢繁殖, 提高药效。

3.3 阳光

阳光中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直射阳光照射30min, 芽孢死亡率达50%左右, 照射1h死亡率高达80%。因此, 最好在下午5h以后或阴天施用生物制剂农药。

3.4 雨水

中到大雨会将喷洒在叶面的菌液冲刷掉, 降低药效, 但如果在施药5h后下小雨, 则不会降低防效, 反而有增效作用。

4 电子杀虫的最佳天气条件

电子杀虫应选择在晴朗、微风、气温高于18℃的夜间进行, 特别是在夏秋季降水天气过程到来之前的夜间成蛾活动最为频繁, 因为这时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气压偏低, 最适合成蛾觅食交配, 应抓住时机开灯诱杀。

结束语

单从农业气象的角度分析, 有机种植的作物和常规种植的作物其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对光、热、水、气的要求没有显著差别, 主要区别在于用肥和植保两个环节上。有机种植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与之配套的农业气象服务也必将面临更多新的课题, 这需要农业气象服务人员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摘要:本文在常规农业气象的基础上论述了有机种植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 找出了有机肥生产、生物农药施用和电子杀虫的最佳气象条件。

浅析兽药经营技术人员的条件要求 篇11

《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 并以此条件作为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的法定依据。该条的首款规定了“与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兽药技术人员”, 笔者认为兽药经营技术人员大致包括:采购供销人员、营业员、仓库保管员, 具有一定规模的兽药经营企业药品质检人员。兽药经营企业主是否应归为兽药技术人员范畴, 有待探讨, 应根据企业规模和经营机构设置而定。

兽药经营企业条件首款规定明确, 但在审查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条件时较难掌握, 笔者多年从事基层兽药经营监管工作, 所涉及和了解的大多是中小型经营兽药个体药店, 接触的大多是这些兽药经营企业的业主和从业人员, 只是各自经营的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部分业主申办的零药销售, 而实际从事着兽药批发业务) 。对经营兽药的技术人员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 对其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

1 基层兽药经营企业及技术人员的必备条件和现状

以我市为例, 全市现有兽药经营户170多个 (其中注册的兽药经营公司1个) , 2008年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46个, 其中新开业办证14个。根据《条例》规定的兽药经营条件, 我们在实践中把审查办证条件重点放在经营业主、经营场所和仓储地。

1.1 主要必备条件

1.1.1 申请人必须具有兽医中专及以上学历或相当于该学历的有效证件或具备兽医技术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1.1.2 无前款必具条件, 可针对申请人原从事兽药经营的时间、工作性质和工作经历, 有无不良兽药经营记录和原从事与畜牧兽医有关的工作情况, 综合考查后, 视其审查结果最终决定申请人是否符合办证条件。

1.1.3 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合格的仓储条件。

1.1.4 通过市兽医主管部门统一考试和考核。达到上述条件才能最终符合办证条件, 方能办证。

1.2 现状

1.2.1 部分有一定规模兽药经营。企业主本人申请办证后, 并不直接参与兽药经营活动, 纯属企业管理者, 其真正参与兽药经营的“技术人员”全由经营业主自聘。

1.2.2有的中、小型兽药经营企业 (零售药店) 。即是业主直接参与兽药经营活动, 也数量不等地聘有经营兽药的从业人员。

针对上述经营兽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现状, 我市在2008年试行对经营兽药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由于各种原因, 培训考试结束后, 试行上岗制度无疾而终。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偏差

《条例》规定了应具备“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在审查办证时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为兽药经营业主本人。只要本人符合兽药技术人员条件, 一般情况下就能认定这一条件合格。因此在审查办证条件时, 只注重申请人本人条件审查考核, 忽略对“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审查考核。按此要求理解, 如果开办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兽药企业, 其业主只是管理者, 又不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条件, 在申请办证上就可能“卡壳”。

2.2 经营兽药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缺失

首先, 一般中、小型经营兽药企业的从业人员纯属业主自聘, 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这类人员既无管理上的具体规定, 也无工作上的关系, 聘请条件由业主决定。因此, 这类所谓的兽药经营技术人员是结构复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根本谈不上技术人员) 、人员岗位稳定性差, 兽药监管部门很难依法掌握控。这类人员在从事经营活动中, 直接面对兽药消费者, 他们的兽药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防治效果和动物食品安全。

2.3 对申请办证人实行专业知识测试

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检测其兽药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知识水平, 二是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的申请办证人员是否符合办证条件的主要审查程序。但目前考核、考试办法不规范, 标准不统一。如规定集中统一考试时间, 又不能在法定的时间 (或承诺时间) 内完成审查办证, 反之, 就形成考试随办随考。致使考题随时变更, 显失严肃。

2.4《条例》中规定

“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无论从技术人员范围、技术要求、专业知识程度、考核规则等概无国家的统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一是扩大《兽药经营许可证》承办部门及其具体主管的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是否符合办证条件的自由裁量权, 其办证条件就易受承办人意志左右;二是对办证条件尺度掌握上出现偏差;三是同是申请办证人, 其前后条件要求不同会显失公平。

2.5 特殊的人群办理

《兽药经营许可证》其办证条件较难掌握, 本文所指特殊人群主要为三类:一是从80年代中后期一直从事兽药经营的;二是90年代中后期原国有兽药经营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三是长期以来在乡村从事兽医防疫服务或长期从事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 大多不具备规定的本专业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或专业技能, 但他们有较丰富的兽药使用知识或兽医专业技能, 并有一定的经营兽药的经历和经验。他们继续从事兽药经营业务, 作为兽药监管部门, 目前是取缔困难, 办证又无法可依。因此, 在工作实践中针对这类申办人员应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和对其经营场所、工作经历进行审查。

3 建议

3.1 办证时重点审核有无兽药技术人员

要全面正确理解《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 在审核办证条件时, 应全面审核兽药经营企业要有“与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兽药技术人员”, 而不是只审查申请办证人个人是否符合兽药技术人员条件, 兽药经营业主不能与“所经营兽药相适应的兽药技术人员”划等号。

3.2 制订系统规范的兽药经营企业条件细则

兽药行政管理部门要系统制定兽药经营企业条件细则, 按照企业规模、技术岗位, 规定技术人员范围、个人素质要求、技术标准、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等。

3.3 统一制定考试规则和标准

如需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核, 根据各地实际在一定的管辖区域内, 则应统一制定相应的考核考试规则和标准。

3.4 制定和完善

不具备规定学历的特殊人群经营兽药应符合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的条件要求。

3.5 加大兽药经营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各级应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分级培训县 (市) 级兽药技术人员师资, 县 (市) 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加强兽药经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将培训工作视为兽医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一篇:集体林地使用权下一篇:基础问题